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点问题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组织行为学重点问题(精选6篇)

组织行为学重点问题 篇1

1、什么是非正式群体?有哪些特征?

2、非正式群体的类别有哪些?

3、非正式群体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第十章

1.何谓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组织文化结构一般分为哪个层次?

4、较常见的群体行为有哪几种?

5、产生从众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6、群体动力的创始人是谁?包括那几方面?

7、群体规范的作用?

8、什么是群体压力?

9、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的方法?

10、团队有那八种角色及其作用

11、团队的类型

12、团队建设的理论

第七章

1.沟通的类型有哪些? 2.非正式沟通的作用

3、简述四种人际距离带

4、简述非语言沟通

5、简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6、简述群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

7、处理冲突的管理策略?

8、积极倾听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9、简述人际沟通的P.A.C理论。

第八章

1、权力的定义?

2、弄清楚权力与职权、威信和领导的区别

3、权力的来源和类型

4、影响依赖性的因素

5、组织中进行印象管理的技术

第九章

1、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2、简述领导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有代表性的理论

3、简述管理方格理论的基本内容

4、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5、有哪几种领导权变理论?

6、新型的领导理论有哪些?

3.组织文化的功能?

4、组织文化的类型

5、组织文化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6、如何塑造完善的组织文化?

7、组织公民行为及其特点

8、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

第十二章

1、健康的含义

2、评价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3、如何缓解压力问题?

4、如何进行个人的情绪管理?

5、简述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

6、心理咨询的原则

7、EAP的内容

组织行为学重点问题 篇2

一、“行为课堂”的主旨:激发纯粹兴趣和发展 探究思维

(一)激发对科学纯粹的兴趣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列入课程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首要目标是“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黄恕伯老师在《物理教学顶层设计的思考》中反复强调:培养学习兴趣是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首要目标.为激发兴趣,在操作层面上物理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这里的“动”是有目的的实验、研讨或思维的交流,其集中的体现就是“探究行为”.

(二)发展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初中物理重在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中领悟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通过理解就能实现,学生必须经历探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相关的“探究行为”,某一方面的基本能力一定是和相关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探究行为”.[1]

笔者所在区域使用的教学载体是刘炳昇教授主编的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该教材在编写时把 “探究活动”作为“构建物理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课程理念”的主线,良好的载体为 “探究行为”成为课堂核心学习行为搭建了平台.

简言之,无论站在课程目标的高度,还是着眼物理教学的本质特征,抑或立足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都需要“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

二、“探究行为”的设计:重点考虑探究行为发 生的载体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首要考虑的应是准确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为具体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常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默认为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就行为动词而言,“行为课堂”中常用的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有“会测量、会使用、会选用”等,常用的体验性目标行为有“观察、经历、探究”等.

案例1:“动能势能机械能”学习目标的制定

课标要求: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编排:教材先后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观察摆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其中第一个是重难点,对学生探究能力有较高要求,需安排学生分组实验.“生活、物理、社会”安排了一段“大海中蕴藏的机械能” 的短文,使学生了解到在大海中还有巨大的能源有待我们去开发. 教材中还编排了4个实例分析和2个小制作,可作为学习评价的载体和课堂学习的延伸.

学生分析:由于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定性探究决定有关能量大小的因素”,对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分析论证等探究能力有较高要求.“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抽象.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应注重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与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着力构建以学生的“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并能简要说明一些有关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物理现象.

(二)思维载体的设计

认知心理学认为,“行为”是“思维”的体现,“行为”又可以促进“思维”的创新,“行为”与“思维”结合的纽带就是“有价值的问题”.[2]为使思维活动既连贯又不乏跃迁,应将问题整合成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

案例2:“动能势能机械能”问题链设计

问题链1:概念建构(探究活动的准备)

下列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运动的锤子将铁钉钉入木板(动能);拉长的橡皮筋能将子弹射出(弹性势能);被举高的砖块能使小桌陷入沙子中(重力势能).

问题链2: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探究行为的设计)

1以小车为研究对象,怎样让它运动起来?2如何显示小车的动能大小?3根据生活经验,动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怎样研究上述因素对动能大小的影响?

问题链3:应用(探究结论的应用)

1为什么要规定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什么卡车限速要低一些?2为什么建造水电站时要建造拦河大坝将水位抬高?

问题链要围绕“探究行为”系统地设计,要利于探究行为广泛、有效地发生.

以上问题链与“探究行为”的关联如图1所示.

