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探索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探索(精选8篇)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探索 篇1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许多高中化学教师都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教,学生怎么努力,最后学生的化学成绩依然不理想,有的觉得学习化学太难,逐步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开始放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经过分析整理,我总结出造成化学实验教学低效性的原因有:

1、许多教师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做实验时照搬课本上的固定模式,没有运用新颖和独特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部分教师把实验放在嘴上,靠一支粉笔就把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写在黑板上,然后靠一张嘴把实验的整个过程讲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仅仅听实验和背实验,压根儿没有亲自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实验教学当做重点学习的对象,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就不会得到锻炼。

3、有的教师对实验要求过于放松,没有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学习思维。教师通常对实验试剂的用量、滴加顺序、反应温度等条件过于放松,没有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这样的实验不但不容易成功,反而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环境和危害学生的健康。

4、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实验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实验失败率高。有的教师认为实验很简单,只需在课堂上按照书上的步骤做一遍就行,没有在备课时多做几次实验,到课堂上做时失败率往往很高,教师情急之下一时找不出失败的原因,就随便找借口解释,敷衍学生。

5、教师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化学操作实验。随着计算机时代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有的化学教师甚至用它代替实验教学,一张接一张地播放影片和动画,让学生通过屏幕上的图画学习实验,这导致实验的真实性大大降低。

6、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时,没有相应的指导、评价和总结,注重过程忽略方法,让实验变得随意和盲目,学生在小组内缺乏指导,过于随意,实验得不到好的结果。

二、提高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1、将化学实验趣味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高中生无疑是繁忙与艰辛的,枯燥无聊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更加排拒,因此,教师要采用趣味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如在学习高锰酸钾和明矾等物质时,教师为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表演这样一个实验:教师手里拿着三块颜色和大小都相同的棉布条,让学生全部看过之乱用火点着。结果,第一块布燃烧得特别旺盛,不一会儿就烧光,第二块布也慢慢地烧光;第三块布烧不着。学生都感到奇怪:三块相同的棉布条,为什么有的燃烧得快,有的燃烧得慢,有的干脆烧不着?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让他们讨论后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进行了解释。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验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如制备Al(OH)3有各种不同的方案,这些方案都基于不同的原理,学生可以逐一对这些方案进行探究,这些方案可以用化学反应公式表示:

①Al3++3OH-=Al(OH)3↓;

②Al3++3NH3H2O=Al(OH)3↓+3NH+4;

③AlO-2+H++H2O=Al(OH)3↓;

④2AlO-2+3H2O+CO2=2Al(OH)3↓+CO2-3;

⑤Al3++3AlO-2+6H2O=4Al(OH)3↓,

学生通过方案的设计、对比和分析,既巩固和拓展了知识,又清晰建立了Al(OH)3两性的概念。

3、教师鼓励学生多加思考,不能只听实验、背实验。

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应占据主体地位,不能只是听实验、背实验,要根据教师的指导,按照实验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实验,如教材采用在沸水中滴加FeCl3的方法,利用加热促进FeCl3水解制取Fe(OH)3胶体: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教师先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促进FeCl3水解的方法也不仅仅是加热,学生再通过实验证明,将少量Na2SO3固体或溶液加入FeCl3溶液中同样也可以得到Fe(OH)3胶体,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不再局限于听实验和背实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4、有组织的进行分组实验,保证实验的严格缜密。

教师在分组进行试验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严守实验规定,按照实验室规则进行试验,不能有违背实验室规定的行为,在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要提出明确且严格的实验要求,讲清楚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以便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实验。化学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必要时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教师有针对性地创新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实验当做化学课堂的最高法庭,将每一堂化学课都讲解得生动形象,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快地学好化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静、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王丹、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探索 篇2

一、转换自身角色, 优化课堂教学

新课程实施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 一是要清楚自己应扮演什么角色, 不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 硬是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灌输给学生, 使学生失去思考时机。二是教师引导者的身份要到位。比如高中化学《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节, 教师大多能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环境污染, 但没能深入引导:我们能不能把自己身边的一些对环境污染的现象及原因, 介绍给大家呢?加上这样的引导, 可以使学生强化自己观察生活、表达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三是教师扮演好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课堂中大多有分小组讨论的环节, 教师布置好讨论的内容之后不要“袖手旁观”, 要真正参与到学生的讨论活动中去。

