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修养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长与修养(精选7篇)

成长与修养 篇1

引言: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如何构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核心价值观应是积极向上的,它包括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等等,并应坚持德与智、知与行、义与利统一的构建原则,通过引导、接受、协调等途径加以实施。

正文:

一、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总体系。核心价值观是这一总体系中最根本、最稳定的部分,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应该包括爱国、理想、责任、创新等等

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如一的价值观念。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自觉履行个人对国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促进祖国强大作为自己毕生的信念和价值追求。

理想则是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它决定了价值主体的先进性,进而决定了其价值取向和价值实现的先进性。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应该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以此作为自己最大的价值追求的目标。

大学生只有确立起正确的责任意识,内在的价值诉求和精神动力才会持久不断地产生出来。只有把责任作为核心价值观来看待、来遵循,才能使大学生具有献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勇于承担责任,不断履践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必须和我国新世纪的历史使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拥有了创新价值观,就可以弘扬中国文化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传统,为创新提供持久动力。

二、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必然性

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时代变革与社会转型需要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纵观人类历史,每当变革来临时,思想观念上的革命、核心价值观的重构总是成为社会革命的有力支撑。核心价值观昭示了全党全国人民所崇信和践行的价值观,对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匹配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道德操守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将长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包围和渗透,如果我们不能为当代大学生灌输一种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的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就很有可能丧失这一阵地。

第二,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推动着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始终贯穿他们的成长,始终在他们的身心中不断积淀流淌,使他们在面对多种价值观时始终可以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作出自己的价值选择。

第三,道德内化的规律要求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惟有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强化理

性指导,才能产生不竭的精神力量。构建当代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为了更加突出地发挥其价值功能,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更好地履行他们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

三、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任何一个社会,总是企图通过教育来向青年一代传递关怀和特定的价值观念,使其日后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今天,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各种新的价值观层出不穷,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大学生必不可少。如何使大学生面对多样的社会价值观而不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认为,必须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积极引导。引导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灌输,从根本上说,灌输就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们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启发自觉,转变观念。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应大力倡导共建共享的渗透教育。

第二,接受的途径。大学生的价值观受环境影响极深,由于生活在和平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时代,他们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要及时主动为学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变成密切联系学生、解决学生问题、理顺学生情绪的过程。

第三,协调的途径。首先是思想调节,要营造公平、公正、平等、关爱的环境氛围,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其次是制度调节,通过制定一系列体现核心价值观的管理规章制度来实现。最后是组织调节。改变过去只依靠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教育的现状,形成“大思政”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温成涛.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

[2]曹和修.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浅析[J].党史文苑,2007,(11). [3]温成涛.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12).

成长与修养 篇2

一、多元化的工作特点决定着高校青年辅导员必须注重自身个性成长

辅导员的工作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辅导员既是教育者, 又是管理者, 是“教育型的管理者”。[1]但最重要的角色仍然是教育者。一个名副其实的教育者, 他最关注的应该是学生本身的发展, 而管理者则不然, 管理者最关心的是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教育者以人为本, 管理者以任务为本, 往往只把人看成是完成任务的载体。[1]所以看一个辅导员是不是一个好的辅导员, 要看他所做的工作中有多少教育因素。

一个辅导员要处理很多具体的事情, 带很多不同个性的学生。辅导员的生活被描述为“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所以辅导员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一种是人与事的关系, 一种是人与人的关系, 要达到人与事的和谐, 师生关系的和谐。然而现实中, 反面的例子并不鲜见。青年辅导员同时面临着适应工作要求和提高自身水平的艰巨任务, 更应该抓住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的机会, 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统一起来。

二、高校青年辅导员必须把握四个工作原则以彰显个性发展特点

1. 严格

从我们的观察和经验看, 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 带出来的学生质量较高。所谓“严师出高徒”已被无数事实所验证。而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格, 甚至没有要求, 放任学生自由发展, 则会带出很多问题学生, 这在乱班中尤为明显。同时很多青年辅导员总是试图从思想上去说服学生, 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并没有被转变, 往往结果是管不住学生。质量在于管理, 管理在于严格。辅导员要做到严格, 首先必须把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标准告知学生, 让他们有章可循;其次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行为管束, 从改变学生的行为开始转变学生的思想;最后要正确地运用批评和奖惩, 批评和惩罚要及时, 同时通过评优等途径为学生树立可学习的榜样。

