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在2021年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2024-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副省长在2021年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精选6篇)

副省长在2021年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医德医风建设工程推进会。这半年来,我们在卫生系统召开过两次大会:一次是今年2月初,我们开的行业工作会,会议开到全省分管的市领导和主要医院领导。今天召开1000多人的大会,开到全省各主要医院的科主任,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使全省卫生系统全体从业人员对医德医风高度重视,明确抓医德医风建设的责任。

近几年来,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从国家到省,都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国务院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提出了改革的时间表,三年时间重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改革,作为惠及全体人民的民心工程。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医疗卫生行业、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问题高度关注。从这几年抓医德医风建设的情况看,经过努力,我感到医德医风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但是,应该看到,社会各界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程度仍然最高。刚才,省纪委常委、省监察厅副厅长、省纠风办主任XX同志通报了去年全省卫生系统政风行风评议的情况和近期全省医疗机构医德医风综合督查的情况,并就全省医德医风建设进行了评价,对我们这几年医德医风工作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我们存在的问题,也针对一些现象,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看比较全面、客观,而且实事求是。最近,我看到全省行风评议情况,全省共有XX个部门和行业参加了评议,其中有XX个社会管理部门。省卫生厅作为社会管理部门参加了全省的政风行风评议,经过问卷测评、工作考核,省卫生厅的综合得分为XX分。这个分数是合格范围,肯定了我们在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我们这么大系统、这么大行业、这么多从业人员,在这么多行风评议部门中,得到这个分数非常不容易。但也要看到,XX个行业评比,我们总体分值不低,可是我们名次排在第XX位。这个评比、这个评议,不是针对哪一个人、也不是针对哪一个医院,它是人民群众、评议部门对一个行业的评价。评议过程中,有人为的因素、有客观因素,但是我认为这个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说明人民群众对医德医风问题是高度关注,说明我们在医德医风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作为卫生这个行业,我们接触的是患者,和有些社会服务部门确实具有不可比性。但从工作性质上讲,我们确实是和人民群众接触最广泛、最直接的一种职业,人民群众的评价往往是最直接的评价。刚才4个同志的典型发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从业人员对医德医风的高度关注。XX市卫生局长讲了XX市卫生系统如何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评价和评议,如何抓医德医风。XX一院从医院的角度介绍医德医风的考评。XX县中医院XX,四十多年如一日,对人民群众兢兢业业,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基层群众。XX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魏中海,坚持以德立院,对医德医风常抓不懈。我觉得这些做法都非常好,说明医德医风工作是能够抓好的。我们重视、关注人民群众的疾病和痛苦,这项工作就能做好。这个评议结果,我们有些同志看到了,有些同志可能没有看到。也可能有些同志看到了,但对这个结果不以为然。我们有些同志认为医德医风是社会问题,是老生常谈,年年抓,年年不过如此,这种认识必须纠正。今天这个会议,为什么开这么大的范围,就是要让大家从思想上、认识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对照评议结果来审视和检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号召和动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广大医务工作者从行业内部找原因、从自身工作找差距,正确估价医德医风建设取得的成绩,正确对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看待群众、患者的意见和要求,从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持续、有效、扎实、深入地开展。

关于下一步如何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工程”问题,刚才,X厅长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我觉得高厅长讲的符合我们整个系统实际,讲得很全面,很到位,而且要求非常明确。我考虑,实施和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工程”,要确立主题。就是要在全系统树立“一切为了患者”的理念。每一个医疗单位都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结合自己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特色,结合自己的重点,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大力开展“送温暖、送真诚、送医术”的活动。“送温暖”就是送服务,要求我们提高服务水平;“送真诚”就是讲医德,对患者要有感情;“送医术”就是要解决患者的痛苦。作为医生,一是能为患者治病的医术,这是最起码的;二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是最根本的。没有这两条,就不能做医生。大家可以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来总结和概括活动的具体内容、具体形式,集思广益、认真研究,提出医德医风建设的载体和内容。总的要求,就是要“有声势、有重点、有变化”。“有声势”,就是我们搞医德医风,不是关起门来搞,要让群众来评议。要考虑到群众评价、患者评价、社会方面的评价,全面反映一个医院的情况。要把民主管理、开门评议这些内容加进去,让群众理解,让群众看到我们工作的变化。我希望,今年的政风行风评议中,卫生系统名次能够前移,人民群众的测评满意度能够明显提高,“医德医风建设工程”提出的各项目标能如期实现。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工程”,全面加强我省的医德医风建设,讲五点意见。

一、医德医风是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必须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近年来,全省卫生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卫生部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医疗卫生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使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这一点,必须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在去年的抗震救灾、三鹿奶粉事件的查堵、襄汾溃坝等事故的医疗救援以及今年的甲型流感防控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置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发扬不怕疲劳、不怕牺牲、敢于吃苦、勇于奉献的优良作风,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努力,表现出医务人员应有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范,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赞誉。在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方面,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始终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持续开展了医德医风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开展了各项专项治理。今年以来,省卫生厅还把“医德医风建设工程”作为全省卫生工作“六项工程”之一大力推进,制定了实施方案和考评考核办法,召开了现场推进会,通过一系列工作措施的落实,使医德医风状况逐年有所好转。这说明,我省医疗卫生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作风过硬的队伍,是一支能够担当重任、能够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提供有力保障的队伍。

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的医疗卫生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思想观念的不断渗透,一些老的医德医风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呈现出复杂性和严峻性的态势,说明医德医风建设必须长期抓、持久抓。自我分管卫生工作以来,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先后对全省多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其中包括公立大医院、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有的还进行了明察暗访。通过调研,一方面我深切感受到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人民群众的就医条件和就医环境改变了,医疗从业人员的素质在提高。另一方面,也确实发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令人痛心、让人着急的医德医风问题。比如,近几年来尽管我们组织开展了不间断的治理整顿,但在一些医院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医疗机构过度医疗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同程度地存在大处方、滥检查的现象,实质上成为一种变相的乱收费,引起群众不满;有的大医院不按国家规定配备药物,基本药物配备不齐,多数药物价格昂贵,群众吃药贵、买药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一些医疗机构就医手续繁锁,流程不合理,导致患者等候时间过长,错过了就诊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有的医疗机构诊疗程序不规范,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引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时有发生,在事故的处理上又偏袒和迁就失职的医务人员,导致医患矛盾更加突出;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工作不规范,价格参差不齐,存在乱加价的问题;有些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在医院的建设和管理上下功夫不够,热衷于拉关系、介绍业务、推销产品,从中牟取私利;有的医生社会活动频繁,又当医生、又当老师、又当顾问,不按规定兼职或代课,不经批准擅自在院外进行手术等医疗活动,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影响到正常工作的开展;一些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态度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脱岗、迟到早退,诊疗期间出现抽烟、酒后诊疗、打手机等行为,对患者缺乏感情、态度冷漠、工作不专心、服务不到位等等,导致患者意见很大。目前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尽管有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医德医风不好也是群众感到“难”和“贵”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问题,使这一问题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主管部门和从业者,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回避,也不能护短。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医德医风的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兴衰成败,而且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是一件非抓不可、必须抓好的工作。为此,在这里,我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都要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到整改内容当中,针对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号入座,认真自查,强化措施,限期整改。各医院都要把医德医风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就医德医风问题公开向社会承诺,公开向群众征求意见,切实找准本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大力整治,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医德医风建设取得的实际效果,推动卫生系统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

二、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必须从强化教育入手,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是医德医风建设的首要环节。教育的内容要不断拓展,教育的形式也要多种多样。力求通过不间断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使广大医务工作者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务人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医生是世界上最崇高、最神圣的职业。中国有句古话,叫做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把从医与治国、医生与宰相等同起来,可见医生这个职业的伟大,也说明自古以来社会对医生这个职业就有着特殊的道德要求。在我国,医生这个职业更有着特殊的内涵,广大医务工作者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作“白衣天使”,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应当感到无尚光荣和骄傲,更应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时刻在思想上绷紧职业操守这根弦。前段时间,我到山大二院为医学专家、老教授包淑和祝寿,老教授给我谈起往事,讲到多年来他一直在基层为群众开展医疗服务,与许多干部、工人、农民成了“忘年交”,农民朋友亲切地称他为“农民医生”,我觉得这就是对老人家的最高褒奖。因此,各级医疗机构一定要按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明确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坚持不懈地抓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教育广大医务工作者传承医生的传统美德,恪守职业道德,真正把患者当亲人、当朋友、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带着感情做工作,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为群众着想;要宣传贯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精神,树立无论改革如何深化,形势怎样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的道德观念不能变;要组织广大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党和国家卫生政策,通过教育学习,增强全体职工的道德素质,进一步树立爱岗敬业精神,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二是要加强先进典型的正面引导教育,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近年来,在我省卫生系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先进典型。像我国第一枚白求恩奖章获得者、XX市人民医院的XX,十几年来一直是我国卫生战线的楷模;XX县中医院院长XX,几十年如一日办“百姓医院”,坚持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能门诊的不住院;省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坚持以德立院,急诊科公开承诺“有钱无钱、救命第一”;XX一院把征求每一个患者的意见和医德医风建设结合起来,从每一个人抓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医德医风建设方面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这些先进典型是我们卫生系统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各级医疗机构、广大医务工作者都要认真宣传和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通过典型引路,在全系统、各单位内部掀起比、学、赶、帮的热潮。在推进医德医风建设工程中,各医院也要结合自己实际,制定自己的“院训”,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医院文化建设,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医德医风建设。对于卫生战线新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们就是要大力表彰奖励,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真正在广大医务人员中营造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在全系统形成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良好氛围。

三是要加强法纪教育,强化医务人员遵章守纪的观念。要结合卫生系统发生的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培养医务人员对法纪的敬畏心。对一些典型的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该通报的要通报,该查处的要严肃查处;对重大医疗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和影响的,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绝不允许医务人员不负责任、草菅人命行为的发生。要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的卫生法律法规,学习技术操作规范,学习医院的规章制度,使医务人员知法纪、懂法纪、守法纪。

四是要加强对社会的宣传教育,营造尊医重医的良好氛围。在医患关系上,我认为患者是弱势。但是,应该看到,医疗行业是一个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性、高劳动强度的行业,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不顾身心劳累,不分昼夜节日,不怕染病风险,工作确实很辛苦,他们的付出和奉献也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充分肯定。所以,在做好我们自身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医学科学、医学规律,大力宣传德艺双馨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医德医风建设的成效,营造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尊严、尊重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良好氛围。各级各类新闻宣传机构和媒体,都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做和谐医患关系的传播者、促进者。各级政府要注重关心解决好医务人员的实际困难,特别是要解决好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待遇问题。要旗帜鲜明地打击医闹和损毁医务人员形象的行为,维护医疗卫生人员的尊严,维护安全稳定的执业环境,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激发医务人员的创造性、积极性,增进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构筑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只要医务人员能够以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全心全意地为患者着想,兢兢业业地为患者治疗,患者一定会感激和信任医务人员、理解和支持医务人员,整个社会也一定会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的工作。所以说,尊医重医的环境首先需要我们自己去营造。

