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精选13篇)
组长:王槐
副组长:于荣李寿年
成员:韩红梅张发荣陈玉梅刘世位康殿爱赵玉霞
分工:
王槐(组长):负责李园小学全面工作,领导和监督全校德育工作,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工作执行与落实。
于荣李寿年(副组长):具体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执行,对学校的安全、纪律、卫生、活动制定计划、方案、制度等,分管学校德育工作,重点抓好校园安全工作。
2010年1月26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召开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会议聚焦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呼声,并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的突破方向和主要任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上海基础教育进一步在内涵发展的道路上向纵深推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薛明扬在会上作了《全面深化上海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软实力》的讲话。他要求全市各教育行政部门深刻领会2010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新思想、新精神,努力推进区域内的教育公平,进一步统一对课程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
薛明扬指出,要全面深化上海课程教学改革,提升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软实力,必须准确把握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第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第二,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科学监测;第三,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办学;第四,要进一步下移课程实施重心,切实加强课程领导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在报告中指出,要进一步破解内涵发展瓶颈,必须加强课程领导。
自2007年上海召开“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会议”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全市各区县和学校围绕加强教学五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研制学校课程计划、落实“两纲”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全市已逐步形成了聚精会神抓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良好势头。在此基础上,本次会议推出了下一阶段上海市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若干举措。
1.实施《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上海将采取多种形式,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中,着力抓好学校课程计划的研制与校本化实施;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活动开展;完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加速推进卓越课程领导力团队建设;加强和改善教育质量监测系统;推进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测评试点工作;建立健全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服务体系等七项重点工作。
2.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要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认真执行中小学作息制度。要按照市教委每年颁发的中小学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三类课程和科目,严格控制周总课时量和周活动总量,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课时。
3.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上海将深度开发各相关社会教育基地不同层次和项目范畴的资源,增强场馆内容的情景化和互动性,完善基地的资源结构,提高资源的教育价值;促使中小学完善课程体系和实施途径,结合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明确教材、学习训练或作业设计、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三个不同层面与社会教育资源整合的具体要求,以方便学校和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具体的社会教育资源;本市各类社会教育基地针对课程要求编制“教学活动指南”,对学生在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提出具体目标与要求;建立推进青少年学生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结合课程学习的工作机制。
4.加强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
上海将创新教研方式,通过在线学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扁平化网络教研,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专家间的“零距离”交流与分享,提高教研有效性。
据了解,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四百余人参加。黄浦区教育局局长王伟鸣作了《关注学生成长需要,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发言;卢湾区教育局局长唐海宝作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促进中小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发言;虹口区教育局局长王立强作了《构筑网络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有效教学》的发言。来自宝山区的同洲模范学校校长程彪也作了《在满足需求和成就学生中提升学校课程设计的价值》的经验交流。
另外,在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征求意见稿)》《关于本市开展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机构章程(征求意见稿)》等文件。
链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要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认真执行中小学作息制度,各中小学不得以任何名义占用学生休息时间(包括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大面积补课。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着力解决影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意见》提出了三个“严格控制”。
第一,严格控制周总时量和周活动总量,不得随意增减课程门类和课时。尤其要确保体育与健身、劳动技术、艺术类、社会实践等课程(活动)的规定时间。毕业班必须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有关规定,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得提前结束新课。教师应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不随意加深教学难度,不赶超教学进度。
第二,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各年级组要加强对本年级学生各学科课外作业的研究和统筹平衡。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作业要求应在课堂内完成;小学其他年级的课外作业,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小时以内完成;初中各年级的课外作业,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在1.5个小时以内完成;高中各年级的课外作业,应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在2个小时内完成。教师应加强对作业设计的研究,不得随意使用教辅材料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避免学生进行低效的重复训练。
第三,要加强命题研究,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小学一至三年级不得进行全学区、全区县范围的任何形式的学科统考统测(包括学业质量监测)。四至八年级也不得进行全区县范围的学科统考统测。区县若要进行学业质量监测,每学年不超过1次,且只能随机抽样监测,随机抽取的学生比例不超过本年级的30%。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联考或月考。严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下达中考、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相关指标,不得以合格率、升序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惩。
《意见》还明确了“减负”违规行为的追责机制。《意见》提出,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规范课程教学工作的情况纳入到对学校的有关评估和表彰奖励中,纳入到对校长、教师的考核和评优评选中。市教委等有关部门将加强对规范中小学课程教学工作情况的明察暗访,组织抽查,并将发现问题抄告区县教育行政部门。