2. 精确

很多青年辅导员有这样的感觉, 每天事情做了不少, 但是做得完美的不多, 还常常出错或者遗漏;教育学生的话说了很多, 但是学生真正听进去, 受到启发引起自我批评的不多。很多问题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只是被漠视或者隐藏了。事情多而琐碎, 学生多而性格各异, 这是辅导员工作所要面对的基本事实。我们常讲, 要把事情做实做细做到位。如果把它看成结果的话, 就需要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来支撑。对于周期性重复的工作, 要使下一次做得比上一次更好, 就应遵循计划、行动、总结、新的行动这样一个循环。总结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做过工作后, 若不及时反思总结, 则经验不能升华, 教训会被遗忘, 自己做事的能力并没有因这一项工作而有多少提高。所以我们要有耐心和恒心, 凝聚意志, 关注到这样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上来———在没有认真地反思总结前, 便不能把一项工作草草结束。持续改进, 始于计划。我们接收到的任务, 往往是从一个文件或者一个指示开始的。很多任务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这就是所谓做细, 如奖学金的评定、国家“三金”的评定等。辅导员要关注细节。细节作为一种反映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的微小事物和情节, 本身即具有一种预测的功能, 通过一些具体的小事和细节, 可以反映整个组织的运行情况。[2]辅导员要有一种一件事一抓到底的韧性, 把一件事从头到尾抓出一个模式来, 再把这个模式推而广之。当然抓的是一些类型性、倾向性的问题。辅导员的有些工作要依靠手下的学生干部去落实, 学生干部的工作水平往往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因此, 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和培训, 教会他们做事的程序, 使他们能够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辅导员要勤做记录, 尝试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 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 是一笔巨大的财富。[3]每个辅导员都要从刚工作的时候就开始积累这种宝贵的财富。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 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收集事实、分析事实、研究事实, 到做出概括性的、抽象的结论, 日记能教给我们思考。[3]在记录的时候, 辅导员还应多用数据, 并善于进行数据分析。

3. 快乐

青年辅导员也要在社会中生活, 会被一些压力困扰而情绪消极。这些压力有生活上的和工作上的, 生活上的包括个人恋爱感情问题、结婚买房的经济问题等;工作上的压力来自工作的指标要求、领导的批评、碰到了难题和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足, 等等。消极情绪会被不由自主地带到工作中来, 妨碍我们发现从事辅导员工作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有些青年辅导员习惯批评学生, 讲话越讲越严肃, 很少跟学生进行真正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应该把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看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为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而感到快乐。辅导员要敢于尝试各种方法, 不怕失败;要不畏工作中的困难, 以克服困难为工作的乐趣。辅导员要多花时间跟学生交流沟通, 并使双方都能从交谈中得到教益和乐趣, 不但要善于找出问题和缺点, 还要善于发现优点和长处, 并且要创造条件, 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比如,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寒暑假社会实践, 辅导低年级的学生, 等等。

此外, 辅导员要培养幽默感, 有幽默感的人随和、可亲, 能为严肃凝滞的气氛带来活力, 更显示了高度的智慧、自信, 以及与适应环境的能力。作家刘墉在《超越自己》中说:“愈是开放而富裕的社会, 人们愈有幽默感;愈是闭锁的环境, 愈难让幽默存在。不存在的原因, 不是人们没有这份智慧, 而是没有这份胸襟;不是因为人们有过强的自尊, 而是因为色厉内荏的自卑。一个幽默者最重要的条件是完满健全的人格。”[4]因此, 青年辅导员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 要广泛地接触社会, 努力培养自己完满健全的人格。

4. 民主

在高压管制和应试教育之下, 学生普遍缺乏主体性和责任感, 没有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不能管住自己, 听话是因为害怕惩罚或者渴求奖赏。学校里虽然有各种正式的组织, 但是学生缺乏自觉的组织纪律性, 不能团结起来进行有效的合作。不可否认的是, 某些青年大学生头脑中存在着不少陈旧落后的观念。辅导员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参与班级和学校的决策, 要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于集体的情感, 辅导员要通过制定共同遵守的约定, 而不是单方面强制的规定, 来约束双方的行为。师生相互尊重, 平等对话。辅导员要按照学校文件和法律的规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 而不能游离于这些规定之外。师生都要广泛地接触社会, 努力在社会中做优秀的公民。辅导员要把班级和学校真正建设成学习型的组织。正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所指出的那样, 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是: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和团体学习, 他们是克服学习障碍和组织障碍的良方。[5]青年辅导员需要不断地修炼。

