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析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析(精选6篇)

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析 篇1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是有组织的发展和完善而形成的,并且在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着体现,从而提高了政府中的工作效率。因此,在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也应当做出改变,将信息化技术引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中,不断完善我国行政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管理,使信息化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中得到有效的发挥,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的完善、发展行政事业的管理与控制制度,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在内部的管理与控制缺少一定的科学性

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一直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使我国行政单位对下属机构的管理与控制严重缺乏科学性,甚至有的单位认为政府的行政单位的存在只是一种形式,并不能在对下属机构的管理与控制中取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中从领导到员工的管理与控制的意识并不是很清晰,在工作中只是一带而过,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完善、落后等现象发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没有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另外,我国政府利用财务等机构来替代行政管理,没有制定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没有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甚至,在行政管理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过于模仿其他国家的制定,没有根据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制定。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与管理严重缺乏实用性、科学性。这样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控制与管理制度,已经成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极为关注的话题,也在不断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才能有效的避免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使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

2.管理与控制制度信息化环境较为落后

在我国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对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使我国政府中的每个机构的工作环节都进行了全面的监督、监管,促进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发展,从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与下属机构的控制可以良好的运行。但是,在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使用尽管已经普及到各个行业领域中,还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中,依旧使用传统的管理与控制模式,使行政事业中大量的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没有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行政事业内部管理中,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将信息化技术管理,还是只是局限于表面化的管理与控制中,使信息技术管理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空间,这样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逐渐的与社会发展脱离,逐渐的被社会的竞争所淘汰。

3.管理型人才没有受到足够的我重视

在行政事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中,对人才的重视是尤为重要的,在信息化环境下,人才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但是,管理型人才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建设完善的管理队伍,对工作人员造工作中严重缺乏培训等活动,导致工作人员在为国家工作的过程中严重缺乏工作素养。甚至,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经常有闲置的劳动力。导致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降低,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在工作中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的人才,导致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将人才埋没。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招聘门槛设置过低,使应聘的人严重缺乏管理和业务能力。这样对行政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阻碍了形式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信息化环境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的策略

1.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老人常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在政府机关也是一样的,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因此,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内部的控制与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也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科技管理制度,结合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控制与管理制度,并且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也要不断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结合我国政府发展政府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真正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控制的模式。

2.将信息化技术控制全面的使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得了广泛的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满足我国政府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提高了我国政府的服务质量。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计算机硬件、软件上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计算机的性能、配置等方面,逐渐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信息技术相符合,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每个工作环节都能够有效的进行。另外,行政事业单位也要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化控制技术,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对政府中的项目进行分析、应对、监控等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识别,避免造成政府的财政损失,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对信息化控制技术进行推广,使政府中的每个部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使用,并且要进行一定创新,避免政府中重要的信息资源丢失。同时,也是对信息化环境下的信息进行了保护,保证了信息化环境的行政事业有效稳定的发展。3.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中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要加强对人才的重视是尤为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才的招聘中,要有严格的招聘流程,并要将整个招聘过程公开,保持透明,这样可以保证在选拔人才的方面保持公开、公正的原则。同时,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在进行上岗开始工作,这样可以培养新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培养员工在工作中的专业性。另外,就老员工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的组织老员工进行培训,加强老员工的专业性,使老员工在培训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此加强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管理阶层要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要定期的进行了解,在了解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工作能力较强的人才,要给予一定奖励和提升,这样可以有效的带动其他员工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增强了员工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加强了工作人员在使用信息化控制技术的能力,也有效的促进了信息化环境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环境下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应紧跟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培养管理型人才。同时,也要具有善于发现人才的眼睛,使人才不至于被埋没,并且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提升,这样可以有效的起到带头的作用,给其他员工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另外,行政事业内部的控制不能有局限性,要有效的进行拓展和创新,使信息化控制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都得到广泛的使用,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以此真正达到行政事业单位信息化控制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卢旭东,郭欣旺.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4,02.[2]关振宇.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现实意义与应用解析[j].社会科学家,2014,01.[3]王文平.浅议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3,17.[4]姚佳音.会计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会计师,2015,03.[5]吴海燕.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3.[6]韩君.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6.作者简介:

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析 篇2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实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传统的内部审计大多时候需要依赖人力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难度,而信息化下,这些审计工作将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运算,管理人员只需对计算机简单操作,便可实现内部的数据审计与分析。这是当前一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模式。另外,自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以来,整个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会计人员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而计算机技术人员也承担了一部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会计部门与计算机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得以顺利施行。以往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是由单人进行操作的,信息化下的人机共同控制尽管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时候还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又增加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这使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因此,必须实现通过终端机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控制与审计。

2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判断依据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处理不当,将会给整个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正常发挥。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相关的审计人员在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或存在失误,导致数据处理的结果错误,进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一方面,需要审计的对象比较繁杂,而且还存在许多交叉现象,项目的类别也多种多样; 另一方面,一些项目定义相对模糊,造成对审计内容的判断有偏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信息时代的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基本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而且要对经营管理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估,审计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另外,信息化时代使审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又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的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审计人员的学历还未达到应有的层次,在审计工作中以经验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使审计工作还面临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因此,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改善内部审计方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3. 1 内部财务审计机构不健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也相应地设置了内部控制与审计机构,并且采用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管理,促进其正常运行。然而,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一些内部审计机构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大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式比较单一,且呆板无力,未能考虑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真正需求,不能够适应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仅不能对财务的审计工作作出有效地判断分析,而且还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进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潜在的风险。

3. 2 审计方法不科学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不断变化着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内部审计的方法也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进一步的改进。一旦内部审计方法出现偏差或失误,将会使整个审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降低审计的质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增加风险性。从现有的审计方法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首先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这种模式着重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与审计,范围较大,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内部审计的科学性。然而,其对内部控制过分依赖,对于多变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外环境来说,有局限性。另一种则是统计抽样审计法,这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较为常见,减小了工作量,但是它以部门的样本来推断整体,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误差,造成审计的风险性。

3. 3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审计机构的建立,对内部财务审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审计机构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也与其他部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正确处理好审计部门与各个部门的关系,避免部门间的矛盾、冲突,增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一定要做到权责统一,将责任划分到个人,重视审计机构工作,实行必要的监督,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率。

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4. 1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机构的需求做出全面的分析,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要进行明确的划分,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它与财务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要着重强调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促进其职能的有效发挥。

4. 2 增强对内部审计风险的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要密切关注当前的发展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审计风险进行提前发现与评估,并根据实际,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价、预估,对单位的一些重点流程和项目更要施以严密的审计,以防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 3 改革内部审计方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全新的审计方式。尤其是数据库的充分应用,能够将内部审计的相关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与存放,这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有着无限的优越性,不仅审计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审计更为科学、合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实现了单人化的全面管理,使财务审计工作得以有效运行。

5 结论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单位可借助计算机系统使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完成,另一方面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内部审计机构,一定要抓住当前的发展形势,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姜艳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动因分析及防范路径[J].财政监督,2013(11):38-39.

[2]韦丽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83-84.

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析 篇3

关键词: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作为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优化管理系统以及加强控制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国家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开展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其作为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发挥着从源头上加强管控的重要作用,进而促使其内部运行、活动执行管控水平得到提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涵义及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即在该组织环境内,通过制定、实施各种制度、方法、计划及程序等,从而实现提高单位经营效率及资源利用率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应结合单位实际对各种经济活动潜在风险及时进行预测和控制,还应对国家财政进行计算、整合和划分,对本单位运行过程中的支出、负债等各项财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记录[1]。相较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由国家财政提供经费,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内部控制对国家机构的良性运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现实意义: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为公共服务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行政事业单位需要为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相应的服务,而落实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落实财政管控及相应评价机制,有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与效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加强、优化,可促进科学的资源配置、有效的资源使用,并降低资源浪费,从而提高了市场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较为薄弱,对财政内控工作的重视不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人员对财政内控工作的实施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然而,部分领导对于内部管理、控制工作意义理解的不够透彻,未树立正确、严谨的管理意识。同时,如果建立、完善了相应的财政内部控制制度,则会影响到领导权力的作用与范围,以至于有些领导并不希望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对其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进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难以实施到位。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结构设置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具有行使国家所赋予的权力、落实执法监督等等职能,国家为加强行政事业工作而为其提供财政拨款,并安排财政部门落实相关的执行即管理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架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划分不清,职业配置不均等,使得一些行政工作的执行出现了困难与问题,进而造成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落实[2]。

