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推荐8篇)
环 学 院
老 师
2011162177 林
学科:云南民族旅游文化
美丽的雨林之地——西双版纳
引言:
早期人们对热带雨林的认识,来自于15、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和航海家们对热带雨林离奇古怪、玄妙莫测的描述。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到处是从未见过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巨树、„„不可思议的老茎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会运动的植物等各种奇花异果、自然奇观,应有尽有。数不胜数的珍禽猛兽、蚊虫蛭蛇,令人毛骨耸然的怪声和土人与野兽搏斗时的嚎叫,让欧洲探险家和航海家们不寒而栗,惊恐之觉油然而起。这些无法做出的解释,使得热带雨林被罩上了一层原古、神秘、令人着迷而又恐惧的面纱。
直到十九世纪,科学家才把这类生长在年平均温度24℃以上,年降雨量介于2 000mm至4 000mm之间,高温、高湿、多雨,没有明显季节变化的湿热气候区的常绿高大森林植被称为热带雨林。您想了解雨林吗?您想体验雨林吗?
请跟我来,加入这新奇刺激的雨林之旅吧!
(一)地理位置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属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湿润区.本区热量丰富,终年温暖,四季常青。一年分为雨季和旱季.距海洋较近,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和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常年湿润多雨,所以森林繁茂密集,植物盛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全州总面积19112.5平方公里,辖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这里居住著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瑶族等十几个民族,傣族是主体民族。
西双版纳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邻近,6条公路通向境外,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我国进 入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水陆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西双版纳正以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旖旎神奇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顺当的跨境出国通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二)历史文化
西双版纳,历史悠久,古时称勐泐,汉代时期属永昌郡(今保山)管辖,到三国时设置过南涪县,到唐宋时期分归“南诏国”统治,元朝于公元1296年设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1327年改置彻里军民宣抚司。随后又改成车里军民府,车里宣慰使司,直到民国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隶属普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民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傣族的“泼水节”、哈尼族的“嘎汤帕”、拉祜族的“拉祜扩”、瑶族的“盘王节”、基诺族的“特懋克”等民族节日,以及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服饰和民居建筑,反映出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地区以傣族人为主要民族,所以西双版纳的文化受傣族文化的深深影
响。傣族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尤其是傣族文字、傣族年历以及与傣族有关的历史著作最为出名。一千多年前,傣族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些历史传说、诗歌等艺术创作记录在树叶、石头上,一直流传到今天,这些历史遗迹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不可不说的还有一个就是傣族的音乐有人说,每一首傣族音乐都蕴藏着独特的神话传说以及美好祝愿,虽然我们听不懂音乐的内容,可是傣乐的曲调却是很迷人的。
西双版纳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木板画是选用上等木头,加上优质的板底,运用各种方法做成的一种木质艺术品,可以用来装饰家居,佩戴等。与木头有关的还有木雕和根雕,西双版纳的木雕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这里的木头是用热带雨林里面的木头,时间久远,木质细腻。此外,西双版纳还有黑陶、蝴蝶为主题的装饰品等。
西双版纳这里有很多历史传说,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说,最出名的应该就是泼水节的传说了,泼水节的由来是因为通过泼水来把鬼神赶走,以保平安。
竹楼,傣族姑娘,泼水节,是我对西双版纳的初印象。高大的芭蕉树,热带雨林的小气候,雨后有些潮湿,但是周围一直是一片新绿,有些温热,凤尾竹郁郁葱葱,我想这是个旅游的好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双版纳传统文化,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的温度和气息。
(三)自然资源
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端。受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兼优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多雨,静风少寒,干湿季分明。年均气温18°C至21°C,降雨1100mm至1900mm,全年日照时数1700到2300小时。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全倾斜迭降,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深度切割的高原地貌形态。州内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477米,具有山区和坝区的明显区别。全州面积2868.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占95%,坝区面积占4%,水域面积占1%。万亩以上面积的坝区23个。有耕地163.4万亩,占总面积的5.7%。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2%,有800多万亩热带雨林,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402万亩,是地球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热带雨林。州内植物和动物种类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存”之美称,已列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
(四)美食文化
首先要介绍的是一种水果,芒果,大家都很熟悉吧。你肯定知道芒果无非就是成熟后十分甜美,殊不知当地人还有另一种吃法。就是在芒果还十分青瑟的时候,大约拳头大小,把把皮剥掉,切成条状,蘸着调制的佐料吃,酸酸的芒果味加上辣椒的辣味,十分香脆,让人吃后觉得非常过瘾。除此之外,西双版纳的酸笋煮鱼也很地道。嫩笋腌制后,炒一会儿,加水,水开后放入鱼,再煮鱼,一道酸笋煮鱼就做好了。笋的清香味加上鱼的鲜香味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人回味无穷。香竹饭也极具傣族特色,以糯香出名。强烈推荐一下香茅草烤鱼,操的芬芳味以及烤制的鱼香味,都让人垂涎欲滴。
