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精选8篇)

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 篇1

前面我们说过了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的教学活动,今天我们开始谈一下礼仪教育的日常渗透应该如何进行。礼仪教育,即行为教育,行为的养成,是坚持不懈,不断反复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那么简单,也坚决不能够3天打渔2天晒网。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日常渗透在孩子行为养成,礼仪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入园环节如何渗透礼仪教育:

1、幼儿园每天早晨开展“礼仪小标兵”活动,每班轮流进行,一天6-8位小朋友在幼儿园门口迎宾。

2、教师和幼儿共同做迎宾活动,要对来园的家长和小朋友进行礼貌问候:“早上好”或“您好”,在问好的同时要做到“面带微笑”“微微鞠躬30度”。

3、教师在园内碰到送孩子的家长应该主动问好。

4、教师和家长引导幼儿见到老师和小朋友要问好。

5、幼儿见到教师的时候说:“老师好”,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回答:“你好”或者“小朋友好。”并且可以伴随一个肢体动作,如“拥抱”“抚摸”等,与幼儿之间产生亲近感。

6、在没有进早餐之前,可以进行的小活动有:(1)礼仪小讲师,孩子将自己在家里教爸爸妈妈学礼仪的过程、自己了解的礼仪知识、自己发现的不合礼仪的事情等可以讲给大家听,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孩子学礼仪、做礼仪的动力。

(2)晨间儿歌大比拼:可以将学过的礼仪儿歌在这时候进行复习,并对孩子容易出现问题的内容进行重点强调。(3)晨间阅读会:可以将《和奇佳学礼仪》动画光碟中的故事,或者《礼仪教育系列绘本》中的故事让孩子在晨间进行讲述。(4)擦洗小椅子:让孩子每天早晨可以擦洗自己的小椅子,培养孩子爱护公物的习惯。

与此同时,要提醒教师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好晨检工作:

1、教师每天要检查幼儿的口袋、书包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如:果冻、果核、刀子等。

2、及时点数班内幼儿人数,做好晨检记录。

3、如果发现幼儿有感冒等症状发生,应该及时电话通知家长,带领幼儿到医院就医。

4、及时询问幼儿早餐情况,让幼儿养成吃早餐的习惯。

5、对幼儿带药的要进行重点记录,并及时喂药。

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 篇2

一、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阶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礼仪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为了推进和创新幼儿园德育工作,更是提高幼儿文明礼仪素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的需要。另一方面,礼仪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文明程度的高低决定社会的进步程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要求日益满足的同时对精神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交往空间。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的成功。文明礼仪不仅影响个人未来的发展,同时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阶段的优势

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世界著名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养成期在2岁半~6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这个阶段可以收到最佳效果。

三、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阶段的途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中。3~6岁的幼儿好玩、好奇、好问、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应采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将礼仪意识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具体的交往中体验感触文明的世界,理解礼仪的重要性,学会礼仪行为。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1.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此, 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成为重要途径之一。幼儿为了让游戏能顺利进行,在与同伴、材料互动时乐意抑制自己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通过某一个具体角色的扮演可将抽象的礼仪知识化为具体的可模仿的行动规范,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学习。如,在游戏中将抽象的“接人待物有礼貌”具体化为“双手接物”、“面带微笑”,会使用“请”等具体要求,更利于幼儿理解和学习。

2. 通过礼仪主题宣传周和教育实践活动 , 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将礼仪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幼儿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幼儿园可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如,开展“尊师周”、“亲情周”、“关爱周”、“感恩周”等活动,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良好园风,可让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示范窗口。如,通过让幼儿去养老院关爱老人,母亲节给自己的妈妈制作小礼物等,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培养“讲文明、懂道理、守信誉、善交往”的良好品质。

3. 利用墙饰、区角等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 (1)充分利用地面、空间(空中) 和墙壁立体悬挂、张贴文明礼仪格言和图片,开辟“礼仪提示墙”,将阶段性礼仪教育主题呈现出来。例如,将微笑、排队等待等礼仪行为用画个笑脸等形式表现,激发幼儿对礼仪环境的钟爱和亲切感。(2)将区域中的活动规则与礼仪相结合。在制定区域活动规则时,教师可指导幼儿根据礼仪要求来制定,因为幼儿参与制定的规则,通常认可度很高,继而在活动中能更好地遵守和坚持。(3)创立家园联系礼仪专栏。一方面要求家长要按照礼仪行为做好榜样,另一方面幼儿在园学到的礼仪知识通过“家园联系礼仪专栏”及时告知家长,以便家长能配合幼儿园对幼儿日常的礼仪行为进行监督和督促。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施策略 篇3

鉴于这种现象,幼儿园举行了各种各样的礼仪教育活动,或孩子在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普及化的实施计划,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因为这个问题长期并且非常根深蒂固,还是需要幼儿园老师们和家长们更多的努力,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解决问题。

