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5-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2篇)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大多数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但也有些学生已失去了刚开始的兴趣,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因此,本学期应注重转化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采用新颖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保持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新学期一开始,四年级英语教材进行了重新的修订,因此需要深入领会了新教材的修订意图,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本册英语中,我们继续学习如何问路,表达自己喜欢的食品,学习一些美国的节日,继续学习如何描述人、物品、动物的特征,以及如何比较这些特征等。本册教材有这样几个特点:

1、注重了学生运用能力培养;

2、尊重学生的差异,并让其充分发表出来;

3、在承认学生之间差异的同时提供了互动互学的条件;

4、设置了发展学生特长的选做题。体现了新大纲的各项要求,明确英语教学方向。

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进行单词、句型的教学为教学的重点,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

三、教学总目标:

要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这三个目标来确定本册教材的总体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听读辨认语音,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的词汇,句型,掌握语言材料。

3.能按要求会读,会说,听懂,会写日常交际用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4.能进一步感知理解语法,掌握初步的语法知识。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

1.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电子书包,单击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

2.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和精神奖励的方式,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2.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根据。以口语活动为主。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使用句型“What are you doing?这类语句进行以及用I’m listening to music.等来回答。

(二)教学难点:使用句型“Go straight on./ Turn left./Turn right.” 等这类语句来向别人指路。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设计任务型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思维。这类活动,可以自始至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进行特定的语言活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课堂上所设计地任务一般都要给一些语境(图示或文字说明)和词语提示,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地空间,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同思维,更有利于发展他们地求异思维.另外,教学组织和课堂安排灵活,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短时间、高频率、保证学生多次接触英语和足够的实践量,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效益,加大每个学生地实践量。

2.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实践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

3.课堂上课桌椅的摆放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秧田式、半圆式、全圆式、双圆式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这样做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互相关心,合作团体精神。

六、教学进度: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2

在观摩由李磊、余林老师执教的四节精彩纷呈的实验课之后, 我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沈峰的课例点评和万伟老师关于《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讲座。结合自身教学实际, 笔者就如何进行新教材中的单元整体教学, 促进学生英语实践能力, 有了以下方面的认识。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 合理划分单元板块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英语》 (译林版) 四年级上册, 原名为《牛津小学英语4A》。新教材依据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 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 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体系, 设计和编排了丰富的符合四年级学生学习特点的内容, 形式各异、情景逼真、语言真实、生动有趣。突出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这能有效地培养该阶段的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通过认真研读教材, 我发现各板块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功能, 虽然板块众多、各异, 但都围绕本单元的核心话题, 编排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 制订教学目标, 设计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根据这一共性, 我们可以发现整体设计单元教学的主线, 并围绕该主线, 我们可以根据四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合理划分教学板块, 优化教学。

二、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 突显核心板块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实用的角度出发, 为提升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根据这一主旨, 设计第一课时核心板块Story time时, 我充分利用文本, 创设真实语境, 凸显单元主题, 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 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 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Our new home》Story time在教学为例,

(一) 阅读前 歌曲激趣 适度渗透

上课伊始, 我播放“In my home”歌曲, 通过问题”What’s the song about?”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聆听、跟唱,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借助歌曲, 复习旧知, 渗透新知, 为故事的阅读教学作适当的铺垫。

(二) 阅读中 整体导入 理解掌握

《新课标》要求: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注意处理好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关系, 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使教学活动更有效。不管是对话还是故事, 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保证语篇的完整性, 帮助学生整体理解文本内容, 获取语篇信息, 产生真实、深刻的体会,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 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 阅读后 尝试运用 生成语用

阅读中, 我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活动, 和有效的、目的明确的提问,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了语篇内容, 学生在此基础上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 在阅读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

活动一:Read in roles.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三人一组, 模仿人物的语音语调和语气, 给角色配音, 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巩固新知, 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活动二:Act it out.

在活动一的基础上,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表演故事, 配以动作和表情。扮演角色, 加深对语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动三:Make a new dialogue

苏海、苏洋搬到了新家, 除了整理衣物外, 还有一些学习用品, 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新知, 编一段新的对话。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巧妙组合单元板块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根据这一教学宗旨, 结合单元话题的语言知识体系, 我采取组合相近内容, 整合词、句, 结合新、旧知识, 巧妙组合, 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产生整体感。在《Our new home》单元, 我将Song time , Sound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板块整合在一起, 通过任务型教学途径, 仍以苏海、苏洋的新家为线索, 依据语言学习的渐进性, 关注单元各板块间的关联, 串联各版块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有趣、有效掌握知识, 在完成任务之后,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小组互评, 了解掌握的情况, 帮助学生有效形成学习策略。

参加这次新教材培训的经历告诉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 巧妙组合单元板块, 整体规划教学内容, 优化课堂教学, 努力创建有效、高效课堂, 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帮助学生最终达到“用英语做事情”。

摘要: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二级内容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小学《英语》 (江苏省) 仍是按照单元编排。教学内容围绕功能、话题、语法、语音、词汇、歌曲、歌谣等分成Story time, Fun time, Cartoon time, Letter time, Sound time, Song time, 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等板块。板块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富有趣味性。如何在注重各板块教学的基础上, 关注板块间的联系, 有效衔接, “全局”考虑单元教学内容, 优化整体教学, 是我们小学英语老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教材,巧组单元板块,优化整体教学

参考文献

[1]2013年江苏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暨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教材培训会

[2]何峰.讲座《四年级上册教材体例结构编写意图内容介绍》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4]《英语教师教学用书》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3