菠萝饭、香竹饭、炸青苔、炸牛皮、香茅草烤鱼、烤鸡等都是地道的美味,不仅飘香诱人,而且菜的颜色也很养眼—菠萝饭由紫色的黑糯米加金黄的菠萝做成,牛皮是浅黄色的,晶莹剔透。至于烤鱼和烤鸡,那外酥里嫩的外观仅用眼睛就“品
尝”得到了。
傣味菜肴味道以酸、辣、香为特色,也许这里常年湿气重吧,辣椒的特殊驱寒除湿功效就成了消除湿气的好办法。不过傣菜里的辣味并不浓烈,没有辣到举不起筷子的地步,而是作为交响乐里的一个小章节,既配合了主题又不喧宾夺主。
傣家人做菜的原料主要来自热带丛林,树叶、花朵、根茎提供了必要的维生素,麂子、竹鼠等野味则可补充蛋白质。如果抱着吃稀奇、吃古怪的心理,不妨试试藏在竹节中的虫子、野生蜂的幼虫。这不仅是对胃口的考验,更是对胆量的锻炼,估计这以后就没有你不敢吃的昆虫了。它制作的过程非常方便,主要分为烤、蒸、剁、腌四大类,辅以香茅草、野芫荽等本地才有的作料,产生的特殊香气非同寻常。
傣家人做菜可谓不拘一格,煮饭用香竹筒来煮,煮熟的饭带着竹筒特殊的香气。需要烧烤的菜肴也不一定用锅具,而可以用芭蕉叶包好,直接放到火上去烤。在别的民族那里可能是边角废料的动物血液、内脏等,傣家人却可以把它加工得有滋有味。
(五)景点
西双版纳的著名景点: 野象谷 曼飞龙佛塔 橄榄坝 独树成林 热带植物园 曼典瀑布 打洛江风光 春欢公园 易武古镇 周总理纪念碑 孔雀湖 水井塔 茶树王 曼斗民俗活动村 泼水节观礼台 曼飞龙水库 空中走廊 白象湖 勐养象形树 民族风情园 曼景兰旅游一条街 允景洪 曼阁佛寺 景真八角亭 澜沧江风光 茶马古道风景区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漫湾——哀劳山风景区 沧源佤山 沧源崖画 广允缅寺 基诺山 景谷勐卧佛寺双塔
参考文献:
西双版纳温湿状况及其舒适性评价--《山地学报》1998年04期; 《西双版纳发展论》,黄映玲,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5-1;
西双版纳.勐巴拉娜市民族文化丛书(全套14册)_蓝岭香柏网; 西双版纳旅游线路导游/袁杰/云南人民出版社/图书音像,图书;
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国际研讨会西双版纳会议论文集;
征鹏,杨能胜.新编西双版纳风物志.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9.6;
关传友.论云南地区的民族竹文化.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4);
丽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 被旅游界称为“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丽江模式”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可持续性文化旅游发展丽江合作模式”, 它被制定成文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纲要。
“丽江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框架体系, 它由四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一是文化遗产资源保护的财政管理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遗产地所在的市一级政府如何筹集遗产保护的资金, 如何管理、分配和使用这笔资金;二是旅游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兼容和投资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旅游业如何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三是对社会团体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让当地居民、游客、旅游从业者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 从而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遗产的价值, 从而自觉地保护遗产;四是遗产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解决模式, 其核心内容是与遗产相关的利益各方加强交流、沟通和合作, 消除分歧, 达成共识。
2 旅游开发对丽江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及意义
2.1 旅游开发能够促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发掘、保护, 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提炼、弘扬和发展。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旅游地许多传统文化或传统习俗将得以恢复。不能否认, 在商业化、娱乐化开发的过程中, 也使许多文化遗产得以重获新生, 被整理、挖掘并保护起来。同时, 通过开展相关的旅游活动, 能够获取更多的资金继续用于保护工作, 使许多珍贵文化遗产与民俗传统得以保存。
以云南丽江县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的纳西古乐为例, 现今去丽江的旅游者都会选择位于丽江古城的大研古乐会, 现场感受一下宣科先生主持修复的纳西古乐。晚会普通级的门票售价高达120, 但乐馆内仍是座无虚席, 中外宾客齐聚, 证实了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对于旅游者的巨大吸引力。同时, 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继续投入资金进行深入的挖掘、保护及宣传扩大。
2.2 合理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旅游社区的少数民族产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并自觉参与保护。
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 旅游社区里的少数民族居民将有机会参与旅游, 这也使当地居民有更多机会接触外来的游客。在交往的过程中, 通过对比加强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 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强化了自我意识, 更增加了相互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许多聚居于当地的纳西人都参与了各项旅游活动, 承担起旅游接待相关的工作, 例如民俗文化的表演、景点的讲解工作、旅游纪念品制作与销售, 或是将自己居所做为家庭旅馆出租给旅游者。旅游开发除了能带大直观的经济效益, 也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培养起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与认同。他们更加自觉地保有民俗传统, 以便能产生更强的吸引力, 在旅游竞争中脱颖而出。
3 丽江旅游开发中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面对发展旅游可以带来的巨大效益, 同样不能忽视由于旅游开发所造成的对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不利因素。
3.1 旅游区过度开发, 导致社区文化真实性的降低
在利益驱动下, 旅游社区的居民将面对更大的商业诱惑, 使他们的一些民俗活动更倾向于表演, 失去了原有的自然与纯朴, 导致旅游者参与的热情降低。在商业化进程中, 当地居民都将旅游业作为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 盲目追求眼前利益, 使旅游地形象受损。
当地人为了迎合旅游者需求而将一些传统民俗过度开发, 而忽略了对文化的深入挖掘, 以致演出的形式单调以及参与的少数民族居民则缺乏纯朴热情。长此以往, 真实的民俗文化传统则会渐渐被商业化表演所取代, 而旅游者对于此类旅游活动的兴趣就会降低, 失去旅游地的文化引吸力。