为了本委员会有效的开展工作,为了配合学校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结合本校家长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条例。
一、工作制度
1、本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必须遵守国家政策、法律,必须遵守家长委员会的具体工作制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努力工作,架起学校和家长的桥梁,作好家长们的代表,团结在学校的周围,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2、本委员会在每学期工作两次,时间分别为学期开头和期末。具体由委员会的组织委员召集,要求每一个委员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准时参加。
3、每次例会,各个委员都要准备自己的发言材料,带着自己的“问题”参与会议,使会议成为一个讨论、决策的重要场所。
4、每次会议由委员会的主任主持,全体委员会通过会议的主要议题,民主讨论,形成统一的认识,并由五名委员与学校的领导进行沟通,及时取得共识。
5、家长委员会的每次会议,要制定本委员会的这个学期的工作计划、讨论通过上学期的工作总结。
二、选举制度
1、本委员会实行选举制度,按照家长人数的比例(3%)每年调整三分之一。
2、家长委员会实行提名制和间接选举制相结合。先从学校的各年级的家长中选举家长代表(6%),然后家长代表中投票选举出委员。
3、委员会的组织成员每2年改选一次。实行职位轮换制度。
三、资料保管制度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管理,有效地保护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财产安全,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使学校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根据全县安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洪水学区有关安全工作的安排,特制定本学期的安全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安全意识:认真学习贯彻关于安全工作的法规和行政规章,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积极创建平安健康文明校园。
2、安全要求: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交通安全事故;学生无违纪、违法现象;无逃学出走等不良事件发生。
3、安全保障:无体罚、变相体罚、侮辱学生事件发生,无学生成绩排队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活动场地、教学设备无安全隐患。
4、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意识和应急能力。
5、制度建设:落实德育工作制度和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及时、准确报告学校安全事故;未经学校批准不得参加任何演出、庆典、比赛等活动;严禁学生参加有安全隐患的活动和劳动。
三、工作要点:
1.教育教学安全:
⑴各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积极研究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心理辅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⑵由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各班都要周密考虑,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管理。各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来,不能有丝毫的大意。⑶加强对各班各室的用电管理,不准私拉电线,乱接开关,师生宿舍不得使用大功率电器。
⑷体育课及其它室外游戏,教师应全程监督学生的活动。活动量较
大的要向学生讲清要求,问清学生能否参加,不得勉强。
2.交通安全:
⑴各班主任应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作为每天晨会的必讲内容。⑵值周教师要加强责任心,等学生全部离校后方可回家。
⑶各班要坚持排队放学制度,切实执行学校按时清校的规定。⑷严禁12周岁以下儿童骑自行车。
3.饮食饮水卫生:
⑴按卫生部门的规定办好教职工食堂,制定好各项卫生制度,严格按程序操作。
⑵各种食品必须从正规渠道进货,严禁购买不洁、变质食品。⑶切实做好食堂的卫生保洁工作,除灭“四害”,创建文明食堂。
4.校产校舍安全:
⑴定期组织校舍安全检查,一学期不少于两次,特殊天气随时检查,发现险情及时汇报排除。
⑵每个教师都应确立主人翁的思想,保持高度警惕,关心校产校舍及其它设施安全,发现问题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
⑶加强保卫工作,防盗防火。
5.教学设施安全:
⑴电器、教具使用前要进行安全检查,如有故障要及时排除。按规定接插线,插线前应检查电线绝缘皮是否完好,禁止乱拉电线。
⑵体育器械在使用前体育教师或活动课辅导教师要先认真检查一遍,确定完好后方可组织学生使用,使用时教师不得离开现场,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活动,加强保护,防范事故的发生。
⑶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严禁在校园内奔跑追逐。⑷加强对多媒体室、微机室等特殊场所的管理,按规定操作。
⑸完善防火设施,加强教师操作培训,设置警示标志。
6.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1)落实好晨检、午检工作,并且检测工作在校领导的指导下进行,由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学校,,然后由疫情报告人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确保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2)班主任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学校领导,学校领导应及时协助村卫生所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3)认真做好消毒防患措施
(4)落实好零报告制度
四、安全措施:
1、加强领导,责任到人。
学校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做到校长对全校安全工作负责,班主任对班级安全工作负责,教职工对所管理的器材物品、操作过程、教学过程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加强值日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校。
值日、值班教师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加强对重点科室和场所的安全防范。认真做好外来人员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校。节假日要安排人员进行值班。做好防盗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
五、安全工作月安排
九月份:
1、学校开学安全检查。
2、签定安全工作责任状。
3、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十月份
1、“十一”期间安全教育
2、防火、防电知识教育。
十一月份:
1、学生法制教育。
2、学校消防安全检查。
十二月、1、做好学校2010年学校安全工作评估检查
2、做好学校2010年学校安全工作书面总结
元月份:
1、学校安全工作例会,总结学校安全工作。
2、学校安全工作检查。
3、学校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做好灾害天气的安全防范工作。
李园小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安 全 工 作 计 划
1.洪水学区幼儿园管理办法
2.洪水学区幼儿园食物中毒处理预案
3.洪水学区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主要职责
4.洪水学区各校幼儿园食堂管理制度
5.洪水学区幼儿园食品采购制度
6.洪水学区各校幼儿园伙食管理员职责
7.洪水学区各校幼儿园炊事员职责
8.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组织机构及职责
9.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食物中毒处理预案
10.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食堂管理制度
11.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伙房管理成员
12.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伙食管理员职责
13.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炊事员职责
14.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食品采购制度
15.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健康检查制度
16.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安全保障制度
17.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职责
18.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班主任职责
19.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工作学习制度
20.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教研活动制度
21.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考勤制度
22.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档案管理制度
23.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财物管理制度
24.李园小学家园联系制度
25.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评估奖惩制度
26.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门卫岗位职责
27.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
