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精选8篇)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以学校安全工作为重点,积极动员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开展学校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和矛盾纠纷专项整治化解工作,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坚决遏制学校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纠纷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清情况,理清思路,明确责任,逐一进行整治和调处化解,确保各学校和谐稳定,建立学校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影响学校稳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长效机制。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重在解决问题”的原则。通过开展学校矛盾纠纷专项整治化解工作,及时发现突出矛盾纠纷,采取有针对性的、实在有效的措施,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坚持“条块联手互动”的原则。排查工作以属地管理为主、部门配合,实行条块联手互动。调处、整治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划分条块责任,限期落实到位。各学校、各部门要确实担负起排查、调处、整治工作责任,共同抓好工作落实。

(三)坚持“边排查边整改”的原则。对已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对已排查出来的治安隐患要明确整治时限、整治措施、整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得到化解,每一处治安乱点改变面貌,每一个突出治安问题有效解决。

(四)坚持“严格追究”的原则。对排查工作组织不力、化解工作不及时、整改措施不到位,导致引发重大群体性事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学校及周边突出治安问题、影响学校稳定矛盾纠纷排查整治化解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查全学校各部门开展此项工作。

五、工作重点及任务分工

(一)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

1、学校的危房排查、建筑安全。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报告,主动协调相关单位、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排除学校的d级危房,及时消除建筑安全带来的隐患。

2、刑事、治安案件的整治。下大力气排除整治学校及周边存在的抢劫、抢夺、盗窃、伤害等侵犯师生人身权利的犯罪,确实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3、排查整治学校周边违规经营网吧、违章经营娱乐场所、无证摊贩等。

4、排查整改学校的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等存在的隐患

5、排查整改学校教学设施安全,燃气、电器等使用存在隐患;放射性物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存放管理使用存在的隐患;校园周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

6、排查学校食堂、校园周边饮食摊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7、加强学校日常安全管理。

(二)影响学校稳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1、敌对势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境外宗教势力渗透破坏等因素引起的矛盾纠纷。

2、因福利待遇、就业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3、因征地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4、因民族、宗教因素引发的矛盾纠纷。

5、因学校劳动用工等引发的矛盾纠纷。

附:当阳一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当阳一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领导小组

一、组长:徐家森(当阳一中党委书记、校长)

二、副组长:陈忠军(当阳市公安局政委、当阳一中法制副校长)朱向银(东门楼社区居委会书记、主任)朱华明(当阳一中分管安全副校长)

三、成员:

明灿(玉阳派出所民警)、叶锦龙(东门楼社区居委会副书记、副主任)、姜玉宝(当阳一中政教处主任、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黄昌荣(当阳一中政教处副主任)、张天新(当阳一中政教处副主任、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当阳一中安全管理科科长)、杨培香(学校行后党支部书记、女工委主任,负责学校心理安全和女生工作安全)、文军(学校政教处政教员、安全员)、宋军(学校政教处政教员)、各处室主任、各年级主任、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姜玉宝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张天新、文军同志担任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 篇2

关键词: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职能和工作, 与社会管理中的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基本任务密切相关。通过多年的司法行政工作经验, 笔者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司法行政工作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地位和作用。司法行政机关是政法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三大职能, 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体系中具有预防性、治本性和长效性的作用。司法行政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支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有生力量, 越来越彰显着它特有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民调解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调解具有调处纠纷及时的优势。民间纠纷很多具有社会性、区域性、突发性, 纠纷双方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往往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 只要能够及时调解, 矛盾很容易化解, 但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处, 就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纠纷升级, 小纠纷演变成严重的刑事案件, 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而且民间纠纷发生没有规律, 有时一句玩笑话就可能产生矛盾, 如果这些纠纷都通过到法院起诉、立案、开庭调解或判决来解决很可能会错过最佳调解时机, 有些矛盾纠纷拖久了, 当事双方的怨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加深, 调解起来难度就更大。各级人民调解遍布基层, 生活在群众之间, 人熟、地熟、情况熟, 对民间纠纷能够第一时间发现, 第一时间进行调解, 及时达成调解协议, 快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由于调解及时, 很多矛盾在还没有升级转化的情况下就得到了处理和解决, 解决起来先对容易, 所以调解成功率非常高, 深受群众欢迎。

人民调解具有调处成本低的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一章第四条明文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 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人民调解深受群众欢迎, 老百姓乐意通过人民调解来化解纠纷, 达成互谅互让的协议, 许多民间纠纷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化解在基层, 解决在萌芽状态。相反, 用司法途径解决纠纷, 往往会给当事人增添不小的经济压力, 即使经济上不存在困难, 时间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作为法院一方, 调查、审理案件需要花费时间、人力、物力, 造成有限的司法资源浪费。人民调解却成本低廉, 既为纠纷当事人节约了金钱, 又为法院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审理其他案件。由于它成本低, 调解快, 成功率高, 已经成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方式。

人民调解具有调处后不结怨的优势。“打官司”并不是解决民间纠纷的最理想途径, 它除了诉讼成本高, 会增加群众的经济负担外, 纠纷当事人和法官之间还缺乏有效互动, 一些案件很难达到法、理、情的有机结合, 再加上有些老百姓的法律知识、法律水平有限, 对法院依法做出的判决并不是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因此往往会影响判决的执行效果。多数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的纠纷, 当事人并不是心服口服, 这样就会使当事人双方隔阂加深, 容易引发新的矛盾。“一年官司十年仇”以及现在法院“执行难”等就是其中的真实写照。人民调解能起到很好的疏导化怨作用。调解员在调解纠纷时, 会先让双方当事人摆事实、讲道理,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然后调解员再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社会公德和当地风俗习惯提出解决方案, 并就当事人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 将大道理同当事人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转化为贴近实际生活的小道理。调解人员在和当事人倾心交谈中, 情真意切, 和风细雨, 富有人情味, 当事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法制教育, 就很容易接受调解员的意见, 矛盾纠纷得到化解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达成的调解协议都是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 所以很少有反悔的, 履行率也非常高。

