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精选6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基础,正是由于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除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的状态,才能摆脱资本家的剥削,获得主人翁的地位,实行按劳分配,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2.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的原因;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难点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讲授时间:4学时 本章集中讲三个大问题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与按劳分配
(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或一部分劳动群众在一定范围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新型所有制。在我国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2.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的途径
(1)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具体方法是没收官僚资本,改造民族资本。
(2)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具体方法是引导个体农民走合作化道路。3.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因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只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和保证。
(二)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含义
按劳分配就是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为社会进行劳动,其劳动产品作了必要的扣除之后,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2.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必要的的前提条件。第二、在社会主义阶段,劳动者及其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主要是谋生手段,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是合理的。
第三、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抵还没有达到使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的程度,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种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P183)
(二)我国现阶段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1.国有经济
(1)性质:社会主义经济
(2)作用:掌握国民经济命脉和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地位: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2.集体经济
(1)性质:社会主义经济
(2)地位: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生产,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增加积累,安排就业,满足 2 人们多种需要。
3.个体经济
(1)含义: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由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与使用,并直接从事劳动的经济成分。
(2)性质:个体私有制
(3)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作用:发展社会生产,方便群众生活,增加国家税收,安排就业。4.私营经济
(1)含义: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3)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作用:发展生产,活跃市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满
人民需要。
5.“三资”企业中的外资经济
(1)“三资”企业的含义:“三资”企业是指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2)性质: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3)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4)作用:(P189)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
2.怎样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完善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通过优化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把国有企业塑造成市场主体。
(2)继续深化集体企业改革。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3)改进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体制和市场行为。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分配制度?
1.总起来说,是由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的结果。在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在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不能以劳动证书或劳动券的形式直接实现等量劳动另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而是每个社会成员向社会提供劳动后,根据多劳多得原则获得货币工资,再用货币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2.货币工资不仅用于购买个人消费品,也可以进行投资,还可以购买生产资料或流通资料组织生产和流通。
3.不能由社会按统一的标准直接确定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而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分配。
(三)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生产要素分为劳动生产要素和非劳动生产要素两类。劳动者的体力劳动、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属于劳动生产要素;资本、土地和技术本身属于非劳动生产要素。
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指按生产要素在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生产中的贡献参与分配,不是按其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才与分配。因为费劳动生产要素仅是生产价值与财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
(四)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1.个人收入的分类(P197)
2.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概念(P197-198)
思考题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包括什么内容?
2、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怎样认识多种所有制经济各自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5、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依据是什么?
6、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抗日战争
青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大学时期是青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 如何引领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为此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共十八大报告亦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述论述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课) 的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利用这门课程的独特优势,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是一项颇为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比如在讲授上编综述时, 着重培养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的热爱, 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讲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和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时, 重点讲解社会主义的论战、长征的艰苦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在讲授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 紧紧围绕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展开教学;在讲授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时, 侧重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讲授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时, 则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本文拟以第六章为例, 将笔者的探索做一粗略总结, 以求教于方家。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 (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 的评价和情感, 是族群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升华。中国是一个由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 是多民族国家保持统一和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如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不能统一, 很容易破坏国家的统一与民族的团结。