28.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保管员岗位职责
29.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劳动纪律制度
30.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安全检查制度
31.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教师值周、值日工作职责
32.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安全工作制度
33.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家长工作制度
34.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活动制度
35.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制度
36.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家长委员会职责
37.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寝室管理制度
38.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39.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一日常规要求
40.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粮油采购协议
41.李园小学附属幼儿园安全接送协议书
快速发展的时代, 纷繁复杂的学校变革和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无不凸显了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学校发展的领航者的地位和重要性。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校长对学校的“灵魂”作用, 取决于他的领导力。校长的领导力,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 而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领导力则是校长领导力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 它不仅是校长职业区别于其他管理工作的根本, 也是衡量校长专业化水平提升的根本性指标。提升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是中国基础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客观要求, 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要求。基于此, 笔者拟对该课题的研究进行综述。
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现状
(1) 国外
在国外, 有许多专家学者和不同组织的领导者对领导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成果颇丰。就笔者视野所及, 将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研究主要侧重于领导力 (Leadership) 理论的探讨。有关资料表明, 国外学术界已经对领导力问题进行了长达近百年的研究。如今领导力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已经经历了一个逐渐清晰化的过程。1911年, 美国工程师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标志着现代管理思想以及管理科学的逐步形成, 后来一些西方学者又出版了一系列管理学著作, 如彼得·德鲁克的《有效的管理者》、伦西斯·利克特《管理的新模式》、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管理的哲学》等, 这些管理学著作都或多或少涉及到领导力理论。
弗莱希曼 (Fleishman) 等人在1991年就曾指出, 在过去的50年里, 大约发展形成了65种不同的体系, 这些体系都试图对“领导力”这一理念做解释。如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库泽斯 (Jame K-ouzes) 、巴里·波斯纳 (Barry Posner) 认为, “领导力, 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1]美国学者Chapman和o’neil认为, “一个经典的领导力模式应该包括六个要素, 即充满理想色彩的使命感、果断而正确的决策、共享报酬、高效沟通、足够影响他人的能力和积极的态度。还给出了领导力公式, 领导力是前五个要素的和与第六个要素的乘积;”[2]Stogdill对领导特质理论进行调查研究的结论表明, “领导者必须具备六个方面的能力或素质, 即成就、韧性、洞察力、主动性、自信心、责任感、协调能力、宽容、影响力和社交能力;”[3]约翰·加德纳 (John W.Gardner) 认为, “领导力是领导者个人 (或领导团队) 为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 而通过说服或榜样作用激励某个群体的过程。而领导力的核心是领导与下属的相互影响, 领导力的发展是终身的任务;[4]魅力型领导理论的代表人物Horse认为, “魅力型领导力主要包括支配欲、强烈的影响欲、自信心和强烈的道德价值观等;”美国领导学学者Cashman认为, 领导是由内向外的, 领导不是一个人所做的事情, 它源自个体内部的某个地方。一个人可以通过七种路径实现由内至外的领导, 这七种路径分别是目标控制、变化控制、入际控制、本质控制、平衡控制、行动控制和个人控制。实际上, Cashman提出的这七条路径正是领导者所具备的七种能力。[5]
第二类研究主要侧重于教育领域内校长领导力理论的探讨。领导力问题源于企业管理理论, 在企业界发起了对领导力的重视和研究兴趣之后, 教育领域很快有了回应。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教育研究者借鉴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理论、社会学理论、哲学理论的研究成果, 将现代的领导力的理论引入到学校。校长领导力研究获得重视正是遵循了这条路经。肯尼思·利恩伍德 (KennethLeit.hwood) 指出, “学校领导者必须专注于需要并为个体工作人员提供针对个人的关心, 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好像被遗漏的成员 (个别关怀) 。有效的学校管理者必须帮助工作人员以新的方式思考老问题 (智力激发) 。有效的学校管理者必须向教师和学生等传达较高的期望 (鼓舞动机) 。最后, 通过个人的成绩和优秀的品质, 有效的校长必须为教师的行为提供榜样 (偶像影响) 。”[6]
(2) 国内
在我国, 领导力作为一门科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内领导力的研究经历了与领导科学理论同步发展的过程。我国当代社会正在不断加速迈向现代化的征程, 其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也日益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 在这种教育环境的动态特征中, 校长领导力研究成为了热点问题之一, 越来越引发教育学者、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和重视。对于我国学校而言, 现代学校管理起步较晚, 理论研究也相对落后, 但由于校长领导力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尤其是教学领导力作为校长领导力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 引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涉足该领域, 并有一批专著和论文问世。就笔者视野所及, 将我国相关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研究主要侧重于对国外领导力、校长领导力理论和经验的介绍。主要包括一些译著, 如由詹姆斯·库洋斯所著的《领导力》,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迈克尔·威廉姆斯所著的《领导力创新的第一本书》, 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所著的《美国学校教育的原则和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约翰·加德纳所著的《论领导力》, 中信出版社2007年出版;欧文斯·罗伯特·G所著的《教育组织行为学:适应型领导与学校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博恩·崔西所著的《卓越领导人的领导力》, 重庆出版社2010年出版;阿川和罗瑟尔著, 郑晓明, 赵子倩译的《卓越领导力:理论、应用与技能开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Shirley M·Hord主编的《学习型学校变革》等, 为我国的校长领导学的科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第二类研究主要侧重于学校、校长领导力理论的构建和研讨。例如, 张爽综合了领导、领导力的理论观点, 探讨了校长领导力的背景、内涵及实践;[7]王磊则从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入手, 来界定校长领导力的内涵和要素;[8]陈明燕从领导威信、人格魅力、创新意识三大方面讨论了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9]毕恩明和路书红从区域教育发展的愿景、校本管理的制度变革和校长专业生活方式的改变三个维度上来探究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提升;[10]何冲从校本行动和区域行动两个方面讨论了校长领导力提升的策略;[11]石中英从价值角度切入, 研究中小学校长的价值领导力;[12]孙祯祥从学校信息化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教学与管理、经验与总结、校园文化建设五个方面入手, 讨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模型;[13]武艳霞从学校领导力和校长领导力的关系切入, 讨论校长领导力的实践途径。[14]这些理论的构建和研讨, 是我国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求, 它不仅给我国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改革带来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校长生存、生活、工作与发展的环境, 提升校长的领导力, 推进学校的深层次的变革, 并且为中小学校长实际工作层面开创了理论的基础。
