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有哪些安全系数?(精选11篇)
宋代《百家姓》有500多个姓,在秦汉以前,我们的姓其实并不多。清茆泮林所辑的《世本·氏姓篇》记载,秦汉以前有20个姓;后来的清代大儒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又作了统计,说见于《春秋》的只有22个姓。如果将这些姓聚合去重后,就会发现,古时的姓真正算起来只有35个,它们是:姜、妫、姚、赢、姬、偃、董、防、妘、姒。子、秃、任(妊)、风、归、姞(jí)、隗、彭、曹、芈(mǐ)、衣、漆、曼、斟、酉、熊、允、滕、祁、巳、葴(zhēn)、荀、僖(嬉)、儇、己。
如果上面没有您的姓的话,您今天的姓可能只能称为氏。因为先秦时姓是姓,氏是氏。其中,“姓”是一种族号,是维系血缘关系的纽带,是为了说明同姓的人都有个共同的“妈妈”,而“妈妈”只有一个,姓也就只有一个,是不变的。这种现象,古人称之为“姓千万年而不变”。
而“氏”则代表官职、爵位和地位,是利益的象征。当一个利益集团越来越膨胀,膨胀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分裂,比如姬姓,它下面就有孟孙氏、仲孙氏、叔孙氏、后氏等很多个氏,孟孙氏集团再膨胀,它便可以在下面再分氏,如子服氏、南宫氏。这种现象古人称之为“氏一再传而可变”。
但无论氏在下面怎么分,因为同姓,相互之间是不能通婚的,這就是我们在古书所见的“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秦,姓氏不是每个人都有。在古代社会里,天子裂土分侯,可以给贵族赐姓,赐氏。然而,贵族再发展,在氏中继续分氏。而平民地位低,既没有姓,也没有氏,只能是干巴巴的一个名。比如我们熟悉的盗跖、疱丁,都是职业加名,没姓也没氏。
不过,秦汉以后,姓氏就混为一谈了。因为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开始了户籍申报制度。但当时,真正的老百姓是没有姓必须有名字。于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共同商量你叫什么,我叫什么。其间,有人效仿贵族大姓,也给自己安上。从这以后,平民老百姓姓了王侯将相、贵族们的姓或者氏的,比比皆是,姓和氏的界限就淆乱了。
(1)预应力锚杆验收试验数量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3 根,
(2)验收试验应分级加荷,起始荷载宜为锚杆拉力设计值的30%,分级加合值分别为拉力设计值的0.5、0.75、1.0、1.2、1.33 和1.5 倍,但最大试验荷载不能大于杆体承载力标准值的0.8 倍。
(3)验收试验中,荷载每增加一级,
均应稳定5~10min,记录位移读数。最后一级试验荷载应维持10min。如果在1~10min 内,位移量超过1.0mm,则该级荷载应再维持50min,并在15、20、30、45 和60min 时记录其位移量。
(4)验收试验中,从50%拉力设计值到最大试验荷载之间所测得的总位移量,应当超过该荷载范围自由度长度预应力锚杆理论弹性伸长值得80%,且小于自由段长度与1/2 锚固段长度之和的预应力锚杆的理论弹性伸长值。
女生不要锻炼肌肉,会变成肌肉女
正确理念:与此类似的还有《八周练出一身肌肉》《三个月教你变成肌肉猛男》之类充满噱头的书籍。肌肉并不好练,它需要大量的训练加上规律的饮食和休息。就好比一个人开始学网球,却和别人说“我很担心我随便练一下就可以拿到温网的参赛资格”,或者“我打算开始学打乒乓球了,但是我不想参加奥运会,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不让自己练到张怡宁那个水平?”这话听起来不觉得很嘲讽吗?
谣言2
肌肉的增长会降低身体灵活度和速度
正确理念:实际上,大部分运动员都需要进行力量训练,因为身体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的增长,本质上是离不开肌肉的增长的。只有在肌肉过于强壮的情况下,才会降低身体的速度。什么是过于强壮?你先能举起你两倍体重的物体再来谈论这个话题。
谣言3
跑步会增加小腿肌肉
正确理念:不正确的跑步姿势才会增加小腿肌肉。正确的跑姿请参见《跑步,该怎么跑?》一书。此书是我看过的最好的跑步教程。有些人在跑步后发现小腿和大腿马上就变粗了。我告诉你,那不过是锻炼后腿部充血,导致肌肉膨胀而已,过十几个小时或几天马上减小到原来状态。长期的跑步是会小幅度增加小腿肌肉,因为充血之后这个地方的营养吸收也会更加好,但是和减掉脂肪的速度相比,长肌肉的速度慢多了。
谣言4
有腹肌的人腹部力量会比
没腹肌的人强
正确理念:每个人都有腹肌,只是显露不显露的问题,而腹肌显露只和体脂有关,腹肌不显露的人腹部力量不一定比腹肌显露的人差。前者可能只是腹部肌肉被脂肪掩盖了而已。总之,要腹肌显露,就换个方向,减脂,而不是单纯增肌。
谣言5
连续运动超过40分钟才能减脂
正确理念:减脂的本质没那么复杂,就是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只要你运动就会消耗热量。无氧运动一样能减脂,同样时间内,减脂效率最高的运动恰恰是HIIT(高强度无氧间歇运动)!