千百年来, 汉族与一些少数民族虽然发生过战争, 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然而, 近年来, 受国外敌对势力和极端原教旨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国内出现了东突、藏独等极少数民族分裂活动。这些民族分裂主义者不但制造恐怖事件, 而且利用网络等方式散布他们随意篡改的本民族历史。这些历史真伪难辨, 需要受众具备相当的阅历、学识和思辨能力。少数民族大学生囿于年龄等原因, 社会阅历不丰富, 思辨能力薄弱, 极易成为伪民族史的毒害对象。因此, 如何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鉴于此, 在教学过程中, 我十分注意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意识。比如在分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时, 我告诉学生:“9·18” 事变发生后, 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在敌后奋勇杀敌;东北朝鲜族同胞参加东北抗日联军, 痛击日寇; 九世班禅不但严辞拒绝日寇的拉拢, 而且多次远赴内蒙古地区巡回宣传民族团结, 挫败了日寇企图分裂中国的阴谋。我还告诉学生:当中国东南沿海被日寇封锁、外援物资受阻后, 西藏地区的僧侣主动组织马帮翻越喜马拉雅山, 从印度运回中国抗战所紧缺的战略物资;云南各族人民则用双手和简陋的劳动工具日夜抢修滇缅公路, 使战时外援战略物资得以源源输入中国内地……这样通过学习大量的史实, 少数民族学生清楚地认识到, 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国家认同意识。
二、用自强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激励学生
古人云:“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 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 即使颠沛流离, 也要努力向上、永不放弃。中华民族虽历尽沧桑却仍屹立在世界东方, 是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发愤图强的必然结果。晋朝有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 宋代有岳飞精忠报国的壮举, 清代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二度克复雅克萨。同样, 中华民族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也是各民族自强不息、奋勇抗战的必然结果。
然而, 由于受网络的不良影响, 相当部分大学生的脑海里对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仅留下下列印象: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一触击溃、丧师失地、降将如毛;美国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加快了日寇覆亡的进程; 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直接导致日军战败投降。在他们看来, 国民党拥有数百万正规军尚且一泻千里, 中国共产党仅靠小米加步枪怎能打败打败海、 空军实力排名世界前三、陆军实力也排在世界前列的日本?基于上述错误认识, 他们中的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过是美、苏两个大国将中国从日寇的蹂躏下解放了出来而已。这一民族失败主义显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违背。
“求木之长者, 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欲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就必须端正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为达此目的, 我首先告诉学生, 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是互相支援、互相配合的关系, 美苏等国固然支援过中国的抗战, 但中国人民的抗战同样也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接着, 我用大量史实说明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没有中国提供的粮食、生丝, 以及其他重要战略物资, 苏联不可能支撑持久抗战;没有中国提供的情报, 苏联极有可能在战争初期就沦为战败国, 美国也不可能在参战后的第三年就夺得太平洋战争的制海权;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牵制了日军的主力, 才使得日寇始终不敢从东面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始终无法与德国会师中东; 正是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 才使得盟国得以专注于欧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为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惨烈, 我将正面战场的失败与苏联在苏德战争初期的丧师失地相比较, 将宜昌大撤退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较, 将中国始终坚持抗战与法国在战争初期迅速沦亡相比较, 努力帮助学生通过史实比较, 认识到中国战场之所以惨烈, 除了中、日双方军事力量悬殊等原因外, 还在于当时的国际形势需要中国以巨大的民族牺牲, 来成就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首先在欧洲战场、太平洋战场取得胜利。
当然, 仅仅使学生明了中国战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相互关系和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惨烈是远远不够的, 欲使学生坚信中国人民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还必须讲清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侵华日军的打击程度。为此, 我讲解了冈村宁次等侵华日军高级将领对中共抗战的看法, 并且以侵华日军将士的战地日记为例, 讲述了游击战、地雷战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通过细致入微的分心、耐心的对比讲解, 学生终于认识到中国人民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由此放弃了原先错误的认识, 民族自豪感因此而油然滋生。
三、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诚信, 即诚实守信。孔子说:“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程颐则言, “人无忠信, 不可立于世。”可见, 先哲们都将诚信视为做人的首要德行。千百年来, 尽管岁月流逝、历史环境变化万千, 但曾子杀猪取信、商鞅立木建信、韩信一饭千金的诚信故事仍流传于民间、见诸于小学教材, 可见诚信早已融入我们的血液中,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价值的瑰宝。
然而,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一些人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重视不够, 有的大学生功利意识严重、价值取向扭曲, 他们不辨善恶、不分美丑, 拾到别人丢失的校园卡后, 不及时归还;考试时夹带、作弊;为了物质利益, 而替代别人参加期末考试……天之骄子中似乎有人忘却了诚实守信这一传统美德。
俗话说, “小时偷针, 大时偷金”。《内经》云:“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 大而祝锥, 不亦晚乎!”二者均启示我们:防患要及时清除, 如果不防微杜渐, 将会酿成大患。
拾饭卡不还、作弊等虽然校园内的发生小事, 不属刑事犯罪, 也不会在社会上产生多少恶劣影响, 但缺乏诚信的行为与风气对学生个人成长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大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塑造的重要阶段, 足以影响一生;大学时期形成的价值观、生活习惯, 毕业后是很难改变的。若学生起初做一些看似细小的坏事, 久而久之养成了投机取巧的心理, 就以为蒙骗没什么, 有时还能得到实惠。步人社会后, 他们有可能成为不诚实守信的公民, 或者随意撕毁自己与别人签订的合同, 或者违法乱纪, 一旦身居高位, 极有可能利用手中权力做出损公肥私、甚至盗骗巨额国家财产和出卖国家利益。
这就是说, 为了培养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完全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因此, 在讲授第六章时, 我将国、共两党在敌后战场的游击战相比较, 告诉学生, 国民党之所以丧失了绝大多数游击区, 个中原因在于其将士不诚实守信;共产党的游击区之所以发展较快, 个中原因之一在于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诚实守信, 遵守对百姓的承诺、绝不侵犯百姓利益, 吃饭一定照价付钱;遵守对百姓许诺的军民一致、官民一致的诺言, 厉行法制建设, 像黄克功这样的高级将领若损害百姓利益、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共产党的诚信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比如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宁愿被日寇杀害, 也要保守八路军的秘密;山东胶州地区的老百姓甚至整村挖掘地道, 在日寇的眼皮底下为八路军建造地下疗养医院。也正是在抗战时期用诚实守信积累的民心, 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四年解放战争中赢得华北地区人民的支持, 迅速取得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 乃至夺取全国的胜利。
