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子夜歌无名氏,子夜歌的意思,子夜歌赏析

2024-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子夜歌,子夜歌无名氏,子夜歌的意思,子夜歌赏析(推荐6篇)

子夜歌,子夜歌无名氏,子夜歌的意思,子夜歌赏析 篇1

《子夜四时歌》,是南朝乐府民歌,多写哀怨眷恋之情,用这个名字来表现作者对“古典舞魂牵梦绕的守望,柔情与牵挂的所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短短的半个多小时里,不仅做到了意境丰沛还讲述了完整的故事,真正体现了如中国诗词一般的境界——寥寥几句,就勾画出丰满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景。

舞蹈从一开始父母坚决退掉彩礼开始,预示出整个故事虽唯美但哀婉的结局……接下来从女主人的梦境开始,回忆梳理着她的一生……

春歌 : 男女主人公的舞段一直围绕着同一张凳子展开,特别能表现安静、青梅竹马、处在萌芽中的情感,动作可爱典雅,一段美丽单纯的美梦开始了。

夏歌 : 男女主人的服装一个粉红一个淡绿,像一朵夏荷肆意绽放,加入地方戏曲元素的音乐使舞蹈表达更加热情、痴狂。结尾处父母强行把一对恋人分开,则把一对恋人渐入热恋的情感和观众为他们情感牵动的心情无情地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

秋歌,用成熟的金色麦穗做道具,舞蹈流畅沉稳,象征着两位主人公渐长的年龄和他们自身情感的成长。但一对恋人最终抵不过命运的无情捉弄而分开,男主人公带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远走他乡。

在冬歌中,上了年纪的女主人与年轻时的恋人再次相遇,深沉而痛彻心扉……

结尾时已是年迈的女主人靠坐在门前,抬头仰望,回忆自己的一生,感叹世事变迁,甜蜜、痛苦、无奈交织在一起。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用了一种和传统舞剧“梦境”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方法,入梦前和入梦后没有用同一个演员,而是用另一演员在女主人睡着后从女主人睡着的桌后站起来表现,此用法挺有新意,但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剧情的表达,影响观众的理解,不过,导演似乎也考虑到这一问题,而反复运用和强调了这一手法,这对于观众的理解会起到一定作用。这不仅是一种有新意的表现方式,其实更是一种“虚实”的运用,对舞蹈的结构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显得表现方式多变而有趣。这还体现在“媒婆”的出场上,导演并没有让她出现在比较传统的场景中:比如在家中,父母不满女儿恋人而找媒婆商议。而是让她出现在舞台的一角,和正在幽会的男女主人公在同一个画面,来造成电影中同一空间“花分两支”的空间效果。这样的表达本身很好,但笔者认为媒婆第一次的出场稍有不足,让观众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不仅是在后场,还在道具布景后,像是庭院的一个窗洞后,笔者认为,导演完全可以让媒婆从“窗洞”出现,然后边舞边绕到侧前场,最后从前侧下场,稍增媒婆的分量,让观众有更明显的体验,这样的寓意更加明显:在两人痴狂的热恋中,媒婆的肆意舞蹈,预示着结局的更加悲哀和无奈。而第二次媒婆的出场,是在最后年迈的女主人公感慨自己一生的时候,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出场,则显得雷同而又多余,整部剧时间很短,应充分演绎最有效的段落,如果前面像笔者所说的稍加重媒婆分量,把此处删除,则整个结构会更干净、清晰。如果说此剧还有一些遗憾,笔者认为在音乐的运用上导演刻意选择了每一段都各不相同,这样虽各有风格,但也显得整体缺乏统一,过于凌乱;还有在秋歌时表现恋人的离别之情还时应再饱满一些,这样整个故事的悲剧色彩则会更浓重、更感染人;在开始时对父母包办婚姻等事交代的还不够明确,当然这也跟舞蹈时间太短有直接关系。还有一个疑惑:4段舞蹈中反复出现的“搓麦穗”的动作是什么意图?笔者一直未看明白,因此稍有些遗憾。

