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知识问答

2024-1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婚礼知识问答(精选6篇)

婚礼知识问答 篇1

1)为什么要喝交杯酒?

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 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这种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

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还是酒杯,它的属意还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2)为什么要切婚礼蛋糕?

依照欧洲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糕饼接吻。有一位聪明的糕饼师灵机一动,将各种糕点混在一起,在加盖一层雪白的糖霜,就成了现代的婚礼蛋糕。关于婚礼蛋糕,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 切蛋糕时,新郎和新娘必须两个人一起切下第一块蛋糕,不能一个人切,也不要请他人代劳;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单身女孩若把蛋糕的屑带回家,放在枕头底下,便能梦中看见自己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子。

http:/// 3)婚礼上抛洒彩色纸屑的由来

这种风俗起源于意大利。中古时代,意大利有这样的风俗“凡参加婚礼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缤纷而细小的糖果,祝福新人过着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纪,人们把撒糖果改为撒彩色纸屑,但名称却未改。

婚礼上的香槟塔有何意义?

中西式的婚礼都能用香槟塔烘托气氛,香槟塔预示婚后甜蜜的生活节节高,香槟不但拥有柔顺,清新,易于亲近的好味道,如串珠般不停冒升涌起的气泡,更随时令欢欣时刻幸福心情与婚礼气氛一起HIGH到最高点,香槟的最佳饮用温度在7—10度之间,在饮用前将香槟瓶放入装有冰块的冰桶中冰镇约20—30分钟即可达到适饮的温度。香槟口味分为五个等级,BRUT不甜,EXTRA DOUX的甜度最高,一般而言,多以不甜或较不甜的香槟佐餐。

中式婚礼习俗

三书六礼: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男女成亲需要“三媒六聘”,也叫“三书六礼”。

“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亲时由男方交给女方。

“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具体是:

纳礼:男家请人预备向女家提亲、说媒。

问名:男家在大红庚贴上写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结亲,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写上请人占算。

纳吉:如男女双方的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则婚事初步议定。

纳徵:又称“过大礼”,类似今天的订婚。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迎亲: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将新人的新床摆放在新房里,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闹洞房:旧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http:///

★嫁妆:嫁妆是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装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意味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上头是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就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出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的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迈火盆:新娘莲步轻移,迈过火盆预示着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利用谐音寄托祝福,预示婚后两人的生活平平安安。

西式婚礼习俗

为什么准新郎以钻石订婚戒指向心上人表示此情不渝?

——这个传统始于十五世纪,当时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以钻戒向柏根地的玛丽许下海誓山盟。他的亲信大巨呈文:“殿下,在订婚时,您必须送一枚嵌有钻石的戒指。”麦西米伦纳言。这个仪式从此流传至今,已有数世纪之久。

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提出来象征者爱的信物,以稳定心上人的心。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著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为什么钻石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接通往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在新娘的三只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为什么钻石被视为爱情的最高象征?

——热能和压力蕴育出颗颗结晶的钻石。钻石是人类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质。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切割钻石的工具和技术。钻石因此自然成为永恒不渝的爱情的象征。而孕育钻石的热能就代表着炽热的爱。

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据说,当年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阵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的习俗的由来。当年玛莎的未婚夫见她站在真丝窗帘后,惊为天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

为什么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着欢庆。在一八五零年到一九零零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他。

为什么新娘带着一方白手帕?

——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的说法,农夫认为在婚礼当天,新娘的眼泪会带来好运,使天降甘霖,滋润作物。后来,新娘在婚礼当天流泪,预示着她会有幸福的婚姻,意味她往后不必为她的婚姻伤心落泪。

为什么在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

——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已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剑,击退敌人。

为什么要特别订制结婚蛋糕?

——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的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著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的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为什么有蜜月之旅?

——“蜜月”(Honeymoom)一词的由来起源自古欧洲的习俗。新婚夫妇在婚后的三十天内,或直到月缺时,每天都要喝由蜂蜜发酵制成的饮料,以增进性生活的和谐。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蜜月”是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

为什么新郎要抱着新娘跨过门槛?

——古罗马的新娘为了表示舍不得离开娘家,必须由人拖着越过新居的门槛。此外,民间还传说门槛上有邪灵环绕着,因此为了保护新娘,就必须把新娘抱起来,跨过去。

钻戒

《圣经》上说,在远古时代,男子向女子求婚时的证物就是指环。9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所不可缺少的步骤。

新娘礼服的颜色

新娘礼服的颜色代表着传统,也有特定的含义:白色代表纯洁童贞,美国和英国常用的黄色是爱神和富足的象征。

头饰

新娘子在婚礼当天佩戴头饰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的女子在适婚年龄都会头戴花环,以区别于已婚妇女,象征着童贞。

面纱

起初新娘戴面纱是作为年轻和童贞的象征,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代表纯洁。因此,许多新娘在赴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以后,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

花束

鲜花代表激情和奖赏,传达出繁荣富饶和出类拔萃的讯息,有幸接到新娘花束的人将有好运气,也会是下一个喜结良缘的人。

新娘站在新郎的左边

这个习俗起源于抢婚盛行的年代,由于担心新娘的家人会在婚礼上将新娘抢回去,新郎必须空出右手来随时应战。

互吻

根据习俗,婚礼是以新人的亲吻而宣告结束。这一吻有着深刻的含义:通过接吻,一个人的气息和部分灵魂就留在了另一个人的体内,爱使他们合二为一。

抱着新娘入洞房

这一习俗是从一些土著部落的婚俗演变而来的,由于这些部落里的单身女子太少,所以男子们要到邻近的村落去抢亲,将她们扛走,免得她们一沾地就会逃走。今天,人们认为,新娘不能用左脚迈进新房的门,所以最好让新郎将新娘抱进房。

新婚夫妇的汽车

当新婚夫妇乘车出发度蜜月时,汽车的后面会拴上许多易拉罐,它起源于古代扔鞋子的习俗,参加婚礼的宾客们向新人身上扔鞋子,认为如果有鞋子击中了新人乘坐的车子,那么就会带来好运。