四个原则总结如下表。

三、高校青年辅导员必须提升个人修养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1. 循序渐进

青年辅导员摸索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吸取别人的经验很重要, 但形成自己的体系更重要。辅导员要找到由简单到复杂这样一条循序渐进的路子。比如从方法上和对个人能力的要求上严格要求, 是容易做到的;下一步, 通过对工作的认真分析, 摸索经验, 渐渐地向精确靠拢。青年辅导员改变自己的心态, 培养乐观精神和幽默感, 使学生“亲其师, 而信其道”, 是能在短期达到的;而要通过民主原则, 达到无为而治, 则需要走更长的路。辅导员要业务上追求精益求精。辅导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方法的有效性, 例如严格管理虽然简单有效, 但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却是不利的。好比医生给病人开药方, 有的药虽然能治病但副作用很大, 有的药只能治标不能治本。高明的医生和高明的教师一样, 应力求达到标本兼治。所以青年辅导员要把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注重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 如心理学、管理学知识等。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大学生, 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因此, 在工作中, 辅导员既要规避人性的弱点, 又要发扬人性的优点。青年辅导员应着重于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但是首先应努力培养自己成才, 努力使自己在思想和能力上高于学生。教师要有一缸水, 才能给学生一杯水。

2. 反思和自我批判

青年辅导员的反思和批判精神是很重要的。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结合起来, 把教育管理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对学生严格, 反过来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自己需要快乐, 也要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辅导员要谨防这样的现象出现, 在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进步的同时, 青年辅导员本人的思想和行动却停滞不前, 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分裂开来。辅导员要培养乐观精神和幽默感, 提高民主意识、公民意识, 积极地融入社会, 解放思想, 培养自己完满健全的人格, 同时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发挥创造性的宽松环境。

青年辅导员并不天生是教育者和管理者, 也并不天生就是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者。因此, 青年辅导员在教育管理的实践中, 要把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服务于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目标。同时青年辅导员也要自我修炼, 自觉地把对学生教育管理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结合起来, 用心把握做事和做人的原则, 通过反思和自我批判, 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走出一条基于原则和修养的个性成长之路。

摘要:本文分析了辅导员工作的特点, 提出严格、精确、快乐和民主的工作原则, 指出了青年辅导员要把对学生的教育管理, 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统一起来, 循序渐进, 发扬反思和自我批判精神, 全面提高个人修养, 总结了一条基于原则和修养的高校青年辅导员个性成长之路。

关键词:青年辅导员,原则,修养,个性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晓春.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11.

[2]汪中求.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5.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

[4]刘墉.超越自己[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06.9.

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3

【摘要】: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师德修养息息相关,师德是教师的底线,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师德修养的提升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度。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师德修养创造教师幸福人生。【关键词】师德修养 教师 专业化成长

【作者】青白江区姚渡学校 王玲 小学高级教师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直活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不管是以前天地君亲师中的崇高地位,还是近代中的“臭老九”,以至于现在的备受争议的弱势群体。但是,其中有一个永不变化的话题——师德。

作为一名教师,师德是立身之本,他制衡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二○○八年九月一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实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计六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航标杆,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自我学习,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

一、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长久以来人们赋予了她太多的圣神光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每一个刚踏入教师行业的老师都是充满激情的,满腔热血扑在教育事业之上。可谓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阳光般的笑容,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最简单而又最执着的目标:教好每一个学生。可是十年之后你再看看那些当年踏入教师行业的人,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层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这也许只是个保守的估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工作,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创造性,当教育逐渐成为一种职业,成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当教育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种经验的时候,教育的激情和冲动便逐渐消退,这种适应逐渐成为教育的迟钝。只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不是一句口号,要内化成教师内在的需要。当教师一出现职业倦怠的苗头之时,就要更多的师德修养教育。问问我们自己的本心。想当初我们为什么要踏上这三尺讲堂,仅仅是为了那是一份工作?我想多多少少是有一点热血的,因为我们热爱教育这个事业。因为爱,我们才甘愿平庸,甘愿辛苦,甘愿成为踏阶石。看着学生的成长点滴,看着学生学有所成之时,那种欣慰和成功感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中国的教师千千万万,他们奋斗在教育的第一线,起早贪黑。哪怕是生病了也会坚持到学校工作。前不久新闻上不是报道过这样的一位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的课,打着点滴坚持上课。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的周围更是随处可见。师德修养的教育更多的是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来感染每一位教师,从而化作教师内在的动力,努力干好工作,消除职业倦怠。