3.2 忽视传统文化内涵挖掘, 造成旅游形象“符号化”
当前旅游商业化的另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是旅游的“符号化”, 只满足于文化的浅层表象, 忽视甚至毁坏其深层内涵。
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的滥用是较为典型的现象。为了满足符号的需要。许多工艺品上有刻写了表示吉祥祝福的东巴文字, 制作成各类挂饰出售。然而, 这些文字的真正价值在规划设计中并没有看到, 看到的是简单化了的纳西文字符号。这样的规划设计理念, 导致销售给游客的只是一种符号消费的产品, 满足旅游者对东巴文字的好奇心理, 忽略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显现, 使之沦成为庸俗化、浅薄化的旅游商品。
3.3 护保意识薄弱, 传统文化面临“空心化”危机
由于规划理念问题和前期管理的失控, 外来移民代替了当地纳西居民, 成为古城内的主体居民;而古城的纳西人将住房和铺面租给外来移民经营, 自己纷纷外迁。人口的置换如果再不进行有效控制, 将导致古城文化主体的转移和失落。而这正是古城作为文化遗产最有价值的部分, 必然使传统文化逐步走向“空心化”。
据政府部门统计, 古城里的商铺70%以上都是外来人口在经营。笔者在古城内发现许多标榜销售纳西文化纪念品的商铺都并非是本地人所开设的, 其中大部分是来自福建和大理的店主, 此外还有一部分的外国投资者。
4 对于如何兼顾传统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思考
4.1 设置文化核心区, 控制游客的进入量
应由政府出台管理条例, 对于还未完全开发的地区应该限制游客的进入量, 虽然在旅游收入上会有所减少, 但可以通过其也发达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财政收入来补偿这些地区因丧失部分发展机遇而付出的经济代价。
丽江古城由大研古镇、束河古镇和白沙古镇组成。当前游客最集中的是大研古镇, 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冲击, 出现“空心化”危机。当务之急, 是将还保留着纳西人原始的生活状态和民族文化束河和白沙两地重点保护, 设置为纳西东巴民族文化核心区, 限制游客的进入量。同时以丽江大研古镇每年的直接旅游收入, 用适当的方式补偿束河、白沙为保护文化遗产所做出的旅游效益方面的牺牲。
4.2 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全体社区居民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通过教育和培训, 使社区居民掌握与文化遗产旅游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包括传统的工艺等, 一方面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另一方面也使社区居民参与新行业并获得新的就业机会, 让遗产造福于当地居民。
例如:组织年轻的社区居民参与纳西古乐的学习。目前, 在丽江尚有较完整的九个乐会, 其中多为年愈古稀的老者, 可以多吸收了一些年轻的学员, 更好地继承传统, 将古乐文化发扬光大。
4.3 旅游规划应与市场调研相结合
无论是从保护传统文化还是从提升旅游产业档次的角度着眼, 都应该十分重视旅游规划的作用。很多旅游区在旅游规划上重视不够, 没有着力于真实的市场调研, 导致失败的案例很多。比如旅游开发中的重复建设, “同质化”现象严重。各地搞的很多民族文化村, 推出后迅速走向衰落, 就是因为规划前的市场研究没到位。
结语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南丽江因为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并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由于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问题带有普遍性, 如何推行“丽江模式”, 探索传统文化保护的新举措将成为新的聚焦点。
摘要: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地云南省丽江为例, 以文化遗产地与旅游业结合发展的“丽江模式”为切入点, 阐明传统文化的保护对旅游开发积极意义, 同时, 也深入分析旅游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化冲击对传统文化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而探寻兼顾保护与开发的新思路, 以便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保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丽江模式,旅游开发,传统文化,保护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2]罗明义.21世纪云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由于公司股东有杨丽萍这块金字招牌,云南文化(831239)一直是新三板的明星公司,公司的经营状况自然成为市场的焦点。
3月31日,云南文化发布年报称,净利润449万元,同比下滑74%。由于数额巨大的股权激励等一次性支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剩134万元,同比更是下降了88%。
作为新三板上市的文化演艺第一股,上市一年有余的云南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盈利下滑如何扭转?日前,就公司年报、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等问题,云南文化总经理王焱武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
现金流充裕
“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内容创作,创作都会有一定的时间过程,无论如何,云南文化需要这样一个阶段,度过了这个阶段,会走向下一个更好的征程。”上市后第二年即面临净利大幅下滑,由于大额的支出和投入,2015年无疑成为云南文化较为艰辛和挑战的一年,分享完这一年的忧和喜,云南文化总经理王焱武对即将进入收获期的2016年还是有信心。
“股份支付为非现金性,一次性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和资本公积,对公司现金净流量不会产生影响。”王焱武向《投资者报》记者独家披露,类似大笔股份支付预计在未来五年里不再发生。
随着线上演绎用户规模增长出现瓶颈,近年的线下演绎业开始崛起。目前国内演艺上市公司多集中在新三板,身为首只登陆新三板的演艺公司,云南文化也在加速抢夺这块市场。
“去年公司主要精力都投入在新剧目《十面埋伏》的编创工作上,1~8月份没有更多时间安排巡演。”王焱武介绍道。2015年公司巡演收入同比下降12.29%,小节目演出收入同比下降67.53%。但基于在新剧目开发和定点演出的发力,公司年末总资产与去年同比增长105.12%,净资产与去年同比增长120.42%。
根据材料,耗时9个月创作的《十面埋伏》投入近2000万元,成功演出20场,并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获得国家艺术基金400万元。另外,大理·五朵金花剧院获得财政文化专项资金50万;而汉秀之后,云南文化再度拿下万达傣秀演出创作及制作,获利100万元。
王焱武表示,在云南文化2015年的收入来源中,政府补贴有1930万元,占比29%,但是由于政府补贴无法计入2015年总收入,对年报产生一定影响。
“政府补贴对云南文化的现金流量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据了解,云南文化2015年现金净流量为1315万元,与2014年的146万元同比增长800.7%,这支撑了其现金流非常充裕。
加码线下演出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云南文化旗下剧目的演出场次将不断增多。去年9月完成的《十面埋伏》尽管只全国巡演20场,最高票价却一度被炒至7040元,仍一票难求。