二、加强实验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实验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 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 具有创造性。首先, 要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铜和浓硫酸反应制二氧化硫的实验中, 学生往往观察到生成黑色沉淀, 教师可以马上追问:黑色沉淀是怎么产生的呢?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学生们各抒己见, 查资料、上网、实验等, 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大加强。其二, 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浓硫酸有一种特性:吸水性, 书上没有演示实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设计浓硫酸吸水性的实验。学生经过思考, 在一只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氯化钠溶液, 再加入2ml浓硫酸, 立即析出白色晶体氯化钠。

三、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 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探究式教学, 重在探究, 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 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如:在做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的对比实验时, 有学生提出自己看法:因为二氧化硫溶解度很大, 若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的速率较大, 就会生成溶于水的酸式盐亚硫酸氢钙, 也就无法看到出现浑浊的现象。针对上述观点做实验, 果真发现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钙溶液时并不像书中描述的那样使之变浑浊又变澄清, 而是一直保持澄清。只有在减少二氧化硫进气速率时, 才能看到浑浊现象。

总之,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化学课堂教学应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 经过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充分关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 让化学学习“活”起来。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索 篇3

一、课堂分层教学的模式和程序

课堂分层教学的操作程序可用如下流程图来表示: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模式→知识掌握应用层次知识整合层次能力培养和形成层次

1.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知识的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以及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层次,一层一层地认识和理解每一层次所表达的意义,然后再分析和综合各层次间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完整的易于掌握的知识。

2.教学目标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是理解有关概念和性质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掌握和理解知识的运用,能够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第二层的教学目标是把握有关概念、性质的意义,学会知识的应用,会分析解决问题;第三层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学会知识的运用,能分析问题。

虽然教学目标划分了层次,但教学时不能只限于按层次教学,应在教学中激励学生从低级目标向高级目标转换,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潜力。

3.课堂教学操作程序和模式

①课堂教学程序

知识块教学——知识的整合——知识反馈、矫正——能力的发展和形成。

②知识块的教学包括基本教学目标和反馈,对于知识块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不应随意地铺开。

③知识的整合,包括知识间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以及分化训练。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对知识块间的比较、分析、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性的运用。在此过程中分化训练是重要的,分化训练包括分组练习和分类练习。

分组练习由教师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掌握新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分类练习包括基本练习,适用于第三层次学生。主体学习适用于第二层次学生。探索性学习适用于第一层次学生。

④知识发展和能力的形成,适用于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学生,目的在于“培优”。

四个环节的教学要注意衔接,做好安排,不能顾此失彼,应进行协调,要求各层次学生交叉解答问题,即让第一、二层次学生解答第三层次问题,第二层次学生解答第一层次问题,第三层次学生解答第二层次问题,在解答过程中,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从而激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信心,还可让学生开展讲座等形式学习。

二、课堂分层教学的操作要求

1.“分合结合”的要求

采用分合结合的方法,注意各个环节的衔接,既要有“培优”“补差”的“分”的环节,又要有“面向全体”的“合”的环节,并把“合”的环节建立在“分”的环节上,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活动发展空间。

2.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中应变“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为“教师主动,学生积极”。根据课堂分层教学设计,教师讲授应低起点、严要求,让学生时刻处于主动状态,分层次达标。在这些层次中有通过努力人人能达到的要求,让学生主动钻研,主动提高,同时开展合作学习,互帮互助,互议互练,并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自读、自问、自练、自我消化的独立学习方法。

3.全员参与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上要“快投入”“频活动”“勤反馈”“多矫正”,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面和参与量,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多种尝试、选择、发现、发展的条件和机会,并采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励、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和热情,培养自觉精神,从而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所得。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优”和“补差”工作。(作者单位: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