一、故事类语篇的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的二级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在《新标准英语》教材中,有一些传统的、经典的、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如: The Magic Paintbrush, He Shouted “Wolf!Wolf!”, Kong Rong And Pears.等。所有故事兼具趣味性和情景性,为学生的表演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融合中文故事,推动情节发展。The Magic Paintbrush讲述的是神笔马良的故事。英文故事的开头只用四句话介绍马良以及他的神笔。过于平淡的述叙,使学生缺乏表演的激情。然而在中文故事中,情节的铺开颇具神话色彩,如好心的神仙赠给马良神笔,希望他用神笔帮助更多的穷人。加入这个情节,给了学生无穷的创作空间,使学生在表演第一、二幅图片时,既合情理又非常生动。另外在故事的结尾,为了升华,我再次融合了中文故事情节。贪婪的坏人把马良抓走了,强迫马良画金子给他,聪明的马良运用智慧最终使可耻的坏人沉入了海底,揭示了中国亘古不变的一条真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了让学生融入故事,我在课堂中适当地加入了简笔画,使学生真实、有趣地重现了这个精彩的结局。

(二)充分利用图片,丰富故事场景。故事的表演离不开场景,课文的每一幅图片都是情境丰富的场景。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图片资源,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只简单地画了马良端水给一个卧床地老人。我从所看、所听、所想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老妇人生病的痛苦表演得惟妙惟肖。马良给一个饥饿的穷人画了一袋粮食,来让学生表演他的乐于助人。为提供更多的场景,我特意纳入了Unit2里的四幅图来让学生表演,使马良这个人物更加丰满。

(三)添加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故事的表演离不开人物的语言。有了语言不但丰富了表演,弥补了故事留白,而且使人物的形象也突显出来。如加入神仙赠笔时的语言来弥补故事留白。“Maliang,youre a good boy. This is a magic paintbrush. Its for you. It can help the people.” 如为体现坏人的贪婪,我和学生合作加入了这样一段独白:“Gold! Gold! I want gold! I want lots of gold!(当看到马良画了一座金山时) Ha!Ha! I will be very rich in the world!”通过这些语言,学生都能把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紧扣关键词句,流畅复述故事。

He Shouted “Wolf!Wolf!”是一个非常适合个人复述的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复述故事是一件难事。经过认真分析,我发现虽然单词量非常大,一共有十一个新词,但只要重新排列这些词汇,就可以建构故事的梗概。在课堂上,我每教一个词,就概括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当教完所有的新词,这个故事梗概便已经烂熟于心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变难为易的过程,同时也使故事的复述变得朗朗上口,更加利于表演。

通过探索,我认为故事类的语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选择恰当的交际语言,来创设故事的情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时,更多地理解英语表达的特点与风格以及文化的差异。

二、文化类语篇教学,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学习策略,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由于小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词汇量小的原因,造成了阅读理解的一些障碍,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一)运用KWL阅读法。 KWL是Ogle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指“What I know”,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聆听他人的发言扩充自己的知识;“W”是指“What I want to know”,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L”是指“What we have learned”, 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中找出“What I want to know”的答案,并总结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有关节日的话题后,通过KWL法指导学生阅读介绍美国传统节Thanks-giving的文章。首先,教师就有关Thanks-giving提出一些问题。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入表1中的“What I know”一栏。利用学生的先前的经历,可以帮助学生引出适当的背景知识,激活必要的阅读图式。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说出他们还想知道的有关“Thanks-giving”的问题。并将问题填入表中的“What I want to know”一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供阅读的目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填入“What ILearned”栏中,除此之外,再组织学生讨论从阅读中还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从文章中找出来也填入“L”栏中。对于一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阅读获取,如查找报刊、登陆网站等等。

(二)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方法。 广泛的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但仅靠语言的输入难以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学习文化类语篇时,我还运用“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以读导写”就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基本句型,然后模仿所学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尝试写作。如在教学有关西方节日的语篇时,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构建句型框架,就可以相应地写出复活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小文章。“以写促读”是通过设计需要阅读相关文章才能完成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如,当学生掌握了介绍节日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一个传统的西方节日。教师要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或网站,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节日的知识,再将相关信息整理成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动机。随着语言输入量的增加,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了。

三、篇章类语篇教学,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适度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变革和创新,使其更贴近学生的阅读需要。“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是一个对四季进行描述的语篇。从单词、句子结构的以及话题功能来看,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多。基于这点,我的任务就是在唤起学生对天气、服装以及四季中不同活动的词组回忆的同时,有机地实现重组,来实现本课的话题功能: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如何来实现这一任务呢?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理清阅读的层次,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整篇输入的过程中,注意阅读理解的层次递进。

(一)听读搭建语言框架。虽然课文分为四段,但整体感比较强。第一次听读,让学生抓人物和他们对应喜欢的季节,以及关于气候的关键词。我采用判断句子正误的练习形式,通过订正错误答案,让学生对关键词一目了然。第二次听读,我让学生抓人物在不同季节所看的景物,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不同季节着不同服饰的关键词,通过填表的方式,训练学生搭建完整的句子结构,从而实现对整个语篇的理解。

(二)有声朗读强化语感。有声朗读是强化学生语感的有效方式。在搭建句型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跟读,模仿准确的语音和语调,加深对语篇的理解。然后通过歌曲、图片、小诗,渲染对美好季节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重音、意群,从韵律和节奏上,训练学生的语感,使语篇的理解不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义,语言的深层意义也得到彰显。

(三)提纲框架促进输出。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输出。通过老师列举的提纲以及给出的句型框架,让学生口头作文:自己喜欢的季节,从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所看的景物,所从事的活动、不同季节着不同的服饰、四季的色彩、以及自己个人的特殊原因进行比较详尽的描述,使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拓展阅读丰富输出。 众所周知,大容量的输入才会丰富学生的输出。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结构,遵从选材的趣味性,使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习得知识。为防止语言知识过难,我遵循选材的循序性,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重视复现,注重运用。本堂课我特意纳入了课外的关于四季描述的文章,为照顾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情趣,我采用比赛竞答的方式,特意从听说读写四个梯度上设计了练习,让他们通过在课堂中获得的阅读方法抓关键词或判断,来理解整个语篇。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适当的阅读补充材料,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要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

四、结束语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各具特色,但只要教师抓住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就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语篇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我们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英语的阅读也能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棠.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敏.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研究, 2007 (7).