为坚固学生的诚信意识, 我又以德国、日本对其所发动的法西斯战争赔款的态度为例, 说明诚信的重要性。我告诉学生, 二战后日本与韩国、朝鲜等一些亚洲国家关系紧张, 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日本作为国际海牙条约的签约国, 却违背海牙条约中在战争中不得施用生化武器、不得轰炸平民区的有关规定, 二战结束后去又不履行条约, 对受害国及受害者进行合理赔偿, 致使自己失信于天下。反观德国, 切实遵守自己所签订的战败条约, 国家通过立法将战争赔偿法制化, 不但如数偿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赔款, 而且已经偿还了大部分二战赔款。德国的诚实守信不但使其得到了整个欧洲受害国的谅解, 而且使其赢得了整个欧洲的敬重, 德国因此成为欧盟的创始人之一, 俨然成为欧洲大陆的政治盟主。
这样, 通过一系列比较, 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立人、立国的根本。
四、教育学生心中要有大我, 不能仅有小我
无私奉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无不告诉后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却愈挫愈勇, 在相当程度上是无数仁人志士无私奉献、忠心报国的必然结果。
然而, 青年大学生成长在和平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紧张的高中生活、激烈的高考竞争, 以及父母的溺爱, 使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眼里只有个人的奋斗目标, 而忽视了他人、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因此, 教育学生心中要有大我、不能仅有小我, 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急待解决的难题。
为了使学生树立为国家兴亡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 在第六章的教学中, 我做了一些尝试。比如, 讲解八路军对抗日战争的贡献时, 我特地告诉学生, 其实土八路并不土, 因为抗战时期一批国民党统治区的教授和工科大学生, 为了抗日救国从大后方跋山涉水, 投奔到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艰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从事对敌武器的研究与制造。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 冀中抗日游击队制造的地雷从对敌几无威胁到使得日寇闻风丧胆;太行山根据地兵工厂研制出实战效果好于日造三八式步枪的新型七九步枪;晋察冀根据地兵工厂生产的82毫米迫击炮弹可用于多种规格口径的迫击炮……。正是凭借着这些并不落后的武器, 八路军才得以支持持久抗战。又如, 在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时, 我列举了海外留学生在抗战中的作用。我告诉学生,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二年, 有一半以上的海外留学生抛弃舒适的生活, 离开优越的环境, 不远万里, 远渡重洋, 从国外回到祖国。他们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为抗战服务。例如:龚祖同舍弃即将到手的德国物理学博士学位, 匆忙赶回祖国, 于1938年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军用望远镜和机枪瞄准镜, 经大批生产后用于前线, 从而减少了国民党前线的伤亡。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学生池步洲毅然离开日本, 回国后, 利用自己对日本语言和文化的了解, 多次成功破译了日方情报, 为盟军打击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留学生为解决中国抗战所紧缺的燃料问题, 昼夜试验, 终于成功地从植物中提炼汽油, 解决了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液体燃料的供给难题……正是由于科技人才的加入, 为中国抗战奠定了难得的科技基础。在旁征博引史实的同时, 我还谆谆教育学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是旧中国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在新的历史时期, 仍然应该是大学生的座右铭。因为中国是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 地少人多,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各国平均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 惟有科技方能兴国, 惟有科技方能强国!这样, 通过我的讲解, 那些原本以出国留学、为个人奔前程的学生端正了学习目标和态度, 从此坚定了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刻苦学习的理想信念。
总之, 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学校教育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我的体会是, 只要老师做有心人, 注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 搜集他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 做到既把握“纲要”课的知识体系, 又认识该课程的内在规律, 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既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又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 深入浅出的讲解,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而为学生的实际思想理念, 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http://baike.so.com/doc/6457725.html.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96.
[3]谭玉川.弘扬兵团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当代兵团, 2014, (5) :18.
[4]李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路径初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1, (5) :14.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六
第六章 公务员制度
1、试分析我国传统干部制度的弊端。
我国的干部制度萌芽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新中国建立之后获得了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其弊端也日益暴露。这些弊端表现在:
(1)管理对象庞杂,“国家干部”概念模糊,缺乏科学分类。无论是党务工作者、政府工作人员、还是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一律统称为“国家干部”。整个干部队伍极为庞杂,缺乏科学的分类。
(2)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严重阻碍人才成长。不论其工作性质、职业特点和社会责任如何,被称为“国家干部”的人员毫无例外地套用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模式,致使干部管理严重僵化、缺乏活力。
(3)管理权限过分集中,责权分离,管人和管事相脱节。“国家干部”都由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不分党政,不分政企;管得过多,管得过死。一方面,干部的使用部门即各业务部门,无权对干部进行全面考察与管;另一方面,组织部门又往往是通过间接的手段了解干部,因而容易凭片面的印象提拔和使用干部而忽视真正优秀人才,也不利于对干部工作监督。
(4)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制,主观随意性很大。干部的录用、任命、考核、升降竹等方面缺乏规范化、科学化的标准和程序,必然导致用人主观随意、缺乏法制的现象,使各类 精品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六
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平庸无为者难以淘汰,从而使得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挫伤。
干部人事制度的这些弊端,导致干部队伍能进不能出、能上下能下,机构臃肿、官僚主义泛滥、行政效率下,严重阻碍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这一切充分说明,传统的干部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什么叫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的一种科学的人事分类制度,它在现代人事管理中占有基础性和决定性地位,并且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基本运行机制。它依据规范化标准,按工作性质、责任轻重、事务繁简、难易程度等,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常任职位分类划等,从而构成考选、任用、工资、考核、升降、奖惩、培训等人事行政的基础的制度。
3、国家公务员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所谓公务员的义务,是指国家法律基于公务员的职责和身份,对国家公务员必须做出来的某种行为或不得做出某种行为的和约束,即国家通过法律的规定公务员所必须履行的责任。与此相对应,所谓公务员的权利,是指国家法律基于公务员的职责与身份,对公务员有资格享受其某种权益和不得不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以及要求他人做出或不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
为防止公务员滥用职权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或者是腐败行政。《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特意将公务员必须履行的8项义务 精品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六
放在所应享有的权利之前。具体义务如下:
(1)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
(2)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公务;
(3)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5)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
(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7)公正廉洁,克已奉公;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4、《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公务员的回避是如何规定的?