(三)资源载体的设计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行为课堂”倡导把实验作为核心的课程资源,让实验教学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体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案例3:“动能势能机械能”实验设计

学生分组实验1: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小车, 而观察的对象是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小车撞击前的动能越大, 但不必深究在撞击过程中能量转移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接受“质量不等的小车从同一个斜坡的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这一信息,教师可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去掉木块,让两个质量不等的小车同时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发现两个小车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建议在木块的撞击面上垫一层泡沫塑料.[3]

学生分组实验2:观察摆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如图3)

学生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上抛小球在上升阶段和自由下落阶段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情况,为下一步过渡到观察比较复杂的摆球摆动实验做好铺垫.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适宜角度释放小球,避免与铁架台发生碰撞.实验分析时,引导学生着眼于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如速度、高度等),从而掌握分析动能、势能转化情况的一般程序.

教师演示 实验:魔罐(如图4)

本课魔罐的身影共出现三次.一为激趣:课堂伊始,从倾角较小的斜面释放魔罐,观察到魔罐滚下斜面,然后自动返回,又冲上斜面,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形成强烈冲突,激发探究兴趣.二为释疑:在观察与分析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若干实例后,撕掉魔罐外表面包裹的纸张,观察到魔罐内有钩码和橡皮筋,发现滚动过程中橡皮筋会扭曲 (弹性形变)、返回过程中又恢复原状.三为延伸:课堂小结后,再演示魔罐实验,观察到魔罐往复滚动,且滚动幅度逐渐减小直至最终停止,引导学生课后思考机械能守恒的粗略条件.

学生演示实验:模拟打桩(如图5)

选用玻璃容器盛沙, 以便于观察“桩”被打下的深度.“桩”可用演示压强的小桌来替代.“重锤”的质量适宜,可用大小不等的砖块.实验演示操作中,学生站上讲台面对同学们,砖块平落以免撞击后小桌歪斜,用不同颜色粉笔在桌脚标记以便直观比较下陷深度.

实践发现,在开发实验资源时要特别关注以下两点:一是不同学段探究能力目标的层递性,其中八年级更加注重观察和描述、提问和猜想、操作与信息收集、交流与合作,九年级除继续关注以上四项外,逐步关注设计实验、信息处理、分析概括并提倡评估. 二是不同实验类型探究能力目标的侧重点, 其中演示实验侧重提升观察品质(目的性、客观性、 精细性、敏锐性)和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学生实验的探究过程更加深入且能力目标更为全面.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一些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如本课增设了学生实验“观察摆球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为突破课时限制,使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和获得开放性的技能训练,我们倡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进行课外小制作,如本课作业———“完成如图6所示小制作,比一比谁的卡片跳得高,想一想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三、“行为课堂”的组织:注重思维可视化

“行为课堂”重视学生自身的思维冲突和深入思考,注重在探究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教师优化探究设计提供依据,我们主张对“探究行为”进行科学地评价.鉴于思维发展的必要和科学评价的考量,“行为课堂”在课堂组织中注重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的手段可以是实验或具体实例,也可以是创设物理模型的理论论证,实验必须是现象明确,理论论证则要求注意思维的条理性和物理模型的典型性.[2]本课主要从如下角度凸显了思维可视化.

(一)实验质疑:引动思维

“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引动思维去求索“为什么会是这样”.

案例4:“魔罐”实验引动思维

师:从斜面某一高度释放易拉罐,直觉告诉你它将如何运动?

生:沿斜面滚下,到水平桌面后逐渐减速,最终静止在桌面上.

师:是这样的吗?请细心观察易拉罐的运动.

师:易拉罐折返滚上斜面的能量从何而来?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以揭开谜底.

用新奇的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是物理课堂常采用的切入手段,体现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如, 用既可倒出白水、又可倒出红水的魔壶引入《大气压强》,以学生尝试叉鱼的活动引入《光的折射》.课堂尾声再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首尾呼应,彰显物理知识的有用性.如,《光的折射》一课在学生探究了解折射特点后,再次尝试叉鱼,用物理指导实践,大大提高了叉鱼的成功率.

(二)实验操作:显化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思维支配下的行为是思维的外显形式.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操作就是思维支配下的典型行为,因此关注实验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而要着眼操作与思维的相互作用,以实验操作达成发展思维的顶层目标.

如,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用粉笔在实验桌上标记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再如,模拟打桩时,学生用粉笔在桌脚标记下陷深度. 表面上看,这些操作是为了增大实验的能见度,便于观察或比较.若加以追问,学生可能就会表述出 “用木块滑行的距离、方桌下陷的深度来显示能量” 的转化思想.

除了在操作过程中显化思维外,我们的实践表明还可从以下角度充分发挥实验对思维的促进作用:1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实验操作结束后,重视归纳与评估.

(三)交流评估:梳理思维

评估、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要素,也是具有重要思维价值的探究行为.无论是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还是交流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抑或通过讨论改进探究方案,都是对思维的整合与梳理,在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等品质上大有裨益.

