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银行业务运行情况汇报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情况汇报(推荐8篇)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情况汇报 篇1

(2010年9月16日)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行按照省联社推广电子银行业务的总体布署,立足“在成熟市场争份额,在起步阶段求突破”的目标定位,深入开展电子银行业务“百日竞赛”活动,电子银行各项业务均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主要做法

截止2010年9月10日,我行共发放圆鼎借记卡244014张,比年初新增30358张,卡余额42277.22万元,比年初新增9846.12万元;新注册企业网银140户,交易量190笔,交易金额4418万元;新注册个人网银 998户,交易量903笔,交易金额1468万元;新签约手机银行客户1459户,交易量2179笔,交易额2169.06万元;发展POS机特约商户165户,比年初增加 132户;共安装ATM自助设备22台,今年新增自助设备3台,其中存取款一体机 1 台,取款机 21台,网点覆盖率达71%。从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看,我行重点是企业网银发展较为缓慢,在全省排名靠后。

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成立机构。我行对发展电子银行业务高度重视,作为三季度的重点工作,于7月中旬成立了独立的电子银行部,制定部门职责和管理办法,具体负责我行电子银行各项业务的推广。

二是分解指标,奖惩到人。省统一布置后我行就立即召开全行推广电子银行业务动员大会,布置开展“百日竞赛活动”。将各项指标分解到各基层网点、落实到全行所有员工,制定竞赛奖惩办法,做到人人营销、人人有奖。三是扩大宣传,加强培训。通过电视网站、张贴海报、散发传单等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我行的电子银行产品,提高我行金融产品的百姓认知度。举办了五期电子银行业务培训班,邀请上海方付通公司业务人员到我行进行新业务培训,增强员工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虽然近期我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对照省联社的任务要求,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分析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上,灌云县仍是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各支行特别是农区支行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型企业和农户,这部分人群对新业务特别是电子产品认知度不够,接受能力不强,导致我县企业网银发展难度较大。加之其它专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开展较早,已占据了现有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争取老客户、发展新客户难度较大。但在主观上,也还存在着基层网点对电子银行业务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部分员工对新业务实际操作不够熟练,加之各支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开展不平衡,重要空白凭证又不能相互实时调剂,制约了我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推广。

二、下步工作重点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我行将进一步强化对电子银行业务的认识,做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在开展百日竞赛的基础上,我行将在十月份继续开展“电子银行突击月”活动,落实此次会议的要求,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码,确保我行圆满完成省联社下达的各项电子银行目标任务。

2、进一步强化市场营销。一是充分发挥各支行外勤人员的营销作用,通过反复培训和业务宣传让全行每一位员工行动起来,让外勤人员成为营销工作的排头兵,让一线柜员成为营销工作的后援部队;二是整合内部营销资源,借助“阳光信贷”上门服务的契机,宣传推介电子银行产品,变传统被动服务为上门主动营销。三是抓住现有存贷客户,通过积极的营销工作,争取将现有存贷客户发展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客户,签约率达到80%。

3、进一步突破企业网银。一是对辖内对公结算户企业进行全面拉网式排查,锁定重点存、贷客户,将过去票据结算、汇兑结算频繁户发展为企业电子银行客户;二是挖掘有潜在需求的企业,向他们宣讲电子银行在资金管理、账户管理和支付结算方面的优势,把他们发展成为企业电子银行客户。三是对优质客户要建立信息跟踪机制,对部分动户率较低的企业签约客户,在深入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激活营销工作,将存量查询户转化为交易户,不断提高单个客户综合贡献度。

4、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一是我行将对一线员工进行再次电子银行业务培训,增强柜员电子银行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电子银行产品的服务贯穿到客户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过程,为我省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树立品牌。二是改进服务方式,推行客户体验式营销,与客户进行零距离互动,倾听客户意见,为改

进产品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服务品牌提供更客观的基础信息。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情况汇报 篇2

一、总体情况

(一) 制造业增速小幅回升。

1-3月, 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 与去年同期水平基本持平, 高出工业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内销产值分别增长9.0%、3.0%和15.9%, 比1-2月分别回升2、3和0.8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 实现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5.3%、11.4%和7.1%。

(二)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低迷。

1-3月, 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1958亿元, 同比增长10.9%, 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 但仍低于工业投资4.1个百分点。电子器件投资增势突出, 光伏、计算机等领域持续低迷。1-3月, 电子器件行业完成投资546亿元, 同比增长36.8%, 增速比1-3月提高4.9个百分点, 高于去年同期33.3个百分点, 其中集成电路领域投资增长45%, 光电子器件增长38.9%。计算机、信息机电及信息材料行业投资延续去年下滑态势, 分别完成投资138、309和34亿元, 同比下降1.2%、0.8%和32.3%, 其中光伏领域下降20.6%。通信设备、电子元件和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同比增长11.2%、11.9%和6.9%, 分别低于去年同期32、16.7和31.3个百分点。家用视听行业投资仅占全行业1.4%, 且波动明显, 1-3月下降19.7%, 改变年初增长60%局面。

(三) 进出口增速进一步下滑。

2014年1-3月, 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2856亿美元, 同比下降12.4%;其中, 出口1684亿美元, 同比下降11.5%, 降幅高于全国外贸出口8.1个百分点, 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为34.3%。进口1172亿美元, 同比下降13.8%, 低于全国外贸进口增速15.4个百分点, 占全国外贸进口比重为24.7%。3月当月, 受上年基数较高以及打击对港虚假贸易等因素影响, 进出口降幅进一步扩大, 出口额607亿美元, 同比下降18.6%, 降幅比2月份扩大5.8个百分点;进口额419亿美元, 同比下降25.7%, 降幅比2月份扩大23.5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一) 主要行业呈现不同变化

通信设备行业反弹最快。1-3月, 通信设备行业实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内销产值分别增长18.8%、11.1%和26.7%, 比1-2月分别提高6.1、6.2和6.1个百分点;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9.8、8.1和10.8个百分点, 主要指标增速继续位居各行业之首。其中, 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对拉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5.1%和57.7%, 成为带动全行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3月全行业生产手机38724.4万台, 增长14.7%;移动通信基站7176.7万信道, 增长161.5%;程控交换机615.1万线, 增长19.2%。

家用视听行业出口小幅回暖。1-3月, 家用视听行业实现销售产值1484亿元, 同比增长3.0%, 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其中内销产值809亿元, 增长0.1%, 比去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1-3月, 家用视听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75亿元, 同比增长6.8%, 扭转自去年3月以来连续11个月负增长局面。1-3月, 全行业生产彩色电视机3132.1万台, 增长8.5%, 其中液晶电视2768.2万台, 增长13.0%, 占比88.4%;CRT电视下降53.4%;PDP电视下降61.7%。