谣言6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分
主要靠时间,时间长的就是有氧,
时间短的是无氧
正确理念: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分主要看训练强度和供能系统,强度高的就是无氧运动,因为无氧供能系统的供能速度快供能强度大!有氧和无氧运动本质上是根据人体的供能系统所占的比重来区分的。一个运动是无氧还是有氧主要取决于它的供能系统,取决于它的运动强度,然后才是取决于时间。而运动强度基本上就已经决定了一个运动的持续时间了。如果某个运动是无氧(磷酸原和糖酵解)系统供能居多,那就无法将这个运动称为有氧运动。俯臥撑正是如此,篮球、棒球、足球也是如此。
谣言7
局部减脂与局部瘦身
正确理念:事实上局部瘦身是存在的,比如拉伸筋膜、按摩放松都可以让你的小腿或者腰腹在短时间内瘦下去,但是不保持又会恢复;如果你之前的走路和跑姿不正确,走路和跑步都主要靠小腿发力,那么在纠正走姿和跑姿后,也可以达到瘦小腿的效果。但是局部减脂不存在,减脂都是全身上下一起减。
谣言8
无深蹲,不翘臀
正确理念:在这里说“无深蹲,不翘臀”是谣言,并不是说深蹲练不到臀部,而是说这句话太有局限性,它让许多女性以为练练深蹲就可以练出翘臀。其实深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臀部肌肉的动作,而且深蹲的时候不一定要强迫自己的膝盖不超过脚尖,有些新手可能会因此受伤。至于“翘臀”还有很多的训练方法,比如“臀桥”和“硬拉”。硬拉对臀部的刺激才是被大大低估了!
谣言9
蛋白粉伤身体/只有吃蛋白粉
才能长肌肉
正确理念:这两个谣言是正反两面,一个是妖魔化蛋白粉,一个是神化蛋白粉。蛋白粉怎么吃,对身体有什么作用,需要看你的训练量和你身体的吸收。一切以能跟上训练节奏为准!
谣言10
训练时选取的重量越重越好
正确理念:这是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甚至很多老手也会犯这种错误。对此我的忠告是:在训练时,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动作的规范性,不要一味地上大重量,宁轻勿加。在学习新动作时,请用尽量轻重量的负荷去学习动作。因为轻重量的负荷让你的神经可以去感受和控制肌肉,让你能够体会到动作的每一个细节,肌肉的每一个发力点。过重的负荷不仅让你无法体会动作的细节,而且你很难标准地完成动作。肌肉是有记忆性的,一个动作重复多次后,以后就会本能地完成它,这时候再使用训练重量才好。
谣言11
锻炼后肌肉酸痛才有效果
正确理念:肌肉酸痛分为两种,一种是急性的,在运动时产生,产生原因就是乳酸,一般在运动停止后短时间内就会消除。另一种是延迟性的,产生的原因是肌肉纤维损伤,蛋白质会在损伤时降解和重组,最后恢复成正常状态,一般在运动后24~72小时酸痛达到顶峰。只有延迟性酸痛跟肌肉增长有一定的联系,如果你的训练目的并非是增加肌肉,而是为了提高绝对力量或是增强供能系统、提高运动表现水平和心肺能力,那么运动第二天是否酸痛,与你锻炼是否有效基本无关;如果是为了增肌,那么酸痛很强烈也不一定代表有效果,也可能意味着你的动作做错了(比如用硬拉练下背),或者训练过度了,某方面的训练水平(耐力、绝对力量、神经募集能力)下降了,或是训练的方法中肌肉离心收缩比较多。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1)从数量安全上看:国家粮食安全指标是粮食安全的评价标准,FAO提出了三个基本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国家粮食的自给率必须努力达到95%以上(即粮食生产上的安全);第二个标准是人均粮食应达到400公斤(即粮食消费上的安全);第三个标准是粮食的储备(粮食库存)应该达到本年度粮食消费的18%,14%为警戒线,低于14%为粮食紧急状态(即粮食流通上的安全)。
(2)从质量安全上看:粮食有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粮食是特殊商品。粮食从种子下地到上餐桌要经过种植、收获、收购、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在某一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污染。如在种植过程中农民为了防治病虫而大量施药造成粮食中农药残留超标;在收获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晒干而导致霉变使粮食带有霉菌毒素;粮食在储藏过程中由于防治虫害而实施的药剂熏蒸也有可能使粮食中的熏蒸剂残留超标;粮食在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某些特定的品质而添加了过量的添加剂;运输过程中有可能与有毒物质混装而导致污染等。所以对粮食这一特殊商品必需要进行特殊的管理,必需对其质量和食用安全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和粮食卫生标准是强制标准,是保障人们食用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第一屏障,任何粮食加工企业以及粮食经营者必须严格执行。
一般应选择营养价值高的零食,如水果、奶制品、坚果等,所提供的营养素作为正餐之外的一种补充。
在食用时间上,食用零食应选择合适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以不影响正餐食欲为宜。晚餐后2-3小时宜可,但睡前半小时内不宜进食。
此外,零食的量不宜太多,以免影响正餐的食欲和食量,在同类食物中可选择能量较低的,以免能量摄入过多。