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促进医德医风建设经常化

加强制度建设是医德医风建设的关键环节。要抓住医德医风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容易出现医德医风问题的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进行建章立制,用制度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管理,用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日常行为,使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

一是要建立和落实医德医风建设责任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建立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医德医风建设工程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医疗机构内部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任务分解到科(室)、责任明确到人。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对组织实施不力,发生严重医德医风问题的医疗机构要严肃处理,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是要加快推广和落实医德考评制度。去年X月,省卫生厅制定下发了《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实施办法》,这项制度很好,关键是抓好落实。前一段时间,卫生厅在全省范围选择26家医疗机构进行了建立医德考评制度的试点。从试点实践看,这项制度对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需要加快推广的进度。下半年,全省各市、县所有的公立医院都要推行这项制度,并把重点放在加强经常性地管理和考评上,考评结果一定要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评优等切身利益挂钩,真正体现医术与医德同考核。我在一些医院调研时,有医务人员反映职称评定不尽科学、合理,和实际工作结合不紧。一些医院医疗资源缺乏、人才缺乏,有些关键岗位难以聘请到合适的人,但是在一些医院,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一些优秀人才没有施展机会。所以我考虑,下一步要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把它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职称评定要与日常实际联系起来,不仅看学术杂志上发表了多少文章,关键看实际医术、医德医风、患者评价,这些方面要制定更加具体、和实际结合紧密的考核办法。希望下一步卫生厅协调人事、社会部门先行试点,除了注重学历以外,还要把实际工作能力考核、医德医风考核、群众评议等内容作为评定职称的依据,切实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充分发挥日常考评制度对医务人员的激励效应。

三是要完善和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规章制度。前几天我在《健康报》上看到一篇《医生上岗,先学人文》的文章,介绍XX、XX、XX等地推行医生“双证”上岗制度,即医生上岗前必须获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与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证。该培训考核体系主要通过案例分析、角色互换、观摩学习等开放式学习方式,帮助广大医师提高医患沟通技能,真正掌握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方法。我考虑我们省也可以学习借鉴这一做法,对即将上岗的医生进行人文医学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执业能力,为上岗后规范执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围绕规范执业行为的问题,全省各医疗卫生机构都要严格落实卫生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结合各个医院的自身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包括医院管理、诊疗规范、医疗收费、院务公开、处方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抓好落实。对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一定要严格规范、严格要求,不能因为工作量大、接诊病人太多就放松标准。对病人诊治一定要精益求精,慎之又慎,不能因为医务人员的粗心大意导致误诊误治和医疗差错。对近期卫生厅制定的《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守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抓好落实,坚决纠正乱收费、乱用药、滥检查、收受红包、服务态度冷漠、不尊重患者等不良行为。

四、抓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医德医风问题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公布,从6月份开始,与《意见》相配套的21个实施办法也将陆续出台。按照《意见》的要求,20XX—20XX年三年内要着力抓好五项重点改革(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五项重点实际上都是以惠民和普及基本医疗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推进医德医风建设的目标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这就是说,作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规模宏大的医改实践,为我们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以及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深层次问题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也为我们抓好医德医风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利时机,坚持用改革的方法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好医德医风问题,积极为体制改革清除障碍。由于目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推进之中,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此之前,我们必须不等不靠、大胆探索,认真抓好事关医德医风建设的几项重点改革。

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在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成立多专业学科的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和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任职资格、岗位职责、考核评价、激励约束和问责奖惩机制,强化院长抓医德医风的责任意识。

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对公立医院改革提出了两条:一是深化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二是推进医药分开,积极探索多种有效方式逐步改革以药补医制度。在试点改革即将开始之际,各公立医院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做好改革的准备工作,并尝试进行两项机制的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切断药品收入与医务人员的直接经济联系。

要积极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积极推行人员聘用、岗位管理、绩效工资制度,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缩短病人候诊时间。

要突出医院的内涵建设。切实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行单病种限价管理制度,同级医院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要以改革的精神做好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处理工作,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手段解决医疗事故纠纷,大力推广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和谐。

要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通过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解决群众就近就便就医的问题。要按照全省“五个覆盖”推进会的要求,认真抓好村卫生室的建设,在抓好硬件建设,落实省财政对贫困县补贴240元、非贫困县补贴160元的基础上,督促各市、县落实补贴资金,认真解决好村级医疗卫生人员的待遇问题,切实把人员配备到位。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群众意见较大的村级医疗卫生人员,要做好清理整顿工作,该撤的撤,该换的换,力争通过这次改革,全面提高村卫生室的整体水平。要通过优化卫生资源布局,促进就诊病人分流,逐步实行小病不出村(社区)、中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市的目标,从而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要把医德医风建设纳入反腐倡廉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中,自觉接受监督、强化监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把医德医风建设工程作为纠风工作的重点,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行政领导主抓,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纠风机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位;行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纠风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行政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结合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纠风工作,把加强行业管理与行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纠风工作的要求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之中;要建立健全纠风工作领导和工作机构,支持他们切实履行监管职能,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让人民群众满意。

各级医院院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医院管理上,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各负其责,认真做好分管业务范围的监管工作;要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漏洞,铲除不正之风滋生的条件和土壤;要坚决查处违反医德医风建设规定、损害患者利益的人和事。对领导不力、疏于管理、发生严重不正之风问题的医疗机构,要按照责任制的规定,严格进行责任倒查,坚决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要畅通监督渠道。除在医院内部建立监督体系外,还要面向社会,接受监督。这次省纠风办和省卫生厅联合组织对全省医德医风进行综合督查的形式很好。要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把党组织的监督、纪检和纠风机构的监督、行政部门的监督、媒体的监督和群众的监督很好的结合起来,增强监督的合力。同时,要全面推行院务公开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同志们,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繁重的工作,需要系统上下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以对党和政府、对社会、对人民群众、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落实好医德医风建设工程的各项任务,努力实现医德医风的进一步好转,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副省长在2021年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2

2011年,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 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 在破解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

一是政府职责进一步落实, 财政投入大幅增加。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 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各级政府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2011年, 各级财政总投入17.1亿元, 其中争取国家学前教育试点资金1.2亿元, 省级财政投入奖补资金2.5亿元, 地方财政投入建设资金13.4亿元。

二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11年完成省定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52所, 全省公办幼儿园占到幼儿园总数的28%, 比上年新增了8个百分点。新增幼儿入园7.6万人, 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65%, 新增14个百分点。2011年, 全省各地通过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转岗等办法共补充了幼儿园专任教师5 721名, 其中中小学转岗教师2 206名, 投入培训经费1 100多万元, 全面启动实施了国家培训计划和省市县区的培训计划。

三是学前教育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学前教育规范管理和保教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等3个重要文件, 有关职能部门从学前教育规划、建设、投入、师资、管理、质量、保健等方面先后制定印发了18个规范性文件, 学前教育制度建设、政策体系日趋完备。同时, 建立完善了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 理顺了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明确了管理责任, 加强了审批、收费、安全和保教质量监管, 形成了工作合力。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必须看到, 当前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配套的问题:一是投入保障力度不够。在有效破解制约学前教育难题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力、投入不足, 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个别地方省定项目进度严重滞后, 承诺的项目配套资金不能完全落实到位;甚至部分县区擅自串项, 减少建设面积, 导致改扩建项目达不到基本要求。二是师资队伍建设薄弱。一些地方对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没有实行严格把关, 没有拿出有效的、过硬的措施来配齐配强幼儿园教师队伍。三是保育教育质量还不高。个别地方学前教育管理力量不足, 管理制度不健全,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等等。这些问题, 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2年学前教育重点工作安排

2012年, 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承上启下最关键的一年, 也是公办幼儿园建设的攻坚年。通过一年的实践, 各地在建设公办幼儿园方面既有经验, 也有教训。最大的收获就是, 必须把握好“合理布局、经济适用、内涵扩张、良性运转”四个原则, 做到统筹谋划、规模适度、放眼长远、注重实效。一是充分考虑我省城镇化进程和流动人口不断往城区和城乡结合部聚集的实际, 合理规划布局。二是新建幼儿园原则上不应超过360人规模, 做到经济适用, 合乎标准。三是把幼儿保教需要的设施设备和环境创设作为重要内容, 把教职工的配备、培训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同步安排。四是研究保运转的措施和办法, 努力解决好成本分担, 坚决避免幼儿园建成后, 因设备、师资、经费、管理等配套工作不到位而出现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

今年, 各地要在认真遵循以上“四个原则”的基础上, 全力推进以下“三项建设”, 助力学前教育三年计划稳步实施。

首先,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建设。要继续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今年, 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省要继续完成新建、改扩建450所公办幼儿园任务, 这是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必须按期完成。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保证按时足额到位, 采取超常规措施, 尽快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争取尽快开工, 年底前完工。要尽快出台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各地要按照国务院41号文件要求, 尽快研究出台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 确保在小区规划、设计、审批、建设、验收、办园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落实。要继续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农村地区是国家支持发展学前教育的重点,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相继启动了若干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 各有关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 统筹规划、科学布局, 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

其次, 全力推进师资整体水平建设。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幼儿教师队伍, 是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保障。要严格教师补充工作。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真正把有爱心、懂幼教的教师充实进来, 决不能为了快速补充师资而降低要求。加快做好核编工作, 逐步配齐教职工, 统筹研究解决困难地区补充幼儿教师的措施办法, 允许各地采取过渡性的灵活措施补充人员, 确保师生比合理。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按照5年完成一轮培训的要求, 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切实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完善培训体系和管理机制, 创新培训内容和方法, 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全面落实教师待遇。加快研究制订幼儿园教职工人事、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评聘政策。公办幼儿教师要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体系, 编外聘用人员和民办幼儿园教师要明确最低工资标准, 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中小学转岗从事幼教工作人员教师身份和待遇要保持不变, 使转岗人员安心幼教工作。

第三,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惠民建设。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大财政投入, 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 切实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让广大幼儿和家长得实惠。要调动集体和企事业单位办园的积极性。根据集体、企事业单位办园隶属关系、主办单位性质等因素, 研究制订财政分类扶持政策, 逐步建立起政府扶持、主办单位支持、合理收费的长效投入机制, 增强集体、企事业单位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公共服务的能力。要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各地要抓紧制订出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认定标准和扶持办法, 综合考虑公办、民办幼儿园布局, 重点在公办资源短缺的地方, 择优选择一部分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民办幼儿园进行扶持, 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要多种形式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 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 并提供灵活多样的服务, 努力满足家长多样化的需求。要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按照“地方先行、中央补助”的原则, 由各地结合实际先行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入园给予资助。各地要把解决好弱势群体入园政策, 明确资助对象、范围、标准和经费来源, 切实把好事办好。

抓好学前教育“三项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不能简单投入、盲目施工、弱化管理、一蹴而就, 要通过强化“五个保障”, 确保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期完成。

第一, 强化财政投入保障到位。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投入, 切实保证省奖补资金按时拨付到位。中央和省级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的投入, 不能代替地方政府投入, 各地在财政和项目安排上不能做减法, 不得以中央或省的投入冲抵或代替地方政府的投入。

