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调适讲稿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调适讲稿(共8篇)

心理调适讲稿 篇1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羊,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体社会成员思想道德素质的风向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的关键因素。当前,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的考核,已被有关部门列为考核干部德才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提高领导干部德才素质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调适能力,则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

转型期,格局调整利益分配调整,我们在每年享受10%的 高经济增长的同时,负面问题也多,道德水平下滑、精神空虚 物欲横流

每年28.7万人自杀,200万未遂。06年中央党校开设心理健康课。

一、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

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

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但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要健康成长,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少的。积极的进取心、开朗的心境、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意识等优良的心理素质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可以说,领导干部成长的过程同时也是领导干部不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因此,领导干部要想尽快地成长,必须具有良好的身心条件。

领导干部良好心理素质的构成

1.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领导干部要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有一种“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良好心态,这样才能抗拒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2.坚强的意志。坚强的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标,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一个只有具备了坚强意志的领导干部,才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确定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意志从来都是在与困难打交道的过程中得以体现的,做舒坦的事情不需要什么意志。当前工作中,领导干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很多,培养坚强的意志尤为重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经过科学论证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下去。即使困难和挫折再大,也从不迷失方向。要练就钢丝般的神经和磐石般坚定的意志,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有那么一股子韧劲,历经百折而不挠。要有承载压力的品质,努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那些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一遇到挫折就精神崩溃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全的,政治上也是不成熟的。

3.稳定的情绪。理性的态度。要理性地看待现实,工作中做到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越是在困难、挫折面前,越要保持冷静,理智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要理性地看待自已,要有自知之明,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了解自己的缺点,在赞扬、拥护和奉承面前,不能忘乎所以,迷失自己。要做到得意时谦逊,失意时淡泊,临顺境警醒,遇逆境从容。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坚守道德底线,做到慎初、慎独、慎交友,决不能放纵自我。要理性地看待别人,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因为别人提拔比自己快就怨天尤人,抱怨社会不公、时运不济。个人的成长既要看能力,也要看机遇,因此要以平常心看待个人的进退留转。除了与同事相比,有些领导干部还喜欢与大款比奢华、比排场,从而产生当官吃亏的想法,导致心理失衡,认为不捞白不捞,最终蜕变为腐败分子。健康稳定的情绪,可以激励人积极进取,促进人际交往,使人增强信心,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

4.豁达的心胸。豁达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有了这种胸怀和境界,对待事物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待名利才能“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为人处事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困难挫折面前能“一蓑烟雨任平生”;为人民利益能“心底无私天地宽”。心胸宽广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 质。如果没有宽广的心胸,领导干部必然离群索居,脱离群众,成为孤家寡人。要有容人的雅量,尊重别人的人格、劳动和劳动成果,真诚待人,敢于主动亮短,以真心换取真心。要善于协调各方关系,团结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年龄、不同意见甚至反对自己意见的人合作共事。特别是对能力比自己强的人,不要嫉妒。要有容事的气魄,心中想大事,手上抓大事,对急难险重之事,举重若轻,运筹帷幄,妥善解决。对无伤大雅的小事,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一笑而了之。

二、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领导干部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情绪抑郁,心理焦虑。抑郁是一种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焦虑是一种紧张、害怕、担忧、焦急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2个人24小时看着崔永元 6天6夜睡不着 口头语“郁闷”仅次于癌症的疾病,在美国抑郁症药比感冒药还多

2.敏感多疑,以邻为壑。多疑的人在心理上总是处于不安全、痛苦的猜测状态中,在人际交往只表现出戒备和敌视性,遇事无端猜疑。不能随便说 说什么

怎么说 什么时候说

3.自私狭隘,虚荣嫉妒。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只许你不如我,不准你超过我。喜欢自我表现,凡事以我为中心,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他人缺乏理解与认同。

4.患得患失,害怕挫折。如果领导干部抗挫折能力低就可能会产生以下反应:一是妥协,二是倒退,三是攻击。

5.骄傲自满,为人傲慢。目中无人,远离群众。平民的心态。清代徐继昌在《徐素斋杂记》中记述了辽东知府杜石坡的一段话:“我辈做官当常想到未做官以前与不做官以后,自律自严,办事不期勤而自勤,俸禄不期薄而自薄。”每一位领导干部,“未做官前”是平民百姓,“不做官以后”也是平民百姓,当官时多想想以前未当官时以及以后不再当官时的样子,心态自然平和许多。一些领导干部自恃位高权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居高临下,趾高气扬,就不可能以百姓心态对待人与事,就容易产生心理扭曲。常言道,做官先做人。先把自己当成普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当好官。因此,领导干部要以平常心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有感激之情,饮水思源,知足常乐,感激周围的一切,包括坎坷、困难和逆境。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没有周围的一切就没有我们的存在。感激之情能使我们更深地体会到自己就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

(二)领导干部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有研究表明,中国正处在心理问题的高发期,心理问题正困扰着中国人的心灵,领导干部不可能置身度外,他们同样是心理问题易发、高发人群。在领导干部中,许多人感到“心理压力”过大,一些人“心理不平衡”、“心理浮躁”,甚至“心理衰竭”,相当一部分人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发展存在“焦虑”与“抑郁”情绪,等等。是什么原因引发了领导干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因素造成了领导干部心灵的压力、焦虑和失衡?为有针对性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揭示。

——社会层面的原因:宏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是引发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最根本原因。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并加速的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既推动了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催生了诸多的社会现象。领导干部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和面对这些问题和现象,心理问题就会产生。

社会竞争加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常态。竞争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当相互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人们都希望超越别人,竞争就以有形或无形的形式、合法或非法的手段、公开或不公开的方式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解构或重组,其实质是利益的重新调整,它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有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双赢的竞争在现实中并不多见;有竞争,就需要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但在现实的竞争中,真正的公平实现难度很大。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他们的发展机会和价值实现往往通过职务的提升来证实,但升迁的职位有限,权力资源的稀缺性使竞争更为激烈,最终结果是多数人 成为失败者。竞争失败而产生的挫折感使领导干部内心痛苦、情绪低落;竞争中出现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又加剧这种负性情绪的增长,对那些为了战胜别人、损人利己的人,使用不正当手段最终如愿以偿、得以升迁的人,失败者是心怀不满、怨恨甚至愤怒的。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调适和化解,就会导致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产生。

人际关系复杂。人是社会化的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群体之中,并同他人结成相应的人际关系。在中国,由于社会文化的特殊性,人际关系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尤为重要,需高度重视、认真处理的一个部分。社会转型中不断调整的利益格局,不仅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使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利益的调整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以往那种注重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注重和睦融洽、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氛围,逐渐被实用的、工具效用性的、彼此算计利害得失的人际交往氛围所取代,人们在交往中已很少有重情重义的成分,维系其间的多是一种利益、效用和利害因素。为了获得自己企求的利益,为了达到个人的目标,人与人之间可以逢场作戏、背信弃义,可以朝秦暮楚、见异思迁,可以捕风捉影、节外生枝。社会生活的利益化,使得人们之间的情感联系薄弱,使得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生活,领导干部虽然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虽然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在人际交往中,他们需要掩饰自我,甚至逢场作戏,做表面文章。这样的人际关系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工作压力增大。压力是指一种作用于身体、使人紧张的力量,是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压力过大会困扰人的情绪,会使人身体痛苦。转型社会是一个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在转型社会,变化不断加快,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成就观、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受到冲击,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转型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很难让自己能保持一个规律的作息时间表。加之激烈竞争和复杂人际关系的双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领导干部担任着一定职务,必须对社会、对公众、对自身负责,这种责任感增添了他们的工作压力;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决策和落实的使命,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这种风险使他们的工作压力进一步加重;领导干部之间在工作目标上产生冲突、认知上出现失谐时,其心中的压力也会很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出现了挫折,挫折直接威胁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威胁个人的仕途和荣辱时,更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应对这些压力,领导干部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更大的心理应激,其结果是身心疲惫,难以承受。如果他们不会主动有效地调适自我,平息紧张,疏导和缓解压力,就会带来心理的失衡和问题。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度压力 人一下子轻松起来,反而会有病。