如,本课小结时在对话中引导学生画出如图7所示的能量图. 概念图、流程图等思维导图可形象地显示一章或一节中所学的知识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梳理的一般步骤:1列出一章或一节中的重要概念;2把这些概念按其概括性程度进行排序;3把有联系的概念用线连接起来,并写上连接词.

结语:我们的研究表明:探究行为的设计重点是以问题链为核心的思维载体设计和以实验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资源设计,确保探究行为的发生,避免教师行为包办或替代学习行为;探究行为的课堂组织要点在于利用思维可视化手段组织好核心的探究活动,充分挖掘“讨论—探究—归纳—评估”各环节发展学科思维的价值,确保探究行为的有效, 避免盲目或低效的探究.正如某老师所指出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里面,最核心、 最关键、最基础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物理要动手、动脑,探究行为就是物理学习的外显,其内隐是学生思维和智慧的生长. 因此初中物理‘行为课堂’的构建对把握物理学科特质、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有积极意义.”

摘要:<正>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效度取决于课堂的组织和评价点设计.为使评价结果促进学习,需要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以下简称“行为课堂”);笔者也重点研究了学生“探究行为”的先行设计、有效导引、课堂组织、科学评价,以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中更好地领悟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益.本文围绕初中物理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课例,介绍笔者对“探究行为”的先行设计与“课堂组织”的相关探索.一、“行为课堂”的主旨:激发纯粹兴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波,许帮正.优化评价量表,构建行为课堂[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1(7).

[2]许帮正.物理探究教学的设计原则及内涵把握[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9).

组织行为学重点问题 篇3

【关键词】高校基层党组织;问题;新时期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理论分析

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党的经典理论和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经典理论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就有关于基层支部构建的观点;列宁在创建布尔什维克党时也高度关注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其工作方法和基本任务进行探讨,并完善了相应的组织形式;毛泽东在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成立后,也多次参与基层党组织构建,并在韶山建立我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进入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和实践,邓小平同志提出“党要管党”的思想,认识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避免形式主义;江泽民同志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并认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胡锦涛和习近平同志也都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明确农村、企业和机关等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和谐发展的思想和工作要求。

二、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难点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和组织地位,推动高校科学发展,但是在历史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难点和困难,详细来说主要包括:第一,基层党组织党务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党务干部是党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也是落实政策的基础力量和组织保证,但是目前党务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整体素质不高,不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素质与形式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出现各种学术造假现象,很难以德服人。

第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科学化水平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工作制度体系不能科学建立,全局性不强,缺乏衔接性,运行也不通常,甚至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与该校的制度也存在一定的瑕疵,语言过于模糊,导致很多人都会产生误解,在具体操作中不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规范也缺少人性化,没有重视成员主观能动性,往往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对制度的科学性产生质疑。

第三,突出服务群众方面也是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的难点问题。根据十八大的指示,基层党组织建设应该以服务群众为主要任务,而高校基层党组织就是联系师生员工的重要桥梁,服务群众就是建设和谐校园,但是从目前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服务工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淡化,没有较强的思想引领,缺乏热情,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念来解决问题,片面追求实用性专业和技术,消弱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员心目中的引领地位。

三、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对策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重点,导致工作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本文认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包括:

第一,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明确党政职能分工制度,坚持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办法,对具体工作流程和细则进行规定。书记和院长之间应该互相支持、共同负责,建立一个和谐、团结的工作分为,工作中密切合作,形成融洽的党政关系。同时还需要建立全党组织工作责任制,明确各个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做好分工,建立工作责任制,将党组织的工作具体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制定定性和定量工作指标,不断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开展。

第二,完善基层党组织教育制度,重视党员思想上的进步,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教育时效性,建立终身学习、团结学习的新模式,建立学习制度,将学习行为自觉化、长效化。同时还需要建立并完善党员学习教育机制,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完善党课制度,运用参观访谈、事迹报告、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教育;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推进党员教育理论建设;加强学生支部学习制度建设,建立更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建立更为良好的学风,从而在思想领域给予引导。

第三,建立并完善基层党组织激励制度,确保有才华的领导干部可以施展自己的作用,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从物质、精神等方面给予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精神,缓解他们的工作压力。另外一方面,还需要完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更为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对其中重大的事情要组织讨论;完善党内民主生活化制度,开展自我批评,妥善处理各种问题,提升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更好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简洁.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140-141.

[2]汪丽萍.新时期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若干问题新探[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247-249.

[3]赫荣富,朱志,李春华,张纯明,何又春.微时代下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研究[J].理论界,2013,05:203-205.