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出现分化。1-3月, 电子元件行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分别为3647亿元和1602亿元, 分别增长10.1%和3.8%, 高出行业平均水平1.1和0.8个百分点。1-3月, 生产集成电路200.5亿块, 增长4.1%;半导体分立器件1081.6亿只, 增长8.0%;电子元件7741.4亿只, 增长1.6%。电子器件行业增速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3月, 电子器件行业实现销售产值3278亿元, 同比增长6.0%, 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1939亿元, 同比下降0.5%, 其中, 光电子器件行业出口占比超过70%, 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9个百分点。

计算机行业增速低迷, 出口呈负增长。受智能手机冲击, 以及全球市场均趋于饱和等因素影响, 计算机行业整体增速放缓。1-3月, 计算机行业实现销售产值5260亿元, 同比增长1.3%,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7.7个百分点, 低于去年同期8.4个百分点。计算机行业占全行业比重创新低, 截止到3月底, 占全行业比重为23.9%, 比去年同期下降1.8个百分点;对全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 比同期下降16.7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3921亿元, 同比下降0.8%。1-3月, 全行业共生产微型计算机7973.6万台, 增长2.6%, 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6.2%, 占比78.2%;数码相机593.1万台, 下降50.7%, 三个产品产量增速比同期分别下降5.7、2.1和20.9个百分点。

软件收入增速稳中趋缓。1-3月, 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7426亿元, 同比增长21%, 增速比1-2月回落0.5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完成收入2759亿元, 同比增长19.8%,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1-3月, 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实现收入237亿元, 同比增长22.3%, 增速高于去年同期9.2个百分点。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实现收入1517亿元, 同比增长16.2%,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8个百分点, 是全行业增速下调最大的领域。软件产品、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和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长均有所放缓, 完成收入2334、763和1286亿元, 同比增长20.7%、20%和21.1%, 增速分别低于去年同期4.9、4.6和1.3个百分点。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虽然增速低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 但仍保持全行业增长首位, 实现收入1289亿元, 同比增长27.3%, 占全行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升至17.4个百分点。

(二) 出口市场小幅回暖, 内外销增速仍低于同期水平

1-3月, 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10908亿元, 同比增长15.9%, 高出全行业平均增速6.9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1124亿元, 同比增长3.0%。内、外销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年底均有所回落, 其中, 内销增速分别回落3.2和2.5个百分点;外销增速分别回落4.4和1.9个百分点。内外销产值比重从同期的46.8:53.2扭转为49.5:50.5, 内销比重提高2.7个点。

(三) 中西部地区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 东部地区出口降幅收窄

1-3月, 东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17362亿元, 同比增长5.7%;出口交货值5570亿元, 同比下降0.7%, 两个指标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和3.7个百分点。在我国东部地区, 得益于广东、江苏和上海地区出口回调因素的影响, 东部地区出口降幅明显收窄, 比1-3月提高3.3个百分点。截止到3月底, 两个指标占全国比重分别为78.8%和81.5%, 比同期下降1.7和2.8个百分点。

1-3月, 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实现销售产值2506亿元和1818亿元, 增长22.5%和28.9%, 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5和19.9个百分点, 但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5.9和1.3个百分点;中部和西部地区实现出口交货值分别增长13.9%和38.6%。两个地区实现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合计占全国比重为19.7%和17.7%, 比同期分别提高2.0和3.1个百分点。其中, 3月, 中部地区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增速均超过30%, 位居各地区增速之首。

东北地区继续保持低速增长。1-3月, 东北地区实现销售产值346亿元, 同比增长5.4%;出口交货值92亿元, 同比下降12.2%。

(四) 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速较同期水平下滑最快, 外资企业比重持续下滑

1-3月, 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7193亿元, 同比增长18.7%, 出口交货值1375亿元, 同比增长21.9%, 分别高出全行业平均水平9.7和18.9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080亿元, 增长20.8%,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5430亿元和3555亿元, 分别增长9.4%和3.6%, 比同期水平分别下降5.4和11.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持续低迷, 1-3月, 实现销售产值9409亿元, 同比增长2.4%,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6195亿元, 同比下降0.7%。外商投资企业在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分别为42.7%和55.7%, 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3.6和3.0个百分点。

(五) 经济效益不容乐观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情况汇报 篇3

关键词:银行间债券市场 政府和准政府类债券 公司信用类债券

2012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市场活跃度进一步提升,投资者类型更趋多元化,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债券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功能进一步显现。

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一)中债指数总体先扬后抑

2012年,中债指数走势一波三折,总体上表现为先扬后抑。1月份,中债综合指数(净价)小幅走高,此后窄幅震荡下行,5-7月份出现强劲上扬,7月中旬达到年度最高点后逐步回落,第四季度保持小幅波动状态。年末中债综合指数(净价)收于100.7547,比年初下降了0.47%。年内,中债综合指数(净价)最高点为7月12日的102.5376,最低为12月24日的100.6715。财富指数年末收于146.5791,比年初上涨3.58%。

2012年,中债收益率曲线先是陡峭化下行,后又出现强劲反弹。1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跨节资金需求旺盛,债券收益率曲线短端急速上行,但节后迅速回落。2至4月份,收益率曲线呈现平坦化上行。5至7月份,随着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降息的政策实施,债券市场资金面逐步宽松,中债收益率曲线出现陡峭化下行。7月份后,受美国推出QE3及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等因素影响,中债收益率曲线多次呈现升跌交替,但总体上呈现平坦化上行。

(二)债券发行量小幅增长

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7.7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82%。

1.政府和准政府类债券发行规模下降

2012年,政府类债券(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和准政府类债券(政策性银行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政府支持债券)共计发行39339.66亿元,同比下降22.42%。主要原因是央行票据全年无发行,若排除央行票据影响,2012年其他政府和准政府类债券发行总量同比增长7.57%。各券种发行量见表1。

2.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大幅增长

2012年,包括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和非公开定向工具在内的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为33234.40亿元,同比增长63.60%。发行量排名前四位的是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和超短期融资券(见表1)。各券种发行规模均较上年有所增长,其中增幅最高的前四位分别是非公开定向工具、超短期融资券、企业债券和集合票据(见表1)。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作为集合票据的一种融资模式,全年发行量为29.15亿元,同比增长109.86%。

3.发行期限结构上短期和长期品种占比下降、中期品种占比上升

从发行期限来看,1年以下期限品种发行量最大,合计为1.96万亿元,占发行总量的26.77%,比上年下降了9.89个百分点;1-3年期品种发行量占比为12.90%,比上年下降了3.11个百分点;10年期以上品种发行量占比为6.83%,比上年下降了0.9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3-5年期、5-7年期和7-10年期品种发行量占比分别为21.58%、19.41%和12.52%,分别比上年增加了2.97个百分点、7.86个百分点和3.09个百分点。与2011年相比,各期限品种的发行结构更趋均匀(见图1)。

(三)债券余额稳步扩大

截至2012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余额达25.46万亿元,同比增长16.92%,增幅比上年提高了8.98个百分点。

1.央行票据余额占比进一步下降

2012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存量仍以政府信用类债券为主,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银行债、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政府支持债券在内的政府及准政府类债券余额达到17.63万亿元,占比为69.26%,比上年下降了5.13个百分点。具体各券种余额和占比见表2和图2。