工作性质 短期超载 长期不行 条件恶劣 晋升迟缓 工作安全感 下岗 关系紧张 不 愿意到办公室 眼睛一睁一闭

生活压力 生活事件

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转型社会是一个社会变动的速度、强度和广度都要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社会,快速的变动使社会、经济乃至个人的不确定性因素变得越来越多,似乎什么都有可能发生。不确定因素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干部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就业体制、医疗体制、教育体制、后勤服务体制,等等,这些体制还处于新旧交替、不断变动、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的状态。心理素质是个人成功、家庭幸福的关键。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引导社会心态向健康方向发展,形成人们心平气顺、安居乐业、积极进取、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局面。领导干部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才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由封闭、半封闭—开放程度较高转变,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带来压力。农业社会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采菊”什么事情到什么时候就会是什么样。春天播下的 种子只有道了秋天才能有收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什么变化。经验是第一位的。老人讲吃盐——吃饭,走路-走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年老的人充满景仰。

工业化社会:差别日新月异。所有制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工作就业、生活方式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分化越来越明显。以前我住平房,你也是。企业工人厂长都骑自行车,心态平衡。人生没有多少选择。婚姻、住房选择了就是一生。现在不一样了,出现了不同的阶层、利益集团、利益群体。

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周围世界充满了变数,工作?几年以后还在这里 存款升值么?孩 子上大学了,就一定有工作么?大量的新事难事、突发事情越来越多,需要我们自己去承担,去处理。

个性化时代,信息、网络、数字时代,已有的知识经验淘汰快,50年更新,30年,10年,现在3年。一个人什么都懂,都会很难,工作越来越专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对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工业化的社会,孩子学习,累;上班族,累,退休的老人也有压力。追求个体的心理和谐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群体的心理和谐是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处在这种大背景下的领导干部,同样遭遇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自身的利益在改革中会不会丧失?个人原有的身份、待遇和收入是不是有保证?工作单位改革的前景怎样?自己职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诸如此类的问题,对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来说,现在都变得不太确定。我们知道,影响人们心理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他们在社会利益格局中所处的现实位置,还包括自身利益曲线的变化方向和心理预期。不确定性因素加深了领导干部对未来生活预期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引发了焦虑、紧张、担忧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学会驾驭新出现的不确定性,不能有效地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负性情绪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陷入心理上的恶性循环。

——职务层面的原因:中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分析和揭示领导干部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仅仅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和揭示社会层面的原因是不够的。领导干部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社会层面的原因,还有职务层面的原因。

领导角色的特殊要求。角色越多,压力就越大,男女压力谁大?女性抑郁是男性2-3倍,自杀28.7万,男女1:1.9 社会对男性期待事业有成 女性贤妻良母 外表压力 心理疾病增多

以前休学是肝炎,现在是抑郁症。

领导干部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和核心要素,是一级组织机构的决策者、组织者,其决策和领导行为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但权力和责任是相伴相随的,领导干部在握有权力、身居高位的同时,也背负着社会对他们的高期望,承载着诸多道义上的责任。领导干部属于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瞩目的,他们要在公众面前极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要在外人面前努力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他们处于社会的上层,位高权重,但“高处不胜寒”,在权力的光环背后,往往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寂寞、孤独和无奈;领导干部在下属和公众面前要表现得更加自律,即使他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需要压抑自我、强颜欢笑、委曲求全。

而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寻求心理帮助和宣泄的机会通常比其他人要少得多,为了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他们不能像常人那样进行有效的宣泄和沟通,不能像常人那样去倾诉、去发泄,以减轻心中的压力和痛苦。这样一种尴尬和无奈的境遇,使领导干部更易产生心理问题。

领导位置的矛盾痛苦。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在《世界的苦难》一书中,探讨了一种存在于国家基层工作人员中的痛苦,一种因处于特定结构而感受到的表现为内在矛盾形式的“位置性痛苦”。布迪厄认为,对于那些为弥补市场经济不足而承担着“社会功能”的人员来说,当他们面对国家赋予的繁重的、无休无止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和他们手中掌握的十分有限的方式手段之间的矛盾时,必然会感受到一种张力、一种压力,体验到这种因职务、位置带来的痛苦。在我们的社会中,领导干部也经常会遭遇这样的矛盾,感受“位置性痛苦”。他们的责任和手段不对称,许多“钢铁般”的任务,“重于泰山”的责任,没有相应的实施手段来保证;他们权力和责任不对称,常常以有限的权力承担无限的责任,其中有很多已超出了他们的职责范围,而当责任无法履行、任务无法完成时,又要“一票否决”,追究责任;他们遭遇长官意志与法律制度的碰撞,我国的法制虽然在不断完善,但离全面依法行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上级领导随心所欲,下达不适当的命令和任务,这些任务不执行不行,执行起来又缺乏法律依据,甚至根本就不符合法律要求。在这些矛盾面前,领导干部无力无助又无奈,但又必须去做。这时,他们的心理是不畅快的,是痛苦的,久而久之,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出来。

领导事务的繁忙烦琐。在领导干部身上,负载着事业和家庭,承付着种种责任和义务。他们整日忙忙碌碌,甚至连大年三十也常常要出去慰问员工群众。为了工作,他们很少有时间与别人进行 经常的、真诚的沟通;为了工作,他们很少顾及家庭、爱人和子女,缺乏与亲人密切的交流。我们常说,家庭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湾。繁忙烦琐的领导事务使领导干部在这个港湾停留的时间很短,不能得到及时补给和慰籍。这种状况会导致两个不良的结果:客观上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导致夫妻、亲子沟通不良;主观上会因亲情减少、失去了家庭的亲情支持而引发心理失衡。这时,各种负性的心理情感就会乘虚而入,侵袭领导干部的心。

——个人层面的原因:微观角度的分析和揭示

分析和揭示领导干部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回答:同样是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同样是担任着领导职务,同样要面对许许多多的矛盾和难题,为什么有的领导干部心理是健康的,有的领导干部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呢?这就需要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领导干部个人层面的原因。有人在机会面前看到的是困难,有人在困难面前却发现了机会。吵几句话自杀,重大事件

人的心理和谐在很大程度上与人自身的心理机制、性格、特性、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心态、价值观有关,在同样一个环境下,每个人的幸福感不尽相同,有的人会产生抑郁的情绪,有的人却能达到自我实现。对待一个口子小姑娘和小伙子 卢武铉 陈水扁 第一、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说:我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文王说:“你说得好极了。” 正确评价自己 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第二、意志力薄弱

经不起一些诱惑

不能持之以恒 李真

第三、内外人格不统一

喜剧大师看医生故事

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 个性不同,对同一事件感受到压力也不同,说某人经历很多磨难,扛过去,换了别人早不行了,体现了个体心理抗压能力不同。领导批评人,内外向人反应不同,敏感的人压力大。成都志愿者自杀。在同样一个环境下,每个人都幸福感也不尽相同,有的人会产生抑郁情绪,有的人能达到自我实现。

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与快速发展,对领导者的心理世界造成了强烈冲击。生活节奏的加快、新旧观念的冲突、利益关系的重构、竞争危机的加剧,所有这些都给领导都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可见,通过心理调适,维护心理健康已成为摆在现代领导者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联系现代领导者心理的实际,对他们的心理调适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以及心理健康的培养等问题进行积极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三、领导干部心理问题调适的对策