作者简介:练精辉(1993.03--);性别:男,籍贯:福建省武平人,学历:本科,毕业于军械工程学院。

组织行为学重点复习 篇4

(一)目标激励制。制定目标3.文化组织.4.群众组织.5.宗教组织

不仅仅是组织发展和管理本身的需要,而且是员工的需要,2.组织行为学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可以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感到工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作的乐趣,从而在实现目标中获得满足感。使个人利益与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力,组织目标得到统一。

(二)工作激励。工作激励是一种外在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激励。自我实现的人是那些力求将自己的潜能极大限度地3.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发挥出来的人。只有在工作中表现出自己才能,才能感到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极大地满足。工作激励的关键就是使工作丰富化。

(三)持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的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股激励。持股激励就是通过让组织管理者,员工持有组织4.组织管理活动中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1.行为的自发性、的股票,来激励管理者和员工的积极性,把个人利益和组2.行为的因果性.3.行为的主动性.4.行为的持久性.5.行为的织利益联合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

(四)榜样激励。榜样可变性

激励具有可感性,说服力强,号召力大,激励斗志,鼓舞5.气质:被定义为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动力性特点。它与我士气,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荣誉激励。通过表扬、们日程生活中提到的“脾气”“秉性”有很相似的内容。所奖励集体来激发人们的集体意识,激发责任感和归属感。谓动力性特点,说明气质只是一种反应个体行为的方式,(六)组织文化激励。形成自身发的发展机制,并产生效强度等特点的心里品质。

应动力,形成一种激励。

(七)危机激励。面临竞争激烈,6.能力:是明确能力为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挑战环境,唤起员工危机意识,把这种意识化为动力。理因素,他是基本心里特征之一。这种素质是一种整体的、15.群体内聚力有什么作用:领导运用与人有关的知识,达潜在的。决定与个体先天遗传的特性。

到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内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7.能力差异应用原则:1.能力阈限原则.2.能力合理安排原留在群体内的程度。顾名思义,内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则。3.能力互补原则

此之间的“黏合力:。没有内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作是一8情绪: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个群体。

(二)影响群体内聚力的因素。1.群体的领导方式 生的态度体验。情绪和情感认识过程一样,也是客观对事2.外部的影响 3.群体规模 4.群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物在人脑中的反应过程。

结构 5.班组的组合 6.与外界的隔离。7.群体的绩效 8.其他9.如何进行情绪的调试与情感的培养:P190 1.情绪的调节因素

(三)内聚力的作用 1.满意感 2.沟通 3.敌意 4.生产与控制。(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控制情绪甚至化解自率 5.对改革的阻碍 6.群体的意识

己一些不良情绪,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台的特点,进而16.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以及人际交往的途径:人际适应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交往的原则:1平等原则是2互利原则3倍用原则4拥容绪状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个体爱好,兴趣,原则。在组织中,改善人际关系必须从领导和群众两方面理想,世界观等,甚至个体的能力,气质,性格等,都会入手。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应主动引导群众内的人际关存在一种活动过中,带有一定稳定性的活动倾向。在情绪系朝积极方向发展,包括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气氛,促进群紧张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达到平衡体成员之间相互交往,树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必要的而得到缓和。培养高尚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要树措施!搞好民主管理,改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培养人们高尚德情操。深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和训练群体成员正确处刻鲜明的情感。学习和工作的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细致的思想工作理顺人们之间各2.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不适宜的情绪的产生,往种关系等

往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情绪经验引起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17.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

(一)团队信息沟通交流,进行关于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方面的建设的过程。1.准备工作阶段。2.创造条件阶段 3.形成团交流,来取得相互之间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从而队阶段 4.提供继续支持阶段

改善不良情绪的发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人们的情18.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可能会处感体验。首先,通过提高人们思想认识和觉悟,不断丰富于不同考虑。一种考虑是基于社会稳定。因为弱势群体的人们情感观念;其次,利用文艺作品和各种丰富多彩的的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好,就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就目前活动,激发情感上的共鸣。最后,努力引导人们学习和个而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社会的公正,公平人成长上获得满足,增加愉快的情绪体验。3.引导人们从和正义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多角度看待问题,使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人们对事物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的观察和体验,倘若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不安,造达。

成终日烦恼、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极可能发现它19影响个体决策的因素:影响个体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因素有积极的意义,使消极的情绪或情感转化为积极的情绪或包括原型启发,克服功能固着、克服心理定势,发散思维情感。、培养幽默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幽默可以使本与聚合思维等。