2.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占比上升

2012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到6.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61%,市场占比为25.33%,比上年提升了4.27个百分点。其中,增量最多的是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增速最快的是超短期融资券和非公开定向工具(见表2)。

若加上商业银行债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广义上的公司信用类债券余额达到7.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0.00%,市场占比为30.60%,比上年提升了5.04个百分点。其中,2012年有43家商业银行发行了57只商业银行债券,比上年增加15家和23只,年末余额为1265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6.90%;有5家证券公司发行了16只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有1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了2只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债,年末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余额为768.00亿元,比上年增长41.70%。

3.3-5年待偿期限的债券成为余额最高的品种

2012年末,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余额的待偿期限结构有所调整。1年以下期限的债券余额占17.66%,与上年基本持平;1-3年期债券余额占比19.61%,比上年下降了3.43个百分点;3-5年期债券成为余额最高的品种,达到5.79万亿元,同比增长58.22%,市场占比也从16.74%大幅增长到22.74%;7-10年期债券余额占比14.09%,比上年提升了2.71个百分点%;5-7年期与10年期以上品种的债券余额占比分别为13.72%和12.17%,分别比上年下降了1.49个百分点和4.02个百分点。

(四)回购交易更加活跃

nlc202309011232

2012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交易规模大幅增长,质押式回购和买断式回购共计成交141.71万亿元,同比增长42.49%。

1.质押式回购稳步发展

2012年,质押式回购交易累计成交136.62万亿元,同比增长41.34%。交易标的券种主要为政府信用类债券,交易量最大的依次是政策性银行债、国债和央行票据,占比分别为36.23%、31.25%和10.25%;以公司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合计占比为18.25%。

2.买断式回购快速增长

2012年,买断式回购交易累计成交5.10万亿元,同比增长82.68%。从标的券种来看,以政府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交易占比为55.77%,以公司信用类债券为标的券种的交易占比为43.09%。其中,交易量最大的依次是政策性银行债、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占比分别为41.96%、20.22%和19.24%。

3.回购利率小幅下降

2012年,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质押式回购利率与买断式回购利率走势保持一致,整体利率水平低于2011年。其中,质押式回购日加权平均利率为2.91%,比上年下降55个基点,回购利率最高点为1月18日的8.34%,最低点为5月22日的1.92%,全年利率极差为642个基点;买断式回购加权日平均利率为3.22%,比上年下降62个基点。

4.短期化特征更加明显

交易期限结构方面,7天以下的质押式回购交易在质押式回购总成交量中占比达到93.80%,比上年增加了2.17个百分点。其中,隔夜品种成交继续活跃,占比81.20%,比上年增加5.81个百分点;7天品种成交量占比为12.60%,比上年下降3.64个百分点。14天以上期限的回购交易占比有所回落,其中14天品种成交量占比为3.47%,比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14天以上品种成交量占比为2.73%,比上年下降0.76个百分点。

5.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要资金融出方

从质押式回购市场全年的净融资方向来看,2012年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列资金净融出的前三位,净融出额分别为35.13万、21.20万和9.29万亿元,合计占比达到96.17%;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则分列资金净融入的前三位,净融入额分别为24.20万、11.01万和10.33万亿元,合计占比达到66.83%。

(五)现券交易继续增长

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累计成交金额达到75.20万亿元,同比增长18.16%。从各月成交情况(见图3)看,1月份成交量最低,2月份成交量迅速回升,之后各月成交量相对平稳,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长9.47%;进入下半年后,各月成交量与上年同月相比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6.28%。

1.交易券种结构保持基本稳定

从交易券种来看,2012年现券市场成交排名前三位的券种为政策性银行债、中期票据和国债(见表3)。与2011年相比,央行票据交易量占比由18.73%下降为10.91%,成交排名从第三位下降到第五位。此外,资产支持证券、外国债券、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集合票据的交易量均很小,占比不足0.1%。

2.公司信用类债券流动性较高

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平均换手率为295.35%,比上年略有下降。在具体券种(见表4)上,公司信用类债券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换手率。短期融资券换手率较上年进一步提高;中期票据换手率尽管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然高达559.15%;企业债券的换手率也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超短期融资券换手率也较上年大幅提高;集合票据的换手率与上年基本一致。其他券种上,央行票据依然保持了较高的流动性,政府支持债券和地方政府债的换手率也都超过了市场平均水平。

3.城市商业银行交易量最大

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买入量与卖出量排名前三位的机构均为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买入量占比分别为26.42%、18.92%和15.47%,卖出量占比分别为27.05%,19.50%和15.45%。从净买入量和净卖出量情况看,国有商业银行、基金、证券公司的证券资产管理业务位列净买入量的前三位,分别为4002.15亿元、1921.56亿元和1355.12亿元,占比分别为34.46%、16.55%和11.67%;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农村信用联社位列净卖出量的前三位,分别为4694.54亿元、4344.40亿元和1644.47亿元,占比分别为40.42%、37.41%和14.16%。

(六)利率衍生品市场冷热不均

2012年,银行间各类人民币利率衍生产品累计成交2.92万亿元,同比增长5.00%。

1.利率互换交易量小幅增长

2012年,人民币利率互换累计成交20945笔,名义本金额达2.90万亿元,同比增长8.21%,增速比上年大幅降低近79个百分点。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放缓的原因,主要是与2011年相比,2012年货币市场利率波动降低,同时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分别2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与2011年7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3次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相比有所减少,从而致使机构的市场预期趋同,对利率衍生品交易的需求降低。

从各月成交情况看,1月份成交最少,名义本金额为971.53亿元,5月份之后各月成交的名义本金额均在2000亿元以上,11月更是达到最高的4442.04亿元。在交易期限结构方面,1年及1年期以下交易的名义本金额占比达77.52%,比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短期化特征更加明显;1-5年期和5-10年期品种成交量占比分别为14.48%和8.00%,与上年相比均有所下降。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浮动端参考利率主要有7天回购定盘利率、Shibor和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挂钩的交易量占比分别为45.33%、50.01%和4.67%。其中,以Shibor为浮动端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交易占比较2011年上升了约4.5个百分点,表明Shibor在价格发现和对冲风险等方面的功能在逐渐增强,在利率互换交易定价中的基准性得到进一步体现。

nlc202309011232

2.债券远期成交下降

2012年,债券远期共达成交易56笔,成交金额166.12亿元,呈加速下降态势。2012年参与债券远期交易的机构类型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国有商业银行,与2011年相比,城市商业银行退出了市场,参与交易的仅有4家,比上年减少了10家。

从交易期限来看,仍然呈现短期化特点,30天以下品种占了总成交量的93.74%,其中2-7天品种仍然最为活跃,占市场总成交量的63.29%,8-14天和15-30天品种分别占总成交量的27.33%和3.12%;此外,31-90天品种占了总成交量的6.27%,91-180天和181-365天品种无交易。

从交易券种来看,债券远期的标的券种也比较集中,其中政策性银行债和短期融资券是较为活跃的券种,分别占比73.89%和17.93%;此外,企业债、央行票据、中期票据和国债成交量占比分别为5.09%、2.23%、0.61%和0.24%。