心理调适:就是人们在出现心理压力和心理障碍的时候,主动运用心理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调节自我、缓解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达到心理健康的过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学会一些调适的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子贡问政。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几点,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领导干部要端正自己对待权力、地位、金钱、利益、政绩等的态度,通过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金钱观、利益观、政绩观等,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问题,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欲所惑。保持一种健康、平和、淡定的心态,拥有健康的身心。比如对待权力,权力观的实质是世界观问题。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权力是什么?权力是服务、是责任、是义务。权力和义务、责任是统一的,有多大权力,就要履行多大义务,就要承担多大责任。同时,权力还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为民造福;运用不好,自掘坟墓。日本调查贪官的高血压比正常人高

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具有坚强的意志于信念,只有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心胸开阔,在名利得失面前不困惑,从容淡泊。

(二)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

1.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多一份清醒,少一份浮躁。正如老子“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一个人对自己正向评价越多,他的心态越积极,负面评价多,心态就越消极。聪明?中青班,佼佼者,欢迎的人?成功?概念:财富,官职高低。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李开富)人的机会,阅历,教育不同。找到自己的坐标

有时世俗的评判标准未必能评价一个人的水平。

2.积极悦纳自我。悦纳自我就是要无条件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缺点,欣赏自己的优点。就是要喜欢自己、肯定自己的价值,对自己有价值感、自豪感、愉快感和满足感。你是一个成功的人么?善良的人?照镜子,皮肤黑,皱纹多,胖

牙齿那么黑

声音还好听

笑起来挺好看

一是人必先自爱而后爱之。人首先要接纳自己,要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挑自己的毛病,一天到晚看自己不顺眼,他(她)会挑别人的毛病,他(她)会看别人不顺眼,只有一个内心深处快乐的人才会给别人带来快乐。

第二句话是:人必先自助然后人助之。一个人面临困难,面临窘境,一定要想方设法自救,想方设法去改变,别人才会帮助你。如果你自己都不改变,别人没法帮助你,所以要靠自己的力量,先自助然后人助之。

第三句话是:人必先自信然后人信之。人要培养对自己的信心,别人才会相信你。一个人自己都不自信,怎么去赢得他人对你的信任呢? 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情。性别 个子

知识激励

情绪激励

这是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的第一个方面,要有良好的自我观念。内心深处要充分地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这不是自恋。自恋是认知出现了问题,自恋是认为自己什么都好,没有缺点,这是一种心理疾病。自我接纳是明白自己的缺点、不足,但是我自己能接纳它,这是一种理性客观地分析自我。3.善于与自己沟通。这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重要途径。反思自己。攀比不快乐 钱少 房子车

有钱人烦恼更多 不一定快乐。小时候盼年的心情 孩子教育问题 发火 几年她不可能每天都和我生活中一起

(三)善于排除负性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改善认知。遇到困惑和挫折,只要改变对它的不合理的认知,就可以改变由之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或减轻挫折感。认知模式是人们思想方法和思维习惯。

认知模式的形成,受个体所经历的环境、接受的教育、形成的性格以及智商、情商、逆境商的影响,形成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认知模式的形成会影响我们对世界、周围环境的看法,我们对生活学习的态度。进而影响我们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人是好人;与人交往时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人都是恶的,时刻有害人之心、防人之心和戒备之心。这是后天教育影响的。心理学的X Y 理论

对同一目标,同样的刺激,反应也是不同的。同样一个人,有欣赏的,有讨厌的。一母生9子,因为这种刺激不是被动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判断,受过不同教育、经验、阅历、掌握的信息不同,认知也是不同的。每个人的认知都有局限性,能力有限。有时要改善认知模式,改变观念,进而人的行为才会改变。我们现在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重要性。适时调整认知模式。

——学会转移、适当宣泄。宣泄有助于疏导人内心困扰,释放积压的情绪。宣泄有自我宣泄和他助宣泄。苦闷、不愉快时,要学会转移,环境的改变,可在一定程度上排除负性情绪。科学的手段也证明,生气对身体是及其不利的。我们不能象存钱一样去存负性情绪,应该学会贮存快乐。如 果一件不高兴的事情,1天、1个月想起来还觉得别扭。“高压锅”有一个减压阀。压力太大要爆炸。李源潮4点要求追求心灵的和谐。“能干事时肯拼命,不能干事多读书。”

转移,调节情绪。当不良情绪特别是愤怒情绪爆发之前,或者是气涌心头之时,设法把注意力引到别的方面去。如运动,跑步、游泳、疾走等,运动可以使心率加快,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机体对氧气的吸收,从而使人精神振奋。再比如欣赏音乐,读书习近平

——不要生活在历史中。社会在发展,人也一样。审美、价值观、道德观也如此。清朝的男装。审美也在发展。对人的看法也要是动态的。以前你对我怎么样。不要停留在一个阶段上。对领导,对同事。领导对下属避免首因现象 从众现象

——学会宽容。允许别人对事件有独立的看法和判断。对别人不同的观点要容忍。

大海为什么那么博大?因为它容纳了众多的支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大于相同性。任何一个组织当中有不同的看法、观点和差别。如果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和观点,有他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美国士兵故事

——能够放下。尽快从负性情绪中走出来。东西不顺眼可仍掉,可以不用。我们周围的同事、包括上级不同,每天都要面对,天天接触,这你是逃不掉,躲不开的。人与人之间减少敌意,伤害、恩怨,让心情轻松一些。过去的就过去。两个和尚过河。上下 曲伸

——珍惜拥有。人总觉得拥有的一切是应该的。健康、稳定的工作、家庭幸福,没有的东西往往会夸大它的价值。有的却轻视它,无所谓。同样半杯水。我们看完残奥会,和那些人相比,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体,我们已经多么富有。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走进我们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珍惜,因为我们一生中只有屈指可数的人相伴而行。陪伴我们的人最终都会离开我们。父母会离我们而去、子女会成家离开我们、同事也会退休、夫妻肯定一个先走。都是很有限的那些人。学会珍惜。地震看到人类伟大但也渺小在自然灾害目前无能为力

(四)采取科学方法,化解工作压力 1.对压力要有所认识、有所准备

——预先估计、分析总结,增强心理承受力 ——善待工作与生活中的挫折与痛苦

受到打击与挫折,因为对问题缺乏认识和准备。努力工作-一定表扬;工作辛苦-肯定,建议—一定采纳,表现出色—重用、提拔。往往只给自己一个答案,结果如果不是自己预期的目标,受到打击,有多种准备。任何事情有很多结果可以表扬,可以不。甚至是批评,这样什么结果,心理都可以接受,这个准备是必要的。社会总有一天会剥夺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国营企业改革,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前是劳模,贡献多大,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深层次的要改,肯定要剥夺一些人的东西,有人为此付出代价和成本。有多种心理准备。

2.学会科学的工作。首先,整体规划,分解四类事情。其次,科学授权不要大包大揽,协助。最后,今日事今日毕。

任务分解:重要紧急

重要不紧急

不重要紧急

不重要不紧急

3.懂得劳逸结合。领导干部在工作之余可以安排出一定的时间,尽情去做和工作无关而又一直想去做的事,要积极地休息。适当的修整,磨刀不误砍柴功。加班

工作狂也是病

看一场电影也觉得自己在犯罪

松弛,不能总是处在紧张之中,找方法,找一项体育运动坚持下来,爬山

打球 散步 几年后会变化,让我们在一种最佳的状态中工作、学习。

(五)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

任何一个人都是社会人,人的社会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每个人都是角色群,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方面。家庭、工作关系的紧张就会造成心理问题。30%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70%弄关系。学会寻求帮助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封闭自己 保持同家人、朋友的联系

困难和烦恼时寻找你平时最信任、最喜欢的朋友倾诉和沟通。压抑不是从根本上处理负面情绪的好方法,要让情绪有适当的宣泄机会。比如倾诉,找一个适合的对象,家人、朋友、或赏识器重 你的领导,把心中的不愉快的感受都说出来,你会觉得像卸下一个包袱一样轻松许多。如果你不方便或不习惯向别人敞开心扉,可以诉诸文字,如果怕别人看到,可以采用只有你自己能看懂的特殊符号或图画的形式。再有就是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纵情哭笑,把心中的不良情绪统统发泄出来。