一、幼儿园礼仪教学的内容

(一)日常礼仪

日常的礼仪主要是包含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礼仪等三个方面。用餐礼仪需要培育孩子们节约粮食的行为习惯,坚持做到桌面、地上等干净整齐,吃饭的时候不挑食、从不哄抢食物、不在喝汤的时侯发出怪动静等;仪容礼仪主要是包含服装整齐、洁净,要讲卫生,要学会标准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是包括了解并且恪守公共秩序以及于交通规则等,行走的时候要注意让路,公交车上要为老人、准妈妈等让座。

(二)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是包括要恪守课堂上的秩序,积极的举手发言,并且要尊重别人的意见,观看表演、电影的时候要安静、不乱扔废物等。

(三)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即是由于古代中国注定人文道德的培育,并规则了道德标准,需要所有人恪守。尽管如今咱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严苛地需求孩子,可是进行必定的道德标准教学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儿童时期的孩子必定是要培育起注重文明礼仪的观念,脱离“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日常的礼貌标准,把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要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在校园内尊敬师长、和睦同伴,要学会礼让,与同伴们和谐共处。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学的办法

(一)从细节下手,展开一日活动,将礼仪教学落实到平常生活中。

孩子从早上进入幼儿园以后,要进行学习、进餐、睡觉、游戏等一系列幼儿园活动。幼儿园老师关于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要从细节方面下手,不断的引导儿童认识到标准的做法,并且关于孩子们呈现出的不标准的行动要提出愈加详细、详尽的需求,引导孩子们进行改正。例如:能够需要孩子在校园内自觉与老师、同伴打招呼,进餐的时候要依照必定的程序、注意桌面的整齐卫生,帮助拾掇餐具,养成饭后擦嘴的习惯、饭后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住,别人帮助要说谢谢,睡觉时不影响别人等。

(二)开展文明礼仪教学的主题活动

让幼儿在团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孩子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耳濡目染的影响,不自觉的掌握文章礼仪,养成杰出的礼仪习惯。例如,幼儿园老师能够经过安排孩子们吟诵《弟子规》,教育孩子们怎么孝顺爸爸妈妈、诚笃守信、尊敬师长、和睦同伴,怎么读书、学习、干事等;经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育孩子们的说话习惯,教育孩子们的文明用语,让孩子们在平常日子中随时的进行运用;经过开展“孝敬爸爸妈妈”活动,需要孩子们回家为爸爸妈妈做捶背、拾掇碗筷等量力而行的作业,培育孩子们从小养成关怀爸爸妈妈的习惯;经过开展“高兴学礼仪”活动,从培育孩子们“站、坐、蹲、走、递、接”等根本动作开始,进行标准的辅导、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学,使孩子们养成杰出的文明习惯。

(三)在节日里进行礼仪教学活动

孩子们都是喜爱过节的,老师能够充分的利用孩子们热烈情绪、猎奇心重等心思对孩子们进行礼仪教学。例如,幼儿园老师能够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辅导孩子们着手为家长制造一份别致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期望对爸爸妈妈说的话;提示、催促孩子们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在爸爸妈妈生日的时分献上自个的礼物,并且在那一天格外关怀爸爸妈妈的辛劳,做一些简略的作业,让爸爸妈妈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孩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造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老师礼物等。必定要注意鼓舞学生自个着手制造,在培育学生着手才能的一起,体会到自个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高兴,构成关怀别人的良好的习惯。

(四)在孩子们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学

中国闻名教学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孩子们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在游戏的时侯,通常会将活跃性、参加性、自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关于一些包含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标准,都能够经过规划游戏让孩子们参加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学启示,这种方式通常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引导家庭参加,紧密合作一起进行礼仪教学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是在一起的。为了让孩子们礼仪教学非常好地进行并且坚持其持续性,有必要让家长合作幼儿园老师的礼仪教学作业。孩子与老师应当经过经过礼仪讲座、电话、当面沟通等方式,向孩子家长们宣扬礼仪教学的重要性,让家长注重礼仪教学并且活跃合作幼儿园的作业。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和老师共同教育儿童,对儿童的不标准的行为及时作出提示,并且促使其改正。家长必定要做好典范效果,一言一行要契合文明礼仪标准,这样能够让孩子们在仿照家长行动的时侯学习到文明礼仪标准。

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 篇4

——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实略

【摘要】: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礼仪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针对我国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人。礼仪应从小抓起,幼儿就像一颗小树苗需要我们成人去施肥,他们成参天大树还是歪脖子树?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幼儿园园丁们最初的施肥灌溉。用爱心和责任去浇灌,它必将茁壮成长、挺拔向上,最后收获一片绿林;用淡漠和无情去浇灌,必会发肓不良、歪七扭八,呈现一片败象。

【关键词】

幼儿 礼仪 策略

宜顺论文网

国外对青少年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普遍非常的重视,起步较早,并且已经有一些的成果。就当前来说,世界各国对少年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虽然方式各异,但都是相当的重视。与我国颇有渊源的新加坡的礼仪教育主要是通过从小学就开设“公民与道德教育”来进行的。日本则实行“国家全方位德育”,学校设立特别活动课、友爱课、垃圾课、安全课等课程。美国同样没有专门的礼仪课程,正如大家所知,美国是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国家,因而他们的德育教育也呈现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有的学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有的则是将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当中。法国的德育教育主要通过“公民道德教育”课为主,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来进行。英国和德国同样属于宗教德育国家,都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而是在各门文化课程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求受教育者要养成正直、尊重他人、遵守法律等良好的个人品质。