在由斯特拉文斯基作曲、尼金斯基创编的芭蕾舞剧《春之祭》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之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由张云峰创编的《春之祭》新作后继上演,在这里我们无不对百年前的伟大音乐家肃然起敬,也为从不放弃复读经典的后来人致以敬意!《春之祭》原本是作为一部交响曲来构思的,后来季亚吉列夫说服了斯特拉文斯基把它写成了一部芭蕾舞剧。在问世的百年中,不断有舞蹈大师再度创作将它搬上舞台,如美国的玛丽·魏格曼、保罗·泰勒、法国的莫里斯·贝嘉、德国的皮娜·鲍什、中国台湾的林怀民、中国大陆的陈维亚、沈伟等等,如今我们再次坐在剧场里聆听百年来不断奏响、不断演绎的经典音乐,它带给人们的震撼还如当初一样,定格在音乐的最高潮。赞美音乐的伟大,更要赞美所有诠释经典的舞蹈大师们,他们用智慧赋予了超乎音乐本身的意义,用他们不同一般的创意与述说,告诉我们比音乐,甚至比这个世界更奇妙、更神圣的情感契约。

舞台上身着大红与纯黑服装的蒙面舞者,使观众产生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又透出浓浓的神秘色彩,舞者们不断从左前斜穿,用一条条斜线传递着强烈的、不明的力量,一个怀抱青花瓷瓶身着中国古代长衫的老者,在“红与黑”的群体演员中跌跌撞撞的穿梭,与群体舞者不论在服装、动作元素及情绪上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者坚守的、保护的、恐惧的在他的徒劳和渴望中与群体形成对立。蒙面的舞者时而好像是老者内心世界的外化,时而又好像是老者身处的周围世界,富于表现性的动作展现了周围世界的节奏和其强迫机制。这种分隔的原则同时也决定着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除了不断出现的集体舞蹈之外,空间的变换也构成了编舞和内容上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是由一股张力而产生的。生活在激烈的生活节奏的教条下的群体,与企图突破这种教条的束缚但还是没有逃离其影响的个体构成了这一张力的两极,同样还有徒劳的接近与逃离,它们不仅决定了这部剧形式上的,而且还决定了其内容上的原动力。

编导之前国外游学的背景,使他更想尝试各种“中和”和“中庸”的可能,此次作品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内容上的结合与碰撞,更是艺术理念与思维方法的碰撞与“中庸”,具象的“老者”流露出本剧若有若无的情节,和抽象的群体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展现了“虚”与“实”的处理手法,使结构更紧凑合理,进而使整个剧显得更吸引人和更具张力。此版的《春之祭》已超越时空的概念,也许它发生在很久远以前,也许就近在咫尺,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一种希冀和萌动,对春天的期盼也是对生命的渴望,这种尝试无疑是积极和具有价值的。

摘要:由北京舞蹈学院张云峰编导创作的小舞剧《子夜四时歌》和《春之祭》,每个虽然都不足40分钟,但短小精悍,饱满张扬,前一个带给观众古典的浪漫情怀,把每个观众的心揉得像一池春水,后一个又马上充斥着现代气息的激情,让在场的每个人内心都膨胀到了极致,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让所有观众都沉浸在舞蹈的殿堂内,体验艺术与心灵的碰撞,感受爱与激情的燃烧。导演对于虚实的运用,对舞蹈的结构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之前国外游学的背景,使编导更想尝试各种“中和”和“中庸”的可能,此次作品不仅仅是中西方文化内容上的结合与碰撞,更是艺术理念与思维方法的碰撞与“中庸”,《春之祭》中具象的“老者”流露出该剧若有若无的情节,和抽象的群体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展现了“虚”与“实”的处理手法,使结构更紧凑合理,进而使整个剧显得更吸引人和更具张力。

《子夜歌·三更月》翻译赏析 篇2

《子夜歌·三更月》作者为宋朝诗人贺铸。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前言】

《子夜歌·三更月》是宋代贺铸的作品,词的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从而表现一位女子对丈夫久久不归的怨情和苦闷。词中很善于借助外物来渲染环境、气氛,杜鹃、流水也成了有情之物。全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风格凄婉,神韵悠长。