[3]李秋丽.冀教版《学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J]. 中小学外语研究, 2007 (7).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4

赵俊彩

一、教材分析

本期学生学习的教材为《新标准英语》第7册,全书共10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两个单元,每一个模块采取的是故事的形象呈现新知。故事内容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极具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喜欢活动和游戏等特点,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学习。另外,该教材语音、词汇、句型与对话联系紧密,便于学生及时巩固运用。课本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使学生对英语获得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三年的英语,对英语已获得一定基础的感性认知,积累了不少常用单词和句型,学习积极性较高,兴趣浓厚。但是由于他们的年纪小,所以在英语词汇、句型的掌握上将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认读能力不够强,在记忆四会单词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学习第七册教材时,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精神,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叫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教学不求快,但求扎实,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以避免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水平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

1.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 1 行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交际,如问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消息。

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它课内外活动。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读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进行口头描述,唱一些英语歌曲,背一些小诗和歌谣。

5.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知识的求知欲。

6.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7.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外国人的一般风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四能读会说每模块的会话,并运用重点句型交流。能读写四会单词,并完成简单的看图写话。

1.语音、语调的训练和语感的形成。2.独立完成活动手册中所有练习。3.用所学的日常用语进行对话。4.表演教材中的故事和对话。

5.能在家长的帮助下读懂比较简单的英语读物。6.能用英语写出简单句子。7.能写出简单的英语小作文。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2.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尽量的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汉语。3.合理确定教学要求。不要求学生自由地说出课文所有内容,甚至不要求能自由地朗读课文。4.多表扬多鼓励。

5.利用录音带、多媒体教学课件、挂图等。

6、通过听、说、读、写、唱、,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7、培养学生拼读音标的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8、设计全面、高效的课外作业,做到整洁、规范、正确地书写。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三周: Module 1-Module 2

第四周:国庆节假期

第五周—第六周:Module 3-Module 4 第七周----第八周: Module5-Module6

第九周-第十周:Review Module 1-Module 6 期中复习阶段 第十一周 : Mid-exam of Module 1-Module 6 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第十三周:Module 7-Module 8 每十四周—第十五周:Module 9-Module 10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Review Module 7-Module 10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5

咸丰县丁寨中小学朱永富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设计是针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Unit2MyschoolbagPartALet’slearn&Let’sdo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对话A和Englishbook,mathbook,Chinesebook,story-book,notebook,schoolbag这几个单词。

二、学生分析

本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他们喜欢表演英语对话和英语歌曲,养成了良好的小组合作的习惯。

三、理论指导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标准基本教学理念中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明确的任务目标的驱动下,主动参与课堂实践,真正实现了以话题为核心,以任务为主线,任务以活动为载体,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法以交际活动为核心,注重信息的沟通,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当学习者积极参与用目的语进行交际尝试时,语言也被掌握了。当学习者所进行的任务使他们当前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极点时,习得也扩展到最佳状态。所以,笔者在设计本节课的任务时,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参与和完成真实任务的同时学会和运用语言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拼写和掌握六个单词Englishbook,mathbook,Chinesebook,story-book,notebook,schoolbag能听懂指示语,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如:Putyourpencilinyourdesk.会唱歌曲Howmanybooksdoyouhave?学生能运用本节课的目标语言Englishbook,mathbook,Chinesebook,story-book,notebook,schoolbag.Ihaveanewschoolbag.Ihaveanotebook.Putyourpencilinyourdesk.Thisisanotebook.完成各个任务。

2、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观察图片认识教科书”,“介绍各种教科书”,“听指令出示各种书”,,“给同学售书”等一连串的小任务,渗透本节课的主要单词和句型,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感知新知,练习新知,巩固新知和运用新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情感态度:在学习教科书名称时让学生了解课本的重要性,教育他们爱护课本,爱护书籍。

(2)学习策略:在各种任务型活动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文化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了解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各种教科书的名称:Englishbook,mathbook,Chinesebook,story-book,notebook,schoolbag.

2、针对本课时的难点“听指令、做动作”,要求老师在正确示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地做出相应的动作。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科书图片和一个书包及相关书本:Englishbook,mathbook,Chinesebook,story-book,notebook。

2、教师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3、学生准备与本课时相关的书本。

七、教学过程

Warm-up

T:Ihaveanewschoolbag.Doyouhaveaschoolbag/pencilcase/pencil/ruler…?Whereisit?

谈论学生的学习用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1)主题任务型活动

唱歌激趣,导入主题

Task1:Song:Howmanybooksdoyouhave?

T:Wehavesomanybooks.Welovestudying.Nowlet’ssingasong“Howmanybooksdoyouhave?”Task1:Song:Howmanybooksdoyouhave?

学生一边唱歌一边把自己的书举起来。

Task2:教师利用图片介绍书包里的各种书。

T:Hello,boysandgirls.Ihaveaniceschoolbag.Ihave6books:anEnglishbook,amathbook,aChinesebook,anotebookandtwostory-books.

整体呈现本节课的新单词和新句型,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整体感知新知。

T:Boysandgirls,howmanybooksdoIhave?Whatarethey?

教师再次展示书本并一一教学这些单词。

Task3:介绍各种教科书。

T:Canyoureadthesebooks?要求学生每找出一种书都要把它说出来,如:Thisisanotebook.