2014年上市后,借助资本的力量,云南文化相继为丽江、黄山创编剧目,加速当地旅游市场的开发。据悉,《云南的响声》落地丽江剧院,《黄山映象》落地黄山剧院,创作和剧场已进入尾声,计划于今年内开演,大理自有剧场也在加速建设中。
而与其他民营演出团体所不同的是,为持续运作公司演艺品牌及响应国家文化“走出去”号召,云南文化的国内外巡演也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
“云南文化的演出剧目不是单纯的旅游演出晚会,而是具有艺术欣赏高度的艺术演出,起到能培养演出市场艺术欣赏力作用的演出。创作的演出是剧场内的,有生命力的,目前《云南映象》演出已经定点演出13个年头,仍经久不衰。”王焱武说道。
据悉,云南文化每年受到国家大剧院邀请,在国家大剧院也创造了演出场次多和票房的神话。2014年、2016年,《云南映象》、《孔雀》先后走进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较高评价。
而据接近云南文化人士透露,由于大量原创演出作品时长都在4小时以上,定点演出时长仅1个半小时,所以公司目前剧目内容储备非常充足,并会不断采风添加新表演内容。
据记者了解,新版《云南的响声》作为离丽江古城最近的定点演出,公司已和假日风光国旅签署合作协议,年输送至少25万人次观众;而作为黄山景区的唯一演出,黄山市场按照正常的运营模式和目前的资源正在对接,预计7月份开演。
深耕云南旅游
谈及未来战略,王焱武表示,2016年公司将继续巩固云南文化在文化演艺界行业所形成的品牌优势,并利用在演艺界市场多年形成的客户资源积累,加大剧目创作力度,逐步拓展文化演艺行业相关舞美、影视、艺人经纪及推广、线下服务等业务,使之成为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点。
而以演出为核心,云南文化正筹划着以演出为基础,向外辐射整个云南的旅游产业。据悉,继整合演出上游舞美资源、艺人经纪和推广业务后,公司已在筹备相关影视作品,而在开设艺术酒店之外,还将尝试艺术与体育结合的业务模式,引入更多文化元素进驻云南。
“杨彩旗将代言新产品,杨丽萍则延续以往代言。”王说道。
探寻互联网发展渠道方面,公司通过开拓和整合文化周边产品及形成销售网络,将主战场从线下延伸至线上,直面消费群体,打造适应云南文化的全产业链模式,且不排除必要时会收购。
据悉,深植云南文化旅游市场,以网络化的新模式推广民族文化,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公司下一步计划。■
主题“千花之韵、美丽飞扬”的云南·师宗2009千花会文化旅游节于3月6日在菌子山风景区黑松林拉开帷幕。“千花会”是师宗的旅游名片,为延续“千花会”品牌效应,扩大师宗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由云南省旅游局和曲靖市人民政府主办,曲靖市旅游局和师宗县人民政府承办,携手中央电视台于3月6日至4月26日期间举办“云南·师宗2009千花会文化旅游节”大型系列宣传促销活动。
当天的菌子山,连绵地细雨都丝毫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期待和热情,主会场鼓声阵阵,到处荡漾着欢快、喜悦的热闹气氛。在一阵欢快的锣鼓声中,云南师宗2009千花会开节暨第七届中国杜鹃花展菌子山分会场开幕。开幕式上,县委梁志强副书记主持开幕仪式,徐宏波县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云南省旅游局和曲靖市人民政府等单位分别发来贺电,市旅游局王少波局长、中国杜鹃花协会常务理事张长芹教授都作了重要讲话,新华社、旅游卫视、云南电视台、曲靖电视台、交通之声、昆明热线、云南信息港、中国旅游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23家新闻媒体60多名记者全程跟踪报道,在县委王建忠书记宣布开节后,来自各方的游客1000余人欢聚在黑松林前台,观看精彩的开幕表演,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山恋》、《花恋》给人们带来浓郁的民族气息,深情演绎杜鹃花歌曲《飞越千年》让人们沉醉于花海与山之间„„
此次文化旅游节节庆活动规模盛大,内容繁多,亮点纷呈,活动时间长。期间分别在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五龙旅游小集镇、淑基窦垿故居等地点开展一系列具有浓郁特色的广泛性、民族性、专业性的旅游节庆活动,将让
师宗人民和省内外游客亲身体验和感受到气氛热烈、浓郁的旅游文化氛围。千花会节庆活动内容主要有:一是3月6日在菌子山景区举行“云南师宗2009千花会旅游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千花会开节仪式暨第七届中国杜鹃花展菌子山分会场开幕展演。二是3月14日下午2:00,县文工团在菌子山风景区举办民族歌舞表演。3月15日下午2:00,竹基特色文化表演队在菌子山风景区举办“山歌唱师宗”比赛活动。三是千花会文化旅游节期间举行专题推介促销活动。组织开展窦垿故里行观光活动,邀请旅行商、投资商到菌子山、凤凰谷风景区、五龙旅游小镇考察,开展商贸洽谈活动。将邀请多家旅行商、投资商到师宗实地考察,共同商讨拓展旅游市场,寻求开发合作途径之计,与知名的旅行社策划景区旅游线路。旅游促销推介是这次活动的重点,拓展市场、增加旅游人次是这次活动的目的。四是3月21日中午1:00与中央电视台(CCTV-7)乡村大世界合作在菌子山风景区举办云南·师宗2009千花会文化旅游节“千花之韵、美丽飞场”大型演唱会。届时,央视知名主持人主持,国内一批实力歌手联袂演出。明星荟萃、演绎经典,集中反映师宗独特的历史、民族、旅游文化资源。演唱会录制后在中央电视台、云南卫视等媒体播出。五是3月29日至31日在五龙壮族乡举办以传统民俗活动、狂欢泼水为主题的第九届“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
云地税发[1997]322号
1997-10-16
各地、州、市地方税务局,大理、个旧市地方税务局:
根据《云南省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和《云南省旅游宣传促销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现将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旅游宣传促销费”的有关会计、统计、票证处理事项通知如下:
一、“文化事业建设费”会计、统计、票证处理
1.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使用“一般缴款书”。预算级次和具体缴库办法按财政部(财预字[1996]469号)通知规定执行。
2.帐务处理各地在总帐科目“其它收入”下,增设“文化事业建设费”明细科目,核算要求和记帐办法与“教育费附加”一致。
3.报送快报数及会计、统计报表时,各地按现行的税收快报及会计、统计报表规定报送。
二、关于征收“旅游宣传促销费”会计、统计、票证的处理
(一)核算单位及开设“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的问题:
1.根据“旅游宣传促销费”的资金运动过程,把会计核算单位分为4个,即:征收单位,负责核算促销费的征收和上解。县级单位,州级单位,负责核算促销费的汇集和上解。省级单位,负责核算促销费的汇集和划入财政专户。
2.省、地、县三级分别在银行开设“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负责把征收单位征收的“旅游宣传促销费”于次月十五日前逐级上解到省级专户。县级专户只能办理“旅游宣传促销费”的划入、上解和多缴促销费的退费。州级专户只能办理“旅游宣传促销费”的划入和上解,不得办理其它业务。
(二)核算单位所设会计科目及帐务处理
1.“旅游宣传促销费”的会计核算以人民币“元”为计帐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以“权责发生制”为计帐基础,采用“借贷记帐法”反映资金的运动、变化情况。