外出就餐时饭店里很多菜,比如各种食用菌类及反季的昂贵食品,多是用罐头食品制作而成的。罐头含有防腐剂,多吃有害健康。另外,有些海鲜、凤爪、鸡腿、鸡翅也会拿福尔马林泡发。那种外表看起来很大很白的鸡腿鸡翅、海鲜,最好不要吃。如果菜品中的银耳发白,则是拿硫磺熏的,正常银耳是淡黄色。
除此之外,油炸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出于节约成本,油可能会被重复使用,导致油中所含的致癌物丙烯酰胺量增加;而熏鱼熏肉等熏制食品,尤其是烟熏食品,在熏制过程中会产生一类致癌物质二恶英,这类食品也是少吃为妙。
春节吃火锅的市民不少,不管是在家吃还是在外面吃,涮羊肉等肉类食品时,火锅表面会浮出一层沫,这层沫一定要及时舀出,尤其是那种发黄发黑的沫,因為其中多含有激素。此外,一定不要喝涮完的火锅汤料,不管尝起来多么鲜美,汤料里已涮过了很多食物,有害物都留在了汤里。
打包不用一次性筷子,自带餐具打包。很多人外出就餐,宁愿选择一次性筷子,也不愿使用饭店里提供的普通筷子,觉得普通筷子可能消毒不彻底。然而,目前我国对筷子还没有安全标准,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为了让筷子看起来更白更干净,往往使用硫磺熏、药水泡,同时还用石蜡抛光。因此,又白又光的一次性筷子一定要慎用,实在要用就用开水烫一下。
吃饱喝足后,桌面上的剩菜怎么办?专家建议自带餐具打包,因为不是所有饭店的打包餐盒都有质量保证。在打包的餐盒中,最安全的是那种透明的塑料盒,因为这种塑料餐盒是纯塑料原料所制。如果盒底有一个三角形里带“5”的符号,三角形下还写有“PP”(聚丙烯缩写),则可以在微波炉内加热。白色的降解餐盒80%以上是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上很多打着“降解”旗号的餐盒其实不安全。如果手摸着餐盒感觉质地较硬,轻轻一撕不裂开,且装食物后不渗漏的就是合格餐盒,反之则是不合格餐盒。
还可将餐盒撕碎了扔水里,如果漂浮起来,则表示该餐盒是纯塑料所制,比重约为0.93左右,小于水的比重,为合格产品。如下沉则表示,该餐盒还添加了石蜡等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这类不合格餐盒如装上含油、酸性大的食物,或在微波炉内加热,会释放很多有害物质。
本工程由浙江英博电气有限公司开发,位于丽水市水阁工业区南五路,交通比较便利。
本工程为1#车间全钢一层,占地1455.64平方米,建筑面积1455.64平方米,均为生产车间,建筑高度为10.4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建筑抗震不设防。
2#车间为全钢一层,占地面积1455.64平方米,建筑面积1455.64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4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
3#车间为全钢一层,占地面积2171.21平方米,建筑面积2171.21平方米,其中G-H轴为配电房和厕所,其余均为生产车间,建筑高度为10.7米,本工程钢筋砼部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建筑抗震不设防。
宿舍楼为框架五层,占地面积为397.3平方米,建筑面积2145.24平方米,其中第一层为餐厅和厨房,第二至五层均为宿舍,屋面层为楼梯间,建筑高度19.8米,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安全等级二级,建筑耐火等级按二级设计建筑抗震不设防根据工程概况和施工现场特点确定现场布图的施工位置,以及建筑施工的防火要求,为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大、小火灾事故,特制定以下安全防火技术措施。
二、消防领导小组的职责
成立消防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由项目经理张青梅任消防领导小组组长,制订有关消防管理制度,做到职责明确,任务明确。消防小组成员每天要轮流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防火情况,发现险情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小组领导。消防领导小组要根据施工现场火灾事故高的特点,制订相关对策,落实消防措施,项目部成立一支由项目咳嗽焙透靼嘧槿嗽弊槌傻囊逦裣蓝樱饕悄芄煌换鞔χ檬┕は殖∧诘耐环⒒鹪质鹿剩竺扛鲆逦裣蓝釉痹诙映さ拇煜伦龅蕉ㄆ谘跋乐叮袷匾逦裣蓝拥募吐伞
三、资料程序
施工现场建立消防台帐,做到动用明火有申请、审批手续,消防台帐做到有专人进行记录,有关制度、手续做到齐全有效,动用明火做到有审批,动火时做到有动火监护人。
四、消防设施
消防设施、设备做到落实到位,根据施工现场消防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合理布置消防器材。在办公室、食堂、仓库、木工间、总配电室,每层施工楼层楼梯口放置1211灭火器,做到配齐数量,放位正确,固定可靠;做到定期对灭火器材进行检查。
五、消防重点
1.食品标签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配料表;净含量;生产者和(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在国内生产并在国内销售的包装食品还应标示企业所执行的标准代号和顺序号等等。
2.什么是食品的保质期?
