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措施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措施(精选8篇)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措施 篇1

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1、建筑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衡量,尚有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多,吃苦耐劳,勇于闯荡的传统优势和机制灵活的时代新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先后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01年度,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建筑施工产值72.44亿元,增长28.8%,在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中名列第六。出省施工产值13.41亿元,增长33.4%,建筑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31%,创利税4.17亿元,增长52%。这说明我区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与2001年**793.64亿的工业总产值比,建筑业产值(76.58亿)占9%左右。因此,我区建筑业虽具一定规模,但尚存在差距。

2、建筑业企业有较大发展,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到2001年底,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05家,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40家,四级企业34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全区31家一二级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29.5%共计完成59.7亿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2.5%,一二级企业占了产值的大半江山。说明这几年在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2001年度浙江省建筑业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排名中,我区最高的萧二建(施工产值7.08亿)名列31位,前三名的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浙江宝业集团、龙元建设集团产值均在20亿以上。从专业结构看基本合理,涉及房屋建筑、网架钢结构、市政、装饰、园林绿化、水利、交通等12个类别。特别是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类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区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从目前现状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供过于求,大的不强,小的不专,劳务层素质较低,引发市场混乱,过度竞争,导致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布局不均。如南部的楼塔、河上、戴村和东片的新湾、靖江、头蓬、益农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和城市化的推进,必将推起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也将会给建筑业带来机遇,我区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紧迫。

3、建筑企业在开拓市场上作了较大努力,但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外向度比较低。**建筑队伍对外开拓市场比较积极,2001年出省完成产值达13.41亿元,占建筑施工产值的18.5%,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最大的是上海市场,产值达5.9亿元左右。表明我区省外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分布不合理,如何积极地利用上海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推进中原,开拓西部,用自身的优势去抢占中西部市场,关键在于行动。此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区建筑业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外经权,也必将严重制约国外、境外市场的开拓。

4、建筑业的发展已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但还需继续努力。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快速扩张,**建筑业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进入分化、调整、提高的新阶段。所谓80年代靠气力和面子,90年代靠财力 和票子,新世纪要靠智力和机制,正是建筑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表明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是质量兴业战略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转向注重素质提高。2001年共创优质工程26项,其中“钱江杯”2只,“白玉兰杯”2只,“西湖杯”3只。虽然由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参建的**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钢结构施工获“鲁班奖”,但至今尚没有一家总包企业获得过“鲁班奖”,这与“建筑之乡”称号不太相符,还需继续努力。

5、积极探索依法治业路子,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建筑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市场主体和外部环境尚需规范。我区较早把建筑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以建立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为抓手,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应招标的工程招标率达到100%。但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三把刀”带资、垫资、拖欠的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建筑市场恶性竞争的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无标底招标导致企业下浮幅度超过社会平均成本。而且带资、垫资占总造价30%以上,企业出现高产值,低效益现象,资金

严重短缺。有些工程只好被迫放弃,企业经营难度很大。

6、政府重视建筑业的发展,但还要加大力度。政府重视,政策对路是我区建筑业能较快发展的一条经验。但从总体看,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植方面,力度还不够大。东阳、上虞、绍兴等县(市)都设有建管局,对建筑业实行统一管理。东阳每年两次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到

全国重点建筑点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拜访当地领导,帮助企业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曾有五家银行行长一起赶到辽宁为建筑企业承接业务做资金后盾的事例。相对来讲,我区建筑业管理部门人手少,经费缺,任务重,企业单兵作战,政府缺少具体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以至于出现相当数量项目经理将业务挂靠到外地企业中(尤其是上海市场),或本区市场因条件苛刻而被外地企业占领(如绿都世贸广场、开元名都广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

二、建筑业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建筑业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经济兴则建筑业兴。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明确指出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建筑业而言,有发展就有机会。第一,经济社会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建筑业从主导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筑业最有用武之地。第二,基本建设投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实际情况看,工业冲千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必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2、中国已经加入wto。如果将1985年“鲁布革工程”(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推行项目法人施工的管理模式)称为中国建筑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那么中国加入wto就是第二次冲击,而且肯定会比第一次冲击更猛烈、更深刻、更广泛。首先,体制将进一步改善,地区和部门条块分割、封锁和保护的状况将逐步被打破,建筑业法律法规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其次,从市场角度看,wto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必须直面与国际大承包商短兵相接,也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步骤的进一步明朗,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这给**建筑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否在巩固原有份额的同时,及时抓住时机有效介入西部市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新的台阶就上去了。

4、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已结束。这次资质就位,对于整个行业的整合来说,又将是一次有力的推动。资质就位后将分成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种资质序列。在日趋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工民建专业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形成一批新兴专业,建立权责明确、分工清晰、行为规范的总分包体系势在必行。按照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分包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依托的资质调整方向,进行行业结构和企业专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进行资质增项,使一些大企业具备多专业承包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使中小企业建设成符合社会需求热点和国家投资重点的专包承包队伍,把企业做专做精。目前,我区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后,一、二级企业总数比就位前增加了10家,钢结构企业数量达到20家,以此为契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优势。

三、发展**建筑业的措施与政策

1、树立大建筑,加快经营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大部分建筑企业局限于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经营范围狭窄,严重制约着建筑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要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实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实施经营结构调整,突破以土建为主的单一传统经济格局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因此,一方面要围绕土建搞延伸。不能把建筑业理解为只搞施工,应该向两头延伸,使建筑业跳出囿于施工的小圈子,延长产业链,实现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和后期的全过程。对承接的总包工程,在实现从基础到土建、安装、装饰一条龙施工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向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咨询、经营等方面发展,变坐等招标的经营方式走向主动为业主提供超前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施工领域,充分发挥建筑业关联度大、市场信息灵、对外关系广的优点,抓住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持续升温的大好机遇,根据国家投资导向,适应施工领域日益扩大的形势,积极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拓展,培植路桥、环保、隧道、通讯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同时,以主业为依托,向土建的前后行业发展,如搞房地产业一体化经营及建筑业配套产业,开发新型建材等工业项目,努力形成“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多元化格局。

2、培育大企业,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建筑业自身发展特点,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式结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我区建筑业没有大企业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从容就位一级总承包资质,已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抓大育小,控制总量,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一是要组建“航空母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抓紧培育几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型化、集团化、真正能够与省内外大承包商相抗衡的大企业,出击市场,占领市场。如有若干家企业产值超十亿的大企业,**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力、发展能力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要培育“小巨人”。要注重抓好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使其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的方面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增强建筑经济的集中度,对已经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业,进一步重点培育。三是要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综合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区情实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调整总包企业、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的比例,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3、拓展大市场,加快市场结构调整。市场是建筑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始终坚持瞄准市场调整结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拓建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充分认识到有市场才有任务,有任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一要坚持巩固与开拓并重的原则,牢牢扎根沪、杭传统市场,并发挥这些市场的幅射和集聚作用,开拓周边市场,尤其是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退民进”的历史性机遇,成立专门力量,派遣优秀队伍和项目经理去拓展市场。充分借助省厅驻武汉、西安等地办事处的力量,疏通当地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不能忽视开拓境外市场,帮助一二家企业争取获得外经权。二要狠抓质量管理,为谋取更大市场夯实基础。质量是市场的生命所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着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要赢得市场,就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继续保持“信誉开路、牌子立足、质量创优”的好传统,创造条件争创国优,打响**建筑业的品牌。三要加强对外宣传。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在因特网上注册企业域名,利用网络空间打响企业牌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注册“建筑之乡”网站,印制建筑业宣传册等方式来整体推进**建筑业,并在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给建筑业留有一席之地,为建筑企业提供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四要强化科技与人才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要求企业知识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谁掌握了科技方面的主动权,谁就拥有加快发展的先发优势,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机。因此,我区建筑企业要加大科技进步的步伐,大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传统行业与高科技术的结合,从而改造传统行业,做足做好“钢结构基地”落户**和“中国花木城”两篇文章。建筑科技上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筑企业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惜重金引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级人才,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另一方面,要抓好项目经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以实际行动抓好“回归工程”,要给回归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工作上多支持和服务,在生活上多关心和帮助,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和地位。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项目经理队伍,防止新的流失。