汽车鸣笛

高级婚礼会馆拎包婚礼,走你! 篇2

正文:

据主办方透露,现在每年结婚的新人在逐年递减,结婚的新人少了,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新人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往年新人们结婚,对于吃和环境特别重视,如今随着概念婚礼的渐渐崭露头角,现今新人们对于婚礼的布置开始讲究起来。罗曼园高级婚礼会馆,作为全国第一家婚礼会馆,自从2007年开始就有20多家盟店,会馆的主题性也是非常多元化,有城堡系列、庄园系列、英伦风格系列等主题供新人们选择。

婚礼会馆的诞生,把新人对于婚礼的要求做得更人性化,他会根据新人们在布置上的喜好为新人量身订做一场婚礼,不论是菜肴、现场布置,还是婚庆和婚纱,一系列风格都会满足新人们的要求,务实给到新人一场称心满意的婚礼。据相关专业人士透露,婚礼会馆将来会主领着整个婚庆市场,成为一种新的风向标。

展会当天,罗曼园高级婚礼会馆展台前坐满了咨询的人,足见婚礼会馆受热捧的程度。

婚博会当天,主办方的酒店开仓日公告栏吸引了不少新人的围观。

当天,主办公还特地为参加婚博会的新人们准备了礼品。

365红酒网,当天特别推出两款红酒供新人婚宴时选用。商家以比团购价低的价格,加上免费送达婚礼酒店的服务,吸引了不少新人,最人性化的服务就是喝不完还能退回给商家。

除了罗曼园高级婚礼会馆外,其他的高级酒店也吸引了很多新人的关注。

关于上海现代婚博会

中国上海现代婚礼消费产业博览会(简称“上海现代婚博会”)由上海市人民政 府商务委员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和上海市商业联合会等共同主办、18家婚礼主要行业协会协办,是一家由政府机构主办的婚礼博览会。 上海现代婚博会每年举办4届,春、夏、秋、冬每季一届,为目前国内展出面积超大、 展商数量超多、展品新颖、参观人数超多、全方位面下婚礼筹备、新人生活的消费性博览会。 上海现代婚博会更是特别推出了展商诚信经营宣言,保证诚信经营,更邀请18大行业协会全程监督,保障新人消费。

西式婚礼知识 篇3

古时候,盎格鲁——撒可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不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敌情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带在左手的剑,英勇击退敌人。

2、为什么新娘要戴面纱?

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青春和纯洁,很久以前,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纱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的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的纯洁。据说,当年玛纱·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乐斯的未婚夫见她站在蕾丝窗帘后,美貌惊人,赞叹不已,这给了她在婚礼时戴白纱的灵感。她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蒙着白色围巾,掀起一时风尚,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戴白色面纱的习俗的由来。

3、为什么钻石订婚戒指要戴在左手无名指上?

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戴在新娘的三支手指上,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把戒指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于是左手无名指就成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4、为什么新婚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着爱情。在1850年到190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已远超过其他。

5、为什么新娘要戴手套?

在中古世纪时,准新郎要向心上人赠送象征爱的信物,以稳定心上人的心。当时许多绅士送手套给心上人表示求婚,若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经答应求婚。

6、为什么新娘要抛花球?

新娘抛花球意味着谁接到谁就快要结婚了,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一群欣喜若狂的年轻人等待着新娘手中抛出的花球。

7、新郎也要抛东西吗?

新郎抛袜圈同样寓意谁接到谁就快要成新郎了。

8、为什么结婚蛋糕是一层叠一层的?

多层式蛋糕起源于早期的英国。当时,社会上流行带小型蛋糕参加宴会,并把蛋糕堆成小山状,目的就是要一对新人亲吻到最顶端的部分。以象征他们的爱情能跨越重重困难,最终获得坚贞的爱和幸福。到现在,传统的结婚蛋糕均采用多层设计,并以白色为主,代表着纯洁和美好。

9、什么时候开始舞会?

在宴会上,甜点吃完后,舞会便开始。如果招待会是在下午举行的婚礼之后,菜会晚上一会,在新婚夫妇入座前跳舞之后。在自助餐招待会上,新郎和新娘从迎宾队列中退出,休息一会就开始跳舞。新娘新郎跳第一支舞时,所有人都观看并鼓掌。新娘的公公请她跳第二支舞,然后是新娘的父亲。当新郎和伴娘跳舞,引导和傧相跳舞时,客人才可以加进来。如可能,所有男性都应该积极的要求和新娘跳一支舞。当跳舞的次序变得非常复杂时,新娘和新郎跳第一支舞后,大家就可以随便跳了。乐队或DJ更换曲子,婚礼参与者加入到新郎新娘的舞蹈中,所有的人都知道此时每个人都可以跳舞了。

10、西式婚礼新娘身上必备的四样东西(4个S)是什么?

一、SOMETNINGOID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

二、SOMETNINGNEW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

三、SOMETNINGBORROWED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那里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

四、SOMETNINGBIUE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和贞洁。

婚俗 中式婚礼婚俗知识 篇4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3、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4、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式婚礼新人着装】

新郎可以穿长袍,新娘披戴凤冠霞帔。

凤冠是饰有银质或其他质地的凤凰模型,霞帔则是红色的披肩,一般来说,新娘穿红绸袄裤,绣花鞋,上绣鸳鸯、梅花、莲花等吉祥图案。

中式的服装可以去礼服店订做或租借,在影楼拍摄婚纱照时也可以预定中装,有些影楼会在拍摄套系中免费借用婚礼当天的服装。

【中式婚礼角色安排】

下聘礼方:由男方家长担当。向女方提亲并赠送礼物﹐即旧时所称纳采和纳征.赠送的礼品通常包括各种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叶等。