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的一个现象就是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更重要的礼仪教育。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向来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早在25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幼儿阶段是一个人一生的启蒙时期,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奠基性教育。对他们从小进行良好的品德和礼仪教育,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打下坚

宜顺论文网

实的基础。对此,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教育。要认真研究和继承那些在我国历史发展中长期形成的优良道德思想和行为准则,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则提出:“要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基本道德知识、道德规范和必要礼仪,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因而,重视礼仪教育,尤其是幼儿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的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着的一个现象就是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却往往忽视更重要的礼仪教育。幼儿时期儿童由于缺乏一定的礼仪教育,往往会导致礼仪行为的严重失范。具体可以表现在对长辈缺乏礼貌、对同辈不懂谦让,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无理取闹、不关心他人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幼儿在饭店等公共场所大声喧闹、随手乱扔垃圾,在幼儿园内抢夺玩具、霸占游戏器材或在就餐时挑挑拣拣、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却把自己不喜欢的菜夹到别人碗里,在别人家做客时上蹿下跳、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私自带走等现象。

针对这种普遍现象,各地区各幼儿园纷纷举行各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活动或是提出实施计划等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的普及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还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等更多的努力才能进一步解决。

一、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内容

1.交往礼仪

中华民族是传统的文明古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古代中国注定人文伦理的培养,并规定了严格的道德规范要求所有人

宜顺论文网

遵守。虽然现在我们不需要像古代那样苛刻地要求幼儿,但是进行一定的道德规范教育还是必须的。幼儿时期的儿童一定要培养起重视文明礼仪的观念,摆脱“小少爷”“小公主”脾气,学习一定的礼貌规范,掌握日常礼貌用语,在家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学会谦让,与伙伴们和谐相处。

2.生活礼仪

生活礼仪主要包括用餐礼仪、仪容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用餐礼仪要求幼儿培养节约粮食的习惯,保持桌面、地面等的整洁,不挑食、不抢食、不在喝汤时发出怪声响等;仪容礼仪主要包括保持服装整洁、干净,讲卫生,学会规范的走、站、坐等姿势;公共场所礼仪主要包括了解并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行走时注意让路,公交车上为老人、孕妇让座等。3.学习礼仪

学习礼仪主要包括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观看演出时保持安静、不乱扔垃圾等。

二、开展幼儿园礼仪教育的措施

1.从细节入手,开展一日活动,将礼仪教育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入园、进餐、睡眠、游戏等一日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我们针对每个环节从幼儿、老师、家长人手制订了礼仪目标,确立了指导策略。如“来园时的问候礼仪教育”,主要指导策略有三:

(1)重点在具体场景中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让每个幼儿愿说、想说、主动说礼貌语;

宜顺论文网

(2)在教室门口贴上了问候标记,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学习问候语。

(3)教师多途径地指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如:请有良好礼仪的幼儿做榜样进行示范,在幼儿之间开展与“问候”有关的游戏„„

幼儿园教师应该针对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到规范的做法,并针对幼儿容易出现的不规范行为提出更加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幼儿进行改正。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在校园内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进餐时按照一定的步骤、注意桌面的整洁,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擦嘴、漱口的习惯,便后洗手,不小心踩到别人要说对不起,麻烦别人要说谢谢,睡觉时间不影响他人等。

2.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曾指出:儿童生来都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儿童在游戏时,往往会将积极性、参与性、主动性发挥到极致。因此,对于一些包括社会道德观念在内的礼仪规范,都可以通过设计游戏让儿童参与进来,在游戏中受到教育和启发,这种形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体育游戏《跟不倒翁做朋友》,通过让幼儿把不倒翁当做伙伴,邀请不倒翁做游戏、请不倒翁到家里做客、与不倒翁一起吃饭等,要求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一定做到礼貌、谦让,使幼儿初步理解“你对朋友好,朋友就会对你好:你对朋友不好,朋友就会对你不好”的道理,提升他们的礼仪交往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机智、活泼、外向的性格。再比如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儿童谦让精神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对《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行角色演绎。教师首先提出孔融遇到的问题,倾

宜顺论文网

听幼儿园儿童的回答,然后引出游戏。随后让儿童各自扮演角色上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最后启发儿童进行讨论,得出同伴之间应该礼让的结论。通过游戏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可以使幼儿玩得有积极性、玩得有水平,又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3.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

生活中,儿童往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掌握文明礼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诵读《弟子规》,教育幼儿如何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如何读书、学习、做事等;通过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少年”活动,培养幼儿的说话习惯,教授幼儿文明用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随时使用;通过开展“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做捶背、收拾碗筷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父母的习惯;通过开展“快乐学礼仪”活动,从培养幼儿“站、坐、蹲、走、递、接”等基本动作开始,进行规范的指导、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教育,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同时,适当进行一定的评比、奖励,对表现好的幼儿进行部分物质、精神奖励,激励获奖的幼儿再接再厉,没有获得表扬的儿童继续不断努力,提高礼仪教育的成效。