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篇4

摘 要:有效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在20世纪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上提出来的,如何高效利用高中化学课,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首先从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入手,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再总结出有效练习,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实践

在20世纪的科学思潮影响下,人们意识到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还是如何利用观察、实验这些科学的方法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推出有效教学的问题。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高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习有了较浓厚的兴趣,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化学课堂还要有趣味性。从高中实施新课改以来,就要结合高一新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比如,我在第一堂课设计几个魔术实验:“滴水生火”“空瓶生烟”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学习“物质的分离与检验”之前,我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首先是司机酒驾惹车祸,交警对酒驾司机进行检测是否喝酒;再就是奥运会期间,对运动员是否服用兴奋剂进行检验。让学生了解要想了解化学方面的奥妙,还要引导其努力学习化学知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给学生讲有关于化学史与前沿科学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进行讲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揭开了化学的神秘面纱,让学生具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检测以后,还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和进步较大的学生来说,在对平时作业进行批改时,还要多写某些具有激励性的批语,对于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也加上了某些鼓励性评语:“只要肯下功夫、肯努力,一定会有好的成绩”。对于作业比较马虎的学生来说,还要在作业后写上批注:“认真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坚持持,才会成功。”当批完试卷以后,还要在某些学生的卷面加上这样的批语:“你的进步,老师看得到,望继续努力。”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解题方法相对简单时,我们还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有自豪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当学习目标一旦达成,学生就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与鼓励。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并提出更多问题,解决更多问题,做到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制订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教师的及时鼓励也可能成为中等、后进生转化的转折点,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对于优等生来说,也能够“更上一层楼”,并实现自己的最终目标。

二、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不能出现“满堂灌”和“一言堂”,并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还要做好及时的点拨与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对符合学生实际的一系列习题进行编制与组合,“教学专制”与照搬外地训练题的现象不能重演。要在平等、民主以及合作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活泼、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能够扎实、有效地备课,实现教学的针对性和创造性,能够做到讲练结合,实现师生互动,做到扎扎实实地教学,平时要从点滴开始进行积累,打好基础,做好查缺补漏工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要从注重“这堂课讲了多少知识”转变为侧重于“这堂课学生如何提高的”;从注意“这道题学生是否做了”转变为“这道题使学生悟出了什么”,课堂教学由高密度勤奋型转化为高回报效益型。

三、有效练习,实现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主要靠学生的健康成长及进步来体现,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的能力,所以要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还要结合组织有效的训练达到教学的高效。有效训练的实施还要围绕以下三个环节。

1.抓选题,强化训练

教师要从学校情况、学生情况出发,对精选的练习题进一步优化。这时,教师不仅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还要注意收集不同的教学信息,从题海中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训练,保证练习的质量。选题时还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练习,实现教学的高效。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随便搬来进行训练。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们还要在解题能力和讲题能力方面加强,在选题能力及变题能力方面有所注重,提高自己的组题能力与编题能力。

2.加强训练,抓好细节

细节有可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训练要注重过程。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可以提高分数;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潜力;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竞争力;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有突破口;只要做到规范、注重细节了,就会有增长。只有狠抓细节才能提高成绩。

3.强化练习,及时反思

先练习,后反思更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教师和学生还要加强练习,不断进行反思,同时,还要做好分析与反馈工作,讲评课更要有针对性,能够准确地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讲评课时,注重方法、规律、能力的训练与增强。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积累,还要进一步追求教学的高效,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更要追求卓越,变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享受”,这是教师自身的“职业享受”,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所在。

(作者单位 贵州省剑河民族中学)

高中化学漂白实验设计探索论文 篇5

[摘要]在对多个化学漂白实验方案进行前期探索的基础上,经筛选确定用过氧化氢漂白牵牛花和玫瑰花花瓣,并详细考察了不同过氧化氢浓度和不同漂白温度下的完全漂白时间,最终设计了高中化学漂白课堂实验方案,为高中阶段开展化学漂白课堂实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漂白;课堂实验;过氧化氢;高中化学