4、推动大发展,尚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首先,各级领导要真正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把建筑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理论界认为,一个地区的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6—7%,就可称为该地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制订建筑业近期和中远期发展规划,加强对建筑业宏观指导。区委、区政府要每年召开一次建筑业工作会议,并能组团到全国重要的投资地区和我区建筑企业重要施工点考察访问,联络感情。其次,要尽快出台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根据行业特点与发展方向,制订既有导向又有制约,既有优惠又有荣誉的政策,特别是如何加大信贷和财政支持,提高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建立工程支付担保,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等方面尤为迫切。通过政策调控,促进建筑业整体素质提高、实力增强。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措施 篇2

一、近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

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湘发[2015]3号),今年4月又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5]13号)。我市结合益阳实际,对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文件精神和各项政策做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先后制定出台了《益阳市2015年企业帮扶行动方案》《益阳市2016年企业帮扶行动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十条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清理企业收费、降低企业负担、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更加有利于执行落实。

(二)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一是通过市经信委官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及时发布、解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文件。二是将政策培训纳入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会议、培训内容,今年以来,全市培训人次已超过200人。三是继续开展“惠企政策服务年”活动。以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名义组织各部门宣传、落实各项惠企政策,组织发放了《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汇编》《2014年以来创新创业政策选编》①,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开设了“2015小微企业政策问答”专栏。7月7日,在益阳创业园举办湖南省2016年“精准服务进园区”(益阳专场)活动,我市5大中小企业创业基地、17家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90家企业参加,各相关机构提供涉及创业、创新、管理咨询、法律、人才培训、市场开拓、融资、信息八大类服务内容,与企业“面对面”现场交流,实现精准对接。

(三)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实

一是扎实开展审批提速专项行动。市政务中心出台《关于进一步简化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实施意见》和《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通知》,明确规定精简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到目前为止,市联验办窗口共受理联合验收项目22个,比去年同期增长近5倍。二是落实企业减负政策。下发了《益阳市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若干办法》,共对涉及工业企业31大项40小项的收费标准实行停征或减征,减轻我市工业企业负担约4000万元。启动对园区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渡试点工作,根据园区用工规模,企业养老保险执行12%和14%比例缴费政策(用工2000人以上12%,500人以下14%)。三是促进信息化建设。出台了《益阳市实施“互联网+”行动方案(2016—2020年)》和《益阳市2016年实施“互联网+”行动工作要点》。设立引导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用于引导企业创新“互联网+”生产、管理、销售新模式。四是帮助企业破解资金瓶颈。2015年通过银企对接专项活动明确了非公企业88个融资帮扶项目,目前已有55个确定帮扶银行并完成放贷8亿元。鼓励企业上市融资。2015年来,桃江湘益木业、益阳香炉山茶业等51家本土优质企业分别在湖南股交所的优选板、成长板和标准板上市,3家企业股权融资成功。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与建设银行益阳分行合作,由政府财政投入风险补偿资金,银行放大10倍以上发放贷款,符合条件的企业贷款只需提供50%的担保或抵押,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因抵押物不足的融资难题。今年上半年,仅桃江、安化两县累计为32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助保贷”业务贷款2.27亿元。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我市26家企业成功申报进入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示范企业名录库,在争资立项、人才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将得到重点扶持。近两年我市累计为全市非公企业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项目536个、5.78亿元。

此外,我市在创新创业、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大力落实国家和省市的相关政策,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9月23日,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市20位工商联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进行了调研,认为政府在为小微企业服务方面有改善的占9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小微企业受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仍然处于艰难转型时期,面临需求不足、成本攀升、融资困难、税费偏重、利润微薄、要素制约等重重困难。对此,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不断制定、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调查反映,由于种种原因,惠企政策宣传落实的广度、深度还不够,覆盖面还不够,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还不多,许多企业还难以享受到政策的“阳光”“雨露”,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存在。

(一)政策体系内容庞杂

据湖南省经信委主编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指南》②一书整理: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到各部委,从省委、省政府到各厅局总共出台各类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文件和规定总计411个,绝大多数为近四年所制发。其中,大众创新创业文件57个,税收优惠类文件62个,产业政策文件62个,投资融资文件35个,专项资金类文件37个。我市近几年也制发相关文件数十个。要把这些文件全掌握、弄懂弄通,企业没有一个研究室是搞不定的。比如,一个好好的不算复杂的“三证合一”政策,本是便民利民的一件好事。结果有关基层单位自己都没弄懂就发通知,要求辖区内所属企业几天内必须办理“三证合一”的相关手续。结果搞得那几天办事大厅人满为患,有些业主排了几天队都没办成手续。后来,又通知老业主可以不办。这些被折腾的业主自然有意见。由此可见,一些好政策部门自己都没有搞懂,你又如何让这些业主懂。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认为能及时了解我市惠企政策的占25%,不能及时了解的达75%。

(二)政策本身力度不大

如财政资金支持,国家和省里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但我市到今年才从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中调节300万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企业不超过十个,每个企业补助金额也不大。税收作为普惠性政策,虽然减免名目繁多,但限制条件更多,每项税收优惠政策能享受的企业实际很少。问卷调查中,认为近年来政府出台的小微企业财税支持政策有较好效果的占1%,有一定效果的占55%,没效果的占35%;认为近2年来,对国家出台政策取消和减免一系列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负担有明显减轻的占5%,有所减轻的占50%,没有减轻的占30%,取消和减免的收费项目少或额度小的占10%,部分减免收费项目改为经营性收费项目或转为隐性收费的占5%;认为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改善的占40%,没变化的占50%,更差的占10%。

(三)政策之间矛盾较多

如一方面政策为鼓励高端人才引进,在《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十条规定》中明确规定,对非公有制企业引进的高级人才,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按企业所在社区(街道)或乡镇就近入学原则给予安排;但另一方面市教育局却明确规定按户籍地或派位入学。一方面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相关政策鼓励成立以政府引导、民营资本为主的担保机构;另一方面金融部门对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管制极严,银行内部规定只有国有资本达到51%以上,大股东必须是国有股东的担保公司才可开展业务。

(四)政策扶持缺乏标准

因为政策扶持缺乏客观标准,再加上信息透明度不高或公开不及时,部门之间缺少政策信息交流互动的机制与平台,致使一些资源难以均衡。个别部门和个别人有的时候不是真正站在非公经济发展的角度来关心中小企业,而是带着个人感情来支配。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一些善于沟通、及时掌握政策的企业能及时获得支持;而不会主动跑部门、跑项目的企业则相对获得的支持要小一些。问卷调查中,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相关政策支持的占60%,不能得到支持的占40%。

三、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建议

中小微企业发展十分不易,要让他们生得好、长得快、走得稳、行得远,就要十分注重及时将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到企业,落实到企业。让中小微企业真正树立政策意识,及时学好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大支持力度