人民调解具有以案普法的优势。开展全民普法,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经过了五个五年普法教育, 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得到了提高, 但是, 基层群众的法律素质同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的要求相比, 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基层群众居住较为分散、生活忙碌, 几乎成了普法教育常规方式的盲点, 人民调解却能很好地担负起对基层群众的法制宣传重任。绝大多数人民调解员生活工作在基层, 和当地的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 调解员能够充分发挥这种亲情、友情、乡情的优势, 把个案调解与法制宣传紧紧结合起来, 运用具体案例在基层群众中开展生动直观的以案讲法宣传, 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法制观念, 更好的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学法、知法、用法、守法,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调解一案, 教育一片, 普法一方, 就是人民调解法制宣传作用的直接体现。被西方人誉为“东方一枝花”的人民调解, 为社会和谐稳定筑起一道坚强的屏障, 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法律服务的地位与作用

客观公正的法律援助咨询解答, 能够得到群众信任, 防止矛盾激化。维护弱势群体的表达权, 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 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 往往情绪激动, 法律认识模糊, 如果得不到及时、恰当地引导, 很可能会采取一些错误甚至违法的方式处理问题, 从而引发社会矛盾纠纷。法律援助中心作为政府机构, 其工作人员超脱利益纷争, 能做到耐心细致客观公正地说理、释法、讲政策, 真诚地为咨询者提出合法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依安县法律援助中心每年接到电话咨询上万人次, 在第一时间为群众想办法出主意, 及时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赢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信任, 绝大多数咨询能够运用法律保护自我, 符合条件的咨询者还能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避免违法行为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面对面的法律援助咨询解答, 能够及时发现群体性事件苗头。法律援助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 在与群众面对面的咨询解答过程中, 接待人员凭借自己的敏锐性和洞察力, 能够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群体性事件和社会性问题。实践中, 很多群体性纠纷案件, 起初都是个别人前来法律援助中心咨询。如兴长村的稻田跑水导致相邻的1500亩旱田被淹一案, 开始就是有5名农民代表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咨询, 接待人员从咨询者的诉说和亢奋的情绪中了解到一个信息, 该案涉及的90多名农民已作好集体到县委上访的准备, 正在等待5名农民在法律援助中心的咨询结果。接待人员立即向县司法局领导汇报, 同时耐心做好农民思想工作, 该案得到了依安县司法局长赵广军的高度重视, 县局和该镇司法所组成专案组, 不到6天将“旱田和水田之争”解决在了萌芽状态, 有效避免了一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常规性的法律援助咨询解答, 能够为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架设桥梁。法律援助中心是政府依法设立的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的机构, 也是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经过十来年的发展, 法律援助中心已经成为老百姓反映问题、倾诉委屈、寻求帮助的窗口, 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每天解答来访来电咨询, 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类矛盾纠纷的消长变化, 发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 有助于观察分析当前社会矛盾纠纷动态。通过个案报告、信息简报、调研文章等形式上报党委政府, 为其评估社会稳定风险和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发生。

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 矛盾纠纷得以消除, 公平正义得以伸张。维权就是维稳, 维权才能稳定。当贫弱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 因经济上的贫因和地位上的弱势, 靠自身能力难以通过诉讼解决, 对方当事人往往抓住这一点, 或不予以理采拒绝协商, 或乘人之危达成不平等协议, 导致部分弱势群众不得已采取伤害自己或伤害对方的极端方法维权, 从而造成更大的危害, 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法律援助的实施, 无偿为贫弱群众解困、为他们维权、为他们伸张正义。法律援助案件的成功办理, 不仅维护了他们的经济利益,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心理上得到慰藉和满足, 对社会充满信心, 从而减少了矛盾积累, 避免了通过非法途径解决问题。这些年依安县法律援助中心每年办理几百件法律援助案件, 通过诉讼、非诉讼方式, 为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贫弱群体成功维权, 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 篇3

“如果不是检察机关重视并及时受理我的申诉,我们400亩高岭土至少价值数亿元的资产就平白无辜地被别人吞噬了……”藤县塘步宏发白泥场的负责人李某接受笔者采访时感激不已地说。

“这次检察机关能顺利实施、办理督促履行职责案件,举起法律利剑有效地预防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渎职以及相关当事人犯罪,堵住私有资产被吞噬的‘黑洞’确实不容易,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这项制度的实施有效了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这是我们检察机关的责职所在啊!”近日,藤县人民检察院有关同志说起他们今年建立实施“民行督促履行职责”工作制度的前前后后时感慨万千。

无论是厚若砖块的法律法规汇编,还是汗牛充栋的法学研究专著,有关“民行督促履行职责”的字眼我们恐怕难觅片字。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在理论研究和法律法规中都一片空白的制度,却在藤县发挥出了惊人的力量。从今年2月6日以来,藤县检察机关依据这项制度,发出《民事行政督促履行职责书》4份,立民事行政督促履行职责案4件,已经成功督促有关部门办理1件,为当事人挽回私有资产数亿元的重大损失。

一项创新的制度,堵住了吞噬私有资产的“黑洞”,也成为挽救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护身符”,让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的检察机关角色定位更为准确,同时也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检察院和藤县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

经济快速发展催生一项新制度

近年来,藤县全力推进公路建设、城市建设和工业项目建设。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建设热潮中,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征地、搬迁、扩建、土地平整、道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热火朝天,招商引资、项目投产、工厂开工,全县工业增值统计数据迅速攀升。同时,藤县地处桂东南,高岭土贮藏量巨大,仅中和陶瓷集中园区旁边的高岭土矿,就可供园区150条生产线连续用30年。白泥覆盖区23万平方公里,储量超过3亿吨,白度高达71.5%。利用好自身丰富原材料、良好地缘和产业大军等三大优势,藤县全力将中和陶瓷集中区打造成广西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争取在三五年内顺利成长为‘南国新陶都’。”

藤县的检察官们敏锐地从经济建设的热潮中捕捉到某种威胁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走向: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社会公共利益受损,而一些国资管理者、相关职能部门又殆于行使诉权,从而使受损的国资和公共利益面临无可挽回的危险。