敬业仅仅是起点,乐业才是教师的归宿。爱,是所有的动力和源泉。人渴望得到关爱,正在成长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关爱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学习,关爱他们的思想。爱的教育才是永恒的教育。在你的关爱之下,学生会健康快乐成长,你自己会体会到教育的快乐,你才会乐业,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最美女教师张丽丽;汶川地震中张开双臂用身体护住学生的谭千秋;用肩膀顶住教室门的方杰„„这些在关键时刻将生的可能更多地留给学生的老师们都有同样的特征——爱,对学生深深的爱超越了他们的生命,这样的情感是教师职业道 德的底线。一个想成为老师的人必须有这样一种情怀,一个已经是老师的人也应将具备这样一种情怀当成是件最理所当然的条件。

如果单纯只是把教师当成谋生手段的人,应该早早地清除教师队伍,这样的教师是不合格的,会教育出“废品”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排在首,就是说教会学生做人。试想一个连基本职业道德操守都没有的人,如何教育学生做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规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尤为重要。记得又一次,我和学生一起去春游,我吃了一块面包,因为没见到垃圾桶,包装纸一直紧紧捏在手上。走了好几里地,我看见一垃圾桶,走上前把包装纸扔了进去。当我转身之时,看见很多学生都来丢垃圾。有的孩子还用塑料袋装了一大口袋。我笑了笑问到:“你们怎么都到这里来扔垃

圾呀?”“老师你都没有乱扔垃圾,我们不好意思乱扔。”学生质朴地回答让我感触很深。可见,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大。要是当初,我随手扔下去,那后果„„

师德的修养让每一位老师更能诠释教师这个词语的意思。你连最起码的师德底线都没有,又怎么能从事这个职业。所以说师德修养是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的基本路径。

二、师德修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请大家注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第六条是终身学习。人不学要落后,教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职业。当你的学生你面前侃侃而谈伊妹儿、微博、大虾、菜鸟、双核、4G„„的时候,你还对电脑一抹黑,试问你怎么和学生沟通交流。现在教育的信息化已经开始普及,电子白板走入课堂,你还拿着一支粉笔,就是你想在上面写,人家也不会让你写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那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会让你的课堂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也迫使每一位教师加紧发条开始学习,新的理论,新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师务必要让自己像一块海绵,不停地吸收再吸收。新课程标准的解读,生动高效的课堂,这些东西,没有专业的知识支撑,你又如何弄明白,更别说实施于课堂。不停地学习、提升,才能使教师专业得到不断发展,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三、师德修养创造教师幸福人生

幸福与德行共存,幸福与德行是分不开的。师德的修养是追求精神层次的一种内涵。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很多教师都说自己很累,当教师一点都不快乐。其实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在为自己找借口辩解而已。我们不能改变外部的条件,为何不先改变自己。从师德修养入手,找到做为教师的幸福感。做为专业素养,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是过硬的,欠缺的就是积极的心态。这也是在师德修养中重要的一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杨四耕教授有这样一段话:当你把教育理解成“教书”时,你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教书匠;当你以为教育就是“教学”时,你会为了那些功利的目的而日复一日消耗体力;当你把教育想象为“教育”本来的样子时,你就会发现书香飘溢、诗意流淌、智慧

碰撞、心灵相遇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实也就是换了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你会发现另一片天地。不要埋怨屋顶遮住了你的太阳,阳光一直都在你的头顶。

教育工作是最有意义的创造性工作,他是开启新人的心智、丰富人的思想、提升人的思想的伟大实践活动。当你把教育看作是一种创造的时候,你就会感到幸福,你就会享受这个过程。面对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求知的眼神,你应该感到幸福,因为你会成就他们的辉煌人生。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着一群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过程。多一点奉献,少一点索取,你就会觉得幸福。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与师德修养息息相关,师德是教师的底线,也是教师职业的根本。师德修养的提升奠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也决定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高度。

成长与修养 篇4

------***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党的世界观、政治理想和人生理念的集中体现。共产党员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既是改造客观世界、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改造主观世界、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需要。只有切实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思想修养、科学修养和文化修养,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做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去战胜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用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去战胜非无产阶级的言行,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和宗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作风纪律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按照党性原则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磨练和自我完善,使自己的党性得到增强和完善的过程。加

自觉遵守,严格执行,不越雷池半步,自觉维护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坚决杜绝只讲个性、不要党性,只讲自由、不要纪律的不良现象。把党员行为规范在纪律约束范围内。