一、引言

漂白剂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印染、食品、造纸、生活用水及消毒等领域。比如,食品工业使用漂白剂可改善食品色泽、抑菌防腐、抗氧化等;日常洗涤剂中常常使用漂白剂以使被洗织物的颜色亮丽;等等。漂白作用是指使有机性的有色物质褪色的作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涉及漂白问题的知识,漂白可以分为物理漂白和化学漂白。物理漂白指吸附型漂白,如疏松多孔的活性炭通过表面吸附有机色素而使有色液体颜色变浅或变白。化学漂白包括氧化性漂白、还原性漂白和化合型漂白三类。氧化型漂白剂主要包括氯气、氯水、次氯酸HClO、次氯酸钠Na(ClO)2、双氧水H2O2、过氧化钠Na2O2、臭氧O3等,它们不稳定,能分解生成氧化能力很强的新生氧,破坏有机色素结构而发挥漂白作用。化合型漂白剂主要指二氧化硫SO2,漂白机理是二氧化硫溶于水后生成的亚硫酸与有机色质直接结合成无色的.化合物。还原型漂白剂常见的有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漂白时S2O2-4中的三价硫被氧化成HSO-3中的四价硫,即S3+→S4++e-,主要用于漂白纸张浆以提高纸张白度。

二、化学漂白实验探索构思

学生虽然已经学过漂白作用,知道多种漂白物质,但是对漂白过程还没有过真实的体验,因此要设计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漂白这一化学现象和过程,加强对漂白作用及其原理的认识和掌握,特别是通过身边的物品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化学漂白过程和现象更能体现实验探索的趣味性。探索化学漂白课堂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是选择相对安全的漂白试剂;其次是筛选漂白过程容易发生且漂白现象明显的有趣的漂白对象;再次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和实验条件。在化学高中实验中,安全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首要问题。气体型漂白剂,如氯气、臭氧、二氧化硫等,有较大的毒性,存在实验安全问题,因此不宜采用。通过检索资料及相关分析,我们初步确定采用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硫黄和亚硫酸钠这些固体或液体漂白剂。前期选定浅黄色纸张、木粉、变色旧白布和枯黄的银杏树叶为漂白对象,实验方案分别为采用次氯酸钠漂白浅黄色纸张及枯黄的银杏树叶、硫黄漂白木粉和亚硫酸钠漂白变色旧白布。通过改变温度和延长时间进行实验探索,发现漂白现象不明显。比如,在室温下漂白枯黄的银杏叶的完全漂白时间高达25小时(而升温漂白时银杏树叶容易碳化变黑),因此不宜设计为高中阶段的化学漂白课堂实验。最后,我们选定牵牛花和玫瑰花为漂白对象。由于次氯酸钠的氧化性较强,适合漂白纤维素较多的物质,如果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漂白牵牛花和玫瑰花,会严重损伤花瓣,因此确定采用相对比较安全的过氧化氢作为漂白剂,更便于学生全面探索和观察漂白过程及现象。

三、化学漂白实验过程

为了减少过氧化氢在达到预定温度前分解,将鲜花花瓣浸入过氧化氢后立即放到已提前升到设定温度的水浴锅内恒温漂白。图1和图2分别是紫色牵牛花花瓣和红色玫瑰花花瓣漂白过程中不同时间的数码照片。可见,随着漂白时间的延长,紫色牵牛花花瓣和红色玫瑰花花瓣的颜色逐渐变浅,并且白色斑不断增多,白色区域慢慢增大,最后整个花瓣全部变为白色。被过氧化氢漂白后的花瓣在80℃下加热5小时后仍然为白色,室温放置1个月以上也仍然为白色,说明过氧化氢的漂白属于永久性漂白。列出了不同过氧化氢浓度和不同漂白温度下紫色牵牛花花瓣完全漂白的时间。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和浓度的升高,过氧化氢漂白紫色牵牛花花瓣的时间在缩短。在7.5%~30%的过氧化氢浓度范围内,都能快速观察到紫色牵牛花花瓣的漂白效果。