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在,笑声中发现其轻松一面。增20.如何理解决策的民主化:决策的民主化,就是吸收下级添自己生活的乐趣。在困境中不改其欢乐,从不悲观,永参与决策,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决策的质量和实施速不丧气,充满信心奋力向前的一代新人。(仅供参考)度得到改善。所谓的参与乃是让个人将其精神与感情注入10.激励:激励知指的是鼓舞,引导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到工作环境中,使其为达成群体目标而贡献才智并分担责标行为的驱动力。他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任。由此可见,参与包含了三个重要概念:第一,参与是11.综合激励模式:美国的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职工精神与情感的灌注,是参与精力与智慧的投入,而不和迪尔(Dell)教授于1981年在大连国际科技管理培训中仅是体力的技术的投入,是心理的投入而不仅是心理的投心讲课时,提出了以数学公式表述的综合激励模式:入;第二,参与就是激励职工对工作环境做出贡献,润须臾鼓励职工表现其创造能力;第三,参与是鼓励下下级用于接受责任。

21.参与作用与方法:1.参与的含义及作用。2.实行参与的公式中M:代表某项工作任务的激励水平的高低,即先决条件(1)时间上允许(2)经济上合理(3)参与者动力的大小;

与决策有关(4)参与者应有必要的兴趣,能力和知识(6)Vit:代表工作本身所提供的效价,它所引起的内激励参与者应摆脱偏见与私利的影响(3.鼓励职工参与决策的不计任务完成与否及其结果如何,故不包括期望值大小的方法。(1)民主讨论(2)听取意见(3)合理化建议(4)因素,即期望值为1;

越级参与(5)职工代表大会

Eia :代表完成任务内在的期望值,也就是主观上对22.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1.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 2.领完成任务可能性的估计;

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3.领导者选聘 4.领导班子结构 5.领Via :代表完成任务的效价;

导艺术

Eej :代表完成工作任务能否导致获得某项外在奖酬23.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提高领导的素质不外乎两个基的期望值;

本的途径,即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Vej :代表某项外在奖酬的效价。

这两条提劲必须辩证结合,不可偏废。具体来说,要做好(i :内在的;e :外在的;t :任务本身的;a :完以下工作:第一,要善于搜素书记和快速阅读。第二,要成;j :外在的奖酬项目)

与有知识的人交朋友。第三,要善于以人为镜,提高自我上述展开的公式中包括了三项内容:

意识水平。第四,要自觉地做好思想和工作总结。Vit 表示工作任务本身的效价,即某项工作对工作者24领导者选聘:一个组织领导班子的素质对组织兴衰存亡本人有用性的大小,也就是这项工作本身的内激励力的大具有决定性作用,而要造就一个高素质,强有力的领导班小。

子,就必须抓好选聘这个关键环节。

(一)选聘的标准。1.Eia Via 表示工作任务的完成所引起的内激励作用。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2.职位的要求

(二)选聘的Eia ∑Eej Vej 表示各种外在奖酬所起的激励效果途径1.从组织内部选聘。2.从组织外招聘

(三)选聘方法 之和。其中引入两项期望值,Eia 是对完成工作任务可能1.工作模拟法(情景模拟法)2.实绩考核法 3.分解协调法 4.性的估计,Eej 是对完成工作任务与获得奖酬的可能性的面试

估计。

25.领导艺术:所谓领导艺术,是指领导者在行使领导者在12.如何让提高人的积极性:提高人的积极性,必须从内,行使职能时所表现出来的技能。领导艺术具有随机性,经外激励两个方面入手。1.提高内在激励,内激励来源于工验性,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只要包括:1.待人艺术 2.作本身及工作任务完成所直接带来的满足感,对提高激励提高工作效率艺术的政策来说,提高内激励更为重要。2.提高外激励。外激26组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励来源于工作任务完成之后导致的种种外在酬劳,外在酬建立一个开放体系组织机构,必须遵徐以下基本原则:1.劳种类繁多,而对每个人对各种外酬劳的需要‘爱好,重目标明确,功能齐全。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视程度不同,应对个人不同需要安排切合实际的奖酬。级管理。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13.有效激励应遵循的原则:(1)按需激励的原则。激励员任何组织一定要因事调职。因职设人,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工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而员工的需要存在这个体差上述要求。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异的动态性,管理者的任务就在于找准员工的需要,采取效益。5.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相应的激励措施,满足员工的各种不同需要,以调动他们6.明确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为此要做到以下三点:章制度。

1.依据内容激励理论,开发测试员工需要的有效方法。2.27压力:压力是指人在对付那些自己认为很难对付的情况在组织内建立多种满足员工不同需求的方法。3.满足不同时,所产生情绪上和身体的异常反应。它是人和环境相互人的需要。(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3)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内部状态,最焦虑,强烈的情绪和生奖惩相结合的原则。(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理上的唤醒,以及挫折等各种情感和反应。(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6)严格管理与 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