一是加大领导支持力度。建议尽快成立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牵头的“益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快政策的出台与落实。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对进一步改善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问卷调查中,希望得到政府资金支持的占30%,降低税负占30%,改善融资服务占25%,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占15%,总计有95%的企业经营者最关注的还是与资金有关的问题。建议市政府逐年提高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让更多的企业受益。三是加快政策落地时间。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出台后,各级各部门要尽快实现无缝对接。

(二)搞好政策宣传

一是建立与完善更便捷的政策公开信息平台。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的讲话精神,对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省市出台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进行及时梳理和公布。二是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和社会组织要加强惠企政策的研究、宣传和贯彻落实,化繁为简、化面为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有关政策规定。三是广大中小微企业真正树立政策意识,经常查询、咨询有关政策,及时学好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三)促进协调联动

省级层面扶持资金大多分散在多个部门,导致企业多头申报、重复使用、效率低下。各级各部门在加大扶持力度和政策出台的同时,应加强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并时刻关注政策的落实执行。建议建立起三个层次的协调联动机制。一是建立由市经信委牵头的相关部门联系机制。可由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经合局、工商联等建立定期的交流联系机制,并搭建起相关交流平台,实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二是建立由市工商联牵头的社会组织联系机制。适应政府机构改革和转型的需要,强化市工商联等社会组织的职能,加大对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社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支持,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促进有关政策的落实。三是建立以市直相关部门牵头的,上联省直对口部门,下联相关企业的对口帮扶机制。打通政策落实通道。

(四)强化责任落实

一是要强化工作责任。要强化相关领导、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按照责任分工,一件一件地抓落实,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向前推,锲而不舍地抓到底。二是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制定本部门、本单位政策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符合我市具体实际的政策落实细则和操作办法。三是定期开展督查。要充分发挥市委、市政府的相关督查职能,对一些具体的政策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查;对一些政策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责任。

摘要: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诸多困难,政府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举措,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

注释

1湖南省中小企业局编:《2015年中小企业工作资料汇编》《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汇编》《2014年以来创新创业政策选编》.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措施 篇3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看似红火,其实竞争非常激烈,大部分建筑企业都面临着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每一个运转良好的建筑企业都有一套独特的战略,这样的企业能准确地预测市场趋势,因此说对市场环境准确及时的反映是一个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

关键词: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市场环境

一、建筑企业结构形式

建筑业产业结构是产业结构概念在建筑业的引申,反映我国建筑业各类资源的配置结构和方式,各类生产能力的构成结构及相互关系。它具有总体性、指导性、前瞻性、可行性、风险性等特征。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是企业领先他人的前提,更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产业结构是指构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部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

市场是企业生存之根,发展之源。特别是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也为企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提供了契机。我国加入W TO后,国内建筑市场将打破市场断面分布状况,法制化、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将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上逐步取代有失公平的不良秩序,国内建筑市场主体间将出现新一轮的结构调整和创新。因此,企业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去迎接竞争,对接市场。

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处在社会分工链的下游,生产附加值低。随着建筑业投标报价体系的变革,建筑业企业的利润率水平越来越低,但建筑业普遍存在的建筑市场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市场总量与施工能力严重失衡、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的市场分割不到位等诸多问题,要求企业依托不断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来解决,使企业在改革中求发展、求壮大。

二、建筑企业应对市场的对策

工程施工业作为企业的主业,它既是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企业发展和稳定的根本。因此,要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巩固和提高工程施工这一主业的基础地位和核心地位,达到做大规模、打造品牌、提升实力、保证稳定的目的。

要准确把握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投资的热点来分析市场,通过构建立体经营网络,在巩固本省、市建筑市场的基础上,全面拓展省内外和国内外等区域市场,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在区域市场实现本土化经营,通过管理、品牌、人才和文化的整合,扩充经营资源,经营好各种资源,实现体内外经营资源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客观分析市场,建立科学的市场分析、预警机制,有针对性地合理化解风险,不断探索预防、控制、转移营销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把好决策关、过程关、合同关、监控关。

(一)提高项目管理能力

工程项目是建筑企业的造血细胞,项目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基础,是企业获取效益的源泉,是企业整体形象的窗口。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动态管理和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项目管理公司为主要形式的项目管理思路,要坚持以项目制度建设为基础,促进项目运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坚持科学定位,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组织机构,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管理中心,项目经理是一次性的授权管理者,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快企业生产与管理工作的标准与规范化的建设,实现对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造,实现企业创新。

建筑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走强司富司之路。要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现状,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充分用活用好企业资源,建立新的财源,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公司优势

同国外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类型的成比较,我国的专业化比例、专业化规模和专业化发展水平都很低,而国内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对专业化公司和专业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经营好综合性施工企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成熟型专业化公司。

建立企业稳定的财源,既是企业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也是企业保持稳定、解决企业及职工后顾之忧的根本要求,更是构造企业具有独特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需要。特别是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力建立各种财源,显得尤为重要。要尽量实现物资租赁创效。租赁业是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它作为大型综合企业集团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建筑企业要重要发展的重要产业。通过加快这一产业的发展,能够充分集聚优势资源,推动资源的从优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培育企业的优势产业,提高其经营创效能力。

(三)及时跟进现代服务业

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导向,在具有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传统产业有所突破,努力创出一条有自主品牌的经营发展之路。研究制定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力争在某个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及时研究市场,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如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中介咨询、商贸、中介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实施建筑企业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必须把握几个基本原则:建筑企业在进行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思路,遵循如下三项基本原则,积极稳妥地有序推进。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切忌不顾企业资源状况,不顾市场需求而盲目扩张的行为。要注重研究市场,在全面了解和分析市场的基础上,科学地确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2.坚持整合资源优势的原则。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掘、整合企业资源优势。既要提升企业的传统产业,又要挖掘资源潜能,培育新兴产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3.坚持“择优,创新”的原则。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市场经济一条永恒的法则。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寻找新的市场,投资新的领域,做到“人无我有”。同时,对已涉及到的领域,要通过提升资质、规模、管理、科技等手段,形成品牌产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做到“人有我优”、“人有我精”。

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调研措施 篇4

一、**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过程、特点

2008年10月县老龄办在全县

对老龄人口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县总人口为387330人,目前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为61946人,占总人口的15.99%,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40936人,80岁以上老龄人7117人, 90岁以上老龄人751人,100岁以上的6人;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人数的34.4%;基本生活有保障或受到救助的老人12060人,其中享受农村低保的3037人,城巿低保的1414人,五保的1509人,已领取养老金的6100人;参加农合或城医保险的53696人。0-14岁总人口39135人,全县老少人口比为104.6%。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一个动态过程。按照国际通用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通常把人口结构分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各项指标见表一)。

表2 **县第三---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类型指标值

根据上述标准,对第三次人口普查至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进行对比(见表二),我们可以看出1982年“三普”时,我县人口尚处在成年型,但已开始向老年型过度,四项指标中有二项(老年人口比例和老少人口比例)已接近老年型。2000年“五普”时,已是典型的老年型,我县人口已完全进入老年型,而且四项指标中有三项高出湖北省的平均水平(见表3),2008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县老龄人口是少儿人口的1.68倍,自2000年人口普查以来,老龄人口年均以2.63%的净增长率在递增。

分析我县人口老龄化的成因,我们认为促使人口老化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成功地开展了计划生育和城巿化的发展。