四、化学漂白课堂实验小结

综上可见,我们建议采用过氧化氢漂白红色和紫色类鲜花进行漂白实验。为了便于课堂内观察,漂白温度最好选择在40℃左右,过氧化氢浓度最好采用20%~30%。每个实验组涉及的实验仪器包括20mL量筒1只、5mL量筒1只、50mL广口瓶1只、恒温水浴锅或烘箱、镊子1把和乳胶手套1副。涉及的实验药品为30%的过氧化氢(化学纯)和蒸馏水。实验步骤:(1)采用量筒量取20mL30%过氧化氢倒入50mL广口瓶,用5mL量筒量取计量的蒸馏水加入混匀,调至实验要求的过氧化氢浓度;(2)用镊子镊取鲜花花瓣浸入广口瓶内的过氧化氢溶液里;(3)盖上广口瓶盖,放入已升到设定温度的恒温水浴锅或烘箱内,随时透过瓶壁观察鲜花花瓣的颜色变化;(4)实验完毕后,取出广口瓶,打开瓶盖,用镊子将漂白后的花瓣用清水漂洗掉表面附着的过氧化氢液体;(5)将过氧化氢残液倒入实验室废液瓶或桶内集中处理。需要注意的是,过氧化氢具有较强烈的灼烧作用,需要特别小心,不能溅到皮肤上,特别不能溅到眼里,因此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要求穿长袖长裤,戴乳胶手套。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或眼里,立即开大水龙头冲洗10分钟以上。必要时就医治疗。

[参考文献]

[1]夏淑萍.基于“3S”的教学设计———以“含氯漂白剂”为例[J].化学教与学,2013(9):74-75,52.

[2]孙克俊.浅谈中学常见漂白剂[J].中学课程辅导,2014(33):299-300.

[3]张敏志.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效果[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9):69.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探索 篇6

陈长应

(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221116)

摘要: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作了一些改革尝试,以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

关键词:有机实验;教学策略;改革探索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此高职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化学是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是一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高职有机化学实验的现状分析 1.1 高职学生的学情分析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数是在高考中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较差。因为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教师主要注重理论学习,开设化学实验课的时数有限,所以学生对一些实验的基础知识了解很少,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相关的化学实验仪器,缺乏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1.2 实验教材及教学手段缺乏自主创新性

高职有机化学化学实验教材内容编排上做了一定的改动,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增加了一些趣味性、实用性的实验,但仍有欠缺。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代表性的化学实验,大多数属于验证性实验,实验教材对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内容、方法、步骤、记录表格等一应俱全,不利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对实验不重视,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

1.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不适应企业的需要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按方抓药的情况。教师按照实验教材布置学生预习,实验员准备实验药品和仪器,实验课上教师讲解实验目的、要求、分析其原理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学生进行操作,写实验报告。这种方法使学生得到了基本实验操作的训练,现有的实验教材中以基本技能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教材上可以找到完整的实验步骤以及反应现象,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有限。对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课堂的实验教学难以提供其反复锻炼的机会,而对于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规定的实验项目难以满足其好奇心。这样的实验教学只能培养学生基本的操作技能,不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很难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2.实验教学策略的改变

要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就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以适应企业的需求。2.1螺旋式上升实验教学策略 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要根据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实验教学内容,由低到高,分成几个模块,螺旋式的上升,逐渐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一模块:有机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及基本训练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一些有毒易挥发、易燃、易爆、易碎等实验药品、仪器和实验产物,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容易产生一些安全事故,如果产生安全事故,不光对人生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也对很多同学的后续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切勿忽视安全教育。基本训练主要内容是蒸馏、分馏、减压蒸馏、重结晶、萃取等,学生只有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逐步完成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一定要加强学生有机化学基本训练教学,为达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模块:综合实验

选出操作性较强的制备实验集中进行实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首先教师对实验进行操作讲解,特别强调实验的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老师应该注意随时纠正学生错误操作,逐步提高实验技能,为设计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模块:设计性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多个实验题目自己选题设计方案,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方案的可行性,首先考虑实验理论依据是否充分,其次兼顾经济性、环保性、实用性等因素。通过教师审阅与指导,要求学生通过仔细检查和修改,确立最完善的实验方案。在学生学习完成相关化学理论知识,学生基本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了独立操作。这样对化学实验的教学任务才能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完整的实验研究方法,实现从知识技能向研究能力的转化过程,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2.2绿色环保策略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医药院校,每天都有大批学生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种类多,消耗量大,而且大部分有腐蚀性或有毒,有的实验还伴随有毒或有害物质的产生。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绿色环保问题。