“今年1月以前,民事督促履行职责工作制度在广西乃至全国还是一片空白,司法机关办理的案件中有90%左右的案件是民行案件,我们要改变以往在一些案件办理中重刑事轻民事的做法,着力加强创新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做到耳聪目明,努力消除法律监督盲区”。藤县检察院检察长覃祖瑜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2012年初,该县检察院多次召开党组会议,形成共识,制订了《藤县人民检察院办理督促履行职责案件的规定(试行)》,明确了督促履行职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负有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监管职责的有关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不履行或怠于履行职责,对负有行政审批权和行政执法权的有关职能部门不履行或怠于履行职责,造成国家、企业、法人、公民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国家的行政法规得不到正确实施,检察机关依法向有关行政执法部门提出督促履行职责书,从而达到维护国家、公民、法人、企业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规定》中还明确了可以督促有行政执法权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

一份《申诉书》成了新制度的“试金石”

其实,在探索民事督促履行职责制度的道路上,实际上并非一条坦途,有过“一番波折”。

2月6日下午,一份由藤县塘步宏发白泥场李某等四名合伙人联合签名的《申诉报告》,放到了藤县检察院检察长覃祖瑜的办公室案头。报告称,李某没有经过全体股东同意,也没有受其他股东委托,私自于2010年11月3日与另外三家高岭土矿场签订了《高岭土整合开发协议》,处置了他们拥有的不动产,他们认为协议无效,因此向检察机关申诉,希望检察机关依法依规向有关职能部门提出法律监督,依法撤销李某所签订的协议,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覃祖瑜检察长看见《申诉报告》后,当天就召集分管民行科的副检察长和民行科长一起研究。

出于审慎的考虑,藤县检察院还向县委、县政府和县人大以及上一级检察机关汇报,并对这项新制度明确规定,民事督促履行职责案件在实体上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发生了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的事实;被督促主体无过错;被督促主体无意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接着,藤县检察院安排副检察长和民行科等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从今年2月初开始,他们先后三次来到县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工商局等部门做调查摸底工作。

是继续进行调查还是放弃呢?负责该项工作的几位检察官对不能完成单位领导交办的工作觉得十分内疚,夜不能寐,他们把三次遇到的情况向覃祖瑜检察长做了汇报。覃检察长和他们一起分析情况,想办法,并为他们鼓劲打气。

“就拿这份《申诉报告》作为试金石,不触及他们的神经是不能引起重视的”,在对案情进行了全面调查后,覃检察长做出了大胆的决策:2月8日下午,就在接到李某等人反映的《申诉报告》的当天,检察院就决定立案调查。

覃祖瑜检察长对笔者说:“我们这项监督是基于广义的检察监督与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关注民生来开展工作的,同时又是为地方政府保护国有资产和公共利益的、以及出于对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的关爱,所以我们就应当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尚方宝剑”堵住吞噬私有资产“黑洞”

2月15日,藤县人民检察院发出民事督促履行职责书,文号为“藤检民行督(2012)第1号”,督促国土部门对李某等人的申诉要求进行重新调查,依法对矿场整合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对违反法律、法规,以及与藤县人民政府2010年8月《关于藤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相悖事项进行纠正。毫无疑问,对这起案件的立案决定和督促履行职责书,在藤县检察院的院史上开启了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一个全新的窗口。当天上午10时,国土部门负责人签收了藤县检察官的下达民事督促履行职责书。这一招很灵验,国土部门收到后有的主动打电话和检察机关诉苦求情,有的向分管的县领导汇报。

“有了县领导的支持,同时最主要的是手中握着法律‘尚方宝剑’,检察机关在实行督促履行职责制度可以放开拳脚了。”民事行政科科长说。

藤县国土局收到督促履行职责书后,立即组织相关股室人员到某高岭土开发公司重新调查核实,书面通知该公司尽快纠正;该部门提出因为办理采矿证时,企业营业执照是前置条件,建议检察机关督促工商部门也给予纠正。2月23日,国土部门专门向检察机关递交了一份《关于纠正某高岭土公司整合存在问题的汇报》。

2月28日,藤县人民检察院发出立案决定书、民事督促履行职责书两份文件。为了保证藤县人民政府2010年8月《关于藤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得到正确落实,使藤县高岭土矿产资源顺利开采,预防、避免产生不稳定因素及诱发犯罪。督促书督促工商局在办理某高岭土公司的有关证照时,正确履行职责,认真审查,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该事件进行重新调查,依法对该矿场整合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管。对违反法律、法规,以及与藤县人民政府2010年8月《关于藤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相悖事项进行纠正。

工商局对检察院发出的督促履行职责书高度重视,并召集登记、法规及局党组全体人员对某高岭土公司登记材料进行了认真核查,3月5日,发出了《撤销某高岭土公司经营范围的变更登记决定书》,责令该公司停止高岭土开采业务。至此,藤县塘步宏发白泥场李某等四名合伙人联合签名的《申诉报告》顺利办结,堵住了他们价值数亿元的400亩高岭土资产被别人吞噬的“黑洞”。

当笔者采访藤县国土、工商部门负责人时,他们感慨地说:“检察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真是太大啦!”他们部门很重要,因为考核地方领导政绩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招商引资,服务企业,效率不高、服务不好,又担心受到领导的批评。

“不顶不行,因为国家有严格的法律法规;顶了,恐怕连工资都保不住。再加上地方领导调动频繁,在具体部门做负责工作的领导压力太大。”这两位负责人说出心里话,“不过,现在领导的法治观念都增强了,有检察院协助,帮我们解决了许多工作困难,更是在我们迈进渎职犯罪仅一步之遥的时候及时纠正,真是防患于未然啊。”

“督促履行职责书”罢诉息访保稳定

据了解,原藤县塘步宏发白泥场拥有400亩高岭土资产,安置200多人就业,在该县《关于藤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实施方案》实施过程中,被藤县某高岭土公司吞噬占有。从2011年11月以来,塘步宏发白泥场合伙人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诉未果,失业的二百多员工准备到上级上访,并扬言若得不到解决,则用暴力直接解决,流血事件一触即发。