我们中国人一般都比较传统含蓄,家丑不可外扬不能敞开心扉,压抑自己。当痛苦和郁闷时,学会寻求帮助,相对开放,过于封闭,方法会简单,旁观者清,身处者迷,人需要相互支撑。

1.提高人际吸引力。领导干部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聪明才干,就能增强人际吸引力和磁力,使别人对你产生一种敬佩感,愿意与你接近,从而使自己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领导干部如果能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就能赢得更多的理解、关心、支持、帮助友谊,得到更多人的心理营养。

——学会自我否定:为什么?我们看事物往往带有主观的特点。事物是多面性的,允许别人有自己的看法。“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经验信息不同,看问题也不同。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题咏秋菊。苏东坡则认为秋菊不可能像春花那样落英满地,以“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的诗句加以嘲讽。后来,苏东坡在黄州果见秋菊落英,方知自己错了。可以交换(苹果,思想交换)。只有自我否定的态度,我们才能反思,才能有进步。才能完善。否则一个人就会过于狭隘,这不是学习的态度。

——换位思考:黄金法则 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ABC心理疗法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司机

对处理方法不一定得当,不要总是想,是别人和我过不去,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一般职工、处长、更高领导高度不同,想问题有不同之处。我提的建议,我的要求,不被采纳,从本部门,本科室角度,从宏观全局角度去看。每个问题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做法。差异是天经地义的,正确对待理性对待差异。学会心理换位,增强同理心。有的不良情绪是由于自己抱怨别人引发的,如抱怨同事处理问题不当,抱怨下属办事无能,抱怨上级领导不支持等,越想心里越窝火,越窝火心情越糟糕。其实这是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心理学上称之为同理心。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位置,想想对方的想法、处境、难处,这样就会多一些理解、谅解和同情,自己也就想开了,心情舒畅了,这样往往更能把事情处理好。

3.掌握好交往距离。能力距离要大,但不是越大越好;心理距离要小,但不是越小越好。

好到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过犹不及

豪猪理论:都能明白让背上的荆刺互相交错着叉开,既不会被刺痛,又彼此能借助体温取暖。这样的距离,即为最合理的距离。他们最终发现唯一可容忍的交往条件是保持适中的间距,于是便逐渐制订出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规则,久而久之,遵守共同规则的人类变得彬彬有礼、温和友善,因为大家都亲身体会到规则的重要并从中得到益处。

心理调适讲稿 篇2

学报编辑的素质既包括以知识能力和信息处理为特征的智力因素, 也包括以兴趣、爱好、敬业精神为特征的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编辑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的重要前提。学报编辑在工作中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许多心理因素影响编辑对稿件的正确评价, 使编辑审稿心理发生偏倚, 不能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待稿件, 影响编辑及编辑工作的创新。学报编辑在工作过程中无不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和影响, 能否保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影响学报出版质量的关键之一。

学报编辑的主要心理障碍

1. 心理失衡

学报编辑的心理失衡主要是指编辑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和职责, 认为自己的工作无非是“为他人作嫁衣”, 在学院内地位不高, 待遇较低, 工作繁重单调。在心理上表现为焦虑、抑郁等症状。心理失衡使得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表现为谨小慎微、追求完美、注意细节、优柔寡断, 并反复做一些毫无意义的动作。如反复查验编辑和校对稿件的某一部分, 明知已进行了修改还要反复查看等。

2.自大心理

一些学报编辑认为自己对作者的稿件手握生杀大权, 是“无冕之王”, 产生了优越意识。由于高校学报大多刊发本校教师的学术论文, 而这些学术论文对教师来说又决定着自己的教学质量考核、职称评定甚至是职务升迁, 想发表论文的教师对学报编辑尊重有加甚至极力讨好。学报编辑长期处在“众星捧月”的氛围中, 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自大心理, 优越意识开始膨胀。这种心理使其不能以论文学术质量的高低来取舍, 代之的是以个人的喜好决定论文的刊发与否。

3.疏于人际交往

学报编辑一般隶属于学院教学研究部门, 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被划为教辅部门, 不属于教学一线, 办公室也设在不为人注意的角落, 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 学报编辑不仅要面对办公室同事, 又要与广大的作者、读者来往, 人际关系相对要复杂一些。面对这种较复杂的人际关系, 有的学报编辑就会产生心理障碍, 表现为没有耐心和作者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 不能和作者做知心朋友;无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 不愿接受读者有益的建议。整天伏案审稿, 使得编辑的心理变得孤僻和固执, 这种封闭的心理也使编辑的人际交往更加困难。

4.缺少自主意识

有些人在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或时尚的事物面前, 会产生盲目的趋从心理, 表面上看这似乎也叫“与时俱进”, 其实

质是缺乏另辟蹊径, 缺少自主性的反映。从大众心理学的层面来看, 这种盲目的趋时感是普遍存在的, 学报编辑当然也不能例外。尤其在当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时期, 面对职业教育的热点、焦点问题, 学报编辑不能认真冷静地去作调研和分析, 不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去策划、选择符合自己刊物宗旨和特色的文稿。其结果是使理论和思想重复, 千篇一律, 没有新的理论创新, 就会使理论脱离生活, 脱离实践, 就会失去其自身的价值。因此, 缺少自主意识盲目跟风是学报编辑的一个危害性极大的心理障碍。

学报编辑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1.对心理障碍认知的偏差

长期以来, 人们的健康观念局限在身体这个表面, 对心理上的障碍和疾病不够重视, “心病非病”观念在我国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 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报编辑虽大多受过高等教育, 但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也存在着偏差。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现实, 如学院的升格、教师职称的评定、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等, 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出现了心理障碍也感觉不到;即使感觉到了也不愿承认, 更不要说调适了。

2. 竞争的压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 各行各业充满了竞争, 导致人们心理压力加重, 心理冲突激烈。学报编辑是知识与信息含量很高的职业, 信息传播速度加快, 新的信息环境对学报编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学报编辑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报大多为综合性学术期刊, 学科面广, 编辑必须跟踪各学科发展, 捕捉前沿知识信息, 否则将影响选题策划, 进而影响学报的质量。学报作为学院的学术名片, 对学院学术水平的宣传起着重要的作用, 越来越受到学院领导的重视。周期出版的要求使学报编辑每时每刻都有一种紧迫感, 重复性的工作使学报编辑感到压抑、烦躁和沮丧。同时, 编辑工作有很强的隐匿性, 编辑的价值是通过所编辑的文稿转化为正式的科技文献得到社会的承认而体现的。编辑的全部劳动都融入到作者的科技成果中, 很难独立而具体的体现出来, 使编辑的自身价值难以体现, 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

3. 工作强度大积累的心理疲劳

学报编辑部一般工作人员较少, 由于作者人数多, 一个编辑处理的稿件往往涉及的专业方向多, 所以无论从体力的消耗上, 还是从精神负担上都是比较高的。这种消耗和负担常年累月地积累, 于是产生疲劳心理, 造成了情绪波动及不良心理状态。学报编辑工作一般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 如前所述, 缺乏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 致使学报编辑主体思想情感受到抑制。要做好学报的编辑工作是很不容易的, 需要有为编辑事业奋斗一生的责任意识。因此, 事业心强是有责任心的学报编辑的一种主体表现。但学报编辑长期在高责任感、高紧张状态下工作, 太累、太疲劳容易积累疲劳心理, 使其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

4.客观因素造成的个体挫折

挫折是指个人活动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学报编辑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如工作环境较差, 在学院内地位不高, 人员严重缺编, 超负荷运转, 自身价值难以体现, 缺乏认同感和成就感, 自我发展希望渺茫等。高职高专院校内教师是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自身不断地努力晋升职称直至正教授, 获得自我价值的体现。而学报编辑为教辅人员, 职称评定受到诸如课时量、职称指标等限制, 很难获得自我满足。

