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精选13篇)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1

[内容摘要]:学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针对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德育的层次性,本文就小学低年级这一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唤醒学生的养成意识,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由自发走向自觉。

[关 键 词]:

培养

行为习惯

一位教育家说过:“在孩子的心灵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小学生可塑性大,各种习惯容易养成,也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低起点

一年级的学生,只有六,七岁,他们年龄小,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并且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有加,大多习惯不是太好,有的甚至刁钻任性。这时,教师教育切不可太心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只有耐心,对学生所设定的目标要求起点低,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承受,掌握情况,学生才能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步步走好,也才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自信心。如: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时,还不懂得怎样做作业;为了克服学生对做作业的畏难情绪,为以后养成良好作业习惯打下基础,我布置较少作业;在课堂上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只提两个要求:做作业时一不讲话,二不玩,只要做到了,就是认真做作业的好孩子。这样低年级学生很容易就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学生也很快很容易做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然后再逐步提出把字写工整,认真读题目等新要求。这样循序渐进的为学生设置台阶,使学生不断进步。

细要求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词语理解不够,也把握不好尺度,为此,我们对学生的习惯要求不能太空洞,太笼统。要细,要实,要一听就懂,知道做法,操作性强。如:上课铃响了,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仍在操场上玩耍,不知道进教室,就算有少数学生进了教室,也只是坐在座位上,叽叽喳喳的说着话,根本不知道该干什么,刚开始,我苦口婆心的说道理,甚至动怒用武力,但收效甚微。最后,我想到编儿歌,孩子都喜欢儿歌。于是我将上课铃响了该干什么编成了一首童谣,铃声响,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静等老师来上课。结果效果超出了我的想象。上课时,我们总是要求学生专心听讲,但教室里却总是很难安静。于是我又编了一首儿歌,“一二一,坐整齐,小手背到后面去,安安静静不说话,老师请讲话。”有时学生上课开小差了,做小动作了,随便讲话等。我一说儿歌前半句,学生马上接着说后半句,既复习了上课听讲常规,又有效的提醒,督促了不遵守纪律的孩子。为养成学生的文明习惯,我又编了几首儿歌:“不推别班的门,不趴别班的窗,室内不喊叫,走廊不打闹。”“同学之间要友好,不踢,不挖不乱咬。”让这些充满童趣的儿歌来激发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常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都急于想知道自己通过努力所做的事会得到老师怎样的评价。为了迎合学生的这种心理,我在班级中设立了“金星园地”,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有上进心,所以不管是评选什么,孩子们的兴趣都非常高。如:少先队员,标兵,三好学生等都与小金星挂钩(每十朵小红花换一朵小金花,每十朵小金花给一朵大金星放在成长档案袋里)。但孩子和孩子之间各方面都会有差异的,为了不让每个孩子掉队,甚至挫伤自尊心。好孩子要用激励的方法让他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差一点的孩子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抓住机会发给他小红花,去鼓励他,不要让他失去信心从而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我班得星最少的同学也得了每十朵小金星了。现在我班每个孩子的自我约束力都特别强,生怕自己落在别人的后面,经常看到孩子们数自己的小金星,看看自己和别人相比还差多少。还有的孩子说“老师,我还差一朵就追上谁谁谁啦”。我班现在几乎没有特别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的自制力特别强,学习劲头高。在每次考试中,我班都是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老师们都说我班的学生都讲礼貌,行为习惯很好。

勤引导

一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对小学生活充满好奇。但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有时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老师要用引导和关爱来帮助他。最好,用直观的事物来启发他,让学生感受到对与错。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开学初的第一个星期,我们班级地上的纸总也捡不完。当初我很生气,每天一上班级第一件事就是让孩子们捡纸。后来我就琢磨着,这纸都是哪里来的?结果我发现,原来都是孩子们从本子上撕下来做小折纸。可能孩子刚从幼儿园来的折纸习惯一时还改不过来。我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张纸,问:“这是什么呀?”“是纸呀!”“哪里来的?”“从本子上撕下来的”。“对”,我马上从桌子上拿起一张纸片,我问你们这张纸可以干什么?学生说可以画画,做手工,做数学,写字等等。这时我顺手一撕,然后将碎纸扔到地上。这时我又问这张纸现在可以干什么?学生说什么也不能做啦!我说:“能,可以当垃圾。你们看看,我们装点漂亮的教室,满地都是垃圾好看吧!”这时学生都直摇头说不好看。“对呀!这些纸片使我们的教室变的不美了,那地上的废纸怎么办呢?”这时前面的小朋友急忙跑过来,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其他的小朋友也都赶紧看看自己周围有没有纸。从那以后地面上很少有废纸,经常能看见学生主动捡纸。学生知道了保护卫生,自然而然的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树榜样

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从模仿开始,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教师和家长的影子,所以设身处地,树立榜样,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是对高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低年级儿童的模仿性很强。教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教师良好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整个行为训练和习惯养成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人们常说的“身教重于言教”,就是指教师要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自己做得到。上课起立时,教师标准的站姿,就是无声的命令;下课后,教师俯身捡纸,就是最好的榜样。对学生好的行为,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洋溢的话语,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微笑,都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