4.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礼仪教育连贯化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时,如果家庭没有以同样的礼仪规范来要求幼儿,两者之间就会出现教育断层。而这样的断层,一来会对幼儿园的教育造成冲击,二来会使幼儿在礼仪教育中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另外,幼儿在宜顺论文网

家庭中的时间要多于在幼儿园的时间,由于父母与幼儿的亲情关系的影响,他们往往对来自家庭中的教育因素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一些,更多一些。所以要培养幼儿的礼仪,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使礼仪教育连贯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我们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不仅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且我们还经常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这样,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就架起了一座“礼仪教育”的桥梁,确保礼仪教育在持续稳定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5.在中外节日里进行礼仪教育活动:

幼儿都是喜欢过节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爱热闹、好奇心重等心理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指导儿童动手为家长制造一份新奇的贺卡、画一幅图等作为礼物,写下最希望对父母说的话;提醒、督促儿童记住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的时候献上自己的礼物,并在那一天特别体贴父母的辛劳,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让父母开心;在元宵节、端午节圣诞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送给同伴等亲手制作的礼物,在教师节送给教师礼物等。一定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体会到自己的付出让别人高兴的快乐,形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幼儿从小将文明礼仪行为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地学习、成长、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可以弘扬我国历史悠久的文明礼仪传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宜顺论文网 的构建。

参考文献: 张乃艳.利用《弟子规》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年11期 李艳玲.唐敏.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年01期 刘琴琴.浅论幼儿礼仪教育[J];考试周刊;2009年21期王敏.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J];山东教育;2009年Z3期 李永珍.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J];新课程(教研);2010年08期 杜青芬.张小仪.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9期 陈兴隆.幼儿礼仪培养[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年11期

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 篇5

(鄂尔多斯市裕隆富祥矿业有限公司:李少涛)

员工安全教育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确保安全生产, 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金钥匙,是启发、引导和规范员工遵章守纪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的不断发展, 煤矿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内容、对象、环境、条件以及特点也都相应发生了新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煤矿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适应这种变化,全方位加强教育,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素质, 从源头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从而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提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煤矿安全教育工作必须抓好四个突出

(一)煤矿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突出时代性

在人的个性化日益凸现的今天,有很多员工, 特别是一些年轻员工宁愿把自己的思想和心事, 倾诉给周围的朋友或网友, 也不愿让组织或领导知道其所思所想, 由此造成一种距离感。这种现象无疑给新形势下安全教育工作提出新挑战。如果我们继续延用过去的那种说教方法, 最终的结果将使安全教育工作事倍功半。所以, 我们一定要全面认识新时期安全教育工作的特点, 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紧密联系员工的生活、工作实际和思想现状,来开展紧跟形势且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同时, 要在教育上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运用现代化手段和科学文化知识来创新教育工作, 走出一条适合本单位实际的新路子。如在教育工作的内容上, 要坚持以上岗前培训和安全生产技能专业知识培训为主, 以事故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为辅。在教育方式方法上, 可结合班前会、班后会、安全“每日一题”、“三违”人员培训班等传统做法, 广泛开展征集安全誓词或安全歌曲, 把员工的注意力吸引到安全上来;从班前室到井口因地制宜地建造安全文化走廊, 使员工入井前、出井后都能感受到安全的气息;还可在班前室内照挂“ 员工全家福”相片等, 用亲情召唤员工安全生产。

(二)煤矿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突出群众性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只要讲到安全培训教育工作, 都认为那是领导或是安全监管、培训和宣传部门的事情, 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其实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全员参与、寓于生产全过程的系统工程, 从这个意义上讲, 安全教育工作局限于个别部门, 单靠少数专业人员来做, 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其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在安全教育工作中, 我们不能把员工单纯地看成被教育的对象,更应该把他们当成安全教育工作的参与者。“ 人心齐, 泰山移。”如果能够把广大员工的积极性都有效地调动起来, 使其自觉投身到安全教育工作的各项活动中来, 那将是势不可挡的力量。因此,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更充分依靠广大员工的群体力量, 把它当成大家共同的工作, 形成一种合力, 多形式、多渠道, 从局部到整体, 从单位到家庭, 从平常到岗位, 把安全教育工作做细、做好, 使员工之间真正做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就一定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共进的安全生产局面。

(三)煤矿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突出针对性

实践证明,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的放矢。所以, 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否有针对性, 是直接涉及到煤矿安全工作成败的关键。突出教育的针对性, 就是要走出以往存在的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盲目行动的误区, 在实际工作中, 多动脑筋, 增强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断研究、探讨、发现、分析、确定安全教育工作的对象和问题的关键, 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同季节的安全工作情况,针对常见事故的发生地点, 针对薄弱地点、薄弱人物的具体情况, 有的放矢地抓好教育引导。当前, 在煤矿建设中,习惯性“三违”仍然是安全生产的“顽疾”。据有关部门统计, 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 是由于员工对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行为看惯了、干惯、习惯了, 心存侥幸。因此, 煤矿安全教育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员工的习惯性“三违”上。在教育上, 要根据员工群众思想状况的各异,需求的不同,接受能力的差异,在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前提下, 把握工作的症结,千方百计体现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争取教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工作的强有力作用。