第三类研究主要侧重于校长教学领导力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这一实际层面的研讨。例如, 赵茜和刘景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构建我国校长教学领导力模型, 包括四类教学领导力行为、八个情景因素及其作用;[15]赵德成从新课程与素质教育切入, 探究了校长教学领导力领导什么和怎么领导的问题;[16]许培军以听评课为依托, 研究了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的方法;[17]丁玉祥从进一步规范办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入手, 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学校长的教学领导力;[18]师晓星从课程改革的实施切入, 分析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内涵和课程领导力提升的主要策略;[19]王越明从新课改的要求入手, 分析了校长课程领导力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有效对策和措施;[20]杜萍等人从课程改革切入分析了校长的高绩效的课程领导能力。[21]
他们认为, 中小学校长在领导角色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 从以前的传统行政领导者, 转化为如今的现代教学领导者。中小学校长作为学校的CEO, 不仅仅只具备行政领导的特征, 更应该关注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学工作, 也更应该具备校长领导力的首要能力、核心能力——教学领导力。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内涵是多元的, 它所包含的多项行为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 它是一系列有关教学行为能力的组合, 而由哪些教学行为能力则要看在哪一个层面上。
第四类研究主要侧重于社会机构或者媒体的调查和评论。专家和校长们结合专业理论和自身的实际经验, 从素质教育、学校管理、学校竞争力、校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等不同层面和角度, 对校长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的内涵, 提高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素养, 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质量的全面提高, 推动学校科学和谐发展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3. 未来展望
通过以上文献综述, 不难发现: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性在逐渐的加重。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理论革新了“校长”的内涵, 教学领导力有能力帮助校长提高领导力、执行力和竞争力。国内外对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研究也在不断的增加。虽然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同校长教学领导力, 并认为校长教学领导力是由各种领导能力或领导知识体系构成的, 但他们对校长教学领导力构成要素的认知存在很大分歧。这就为我们研究校长教学领导力理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校长教学领导力理论研究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 对其研究还不甚深入, 中国知网中搜索到的校长领导力相关论文不到30篇, 其中真正讨论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更不足10篇, 可以说, 这些研究未曾搭建起校长教学领导力的理论体系和架构。
工作自查报告
在完成了“两基”、“迎国检”工作第一阶段工作任务后,根据洪水镇“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第二阶段要求,按照“国检”七个方面内容逐项摸排核实,查漏补缺,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按照“两基”、“迎国检”学校资料目录,我校对现有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对缺失的文件进行了及时的补充,如:教师健康档案等资料。学校实验室的配备情况等资料限于条件,无法补充。
二、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及相关资料进行了复查,针对学校经费的预算、实算,月、季报表、原始会计凭证和记账凭证、各种仪器设备的采购计划和合同、发票等进行了严格审核。经费管理和使用正常,无违规使用情况发生,相关资料齐全。
三、对校园安全隐患纪进行了全面排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成员针对学校的水、电、教学设备等进行逐项摸排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针对接送制、路队制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方案,从根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四、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
1、根据学校食品安全的有关要求,我校教师食堂还存在问题。首先是操作间和餐厅没有分开;其次是灶具、炉子简陋,达不到食品安全要求;三是炊事员没有体检证明和相关证件。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计划学生放假后,利用暑假对厨房重新选定位置,按要求进行改进。
一、理念引领,赋予教学质量科学内涵
对于初中学校来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在功利的社会与世俗的眼光中,教学质量(学业成绩)就是初中学校的生命线。虽然教学质量如此重要,学业成绩如此受追捧,但是学校应当追求科学的教学质量。赋予教学质量科学的内涵是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的当务之急。
2010年笔者履新的瑞安市塘下镇鲍田中学是一所有一定办学历史、有一定教学质量的学校。学校教师教学认真,学生学习刻苦,教学成绩较优异, 但也存在办学不规范、课程意识薄弱、质量观有失偏颇、师生负担较重等问题。外界的一致评价是:鲍田中学除了学业成绩,其他都拿不出手。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的办学思考是:要继续提升教学质量, 因为如果没有优异的教学质量,老百姓不满意,学校将过不了今天;同时要关注学业质量获得的途径,赋予学业质量以科学的内涵。反观现实教育,结合对教育的认识,我们重新解读校训,征集与设计校标,重新学习阐释学校“爱心培养人才环境塑造性格”的教育理念,提出“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赋予工作信念“天道酬勤”新的内涵:“勤奋”以“科学方法”为知己,它摒弃蛮干,反对一味苦干,它与“巧学巧干” 比翼双飞。在此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勤教、巧教、乐教”的教风与“勤学、巧学、乐学”的学风。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开始反思管理过程,反思校园文化建设,反思课程的开设与活动的开展,并及时调整不适宜的办学行为。在办学实践中,学校申请参加瑞安市“减负提质”专项实验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开齐开足课程,创设条件开设校本课程,规范办学行为;开展传统的“四节”活动,推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着手师生评价制度改革,重视学生评教的教育激励作用。几年下来,学生学业质量不降反升,连续四年获得瑞安市教育教学质量奖。这样, 学校在“减负提质”上取得显著成绩,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逐步深入人心,教师育人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原来只盯学生成绩逐渐转变为致力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基于学校,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重视教师教育,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共识。但以往很多提升专业发展活动的实效性被教师认为不是很理想,教师参与提升专业发展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长期的管理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教师培训、教师发展必须基于教师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脱离教师实际的措施与方法都将事倍功半。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致力于教师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的激发
笔直致力于建设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使教师们做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同时强化舆论导向,宣扬学校主流价值观,尤其是挖掘教师中与主流价值相吻合的典型事迹,及时进行宣传。当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点滴进步时,学校都在教师会上予以表扬;每逢教师在教科研上有所突破、在教学改革上有所创新时,学校都要求教师总结经验并与全体教师分享。
(二)基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确定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