3、强化全局观念。树立全局意识,就是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业务专长、学识才华、志向追求等统一融入党的事业的大局之中,善于正确处理好个人和集体、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善于从个人利益中跳出来,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担负的责任放到全局中去把握,放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中去衡量,做到个人服从全局、个人服务全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逐步由个性的发展递升到人格的完善。

二、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终身课题。不进行党性修养,不加强党性锻炼,就不能保证党的纯洁性。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尤其是中青年干部,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1、加强理论修养。理论修养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基础。党员的高度阶级觉悟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是自发而成的,而是要通过掌握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在真正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牢固树立起来的。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基础和前提。

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的需要。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遵守党规党纪,更多地要靠党员的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党规党纪,抵制和反对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6、加强作风修养。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长期我党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等,自觉加强作风修养,树立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相适应的良好风尚。

三、加强党性锻炼是中青年干部在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

加强党性锻炼是遵循中青年干部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中青年干部要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在党性修养的范围内,时刻自重、自醒、自警、自律,按照党的要求塑造自己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态,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

1、加强党性锻炼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理论修养。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战略措施。在新的历史时期,要使我们的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就更加需要不断地加强全体党员的理论和思想建设,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加强党性锻炼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党的作风修养。党的作

个性,谁要抹煞各种不同的个性是不行的。抹煞各种差别,结果就会取消统一,抹煞特殊性也就没有统一性。”在工作上,党允许党员有个性,有创新,有创造,但在对党的态度上,对大是大非问题的认识上,个性必须服从党性。党性以个性为基础,个性以党性为边界。成千上万党员的不同个性铸就了鲜明的党性,成千上万党员自觉坚持的党性赋予个性明确的方向。离开党性的个性,像无桅之帆、无舵之船。个性的优劣不仅仅是个人问题,还会影响到方方面面。从小处讲,会影响到一个班子、一个团体,影响到一个单位的兴衰;从大处讲,会影响到党的事业,甚至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党员干部必须用党性管住个性,做到个性服从党性,以个性展现党性,以党性升华个性,以党性塑造个性,以党性管住个性。所以,加强党性修养是改善党员队伍现状的重要保证。

保持党员先进性需要共产党员用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去实践,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群众信赖的共产党人,一个永葆先进性特色的党员。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从把握三个参照对象入手。一是与先进人物相比。如雷锋、焦裕禄、任长霞、牛玉儒等先进人物,是共产党员的榜样。与他们相比,我们就一定会感觉到,自己为党所做的事太少太少,而需要做的事又太多太多。经常地与他们比一比,我们就能看到差距有多大,努力方向在哪里,从而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二是与身边的党员相比。在我们身边,我们工作的环境中,如果自己有意识地留意一下,我们每一个党员

党的细胞,是党的性质的直接体现者。党要坚持自己的先进性,就必然要求每一名党员在自己的言行中体现这种先进性。我们党能否始终保持“两个先锋队”性质,永远保持先进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党员是否具有党性。

2、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对党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党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等,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素质是党员先进性的保证,党员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提高党员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强党员的先进性修养。党员按照党性原则办事,加强党性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思想修养、政治修养、作风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才能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党性修养,是实现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我们党要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自己的庄严使命,必须建设一支党性强,素质高的党员干部队伍,始终保持“两个先锋队”的性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前提和保证。

成长与修养 篇5

在湘西凤凰夺翠楼头和黄永玉闲谈。一位湖南女孩请黄永玉给她一点做人的忠告。黄永玉说,他十几岁的时候去上海,生活、读书都没着落。有一对夫妇让他住在他们家里。这家人家有好多书。对他说,可以住在他家里,可以读这些书。黄永玉离开家乡时,年龄很小,他说他读的书,许多就是在那儿读的。他在那儿断断续续住了两三年,每年除夕,这对夫妇总是等着黄永玉归来一起过年。这家的院子里,开满了梅花,待到下雪,院子里很静,很美。有两个除夕,不管走多远,无论多晚,黄永玉总赶在除夕夜回到那个家、那个院子里去,去和这对夫妇一起吃年夜饭。第三年,黄永玉赶到那个家、那个院子的时候,已经是大年初一凌晨了。那对夫妇,仍在等着他,桌上有过年的菜,还放着留给黄永玉的一个空碗、一双筷子。黄永玉说,人生总是这样,一个人总会碰到很多好心人,这些好心人,会在你困难的时候,伸出手来帮助你。因此做人要感恩,感恩生命,感恩人,感恩很多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好心人并不要求回报,他们从来就不期待回报,他们也有被人家帮助过的经历,他们帮助别人,也是因为他们感恩,感恩生命,感恩生活。黄永玉接着说,怎么度过人生,也说不出什么忠告,要说有什么的话,有一句话,可能有用,那就是:在你向前走的时候,有时会摔跤,摔跤是正常的,摔跤是长大的代价。可摔了跤之后,千万不要回过身去,去欣赏那个坑。人要感恩生命,感恩生活,有许多事要赶着去做。最后,黄永玉说,我们感恩生活,包括生活带给我们所有的快乐和痛苦。