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197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19元增加到2007年7871元,三十年净增7652元,年均增长13.15%。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农民为例,1998年人均纯收入为1010元,2007年增加到2507元,十年净增1497元,增长67.47%。同时,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1964年“二普”时人口死亡率为15.59‰,1982年“三普”时死亡率下降到7.75‰左右,2007年死亡率下降到6.04‰。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也在逐年增长,1989年66.81岁,2000年达到69.7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我县老年人口也以近10年发展最快,“四普”至“五普”期间,65岁以上人口平均以每年3.84的速度增长,而“五普”至2008年期间则以每年2.63的速度增长。在“三普”、“四普”时我县的老年人比例都未超过全省的平均数,而“五普”却超过全省平均数的3.1个百分点。因此,“四普”以来的17年是我县老年人口增长较快的时期。

1980年以来,我国重视计划生育工作,我县人口出生率下降,少儿人口逐年减少。1964年出生率为45.34‰,1982年为17.32‰,1990年为14.12‰,2000年为6.62‰。少儿人口从1990年111491人下降到2008年的39135人。人口出生率的低水平运行,少儿人口比重快速下降,导致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

纵观第三至五三次人口普查,我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过程有以下一些特点:

1、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快。从最近三次人口普查数据推测,我县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用了大约10年左右的时间。进入老年型地区后,又以每年接近4%的高速发展(全国为3%,湖北省为3.73%),这是需要我们高度注意的。(资料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和湖北省人口老龄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乡镇之间不平衡。这次调查数据表明,受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影响,乡镇之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不平衡。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磨坪乡(25%),超过全县平均数15.99%的有6个乡镇,他们分别是磨坪乡、郭家坝、周坪、屈原、归州、梅家河,都是山区或经济不发达地区。老龄化程度最低的是茅坪镇(12.23%),低于15%的有5个乡镇,它们是茅坪镇、水田坝乡、沙镇溪镇、两河口镇、泄滩乡,都是经济较发达地区。

3、目前以低龄老人为主,但高龄老人增长速度较快。我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为51182人,其

中60---69岁的低龄老人29329人,占57.3%,70---79岁的中龄老人17753人,占34.7%,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4100人,占8.01%。虽然,目前低龄老人占主导地位,但是高龄老人增长速度比较快。这次调查高龄老人已达7114人,占老龄人数的11.4%。

二、**县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我县

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新的世纪里仍会继续发展。首先,少儿人口比重还会逐年下降,按前10年的速度推算,到2010年将下降到9%。由于我县50---60年代有过两次人口出生高峰,老年人口的增长呈阶段性的特征。目前至2010年,年增长速度仍保持在4%左右,6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将达到7.4万,占总人口的19.2%;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4.3万,占总人口的11.2%。2010年至2030年,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老年期,年增长速度将突破6%,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8万多,占总人口的21%;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5.04万,占总人口的13.3%。2030年至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同时,老年人口内部的高龄化发展较快。目前至2020年,我县老年人中仍以60---69岁的低龄老人为主,2030年以后的2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比例将逐年增大,逐渐达到20%。

三、人口老龄化对**县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将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1、老年人口的增多,加重了国家、企业的负担。据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三普”时我县的总抚养比为56.28%,少儿抚养比为47.94%,老年抚养比为8.33%;“四普”时总抚养比为48.64%,少儿抚养比为39.39%,老年抚养比为9.25%;“五普”时总抚养比为41.27%,少儿抚养比为28.4%,老年抚养比为12.87%。虽然从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看,都在下降,但老年抚养比在逐步上升。而且到一定的时间,少儿人口相对稳定,少儿抚养比就不会再下降,而老年抚养比将在较长的一个时间内快速增长。因此,国家、企业的负担将加重。

2、家庭小型化,使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日益突出。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四普”相比,家庭户平均人口数减少了0.46人,为3.15人/户,比全省同期的3.51人/户低0.36人/户。据我们2008年的初步调查,全县“空巢”老人或独居老人达34.3%。这些家庭主要靠老年配偶之间的相互照顾或老年人的自我照顾。目前,我县老年人口还处于较年轻的阶段。此次调查,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7117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1.49%,但随着高龄老人的增多,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差,老年人自我料理生活的能力会减弱。尤其是一、二十年以后,社会上将大量出现“四二一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届时家庭养老的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家庭照料老年人生活的功能正在弱化。

3、老年人的增多,使现有的老年福利设施远不能满足需要。随着老年人的增多,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增多,患有与年龄相关的老年疾病的人数也在增多。据统计,我县农村老年人2000年患病率为60.42%,而且以常见病、慢性病为主,这些病有的只要及时治疗就能治好,有的则要坚持长年治疗,才能奏效。但是,目前农村医疗网点设施落后,医疗水平不高。老年人上乡镇、县医院看病一次实在不容易,所以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病,结果小病拖成大病,急病转化成慢性病,久治不愈。同时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年人要自己或配偶支付医药费。近几年,在医药费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使得有些老年人不敢看病。目前全县现有城乡福利机构21家,总共床位数1600张,容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随着老年人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突出,但目前能供养老年人活动的场所还是比较少,已有的活动场所由于活动器具少,无人组织活动,内容比较枯燥,主要还是打麻将、看电视为主。因此,大力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已成为发展老龄事业的当务之急。

四、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本对策

200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要遵循以下原则:坚持老龄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桔合,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巿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业;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敬老养老道德教育,加强老龄工作法制建设;坚持关心老年人生活以及老龄妇女的特殊问题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使广大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这为我们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思路和方向。

人口老龄化及其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是我县今后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的严重性在于,至今社会上还有不少人对我县人口老龄化发展的这一严重形势,缺乏足够的认识。他们往往只看到全国刚刚进入老龄化而忽视了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已经较高的特殊性,往往满足于对城镇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安排,而看不到广大农村老年人至今缺乏保障的情况和潜伏的危机;往往忙着处理眼前的矛盾而顾不上考虑十年、二十年后将要发生的重大事情。建国初期,我们有过不注意计划生育的历史教训,它使我们懂得了,人口政策一个时期的失误,往往需要几代人作出牺牲。因此,我们期望,各级领导干部、全社会都要重视我县人口老龄化问题,抓住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还不高的有利时机,积极妥善做好各项必要的准备工作,迎接人口老龄化高潮的到来。如果现在不加以认真对等,等到人口老龄化高潮到来以后再去解决,那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并把难题留给子孙后代。为此,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就目前来看,各级领导对老龄工作的重视程度很不一致,乡镇、单位之间老龄工作、老龄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集体能听取一到二次全县老龄工作的情况汇报,对全县的老龄工作提出任务和要求,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尽快理顺老龄工作机构,列入政府工作序列,明确它的级别、任务和工作职责,配强工作人员,积极发展其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作用。根据当前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的精神,乡镇、街道这一级必须配备老龄工作的专职干部,村一级要设老年协会,使老龄工作任务能落实到基层。县财政应该保证老龄工作机构开展工作的必需经费。

中国未来养老问题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农村,从**县的角度来讲,我们的工作重点也在农村。目前,我县农村虽然已开展了养老保险,但复盖面比较小,参保人数只占农村人口的13.05%。老年福利设施数量少、设备简陋,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大大高于城镇。建议县委、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特别是山区和贫困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工作力度和财力支持上给予倾斜。

2、将老龄事业列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社会的各方面,时间跨度又大,既要解决现实问题,又要考虑长远计划。因此,要将老龄事业列入县、乡镇、村三级长期发展规划,在资金安排、县政设施建设等方面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使其和其它事业一样,与整个社会同步发展。发展规划的制定要尽可能符合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目标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届时要将老龄事业的发展规划分解到各有关部门,在他们的工作计划中加以体现,年终要进行检查考核,避免计划的落空。