回避指行政机关为防止国家公务员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私利、徇私情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采取的某些限制。
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既有利于政府机关的廉政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又有利于公务员个人的健康成长,消除不正之风。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职务暂行办法》对回避作了以下规定:
(1)回避的范围。公务员应该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含拟制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
(2)回避的分类。公务员的回避主要包括三类:
职务回避。指国家公务员之间有上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 精品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六
一机关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会工作。
公务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执行公务时,涉及本人或者涉及与本人有上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必须回避。
地区回避。指国家公务员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时,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但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的国家公务员除外。
3、国家行政机关对新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员应当按照回避规定严格审查把关;对原已形成的应回避关系,应当制定计划,逐步调整;对因婚姻、职务变化等形成的应回避关系,应当及时调整。
国家公务员人事公务活动时,应主动报告应回避的关系。对于隐瞒不报的,予以批评教育,其中因未回避而给公务造成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应给予相应处分。
5、《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公务员的必须遵守的纪律是如何规定的?
第三十一条 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1)散布有损政府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政府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2)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精品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六
(3)对抗上级决议和命令;
(4)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5)弄虚作假,欺骗领导和群众;
(6)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或者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
(7)挥霍公款,浪费国家资财;
(8)滥用职权,侵犯群众利益,损害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9)泄露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10)在外事活动中有损国家荣誉和利益;
(11)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迷信、赌博等活动;
(12)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
(13)经商、办企业以及参与其他营利性的经营活动;
(14)其他违反纪律的行为。
6、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
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前提。一是要认识到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乃是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然涉及到权力与利益的调整,矛盾冲突难以调整;二是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建立与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与党管干部的原则是高度一致的,三是解决思想不能脱离实际,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国情。
健全法制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一是要提高立法层次。精品课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论述题六
二是逐步出台空缺的单项法规;三根据实施效果,对已经出台的单项法规进行深化运行机制的改革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关键在激励机制方面,应继续抓好考核、奖励、晋级、增资等制度,并重点突出公务员职务晋升中的竞争上岗;在新陈代谢机制方面,应在继续巩固考试录用、退休、辞职、辞退等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聘任制的试点和完善;对于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制定切实可以行的法规和政策措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进程、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2、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
3、把握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6、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提出的新问题,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点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了一个初步的划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将经历一个过渡时期,然后进入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阶段),再进入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对于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将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作出说明,他们认为他们不可能提出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让别人照着去做。
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基础上,列宁初步探索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将要经过的阶段和途径。列宁新的贡献有:第一次把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也要经历若干阶段才能到达共产主义。在列宁的论著中,曾经使用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不完全的社会主义”、“完全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等概念,这表明列宁已经有了社会主义分阶段的思想,但是没有来得及具体分析。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思考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并把他的思想付诸于社会主义的实践。其失误主要表现为忽略了列宁所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要经过多个发展阶段的思想,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短暂的时期,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其实践的结果脱离了国情,形成了过分集中的、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给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带来消极的影响。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曾经区分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建成”;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这些都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但是,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把初级阶段同物质文明还不发达相联系,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上展开分析初级阶段奠定了基础。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不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且对这一阶段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但是这三次提出问题都还没有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基本国情的高度加以认识,都还没有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没有明确指出这一问题是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直到十三大才把这个问题作为全局性问题提出和展开进行分析,初步形成系统的理论。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以能够逐步形成科学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方面是因为有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是为实施改革开放的路线和政策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这是从社会性质来说,明确地肯定了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基本事实,具 备了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因而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历史阶段,而不是别的什么社会阶段。
(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这是从发展程度来说,着重强调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它表明,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成熟、不完美、不发达阶段,因而它是初级阶段,它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成熟的特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继新民主主义社会后的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它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确实存在某些相似之处,但这种相似之处并不能掩盖和取消它们在社会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属于马克思所讲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一种特殊的形态,它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的门槛,而是在中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属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已经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二者的区别,首先和最根本的在于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到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它们在社会性质上的明显不同。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三大曾从我国人口结构、工业发展水平、地区发展状况、科学教育文化发展等几个方面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九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4、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最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1)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为我们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提供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之所以如此,原因是: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前提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社会,而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之上。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起点低,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了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条件,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建国50多年来,我国社会发展水平有了相当的提高。但从总体上讲,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处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中国的人口,比现今所有的发达国家人口之和还要多,中国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财力和物力,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即使考虑到现代化的后发展因素,中国现代化的难度也比这些国家都要大,所需时间也比较长,没有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奋斗是难以完成的。