学报编辑的心理调适

1.培养健康向上的学报编辑群体心理

学报编辑部无论大小, 都是一个集体。集体是这样的一种团体, 这种团体在达到由社会的有益动机所制约的活动的共同目标时, 具有组织和心理上团结一致的特点。因此, 对于学报的每一位编辑, 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努力把自己的刊物办好办精, 倾注各自的热情, 共同携手, 达到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编辑集体成员特征最协调的结合, 这种结合保证了学报办刊的成功和个人对工作的满意, 因此, 每一位学报编辑应培养自己健康向上的群体心理。

2.加强对学报编辑工作的肯定与支持

学院及编辑部领导要高度重视学报编辑的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 特别是要重视学报编辑的情绪和感受, 以排除学报编辑的心理障碍, 卸下精神包袱。在减轻工作压力的同时, 尽力解决编辑的合理要求, 为编辑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提供渠道。首先, 要尊重学报编辑人才, 关怀学报编辑的成长, 关心学报编辑各个方面, 承认和肯定学报编辑的劳动价值。要支持学报编辑在业务上的进修提高, 有计划地安排学报编辑参加编辑业务学习班、培训班, 参加相关学术报告会、国内外学术交流会, 鼓励学报编辑积极研究探讨编辑理论和业务, 采纳编辑的合理建议和意见, 充分调动编辑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报编辑一旦具有很强的自我有效感, 就会增强自信心, 相信自己有能力使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3.加强学报编辑的自身修养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既有自然因素, 也有社会因素, 这需要人的自我调节。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和意义若建立在奉献和进取的基础之上, 那么他所追求的是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 他就会受到社会的认同和接纳, 他的心理就会坦然、满足、充实, 达到一种心理平衡状态, 即使受到了巨大的挫折, 也会自觉地达到心理调适的目的。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报编辑, 应具备对各种问题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 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面前, 应坚定自己的信念, 对自己的人生观进行理性的思考, 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充实自己的人生。人的行为总要受到社会的规范和环境的约束, 这时需要加强学报编辑的自身修养, 使之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 养成乐观、豁达的个性, 平静地接受生理和心理上出现的种种变化, 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节奏, 主动地避免生理上的变化对心理上造成的冲击。

4. 培养多种兴趣, 学会自我情绪调节

学报编辑应学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条件, 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业余爱好, 进行多方面的自我娱乐活动, 在寂寞孤独、烦闷忧郁时缓解心境的压抑。合理地安排紧张有序的工作, 使编辑工作更加充实。培养多种兴趣, 可使自己爱好广泛, 心情舒畅, 在工作之余, 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把玩一下自己的收藏, 不仅驱逐了不健康的情绪, 而且增强了生命的活力。作为学报编辑应该学会自我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 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 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学报编辑作为一种社会职业, 既要具备编辑工作规范要求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又要具备与其职业相适应的心理水平和心态。学报编辑的心理问题是非常微妙而复杂的, 调适其心理素质, 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常的健康的心态是提高编辑工作效率, 使编辑工作产生最佳效果的根本保证, 学报编辑只有在编辑活动中保持明晰的自我意识、最佳心态, 才能使自己所编辑的学报达到更高水平, 取得更大成效, 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学报编辑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才能心情愉快地适应编辑工作发展的需要。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才能保证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编辑工作。

参考文献

[1]宋专茂, 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0.

[2]刘仰斌.期刊编辑的创新心理障碍及创新心理素质的培养[J].邢台学院学报, 2006, (2) :88-89.

调适心理 迎接高考 篇3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在枯燥的考前复习中,由于学习强度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多,考生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种种不适感。诸如对成绩的忧虑,对前途的担心,对父母唠叨的反感,对没完没了的作业的厌烦,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的恐惧,甚至对优秀者的嫉妒等。出现种种心理不适现象是高三这个特殊学习阶段的必然,属正常现象,但是如果不注意调适,轻则影响学习、影响高考,重则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对此笔者针对考生的心理特点,谈几点有利于考生提高迎考能力的训练和准备,以最大限度地增强考生的心理承受与自控调节能力。

一、学会自我放松,积极应对紧张

现在应该是考前最紧张的时候,一旦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怎么办?首先,聊天是一条有效的渠道。利用课间休息或者午休时间,与比较谈得来的同学聊聊,反正也绕不开高考,索性就开诚布公地谈谈各自的复习情况、遇到的困难、心理的压抑、接下来的打算等。自己倾诉以后再听听好朋友的建议与想法。通过交流,烦闷的心情会豁然开朗。其次,运动也是很好的方法。打一场球之后再坐下来看书,常常会有充满斗志的感觉,何况目前的高考时间使得备战时期的天气宜人,运动条件较好。再次,在高考前的一个月里,要把绷紧的弦逐渐放松。此时需要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要抓住每一分钟去学习。课余时间可在幽静的校园散散步,在池边花间聊聊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听听轻松的音乐,这样就能舒缓紧张的心情,减轻心理负担。平时成绩好的同学,高考前更应该为自己“松绑”,要正确对待高考,彻底丢掉那些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心静神宁地迎接高考。最后,强化知识准备,提供心理保障。同学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政、史、地与数、理、化不同,复习以后,长则几个月,短则几天就会忘记。所以,要尽量加快政、史、地的复习速度,缩短复习周期,将所学的知识迅速地在脑海中过几遍,反复刺激大脑皮质,强化记忆,以收到最佳效果,从而避免考前产生紧张情绪。

二、调整期待水平,摆脱焦虑束缚

备考中,考生要善于及时调整自己对高考的期望值,要正确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一些家长抱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老观念,价值取向过于单一化。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殊不知期望值过高对孩子反倒是一种压力。老师为了激励学生,常常讲激烈的升学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也往往会使考生的紧迫感油然而生。考生要努力排除考试前的各种心理障碍和思想杂念,卸掉一切来自于家长、老师、亲友对自己期望高而造成的思想包袱,树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乐观态度,以平稳心态去迎接高考,有“但求无愧于心”的心态就行了。另外,在复习备考中,考生制订目标应量体裁衣,不要超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要盲目地和周围的同学比。只有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心中能坦然和自得,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情,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保持良好情绪,顺利走向成功

有人说,情绪是思维的催化剂,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情绪的调节而显示出更高的效应,人也会因此显得更聪明、更能干。学生情绪如何,效果大不一样。心情舒畅、情绪高涨时,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大脑会像海绵吸水一样,比较容易把知识“吸”进去。而烦恼愁闷、焦虑恐惧时,会降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抑制思维活动,从而影响智力发展。因此,备考阶段的考生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把烦躁和不快抛在脑后。

高考心理调适知识 篇4

随着高考的临近,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给孩子减压。

一、家长要保持平和心态

1、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不刻意制造紧张压抑的氛围,少谈高考反而有利于高考;

2、要调整好自已的心态:平心看待高考,静心等待高考;

3、“三个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应对策略;

4、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应对各种烦恼,如:考试成绩不升反降;考试紧张;情绪焦虑;倍感压力;记忆力下降等。

二、家长要帮助学生解压

1、为学生打气。不要让学生独自面对压力,当孩子情绪有变化的时候,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

2、给予学生赞美和肯定。平时要多发掘学生的优点,给予孩子赞美和肯定,这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要有放松心情的时间。家长在这段时间里的情绪会影响学生,不妨试着放下担心,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到户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做些有益身心的运动;

4、合理看待自身实力。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两次考试成绩不好而否定自己。要帮助孩子分析考得不好的原因。

三、家长要给学生帮助

1、后勤服务要适度。每位家长都必须具有服务意识,但不合时宜的关心未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调整好心态,不要盲目攀比。对高三期间的考试、测验,家长要保持正常的期望心理,能够接纳学生现实表现。

3、高三学生忙于紧张的学习,无暇顾及信息的搜集,这时就需要发挥家长搜集信息的优势。及时了解当年高考形势和专业情况,这对孩子填报志愿是十分有益的。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比拼,更是一场心理和智慧的较量。家长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消除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轻松应战。

高考学生家长八大忌语

一、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二、你一定要在班里考到第几名!