你是否已淡忘,是否仍感恩:曾经跌倒时,是一只陌生而又温暖的手将你拉起;曾经寒冷时,是你慈祥苍老的母亲为你轻披外衣;曾经迷茫时,是朋友坚定的延伸与默默的鼓励伴你走出凄风苦雨……人活着,应始终系着一颗感恩的心。

幸福时,感恩朋友;快乐时,感恩苦痛;坚强时,感恩泪水;成功时,感恩失败;即便生命临终,依然感恩上苍赐予生命!

与青年朋友谈修养——品德修养 篇6

一、人格在上

知识、能力、外貌、人格都是人看重的, 但是, 人格与知识、能力、外貌相比, 我认为, 人格在上, 知识、能力、外貌次之。因为, 人格是做人最起码的资格, 如果你连做人的资格都不具备, 知识、能力、外貌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格是一种独立于“知识、能力、外貌”之外的关于思想道德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修炼。做人在于人格, 人格应该方方正正。人格, 就像我们写稿子时要按格子书写, 不能乱, 编辑才好改, 读者才好看。写诗也是这样, 要有格律, 只有符合了格律, 诗才是美的。那么, 做人也有起码的人格, 别人才能认同你、接纳你、赞美你。写一首好诗很难, 做一个好人当然更难,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修养。

你可以相貌平平, 才智一般, 或者无功可炫, 无能可呈, 但你人格高尚, 人人都会看重你。如雷锋, 论长相, 只有一米五多, 论能力, 只是一个普通的汽车兵。但他那无私的精神、助人为乐的品质, 已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财富, 其人格魅力早已凌驾于万众之上。

二、做人有“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定意义上说, 人就是社会的一种产品, 是社会化的某一角色, 人必须符合社会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人的要求既“方”又“圆”, “方”即做人要遵守起码的规则, 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圆”即做人不是千篇一律。在“方”的基础上, 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和“特长”。现代社会重视“圆”, 但更要求“方”。

人生在世, 不能忽视各种各样的规矩, 大到从政从商, 小到衣食住行。漫步行走有交通规则, 比赛有赛场规则。

规则是秩序的保证,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人类越发展, 科技越进步, 就越离不开秩序和规矩。如手工劳动时期, 你不守规矩, 受损害的是个人的劳动效益和质量。现代社会流水线作业, 你不守规矩, 如迟到、不按要求检查产品质量, 损害的是整个流水线上数百人、上千人的劳动效益和质量。

守规矩, 一靠他律, 二靠自律。他律即是社会的法纪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 他律带有强制性。自律即是自我约束, 现代人、当代青年, 富于理性和才智, 应注重自律。

青年朋友走向社会, 应“有所为, 有所不为”。知道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 这将是你有所作为、成就事业的先决条件。

三、为良心“保鲜”

人之为人, 在于人有良知和良心。人都应该有一颗善良的“心”, 即清白的良心。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扪心自问:对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有人说:“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 不无道理。违背良心, 做了缺德事, 一个有良知的人, 必定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晚上肯定睡不好觉, 因为, 心惊胆战, 必然会背上沉重的心灵包袱。俗话说:“没做亏心事, 不怕鬼敲门”。

我曾看过一则资料, 一天晚上, 一青年同两个朋友去酒吧喝酒, 发现沙发上有一个男式手提皮包, 内有5万元人民币和名片, 显然是刚走的客人忘记带了。这位青年良知告诉他, 这是别人的东西, 不能要, 于是电话招领了失主。后来有人问他, 为什么思想那么好。他说:“其实5万元确实有诱惑力, 因为我的月薪只有1千元多一点, 但良心告诉我, 如果我们分了这5万元, 我会永远背负一个沉重的心灵包袱, 我之所以选择把钱交给失主, 只是想让自己活得轻松点, 晚上睡个好觉。”做人做事, 有些可能暂时不为人知, 但躲不过自己良心的审视, 为了钱财昧着良心做人太累了。良知、良心, 让他放下了心灵的包袱。

