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奇妙的电话机(精选10篇)
美术组:
课题:《奇妙的电话机》
年级:二年级
教材:山东版小学美术第三册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美术的四个学习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是教材中的第四课,与第三课《可塑的彩泥》是同一单元的知识。
一、说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最早的电话机、到观察身边的电话机、欣赏独特造型的电话机、畅想多功能的超级电话机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电话机的发展趋势,感受科技发展带给人们的美好生活。
2、启发学生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展思维,制作外表美观、功能神奇的电话机。
3、引导学生运用橡皮泥等材料设计制作电话机,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在外形和功能上拓展学生思维,制作美观神奇的电话机。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材料来表现自己的独特创意。
四、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范作等。学生:橡皮泥、牙签等。
五、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情境创设、实习作业、游戏法等。
六、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课
1、师:上课!同学们好。课件出示:老式电话铃声。师:听什么声音? 出示课题:《奇妙的电话机!》(二)、新授: 问题设计:
1、大家知道电话机是谁发明的吗? 如果你知道请举手!课件出示视频:贝尔的电话机
师: 请看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电话机!有了电话机,两个相距遥远的人交谈再不成为困难,电话机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
老师准备了生活中最常用的电话机,请同学们看一看,仔细地观察一下电话机是什么样子的。
2、谁来说一说,你眼前的这部电话机是什么样子的? 3你观察到了电话机的上面都有什么?
4、同学们说,这两个电话机的样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5、有什么不同?
教师会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嗯,你发现了大小的区别,嗯,颜色不同。。。你观察的很仔细。)
小结: 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其实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常的用的两类电话,固定电话机,它被放在这儿,我就只能在这儿打电话,手机,也就移动电话机,我可拿着它随时随地打电话。(三)、发展
1、下面,我们到商店里去逛一逛,那里有更多的电话机,样子比这些可漂亮多了!课件出示:外形奇异的电话机
2、(等学生观察一会儿)这么多电话机啊,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3、课件: 根据苹果的外形来设计个电话机是不是也很趣呢? 看来我们可以根据许多事物的外形来设计电话机,想一想,除了这些?电话机还可以做成什么外形的?
4、手里拿着外形漂亮的电话机的确很神气,可是电话机仅仅漂亮就足够了吗?
5、对,还有功能!
同学们,你知道现在的电话机都有哪些功能吗?(发短信、听音乐、上网等),对,但现在这些功能已经很普通了,也吸引不了大家!
所以,我们国家正在研制一批新的超级电话机,这超级电话机不但要有漂亮了外形,更要有神奇的功能。
你想当一名手机设计师吗?要当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要有丰富的想像力。
6、瞧,这是我用橡皮泥制作的手机(出示橡皮泥手机范作)我现在就对它来个大改造,把它变成一部多功能的超级电话。
我在这加个太阳能电池板,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它就自动利用光能充电, 这样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充电了!我想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可是我英语很破,我在这加个翻译器,这样以后就实现了中英互译,我们可以开心的交谈了。不懂外语的人也适合用这部电话。
7、同学们,你希望有一部什么样的电话机,你希望它帮你干什么呢?
8、同学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啊,看,老师是用橡皮泥和各种小材料组合表现我的小电话机,你都准备了什么?等会儿,要好好想想如何更好的运用它们表达你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是设计师,你想对手机的造型和功能做怎样的改进? 独特的外形:
几何形、动物形、植物形……总之外形简洁,才方便使用。多样的形式:
翻盖式、手表式、旋转式等…… 个性化的色彩:
独特的色彩搭配可以赋予手机个性,可爱的、优雅的、朋克的……(四)、实践
1、好,现在,小设计师们,大胆放飞想像的翅膀,自创一个外形漂亮,功能神奇的超级电话机吧,还可以给你的电话机起个好听的名字。好吧!开始。
2、作业放音乐进行创作。
1.设计方法,提示学生要考虑到电话使用的方便快捷。
2.功能设计:提示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突出与众不同的功能。可以考虑不同人群的需要。3.外形设计:提示学生外形设计引起大家注意的因素之一。(五)、展示欣赏
1、大家设计了这么多漂亮神奇的电话机,现在我们就来召开一个新产品发布会。请你为你的电话机做个小广告,向大家介绍一下,让我们了解它。
2、噢,还有这么多同学也完成了自己创作,我想它们一定很奇特。
现在你最想给谁打电话呢,请拨通他的号码,向他介绍一下你的电话机吧,通话时间为一分钟。
3、刚才同学们拨出了很多不同的号码,接下来我们看看电话簿,这么多号码,我们一起读一遍。
你知道这些号码有什么作用吗?