3.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冷清

2012年,远期利率协议累计成交3笔,名义本金额2亿元,同比下降33.33%。成交的3笔远期利率协议均为参考Shibor报价。远期利率协议自推出以来没有得到真正发展,其原因主要是:相比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终端客户中企业客户的参与度更高,而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尚未释放,导致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同时,市场缺乏公信力强的定价依据,导致远期利率协议的报价往往存在较大偏差,远期利率协议期限较短,也使得市场波动较小,客观上导致市场参与热情不高;此外,远期利率协议与利率互换在功能上存在部分替代效应,导致市场成员主观上参与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的动力不足。

(七)其他衍生品市场交易增长

1.信用衍生品市场平稳运行

2012年,信用风险缓释工具(CRM)市场运行较为平稳。截至年末,共有45家市场成员通过备案成为CRM交易商,比上年末增加2家。其中,有26家市场成员通过备案成为CRM核心交易商,比上年末增加1家;有29家市场成员通过备案成为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创设机构,比上年末增加1家。

2012年,共有8家机构新达成13笔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交易,名义本金合计13.40亿元,比上年增长7.30亿元,标的债券类型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截至年末尚在存续期的CRMA有2笔,名义本金额为3.5亿元,涉及交易商3家。2012年,无新增创设CRMW,也无新达成CRMW交易;截至年末尚在存续期的CRMW有1笔,名义本金额为1.3亿元。

2.债券借贷交易上升

2012年,债券借贷业务共有15笔交易发生,标的债券面额为202.9亿元,与2011年仅有1笔交易及标的债券面额0.3亿元相比大幅增加。

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特点

(一)债券市场产品进一步丰富

2012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加大创新力度,市场产品进一步丰富。

2012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重新启动沉寂了4年之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全年发行了20只资产支持证券,规模合计达192.61亿元。

2012年8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指引》,推出资产支持票据,全年发行的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达14只,规模合计57亿元。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的推出,是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提升企业存量资产利用效率,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债务融资工具市场向纵深发展。

此外,证券公司获准可继续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全年共发行16只,规模合计达561亿元;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于10月29日获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年期和5年期各50亿元的金融债券。

(二)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大步发展

2012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从发行规模来看,发行量达到3.32万亿元,同比增长63.60%,占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总量的比重达到42.70%,比上年增加了15.44个百分点;从市场存量来看,2012年末余额达到6.45万亿元,同比增长40.61%,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余额的比重达到25.33%,比上年提升了4.27个百分点;从交易情况来看,2012年成交额为31.92万亿元,同比增长20.09%,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总量的比重为42.45%,比上年提高了0.68个百分点;从流动性来看,2012年的换手率达495.10%,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换手率295.35%的水平。

(三)市场交易更趋活跃

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包括现券交易、债券回购交易、利率互换、债券远期、远期利率协议、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和债券借贷在内合计总成交达216.86万亿元,同比增长32.54%,比上年高23.38个百分点,交易更趋活跃。其中,现券交易和债券回购交易分别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成交量的34.20%和64.46%,衍生品市场交易占比为1.34%。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一是公司类债券发行量大增。2012年企业债券发行量较上年增长125.31%,超短期融资券和非公开定向工具的发行量也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78.56%和318.16%,从而致使三个品种的交易量快速增长,同比增幅分别达到73.47%、1052.62%和6755.12%;另外,信贷资产证券化得以重启,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得以推出,致使资产支持证券的交易量出现飞跃式增长,增幅达13339.54%。

二是本年度央行票据停发,人民银行更多通过回购的方式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促使回购市场的交易量增加。2012年人民银行共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进行了33笔正回购和94笔逆回购,分别回收资金9440亿元和投放资金60389亿元,与2011年相比,开展正、逆回购交易的总笔数增长了1.27倍,正、逆回购的总成交金额增长了1.82倍。

nlc202309011232

三是与年内股市的相对低迷形成对比,固定收益产品的低风险特征,吸引了非银行类金融机构、集合产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参与债券力度加大,从而致使债券类产品的交易量快速增长。

(四)投资者类型更加多元化

201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队伍进一步壮大,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年末,参与的投资者数量达到12415家,同比增长11.23%。与上年相比,增加的机构包括74家商业银行、13家信用社、1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1101家非法人投资机构、4家非金融机构和42家其他投资者。其中,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开发协会于2012年4月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为首批进入的国际多边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基金、基金公司的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产品、其他投资产品、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信托公司的金融产品、证券公司的证券资产管理产品等在内的以产品名义开户的非法人机构类投资者正逐渐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投资群体。2012年,此类投资主体现券交易买入量和卖出量的市场占比分别为5.03%和4.45%,净买入量达到4371.20亿元,占净买入总量的比重为37.64%(各投资主体净买入量见图4)。

(五)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

2012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继续按着《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积极发展债券,进一步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方向发展,秉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精神,充分发挥债券市场投融资平台的重要作用。

一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1.61万亿元的国债和地方政府债、2.18万亿元的政策性银行债和0.15万亿元的政府支持债券,保证了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重点规划项目建设的推进。

二是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得到稳步发展。自银监会分别于2011年5月和10月发布《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和《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后,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的热情高涨。2012年共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22只,合计1680亿元,募集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的经营性发展。

三是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得到创新发展。全年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包括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超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含中小企业区域集优票据)、非公开定向工具和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在内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规模合计达到3.33万亿元,对于拓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规模和渠道、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使各类企业从依靠单一间接融资的格局向多样化的可交易融资方式转变。2012年人民币贷款增量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下降到52.1%,同比下降了6.1个百分点,而企业债券净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达到14.3%,同比上升了3.7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重要投融资平台,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金融市场管理部

责任编辑:

水库管理运行情况汇报 篇4

一、基本情况

大南沟水库位于准格尔旗大路镇城壕村,距旗政府所在地——薛家湾镇约40km。水库座落在黄河一级支流大南沟上,坝址距黄河入汇口1.2km,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38.0km。水库总库容858万m3,兴利库容539万 m3,死库容103 万m3。工程规模为小(Ⅰ)型水库,工程等级为Ⅳ等,主要建筑物为4级,次要建筑物及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500年一遇,坝体为均质土坝,采用复合土工膜防渗,最大坝高45m,最大坝顶长306m,底宽430m,坝顶宽9米。放水涵卧管位于右岸坝肩上。该库2007年建成,2009年12月由我公司收购,2010年进行了内坝坡的防护处理,2013年建成了溢洪道,并于2014年3月11日进行了竣工验收。

二、水库运行管理情况

1、水库管理机构责任制情况

为了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工作次序,确保水库上下政令畅通,各施其职,使水库各项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根据上级单位有关规定和工作实际,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领导班子成员共同组成的大南沟水库防洪度汛应急领导小组的责任体系,并成立了大南沟水库管理处 2