媒人:由一位与双方家庭关系都比较密切的人担当﹐负责邀请双方长辈见面,促进双方的沟通。

童子:由男方家的未婚男子扮演,负责婚礼过程中的端茶迎轿。

全合人儿:由女方家的几位年轻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轿时扶新娘下轿。

婚礼司仪:宣布典礼正式开始,介绍双方重要亲友﹐并致祝福词。

主婚人:由德高望重的长辈或友人担当,为婚礼致词。

摄像师:专业的摄像人员,记录下婚礼的全过程,拍摄新人与来宾的照片,为新人留下珍贵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选址】

传统的中式婚礼仪式,一般早晨女方家里要“出嫁酒”,而中午男方家里操办喜筵。中午的时候傧相帮助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人即使采用中式仪式也会在饭店摆喜筵。

中式婚礼习俗

★迎亲:顾名思义,迎亲是由新郎迎接新娘。在过去,新郎是受父亲之命去迎亲的,到了女方家,女方的人要出门相迎,新郎进门要献上礼品雁,这个礼俗叫“奠雁”,是古婚中比较重要的仪式。我们现在所沿用的花轿始于宋代,在迎亲的队伍中,也包括了鼓吹的乐队。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模仿帝王仪仗的趋向,迎亲队伍中有挑夫拿着“开道”、“回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灯,还举着金瓜、斧铖等什物,新郎戴官帽,新娘则凤冠霞帔。

迎亲的队伍来到女家,一系列仪俗就接连不断地开始了。女家得到娶亲队伍到来的信息后,则将院门紧闭,这叫拦门。这时,便要有一番礼节性的对答,拦门到了一定的时间,娶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喧之外,娶方还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代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些吉庆的意思。

女方离别之时,可能会哭哭啼啼的上轿,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大吉大利。据说,新娘哭的越响,婆家越有财。有些地区,娶亲的轿子离开以后,娘家人要泼一盆水,表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

娶亲的归途,必须走与去时不同的另外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如果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把轿子遮起来,为的是避邪。

★拜堂:迎亲的队伍回到男方家,并不是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俗称“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的柔顺些。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代新娘下轿(车)撒花或红纸屑,也许就是由此而来。

喜轿到了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落轿之后,新郎要象征性地朝花轿射三次,称“桃花女破周公”,也叫煞,同样是避邪的意思。

新娘从花轿里出来,又有传席之仪。所谓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这种习俗在唐朝就普遍存在了,寓意着传宗接代。

下轿之后,一些地区有跨马鞍的习俗,一对新人要跨过马鞍,“鞍”与平安的“安”谐音,寓意着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

接下来就进入婚礼中的核心环节,那就是拜堂,又称“拜天地”,在唐代即已比较流行。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拜堂时,男在左,女在右。拜堂以后,便是大宴宾客。新郎新娘红线相牵步入洞房。

★进洞房:新郎新娘进入洞房以后,仪俗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也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

撒帐:这项习俗是指亲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男孩、女孩)

古代婚礼有同牢全卺的仪俗:“同牢“是指新人入洞房以后一起吃一牲,表示从此成为一家称一姓,后来的团圆饭和同牢习俗基本相同。“合卺”又称交杯酒、合欢酒、合婚酒,是将两个酒杯斟满酒,新郎新娘各取一杯,手臂交错同时饮尽杯中酒。夫妻二人喝过这杯酒后就表示二人完婚,有祝福新人合美的意义。方式是用红绳系住两只杯子的杯柄,夫妇一起举杯共饮,有的则是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

与同牢,合卺同样表示成婚的还有“结发”(也称合髻):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后来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缕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作信物的。

“闹洞房”:这个习俗古已有之,汉代已经非常流行。闹洞房除逗乐这外,还有其它意义:比如闹洞房的热闹红火可驱除清冷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称为

“暖房”

古代成亲之六礼

来源: 时间:2012-09-26 17:22:58 标签:

古代议亲,一定要经过 “六礼”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提亲男女婚姻大事,依父母之命,经媒人撮合,认为门当户对,互换“庚贴”(年龄、生辰八字)压于灶君神像前净茶杯底,以测神意。看年庚是否相配、生肖有无相尅。定亲定亲前议亲,议亲始议“小礼”,在买卖婚姻年代均讨价还价。定亲后,男方将上述礼品用杠箱抬到女方。女方回礼多为金团、油包及闺女自做的绣品。定亲凭证,男方送“过书”,俗称“红绿书纸”(纸张两层外红内绿),女方送“回贴”认可,俗称“文定”。继“文定”后择吉迎娶。

一、说媒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在传统的婚姻中,男女双方必须经过媒人的说合才能喜结连理。

二、批八字与推生肖古人十分讲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妇,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后便交给算命先生推算,看与儿子合不合,俗称“夹吾夹”,卜吉。

三、定聘定及定议,聘又称小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定婚礼。定聘时必须用一种大帖,故乡人称定定日为回大帖或者是压大帖。帖之外又有聘书,俗称婚书。聘书一般都由男家备办。定聘之前一切礼金都已定列成礼单。男家只纳礼金的一小半,俗称上半礼。定聘时也可以以金戒指为定聘礼的。定聘的那一天男女两家皆设宴席,宴请亲朋好友,参加者只凑热闹,并不送礼。

四、送礼送礼大约在婚娶前二十日或一两个月内进行,送礼最重要的是送礼金。由于定聘时已拿上半礼,这时全部纳完俗称下半礼。

五、迎亲迎娶的当日,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上轿时,新娘一般要“哭嫁”,表示对父母的依恋。娶亲的归路,必须走另一条路,也叫不走回头路。

六、拜堂迎娶之日,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拜堂意识程序如下:引赞:新郎伫立于轿前。通赞:启轿,新人起。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引赞:新郎新娘直花堂前。引赞:新郎新娘就位。通赞:新郎新娘进香。然后就是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最后才进洞房。

