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节发言稿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教师节发言稿(共8篇)

关于教师节发言稿 篇1

大家好!

天蓝云舒,秋高气爽,青青校园,书声朗朗,在这个充满喜悦和丰收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31个教师节!在这幸福的时刻,在此,首先向在座的各位致以节日的祝福,祝大家节日快乐!

领导和老师们给予我这个机会发言,我真的很荣幸,不过也诚惶诚恐,在坐的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真的不知该说什么,更不知从何说起,想来想去,还是说说我是如何践行“爱生”这两个字的吧。

我参加工作,93年调到大桥小学,转眼间,做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已经二十二年了。回望过去的岁月,有成绩、有失败、有欢乐、也有自省……但岁月的累积教会了我更多的教书育人的道理。从95年到现在,主要从事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我力求在自己的工作中不出现任何的差错,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严格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团结同事,关心学生,工作勤奋。也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特别注重班风学风建设,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感情上亲近学生,生活上关怀学生,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师生关系融洽,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

我坚信,爱心是伟大的,是教师的天赋,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因此,平日里对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时时做好学生的表率,让他们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记得我有个学生叫小敏,三年级刚从村校转到我班时,迟到现象比较严重,上课下课都只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不和任何一个孩子玩,不说一句话,成绩也一天比一天差。我找她谈了几次话,她都没开过一次口……一天中午放学后很久了,我那上幼儿园的儿子还没回家。我见到小敏,就请她为我找一下儿子,不久,她把我儿子带到了我跟前。我亲切地对儿子说:“儿子,今天怎么了,又贪玩儿了,妈妈可不高兴了……”突然,我发现旁边的小敏眼里似有泪花闪动。于是,我抓住机会和她交流起来,终于得知她的家庭情况,妈妈死了,后妈不喜欢她,她总觉得自己无人疼、无人爱,很可怜。于是我时时处处关心她、鼓励她,后来她的进步很大,再也没有迟到过了,人也有精神、活泼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成绩也大有长进。

有一年暑假开学,我接了一个新班,班上有一个男生,特别聪明,但也特别调皮,高兴时作业基本能认真完成,上课也能侃侃而谈,不过不高兴时就在教室里高声乱叫,掏打同学,随便进出教室,生气时甚至扬言要把人杀了,有一次还真拿了一把长长的西瓜刀到学校,藏在自己的夹衣里,扬言要找某个同学报仇……真的是让老师们操碎了心、令老师们感到棘手。开学的第一天早晨,他就试图跑出教室,想必是想试试我这个新班主任的脾气吧。我静观其变,他果然又是一如既往地捣乱。我于是来个“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下课了,把他找来,诚恳地告诉他: “过去的事情老师既往不咎。从今天开始我相信你一定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孩子嘛,都喜欢当干部,于是,我就让他担任我班的纪律督查员,他欣然答应了。那个高兴劲儿啊,让我感受到了孩子的童真可爱之处。我诚恳地告诉他,只有自己以身作则,才能服众。他当即表示自己能够做到。也许,他看到我对他的信任是真诚的。于是蹦蹦跳跳跑出了办公室。除草的时候,他干得是那么的起劲,我走到他跟前,看到他已经汗流满面了。我心疼地用手给他擦去汗,告诉他去休息一会儿。可是,他说什么也不休息,反而干得更欢了。升旗的时候,他改变了以往的好动,特别守纪,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以后的日子里,他有时不自觉地推同学一把,当他和我的目光交汇时,他不好意思地尴尬一笑。我说“没关系,你进步已经很大了,以后再努力克制自己就好了。”慢慢地,他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去了。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由衷的感到欣慰!

上学年,我接任五年级二班班主任。班里一个男生,不讲卫生、打架、骂人、调皮、不爱学习。在开学的一段时间里,他时有故技重演。可是,有一天中午放学,我还在教室里批改作文,他笑呵呵地给我端来了一碗他们吃的滚烫的饭菜:“老师,您吃吧!不吃饭,饿得慌。”我抬头笑了笑说:“谢谢你,老师一会儿就回家吃饭,你自己吃吧!”他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也有着一颗善良的童心。此后的日子里,他时常做出一些助人为乐的好事。我因势利导,经常表扬他,课间同他和同学们一起快乐地游戏。他很愿意和我交流,听我话了,学习投入了,自觉遵守纪律了,并且,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了。

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但这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让我深深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爱的教育是我们教育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我会一如既往地用爱的和弦,奏出一段段美的乐章!

关于教师节发言稿 篇2

集会是中小学各级学校日常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大到各种大型会议、庆典活动、文艺演出, 小到行政例会、班主任例会、教研活动等等, 教师们都要参加。这些集会, 对于教师拓展视野、丰富内涵、提升素质都是很有益处的。在学校集会中, 无论是校领导、教研主任、年级组长、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班主任还是科任老师, 每一位教师都有可能成为发言者;精彩的集会发言对展示个人风采、提升学校形象、增进师生感情、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集会发言存在的问题

有的发言者由于未经过专门训练, 平时也没有根据中小学或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搜集相关资料, 加之锻炼的机会又少, 在集会发言时容易出现一些影响交际效果的问题, 列举如下:

1. 表述不清

(1) 简单。表现为无话可说, 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文化素养不够, 无法自如运用足量而恰当的语言;二是心理素质低下, 当众发言容易因紧张而出现思维空白。

(2) 啰嗦。发言时不断重复, 包括重语和赘词两种情况。重语即经常下意识地重复说过的话;赘词即口语中重复出现的没有实际意义的习惯性口头语, 如“这个、那个、嗯、啊”之类。这些特别容易让学生模仿, 还可能引发学生的哄笑甚至恶作剧, 使集会无法正常进行。

(3) 散漫。表现为东拉西扯、不连贯, 思维不能紧扣中心延伸而杂乱无序。让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从信口开河、漫无边际的发言中梳理出头绪, 真是勉为其难。

(4) 缺乏条理性。未将讲话内容进行严谨的梳理, 或颠三倒四或内容庞杂或逻辑混乱。

(5) 目标不明确。对会议的主题认识模糊, 或者未吃透主办方安排发言的目的, 或者自己想达到的表述目标不清晰;表现为没有主题, 或者主题太多。1

(6) 遣词造句不规范或有语病。不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是色彩;不注意用词的规范化, 滥用方言词、外来词、专业词、古语词等;不注意语法规律, 表达中出现句子的成分残缺或多余、成分间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等语病。