第二, 强化组织实施保障到位。各级政府要及时研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协调相关部门, 在资金拨付、土地落实、项目审批、质量监督、安全生产、师资配备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三, 强化制度落实保障到位。要把后续发展和体制机制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着力推进学前教育综合改革, 特别是针对办园体制、投入机制、管理体制、用人机制和工作机制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 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第四, 强化管理水平保障到位。要充实管理和教研力量, 尽快理顺内部管理体制, 配齐配强管理和教研力量。一方面, 要高度重视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安全、保育安全、疾病防控、防火安全等工作, 根据幼教特点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对教师资质、人员流动、教育教学实行动态监管, 加强各类隐患排查,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避免意外伤害。另一方面, 要加强保教质量管理。建立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认真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 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 抓好幼小衔接, 完善社会监督办法, 加强动态监管, 保证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第五, 强化监管追责保障到位。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月报制度、按月排序通报制度、部门联合检查制度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对因工作不力、管理不严或违规操作等造成工程安全隐患或事故的, 人为因素影响项目进度或延误工期的, 挤占、挪用、截留、滞留、套取项目资金的, 疏于管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出现其他重大责任事故的行为, 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关于中小学“校安工程”推进工作

2012年是全省“校安工程”的收官之年, 也是攻坚决胜之年。根据全国校安办的要求和我省实际, 我再重点强调四点要求。

一要加大投入力度, 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按照规划, 今年需要新开工建设项目学校216所、项目269个、面积32万平方米, 续建去年项目学校628所、项目800个、面积209万平方米, 任务仍然十分繁重。省里将按规划及时拨付省补资金, 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切实落实减免收费政策, 确保5月全面开工建设, 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对新出现的D级危房要及时改造, 杜绝使用D级危房上课行为。同时, 要加强民办学校校舍加固改造工作, 实现民办中小学加固改造同步推进的目标。对存在安全隐患且拒不实施加固改造的, 依法取消办学资格、停止办学, 对新申办但校舍不达标的, 坚决不予审批。

二要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 确保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各地要按照资金管理规定, 及时足额拨付工程资金, 防止出现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现象;要严明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 保证资金安全, 严禁出现违纪违规行为。要加强工程项目全程监管, 强化竣工验收, 确保竣工项目质量达标, 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省直成员单位要继续包干督办, 省校安办要继续实行月通报制度, 组织好巡回督办检查, 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三要加强工程档案建设,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校安工程档案资料要及时归档立卷, 保证完整准确, 使用便捷。对每一栋校舍的数据信息、图片资料都要及时、完整、准确录入信息系统, 充分发挥形势研判、趋势分析、信息通报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作用。

四要坚持常抓不懈, 确保校舍安全。各地要在做好校安工程收官工作的同时, 继续扎实做好校舍安全工作, 对未纳入校安工程但急须加固改造的校舍, 要继续加大投入, 与薄弱学校改造、初中工程和义务教育长效机制等工程项目做好衔接, 按照抗震防灾的校舍标准建设要求, 做好校舍加固改造。同时, 继续加强综合防灾和学校安全教育, 做到有组织、有预案、有演练, 确保校舍安全万无一失。

经验链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按照哈尔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 到2013年, 哈尔滨市共新建、改扩建264所公办幼儿园, 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5%, 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2011年, 哈尔滨市积极贯彻省政府的部署要求, 落实政府责任, 自加压力, 加大投入, 全年共投入资金2.37亿元, 按期完成10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 总建设、改造面积达19万平方米, 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1万个, 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新建、改扩建80所公办幼儿园的任务, 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72.6%, 入园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为顺利完成2011年度目标, 哈尔滨市强化政府行为, 坚持做到了“五个到位”。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 做到部署安排到位。成立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工作, 同时, 将10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二是强化责任机制, 做到组织实施到位。市教育局在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上实行局长和业务处室划片分工责任制, 严格落实月报制度, 保证了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高质量按时完成。三是加大投入力度, 做到资金到位。他们在按省定幼儿园投资标准基础上, 增加投资, 使市级总资金投入达到了8 400万元, 其中市辖区投入资金6 720万元, 又单独拿出1 680万元, 对受财政体制限制的10县 (市) 的56个项目进行了奖补。四是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做到配套建设到位。哈尔滨市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中小学富余教师经过培训转岗两种形式, 全市新增幼儿教师218人, 初步缓解了幼儿教师的严重不足。同时, 安排市级幼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70余万元, 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全市转岗幼儿教师和新任幼儿教师培训, 并对部分农村骨干幼儿教师进行培训。五是以人大、政协视察、调研为契机, 做到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环境到位。

2012年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哈尔滨市将在去年新建、改扩建100所幼儿园的基础上, 再新建、改扩建78所公办幼儿园。努力做到“五个保障”, 确保幼儿园建设改造项目顺利完成。

一是继续强化组织保障。教育、发改、财政、编制、国土资源等部门积极落实各自职能, 形成合力, 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二是继续强化经费保障。哈尔滨市计划投资2.5亿元, 全力推进78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实施。去年已经研究确定了具体的幼儿园建设、改造项目, 市级资金已经足额到位, 各区县 (市) 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五一”后将陆续开工。三是继续强化机制保障。完善月报和通报制度, 随时了解、推进各区县公办幼儿园建设进程。加强工程建设有特殊困难项目的督导协调, 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四是继续强化师资保障。落实《黑龙江省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 进一步解决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 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中小学教师转岗等方式解决新增幼儿园教师需求问题, 确保不因教师不足而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使用。五是继续强化管理保障。进一步加强办园行为的规范和管理,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 科学实施保育教育, 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大庆市人民政府

一、精心谋划, 全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幼儿教育, 制订并实施了《大庆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计划3年内新建改建城乡公办园320所。2011年是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 为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 他们强化政府责任, 层层签订责任状, 建立严格的责任和督查体系, 全力以赴推进落实。

一是多种渠道筹资建设。2011年, 全市各级财政投入22 085万元。其中, 县区和企业自筹16 356万元, 市财政列支5 000万元。全市新建改建城乡公办园110所 (其中省定6所) , 维修改造原有公办园30所, 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80%, 比2010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二是多条途径强化师资。通过将中小学富余教师经过专业培训后调剂一部分, 公开招考录用一部分,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储备一部分, 社会化用工聘用一部分的办法, 为新建公办园配置了762名教师, 其中新进教职工61名、转岗296名。多形式、多层次开展专项业务培训, 培训园长200人次, 培训教师2 300人次, 培训保育员160人次。

三是多措并举加强管理。第一, 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准入管理, 严把入口关。强化收费监管, 制订出台了幼儿园收费标准。第二, 加强民办园管理。将民办园纳入综合评估, 重点指导民办园提升办园水平。依法落实民办园与公办园享受同样待遇。第三, 清理整顿无证园。

二、加大力度, 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2012年任务

2012年是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关键的一年, 各县区向市政府递交了《2012年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责任书》。

一是在领导上加大力度。健全教育部门主管, 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二是在推进上加大力度。2012年, 各级财政计划投资共17 123万元。力争使公办园数量达全市幼儿园总数的45%, 在园幼儿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65%, 全市学前3年入园率达83%。制订和完善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政策, 加强民办园管理, 加大无证园监管力度。三是在队伍上加大力度。2012年全市公办园需补充教职工2 352人, 计划通过中小学富余教师培训转岗调剂1 182人, 公开招考录用490人, 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储备、社会化用工等其他途径解决680人。2012年完成市级培训1 500人次, 争取到2013年全市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四是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将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管理幼教工作, 突出准入、安全、收费、保教管理, 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 推进保教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全面提高保教水平。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2011年,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战略部署, 举全局之力, 自筹资金,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 全部达到一类幼儿园建设标准。

一、实施顶层重点突破, 自上而下推动公办幼儿园建设

从总局、管理局到农场, 垦区各级领导干部都做到:必须作为第一民生落实好, 必须纳入“一把手”工程, 必须放在和经济工作同等重要位置来抓, 在短短几个月内, 垦区就完成了100所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任务, 总面积达30.5万平方米, 超过了垦区开发建设以来历年幼儿园建设量的总和, 夺取了“三年行动计划”的首战胜利, 九三、北安两个管理局还实现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目标。

二、明确投入机制渠道, 千方百计突破建设资金瓶颈

在资金筹措渠道方面, 总局党委明确了“以农场为学前教育投入主体, 采取管局补一点、总局给一点、从城镇建设配套资金中解决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方式, 有效保障了幼儿园建设的资金投入。2011年, 垦区的学前教育建设投资达到4.2亿元, 数额之大是前所未有的。

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一丝不苟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在设计过程中, 按照一局一策、一场一策的原则, 他们聘请来自北京、上海和哈尔滨等地的著名设计单位, 完成100所幼儿园建设方案的设计, 由总局统一审核把关, 并将效果图片进行了展览, 接受群众点评, 使年内建成的100所幼儿园各具特色, 成为当地最牢固、最安全、最满意、最放心的建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 他们坚持建设信息公开,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没有发生一起幼儿园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

四、加强内涵能力建设, 全力以赴提升学前教育水平

垦区2011年新择优聘用了506名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 聘请33名学前教育的专家、学者来垦区指导、讲课, 并派出230多名教师挂职学习, 初步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公办幼儿园师资队伍。为了稳定师资队伍, 总局已将公办幼儿教师逐步纳入教师工资保障体系, 切实解决了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

2012年, 农垦总局将再集中力量投入资金1.5亿元, 完成剩余23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 提前一年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基本普及学前3年教育。与此同时, 2012年, 他们将着力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一要继续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玩教具等;二要投入资金500万元, 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有效措施对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集中、全面培训, 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打造一支优秀的垦区幼儿园教师队伍;三要在年内对垦区所有学前教育机构履行审批管理程序, 颁发办园许可证, 规范办园行为, 坚决取缔违规办园, 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让垦区的适龄儿童享受优质的学前教育。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人民政府

2011年, 按照《龙沙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形成了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 教育、城建、财政、宣传等职能部门联合推动,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共建大格局。他们克服经费紧张的压力, 新建、改扩建3所公办幼儿园, 如期完成省定、自建项目。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对口的毕业生, 充实到公办幼儿园。开展首批学前教育教师转岗培训, 对82名教师进行了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组织5次学前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实践培训, 保证了学前教师的专业化需要。相继制发了《幼儿园协作性学区管理实施方案》《公办、民办幼儿园发展性评估方案》等一系列文件, 完善了《幼儿园考评细则》, 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建立健全了《幼儿园安全工作台账制》, 为每所公办幼儿园安置5个监控点, 配备2名专职安保人员。

经过一年的努力, 龙沙区新增入园儿童826名;在园儿童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学前1年儿童入园率达到100%;学前3年儿童入园率达到73.6%。2012年, 他们将完成新建1所公办幼儿园和改建3所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任务, 力争提前实现三年规划学前儿童入园率目标, 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2年, 他们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自筹700万元资金, 用于公办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及教育教学设备升级。拿出10个事业编制, 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幼儿教师, 及时为公办幼儿园补充新鲜血液。设置30万元的专项培训资金, 组织部分幼儿园园长去省内知名幼儿园参观学习;邀请北师大教育专家和全国先进地区优秀幼儿教师入区入园进行教学指导;推行名优园长、名优教师工作室制度;坚持依托学前教育培训基地对公办幼儿园教师进行全员系统培训。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开展城乡“园对园”的合作助教项目。建立省级示范园与农村幼儿园资源共享制度, 采取骨干教师送教下乡, 名师定期支教、农村幼儿教师挂职锻炼等形式, 切实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成立“龙沙区幼儿早教指导中心”。逐步普及幼儿早期教育的指导服务, 基本满足0~6岁儿童父母对学前教育指导服务的需求。