(三)执行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执行制度与管理控制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如果执行制度无法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去落实,那内部管理控制工作也就失去了相应的作用。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中还缺少相应的风险评估工作,这无疑增加了财政管理的财务风险。

(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队伍存在着综合素质较为落后的问题,往往缺乏专业的财务意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滞后,将可能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的混乱,甚至会影响到社会整体公共服务的质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优化问题对策

(一)加强全员内控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内控意识教育应在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范围内广泛展开,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突出财务、内审检查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并加强其内控意识,确保财务工作在内控工作中发挥基石作用。因此,必须切实转变部分领导对内部控制的片面认识,打破“上行下效”的不良风气,以有效、规范的内控工作促使财务工作各项内容顺利实施。

(二)优化内控制度,合理调整机构设置。科学、合理、规范的内控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各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为导向,优化内控制度,并对内部机构进行合理调整,根据内控工作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专门的督察内审机构等,并制定责任问责制,严格对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力进行确定与规范。

(三)改进执行模式,落实风险评估。根据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应当针对相关财政执行制度进行改进与优化,从而通过制度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工作向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作为国家公职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中,应当全面地落实相关检查监督工作,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有效运转。在进行财政工作前,选择对应的风险评估模式,再通过规范、全面的执行制度,落实风险风险评估工作。

(四)建立并完善授权审批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将审批工作向无纸化办公的方向改进,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提供便利。目前,行政事業单位往往都处于“一支笔”的审批形式,这无疑对于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在单位内的所有支出均需要主管领导的签字,以至于签字审批的制度变成了表面化、形式化的走过场。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通过适度授权,按照自身的具体工作情况,清晰地确定各部门、各岗位在日常工作中的职责与权限,并针对相关业务处理工作的审批流程、审核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明确。

(五)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的建立,通过服务于教育文化、经济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社会组织,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工作人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专业技能与工作素养的欠缺导致他们不能真正地符合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而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可能出现贪污、腐败等违法乱纪的行为。为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针对财政管理工作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队伍的建设。从人员任聘、选拔入手,并通过定期的专业培训与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内控队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真正地提高财政管理水平。

结束语:综上所述,财政预算资金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这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相较于企业而言,一直存在来自内部的内部控制实施推动力,从而力求落实利益最大化,而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的主要推动力量则来外部环境中的检查单位外部的监督和推动力量,两者存在显著的区别。因此,针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改进与优化,通过切实可行的科学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透明度,确保工作人员爱岗敬业,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才能真正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提供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2(1):57-62.

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析 篇4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行政单位福利费、工会费的计提

作者:向家文

来源:《财会通讯》2007年第10期

根据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行政单位应根据工资总额的2.5%、2%(不含离退休费)分别计提福利费和工会费,一般要求先提后用、专设账户、专款专用。自2001年以来,国家深化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推行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原有行政单位福利费、工会费的计提、核算也应作出相应变动。

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由预算单位按照统一的编报时间、规范的编报内容、统筹安排预算内外资金需求,将一个部门的全部收入和支出完整体现在一本预算中。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核心是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对所有财政性资金的运行进行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在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各地虽具体规范不同,但基本上有三个共同点:一是不允许将财政性资金从国库或财政专户转拨到单位原银行账户;二是将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作为基本账户,将单位原基本账户改为实拨资金账户,并逐步撤销单位实拨资金账户;三是在会计核算中,由于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财政拨款一般按“以支定收”原则操作,即在批复的预算范围内,单位财政拨款收入按实际支付金额确定,预算节余部分经财政审核后,符合条件的结转单位下年度使用,作为行政单位下年度收入,不符合条件的即予冲销。