七、闹洞房。至今,民间还流传着越闹越喜,不闹不发,越闹越发以及新婚三日无大小的说法。

在古代,只有经过这些步骤的才算得上“名媒正娶”婚姻才是合法

中国的传统婚俗与文化

中国婚庆产业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呼唤中诞生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许多有志于婚庆事业的朋友登上婚庆经营的舞台,用自己的满腔热情、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地工作,发展了今天婚庆业繁荣昌盛的局面,实现了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文化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其主要含义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意思,这里的文化是封建统治者实施统治的方式。现代文化的概念来源于19世纪的欧洲,它的内涵相当丰富,英国著名的文化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为文化下过一个经典的定义。他说:“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一书、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后世的学者根据文化的特质,又将文化细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四个层面。婚俗无疑是习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婚俗发展的轨迹,“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镜像”。作为中国的婚庆人,我们应该了解婚俗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从人类学角度看人类婚姻的演变。

人类从猿到人的遗传进化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大约在500万年前人类开始了社会行为的遗传进化,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开始了主要的文化行为的遗传进化。早期的人类,在两性关系上没有任何文化观念的制约,与动物的性本能没有多大的区别。根据人类学家研究的结果,人类的婚姻大致经过乱婚、血缘婚、普路那亚婚、对偶婚、单偶婚几个阶段。

2.从文化学角度看我国传统婚俗的形成。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人们对婚姻的礼仪尤为重视。早在3千年前的周代,我国就有了“六俗”的婚俗。据《礼记·昏义》记载“六礼”是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6个环节。

纳彩是婚聘程序的第一步,由男方家庭请人像女方家庭正式提出婚姻请求,相当于今天的“提亲”。提亲的人在登门拜访时要带一些礼物,古人早期是“以雁”为贽,“贽”是初次见面时的进见礼。为什么一定要用活的大雁来作见面礼呢?首先,因为大雁是候鸟,往来有时,从不失信,用它来暗示婚嫁要适时,要守信不渝。同时,大雁在迁徙飞行中,行止有序,也象征着嫁娶中要长幼有序,不相跨越。当女方接受了男方的礼物之后,开始进入下一个程序问名。

问名是男方再一次请媒人问女方的姓名以及出生年月日,这是为合婚做准备。男方的姓名在纳彩之时已经通知了女方,此时只问女方的名。古代男女之间“授受不亲”,问名是一件很正规的事情。《礼记》上说“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当媒人将女方的生辰八字带回后,男方请人合婚。合婚是按照旧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推算二人的婚事是否合乎天意,也就是后世所谓的“批八字”。这一步没有问题就可以进入纳吉阶段。

男方将占卜所得的结果通过媒人告诉女方称之为纳吉,意思是此婚可定。这时媒人除了要带简单的订婚礼之外,还要带上男方的订婚贴,女方同意之后将“报婚书”交与媒人,这就是所谓的“换帖”,后世称之为“文订”。双方经过这一轮交换文书,从理论上就算是正式定亲了。纳征也叫纳币,征本是成的意思,这一步非常重要,只要这一关过去,婚事就算成了。春秋时称之为“纳币”,意思是纳聘的财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下聘礼”。纳征所用的物品随着时代不同、条件好坏有许多变化,但是,它在婚嫁过程中始终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请期就是选择结婚的日期。本来结婚的日子是由男方来确定的,为了显示对女家的尊重,男方在选择了吉日之后要烦请媒人去女方征求意见,女家同意之后,婚期就算正是订下来了。

六礼的最后一步是亲迎,新郎带上礼物与迎亲的队伍到女方迎娶新娘,这是古今婚俗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式。“六礼”中前五礼都可以说是婚前准备,亲迎礼才是实质上的婚礼。新娘在迎亲的队伍与送亲的人群簇拥下来到男家,经过一系列繁缛的婚礼仪式,拜堂成亲开始新的生活。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所谓“风俗”是指由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影响经年累月积淀形成的习俗。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广大,各地都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的婚姻习俗,但是,在封建社会中,我国各地的婚俗基本上都是在《礼记》“六礼”框架之中演变而来。

3.我国传统婚俗与文化。

婚俗本身代表一种文化,不同民族的婚俗表示不同民族共同遵守的观念与准则。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这些观念与准则的理解可能出现某些变化。古今中国男女共同新手的观念和准则就是,成婚要经过婚姻仪式。汉代学家郑玄在解释“婚姻”一词时说:“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唐代孔颖达进一步解释:“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和好之际,谓之婚姻,其事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又说:“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名焉”(《礼记·婚义疏》)。正因为婚姻是就嫁娶仪式而言的,所以,古代就非常重视这种仪式,没举行仪式就不承认合法婚姻。古人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礼数,凡是没有举行婚礼的女子,男子死了允许改嫁;凡是已经举行过嫁娶之礼的女子,男方死了,按礼俗女方必须“从一而终”。即便是强调法制社会的今天,人们对取结婚证书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对成婚之礼的重视,在他们的心中认为前者只是手续,后者才是实质。可见,成亲之礼在我们的意识里是何等重要。

在我们所说的“六礼”之中,前五礼只是婚姻的准备,最后的亲迎才是正式的成亲之礼。汉代之前,普通人的婚礼比较简单,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并且战乱频仍,社会财富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受原始社会抢婚习俗的影响,结婚更多的在于礼数是否合乎道德,而并不在于婚礼是否隆重。当时的婚礼既没有欢庆的酒宴,也没有吹奏的音乐。据《礼记·曾子问》记载:“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礼记·效特性》也说:“婚礼不贺”。可以说,当时的婚礼就其总体基调来说是庄严、肃穆的。

从汉代开始,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社会物质财富响度丰富,在人们的观念上,婚礼也变成可喜可贺之事。于是,一家结婚众人来贺,这才有了婚礼上的酒宴礼乐之礼。在班固《汉书·宣帝纪》中,宣帝曾下诏书说:“婚姻之礼,人伦之大者也;酒食之会所以行礼乐也。”徐州汉墓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砖雕,刻的是汉代娶亲图,在迎亲的队伍中,已经见到乐队的身影。汉代之后,纳彩与问名合二为一,纳征与请期也合二为一,嫁娶前的“聘礼”越来越重,亲迎之后的婚礼也越来越繁复,后世人们既喜又怕的“听房”“闹房”的婚俗也起于汉代。

