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的教学反思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牧童短笛的教学反思(精选6篇)

牧童短笛的教学反思 篇1

《牧童短笛》:第一段是4/4拍,徵调式,由六个乐句组成。其以对比式二声部的复调的形式使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骑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笛子的牧童,闻到了乡野泥土的沁人芳香。第二段为2/4拍,宫调式。快速欢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以及跳跃式的和声节奏型的伴奏是这段音乐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出牧童欢悦、嬉戏的情景。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是旋律显得格外流畅,情调更为清新。

这堂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本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一个环节:利用多媒体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节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篇二:牧童短笛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一直是比较难上的型,怎样使这样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上,也是我想研究这节的宗旨。

《牧童短笛》——是音乐第七册第五的欣赏曲目,该曲共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4/4拍,徵调式,由六个乐句组成。其以对比式二声部的复调的形式使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骑在牛背上悠然吹起笛子的牧童,闻到了乡野泥土的沁人芳香。

第二段为2/4拍,宫调式。快速欢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以及跳跃式的和声节奏型的伴奏是这段音乐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出牧童欢悦、嬉戏的情景。

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加花变奏”的手法,(fsir)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是旋律显得格外流畅,情调更为清新。

这堂的内容对刚踏上四年级的学生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本教学中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

1、利用多媒体在乐曲的背景、加花、练习中,以颜色、形态、进场次序的变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加进任老师和音乐大师的合影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增进要了解大师的欲望,更有亲近感。

结合教学内容我创设了:听、看、比、论、感等多种学习形式,以增强本的学习效果。

通过这节的教学,我觉得给学生创设教学情景,让他们在实际的感受中体验新知识、接受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比较好。

篇三:牧童短笛教学反思

整堂在实际授后,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逐步深入了解作品,通过4次完整的欣赏作品,学生听辨出了乐曲分为三部分,每一部分的速度与情绪。并了解了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在拓展部分,教师结合笛子这一民族乐器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了笛子的起发展以及演奏技巧,通过视频的欣赏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

存在不足的有:在体验欣赏作品时,学生自主欣赏体验的太少,教师说的太多,在今后的欣赏教学中应设计的更为合理,启发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再多一些。

牧童短笛的教学反思 篇2

一、《牧童短笛》的创作处理手法

1. 曲式分析

《牧童短笛》为“ABA”三段曲式, 就结构分布来看吗, 贺新汀先生采用了“循环体”这一民族器乐曲惯用的曲式结构, 为了规避中国传统作曲形式的单薄感, 作者又加入了呼应、对答式二声部复调旋律等西方音乐作品惯用的方式。第一小节 (即:A段) 的旋律自然流畅, 此起彼伏如轮转一般的音乐表现方式, 听者仿佛听到了有儿童在田野间吹奏竹笛。自然轻松的旋律生动地展现了牧童骑在牛背上那种悠然逍遥之感。B段 (第二小节) 的演奏速度明显加快, 曲调颇具中国民间舞蹈伴奏的风格, 此段音乐中的几个滑音处理, 让人仿佛看到了悄皮可爱的牧童形象。C段 (第三小节) 的整体旋律与A段相同, 但是, 为了使作品具有活力与旨趣, 此段旋律作者又加入了“曲调加花” (旋律变奏) 这一传统民间曲调处理方式。

2. 音乐元素应用特色

(1) 和声处理特色

《牧童短笛》整首作品都以民族调式为主音, 为了凸显作品的色彩功能, 贺新汀先生灵活地运用了和声元素。作品大量运用变格终止手法, 譬如:从A段结尾处到C短开头这一展现“故事”发展的部分, 为了赋予作品明朗与活泼之感, 伴奏上做了平行三度下行处理, 从而减弱了调式和声的功能, 如此处理方式, 既实现了相关音乐旋律与作品主旋律相统一, 也为作品平添了几分生气。此外。作品中还大量运用了双声部对比的和声处理方式, 如在作品的发展与高潮部位, 通过高音D徵调、A徵调、E徵调, 与低音G宫调、D宫调、A宫对比的方式, 从而丰富了作品旋律。

(2) 旋律节奏处理方式

《牧童短笛》由于大量运用了民族调式, 故作品形成了较为浓郁的民族风格与特色。整体而言, 作品旋律时而舒缓, 时而激烈。这一旋律特色是通过采取高音旋律与低音旋律一问一答的方式相互交织而形成的。另外, 为了展现丰富的音响色彩, 作品在快慢旋律变换处理的也相当得体, 譬如:第二部分为作品的高潮部分, 此时的音乐节奏明显变快, 且旋律也更加明快, 而到了第三部分, 节奏又趋向缓和, 这时旋律则传出一种舒缓恬静之感。