同时,现代化的内容和标准也不是凝固不动的,它将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变化。我们不仅要完成尚未完成的工业化,而且我们对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兴起的信息化也必须迎头赶上。我们是一身而二任,任重而道远。要完成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的任务,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上,要澄清两种因为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应有的水平而产生的观点:
一种是怀疑我们搞的是不是社会主义;
另一种是认为我们不应当搞社会主义。
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还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过去,我们曾经把阶级斗争看作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逐步深化。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指出,“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规范的表述。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的确立,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1979年,邓小平明确提出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断。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既阐明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根本目的的思想,又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和总目标进行了表述。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至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完全形成。随后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最可宝贵的经验。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社会政治局面。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从毛泽东的“两步走”到邓小平的“三步走”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不断深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把我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
1953年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开始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现实的任务提到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1954年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1956年又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是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现代化。
1963年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把交通运输业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明确:“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并把他作为在20世纪内奋斗的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1979年到1987年经过八年时间的思考和探索,根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分析和正确定位,不断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87年 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三步走”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特点:
(1)既着眼长远,又立足现实;(2)以人们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3)既突出重点,又注重统筹协调。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是邓小平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它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按照预定目标,我国在20世纪末进入了小康社会。从邓小平所设计的小康社会来看,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是指我们刚刚跨入小康的门槛,人均收入还不高,只有800—1000美元,所谓不全面,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即使是低水平的小康,也还没有全面达到。另一层是指人们所享受的小康生活不全面。现在总的情况是,人们的衣食问题解决了,但住、行还不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活环境差距更大,人民对治安状况、对民主进程等问题还不满意。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总体上说,城市进入小康的比重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重小;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比重小;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很不平衡,并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显然,我们现在所达到的总体小康与小康社会是有较大差距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十分明确地把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业时期,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概念,并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党的十七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思考题:参考教材159—160页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我们的宏伟目标和根本政策》,《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邓小平:《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单项选择题
1.残疾人的各种问题,几乎都涉及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要()。
A.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B.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C.有效利用调解方式 D.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2.《残疾人保障法》规定的全国助残日为每年()。A.5月的第一个星期六 B.5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C.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D.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3.目前在很多城市的道路设计中,都会专门铺设盲道,这是()的体现。A.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 B.建设无障碍环境 C.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D.社会对残疾人观念转变
4.针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特殊困难与需求,中央及各地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加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贫困群体行之有效的()。A.就业政策 B.医疗救助 C.最低保障制度 D.社会福利政策
5.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核心是()。A.康复社会工作 B.医疗社会工作 C.救助社会工作 D.帮扶社会工作 6.由于残疾人自身难以克服的身心障碍,需要特殊的就业保护政策。下列措施不属于特殊的就业保护政策的是()。
A.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并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
B.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应预先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C.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D.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7.牛雪民是社区里的一名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她发现社区里的残疾人与他人几乎没有接触和交流,而在她看来残疾人很有必要融入社会。于是,她与同事筹备在社区建立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沟通交流机会的“互助合作站”,每周至少举行一次活动。牛雪民采用的社会工作方法是()。A.职业康复 B.社会康复 C.教育康复 D.社区康复
8.目前,一些大中城市制定了残疾人乘坐公共交通免费的政策,这满是了残疾人()的基本需求。A.权利保护 B.特殊保护 C.社会福利政策 D.社会救助
9.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是()。A.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B.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C.恢复残疾人的身体健康
D.增强人们关心、爱护残疾人的意识
10.残疾人回归社会的主要困难,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其中最严重的社会障碍是()。A.就医难 B.就业难 C.康复难 D.住房难
11.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为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开展政策咨询工作 B.建设无障碍环境 C.组织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 D.为残疾人配置特殊用具
12.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对于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重度残疾人,帮助其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这属于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的()措施。A.职业康复 B.社区康复 C.社会康复 D.教育康复
13.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具有不同特点,肢体残疾人出行需要使用轮椅、假肢等。该情况表明肢体残疾人()。
A.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B.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 C.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 D.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之间存在差异
14.小张在某大厦擦窗户时,不慎失足摔落致残,他向社会工作者求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此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A.要求大厦负责人给予适当赔偿
B.协助小张和相关部门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 C.要求小张的家属前来协助介入 D.按照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进行预估
15.王老伯腿部残疾,行走不便,日常生活处处需要家人照料,很少与外界接触。在照顾王老伯的过程中,家人感到缺乏社区的理解与帮助。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是()。A.鼓励王老伯与外界交流 B.协助家庭改造起居环境 C.劝说王老伯家人保持平和心态 多项选择题
1.农村残疾人相对于城镇残疾人来说,更为突出的困难有()。A.交通不便 B.社会交往难 C.社会服务难 D.体力劳动难 E.农村缺医少药
2.我国内地的社会保险,为受保人提供了丧失劳动能力后的生活待遇,其中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切身利益的是()。A.工伤保险 B.商业保险 C.失业保险 D.养老保险 E.医疗保险
3.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职业康复方法包括的环节有()。A.培训 B.咨询 C.评估 D.调研 E.就业指导
4.残疾人的基本需求包括()。A.社会保险 B.文化生活照顾 C.特殊教育 D.改善社会环境 E.获得救助
5.在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社区康复的内容包括()。A.就业指导 B.开展残疾预防 C.开展康复评定 D.建立个案工作机制 E.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6.残疾人社会工作中,社区康复的根本指导原则是(A.因地制宜 B.低成本、广覆盖 C.因势利导 D.社会化工作 E.因陋就简