第一,关注化学反应后残余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

化学反应除了产生所需要的产品外,往往还同时有其他物质生成,有些副产品可以在本化学反应系统中循环使用,而另有一些副产品则可以作为其他化学反应的原料或其他用途的资源,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结合相应内容进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教育,特别是在进行学生化学实验前要告诫学生,实验后的残余废弃物要放到指定的容器中回收,不能随便丢弃,避免污染环境和造成资源浪费。

第二,提倡微型化实验,降低污染度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微型的化学仪器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微型仪器并非是常规仪器的简单缩小,而是根据微型实验的特点以及它的科学性进行设计、研制的,它是以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而获得比较明显的反应结果和准确的化学信息的一种新型的化学实验方法。采用微型化学实验技术,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实验费用,降低环境污染,而且还可以扩大化学实验的覆盖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三,多媒体辅助仿真实验

化学教学实验的绿色化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有些教材中的经典实验不具备绿色化条件,那么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实验,以动态直观的 方式介绍绿色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仿真,这就解决了一些药品昂贵,实验技术困难,实验设备困难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在教室里模拟实现大工厂里发生的过程,减少化学污染对学生身体的伤害。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辅助仿真实验,避免化学污染在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常容易引起爆炸或必须使用有毒有害的试剂,或在实验中排放较多的有毒的气体、有毒废水,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且对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目前还无法通过改进实验来实现绿色化或减少、减轻污染。对于这类实验,就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实验过程等进行仿真,用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视等方式来进行,力求实验效果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2.3弹性考核策略

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两方面的检查和评定,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实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有机化学实验弹性考核体系,贯穿实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加强实验考核是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而实验考核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在考核时要力求做到科学、全面、客观、真实。实验总成绩按 100分计,其中平时成绩占 70%,包括每次实验时的考勤、纪律、预习报告、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实验报告等方面。要求学生必须对实验操作过程写下实验记录,并在本次实验结束的时候,教师对实验记录签字。然后将此记录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以此来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的重视。另外,做实验时要装置合理醒目、仪器搭配合适要,操作规范。实验结束后,桌面整齐清洁,试剂、仪器摆放规整以及废弃的试剂要回收到指定的容器内等良好的实验习惯等也要计算到平时成绩当中去。期末理论笔试考核占10%,主要是针对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考核。期末实验操作考核占20%,要求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按照实验方案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这种考核方法能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促使他们在平时的实验中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2.4实验后的反思策略

实验结束后,必须对本次实验进行分析,但由于学生的实验速度不一,无法同时结束实验,也不可能让早结束的学生等全部同学结束后,听老师总结分析。针对此情况,采取了在做下一个实验中再讲解上一个实验的方法,这样既给学生一个再查询资料、讨论和思考的过程,又可以复习巩固上一个实验所应掌握的知识。对于老师的总结分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纠正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操作错误,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的规范化;(2)分析注意事项的原由,探讨实验现象的理论解释,提问实验所涉及的思考题,加深学生对实验内容的了解;(3)分析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2.5实验教学和技能大赛相结合的策略

“学生是学校的根本,只有他们掌握应有的技能和知识并能学以致用、顺利就业,才能凸显学校的办学水平。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学生们提供就业平台。”学校教师通过这种对抗大赛的演练,不仅巩固理论知识,更锻炼了实践能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学校通过参加各种大赛,了解当前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专业现状,抓住课程内涵所对应的职业内在需求,从教学体系、课程体制和授课方式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使课改真正到位,职业教育不但要传授动手能力等技能知识,还应该保证学 生的职业素养。首先,通过课改,学生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主动去参加比赛,为将来创造更多的机会。其次,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高职院校在职业技能大赛中的表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内在本质,对于学生而言,实现岗位与所学知识的零距离对接,有助于拓宽了他们的就业道路。