专题讲座、现场诊断、辩论、情境模拟、听评课等多种多样的研修方式,可以吸引教师自主参与, 并在参与中获得发展。笔者原任职的塘下镇二中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规模小,教师缺乏诸如公开教学等锻炼与发展的机会。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积极争取承办学区级、县市级教研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想方设法让教师获得成功。有了一系列平台,教师的发展便走上了快车道。鲍田中学教师的发展也需要点燃教师自主发展的激情,但更需要专家的引领。笔者非常重视与大学院校及各级教科研部门加强联系,邀请专业研究人员来校作辅导报告、作讲座,并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进课堂听课,给教师教学以现场诊断、现场指导,帮助教师把握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实践,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三)强化制度的引领作用
笔者在曾经履职的塘下镇二中和塘下镇鲍田中学都制订并实施了“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教师教科研奖励制度”,真正把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与教科研成果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学校强化了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用好了教师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两所学校的教师专业都得到了较快成长,获得了同行、领导与有关专家的肯定。
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职业动机、专业能力和表现、专业发展意识等诸多方面都是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长在教学领导力提升过程中要充分观照教师的需求,尊重教师,善待教师,从教师的视角建构制度和文化,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切实促进教师发展, 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并进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
三、立足现状,管理课程与教学
美国学者Hallinger和Murphy于20世纪80年代将校长教学领导力操作化地界定为“明确教学使命”“管理课程与教学”和“创设学校风气”等三个方面。[1]其中,“管理课程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管理实践中,笔者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清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把握学校教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确定学校教学发展的目标。调查了解是管理课程与教学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其次,以人为本,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生力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及投入状态,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前,一些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突出等状况。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关,更与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有关。当前,学校的教学质量被世俗绑架,社会、家长越演越烈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校长除了要营造支持教学的制度与文化环境之外,还须引导教师、家长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笔者任职的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乡镇,老百姓对学业质量尤其是升学率要求较高。社会及家长对学业质量需求的触角已伸向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招生、分班、教师搭搭配、班主任聘任等。排除个别家长的无理干扰,公平公正地做好这些工作也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体现。 。 倡导“比分数更精彩”的理念,引导社会、家长树立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保护与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使学校的教学后劲更足。例如教师实行循环制,哪怕是初三教师也只是视实际情况作些微调。我们相信,个体水平不高的教师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来提高。
再则,加强学校教学制度建设。加强学校教学制度建设是校长提升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手段。笔者者注重对备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比方法、听听评课制度等各种现行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反思,听取教师意见,征求专家指导,然后逐一进行修改,使之更加有效管用。
最后,加强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其作用的发挥决定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笔者重视备课组的组合与氛围营造,用制度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组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行为(如毕业班学业考试奖金制度的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了团队的价值),引导教师对资料进行精选、先做,发挥资料的最大效益,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问题研究,提升教学智慧。这样,教研组、备课组就能成为学校集教学、研讨、培训为一体的“离合器”,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以身作则,提升教科研示范力
受“教而优则仕”的影响,中小学校长大多来自优秀的教师。那么,校长是否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是否还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是否还坚持上课、听评课,是否还能在教科研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些问题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教科研的示范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体现,而农村中小学校长教科研示范力亟须修炼。瑞安市塘下教育学区于2010年12月明确提出了加强塘下学区初中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的意见。借助塘下教育学区开展的教学领导力建设,笔者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 走进课堂,走进师生,主动上课、听评课,多次为学区、学校教师开公开课、作学科讲座,不仅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者,而且做学校教学工作的实践者与权威者。
一、设立领导小组 组 长:张海周
副组长:程铁牛 张秀英 陈朝晖 付怀力
成 员:朱进 易军怀 邓军波 胡健 易美珍 张文艺 唐再平
江平朱文雅 王晓蓉 吴方庆 易春桃 黄 虹 唐继绵 方祥春 谢银英 黄英
依法治校领导小组下设下设三个工作小组:
1、法制教育工作小组: 组 长:程铁牛
成 员:朱进 易军怀 邓军波 胡健 易美珍 黄英
2、师生校内申诉处理小组: 组 长:张秀英
成 员:张文艺 唐再平江平朱文雅 王晓蓉
3、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小组: 组 长:陈朝晖 付怀力
成 员:方庆 易春桃 黄 虹 唐继绵 方祥春 谢银英
二、各组工作职责:
1、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责:
(1)依照学校《章程》、《教职工量化考核细则》、《岗位奖惩办法》、《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另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财务、教师、学生、后勤、安全),学校党政协同,会同工会共同讨论制定,交教代会通过,报教育局审定后执行,合法、公正、公开。
(2)制定《依法治校实施方案》。
(3)全面负责学校依法治校实施工作,每月研究工作一次。(4)聘请学校法制副校长。
(5)宣传、落实、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
附、教师权益保障:保证提供教育教学必需的条件;保障教学、科研、进修的权利;工资足额及时,福利适度递升;参与民主管理,保证校内申诉的权利;具有监督权、重大决策知情权、民主参与权;及时了解学校财务收支的状况和师生权益保障法。
学生权益的尊重和保障:受教育权、人生权、财产权受到尊重和保护;收费项目、标准公开,无乱收费;严谨体罚和变相体罚。
2、法制教育小组的工作职责:
(1)、结合教育系统“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四落实”:计划、教材、师资、课时。
(2)、负责社区、家庭的协调、联系,定期听取意见,保证法制教育的普及。
(3)、学法用法的工作总结。
3、申诉处理小组的工作职责:
(1)、宣传、保护师生的合法权益。(2)、受理、处理师生申诉案件。(3)、以书面形式宣布处理决定。
4、学生伤害事故调解小组的工作职责:
(1)、制定《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2)、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警钟常鸣,制度化、规范化(3)、建立应对突发事件预案预警制度,努力预防和减少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一、“德”“才”兼取的“强身”艺术