7.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的特点是()。A.满足残疾人的所有要求 B.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C.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D.有效利用调解方式 E.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8.开展社会康复的措施包括()。A.帮助残疾人实现自立 B.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C.消除社会歧视,促进社会公平D.促进无障碍设施建设 E.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力
9.针对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方案主要有()。A.协助康复医师对残疾人进行有效地医治 B.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
。)C.提高残疾人的就业能力
D.提供职业培训和特殊教育的机会与条件 E.帮助残疾人重新参与社会生活 D.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②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③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④有效利用调解方式;⑤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2.[答案]D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3.[答案]B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如铺设盲道、坡道,设置交通音响信号装置等;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公共传播媒介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人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包括影视字幕、盲文、手语等。
4.[答案]C针对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特殊困难与需求,中央及各地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并采取了许多措施加以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对贫困群体行之有效的“最低保障制度”。5.[答案]A残疾人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帮助残疾人所开展的社会福利服务性质的工作,其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康复社会工作。
6.[答案]B我国政府关于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的规定有:①对残疾人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②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的产品,优先安排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并逐步确定某些产品由残疾人福利企业专产;③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应当确定一定数额用于残疾人,如果不能完成招用、聘用指标时,应交纳“就业保障金”;④对于申请从事个体工商业的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并在场地、信贷等方面给予照顾;⑤对于从事各类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有关部门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7.[答案]D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概念是: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残疾人及其家属,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行、经济的全面康复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8.[答案]C在贯彻落实《残疾人保障法》的工作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具体措施,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从而帮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一些城市制定乘坐公共交通的优惠政策,但是残疾人搭乘公交车却有具体困难,这就需要进一步为残疾人消除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真正享受到福利政策的照顾。
9.[答案]B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0.[答案]B残疾人回归社会的主要困难,首先表现在经济方面,其中严重的社会障碍是就业难。劳动就业,是每一个残疾人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的基本权利。就业问题是解决残疾人回归社会问题的中心环节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1.[答案]A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包括帮助残疾人克服物理性障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残疾人配置特殊的辅助用具和积极组织残疾人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
12.[答案]C残疾人社会康复的概念是: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对于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重度残疾人,帮助他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是社会康复的措施之一。13.[答案]C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用品器具十分重要。在康复医疗机构和社区康复工作中,社会工作都包括为残疾人配置适用的用品器具。这项工作必须与康复工程技术人员互相配合。残疾人所用的用品器具,因残疾的类型不同而有较大的区别。肢体残疾者需要轮椅、假肢、支助具、矫形器和较多的卫生用品,因为他们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14.[答案]B残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询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因各种意外伤害致残的人数与日俱增,伤残者中农民进城打工者占有很大比例。社会工作者在开展这类特殊服务时,首先要处理好工伤的认定问题,同时要适当进行转介服务,协助有关的调查工作。
15.[答案]D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维持和恢复自身正常的生活,再加上社会转型和体制变革的冲击,使得他们在社会竞争中处于绝对的劣势,进一步加剧了残疾人的身心伤害,妨碍了残疾人享受社会权利与履行社会职责的能力。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更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健全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于残疾人身心功能的康复、正常生活的建立、自立能力的提升以及正常社会活动的参与,甚至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DE农村残疾人相对于城镇残疾人来说,更为突出的困难是:①交通不便;②体力劳动困难;③农村缺医少药,给残疾人家庭求医治病造成了比城市更多的困难;④社会服务难。C项属于城镇残疾人的主要困难。
2.[答案]AE我国内地的社会保险,为受保人提供了丧失劳动能力后的生活待遇,其中直接关系到残疾人切身利益的是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
3.[答案]ABCE职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中的重要环节,是为残疾人获得并保持适当的职业,使其重新参与社会生活而进行帮助的方式,也是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种特殊方法。其包括的环节有咨询、评估、培训和就业指导。
4.[答案]ABCD除了选项ABCD外,残疾人的基本需求还包括:①社会福利政策;②家庭扶助:最低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就业政策;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
5.[答案]BCE社区康复的内容包括:①开展残疾预防;②开展康复评定;③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6.[答案]ACE在实际工作中,各类专业人员要坚持以下原则:①社会化的工作原则;②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③因地制宜的原则;④因陋就简的原则;⑤因势利导的原则;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在上述各项原则中,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和因势利导是最基本的原则,简称为“三因原则”,成为社区康复的根本指导原则。
7.[答案]BCDE我国专业的残疾人社会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②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③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④有效利用调解方式;⑤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8.[答案]BCDE开展社会康复工作,具体措施如下:①协助政府机构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来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使其享有同健全人一样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成果;②保障残疾人生存的权利,使其在住房、食物、婚姻家庭方面得到公平的待遇,有适合其生存的必需条件;③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就业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④消除家庭中、社区里和社会上的物理性障碍,使残疾人获得生活起居的方便,并享受社会公共设施服务;⑤大力提倡和实现人道主义精神,消除社会上对残疾人的歧视和偏见,激励残疾人的自强自立精神,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⑥组织残疾人与健全人一起参加的社会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支持残疾人自己的社团活动,通过交往,形成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⑦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或提高其经济自立能力,保障其在经济生活中不受歧视,对于不能实现经济自立的重度残疾人,帮助他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⑧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第一大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是()。A.车辆购置税 B.营业税 C.房产税 D.资源税
2、纳税人申请行政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A.30 B.45 C.15 D.60
3、欠缴税款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行使()。A.优先权 B.撤销权 C.抗辩权 D.代位权
4、根据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A.1年 B.2年 C.3年 D.5年
5、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内,按规定设置账簿。A.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
B.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30日内 C.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
D.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
6、纳税人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其所欠缴的税款。该种行为在法律上称为()。
A.骗税行为
B.拖欠税款行为 C.抗税行为
D.逃避追缴欠税款行为
7、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B.提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 其营业执照 C.没收其经营所得
D.提请公安机关查封其财产
8、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保全措施的是()。A.暂扣纳税人税务登记证
B.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C.拍卖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以拍卖所得抵缴税款 D.查封纳税人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
9、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该滞纳金的比例是滞纳税款的()。A.万分之一 B.万分之五 C.千分之一 D.千分之二
10、甲公司2009年10月应纳营业税税款300000元,该单位会计由于去外地开会,11月23日才将10月税款缴纳。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税务机关依法加收的滞纳金为()元。A.450
B.1050
C.1200
D.1300
1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务机关职权的是()。A.税务检查 B.税务代理 C.行政处罚 D.税款征收
12、甲企业对乙地方税务局对其作出予以罚款的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向丙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关于该案件审理过程的表述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A.丙法院组成合议庭负责对该案件进行审判 B.丙法院对甲和乙进行了调解