(7) 篇幅冗长。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卖弄文辞, 大有“麦霸”风范。

2. 情绪不符

(1) 过余。表现为情绪紧张或过分激动所致的声音、语言、姿态、肢体的异常。

(2) 不足。表现为情绪冷淡、态度消极。

(3) 急于发言。未经主持人许可或未等学生安静下来, 就匆忙开口。

(4) 哗众取宠。虚张声势, 故意说不合时宜的笑话、段子, 或者表情、动作、语调夸张, 或者滥用道具等等。

这几种情况都容易造成会场秩序的失控。

3. 仪态不雅

表现为不注意教师身份、集会场合的要求而导致的发型、化妆、着装上的礼仪失误。既影响教师个人的形象, 又影响学校的形象, 更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 技巧不熟

(1) 口齿含混。表现为声音细弱、吐字不清。高年级的同学还可能连猜带蒙地弄清发言的大致意思, 低年级的同学可就一头雾水了。

(2) 节奏混乱。表现为快慢失衡、停连不当。不是“拉长腔”、“打机关枪”, 就是“打摆子”。

(3) 语调模糊。表现为高低错乱、轻重不论。抑或一路高歌、慷慨陈词;抑或一潭死水、不见波澜。使学生听觉疲惫, 审美疲劳。

(4) 态势随意。或者手势呆板, 或者手势花哨, 或者手势与内容不匹配, 或者手势缺乏美感。

5. 礼节不周

发言者称谓不妥, 如遗漏、片面、顺序混乱、张冠李戴、称谓适当等。

6. 议程不畅

主要指主持人的发言, 主持人对议程不熟悉,

三、对策

1. 了解表述要求, 锤炼语言表达能力。

(1) 主题鲜明, 重点突出

(1) 提前准备发言的内容。说些什么, 怎样说, 表达什么意图, 要心中有数。

(2) 注意语序排列。可以用一些序数来增强条理性, 做到主次分明。

(3) 及时调整。要积极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发言的内容, 思维敏捷、条理清楚地表达发言的主旨。

(2) 语言简练, 平实易懂。学校的集会很多是有学生参与的, 若是幼儿或小学生, 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作为听众时对发言内容的要求主要是简洁和通俗, 这就要求发言者语言简练直白、形象生动、用词准确, 避免使用晦涩、歧义的词语。

(3) 篇幅适当, 宁短勿长。不管何种集会, 都欢迎语言精练、节奏明快、不冗长拖沓的发言。这就要求发言者注意时间的把握, 只要表达清楚即可, 切忌拖泥带水。

2. 充分酝酿情绪, 从容应对

发言者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着自身的思维与表达以及听众的接受程度, 因此, 情绪饱满、感情真挚、状态积极应是集会发言者情绪的总体要求。根据集会的不同类别, 用或亲切、或热情、或隆重等等情绪来发言。

发言者要克服紧张情绪。可以用自我鼓励、心理暗示、深呼吸、临场静思等方式解决怯场问题。当然, 提前准备对消除紧张情绪更有益处, 通过发言前的充分调研、反复演练, 了解集会的主题、听众、议程、场地、音响设备等各种情况, 精心准备并熟悉发言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又能应变自如。还应注意严格自控, 发言前不宜饮酒过量、吃饭过饱、喝水过多、熬夜过度, 以免影响形象、影响思路、影响效果。

3. 注重仪态, 塑造教师良好形象

(1) 仪容整洁

(1) 头发清洁、发型端庄。要注意头发的蓬松, 无头屑、无味, 长短要适中, 美化要自然。

(2) 面容干净清爽, 化妆自然。五官、脖子、眼镜要注意及时清洁。男教师最好刮净胡须, 女教师的化妆应以自然淡雅为原则。

(3) 手臂、腿部干净并合乎社交礼仪。注意及时清洁、清除体毛。女教师在集会上发言最好着套装, 不露出手臂;穿过膝套裙, 并穿完好的丝袜, 随时有备用的丝袜以应对袜子破损时急用。

(2) 服饰端庄。总原则是成套、整洁、文明。如果是特别重要的集会, 最好穿校服、佩戴校徽, 大队活动应系红领巾;没有校服, 男教师应穿深色西装或中山装, 女教师应穿套装或套裙 (幼儿教师可穿规范的运动装) , 并保持衣服干净、平整、挺刮。裁剪合体、不露不透、注意搭配。正装的色彩最好控制在三种以内, 一般应为单色、深色, 并且应无图案, 最标准的套装色彩是蓝色、灰色、棕色、黑色;衬衫的色彩最佳为白色, 皮鞋、袜子的色彩宜为深色。另外, 要注意系扣、领带等着装技巧。

4. 熟练运用表达技巧, 增强语言表现力

(1) 声音要求。声音响亮, 吐字清晰, 语调恰当, 表达流畅。发言者音量的调整以全场听众都能听清楚为准, 用标准的普通话、适中的语速, 清晰流畅地一气呵成, 避免重复、赘词、含混不清。还可以根据现场听众的反映适当调整语调, 灵活运用强弱、高低、快慢、停连等各种对比来丰富发言的感染力。

(2) 态势要求。态势是指口语交际者在其交际过程中, 用以强化阐述内容及表达感情而运用的眼神表情、身姿态势等肢体语言。学校的集会发言要慎用手势, 不当的手势易引起岐义;花哨的手势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哄笑。下面是发言时各环节对态势的具体要求。

(1) 上下台。上下台要镇定自如, 沉着自信, 稳健有力, 大方自然。上身要挺拔向上, 双臂自然地前后摆动, 幅度不要过大过小, 头不要昂得过高, 以目光平视正前为宜。上台后开始发言时, 要鞠躬问好;提及感谢对象时应目视对方;表示感谢时应鞠躬行礼;发言结束时应表示谢意。

(2) 站姿。在不设演讲台的情况下, 站姿对发言的总体效果很有影响。集会发言对站姿的基本要求是:头端、眼凝、面和、肩平、胸挺、腹收、身正、腿直、手垂。女士一般宜取丁字步站姿, 男士可采用一字式、稍息式或前进式站姿。丁字步站姿指发言者一脚在前, 前脚脚跟靠后脚脚弓呈四十五度角, 膝盖并拢, 着裙装女士尤宜采取这种站姿。一字式站姿指发言者双脚分开, 两脚距离与肩同宽或略窄于肩宽。稍息式站姿指发言者双脚呈稍息姿势, 身体重心落在后脚上。前进式站姿指发言者两脚一前一后呈四十五度夹角, 重心可前可后。两手自然下垂, 初上台者如感觉别扭, 可一手拿讲稿, 另一只手自然下垂;或双手拿讲稿, 但要注意高度, 以稿件不遮挡面部为宜。总之, 要给人精神抖擞, 信心十足的感觉。