指食品在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保质期由厂家根据生产的食品特性等确定,相当于企业针对产品对消费者给出的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证,可以放心食用。
3.哪些甜味剂是可以添加在食品中的?
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物质,属于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类。根据我国现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纽甜、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D-甘露糖醇、甜蜜素、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液、乳糖醇、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作为甜味剂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饮料、调味品等食品中。
4.购买成品豆浆要注意什么?
不是所有豆浆产品都是无菌或灭菌的,一些非超高温灭菌的、需冷链保藏的产品若保存条件不当会导致细菌繁殖,饮用后会引起感染或毒素中毒(如芽孢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意产品是否在冷链条件下销售,观察其是否有“涨袋”或“胖听”现象;其次要仔细阅读包装标签上的贮藏条件、保质期、出厂日期等。
5.如何区分纯蜂蜜和掺假蜜?
①看配料表,纯蜂蜜的配料表中不得含有除蜂蜜以外的任何物质;
②看价格,掺假蜜的成本比真蜂蜜要低得多,因此太便宜的产品掺假的可能性较大,尽量不要购买价格比同类低出很多的蜂蜜产品。
③闻气味,纯正蜂蜜有蜜特有的清香味,掺假蜜则香味淡;
④尝味道,纯正蜂蜜味道甜,口感绵软细腻,回味悠长,而掺假蜜的蜜味淡,余味淡薄短促。
提示:在旅游过程中,建议消费者应慎重购买路边个人小作坊的所谓“纯天然、野生”蜂蜜。
6.如何鉴别死猪肉?
①看表皮。健康猪肉表皮无任何斑痕,病死猪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点,甚至是暗红色弥漫性出血,有的会出现红色或黄色隆起疹块;
②闻气味。变质猪肉不论在肉的表层还是深层均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异味;
③看弹性。新鲜猪肉质地紧密富有弹性,用手指按压凹陷后会立即复原。变质猪肉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用指头按压后凹陷不能复原,有时手指还可以把肉刺穿;
④看脂肪。新鲜猪肉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有光泽。病死猪肉脂肪呈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异常色泽;⑤看肌肉。健康猪的瘦肉一般为红色或淡红色,光泽鲜艳,很少有液体流出。病死猪肉颜色发红发紫,无光泽,挤压时有暗红色血汁渗出。
7.什么是雕白块?其对人体有何危害?
“吊白块”又称雕白块、易溶于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对人体的肺、肝脏和肾脏损害极大,普通人经口摄入纯吊白块10克就会中毒致死,国家明文规定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8.如何读懂果蔬汁的包装标识?
学会看配料表。果蔬汁,如果是非复原汁,其配料表为鲜榨原汁或原汁加果肉,复原汁产品的配料表为浓缩果汁(浆)、水或(和)其它食品添加剂等。果蔬汁饮料,则会标示其果汁的含量比例,常见的有10%含量、30%含量。其次要看清包装上标注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贮藏条件,以便在消费过程中能按照要求正确饮用。
9.怎样鉴别变质罐头?
①将罐头倾倒于白瓷盘或相关容器中,仔细观察罐装容器,若罐内有涂料脱落,出现氧化圈、硫化斑,玻璃瓶盖有腐蚀、变色等现象,说明罐内食品有一定质量问题。
②对倒在容器和瓷盘中的食物仔细观察,看色泽是否异常,如水果罐头有无严重褐变、肉类罐头色泽是否正常。
③间罐头的气味,若有异味或怪味,不符合该产品应有的气味,则是罐头变质或开始变质的标志。
10.标有“不含胆固醇”的油才是好油?