藤县检察院接到《申诉》后十分重视,热情接待,认真了解案情,研究解决的方案。认为该案确实是

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但又不够构成犯罪,检察机关如何能制止群体性上访和流血事件的发生,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正义,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在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中大胆探索出民事督促履行职责制度。目前,该县高岭土(陶瓷土)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正在有序进行,塘步宏发白泥场李某等得合法利益得到了保护,维护了地方的社会稳定。

当说起这起检察机关首例民事督促履行职责案件,藤县检察院覃祖瑜检察长对笔者说: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保持社会的长期和谐与稳定,就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民行检察部门规范开展息诉工作,通过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旗帜鲜明地支持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在申诉工作中,坚持公开审查、书面答复制度,对于长期缠访常访案件派人专门接访,耐心做好说理工作,有效地减少了重复访、越级访和群体访等现象,对于重大群体性案件,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法院做好调解工作或者息诉工作,努力增加和谐因素。

编后语:检察建议就是检察机关在履行法定职责中,发现产生犯罪的原因、工作管理中的漏洞而向有关单位、部门提出的意见和提示。它可以帮助有关单位和部门发现问题,完善制度,达到预防犯罪、健全管理机制的作用,其往往切中要害,有很强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检察建议与查办大案要案相比显得十分平凡,但却从细微处体现了检察机关对国家和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反映了检察干警通过履行检察职责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纠纷所作的不懈努力。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 篇4

2016.3

一、工作目标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全面排查掌握校园内部各类矛盾纠纷,建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开展“七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法律进校园”工作,强化学生法制教育;健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机制和工作制度,预防和减少在校生违法犯罪行为。

二、工作任务

(一)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我校高度重视校园内部各类矛盾纠纷,立即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人员之间等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全面排查掌握特殊学生情况,对可能影响校园稳定、师生安全的重大矛盾纠纷要建立工作档案,认真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法制教育、心理健康辅导等多种措施,及时引导化解,做到全员动员、全面排查、全力化解,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我县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落实心理健康辅导和法制教育课程

我校开展学生心理筛查,提前排查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七五”普法教育,把法制教育纳入相关课程,做到教学计划、师资、课时、教材“四落实”。要充分利用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法制教 育课程,扎实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

(三)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我校要结合“七五”普法工作和2016年综治平安建设法治宣传月活动,针对学生特点,认真组织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依法律己的意识。一是要充分运用校园网、宣传栏、校讯通、黑板报、国旗下讲话、主题班(团、队)会、致家长(同学)一封信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二是邀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等开展专题讲座或报告会,以剖析案情、以案说法的形式,提高学生知法、守法意识。三是组织发动师生在刺桐法制网参加“刺桐法制教育〃法律知识竞赛”,普及法律知识。四是加强法制文化建设,开展普法征文比赛、普法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符合校园特色的教育活动。慈山农校要加快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使之尽快投入使用,并结合每年组织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相关法制教育,增强教育实效。

(四)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机制

我校要密切配合,建立以学校为主体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警网络。一是落实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责任制,成立学生违法犯罪和心理问题预警工作组,通过矛盾纠纷排查,对特殊学生、心理问题学生进行信息收集、汇总,建立工作档案。二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建立由家长、校长、法制副校长等组成的沟通机制,定期举行研讨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情况,一旦发现学生异常或违法犯罪情况立即通报。三是建立重点学 生一对一帮扶转化制度,安排班主任、教师、法制副校长等实行一对一挂钩帮扶工作,定期跟踪家访,引导、教育、帮扶相结合,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3月25日)。我校要根据工作任务,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法制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26日至5月27日)。我校要广泛发动,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深入全面排查,做到排查工作全方位、全覆盖,确保不留盲点和死角;要重点排查各种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涉众型矛盾纠纷、特殊学生群体情况以及个人极端事件的矛盾纠纷,强化学生普法教育,预防学生违法犯罪;要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筛查,提前排查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密切注意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要关注校园周边的矛盾纠纷隐患,依靠群防群治力量,发挥各方积极性,及时、全面、动态地掌握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全面掌握并合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控制、处臵矛盾纠纷的能力。

(三)改进提升阶段(5月28日至6月30日)。我校要对矛盾纠纷排查、法制教育、预警机制等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进行梳理和总结,强化薄弱环节治理,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对重点学生要长期跟踪和帮扶教育。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把开展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及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作为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来抓。我校主要负责人要主动作为,强化组织领导,制定详细方案,明确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二)坚持统筹推进。我校在开展工作中要做到三结合:一是要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与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相结合,做到排查化解常态化。二是要将学生法制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生学习、生活中,提高教育实效。三是要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防控体系建设相结合,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形成防控合力。四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要确保工作做到全覆盖、无漏洞、无盲点。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 篇5

为进一步维护学校的团结和稳定,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创设一个优越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上级文件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各种矛盾的排查整治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开展学校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和良好的治安事件。

二、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使矛盾纠纷和突出治安问题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把问题解决在未萌状态,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重大事件,不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非正常上访事件,不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不发生重大治安灾害和群死群伤事件,不发生重特大安全和交通事故,不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全面提高学校安全稳定工作。

三、组织领导:

(一)成立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 领导组为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组 长: 廖忠保 副组长:陶金旭

成 员: 刘贵荣 李家丹 张家上 李兴超 普成龙 王光耘 王德敏及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周边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创建活动的具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按照组长、副组长要求抓好各部门安全管理,确保不出任何安全责任事故。下设以下工作组:

1、安全保卫小组 组长:陶金旭 组员: 李永福 王德敏 杨伟 李兴超 龙飞鸿 门卫工作人员

2、学校安全检查小组 组长:王光耘

组员: 张家上 龙明正 田为民 普成龙

3、协调组 组长:刘贵荣

组员:李发年 李家丹

4、班级安全工作小组 组长:各班主任

组员:班委

四、职责任务

(一)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食物准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学校领导带班、教师值班制度。使学校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形成安全工作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局面。(由德育处负责)

(二)加强安全宣传。举行安全安全知识讲座,利用校广播、班队会、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预防校园伤害事故。由德育处负责)

(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安全演练。(由德育处负责)

(四)加强对学生宿舍的检查,严禁学生外出。(由值日领导及值日教师和宿舍管理员负责)