二、赏析《牧童短笛》艺术底蕴

《牧童短笛》是巧妙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创作方式和西方作曲处理而形成的一首极富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的作品。深度体味作品, 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作品精湛的创造手法, 而且还能体味到作品中所蕴藏的艺术文化底蕴。

1. 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牧童短笛》取材自中国传统民间歌谣, 聆听着优美的旋律, 欣赏者仿佛进入到了故事中的意境。如:唐代诗人吕岩的“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王维的“田父草际归, 村童雨中牧”;清代诗人袁枚的“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我们知道, 我国古代诗词是将形、神、意集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 作品以刻画意象、展现意境、传达底蕴为旨。贺新汀先生运用音乐元素展现诗歌的方式, 既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文化底蕴, 也让欣赏者能够迅速进入作曲者所创作的意境之中, 进而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

2. 传达了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牧童短笛》创作于1934年, 当时国内中国正处于最艰难的革命时期, 民不聊生。贺新汀先生运用他精湛的音乐创作手法所创作的《牧童短笛》牧童吹笛、田野、老牛等自然元素巧妙的融为一体, 为观者展现了天地自然和谐一体的美丽景象, 这与当时暗无天日、人民食不果腹的时代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实与作品的对比, 展现出了贺新汀先生对家园、祖国的热爱。同时, 轻快优美的旋律诠释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 这种心态对当时的人民祈祷了鼓舞性作用。

三、赏《牧童短笛》之反思

《牧童短笛》可称之为一首经典之作。而每一个经典曲目的诞生都源自创作者的努力与付出。创作者的创作程式和所传达出的艺术底蕴值得我们加以深度反思。

首先, 从艺术创作程式来看, 贺新汀先生在创作《牧童短笛》的时候, 既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创作元素, 也巧妙地将西方音乐元素融入到了作品这种。这种中西合璧的音乐创作理念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即:当代音乐从业者若想谱出优秀的作品, 既不要排斥东方音乐元素, 也不要排斥性音乐元素, 而是遵从“取缔精髓, 去其糟粕”的原则, 将东西方音乐元素有效的结合起来加以应用。

其次, 从作品的取材来看, 《牧童短笛》所表现出的场景是南方村野乡间常见的景致之一。贺新汀先出生于湖南邵东地区, 年少时的生活经历给他带来无穷的创作灵感, 正如他后来回忆的那般:“……山上到处长满了松鼠, 我稍微大一些, 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山里方面, 木桶一遍吆喝牛群, 一遍悠悠地唱着山歌……”由此可见, 艺术是真真正正地来源于生活, 故优秀的创作者必须深入到生活中, 去观察和体验生活, 要时刻铭记生活是为自己提供创作源泉的第一力量。

最后, 艺术从业者需要具备深厚的艺术文化造诣。每每听到《牧童短笛》, 欣赏者的脑海中便会形成一幅牧童在山野中吹笛放牛的画面。我们之所以会产生如此联想, 是因为与自己过去所学习到的以牧童为题材的诗歌或者其他艺术形式联系在了一起。另外, 从创作手法角度分析, 《牧童短笛》的成功得益于创作者具备深厚的音乐专业技能。由此可见, 若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我们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文化造诣。

综上可见, 《牧童短笛》之所以一直经久不衰, 与创作者精湛的音乐创作技巧、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善于观察生活的行为有着休戚相关的必然联系, 这值得后人予以深度反思和学习。

摘要:优秀的中国原创钢琴曲不仅丰富了我国音乐艺术宝库, 而且对音乐从业者的创新、非音乐从业者提升艺术品位等方面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 以《牧童短笛》为研究对象, 从创作手法和艺术底蕴对作品进行鉴赏。研究目的在于:呼吁人们重视音乐鉴赏活动。

关键词:牧童短笛,钢琴曲,欣赏

参考文献

[1]史中兴.贺绿汀传[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王建.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探析[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 (2) :39-41.