2.“旅游宣传促销费”的会计科目按4种核算单位分别设置如下:征收单位:类别总帐科目二级科目资金来源应征旅游宣传促销费按“户”设多缴旅游宣传促销费待征旅游宣传促销费资金占用上解旅游宣传促销费待解旅游宣传促销费按“户”设减免旅游宣传促销费按“人”设待处理损失旅游宣传促销费损失旅游宣传促销费核销县级单位:类别总帐科目二级科目资金来源暂收款按“户”设多缴旅游宣传促销费资金占用“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按“征收单位”设州级单位:类别总帐科目二级科目资金来源暂收款资金占用“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按“县级单位”设省级单位:类别总帐科目二级科目资金来源“旅游宣传促销费”收入按“州级单位”设资金占用“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旅游宣传促销费”拨出3.核算单位的帐务处理征收单位(1)收到征收人员(征收处)转来纳税申报表时,借:待征旅游宣传促销费贷:应征旅游宣传促销费如收到的是列有减免促销费的申报表,还须按实际减免金额记借:减免旅游宣传促销费贷:待征旅游宣传促销费(2)旅游宣传促销费缴入经收处时记借:上解旅游宣传促销费贷:待征旅游宣传促销费如征收单位收入的是现金,则在缴入经收处前应先记借:待解旅游宣传促销费贷:待征旅游宣传促销费缴入经收处后记借:上解旅游宣传促销费贷:待解旅游宣传促销费(3)发生多缴促销费时记借:应征旅游宣传促销费贷:多缴旅游宣传促销费----××户根据县级单位返回的多缴退费清单记借:多缴旅游宣传促销费贷:上解旅游宣传促销费(4)发生促销费损失时记借:待处理损失旅游宣传促销费----××人贷:待解旅游宣传促销费损失促销费核销时记借:损失旅游宣传促销费核销贷:待处理损失旅游宣传促销费县级单位(1)收到旅游宣传促销费专用收据回执联记借:“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征收单位贷:暂收款上汇州级单位时记借:暂收款贷:“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2)收到征收单位多缴退费凭证记借:暂收款贷;多缴旅游宣传促销费退多缴旅游宣传促销费时记借:多缴旅游宣传促销费贷:“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州级单位收到汇入的旅游宣传促销费时记借:“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县级单位贷:暂收款上汇省级单位时记借:暂收款贷:“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省级单位收到汇入的旅游宣传促销费时记借:“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州级单位贷:旅游宣传促销费收入划出旅游宣传促销费记借:旅游宣传促销费拔出贷:“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
(三)核算单位年终对帐与冲帐问题征收单位的“上解旅游宣传促销费”应等于县级单位的“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的借方发生额核对相符后,由县级单位开据对帐签证单,征收单位据此分别用“上解旅游宣传促销费”、“核销旅游宣传促销费”、“减免旅游宣传促销费”的期未余额冲减“应征旅游宣传促销费”,冲减后的余额结转下年。
县级单位的“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贷方发生额应与州级单位的“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的借方发生额一致。上划上级单位后“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应为零。
州级单位的“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贷方发生额应与省级单位的借方发生额一致。上划省级单位后“旅游宣传促销费”专户存款应为零。
(四)会计凭证应征凭证:包括《旅游宣传促销费申报表》;征收凭证:包括《云南省旅游宣传促销费专用收据》;解缴凭证:包括各种银行信汇、电汇凭证(用于县级向州级,州级向省级的促销费汇缴);减免凭证:多缴退税凭证等可用税收会计凭证替代。
(五)帐薄设置各核算单位,必须根据总帐科目设置总分类帐,根据二级科目设置明细帐。(帐页各地自行解决)
(六)统计报表省级设计了云南省《旅游宣传促销费分项目收入月报表》统计“促销费”收入情况,各地须在报送每月税收会、统报表时一并报送,报表由省局统一印制,计算机格式、参数由省局于11月15日统一制作下发。(表式附后)
(七)征收“旅游宣传促销费”无论缴费人有银行帐户的或缴现金的以及汇总缴入经收处的,统一使用由省财政部门监制的《云南省旅游宣传促销费专用收据》,征收印章 用税收征收章 代替。此据纳入税收票证管理,由省地方税务局统一印发,格式及各联的使用说明附后,请各地于11月15日到省局领取。
三、提取“文化事业建设费”、“旅游宣传促销费”手续费问题1.“文化事业建设费”、“旅游宣传促销费”的手续费根据《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手续费由省地方税务局按缴入专户的旅游宣传促销费的5%提取,再依地、州、市征收入库数和手续费分成比例,按季下拨各地。省、地、县分成比例为3:3:4.2.“文化事业建设费”、“旅游宣传促销费”的手续费,必须专款专用,只能用于“文化事业建设费”、“旅游宣传促销费”的征收管理、宣传、培训、凭证印制、专业会议、表彰奖励等开支,不得挪作它用。
昆明
昆明既没有寒冷的冬天也没有炎热的夏天,有“春城”的美称,属于温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昆明一天的温差很大,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最热的月平均气温也不过19℃~22℃,最冷的月平均气温6℃~8℃;
在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去时别忘了带件毛衣或外套。雨季集中在5-10月,只要一下雨,气温就会降下来,最好带件风衣。昆明全年适合旅游,最好的旅游时间在3-10月,这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最多的时候,也是水果、鲜花最多的季节,旅游的收获当然不会小。
丽江
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来丽江旅游最好的季节是春夏季,随身携带品:短袖T恤、毛衣、外套、防晒品、雨具。事实上,丽江旅游主要以民俗文化为主,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因此季节对丽江旅游影响不大。可以说,丽江天天都是好时光。
冬春季到丽江能看到高原雪景,是一年四季中最漂亮的,但碰到下雪天可能要放弃一些路况不好的景点。4、5月到丽江可将常规美景扫荡一遍,也是到老君山和宝山石城的最佳季节。
秋天是丽江最美的季节,天高气爽,色彩缤纷。
泸沽湖位于群山之间,又有湖面调剂气温,气候冬暖夏凉,月平均温度都不到20℃,但是,前往泸沽湖旅游,最好的季节还是春夏季。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温暖宜人,最佳的旅游时间在10月至次年6月。
西双版纳的气候只有干湿之分,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雨季在每年5-10月间。年平均气温21℃,这里从来不下雪,即使在1月份,白天气温也很高,一件毛衣足可过冬。
大理
大理属低纬度高原型季风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年平均气温为15摄氏度,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寒暑适中,四季如春。
白族的很多节日和盛会多集中在每年的3至4月间,此时来游,会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有歌唱到:“大理三月好风光”,所以在春季,是再适合不过了。总的来说,大理是一个四季都适合旅游的好地方,她也是中国的“十佳旅游城市”之一。
香格里拉
春夏是前往这里的旅游最好的季节,气温适中,草甸上繁花似锦,景致迷人.迪庆高原的秋天是最精彩的瞬间,迪庆地区在中秋节过后10天左右的20多天时间里,高原上满目秋色。此时探访属都湖,小中甸,白茫雪地等地,景色都好极了!
保山
保山地处低纬高原,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共有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7种气候类型. 保山气候的特点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降水充沛、干湿季分明.总体来说气候宜人。
德宏与红河
由于受印度洋季风影响,德宏州属于典型的亚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14.8℃-20℃,最高38℃,最低2℃,即使是冬季,白天气温也可达25℃.日照长,温差小,四季温暖,雨量充足.全年都可领略迷人景致,品尝热带鲜果.瑞丽冬天很温暖,而且是旱季,所以很适合旅行.