(五)对各班学生矛盾的排查工作。(由各班班主任负责)

(六)对学校各种安全设施的检查。(由学校安全检查小组负责)

五、工作要求:

(一)切实抓好班级安全工作。

1、抓好各项安全保卫措施的落实。做到随时检查室内门窗,特别是电器设备的隐患。保证用电安全检查,不乱动电源插座,信息课上要按规定程序操作机器。

2、严格遵守制度饮用水卫生制度,做好卫生教育工作,保证在校就餐学生不到流动小摊小贩购买食物,不吃不洁食物,注意身体健康。

3、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报告制度。保证学校学生的人身安全,校内课间不乱跑,不拥挤,上下楼梯快步轻声,靠右边。放学按时离校,不经老师允许不能随意在校园内逗留。入校后不得随便出校门。上体育课、实验课及课外活动是要注意与他人合作,防止机械伤人,保证安全。

(二)大力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和青少年自护教育。

1、在学生中开展普法教育,是抓好教育法律法规的学习。

2、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平安校园”创建活动,使学生在创建中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

3、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利用晨会、班队会等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传授自护的知识和技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和自护能力。加大防范力度,防患于未燃。

4、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措施,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自我教育,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与同学、老师保持和谐的关系,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不看不健康的书、报等;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好“行为不良”学生的转化工作,进一步加强家访谈话制度。

6、做到关爱,关心学生,特别要关心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7、开展消防、交通、人生安全、毒品危害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开展校园周边安全活动。

1、开展“学生远离网吧”和“学生远离毒品”的活动。防止初三年级学生敲诈勒索财物现象。

2、星期五放学、星期天回校途中要遵守交通规则,未满十二周岁不允许骑自行车上学,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没有经过家长的允许,不能私自骑自行车上学。

3、街上的学生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街上逗留,不与陌生人交往,不能接受陌生人馈赠礼物,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打急救电话和必

备电话求得110帮助。

4、严禁学生乘坐“三五”车辆回家,星期五下午学生放学派教师到主要路口进行监督。

5、积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矛盾纠纷。

六、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6月1日——6月30日)。学校要结合实际,依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工作措施和责任部门及责任人。搞好宣传发动,把方方面面的力量组织调动起来。

(二)排查摸底阶段(6月31日至7月12日)。深入调查摸底,确立整治重点和整治内容,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

(三)排查化解整治阶段(7月13日至10月31日)。集中开展全方位、多层面的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把全部隐患纳入视野,逐一进行登记建档,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员,归口交办,限时办结。

(四)总结阶段(11月1日——11月20日)。对集中排查整治活动进行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分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结 篇6

全面清查阶段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马岭镇以创建“平安马岭”为主线,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坚持边调查边梳理、边摸排边调处原则,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矛盾纠纷,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将全面清查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根据工作实际成立了以各包村领导为组长、各村支书、主任和包村干部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工作小组,要求各村工作组要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进村入户,认真排查,及时化解,将调处有难度的重大复杂纠纷及时按程序上报镇信访办和司法所,确保此次行动取得一定失效。

二、主要做法

1、全面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一是截至11月份来,我镇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全面部署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各村各调解组织按照统一部署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专项治理结合起来,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群众所期所盼,摸清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症结,及时发现和化解突发性的重大、疑难纠纷,切实防止矛盾纠纷激化或发生群体性事件,有力促进社会的稳定。二是围绕中心工作化解重点难点矛盾纠纷。各村调解组织立足本职,在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性民间纠纷的同时,主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源纠纷、劳资纠纷和经济纠纷等突出矛盾纠纷,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2、落实工作制度,促进调解规范。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调委会规范化建设标准,结合我镇实际,规范了调委会各项工作制度的内容,上墙公示牌的规格、标准,调委会的“五簿两册”,调解文书格式,统一刻制调委会印章。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纠纷排查、纠纷登记、纠纷回访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规范了调解程序和调解文书。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严格落实例会制度、调处责任制、信息报送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3、规范运作机制,推进工作开展。一是落实未结纠纷调处责任制。及时掌握调处进度情况,对在调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共同解决。在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及开展群体性事件隐患排查调处活动期间,根据实际对未结纠纷进行任务分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和分工,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实效。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对全镇各村调解人员进行重新摸底登记,镇定期召开月例会制度,畅通信息渠道,发挥村信息员的作用,随时掌握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动向,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各村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

4、开展法制宣传预防工作。我镇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把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与法制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广大群众法律意识,促进矛盾纠纷预防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建立以人民调解员为骨干,扎根基层的普法宣传队伍,在做好调解工作的同时,又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把化解纠纷问题放在预防矛盾纠纷发生上,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二是通过开展生动直观的法制宣传,运用广播、宣传车、墙报等各种媒体宣传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作用,分发有关法律常识材料到全镇各村,加强了对群众的宣传教育,起到教育一群、影响一片的效果;三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前后,有针对性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对政府中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促进工作的落实。

三、目前取得实效及今后工作打算

化解公安交通管理矛盾纠纷的思考 篇7

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容易诱发矛盾纠纷的几个环节

1.执法态度环节上, 少数民警执法方式简单、态度粗暴, 不愿做、不懂做、不会做群众工作, 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理解、抵制、甚至抗拒执法。少数窗口民警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差, 群众办理业务, 往往要跑二、三趟, 容易产生急躁情绪, 与民警发生冲突。

2.执法程序环节上, 表现为执法不公, 随意执法, 对违法行为的处理重处罚轻教育, 执法表面化, 群众对此很有意见。具体为:

(1) 法律文书填制不规范。部分法律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随意变更, 甚至发生错误, 致使当事人对民警进行投诉。