牧童短笛 篇3

本课教学从听觉入手,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授课班级的情况,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了解乐曲《牧童短笛》的结构体裁、音乐特点(典型的中国音乐风格及节奏、速度、旋律的变化所表现的音乐场景),并展开联想与想象。

二、教学内容分析

乐曲的分析:《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的钢琴曲。乐曲旋律优美、淳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典型的三段式结构,第一段4/4拍,徵调式,速度徐缓,音调纯朴、清雅,意境恬静。第二段的情绪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照,此处节奏紧凑,速度较快,旋律在高音区飞驰,活泼、跳跃,节拍由4/4改为2/4拍,好像笛子在吹奏,又好像牧童在田野中追逐嬉戏。第三段是第一部分的再现,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旋律流畅,使乐曲更加充满着诗情画意。

三、技术准备

1.用mptrim软件截取《牧童短笛》各乐段的音响。

2.用MicrosoftPowerPoint制作包含谱例、图片、音响和视频的文稿。

3.钢琴、长笛

四、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喜欢聆听《牧童短笛》,感受乐曲情绪,理解音乐所刻画的形象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在反复聆听乐曲的过程中,通过对比聆听、演唱主题、律动体验,讨论探究等方法,感受音乐情绪、风格。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听辨出乐曲旋律的重复、变化,感知音乐段落,了解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钢琴曲《牧童短笛》的感受与体验

二、教学难点:钢琴曲《牧童短笛》意境的把握

六、教学过程

一、听觉导入

环节目标:听赏音乐片段感受不同音乐情绪及钢琴音色。

设计说明:通过对比聆听钢琴音乐片段感受不同情绪的音乐,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活动1——对比聆听感受情绪

(1) 充分利用会弹钢琴的学生弹奏两段音乐片段:

《献给爱丽丝a段》(优美抒情)

《划船曲》(欢快活泼)

(2)学生感受音乐情绪体会钢琴音色。

二、完整欣赏

环节目标:揭示课题,初步感受音乐情绪、风格和表现的意境。

设计说明:通过教师演奏乐曲后学生选择画面这种音画结合的方式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初步感受乐曲情绪、风格与表现的意境。

活动2——完整聆听初步感知

(1)教师演奏《牧童短笛》整体欣赏,学生安静聆听。

(2)教师提问: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发表感受自主选择相应画面

1、江南水乡牧童吹笛骑牛2、中国北方秋收场景3、西方舞会

(3)揭示课题(板书:牧童短笛)

三、分段欣赏

环节目标:记忆主题,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

设计说明:(1)初步感受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引导学生用音乐语言对音乐要素进行表述。并通过画旋律线、演唱主题的体验活动记忆音乐主题,感受乐曲表现的意境。(2)

活动3.1——欣赏一段记忆主题

(1)播放乐曲第一乐段。学生聆听体会情境。

(2)学生自由发言展开联想。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

(3)教师提问:“为什么会给你这种感觉?“学生自由发言,选择答案。师生共同总结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

速度:中速节奏:舒展旋律:悠扬情绪:优美抒情节拍:4/4

描绘的情景:牧童陶醉在美丽的大自然中。

(4)再次聆听,学生随音乐划旋律线(板书:教师随音乐画旋律线)

(5)跟琴哼唱音乐主题

(6)加词演唱主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活动3.2——欣赏二段律动体验

(1)播放乐曲第二乐段,学生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对比速度、节奏、旋律、情绪、节拍的变化选择答案

板书:旋律:跳跃节奏:紧凑节拍:2/4速度:快速情绪:热烈奔放

描绘的情景:玩耍嬉戏

(2)随音乐律动表现乐曲,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评价

活动3.3——欣赏三段对比编创

(1)教师播放乐曲第三段,带问题聆听:“这段音乐与前面听到的哪一段基本相同?有什么不同?”学生听辨作答

(2)介绍中国民间音乐“变奏加花”的创作手法

(3)玩旋律“加花”编创游戏。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对学生的编创进行鼓励性评价

例:3.235235321加花3.23235235321

(4)师生讨论总结“变奏加花”给乐曲情绪、风格带来的变化。

活动3.4——感受乐曲,区分段落

(1)教师提问:“乐曲可以分为几段?”学生思考,选择图谱作答

四、完整欣赏

环节目标:完整欣赏乐曲,加深体验,进一步感受乐曲意境。

设计说明:完整复听乐曲,深入感知理解乐曲,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

活动4——完整聆听深入感受

(1)教师播放完整乐曲。学生聆听,感受乐曲意境并在各段做出相应反应(演唱主题歌、律动。。)

五、作品简介

环节目标:了解乐曲创作背景,进一步体会乐曲意境。

设计说明:因为在之前的教学中听过几首贺绿汀的作品,学生对他有一些了解,所以本环节让学生课下自主搜集有关作曲家贺绿汀的资料为同学们介绍,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热情,同时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介绍《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使学生能更深入理解作品,感受乐曲意境。