(水库管理处人员设置为5人,主任1名、技术员1位,巡查人员2名,水库大坝看护员1名)。拟定了《大南沟水库管理制度》。落实水库管理责任制度,公司主要领导为水库管理第一责任人,水库管理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二责任人,生产部主要负责人为第三责任人。严格按照岗位履行职责,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并落实到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顺畅,保证了大南沟水库安全运行。

2、运行管理经费情况

水库运行管理费每年37.23万元,维护费每年大约20万元,防汛物资费用每年根据所需在5万元左右。以上经费都可以及时落实到位。

2、管理体制及预案建立情况

按照工作的要求和需要,为了让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合理,管理处配备了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建立、健全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水库大坝巡查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等,关键岗位制度做到上墙明示,并组织职工学习有关制度内容及重要操作规程,各项制度落实、执行效果良好。并且根据运行安全实际情况建立了《大南沟水库防洪应急预案》、《大南沟水库度汛应急预案》等并报准旗水务局备案。

3、水库调度运行及蓄水管理情况。

近年来公司水库管理运行部门,严格按照水库调度运行规程运行,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将水库水位降至1030m,库容200万m³,提前预留约658万m³的可用库容。根据用水量每天由黄河补

水和水库提水保持平衡,以确保水库度汛安全与供水需求。目前水库运行水位1032m,库容200万左右,水库大坝、设备运行良好,补水、提水基本处于运行平稳状态。《大南沟水库调度运行方案》已经报准旗水务局并报市水务局批复。

4、工程检查情况

水库运行部门安排3名值班人员每2天对水库进行日常巡检,在主汛期(从6月1日至9月底),实行24小时巡检制度。巡检的内容主要是检查大坝是否有裂缝、塌坑、隆起、滑坡、渗漏等异常现象和白蚁危害活动等,并根据巡检情况记录整理好观测资料,并将分析结果上报水库分管领导及相关人员。

5、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情况

目前水库大坝、设备运行状况良好。水库管理处定期按照要求对水库进行隐患排查,并对相应问题整改落实到位,以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完善运行规程编制,严格按照水库调度运行规程执行调度命令,每年在汛期前按照要求检查补充防汛物料并配备2两工具车、以及3台发电机等设备。严格执行上级专项检查等工作并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整改。汛期前公司组织人员向下游群众宣传防洪安全并按照防洪预案要求与下游村社领导建立汛期联络机制。公司安监部每年组织进行汛期大坝加固演练等。

6、工程观测

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大坝安全监测的设计方案已经完成,我公司就此方案专门召开了专题会议,根据设计方案将于明年3月

份完成采购及施工招标工作,2016年6月完成安全监测的全部工作。

十大指标运行情况工作汇报 篇5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2011年初,根据《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对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实施“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和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注重创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质量、安全、服务、廉价、便民五个重点环节着手,全面实施了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和考核评价工作,有效带动了医院整体工作的开展,促进医院在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管理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下面,我就医院“十大指标”监管运行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汇报如下:

一、“十大指标”监管运行情况及成效

(一)“十大指标”监管运行良好

通过强化措施,严格监管,医院上半年“十大指标”各项监管数据有效控制在2011年河南省二级以上医院宏观监管“十大指标”范围之内。医疗安全指标方面:医疗事故为0,输血安全事故为0,医院感染爆发事件为0。医护人员配置方面:上半年新进医疗人员6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新进护理人员11人。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控制指标方面: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33%,与规定指标≤43%相比降低了10%。抗菌药物占药品收入的25%,与规定指标30%相比降低了5%。基本药物使用比例指标方面:基本药物使用比例为65%,与规定指标65%持平。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指标方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专业五个,病种20个。1—6月份,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人数为161人,其中完成路径管理人数107人,退出9人,变异74人。诊疗服务指标方面:甲级病例

率为95%,与规定指标≥90%相比上升了5%。处方合格率为97%,与规定指标95%相比上升了2%。麻醉处方合格率为100%,与规定指标100%持平。手术、麻醉、输血、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等履行患者告知率为100%,与规定指标100%持平。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为2天,与规定指标≤3天相比减少1天。平均住院日为6天,比规定指标≤12天相比减少6天。病床周转次数18/半年,病床使用率为74%。大型设备检查阳性率为88%,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数为70%。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方面: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热门诊接诊病人54人次,传染病报告率为100%。医院经济管理及患者费用控制指标方面:每门诊诊疗人次医疗费用为137.8元,出院患者人均医疗费用为2688.7元。临床科研及科技创新指标方面:新开展了前列腺增生电气化切除术和颅内血肿微创介入清除术;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篇。行风建设指标方面:违规违纪人次为0,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回访满意度为96%,与规定指标≥90%相比提高了6%。门诊满意度为97%,与规定指标≥90%相比提高了7%。

(二)拉动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我院“十大指标”监管运行工作,由于措施得力,监管到位,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得到较大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医患关系进一步和谐,科室特色日益凸显,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初步形成,文化内涵明显提升,促使各项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半年,医院业务收入1951.6万元,门诊46576人次,住院4737人次,出院4821人次,做大中型手术1548

台;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市定点医疗机构先进单位,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市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区卫生系统特殊贡献奖、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区2010目标管理达标先进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十大指标”监管运行的主要做法

河南省卫生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十大指标”宏观监管与考核评价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举措。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把它作为解决医院发展瓶颈,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实现医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绝好机会,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三好一满意”活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第二周期综合医院评审活动,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扎实开展了“十大指标”宏观监管与考核评价工作。

(一)健全机制,强化“十大指标”监管的指导 “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在我院实施以来,医院把此项工作列入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和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各项指标和工作重点,把“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工作分成医疗、护理、感染、药事医技、行政后勤五个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制定了检查考评制度和奖罚措施,从而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使此项工作的开展纳入了有领导主抓,有目标措施,有制度专管,有整治奖罚措施的动态管理轨道之上,为顺利实施“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宣结合,增强“十大指标”监管的贯彻力 为增强“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工作的贯彻执行力度,我院及时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专题会议,深入学习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对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实施“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和考核评价工作的通知精神,并对开展“十大指标”宏观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了深入动员,对如何开展好“十大指标”监管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和要求。通过认真学习,增强了全院上下结合工作实际,对照指标要求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横幅、宣传版面、科室晨会等形式,全面加强“十大指标”的宣传力度,以此提高职工开展此项工作的意识,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十大指标”的监管运行 对照医院“十大指标”监管与考核评价实施方案,找准工作重点,全力推进。一是走科学管理之路。加强各项规章制度、职责和考核方案的贯彻执行力度,实行医疗质量和安全责任追究,强化“三基三严”训练、法律法规教育、感染知识、医疗纠纷防范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和护理之星、服务之星评选活动,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使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深植于每个职工心中。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和患者满意度调查,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增强医患之间的感情,构建了和谐医患关系。二是走文化兴院之路。医院在传统节日和建党90周年之际,开展迎新春文艺晚会、歌咏比赛、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增辉党旗下乡义诊、组织职工观看《建