红河州的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22.6℃.气温依次由元阳、建水、蒙自、河口逐渐升高,去旅游至少要带上两季的衣服,还应该带一件轻便的雨披,既可以在下雨的时候档挡雨,也可以在走累了的时候铺在地下歇歇脚.最好的旅游时间一般在3-4月,9-11月.
怒江与曲靖
最佳旅游季节是9月份,那时雨季刚过,雨水较少。
曲靖属于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由于地势高低和微地形影响,气候类型多样,曲靖北部会泽、宣威、富源等县为暖温带气候,其他各地属于亚热带气候.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19℃,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14℃。
文山与玉溪
文山州绝大部分地区是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南部及东部边缘低河谷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5℃-19.3℃.最好的旅游时间一般在5-9月,五月时荷花盛开.不过一定要带上雨具,还要带一两件外套在早晚的时候可以披披,以防天气变化。
玉溪大部分是亚热带内陆高原型气候,南部的元江河谷属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如春,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5.5℃-23.7℃.这里早晚温差较大,春秋两季应备一件外套,冬天还应准备一件冬装.最好的旅游时间在夏秋两季。
相关阅读
云南坝美自助游攻略
这世界上真的有桃花源?
,很多报纸杂志上出现了两个字:坝美。由于和陶渊明描写得桃花源惊人得相似,被人们称之为“最后的世外桃源”。越来越多的人闻风而来,来释放自己的桃花源情结。从此,坝美被拉入了世俗的时间与地域里。其实,我很羡慕第一个发现坝美的外地人,他肯定似武陵渔人一样,惊叹于这里的简单与纯粹。
失去坝美从到达开始
如今的坝美比想象中有名,往来穿梭的游人鳞次栉比,让我感慨于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到此时此刻是否已随流水而去,通亮的电灯、彩色的电视、绚丽的手机和转而经商的坝美人或许昭示着一个时代桃源梦的破灭,我不想多说什么,或许坝美人如今比任何时候都感觉幸福,我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态度去审视这样梦境般的地方,这样的梦一旦与现实有所偏差我们就会惋惜和痛恨。我百思不得其解改变对于坝美是不是件好事?我不知道,但我只看见,河边,风车嘎吱,耳边传来捣衣声,在我的相机镜头里一位村妇看着我纯净地笑着……
■景点介绍
坝美村位于云南省广南县,被誉为中国“最后的世外桃源”,在好奇的旅行者到来之前,这里的壮家人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村子不通公路,唯一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就是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溶洞。直到近几年,坝美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中,人们感慨于她的静谧、她的特别、以及她的风情与艳丽。
游玩季节:坝美最美的季节在每年的初春,这时河谷里开满了粉色的桃花,配上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将田园风情演绎到了极致。
门票:100元。需要注意的是,坝美收费的景点包括桃源洞、猴爬岩、桃花谷和汤那洞,其中桃源洞和汤那洞就是进出村子的两个溶洞,需要坐船,桃源洞是入口,汤那洞是出口,而且去猴爬岩也需要坐船。从猴爬岩到汤那洞出口可以乘坐马车。所以门票包括4个景点、三段船票和一段马车。
一、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现状
1. 旅游发展理念不断创新。
2008年年底, 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工作会议”。会议全方位提出了文化与旅游两个新兴产业互促的原则、目标、战略和重点工作等, 必将推动云南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快速、协调发展。云南省旅游发展理念的提升为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互动, 对于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云南是文化、旅游资源集聚区, 但同时又是自然生态和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脆弱区, 一经破坏就难以恢复。发展和谐旅游凸显了旅游与文化的利益相关性、共生和谐性, 要求以科学开发促进合理保护, 以合理保护推动科学开发, 使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
2. 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传承。
云南是中国民族成份最多的省份, 在全国56种民族中, 云南就有52种。其中, 人口超过5 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5种, 人口数为一千多万人, 占当年全省总人口数近40%, 特别是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15种少数民族世居云南, 是云南特有的民族。各民族的语言、建筑、服饰、歌舞和节庆等文化精彩纷呈, 堪称“民族文化大观园”。多年以来, 云南省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 把全省的文化产业做得很红火。云南省在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弘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培育打造了一大批民族文化知名品牌, 初步形成了以民族工艺、歌舞、节日、服饰、饮食、医药等为主的民族文化产业。如早期大理白族的《五朵金花》, 近年来有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的《云南映象》, 张艺谋导演的《印象·丽江》, 还有楚雄彝族的《太阳女》, 西双版纳傣族的《勐巴娜西》, 大理白族的《蝴蝶之梦》和世博吉鑫园《吉鑫宴舞》等为代表的旅游演艺产品, 享誉国内外。云南民族文化已走向世界, 不仅向全世界人民展现了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也展示了云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云南旅游的形象品牌。
3. 文化旅游品牌初具规模。
旅游业是一项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现代产业, 旅游业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品牌的竞争。除了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文化和旅游互动的蓬勃发展外, 2008年, 云南省在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互动中, 印象最深的是楚雄、腾冲、旅游小镇的文化和旅游互动。对于楚雄的旅游发展, 楚雄先后推出恐龙谷和彝人古镇的旅游项目, 为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创出一种较好的路径, 恐龙谷在2008年4月开业以来至年底, 累计接待游客约30万人次。恐龙谷很好地利其地处昆大丽黄金旅游线上的交通环境优势, 为云南开发主题公园项目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和亮点, 而将生态、历史、科考等融合起来的文化内涵, 也在探索一种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径, 更为澄江帽天山等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开发模式。彝人古镇借助“城市发展+楼盘营销+彝族文化”的结合, 正努力做出一个文化楼盘, 虽然古镇作为文化产品集聚的中心作用还未完全实现, 但是, 通过这种民族文化集散、体验的态势已经呈现出来。
从文化产业角度看, 云南着手进行的60个旅游小镇的建设能把云南特有的农耕时代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村镇文化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下来, 通过文化遗产的传承, 既可以对民族文化遗产起到保护作用, 更可以通过挖掘民族文化, 实现文化与旅游互动。2008年, 在60个在建旅游小镇中, 省政府正式命名并授予牌匾的旅游名镇有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大理市大理镇等10个旅游小镇。这将对云南旅游小镇的建设起到一个先锋和带头作用。
4. 旅游产业不断做大做强。
一是旅游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逐渐向多元化综合型转化, 探险游、科考游、乡村文化游、高尔夫旅游、茶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逐渐发展起来。二是旅游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规模扩大。2008年, 云南全省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510.7万人次, 比去年同期增长11.4%, 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250.2万人次, 同比增长12.8%;接待国内旅游者1.03亿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到663.3亿元, 同比增长18.6%。云南旅游各项指标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三是旅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增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休闲观光农业将是云南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休闲观光农业将依托云南旅游大省、农业大省的优势, 建成集科、教、农、工、贸、游、购于一体的现代化休闲农业基地, 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二、当前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旅游是文化经济产业, 旅游只有与文化高度融合才有生命力。但目前我省在推进旅游与文化的结合上仍存在畸重畸轻的现象。