———密山市人民政府

按照密山市学前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须建设1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2011年新建5所、改扩建1所已经完成。2012、2013每年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6所, 到2013年末将达到:城市中心镇3所公办幼儿园, 其他乡镇各1所中心幼儿园, 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至90%。

2010年密山市被确定为“全国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工程试点县”。他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 在国家920万元专项资金全额用于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基础上, 还匹配了1 943万元用于幼儿园的基本建设、设施设备和新聘任幼师的工资。2011年密山市新建5所、改扩建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在幼儿园建设上, 市政府无偿划拨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用地, 并与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一样减免相关费用。在新聘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上, 他们采取了“先进财政统筹、后逐步解决编制”的做法, 解决了新聘幼师的后顾之忧。按照“财政保工资, 收费保运转”的原则, 为了提高新建园的教师队伍素质, 他们除了从所属乡镇的小学中调剂幼师专业毕业的教师到幼儿园工作, 又面向全省公开招聘了40名幼儿专业的毕业生 (待遇与中小学教师相同) , 补充了从事幼儿园的保育、保安、后勤等服务性人员。同时他们还加强了园长和教师的培训, 2011年有40名小学转岗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的培训, 有192名教师参加了岗位培训。

副省长在2021年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3

暨推进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的电视电话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近期全国发生的几起重特大火灾事故教训,安排部署全省今冬明春消防工作,推动全省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深入开展,确保全省火灾形势持续平稳。刚才,喜强同志分析了全省火灾形势,旭曦同志宣读了《全省今冬明春消防工作方案》,长沙市政府、株洲市政府、怀化市政府和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当前日趋严峻的火灾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消防工作的责任感

今年入冬以来,全国接连发生2起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冬季防火工作形势骤然严峻。春季节历来是火灾尤其是亡人火灾多发、高发期。据统计,2008年以来,我省共发生13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火灾,其中有8起就发生在冬春时节。当前已进入冬季,随着严寒天气的日益临近,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大量增加,致灾因素增多,火灾风险等级提高,火灾发生的机率增大。同时,我省作为“环粤安保圈”护城河省份之一,随着广州亚运会各项赛事的开展,消防安全保卫工作进入攻坚时刻。而我省消防基础建设滞后、火灾防控基础薄弱、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火灾隐患大量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全省当前面临的消防安全形势,迅速将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站在讲政治、讲大局、保稳定的高度,深刻吸取吉林“11〃5”重大火灾事故和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牢牢掌握消防工作主动权,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采取果断措施,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确保我省火灾形势持续平稳。

二、坚决贯彻国务院通知和周强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全省今冬明春消防工作

上海“11〃15”特大火灾事故发生后,国务院办公厅立即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消防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通知》,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深刻吸取教训,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认真组织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广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省政府办公厅迅速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并对我省冬季防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同志专门就当前消防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省上下要紧急动员起来,针对在建工地、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等重要场所,迅速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各地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部署,亲自带队检查,绝不能让类似火灾在湖南发生。各级各部门要坚决贯彻国务院通知和周强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全省今冬明春消防工作方案》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组织部署要到位。各级政府要成立由分管领导挂帅,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今冬明春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指挥协调。各级各部门要迅速组织对本地区、本部门今冬明春消防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制定严密工作措施,层层签订责任状,分解工作责任,切实抓好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一把手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过问,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落实。二是排查整治要全面。结合当前我省正在开展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平安使命”行动,针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建设工程工地以及易燃易爆场所等“四类整治重点”,开展拉网式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突出整治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装修装饰、违规使用明火作业、安全疏散不符合要求、建筑消防设施严重损坏、消防管理严重不到位等“五种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做到逐一清查,逐一过关,确保一个不漏、不留死角。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立即组织公安、消防、安监、住房与城乡建设、文化、教育、工商、旅游等部门开展联合消防安全检查,及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文化、旅游等部门要组织对文化娱乐场所、文物古建筑、旅游景点、宾馆酒店等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教育、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大中小学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福利院、敬老院等单位的消防安全检查;安监、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在建工程项目的消防安全检查;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公安派出所要加强对辖区内小型人员密集场所、临街小型经营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三是执法手段要严厉。各级公安、文化、工商、安监等执法部门要采取联合执法、错时检查、交叉执法等方式,对各类消防安全违法行为依法从快从严进行查处。对未经消防行政许可、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必须依法实施关停,文化、工商等部门要依法吊销、注销相关证照。对检查发现的在建工程工地没有设臵临时消防水源、动用明火没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违规设臵施工人员宿舍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停止施工。对检查中发现的其他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和火灾隐患,要严格落实34项刚性执法措施,综合利用关停、查封、罚款、拘留等手段,督促整改火灾隐患。四是宣传教育要深入。各地要深入推进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为主题的消防宣传活动,紧紧围绕“消防总动员、平安伴成长”系列活动,大力开展社会单位“四个能力”教育培训。各级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定期刊播消防公益广告,曝光重大火灾隐患和消防安全违法行为。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要将消防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和就业培训内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组织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从业人员以及特殊工种岗位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公安消防部门要大力开展消防宣传进社区、进家庭、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的“五进”活动,派出所、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要深入弱势群体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自防自救能力。五是灭火准备要充分。全省各级公安消防部队要立足“灭大火、打恶仗”,严格值勤备战,加强实战演练,特别是要进一步修订完善高层建筑、地下工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的应急预案,配足配齐相关消防装备,加强技战术训练和综合演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基层应急救援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保障工作,建立健全应急调度、指挥、训练、作战等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三、全力抓好公安部“山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强力推进构筑“防火墙”工程建设

日前,公安部在山东济南召开了深入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全面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现场会,总结交流山东等地经验做法,深入推进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按照工作部署,公安部将于12月份组织对各地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在公安部验收之前,省政府将对各市州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进行专项督查和检查验收。各地要迅速对今年的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及时查漏补缺,强化工作措施,加快推进速度,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要全力推进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组织深入调研,认真编制“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将消防业务经费保障、公共消防设施和装备建设、社会消防力量发展、重大火灾隐患整改等纳入政府任期工作目标。尤其是要按照周强书记“大力加强消防部队装备建设”的重要指示,进一步加大消防经费投入,着力加强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力争通过1-2年的强化建设,推动我省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要全力推进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各地要扎实推进乡镇、街道办事处三级“网络化”管理建设,着重抓好乡镇、行政村、村组和街道、社区、街区三级消防组织建设。年底前,全省所有乡镇、街道都要成立消防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消防工作办公室,村(居)委会明确专兼职消防安全管理人员,街区、居民楼院、村组成立志愿或义务消防队等群众性消防组织。切实抓好消防安全示范乡镇的达标建设工作,尽快创造经验,形成示范效应。三是要全力推进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凡是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未达标的地区,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建设将实行“一票否决”。各地要成立专门的督导小组,上门帮扶指导,督促社会单位按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进度。本月底前,各有关行业、系统主管部门要组织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管理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普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督促单位普遍开展一次灭火应急疏散演练。各级公安消防部门和公安派出所要组织对辖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情况进行逐一检查、逐一验收。

四、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对消防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副省长在2021年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4

一、更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改革,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对改革中一些关键环节如何把握,直接关系医改成败,关系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关系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保障。

一要坚持公益性质。医药卫生既是公共产品,也是商业产品,具有公益和产业的双重属性。30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走了不少弯路,主要教训就是公益性让位于产业性。多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卫生的支出占GDp比重和公共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在世界各国中都处在较低水平。政府投入水平低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出现过度市场化倾向,另一方面公立医院实行鼓励创收、以药养医的政策,这些在客观上导致了看病难、看病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如果一个家庭总的自费医疗支出超过了非生存必需支出(即家庭总支出减去食品支出)的30%,就意味着发生了“灾难性医疗支出”。照此估算,在我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有病不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健康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如果公民的健康需求表现为一种“缺乏支付能力而又必须满足的需求”,政府就有义务基于人道主义精神,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予以解决,即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领域为国民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是公益性的主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制度体系、政策措施等方面,也始终贯穿了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这条主线。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

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必须看到,医疗卫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30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创新很多但也积弊不少,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把本该承担的很多公共医疗卫生责任推给了市场,造成医疗卫生行业的价值扭曲。新医改坚持政府主导,就是为了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不是排斥市场机制,而是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由政府保障公平,让市场确保效率;我们坚持政府主导,也不是实行政府包办,而是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推动形成一个合理有序的竞争格局;我们坚持政府主导,更不是政府只管不办,而是继续加强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建设,确保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能够实施强有力的救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不断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是政府不能推卸的重要责任。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遵循的重要原则。对此,我们必须牢牢把握。

三要坚持人人享有。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医学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千年,而有组织的医疗卫生制度才出现100多年。医疗卫生制度设计是重要社会政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模式。而能否让国民公平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衡量这个制度好坏的重要标志。我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指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国家、社会、个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投入低、效果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它既包括免疫接种、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也包括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诊疗规范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服务。“人人享有”的本质含义是“公平享有”,任何公民,无论年龄、职业、地域、支付能力,都享有同等权利。作为一个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大国,要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没有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支撑,是根本不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中国特色医疗卫生发展道路的基石。对此,我们必须坚决落实。

二、增强机遇意识,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发展是时代的主旋律,机遇是发展的加速器。我们不但要善于从专业的角度看卫生,还要学会从经济的角度、社会的角度、民生的角度看卫生,牢牢把握发展机遇,从更高起点上推动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要紧紧抓住扩大内需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加快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医改方案和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3年内,各级政府将为此投入8500亿元。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起来,超前谋划,主动工作,竭尽全力地争取国家支持,千方百计地用好政策、管好资金、建好项目。要围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开展工作。加强组织推动,使我省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城乡医疗救助体系建设的支持资金。要围绕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工作。积极准备参加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的招投标,争取有更多的吉林医药产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要围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展工作。对全省县级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排队,按照国家确定的标准,抓紧提出新建或改扩建项目。大力加强各类传染病院、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等专业医院建设,积极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要围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开展工作。认真开展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切实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和流感、狂犬病、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控管理。要围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开展工作。积极争取纳入国家试点,争取项目投资,争取扩大财政预算基数,享受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优惠政策,为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改革探索新路。

三、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服务。我们要坚持防治并举、城乡统筹、中西医结合、医教研衔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一要着眼让老百姓“少得病”或“不得病”,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从“重治疗”向“重预防”的转变。五六十年代的赤脚医生制度,对改变当时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和落后的卫生面貌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中国农村基本医疗服务事业发展史上的一项创举。今天,我们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进行一种全新的建构。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持预防为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卫生投入绩效的最重要手段。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及时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不断增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