28影响个人能否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

组织行为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工作压力,主要取决于知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这是因为每个人做具备有这四个因素的情况不同,所以压力的体验完全是因人而异的。

情感反应因人而异,受性别,文化背景,遗传,环境和对付压力的方法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29.什么事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构成: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组织文化构成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30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

(一)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 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 2.组织结构的改变 3.组织职能的转变 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要的变化

(二)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组织环境的变动 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31.个性的概念:个性,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被定义为是一种个体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32.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是指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33.性格概念:性格完全是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形成的。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通过性格整合,使个体的心理特征成为一个整体。

34.社会知觉:社会知觉是知觉主体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它影响着主题心理活动,调解主体的社会行为

35.五项修炼: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 第四项修炼:团队学习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

案例题到中央电大网看13个案例

组织行为学重点问题 篇5

单项选择题(在每道问题所提供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B)。

A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2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B)。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测验法

3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B)。

A气质B个性C能力D性格

4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A气质B能力C个性D性格

5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B)。A自我B本我C超我6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D)。A荣格B阿德勒C麦迪D弗洛依德

7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C)。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C天才D才能

8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C)。A理智型B情绪型C意志型D中间型

9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B)。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

10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B)。A梅奥B马斯洛C赫兹伯格D泰罗

11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A马斯洛B赫兹伯格C麦克利兰D波特

12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A尊重需要B交往需要C安全需要D生理需要

13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C)。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1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C)。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15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C)

A需要层次论B 成就需要论 CERG理论D 双因素理论

16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A)。

A成就需要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D安全需要

17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D)。

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

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作的努力的影响

18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B),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A)。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19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或A)。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投入

2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B)A非正式群体B正式群体C小群体D参照群体

21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A)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

22完成复杂工作,需要有创造力的工作,或在作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B)将会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B异质群本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

23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多的群体属于(B)。A人际群体B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

24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D)。

A人际群体B团队集体C无序群体D任务群体

25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

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

26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C)。A强制B开诚合作C妥协D回避

27“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A菲德勒B豪斯C布莱克D耶顿E沙特尔

28管理系统理论是由(C)提出的。A菲德勒B豪斯C利克特D布莱克E沙特尔

29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C)。

A3—30人 B30—1000人 C1000—45000人 D45000人以上

30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

A社会功能B成员受益程度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D成员人数

31要帮助领导者对组织的一切“变化”做出有效管理的设计理论是(D)。

A分化—整合组织结构B项目组织设计C距阵式组织设计D自由型组织结构

32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A人际关系B协作愿望C共同目标D信息沟通

33“熵”能测量环境的什么特性?(B)A稳定性B有序性C复杂性D不确定性34我们平常所说的企业精神实质上是一种(AC)。A价值观念B职业道德C组织信念D组织情感

35一个造纸厂的商业环境最能反应组织环境的哪一特性?(A)

A稳定性B有序性C复杂性D不确定性

36不能用现成的规范和程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而需要专业管理人员对环境有深入的洞察力和丰富的知识。这类环境是(D)。

A简单—静态环境B复杂—静态环境 C简单—动态环境D复杂—动态环境

37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是:(D)。

A调查反馈B群体建议C咨询活动D完善信息沟通系统

多项选择题(可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

1组织行为学的特点有:(ABCE)。A边缘性B综合性C两重性D多层次性E实用性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A个体B群体C组织D集体E环境

3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

A管理的两重性B人的两重性C组织的两重性D多学科性E多层次性

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有:(ABCDE)。A心理学B社会学C人类学D政治学E生物学

5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行为测量量表有:(ABCD)。A名称量表B等级量表C等距量表D比率量表E等值量表

7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ABCDE)。A置之不顾B随机化和不加控制 C保持衡定D匹配 E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

8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CDE)。A调查法B面谈法C实验法D个案研究法E观察法

9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C)。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B心理因素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生理因素E人群团体因素

10人的行为特征有:(ABCDE)。A自发的B有原因的C有目的的D持久性的E可改变的11个性的特点是:(ABCDE)。A社会性B组合性C独特性D稳定性E倾向性

12影响因素主要有:(AC)A先天遗传因素B家庭C后天社会环境因素D文化传统E社会阶级和阶层13特质论的代表人物有:(ACD)。A阿尔波特B荣格C艾森克D卡特尔E弗洛依德

14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ABCE)。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黑胆汁E抑郁质

15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ABC)。A人机关系B人际关系C思想教育D员选拔E行为预测

16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ABD)。A气质绝对原则B气质互补原则C气质合理安排原则D气质发展原则E阈值原则