(四)煤矿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突出实效性

煤矿生产经营活动讲究投入和产出,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也要有投入产出的观念。在安全教育工作中, 我们的不仅要“说”,还要强调“做”,更要看最后的“果”。事实证明,过去那种不区分对象、不区分问题,采取“一锅煮”的单一灌输的安全教育模式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我们必须努力加以改进,把强化实效性作为安全教育工作真正的落脚点,坚决抵制走形式、走过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假、大、空行为,要讲求投入与产出,争取事半功倍,避免徒劳无功。要根据不同工种、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开展安全文艺节目、讲身边的安全故事、安全大讨论、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系列活动,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富有针对性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广大员工在喜闻乐见中受启发, 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安全教育效果。

二、煤矿安全教育工作必须引导职工树立三个安全信念

(一)树立“安全第一”的信念。

煤矿要把教育引导广大员工和管理人员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放在安全意识教育工作的首位,通过开展学习安全理念、确立安全目标、举行班前安全宣誓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安全至上”、“安全决定一切、安全否定一切、安全超越一切”的思想,切实做到“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二)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信念。

煤矿要强化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教育,让员工明确如何正确认识风险、规避风险,实现个人安全;同时,通过引导员工及时辨识和排查处理各类危险源,消除安全隐患,真正做到三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别人伤害,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促进现场实现安全生产。

(三)树立“一切事故皆可预防” 的信念。

煤矿要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员工树立“一切事故皆可预防”的信念,并贯彻落实到行动中,认真把握好生产环节的每一关,做到超前预防,真正变事后的、被动的传统“事故追究型”安全管理为超前的、系统的“ 事故预防型”安全管理。

三、煤矿安全教育要开展安全意识再认识活动

(一)对“安全、隐患、事故”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煤矿要围绕对“安全、隐患、事故”三者之间关系的再认识这一主题,通过开展讨论、征文等形式,员工明确了安全的定义,明确了安全的对立面不是事故而是隐患和风险,只有实现零隐患才是安全生产。

(二)对“本质安全”进行再认识。

煤矿通过开展本质安全再认识活动,使广大员工认识到,只有从意识上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从认识上由被动接受向超前预防转变,从行为上由“他律”向“自律”转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行为控制、自我安全保障,最终才能实现本质安全。让员工认识到:只有从源头上消灭“人、机、物、环”各个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实现本质安全。通过进一步研究、应用、推广“手指口述”等一系列安全操作方法和制度,加强员工的标准化意识,强化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标准化建设,规范员工的上岗行为,杜绝各生产环节的安全漏洞。

(三)对“预防为主”进行再认识。

预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最好举措。煤矿要注重教育引导广大员工

树立“所有事故皆可预防”的意识,切实从思想上做到超前预防,利用各种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员工接受各类事故教训,学习以往事故案例,切实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同时还研究制定并完善一系列隐患排查治理和危险源识别制度,规范员工的岗位行为,实现标准化作业。

(四)对“安全责任”进行再认识。

煤矿要围绕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开展“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责任再认识活动,让广大管理人员正确认识到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与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使员工明确安全生产既是企业创造效益、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员工个人职业进步的阶梯。安全生产是企业和岗位共同的责任,只有双方各负其责、安全生产,才能实现企业员工共同发展,从而调动起广大员工勇于负责的热情。

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 篇6

内容摘要:“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我国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作为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我们更应该把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应该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通过多彩的活动,促使队员们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心理和人格,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关键词 少先队员 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提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对于学校而言,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到首位。

据调查了解,现在无论是父母亲自监管还是由爷爷奶奶监管的留守中小学生,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厌学;焦虑;冷漠;孤僻;自卑。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如果未得到及时的疏导,容易形成暴躁、神经质、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他人交往等不良习性,也可能变得懒惰,随意性大,缺乏同情心,自我控制能力差,甚至听不进任何话而我行我素。(此处可用某校调查为例,或编造一所学校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列出一些数据来说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由此可见,我国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作为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学校少先队辅导员,我们更应该把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心理素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就如何开展好少先队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扎根于辅导员心中。