(3) 坐姿。第一, 有位尊者在座时, 不应满坐, 大体占椅面2/3的位置即可。挺直上身, 头部端正, 目视前方或面对交谈对象。一般不可身靠座位的背部。极正规的场合, 要“正襟危坐”。即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均为直角。双手掌心向下, 叠放于大腿之上, 或双手扶住座位两侧的扶手;如果有讲桌, 最好双臂置于讲台上, 俯身前倾, 以弱化间隔感。第二, 如有话筒, 说话时离话筒要稍近一些, 这样有助于强化自身动作的主动性, 弱化讲台的间隔作用。遇到提问时, 要以亲切、热情、鼓励的目光看着对方, 如对方坐的位置较偏, 还可将脸转过去, 甚至上半身也跟着转过去正视对方以示尊重。

(4) 眼神。发言者要随时用眼睛和听众交流感情, 进而控制和感染听众。主要方法有平视法、环视法、虚视法、凝视法。平视法即眼神平直向前看, 目光落在会场的中部。环视法, 则是有规律的把视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 从前到后、从后到前。有经验的发言者上台发言前都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控场, 关注所有听众, 并暗示发言即将开始;在发言中不断地观察和注意听众的动态, 随时调整, 保证发言顺利进行。虚视法指发言者好像在看听众, 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清, 而听众却感到发言者注视着他们。凝视法指发言者集中注视某一区域, 较细致地观察听众的反应, 还可以用眼神控场来维护正常的会场秩序。

(5) 手势。手势动作有助于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但是, 一般在集会发言时要慎用手势, 很多大型的、正规的集会发言最好不用手势。

5. 掌握礼仪知识、熟悉会议议程

另外, 发言者要提前了解观众构成及来宾情况, 问好时要对观众“一网打尽”, 关照到每一个观众群体;对来宾的身份、种族、官衔、社会任职、姓名、性别等情况要非常熟悉, 介绍来宾时要准确到位;还要掌握丰富的礼仪知识, 按照先远道而来后本地、先外单位后本单位、先年长位尊后年轻位次、先女士后先生等原则来介绍来宾, 对特别位尊的来宾要最先介绍并注意排序, 如“尊敬的教育部××司×××司长, 尊敬的××省长、尊敬的××市长”;根据发言的内容灵活停顿, 如需要鼓掌、或被介绍的来宾要和观众打招呼等等;对请到讲台的嘉宾要辅之以眼神、表情、手势、身姿的礼貌, 或亲切鼓励、或恭敬尊重, 或趋身前迎、或举手相邀、或主动搀扶;主动快速替发言人调整话筒, 必要时帮助发言人手持话筒;如嘉宾的发言简短, 主持人不用退场, 但要后退一步甘居配角以示礼貌。主持人要熟悉集会的议程, 了解主办单位的意图, 做到有条不紊、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李兴国, 田亚丽.教师礼仪.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金正昆.社交礼仪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3]叶金龙.现代领导者语言表达与演讲艺术.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2.

[4]刘伯奎.教师口语——表述与训练.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5]黄伯荣, 廖旭东.现代汉语 (增订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周建设.现代汉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教师节——关于老师的两本绘本 篇3

【美】哈利·阿拉德 文

【美】詹姆斯·马歇尔 图 尹晓东 译

内容介绍

尼尔森是学校里最文雅的老师,她温柔得像一块随时能融化的甜奶油,可是学生们都不买她的账,疯天倒地。终于,一个阴森森的代课老师来了,她是女巫斯旺普,说一不二,布置很多作业,孩子们上天入地地寻找起了尼尔森老师,号称万事通的孩子大声宣布,“也许尼尔森老师的汽车被一大群生气的蝴蝶带走了!”事实上是尼尔森小姐通过塑造斯旺普小姐这一完全颠覆性的身份,最终收复失地,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推荐理由

关于老师,我们经常会提到这样的问题——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是真正的好老师呢?老师应该是温柔的还是威严的?当老师被孩子“欺负”,老师该怎么办呢?这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孩子们像福尔摩斯一样去找寻尼尔森老师的过程非常有趣,想象力惊人,悬念丛生,一波三折。这还是一个让孩子变乖的故事,学会自觉地遵守规矩。除了惊叹孩子们的智慧之外,请大人不要小看小孩的气场,在和他们相伴的过程中,怎么才能让孩子信服呢?这本书探讨的不仅是老师与孩子该如何相处,更是成人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我的名字克丽桑丝美美菊花》

【美】凯文·汉克斯 图/文 周 兢 译

内容介绍

这是关于一个名字的绘本,这个名字属于一位美丽可爱的小老鼠妹妹,“克丽桑丝美美菊花”——这个名字会不会有点太奇怪,太拗口,太长了呢?当小老鼠克丽桑丝美美菊花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因为这样一个有点另类的名字,她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虽然爸爸妈妈对她的名字一再加以肯定,她还是因为同学的讥讽而非常难过,甚至不愿去上学。

直到有一天,班上新来了一位教音乐的廷柯老师,她认为克丽桑丝美美菊花这个名字很美好,而且打算给自己未来的孩子起个一样的名字,于是,同学们开始羡慕起她有一个这么好的名字,她和大家的关系自然而然变得好起来了。之后,克丽桑丝美美菊花不再因为名字而自卑,她昂首挺胸,还成功演出了童话剧呢!

推荐理由

也许在每个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都曾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小插曲;也许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曾经有过一朵美丽而又纤细敏感的克丽桑丝美美菊花。在大人们眼中也许并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事儿,积郁在孩子们心中也许就会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烦恼。相信担心的爸爸妈妈们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会像绘本里的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一样,竭尽所能地安慰、鼓励和开导孩子,想尽办法让孩子能更多些信心。但有时候无可避免的,家庭的温暖却更容易和外界的冷漠形成强烈的反差,让孩子小小的内心世界感受到更多的痛苦。

这时候,幸好廷柯老师出现了。这册绘本的重心也许并非歌颂优秀的老师,但却提供给阅读这本书的家长及老师们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老师并没有责怪同样还是孩子的、嘲笑克丽桑丝美美的其他同学,因为她知道这样做可能会使克丽桑丝美美更加被孤立。她深知孩子的心理,不伤害到任何人就化解了小老鼠的危机。

发言稿关于中学教师 篇4

大家上午好!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育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苟子云:“不学礼仪无以利,人无礼則不生,事五=无礼則不成,國无礼則不寧.”文明利益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學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尽业奉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无不遗憾的发现,在五指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共鸣的文明素质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生长起来的我们,在文明礼仪方面,却存在着诸多的不文明言行;在家庭中,我们的长辈们重智力学习轻德育教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可,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导致了他们对家人冷漠自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与父母沟通,不理解家长的辛苦,不珍惜家长的钱财,不分担家庭的劳动,一味索取不知奉献,在学校里,不听从老师的教诲,说脏话,穿奇特的服装,留着怪异的发信,不知道认真学习,在校园内大声喧哗,乱扔垃圾.