但当今社会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碰到别人需要帮助的麻烦事, 如小偷偷别人的钱包、某人被人追杀等, 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即很多人把自己的“良心”给藏起来“视而不见”。

《华西都市报》曾有一则报道:都江堰中兴镇老桥桥头, 一名弱女子深夜遭遇歹徒追杀, 发出撕心裂肺的呼救声, 整条大街的居民都听到了, 却无一人开门制止, 惟一开着门的店主反拉上了卷闸门。这名女子在绝望中被暴徒殴打致死。社会上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知道, 动物同类之间都有“爱心”, 何况我们是人呢?如某报载:在北京一条公路上, 一只猫被汽车压死, 另一只猫在冒着也被车压死的危险一直不肯离去, 很让人深受感动。

其实, 人作为高级动物, 有两颗“心”, 一颗是生理上的心脏, 另一颗就是“良心”。一个人的心脏坏了, 人也就死了;同样, 一个人的良心坏了, 一定意义上的人也就“死”了。作为同类, 我们为什么要把良心藏起来呢?社会上一些人“见死不救”的原因当然很多, 有客观的:做了不一定被人理解, 或许还惹来麻烦;但主要还是主观方面的:既不是家人, 也不是亲戚朋友, “与我无关”, 社会已经习惯这样了, 我何必多管闲事?

不管什么原因, 我们认为, 人应该象保护心脏一样保存自己的良心, 经常进行检查, 为了不让良心坏了, 应时常给以“保鲜”。而每当碰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 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是“保鲜”的最好方法。

四、修善积德

人之初, 性本善。但并不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美德和善心。因为, 人生活在人的小环境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 必然受到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当今环境或多或少还受了点污染。而且人有人欲和人情, 情欲有时是不具备德性和良心的。因此, 人无完人。

要具备美德和善心, 一方面需要道德、法律、教育;另一方面靠人平时的修养。前者是外因, 具有强制作用;后者是内因, 是自觉自愿的, 因此, 前者效果不如后者, 况且,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所以, 修养是何等地重要。

所谓修养, 就是修正、养成, 即修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和恶性, 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美德。但是, 修养不是一时一刻就能完成的, 它靠平时的积累, 积小善成大德, 积小恶成大恶, 我们不能因善小而不为, 因恶小而为之。从收受小礼, 到受贿贪污, 变为贪官污吏;从小时候拿别人铅笔, 到小偷小摸, 变成江洋大盗, 无不给我们教诲。

修养还要修炼。传说中的成仙成道, 也是靠修炼得来的正果。美德和善心, 正是我们平时修炼才能得来的正果。人之为人, 变好变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平时你修养到了什么程度的结果。

五、诚信为本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 “诚信”是中华民族之传统美德, 也是儒家所一贯提倡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道德, 是人的人格操守。“诚”是诚心、诚实、诚恳之意, 它是人最基本的素质, 是人性之本。“信”是人内在“诚”的外化, 即取信于人, 指信义、信守、信任、信用、信誉之意。“诚信”是做人之本, 处世之道, 每一个青年朋友都应恪守。平时, 我们往往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而要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 首先你必须是一个诚信的人。孔子说:“车无辕而不行, 人无信而不立。”

诚信是一种品质, 一种人性美。人之为人, 不单单是生理上的成人, 更强调的是成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优良道德品质的人。一个人没有诚信, 没有道德, 则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诚信是一种智慧、一份财富。一个人平时为人诚信, 别人才愿意与你交往, 营造好的人际环境, 你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否则, 你弄虚作假, 偷奸耍猾, 日久见人心, 别人就会敬而远之。而作为一个人, 如果没有哪个人愿意与你交往, 你也就谈不上会得到他人的帮助、支持和理解, 成就事业也就是一句空话。

诚信更是做人的一种责任。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 人与人如果都不讲诚信, 我们就会生活在相互欺骗、猜疑和不安的社会中。而一个社会是否诚信, 它需要每一个人从自己做起, 这是社会对每一个人的要求, 也是每一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六、有容乃大

人与人的相处, 难免不遇到别人说对不起你的话, 做对不起你的事, 也难免没有矛盾、分歧和冲突。因此, 有人凡事要分个是非曲直, 争个上下高低, 针锋相对, 以怨报怨, 这是很不明智的。

其实, 做人不能太斤斤计较, 我们要学会宽容。我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宽容, 如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倡“恕道”。荀子说:“君子智而能容愚, 博而能容浅, 粹而能容杂。”