3.结论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是探索自然物质运动、变化及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只有充分重视实验教学、进行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田能瑾.面向21世纪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0,19(4): 5-10.[2] 蔡支农.对高职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74-76 [3] 李秋荣,肖海燕,陈蓉娜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考[J].教学研究, 2011(2):47-49 [4] 赵同建.改革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5):198-200 [5] 王冰冰.高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10):185-185 [6] 郭英,刘洁,伍百奇.有机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2):49-51

Exploring of the Reform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Strategy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CHEN Chang-Ying(Jiangsu Xuzhou High Medical Vocational School, Xuzhou 221116,China)

Abstract : Organic chemistry is a science based on experiment, but the traditional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exists many shortcomings, aimed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made some reform of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teaching strategy to try,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better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Keywords: Organic experiment;The teaching strategy;Reform of exploring 作者简介:

高中有机化学教学探索 篇7

一、绿色化学的现代内涵

绿色化学 (Green Chemistry) 概念从一提出来, 就明确了它的目标, 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 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能源, 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它的过程为零排放和零污染, 具体内涵体现在五“R”上。

1. 减量 (Reduction) ——减量是从节省资源、少污染角度提出的, 包括两层意思: (1) 减少资源用量, 在保证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 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转化率, 减少损失率; (2) 减少“三废”排放量, 主要是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 (副产物) 排放量, 特别是排放废水量必须降低到一定标准以下。

2. 重复使用 (Reuse) ——重复使用不仅是降低成本的需要, 而且是减废的需要。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

等, 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

3. 回收 (Recycling) ——回收可以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回收包括:回收未反应的原料, 回收副产物 (含“三废”) , 回收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化学工业产生中的循环操作程序就是一种常见的回收方式。

4. 再生 (Regeneration) ——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化工产品生产在它设计的开始, 就应考虑到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特别高分子材料的再生显得尤为重要。

5. 拒用 (Rejection) ———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 它是指对一些无法替代, 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药品原料, 拒绝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使用。在学术界日益重视的绿色化学现代内涵已得到理解, 绿色化学概念在工业上也已日渐得到认可, 但它的概念与内涵在教学中也应得到贯彻, 它的应用在实验中也应得到推广。特别是中学化学教学, 面对的是接受启蒙化学教育的中学生, 贯彻绿色化学内涵, 推广绿色化学成果显得尤为重要。

二、绿色化学教育实施策略

1. 宣传绿色化学, 增强环保意识。

要让学生把绿色化学理念变为自觉的行动, 树立正确对待环境的态度, 培养学生改造和优化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就必须让学生接受绿色化学的思想。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利用化学学科优势, 教师可以点带面, 介绍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在讲化学“硫和氮的氧化物”一节时, 先让学生阅读“图4-19空气质量日报”, 并让学生相互讨论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严重性, 让其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要提倡绿色化学, 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从而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2. 重视实验教学, 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观点, 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 在实验教学中贯彻绿色化学思想最为重要。因此, 为了适应绿色化学新要求, 中学化学实验必须进行改革。

(1) 要大力推行微型实验。要对常见实验仪器进行微缩, 对常用试剂要给出限量, 实验中除了可使用已研制成功的井穴板等微型仪器, 还可以把容量瓶、烧瓶、启普发生器等微型化。在微型化带来实验现象不明显时, 可借助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把实验结果放大。

(2) 要努力改革实验方式。有些颜色变化明显的定性实验可放在点滴板中进行, 如指示剂与酸或碱作用实验、Fe3+的显色实验等, 有些定性实验可放在滤纸上完成, 如电解饱和食盐水, 检验醛基存在等。

(3) 要设法改进和创造性演示有关实验。课本中有些实验仍有危险性, 硝基苯及苯有毒, 硝基苯、溴苯制备实验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在NO2制备、铜与浓硫酸反应、氯气的制备等实验中可以连接尾气装置;对H2和O2、Cl2与H2等的爆鸣实验可以进行改进。