在植物油中,胆固醇含量与猪油和黄油相比,数值很低,但即使这样,胆固醇也不可能从油脂中被去掉。
11.果酱的颜色越鲜艳越好?
对于果酱,颜色不仅取决于水果的品种、成熟度、还取决于加工工艺、着色剂的添加等。水果颜色丰富多彩,是因为其本身含有的天然色素,但天然色素往往不稳定,很多水果经加热或长时间贮藏后颜色会发生褐变,比如草莓、苹果、菠萝等,这是水果本身特性决定的。果酱不是颜色越鲜艳越好,有时过于鲜艳的颜色可能源于着色剂的过量使用。
12.如何避免水果蔬菜的农药残留?
①以水果蔬菜专用清洗配方清洗水果蔬菜。
②尽量选购时令盛产的水果蔬菜。
③勿偏食某些特定的水果蔬菜。
④可选购市面上信誉良好的水果蔬菜加工品(如罐装及腌渍水果蔬菜等)或冷冻蔬菜,因为加工过程中(如“杀菁法”)已除去大部分农药。
⑤外表不平或多细毛的水果蔬菜(如猕猴桃、草莓等)较易沾染农药,可去皮者,一定要去皮,否则务必认真清洗。
⑥当发现水果蔬菜表面有药斑,或有不正常、刺鼻的化学药剂味道时,应避免选购。
13.用茶水服用药物,能抑制催眠类药物的催眠效果?
由于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会与含铁剂、酶制剂药物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所以,不能用茶水服用药物,比如补血糖浆、蛋白酶、多酶片等。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时,也不能用茶水服用。
14.如何鉴别味精质量优劣?
结晶状味精,呈长柱形均匀结晶颗粒。若其中有纤维状结晶,可能是掺入了石膏;有大小不一的`不定形颗粒,无光泽、不透明,可能是掺入了食盐;有泛白的方形颗粒,则可能是掺入了蔗糖;袋底部有白色无光粉末,有可能是过量的食盐或硫酸镁。
15.四季豆中毒的原因是什么?中毒后有什么症状?怎么应急处置?
生的四季豆中含皂素和凝集素,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豆类的毒素成分未被破坏,食用后会引起食物中毒。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同时伴有头痛、头晕、出冷汗等。病程一般为数小时或1-2天,愈后良好。一旦发生四季豆食物中毒,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16.如何鉴别变质酸奶?
合格的酸奶凝块均匀、细腻、无气泡,表面可有少量的乳清析出,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吃起来酸甜可口,有一种酸牛乳特有的香味。变质的酸奶,有的不凝块,呈流质状态;有的酸味过浓或有酒精发醇味;有的冒气泡,有一股霉味;有的颜色变深黄或发绿。
17.购买熏煮火腿要注意什么?
在商场和超市购买时,应选购包装完好、冷藏贮存的重煮火腿;重点关注产品是否在保质期内,贮存环境是否处于0~4℃的冷藏条件。避免购买胀袋或有汁液渗出的熏煮火腿。“无淀粉”熏煮火腿并非纯肉火腿,一般情况下产品中淀粉含量应低于1%。
18.为预防扁豆中毒,在加工扁豆时应注意什么?
把扁豆煮熟焖透。炒扁豆时,每一锅的量不超过容量的一半。用油炒后,加适量水,盖上锅盖,保持100℃小火爛,至少焖30分钟,并用铲子翻动扁豆,使它均匀受热。烹调时间越长,这些毒素就越容易遇热挥发掉,烹饪时也可以加些醋破坏毒素。
19.不慎食用野生蘑菇中毒,怎么办?
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毒性成分复杂。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后,中毒者表现各异,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一旦出现中毒症状,中毒者要立即催吐,井尽快就医。
20.如何选购食用油?
①看标识: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等内容,要有QS(食品安全认证)标志。
②看包装:食用油条码印制是否规范,是否有改动迹象。
③看颜色:一级油比二级、三级、四级油的颜色要淡。
④看透明度:纯净的油应是透明的。
⑤看有无分层:若有分层现象则很可能是掺假的混杂油。
⑥看有无沉淀物:高品质食用油无沉淀和悬浮物,黏度较小。
21.油锅冒烟才下菜吗?
在烧菜时视锅中油冒烟下原料,认为这样炒出来的菜才会香,其实油温过高对身体害处很多。
22.蔬菜和水果能互相替代?
不能。蔬菜和水果在营养组成上各有特点,不能互相替代。在家或工作单位,可把水果放在容易看到和方便拿到的地方,以方便随时食用。同时,果汁并不能代替鲜果,在保证卫生的前提下,尽可能吃新鲜水果。外出时带上蔬果,当成最好的零食。
23.选购鸡蛋时什么样的鸡蛋安全性更蒿?