辅导员工作是一条重要途径,特别是大队辅导员对少先队的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由大队辅导员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在小学里,大队辅导员一般由科任老师担当,而且往往由语文、数学教师担任。他们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多,对学生的了解也多。大队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举止分析其心理特征及心态变化,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心理教育方案,从而取得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功效。因此,大队辅导员这个重要又特殊的角色在教育少先队员时必须牢牢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二、让少先队员在心理知识的宣传活动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少先队阵地多,而且大部分是由队员自己组织,进行自我教育的。如黑板报、宣传橱窗、红领巾广播站、队角等,传达的都是队员自己的心声,队员对此非常感兴趣,更愿意接受。因此可以利用这些宣传阵地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如:对自我的认识、与同学的关系等。在特殊的时期还可以进行针对性更强的专题式宣传,如考试期间可对全体队员进行考前的考试指导,减少考试焦虑和考试恐惧。一些宣传员在搜集和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会使队员更加了解自我、相信自我。通过宣传使队员懂得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懂得调节心情的小方法,从而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活动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最可取的一种形式,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依靠枯燥的说教,活泼有趣的活动有助于队员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教育,大队辅导员可以利用主题队会课或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教育。如组织缅怀英烈、游览山水、看优秀少儿电影、开展主题队会、文娱汇演等,寓教于乐,把外在的灌输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起来,渗透心理教育内容,让学生在了解社会的同时认识自己。达到克服缺点、完善自我的目的。

因此,以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品质。

少先队传统教育活动较多,如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有“感恩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等。活动传统,但教育形式应符合队员的心理需求,因此我们不应该以大队部的意志为强制手段,而是把活动的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具体做法是:在节日来临之前,就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或课间操时机在全校发出倡议,征求活动方案。之后,把这些创意再反馈给全体学生,让同学们选择最能体现自己情感,最符合自己性格和心理的活动方式进行活动。

如我校的一次教师节活动,我们通过向队员征求意见,队员认为传统活动一味的只要求孩子要如何感恩教师,没有说老师也要感谢学生,感谢不是孤立的,是相互的,是彼此之间的事,于是我校决定开展“师生互相感谢”的活动方案。活动前就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在全校宣传有关师爱、敬师、师生互爱等题材的内容,请教师和队员各自互相找出对方值得感谢的事,接着各自自制送给对方的感谢卡,并在卡上写好感谢的话。此阶段几位任教老师协商,把每位队员值得感谢的事都写出来,不放过一个队员,让每位队员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诚。活动中教师放下身段,当着全班队员的面把它读出来,让每位队员真实亲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老师的心间都有个很重要的位置。也让每位队员当着任课老师的面把他想感谢的话读出来,队员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温暖的爱意,内心得到了积极的体验,也学会了怎样表达爱。

我们还可结合“祖国好.家乡美”活动方案开展其他系列爱的教育活动。如:“学雷锋”、“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感恩书信”评比等等。正是在这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之中,孩子们长大了,他们懂得了爱是什么,学会了怎样去关爱别人,同时体验到了爱与被爱的快乐。爱也由此得到了无声的延续。

四、创办一些特色的栏目,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在全校师生中形成共识,我校还开办了一些特色栏目。这些栏目由教师辅导学生负责,教育效果显著。

我们学校每周星期三大队辅导员会通过“知心姐姐”小广播栏目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健康的常识、解答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探讨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自己的心理体验等。在每周五的班会上,开展“老师,我想对您说”心灵互动,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方面有什么烦恼和困惑可以通过书信形式与老师沟通交流,获得心灵的诠释。

开辟板报专栏。我们学校的黑板报专门留有一块“心理专栏”,刊出与中队生活直接相关的一些问题及学生之间争论和认识最多的问题。结合小伙伴平等关系下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做法和自己的见解,再利用班队会时间开展全班性的讨论,对问题给予全面、公正、客观的结论。让学生明白道理、有所感触、得到教育。

五、让队员在体验活动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颁发的《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体验教育为主要方式,组织和引导少年儿童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在学校中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在大自然中体验,使他们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要养成队员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动员和组织少年儿童在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质。而内化过程即是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心理活动的过程。

针对《意见》要求,学校少先大队可设置国旗队、值日生、播音员、卫生监督员、文明小卫士等流动岗位,引导队员进行角色体验,获得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从而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学校少先大队要定期开展艺术节、体育节等活动。每次活动都面向全体,自愿报名,让学生有充分的表现机会,又有丰富的体验,促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我们还可以引导队员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拓宽队员体验的渠道,培养他们合作互助、关心他人、容让他人、富有同情心等群体心理,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合作氛围。活动如下:“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手拉手献爱心”、“争当环保小卫士”、“我为家人献孝心”…… 总之,对少先队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注意不要把体验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割裂来看。而应该让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互相补充。要适时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使队员们不断认识自我、调控自我,从而不断的完善自我心理和人格,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作者:周仕映

所在学校;毕节市金沙县五龙街道中心完全小学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华社 2004年3月。

2.《 孙牧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88年06期。

幼儿园如何开展好礼仪教育 篇7

一农村留守初中生缺乏文明礼仪的原因

1. 缺乏父母教育

由于很多留守孩子的父母在他们年龄很小时就在外务工, 而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 导致他们从小就缺乏父母的教育。一方面是父母离家较远, 一年才能见到孩子一两次, 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则是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 难以从文明礼仪方面教育孩子, 甚至有的父母有很多坏习惯, 如赌博、说脏话等, 为孩子树立了较坏的榜样。另外, 部分父母教育方式粗暴, 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2. 缺乏自我认知