17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ACDE)。

A理智型B内倾型C情绪型D意志型E中间型

18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ABCDE)。

A理性型B政治型和审美型C社会型D宗教型E经济型

19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BCD)。

A对人知觉B人际知觉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E自我知觉

20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ABCDE)。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E定型效应

21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BC)。

A改变行为B改变态度C引进新的知元素 D不予理采E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22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ABC)。

A纵向变动B横向变动C核心变动 D水平变动E外围变动

23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ABC)。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要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工作和工作条件的需要 E文艺、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24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ACE)。

A社交需要B自我实现需要C安全需要 D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E相互尊重的需要

25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ADE)。

A成就需要B生存需要C安全需要 D权力需要E社交需要

26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BD)。

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弗罗姆的期望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7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BCE)。

A工作本身的特点B责任感C提升和发展 D工作的物理条件E上司的赏识

28激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ABC)。A内容型激励理论B过程型激励理论C改造型激励理论D强化理论E需求层次论

29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BDE)。

A计件工资B计时工资C计件超产奖D月度奖E年终分红

30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BDE)。

A员工出现失误时,给以记过处分

B对爱打小报告者采取冷漠态度,使之因自讨没趣而放弃这种不良行为

C员工表现出色时,给他发奖金 D对请客送礼者,关门拒之

E对喜欢奉承拍马屁者,冷脸相待

31在我国,员工产生不公平感的客观原因主要有(ACDE)。

A奖励分配制度的不完善B情感偏向C领导者的管理素质较差

D社会上的不正之风E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

32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ABDE)。

A思想政治工作B奖励C积极强化 D工作内容丰富化E职工参加管理

33人们在群体中可以获得的需要和满足有(ABCD)。

A安全需要B情感需要C尊重和认同需要D完成任务的需要E实现组织目标的需要

34斯托迪尔指出领导可以按()分成不同的类型。ABCDE

A生理特性B社会背景C智力和个性D与工作相关的特性E社会特性

35能力是(CD)的综合体现。A性格B知识C体力D智慧E见解

36领导连续流理论是(BD)提出的。A勒温B坦南鲍母C利克特D施密特E沙特尔

37管理方格图中,典型的领导方式有(ABCDE)。A贫乏型B任务第一型C俱乐部型D团队式E中间型38鲍莫尔认为企业领导人应具有的条件是(ABDE)。

A合作精神B决策能力C领导能力D敢于创新E尊重他人

39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ABDE)。

A政治素质B知识素质C协调素质 D能力素质E身心素质

40勒温认为存在着(ACE)的领导工作方式。

A专制方式B协商方式C民主方式 D独立方式E放任自流方式

41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ABC)。

A职位权力B任务结构C上下级的关系 D个性结构E环境结构

42“途径—目标”理论认为,领导方式有(BCDE)。

A专制型B支持型C参与型D指导型E以成就为目标

43领导规范模式(领导参与理论)提出了选择领导方式的原则是(ABCDE)。

A信息的原则B接受型原则C冲突的原则D合理的原则E目标合适的原则

44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ABC)。A调查反馈B群体建议C咨询活动D激励

45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ABC)。 A分工B竞争C反应性D协作

46组织变革大致涉及:(ABCD)。

A组织的人员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C组织的结构D组织的环境

47以任务和技术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ABC)。

A工作再设计B目标管理C建立社会技术系统D建立规章制度

组织行为学重点

1.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

2.组织行为学中人力的投入有哪几方面?P16

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P24

4.组织行为学研究过程的四个步骤?P26

5.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P41

6.X理论和Y理论中关于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看法? X理论&Y理论的区别?P45

7.归因理论?P46

8.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P62

9.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P67

10.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P67

11.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P104

12.群体发展阶段的五阶段模型?P122

13.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P138

14.群体沟通过程模型:P155

15.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因素?P161

16.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P162

17.群体决策的利与弊?P166

18.合作与竞争的形成?P191

19.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P192

20.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P200

21.功能正常与功能失调的冲突:P204

22.冲突的过程:P205

23.处理冲突的策略:P216

24.领导威信的作用:P234

25.奖惩的运用和原则:P239

26.为何领导班子的发展趋势是年轻化?P255

27.领导行为方格论:P260

28.领导作风论的评价应用:P264

29.途径—目标理论的观点:P269

30.决策的特点:P276

31.领导决策的原则:P279

32.领导决策的程序:P286

33.可行性分析内容中方案评估的方法?两因素的作用?P290

34.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P296

35.逆反意见的作用:P297

36.激励过程模式:P307

37.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基本论点与不足:P315

38.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P320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 篇6