创设小情境,提供机会给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操练和运用新知。

Task4:学生听指令出示各种书。

教师发指令,学生根据指令迅速把书举起来。

T:Well,boysandgirls,listenanddo.Isayyoudo.Putyournotebookunderyourbag.PutyourEnglishbookonyourhead…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轮流由一名学生发指令,其他学生出示书本。

T:Nowlet’splayitingroupoffour.Yousay:Putyourmathbookinthedesk..Theotherthreedo.OK?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扩大训练广度和密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挑战性活动

Task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书店,向同学售书。

学生把贴好标签的书摆放整齐,布置成一个书店,一部分学生扮演顾客到书店买书。

T:Group1andGroup2acttobesomeclient.Youcometothebookshoptobuysomebooks.Group3andGroup4acttobethebooksellers.

引导一个小组表演一次,给全班学生一个示范。然后全班铺开此活动。

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学生在此活动中要综合运用本节课甚至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才能完成此任务。在模拟情境中,学生的口语交际更真实更有趣味。

八、小结

在此教学案例中,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任务构成一个任务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秩序地完成这些环环相扣的小任务后,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本节课要求掌握的语言知识。本节课通过创设模拟情境,提供大量机会给学生运用语言,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6

一、上期情况分析

虽然是新接的班级,但两节课的接触下来感觉到孩子们进入五年级,学习的自觉性加强了。通过了二年的学习,大多数同学逐步形成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能运用英语在日常学校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的日常口头交际,但也存在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在中高年级,我们的学习要求更高了,因此我们要更加努力,要多听录音、多看英语动画片等电视节目,多读课文,多学习英语句子和单词。并采取主动的、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自我促进、自我调整、自我纠正明显错误的能力,积极大胆参加运用英语的活动,比如课本剧的表演等。

二、本期教材分析:

全书共分10个模块(MODULE),内含一个期末复习模块。每个模块仍依前数册惯例,各分三个单元(UNIT)。一般情况下,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和第三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练习,包括一首歌谣或小诗。歌谣和小诗的学习,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发音的正确性;三是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其中一些不常用的单词,不要求学生在歌谣之外学会使用。在本册中,我们要跟着LINGLING和SMART一家去英国访问,并了解一些关于英国的情况。我们将开始学习如何完成语句,从现在到小学结束我们要逐步学习独立地写出完整的语句。我们要学习如何表达过去具有的能 力、允许和不允许做某事等到。同时,我们还要开始比较系统地复习归纳单词的读音,从而初步了解英语语音的一些规则。

三、教学要求:

听:

1、能在图片、手势的帮助下,听懂语调自然的短句或录音材料。

2、能听懂一些配图小故事。

3、能分辨在一组词中的不同发音,找出不属于同一类的单词。说:

1、能用英语回答问题并做到发音清楚,重音正确。

2、能恰当运用学过的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3、能运用已学过的句型说一些简单的句子。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复述课文。读:

1、能认读所学词语。

2、能认读单元音、后元音、中元音。

3、能根据音标拼读新单词。

4、能读出句子的升降调。

5、能正确朗读所学的短文或小故事。写:

1、能准确无误地默写26个英文字母。

2、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3、能把常用的单词写出来,如:动物、颜色等单词。

4、抄写单词或句子时能正确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玩、演示:

1、能用英语做游戏。

2、能把英文歌曲中的动作表达出来。

3、能表演简单的诗歌。

4、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努力创造一个快乐、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是快乐有趣的游戏,而不是令人恐惧的艰难任务。

2、在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当然也应要求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

3、合理确定教学要求。

4、纠正学生的错误量,应尽量采用委婉、间接的方式及时纠正近控制性错误。

5、充分利用录音磁带。

五、教学时间安排: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7

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英语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小学和中学阶段英语知识难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使得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衔接问题。研究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会对学生实际英语学习质量的提高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现状

研究表明,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衔接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进入中学的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喜爱程度发生了18.6%的下降。除此之外,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影响还表现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质量分别发生了12.3%、11.5%的降低。

二、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 教学方法方面。

就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方法而言,在小学中,由于教材内容较为简单,教师所使用的英语教学方法也较为简单。教师通常会在英语教学课堂中融入比赛、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因此教学效果较好。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相关英语能力。因此,在小学与中学衔接的过程中,随着教学方法的变化,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观念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 英语教材方面。

就新课程标准英语教材而言,中学英语教材与小学英语教材之间存在着衔接性问题。例如,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英语语法的要求较低,在中学教材中,这部分内容则变成了重点内容。除此之外,与小学英语教材相比,中学英语教材中涉及的生词数量增加幅度较大,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变化。

3. 教师教学水平方面。

研究表明,我国中学英语教师与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并非师范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些教师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即上岗进行英语教学。而从我国中学英语教师的整体情况来看,95%以上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水平较高。

4. 新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要求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中,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是,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并且能够根据词句提示进行对话内容的表演。在小学阶段,新课标的目标主要集中在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等方面。新课标对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是,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具体表现为,能够读懂包含定量词汇信息的书面材料;能够听懂较为简单的故事和对话。新课标对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显著变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三、解决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保证英语教学质量,需要应用以下几方面策略对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进行合理解决:

1. 加强对小学英语教材与中学英语教材之间差异的理解。

中小学英语教材之间的差异是引发新课标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衔接性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由这方面问题带来的影响,教师需要通过对小学英语教材与中学英语教材的比较,加强对二者内容差异的了解。结合对两种教材中的重复性内容的梳理,合理调整中学英语教学进度,保证二者的良好衔接。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对中小学英语教材中不同重点内容的了解,提升中学英语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对于小学英语中的非重点内容、中学英语中的重点内容,如if句式等语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促进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2. 提升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教师是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保证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良好衔接,中学、小学学校应该结合教师再教育、引入专业英语教学人才等多种方式,提升英语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与中学英语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对英语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容的合理交流,提升这两部分英语教学的衔接性。