重配合

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的作用不可忽略。有些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是完全不同的表现。家庭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父母及家庭血缘关系的影响,使家庭教育更具有亲和性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先入性、基础性的特点;家庭教育与儿童的成长同步,使家庭教育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的特点;另外,家庭教育以言传身教、情境影响为主,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特点,在儿童的教育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好多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跟孩子的学习成绩成正比。一年级有相当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过于溺爱的倾向。认为只要孩子的学习好就行了,其他都无所谓。为此,我精心准备了开家长会的内容,精心 布置了教室,营造了与家长和谐交流的氛围,在会上我从“一切为了孩子”的角度去改观一些家长的态度,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和辅导孩子的培训,认真疏导,细致说理,耐心的同家长分析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努力赢得家长的信任,支持和配合。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存在美的东西其本性都是在娇弱的时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长硬以后就不容易改变了。”抓住儿童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

参考书目: 孙云晓,张梅玲主编《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2 孙云晓〈〈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2

一、明确基本要求

我认为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主要有十二项:遵规守纪、文明礼仪、卫生健康、锻炼身体、勤奋学习、课外阅读、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注意安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校园“八无”的要求:地面无垃圾、教室无脏物、公共设施无损坏、用水用电无浪费、活泼文明无脏话、团结同学无斗殴、完成作业无抄袭、学风端正无作弊。

二、多种途径落实

1.利用升旗讲话“导”

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领导给学生讲清怎样做对,怎样不对,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如《培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谈行为习惯养成》《谈读书》等。

2.利用校园广播“引”

我校建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二、四中午准时开播,在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在全校征稿,由学生负责播音、编辑工作,四至六年级的班级轮流主播,主要介绍校园新风、好人好事等。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行为养成的沃土。

3.利用日常检查“督”

人都有惰性,学生在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检查,我校采取教师督学生查的办法,实行教师学生轮流值周制,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通过“督”使不良行为失去发展的空间。

4.利用主题活动“促”

我校重点开展“文明伴我行”活动,以“轻声、慢步、礼让、右行、问候”为校园文明十字公约。以“楼道文明、出行文明、集会文明、用水文明、活动文明、居家文明、课堂文明、购物文明、出操文明、就餐文明”为十个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5.利用学科教学“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校各学科教学都把习惯养成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来抓,如,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等。特别是语文、思品课中有许多感人的人物事迹,他们的良好行为能感动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6.利用学校文化“染”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环境的感染,我校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诚信、博爱、励志、自强”为校训。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奋、好问”的学风。教学楼内每个楼层都设有一个文化主题,一楼“爱的教育”,二楼“行为习惯养成”,三楼“我们爱读书”。学校还设计了校徽,创作了校歌。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农村小学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3

著名作家与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学校应该始终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重点。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明确基本要求

我认为小学生要养成的习惯主要有十二项:遵规守纪、文明礼仪、卫生健康、锻炼身体、勤奋学习、课外阅读、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热爱劳动、诚实守信、团结友爱、注意安全。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校园“八无”的要求:地面无垃圾、教室无脏物、公共设施无损坏、用水用电无浪费、活泼文明无脏话、团结同学无斗殴、完成作业无抄袭、学风端正无作弊。

二、多种途径落实

1.利用升旗讲话“导”

利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根据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计划提出具体要求,由学校领导给学生讲清怎样做对,怎样不对,指导学生明辨是非。如《培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谈行为习惯养成》《谈读书》等。

2.利用校园广播“引”

我校建立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每周二、四中午准时开播,在少先队辅导员的指导下,在全校征稿,由学生负责播音、编辑工作,四至六年级的班级轮流主播,主要介绍校园新风、好人好事等。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网站、黑板报、墙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活动,使学校成为文明行为养成的沃土。

3.利用日常检查“督”

人都有惰性,学生在良好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检查,我校采取教师督学生查的办法,实行教师学生轮流值周制,做到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通过“督”使不良行为失去发展的空间。

4.利用主题活动“促”

我校重点开展“文明伴我行”活动,以“轻声、慢步、礼让、右行、问候”为校园文明十字公约。以“楼道文明、出行文明、集会文明、用水文明、活动文明、居家文明、课堂文明、购物文明、出操文明、就餐文明”为十个主题活动。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5.利用学科教学“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我校各学科教学都把习惯养成当成重要的教学目标来抓,如,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听课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等。特别是语文、思品课中有许多感人的人物事迹,他们的良好行为能感动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6.利用学校文化“染”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受到良好文化环境的感染,我校以“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目标,以“诚信、博爱、励志、自强”为校训。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理念,“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校风,“敬业、爱生、进取、奉献”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奋、好问”的学风。教学楼内每个楼层都设有一个文化主题,一楼“爱的教育”,二楼“行为习惯养成”,三楼“我们爱读书”。学校还设计了校徽,创作了校歌。学生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受到良好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孩子的心里播种理想,就会收获行为;播种行为,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品德;播种品德,就会收获命运。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人格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的智力发展;培养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习惯,促进他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夕之功,教育之路、创新之举任重而道远,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4