从开学以来,我们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我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想想我们又是如何做的?我们的学校要发张,环境要改善,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 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人的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品味,关系着学校的荣辱需要你,我,他,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一言,我一行,塑造出财贸学校高大,美丽的形象.

那么,如何做文明中学生,展现我们财贸学子的风采呢?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美国心里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了这样一句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要养成习惯,”银次,我们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学生,平时不讲脏话,粗话;遵守校规校纪,不旷课,不迟到早退,不打架斗殴、不随地吐痰同学们,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点滴之处见精神,做文明的,高尚的人,就要从这些细节抓起.请大家记住一句话:“离文明有多远,离成功就有多远.”让我们全校上下携起手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抓住机遇,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处处展现财贸风采,塑造我们财贸学校高大,美丽的形象,让文明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每个角落.

关于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篇5

关于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篇1

蔡芹老师在介绍中对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历进行了梳理、反思,可以说蔡芹老师历经课堂锤炼,上过很多的公开课 获得过很多奖 课堂特色比较鲜明,语言简炼、课堂简约、尊重儿童,个人风格逐渐在形成,这是蔡老师优势所在,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与深度剖析中蔡老师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那就是理论素养的欠缺。

应该说,不断的追问、反省是一个教师成熟的表现。用不断的追问、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梳理,成就不断的成长。参与蔡老师的规划,作为同事,想送给蔡老师三句话:

沉下来 读; 静下心 做; 换一种心态写!

沉下来读:阅读的意义在于培育一种内心生活,扩大我们思想的疆域,以免除在琐碎的日常事务中的被湮没甚至迷失沉沦。阅读让我们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阅读也能让我们不断认清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可以去哪里。

一个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大致包括三块: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人文视野。把这个结构比作一棵树,学科专业知识就是它的叶,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是它的干与枝,人文大视野的知识就是它的根,根深叶茂。做一个优秀教师,首先就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必须沉下来有指向性的阅读:专题式、专着式……博观而约娶厚积而薄发,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唯有不断阅读才能让我们有底气、不恐慌。

静下心做:潜心实践,基于问题的研究,基于教学主张的实践研究,怎样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如何让简单中蕴含更多更丰富意蕴?能否架构一种框架或操作模式?需要研究,需要静下心来做,需要不断进行佐证,需要用一个课题来进行规范明晰,真正完整地、用心地做一个课题,可以收获很多。在静心做的过程中强化特色、形成主张、提炼风格。

换一种心态写:写作不应成为负担,特别是对于一个优秀教师或者希望优秀的教师而言,经验只有经过提升才具有分享的价值。

写作的意义在于让自己从自己的课堂、生活中抽离,并反观课堂、生活。书写的过程,是赋予意义的过程,而意义源于你想成为怎样的自己。“写作是唯一的,在你和不可能之间”“写作是对自我的一次正式的访问”“ 教育写作是对教育实践的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第n次进入”。

我们的写作从日常的点滴反思开始,南师附小的贲友林10年坚持写教后反思,汇成了《此岸与彼岸》专着,也成就了他如今的专业高度。海安实小的许卫兵4年省级以上文章发表46篇,成就了他简约数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度。

离开了反思性写作,这都不可能。

所以想对蔡老师说,写并坚持可以让你成长的更快!

以上三点,与蔡老师共勉。“人人都是吸纳的树,个个成为分享的源”是实小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也希望蔡老师更多地吸纳,在各位专家的引领下努力成为更大的分享源。

关于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参加这个中考研讨会。在201X年中考中,我校的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在这里谈谈我们的备考做法和体会,真是献丑,不好的地方请多指正。

下面,我就代表我校初三备课组谈谈中考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制定科学的`备考复习计划。结合年级组的工作计划和政治教学的实际,我们把本学期的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基础为主,三位教师分工负责,为学生整理好每课基础知识和配套练习,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第二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主,以热点问题和时政问题为切入点,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并着重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解题策略、方法的熟练掌握.第三阶段查漏补缺为主,教师指导学生回归基础知识,检查基础知识的识记效果,避免遗忘;整理知识,加强知识体系的条理性和熟练程度。在各阶段我们都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人文关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做好早读、晚自习指导以及各层次学生的辅导工作。由于我们学校是山区住宿学校,安排了早读和晚自习,因此我们 备课组老师对各班的早读、晚自习任务都进行了安排和落实,布置科代表认真监督早读的落实,使每次的早读都有明确的内容和目标,从而尽最大的可能充分利用好早读的30分钟时间。对各层次的学生布置了不同的练习和复习要求,让下层生努力夯实基础,在基础题部分争取分数,让高层生全面发展,辅导他们提升实力。

三、开展实践活动,拓展知识面

在考试中,要想回答好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广博的知识及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审题的能力。仅仅拘泥于思想政治课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因此,我们积极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如,对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治理环境的建议;模拟法庭、辩论赛、政治小论文等等。

但也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例如:

1、作为山区学校的学生,生活圈子比较窄,视野不够开豁,导致对时政了解比较少,只靠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引。如:交通问题;吸毒问题等,他们的感悟都不是很深刻。

2、备考时的教学方法还比较传统,比较缺乏创新,对学生的表达、组织、思维训练比较少。

3、比较多的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对书本知识不熟,考试时就无从下手,抄得很多得分却很少,没有体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鉴于以上的不足,在2011年复习备考中我校将有一定的改进:

1、继续严抓学生的基础,减少低分段,提高“两率”,积极利用好指导书。

2、加强对学生的表达、组织、思维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进行题型归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题型的训练。

3、加强对时政的引导并结合课本的内容进行复习,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拓展山区学生的生活圈子。

4、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加强师生沟通和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尤其是考前和学生多谈心,多交流,多鼓励,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以最佳姿态迎考。

5、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多向兄弟学校学习和交流。

以上只是我校的一些非常不成熟的做法和体会,有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同行们多指正,谢谢!