实践表明, 基层领导自身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其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的“试金石”。“打铁还需自身硬”, 基层领导要想开展好工作, 首先要学会“强身”, 全面丰富和发展自身的能力素质。德才兼备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德”是为人执政的支撑和根本, “才”是做人谋事的本领和能力, “德”与“才”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统一体。品德是才干的基础与动力, 才干是品德的彰显与促进。有德无才是庸才, 容易误人误事;有才无德是歪才, 容易坏人坏事;德才兼备是人才, 能真正成人成事。因此, 基层领导需要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 重德不轻才, 厚才不薄德, 坚持德才兼进的“素质观”, 时时注重加强自身品德修养, 牢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内涵和人生境界, 确立为党、为人民奋斗终生的人生目标;处处留心提高才能, 瞄准未来发展需要加强知识储备, 立足岗位努力钻研业务, 结合实践全面提高自身能力, 使自身“硬气”、让群众“服气”, 为有效开展领导工作打下全面的过硬的素质基础。
二、“言”“行”并举的表率艺术
基层领导干部是与广大群众接触面最宽、接触时间最长、打交道最多的领导层。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进而模仿在行动上。基层领导能否做到言行一致, 能否为群众做好表率, 直接关系到群众是否拥护与信任, 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实践表明, 如果只注重在“言”上做文章, 说起来头头是道、听起来天花乱坠、做起来不着边际, 开始或可迷惑群众, 最终必遭群众唾弃;如果只注重在“行”上下工夫, 而不善于引导鼓舞群众, 则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开发群众的潜力, 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因此, 领导干部重“言”轻“行”不行, 重“行”轻“言”亦不可, 而应努力做到言行并举。“言”贵在引导人、鼓舞人, “言”而有信;“行”贵在踏实、务实, “行”必有果。具体而言, 就是基层领导干部不仅应注重做好发动群众、鼓舞群众、推动群众的引导工作, 更应注重叫响“看我的”“跟我来”, 善于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有一种说到做到的诚信精神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 真正成为群众的榜样。
三、“上”“下”一致的协调艺术
基层领导是联系上级党委机关与下属干部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时刻处于对“上”或对“下”的时空中。因此, 卓有成效地做好领导工作, 既让上级放心又让群众满意, 就需要基层领导合理把握时机, 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一方面, 对上级党委机关、上级领导要尊重和服从, 尽心竭力地维护上级领导的威信, 落实上级党委机关领导的指示和要求。但服从不是盲从, 而是科学地理解上级指示和要求, 创造性地抓好落实。同时, 注重沟通, 搞好协调, 高质量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 使自己成为领导心目中的“放心”干部, 争取领导对工作的最大支持。另一方面, 对广大群众要认真负责, 把政策及时落实到群众中, 做到“不变调”“不打折”。同时, 还要及时了解掌握群众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通过自身努力和向上级反映积极给予解决, 一时解决不了的或者超出政策规定范围的, 则要结合政策和制度耐心向群众解释, 从而成为群众“靠得住”的“满意干部”。
四、“杯”“碑”相辅的进取艺术
基层领导处在工作第一线, 衡量基层领导主要靠工作成绩, 也就是俗话说的“奖杯”。“奖杯”是上级对基层领导政绩的认可和鼓励, 是衡量基层领导工作成效的一条标准。衡量基层领导的政绩还有一条重要的标准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率, 也就是俗话说的“口碑”。“口碑是人民群众对基层领导业绩的真实评判。”“奖杯”含金量有高有低, “口碑”流传有好有差。基层领导在工作中要重“奖杯”, 更要重“口碑”, 做到“杯”“碑”相辅。重“奖杯”就是在工作中积极进取, 通过踏踏实实的工作和所取得的业绩, 形成基层良性竞争的生动局面;重“口碑”则是重视广大群众的声音, 重视民意和呼声。俗话说:“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因此, 基层领导在实际工作中, 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办群众之所盼, 真正将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 将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目标, 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
五、“诺”“拒”并用的正“身”艺术
由于手中握有人民赋予的权力, 因此基层领导在现实工作中, 必然会经常遇到需要做出“允诺”与“拒绝”的情况。能否准确把握“诺”与“拒”的度, 真正做到该答应的答应, 不该答应的坚决拒绝, 是衡量领导干部自身作风是否过硬的重要标志。为此, 基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需要做到“诺”“拒”并用。具体来说, 就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指示精神办事。该允诺的一定要允诺, 不唯唯诺诺。这种允诺是一种责任, 是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倘若不能当机立断, 则会逐渐在群众中失去威信并丧失群众的信任, 从而失去工作的基础。该拒绝的坚决拒绝, 不徇私枉法。这种拒绝是一种职责, 是党和人民赋予自己的义务。倘若不能拒绝诱惑, 则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该允诺并已允诺的事一定要去做, 因为这种允诺是一种诚信;该拒绝并已拒绝的事一定要坚持, 因为这种拒绝是一种正气。真正做到“诺”“拒”并用的基层领导, 才能不断“正身”, 使自己始终保持一身浩然正气, 在干部和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六、“正”“副”到位的立威艺术
正职与副职是构成基层领导班子的基本元素, 从工作性质上讲属于被负责与负责的关系, 从共事的角度看属于事业上的搭档、工作中的挚友。能否正确处理正职与副职的关系, 不仅关系到正职与副职之间的配合, 而且关系到群众对班子的支持。实践证明, 一个团结的班子往往会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正职与副职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反之, 一个内耗很大、钩心斗角的班子不仅会影响班子的领导能力, 而且也难以得到群众的拥护与认可。因此, 正职与副职都要做到工作到位、团结到位、帮扶到位。正职统揽不包揽, 善断不武断, 信任不放任, 放手不撒手;副职到位不越位, 服从不盲从, 补台不拆台, 揽事不揽权。正职注意尊重副职, 既要落实制度坚持原则, 又要主动沟通、集思广益, 善听不同意见, 不当“家长”当“班长”;副职要服从全局, 既要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地做好分管工作, 又要主动汇报, 维护班子的集体领导和正职的威信, 不重“权力”重“实绩”。正职与副职之间坚持互相信任、彼此支持, 真正形成“内外一盘棋”, 从而在群众中树立起党委班子的威信, 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七、“张”“弛”有度的决策艺术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基层领导团结党委一班人正确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 增强党委集体领导效能, 从而提高基层党委的决策水平, 关键是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做到“张”“弛”有度。贯彻民主集中制, 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扬民主不够或强调集中不够。发扬民主不够, 就是不经过广泛酝酿讨论, 便由少数领导匆忙下结论, 主观决策。强调集中不够, 就是领导班子成员各执己见, 长时间形不成一致意见。正确把握“张”“弛”之度, 首先要充分发扬民主, 大胆放手, 让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把心里话都讲出来, 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实践证明, 凡是好的主意、正确的意见、科学的办法, 大都是集体讨论产生的。其次要适时集中。“当断不断, 反受其乱。”基层领导班子正、副职要善于审时度势, 在大多数委员态度明朗、意见一致且符合上级精神和单位实际时果断决策。再次要善于抓住根本点, 实现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 即:放手不撒手, 不搞绝对民主;果断不武断, 不搞仓促的集中。只有坚持民主与集中的正确结合, 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
八、“褒”“贬”并重的激励艺术
重视运用激励手段开展工作是基层领导引导干部群众加强建设的有效方法。“褒”就是重视给予表扬, “贬”就是适时开展批评。表扬是一种肯定, 也是一种鼓励。对下属干部群众结合工作成绩适时进行表扬是一种艺术, 有利于激发其内在动力和潜能, 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批评是一种鞭策、一种提醒。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开诚布公的批评也是一种艺术, 有利于下属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及时进行纠正。表扬与批评都是方法和手段, 不是目的。进行表扬, 要与现实紧密结合, 反对“一俊遮百丑”;开展批评, 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杜绝不负责任、夸大其词的批评。当前, 在少数基层领导班子中存在着“表扬多、批评少, 敷衍塞责多、实事求是少, 自我批评多、相互批评少”等不良现象。表扬与批评出现失衡, 容易滋生“好人主义”。因此, 基层领导应坚持“褒”“贬”并重, 既重视树立正面典型, 又重视帮助“缺腿”单位和个人, 使“先进”与“后进”都能明确各自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从而合力推进单位建设健康发展。
九、“知”“任”自如的用人艺术