活动5——简介作者创作背景

(1)请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作曲家贺绿汀的资料为大家介绍

(2)教师讲故事介绍《牧童短笛》的创作背景ppt。

六、教学小结

环节目标:总结升华,结束本课。

设计说明:在问答中感情达到升华,结束本节课内容。

活动6——总结升华

(1)教师提问:“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牧童短笛》教案02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获得美的感受,体会中国钢琴作品的独特魅力,强化“中国风格”的感受。

2、通过欣赏过程的问题设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音乐的愿望。

3、让学生体会同一音乐素材不同表现方式的与特点差异。

教学重点:融入情境,获得美感并能分析变化。教学难点:逐段分析。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CD、钢琴表演视频片段。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教室里面静悄悄》。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演奏钢琴曲《牧童短笛》片段)

师:首先请同学们安静地听老师演奏一段音乐,并思考屏幕上的问题(幻灯1)。

设问:① 感觉一下,这段音乐是外国音乐还是我们中国的音乐?

② 你是如何判断的?(速度、节奏、还是旋律?)师:老师弹的钢琴曲好听吗?(好听)

师:好,第一个问题,看看谁的耳朵最灵!举手!生:是中国音乐。

师:同意他观点的举手。好的,大家都有非常灵敏的耳朵。那么,老师有疑问了,我们之前欣赏过的钢琴作品都是法国、德国这些西方国家的,这首钢琴作品为什么会是中国的呢?它是节奏、速度、还是旋律特别中国呢?你是怎样判断的呢? 生:旋律。

师:评价但不解释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今天的课堂里,同学们睁大眼睛,竖起耳朵,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2、揭题 师:你们知不知道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叫什么名字呢?(幻灯2)请同学们一起来猜猜老师出的画谜,看看那个同学最聪明!第一个猜出来。(猜不出则引导,牛背上坐着谁?他在吹奏什么乐器)生:《牧童短笛》.师:太棒了,你真聪明。(揭题——幻灯3)

3、完整聆听(幻灯4)

导语:下面是听一听,想一想。老师要考考你们耳和脑合作地怎么样。1)设问:① 乐曲可以分为几段?

② 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全班聆听的同时请两生在黑板上作答。用彩色吸磁摆出答案,聆听结束后首先阐释。(方法:分几段则摆几个,以颜色区分异同。)3)讨论,小结

4、分段聆听看这 1)教师分别演奏三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表达了怎样的场景?(感性联想)

这一乐段的速度、旋律、情绪是怎样的?(理性分析)2)小结:完成分析表(幻灯)

3)查考表格内容再完整感受一遍乐曲

5、音乐知识 1)作曲家

介绍作贺绿汀 重点说明他努力学习,勇于创造,以及对中国音乐风格的追求。脉络:从小喜爱音乐→进入音乐学校→参加创作比赛→作品获一等奖→终成音乐大师 2)辨析风格 哼唱第一乐段。

用了 5 6 1 2 3 5 的五声调式。

6、小结评价

7、作业

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不同段落的情绪,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

2、能够在听乐曲的同时展开联想,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理解作品所表现的意境。

3、结合欣赏曲,了解曲作家贺绿汀的生平,并能能哼唱主题旋律。【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乐曲两种不同的速度与情绪,以及优美流畅的旋律所描绘的如诗如画般的童年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教材分析】

钢琴曲《牧童短笛》,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自我写照。乐曲中段是传统的民间舞蹈风格,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写成。最后一段,再现第一段的主题,只是在第一段的曲调上稍加装饰,使乐曲更加流畅、紧凑、欢快。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上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在进入今天的新课之前呢,我们先听一段比较熟悉的音乐,听完之后要回答问题哦!”

1、播放上节课学唱的歌曲《牧童》。

师:听完这首歌曲,大家还记得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生:《牧童》

师:对,不错。这是我们上节课刚学过的歌曲《牧童》,让我们大家一起跟着伴奏再来唱一遍。

师:那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乐曲,也是以“牧童”为题材的,它是一首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二、讲授新课

1、欣赏乐曲《牧童短笛》(1)整体欣赏一遍

师:请大家仔细的聆听乐曲《牧童短笛》,听完以后回答我两个问题——

1)整个乐曲能分成几乐段? 2)各个乐段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生:分成三个乐段,速度,慢——快——慢 师:对,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

(2)分段欣赏:仔细体会各个乐段的情绪,并尝试记忆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1)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一乐段

师:这个乐段的旋律是怎样的,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旋律优美、流畅。让人联想到:“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笛子,在田野里漫游,天真无邪的神情令人喜爱。” 2)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二乐段

师:这个乐段的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情绪上有怎样的变化? 生:相比第一乐段,速度变快,情绪由恬静、抒情的变为活泼、欢快的。好像是在描绘天真的牧童们在田野里追逐、嬉戏的场景。3)播放乐曲《牧童短笛》第三乐段