关于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篇3

满怀期待,来到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素有“书画之乡”的太和,参加了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20xx全国骨干教师高端教学研讨会。这几天,过得忙碌而充实。可以说是收获多多。在这几天里,我经历了“学习—质疑—争鸣—收获”的成长过程。

一、学习

第一天上午的开幕式中,太和教育局长的发言让我看到一位充满教育情怀、富有思想力的教育局长,阜南教育局领导文采飞扬的发言让我感受到的是文采之外实实在在的课改行动。分班后的破冰活动,让我感受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魅力,下午的三说讨论更让我感触良多。看到太和的老师能如此深入地钻研课标、教材,我对他们的敬业精神深感敬佩。

第一天让我学到了很多,也深感学习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二、质疑

第二天的主要任务是编写导学案,虽然是在初稿上进行修改,但工作量丝毫不亚于初写。特别是房涛主任否定了我们集智班最先的导学案模板后,我们上午两个小时的工作付之流水。对于他的新要求,我感觉基本上只保留了内容和流程。我承认,这种导学案有更大的弹性,适用更多不同层次的学校、班级和学生,也给使用导学案的教师留下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但这样的导学案与我的教学观念有很大出入。我认为导学案的关键在导,就数学学科而言,不光是导学,更要导思。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也要关注过程方法,不仅关注知识的接受和应用过程,更要关注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过程。像这样干瘪瘪的材料,思从何来?数学的乐趣又何在?又有何实用价值?尽管心存疑虑,但为了服从大局,我还是只保留了意见,并按照我们集智班的修改定稿进行了导学案的编写。

三、争鸣

前三天做的多是一些操作性的工作,别人的蓝本、统一的格式、形式化的要求让人感到束手束脚;反反复复的修改让人觉得枯燥无味儿,真有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而昨天下午开始的课改真问题交流展示倒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如果说前面两天半大家更多的是各自为阵,埋头苦干,那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的交流展示就显得比较激烈了。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老师们各抒己见,激烈争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问题大家求得了共识,有的问题大家也能共容,各自保留意见。我从中也收获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四、收获

一、重温了新课标,也进一步加深了课标在教师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二、体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资源共享。

三、重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几天的学习,结识了不少才子才女,他们展示的才能源于他们平时的积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开幕式上认识了中国最具思想力的教育局长之一,来到他的地盘儿,我们也应见贤思齐,立志做有思想的老师。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我觉得要想成为有思想的老师,阅读和思考是必由之路。

【关于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3篇】相关文章:

1.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2.优秀教师研讨会代表发言稿

3.教师交流研讨会总结

4.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5.教学研讨会上的评课发言稿

6.教学研讨会心得

7.教学研讨会方案

8.教学研讨会通知

关于教师教学研讨会发言稿 篇6

我认为:教师是演员,但又不是演员,因为他们演绎人生,并在人生的演绎过程中始终具有饱满的激情。你们在教学岗位上已工作了一年,按理说你们已有了一定的导演的水平,但我觉得你们只能是演员,还当不了导演。因为你们还没有把三尺讲台应用的得心应手,还没有真正体会够三尺讲台的内涵,还没有将三尺讲台在你的心里做无限的延伸,还没有真正理解三尺讲台可以创造出生命的奇迹!所以你们还只能用你们的表演来打动或感动你的学生去努力开创属于他们自己的美好人生的起点。

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课堂45分钟的好“演员”呢?我觉得应当注意这么几个关键词:了解、策划、表现、观看、反馈、点评、沉淀、梦幻。

了解:

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积淀;

二要了解本节课内容和结构;

三要了解老教师如何处理本节课,如何讲解本节课;

四要了解学生与教师共同的兴奋点;

五要了解课堂中需要的辅助材料。

策划:

一要策划自己的服饰、装饰;

二要策划自己的表情、步伐;

三要策划重点讲授的方法;

四要策划难点突破的手段;

五要策划需要完成的关键的环节点以及环节完成点表现手法;

六要策划课堂时间的分配以及重点、难点大约的时间比;

七要策划控制课堂的有效手段。

表现:

一要表现导课新颖;

二要表现授课新奇;(授课中有时呆傻、有时激动、有时沉思、有时叫好。)

三要表现处理问题沉着;

四要表现师生互动机敏;

五要表现板书漂亮有序;

六要表现课堂训练深入;

七要表现把控课堂能力超强。

观看:

一要看学生学习状态;

二要看学生思考状况;

三要看课堂整体效益;

四要看问题处理的效果;

五要看知识应用的能力;

六要看学生课堂的价值体现。

反馈:

一要反馈教师真情实感来调节学生的兴趣;

二要反馈学生的实际状况来调动学生的激情;

三要反馈师生间默契程度来融化学生的困惑;

四要反馈学生的真实价值观来促进学生的认知;

五要反馈学生课堂掌握度来督促学生的完成。

点评:

一要点评学生的表现;

二要点评学生的态度;

三要点评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要点评学生的积极与懒惰;

五要点评学生的激情;

六要点评学生的价值观;

七要点评学生的发展。

沉淀:

一要进行知识沉淀;

二要进行情感沉淀;

三要进行价值观沉淀;

四要进行课堂美感沉淀;

五要进行教师表现沉淀;

六要进行学生活动沉淀;

七要进行课堂缺失沉淀;

八要进行课堂延伸沉淀;

九要进行课堂追求沉淀;

十要进行品位提升沉淀。

关于“教师研究”的问题讨论 篇7

中小学教师应该怎样参与和开展教育研究, 教师研究与专家研究的差异是研究层次和程度的区别, 还是有各自的研究规范和发展道路, 这些问题长期来多有争议、引人关注。有专家认为, 专业运动员与体锻爱好者参与运动的目的和取向不同, 就不可能用同一种标准去要求或规范。也有专家认为, 不能因研究者的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规范, 所以很难想象如果医生所遵循的方法规范与医学院教授所采用的不一致, 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

今年以来, 上海浦东新区 (含南汇) 的一群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就“教师研究”的性质特点问题展开了多次讨论, 参与者都是南汇教师进修学院黄建初老师主持的教育科研名师工作室的成员, 也是各校的骨干教师和教科研工作负责人。在讨论后期, 《上海教育科研》杂志的编辑人员应邀参与。现将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问题之一:教师的研究与专家的研究有什么区别?

陈璞 (祝桥高中音乐教师) :我的想法是二者有区别, 但是没有绝对的界限。首先, 教师与专家面对的研究情境不同。教师的研究一般是立足于微观的层面, 需要直接面对和及时应对不断生成与变化的一线教学情况, 并得出鲜活而有个性的研究结果;而专家的研究一般是立足于宏观层面, 他们能够在大量的教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提炼出有共性的研究结果。其次, 教师的研究是随着教师的成长而呈阶梯性的, 普通教师也是有可能通过研究提升成为专家的。所以教师与专家、教师研究与专家研究, 也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专家不是头衔与职称, 而应该是一种能力。当于漪老师教《木兰诗》, 研究妇女是何时裹小脚的问题时, 那时的她也不是专家, 她的研究只能是教师的研究;而现在的于漪老师又有谁敢说她不是我们中国一流的教育专家?