党伟业》电影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职工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开展传统文化《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教育职工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做文明礼仪的先行者。在各科室走廊及医生办公室悬挂行医至理名言的字画,在营造团结、奋进、务实、向上的文化氛围的同时,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三是走科技强院之路。医院出台相关激励制度,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加强对名医、名科、重点学科的培养扶持力度,从而逐步形成了医院自己的特色优势。上半年,医院新购进了16排螺旋CT,确定了骨科、妇产科两个重点专科,对内科进行了分科,新增设了公共卫生科,开展了前列腺电气化切除术和颅内血肿微创介入清除术两个新技术,妇产科开展的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在促胚胎成熟中的临床观察的科研成果,经过大量的临床论证,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目前正在申报市级科技成果。四是走人才立院之路。为增强医院发展后劲,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实施了筑巢引凤,吸引人才;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建章立制,培养人才战略。走出去,建立了同省人民医院的医疗协作关系,同时加强同省内外知名医院的沟通联系,上半年共选派九名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引进来,先后引进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6名,大专学历护理人员10人,中专学历护理人员1人。五是坚持医院公益性。上半年,医院积极开展了20个临床路径管理病种,规范了检查、治疗、用药等诊疗服务价格,对药品及医用耗材的成本加大了控制力度,采购了381种基本药物。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控制了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极大的缓

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的严峻趋势下,认真履行公共职能,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治工作,并按照传染病上报相关要求,认真上报。利用各种宣传日,组织医务人员深入街道、乡镇开展疾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宣传及免费义诊活动。截止到六月份,共举行各种宣传5次,下乡义诊18次,免费送药价值12000多元。六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四月份对制剂楼和门诊楼进行了立体增高,现已竣工。占地54.5亩,投资7000万元,高16层的新址建设项目也与2010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主体基础正在施工中,验桩和基础垫层现已完成,基础筏板围护墙正在建设中,预计2011年底主体工程封顶。

(四)加强考核评价,确保“十大指标”监管取得实效 为确保“十大指标”监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医院“十大指标”监管及考核评价小组和各分管小组充分履行自身职责,结合每月一次的行政大查房和每周一次的业务大查房,对“十大指标”监管运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每两周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存在薄弱环节和问题,并明确整改对象,整改期限,整改目标,限期进行整改。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存在问题

1、医护人员配置指标方面:由于医院近年来发展迅速,病人数量俱增,医护人员配置结构不甚合理,护理人员有待进一步增加。

2、临床科研及科技创新指标方面:开展的新成果、新技术项目较少,创新意识、创新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临床路径实施方面:由于医院没有开展电子病历,临床路径实施一直采用手工操作,路径的准入和退出较慢,数据上报存在个别误差和统计不及时现象。

(二)下步打算

医院电子病历运行情况 篇6

我院在使用HIS、LIS、PACS、CIS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护士工作站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等软件系统的基础上,自2012年全面引进了电子病历运行系统。目前运行情况良好,能够将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实现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为规范电子病历管理,保证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便于电子病历的使用、保存和管理,根据相关规定,建立了电子病历使用的相关制度和规程。

一、电子病历的管理制度

1、签名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采用身份标识登录电子病历系统完成各项记录等操作并予确认后,系统显示医务人员电子签名。目前我院使用公证电子签名系统,规定电子病历书写完成后再机打保存。

2、电子病历医师资格的审核管理制度:

电子病历系统为操作人员提供专有的身份标识和识别手段,并设置有相应权限;操作人员对本人身份标识的使用负责。

为满足临床工作需要,遵循医疗工作流程,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规定必须由医务科审核批准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方有书写电子病历的窗口,进行电子病历书写,以保证从业医师资格准确性和病历的有效性。

3、电子病历书写要求:

①电子病历包括门(急)诊电子病历、住院电子病历及其他电子医疗记录。电子病历内容应当按照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执行,使用卫生部统一制定的项目名称、格式和内容,不得擅自变更。②电子病历系统为患者建立个人信息数据库(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婚姻状况、职业、工作单位、住址、有效身份证件号码、社会保障号码或医疗保险号码、联系电话等),授予唯一标识号码并确保与患者的医疗记录相对应。③书写电子病历必须参照卫医政发〔2010〕24号卫生部关于印发《电子病基本规范(试行)》执行。

4、电子病历监控管理规定: 电子病历系统为病历质量监控、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和医疗保险费用审核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医疗费用分类查询、手术分级管理、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合理用药监控、药物占总收入比例等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的统计,利用系统优势建立医疗质量考核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医疗质量,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院管理水平。设定专门管理人员对电子病历进行质量、环节和运行情况的监控管理。

5、电子病历修改规定:

电子病历系统设置医务人员审查、修改的权限和时限。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记录的病历,经过在本医疗机构合法执业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予电子签名确认。医务人员修改时,电子病历系统进行身份识别、保存历次修改痕迹、标记准确的修改时间和修改人信息。

6、电子病历保管要求:

门诊电子病历中的门(急)诊病历记录以接诊医师录入确认即为归档,归档后不得修改。住院电子病历随患者出院经上级医师于患者出院审核确认后归档,归档后由电子病历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归档后的电子病历采用电子数据方式保存,出院患者病历打印纸质版本,打印的电子病历纸质版本应当统一规格、字体、格式等。

7、建立电子病历信息安全保密制度。①设定医务人员和有关医院管理人员调阅、复制、打印电子病历的相应权限,建立电子病历使用日志,记录使用人员、操作时间和内容。未经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调阅、复制电子病历。

②电子病历系统应当满足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与标准。严禁篡改、伪造、隐匿、抢夺、窃取和毁坏电子病历。

③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和人员,负责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电子病历数据保存备份,并定期对备份数据进行恢复试验,确保电子病历数据能够及时恢复。当电子病历系统更新、升级时,应当确保原有数据的继承与使用。

二、电子病历运行情况

我院在使用HIS、LIS、PACS、CIS系统(住院医生工作站系统、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护士工作站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等软件系统的基础上,自2012年全面引进了电子病历运行系统,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熟练掌握电子病历中各项内容的使用操作,能够将系统生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图形、数据、影像等数字化信息实现存储、分析、使用,目前我院各系统运行状况良好。

三、电子病历运行效果

我院自使用电子病历以来,为院领导决策层、各职能科室、临床医疗工作提供了诸多方便和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更好为患者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务;

2、更好为医护人员服务:减轻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3、更好为管理决策服务:管理科室能够利用网络快速收集医疗信息,更好为管理层提供决策;

4、更好向社会服务:向社会提供电子化的病历医疗信息,提高人民健康保护水平,降低医疗资源的重复消耗、浪费;

5、为医疗质量管理服务:为医疗质量监控管理提供快捷、便利的途径,从而发现医疗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四、电子病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自使用电子病历以来,虽然为临床工作和职能科室、领导决策层提供了诸多方便和好处,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打错别字和重复粘贴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有字数控制,但还不能解决多次复制问题。