尽量选择清洁蛋,清洁蛋是指鲜鸡蛋经过检查、清洗、风干、油蜡处理、分级后的蛋制品,其安全性相对高于散装鸡蛋。如果在商超或传统农贸市场中购买未经清洗的散装鸡蛋,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后要尽快进行清洁处理,以预防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不要购买和食用毛鸡蛋。
24.人体过量摄入亚硝酸盐有什么危害?
如果短时间内经口摄入(误食或超量摄入)较大量的亚硝酸盐,则容易引起急性中毒,使血液中具有正常携氧能力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当摄入量达到0.2-0.5g时可导致中毒,摄入量超过3g时可致人死亡。
25.怎么存放马铃薯?怎么抑制马铃薯发芽?
马铃薯块茎的水分含量高、易腐烂,消费者购买后,宜存放在5℃左右的阴凉通风处。温度高会导致发芽或腐烂;温度低易冻伤;湿度大、通气不良易霉烂。马铃薯与苹果或香蕉放在一起,可抑制块茎发芽。
26..糖醇蛋糕等于无糖蛋糕?
糖醇蛋糕是指用甜味剂(如麦芽糖醇、木糖醇等)代替白砂糖作为原料添加到产品中。与普通蛋糕相比,产品中没有人为添加食糖。但实际上,蛋糕的原料是面粉,其所含淀粉经人体消化吸收后,最终转化为葡萄糖,也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对于忌糖人群而言,糖醇蛋糕也要酌情、少量食用。
27.路边烧烤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高速公路:隐形机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并成功在公路上修建飞机跑道的国家,开创了公路跑道建设的先河。美国的高速公路网遍布全国,有不少高速公路都专门修建了满足飞机起降的公路跑道和应急机场。
在高速公路上起降,飛行员需要克服跑道窄、环境陌生,气象条件、着陆条件不易把握等难题。除了对飞行员的要求外,高速公路在建造时还要考虑长度、宽度、纵向坡度等因素,尤其要注意路面的承载能力并严控周边环境。战机降落时,重力加速度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会产生大于它自身重量数倍的重力,在起落架“砸向”地面的瞬间,普通高速公路的路面与路基往往会不堪重负而被“砸穿”或发生塌陷。为此,高速公路跑道在建造时要将路基加厚,并浇灌混凝土,以保证其能够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同时,为了防止喷气式飞机起降时喷出的高温气体将路面融化,铺设路面所用的沥青也是一种被称作环氧沥青的超级沥青。
航母跑道:借船出海 航空母舰给人最大的视觉特点,就是它拥有巨大的可供飞机起降的甲板,成为移动在海平面上的“飞机场”。这个“飞机场”与陆地机场有很大的差异。首先,它不是静止的,是在大海中以一定速度航行、并且随着海浪不停地颠簸;其次,航母上的跑道远比陆地跑道要短,两条跑道也不是并行的,一条直的、一条斜的,相互之间呈一定的角度。这就是斜角甲板,又称斜、直两段式甲板,一般与航母艏艉中心线呈6~13度夹角。
斜角甲板分为两部分:舰前部为起飞区,后半部为着舰区,斜直相交处形成三角形停机区。斜角甲板的优点是着舰飞机未能钩住拦阻索时,可马上拉起复飞而不至于与前甲板停放的飞机相撞,减少航母上飞机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舰载机起飞和降落可同时进行。
舰载机与陆上机场起降的飞机也有较大的不同,对飞行员的要求也更高。美国航母上重达40吨的“大黄蜂”战机起飞时,在短短3秒钟内会加速到206千米/小时,飞行员在离舰的瞬间要承受5倍的重力加速度,一般人都会出现视觉障碍。
地下跑道:抗打耐炸 地下机场是一些国家在战时用来保护己方空中力量的重要掩体,大都是依山而建,通过增设高防护性航空掩体进行加固,对滑行道和停机坪进行迷彩涂饰,从而躲避敌军的侦察与打击。地下机场通常有一个主跑道。还有一些地下机场,辅助跑道直接与某个机库的大门相连。这种机库大门前有混凝土台座,能够让飞机滑行、改平和迅速起飞。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台座中间也有辅助跑道,能保证飞机起飞和返回机库。
保持清洁
1、勤洗手
加工、制备食物之前,制备食物过程中,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如厕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和吃饭前,都要洗手。洗手时要使用流动安全的水,然后用纸巾或干净的毛巾擦手。
2、餐具和厨具要清洁
清洗餐具和厨具时,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
3、厨房环境要清洁
保持厨房空气流通,地面、洗菜池和冰箱内外要清洁;洗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经常更换。
生熟分开
1、生熟食物要分开
生的肉、禽、蛋、海产品、蔬菜等要用塑料保鲜袋、纸袋或适宜的容器装好后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处理食物的案板、刀具要分开使用,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
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
1、烹调要煮熟、烧透
正确的烹调方法和适当的温度,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有害微生物,烹调食物的温度达到70℃有助于保证食用安全。因此,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只鸡等。如果用小火,由于温度低,就必须延长时间,即“小火慢炖”。