3、花大力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避振器,建立健全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今后养老问题的根本途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这为今后建立养老保障体系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在城镇,要加快实施养老金社会统筹的步伐,扩大养老保险的收缴面,改变养老金现收现付,甚至入不敷出的局面,真正实现社会统筹“积累储备“的功能,减少支出的风险。在农村,要继续大力提倡家庭养老,通过宣传教育、政策鼓励,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同时,要逐步扩大社会养老的成份。建立起以个人交费,自我保障为主的养老保险机制。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集体给予适当补助。要鼓励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对现有的老年人实行集体所能承受的养老生活补助,使他们能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成果。

4、重视建立基层、社区老年服务体系。老年人绝大多数生活在行政村和居民区,除了家庭之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文化娱乐生活主要靠行政村和居民区。因此,要加快村(居)老年服务设施和为老服务组织的建设。一方面要将老年生活、活动设施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做到每个村(居)都有活动室、医疗室、托老所和老年教育点。另一方面,要建立一些为老年人服务的队伍(包括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低偿的医疗、娱乐、生活照料服务。

要重视在村(居)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开展健康保健的教育,使村(居)民在青少年期、中成年期就注意身体保健,为健康地进入老年期和延长老年的健康期打好基础。要尽快普及老年保健知识,鼓励老年人主动进行身体锻炼,改变不卫生、科学的生活习惯,努力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使他们能健康长寿,促进健康老龄化。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措施 篇5

十堰市建筑用砂行业现状与发展调研报告

李秋生 项校尧 2011年12月

混凝土与砂浆是建筑业需用量最大宗的建筑材料。建筑用砂作为混凝土与砂浆中的骨料,其用量约占30%左右,所以砂在建筑工程中需求量较大,被喻为“建筑业的小米”。刚性的需求决定了砂材料不可或缺。建筑用砂按采集加工方式不同分为天然砂和机制砂两大类,天然砂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机制砂是由开采或采集,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

近几年来,由于十堰市城乡建设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砂需求逐年增加,价格持续上涨,而国家对天然河砂开采的限制和南水北调库区范围的扩大,势必造成天然河砂面临枯竭。为了寻求新的制砂资源,解决十堰城区2014年后建筑用砂问题,前不久,我们深入到郧县、房县、丹江以及市外,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十堰市建筑用砂行业的现状与问题

十堰市较大规模的城市与现代工业建设,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建筑用砂的资源一直开发不够,70—80年代曾大量调用襄阳、随州的黄砂,进入90年代后,由于十堰境内汉江流域河砂资源的全面开采,保障了十堰城乡建筑用砂的需求。按照资源禀赋、生产方式、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全市砂产业可分为三大区域。

1、十堰城区、郧县、郧西区域(以下简称“十堰中心区域”)该区域是十堰市市场需求集中、用量最大的区域。2010年的市场用量约230万吨,其品种与资源主要依靠汉江流域采集天然河砂。十堰市金砂公司作为专业采砂企业,已实现对该区域的集中规模生产经营,年采砂逐年快速增长,现有采砂船19条,在郧县至陕西白河汉江流域153公里范围内全面展开,2010年产销量达195万吨,占区域用量的85%,是建筑用砂市场最大的供应商。该区域另有13家个体采砂企业,其生产规模小、能力低,2010年合计开采河砂约35万吨。

2、南三县区域

房县、竹山、竹溪三县区域2010年用砂总量约90万吨。多年来该区域主要靠从河道中取卵石进行破碎制砂,多数为年产2—4万吨以下的个体制砂企业。近两年来,由于河道卵石资源逐年减少,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开始转向机制砂的开发生产。竹溪县以广宇建材有限公司为主,已建成机制砂企业5家,共7条生产线,采取开采辉绿岩矿山及水洗工艺生产方式;房县赛武当矿业公司正在建设5条机制砂生产线,属开采砂岩矿山水洗工艺生产方式;竹山县由十堰金砂公司建设2条机制砂生产线,采用硅质岩矿山开采加工生产方式。“南三县”区域内所建机制砂企业的单线年产能均为5—10万吨左右的小规模生产线。

3、丹江口市区域

丹江口市建筑用砂的品种与资源,主要采于丹江坝下汉江段的天然河砂,由于该河段资源不受丹江加坝的影响,其资源可长年保障市场供应。

通过对上述三大区域现状的分析,不难看出,近年来虽然依靠部分企业开采河砂资源,尚可维持目前十堰城区市场的供应,但已暴露出该行业资源、生产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十堰城区、郧县、郧西用砂量最大的区域内,产品和资源单一,几乎全部依赖汉江流域的天然河砂,多年来的过度开采,储量大幅下降,特别是2013年南水北调蓄水后汉江流域郧县段将无砂可取,主要原因一是当蓄水位达到165米后,比目前水位抬高近30米,现有采砂点全部淹没,取砂十分困难;二是库区范围扩大,从白河到丹江沿汉江将形成水位的缓流、平流层,沉积下来的大量淤泥覆盖库底及河床,原有的砂源根本无法开采;三是上游层层拦坝,下泄水含砂量也逐年减少。届时,该区域将面临无天然河砂可用的局面。

——我国天然砂资源短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限制管理政策。《十堰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已明确将汉江河砂列入限制开采的矿种,该品种与资源的开采利用已受到产业规划的限制。

——十堰城区周边150公里范围内无其他大量河砂资源可采集,超过以上范围的河砂资源,运输成本将增加到100—120元/吨,砂产业属资源依赖性产业,也是附加值较低的原材料产业,运输成本超过制砂成本,经济上是不合理的,价格也是市场难以接受的。

——近两年来,十堰市部分企业根据河砂资源逐步枯竭的状况,开始转向开采矿山资源生产机制砂,除上述介绍“南三县”机制砂生产线情况外,郧县也建设了2—3家小型机制砂生产线,从行业、市场发展的趋势看,这些企业水平低、规模小、环境差,且有无序开采、浪费资源的苗头,亟待行业引导与规范管理。

二、行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面对十堰市建筑用砂行业的现状与问题,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感觉到,我市基层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砂生产企业及新项目的投资者在资源的使用与行业发展的思路方面存在几种值得注意的认识偏差。一是有不少人认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始蓄水调水还有2—3年的时间,过几年再抓行业调整也是可行的。二是多数的采砂、制砂企业经营者和市场用户认为,几十年来一直使用天然河砂,形成了行业的惯性,现改为生产、使用机制砂,是否有合适的资源与储量,产品的适用性、质量风险大,有些业主甚至认为制砂行业是一个原材料加工的初级产品,存在产业发展无需规模、无需技术的错误观念。三是部分管理部门认为,砂产业是初级产品,行业规模小,对其发展不够重视。因此,要加快砂产业的调整,满足城乡建设对砂产品的需求,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

1、建筑用砂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产业

根据十堰市现有采砂、制砂企业2010年实际产量统计,全市建筑市场2010年用砂量为360万吨,预测到“十二五”末,参照十堰市住建委“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建筑业年均增长20%,市散装水泥“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拌混凝土年均增长18%的目标,同时考虑到国家重点交通、水利建设项目的用量约占40%,到2015年,全市年需求量将达到680万吨,如按C30混凝土估算,水泥与砂的用量比约为1︰2.5,则砂产业的产值相当于水泥产值的30%。由此可见,砂产业并不是小产业,也是非常讲究规模效益的产业,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产业。