(2) 违法行为取证不充分。部分民警证据意识比较薄弱, 对部分违法行为认定的证据不确凿充分、不符合法定要求, 提取的证据未依法固定或不符合法定证据规则, 直接影响了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 执法履行程序不到位。在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中, 询问笔录未按规定制作、法律文书未依法送达。在交通事故处理中, 超过法定期限做出事故认定等程序瑕疵依然存在。在执勤执法活动中, 有的民警存在重证据轻程序的思想, 只重视适用法律正确, 对交通违法行为认定准确, 而忽视了当事人的告知、听证权利;对交通违章暂扣机动车、滞留证件等不及时开暂扣凭证, 不按规定移交;有的为方便处理, 不符合扣车扣证却扣车扣证, 甚至超期扣车扣证。执法主观随意性较大, 执法不公, 执法不严, 个别民警在一些事故案件的处理上以罚代刑, 降格处理, 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

3.工作效率环节上, 表现为交通事故、车管业务、违法行为处理拖拉等问题引发矛盾纠纷。如部分窗口民警业务不熟练不规范, 服务态度不好, 便民利民措施落实不到位, 对办事群众厚此薄彼、执法随意性大、自由裁量权高等, 极易引发群众不满情绪, 从而造成矛盾纠纷。

4.执法方式环节上, 部分民警执法方式有误, 直接影响到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比如过去有些民警躲在群众看不到的地方进行电子拍摄, 群众很反感, 认为这是“钓鱼执法”。

二、诱发交通管理矛盾纠纷的原因

产生公安交通管理矛盾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法律法规不完备, 机制体制不适应等客观原因, 又有民警素质不高、观念陈旧等主观原因:既有内部管理的自身原因, 也有外部因素。

1.民警素质不高, 执法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2.工作程序不够完善, 公正性、程序性不够规范, 部分民警对严格的执法规范缺乏正确认识。

3.执法环境日益恶劣, 民警履行职责举步维艰。在媒体报道经常有失公允, 执法过错追究严厉的现实情况下, 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产生了畏难情绪, 思想上有包袱, 工作中放不开手脚。又如当事人认识不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存在的潜在威胁, 认为交警只会开罚单, 追求经济效益, 对交警的工作不理解, 不支持。

4.复杂的社会环境影响。执法环境复杂, 人情关系网、说情风严重, 民警执法办案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干扰, 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办案。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不愿作证, 不肯配合公安机关办案, 取证难, 打击处理难。

5.缺乏监督力度。一是对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改监督不到位, 屡禁不止, 屡抓屡犯。二是监督滞后, 许多问题发生后, 再去查处通报, 监督缺乏前瞻性和预防性。三是执法过错追究不力, 往往从维护单位集体荣誉方面考虑得多, 避重就轻, 遮遮掩掩。

三、化解公安交通管理矛盾纠纷的对策和思考

公安交通管理矛盾纠纷化解, 要结合创建“和谐交通”新战略, 努力打造安全文明、畅通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实现“四个转变”, 即执法手段上由“单纯处罚型”向“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型”转变;在执法态度上, 由“居高临下型”向“平等互重型”转变:在执法方式上由“粗放随意型”向“严格规范型”转变;在执法目标上由“有限目标型”向“综合满意型”转变。同时, 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 素质现代化

首先, 要加强对广大民警的教育, 提高依法严管意识。进一步明确做好城市交通秩序管理工作, 依法严格纠正、处罚交通违法的重要性, 使民警深刻认识到只有依法严格管理, 才能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遵章守法意识, 养成文明的交通习惯。其次, 针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民警的业务培训, 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使民警既能坚持依法严格管理, 又能做到公正、文明执法, 避免社会不良反映。再次, 在坚持依法严格纠正、处罚各类交通违法的同时, 要善于加强调查研究, 善于发现交通违法行为的特点和动向以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完善管理方法, 把依法严管与科学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提高警务效率:比如, 针对交通流量不断增长, 交通拥阻经常发生等问题, 要在下大力量研究调整交通流量、流向, 合理渠化交通的基础上科学部署警力, 合理安排勤务, 并加大对主干道路、重点路口管控力度, 对管理薄弱的路口、路段, 加大机动巡查力度。扩大管控的覆盖面。在解决违章占路等难点问题上, 紧紧依靠各辖区政府, 与各有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 发动和组织社会力量, 坚持集中治理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清理一处, 巩固一处, 并以点带面, 促进辖区交通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从而真正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信的执法环境, 提高执法公信力, 减少执法冲突。

(二) 执法人性化

1. 以人为本、人性管理。

在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 我们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理念, 一切交通管理措施都要适应整个社会对公民权益和生命安全的关注和重视, 把思想、立场调整到保护和实现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更好地树立队伍形象上来。

2. 规范执法、公正执法。

在路面执勤纠正和处罚违法者时, 应严于律己, 依法办事, 一视同仁。在处罚时要做到事实清楚, 理由充分, 处罚幅度适当, 不能乱用自由裁量权, 做到对内对外一个样、生人熟人一个样、城里农村一个样, 消除执法不公现象, 让违法者无机可乘。另外, 要严格依法按程序办案, 杜绝违反程序办案现象, 对拒绝检查驾车闯卡车辆不予追赶, 可采取记下车号, 下达违法行为处理通知书, 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 罚教并重, 方法灵活。

在路面执勤执法中要以交通安全“五进”宣传为契机, 把宣传工作带上路, 做到在对违法驾驶员进行处罚时不忘交通法规宣传。首先指出驾驶员违反法规的条款及处罚依据;其次讲解违法行为的危害, 从而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再次语言要简练, 切忌哕嗦;最后要区别不同对象进行宣传, 对性格爆躁, 脾气倔犟的人不气不激, 避其锋芒, 缓而软治;对死缠软磨的人不发脾气亮出底牌, 绝其妄想;对明知故犯, 投机取巧的人不讽刺, 不挖苦, 多做工作;对性格内向爱面子的人要因势利导;对知错改错的人要灵活处理, 予以方便。

4. 文明办案、礼貌待人。

执勤民警在路面执勤查纠违法行为时应把自己摆在与驾驶员平等的位置, 尊重对方的人格, 礼貌待人, 以理服人, 尤其是当违法者为自己申辩时, 要耐心倾听, 让对方把话说完, 然后针对其辩解的理由向其宣传法律法规知识, 指出其违法行为和处罚依据, 这样做既可使违法者受到交通法规的教育又能避免伤害违法者的自尊心, 减少对抗心理。