C.乙地方税务局决定停止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D.丙法院判决变更乙地方税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13、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对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该期限是()。A.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1年内 B.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2年内 C.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 D.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5年内
14、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其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是()。A.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 B.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 C.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个月内 D.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个月内
1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税务机关可以行使的税务检查职权的是()。A.向扣缴义务人询问与代扣代缴有关的问题
B.在邮电局检查扣缴义务人邮寄物品的单据和往来函电
C.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银行存款账户 D.到纳税人的生活场所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16、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环节上发生争议时,必须首先执行税务机关的决定,然后才可以()。A.仲裁 B.行政复议 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
17、下列税务行政复议受理案件中,必须经复议程序的是()。A.因税务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引起争议的案件 B.因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引起争议的案件 C.因不依法给予举报奖励引起争议的案件 D.因征税范围问题引起争议的案件
18、采取税务强制执行措施前,必须报经()批准。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省级以上财政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法院院长
D.县级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
19、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如在一定期限内发现其缴纳的税款超过应纳税额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这里的一定期限内是指()。
A.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1年内 B.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2年内 C.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 D.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4年内
20、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强制执行措施的有()。A.责令纳税人暂时停业,直至缴足税款 B.扣押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 C.拍卖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冻结纳税入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第二大题 :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以不办理纳税登记的是()。A.县教育局 B.社区诊所 C.人民法院
D.下岗职工开的餐饮店
2、下列项目中,税务机关可以对其实行无限期税款追缴的是()。A.纳税人采用欺骗方式偷税的
B.纳税人因计算错误而未缴或少缴税款的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 C.纳税人采用隐瞒方式偷税的
D.因税务机关责任而未缴或少缴税款的3、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A.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
B.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 C.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D.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4、下列()情形,纳税人应当先向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B.不予抵扣税款 C.不予退还税款
D.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5、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在实施税务检查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检查纳税人会计资料
B.检查纳税人存放地的应纳税商品
C.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的单据、凭证 D.经法定程序批准,查核纳税人在银行的存款账户
6、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的有()。A.领购发票
B.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C.开立银行账户 D.设置账簿
7、下列情形中,纳税人应当办理相关税务登记的有()。
A.纳税人变更法定代表人 B.纳税人变更经营范围
C.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停业 D.纳税人到外县进行临时生产经营活动
8、下列各项中,属于偷税行为的有()。A.隐匿账簿、凭证,少缴应纳税款 B.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少缴应纳税款 C.在账簿上多列支出,少缴应纳税款 D.隐匿财产,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税款
9、下列项目中,可以实行税款优先原则的有()。
A.对于法律上有规定的无担保债权,税收优先于该无担保债权 B.当纳税人发生的欠税在前时,税收优先于抵押债权 C.纳税人欠税,同时被税务机关决定处以罚款时,税收优先于罚款
D.纳税人欠税,同时被工商局处以罚款时,税款优先于罚款
10、下列项目中,属于纳税申报方式的有()。A.自行申报 B.简并征期 C.邮寄申报 D.数据电文
1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进行发票检查中有权采取的措施有()。A.调出发票查验
B.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
C.向当事人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D.检查领购、开具和保管发票的情况
12、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纳税人发生的下列行为中,税务机关可以实施行政处罚的有()。
A.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税务登记 B.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 C.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
D.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报告税务机关
13、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A.提供清缴欠税的纳税担保 B.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 C.缴纳不超过10000元的保证金 D.缴销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14、纳税担保的范围包括()。A.税款 B.滞纳金 C.罚款
D.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
15、下列缴纳税款的方式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A.代扣代缴 B.代收代缴 C.委托代征 D.邮寄申报纳税
16、下列各项中,属于税务机关的义务的有()。A.辅导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 B.进行回避的义务
C.多征税款立即返还的义务 D.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的义务
17、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 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A.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B.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C.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D.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
18、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下列()行为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A.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B.税务机关作出加收滞纳金的决定 C.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
D.税务机关关于具体贯彻落实税收法规的规定
第三大题 :判断题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违反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2、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地区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凭所在地税务机关证明,可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领购经营地的发票。()
3、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撤销权的,不免除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尚未履行的纳税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扣缴义务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5、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的范围之内。()
6、经核准延期办理纳税申报、报送事项的,结算税额的时候,预缴税额大于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退还多缴的税款,但是不支付利息;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补征少缴的税款,需要加收滞纳金。
7、因不可抗力造成申报困难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无须申请即可延期申报,但需事后报告。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遇有其他困难难以按时申报的,要先向税务机关提出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后才能延期申报。()
8、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先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然后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9、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之前的,税收应当优先于抵押权执行。()
10、某公司法人在公司尚未结清应纳税款,又未提供纳税担保的情况下需要出境。此时,税务机关有权通知海关阻止其出境。()
第四大题 :不定项选择题
1、甲某在A市设立一个人独资企业,该企业于2008年2月3日成立并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甲某住所即为其经营地点,税务机关在对该个人独资企业检查时发现以下情况:(1)甲某于3月20日办理了税务登记;(2)因到B市进行临时经营,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领购发票,B市税务机关根据其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及数量要求提供2万元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3)甲某为了能够成功销售一批货物给天宇公司,为天宇公司代开发票5000元;(4)该个人独资企业欠缴税款20万元,税务机关在多次催缴无效的情况下,对该企业账簿资料进行了检查,发现该企业账户上确实无钱可付,但该个人独资企业放弃了天兴公司应付的一笔刚刚到期的20万元货款。经了解,天兴公司完全有偿债能力。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甲某办理税务登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甲某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不符合规定 B.甲某于3月20日办理税务登记,符合规定 C.甲某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 D.甲某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6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市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甲某提供保证金2万元 B.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甲某提供保证金,但金额不符合规定 C.税务机关要求甲某提供保证金的金额应该不超过1万元 D.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甲某提供保证人(3)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甲某可以代开发票 B.甲某代开发票的行为违法 C.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 D.甲某代开发票,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其非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甲某欠缴税款,并放弃到期债权,损害国家利益,税务机关可以行使代位权 B.甲某欠缴税款,并放弃到期债权,损害国家利益,税务机关可以行使撤销权 C.甲某有权放弃到期债权,税务机关不得干涉 D.因为甲某的账户上确实无钱可付,所以甲某可以不用缴纳欠缴税款