初中阶段的学生, 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不成熟, 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对文明行为标准把握不准, 有的学生将粗俗的行为当作“个性”, 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出现说脏话等行为,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

3. 学校环境影响

中学升学率的压力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 忽视了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 片面地注重文化课程的学习, 老师也认为考不出高分的就不是好学生。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学好成绩, 其余都是次要的, 错误地认为文明礼仪是小事, 无碍大局。

4. 社会环境影响

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对学生的文明行为产生着不利影响。初中学校旁边有很多黑网吧, 部分学生到网吧上网, 浏览黄色信息, 并学习其他的不良嗜好, 形成吃喝玩乐的坏习惯。

二提升农村留守初中生文明礼仪的措施

1. 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对孩子的一生都有影响, 因此, 提高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文明礼仪, 首先应当重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鼓励他们的父母多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沟通, 在做人、做事方面树立正确的榜样, 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父母要教育孩子知书达理、文明用语和礼貌待人, 班主任要与学生的父母多交流, 特别是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 教师要给予他们教育支持, 教给他们教育孩子的方法, 避免粗暴的教育方式。

2. 班级教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的魅力和教师的作用, 对学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如在课堂学习过程中, 要教授学生认真听讲、举手发言以及尊重教师和同学等。要学会说“你好”“谢谢”等文明词语, 不要在教室中大声喧哗, 不说脏话不顶撞教师, 学会完善自我、尊重他人的文明礼仪行为。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辨别是非美丑, 特别是针对社会中的一些现象, 如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行为都是不好的丑陋行为, 要认清哥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情, 教育学生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3. 营造文明礼仪的良好氛围

在初中校园中, 要营造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例如在校园的草地中, 可树立小牌子“爱护花草, 人人有责”, 在校园中树立“文明用语礼貌待人”的指示牌, 在告示栏中张贴文明学生的优秀事迹, 在校园水龙头旁标注“节约用水”的小牌子, 在教室黑板报书写有关文明礼仪的名言警句, 使每个学生在校园内随处都能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为学生营造一个文明礼仪的环境。在这种氛围中, 学生耳濡目染, 也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

4. 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能吸引学生的参与, 并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文明行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有多种, 可以采取主题演讲的方式。如开展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 有的学生演讲“友谊团结”, 有的学生演讲“尊敬父母”, 还有的学生演讲“文明交往”, 是一次很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走进敬老院活动, 让每个学生感受尊老爱幼的美德, 体会到尊重、帮助别人的快乐。另外, 可以组织文明礼仪知识竞赛, 通过竞赛, 在校园内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三结束语

总之, 农村留守初中生缺乏文明礼仪行为是有较多原因的, 我们应当认真分析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同时也要与他们的父母积极沟通, 共同做好礼仪教育, 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摘要:本文针对留守初中生缺乏文明礼仪的现象, 分析了原因,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希望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礼仪文明行为,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文明礼仪,初中生,农村,留守

参考文献

[1]许波.关于当前农村中学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看法[J].课外阅读 (中旬) , 2011 (7)

[2]姚本东.浅议农村初中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之方法[J].小作家选刊 (教学交流) , 2014 (2)

浅议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策略 篇8

【关键词】幼儿;礼仪教育;策略

我国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其社会领域中明确提出了道德教育目标“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2004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这些都表明国家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

意大利蒙台梭利提出:秩序的敏感期是2~4岁,社会化发展敏感期是2.5~6岁。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于终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培养人的教育,良好的礼仪教育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院开展礼仪教育至今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幼儿的行为规范性有了较大提高:入、离园时主动与教师问好、道别;吃饭喝水时秩序井然;与同伴关系更加密切;有初步的责任感等等,园所的风貌也有了很大改变。如何在现有基础上使幼儿的礼仪教育更具实效性呢?我们认为应该:

一、在幼儿园教育上

1.细化目标设置,方便操作执行

据已有实践经验来看,目标设置越细致具体,目标的执行相对越容易,礼仪教育也如此。因此应该设立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的目标,使教育实践更具有可操作性,如下表所示,可从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方面设立3~6岁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目标和3~6岁幼儿礼仪教育内容细则,并按小、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对目标进一步细化,使礼仪教育目标更具层次性与科学性,方便操作执行。

通过这样的方式细化礼仪内容,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避免了礼仪教育中不同内容彼此混淆模糊的情况,能更明显看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

2.创设礼仪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环境作为“隐性课程”资源,对幼儿文明礼貌素养的发展、文明语言习惯的形成,具有非常显著的熏染和陶冶作用。

(1)在幼儿园大环境中,应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观察和学习的机会与空间,利用可利用的角落、地方,形成礼仪教育的良好文化环境。例如,将礼仪教育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做成宣传窗,悬挂幼儿园各处醒目的地方,积极暗示幼儿和教师运用礼貌用语;另外,可以将反映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的生动有趣的喷塑宣传画张贴于走廊墙面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影响幼儿的言行。这些提示语和宣传画处处彰显礼仪,幼儿园的大环境处处呈现文明礼仪教育元素。