【注释】

①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袭用其题。

②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

③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

④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柔桑,嫩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⑤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翻译】

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赏析】

这首《子夜歌》是思妇的子夜的悲歌。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词虽是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

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有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见到。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因为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说是在长久不寐的思妇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辉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简直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产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是一个闺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她是那样真挚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伤欲绝。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如果说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按王孙,深闺少妇所思念之人也。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是一个春天,柔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痛,吞声而别。“何许”状写闺中少妇对情人那种深刻而长久的忆念之情。“吞声”两字,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像也在为他们抽泣。作者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

子夜歌·三更月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3

子夜歌·三更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译文

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注释

①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袭用其题。

②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

③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

④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柔桑,嫩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⑤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赏析:

这首《子夜歌》是思妇的子夜的悲歌。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闺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思妇的愁苦之情。词虽是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

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然三更,午夜也,正是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有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见到。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是太强烈了。故下三句,不啻是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因为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说是在长久不寐的思妇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辉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简直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产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是一个闺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她是那样真挚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伤欲绝。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如果说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思念及由此而产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是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思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按王孙,深闺少妇所思念之人也。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是一个春天,柔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痛,吞声而别。“何许”状写闺中少妇对情人那种深刻而长久的忆念之情。“吞声”两字,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像也在为他们抽泣。作者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字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5]

李笠翁谓:“作词之料,不过情号二字,非对眼前写景,即据心上说情,说得情出,写得景明,即是好词。”(《窥词管见》)此阕字句虽少,音节虽短,却能情景相生,风神宛然,是一首韵味深长的好词。

子夜歌·三更月原文翻译及赏析2

子夜歌·三更月 宋朝 贺铸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

《子夜歌·三更月》译文

深夜的月光照着庭中的梨花如同冬日的.白雪,相思的情怀有说不尽的凄然就像是杜鹊啼血。远去的游子为什么没有了音信,当时在柔桑夹道的小路上我忍住了哭声和你道别。只有那陇头的流水仿佛知道我的心意,发出潺潺的声响像是在替我哭泣。

《子夜歌·三更月》注释

子夜歌:即《忆秦娥》。《子夜歌》本南朝民歌,《乐府诗集》列入清商曲吴声歌曲类。其声哀苦。该词情绪与之相类,兼有“三更月”之句,故袭用其题。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夜已三更,明月当空,照亮庭院,梨花如雪。梁代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

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日夜悲号于深林中,口为流血,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见《尔雅·翼·释鸟》)。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王孙别后,音信断绝,令人想起春日桑叶初生时分的陌上离别。何许,何处。《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咸阳古道音尘绝。”柔桑,嫩桑。《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爰求柔桑。”

陇头流水,替人呜咽:陇头,即陇山,在今陕、甘交界处。《辛氏三秦记》载,时有俗歌曰:“陇头流水,其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关中人上陇者,还望故乡,悲思而歌,则有绝死者。此处借之抒发离别之痛。

《子夜歌·三更月》赏析

这首《子夜歌》个不妇的子夜的悲歌。上阕紧扣题目描写子夜深写的寂寞凄凉,下阕抒发不妇的愁苦之情。词虽个写的传统题材,但写景与写人的结合,刻画人物的矛盾心理,却独具特色。

开头即直写三更之月,对应词题。然三更,午夜也,正个人们熟睡之时,三更之月,古时只有为某种痛苦熬煎而深夜未眠的人才能见到。这两句形象地刻画留下了一幅静逸美景:皎洁的月光,恰恰映照在那庭院中盛开着的如银似雪的梨花上,辉映出了一片银白的世界,这种银白的世界,对于一个深夜未眠的人看来,给予的刺激真个太强烈了。故下三句,不啻个自然而然脱口而出:“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因为午夜总给人一种凄凉的感受,而如白似雪的梨花,又总会唤起人们一种悲哀痛苦的情绪,更不用说个在长久不寐的不妇眼中看到的。所以月光辉映下如雪似银的梨花,所给予人的悲凄之感,简直会使主人公哀哀欲绝,痛断愁肠。此词由所见月下梨花在生的悲哀之情,联想到死后魂化杜鹃尚凄声不断的杜鹃鸟,由其啼血悲鸣,染血杜鹃之花,联想到其声“不如归去”,点出了月下人深夜不寐之因:原来个一个写中少妇,切盼情郎归来。她个那样真挚深情,以至夜不能寐,眼望皎洁月光、如雪梨花而悲伤欲绝。