2、电子病历临床路径系统还有待完善,进一步提高对路径人数和质量、费用的控制。

3、电子病历三级会诊质控还不够精确,使得管理人员无法得到准确的会诊时间和完成时限。

五、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1、持续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加大临床路径的使用范围、推动三级质控和院内会诊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2、探索大数据信息库的建设,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

3、实施医院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处方点评系统,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病区自动摆药、门诊自动发药机预配候区系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4、全面实施移动护理工作和护理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将涵盖患者身份核对、健康教育、病区访视、特殊病人提示、医嘱提示、医嘱审核、医嘱执行、护理级别、生命体征采集、药品核对、检验检查处理及查询、护理记录重症护理记录等电子病历处理、护理工作量统计、质量追踪等各工作环节,实现全条码化移动式处理,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实现护理部对护士工作的数字化精细化管理;

5、建设科研管理系统及医疗资源学习的平台,着力推进教学、科研管理上台阶;

6、实施医院档案数字化系统,推进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实现包括文书、病案、科研、基建、仪器设备、出版物、声像、会计、人事等各类档案的一体化管理;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情况汇报 篇7

关键词:业务信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配备;使用;调查

为了解市直机关各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电子文件形成、备份、归档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收回问卷48份。

1 基本情况

1.1 业务信息系统已在大多数单位普遍使用。在问及您所在的单位是否配备使用有业务信息系统时, 回答“有”42人,占 87.5%; 回答“没有”2人,占 4.17%; 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2 半数单位使用业务信息系统数量不超过6种。在问及所在单位配备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量时,回答“1种~3种”11人,占 22.92%;回答“4种~6种”14人,占 29.17%;回答“7种~9种”8人,占 16.67%;回答“10种~12种”7人,占 14.58%;回答“13种~15种”4人,占 8.33%;回答“16种~18种”3人,占 6.25%;回答“>19种”1人,占 2.08%。

1.3 不同层级统一使用的系统中,市级占比最高。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中各层级所占数量时,回答“全国统一使用”29人,占 60.42%;回答“全省统一使用”33人,占 68.75%;回答“全市统一使用”40人,占 83.33%;回答“单位统一使用”35人,占 72.92%;回答“部门单独使用”27人,占 56.25%;回答“其他”8人,占 16.67%。

1.4 公文管理系统占比最高,账务管理次之,人事管理第三。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涉及的具体业务类型时,回答“公文管理”46人,占 95.83%;回答“档案管理”26人,占 54.17%;回答“账务管理”40人,占 83.33%;回答“人事管理”36人,占 75%;回答“资产管理”31人,占 64.58%;回答“车辆管理”18人,占 37.5%;回答“招投标管理”22人,占 45.83%;回答“其他一” 9人,占 18.75%;回答“其他二”8人,占 16.67%;回答“其他三” 7人,占 14.58%。

1.5 多数单位设有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全部业务信息系统的部门。在问及所在单位是否有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全部业务信息系统的部门(如信息中心)时,回答“有”34人,占 70.83%;回答“没有”10人,占 20.83%;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6 数据库文件和电子表格文件已超过文本文件,成为电子文件的主要类型。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格式时,回答“文本文件”39人,占 81.25%;回答“电子表格”45人,占 93.75%;回答“电子邮件”11人,占 22.92%;回答“数据库文件”48人,占 100%;回答“视频文件”10人,占 20.83%;回答“音频文件”12人,占 25%;回答“图像文件”18人,占 37.5%;回答“图形文件”19人,占 39.58%;回答“网页文件”5人,占 10.42%;回答“其他”32人,占 66.67%。

1.7 对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已经成为共识。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是否进行了备份时,回答“是”44人,占 91.67%;回答“否”0人,占 0%;回答“不清楚”4人,占 8.33%。

1.8 电子文件多头管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问及所在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由哪个部门管理时,回答“产生部门自行管理”44人,占 91.67%;回答“系统专门管理机构(如信息中心)”30人,占 62.5%;回答“档案室”12人,占 25%;回答“办公室”22人,占 45.83%;回答“其他”3人,占 6.25%。

1.9 只有半数人会使用本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在问及对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是否了解或会使用时,回答“会使用”25人,占 52.08%;回答“了解但不会使用”16人,占 33.33%;回答“不了解也不会使用”7人,占 14.58%。

2 反映出的问题

综上,反映出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电子文件的形成、产生,涉及不同层次的多个系统已是普遍情况,统一管理难度大增。二是业务信息系统的多样化与使用人员熟悉系统数量有限形成反差,将影响到电子文件的收集、归档与保管。三是专门负责管理与维护业务信息系统部门的设立,有助于从源头上对电子文件实施管理。但非文本电子文件种类与数量的激增,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虽然电子文件备份已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但电子文件多头管理的情况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3 对策与措施

3.1 开展调查或建立年报制度,掌握辖区内业务信息系统的变化情况。增量电子文件多数来自各种业务信息系统,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对各单位使用的业务信息系统的数量、层级、类别了解较少。心中无数,家底不清,监管自然费劲。因此,应当通过定期调查,或者建立业务信息系统作用情况年报,来掌握行政辖区内各单位,特别是行政及公共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使用业务信息系统的情况。

3.2 有针对性地对档案工作者进行必要的通用业务信息系统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业务信息系统种类繁多,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全部熟悉是不现实的。通过调查和年报,我们可以梳理出某一区域内使用频率最高的若干种通用或公共业务信息系统,请相关机构与部门的专业人士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使档案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主要业务信息系统有所了解、掌握和熟悉。通过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3 推行形成部门保存电子文件,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档案化管理,并使之制度化。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电子文件形成后及时保存是电子文件管理最有效、最便捷、最安全的方法。但各业务信息系统对电子文件,或者称之为数据的保管有自己的一套程序与方法,与档案管理部门所要求的电子文件管理方式方法不完全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档案化管理,是较为可靠的解决方案。要实施这一方案,需要档案行政管理机构与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密切配合,一个业务信息系统、一个业务信息系统地摸清该系统的特点,重点是信息数据的格式、结构、类型,再根据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原则,制定出较为科学,重点是方便有效的业务信息系统信息数据档案化管理的方法。

3.4 尝试在信息中心等业务信息系统集中管理与维护机构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使之成为与档案室并列的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保管地。从理论上和习惯上,档案室都应当是集中管理档案的地方。电子文件归档后成为电子档案,也应当由档案室集中管理。现实是档案室基本上不接触单位的业务信息系统,档案工作者对业务信息系统知之不多,有些甚至根本不了解。部分单位设立的专门集中管理与维护本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机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集中管理电子文件的思路。这就是在这种专门集中管理与维护本单位业务信息系统的机构建立单位电子文件管理中心。这种思路如果能够得以实施,档案室工作人员就可以从与多个业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打交道,变为只与这专门机构打交道;从多点控制,变为一点控制。沟通的成本将明显下降,管理的难度将明显降低。

电子银行业务运行情况汇报 篇8

安居镇中心学校

接送学生车辆运行管理情况汇报 三台县教育局: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重中之重~事关家庭幸福、学校稳定~社会和谐。为强化我校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的安全~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和谐健康发展~我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学校安全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现就我校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工作的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状况