王蓉萍 (东南幼儿园教师) :我觉得专家的研究是学术研究, 它特别强调研究的创新程度。因此, 专家的研究需要做文献研究, 需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见, 还要用规范的文体来表述研究成果。我们一线的教师做实践研究, 主要是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不一定要那么理论化、规范化。教师的研究就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方法创新。一些教师的生动具体、充满感情的经验总结、调研报告, 比起那些讲道理很严肃的论文、数据详实的报告, 我们更喜欢读, 感到更可信。我认为, 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一个由精英走向大众的问题。

黄建初 (原南汇教师进修学院科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教师的工作是教育教学, 直接面对课堂和学生。教师的研究对象也就是自己的工作对象, 他们很难将研究和工作截然分开。要给它一个名称的话, 我以为叫职场研究。教师的职场研究具有局部性、直接性和现在时的特点。教师研究的对象是自己所面对的那一部分教育教学工作和自己所教的孩子, 研究过程和成果常常会直接“指名道姓”, 不是那种用群体代称的研究。研究也是针对“当下”的实然状态的, 很少去关注历史和未来。教师的研究明显地渗入了个体的体验和感受, 其主要追求是对自己教育教学实际状况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教育研究的本质是求真和向善;在本质上, 教师的研究与专家的研究没有区别。教师与专家在研究的操作流程、话语系统、表述文体等方面有各自的特点, 但都需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这也是需要共同遵守的科研规范之一。

问题之二:教研活动算不算做研究?

王利霞 (区教师进修学院地理教师) :我是教研员, 听到对现在教研活动的批判话语也比较多。我认为, 教研活动就是在做研究。什么是研究?辞海的解释是“钻研、推究, 今谓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生活中的一般解释是, “对有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从目前中小学教研活动的内容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教材教法培训; (2) 教学评选; (3) 公开课; (4) 教学经验交流会; (5) 专家讲座; (6) 集体备课等。由此可见, 我们日常所搞的教研活动, 目的就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和探究、解析, 从而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尽管现在我们有些教研活动的出现了形式化、经验化、随意化的问题, “研”的味道不够浓, 但它毕竟不能代表教研活动的主流, 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教研活动的研究本质。

沈红梅 (西门幼儿园教师) :我想说的是, 如果教研活动不算研究的话, 那什么算研究?在目前情况下, 我们的园本教研就是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些活动对教师的成长有帮助, 老师们有热情、愿意去做, 应该还是算一种研究。

杨余香 (听潮艺术幼儿园教师) :我不大赞成“是”或“不是”的两元对立式的回答。现在通常把研究分为“教研”与“科研”, 两者有所区分。教研立足于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从而改进工作质量, 使幼儿和教师获得发展。教研其实就是“做———思考———做”的过程。而科研, 除了含有教研的以上特点外, 还另外含有寻找教育科学的客观规律、发展建设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目的。科研在研究程序与方法上要求更科学、更系统、更严谨。教研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的一种活动形式, 如果能围绕一定的课题或专题开展研究, 有详细计划与周密安排, 着重解决某个教育教学问题的, 应该算是做研究。但也有很多称之为“教研活动”的, 其实是一些有关工作安排或任务布置的上传下达式的会议型活动, 此类教研活动当然就不是研究。

现实中的教研活动可能还有第三种存在形式, 即它们并不以专题或课题引领, 而是在教研活动时针对一些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讨论。这些活动虽有一定“研”的氛围, 但“研”过就“研”过, 不能很好地体现出研究中“做———思考———做”的过程性与系列性特点。我觉得, 此类教研活动可以称为研究性活动 (带有一定研究性质与特点的活动) , 还不是一项研究。当我们还不能很好地做好一项“研究”时, 应该追求让所有的教研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研究性活动。

陈璞:我认为教研活动不是研究, 而是一种组织形式。完美的教研活动应该包含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提高三大要素。教研活动是组织帮助教师进行研究、提高他们研究水平与执教水平的一种活动形式。

王蓉萍:柳夕浪先生在《教师研究的意蕴》一书中强调“磨课”是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 但具体还要看磨课、听课、评课的重点是什么。只有为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只有这样的研讨课, 才能拓展研究的思路。

张丽芝 (今日学校初中数学教师) :我觉得如果像工厂里按照既定的工作程序和方式进行机械的操作, 那么这样的活动就不是研究;而有创新性的思考、实践的探索与理论思辨的行为应该是研究。至于教研活动算不算研究, 应该先对教学的终极目标做一个鉴定:是知识点教学?还是以知识教学为载体的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二期课改的推进为例, 如果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用一种“二期课改的教学模式”来统一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行为, 那么这样的教研活动就不是研究。反之, 如果是让大家了解对于二期课改的支持与反对的各种观点, 各自形成自己的教学价值取向, 然后针对“知识点、思维、能力、情感等目标”怎样取舍, 怎样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 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 最终要达成怎样的效果, 怎样进行合理的评价等内容进行研讨和交流, 能够促进大家的思考, 这样的活动就是研究。

问题之三:教育叙事、教育随笔能不能算研究成果?

杨余香:教育叙事是中小学教师喜欢与接受的一种研究范式。其实教育叙事不等同于教育叙事研究。教师往往难以做到对事情完整过程的客观描述, 同时也缺乏对事情前因后果的深入了解与分析。这种只有“叙事”而没有“研究”的故事, 只能算是一个供研究的素材。而教育随笔, 它不受写作样式的限制, 可以借事说理, 也可以夹叙夹议, 具有随时、随地、随心随意的特点。它可能是教师思考的结果, 也可能只是点滴体会, 但还不能说是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作为质的研究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写作方式, 需要一定的理论背景和研究规范, 显然是与教育随笔不同的。

唐叶红 (东城幼儿园教师) :教育叙事是一种研究成果, 也是一种研究方式。我们幼儿园正在开展的教育叙事, 是在一个研究课题之下, 结合课堂教学, 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 最后老师用叙事的文体, 把自己的问题、实践的过程和找到的答案表述出来。它虽然在呈现方式上, 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研究报告等成果方式有差别, 但同样包含了作为研究成果的必要元素, 因此, 教育叙事就应该算研究成果。我感到教育叙事改变了老师们的思考和思维方式, 能够在教育叙事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而不是牵强地死套一些理论, 她们学会了用“自我对话”的方式来思考和实践。虽然教育叙事研究没有专家教授们的研究那么严谨和规范, 但它确实能体现老师们通过实践、思考提炼出来的“事实理论”。

奚伟红 (康一幼儿园教师) :现在大家普遍接受了“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分类方式。教育叙事作为一种质的研究, 是一种“更加关注教育现场、关注教学实践中的人”的人文主义范式的研究。以往我们老师做的教育叙事, 确实存在名不副实的现象, 缺少了些许教育研究的科学和严谨, 没有抓住问题的焦点。其实我们应该讨论的, 不是“教育叙事”是不是“教育科研”, 而是我们做的是不是“教育叙事”的问题。至于随笔写作, 能够帮助教师形成反思的能力和习惯, 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 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研究, 那么就不是教育科研。

沈红梅:说到“教育随笔不能算作研究, 但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感到很困惑。既然教师有兴趣, 能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那它是不是研究成果很重要吗?我们应该怎样对老师们说, 怎样具体操作呢?