师:这个乐段与前面的哪一段相似?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段,稍有装饰。

师:对,第三段是在第一乐段的基础上稍加了装饰,这是民歌中常用的“加花”,它能够使乐曲显得更加流畅、紧凑、欢快。

2、再整体聆听全曲,完成书上的练习。

师:同学们现在整体听一遍,看着书上23页,将你所听的结果标注在书上相应的位置。

3、欣赏不同版本的《牧童短笛》:长笛版。

师:听了两种不同版本的《牧童短笛》,同学们分别有什么感受呢? 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课后作业

师:今天听的这首曲子,同学们知道是谁的作品吗? 生:贺绿汀

师:对,不错。那请同学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专题搜集材料,下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1)贺绿汀的故事

(2)贺绿汀与《牧童短笛》的故事(3)贺绿汀的其他作品 【课堂小结】

牧童短笛的教学反思 篇6

教学内容:

1、学会唱《一只短笛轻轻吹》。

2、引导学生积极拓展编创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目标:

1、完整准确有感情地唱好《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指导学生为歌曲编配节奏,并引导学生自行为歌曲设计歌表演。

3、通过学唱歌曲能够深层次的理解歌曲含义,提高学生高尚的道德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准确流畅带有感情地的唱好歌曲,体会童年的美好时光。

教学难点:

即兴创编,表演,体验童趣。

教学方法:

教师示范、启发,学生跟学、感受。

教学用具:

录音机、电子琴,打击乐器,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音乐《小牧笛》师生律动表演。

2、师问:同学们你们放学回家都干什么呀?——找个别学生自行回答——“那老师给你们放一段音乐我们来听一听歌曲里的孩子放学回家都干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表演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熟悉的问题、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易于学生接受)

二、寓教于乐

1、播放歌曲《一支短笛轻轻的吹》。

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谁能告诉我歌曲里的孩子都干什么呀?

2、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请同学们一起认真的朗读一边歌词

4、分析歌词

(1)“为什么白云听了不肯飞”?

(2)歌曲里孩子的玩具是什么?

(3)“哩哩嘟的哩哩嘟的.嘟哩嘟哩的”在歌曲中怎么唱的

5、再次聆听两边范唱(同时板书“哩哩嘟的哩哩嘟的嘟哩嘟哩的”)

6、解决歌曲难点

(1)“哩哩嘟的”应该短促轻快的唱

(2)慢唱一遍

(3)原速唱一遍

(4)给学生消化的时间自行练唱

7、教唱歌曲

(1)慢速教唱第一段歌词

(2)恢复原速教唱第二段歌词(注意换气)

(3)指导、纠错

(4)直接跟着伴奏唱一遍

注意:

(1)带有感情——欢快舒畅悠扬

(2)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恩德心情。

(3)两个乐段处理得当细致,注意节奏。

8、指导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感受歌曲的情绪。采用慢速、对比的方式演唱难点乐句,便于学生突破难点、准确掌握整首歌曲。)

三、创造表现

1、听音乐,拍节拍

2、跟音乐拍短笛的节奏

3、为歌曲配打击乐

(1)列出四种节奏型分别用于歌曲中

(2)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选用一种打击乐和一种节奏型

(3)让学生自行组合在一起为歌曲进行伴奏

4、为歌曲设计表演唱

(1)提供相关道具

(2)让学生自由结合分小组进行设计

(3)时间是五分钟

(4)选一组最好的给大家示范表演并配上打击乐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四、完美结课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山里娃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美景的赞美,充满了幸福和无限童趣,希望你们也像山里娃一样热爱自己的生活,关心同学,认真学习,做个聪明懂事的好孩子,让自己的童年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设计意图:课的结尾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把课内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去发现更多的童年的意义)

教学反思:

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的保证。在设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够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较容易触景生情,获得音乐情感体验,并陶冶情操。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的全是美的形象及新奇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注意力也将全部集中于眼前的一切。

比如,在上音乐课《一只短笛轻轻吹》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精心绘制了小溪,落日,吹短笛的牧童,微风吹拂下的垂柳和草地等,老师在音乐伴奏下,以其生动而富于情感的语音语调,深情地讲述着牧童放牧的故事,伴随着音乐的展开,老师同步演示着牧童吹短笛的形象。学生们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演,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一切可感的审美因素,从各种渠道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极佳审美境地。由此可见,创设科学的音乐情境,在音乐情感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应该怎样度过大学下一篇:珍珠泉作文5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