从我做起”班队会

活动目标:

通过一次别开生面的班队会,是学生更好的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活动时间:2015年9月7日

活动地点:师范附小一年级二班教室 参加人员:一年级二班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

班主任:和着欢乐的节拍,踏入宝贵的小学时代。做个文明的小学生,那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做到这一些,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做到这一些,要从自己开始。同学们,上午好!“行为规范

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下面进行的是“行为规范

从我做起”知识竞赛。这里有几道抢答题,请同学们踊跃抢答,我们为答题正确者奖励一颗五角星。题目:

1、上课时老师提问,同学们可以在座位上不经老师同意自由回答。

2、学生进办公室应该经得老师同意。

3、预备铃声响后不是正式上课时间,所以可以随便离开坐位和讲话。

4、下课了,我们可以在校园里追打。

5、进入别人的房间应先怎么做?

6、迟到的同学在教室门口,应先停下脚步,讲什么?

7、无论要求别人做什么,都应该先讲什么字。

8、每天上学家里人都知道,所以可以不跟家里人打招呼。

9、图中的两位小朋友谁做得对呢?

10、如果是你正坐在公交车上,这时你应该怎样做?

11、坐三轮车比客车方便,所以我们可以坐三轮车上学。

12、请问图中的这位叔叔在做什么?他做得对吗?

13、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做得对吗?应该怎样做呢?

14、我们上下楼梯一定要做到什么?

15、礼貌用语十个字是什么?

最后,我们一起学习这十个道德好习惯,牢记心中,时刻以此要求自己。(1)、文明用语,微笑待人。(2)、文明休息,文明坐行。(3)、不懂就问,勤于思考。(4)、勤俭节约,计划用钱。(5)、自己的事情自己做。(6)、说了就要努力去做。(7)、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8)、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9)、集体的事情一起干。(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做一个文明合格的小学生,创造一个文明先进的班集体,建设一个文明进步的新学校。文明习惯,从我做起。本次“行为规范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总结 篇5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也正如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学期开学以来,我校在上学期的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按照中心校要求,积极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下面就我校在9月份以来,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的情况总结如果。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

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

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对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我校充分利用班队会、板报等形式,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树立“好习惯养成教育我有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人人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校根据联校要求,确定3月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两大方面的内容:行为习惯养成目标之五懂得感恩的习惯、之六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之六认真读书的习惯。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学生文明行为制度:每天由纪律班长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做好记录,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共同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2)值日制度:由卫生班长严格负责,负责好学生的卫生表现,及时做好记录,并且做好教育,一周做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卫生行为规范落到实处。

(3)学习习惯养成制度:由小班长做好早读和午读管理工作,珍惜好时间,进行表扬和惩罚制度,让班级学生真正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能及时做好准备工作;上课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仔细观察、勤记笔记、质疑发问、定期复习整理的好习惯;上课认真听课,有良好的坐姿,不趴在桌子上听课,不打扰别人学习等。

2、良好的行为习惯:知道基本的礼节。如:鞠躬、招手、敬队礼等等。会使用礼貌用语;进教室、教师办公室前先敲门报告;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大声喧哗,做健康的游戏;排队快、静、齐;不讲粗话,不打人;尊敬师长、同学团结互助;勤俭节约不浪费水电、爱惜学习用品、桌凳等。

虽然我们的养成教育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一定要坚持做下去,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正。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把我校的好习惯养成教育做得更好。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良好行为、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头台镇中心学校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内容 篇6

1、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

3、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真心高兴;自己有好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

4、不说脏话,不说是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别人碰撞到你,不管你有没有错,都要说声“对不起”。

5、用餐时不说话,不出声,饭菜不洒落在桌子上。

6、不在课桌椅、建筑物和文物古迹上乱涂、乱写、乱画、乱贴。

7、爱护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

8、文明上网,控制好上网时间,不浏览不良网站和信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诚实守信习惯

9、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努力去做。确实难完成时,应及时向对方说明原因,表示歉意。

10、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东西主动赔偿。

11、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一致,当着人和背着人一个样。

12、做错事就要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

13、学习、评比、竟赛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

三、尊重他人习惯

14、他人说话时,要认真倾听,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不随便打断。

15、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

16、尊重别人的发言与想法。不讥笑、戏弄他人。

17、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

18、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学会保护他人的隐私。

四、乐于学习习惯

19、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有病有事及时请假。

20、运用查字典、查资料等方式做好课前预习。放学后认真完成作业。

21、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等,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2、上课时,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敢于质问,学会与他人合作。

23、学习、做事不拖拉,能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做好该做的事,今日事,今日毕。

五、懂得感恩习惯

24、听从父母、长辈、老师的教诲,不顶撞他们。

25、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记住父母及家人的生日。

26、每天帮父母至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7、尊重所有为你服务的人。接受他们的服务时要惜福、感恩。

六、勤俭节约习惯

28、爱惜学习用品,保持书本整洁完好。合理购买与使用学习用具。

29、向父母要钱时先说明原因,不随意花钱买零食、玩具、礼品等。30、不攀比,不追求名牌。

31、用餐时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32、节约水电,在使用电脑、电视、电灯、自来水等物品时,用后要及时关闭。