婚俗代表一种文化,在婚俗中,可以投射出宗教、政治、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影像。

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有些旧习俗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人们憎恶妖魔鬼怪,可又对他们感到畏惧与无奈,人们渴望新婚能够带来幸福,又害怕妖魔作祟,于是就企图借助外力来达到驱邪治鬼的目的。在旧式婚礼中,经常有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拿着簸箕,簸箕里装着谷豆,围着花轿,嘴里念念有词,边走边撒。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没有人相信这些做法的意义,人们在婚礼上撒花瓣,表示庆贺,表示祝福。迈火盆的习俗也变成未来生活红红火火的象征。

在婚礼上,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拜堂。古代拜堂主要是拜天地,拜祖先,希望天地神灵与列祖列宗承认他们的婚姻,保护他们平安。拜堂之礼几经演变,最初是只拜天地、祖先,后来加入拜高堂,夫妻对拜,甚至延及拜来宾,有的地方还拜镜台。最早拜堂是在成亲之后三日,后来,变为入洞房前最重要的礼仪。今天保留的拜堂仍为“三拜九叩”之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叩首礼也被鞠躬礼替代。最重要的,原先的宗教含义已经不复存在,“拜天地”不过是人们对“天作之合,婚姻美满”一种感激与期盼。

4.现代婚俗的演变。

20世纪初,一方面,随着西方帝国主义用枪炮打开中国的国门,西方的文化观念开始越来越多地渗入中国。另一方面,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高举反封建的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开始清算封建文化的罪行。旧的婚姻习俗,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男女平等,自由恋爱,从根本上动摇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姻观念。婚俗形式也从过去的重“礼”轻“情”,向重“情”轻“礼”过渡。于是,文明结婚的习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尤其是在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地区,新式的文明已经成为时尚。

拿我们的传统婚俗与西方的婚俗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一下几点明显不同:中国传统婚俗礼节过于繁缛,从亲迎到归宁(回娘家)就有二三十种礼节。西式婚礼则非常简洁。

中式传统婚礼是人前的婚礼,西式婚礼是神前的婚礼。中国的新郎新娘在众多的亲朋好友面前许下诺言,让他们来见证这一时刻。外国的新郎新娘则大多是在“上帝”的面前进行承诺。

中式传统婚礼追求的是热闹、喜庆;西式婚礼追求的是庄重、神圣。

中式传统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象征着红红火火,喜庆吉祥。西式婚礼崇尚的是白色,象征着典雅、圣洁。

中式婚礼传统的助兴方式是喝喜酒、闹洞房;西式婚礼助兴的方式是自助餐、开舞会。

现代流行的婚俗,吸收了西式婚礼的简介,却仍然保留了人前婚礼的特色;在追求热闹喜庆的基础上,也吸收了西式婚礼的某些特色。婚礼的色调以红为主,新郎新娘的服饰基本上是西装配婚纱;贴喜字,吃喜糖,喝喜酒的习俗依旧保留,闹洞房的习俗在知识阶层与大中城市渐趋弱化。

当然,任何形式的婚俗都要以社会稳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的。上世界三四十年代,因为战争人们的正常生活尚且不能保证,顾不上婚俗。上世界五六十年代,共和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大多数的婚礼都非常简单,“一张床,一包糖”就标志着结婚。上世纪70年代“文革”时期,“破四旧,立四新”,蓝制服,绿军装,手持“红宝书”,一张合影照片就是“革命的婚礼”。

承德婚纱摄影西式婚礼入门知识 篇5

若你们想在教堂举行西式的婚礼,首先应了解一些教会的规矩。一般来说,要在教堂举行婚礼,双方应有一方已经加入教会,但或者有些教堂对这些的控制没有这么严,新人应提前去教堂联系,了解清楚。在教堂举行婚礼必须要先去民政局领取结婚证书然后去教堂与负责的牧师/神父确定日期。

另外,西式婚礼也有传统的吉祥习俗——

新娘抛花球:谁接到就象征她快要结婚了。

新郎抛袜圈:同样谁接到就象征快要成新郎了。

Something Old: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

Something New: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

Something Borrowed: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

Something Blue: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

★1.钻石订婚戒这个传统始于15世纪,当时奥地利大公麦西米伦以钻戒向玛丽许下海誓山盟。当时,他的亲信呈文献言:“殿下,在订婚时,您必须送一枚有钻石的戒指。”麦西米伦纳言。这个仪式从此流传至今,已有数世纪之久。

★2.新娘要戴手套手套是爱的信物。在中古世纪,许多绅士送手套给意中人表示求婚。如果对方在星期日上教堂时戴着那副手套,就表示她已答应他的求婚。

★3.婚戒要戴在左手无名指上古人认为左手无名指的血管直通心脏。中古世纪的新郎把婚戒轮流戴在新娘的三个手指上,以象征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位一体,最后就把戒指套在无名指上。于是左手的无名指就作为所有英语系国家传统戴婚戒的手指。

★4.钻石:爱情的最高象征热能和压力孕育出颗颗结晶的钻石。钻石是人类目前所知硬度最高的物质。在古代,人们并没有切割钻石的工具和技术。钻石因此自然成为永恒不渝的爱情的象征,孕育钻石的热能就代表着炽热的爱。

★5.新娘要戴面纱最初,新娘的面纱象征着青春和纯洁。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白色面纱以表示清纯和欢庆,或戴蓝色面纱以示如圣女玛丽亚般纯洁。据说,当年美国首位第一夫人玛莎·华盛顿的孙女妮莉·华莱士在结婚时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围巾,掀起一种风尚。这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纱习俗的由来。

★6.新娘穿白色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就象征着欢庆。在1850年到1900年的维多利亚女皇时代,白色也是富裕、快乐的象征。后来则加强了圣洁和忠贞的意义,形成了纯白婚纱的崇高地位。而再婚的女性,可以用白色以外的其他颜色,如粉红或湖蓝等,以示与初婚区别。