二要着眼让老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大力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努力解决“看病难”。要合理布局城乡公共卫生资源。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强化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现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覆盖。要搞好医疗机构间的诊疗衔接。逐步实现农村村卫生所、乡镇医院和县医院,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和中心医院的资源共享、有序衔接,鼓励患者使用乡村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使用符合需求的医疗设施。要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养。更加注重对乡村医生和城市社区医生的培养,积极引进、吸收乡村和社区“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型人才。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认真解决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问题,建立同公益目标相适应的医生绩效考评体系和薪酬体系,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行为,方便群众就医。

三要着眼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努力解决“看病贵”。要继续完善由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网络,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同时,努力降低医药费用负担,实现群众基本用药的公平可及和安全有效。

副省长在2021年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5

(2008年4月10日)

同志们:

近年来,我省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品牌,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已经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刚才:会议宣读表彰了一批国家、省旅游强县和4A级旅游景区:各设区市交流了旅游工作经验;忠武同志对全省旅游工作作了总结部署,我都赞成。下面,我就全省旅游产业发展问题讲四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旅游业是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动力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发展旅游产业是我省实现崛起新跨越的重要推动力。旅游在我国先秦典籍中称为‚观光‛。《易经〃观卦》中‚观国之光‛的爻辞,说的就是对一个地力的风景和气象的观瞻。最早出现‚旅游‛—词,是在南朝沈约《悲哉行》的诗句:‚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可能就有外出游览旅行的意思了。在《全唐诗》中以旅游为题的诗共有六篇,而旅游一词在《全唐诗》中出现过22次。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始于二十世纪中叶,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工具,使旅游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旅游业就已经超过汽车、石油等诸大产业,跃升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我国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经过20多年的时间,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增长都很迅猛。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收入达?771亿元,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元,旅游总收入达1.09万亿元。目前,全球旅游重心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与我国互为旅游目的地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安全、最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将提前到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旅游业是我省的主导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07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70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GDP的8.5%。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把旅游产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全省产业发展十大主攻方向之一,不断深化完善全省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定位和规划体系,进一步让江西旅游的名气响起来、人气旺起来、效益高起来。新雄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力争今年接待旅游人次增长14%,旅游总收入增长17%,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将成芝三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第三,发展旅游产业是不子之‘大内需、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党中央、国务院把扩大内需早二寸长期的战略方针,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二二二,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二三匀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兼具芒:齐功能与社会功能,关联度强,乘数效应明显。从经济功能二乏.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劳动密集型与资金、知识三莫型等特征于一体:涉及到行、游、食、住、购、娱六个大屿汪要领域,具有明显的产业组合比较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其发吴予子是衡量经济观代化和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并预示经济结卞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因此,被称为经济的‚动力产业‛、‚先导产业‛。据有关专家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柜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旅游是耒天的主要消费领域之一。当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就会促进匡卞旅游兴旺;达到2000美元,就会促进度假旅游市场逐步形成:达到3000美元,就会出现到周边国家旅游的热潮;达到5000美元,就会从洲内市场扩展到洲际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芝数据: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美元,我国人均消费将以每年10.8%的速度递增,新的旅游消费高峰即将来临。从社会功能来看,由于旅游产业链越来越长,广泛联结城市与乡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同现代金融、航空、餐饮、电子商务充分融合,从而成为参与面广、包容量大、最具成长性的观代服务业,是社会风貌的‚窗口行业‛、‚脸面行业‛。旅游业对各个知识层次的劳动力都具有很强的吸纳性,每增加一名直接就业人员,就能带动五六个就业岗位,对促进就业、增加收入的诱导效应是相当大的。同时,还可以大规模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集聚人气、财气、名气,乘数效应显而易见。我想,这也是当前扩大内需、促进就业的一个很好的着力点。

第三,发展旅游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同时强调,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关键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力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臸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产业具有效率高、污染少、前景广的特点,可以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旅游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仅有利于满足当前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生态的需求。旅游业不仅是‚无烟工业‛,而且是‚资源低消耗产业‛。游客来观赏山水和人文景观,带走的只是观感和体验,留下的依然是青山绿水、名胜景观。只要保护适当,旅游资源是可以反复循环、持续利用的,而且来观光旅游的人越多,声名远播的就越广,资源本身的品位和价值也会随之抬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加三乏三兰济发展方式,实践省委、省政府‚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二。言—‛、坚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客观需要。

第四,发展旅游产业对广工厂外开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看,旅游乏乏一和以精神享受为主的体验,又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活动,三二〃二是经济性明显的消费。现代旅游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大.令兰:旦期旅游是少数人的特权,像帝王巡游、学士漫游、僧侣云、三军: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孔子,老子骑青牛西去,悟天气二‛道‛。孔子讲学,周游列国。秦始皂曾率文武百官五次出迄.三到洞庭,北到碣石,东到蓬莱。唐代玄奘取经,西行万里到印乏.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远至东非海岸。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宇乓术水平提高,人们消费观念逐步转变,消费水平大幅提升,三家调整了公民休假臸度,使人们有了更多的经济收入和闲暇时三芝行旅游活动,加速了大众旅游消费时代的到来,现代旅游已五专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世界性。由于交通运输的革会.臷别是航空运输的发展,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降低了旅行天工.提高了旅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扩大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形王了世界性旅游市场和统一的旅游体系。三是综合性。观代旅游活动及服务从分散、个体、单项向综合性演变,涉及到交通、住宿、饮食、金融、商业、娱乐等六大消费领域,标志着旅游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既可以实现与国际化、现代化对接,扩大对外交流,提升整体形象,又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闲暇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以新观念、新认识、新思想为先导的,要实现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要坚持不懈地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苏荣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解放思想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实践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才能孕育创造力,增添新动力,释放新活力。思想不解放,发展的手脚就难以放开;观念不更新,发展的局面就难有大的突破:思想不解放,观念不更新,发展的思路就不够宽,内生机臸就不够活。没有思想观念的新跨越,就不能有旅游产业的新飞跃。有了思想的活力,才有发展的动力。解放思想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要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着力转变一切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层次和水平,用新的思路和方法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发展难题。要牢固树立善于超前思维、超常思维、抢抓机遇的理念。康有为有句名言:‚夫万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道理说得深刻明了。大家应当有这样一个态度,那就是要牢牢把握住当前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研究新思路、探索新举措过程中,鼓励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和交流,允许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探索和实践。要旗臶鲜明地鼓励创新、激励成功、善待挫折、宽容失败,不断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展思路,不断探索创新;不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而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二、挖掘内涵,彰显柠兰,逆一步提升旅游资源品位

一般来讲,旅游按旅:三÷车厂芍征划分,有山水风光游、历史古迹游、阳光海滩游、民〃÷三言。声、地热温泉游、建筑园林游、草原森林游等。我省旅游资三一千王富,几乎具备了所有类型的旅游元素,具有‚红色摇篮、绝特山水、陶瓷艺术、道释文化、特种生态、客家风情‛六大特色。在8大类155种基本景观类型中,我省就有1 53种:是全国旅游资源老源赋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异彩纷呈,释放原生资质,延伸先天优势,一处处旅游景区景点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遍布赣鄱大地,绽放出耀眼的光彩,释放着迷人的魅力。

红,是以井冈山、瑞金、南昌等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江西是中国现代革命的发祥地,被誉为‚红土地‛。1927年8月1日,在南昌爆发了中国共产党领领导的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毛泽乐,三年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井冈山创立了中国第—个‚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以此为基础逐步打出了—大片横跨闽粤赣的中央苏区。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历了历时七年、五次反围剿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武装斗争,谱写了三菩三宁可泣的英雄业绩,留下了宝贵的井冈山精神和大量的革命历史遗迹。毛主席写下了‚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等豪迈诗句,描绘井冈山千姿百态的绚丽风光。郭沫若同志在游览井冈山后,曾赞咏‚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游‛。以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人民共和国的摇篮——瑞金、人民军队的摇篮——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血染的丰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四个摇篮、一座丰碑’’共同构成的五大红色板块,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夺目奇葩。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我省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搞好江西红色旅游,不仅关系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且具有特殊约政治意义。

绿,是以庐山、鄱阳湖、婺源、三清山等为代表的观光休闲度假游和乡村生态游。江西山清水秀,山脉和丘陵占全境面积一半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0.05%,位居全国前茅;众多江河湖泊星罗棋布,佳山胜水景秀形奇。庐山千百年来一直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风光明丽,重峦叠嶂,峡深谷幽,空气清新,加上怪石奇松,瑞草名葩,飞瀑流泉,云笼雾绕,钟天地灵秀,蕴无限生机,是令人向往的避暑胜地。传说4000多年前大禹曾在这里治水,秦始皇南巡曾登临庐山紫霄峰。司马迁游历庐山,《史记》记载: ‚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陶渊明在此归隐,开创了中国田园诗先河。李白曾5次游历庐山,大约写了14首诗;最著名的是《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中极品。白居易任江州司马,筑草堂于北秀炉峰下,写出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名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题西林石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真正意义已经超过了对一座名山的解读和认知。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庐山为‚庐岳‛,重建天池寺,兴建御碑亭,写下了:‚路遥西北三千界,势压东南百万州‛。毛主席写下《登庐山》:‚一山飞臷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烟波浩渺、碧水如蓝的鄱阳湖,连通长江,接纳众多瑞鳞名鱼漫游,水草丰茂,吸引无数锦羽珍禽栖息,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和亚洲重要的淡水湿地,也是公认的‚白鹤之乡‛、‚珍禽王国‛、‚侯鸟乐园‛、观鸟胜地,具有‚枯水一条线,丰水一大片‛的独特自然景象.鄱阳湖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许多诗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句。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彭蠡之滨‛,苏东坡《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诗中的‚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描绘的都是鄱阳湖的胜境,时常可见‚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壮观美景。婺源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乡村景致。这里山明水秀,松竹连绵。飞檐斗角的古民居蜿蜒于青山绿水,或依山,隐现于古树层林之间;或傍永,倒映于溪池清泉之上;与层层梯田、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现在,中央电视台每天都在说一句非常精彩的话:美丽乡村,梦里老家——江西婺源!而朱熹的《观书有感》更是对其家乡最好的描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可以真正体验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东险西奇,南绝北秀,兼具‚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的特点,四季景色绮丽秀美,云蒸霞蔚,飞泉流瀑,步移景换:景色绝特。苏东坡写诗赞叹:‚揽胜遍五岳,绝景在三清‛。著名散文家秦牧称之为‚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美国国家公园基金会主席保罗先生曾惊叹:‚三清山是世界上第一流的罕见的精神世界一天国‛、‚三清山是世界上为数极少的精品之一,是全人类的瑰宝‛。随着我省建设绿色生态江西战略的逐步实施,江西将成为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美丽生态家园,海内外游客旅游休闲‚后花园‛的特色已经越来越明显。正如新雄省长所描述的‚青山绿水一幅画,白云生处有人家;中国瑞士不虚假,观光休闲是你家‛。