七、遵守秩序习惯

33、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走。

34、上下学排队,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走人行横道,注意避让车辆。

35、坐校车或公交车时自觉排队,先下后上。

36、参加集体活动时,做到“快、静、齐”。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八、勤于动手习惯

37、自己能做的是自己做。如:整理书包、收拾房间、洗衣物等。户外活动时,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

38、他人的事帮着做。如:补习功课、帮残疾人过马路等。

39、不会做的事学着做。如:削苹果、钉纽扣、为家人做饭等。

40、集体的事争着做。如:做值日、开关门窗等。

九、锻炼身体习惯

41、乐于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上好“两操两课”,课间做有意义的活动。

42、在活动中听从安排,了解必要的运动常识,防止身体受到伤害。

43、课余时间至少学会两种体育项目。

44、经常到大自然中去散步、嬉戏,呼吸新鲜空气。

十、讲究卫生习惯

45、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早晚刷牙、洗脸。饭前便后洗手。

46、吃水果、蔬菜前要浸泡、清洗。

47、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注意日常垃圾分类处理。

48、不吃生、冷、变质食品,少喝饮料,多喝白开水。

49、自觉维护厕所卫生,不随地大、小便。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7

一、赏识激励,感染良好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在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是一剂有效的良药。所谓赏识,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积极因素的一种肯定和赞美,是对学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将其放大,就能为学生创造积极地条件,使其闪光点得到充分燃烧。反之,如果教师总是习惯于对学生挑三捡四,一味的批评,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形成消极心态。这样的局面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还记得去年时的某一天,负责擦黑板和窗台的同学正好生病请假了,带着一种担心,我在课间休息时间走到教室,结果发现窗台、黑板都显得干干净净的。欣慰之余就问了班长:“今天是谁帮助值日生打扫卫生的?”当班长告诉我是请假的那位同学的同桌XXX同学帮忙擦的时候,我有点诧异,因为XXX同学是属于平时沉默寡言,表现也不够积极,很少引起教师注意的那一类学生。随即我找了XXX同学进行了一次单独的面对面谈话,表扬了他的这次“仗义之举”,并肯定其在平时的一些好习惯,如:字迹工整,上课认真,不随便讲话,衣服整洁等。虽然面谈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我能明显的感觉到眼神中流露出来的惊喜。后来在班会课上,我又公开表扬了XXX同学,将他的种种好习惯一一展示在大家面前。事实证明,这样的方法不仅有效激励了XXX同学,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有所超越和表现。同时也为其它同学树立了一个榜样示范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班里的好人好事真多,优秀的同学真多,促使学生朝着榜样的行为方向去不断端正自己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以身作则,引领良好习惯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学生心中,班主任往往是至高无上、最具号召力的,都很喜爱去模仿自己喜欢的老师。因此在学生面前,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成为学生表率。尤其是在细节方面不能轻视,教师的不良行为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反之,教师以身作则的良好行为习惯往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在一次课堂教学时,学生在小组合作,我按例课堂巡视。走到教室中间时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就不假思索地弯腰捡起垃圾,并教育学生道:“要讲卫生,不能随便乱扔垃圾。”这时我发现,同学们都纷纷低头开始检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垃圾,使我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言传身教是多么具有力量。自那以后,我都努力加强自身修养,时刻要求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升国旗时,我庄严肃立;地上有纸片,我会毫不犹豫地拾起;面对洗手间淌水的水龙头,我会随手关上;见到同事,我会主动问好……这些细节,我从不轻视,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思想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自己的一言一行实则处处在给学生树立榜样,只有事事率先垂范,才能引领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共建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三、丰富活动,展示良好习惯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刺激。班主任可以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抓住契机,将知、情、意、行有机地统一,以活动为载体,体现鲜明的养成教育内容。同时在各种活动中,也要抓住学生中的个别优秀的典型,立标杆、树榜样,不仅能号召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潜在的争先意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目的。

例如我在班上开展了“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系列德育活动。号召全班同学在平时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言行,从点滴做起,明理懂礼,争做文明小学生。在班级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养成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积极讨论。通过听伟人成就大业的故事,诵读有关习惯养成的名人名言,再列举身边的好习惯,搜索身边的文明行为,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习惯有待改进等形式,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良习惯。德育系列活动的开展,引导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并立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严格要求自己,可以说,把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有效重塑了学生正确的品行道德观念。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诚然,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也非朝夕间完成。但只要我们班主任能够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抱着对学生负责、对整个社会负责的心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切实行起来,就一定能担当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1]胡良秀,左洪光.小学班主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J].科学咨询,2014.44:110-111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8

在农村小学的教育过程中,小学生们有着年龄小、可塑性强等特点。这就使得小学生们的各种行为习惯容易养成也容易改变。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们就应当抓住这一时期,来逐步对学生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推动学生们日后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循序渐进对学生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师们应当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学生们的关键期来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而一旦错过这个关键期,就会使得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变得事倍功半。而小学生们的年龄普遍比较小,并且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们在平时就应当对他们的行为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把整个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与抓实,并让学生们能够在各种丰富生动的活动中去进行体验,并且逐步去养成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行为习惯。