1. 民族文化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旅游产业的发展未同步。
近年来云南旅游产业得到了高速发展。但目前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未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同步发展。旅游的各要素是对文化运用的反映和体现, 通过旅游产品的品位高低直接反映了旅游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因此, 旅游与文化只有紧密结合起来, 旅游产业才更具有发展内涵。
云南的各少数民族村寨是展现民族文化生态良好的发源地和集聚地。它既包括那些历代文人留下的碑石铭文和工匠留下的建筑群落及经典文化, 还包括少数民族独立生存的文化遗存和在自然状态下的村寨、建筑、服饰以及相关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方式等特有文化。要有计划地适度开发, 在获得成功的旅游区内开发与此有关的手工艺文化, 以弥补一直相对落后的旅游礼品和旅游纪念品之不足, 使旅游产业更具有文化内涵。
2. 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认识不足, 旅游商品的文化附加值不高。
在旅游地不难发现, 很多旅游商品品质低劣、工艺粗陋、结构单一、特色不特、趋同化现象严重。旅游商品缺乏地域个性, 是旅游商品市场最大的弱点和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 使得各旅游地旅游商品占旅游收入的比例较小。对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是导致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不高的根本原因。若要改变旅游商品现状, 必须重视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的开发, 应该更多地承袭、积累和表达地域文化的内容, 突出地域特色。
3. 民族文化资源的流失、消亡严重。
一是由于民族文化商品市场价值较高, 民族文化资源流失的速度明显加快。近年来, 大量的民间服饰、民族乐器、盛物器具、民族雕刻等民间文化器物被国内外有经济实力的个人或团体收集、收购。如外地人买走了云南丽江地区民间珍贵的东巴古籍、法器、字画等以及无法找到的纳西山乡传承东巴文化的基本文字资料;传说记载傣族贝叶文化的经典著作有84 000部, 但目前能收集到的也只有3 000多部。二是那些曾经影响过少数民族世世代代的民间工艺和艺术, 因掌握该技术的艺人的去世而失传。云南省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 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所构成的民族文化, “将只存在于博物馆、研究所而成为死去的文化”。谙熟贝叶经典和传统民俗的傣族老人如今已所剩无几, 贝叶文化的传承后继乏人……这些情况在其他民族中也都存在。三是由于对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一些部门在开发施工的过程中, 致使不少民族文化遗址和民族建筑物遭到破坏和损坏。
4. 重经济建设轻文化资源的保护、整合和利用的开发战略使旅游地的文化内涵缺失。
在经济利益的强烈驱动下, 缺乏科学发展观引领的各级政府出台的许多政策和措施, 导致文化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过度商业化”现象突出。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基本可概括为:发现文化资源、包装文化资源、向市场推出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发展道路三步曲。按这种模式开发出来的文化产业往往会出现低俗化和非理性倾向, 导致许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忽视了其内在的人文精神特质而注重娱乐消费特质的利用和开发。云南丽江古镇自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 旅游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 而今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主体产业。从1997—2005年上半年, 丽江古镇原纳西族居民由30 000多人降至不到6 000人。在商业化利益的驱动下, 有80%的原住民被外来移民所置换。丽江古镇在开发过程中显然忽视了文化资源的保护, 置换了纳西族原住居民“活着的文化”, 完全违背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则, 从而与政府发展文化产业的初衷相背离。
5.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开发的趋同化、功利化突出。
近年来, 许多传统节庆活动从内容到形式, 从招牌到口号, 从举办初衷到销售对象, 从宣传手段到包装技巧都缺乏创新, 对游客和大众很难形成强大的吸引力。一些旅游目的地的节庆组织者没有精心准备, 盲目模仿, 导致节庆活动雷同和低层次重复的现象时有发生, 使节庆活动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品牌。有相当一部分节庆活动的主题基本上是文艺晚会、经贸洽谈会、研讨会、旅游节、文化节等陈旧模式。节庆活动一窝蜂现象、雷同化趋势严重。
三、云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策略
1. 努力抓好民族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工作, 使生态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步。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民族文化受到的冲击日益严重。当前, 由于受功利性极强的外来文化的挑战, 有些少数民族文化正在走向衰败或处于弱化的境地。特别是那些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的艺术形式消失的速度更快。比如,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由于无法与现代工业化抗衡而日渐消失, 民族传统歌舞正在逐渐被现代歌舞所取代等等。由于中国民族众多, 居住分散, 许多民族文化深藏或淹没于民族群众中, 必须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工作。如对民族文化景观、民族文化遗址登记造册, 修缮维护或者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还可以利用博物馆的形式, 将有形和无形的民族文化遗产进行馆藏保护。如贵州依靠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先后建成了“六枝梭嘎民族生态博物馆”、“雷山上郎德苗族村寨博物馆”、“贵阳花溪镇山村布依族生态博物馆”、“黎平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等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在保护民族文化生态, 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方面开了先河。
2. 挖掘地域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商品文化附加值。
旅游商品一方面体现旅游地物质资源状况, 另一方面也是体现旅游地地域文化的载体。旅游商品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及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是吸引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关键所在, 欲使旅游商品更具有珍藏、馈赠、纪念等价值, 必使其传承无形的文化。因此, 开发旅游商品应尽可能在传统的工艺、材料、技术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精华, 使其更加质朴、自然、精致, 真正体现民族历史文化的特色。如贵州涌现出来的以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为背景的木瓢艺术、陶土面具艺术独特而神秘, 不仅可以登上国内外的博物馆殿堂, 也成为最受旅游者青睐的纪念品。
3. 通过政府立法, 保护民族文化资源。
民族文化资源要通过立法的形式加以保护, 这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政府应健全有关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到目前为止, 只有少数部分民族文化资源如民族语言、民族文字、民族习俗、民族文物等有相应的保护法规。原来制定和出台的一些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法律法规, 由于时间久远, 与现实社会有些脱节, 可操作性也不强。因此, 当前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是进一步修改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法律、法规。
4. 加强管理创新的力度, 形成规范的产业管理体制。
根据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管理新体制, 引导文化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管理中, 政府主要起总体规划、检查监督的宏观指导作用, 必须设立相关部门, 对文化旅游产业信息指导、政策协调和规划落实负责, 指导文化旅游企业的产业经营, 规范文化旅游市场, 保证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和谐、稳定发展。努力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与企业的微观管理有机的结合。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建立文化旅游行业的各级行业协会, 将微观管理职能赋予行业协会, 以形成行业自律的良好的产业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丰莉, 李涛.推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互动[J].政研前沿, 2008, (9) :42-43.