下课以后把它们搞清楚并牢记,因为这些号码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会给你提供特别大的帮助。
3、我们的课快要结束了,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优秀的小小手机设计师,创意的脚步永不停留。
活动目标:1、初步探索姓名想象画的技巧。2、尝试利用姓名变形后的形状进行想象添加。3、感受汉子的神奇,对汉子感兴趣。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汉子与我们的关系可真近呀!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要使用它。从我们出生起,爸爸妈妈就送给了我们几个汉子,并把它们组合成我们好听的名字,我们的名字里包含了爸爸妈妈以及全家人的期待。谁愿意上来写写你的名字?师:(幼儿写前教师提出要求)平时我们写自己姓名时都是写得很小,放在纸的一角。今天老师想看看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的姓名写在老师的这张大纸上,并且写的很大很大的呢?(找一名幼儿示范写自己的姓名,教师提示要尽量写大)二、范例引导师:你真能干!名字写得又大又好。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把这个字变一变。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变笔画。当老师让幼儿睁开眼睛时,幼儿能发现老师把姓名的那个地方变了。然后找幼儿指出老师变的地方,并说出变得像什么?)师:谁也想象老师这样来变魔术?(找几名幼儿变范例姓名笔画)师:你把这里变成了什么?(幼儿说自己变的地方以及变成了什么了)师:我们现在都变成小小魔术师了,魔术师们,你们刚才运用哪些方法让字发生了变化呢?(幼儿说明变化的方法及步骤)师:看到大家的奇思妙想,老师也想在他的名字上画一画了。呀!他的名字藏起来了,他的名字变成一幅画了。好神奇呀!原来我们的名字还可以变成一幅奇妙的画呢!(教师在幼儿变形装饰的基础上再做完善)师:现在徐老师自己也画了几张画,想给小朋友们看一看,这几幅画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师小结:你们眼里的世界真神奇,在这几幅画里,徐老师的名字就藏在画里呢!小树林里有我的名字,柔软的被子上有我的名字,我的名字还变成了大海里的小企鹅呢!你想把你的名字变成一副奇妙的画吗?那就快快拿起画笔行动吧!三、 幼儿写画姓名,教师巡回指导1、幼儿操作变形姓名笔画。(首先提醒幼儿写姓名时可以适当变形,并将字写得占满整张纸)2、幼儿借形象想,添加图案。(提醒幼儿注意色块的调节)四、作品展览观摩1、展示作品《奇妙的姓名》,找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其他幼儿点评。2、向听课老师介绍自己的画,并让老师猜猜自己的名字藏在哪里了?师:原来普普通通的汉字变成法家的姓名以后就包含了那么多的意义,原来大家的姓名经过大家的奇思妙想以后又会变得那么美好,好神奇的汉子呀!喜欢自己的名字吗?
活动目标
1、知道用正确的方法补洞洞,培养幼儿撕、粘、涂、固定的动手能力。
2、尝试根据洞洞的形状添画出各种形象并体验添画的乐趣。
3、学会正确的使用固体胶和双面贴的方法,保持桌面和地面的干净。活动准备
1、油画棒、胶棒、双面胶、记号笔、水彩笔
2、各种服装杂志、彩纸、彩色报纸等
3、有洞的T恤、各种形象(动物、车、水果、人物等)
4、音乐:轻音乐、《森林狂想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前几天放假,你们出去玩了吗?(去公园了、没出去···)你们猜我去哪了?(打开登山照片)对我去爬山了!爬山很开心。哎!只有一件事让我特别的郁闷,我把衣服弄破了好几个洞,你们瞧!(出示刮出洞的T恤)
你们说我该怎么办呀?(缝一缝、补一补)
师:你们真聪明!(出示各种纸)假如这是一块布,我把它补在洞洞的背面。看洞洞补好了。怎么让洞洞看起来更漂亮?(在里面填上图案,装饰上花纹···)
二、游戏——撕洞洞。
三、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把你们请来,就是想让你们帮我把这些洞洞设计一下。
1、提出设计要求:老师准备了各种T恤纸,但现在上面还没有洞,我们一起玩个游戏,把上面撕出各种形状的洞洞,然后再来设计。(记住:洞洞的形状越奇怪越好,洞洞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