第一大题 :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税收征收管理的范围。选项A属于国家税务局系统征收和管理的税种。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复议作出决定的时间。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机关行使代位权的规定,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因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行使代位权。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资料的保管期限。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税收征管中账簿、凭证管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自领取营业执照或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规定设置账簿。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违反税收征收法律的行为种类。根据规定,纳税人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纳税人所欠缴的税款的行为属于逃避追缴欠税款行为。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法律责任。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税收保全措施。根据规定,选项B和选项C均为税收强制执行措施,选项D属于税收保全措施。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滞纳金的比例。根据规定,滞纳金的比例为每日万分之五。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滞纳金的计算。滞纳天数为11月16日-11月23日,共8日,滞纳金=300000×0.5‰×8=1200(元)。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税收征收管理机关的职权。税务代理是社会中介机构的经营范围。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诉讼的制度。行政诉讼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但不适用调解。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可以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行政处罚显失公平的,可以判决变更。
1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税款的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多缴税款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1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登记管理。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检查。税务机关的场地检查权仅限于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场所,不包括纳税人的生活场所,因此选项D错误。
1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行政复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环节上发生争议时,必须首先执行税务机关的决定,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行政复议。对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不服,必须先经税务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才能提起税务行政诉讼。选项D属于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选项A、B、C中的争议,当事人可以选择行政复议或诉讼程序。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强制执行措施的相关规定。根据规定,经县级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机关退还税款的规定。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其缴纳的税款超过应纳税额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根据规定,选项B和选项D均为税收保全措施,选项C属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第二大题 :多项选择题
1、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登记的范围。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只有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的农村小商贩外,其他的企业、单位都应办理税务登记。
2、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核税款追征。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所骗税的税款,可以不受追征期限制。
3、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税款征收措施。纳税人有上述四项情形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
4、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必经税务行政复议的规定。选项A、B、C属于必经行政复议的情形。
5、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检查的措施。税务机关为保证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国家的税收收入,有权对纳税人会计资料以及其他对纳税有辅助说明和相互印证作用的情况进行税务检查。
6、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核提供税务登记证件的情形。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1)开立银行账户;(2)领购发票。纳税人办理其他税务事项时,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相关信息后办理手续,包括:(1)申请减税、免税、退税;(2)申请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3)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4)办理停业、歇业;(5)其他有关税务事项。
7、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登记的情形。税务登记的情形包括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停业复业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注销登记等几种情形。
8、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偷税行为的标准。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属于偷税行为。偷税行为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
9、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核税款优先原则。A选项中,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但并不是说优先于所有的无担保债权,对于法律另有规定的无担保债权,不能行使税收优先权。
10、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纳税申报的方式。纳税申报方式为:自行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和其他方式。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的方式申报税款。
11、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机关发票检查中可以采取的措施。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有权采取下列措施:(1)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和保管发票的情况;(2)调出发票查验;(3)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4)向当事人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5)在查处发票案件时,对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12、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形。选项ABCD四种情形税务机关都可以实施行政处罚。
13、答案:BD
解析:本题考核注销税务登记的相关规定。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缴销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不涉及提供清缴欠税的纳税担保和缴纳保证金。
14、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纳税担保的范围。纳税担保的范围包括税款、滞纳金和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
15、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税款的缴纳方式。税款的缴纳方式包括:代扣代缴、代收代缴、委托代征、邮寄申报纳税等。
16、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机关的义务。以上各项均为税务机关的义务。
17、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税收法律责任。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2 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18、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行政复议的范围。复议机关只受理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换言之,即对抽象行政行为(规章、规定等)不服,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第三大题 :判断题
1、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题中所述是正确的。
2、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发票的领购,题目的表述是正确的。
3、答案:√ 解析:
4、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税收法律责任。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5、答案:√ 解析:
6、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纳税申报的规定。结算的时候,预缴税额大于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退还多缴的税款,但是不支付利息;预缴税额小于应纳税额的,税务机关补征少缴的税款,但是不加收滞纳金。
7、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纳税申报相关规定。题目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8、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税务注销登记的程序。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向原税务登记管理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9、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税收和抵押权。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优先于抵押权、质押权、留置权。
10、答案:√
解析:本题考核阻止出境的规定。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其法定代表人在未结清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情况下需要出境,税务机关可以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第四大题 :不定项选择题
1、答案:
解析:(1)BD(2)A(3)BCD(4)ACD ||(1)根据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本题中甲某于3月20日办理税务登记,超过了30天(2月3日成立并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时限,所以不符合规定。
(2)根据规定,税务机关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辖区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领购发票的,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及数量交纳不超过1万元的保证金。
(3)根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转借、转让、代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没收其非法所得,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推荐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06-28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原则06-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09-2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12-10
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12-19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11-13
科学社会主义问世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