1.消费者行为:是作为决策单位的消费者通过交换,为实现

其一定目的而购买、使用、处置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行为。

2.社会阶层:某一社会中根据社会地位或受尊重程度的不同

而划分的社会等级。

3、刺激分化: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的刺激条件作用的反应

会扩大到其他相似的反应中。

4、消费者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

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5、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在购物前下决心做出心理判断与

行为选择,寻求并实现,某一最佳预期目标的过程。

6.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7.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继承关系的成员为基础组成的一

种社会生活单位。

8.产品闲置:消费者将产品搁置起来不用,或者相对于产品的潜在用途仅做非常有限的使用。

9、感觉阈限:人的感官在一定刺激强度范围内产生各种反应的现象。

10、差别阈限:能够辨别两种刺激物之间最小的量。

11、刺激泛化:刺激泛化是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的刺激条件作

用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的反应中。

12、知觉:是消费者对感觉到的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使之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和连贯的现实映象的过程。

13、气质:是人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

动力上的、个体独有的心理特征。

14、消费:人类社会对生产的物质资料和所提供的服务的实际耗

用。

15、复习态度、学习、消费者、学习有关理论。

问答题参考答案要点,学生可根据情况适当扩充

1、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答:(1)文化具有民族性

(2)文化具有发展性

(3)文化具有稳定性

适当展开解释

2、消费者行为学主要内容。

答:消费者行为学基础;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部因素;影响消

费行为的外部因素;消费者购买决策;消费者购买心理活动过程。适当扩展。

3、消费者购买动机都有哪些类型。

答:一般的购买动机生理性(生存性、享受性、发展性);心

理性(理智性、情感性、惠顾性)

具体的购买动机:求实求廉、求新求奇、求美求名、求便求速、模仿与从众、好癖。

4、消费者学习的特征。

答:学习是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

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心理现象。学习因经验而产生;伴有行为或潜能改变;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各要点适当扩展

5、消费者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联系:气质不同可能性格相同,气质起到影响性格动力功

能的作用,气质影性格形发速度,气不质不如性格反映出个人的心理特征全貌。

区别:先有气质后有性格,气质表现面窄性格表现广,气质比较隐晦而性格明朗,气质有静态特点而性格有动态特点。

6、动机与目的关系。

答:人的行为目的与动机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在简单行为活 动中两者常常是一致的。但是它们又有一定的区别,目的是人们希望活动达到的结果,动机则是推动人们达到目的的主观原因,有时目的相同,动机可能不同;有时动机相同,目的又可能不同。

7、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答: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形式和极为复杂的神经生理过程。情感着重于表明情绪过程的感受方面。感情是作为情绪和情感心理现象的笼统称呼。情绪一般指与生理需要和较低级的心理过程相联

系的内心体验,具有较大的情景性

与冲动性,情感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和意识紧密联系的内心体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深刻性。

8、绘制学习曲线的形状并解释其发展规律?

答:学习曲线的形状大致呈现出倒U形状。画图。

学习曲线发展过程中进步情况随着练习次数增加可以先快后慢或者先慢后快,然后逐渐上升,上升幅度越来越小,到最后基本不变化进入高原现象。

9、对于学习的理解有哪些?

答:学习因经验而产生;

伴有行为或潜能改变;

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适当展开解释

10、维台默的完形心理学(或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主要内容。答:维台默的完形心理学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人们对外界刺激的知觉反应,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这一学派认为,人们是从一系列刺激的整体而非个别刺激中得出结论,这里的“完形”即整体、模式的含义。有三种理论解释人们的三种知觉倾向。

(1)闭合原理。该理论指消费者个体倾向于将外界不完整的事物想象成完整的,根据经验填补空白。

(2)相似原理。这是指消费者具有将相似的自然属性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的倾向。

(3)图形—场地原理。这是利用主位图形与背景差别的原理 让消费者在辨别刺激物的图形后,对于轮廓部分是背景还是图 形作出自己的判断。

案例分析题复习要点,学生可根据情况适当扩充

1、气质是个人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指人的心理活动在动力方面的特点。根据希波克拉特的有关理论,气质可以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

粘液质的特征,这种气质类型的消费者情绪稳定,有耐心、自信心强。抑郁质的特征,这类消费者行为内向,言行缓慢,优柔寡断。多血质的特征,这类消费者喜欢与营业员和其他顾客交换意见,行为外向,比较热情。胆汁质的特征。这类消费者反应迅速,情绪有时激烈、冲动,很外向。

2、判断消费者决策类型

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过程。

(1)确认需要

(2)信息搜集

(3)评估选择

(4)决定购买

(5)购后行为

上一篇:发表论文情况下一篇:幼儿园小班音乐课教案《快乐的小鸡》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