三、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

四、这次考不好不要紧,可以复读。

五、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好好复习就行了!

六、好好复习,高考时来个超常发挥!

七、去年某某考上了某某大学!

八、你这一场考得怎么样?

考前失眠自我调节的小方法

第一种方法:上床后熄灯躺下仰卧,先做3至5次深呼吸,想象在黑暗中有一个不太亮的白点,并集中注意力控制这一想象中的白点进行缓慢的圆周运动50次,再换成缓慢地勾画五角星轨迹50次。如果感到改变不大,则重复上述意念运动程序数次,然后再进行两次深呼吸。每进行一次深呼吸,对自己进行一次暗示“我已经睡着了”。这样就可以起到诱导入睡的效果。

高三五月心理调适讲座 篇5

汕头大学 郭召良教授给高三学生五月份心理讲座

第一个词:自信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解释?走向成功的路上会有很多问题或挫折。比如,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考试没有考好。出了问题会怎么想?缺乏自信的人会觉得是那我不行,我不是这块料,我不适合做这个,然后打道回府。比如说我们有同学在班上的晚会上唱歌,结果唱歌跑调,其他同学笑,回去躺床上一想,说自己五音不全,不适合唱歌。数学,考得不好,不适合学数学。英语,几次英语很低,不适合学英语。今天中午吃饭不小心噎着了,晚上躺床上一想,不适合吃饭,自此以后不吃饭了。

因为你不相信自己,你会把你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为自己缺乏某种能力,不适合做这个,而我们要取得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自信。只有自信,才能迈过这些坡坡坎坎,才会克服这些困难。比如,你打开中国地图,上面有两条河。知道什么河吗?长江与黄河。两条河都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个有自信的人,能够让我们去接受挫折,解决问题,从而能够走向成功。

相信自己是一切的开始。如果你想考一个好大学,你要相信,你能考一个好大学,能够考一个好分数。早上起床,发现,他喜欢一个女孩,犹豫要不要告诉她。一想,别人各方面条件都比自己要好,学习成绩要比自己好,长得要比自己好,所以一直憋着没有说出口。40年后同学聚会,告诉那个人说,我当初非常喜欢你。这时候她说,你怎么不早说啊,你要早说,咱们的历史都被改写了。所以因为你不相信,一切都不会发生。你若相信,你便会采取行动。今年高考要考好,第一个字就是要相信自己能考好。

四句话:

自信是对自己潜能的信任。学得自己分数不够上中大,有自信的人会想,我能弥被这个差距。你前面站着一个高富帅,兜里有88万,而你自己兜里只有18.8,在他面前你只能算一个屌丝。但如果你想说我要通过努力,我也可以赚那么多钱,这就是相信。

不因为当下状况的悲惨,每年高考3月到5月份都有同学跌跌撞撞,但有不少同学在高考中都考出了他们高中以来最好的一次。考得再惨,都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一个人很丑,同时也很有名,也很有钱。我们大家审美都是一样的。他讲了了两件事实。有一次去麦当劳应聘,25人去应聘,24个人都被雇佣了,只有一个人被拒绝了,那就是他。我估计是人力资源看他长得太恐怖了,怕把顾客吓路。上大学以后,去追杭州师范大学的校花,结果还成了。你要相信自己的潜能。买股票也要买潜力股。虽然现状并不理想,但是我相信,经过我最后30天的努力,我一定能取得一个好的分数和成绩。

第二句话。自信是成功者的内心独白。心理意义很强。自信不是一直都相信自己。会有曲折。会有怀疑。所有成功人士都有相信和不相信自己的时候。要在不相信自己的时候说服自己相信自己。我们要让自己相信。创业的路上,没有人理解你,没有人支持你。你需要自己鼓励,自己支持自己。就像你的左手握着右手。

中国人大有一个学生。从山西进人大附中,前30就能考北大清华,高三下跌到130多名,父母迁到北京付出了很多,为了成全一个北大清华的梦想,他的压力很大。于是妈妈减压。其实人大也是一个不错的学校。当你怀疑自己时,你妈也来了一句,我同意。所谓减压,是对你的能力的不信任。老师的鼓励也很重要。英语老师说,你肯定能考得上,考不上算我的。激动万分,好好看书。鼓励来自己外来。而成功的人很多都是来自自己鼓励。自我激励。考试考好了,奖励自己好好吃一顿。考砸了,三天不洗澡,不换衣服,臭死自己也熏死别人。如何自我激励呢?第一,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贴在床头,早上对着照片说,我相信你,你一定能行。晚上再重复一遍。要坚持,早晚各一次。要坚持。第二,对着镜子说,表情很好,很坚定。内心独白。在不相信自己时,要说服自己走下去,扛过去。有一句话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拐个弯来又一村。很多人就是在第一场时,就放弃了,所以成功跟他擦肩而过。你扛过去,你就迎来新的希望。

第三句话:自信者承担责任。很多人推卸责任。很多学校说我们学校生源不好。学生说我们学校老师不好。你的失败是别人造成的。那是不是你要生活得幸福也得依靠别人呢。今年高考考不好算我的。我的人生我自己走。要有担当你才能考好。老师我看不进去书,因为旁边有两个人说话。你不能做到你看书让别人说不下去话吗。你影响他。你拿古文和英文说,你练一句古文,练一句英文。不跟别人争。换学习方式。整理错题。该写的写,该抄的抄。走为上。你不要认为是别人影响你。你可以自己创造环境。听课没听明白,你下了课问老师,不行问同学,再不行看一本书,再不行看三本书,还看不明白,你不知道放弃吗。高考是考总分的。把成败揽到自己的身上去。你就没有考试焦虑症。

第四句。自信者不惧怕挫折。在成功的过程中会出各种问题。关键是出了问题我们怎么想。山西有一个学生,英语一向很好,都能考120多分,结果四月份的模拟考只考了10多分。考砸了怎么想?这个不该错的。这个还可以得的。这个应该会的。这个老师不该扣的。这里那里一加,四五十分一加,名次嗖的一下上去了。你感觉心里塌实。而实际上第二次考试,这个分数还是没有回来,因为这叫不认输,不认输你就不能考好。所以第一句话叫,认输,不服气。要承认现实。考砸了就考砸了。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分数。考砸了就想办法啊。有一学生,物理18分全做对了,可是老师只给了7分。关键问题在后面,这次错了,不要紧。不服输,要把握下一次机会。这一次错了,下一次不要错。那你就对了。这是遭遇失败所能获得的东西。

这也是我开头跟大家讲的。为什么有的同学,从3月到5月考不好,最后高考考好了呢。答案就是,因为他汲取了经验教训,他不再犯错误,他高考就考好了。出个题目。聪明人不是不犯错误,而是——。而是不犯同样的错误。你上次考试考砸了,一定要知道什么原因,怎么解决,3月到5月各种问题出来了,然后一一解决。到6月份高考没出问题,那你分数就出来了,最后就能考好。这个同学英语为什么考砸。不是说武功被废了。有听力题不考听力。涂错了答题考。水平较高,成功地绕过了正确答案。是考试技巧的问题。

对于模拟考的态度。考好了值得高兴,考砸了值得庆幸。这次考试不是高考。成功路上本来就有很多挫折。要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聪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你明白了,了解了,以后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你的成绩就能得到提高。