3. 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合理指导。

由于新课程标准下,中学英语教学与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实际的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不适应的部分进行合理指导。例如,学生难以适应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大量生词,教师应该通过预习以及慢节奏结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需要通过合理教学模式的应用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并通过学生持久英语学习兴趣的维持,实现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

结论: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由小学升入中学的过程中,由于英语教材侧重点、教学方法、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不同,使得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一定的衔接性问题。对此,应该通过加强对两部分教材差异内容的理解、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合理指导等策略的应用,保证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并实现新课标对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雁虹.长沙市雨花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小学四年级英语语音教学策略 篇8

一、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增强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的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慢慢养成语音学习的习惯。语音主要是通过模仿和运用的方式来习得的,对语音的模仿与习得是语音学习的基本方式,也是后续语音知识学习的基础。倾听与模仿是语音学习的基础手段,良好的语音、语调需要经过大量的模仿与运用才能逐步形成。教师要好好利用早自修时间,充分发挥课本的录音磁带的示范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有节奏地进行诵读。在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试着指导学生在课文上标出“↗”或者“↘”音调符号,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朗读的时候结合自己的手势以示升调,降调和重音。在四年级的一般疑问句的教学中,笔者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良好的。对于教材中的对话和一些语篇教学,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在语境中体验不同的语调和不同节拍所带来的不同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尝试教授一些朗读技巧,如连读,略读等,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小学英语语音教学中,语音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发准每一个音,这就要求教师本人地道、优美的语音、语调。尤其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模仿练习对学生来说一种熏陶和引导,这才是最方便、高效、最能感染孩子的教学资源,其作用和影响力是诸多音像媒体资源所无法替代的。为了使自己的语音更加规范,笔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语音培训,培训中特别就Let’s talk 和Story time 部分内容进行了一定的标调训练。除此之外,教师应养成利用空余时间听音模仿的习惯。在一些课余时间,对着课本上标注的语调符号,仔细听课本录音,反复地跟读和模仿。教师应该把握学生进行良好语音学习的契机,来促成优美语音的生成。

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重视语音教学的细节落实

语音教学一直是贯穿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其凸显的作用和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可是对于我们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去进行平时语音教学呢?

1.激活教材

教材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在很大程度上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有一个适度的整合,也不为视作一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①就地取材。在我们的PEP教材就语音教学编排中,四年级的语音教学已经涉及了五大元音字母的发音状况,如:教师就可以就地取材,设计了以“我发现了什么”为题材的语音教学活动,操作如下:Step1呈现单词(Present words)。学生首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形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单词。Step2找出规律(Let’ s find out)。根据读的情况,列出一系列问题。Step3再读一遍(Read again),在老师的正确示范下,齐声朗读单词。Step4总结规律(Let’s say)。根据学生所列举的一系列断断续续的发现,老师试着用一种最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解释这种现象---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状态。Step5巩固知识练习(Consolidation)家庭作业:你能在课本里找出相类似的单词吗?如在教学PEP Book3 Let’s spell时,教师在教授新单词time 时,发现学生都能很快找出存在的“i e”结构并根据其发音规律,还是有不少学生能够很快读出单词time,所以教师提出另外一项活动-----启发学生再来找一找这篇课文是否还有类似结构的单词,结果学生很积极主动找出了five, nine ……

②因势利导。为了让学生更多更好地了解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状态发音情况,在上语音课时,教师在启发学生自主去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同时,最好能够给出与此有关的拓展性练习。笔者就结合自己的语音教学实践,自主编创了一个游戏-----单词拼装。如以学习元音字母Ii为例设计拼装游戏: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i e

『简析』笔者在设计此类题目的时候,只把它看作是一种游戏。在这个拼装游戏中,教师不能把单词拼写的正确性作为唯一获胜的理由。应该把学生能根据已经学过的发音规律来拼写出单词,并能够在小伙伴合作过程中“准确”拼出单词的同学作为获胜者。游戏进行下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拼出一些常用单词有like, rice, nine, nice----,还有一部分学生也能够挑战难度,如:write,drive, white----。当然在作业中老师也发现一个小问题:有些单词根本不存在的,学生也在拼装出来,如:chine, bine, hise---- 单词虽然是错的,可老师也发现学生在展示他们的成果时候还是挺 “自信满满”的。笔者认为在这个游戏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想象力和积极性,尽管结果不是盡如人意的,可在这个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带给学生的体验却是愉快的,这也已经达到了语音学习的目的了。

学生既然能够灵活地从“a e”结构过渡到“i e”结构,那么当然也能够实现从“i e”结构到“o e”结构和“u e”结构的顺利过渡,从而一起来完成学生对于五大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发音状态的规律总结。虽然教材章节上是逐步呈现内容的,但是笔者认为集中或是分散地去呈现发音规律是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已,关键还在于教师对教材整体把握和内容激活,其他的操作和应用可以在后面的环节逐步加以实施。