为政之要在于择人。东汉历史学家班彪分析刘邦之所以成大事的五大原因, 其一就是知人善任。他说:“公知其一, 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镇国家, 抚百姓, 给饷馈, 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 战必胜, 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知人就是了解人, 善任就是会使用人, 知人是善任的前提。用人要量才使用, 不要大材小用, 也不要小材大用, 这是基本原则。管理学有一个理论叫“能级相称理论”, 管理的组织结构与组织成员的能级结构必须相互适应和协调, 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实现组织目标。该理论中的“能级”是指组织成员在一定条件下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起作用的各种能力之和的差别。在管理活动中, “级”表示管理机构的不同环节和不同层次。管理机构中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环节上的管理人员所处的地位是有差别的。不同管理级别和层次的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完成所起的作用是不相同的, 但这些由各管理人员及其相应管理职能形成的各个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 对整个管理系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都是完成组织目标所必需的管理组织结构要素。
一、领导机构
组长:陈西德(校长)
副组长:方治军
组员:吴迷华李芳霞陈思张玲霞
二、职责分工:
安全责任小组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安全责任小组工作;
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工作,并在组长因故不能履行职责时,代为进行相应事务。
1、吴迷华:负责教育教学安全工作、教学用的设施设备安全;
2、张玲霞:负责教职工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
3、李芳霞:负责消防、校园设施、财产、财务、门卫、非教学用物
品、饮食、饮水卫生安全;
4、陈思:负责学生健康状况、疾病预防、在校学生人身安全;
化庙小学
计划生育工作领导机构和职责
为了加强外海街道中心小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和管理,学校成立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治理的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机构如下:
组长:陈华忠
副组长:伍素红容卓山余凤娇
成员:杨瑞华马苏雁吴琼马启康陈小平
伍惠莲彭锡健陈慕贞彭秋仲林芳华
林月娴林雪梅谢绮红余惠庆
二、职责
(一)组长职责
负责学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全面工作。
(二)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认真落实有关工作,安排好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本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
(三)成员职责
1.填写、收集、汇总数据,登记完善本单位教师计划生育的档案资料。
2.组织妇女进行体检和查环查孕工作。
3.做好带头学习和宣传党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4.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专题讲座。
5.做好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查验小孩父母计划生育证明和资料整理工作。
外海街道中心小学
一、教师领导力发展的现实问题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下, 教师领导力是建设学校的基石, 所有教师都有权力、有责任、有能力进行领导。因此, 教师领导力被定义为不论职位或任命教师对领导力的行使。它的本质特征是:重新分配权力, 增强同僚互动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国内一些中小学校已经开始重视教师领导力的发展, 教师自身也逐渐意识到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然而, 根据教师领丂丂丂丂导力的三个特征, 许多学校的教师领导力发展仍然存在教师管理参与度不高、教师合作深入性不足, 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欠缺等现实问题。
学校管理参与度不高
丂丂丂丂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是发展教师领导力的重要途径。然而, 目前许多学校对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不愿意将权力下放给教师, 导致教师在实际管理中的参与程度不高。
首先, 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范围还没有扩大到全体教师, 能够参加教师职工代表大会的只是少数教师代表, 不能反映大部分教师的意愿。仍然有大量普通教师无法参与学校决策, 即使有些教师参与决策, 也只是象征性地行使投票权, 但没有决策权, 空有领导之名却无领导之实。
其次, 教师对领导角色的界定存在模糊性。他们仍然认为只有具有正式领导职位的教师, 如部门主任、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 才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领导活动, 普通教师的领导行为则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产生的影响。然而, 现实中更需要居于非正式领导职位的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如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 甚至是普通教师, 这种教师领导方式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领导作用。
最后, 教师不愿意参与学校管理, 缺乏承担领导角色的意愿。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只是课堂的教学者, 需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 较少考虑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看成是领导者, 而是习惯性地服从校长和中层干部的权威领导, 自身缺乏从事领导行为、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教师合作深入性不足
教师领导力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领导者和同事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影响, 双方需要通过持续的交流和反馈来促进相互的理解和支持。合作的价值观可以通过教研组讨论、集体备课、信息共享、新老教师结对, 以及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经验交流等活动来体现。在这些集体活动中, 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和能力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发挥领导作用。然而, 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仍然存在深入性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 教师之间过于激烈的竞争导致其信任和合作意识不强。由于骨干教师的选拔竞争异常激烈, 推优也需要以教师评价结果为依据, 导致教师在合作交流时都会有所保留, 其不愿把自己积累的优秀经验与他人分享。因此, “奖优罚劣”的评价制度使得教师无法真正的协作和互助, 教师的集体合作在许多学校开展得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 骨干教师作为教师领导者发挥的引领作用不充分。有些骨干教师存在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 把“骨干”作为自身评优和晋升的手段, 并不履行应尽的职责。同时, 许多学校对教师领导者的角色和期望比较模糊, 使得骨干教师的权责范围不明晰, 无法有效地开展教师领导活动。另外, 学校也存在过分依赖骨干教师的现象。普通教师在集体协作中, 某一时刻以某种形式成为教师领导者的机会很少出现, 没有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位成员的作用。
3. 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欠缺
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提升教师领导水平和帮助教师领导者进行有效地领导。当前中小学校开展了各类学习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但许多活动有效性不足。
第一, 教师缺乏提升教师领导水平的机会。教师领导力所需要的技巧、知识、能力与态度, 不但超乎教师的经验, 而且也是以往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培训中所缺乏的。虽然学校只要有能力都会给教师创造条件外出培训, 但是骨干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远多于普通教师, 且获得的培训经费比例相对较大。普通教师缺少机会和条件参与培训活动, 致使其领导水平无法在全体教师范围内得到提升。
第二, 面向全体教师的常规教研活动效率不高。有些校本教研活动目的模糊, 教师泛泛而谈, 没有任何收获, 导致教研活动流于形式。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的疑惑得不到解答, 教学技能和技巧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另外, 一些教研活动被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把持”, 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普通教师话语权反而最小, 广大教师的智慧和创意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第三, 小学教师工作任务繁重, 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校内、外教研和培训等专业发展活动。教师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被学校活动、评估、督导、检查, 以及不相关的指导任务所占用, 进行专业学习的精力不足。另外, 许多地区的学校师资紧张, 不少教师身兼数职, 外出培训无人代课的情况, 也限制了教师提升的机会。