第二个词,坚持。

高考不是减压的问题,而是坚持的问题。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了,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你发现道路是如此曲折,以至于你看不到明天的希望。越折腾陷得越深。于是很多人开始绝望了。一绝望成功就离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了。黎明前的黑暗。没有扛到最后。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就是半程路。九十九点九米,只要没到100米都叫半程路。坚持就是胜利不对。应该说坚持到底才是胜利。扛,死扛,扛到最后。五十米放弃,九十米放弃。每年我们高三复习考试都有学生放弃。比较早的,三月份放弃,五月份放弃,比较极端是6月7日绝望了。每年都有。一般第一天上午。感觉都不错。作文字凑齐了。下午问题就来了,数学不会做的就不会得分。做了的就能得分吗。有一个。第一天下午有16分不会做。总分120。班上数学差的出来说数学很简单。回去之后一句话不说,睡不着。到晚上12点钟。他最后一想。不是要重在参与嘛。接着考呗。带着这种心态继续考了。成绩超过北大清华录取线30分。而数学考了104,最高分。这个故事说明。第一感觉不好未必真的不好。第二,重在参与。第三,心理战术。今年高考语文很简单,数学好简单,结果最后一看最后一场只有你一个人。这个叫恐吓人家。坚持下去。有很多故事。英国苏格兰有一个赛车手叫斯图尔特。运动生涯得了很多奖杯。但有一个很特别。在一次比赛中,他名列第七。正常情况下他拿不到名次,可最好他拿了第一名。前面六辆车都先后出了问题。不是相撞了,就是出事故了。最好拿了第一。比赛中始终要坚持,尽自己最大努力尽可能长时间去争取胜利,最后自然会有运气。

坚持到底就有运气。女子500M李坚柔夺冠(索契冬奥会)。拿这块金牌,奇迹中的奇迹,意外中的意外,就因为她坚持重在参与。在第二圈时,英国人把意大利人弄倒了,意大利人顺手又把韩国人弄倒了。最后让中国人通过了。所以,你要相信你有胜利,要有这种气,谁都别挡着我的道,挡着我的道没有好结果。李坚柔说对于我来讲,500米不是强项,实际上是说讲就没戏了,但是自己就是要奋力一博。所要重在参与前面应有两个字。重在积极参与。去了还要拼博。不要跟人争输赢。她说,我只想自己该怎么滑,不去想别人在怎么滑。考场中,不仅关注自己的做题,还关注别人做了多少。不要想得太多,心思要单纯一点。坚持下去,幸运和机会才会降临。愚公移山的故事。这两座山是谁搬走的?是玉皇大帝受感动,派人扛走了。天助自助者。上天成全你。坚持下去。

我自己考博士的例子。2001年考博士。心理咨询专业。北大,北师大。只有两个老师。有23人报名,只录取两个人。英语要好,美国最发达。专业课好。还有人跟老师关系好。听到这个消息,有六七个人没有来考试。我下定决心。第一年考不上,我考两年嘛。3月18日考试。把题目默写下来准备来年用。5道题100分。招两个人,我考了第三名,4月份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7月13日,北师大问我有没有报其他学校。就录取你了。当天晚上,IOC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先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拿到主办权。有决心和信念,生活中有很多意外都会发生,会成全你。并列第三名。招了四个人。幸运数学四。看起来好像没戏,认真去做。手一抖分数就上去了。六科老师手一起抖出三十多分是没有问题的。不要觉得没有希望。

希望是前进的动力。走下去是因为有希望。对于未来的高考,下面哪句话是对的?都是对的。你认为哪个说法更容易考好?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 A:你有可能会考试失败 B 你有可能会考试成功。如果你觉得自己考试可能失败,于是你就好好看书,下次月考考好了,于是乎焦虑减轻,如果没有上去还更惨,焦虑增加,看书不能专心。要想考试考好不要选择可能失败。考试焦虑怕死得很难看。担心就会回避责任。找个事情替他出头。江苏上初中村里人都叫他大学生。三月份有一天,他想到一个后果很严重的问题。要是没有考上,怎么面对父老乡亲。心理专家说一句话,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是考不好。不到2星期就有心理问题。他发现看书时注意力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只能看20分钟左右。注意力被一件东西给吸引走。旁边同学的文具盒。把文具盒收起来。文具盒不见了也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你总在想万一失败总要找一个人来为此而负责吧。所以一般人都是找客观原因,找他人的原因。生病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稀奇古怪的毛病,从本质上就是想逃避。

反过来说,如果你选择今年高考有可能会成功。你就选择了希望。我今年有戏,我好好干,说不定就中了呢。就刚才讲的,看起来不理想,但是我要往下做下去呢。有希望,我们就会全力地去追求成功。怎样的心理让你今年高考能考好。四川栈道。你怎么样活着走过这个栈道。觉得很危险,往下看,心跳加快。头晕。跳下去了。第一你关注目标。第二,一步一个脚印步过去。不要去想高考失败的事,更不要想高考考砸了该如何安排后事,如何去面对父母。你想的是我今天想干嘛,我想考好大学,我该干嘛,我该看书,我该做题。不要去想失败的事情。如果你开始想了,不要让自己想下去。

最后一个词,放下。

哲理上的意义。放下输赢才能赢。为什么有人平时学得好,但高考却考不好。为什么会发挥失常了。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想赢怕输的心理。特别想考好,又怕考不好。特别纠结,他会关注危险信息,比如别人比你做得快,别人比你做得好,这道难题做不出来,这个事完了。别人比自己做得快,意味着自己失败了。然后反复念几句,情绪紊乱,高考失败。

如果高考要考好,第一句话,想赢怕输一定输,放下输赢才能赢。一边考试一边想着输赢,考试自然就不专心。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把输赢这件事情放下了,才能够全神贯注去考试。武侠小说里面,剑客去偷东西,遇到主人家的剑客。不分输赢。挂着包袱的人输了。放下包袱,战胜的拿走。考试当中不要背包袱,关于输赢的包袱。考试当中唯一要想的是你要怎么做题。

第二句话,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做题上。只想答题,不要去想结果。邓亚萍拿了10多个冠军。她在比赛中,再有一个球就会定输赢。“在任何时候我都想的是如何打好下一个球。我不去关心比分这件事。”太不淡定。动作变形。篮球赛特别想投进去。不要想输赢事,平时怎么做你就怎么做。我就是想自己怎么滑。

第三句话,分数是挣来的,不是丢掉的。有同学拿到卷子,会说这个不会,只剩多少了。心理不淡定了。减法思维,从上往下走。父母对孩子期望最大的时候是没有生出来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多么聪明,多么漂亮。再长大,怎么牙齿比别人长得慢。怎么说话比别人慢,成绩没有别人好。这样过下去人生没有啥意义。加法思维去思考。拿到这个卷子时,是0分。你做10个选择题你得50分,再做一道题20分,不断往下做,你得到的分数越来越多。往下走,你希望越来越大。我做哪道题都能得点分。我们家孩子会不会白痴,耳朵有没有问题啊。孩子的一生充满惊喜。

第四句话,遇到问题,要积极地去暗示,从正面去思考问题,不要消极地去思考。想赢怕输的心理带来的结果是遇到问题心慌。你只要做到遇到问题不心慌,你高考就能考好。别人翻卷子。江西一个学生,一个考生平时理综,做到剩两道题时,有人开始翻卷子,只剩一道题时,大部分人开始翻卷子,进步很快,四月份,发现,他卷左边还未做完,有人开始翻卷子。怎么高人这么多。他就开始慌。平时,他在第一考场别人比他快,而那次考试,是仿真考试,好生差生混在一起。不会做的学生翻卷子去了。凡是有人翻卷子,你就说,翻卷子的都是不会的。会的翻什么卷子。你翻得越早,就说明你中间有题不会。你老翻,你在找你哪道题会。考试进度不要按别人翻不翻卷子走,要按你的进度去做就可以了。要积极暗示。心理比较塌实。第二,遇到有题不会做,该怎么想。第一句话,我不会的,其他人也不会。霸气。16分的没做出来,好像就没做好。第二句话,即使他会,他其他题也不会。