二、教师们要做到以身示范

小学生们正处于一个三观逐渐形成的时期中,并且具有强烈的模仿性。而这种模仿性在充分体现在模仿老师。这也就要求教师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处处做好表率;要教导学生们讲究卫生,就要求教师们注重自身的仪表;要教育学生们励志好学,就需要教师们先要爱岗敬业;要教育学生们养成诚信守信的好习惯,就要求教师们必须做到言行一致。

因此教师们的示范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们良好的品质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也往往会被学生们所模仿。为了充分强化教师们的示范作用,学校就应当鼓励教师们进行一些相关理论的学习,并对教师们进行定期的培训工作。教师们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方式來充分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学校还应当在每年都去评选出来一些模范班主任,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励教师们培养自身的示范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教师们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长期坚持下去。

三、进行养成教育的规范化

对学生们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就需要从学生自身的认知特性出发。在面对农村的小学生时,就应当根据学生们的年龄状况以及家庭状况来进行不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测量。其具体落实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教导学生们要刷牙洗脸,并且要勤洗澡,来保持个人的良好卫生习惯。②在上学之前应当做好准备工作,并整理好书包以及带好自身的学习用品。③教导学生们要尊重长辈与老师们,并学会礼貌待人以及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④学会感恩,并学会去孝敬父母。⑤教导学生们要爱护校园的环境。⑥积极去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从而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学生。⑦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习惯当天的事情当天做,做事不拖延。⑧遵循学校中的各项规章制度。

而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过程中,教师们不应当只给学生们阐述应当遵循的规则,还需要为学生们讲明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规则,以及遵守这样的规则的原因是什么。而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们亲自去进行检查与监督,来保证学生们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学生们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进行巩固,如果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就有所放松,就会导致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得不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就要求教师们在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要形成一种规范化的教育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反复抓。

四、充分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经常会有着“重复”这一特点,这就需要采用反复抓的方式,来进行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也就使得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时一个长期的、细致的教育过程,而在短期中也无法取得有效的成果。因此教师们在进行该项教学任务的时候必须持之以恒,并且要利用长期的反复宣传来让学生们对其有着充分的了解,并且使得学生们由刚开始的被迫遵循逐渐变为一种习惯遵守,并经过教师们继续的深化实践,从而转变为一种自觉遵守的状态。而在规则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学生们的实际养成情况也存在着较大的落差,这也就需要教师们进行针对性的养成教育。

五、进行考核评估

考核评估是能够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应当充分加强学生干部们的巡查工作,并促使学生们互相监督。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利用班级中的墙面来进行“四大评比栏”的设置,并对学生们的安全、卫生、纪律、学习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比。在此过程中,可以对一些表现优秀的孩子给予奖励,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指正,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们的行为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结束语

小学生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整个民族未来文明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也就要求家长与教师们要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保持充分的重视,并促进学生们从小就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们的身心都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学生的养成教育极为重要。《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素质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的终生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教育,重智商轻情商,重言教轻身教,重享受轻节俭,家庭教育严重错位;社会领域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诈哄骗活动蔓延,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享乐主义等消极腐败思想正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学校教育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行为习惯,外在素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所以学生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必须从现在抓起。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我们发现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1)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缺失亲情养成习惯差,多数学生行为习惯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霸道、懒惰,许多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行为习惯教育;(2)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放弃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单一,评价滞后,没有长远打算和有效措施,教育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离,许多学生在校是一套,在家又是另一副“面孔”。

养成教育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不少成功的做法可供借鉴。如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我国的学者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道德和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方面的参考。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决心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良好基础,达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文件中还明确指出:“德育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可见,强化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学习,就是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品德的发展,是一个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知行脱节”现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三、课题的界定

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课题中的习惯是指小学生的行为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练习转化为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行为方式。

课题中的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设计好模式,引导小学生去模仿、去实践,从而形成相应的行为举止,最终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是指学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全面研究采取科学可行的行为和活动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心理和行为习惯,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新时期小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良好行为”具体讲就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一条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加大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举止,培养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现代要求的良好个人品质。培养学生具有纪律意识,规范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博览群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推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起一支教育思想端正、科研素养良好、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强养成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推进素质教育,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改进。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培育,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少年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本课题过程中,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实践磨练,对照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自觉学习、自觉维护校园和公共场所卫生、自觉讲究文明礼貌等良好习惯,对农村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此项课题的研究,也对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独特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同时必将对培养科研型的教师有着深远的意义,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少年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尤其要研究“认识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明确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2、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3、探索如何指导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