[2]李斌.大旅游要有大文化支撑[J].产业经济, 2008, (4) :88.
[3]何琼.论民族文化生态与旅游产业发展[J].思想战线, 2008, (2) :131.
[4]姜日韦.地域文化与旅游商品开发[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49.
[5]刘茂海.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再思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 :26-28.
[6]迟燕琼.云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和困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08, (2) :92.
[7]万圭.凤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科技创业, 2008, (8) :18-19.
[8]单纬东, 林伦伦.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制度安排[J].青海民族研究, 2008, (3) :105.
[9]吴绍琪, 王智勇, 李东宇.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08, (1) :137-139.
[10]杨永生, 赵兴兰.中国西部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思路及政策取向[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8) :23-24.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文化;地位与作用
一、旅游产业中旅游文化所拥有的地位
(一)旅游文化是旅游者追求的主要目标。人的生命从诞生时起,就不断追求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和谐。在我国,对包裹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的人们来说,外出旅游是最佳的选择。为调节浮躁不安的心灵,消遣疲惫不堪的身体,远离勾心斗角的喧闹与盲动,很多人把旅游的目的地定位在农村乡下,到偏僻的穷乡去,从民俗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异地他乡文化的体验来丰富充实自己。
(二)旅游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体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两大类。自然资源是通过人类的开发利用,把自然资源中的情感寄于人类,烙上体现社会的人文印记,旅游文化与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融合在一起,密不可分。自然资源精华的名山大川,如长城、故宫、泰山、秦始皇兵马俑等景观,实际上已是“人文化”了的自然,发掘整理保护这些人文资源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武候祠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悲壮与概叹,极大地感染了旅游者;西湖的“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风采,让人无限想象,令人神往。
二、旅游产业中旅游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旅游文化能够增强旅游业的竞争优势。“人文”的自然化是我国的自然景观的体现,它在拥有自然美的基础上,还表述着自己的不同价值。我们每一位游客在游览名山大川的时候,山水之间弥漫着中国文明的空气,积淀了华夏文化的精髓,彰显自然资源的特征和价值。
人文旅游文化是一个地方多种文化的历史沉淀,是人类文明创造的结果,它直接表现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上。人文景观具有特殊性、民族性、艺术性和传统性。特殊是文化个性的概念,旅游文化的开发强调个性的塑造。民族性是指形成区域文化的差异性。文化开发的民族性体现在文化氛围,即为旅游者创造一种异地的文化体验和感受。艺术性是人文景觀的艺术的生命力,已经不受时空的影响,不论何时何地,旅游文化的开发传承都让人感受到其艺术品位。传统性是旅游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演化,它的文化历史价值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愈发光彩,拥有传统足以说明旅游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旅游业必须以文化景观为根本,推进旅游业文化作用发挥。旅游业能蓬勃发展,有赖于旅游文化的支撑,依靠文化做依托。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促使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文化是旅游业的支柱,只有把旅游与文化融合在一起,才能焕发旅游产品巨大生命力。旅游行业在不断改进和完善物质设施的基础上,丰富推进旅游文化内涵,让旅游者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文化产品,这样才能提升品位,对旅游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发展新型旅游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扩大其影响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旅游经济价值和效益。
(二)旅游文化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为旅游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是旅游文化明显特点。一个行业,能提供给别人的不应该单单是物质产品,还应该包括热情周到的人文服务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这就为酒店和宾馆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讲究科学的管理,以更优质的服务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游客。例如上海锦江集团下属的宾馆,不断进行管理改革,在管理方法上改良创新,发掘整理传统的饮食文化,形成了适合上海及国外宾客口味的上海锦江菜流派,受到客人的青睐。上海的静安希尔顿酒店,注意饮食文化与服务文化的建设,为光顾酒店的客人提供温馨的文化氛围,针对不同身份的客人,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服务。北京的黑土地酒家,独具特色地谋划知青文化,突出兵团特色,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特色文化,这种特殊文化环境的开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注重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文化品位,才能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提升旅游景点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旅游文化。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营建,要讲究文化特色,讲究注重文化创新,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种追求和趋势。人们对旅游业的期待和要求,会随着经济、科学的发展而变化,人们对旅游景点的需求,会体现在文化、科技上。为了满足旅客对旅游业的要求,就要对旅游文化进行研究,加大加强对旅游业文化的投入,创造出优秀的文化服务。
(三)旅游文化是宏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旅游行业中,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把旅游文化的开发重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上。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会追求更多的精神文化滋养,人们对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的追求,产生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体现在旅游行业,并且通过旅游来实现。重视参与性是现代旅游业的特点之一,走马观花式的欣赏已不能满足旅游者更高的要求,而是要通过更深入参与到旅游中,深入地了解旅游地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演化。许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不同地域,不同身份游客来参观访问,这些景观既是旅游文化的承载,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体现。让旅游者通过游览祖国河山,领略悠久的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通过旅游者的传承发展旅游文化,进而激发每一个旅游者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
总之,旅游行业未来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旅游文化的竞争,人们对旅游资源、旅游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文化性强和科技水平。因此,从提高旅游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入手,深入开发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浓厚的旅游文化氛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在现代旅游产业中越来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大建设和开发旅游文化的力度,使旅游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谢贵发,华国粱、旅游文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明煊,胡定鹏、中国旅游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3]秦永红、旅游文化与现代旅游经济[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10)
【云南民俗文化旅游浅谈】推荐阅读:
云南的民风民俗作文07-24
云南文化旅游考察报告11-19
云南名族文化与旅游11-28
日记云南旅游11-22
云南发展生态旅游05-25
云南旅游计划设计09-13
云南旅游作文800字12-11
云南旅游的注意事项09-26
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12-11
关于云南旅游的调查报告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