“王孙何许音尘绝,柔桑陌上吞声别”。如果说上片中女主人公对情人的不念及由此而在生的悲哀痛苦之情,作者个借助于十分委婉隐曲的手法,以写景的方式暗示的话,下片中女主人公的不想心理已采用直接剖析的手法。按王孙,深写少妇所不念之人也。他音讯断绝,无处寻觅,时间已经很长了。可怜的少妇,只能一夜一夜地在月下徘徊,往日别时情景,幕幕跃入眼帘:分别之时,也个一个春天,柔嫩的桑叶刚刚吐出,枝叶稀疏掩映着的田间小路上,一对难舍难分的情人,强忍着悲痛,吞声而别。“何许”状写写中少妇对情人那种深刻而长久的忆念之情。“吞声”两者,更将一对情人分离之时欲哭不愿,以免引起对方更大悲痛的那种互相体贴顾惜神情的描摹得颇为真切动人。

“吞声别,陇头流水,替人呜咽”。田陇边的流水,似乎也为他们别时痛苦所感动,不断地发出哀鸣之声,好像也在为他们抽泣。作者巧妙地运用融情入景之法,使无情之物带上了一种有情的心理活动,对离别之情进一步渲染,结构上与上片结句相呼应,情调上则进一步加深全词的感伤哀怨气氛。

这首词前片重在写景,情由景出,后片重在写情,化情入景。结构上景、情、景依次为用,显得颇浑融完整。又句短韵密,韵脚以短促有力的入声者为主,声迫气促,易于表现一种深浓强烈之情,与全词所抒发的极度悲怆之情十分相合,不失为一篇声情摇曳的上乘之作。

子夜歌 篇4

我望着宿舍其他被窝里发出的亮光兀自发呆。它们,终会灭的,等他们累了,就消失了。而我,可否被允许疲倦之时消失一会儿呢?睁开眼,是光,是刺眼的现实;闭上眼,是梦,是美好的曾经。是呵,也只有闭上眼才能看得见。可是,我无法活在回忆之中。

在夜里,不自觉地长叹一口气抑或笑出声,从不会被发现,似乎全世界仅剩我一人,在睡与醒及梦与现实间徘徊,我很享受这种完全独立的孤独。心里开始哼歌,一首一首哼着,细细品每一句歌词,仿佛都可以引出一段故事,有曾发生过的,有幻想中的,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关于别人的,却都是经过情感淬炼的。

夜仿佛永远不会结束,直到把自己所有会的歌都哼一遍。但若你坠入梦乡,也只是眼睛一睁一闭的间隙而已。我们的一生便是如此,度日如年,时光飞逝,想怎么过,全凭你自己。

呵,有人还说梦话了呢,没睡着的室友都听见了,并不约而同地放声大笑猜测他正经历着怎样的梦境,可他依然沉浸其中。也许明天一早我们都会将此当作笑谈,而他甚至会以为这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他遨游了一个梦境却没有留下回忆,明明是自己经历的事物却要靠他人来叙述给自己听,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就像有些感情,典型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家都能捉摸到这一丝珍贵的情谊,而当事人却蒙在鼓里,不知珍惜,最终还是会落得个有缘无份的下场。

人生也许就是碎梦拼接而成的幻梦,是美是恶,只有经历过才会知晓。正如苏轼所吟唱道: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月同饮,投射入湖中其实也不过是一潭泡影,又何必当真。就把回忆当作昨日的一场宿醉,的确曾让你沉醉,却不是如今,把醉意酿在心中,会在未来开出梦幻的花,供有朝一日苍老的自己反复欣赏。