“养成教育” 是一个教育过程,这个教育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它必须具备“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训练活动。”即教育者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具体化,借助语言、行动、教育媒体“外化”,通过训练活动传递出教育信息。受教育者接受信息后,“内化”成自己接受的东西,然后“外化”成为“规范化的日常行为”。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局限,加上训练的内容广泛、细致,而这种训练活动,又是大量而多样的,同时,又不能一次训练就可达标。因此,这个教育过程就必须是不断反复、循序渐进、十分漫长,必须渗透到方方面面、遍及整个小学阶段,甚至更长岁月,直至“终生”。这是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六:课题研究的评价办法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方面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自己评,每周一次;学生评,每周一次;家长评,每月一次;老师评,每月一次。以班为单位进行。学校少先队应结合日常工作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管理和考评。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现代教育理论也为课题组老师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这些都为研究工作的展开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2、行动研究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行动实践法”将成为课题组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将在新思路产生的过程中,更深刻反思原先养成教育方法的弊端,探寻养成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从而进一步推进理论研究。

3、分析法:个案分析、观察分析、数据分析在课题研究中是必须要用的方法。在由点到面的实践过程中,分析法的作用将是很大的。

4、调查法:要通过全面或个案调查方式,对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师生心态要求,及本地农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等作全面了解:然后制订具体研究方案,力求科学、可行。

八: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2、科学性原则。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各个年级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实验研究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系统性原则。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大家的配合。在校内,班主任要常抓不懈,任课老师要互相配合,少先队要发挥作用。在校外,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了解学生的行为表现,发挥德育阵地的作用,促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合力。

4、活动性原则。单纯靠说教,学生不容易接受,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那么效果也当然差了。所以学校、班级要多开展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并在不知不觉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循序渐进原则。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且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他们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以及形成的原因,再进行教育,帮助其慢慢改掉,可千万不能要求过高、过快,追求立竿见影。

九、课题研究实施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氛围(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规范学生的行为,要求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利用班会、班队活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2、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认知教育。

通过国旗下讲话,品生.品社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认真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常抓不懈,强化训练。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常督促,直到巩固为止。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1)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具体包括班主任的班会课,少先队活动。(2)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3)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而课堂教学则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养成教育因素,把养成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之中。利用一朝一夕,通过每一件事,每一节课的长期熏陶使养成教育达到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养成教育目的。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 春游、秋游、扫墓、庆“六一”,庆元旦,特长生比赛 手抄报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献爱心”等活动。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如:开展班级的小设计和小制作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三是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课,让小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拔河、跳绳、篮球、文艺小活动等等,从而达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5.树立榜样,启发自觉,及时总结,激励奋进。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一是树立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在班上多表扬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是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在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学生表现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的进行总结,做到每周一总结,每月一总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注意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等形式让全体学生了解,对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给予表扬、肯定、鼓励,对于增强其自信心,激励其进取心,将产生直接作用,而这些心理因素对取得新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起到推动作用。

十: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题选题.立项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1.深入调查研究,选题立项。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校教学实际,确定科研方向,进行选题立项。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对良好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的内涵,特征作出初步的概念界定。

2.确立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论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根据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立课题并进行论证。

3.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课题实施。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与研究阶段(2015年11月—2016年1月)1.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的实验与研究。2.如实记录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相关现象.数据,问题等事宜。在开展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生实际,寓“良好的行为规范”迁移于各科教学之中。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在我心中”等,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严格的督促和训练。同时对学生的行为结果进行评定,进行反馈激励,学生的良好习惯也会随之得到巩固并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摸索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模式,完成质量较高的论文。成果形式:论文、结题报告。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总结阶段(2016年2月----2016年3月)1.汇总课题研究资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总结,有学校统一组织,以经验交流会或专栏形式进行展示交流。2.准备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3.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接受课题结题验收。十一: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1.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论证,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报告的撰写,针对所研究的问题以实验报告,经验交流,教育随笔,教学反思,学术论文的形式进行总结等。2.课题成员完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验收阶段成果,经验汇编等。3.课题成员负责

在研究过程中及时督促与指导,进行阶段研究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等

十二: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

1、小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

2、小学生良好读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听、说、读、写、思的习惯)

3、小学生良好卫生健体习惯的养成教育的课题研究调查报告。(卫生、劳动、体育锻炼、安全等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形势与方法的经验汇编。

十三:课题完成的可行性分析

(一)内部条件:人员条件是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保证。从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结构看,本课题具备较好的人员条件。1.课题主持人:小学教育专科毕业,他对教育科研有着浓厚的兴趣,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经验。

2.参与课题研究的其他人员,既包括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也有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他们构成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小组,这样的研究小组,既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学会管理班级和学生,又有利于教学相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无论从知识结构,专业素质和已有经验看,这支队伍都是很出色的。

3.学校一直以来重视养成教育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因此,能保证本课题在科学、高效的机制上进行。

(二)外部条件:

1.六坝中心小学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把科研兴教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

2.随着家庭教育的深入人心,广大家长必将越来越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配合,能形成合力,促进该课题的顺利研究与实施。3.学校能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保证,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办学特色,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十四:主要参考文献

1、徐汉林编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海豚出版社

2、青华编著《这样培养好习惯》延边大学出版社

3、邵夏珍编著《我们教育孩子的方法》中国商业出版社

4、纪康保《细节教育》华文出版社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验材料 篇10

所谓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一般物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从广义上说,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本学期我对我们班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的开展做了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实施。确定中年级课前准备,认真书写作为训练目标,认真完成作业,爱护学习用品,作为附带强调,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完善养成的培养,诸如观察思考、课前预习等。