(2)在班级小环境中,应充分利用主题墙和区角环境的作用。教师应依据幼儿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认真规划班级教育环境,创建优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例如,教师可开辟礼仪教育的主题墙,设置“礼仪宝宝”、“礼仪之星”,将行为表现较好的幼儿的照片贴在礼仪主题墙面上,来鼓励幼儿养成礼仪行为;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睡房、卫生间、区角处制作张贴图文并茂的文明礼仪提示语和礼仪小儿歌,让幼儿学习不同环境应有的礼仪言行,通过这些方法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礼仪环境,营造文明氛围。

3.渗透一日生活,注重持之以恒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使礼仪教育达到应有的效果,使幼儿形成初步的礼仪行为习惯,就需要将礼仪教育渗透到一日生活之中,并注重持之以恒。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儿每天在幼儿园有学习、游戏以及各种各样事情发生,幼儿礼仪教育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随时随地进行随机教育。教师要注意把握好随机教育,关注幼儿生活的契机,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并教育其他小朋友向他们学习,使幼儿时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此外,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日常交往中出现的不当行为,并及时组织讨论,引导幼儿建立新的认知,提高其判断的能力。教师应根据礼仪教育的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及身心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文明礼貌行为,长期坚持,使幼儿的礼仪认知、情感和行为在反复积累中得到内化,最终形成稳定、良好的礼仪习惯。

4.完善教师素质,树立良好榜样

要实行长期有效的礼仪教育,幼儿园应打造具有礼仪素质的教师团体,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教师礼仪活动方案设计与说课评比、各班礼仪环境创设评比、邀请优秀教师来园进行教师礼仪知识系列讲座、教师礼仪教育试卷测试等方法使教师们知礼后而育礼,形成具有礼仪文化的园风园貌。

另外,教师自身要主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文明礼仪素质,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重视自身的示范作用,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方方面面都表现出良好的礼仪行为举止,发挥积极影响,树立良好榜样。以际行动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感染幼儿,影响幼儿。

5.细化评价量表,保障教育效果

幼儿园应制定出各年龄段幼儿礼仪行为规范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具有操作性和标准化,进而评选“礼仪行为小标兵”,使幼儿良好的行为表现得到巩固。如下表,依据3~6岁幼儿礼仪教育培养目标和内容制定出行为检测与评估量表,了解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进而建立出人手一份的成长记录档案袋,反映幼儿的进步历程,促使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保持,保障礼仪教育的效果。

(2)教师注意将收集来的幼儿信息进行适当收集处理,为幼儿成长记录档案袋提供信息资料,并及时就幼儿的发展情况与家长联系交流,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做出努力。

二、在家园合力共育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八章四十八条也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要进行幼儿礼仪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格,幼儿园需要与家庭多沟通联系,共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努力。

1.更新教育观念,形成家园合力

幼儿家长因所处的年龄阶段和学历层次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在这些不同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中,总有些与幼儿园教育相脱离的,不利于幼儿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观念和方法。要想使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把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使家长转变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陈旧的教育方法,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幼儿园形成合力共同对幼儿实施礼仪教育,以此提高幼儿园礼仪教育工作的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通过以下途径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促使家长成为幼儿礼仪行为的榜样示范。首先,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及教育方法,例如开办“礼仪教育专题讲座”、“怎样做孩子的好榜样”来向家长传授礼仪教育的方法,使家长能够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规范孩子的礼仪行为,并学会一些对孩子进行礼仪行为的培养的方法,促使孩子良好礼仪行为的养成。其次,幼儿园可以多利用“家长开放日”把幼儿所学的礼仪言行展现给家长,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礼仪教育的成果,更重视礼仪教育。例如,可以开展“礼仪教育成果展示会”、“亲子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家长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视,推动幼儿园幼儿礼仪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校讯通”向家长宣传评选“礼仪家长”、“优秀家教日记”的事宜,让家长也身入其中,成为幼儿言行的好榜样,促进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展。

2.及时沟通联系,达到教育共识

从细节上来讲,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主动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达到家园教育的互动和一致性。

首先,可充分利用幼儿园宣传栏、广播站、网站等媒体向幼儿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开展情况和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使家园及时沟通,为实施礼仪教育提供资料。其次,可在家园联系栏中按时张贴班级的“主题计划”和“周计划”,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提醒家长教育幼儿时应注意的问题,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文明、礼仪、习惯教育目标。另外,在日常接送孩子过程中,教师应与家长进行简短交谈,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礼仪表现,多表扬孩子好的行为表现,以建议的方式请求家长配合帮助改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并向家长了解在家庭里的行为表现,解决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当幼儿有出色表现时及时进行家园沟通,通过幼儿园、家庭有效互动形成合力,幼儿良好礼仪品格定会形成。

要把一种文明、礼仪、习惯行为转化为幼儿内在的品质,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形成家园合作,达到教育共识,幼儿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形成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园应该在环境这一“隐性课程”下,通过幼儿、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活动,三方共同学习良好的言行举止,使礼仪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上一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下一篇: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工作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