古,是以千年才子之乡、千年瓷都、千年道教、千年名阁、千年书院、千年古村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古人云:‚游山如读史‛、‚游山如读诗‛。特别是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文化审美需求的增强,以观赏大自然美景、体味历史文化艺术瑰宝为主的文化旅游成为一种时尚。江西历史源远流长,历代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为我们留下了富集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载入史册的江西籍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灿若群星,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汤显祖等江西籍名人及到过江西的无数文人墨客给江西留下了大量碑刻、诗文、书画等人文古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冢‛。他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至今令人深思,发人深省;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创作的‚临川四梦‛成为光耀古今的文艺珍品、在临川主过政的太守(‚内史‛或‚刺史‛),有两位大书法家一晋代王羲之和唐代颜真卿;两位著名山水诗人一南北朝的谢灵运和唐代的戴叔伦;两位文学巨匠‘一南北朝的临川王、文学巨著《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和南北朝著名文学家、俐临川记》的作者苟柏子。他们虽然不是本土人,但在临川老百姓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谢灵运被尊为‚康公‛,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三都要举行大型集会——‚迎康公‛,延续至今;为了纪念颜真卿,建造了‚颜鲁公祠‛供奉‚鲁公菩萨‛:为了纪念戴叔饨,竖起了‚遗爱碑‛。可以说,江西是名符其实的千年中华‚才子之乡‛,难怪李白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千年瓷都景德镇,有‚世界瓷都‛的美誉。陶瓷历史悠久,‚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四大名镇之—,以出产精美瓷器名扬天下;悠久的陶瓷历史,灿烂的陶瓷文化,珍贵的陶瓷古迹,特有的瓷业习俗等构成了景德镇独特的旅游资源。还有乾隆在这里畅游、屈原在这里流浪、路易十四的垂涎、罗马教廷的震惊等,旅游资源还有很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千年道教龙虎山,按鲁迅先生的说法:‚中国的根柢在道教‛。而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就在龙虎山,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山‛,影响远及东南亚、日、韩。龙虎山,不仅在于山体之美,也在于水体之美。l山是凝固的诗行,永,是流动的诗韵。沪溪河‚雕琢‛极富特色的丹霞地貌,形成了石崖、石寨、石梁、石柱、石墙、石桥、石峰、石门、峡谷、蜂窝洞穴、贯通洞穴以及天然壁画等自然奇观,多姿多彩、千姿百态、恍若仙境、妙趣横生。整个景区就是——个美丽的地质公园,独具山丹、水碧、天蓝、风清的特色。更值得称道的是,2000…年间形成的道教教义、教规及其道教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完全可以与世界三大宗教齐肩媲美。王安石《七绝〃龙虎山》:‚湾湾苔径引青松,苍石坛高进晚风。方响乱敲云彩里,琵琶高映水声中。‛《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中写龙虎山为‚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桂。‛这段精彩描绘,早已美传于天下。龙虎山悬棺如无字的天书纵横在千尺云崖之上,至今还有很多尚未破解的千古之谜,形成了中国乃至世界崖墓洞穴文化的奇观。千年名阁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见证了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韩愈盛赞滕王阁‚瑰伟绝特‛;王勃在这里写下了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色。‛千年书院,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等一批书院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聚书延师,设课招生,臸定学规,创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等较为完整、系统、规范的教育理念,激励着—代代文人学子奋发向上。朱熹、陆九渊在鹅湖书院举行的‚鹅湖之会‛,是中国哲学史上—场著名的辩论,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千年古村,遍布全省,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人文科学价值及环境与建筑艺术价值,是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活史料。另外,新干大洋州的青铜文化:代表着江南青铜器冶臸的至高水准;赣南客家文化,是世界客家人的共有文化财富,是研究中国建筑史、客家风俗的活史料;以婺源、南丰、万载、萍乡为代表的傩舞戏文化,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古典舞蹈的活化石。这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闪耀着灿烂的文化之光,还需要深入挖掘开发,提高保护利用的深度和广度。

历史是流动的,文化也是流动的,有…幅古对联叫‚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面刘‚老天爷‛的慷慨赐予,‚老祖宗‛的格外恩惠、如何依托‚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资源优势,把我省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做梢、是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缜密研究和科学运作的重大课题。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思路

当前,旅游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产业转型期和战略提升时期,全国已有24个省份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新雄省长对做好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和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工作非常重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我省旅游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内涵增长、品质提升的发展基础、有利条件和内在要求,正面临和经历着一个产业加速成长期的转折点。如果错失良机,将会付出更大的‚成长代价‛。在这个关键时期,应当花大气力认真研究旅游产业发展阶段转换的基础条件、环境要素、内在要求和趋势走向,研究臸定各项保障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我省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在这里,我谈一点思路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是:借助当前中部崛起的有利时机,有效利用我省眦邻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发达地区的地缘优势,在突出‚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优势特色,坚持和完善把江西建设成为海内外旅游休闲后花园战略,树立‚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整体旅游形象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转型升级,实现全省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综合功能明显增强,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经济大省。到2010年,全省旅游产业力争实现接待旅游人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00亿元,相当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l%左右,旅游排位进入全国中等行列。

这一目标的内涵可以体现为‚六化‛

一是市场化。全方位创新旅游产业体臸,全方位开放旅游市场,使旅游企业能在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中自主经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配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二是产业化。加速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努力实观旅游核心和配套行业系列化,旅游客源市场系列化,旅游研发、营销和配套服务系列化。

三是区域化。加快旅游市场区域一体化、主体多元化、经营细分化步伐:打破传统旅游产业各自为战、画地为牢、市场分割、质差效低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宽领域、大纵深、多层次、高协同,规模效益、结构效益、布局效益、时序效益俱佳的观:代旅游市场大格局。

四是集群化。引导旅游产业要素向优秀旅游城市、优势区域和精品旅游景区聚集,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以旅游产业为主要功能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酒店、娱乐、度假、休闲、购物、旅游传媒等配套完善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和规模经济优势。

五是高端化。设计高端旅游产品:开发高端旅游市场,培育高端旅游产业:逐步使全省旅游产业达到管理高效率、人员高素质、品牌高知名、产品高质地、服务高质量、活动高格调、文化高品位、经营高效益的高级形态。

六是国际化。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旅游客源,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与设施、旅游管理、旅游环境等各方面达到国际化的标准,培育具有国际化水准的旅游企业集团。

(二)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

关键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和定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创新体臸机臸,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旅游产品开发,进产业模式转换,使旅游企业、景区景点差别定位,错位发展,促进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实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从粗放增长型发展阶段向科学发展阶段转换。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和重要指导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与节约型社会,杜绝违背客观规律的旅游规划建设。坚持又好又快、‚好‛字优先。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发展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特征、比较优势,提升集约开发水平,增强集聚资本的承载能力。坚持扩大开放。加大产业转移和国外资本的吸引力,提高旅游经济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创新体臸机臸。理顺旅游管理体臸,建立旅游激励机臸,进一步增强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力:努力形成市场相通、体臸相融、资源共享、交通共连、人才互流、产业互补的发展格局。

二是从政府主导型发展阶段向市场主导型发展阶段转换。随着旅游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发展逐步进入成熟期,全面融入高度开放、充分竞争的国内国际旅游市场体系,市场在资源配臵中日益显现出主导作用,为推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换。要加快旅游产业体臸机臸改革创新步伐,在进一步发挥政府战略策划、规划引导、政策导向、规范市场和服务管理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旅游市场主体在投融资、产品创新、市场营销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市场化水平。

三是从资源依赖型发展阶段向产业推动型发展阶段转换。现代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会大大减少经济增长的成本,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性要素,但资源型旅游经济和产业,基本处于初级和低端的发展阶段。只有适时进行产业升级,向以旅游资源组合式深度开发,集约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推动型发展模式和阶段转换,才能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产业大规模扩张和可持续发展。

四是从单一经济功能型向综合功能型转换。现代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精神文明建设和扩大开放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新一轮区域竞争的热点。我们要以更为宽广的眼界观察思考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积极发挥我省红色文化旅游、绿色生态旅游、陶瓷艺术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乡村民俗旅游、度假休闲旅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优势,增强文化特色和内涵,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对外开放、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综合功能和作用。

(三)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的基本原则

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是注重保护,持续发展。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成为——个和谐整体。首先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旅游资源既有可循环利用性,又有不可再生性。这些具有不可再生性的生态环境、历史遗存、人文景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可资汲取的营养源。历史永恒,文物不能再生。发展旅游产业一’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保护,坚持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健康发展。其次要科学规划。遵循‚合理配臵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区域特色,明确开发时序‛的原则,把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臵,落实到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践中,作为检验旅游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依据。第三要完善法规,加强监管。要尽快完善我省旅游法规体系,为正确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完善的法律体系,避免盲目开发、过度开发。同时,要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确保我省旅游资源循环往复:持续利用。

二是精心创意,合理开发。首先要有—个好的创意,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用创意拓展旅游项目、进一步增强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识在人先,才能走在人前。现在是速度臸胜的时代:只有提高思维效率,才能占取主动,获取先机。有人说过,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旅游开发的功能定位和形象设计,要与特定的旅游资源相适应,与特定的旅游活动相匹配、与特定的旅游主题相呼应。一个有好创意的项目,可以为整个旅游景区添彩助力;一个创意不好的项目,不仅自身经营不好:还会给整个旅游景区留下遗憾。自然生成的资源也是资本,或者说是潜在的资本,这些资本一旦被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化为观实的资本,对那些具有观赏娱乐价值、适合市场需求,并且能够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景区景点资源,要做深、做细、做出档次。比如三清山,据史料记载:‚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犹如道教所尊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教祖列坐其颠,故名‛。但现在有关‚神仙‛、道士的民间传说,山上建筑的风格都与道教名山的称号很不相称,传说是道教重要人物葛洪炼丹飞升之所,也没有遗迹可供参观。可以从宗教遗址到山上建筑,从民间传说到导游解说,深入挖掘,营造出一个仙境般的旅游环境。龙虎山上清镇也与道教祖庭名山的主题不相符,可以从街道建筑设计、居民穿着打扮、市场经营内容等方面建成充满古朴之风和道家氛围的镇子,重现曾巩诗中‚未断凡心却归去,他年飞鸟会知返‛的意境。

三是扭住项目,跨越发展。苏荣书记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各设区市调研期间都一再强调项目建设问题,指出‚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没有项目就没有后劲,没有项目富民兴赣就是一句空话‛。‚项目建设不仅关系当前,更关于长远‛。我理解,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是立省之基、兴省之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有效载体。也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体现。没有项目就没有一切,没有项目就没有希望。抓大项目,就是抓机遇,抓发展;抓住了大项目,就抓住了机遇,抓住了财富,牵住了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抓好项目建设,首先要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意识。要从提升旅游产业层次出发,把谋划项目作为促进投资、推动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力争引进一批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其次要谋划好项目。要坚持以资源换项目,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市场换项目,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项目、优势企业集聚,力求通过大项目、大企业,带来投入的大增加、规模的大扩张、总量的大提升。要从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出发:围绕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走势和阶段性特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措施的取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变动趋势、重大相关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及其新的需求增长点等力面、从战略层面上整体谋划项目;从科学发展出发,围绕提升产业素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和谐等目标,合理谋划项目;从比较优势出发,围绕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谋划一批差别定位、错位发展,对投资者有较强吸引力,对经济发展有较大拉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第三要包装好项目。项目包装是连接项目和投资者要求的桥梁,要选择一批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投资推动作用的项目,用国际通行办法和规则高标准包装,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激发他们的投资热情。第四要实施好项目。要对所有项目进行梳理排队,实行全程跟踪: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成功率。要加强对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者和项目业主并不仅仅看重眼前利益,而更关注的是长远发展和长期回报,他们需要的环境是投资上放心、运作上省心、办事上顺心和生活上舒心,真正做到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办得好,形成‚葡萄串‛效应,带动和促进我省旅游产业战略转型升级,实观跨越发展。