2、播放音乐,开始游戏。
三、尝试想象创作。
1、补洞洞。
师:现在T恤上有许多洞洞,你们把洞洞周围涂满胶,选一张喜欢的纸把洞洞补好。
2、添加想象。
师:洞洞补好了,我们看看洞洞能变成什么?(请个别幼儿示范)出示各种图片(动物、车、水果、人物)。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回忆和想象,描绘简单物品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重点:
培养幼儿把自己观察和想象的东西表现在纸上。难点:
幼儿取材广泛,绘画内容丰富。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彩笔
2、范画
三、活动过程:
1、启发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变魔术吗?魔术师想变什么,就能变出什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颗神奇的大树,小朋友想让它长什么,它就长出什么。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力。让幼儿想一想
据幼儿的想象,教师教幼儿画物品的主要特征,并有侧重地示范,将部分物品画在树上。
3、引导幼儿感受神奇大树,激发幼儿创作欲望。(范画展示)
教师:小朋友:这棵神奇的大树,把你们喜欢的东西都长出来了,有···有···还有···,你们高兴吗?它还能长出更多的东西吗?现在请每个小朋友画一颗神奇的大树,在大树上长出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吧。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画出日常生活中见到和想象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提醒幼儿用恰当的颜色涂染。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1)作品评价以幼儿介绍自己的画为主。
(2)教师表扬画得线条流畅、内容丰富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
安排布置“神奇的树林”,表扬幼儿个个都是小设计师,了不起的画家。通过简单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板书设计:
奇妙的爬行
课后反思:
有益的学习经验:1.练习画人的影子,发展手的动作。2.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影子是会变化的。准备:粉笔,色笔,白纸或报纸。活动与指导:1.玩手影游戏。做手影给孩子看,如用手影做兔子,做狐狸,做小鸟等,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教幼儿做手影游戏,让幼儿试一试,在阳光下有手影,在背阴处没有手影,从而知道太阳发出光亮,光亮被挡住了,就会有影子。分组玩手影游戏,可进行手影表演,手影编故事等。2.画影子。让幼儿站到阳光下看身体的影子,知道身体挡住阳光就有影子。两个人合作画影子,甲在阳光下映出自己的影子,乙用粉笔沿影子边画下影子。然后甲再画乙的影子。也可以把纸铺在影子上,用笔画下影子。还可以让幼儿画不同时间的影子,同一个人站在同一个地方,画下上午的影子;再画下中午的影子,看看不同时间影子不一样,知道是太阳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分清小雨、大雨、狂风暴雨的不同特征,并用刮蜡画的作画形式表现奇妙的雨景。
2.了解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并尝试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刮画出不同特征的雨。
3.在刮画活动中感受作画方式的奇妙,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乌云一块,挂有大小的雨丝。
2.动态不同的动物、植物形象。
3.范画背景纸、各种刮蜡画的作画工具。(小棒、筷子、游戏棒、铅笔等)
4.背景音乐《一把小雨伞》。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谈话:
(出示乌云)问:“小朋友,这是谁呀?”(乌云)“乌云今天还有礼物要送给大家呢,你们猜乌云送什么礼物来了呀?