5. 果断处置, 化解矛盾。

当执勤民警与违法者发生矛盾时, 要学会沉着冷静, 果断应对, 妥善处理。首先转移处理空间, 把违法者带离现场到办公室处理;其次转移处理时间, 可约定另外一个时间来处理;最后将违法转交其他同事或上级领导来处理。路面执勤民警要打牢为民服务的思想根基, 放下架子, 端正执法态度。创新执法理念, 以理性、平和、文明、高效、公正的执法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三) 加强现场调解力度, 提高调解能力和技巧

公安调解是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 同时又是新时期解决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和技巧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控制现场, 分别向双方了解情况。民警到达现场, 如双方正在激烈争吵, 民警首先要将双方情绪稳定下来, 控制纠纷进一步恶化, 然后及时将双方当事人劝开或劝离现场, 先让一方当事人上车, 另一方当事人在车外稍等, 再分别向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

二是耐心聆听, 找出纠纷的起因。向双方了解情况时, 民警要耐心地倾听当事人的陈述。一边听, 一边进行梳理, 判断是非, 最终确定引起纠纷的准确起因。

三是寻找共同点, 征求当事人的意见。民警了解有关情况后, 分别向双方当事人征求意见, 对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工作和法制教育, 尽可能缩小分歧, 寻找共同点。

四是找出切入点, 提出处理意见。征求双方当事人意见后, 民警要趁热打铁找出解决纠纷的切入点讲政策讲规定, 及时做出处理意见。同时分别对双方当事人做工作, 直至双方当事人同意民警作出的处理意见为止。

民警在现场调解处置时, 还要掌握以下三个技巧:一是在路面执法时, 开始就应指出对方违法所在, 避免矛盾指向民警。二是对交通事故等纠纷现场要将双方当事人分开, 使双方没有接触的机会, 让他们冷静下来, 进而能理智地分析和面对眼前的问题。三是联系当事人的家属或知情群众帮助调解。如遇到非常复杂需要进一步查证的情况, 则可以移送拥有管辖权的派出所妥善处理。

(四)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加大对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以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让交通安全深入人心, 彰显突出人性理念。由于交通安全宣传不到位, 群众遵守交通意识淡薄, 如现在的电单车到处横冲直撞, 交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因此基层交警大队要结合“五进”宣传工作, 立足实际, 多动脑筋, 多想办法。首先,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杂志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在各社区、群众活动广场中心区域开展大型宣传造势活动, 深入学校、企业、单位、农村、家庭, 通过上交通安全课、发放宣传资料、展示典型交通事故展板、播放宣传光碟等方式, 不断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 做一个文明礼貌出行人, 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对当前道路交通事故案件频发, 群众普遍反映理赔难、救济难的社会热点难点重点问题, 积极探索, 与人民法院、保险公司联合成立专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道路交通法庭、道路交通及事故处理法庭。如2009年7月31号南宁市武鸣县交警大队在大队专门成立“法院驻交警大队调节处”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保险、交警、法院三方既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 提高了效率, 又能互相监督, 实现事半功倍, 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这种模式不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矛盾纠纷, 而且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走出一条创新的交通管理工作事故处理新路子, 充分整合有效利用保险、交警、法院等社会资源, 实现了法院、交警、群众“三赢”的良好效果。

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案 篇8

关键词:网格化 化解 城镇化 矛盾纠纷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网格化管理”是人民群众在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方式上的自主创新。

近年来,横店镇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实践证明,这种机制是“基层政府全面迅速了解民情、把握社会舆论、准确研判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政府服务基层、服务民众、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的有效手段。”同时,许多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横店实施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成效

横店镇是2010年浙江省政府下发《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通知》中27个试点中心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横店镇以乡镇企业为依托,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非农人口比例从1985年的2%上升为目前的90%,实现了传统农业小镇向“工业化、影视化、城市化”现代小城市的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众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也开始显现。横店镇不断探索基层组织的社会管理方式,形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体系,在化解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各类矛盾纠纷中,形成了“琐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局面,为小城镇建设创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据统计,2010—2012年,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694起,调处成功5591起,调处成功率98%以上。见表1。

二、横店网格化管理机制化解矛盾纠纷体系的构建

(一)城镇化进程中矛盾纠纷易发人群

1、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所处的社会是“陌生人社会”,生活与工作场所多变,生存资本是劳动力,生活方式为租房居住,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固定居所,融入相应的社区生活环境,与之相对应的是作用于他们身上的各种约束力量较少,矛盾纠纷易发、频发。目前,横店的流动人口数量为8.5万,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到了为1∶1。

2、失地农民。城镇化进程中,横店实施了土地制度创新,改变一次性支付土地征用费的方法,探索出成立租赁基金会,由基金会与各村签订长期租赁合同,分年付款的办法。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当前背景下,失地农民仍是各种矛盾纠纷的集中点。

3、劳动纠纷。部分企业和职工法制意识淡薄,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不规范,缺乏内部申述和解决机制,部分职工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

(二)影响矛盾纠纷化解的几个关键因素

1、基层政策在决策过程中民主程度的欠缺容易诱发群体利益矛盾纠纷。在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政府必然会出台大量的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地方政策,如征地、补偿等政策。在这些政策出台之前,一方面,相关利益方的利益诉求得不到表达,或者即使表达了却缺乏相关行政工作、措施的跟进,必然会导致政策出台之后矛盾纠纷的发生;另一方面,人们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很高,决策过程民主程度的欠缺容易使群众产生“被代表”等负面情绪,从而诱发一些矛盾纠纷。

2、矛盾纠纷化解干预的滞后性容易导致矛盾纠纷的升级,增加化解难度。任何一起矛盾纠纷都有其萌芽、发展及爆发的过程。这就需要把矛盾纠纷的化解机制向预防机制转化,即通过“网格化管理”,收集各类信息,在各类矛盾纠纷的萌芽阶段及时介入,针对矛盾纠纷的根源开展工作,避免激化和升级。

3、处理人员对矛盾纠纷双方“民情”的不了解增加了化解的难度。以横店镇为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到1∶1,在这种结构下,各级干部要熟悉矛盾纠纷双方的“民情”相当困难,这就需要更接近群众生活的人员介入化解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网格的划分与职责