四、强化理念,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关于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省委、省政府已经做出了明确部署,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扎扎实实地抓好推进落实。目前全省旅游发展需要着重抓好的工作,可以概括为:切实强化六个理念,努力实现六个突破,精心办好六个节事活动。

第一,要切实强化六个理念。一是要强化发展思路多维化理念。进——步树立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产业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融合。要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多视角、多层面地审视旅游产业发展问题,在旅游扩展、延伸、优化、创新、精品化、系列化等多个维度上,进一步拓宽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旅游新业态、新增长点和新消费热点的培育,加速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是要强化资源配臵市场化理念。要进—步重视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和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基础作用。在当前国家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快推行公共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大环境’卜。单纯依靠财政资金已经难以满足我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应积极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借助资本市场来进行旅游产业的资本运作和旅游资源整合。要更多地通过经济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市场化方式而不是行政方式谋划解决发展问题。

三是要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理念。旅游产业有着较长的价值链、丰富的差异化空间、组合和流通的便捷性、充足的要素禀赋、充沛的市场供需,为产业分工、协作,形成规模经济和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完全具备产业集群发育的基础。要通过资本运作,产权重组,连锁经营、集群发展等形式,加快向区域市场—体化、主体多元化、经营细分化、联结网络化方向发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要通过。产品创新,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旅游服务业集聚区,形成配套完善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和规模经济优势。

四是要强化市场营销品牌化理念。旅游经济是‚窗口经济‛,更是品牌经济,‚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目前旅游业的竞争已经由资源竞争转向产品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品牌竞争,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产品和服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创造市场勃需求的好机遇。有差别寸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我们要学会用宽广的眼界、创新的思维和前瞻的意识,整合—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多方位捕捉商机,进行市场运作,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精。要通过旅游项目的带动、旅游功能的提升和旅游服务的改善,打造有鲜明特色、有市场吸引力和影响深广的强势旅游目的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和服务品牌。

五是要强化宣传推广整体化理念。要进一步增强整体意识,加强横向联合,以全省整体旅游宣传为核心,及时跟踪、研究、分析和预测国际、国内旅游需求的新变化、新动向:展开深度的市场分析,全面提高我省旅游宣传推广工作的整体性、针对性、专业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江西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是要强化运行机臸协调化理念。旅游产业涉及‚行、游、食、住、购、娱‛六大要素,产业链条较长,涉及的相关部门、行业更是多达几十个,只要一个环节出现梗阻现象和‚短板效应‛,就可能影响整个产业的运行质量。要深化‚全省一盘棋‛的观念,切实增强协调配合的意识,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要努力实现六个突破。一是要在产业融资发展上取得突破。我省总体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市、县还是机动财力十分有限的‚吃饭‛财政,过分依赖政府可能会对旅游产业发展形成臸约。应当在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的同时,逐步使市场机臸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机臸和主要调节机臸,使企业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真正主体,打破地域、行政区划、企业所在地的局限,吸引大量的资金流进入我省参与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要在资源和资产整合上取得突破。省旅游局和省建设厅要密切配合,抓紧进行全省旅游资源普查,结合全省小城镇规划的编臸,修编完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并建立健全规划执行机臸。清代的赵翼在《论诗》中说:‚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这首诗应该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要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参与对全省旅游产业资源和资本的整合、重组,通过旅游优质资产整合注入,培育以旅游业为核心业务的综合性旅游集团,实现我省旅游产品网络和品牌效应的快速扩张,提高全省旅游产业的竞争能力。

三是要在旅游设施建设上取得突破。要积极支持南昌、景德镇,赣州等地机场的改扩建,同时力of陕通往主要旅游景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旅游公路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要积极工作,争取设立旅游经济贸易开发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推进观光休闲度假胜地的建设,积极打造旅游休闲基地。要在庐山、井冈山等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婺源等部分旅游重点县,加快建设星级酒店和度假型、会议型、保健型的特色主体酒店,适应高端群体和专项内容的旅游消费要求。要根据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快速增长和新的休假臸度带来的旅游市场变化,用新的视野规划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一批适应中高端消费的保健康体、温泉养生、臵业旅游、高尔夫旅游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四是要在旅游品牌建设上取得突破。品牌是旅游产业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和‘‘护身符‛,只有创出‚金字招牌‛,才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才能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围绕我省‚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总体形象和功能定位,突出‚四山一城一村‛(井冈山、庐山、龙虎山、三清山、景德镇、婺源)重点,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乃至世界级的旅游品牌。以井冈山为龙头:南昌、瑞金、萍乡、上饶等为基点,重点打造‚井冈山‛这一独——无二的红色旅游品牌:以‚世界自然文化景观‛庐山为龙头,庐山西海、共青城、鄱阳湖口、九江古城、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为辅助:着力打造‚中国休闲度假天堂‛’品牌;将‚道教祖庭‛龙虎山打造成为‚中国道家第一名山‛;将‚江南第一仙峰‛三清山打造成为世界峰林奇观;将‚千年瓷都‛景德镇打造成为世界陶瓷文化旅游中心;将‚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婺源打造成为世界乡村风情旅游经典。同时,着力推进明月山、武功山、三百山、仙女湖、大觉山、三爪仑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要以品牌景区为主基点,形成旅游精品线路。省旅游局已拟订了全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纲要,要抓紧补充完善建设项目,以便付诸实施。服务品牌的竞争是最高层次的竞争,如果一流的景区,没有一流的服务员的微笑,就好比花园里失去了春天的太阳。有竞争才有动力,有动力才能造就品牌。要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着力推进旅游服务和管理的精细化,提升品牌的品质和内涵,加强宣传,提高美誉度,打造一批江西旅游名社、名店、名馆、名产、名节、名导。

五是要在旅游市场开拓上取得突破。要采取不同的开发战略和策略,有针对性地开拓六大市场,即国际市场以开拓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为重点;境外市场以进一步开发香港、澳门尤其是台湾市场为重点;国内沿海市场以抓好长珠闽地区的客源为重点;国内北方市场要加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宣传促销为重点;周边市场要继续扩展武汉、长沙、安徽、郑州等客源地为重点;省内市场要以持续开展‚江西人游江西‛活动为重点。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吸引航空公司开辟直飞日、韩、东南亚的国际航线、旅游包机和国内支线航班。要紧紧抓住举办北京奥运会的良好契机,着力开展江西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推广,努力吸引奥运客源。要与我省主要客源地的媒体通过节目(内容)和旅游广告互换的方法,形成旅游宣传的联动机臸,使我省旅游宣传推广的覆盖面扩展到全国乃至海外。要以加强旅游经济科学研究和数字化改造升级,带动旅游信息咨询业的发展,积极建立旅游信息资料库,创办旅游网站和旅游电子期刊,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和旅游电子商务服务,扩大旅游宣传。

六是要在激励机臸上取得突破。首先是要着手研究臸定操作性比较强的扶持政策。对开通国际航线、国内支线航班、进驻我省的大型连锁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专列、旅游包机等给予适当支持。其次是要建立完善旅游激励机臸。对旅游产品开发、宣传推广、市场营销、节事活动等效果明显的地方和单位进行奖励。第三是要加快形成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充分发挥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和省红色旅游领导小组的协调统筹作用,完善工作机臸,细化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增强协同作战意识。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共同构建全省旅游产业跨越发展新格局。

第三,要精心组织办好六大节庆活动。即办好2003〃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永远的激情‛——第二届中国(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第二届明月山月亮文化旅游节、第三届婺源生态旅游文化节、第五届景德镇瓷文化旅游节和第十一届龙虎山国际道教文化旅游节。举办节庆活动是宣传旅游、发展旅游的有效手段,要进一步丰富节庆内容,创新筹办方式,增加活动亮点,塑造品牌魅力,扩大市场外向度和社会影响力。具体来说,要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创新,寻求突破。一是推进市场运作。要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的专业策划公司和会展中介机构,广泛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冠名赞助、联合举办,多渠道、多形式吸纳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提升旅游节庆活动市场化运作水平。二是深化产业内涵。要丰富节庆活动的旅游产业内容,突出旅游产业特色,扩大旅游产业外延,使节庆活动真正成为我省旅游与省外旅游、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对接的平台。三是扩大社会影响。要广泛邀请社会名流、国内外业界和相关方面人士积极参与,进一步扩大活动规模,提高活动规格,提升活动档次。四是增强综合效益。要注重发挥节庆活动多重功能,扩大节庆活动叠加效应,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副省长在2021年全省医德医风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篇6

省委、省政府做出振兴全省畜牧业这样一个重要的决策, 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第一, 振兴畜牧业是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 其中农民收入翻番是最为艰巨的任务, 也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任务。2011年以来, 围绕农民收入翻番, 各地都在大胆探索, 包括理论界和政策研究部门在内的各个方面还展开了热烈的研究讨论。省委、省政府集中各方的意见, 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 要实现农民收入翻番, 必须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大以工补农的同时, 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 依靠产业翻番实现农民收入翻番。落实省委、省政府这一重要决策, 实现产业翻番, 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大做强现代畜牧业。现在看来, 畜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三个最明显的作用。一是见效快, 相对于第二、三产业及种植业项目, 畜牧业比较容易做大, 一两年就可能培育成较大规模的产业;二是带动力强, 畜牧业本身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 能够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三是效益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畜牧业在较长时间内还处于一个成长期, 山西省牛羊等草食畜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发展畜牧业具有比较长期稳定的收益。从去年情况看, 山西省畜牧业产值仅有295.7亿元, 占整个农业的比重仅为24.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约6个百分点。畜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仅为11%。加快振兴全省畜牧业, 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占农民收入的比重, 已经成为实现农民收入翻番的紧迫要求。

第二, 振兴畜牧业是尊重农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农业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 从其一般规律来讲, 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 特别是随着人们食品消费结构的升级, 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在食品消费结构中必然呈增长的态势。反映到农业结构内部, 粮食生产和畜牧业生产的比例关系必然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粮食生产相当部分是将为畜牧业生产服务的。现在, 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是否发达, 一个关键性的衡量指标就是畜牧业占整个农业的比重。据统计, 现阶段美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多;西欧各国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大都超过1/2, 如德国、英国占60%以上, 法国占70%以上;北欧则以畜牧业为主, 丹麦、瑞典是欧洲肉奶及其制品的供应基地, 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和80%;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比例分别为60%和80%。目前, 世界一半以上的粮食都被用作饲料, 转化成了肉蛋奶类。从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看, 畜牧业从总体上已到了加快发展的阶段, 全国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 周边省份河北是33.5%、河南是31.5%、陕西是26.1%。应当讲, 山西省也到了畜牧业加快发展的阶段, 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畜产品需求必将持续增长;其二, 粮食转化为畜牧生产的能力已初步形成, 特别是玉米产量达80多亿kg, 而且品质尚好, 大部分可以转化为畜牧业生产的原料。可以说, 畜牧业发展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 前连种植业, 后接加工业、食品业, 畜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 就是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比较效益提高的过程, 这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趋势和规律。我们必须很好地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 把振兴畜牧业作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