二、教师领导力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国内中小学教师领导力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不足。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受国家教育政策等宏观教育环境的影响, 但是更多的受到学校微观环境的影响。在学校层面, 阻碍教师领导力发展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官僚的学校组织结构、保守的学校组织文化, 以及独裁的校长管理作风。
1. 官僚的学校组织结构
学校自上而下的官僚组织结构已经成为教师领导力发展的主要障碍, 它阻碍了教师获得自治以及在学校内部取得领导角色的机会。在严格的学校等级制度中, 校长、教师领导者、教师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有等级之分的。普通教师更多把自己定位为课堂教学者, 习惯于服从校长、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权威领导。在权威管理下, 教师较少主动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和管理非教学性的事务, 即使有机会也大多保持沉默, 不敢提出与学校领导者相左的意见。另外, 教师领导者的权威地位容易导致其他教师的消极情绪, 不利于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官僚式的组织结构造成教师间的孤立和疏远, 无法促进互助式及合作性的工作。
2. 保守的学校组织文化
学校组织文化直接影响着教师开展教师领导力的意愿和效果。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 全校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期待参与各项活动, 教师领导者也会积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最终实现教师领导水平的全面提升。然而, 健康的学校文化氛围在许多中小学依旧存在缺失的现象。集权管理下, 教师意见不受重视, 无法在教学活动中发挥领导作用。教师大多独自面对问题、沟通交流较少、人际关系淡薄。孤立的教师关系造成教师无法共享学校的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 参与学校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间激烈的竞争关系, 使得教师欠缺分享、信任与合作的意识。另外, 有些教师谦虚、低调、甘于平庸, 不愿表现突出而遭到其他教师的排挤, 致使教师领导发展失去了基础。
3. 独裁的校长管理风格
处于等级制度和官僚体制下的校长实施独裁管理, 并没有考虑到教师的观点和想法, 这已成为实施教师领导力的主要障碍。许多校长仍然过分注重个人权威, 缺乏把教师培养成为真正领导者的意识和举动。当涉及到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等领导行为时, 校长并没有完全赋予教师应有的权利和责任。其原因一定程度上在于受传统的学校等级观念和制度的影响, 使管理者甚至教师自身依旧把教师视为领导的对象, 而不是领导者。教师认为校长的官僚作风抑制了他们发挥教师领导力的努力, 不利于学校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 校长对教师支持和鼓励的缺失, 阻碍了教师领导力的发展和实施。
三、促进教师领导力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教师领导力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激发教师领导力的发展。
1. 构建分布式学校管理结构
为了促进教师领导力的活跃发展, 传统的等级性组织理念应被取代, 建立分布式的学校管理结构。学校应在分布式领导理论的基础上摒弃自上而下的领导类型, 取而代之的将是下放权力和更多的共同决策过程。在实践工作中, 学校领导应激发教师参与学校重大事件的讨论和决策, 并较少过问和干涉教师的专业自由和教学工作, 减少约束和限制教师发展的规章制度, 以及鼓励教师提出关乎学校发展的理念和建议。教师需要通过参与决策过程来决定他们期望担任的角色, 并感受学校管理行为对他们的支持。只有学校领导放权, 教师才能无拘束地积极工作, 开诚布公地交流工作心得, 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改进。
2. 营造合作的学校文化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 学校应积极运用多种渠道举办活动, 推进教师积极进行集体协作, 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 让教师真正地感受到集体的存在, 满足其归属感的需要。在集体活动中, 教师可以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 进而在感情上使自己与集体融为一体。在集体核心中不但要有德高望重的老教师, 还应有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 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 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广大普通教师, 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来促进集体发展。学校应多为教师提供协作的机会, 提升教师领导力水平, 为学校教与学地改进贡献力量。
3. 形成民主的校长管理风格
校长的观念非常关键, 其对整个学校的发展和教师领导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校长应转变自己的领导理念, 形成民主的管理风格, 要充分认识到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有意识地给教师提供管理机会, 组织教师广泛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 充分承担教师领导者的角色。校长还需要拥有虚怀若谷的胸襟, 使教师乐于说真话、提出中肯的建议, 并对教师的决策和意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及时的反馈, 将好的意见或建议尽快付诸实施, 让教师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增强教师参与管理的信心和勇气。
4. 保障充分的教师自主时间
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自主时间, 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需要采取措施缓解这一问题。首先, 各级领导需要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工作量, 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师领导, 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达到改进教育工作的目的。其次, 教育机构和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时间管理培训, 如讲授先进的专业时间管理课程, 帮助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中, 均衡分配家庭、事业等方面的时间。最后, 各级领导可以让工作高效的优秀教师交流工作经验, 如怎样提高备课效率等, 以此来帮助教师合理利用时间, 使更多的教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最多的事情, 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因此, 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充电、交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 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事教师领导行为。
5. 培养强烈的教师领导意识
教师应提高从事领导行为的意识, 明确教师领导力的内容和范围。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能够从事领导行为, 也不清楚教师领导力涉及的范畴, 缺少主动影响他人、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一方面, 学校或专家应将教师领导力这一理念在全校范围内普及, 让教师对教师领导力有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认识到教师领导力包含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和积极作用, 鼓励所有教师有意识地从事领导行为。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也要培养积极的心态进行教师领导, 增强责任意识, 加强对学校管理的认识, 提高参与学校决策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应主动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决策, 并积极地推行合理的措施改进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应在自身各方面能力提高的基础上, 帮助其他教师进步, 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和管理工作, 实现整个学校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卢乃桂, 陈崢.作为教师领导的教改策略:从组织层面探讨欧美的做法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 2006 (9A) .
[2]钟晨音, 徐长江.教师领导的理念及其实现[J].教师教育研究, 2011 (3) .
【李园小学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推荐阅读:
李园小学红领巾广播站工作计划11-27
李园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实施方案10-23
小学体育工作领导小组09-29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机构11-30
小学校安全工作机构12-06
新联小学成立反邪教工作领导小组09-24
西关小学环境教育工作组织机构09-22
小学学校领导机构09-18
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整治领导机构11-21
文明小学领导小组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