1.嘀嗒、嘀嗒(教师让乌云落下了一滴雨滴)问:“什么呀?”(雨滴)“猜猜乌云给我们下的是大雨还是小雨呀?”(幼儿猜测)那看看你们猜得对不对?(教师示范下小雨)这么大的乌云就下了几丝雨线,你们觉得是下大雨还是小雨?那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个别幼儿说)
2.教师小结:对,又细、又少小小的点和线就像小雨,但下雨不一定要下小雨,对不对,你们看,大雨来啦(模拟下大雨)这雨大不大呀?大雨还有话要问你们呢:“我的样子跟小雨有什么区别?”谁来说一说(大雨的雨线又密又多)
3.再看看大雨在有风的时候还是直的吗?(教师摇晃雨线)(斜斜的)哗哗哗哗狂风暴雨来啦。
二、创设情境,尝试作画:
1.今天大街上、花园里、小河边突然下了一场奇妙的雨(分别在背景图上张贴人物、植物、动物的图片)
2.小朋友们,要是你们在,你们喜欢下小雨还是大雨呀?(分别按大雨、小雨的不同特征选用粗细不同的材料来刮画雨)可以先画一种特征的雨,再请其他幼儿画其他特征的雨。
3.小朋友,刚才的雨是怎么下的呀?让幼儿了解用材料在蜡纸上刮出图案来这样的美术活动叫刮画。幼儿学习刮画的技能,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4.你们想不想也来下一场奇妙的雨呀?可以在你的奇妙的雨中出现一些你喜欢的动物、花朵呀、人物呀等等。
5.幼儿自由作画,播放音乐。
6.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活动,讲评作品:
1.幼儿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相互欣赏。
2.幼儿介绍作品,相互评价。
3.着重针对幼儿选择合适的材料来画出不同的雨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从教案的设计及教具的制作,我尽力想从“奇妙”的角度来作重点考虑。然而,作为大班的幼儿,简单的从画雨的角度来设计教案我觉得有点浅了,还应该渗透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及学习一些特殊的作画方式,让幼儿通过这节课,能够从技能上、知识的累积上、情感上等等都能得到发展。因此,在设计这个教案时我对本班幼儿进行了多方面的考量,抓住幼儿对小雨、大雨和狂风暴雨的了解来作为美术活动中的一个难点的突破,并且通过在活动中难点的置前,让幼儿对不同的雨有了不同的了解,这样对后面幼儿选择不同的材料来画雨有很大的帮助。整个活动上下来,幼儿基本能够掌握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并且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来画出不同的雨,重难点能基本突破。
存在的不足:
1.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什么是刮蜡画的知识渗透的不太及时。
2.在幼儿作画前交待的不太清楚,以至于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对画面内容的安排有点模糊,幼儿的画面上同时会出现小雨和狂风暴雨等的情形。
需要改进的方向:
1.由于幼儿是第一次尝试刮蜡画的作画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时的渗透什么是刮蜡画的知识环节。
2.在作画环节中为幼儿创设小雨、大雨和狂风暴雨的作画区,并制作标志,让幼儿按意愿自己选择作画区画出相应的画面。
3.在活动结束环节中安排听音乐表现小雨、大雨和狂风暴雨的舞蹈表演,让幼儿对各种雨的不同特征有进一步的了解,整个活动前后呼应,体现完整性。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拼贴艺术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2、用圆形进行组合拼贴和添画,并学习用语言表达圆形的各种有趣变化。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若干;固体胶、纸、蜡笔
2.范例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魔术师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魔术师,今天我要给你们表演一个奇妙的魔术。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看,这是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出示一个圆)对,我要用这一个圆来变魔术啦。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看,变出了什么?(苹果)再看这是什么?(出示两个圆)对,现在我用两个圆来变魔术。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看,两个圆变出了什么?(小鸡)”
二、启发引导,通过圆形想象拼贴各种物体。
1、通过提问,让幼儿发现圆形拼贴的各种形象。
师:“魔术师真厉害,用一个圆变出了苹果,用两个圆变出了小鸡。大家看,在红色的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一个又大又圆的苹果;把两个圆拼在一起,一个当小鸡的头,一个当小鸡的身体,再添画上眼睛、嘴巴和脚,就变成一只可爱的小鸡了。”
2、启发幼儿,想象圆形拼贴各种物体。
(1)师:“如果你是魔术师,你要用一个圆形变出什么?”
(2)幼儿自由讨论。
师:A:“如果用两个圆形能变出什么呢?”
B:“如果用三个圆形能变出什么呢?”
C:“如果用四个圆形能变出什么呢?用许多个圆形能变出什么呢?”
3、教师交代任务、提出拼贴要求
(1)交代任务。
师:“我们今天也来学魔术师变魔术。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圆形。”
(2)提出要求。
A:你想好用几个圆形,变出什么?