2、行业资源现状要求我们加快开发机制砂产品

今年以来,十堰城区天然河砂供应已出现短缺现象。据调查统计,目前砂的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6%,2010年十堰中心区域市场用砂量约230万吨,由于十堰市近几年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较多,预测“十二五”期间年需求量将保持年均10%的增长速度,今、明两年市场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则继续加剧。因此,机制砂的开发利用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并要抓紧组织实施,以免出现市场“断档”。况且机制砂的开发在资源、市场适应性、工艺装备等方面都有一个探索、创新的准备、替代过程,作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应该未雨绸缪,提早谋划。

3、机制砂产品符合我国砂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近期,中国砂石协会针对我国天然砂石资源越来越稀缺和国家对天然砂开采实施限制政策的现状,明确提出,利用矿尾和采矿生产机制砂是制砂行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技术发展方向看,砂石行业的下游产品已发生根本的变化,一是混凝土(砂浆)已由现场搅拌改变为预拌混凝土(砂浆),二是今后建筑业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方向是开发和使用高标号、高性能混凝土,这必然对砂产品的适应性与质量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业内专家指出,砂石行业必须引入现代化工业技术及均化的理念,选择先进技术装备,调整合理的颗粒级配,减少针片状颗粒,优化集料表面特征,降低颗粒堆积空隙率,从而实现减少水泥浆浆体的用量,达到提高适用性、降低成本的目的。因此,积极开发利用机制砂产品,是砂石产业发展的方向。

4、郧县具有储量丰富、品质适用的加工机制砂的矿山资源

加工机制砂,矿石资源的适用性较广泛,花岗岩、玄武岩、白云岩、辉绿岩、硅质岩、砂岩等多种矿石均可利用。据调查,在十堰中心区域的郧县杨溪铺镇、青山镇、白桑镇以及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境内的山体多为白云岩矿山。这一区域白云岩的矿山分布广、储量大,仅郧县杨溪铺镇财神庙村五组方圆4公里及杨溪铺镇清凉寺沟方圆5公里的范围内,山体均为白云岩矿山,初步测算储量约1500万吨,如建两个年产60万吨机制砂生产线,可供开采使用12年以上。

白云岩为碳酸盐类矿种,强度适中,由于形成条件的差异,不同的矿山,爆破开采后形成的块状颗粒也不同。郧县境内的矿山多为形成粒径10—30㎜的小颗粒状,有利于机制砂的加工,经市技监局产品质监所等单位多次检测,坚固性、压碎值指标合格,无泥块含量,无有害化学成分——氯化物,且三氧化硫含量在0.1—0.2%之间,低于产品标准控制指标,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

5、机制砂具有更良好的品质潜力

多年来,十堰中心区域建筑市场所使用的汉江河砂,70%为细砂,30%为中粗砂,粗砂类基本没有。要配置各种性能的混凝土与砂浆,河砂的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天然形成,现状不合理,无法选择质量好、成本低的最佳配方,这是汉江河砂资源的缺陷。而机制砂可根据下游产品的需要,能够加工成颗粒级配、细度模数不同的各类建筑用砂,其性能明显优于汉江天然河砂。

对照国家建筑用砂行业技术、产业政策,特别是对照我市行业经营的现状与问题,上述三种观念均存在较大的偏差,这些认识已对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产品资源的变化、市场刚性的需求,要求我们抓住机遇,加快机制砂产品开发利用的步伐;经济发展方向、矿山资源综合利用、库区环境保护等,更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企业对机制砂的开发利用坚持高起点、可持续、集约规模化生产经营的方向。

三、行业发展规划布局、行业准入、优惠政策的措施与建议

从我市建筑用砂“三大区域”来看,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破解2014年以后十堰城区建筑用砂问题。因此,这里我们重点就十堰中心区域机制砂的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布局,合理定点,走规模经营之路

市场需求是行业发展的导向,规模经营是行业优化的方向。十堰中心区域建筑用砂市场需求以2010年为基数,预测“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为10%,以此推算,2015年砂需求量可达370万吨左右。根据资源的适用性及储量,新建项目可全部选择开采白云岩矿山生产机制砂,逐步替代汉江天然河砂,力争到2015年替代率达90%,机制砂年产能达到330万吨左右。近期制砂项目使用资源应以郧县杨溪铺镇的矿山为主,郧县青山镇、白桑镇及丹江口市习家店镇等处的矿山可作为长期发展的储备资源。“南三县”区域市场需求量适中,已建和正在建的小型机制砂生产线14条,“十二五”期间可重组、新建中等规模的机制砂生产线3—5条。丹江口市今后的发展仍以汉江天然河砂产品为主。

“十二五”期间我市应鼓励支持大、中型机制砂项目的发展,通过市场公平竞争,对原有的小规模机制砂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淘汰,实现行业规模生产经营。根据三大区域的不同情况,我们认为,机制砂生产项目的设置应纳入地方政府矿产资源发展规划,由矿产资源管理、环保、建材等部门根据矿产资源规划、行业发展政策、建筑用砂市场需求量每五年编制一次规划布点方案,机制砂新建项目应符合各区域的布点方案。对十堰中心区域“十二五”期间布点方案建议如下:(1)近期在郧县杨溪铺镇财神庙村五组、杨溪铺镇清凉寺沟及郧县茶店工业园规划的王家湾建材工业园内各建一个年产60万吨的机制砂项目,分布为江北两个、江南一个,年总产能180万吨。

(2)2014年,在郧县杨溪铺镇、青山镇,再建三个机制砂项目,年总产能180万吨。基本完成十堰中心区域产品结构调整,达到逐步替代的目的,保障市场供给。

2、实施行业有条件准入

机制砂产品对矿山资源的依赖性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负有保护资源、有序开采的责任。为此必须实施行业有条件准入,主要包括建设规模、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相关内容。

(1)建设规模:单线单班年产机制砂30万吨以上;年总产能机制砂60万吨或年产机制砂、碎石60万吨以上。干法生产需配置选粉机分选石粉(75μm以下的细粉颗粒)工艺。

(2)环境保护:机制砂工艺线需配置袋式除尘器两台以上,工作现场空气粉尘排放需达标;矿山阶梯或平台坚井开采,提供矿山开采复垦绿化方案。

(3)资源综合利用:矿山开采、机制砂生产的尾矿是石粉(75μm以下的细粉颗粒),建设项目需提供尾矿石粉综合利用方案,实现尾矿零排放;还可开展技术创新,利用各种工业固体废物、其他矿山尾矿、建筑垃圾加工砂石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除上述行业准入条件外,在机制砂分选方面也应有相应的要求。机制砂分选石粉工艺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分选采用水洗工艺,不仅使石粉含量很难控制,同时还洗去了包括150、300、600μm的颗粒,其结果一是浪费资源,二是破坏了机制砂的合理级配;而干法是采用选粉机分选,不仅节约了水资源,且能准确高效分选石粉,更重要的是干选石粉可直接综合利用,减少污染排放。郧县白云岩机制砂石粉含量偏高,经选粉机分选,石粉含量可降至2—3%,符合国家I类机制砂标准,建议采用干法分选工艺。其他矿种加工机制砂,分选工艺可视资源、环境条件选择。

3、鼓励行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

(1)根据建筑用砂行业创新的规划定点方案及行业准入条件,建议地方政府在选择投资业主时,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我市大、中型水泥及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进入该行业。这些企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水泥和混凝土(砂浆)企业与砂、石加工有相近的工艺流程,具有先进的矿山开采、破碎、粉磨、分选的技术、人才、装备;企业规模大,资金雄厚,可形成“水泥—砂石—混凝土(砂浆)”一体化产业链发展模式,具有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在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水泥行业更具备制砂企业的尾矿石粉综合利用的成熟技术和消化能力。