2.功在课堂

课堂是进行日常教学的主阵地,那么关注语音教学,首先就要关注日常课堂教学。于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语音教学一些实践活动,将四年级的语音教学归结为两块:以单个字母为主的语音教学和以字母组合为主的语音学习。单个字母的语音教学以26个字母的对应发音以及五大元音字母发音为主,而字母组合语音教学则是以常见字母为主的,如ee合一发长[i:]等。

nlc202309020705

①以巩固字母为切入点。首先以26个字母为入口:比如说小学四年级复习字母的阶段,笔者就选择了一首字母歌---letter song ( A.J.Jenkins),这首字母歌曲不仅列举一些和字母有关的单词,还很好展示了该字母在单词中一些常见发音:A is for apple, [?][?] apple; B is for ball, [b] [b] ball …… 等到字母歌唱完的时候,学生自己也能试着总结出了A→[?],B→[b],C→[k], D→[d], E→[e]…… 大部分学生把26个字母的发音学习完美地融入了在动人的音乐声中,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虽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辅音字母,什么是元音字母,也不是很了解他们有没有其他的变化,在什么情况下变化这些复杂问题,但是他们对字母的发音有了初步的掌握,对单词拼读也形成一定的潜意识,这些对他们将来的英语学习是有很有帮助的。再以元音字母为突破口:在小学四年级的字母复习阶段,学生一直被灌输着一种“五大元音字母”概念。但在大部分的时候,教师也应该注意到所谓的“五大元音字母”,对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声音,是一种不具备实质意义的声音符号而已。而我们都知道,对于语言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声音是远远不够的。

在给字母家族作分类的时候,笔者发现由于对语音概念的模糊,学生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盲目地去分类。所以教师应该正视与学生这种认知需求,在教这个“音”的同时也可以尝试授之以这个“形”,尝试让学生来认識字母A的语音符号就是[ei],E→ [i:] , I→ [ai], O→[?u], U→[ju:].师生一起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见识一下所谓的庐山真面目。

②以复习字母组合为着眼点。在日常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通过字母组合发音,有意识地让学生来了解初步单词拼读规则,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些的读音规则,例如:在上PEP四上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B Let’s learn Let’s do一课中关于餐具的内容,教师首先从课前热身,师生会话环节---- Who is your friend, boy or girl?入手,很自然地在黑板上书写出or这个单词,紧接着很自然地转入与or相关的单词----fork的教学中。当然教师还可以列举出跟这个组合有关更多的单词horse, pork……试着让学生多开口朗读出新单词,运用以旧引新法来教会学生读出未学过的单词,这为以后的单词学习铺平了道路。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进行总结字母组合sh发音规则的时候自编口诀:sh常发“西,西,西”; ch常发切,切,切”,ee合一发长[i:]等。

三、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兴趣活动

1.歌曲吟唱

音乐是儿童心灵的翅膀,他们生性活泼好动,用英语歌曲导入组织课堂教学,其效果还是非常好的。相较活泼英语歌曲而言,语音教学就显得枯燥了,笔者试着去寻找这两者之间一个平衡点--------将字母的语音教学融入节奏欢快的音乐中,除此之外,笔者再结合队形变幻和舞蹈动作,将一堂字母语音课点缀的色彩斑斓。如小学四年级复习字母的阶段,笔者就选择了一首说唱类型的字母歌---letter song 。这首字母歌曲不仅列举一些和字母有关的单词,还很好展示了该字母在单词中一些常见发音:A is for apple, [?][?] apple; B is for ball, [b] [b] ball …… 等到字母歌唱完的时候,学生自己也能试着总结出了A→[?],B→[b],C→[k], D→[d], E→[e]…… 最后在参加区小学四年级英语歌曲比赛中,我校的《Letter Song》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在歌曲演唱活动的排练中,学生展现出了不一般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这在课堂上是很不多见的。尤其是在一等奖这一成绩的刺激下,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喜爱,对说好英语的信心更是空前的高涨。而他们也用自己的表现和成绩刺激和激励着班上其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课本剧表演

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活动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锻炼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也加强了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本次表演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和督促,一起研究要不要增删台词,一起品味谁的口语表达最自然,一起发现谁的肢体语言最贴切…… 这些都成为了这次活动中最珍贵的花絮。当然表演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在参加校“我编我演我精彩”英语课本剧表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加激励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

『剧本内容』如下:

Zoom:( sing)Who is wearing blue today? Blue today----- hahaha , I’m wearing blue today. Hello! I am Zoom。

Zip:Hi, I am Zip!

Zoom:Wow! Flowers!

Zip:Wow! Flowers!

Zoom:How beautiful!

Zip:How many?

Zoom:1,2,3,----

Zip:1,2,3,----

Zoom:A red flower, a blue one, a yellow one. Look!

Zip:How beautiful! I have a gift for you, too.

Zoom:Really? May I have a look?

Zip:Sure. Here you are!

Zoom:Thank you. Oh, no-----

Zip:Hahaha---

四、家校合力,其力断金-----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

教师可以发动家长,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尽量多督促孩子听英语磁带,多做模仿训练。

1.做好家校联系单

在新学期开始,笔者都会定期发给学生一张预习表格(一学期尽量要求完成2份预习记录),让家长一起配合来完成,监督孩子每天的10分钟听读练习作业,并及时完成英语预习和复习作业。完成任务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种奖励的形式,将成绩计入学期期末的总评分。

2.提倡短信交流法

定期与家长进行联络与沟通(一个月一次),及时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英语学习情况和取得的一些进步。学生在短期内没有完成相应的预习作业,教师应该与家长取得联系,以短信和电话的形式了解具体的情况,询问其原因和提供一些帮助,尽量做到与家长一起协作,一起来帮助学生合作完成“家庭作业”。

理想的语音教学应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简而言之,语音教学是随着单词和语句的教学而巧妙融入平时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对教材内容要多一点预设——滚动单词,增加学生学习的容量;对课堂要多一点空间——语音教学贯穿之中,语音学习也无处不在;对学生要多一点了解——层层递进,由简到难,给学生学习增加深度。除此之外,教师应多花点时间跟家长多进行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在每天的听音模仿练习中,多鼓励学生和家长,多用心思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把语音教学源源不断地汇入到英语教学中来了!

小学四年级学习语音是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而语音能力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笔者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深深地感受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提高语音教学水平和技能,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共同克服制约语音发展的负面因素,而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要利用点点滴滴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真正寻觅到了学习语音的快乐,更是找到了以后的英语学习终生受用的法宝。让我们在追寻语音之美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吧!