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析 篇5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的重要性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改革的持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有效改善了传统财政资金拨付方式,充分提升了国库资金使用率,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同时减轻了内部控制的工作量,充分降低了诸多重大错报问题的出现,从而提升了内部控制工作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了预算资金控制及监督,这也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建设可谓是行政事业单位全方位管理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全部过程,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也仍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国库集中支付是基于部门预算而执行的,构建统一高效的预算资金申请以及拨付体系,注重预算执行监督的增强,这些和内部控制执行目标大都是一致的,不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可能替代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客体主要是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风险,其包括预算业务及收支业务,或者是政府采购业务和资产管理,再者是建设项目及合同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增强了预算执行及监督,内部控制则主要是注重预算管理下的资源合理配置及其监督管理,以期提升资源应用率,但这仅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库集中支付中的预算资金有时并未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全部资金,上级部门或者本级部门拨入的非同级财政款项,其单位经营收入、来往款项等均未被纳进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中。内控意识是内控环境中的1项重要内容, 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控制度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从调查情况看, 与企业相比,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意识相对较为薄弱, 特别是“1把手”的内控意识淡薄。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探析

(一)内部人员控制意识薄弱

较高的内部控制意识可有效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可谓是颠覆性改革,国内实行时间并不长,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传统财政支付方式,也有某些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重视,未能深刻认识其对自身单位的重要意义,或是存在抵触情绪,再者,单位负责人未能全面认识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风险意识偏弱,对国库集中支付程序模糊不清楚,这时也就顾不上科学合理的控制制度形成过程,导致财务监督仅流于形式。

(二)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这几年,国家特别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为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但是,在现实当中,会计基础工作还是存在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因其编制及人员等而制约发展,会计机构设置也不完善,会计人员配备也不合理,有些会计人员都是无证上岗,对《会计法》的学习也不够完善,同时近年来国内财政改革快速,会计业务知识却未能及时更新,更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及要求。也有单位尽管构建了岗位负责制,会计人员也有所分工,不过具体工作中则其职责多次重复,很多不相容的岗位并未相互分离,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资金安全。

(三)授权批准制度不严格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单位的各项重要决策,注重业务管理活动整个过程,但当下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并未充分发挥,会计工作也是难以服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主管意识,且受到各方面制约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其间零余额帐户款额度属于事业单位控制管理风险最高的资产,若未能构建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其各项业务办理程序没有对应授权方式,亦没有相关权限及程序和责任等,这些都未能获得严格控制,很多时候都是经办人一个即可办理所有事务。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用性改善策略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环境

科学规范的财务会计工作可谓是内部控制执行的关键条件,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应深刻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性,从而探析与自身单位相适宜的结合点,确保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衡的,彻底清除其间所存在的不和谐及不对接问题,使得两类信息对接及其资源实时共享,以形成会计工作及国库集中支付统一管理模式,及时全面分析和评估工作中需要的各项信息,以便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单位风险管理及控制的多重保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务必是全员参与于整个过程中,这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

(二)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应树立制度优先的思想,以确保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行政干预及其经济干预之后的国库集中支付可谓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其主管部门应不断加深内部控制工作理性认识,从而树立制度优先的思想,确保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以此来加强责任意识以及法制意识,使其于风险层面上达成共识,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应注重国库内部控制的不断加强,以达到风险防范及化解,从而确保国库资金的安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落实于实际单位中,其单位负责人应属第一责任主体,且应不断提升自身责任意识,合理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和落实,从而提升政策和制度可操作性及其可执行性。同时,还应注重全员参与意识及其宣传教育力度的加强,加深这两种制度的理解,多次实践且严格整合这两种制度,合力提升单位管理水平。