我们四一班级经过一年的强化训练,已经在课前准备,坐姿、书写方面有了很大的成效,除了书写方面需要每天督促强调,其他方面学生基本上不用刻意去提醒。课前准备过程中我们选定班长下课时提醒,组长课下检查的方法,使学生在刻意中不自觉的养成了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在这个习惯的养成中学生情不自禁的把书桌里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有条不紊,而且为了使用品摆放在桌面美观,物品如果有一点脏或者皱折孩子都会自觉的理顺,这就对爱护学习用品这个好习惯起到了一定的连带影响。有的学生甚至在上学前要把自己的裤脚和鞋面整理干净。走到学校门口主动的把鞋子上的泥巴落掉,尽量少把泥巴带进班级。这些习惯的养成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容易形成。但是坐姿习惯的养成就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了。这需要老师有着良好的调控能力,还要对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耐心。坐姿无非就是上课时候坐着听课和书写时候的姿态。我先是利用一周的时间,在课上示范。使学习掌握基本要求和要领。而后在学习中强调和鼓励。坐姿的时间不能持续太久,根据上课的情况把手背在脊背后面大约3到5分钟根据教学活动间隔性的提出此项要求,就可以了。写字的姿态有必要在书写的时候观察强调,有不合乎要求的要及时点名提醒帮助纠正。学生对坐姿知道很重要,但是克制不住自己怎么办呢?我把班级一个在这方面表现最好的王亮宇叫到了同学前面,问同学们他怎么样,孩子有的说身材好,借机会我说身材好是保持出来的,就要做到坐姿端正,写字姿态端正,孩子们立马按着要求去做。

孩子的习惯养成随着时间循序渐进,在个性差异中,我们既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要千篇一律。本学期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的训练的目标确立为读课外书、认真完成作业,我们要求学生准备好一本书,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必读一篇文章,从文章中提炼出好词好句,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天有一组利用早自习的时间到前面背诵给同学们听,其他的有组长在到校时候检查。这样就疏而不漏了。至于作业方面我没有什么好的举措,只要做到认真、及时批改及时订正。不拖延。我想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另外我还要借此机会在这里我想要简单的谈一下课堂纪律的问题。课堂纪律一直是困扰着老师上好课的一大难题,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们处心积虑组织教学,但是孩子们精神溜号交头接耳促发了老师们大发雷霆,虎目圆睁,有如凶神恶煞,犯错的孩子心惊胆战,在压抑中上课。我想这样的课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我希望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健康的民族,是一个精神抖擞充满活力的民族。教育界人士倡导的文明课堂就是遵守课堂纪律,发言先举手,不允许随便站起来或者大声喊叫,不与他人交头接耳不怎么怎么 课上课下一大堆的不允许。与我们课堂纪律的养成相辅相成。按着这样的养成教育课堂真的文明了。文明真的很文明,我们知道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还不是被日本100万军队消灭了中国3500万军队么。如果没有广岛事件我们怎么会轻而易举的解放中国呢。这都是中国人心知肚明、不言而喻的事实。文明是好但是我们不能抱着文明不放。所以我感到课上也好课下也好那些不允许习惯还是放开一点,这样的行为习惯如果养成了就是一个被驯服的民族,不生自灭的民族。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国家的兴盛国民的利益而培养造就人才。因此激发孩子在激情澎湃中畅所欲言,给孩子一片蓝天,给孩子一个自由的遐想空间才是我们课题养成教育的内容。

小学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策略探索

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不良风气,新旧观念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及时总结经验,采取有效方法。

一、从基础抓起,规范养成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特性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充分利用《新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来引导学生行为的自觉性。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把开学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上好“开学第一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要求、希望和目标。并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让学生形成共识,从而取长补短,明确行为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几年来,我校在探索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中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经验:一是教育学生从小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并严格执行,按时完成作业,做到认真、工整。二是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学会打扫校园及家庭卫生,不乱扔垃圾,物品摆放整齐,讲究公共场所卫生,爱护公物。三是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上学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物品,走路靠右侧通行,上学、放学排队,读写姿势端正,执笔方法正确、规范。四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关心集体。

二、落实措施、加强训练

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成长的基础,是教书育人的基点。人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从学生刚入学就应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这些习惯是逐渐培养起来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在具体教育工作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允许他们反复,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

1、加强文明用语的训练。文明,是人们起码的道德习惯,更是人的一种崇高的思想修养。礼貌则是人们行为的一种优秀品质,文明礼貌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文化水平的高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這方面,我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使用文明语言讲话,做到示范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坚持学习,不断进行训练,使他们在不同场合,能主动习惯使用文明语言。

2、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处于主动地位,成为学习的主人。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差,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听课,练习时更是不能全神贯注。对于这种情况,我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讲道理,使他们知道上课时要注意听讲,学了知识长大做有用的人才,然后反复要求他们认真听讲,逐渐使全班所有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课运用直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和教具,利用这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注意听讲。