B:粘贴好后,并进行添画。
C:要求想象,拼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作品。
4、幼儿拼贴图形并添画,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幼儿大胆变圆。
5、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交流创作结果。
教案反思:
1、由于预定计划,因而对于目标以及在实际中根据幼儿发展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由于我们生活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圆形物品,因而教师把握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事物,学习寻找、观察的方法,获取各方面的知识。
2、将幼儿的兴趣、求与活动内容有机整合起来。在主题活动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和关注是我们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幼儿的好奇心强。常常对这件事感兴趣,对那件事感兴趣,有的孩子个性差异不同会产生不同关注点,同时根据课程的需要不断提炼和分析有价值的内容。
在我观察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生存了有关圆方面的活动。
如:有趣的圆、圆形的妙用,根据这些内容创设相关主题墙饰有:我玩过的圆形物品、我用过的圆形物品、我吃过的圆形物品、我见过的圆形物品、我用圆形变变变,在创设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预想内容和生存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参与活动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各类活动及部分操作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关注周围生活的愿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活孩子原有的认知经验,随之生成了其他形的教育活动,同时调动了家长的积极参与性。
3、在主题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时间、空间。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而且鼓励幼儿更多的尝试。体验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幼儿更积极更关注自我实践获得的过程。
4、在集体中每位幼儿在主题实践过程中,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人、都是参与者设计者、收益者、通过实践我们感到主题活动中对于能力强的孩子。鼓励他们动脑用各种材料制作实现自己的目的,对于中等水平的幼儿,我启发引导他们画出贴出简单的作品,而相对能力弱的幼儿降低难度,让他们随意贴贴玩玩,主要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这样有利于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大大提高了师幼互动的质量。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主要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造型观念,训练学生的构成思维能力,培养审美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是一种空间构成,是通过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利用线、面、块等立体形态元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的形态。同时累积构造是立体构成的主要造型之一,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同一或近似的基本单元,通过叠加、累积等重复组合方式塑造成新的立体形态。
教学设想:
看:观察、欣赏生活中的建筑墙体及环境景观,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学习立体构成中累积构造的基本法则,体会重复性秩序排列所产生的韵律美。做:很多有趣的造型都是用简单的基本形累积而成的,动手设计基本形,运用不同的累积方式进行累积构造。
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蕴涵文化元素,表现创造不同的累积艺术作品。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立体构成──累积构造作品欣赏,了解累积构造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技能目标:灵活运用累积构造知识制作出基本形,并根据不同的累积方式共同创造一堵有趣的“墙”。
情感目标:从累积构成的创作活动中体验其创作乐趣和审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累积构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教学难点:累积构造中的模数关系。教学要点:
1.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有的是砖石砌成的,还有的是其他材料构造而成的,在所有的墙中都有着一个共性──屏障式体积。整体墙有体积,每一块砖石也有体积。在生活中除了通常所说的墙之外,还有屏风、隔断等其他形式的墙,只要是具有基本体积元素的堆砌或累积都可以形成墙。
2.累积和累积构造中基本形不再是一个平面的形状,而是一个立体的体积,将基本的立体单元形以不同的骨架重复累积,就形成了累积构造的式样。这里的基本形可以是立方体、圆柱体、三棱柱„„也可以是任何一个具有模数关系的单元,如具有相同体积特征和重复边界的立体形态。
3.累积构造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复性,将相同的基本形不断地重复才能够形成累积。这里的“重复”可以是基本形完全相同,也可以是基本形外形相同,内部空间、表面色彩装饰的变化。重复的秩序美和变化的灵动美共同形成整体,构造出艺术审美意蕴。
1/2