★7.结婚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左边,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不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上,新郎让新娘子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8.结婚蛋糕特别定制自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那个时代,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着生育能力。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依照中古时代的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要隔着蛋糕接吻。后来,想像力丰富的烘焙师傅在蛋糕上饰以糖霜,也就成了今天美丽可口的结婚蛋糕。

婚礼知识问答 篇6

美的年轻人办婚礼心心念念的是那件维拉王的白纱,新郎在结婚当天看到还要没出息地哭上一鼻子才算真爱。日本人办婚礼要有象征新娘纯洁无比的纯白色和服“白无瑕”,还要在胸口揣上一把短刃,如遇歹徒立即自尽保住名节。而中国的婚俗,现在越来越讲究博采众长,往往把西式婚礼的典雅大气和中式婚礼的优美端庄都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特有的新中式婚礼。

如今的明星们,基本上个个都要将婚礼办得犹如盛大的主题派对,一个比一个隆重,却几乎都是选了中西合璧的方式。前不久,陈妍希和陈晓把杨过小龙女的故事演出了现实版大团圆结局,但超级苏的婚礼现场表现还有天仙伴娘团刷屏,都不及新郎新娘一身传统装扮来得抢眼。谁说传统不时尚?女明星们个个都抢着在婚礼上穿“古装”,连倪妮在黄晓明婚礼上的中式伴娘装都瞬间被刷为爆款。

颇受大众广泛接受的中西合璧婚礼,主流的程序与着装是这样的:迎亲、典礼、讲誓词、交换戒指要穿白纱,到了给公婆和岳父母敬茶的环节换上中式礼服,给宾客敬酒以及送客还是中式礼服。而如果纯中式婚礼,从头到尾都是中式礼服,新人也会考虑一套裙褂配状元袍拜天地,一套旗袍配中山装敬茶敬酒。

然而不论礼仪程序如何,也不论有没有各色的讲究,中式婚礼要突出的就是新娘的娇美贤惠,娘家对女儿的视如珍宝,以及夫家对娘家的尊重。而要做到这些,你可以跟着我们一起从了解中式婚礼的细节开始,前来探索中式汉族婚俗的幸福奥义——

中式婚礼,比你想象的更丰富、更有趣

中式婚礼是真正“偏向女孩子”的婚礼,它既是隆重美好的婚姻祝福,也是中国女儿独特的“成人礼”,比任何一种婚礼都给予父母更多疼爱女儿的机会。这也是越来越多疼爱女儿的父母、孝顺父母的儿女要选中式婚礼的原因。

三书六礼,九宝送喜对娘家与准新娘的极大尊重

三书是指定亲的聘书、过聘礼的礼书、迎娶新娘的迎书,六礼则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每一个礼节程序都是需要男方对女方家庭毕恭毕敬,处处体现男女双方平等,可以说中式婚礼是全世界最古老也是对婚姻、对女性最尊重的仪式之一。而至于后来充斥于八卦话题中的逗伴娘、要开门红包的梗,其实已是加入了游牧民族抢亲的婚俗以后的事了。

婆家这样尊重女亢娘家也要表示自己女儿的确值得尊重,所以备上婚庆九宝。婚庆九宝传递着天长地久、百子千孙的吉祥寓意,不仅演绎出中式嫁妆丰厚的传统婚庆文化,亦代表着幸福的传承。设计师以鲜艳亮丽的红色珐琅点缀瑰丽的足金,打造出精巧細致的婚庆九宝,包括金如意、金斗、绣花金鞋、金剪刀、金尺子、金镜子、金梳子、金算盘及聚宝箱九件吉祥物品,把父母对女儿的祝福承载其中,让父母的温情厚爱得以代代相传。各款精致小巧的九宝挂坠可配上手绳及缤纷多彩的琉璃珠,灵活幻变出不同的造型。

凤冠霞帔,披红挂彩

新婚就是小登科

说起中式婚礼中的裙褂,就一定要说最近结婚的这一对。陈妍希和陈晓的中式裙褂,一个是娇媚的杏子橙色,一个是清澈的天空蓝色,美是的确美,但却犯了一个小小Bug,那就是这一橙一蓝的颜色,虽好看,却不是“正色”。

不要觉得古代都是三妻四妾,汉民族多少代都是一夫一妻多妾,放下娶妾的陋习不表,明媒正娶的妻子与丈夫是完全平等的,所以她在婚礼上的服饰必然是服制中最高级别的大红色。你看到这一定会说:“我明明看到过金色的啊!”但是,亲,那可不是金色,而是裙褂中最奢华的“褂皇”中的“王中王”,裙褂上用金银线绣满图案,乃至看不到一丝丝红布,但里面依然是大红色做衬底。

经典的中式婚服,以明清的最好看。新娘可以穿凤冠霞帔,以服制来说是“越级”到了皇后大婚的等级,虽然说没有官职的家庭,新娘不能用一些与官职相称的图案,但依然可以有和娘娘—样美的“宫装”。而新郎要与新娘相称,虽然不能越级到皇帝的服制,但是可以披红挂彩、高头大马,这是状元的服制,所以我们会把新郎叫做“新郎官”,因为他结婚这一日的确是穿的“官眼”。

古时读书人考取功名、进士及第才能称为登科,而结婚这一日就算是贩夫走卒、寻常百姓也可以感受—下状元郎的威风,所以民间也把新婚叫做“小登科”。女人这一天是皇后,男人这一天是状元,怎是一个春风得意能形容?

nlc202309090120

以诗做贺,浪漫无双

不止是公主专享的催妆诗

汉字这个婚,一个女一个黄昏,本意就是讲女子在黄昏时候来到男子家里,两人成婚,洞房花烛。在出嫁前的这一天,新娘要好好在家中打扮,母亲姊妹静忙打扮,父亲兄弟打点嫁妆,而到家来祝贺喜事的宾客中,就会有一些有文采的人送出一些“秀才人情一张纸”的风雅礼物。这就是催妆诗。