(三)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及监督

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基于单位会计岗位结构特征合理设置,采用规范合理的程序及明确的职责权限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同时,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其评估小组要负责单位内部的各种风险因素识别及其预测,再者是审计部门积极配合其工作,发现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整理出对应处理方案,这样可有效防范风险形成及继续扩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落实,还应有外部环境的保障。

(四)人员素质及信息系统性能的提升

应合理优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软硬件配置,构建和上级财政部门沟通的信息通道,以便提升支付效率,从而达到各利益相关体的信息互动顺畅的目的,也有助于政府利用该制度要求上报各类财务信息,深层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状况。信息管理系统监督管理也极为重要,其间全部的监控都是基于此程序而实现的,这也充分降低了人为敌意或者是操作失误而产生的不确定因素,应积极引导行政事业单位,使其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该应持续加强单位全员的整体素质,使其适应于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加强非常关键,相关人员应着眼于自身单位具体情况,再积极借鉴各项成功经验,注重理论及实际的有机结合,编制科学健全的财政支付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的国库资金使用率有效提升,集中支付是经由财政部门创设统一账户,从而改变传统财政资金层层拨付方式,相应的预算资金不会拨给单位,是经过审批而直接支付给商品及劳务供应者。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应深刻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重要性,主管部门应不断加深内部控制工作理性认识,从而树立制度优先的思想,确保风险防范意识的提升,且基于单位会计岗位结构特征合理设置,采用规范合理的程序及明确的职责权限加强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构建和上级财政部门沟通的信息通道,以便提升支付效率,从而达到各利益相关体的信息互动顺畅的目的,也有助于政府利用该制度要求上报各类财务信息,深层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状况。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充分增强了预算资金的控制及监督,同时也对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其内容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过程中,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推进效果并不明显,这也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金运作并未得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信息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解析 篇6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 要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进行改革就必须了解期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

(一) 制度不完善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存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制度, 但是许多都只是在纸面上, 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行的过程中, 一些单位内部审计和控制岗位设置不合理, 工作权限不明确, 致使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不能做到专业化, 容易产生滥用职权的现象。

(二) 意识不到位

当前,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意识到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认为在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只是简单的记账工作, 不需要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人才。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缺乏对财务知识的了解, 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不能认识到位, 同时也影响了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 监督不及时

目前, 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监督体系, 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不能得到群众的有效监督, 不能做到政务公开, 有的单位虽然有一定的监督机制, 但是并没有真正执行, 监督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

(四) 基础工作差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基础工作比较差, 一些单位的财务制度还不完善, 没有具体的依据可行, 主观随意性很强, 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这种问题会造成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缺乏规范性, 影响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 提高人员素质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的主体, 要不断提高财务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能够根据时代的需要, 改变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理念,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高, 提升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 使他们的工作逐渐熟练, 使单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不断走向成熟, 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做出贡献。

(二) 加强监督工作

只有不断加强监督, 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更好的开展和发展, 监督工作要伴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始终。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主体是人, 人在工作中就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失误和疏漏, 因此就需要对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同时要不断推行政务公开, 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向全社会公开, 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做到公开透明, 保证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化,

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中来。有关部门要制定符合事业单位的监督制度, 明确各方职责, 动员和鼓励有关人员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监督, 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 提高工作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要提高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程度。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也要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尽快开展相关工作, 组织相关专门人员负责这一工作, 对于工作不合格的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整, 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解决, 不断完善单位内部的各项工作制度, 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健康科学发展。

(四) 转变工作方式

传统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是在事后进行的, 没有成为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没有发挥出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的真正价值, 致使这一工作形同虚设。在新形势下, 必须将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工作纳入到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 做好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的作用, 防患于未然, 防止违纪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事业单位内部的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和改革, 不断更新工作理念, 创新工作思路, 改变工作方法, 要制定出一整套系统的工作方案, 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纳入到日常工作当中并且不断加强内部与外部监督, 这样才能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得到保障, 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苏爽.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和建议[J].企业研究, 2011 (12) .

上一篇:交流和沟通下一篇:锐器伤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