第三, 振兴畜牧业是发挥山西省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山西畜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比较优势。概括起来讲, 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具有毗邻京津高端市场的区位优势。京津地区是中国的三大经济区之一, 我省是京津地区的近邻, 特别是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距离京津不到400 km、大约3~4个小时的车程, 物流运距较短, 区位优势突出。而且京津地区是国内畜牧产品的高端市场, 产品价位高、需求量大。在现阶段, 肉类产品除猪肉价格上下波动外, 其余畜禽产品价格仍处在上升趋势。据了解, 仅北京每年就需要调入42.4×104 t猪肉, 50.3×104 t牛奶等畜产品, 市场空间非常大。二是具有广阔的土地资源优势。我省还有许多不适宜种粮的丘陵地带、盐碱地, 非常适宜发展放养与圈养相结合的养殖模式, 而且牛羊等草食畜, 需要一定的活动空间, 只有运用牧场、草场相结合的饲喂方式, 才能生产出品质优良、味道鲜美的肉品。这是其他粮食主产省不具备的一个优势。三是具有饲草饲料优势。山西省是全国13个牧区半牧区省份之一, 草地面积大约有400×104 hm2, 和耕地面积相当, 牧草资源相当丰富。除了羊、还有牛, 特别是奶牛, 是需要牧草的。山西省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世界三大玉米生产黄金带上, 玉米种植面积大, 品质好, 蛋白、淀粉、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高, 正常年景产量在80×108~90×108 kg。把这些玉米加工成饲料, 还可以实现玉米就地转化增值, 解决销路问题, 增加农民收入。此外, 还有黑豆、豌豆等杂粮产量大、品质好, 这些优质饲草饲料都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四是具有阶段后发优势。后发优势这一条非常重要。畜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多数以家庭分散或小规模养殖为主, 许多统一防疫措施、标准化生产模式、质量保证措施等无法推行, 生产成本较高, 规模效益低, 也带来了缺乏品牌、食品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目前, 山西省畜牧业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传统阶段、初级阶段, 比如作为全国13个奶牛重点省, 2011年我们奶牛的规模化养殖率是57%, 而河北是95%、河南是87%, 天津市已达到100%。振兴畜牧业, 我们可以越过初级发展阶段, 高起点、高标准起步, 直接进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阶段, 这样, 落后就变成了优势。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虽然我们发展滞后了一些, 但我们却避免了牧区土壤、大气污染, 比如土壤中农药、化肥、地膜等有害物残留少, 污染程度低, 为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创造了条件。五是基本突破了水资源瓶颈制约。过去我们发展畜牧业受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制约, 现在引黄北干工程的通水、大水网的建设以及各地水利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 已经基本突破了水资源瓶颈制约, 畜牧业具备了加速发展的条件。

振兴畜牧业, 大幅度提高畜牧业在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强化畜牧业对农民收入翻番的支撑作用, 必须制定一个好的规划, 谋划一批好的项目, 制定一些好的政策。在这三个方面, 省里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初步提出了一个发展规划和产业指导意见。各地要在工作推进过程中, 按照省里的总体部署, 大胆实践, 大胆创造。这里我就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认识和把握的几个问题谈一些意见。

一、关于产业布局问题。

在一个区域布局一个产业, 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比较优势、市场潜力、发展环境等因素。经过多年的发展, 全省畜牧业已基本形成以猪鸡牛羊为主体的产业格局。目前主要问题是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 形不成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规模效益。现在, 随着一批大企业的进入, 必将对全省畜牧业产业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当把大企业的进入和区域比较优势很好地结合起来, 对全省畜牧业产业布局做一个比较科学的规划。总的讲, 就是进一步加快雁门关地区生态畜牧业发展, 担当起产业翻番的主要任务。初步考虑, 第一, 在雁门关地区, 要加快建设以牛羊为重点的生态畜牧经济区。经过十年的发展,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引进了像中粮、正大、小肥羊、雨润、顺鑫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下一步的关键是要进一步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上一批主要面向京津地区规模较大、品牌高端的产业化项目。同时要发挥这一地区土地资源广阔、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 规划建设一批成规模的大草场和大牧场, 通过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式, 既解决林牧矛盾, 又解决牛羊的品质问题。这样, 通过大公司和大农场的发展, 尽快把雁门关地区建成京津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基地。第二, 要重点依托新希望、正大、大象等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 尽快形成鸡的产业化布局。全省鸡的出栏量目前只有1亿多只, 通过大象和新希望近一年的合作, 已在孝义、闻喜、武乡、沁水、壶关等地布局了一批鸡产业项目, 鸡出栏量有望在三年内突破4亿只, 再加上粟海、潞宝等鸡产业项目, 全省鸡产业有望翻两番以上。这几大项目即可基本形成全省的鸡产业总体布局, 各企业一定要很好地抓好这些项目。第三, 要重点依托鑫四海、雨润等龙头企业, 尽快形成猪的产业化布局。现在猪的养殖规模普遍过小, 随着鑫四海、雨润等一批龙头企业项目的上马建设, 有望在较短时间内改变这种局面。通过以上三个方面, 全省就会基本形成猪鸡牛羊四大重点产业布局。需要指出的是, 我们强调产业布局, 不是机械地、片面地、形而上学地要求一个地方必须发展什么, 不能发展什么, 而是一种方向性的指导。最终的产业布局是在发展中形成的, 而不是纸上规划出来的。有的地方发展猪鸡牛羊以外的特种养殖有优势, 就可以大力发展特种养殖;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内的天镇、阳高畜饲草相结合发展养猪有基础和优势, 就可以大力发展养猪;太行山地区受土地和生态的限制, 发展肉羊可能不适应, 可以大力发展绒山羊。各地情况千差万变, 资源禀赋各具特业”、“一村一品”的总体要求和总体规划, 发展符合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

二、关于市场主体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发展的历史, 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 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形势下, 畜牧业发展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第二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 公司化养殖开始起步发展, “公司+农户”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生产方式。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小规模的养殖在生产过程中品种选择、质量监控、疫病防治、规模效益等方面的缺陷和弊端开始暴露出来, 全国很多地方开始进入养殖生产方式的第三阶段, 即公司化生产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大量农民由过去的直接生产者转为主要为公司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产业工人。从我省目前情况看, 畜牧业散养比例还相当高, 多数地方还是公司加农户的粗放发展阶段, 难以支撑现代产业发展。因此, 当下强调的就是公司化运作, 不主张以家庭散养为主, 要坚持工业化理念、产业化运作, 推行以大企业、大集团运作为主、辅之以家庭牧场的养殖发展模式, 逐步改变以农户家庭小规模散养为主的传统初级发展方式, 超越粗放式的小农经济, 加快步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公司化发展阶段。鸡猪牛三个畜种已经具备公司化生产的条件, 今后支持鸡猪牛的发展, 主要是支持从事这一行业的企业。羊目前还处于粗放分散饲养向集约圈养转变的阶段, 公司化运作的条件还不很成熟, 要通过合作社的形式尽可能地扩大养殖规模, 逐步向公司化养殖生产过度。

三、关于延伸产业链条问题。

畜牧业上联种植业, 下联加工业, 涉及医药、食品、毛纺、包装、物流等行业, 产业链延伸空间很大, 产业带动性很强。振兴畜牧业, 既要做前端, 也要做后端, 积极发展上下游关联产业和产品, 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应。从山西省目前情况看, 主要是产业链的延伸不够, 还停留在卖原料、卖初加工产品阶段, 产品深度开发不够。即使有一些好的产品, 也没有形成大的市场占有率。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我们引导企业积极发展精加工、深加工, 打造高端化、品牌化的产品, 特别是引进的一些知名企业和省内转产企业, 从一开始就要鼓励支持他们做高端品牌产品, 要敢于向现有的龙头企业挑战, 向名牌企业挑战, 敢于争一席之地。从山西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出发, 我们正在积极谋划集中打造山西杂粮和雁门关生态畜牧两个高端农业品牌。我们已制定了杂粮产业振兴规划, 前不久, 召开了全省杂粮产业振兴大会, 做了安排部署。关于雁门关生态畜牧品牌的初步考虑是, 发挥区位优势, 按照全国先进、循环生态、畜饲蔬结合的理念, 在同朔地区抓紧布局一批高标准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项目, 首先把同朔地区建设成京津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已多次和京津有关方面沟通协调, 并策划了一批畜牧业基地建设和加工流通项目, 准备近期主要面向京津地区招商引资。

四、关于招商引资问题。

山西农业要做大做强, 必须走出去, 引进来。不仅要引进省外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 也要引进省内转型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这既是山西农业的一个特点和优势, 也是山西农业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从2011年以来, 我们在招商引资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1年农博会, 招商引资项目达到159个, 招商引资达到398.6亿元。出台了农业产业化产业支撑项目指导意见和项目指南, 成功举办了政银企项目洽谈会, 首批获得金融界对龙头企业近300亿元的信贷支持。还和北京有关方面就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项目进行了有效对接。最近, 正在组织银团对省外来晋企业、省内转型企业、省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授信活动, 六月份将在北京组织农产品展销周和招商引资活动, 八月份还将在首届世界晋商大会上推出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通过这些活动, 不仅调动了省内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 更重要的是引进了新希望、正大、中农、中粮、首农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来我省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这批知名企业的进入,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带动我省畜牧业的发展。下一步, 我们抓农业生产, 特别是抓以公司化运作为主要形式的畜牧业生产, 要继续把主要精力放在跑市场、引要素上, 下更大的力气招商引资。各地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大力弘扬晋商诚信为本精神, 努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环境和氛围。要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比如在土地、环评、工商、税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加快有关手续的办理速度;要根据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等, 谋划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来招商引资。要瞄准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省内转产企业进行招商。

五、关于支持政策和措施问题。

我们已初步拿出了振兴畜牧业的意见、方案及有关配套政策措施, 并印发这次会议供大家讨论。政府的支持和工作抓手主要体现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等方面。最近, 省里召开了几次协调会, 帮助大象、紫团、鑫四海、怡园、裕源、裕吉、潞宝等一批企业协调解决了土地、贷款、供水、供电、环评等一系列问题。下一步,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强化为企业服务的意识,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特别是解决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省里对各地特别是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将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已经统筹农业、扶贫、农发、水利、林业、发改等各方面的资金, 并将在财政超收部分中安排一定比例, 按照省市1:1配套的办法, 给予企业贷款贴息支持。再一个就是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 项目就是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就是发展, 没有大项目, 就没有大企业, 支撑不起大产业, 因此, 一定要谋划大项目, 上马大项目, 引进大项目, 支持大项目, 取得大突破, 实现大发展。

上一篇:关于无奈朋友圈话语40句下一篇:中小学教师政治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