奚爱玲 (康城学校外语教师) :教师的研究成果, 可以是长时间研究的结果, 也可以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这瞬间的思想火花, 用教育随笔记下来, 是再好不过的形式。我很羡慕王栋生 (吴非) 老师的随笔, 思维敏捷, 认识深刻, 鞭打时弊入木三分。这些, 其实与课题研究中的思辨深度有密切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随笔就是课题报告中思辨的“胚胎”, 是研究成果中串连事实材料的思想“纽带”。好的教育随笔, 有思想, 有观点, 可以算一个成果, 至少是教育研究中思辨这个环节的演练。

陈璞:我认为对研究者本人来说, 可以算是研究成果。但对于别人来说, 必须是有一定质量的教育叙事、教育随笔, 能让人读后有所思、有所悟的才能算是研究成果。

王蓉萍:我的观点是, 如果这些教育随笔是从问题中产生, 又找到了某些教学困惑的根源的话, 就属于研究成果;而如果这些教育随笔, 是教师在教学中偶尔得到的一点感悟, 一时感触的话, 就不是研究成果。把教育随笔写作作为引导教师参与研究的一个抓手, 这是可以的, 也是必要的。

姜鸿 (新港小学语文教师) :教师研究的特征是边实践, 边研究。教育叙事, 教育随笔是这类研究的最好体现。从教师阅读的兴趣来说, 教育叙事、教育随笔最能吸引人的研究, 这类文章犹如小说、散文, 大家往往在看故事中受到启迪, 而经常阅读教育论文、科研报告的教师就相当少见了。教育科研要“放下架子”, 从低要求起步, 教育叙事和教育随笔是让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研究的有效抓手。我认为教育叙事、教育随笔可算研究成果, 只是成果的价值大小有别。教育叙事、教育随笔的价值大小取决于几个方面, 包括事情的代表性、典型性、启发性, 以及阐述教育规律的深度。

问题之四:课题研究是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能力?

陈璞:必要就是一定缺不得的, 我想提倡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时日也不算很久, 那么在此之前涌现的那么多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算怎么回事?所以, 我说课题研究只是通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之一, 最多称之为“捷径”。

王微 (周浦二小语文教师) :现在很多人认为教好书就是拿出好的分数, 教师能拿出好的分数也就不需要研究。我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生态”的教学阶段, 那时促进最大的是公开课, 但是成长的脚步还比较缓慢。第二阶段是担任了学校的教科室主任, 开始学着申报课题, 推进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这一阶段完成了研究的方法技术方面的学习。第三阶段是2006年起参加了名师工作室的学习。在这一阶段, 我有了很多想法, 不论成熟与否都是我个人的。没有外力要求我做课题, 但我能自觉地从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观察、思考、积累, 从课例开始研究, 有了属于我“自己”的问题和研究专题。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能力, 而没有课题研究的老师, 还算不上是专业全面的老师。

黄建初:做课题研究比其他研究更难, 所以教师成长更快、能力更强。但要说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能力, 可能立论还不太充分。有些优秀教师是通过其他途经方法获得了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能力的, 不做课题, 照样精彩。

王微:没有课题立项的研究也可以算在做研究。

张丽芝:课题研究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但没有课题研究也会有教师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薄弱农村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 不能以课题研究为考核依据。我们所面临的不是找不到研究的问题, 而是问题太多。比如我们选定某一个主题来进行研究, 可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其他的更为突出的问题。为了解决出现的新问题, 我们只能把预设的问题先放在一边。对于一些职初教师, 需要应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还不适于深入某一方面的研究;而促进经验型教师的成长有比职初教师更难处理的问题。

姜鸿:我认为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能力。教师可以无课题, 但不可无思想。没有思想的教师, 教学没有方向, 没有独立见解, 一辈子只教一年书 (后几年只是重复第一年的工作) , 专业上很难有发展。学会思考, 学会研究的途径有很多, 课题研究当然是最佳途径, 撰写教育故事、教学随笔也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只要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教育问题, 就能聚沙成山、聚水成海。思想在思考中深化, 方法在研究中习得, 专业在实践中发展。

问题之五:教师研究需要什么样的规范?

王利霞:我们认识上有一种偏差, 就是“唯科学主义”, 认为只有定量研究、实验研究才是科学研究, 其实人文主义研究也是“科学”研究, 它也有自己的一套研究程序和规范, 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规范”有两个方面的针对性:一是针对研究的目的。现在一些教师做研究的目的过于功利化, 主要是为了评职称、评优等的需要, 多是剪刀加浆糊照抄照搬他人的成果, 对自身专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帮助。二是针对教师研究的方式方法。不管是课题研究, 还是教育叙事研究、课例研究、教育随笔等, 其实都有自己的研究规范, 教师只有遵循了这些规范, 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 对其他教师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章学云 (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学教师) :我认为, 目前中小学科研缺乏必要的科研规范, 直接导致了许多研究的泛化和异化现象。比如:研究主体的泛化, 要求教师“人人都是科研工作者”, 不论主客观条件, 往往效果适得其反;研究选题的泛化, 不经过文献查阅和可行性论证, 就拍脑袋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课题;研究过程的泛化, 一些学校“重立项, 轻实施;重结果, 轻过程;重包装, 轻实效”;最后是科研成果的泛化, 有研究者认为,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 “所获得的成果大都是经验性的‘心照不宣的’缄默知识。”这其实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泛化的典型观点, 按照这种观点, 教师日常零散的教学日志、个别的教育案例、平时的教研记录甚至自编的教案都是研究成果了。现在的客观情况是, 大部分老师虽然在做着“科研”, 但秉持的观点却是“反思即科研”;那么, 这是不是意味着每个教师、随时随地都在做科研?