唐朝宋朝不论女子身份高低,都可以有催妆诗,留下的名句也颇多。顺宗的女儿云安公主出嫁时的催妆诗就很美—欢颜公主贵,出嫁武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冷赐花。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寥寥几句,把娘家操办喜事的样子,宾客催促新娘出嫁的情景都勾勒如在眼前。到了宋代,也有符合词牌的催妆词,明清两代也有不拘格律的催妆诗。

西式婚礼的誓词是在婚礼上宣誓,是两人未来幸福的一个开头。而中国人的催妆诗却是新娘家庭中的浪漫,是一个女人少女时代的美好小句号。拥有婚礼誓词的洋气女孩越来越多,拥有催妆诗的少女却越来越少。好在催妆诗本身就是不拘一格,想在自己婚礼上也有一首催妆诗,不妨在朋友中邀请一位来送上几句,或悠悠吟唱,或抄录于红纸,都是值得珍藏的厚礼。如果没有这样的风雅人物,吟几句古人的诗词也颇是缠绵甜蜜。

十里红妆,所言非虚

嫁妆箱子到底多少对

言情古风小说,动不动就说“十里红妆”,却很少有人真的用对这个词的意思。十里红妆并不是什么桃花开遍的景色,而是说富裕人家的女孩子出嫁,娘家给的丰厚嫁妆足足可以排起十里长队,嫁妆箱子上扎着红花,看上去十里都是红妆。

古时家家有庭院,生了女儿,就要在院中种下一棵香樟树,女儿长到能出嫁的年纪,香樟树也就成材了,砍下来,刚好够两个箱子的材料,所以旧时女子家里不论穷富,也至少有两个箱子的嫁妆。过嫁妆用的箱子也叫女儿箱,因为香樟有浓郁的香气,可以避免蛇虫鼠蚁啃咬里面的字画、衣物,出嫁时是“行李箱”,过得门去是储物箱。对女儿来说,这是娘家给的可以用一辈子、念一辈子的东西,一点不亚于如今陪嫁的家具。

为了讨吉利,嫁妆箱子都是一对一对的,没有单数,寻常人家一对两对,中等人家四对八对,官宦人家、大富之家十六对也是有的,而皇室公主郡主出嫁一百零六对的阵仗也是可以有的。但不管数目几何,都是父母恩,这一对对箱子都是在延续父母与女儿问的温情。如今若谁能有一对明清时代的嫁妆箱子,苏富比拍卖行恐怕都要找上你的门了!所以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为女儿置办一对古色古香的樟木或者楠木的箱子,虽说不及过去那样讲究,却也是增值的好保障。

女儿是玉,陪嫁是金

中式婚礼需要几样金

终于迎来女儿出嫁的大喜日子,昔日淘气的小公主,转眼间蜕变成今天明艳照人的新娘。父母在喜悦之同时,心中亦带着一份依依不舍的牵挂,唯愿能将宠爱与祝福寄托在弥足珍贵的婚嫁金饰中,让幸福伴随着挚爱的女儿步人生命中的新篇章。既蕴含情比金坚的祝愿,又满载长辈的深情厚爱,不仅令新娘焕发动人的神采,更让爱与美世代相传。

体贴新娘,增添祝福

装瓜子的小荷包

如今新人婚礼都是双双见客,而过去中式婚礼,新娘要在盖头底下度过婚礼,嫁得远的,还要在花轿里面枯坐上几个时辰。为了心疼新娘子,便又衍生出一种新娘贴身佩戴的小荷包,纹样或是鸳鸯戏水,或是龙凤呈祥,精致刺绣,五色丝绦,不大不小,巴掌大的尺寸。

这样的妙物并不是什么装饰品,而是新娘子的“零食袋”。这个零食袋一般是装瓜子的,取一个“瓜瓞百子”的好意头,祝福新娘婚后多子多福。也可以装花生,寓意“花着生”,让新娘过得门去别只生男孩,也别只生女孩,能够儿女双全。栗子、枣、莲子也都可以装进去,唯独不可以装话梅和白果,免得不吉利。

如今没有这样的讲究,却也有很多女孩喜欢在中式婚礼中配一個刺绣的荷包作为随身的装扮。一来是装饰,二来随身小东西也可以装得下。也偶有聪明又时髦的姑娘把Chanel的“夜明珠”包、Fcndi的面包棍手包拿来替代这个荷包,颇有一番新情趣,不得不令人佩服那超凡的搭配功力。所以说,时髦都是自己头脑风暴出来的,不要一切都向明星看齐,他们真的未必比你聪明。

闺房之乐,儿女“性”福

岳父母“亲赐”的情趣用品

自古至今,中国的父母在儿女之情上的解读总是含蓄的,你也许没想到中式婚礼中嫁妆里隐秘的祝福居然会是“情趣用品”,但事实的确如此哦——

所谓“压箱底”,往往就是这些春意盎然的小东西。有的是鞋底上的春宫图,有的是堪称“情趣内衣”的薄纱肚兜儿,甚至还有一种叫做“银托子”的男性自慰用具,以最妥帖的方式告知女婿,以后我女儿“不方便”的时候,你尽量自己解决,可千万不要自讨没趣。哈哈!

如今什么东西买不到?只是父母却不一定好意思再送女儿女婿这样的礼物了,如果你刚好遇到开明父母,那不妨翻翻箱子底,看看到底有没有藏着什么惊喜,这也是他们给予你最深切的祝福。

素人中式婚礼秀

佐证中式幸福之好

八抬大轿的仪仗,美艳如霞的婚服,称心如意一挑盖头的春意,处处令人觉得不仅美,更是甜润到了心里。中式婚礼的魅力可不止是这些,传统中式婚礼里面不仅包合着古老的智慧,还有父母对儿女的爱的表达,更蕴合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我们邀请到一对刚刚举行完中西式结合婚礼的新人和他们的婚礼策划师,他们不但能给你关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婚庆风格启发,更能向你全方位展示中式幸福哲学。

新郎:黄皓 新娘:马佳婧

婚礼地点:杭州西溪花间堂

婚礼日期:2016年4月28日

婚礼策划:拾光婚礼定制

nlc202309090120

婚礼主题:“之间”——人在花间,花在堂间,人拾光阴,光阴拾爱

新人Part Q:你们是如何相知相识,最终步入婚姻殿堂的?又有怎样浪漫的爱情故事愿意和我们分享吗?