2、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熟食室温放置后再食用,要二次加热;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剩饭剩菜,也不能直接食用,一定要彻底加热,蒸、煮、热透。重复加热剩菜剩饭,最好不要超过一次。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安全的温度是指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度。在5℃以下,60℃以上的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可减缓生长繁殖的速度,或者停止生长。即5℃-60℃,是食物不安全的危险温度。
1、室温不安全
在室温下,熟食存放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熟食和易腐败变质食品应冷藏存放(5℃以下);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室温放置时间越长,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风险就越大。从安全角度考虑,食物出锅后应立即食用。
2、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
如果把温热的食物直接放入冰箱冷藏室,会导致冰箱超负荷运转,食物中心温度无法快速下降,致病菌可能会趁机大量繁殖达到足够引起中毒的数量。因此,要待食物冷却至室温再放入冰箱冷藏室存放。
3、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
畜肉、禽肉、海产品等,在放入冷冻层之前最好先分割成小块,分别包装。每次加工前取用小包食物,避免反复冻融而加速腐败变质,或造成营养素的破坏和丢失。
4、定期清理冰箱
“冰箱不是保险箱”,无论是冷藏,还是冷冻,食物都不要存放过久。时间一长或包装破损易造成交叉污染,或食物腐败变质,失去最佳食用价值。家庭自制食品在冰箱冷冻室的存放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预包装食品即使在保质期内,最好也不要超过3个月。先买的先吃,时间过长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
5、不买、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1、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
2、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
1.进入施工现场的操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操作人员严禁穿硬底鞋及有跟鞋作业。
2.高处和临边洞口作业应设护栏,张安全网,如无可靠防护措施,必须佩带安全带,扣好带扣。高空、复杂结构模板的安装与拆除,事先应有切实的安全措施。
3.工作前应先检查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钉子必须放在工具袋内,以免掉落伤人。工作时要思想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空中滑落。
4.安装模板时操作人员应有可靠的落脚点,并应站在安全地点进行操作,避免上下在同一垂直面工作。操作人员要主动避让吊物,增强自我保护和相互保护的安全意识。
5.支模应按规定的作业程序进行,模板未固定前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严禁在连接件和支撑件上攀登上下。
6.支模时,操作人员不得站在支撑上,而应设立人板,以便操作人员站立。立人板应用木质中板为宜,并适当绑扎固定。不得用钢模板或5cm×10cm的木板。
7.支模过程中,如需中途停歇,应将支撑、搭头、柱头板等钉牢。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牵杠、支撑等运走或妥善堆放,防止因踏空、扶空而坠落。模板上有预留洞者,应在安装后将洞口盖好,混凝土板上的预留洞,应在模板拆除后即将洞口盖好。
8.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尚须有防水措施;对冻胀性土,必须有防冻融措施。
9.模板及其支架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
10.现浇多层房屋和构筑物,应采取分段支模的方法:
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
2)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
3)当采用悬吊模板、桁架支模方法时,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刚度必须符合要求。
11.当层间高度大于5m时,宜选用桁架支模或多层支架支模。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架的横垫板应平整,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
12.支设高度在3m以上的柱模板,四周应设斜撑,并应设立操作平台,低于3m的可用马凳操作。
13.支撑、牵杠等不得搭在门窗框和脚手架上。通路中间的斜撑、拉杆等应设在1.8m高度以上。
14.二人抬运模板时要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传递模板、工具应用索具系牢,采用垂直升降机械运输,不得乱抛,组合钢模板装拆时,上下有人接应。钢模板及配件应随装拆随运送,严禁从高处掷下。高空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地面应标出警戒区,用绳子和红白旗加以围拦,暂停人员过往。