宽容是人的一种对人对事的度量, 一种博大而深邃的胸怀, 它是人类的崇高美德。宽容是指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念、不同宗教信仰等人的理解和尊重, 并采取包容的态度, 不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别人。我们可以不同意别人的所想所为, 但我们应尊重别人的选择, 给别人以选择为人处事的权利。

宽容是一种“宽以待人, 有容乃大”的修养。一个人能宽以待人, 对人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肯定是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作为一个宽容的人, 应该放开心胸包容一切、爱一切, 这样, 你就会发现, 乐趣比烦恼多。

成长与修养 篇7

1、道德冲突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3、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4、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二、设计思想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通过设立辩论赛、讨论题、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小组讨论、发言等活动,使各种观点在碰撞中逐渐趋同,从而形成比较一致的主流价值观念,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受正确的观点。

三、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增强,社会公共生活空间越来越大,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修养教育是必要的,有利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识记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2)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3)探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2、过程与方法(1)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建设是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2)讨论:面对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如何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讨论: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对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青年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中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选择并践行正确的道德原则。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教学难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1、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1)社会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

(2)解决思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材第108页镜头一和镜头二,展示附录一:把全班同学分为两个方阵,学生根据设计的问题进行选择并作出回答。(1)赖宁的画像该不该摘?(2)我们应该怎样学赖宁?在面对日常生活中一些明显存在道德冲突的事情时,我们应该作出怎样的行为选择?你作出此种选择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道德冲突吗?如何解决这些道德冲突?

探究一:两大方阵积极思考并作出选择,同时说明理由。探究二:两大方阵积极发言,充分说明出现这种道德冲突的原因及解决这些道德冲突的途径。

利用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种问题交织,让学生直面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

2、在科学文化的陶冶中升华(1)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含义

(2)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结合教材109页中的两句名言,设立辩题:有知识就一定有道德吗?由两个方阵分别作为正方和反方辩论,时间十分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列举几条类似书中的名言,一起体味、共同讨论这些名言所蕴涵的道理和给我们的启示。

课前两大方阵分别选出辩手,各方全部成员分别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力求找出最佳的论据,以取得满意的结果。最后得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性格良好是最基本的人才标准。“德”这一要素是处于首位的要素。无才无德是庸人,有德无才是好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当然我们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贤人。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设计辩论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并能完成政治理论的传授,避免空洞说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激活学生的思维。解决了本框的难点: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列举名言,引导学生感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公民。

3、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改造主观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探究三:利用教材110页中列举的观点,预设讨论:(1)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2)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3)主观为自己,客观害他人。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说明理由。探究四:课件展示〈观察思考〉(见附录),引导学生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思考: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那些因素导致我们的一些同学只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有没有这些同学自身的主观原因在起作用?

探究五:结合教材111页的讨论及课件展示的〈观察思考〉:在你的身上,存在只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的情况吗?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探究三由学生自由选择,按照各自的思路亮出观点且说明理由。

探究四学生作出回答除了家庭原因之外,学校,社会等因素也会导致一些同学只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忽视思想道德修养。当然,也有一些同学自身的主观原因在起作用。如自省、自律不够,意志力不坚强等。

探究五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理想。

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进行评析,体会不同性质的思想道德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道理,增强辩识能力,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升思想道德水平,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从而明确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就应该从我做起、现在做起,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附录一

新学期开始,某市一些中小学为了加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误导学生在遇到危险时做出无谓牺牲,把因上山救火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小英雄赖宁的画像从校园墙上摘了下来。此举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该不该摘画像?”“还要不要学赖宁?”成为争论的焦点。

支持摘掉赖宁像的人说,摘掉赖宁像是有依据和理由的。未成年人尚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过分的宣传那种所谓的“英雄行为”(救火献身行为),是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矛盾的。对未成年人进行见义勇为等精神的宣传教育,一定要把握分寸。如果让孩子不分情况、不顾生命的冲上前去见义勇为,就是对孩子生命的不负责任。

反对摘掉赖宁像的人认为,赖宁精神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永远值得青少年学习和追求。赖宁的画像不应该被摘下来。在集体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任何人都应该有所作为。不能仅仅出于防止出现人身伤害事故的考虑,就放弃了这种精神。但是,见义勇为要有智慧,并不见得献出生命才是英雄,见义勇为也要讲究技巧。

附录二〈观察思考〉: 甲: 在日常的学习中, 我们有一些学生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的修养。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上一篇:中学生德育考核自我鉴定怎么写下一篇:企业增资情况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