新娘:我们相识于2015年西博车展的展会现场,我是展台的车模,而他是汽车媒体人,据他所说是被我的气质惊艳到了,于是他就很想结识我。碰巧的是,我们彼此的朋友正好是一对情侣,于是为我们牵线搭桥。从第一天见面起,他就想尽办法每天都见到我,送星巴克,顺路接送等。他的坚持不懈直至今日还在继续着,我被他的真减所打动。

Q:有没有哪一个瞬间让你开始认定他(她)就是你这辈子要共度一生的人?新郎:车展上,她是我从业那么多年第一个我愿意拍照的模特,当我拿起相机对着她的时候,她职业性地对我笑,就那一瞬间,让我认定了她是共度一生的人。

新娘:在年初的时候,在香港因为水土不服,脸上发了很多严重的痘痘,我开始自暴自弃,更加没有兴趣出门,他跟别的男生不一样,他一直安慰我、照顾我,陪我看皮肤科,我觉得他真的值得依靠。

Q:这次的婚礼主题是怎样被提出的昵?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主题?

新娘:因为我们觉得最美的爱情与婚姻,不仅仅是一份承诺、一张婚约,更是时光在朝夕之间的流淌,爱情在生活之间的雕刻。即使时光荏苒,爱情依旧在堂间,在世间,在光阴之间,在你我之间。所以这次婚礼会选择“之间”作为主题。

Q:在整个策划的过程中,你们最在意的细节是哪里?

新郎:最在意的是一种传承的仪式感,例如结发、描眉之类的中式婚礼形式。新娘:迎亲时的仪式感是我们特别看重的。

Q:如果要向朋友特别介绍婚礼现场的某个地方,会是哪里?为什么?新郎:婚礼现场,布置得很漂亮,既有中式底蕴,也融合了西洋风格。新娘:婚礼现场,把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

Q:你们用一句话来表述爱情,应该是什么?新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婚礼策划 Part

Q:为什么会选择这场婚礼来推荐给大家,这场婚礼最大的特色是?

A: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带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婚礼被大家归结为中国风,这么多年中国风呈现的更多是喜庆、热闹、红色,但我们认为它们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从视觉风格到婚礼仪式内容。所以有了这场婚礼,这场婚礼从风格上换了一个视角,更多的是用现代审美诠释传统文化,在仪式内容中真正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这场婚礼从视觉到内容都更有意义。

Q:是以什么为灵感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结婚即成家,而“家”就是中国人的婚姻里最重要的部分。整场婚礼的核心概念和场地布置创意元素的提炼就围绕着“家”的元素展开。而窗格更是富有东方元素,窗也是一个家的缩写。

Q:在布置上用了什么样的形式及细节去体现?亮点有哪些?有沒有更多的寓意?

A:场地选择了西溪花问堂,自然不能辜负这份难得的美景。在此次布置上,遵从自然中撷取美,又将美融于自然。“谷雨三朝看牡丹,四月带花移芍药。”合影墙上的芍药便跃然入眼,这种属于春天的花开得浓烈,在婚礼中并不常见,却在这里被广泛运用,甚至躲在了翻糖蛋糕上,安在了宾客桌椅上。被植被包围的水上甜品桌与西溪湿地的地缘地貌呼应,变成一个微缩景观,颇为精巧。而江南园林特有的窗格则变成了完美的背景板,芍药樱花攀附之上,从用木片制成的签到板,到用镂空窗格演化而来的桌椅,每一处的细节都体现着这场婚礼的用心与细致。这一份心思,又正好与花问堂内摇曳的鸢尾、铺着细细石子的小路相得益彰。

新人提到非常在意仪式感,我们也特意设计了一个亮点:新娘的母亲遵循中国古代传统,授予新人一纸婚书,象征着双方正式建立夫妻关系,也暗含家长对于新人的希望。随后,双方父母上台,别出心裁地用金剪刀将两位新人的头发各剪下一缕,揉搓在一起,象征血脉传承,也意味灵魂的交集。当天的接亲视频则以—首《催妆诗》为开场,配合中国传统乐器为主的背景音乐,缓缓诉说这一天来所经历过的动人时刻。

Q:在婚礼策划和执行的过程中有遇到困难吗?又是怎样克服的?

A:遇到的困难主要是真正赋予这场婚礼意义,除了视觉,还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查找大量的传统文化中对婚姻的诠释和理解,取其精华,让其有章可循,在整个过程中花了大量时间反复琢磨讨论。

Q:作为婚礼策划机构,看到这场婚礼,最自豪的地方是?

A:作为婚礼机构,最自豪的除了婚礼风格本身很凸显,便是在崇洋媚外的今天,很多新人已逐渐被西方文化同化,而渐渐失去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这场婚礼让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呈现方式,让更多人去认可中国传统文化,它真的很美。

Q:这场婚礼中可以让其他正在准备婚礼的新人借鉴的地方是什么?

A:首先,新人需要选择一家有想法的婚礼机构,这很重要,它能够呈现不管是视觉还是内容上不同于其他家的且满足客人需求的布置,也可以帮助新人更有效地筹备自己的婚礼。其次,新人在选择婚礼布置风格时可以更大胆,在现有的风格上接纳更多元化的创新,在当天给自己和宾客留下足够的记忆点。

结语:两个人携手的这一天,给女孩最多美丽的绝不只是装饰品,也绝对不只是婚礼的仪式。当一个女孩子沐浴在爱中长大,她的脸上是会长出笑容的。而当一位新嫁娘沐浴在爱中出嫁,她的身心都会散发金子般的光。中式婚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更是期望通过对中国式幸福哲学的传颂,让人们真正理解,婚姻其实是两个家庭结合的幸福原点。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上一篇:学年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下一篇:高党结业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