安居镇地处三台县南路~全乡下辖12个行政村~全乡12个村~82个社~12950人~面积约95.8平方公里。全乡有中小学、幼儿园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寄宿制,1所~小学1所~幼儿园2所。, 我乡需乘坐接送车辆上下学的学生,幼儿,总数为1452人~其中日接送人数为456人~周接送人数为86人。现有接送学生车辆,兼营,数量为19辆。目前接送学生运行线路主要线路遍布全乡12个行政村。线路里程约为每天1050多公

里。运营时间从早6:30至晚6:30 ~学生出发时间约为6:30—7:00到校时间约为7:00—8:00。开学初区教育局教育科会同交通、公安等部门对全乡接送学生车辆进行了摸底调查。经排查~符合接送学生条件的共19辆~其中已报区教育局、三台县交通大队审核的18辆~1辆待批。在目前运行的车辆中~有荷载38人的公交车2辆~小型的个体面包车17辆~63个班次~基本满足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下学的时间要求。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对接送学生车辆运行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区、乡两级政府和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学校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工作~出台了许多有关治理校车的文件、制度和措施。区教育局、交通局、交警大队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运送中小学生车辆管理实施意见》~区教育局和乡中心学校签订了《学校交通安全管理责任书》。乡中心学校把抓好学校的接送学生车辆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落实~将其列入工作计划中~做到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有落实。根据我乡中小学、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校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乡中小学、幼儿园的校车管理工作~同时成立校车整治专项督查小组~定期不定期对辖区学校、校车进行监管。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乡中心学校要求各中小学、幼儿园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副职负直接责任~

通过明确职责~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了从上至下的学校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网络。

2.建立健全安全工作制度

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将安全工作列入各校,园,的目标考核中~制订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及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签订责任书~加强安全责任意识 开校初乡中心学校与全乡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各中小学、幼儿园与教师、随车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又与接送学生车辆车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将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对跟车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切实增强了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完善乘车安全工作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充实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实行谁跟车谁负责制度~明确职责,制订各项乘车安全规章制度,建立了事故及时报告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安全预警机制,对涉及学校安全的各项工作~都做到了有章可循。

三、及时排查~防患于未燃~确保乘车安全万无一失。

乘车安全工作难在一贯坚持~安全事故多是出于麻痹大意。为了把学校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我校一直坚持“教育为重、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做好“防范”文章~提高乘车安全防范意识。1.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管理。近年来~条件的改善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深入~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个体私营车辆应运而生~接送车辆安全越来越成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成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学生乘车安全~我校严格按照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全面启动校车整治工作~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打造校车安全的铜墙铁壁~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1)为加强领导,确保学生接送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不出任何学生交通事故,学校成立安居镇中心学校乘车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建立了《接送学生车辆管理制度》。

(2)建立乘车学生及校车相关信息档案。乘坐校车离校、返校时刻~为了强化校车的日常管理~我们多次召开校车安全管理专题会议~制定校车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了校车档案制度~收集了接送学生车辆车况和司机的相关信息~包括车牌号、车型~司机的家庭住址、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加强接送学生上下学安全管理事宜~明确了学校、驾驶员、家长三方的责任。

(3)实行安全上车制度。学校对乘车学生按乘车路线划分了固定的集合点~学生按照乘车路线排队候车。每次由路跟车教师、车队长在候车点值班~清点离校学生乘车的人数~维持秩序~一切妥当之后由跟车教师发送放行指令~接到领导 的指令后才能放行校车。

(4)填写各种登记簿。不管工作多忙~不论严寒酷暑~始终如一日~学生离校或返校都填写学校统一印制的学校花名册。根据学生家庭居住地址及乘车线路~把接送学生的的校车分为三大块:每一块都选出一个有责任心的学生为队长~负责学生离校、返校的安全信息~第一时间把到家和离家信息上报到学校跟车教师处.(5)坚持安全信息零报告制度。对乘坐校车的所有学生实行全程监管~根据校与家的距离~测算校车在途中所需要的时间。学生离校回家时上车后就可得知几点到家~在预测时间内安全到达后~由车队长向学校报告学生安全到家信息~若是在预测时间内没有到达~也没有车队长信息~学校就会主动与车辆司机、跟车教师~及学生家长电话联系~以便及时掌控校车运行情况并做妥善处理,学生离家返校时也是同样的全程监管、同样实行零报告制度。(6)确保校车安全运行。学校要求驾驶员定期检查车辆~督促司机不饮酒~开慢车~不超载~定点定时接送~严格执行道路交通法规~确保学生安全。如果发现接送学生的司机有饮酒状况的~坚决不让其接送~将可能出现的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7)安全教育时时讲。为了更好地加强乘车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全校师生学校安全教育讲话~并通过国旗下的演讲、校园广播、班队会不定期地进行乘车安全提示~以便提醒学生不要乘坐“三无”车辆~不乘坐超载

车辆~不乘坐酒后驾驶的车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我校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乡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工作在区、乡两级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促规范、保安全”的工作目标~严格执行校车及驾驶员准入制度~加强非法学生接送车辆摸排整治~加大校车安全宣传教育和检查力度~探索建立校车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全乡未发生一起校车安全事故。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车、路矛盾日益突出~全乡校车安全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1.正规营运校车绝迹~私营个体营运在唱主角。我乡乡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幼儿园学生共计达1452人~而正规校车为零。由于这些个体营运车辆~总是以营利为目的~司机素质参差不齐~且易存在超载超员等违法行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学生上下学方式五花八门~每到学校,幼儿园,上下学时间~校,园,门口及周边道路人挤车多~交通堵塞~存在安全隐患。

3.由于现实诸多原因~目前我乡所有接受学生车辆均为家长合租性质~营运车主直接和接送学生家长就接送费用极其相关事宜进行协商沟通~学校无法涉入~给学校管理造成诸

多被动局面~个别驾驶员不听学校规劝~在超载、超速方面和学校玩“迷藏”~对许多规章制度熟视无睹。

4.缺乏科学统一的校车管理模式。我乡校车由交警、教育、交运等部门共同管理、共同负责~校车虽隶属于学校,幼儿园,~但由于教育部门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重大整治行动需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共同完成。因此~校车管理容易出现多头管理、责权不分的现象~缺乏科学统筹和规划~有效监管乏力。

5.我乡地域辽阔~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复杂~所有学校、幼儿园校门口都临近乡村公路~来往车辆较多~近几年私家车、摩托车购臵数量猛增~驾驶员素质低~飞车、飙车事件时有发生~加之学校上公路转弯处坡大弯急~极易发生交通事故~亟待在校门出口处与公路转弯处设立交通警示标语。

6.一些家长安全意识淡漠~加上乘坐学生费用较高~对超载抱有侥幸心理~给接送学生车辆安全管理无形增加了难度~切是致命的难度。还有一些家长经常不能准时在指定地点接送学生~特别是现在时至冬季~早晚天黑~学生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上一篇: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渗透下一篇:幼儿园开展交通和防溺水安全教育周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