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 篇9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的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也有少数学生由于遇到困难,学习兴趣会随之减弱。尤其从这学期开始,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听、说、读、写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

1、能听懂、会说12组会话,并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2、能听、说、认读66个单词和听、说、读、写26个字母并且能听、说、读、写 36个单词(包括教室、书包、同学、家具、住宅结构、家庭成员、职业、数字、爱好、食品和饮料、餐具等几个话题),和进行简单的运用。

3、能听、做7个“TPR”活动。

4、能学会2个小制作。

5、能唱8首歌曲。

6、能听、说吟唱8首歌谣。

7、能完成6个自我评价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5、初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四、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及方法

1、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2、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形式,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和练习。

3、将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10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询问某人将来想要从事的工作”及回答的英文表达。教学目标是要能掌握部分学生感兴趣的职业名称,并能在恰当的情景中运用“询问理想的交际用语”及回答。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四年英语,积累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和对英语的感悟能力。针对这一特点,我把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教材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拓展,即将教材中“询问理想”的简单句“What do you want to be?”变成了从句“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以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语言需要。

二、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1、关注学生情感需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宽松、民主、活泼的课堂气氛是能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主人的首要条件。因为好的课堂气氛,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孩子们会倍感亲切,温暖和快乐,从而敞开心扉,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课伊始,我就利用 Free talk和歌曲“The wheels on the bus”帮助学生缓解课前的紧张情绪,释放他们的学习热情,轻松自然地引领他们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之中。我把自己融入课堂,融入学生之中,和他们一起唱歌,一起做动作,一起讨论。由始至终,我一直以亲切、热情、包容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敢想、敢做、敢说。满足了学生要求平等、被尊重的情感需要,也为他们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打下了良好情感和环境基础。

2、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给人以鱼,一日食鱼;受人以渔,终身得鱼。”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英语的方法和策略,并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就是“授人以渔”,学生将终身受益。《英语课程标准》中关于“基本学习策略”的二级目标有这样一些描述: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能初步使用简单的学生英汉词典等。根据这些要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重点突出了以下三方面学习策略的渗透和培养。

(1)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感受成功的愉悦。本课中关于职业名称的生词是通过介绍“感动中国”的部分人物呈现的。关于这些人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或家庭等渠道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抓住这一特点,我安排了由学生跟录音自主学习的环节。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已有知识水平,选择自己不了解的,或是很希望了解的人物去学习。同时,由于是跟录音学习,学生避免了紧张和怕人笑话的心理,不会的内容可以反复的听,反复的学。教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少不做强行统一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2)以“小组学习”为核心组织教学,鼓励合作,共同发展。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在前一环节学生通过录音自学以后,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差异,小组内的同学间就势必出现了信息差。于是,我在本节课中安排了多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学习知识等学习策略。与此同时,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帮助和关注,弥补了学生之间的知识差距。而同学们在互相帮助,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逐渐养成了乐于助人,善于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来学习。词典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更是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好帮手,好伙伴。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利用词典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

3、突出“兴趣、情景、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没有语言情景,那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什么。因此,话语也只有在情景语言中产生。” 学生在与他们生活相符合的情景活动中学习英语,其兴趣会更加浓厚,而浓厚的兴趣又会使他们更主动、更富有成效地参加到英语学习活动中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图片、录音和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为学生创设了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通过布置了解英雄人物的职业,了解朋友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和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的职业等任务,为学生创设了运用语言的情景;同时,还通过鼓励学生邀请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乘坐本小组的公共汽车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与本课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评价情景。在这样一些情景中,学生的每一项活动就有了依托,变得真实而富有趣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了学习质量。

4、将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11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英语教学  口语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25-02

前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为今后的小学英语教育指明了方向。

1.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是摆在小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而之所以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一直停滞不前,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缺少语言环境。学生们只要一出课堂,基本上就不再使用英语了,这种环境的制约,造成了学生对英语的怀疑,认为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其次是教育制度的制约。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强调的是分数,所以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写单词、写句子方面,以应对今后的考试,忽略了语言交际的能力。再次是英语教师自身能力的不足,我们的许多英语老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对英语口语也并不擅长,发音也不是特别准确,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后是学生自身的问题。正如上面所讲,我们的许多小学生比较羞涩,不敢开口说英语。最后是家庭的原因。许多父母自身的英语能力差,又不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给孩子的学习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成效的方法

2.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英语教学成效,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优秀的教师团队带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学校方面应该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用老教师带新教师的方法,传授新教师经验,帮助新教师成长;教师要加强学习交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要加强集体备课,增强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提升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要进行小课题研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要建立青年教师的成长档案,激励青年老师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并在对专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英语教学体系。

2.2做好英语课前准备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指导,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英语教学的内容以词语和基本句型为主,教师在每节课结束之前专门抽出一两分钟让学生把下节课要讲到的词句圈出来,在下节课来临之间提前预习。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语篇材料的比例较大,可以让学生回去查字典或学习机提前翻译不认识的词语,从而让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要培养学生做课前准备的习惯。要和学生约法三章,对于上课铃响之后还未进入教室的学生进行处罚,对于课前准备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使其形成一个制度,使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好习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3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一个学生对于这门语言没有丝毫兴趣,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那么它是很难把英语学好的,即使一时记住了某些单词,也可能一会儿就忘记,因此,必须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借助图文音视媒介,刺激学生对于英文的兴趣点。要创设游戏教学环节,尽可能用游戏地方式来进行英语的导入。比如用图片让学生们快速抢答,可以运用奖励计分的办法,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表现不好的学生扣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用幽默的语言、夸张的表情对学生进行赞美,在这种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将会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效果也必定非常的好。