15.模板上施工时,堆物(钢模板等)不宜过多,且不宜集中一处。
16.大模板施工时,存放大模板必须要有防倾措施。封柱子模板时,不准从顶部往下套。
17.地下室顶模板,支撑还另需考虑机械行走、材料运输、堆物等额外载荷的要求,顶撑及模板的排列必须考虑施工荷载的要求。
18.高空作业要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台,上、下要使用梯子、不许站立在墙上工作;不准站在大梁底模上行走。
朱熹在《童蒙须知》中要求:“凡步行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
在没有代步工具或代步工具不普及的时代,人们出行只能靠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仅“走”部便收录了85个字,和“行走”相关的字则多达200个以上,可见古人对走的观察和分析多么细致。
行走的字义,古今差别比较大。汉代的《释名·释姿容》中称,“徐行,曰步”;“两脚进,曰行”;“疾行,曰趋”;“疾趋,曰走”。现代的散步,古人叫“步”,而当时的“行”,才是今天的“走”;古人如果说“走”,那就是今天的“跑”了。
何时该“行”何时该“走”?古人是有严格讲究的。先秦时期,古人已形成一套成熟的“行走礼仪”。成书于秦汉时期、被列入“十三经”的《尔雅·释宫》中称:“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这里的“时”为“”的通假字,是踟躇、徘徊的意思。在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走法。
在古代,孩子一生要学两次“走路”。一次是一两岁时自然学会走路,另外一次则是到了入学年龄学走路礼仪。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在其所编撰的《童蒙须知·语言步趋第二》中是这样训诫孩子的:“凡步行趋跄,须是端正,不可疾走跳踯。若父母长上有所唤召,却当疾走而前,不可舒缓。”
对于走时如何发力,古人也有讲究:“轻贵重贱”。过去的算命先生便会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来推测其命运好坏。如被收入清《四库全书》的《太清神鉴》卷四“行部”条称,“是以贵人之行,如水而流下,身重而脚轻;小人之行,如火炎上,身轻而脚重。”
走“正道”还是走“捷径”
与“怎么走路”有不同要求一样,古人对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也有相应的讲究。
在古代,道路分为“道”“路”“途”“行”“径”“术”“街”“衢”等多种规格。其中以“道”“径”二种,古人说得最多。
“道”,在先秦时期指可供车行的大路,又称“正道”,相当于现代高等级公路“省道”“国道”。秦始皇所筑的“驰道”也是“道”的一种,系当时的高速公路。
“径”与“道”正好相反,指只能走人、不能行车的小路,故称“步道”;从小路走可以避开众人、熟人,又俗称“间道”,心术不正者才走间道。因为从小路走往往比正道近,由此出现了“捷径”的概念。
与“径”相提并论的是“”。,指不好走的细小狭路,俗称“邪路”“邪道”。走到头后无路可走的“径”,则称为“窘径”,走这种小路往往举步维艰,即“窘步”。
正道可能路途远,辛苦,但安全,不会走错方向,所以古人提倡走“正道”,而不鼓励甚至禁止走“窘径”“捷径”“邪路”。负责道路交通的“秋官·野庐氏”职责之一,就是“禁野之横径逾者”;负责城里宿卫的“秋官·修闾氏”,也有“禁逾者”的责任。
靠右走还是靠左走
在崇尚“正道”的同时,古人还对走路秩序提出了规范,逐渐形成所谓的“交通规则”。现代人是“靠右走”,古人靠哪边走?不同朝代有不同风尚。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走法”:
较早的走法是“男右女左”。《礼记·王制》中规定:“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到了唐代,一个叫马周的人提出“靠右走”。这种走法又称“来左去右”,不分男女。古人最习惯的走法应该是“靠左走”。唐代规定“来左去右”,实际上是一种进出城门的规则,宋代“靠左走”更为普及。
人先行还是车马先行
对于古代靠哪一边行走,并没有从“法律”上找到依据,而是属于“礼”的层面。唐代将这种“礼”被调整入“法”的范畴,出现了强制性的“走法”。这种强制性走法,可视为古代的“交通法规”。
《唐律疏议·杂律》“违令”条,“诸违令者,笞五十”,下面的疏议特别指出,“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
在五代后唐时期,《仪制令》得到进一步强化。据《五代会要》记载,后唐明宗李嗣源,于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八月出敕令:“道路街巷,贱避贵,少避长,輕避重,去避来。”李嗣源这一道“红头文件”还下发到“诸道、州、府,各遍下县、镇”,要求地方官将此《仪制令》“刻碑于要会、坊门及诸桥柱,晓示行人。”如果有人不按规定走路,不懂礼仪,将被治罪。
值得一提的是,唐律还对车马与行人的关系作了调整,在行人密集的地方不能“走车马”。除了帝王要臣公务出行,道路上要“车马让人”。《唐律疏义·杂律》规定:“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这一重在“保护行人”的条款,为此后历朝所继承和推行。
【锚杆有哪些安全系数?】推荐阅读:
锚杆(索)有哪些验收试验?02-16
锚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09-18
锚杆技术参数05-24
锚杆索支护理论12-31
锚杆支护工操作规程07-27
锚杆支护工比武试题09-15
抗浮锚杆施工工法10-25
边坡锚杆锚索施工方案10-31
锚杆工程承包合同11-11
14抗浮锚杆施工合同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