3、加强集体主义观念教育。要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集体生活中,同学们必须要做到相互谦让,团结互助,才能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利用国旗下讲话和班队会时间向同学们讲道理,学生自己谈体会,逐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4、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究卫生,做到勤洗头、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不乱扔果皮等污物。要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卫生实践活动,在班级里要认真当好值日生。

三、实施激励法进行引导

激励法教学,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主要对表现优异或学习有困难的两类学生进行的鼓励。 这种激励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两种。看似很简单的激励其实能起到很大的教育效果。在学生取得某种成绩时,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并加以鼓励会让学生产生自豪感,而为了继续得到这种自豪感学生会保持甚至做得更好来保持教师对自己的好评,这种赞美声就是对学生精神上的鼓励,相信能够激励更多的学生向好的一面发展。小学生们充满了童真,任何物质奖励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与精神鼓励相比,这种物质奖励虽然实在,但是却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积极性。约束自己,依靠自己的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目标一致并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让家长检阅订正,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也需要家长的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人格素养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我们作为教育者应比其他社会成员对学生习惯养成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途径很多,我们的实践只是“海中一滴”。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使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条“铁律”。

参考文献

[1] 关鸿羽. 小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问答[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 贺奕. 开展家校合作,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9).

小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12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半年来, 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 重新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从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开始, 要求全班学生拿起书时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做作业时, 我及时提醒学生并纠正他们的不良姿势。当学生起来发言时, 则要求他们站端正, 两眼平视前方, 态度自然大方, 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 吐词要清楚。在听的方面, 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 听清楚说话的内容, 记在心中, 且要说得出来。这些办法对学生各种习惯的重新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已逐步养成, 增强了自控能力, 课堂秩序明显有了好转。

学生在做作业时, 我从来不打扰学生, 而是让他一个人静心做题, 学生做完作业后, 再进行指导。例如数学作业, 要求学生看一看计算是否准确, 单位换算是否搞错, 应用题的算式列得是否正确, 训练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然后去订正过来。语文作业要求学生看看字是否写错, 作文写好后让学生自己去读, 看语句是否通顺, 让别人看了文章后得到了什么启迪和感想。小学生年龄小, 好动、易兴奋、易疲劳, 注意力容易分散, 尤其是刚入学时, 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漫长。针对这些特点, 我们更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首先, 教师在课堂语言上要力求儿童化和趣味性。如数学课上, 可以结合直观形象的图片、教具或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上的学习活动。

其次, 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对于特别认真积极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建立个人“红星”榜, 开展“比比红星谁最多”等活动。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 一个新习惯的形成, 必然会冲击相应的旧习惯, 而旧习惯不会轻易退出, 它要顽抗, 要垂死挣扎。另外, 我们的肌体、心灵也需要时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外的状态, 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从记忆的角度讲, 人也需要不断复习建立的好习惯, 以强化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养成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 需要长期抓, 持之以恒, 切不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要持之以恒, 要有耐性。著名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 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绳索, 要不了多久, 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 每次行为的重复, 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 每天缠, 不断缠, 缆绳会越来越粗, 终于有一天, 会粗到牢不可破。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 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家长的某些习惯可以在他们的孩子身上找到。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长要注意改掉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 避免把这些不良习惯传染给孩子;要用好的思想、品质作风去熏陶和影响孩子, 处处做孩子的表率, 给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好的示范作用。例如, 家长习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 孩子看电视时也会躺在沙发上;家长喜欢读书看报, 孩子也会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孝敬自己的父母, 孩子也会孝敬他们。

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 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训练, 只有长期、反复、不断地强化, 加深烙印, 习惯成自然, 才能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篇13

青川县马鹿小学:王光田

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或多或少有一些感受,想必很多班主任也会深有同感。在此我把自己与学生一些亲身经历与老师们畅谈一下!

记得刚从教的时候,首先面临的难题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小学生不是要看老师的文凭有多高,知识有多深,而是在于教学方法,它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如何去规范自己,以及如何去做人,所以德育教育是很重要的。对此,我深感压力之大,更何况我是班主任,可能有的人会认为当班主任容易,但要当好班主任难!

虽然摆在我面前的困难很多,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服从国家、服从上级、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我欣然接受了如此重任,并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安安心心教好学生,安安心心当好班主任。

开学的第一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走进了一年级的教室,走上讲台,看着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听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老师好”时,我为孩子们的这一举动感动了,我感受到了孩子们对知识渴望和对老师无比的尊敬,那一瞬间,我就在心里下定决心教好孩子们,做好孩子们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首先是规范了孩子们的纪律,我要求他们上课铃声响后在老师进入课堂之前要坐好、坐正。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规训练,但孩子们一下子都适应不了,他们好像已经养成了一种自由、懒散的习惯了,但是还好,我的严厉没有使学生反感,他们很听话,很配合我的工作,于是我轻而易举的把纪律方面的各种常规训练搞好了,他们的纪律都挺好,这样就让我有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上一篇:防水涂料工作总结下一篇:毕业留言唯美句子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