这是梦的收藏,有幸收藏了过去完整的自己,令晚年在年轻时的回忆中度过。这也是为何某些老人年逾耄耋仍红光满面。因为他们用一辈子活了两遍,因为他们舍不得自己的回忆,对这个世界还心存眷念。依靠看似飘渺实则坚韧的信念支撑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屏着一口气。这种感觉,就像用手捏紧了刚充满气的气球,指尖一放松,也许就化为乌有。

我想收藏属于自己的梦,留给未来的自己哑然失笑,黯然神伤,欣然回望,笑谈曾经不知愁滋味的轻狂,感伤曾经为赋新愁强说词的迷惘,回眸曾经他人轻描淡写自己刻骨铭记的感动。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凄凉,更美。

美到白驹过隙,美到行走匆匆,美到人生如梦。令人不自觉地融入黑夜,伴着空灵的嗓音,哼着:

如果梦醒时还在一起

请容许我们相依为命

绚烂也许一时,平淡过完一世

是我选择你这样的天使

最怕梦醒时已分两地

谁也挽不回这场分离

爱恨可以不分,责任可以不问

天亮了你已辨不出我的纯真

最喜欢“绚烂也许一时,平淡过完一世”,每每唱到此处,总感到隐隐作痛。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甘于平淡,寻求着飞蛾扑火般的轰轰烈烈。然而这其中唱出的无奈是那样浓烈,有多少人,年少时同我们一样怀揣着心怀天下的宏图大志,打拼过,碰壁过,爬起过,跌倒过,下定决心重新开始过,一遍遍重复了上述的过程过。但随之而来的一个个“过”却一个都没有结果,最终只得对着镜中那个被岁月打磨了棱角的自己嗟叹道:我努力过,真的努力过了呀!而与此同时,世人却连他是否存在过都不曾了解过。

这世间的路,只有我们走过才会明白有多险恶;这生活的苦,只有我们亲身尝过才会感同身受。而且很有可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在生命的哪一阶段曾绚烂过,而在别人眼中只有平淡。我们一生的过活,是为我们自己,不必留于别人评说。好好收藏自己的梦吧,只有自己的时光和回忆是属于自己的。

子夜歌,子夜歌无名氏,子夜歌的意思,子夜歌赏析 篇5

合宫歌,合宫歌无名氏,合宫歌的意思,合宫歌赏析 -诗词大全

合宫歌

作者:无名氏朝代:宋体裁:词 太平时。宝殿垂衣治。驭左右贤俊,万国执玉助祭。凉秋九月霜华飞。感发纯孝,五室配上帝。紫汉入夜凝霁。房心下,泛华芝。大田栖粮,岁功成,农歌沸。复道躬拜,肃迎神嬉。漏声迟。玉磬响,递清吹。嘉荐升雕俎,柘桨屡酌几醉。云扶灵驾H若归。天意留顾,万福如山委。便御丹阙,布为皇泽,与民熙熙。远观唐虞,未有如兹盛礼。愿常遇鸣銮,三岁亲祠。

子夜歌,子夜歌无名氏,子夜歌的意思,子夜歌赏析 篇6

奉礼歌,奉礼歌无名氏,奉礼歌的意思,奉礼歌赏析 -诗词大全

奉礼歌

作者:无名氏朝代:宋体裁:词 皇天眷命集珍符。上圣膺期起天衢。环紫极鸿枢。此时朝野欢娱。乐于于。似住华胥。和气至,嘉生遂,豆实正芬敷。礼与诚俱。风飘洒,灵来下,喜怡愉。斗随车转,月上坛觞。奉初。至诚孚。如山岳、福委祥储。车旋轨、云间双阙峙,百尺朱绳到地,两行雉扇排虚。仙鹤衔书。珍袍上笏相趋。共欢呼。号令崇朝,遍满寰区。阳动春嘘。躬盛事,受多祉,千万祀,天长久皇图。

【子夜歌,子夜歌无名氏,子夜歌的意思,子夜歌赏析】推荐阅读:

《子夜吴歌 秋歌》古诗词赏析06-11

李白《子夜秋歌》11-16

子夜读后感初中06-29

《子夜吴歌》古诗词鉴赏09-29

观看名著《子夜》的精选观后感09-20

上一篇:会计学心得体会下一篇:强化责任意识教育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