4.单纯的灰砖形成的墙显得沉闷,直接白色的方块则显得单调。“变化”和“有趣”是本课审美和创造力的所在。其一,在相同外形体积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完成基本形内部的形体、色彩、装饰,使每一个累积元素都具有变化,从而形成整体和变化的构造方式;其二,设计出具有丰富变化的“墙式骨架”,以整体墙的变化赢得“变”的创造;其三,以各个基本形的色调、质感进行有机排列,构架出“墙”的变化。所有的这些变化都蕴涵着艺术审美的法则,具有着视觉形式的创新和美感。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探索与查阅
课前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累积形式的墙,观察它们的构成规律。寻找你认为有趣的图形和立体单元,尝试思考它们变化的可能性。
二、交流与探讨
相互交换收集的图片资料,并从自己的角度谈谈想法,以小组的形式汇总体会和观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解并与全班分享。交流和探讨的重点应集中在累积构成的基本规律、相同属性、累积单元及整体构成的变化上。从而形成既有累积构成的规律,又具有创新的思路。
三、创意与制作
在制作上首先要对基本形的形态、尺寸、装饰元素(如脸谱、文字、剪纸、动物、植物)等做出必要的要求,创意则是在这一前提上的变化(如脸谱的多样性、文字的字体色彩的变化、动植物的多样和变化等),创意还可以在制作材质上进行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同一材料、相同的体态(如纸杯、方凳、器皿等)或是共同的模数关系。创意通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不同的元素或主题下引导学生多相性思维。
四、累积中的变化
有趣而生动的变化是本课的核心,提升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也是本课的重点。本课作业的完成与其他的视觉形式相结合,如民间艺术、图案、平面构成等,可以有效地引导课程向不同的方向上发展,并最终形成在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上的审美体验。
教学评价建议:
一、本课教学中累计构造的基础知识是课程的框架,充分利用与其他艺术元素、视觉元素与基础知识综合,完成对累积构造知识的认知和创造性实践,获取视觉审美经验是课程的核心。
二、本课作业的设定主要为学生合作完成,以累积构造要求和组合再造元素为条件,合作创造完成,并对完成作业进行全面评价。
教后记:
通过学习了解累积构造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了解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形式,并运用艺术通感进行美术创作。利用多媒体课件、世界各民族的面具脸谱资料、纸张、颜料;等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
在游戏区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们独自一人拿着电话“自言自语”,打电话是小班孩子最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在模拟动物朋友间“打电话”的情景中,让孩子用不同的方法(点、线、圆圈)等把一个点和另一个点连接起来,既可以提升孩子的涂鸦能力,又能激发孩子开口说话的兴趣,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在模拟打电话的游戏情境中感受朋友之间的亲情,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用点、线、圆圈等将一个点和另一个点连接起来。
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印有kitty猫的色纸,小动物粘纸若干,水彩笔活动重难点:
重:尝试用点、线、圆圈等将一个点和另一个点连接起来。
难:尝试创编不同的电话线。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1、(出示电话玩具)师生谈话导入师:瞧,今天我带来了什么呀?(电话)你们家里有电话吗?
怎么打电话呢?
2、师生模拟打电话的情景拿起话筒——拨电话号码——打电话“叮铃铃”电话铃响了师:“喂喂,我是金老师,你们是谁啊?”
幼:“我们是小一班的小朋友”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好吗?”
幼:“好的”
师:“谢谢,再见”
二、创设情景,演示讨论。
情景导入:
今天我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猜猜它是谁?小猫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他家的电话装好了,心里高兴极了,小猫要跟他的好朋友打电话。
1、出示贴有小猫的色纸,小猫家的电话装在哪儿呀?(老师强调演示在动物外面画圈表示装上电话),出示动物粘纸:小猫的朋友是谁呢?小猫先给谁打电话呢?(幼儿选择),先给小熊打电话(粘贴小熊粘纸)小熊家的电话还没装呢!(老师示范画圈),“叮铃铃”我给小熊打电话电话装好了,可是电话线还没接呢?(观察电话线),老师演示:用圆圈将小猫家和小熊家连接起来。
边念道:绕绕绕,绕圈圈,电话电话接好了。
模拟打电话游戏“喂喂,你是小熊吗?”“哎,我是小熊”“我是小猫,请你到我家来玩。”“好的,再见”
2、在给谁打电话呢?(幼儿选择,粘贴小鸭粘纸),老师演示:用点将小猫家和小鸭家连接起来边念道:点点点,走走走,电话电话接好了。
,“叮铃铃,我给小鸭打电话”咦,电话怎么不通呀?(原来小鸭家电话还没装好呢)——幼儿示范3、小结:小动物家的电话线都不一样,有点点的,有圈圈的,还有什么呀?动动脑筋想一想。
三、尝试操作,观察引导。
师:森林里还有许多小动物家没有装上电话,我们来帮他们装电话吧。
1、安装电话: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粘纸粘贴在纸上的任意部位,并在动物的外面画圈表示安装上电话。
2、接通电话:用水彩笔将一个动物家和另一个动物家连接起来(可根据幼儿的喜好用线、点、圈等符号连接起来)
3、指导观察要点:
观察孩子是否能创造出不同的电话线。
提醒孩子用笔添画好朋友。
四、模拟游戏,共同分享。
师:森林里的小动物都安装上了电话,要谢谢小五班的小朋友,还为他们设计漂亮的电话线呢!
1、老师介绍画出不同电话线的作品。
2、重点表扬大胆添画好朋友的作品。
【美术奇妙的电话机】推荐阅读:
奇妙的旅程范文11-28
奇妙的动物王国作文07-12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09-06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09-23
大班科学奇妙的水10-17
大班科学奇妙的影子10-19
肯定的语言,奇妙的力量11-18
奇妙的圆600字作文07-07
奇妙的月光六年级作文09-10
奇妙的发现作文450字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