(2)加强砂石行业采矿权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小型砂石企业,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应不予延续,重点支持大、中型砂石企业的发展。

建筑业企业调研问卷 篇6

请你单位于3月5号上午9点到解放路立交桥西口南侧电力技校报告厅报道,下午2点30分召开《建筑业企业资质宣贯会》。

参会人员2人:企业经理,负责资质资料的承办人。

会务费300元,并携带填写好的《建筑业企业调研问卷》。

2014年2月24日-1-

建筑业企业调研问卷

企业名称:临汾竣林电气工程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临汾市尧都区段店乡九州堡村

经济性质:有限公司

资质情况:送变电工程专业承包叁级,资质证号:B3494014260108,发证时间:2012.12.7;安全生产许可证号:(晋)JZ安许证字[2013]000684,发证时间:2013.12.9.一、经营情况

1、本企业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单位:万元)2011年:0万元,2012年:0万元2013年:0万元

2、本企业现有职工总数52 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中级职称人员7初级职称人员40经济管理人员1离退休人员1。

3、企业主项资质行业产值利润平均水平约为0% 企业近三年产值利润率情况2011年0%、2012年0%、2013年0%。

4、企业主项资质行业资产负债率平均水平约为0% 企业近三年资产负债率情况2011年0%、2012年0%、2013年0%。

5、企业2013年在银行授信额度0万元。

6、企业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按照企业资质类别划分,百分比表示)0其中本省项目占0%、省外项目占0%。

7、企业2013年辅营业务收入情况0(从事房地产、服务业、-2-

投融资业务等),年收入0万元。

二、市场行为

8、企业近三年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检查中被处罚、通

报项目0个,有关人员0人次,是否完成整改(是/否)。

9、企业近三年是否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否(是/否),合计0万元,企业近三年是否存在被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情况否(是/否),合计0万元。

10、企业近三年发生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0次。

三、科技水平

11、企业2013科技投入经费占总经费的%。

12、企业取得省级以上工法、专利、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

程、QC成果、参与编制行业标准情况0项。

13、企业是否具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否(是/否)。

14、企业是否建立管理信息平台,建立OA办公系统或网站

否。

15、企业2013年技术人才培养投入经费情况5.5万元。

四、社会信誉

16、企业获得市级以上优良工程情况0项。

17、企业获得市级以上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情况0项。

18、企业参与市级以上重点工程情况0项。

五、发展建议

19、您对本地区建设单位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执行情况是基-3-

本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对如何有效遏制工程款拖欠现象发生的建议:推行业主担保,招标人向中标人提供工程款支付担保,金额与履约担保等额;其次,保障业主权益,推行投标担保和履约担保,投标人向招标人提交保证金,中标人在签订合同时再向招标人提交履约担保。

20、您认为现行工程项目招投标评标办法是否科学、客观、公正,是(是/否)是否体现企业综合经营能力是(是/否),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中围标、串标情况程度不存在(普遍存在/时有发生/偶尔存在/不存在),对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的建议:

1、严格招投标条件和程序;

2、规范招投标操作方法;

3、加强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

21、您对建筑业企业征税实行“营改增”政策后是否能减轻

企业税收负担__(是/否),理由:小规模纳税人税负有不通程度的降低,如:试点方案规定销售额500万作为分界点,销售额小于500万的企业可以选择做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一旦划定为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就从原来营业税的5%,降为增值税简易征收的税率3%,税负下降超过40%。

浅议我国政府发展绿色建筑的措施 篇7

国外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实践开始的较早,尤其是近年来其形式和内涵均有所丰富和扩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发展趋于成熟,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1)立法: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税收减免:实行低税,甚至给予一定范围和时期的免税。

(3)加速折旧:通过加大对固定投资的前期应纳税扣除额,以延期纳税的优惠方式。

(4)开征新税:对不同能耗产业和环境污染行为相应地开征能源税或者环境税,通过征税或差异税率来加大其生产成本,促使企业工艺和设备更新和优化。

(5)低息贷款:通过政策性银行贷款或给予财政贴息。

(6)现金回扣补贴:对购买使用节能、节水和环保产品和设备的用户直接给予财政补贴。

(7)抵押贷款:购买和使用符合一定认证标准的产品(包括建筑物)时,购买者可向有关机构申请抵押贷款服务。

(8)政府采购:通过直接购买的方式,引导和示范相关产品的使用,促进技术商业化和快速普及,提供一定的市场,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产品流通和营销成本,降低技术的成本。

(9)示范工程:在某些建筑上率先使用绿色建筑技术,使这些建筑的节能环保效果起到示范作用。

(10)行政审批优先权:对扩张许可、批准许可、密度奖励、特别的规划许可证的行政审批的优先权,以及允许开发商建设更大的项目等。

(11)科研资助:对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使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与政策优惠,分担一定的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的风险。

(12)中介机构扶持:对咨询、服务、信息处理与传播以及产品能效标准认证等有关节能的中介机构,提供一定的经费资助或税收优惠,以促进相关技术、意识和信息的规范化与普及。

(13)资源协议:工业界整体或单个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为提高能效、水资源利用率和环保与政府签订的一种协议,政府给予承诺方以某种形式的激励。

2 对我国政府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建议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绿色建筑起步较晚,但国外成功的经验无疑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针对我国政府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措施,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2.1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制订完备的评价、评估体系,在这方面我国政府已经着手。在修改有关法律时,增加有关绿色建筑的内容,增加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节约的奖惩条文,提高各方利益主体参与积极性。建立绿色建筑的评估、认证、标准等体系,逐步形成一套内容配套、体系完整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2.2 政府应建立绿色建筑的激励机制

政府应采用有吸引力的经济优惠措施调动开发商和消费者的积极性,这是最具体、最本质、也是对开发商和消费者最有效的调动方式。

首先,制定加大对绿色技术发展的财政投入政策,财政部门要积极安排资金,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加大对符合绿色技术要求的污染防治项目的投入力度。

其次,完善财政补贴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类:

(1)补贴政策。对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进行补贴,政府可以建立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奖励绿色建筑开发商;对绿色建筑在设计立项、规划审批、土地供应等方面予以优先审批;在金融、税收方面予以优惠政策;还可以返还一定比例的建设规费。通过这种补贴方式,可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扩大生产范围。对绿色建筑产品的消费者进行补贴,这种补贴其实是对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进行间接的补贴,刺激绿色建筑产品消费。两相结合可以极大地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2)绿色税收政策。有两种不同的税收政策:一种是税收优惠政策,另一种是强制性税收政策。对绿色建筑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实际上是降低了绿色建筑产品生产者的成本,从理论上来说,税收优惠政策与对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进行补贴是相同的。但是减免税收不需要政府拿出大量资金来进行补贴,只是减少一部分中央或地方的收入,因而比补贴政策易于实施。强制性税收政策是对非绿色建筑产品的生产者征税,提高其生产成本,使之降低产量。

2.3 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增强技术对绿色建筑的支持

政府要鼓励开发商使用绿色建材、绿色技术,鼓励采用节能设备及各种节约资源的措施。目前,我国的一些绿色建材、绿色技术虽然都比较成熟,但由于成本过高,很难推广应用。因而,政府可制订相关规定鼓励使用,如减免税收等,使这些成熟的绿色技术能首先在绿色建筑中使用。此外,应加强广泛的国际合作。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绿色建筑技术,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建筑关键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化进程,提高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产品、软件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装备能力。