1、网格片。全镇17个行政村、94个小区划分为6个驻村干部管理分中心。主要职责是指导各网格片组开展工作,处理上交的矛盾、纠纷和问题。

2、网格片组。每个工作片组建2—4个网格片组。以地理相连、习惯相近、方便管理的若干个村组建网格片组,每个网格片组管理、服务相应的村。主要职责是协调村与村之间的工作,指导网格村组开展工作以及处理上交的矛盾、纠纷和问题等工作。

3、网格村组。以村为单位组建网格村组,网格组长由驻村干部担任。主要职责是指导网格小组开展管理服务,做好网格单元上交事物的协调处理。

4、网格小组。各村以合理布局、便于管理为原则,按100—150农户划为一个网格。主要职责是社情民意调查、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简单事务。

网格小组下每10—15户设网格员1名,负责基础信息的收集和简单邻里矛盾的协商解决。

(四)“网格化管理”化解矛盾纠纷的途径

1、定期走访制度。每个网格小组每季度至少保证有一次走访网格内家庭,了解群众的困难和要求,汇总上报。紧急情况、重大情况随访随报,网格村组、网格片组至少每月一次走访下一级网格。

2、定期分析制度。对于上报的情况和问题,网格村组、网格片组和工作片组要及时进行分析研究,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根据上报的情况或问题,分析矛盾纠纷实质,研究相应措施,提出解决办法、途径,落实解决人员。镇党委、政府定期对各级网格未能办理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的合理化建议方案。

3、限时办结制度。推行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此,横店镇党委政府规定:一般性的矛盾、诉求问题的办结或答复时间为7个工作日;较复杂的矛盾、诉求问题的办结或答复时间为15个工作日;重大疑难性矛盾或问题要求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或做出缓解性处置。endprint

4、建立工作督办制度。由“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级网格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力度、方法进行督办,结果列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每周一日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文书坐岗制度、村务管理“五议”工作法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服务全面到位。

5、建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矛盾纠纷得以及时化解的前提和关键是“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横店镇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现代通讯硬件设施,加快网上办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集信息收集和网上办事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大力提升舆情反馈速度和办事效率,以利于各类矛盾纠纷的及时干预和处理。

三、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横店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格员积极性长期发挥机制的缺失。二是村干部忽视网格员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各级网格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网格化管理行之有效的基础。要保持基层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财政补贴制度,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除了财政上的直接补贴之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努力,取得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给予网格员相应的工时补贴。

其次,完善“网格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基层网格员,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之外,考虑其在入党、村干部培养等方面的政治待遇,让其在工作的同时拥有尊严满足。反之,不合格的网格员也应建立末尾淘汰制,及时清理出网格员队伍。

再次,做好培训工作,加强村干部和网格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宣传之外,让网格化管理工作较为成功的网格组、片介绍成功经验。一要推广优秀经验;二要鼓励先进;三要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

[2] http://news.sina.com.cn/c/

2008-12-02/134316767928.shtml

[3]http://www.dongyang.gov.cn/

dongyang/dysq/dynj/20111/zx/117384.shtml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51

(卢红军,1979年生,浙江东阳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4、建立工作督办制度。由“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级网格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力度、方法进行督办,结果列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每周一日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文书坐岗制度、村务管理“五议”工作法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服务全面到位。

5、建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矛盾纠纷得以及时化解的前提和关键是“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横店镇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现代通讯硬件设施,加快网上办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集信息收集和网上办事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大力提升舆情反馈速度和办事效率,以利于各类矛盾纠纷的及时干预和处理。

三、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横店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格员积极性长期发挥机制的缺失。二是村干部忽视网格员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各级网格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网格化管理行之有效的基础。要保持基层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财政补贴制度,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除了财政上的直接补贴之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努力,取得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给予网格员相应的工时补贴。

其次,完善“网格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基层网格员,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之外,考虑其在入党、村干部培养等方面的政治待遇,让其在工作的同时拥有尊严满足。反之,不合格的网格员也应建立末尾淘汰制,及时清理出网格员队伍。

再次,做好培训工作,加强村干部和网格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宣传之外,让网格化管理工作较为成功的网格组、片介绍成功经验。一要推广优秀经验;二要鼓励先进;三要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

[2] http://news.sina.com.cn/c/

2008-12-02/134316767928.shtml

[3]http://www.dongyang.gov.cn/

dongyang/dysq/dynj/20111/zx/117384.shtml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51

(卢红军,1979年生,浙江东阳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4、建立工作督办制度。由“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级网格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力度、方法进行督办,结果列入各级干部考核体系。进一步落实每周一日村干部集中办公制度、文书坐岗制度、村务管理“五议”工作法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服务全面到位。

5、建立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平台。矛盾纠纷得以及时化解的前提和关键是“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横店镇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现代通讯硬件设施,加快网上办事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逐步建立集信息收集和网上办事为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大力提升舆情反馈速度和办事效率,以利于各类矛盾纠纷的及时干预和处理。

三、网格化管理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横店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网格员积极性长期发挥机制的缺失。二是村干部忽视网格员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建立财政保障体系。各级网格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是网格化管理行之有效的基础。要保持基层网格员的工作热情,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财政补贴制度,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贴。除了财政上的直接补贴之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努力,取得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支持,给予网格员相应的工时补贴。

其次,完善“网格员”的考核和晋升机制。对于工作表现优异的基层网格员,除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之外,考虑其在入党、村干部培养等方面的政治待遇,让其在工作的同时拥有尊严满足。反之,不合格的网格员也应建立末尾淘汰制,及时清理出网格员队伍。

再次,做好培训工作,加强村干部和网格员的政治素养和工作能力。在培训内容上,除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宣传之外,让网格化管理工作较为成功的网格组、片介绍成功经验。一要推广优秀经验;二要鼓励先进;三要群策群力,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0)

[2] http://news.sina.com.cn/c/

2008-12-02/134316767928.shtml

[3]http://www.dongyang.gov.cn/

dongyang/dysq/dynj/20111/zx/117384.shtml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151

上一篇:中餐厅主管下一篇:道路运输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