(4) 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化学实验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如果我们对这些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 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可以变废为宝。对于废液的处理, 实验室应建有专门的废酸槽和废碱槽。在实验操作中要求学生, 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 一定要在指定处倾倒。对于含贵重金属的废液, 要经化学处理回收后再排放。比如做了银镜反应后, 试管中的银镜用稀硝酸清洗后的废液可集中收集起来, 可以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银。对于废气的处理要做好尾气的吸收或回收再利用。对于Cl2等有毒气体的制取, 要用相应的试剂进行尾气处理。

3. 精心设计作业, 巩固绿色化学理念。

在布置化学作业时, 要精心选择一些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习题, 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强化绿色化学理念。如, 让学生设计制备硫酸铜的实验, 并让学生从环保和节约药品的角度, 选择最佳方案。同时, 每次实验课后, 要求学生写化学实验报告, 除了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原因外, 还要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并提出改进的设想和措施, 以做到下次实验的绿色化。在实验报告中探讨处理“三废”方面可做哪些具体的工作, 还可让学生开动脑筋, 设想对尾气的处理意见和废液的转化利用, 如何变废为宝。

高中化学“错误教学法”探索 篇8

高中化学相对于初中化学,不仅知识面广,而且更侧重学习的理解能力。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在解题时常出错,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降低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经验,并称之为“错误教学法”。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想法,供同行参考。

一、“错误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意义

传统的化学教学多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把书本上的理论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使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灵活的思维能力。如果一旦碰到较灵活的题目,学生就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大多是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缺乏对化学学习过程的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错误教学法”就能很好地改变这种情况。

我的“错误教学法”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先预习课本知识→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置错误→老师提出反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结合预习的内容,当堂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分析错误原因→讲解正确答案。这样做有一定的益处,首先培养学生敢于怀疑、敢于反驳、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再则让学生自己“亲自”来发现和“纠正”老师的错误,找到正确答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双方的互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自信心。

二、“错误教学法”的设计和应用

1.化学基本理论的“错误教学法”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对基本理论的概念模糊不清,容易混淆,我把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有意识地“张冠李戴”,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这比教师指出错误效果要好。比如在“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章节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我先故意在黑板上画出几种错误的原电池装置,让学生自己指出错误并改正。同学们纷纷指出了其中的错误,这样既使学生知道原电池的常见错误,又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形成条件的理解。

2.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教学法”

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常常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但没有细致说明原因。这样学生会心存怀疑,甚至有些学生不按老师规定的要求做实验,还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我在实验教学中,先把学生可能出现失误的步骤汇总起来,然后在演示实验中,人为设置错误操作过程,让学生自己看看操作错误会出现什么后果。例如在“喷泉实验”中,常见的操作失误是见不到“喷泉现象”,我安排了两组学生,一组学生拿到的是干燥的圆底烧瓶,一组同学拿到的是刚刚洗涤完的圆底烧瓶,两组同时做实验,结果干燥的烧瓶出现喷泉现象,而湿润的烧瓶没有这种现象。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发生“喷泉现象”的原因。

3.化学习题的“错误教学法”

高中的化学习题已趋于简单化,但学生做错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大多是审题不清、概念不清、基本技能欠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先列举错题的典型做法,然后分析原因,理顺概念之间的关系,找出正确答案。同时,采取激励机制,故意让同层次的学生在分数上拉开档次,并告诉学生这是疏忽所造成的后果,并严格要求学生养成思维严谨、解题认真的风格,促使学生在解化学习题时处处小心,养成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三、几点体会

1.“错误教学法”的课堂设计要合理,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防止出现超纲内容和不科学、不严谨的现象。

2.对化学实验的错误举例,应采用安全系数较高的实验进行。

3.长期采用“错误教学法”会训练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学生为了在课堂上“纠正”老师的错误,会更加积极预习,并有准备地猜测老师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

4.教师实施“错误教学法”将花费大量的预备时间,这对教师的备课将是一个新的挑战,但课堂效果很好,花费准备时间是值得的。(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党史党章培训材料下一篇:历史学专业考研强化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