2.4 建设具有“绿色”标志的示范建筑

通过建筑节能评审,对节能效果显著的建筑颁发“绿色”标识。鼓励各地大批量建造各种类型的有代表性的绿色节能示范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使示范建筑真正起到引领该地区建筑节能技术潮流的作用。示范建筑运行两年后,通过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和办法确认是优异的,国家授予其绿色建筑创新奖称号。这是最具体、最本质,也是对投资者和消费者最有效的调动方式。

2.5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

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绿色知识的教育,使全民都树立强烈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多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论坛、沙龙、社区宣传活动,才能更好地推广绿色建筑,促进其发展。每个人都主动响应绿色建筑运动,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才能加快绿色建筑发展的前提。

2.6 制定和完善绿色技术发展的人才机制

科学合理的人才开发机制有利于绿色技术的顺利发展。首先,培育专门的绿色技术发展人才市场,实行公开、公正的绿色技术人员的选拔任用政策,引进绿色技术发展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其次,要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政府要注重对绿色技术人才的培养,培养充足的发展绿色技术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政府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绿色技术人才激励政策,改革绿色技术人才的收入分配体制,适当拉大收入差距,提高其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同时制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有效政策,并解决外来绿色技术人才的户口、子女入学等问题,为优秀绿色技术人才进行科研和技术开发解决后顾之忧,从而为绿色技术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7 探索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

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绿色建筑开发与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绿色建设的开发和管理必须走政府激励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道路。首先由开发商向政府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绿色建设方案及设想。政府主管部门经过初步审查后将该项目备案,然后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跟踪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并根据该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的情况对该项目进行绿色性能的综合评价,将结果分成不同的等级。政府针对不同等级的绿色项目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同时评价结果也可以作为市场选择的依据。开发商通过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对称信息下的市场选择获得应得的投资回报。

3 结束语

本文借鉴国外政府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政府发展绿色建筑提出了若干建议。当然,我国绿色建筑的开发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指导,还需要开发商、材料及设备供应商、承包商的全面的配合,需要全体建筑人员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姚玉蓉,李启明,戴佐农.对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政府职能思考[J].建筑经济,2002,(2):20-21.

[2]郭振中,张传庆.关于构建绿色技术政策体系的几点思考[J].东北大学学报,2007,9(1):48-51.

[3]周艳焱,张星.绿色建筑在我国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基建优化,2007,28(5):132-134.

[4]施骞,柴永斌.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分析[J].建筑施工,2009,28(3):200-201.

《建筑计量与计价》课程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调研 建筑计量与计价 企业需求 课程改革 一体化教学

1 背景概况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对施工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毕业生主要在施工、建设、监理中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作。我校培养的人才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目前和未来几年的人才供求关系如何,该岗位对毕业生有何要求,都是培养人才时必须了解的。此外,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方都大有裨益。对学校来说,通过对本校毕业生的工作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向用人单位征求在专业设置、毕业生素质、培养目标和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了解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合理;对学生来说,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新型、科学的就业观;对用人单位来说,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就业意向和需求标准,便于采取相关措施吸引广大毕业生。

2 调研的目的及内容

根据中职建筑类课程建设的需要,调研小组于2013年6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对实习在外的学生和项目上的项目经理进行关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的调研。本次调研的目的是:①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④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效果评价。

3 调研的基本情况

3.1调研安排

根据研究《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1],我们了解到施工员的五项工作职责中,第三项为施工进度成本控制,具体表现为:(1)参与制定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资源需求计划,编制施工作业计划。(2)参与做好施工现场组织协调工作,合理调配生产资源;落实施工作业计划。(3)参与现场经济技术签证、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4)负责施工平面布置的动态管理。对应的应具备的专业技能:(1)能够正确划分施工区段,合理确定施工顺序。(2)能够进行资源平衡计算,参与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需求计划,控制调整计划。(3)能够进行工程量计算及初步的工程计价。在《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中还提到施工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中,需要熟悉工程预算的基本知识、熟悉工程成本管理的基本知识。

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的要求,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并且以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电话等形式进行调研。分别调研桂林、南宁、防城港、北海、贵港、河池、贺州等18个县市的152个工地。发出问卷调查表数179份,收回调查表165份。

3.2调研结果

从调研的统计我们发现施工现场存在以下需求:1、施工现场依旧需要施工员进行一定的计量工作;2、需要施工员掌握一定的手算和机算能力。

但是应届毕业生在计量这方面的能力依旧较差,体现在:1、无法很好的理解图集和国家规范的要求,计算思路不清晰;2、对于现场签证的工程量不会计算;3、钢筋平法图集看不懂,无法很好的进行钢筋算量;4、有构造要求的屋面等构件也无法熟练进行算量。

4 提出的改革方案

4.1课程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中职建工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调研搜集施工员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等信息,召开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各部门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了施工员为方向的学生在计量计价课程上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在对建筑工程进行计量与计价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掌握计量与计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理解工程对象的计量与计价的依据、范围和要求,以便在所从事工作活动中做到:

①正确地采集与工程造价相关的信息、资料。

②正确地运用国家工程造价方面的法律、规范、标准、和造价软件。

③正确地界定计价范围和选用计价方法。

④正确地分析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建设阶段工程造价的特点、组成、计算内容和计算结果。

⑤正确地进行工程经济评价。

4.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整合改造课程内容,以构建学习情境,设计“工作任务”,与《构造识图》等前期课程统一图纸,完成一套项目从识图到计量与计价的学习。采用最新的2013版《广西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2013《广西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费用定额》以及标准图集等有关资料开展教学。

在先进性方面,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机房资源,购买“广联达”、“博奥”软件的多网络节点版造价软件,使学生成为手算机算双能手。

表1.课程设计

依据职业能力要求,将行动领域经过系统化的教学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形成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我校本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的原则,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设计成4个模块, 四个项目,又根据不同的项目细分出相应的任务(详见表1)根据工作任务安排相应的教学单元及课时,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

4.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实施与建设情况

4.3.1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教学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教学。组织项目教学内容时参照施工图预算、广西定额编制实际的工作过程,以该项目为载体,导入教学,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训练,完成项目任务。整个教学整体设计遵循“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的原则。缩短课堂教学和毕业生职业生涯之间的距离,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用期,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真正实现上岗就能顶岗。

4.3.2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考核和评价体系

该课程改革传统的老师评价手段和考试考核方法,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采用项目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结合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突出过程和能力考核。

4.3.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带动课程建设

我校每年均会安排老师进行“双师型”技能培训,为真正与企业结合,了解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人才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授课老师还专门返聘在企业有多年工作经验的2位造价人员,组成了《建筑计量与计价》课程任课教师的授课团队。团队在授课过程中,不断进行相互间的学习和教学内容的讨论、修正,做到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4.3.4积极编写与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本教材、实训手册带动课程建设

因为本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一个完整的图纸进行教学,所以必须有与图纸相对应的教材和实训手册。我校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法编写了与最新2013《广西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和图纸相对应的校本教材,并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编写了实训手册,列举相关案例和具体案例详解,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训任务。老师、学生在使用教材和实训手册的过程中,都表示这些资料,内容新颖,使用方便,得到了很好的反响。

【参考文献】

[1]JGJ/T250-2011. 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

[2]李江平.“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浅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2):112

上一篇:贵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介绍信下一篇:夏日暖场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