2.4培养英语口语表达兴趣

英语口语教育一直是我国英语教育的软肋,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必须重视英语口语教育。营造出良好的口语交流氛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老师们首先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将英语的对话和生活的情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会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予他们充分地语言实践机会。在生活当中,老师要带头说英语,用英语跟学生提问问题,用英语给学生打招呼,让学生用英语给老师汇报自己班上的情况,跟老师用英语谈心,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宽松的口语表达氛围。要利用丰富的第二课堂,把英语口语教育延伸到课外,组建兴趣小组,讲故事、唱英文歌、猜谜语等,使小学生在浓浓的英语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英语的重要性愈加的明显。目前,我国已经将英语普及化,但是英语教学的质量却停滞不前,特别是口语教育,许多学生都羞于开口说英语,口语交际就更谈不上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而良好的英语能力是必备的素质,因此必须进行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高倩.小学英语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模式探索[J].新课程导学,2013(27).

新标准英语小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12

【比对内容】6B Unit 5《The seasons》(Part A)&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Story time)

【分析】前者(图1)为旧教材六年级的语篇内容,主要涉及的相关句型有:What’s the weather like?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I like…best because…主要篇幅通过对话的交流促进学生对四季及气候、活动的了解,从而达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表述的目的。而后者(图2)同为季节的主题,新教材在编写中作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此话题提前出现在四年级教材中,丰富了中年段学生英语话题的内容,这是一种提升和多元的体现。其次,新教材针对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从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新定位,从语言表达、词汇运用、句子长短、对气候的描述等方面都进行了谨慎的考虑,一改旧教材中提问回答的形式,以有节奏地小诗形式帮助学生朗朗上口。这篇题为“Seasons”的诗歌共分4段,每个季节自成1段,每段由4句组成,1句1行,句子的长度有规律地限定在四至五个词汇。每一段的第三句具有相同的韵脚。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歌根据作者对四个不同季节的天气描述、活动和感受,描绘了四副代表不同季节的画面。它以简约的语言与富有节奏的韵律表达出作者对一年四季不同的感受,以此抒发对大自然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初识诗歌文本,推动对Story time的再认识

【教学片段1】日常活动交流增进认同感,拉近师生距离。

T:Saturday is coming.I usually fly kites on Saturday.How about you?

(请2~3位学生回答)

T:And I usually go boating,too.How about you?

S4:I…,too.

T:Great.That’s fun.

T:I like spring.Do you like spring?

Ss:Yes.

T&Ss:We like spring.

T:Where is spring?

T:Good.Let’s go and find the spring.

T:Look,where is spring?Spring is…(图3)

S1:Spring is beautiful.

S2:The trees are green.

S3:The flowers are pink.

T:Yes.It is spring.It is warm.教授新单词warm,注意ar的发音/D﹕/.

(图4中太阳的嘴形能够生动地帮助学生朗读warm)

S4:We fly kites and go boating.

Ss:We like spring.引导学生一起说。

这样处理的好处是:教师在对学生已有的语言基础之上开展自然和谐的交流,顺利地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堂的氛围之中。这也是教师没有一开始就依据语篇的步骤让学生自行阅读的原因,因为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尤其重要,它能在此过程中铺垫部分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教学背景,化难为易,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与能力。

二、体验整体促感悟,加强对诗歌文本的阅读

诗歌,作为语言学习材料,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意境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能全面了解诗歌内容,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要带领学生体会诗歌意境,整体感知诗歌文本。

1.整体感知诗歌文本,感受其意境之美。

【教学片段2】观看诗歌视频。

T:Are the children(孩子们)happy in each season?(图5)

(注意反复出现的词或句子哦!)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整体了解诗歌,学习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该问题主要引导学生对四段话中重复出现的内容加以特别关注,帮助学生感知诗歌想要表达的意境和感觉。由于该问题指向明确,学生能比较有针对性地找到正确的应答。

Ss:We like spring.We like summer.We like autumn.We like winter.

T:We like them!Let’s read happily!

【设计意图】学生找出4句和like有关的句子后,教师要求学生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为下一环节———诵读出诗歌的语言之美作铺垫。

2.感受诗歌韵律,体验其语言之美。

【教学片段3】模仿———朗读———诵读。

T:Now,who likes autumn?Stand up.

T:Ok!Now let’s read this poem beautifully.Followwthe tape.

作为一个阅读文本,诗歌以其富有节奏的韵律给语言带来特有的韵味。在自由交谈中,学生了解了春天,然后在整体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形式和朗读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秋天进行模仿朗读,并以此希望整节课中学生都能通过模仿———朗读———诵读,从而充分感受到诗歌特有的韵味。

3.丰富阅读形式,尝试自主学习。

【教学片段4】合作+探索。

T:About spring and autumn,you learn from me.About summer and winter,please learn by yourselves.(让学生任意说都可以,学生可以在图8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同学之间合作互助,自主完成图7的学习任务)

我们一直在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扶”与“放”的关系。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是发挥个人能力,运用习得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在诗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诗歌内容的特点来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本诗歌每段话结构相同,句子结构相似,可以通过放手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学,获得语言知识。教师给出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自学(图8)。

三、拓展文本扩视界,回归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作为一个诗歌形式的阅读文本,诗歌比其他形式的文本要简洁许多,它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因此,诗歌往往对语言的再创作留有很大的空间。理解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理解的深层再现。学生通过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又创造性地进行诗歌再现,通过语言的表达体现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所以在本节课最后环节,通过开展拓展活动,引导学生对四个不同的季节展开想象,启发他们运用语言进行描述,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使诗歌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更使学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从平面走向立体,从而了解学生的视界,拓宽学生的视野。

上一篇:整体物业租赁合同下一篇:校外义务劳动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