姜鸿:我觉得有些“泛化”是我们所需要的。目前的教育科研是出现了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育故事、教学课例……各种形式的教育文章如雨后春笋, 从一线教师笔下“发芽”、“拔节”。与正统的“科研报告”、“科研论文”相比, 这样的文章虽然稚嫩, 但它们无不包含着作者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换句话说是老师经过思考研究后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是科研的起点, 是科研的“种子”。科研的目的是什么?对教师而言, 是培养思考的能力, 养成思考的习惯, 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 提高教育的质量。只要有利于这一目的的达成, 任何形式的研究, 我们都应该倡导。“泛化”不可怕, 可怕的是无人或少有人问津。如果“泛化”能让更多的人喜欢研究、参与研究, 那么, 这样的“泛化”我们需要!

沈红梅:我觉得教师的研究, 应趋向于观察和反思。重要的是让教师有一双会观察的眼和一支能记录的笔, 让教师们愿意发现, 愿意记录。教师的研究是自我更新和完善, 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 并走下去是至关重要的。让教师遵守学术研究的种种苛刻规范, 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刚才黄老师说, 研究的本质是求真和向善, 我十分赞同, 这也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规范底线和道德标准。

陈璞:我认为只要遵守研究的良心, 不必要非去规范什么。在这里, “黑猫白猫论”与古时候“邯郸学步”两个典故, 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可以引为借鉴的。

章学云:我认为, 既然是研究, 不管是专家研究还是教师研究, 都要遵循研究的规范, 都要使用研究的范式, 不存在一种独立于研究范式之外的、适合于教师的专门的研究。

凑巧的是, 我最近正在和一位中学教师合作一项心理实验 (该研究为学校总课题的子课题) , 那位教师学习意愿强烈, 主动求知的能力也强。在我带着她将规范的科研流程 (文献综述、细化研究问题, 设计干预方案、考察干预效果) 一步步走下来的时候, 她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做了这次研究, 才知道真正的科研是什么, 本来想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把课题应付过去, 但现在下定决心要好好做, 好好学。”事实也是, 该校前一项市级课题的所有成果 (已集结成册) 都是个案、教案和经验反思。由此考察“教研活动算不算做研究”、“教育叙事、教育随笔能不能算研究成果”, 其实属于同一个范畴的问题。即:如果教研活动是某个系统研究中的组织形式, 那么它就算研究;如果只是无系统的、零散的、事后也无后续研究的, 那么它不能算研究。对于教育叙事与教育随笔, 也是同样的逻辑。如果教师是为探索一个研究问题而积累教育叙事、教育随笔, 在积累之后探索出了普适的规律, 这一规律可以指导自己和他人的实践, 那么这些教育叙事和随笔就是一种研究。如果只是随感而发, 零散无序, 这样的叙事和随笔则不能称为研究。

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备课内容;考虑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05-02

在这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备好一堂课,那就必须得先了解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以便了解到在当代背景下,我们的备课需要备哪些内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新课改的特点

首先,新课改性质突出“四性”,即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其次,新课程理念呈现多元化,即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观;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生态观;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构建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文化观;以立足过程,形式多样、促进发展的评价观;师生同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的共生共长的课程资源观。第三,新课程情感目标突出“三维性”,即分课程目标为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三类,知识目标逐渐被弱化,特别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情感。第四,新课程内容注重模块化。最后,新课程的评价还强调发展性,即现在的教学评价不仅注重从目标、内容、方法进行全面评价,更注重采用教学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统一。

二、备课的内容

1、备教材

我们这里的教材指的是广义上的教材即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新课程的教材观让我们对教材有三种思考:第一,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是工具,不是结果。第二,教科书是主要的课程资源和依据,但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和唯一。第三,教材是写给老师的,它不一定完全适合学生,教师要创造性使用,即必须进行二度开发和组织处理。

2、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所以,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备课环节中也相当重要。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角度:

第一,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考虑。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是对新课程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作为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

第二,从教材特点上考虑设计。什么是教材实际?教材实际就是教材的特点。教师设计教学目标,必须从教材特点上来考虑。

第三,从学生实际考虑设计。

3、备学生

我们都知道,教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因而,学生的实际情况怎么样会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好坏,因而一堂有效的课堂,那肯定是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课堂。即备课要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首先,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背景,这是对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掌握范围、程序和存在问题的了解。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第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效率,在备课时就要有针对性地试图去解决那些学习效率低的问题。

4、教师历练基本功

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学生——教学情感的历练

教师上课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感觉。教学实践证明,当老师紧随着上课的铃声走上讲台的时候,是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还是精神萎靡、无精打采,是胸有成竹、自然从容,还是心中无数、不知所措,此时此刻教师的情绪、情感都有可能影响预先教学计划的完成。因而,教师要上好课,也要备课堂情绪。

用语言的艺术魅力征服学生——教学语言的历练

教学语言要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幽默性、启发性和激励性。并且教师还要注意把握讲课音量、语调以及节奏。

给学生设计一个学习路线图——课堂板书的历练

教师的板书直接引导着学生们对本课内容逻辑的掌握,板书的要求当然是简洁、直观并且能很清楚地显示相关关系。

有备无患,沉着应变——课堂应变的历练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因而,作为老师,应该想到学生们的一些特殊问题并就问题提前想好策略,这样以便课堂的灵活开展。

5、教学流程设计

首先是导入环节,设计要妙趣横生,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例如,和谐施教,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激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表演等。主要就是要打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让他们学会动手,学会动脑。

其次是授新环节,这一环节要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求知热情。例如,巧妙设疑,培养思维,激发兴趣;选用生动的故事,让理论通俗化;选用贴切的比喻,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理论形象化等。现在最常用的的就是小组合作探究法。

最后是结尾环节,坚持一个原则,让学生回味无穷。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一个好的课堂都是有头有尾的课堂,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的课堂,那么就是要让学生享受无穷。

三、备课需要考虑的因素

1、对课程内容的研读、开发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的教学资源环境。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平时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利用网络、新闻、报刊多方面收集信息,从而运用到课堂。教师还要做到对课堂内容的灵活掌握,预测学生学习可能会发生的情况,做到有备无患。

2、他山之石,勤于反思。

人们都说善于反思的老师一定是个好老师。教师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收集反馈信息,并且自己多思考这堂课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不好,怎么改进等。

3、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积极创新。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培育新一代学子的人民教师,必须要了解国家时事,必须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而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们,从而才能让中国梦,人民梦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课堂教学“红绿灯”.提高教学效果的9种技巧/(美)艾伦著;杨苗捷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11.

上一篇:培养快乐的杂文随笔下一篇:无线网络安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