每年考试都有不该对的对了,不该错的也错了。明明这道题做不出来,结果你想办法把他抠出来那么辛苦,结果该得的分轻而易举地丢掉了。一个班的同学,只有两三个人错这道题,一定是成绩好的错。一个班的同学有一二十个人错,那肯定是成绩差的人错。高考考总分,不在于这道题的得失。把会的做对,一层意思,不要犯粗心的错误,文综选择题不能错三道题,尽量少犯粗心的错误。二层,后面会的要有时间做。抠物理,化学,生物没有时间做。五月份时,练习把会的做对。时间分配和时间安排的问题。三层,遇到不会的怎么想,你翻卷子吓别人去不就完了吗。你先绕过,把后面的做了,时间省下了来,回来再啃。最后,会的都做了,面对难题,静下心来想一想,会有思路。建议一,重新读一读题会有新的思路,第二,回想一下这道题跟哪次考的题相似,跟老师讲的哪个题有相关之处,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这个事OKAY了。能写多少就写多少。

高考最好一段时间该怎么想,我有一次看中央电视台采访一个攀岩的人。攀岩跟我们当下五月份的状态有点相像。抬头一看,看不到目标,低头一看,掉下来摔死了很恐怖的,所以他想的就两件事。第一个,我的目标就在那里,我现在当下要做什么,就是不断攀,不要想攀了多少还剩多少,唯有攀登。目标就在那里,认真攀登吧 不用抬头 你知道 目标就在那里 全力攀登吧 不要估算 你知道 目标就在那里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篇6

1.气质的四种类型:a 胆汁型 b 多血质 c 黏液型 d

抑郁质

2.美国心理学家(精神自我意识)

3.情绪发生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激情)b 刻板印象 b 合理化作用 b 适当的约束自己的言行 d 文化 a 自恋型 b 文学艺术作品 三要素:acd;ad;abc;bc

心理健康的表现:1 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 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3 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有一个乐观的情绪状态 5 有健全的人格 6 道德心态的健康 7 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 智力活动正常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1 虚荣心 2 攀比心理 3 猜疑心理4 悲观主义 5 自卑心理 6 恐惧心理 7 逃避心理 8 嫉妒心理 9报复心理 10 挫折心理 11 浮躁心理 12 完美主义心理

专业技术人员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1 工作压力 2 经济状况 3 政治体制 4 科技进步 5 感情与家庭的变故 6 急功近利的心理倾向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概念:概括地说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是无形的、智力的、法律授予的、独占权利。

知识产权范围:第一大类

1、著作权、版权、邻接权 第二大类2工业产权、专利权(保护对象:发明)、商标专用权等

第三大类3植物新品种权

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地域性

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可以激励技术创新行为。技术创新是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从设想、发明、生产到推广应用的过程,是一种高级的脑力劳动,他具有创造性、高效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知识产权制度的本质是鼓励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公平竞争。

国外首先开办了基因专利授予业务,知识产权管理不完善。

专利权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行政部门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权10年。专利权的权利与义务:

1、独占实施权;

2、许可实施权;

3、专利转让权;

4、专利标记权;

5、署名权;

6、获得奖励和报酬的权利;

7、公开发明创造的内容和义务;

8、缴纳年费的义务。专利侵权行为构成的条件主要有:

1、有被侵犯的客体专利权;

2、实施了侵害行为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

3、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4、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5、未经专利权人许可;

6、行为人主观有错。

专利侵权应承担下列民事责任:

1、停止侵权人的侵权行为;

2、赔偿损失;

3、恢复专利权人的信誉。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有人对法律确认并给予保护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它主要是指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也包括与此相联系的商标续展权、商标转让权、商标许可权。

商标权的保护是指国家运用法律手段制止、制裁一切商标侵权行为,以保护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的专用权。商标权的保护是商标法的核心。

商标的概念“:商标是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区别开的可视性标志。这种标志通常用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并且置于商品表画或商品包装上,或者用以表明某种服务项目。商标的作用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命名作用;2区别作用;3宣传作用;4指导选购商品或服务。

选择商标的三考虑:选择商标的法律考虑、贸易考虑、实际考虑。

选择商标的三适应:商标应力求与商品特点相适应、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相适应、与厂商风格相适应。商标侵权行为应具备如下4个构成条件:1行为人主观上有错误;2行为人可观上实施违法行为;3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已造成损害后果;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高考补习生的心理调适 篇7

一、补习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阶段正是心理初步成熟和不完善的时期, 往往表现出独立意识与依赖意识并存, 冲动情绪与理性思维同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补习生在心理上看似成熟而又非常敏感脆弱, 其主要心理特点为:

一是自我意识强烈。补习生对自己的身份比较敏感。一方面比较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 不愿意被别人当作特殊人员, 与别人交往常带有一定的戒备心理, 一旦有被“歧视”的感觉可能会有很强烈的思想及行为反应, 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希望显示出自己经历过了高考的历练, 经验阅历丰富。事事以“过来人”自居, 积极乐观者, 往往以自嘲的心态自称“在读研”或“高四生”, 乐于指导帮助别人, 消极者对往往表现出自以为是, 特立独行, 甚至与老师、同学采取一种“对抗”的态度。

二是存在自卑失落心理。落榜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补习生既要面对失败的结果, 又要面对家庭和社会的重重压力。一方面感到无颜见“江东父老”愧对对父母的期望与厚爱, 在同学面前也感到是个失败者, 虽然“高人一届”, 自觉“低人一等”。另一方面容易对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产生怀疑, 对未来缺乏自信心。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心情压抑、性格孤僻, 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之中, 不很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是存在自暴自弃心理。一部分学习基础比较差的补习生迫于父母的意愿选择了重读, 对前途感到十分渺茫, 无法从重重的压力之中解脱出来, 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淡漠, 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 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对自己缺乏约束和克制, 逃课、上课睡觉或沉迷于上网、看小说等, 经常发生违纪行为。

二、应对高考补习生心理问题的措施

补习生的心理问题从短期看影响到个人的学业, 从长远看可能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因此要把补习生心理调节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要从自身、班级及补习生三个方面展开工作。首先, 教师要以接纳、理解、支持的态度来对待补习生。要与他们真诚的交流、沟通, 实现心灵的相通, 让他们感到老师就是一个关心自己的长者或朋友, 值得他们信赖、依靠和支持。其次, 老师也要做好班级同学的工作。要让他们充分理解和尊重这些补习的同学, 不歧视、不搞“小圈子”, 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创造一个尊重和协的集体氛围, 使补习生能够尽快融入到集体之中。最后, 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打破自己的心理壁垒, 重新确立目标, 勇敢面对现实, 面对新生活、新环境, 关心集体、关心同学,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

二是总结高考失利的原因, 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教师要根据每名补习生的实际情况, 在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 帮助他们分析和认识高考失利的关键所在, 既给予积极的鼓励, 使他们能够树立信心, 又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平时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往往是学习兴趣不高, 对未来的信心不足。教师要从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入手, 帮助制定一些具体可行的计划和目标, 使他们的学习和自我上进的意识逐步得到提升。发挥失常的同学往往很懊恼, 长期徘徊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中, 他们的问题往往是个人心理素质问题。教师要注意从克服失落心理, 提高心理素质上给予关怀和具体指导。对于认为考题偏难、偏怪影响高考成绩的同学, 往往是因为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解题技巧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不强。教师要注意引导他们正视问题, 从自身查找原因, 解决知识结构不完善, 基础不牢的问题。教师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 打开一个个补习生的心灵之“锁”。

三是注重长期关注、跟踪问效。自控能力弱, 思想情绪容易出现波动和反复是高中生的一个普遍问题, 在补习生身上体现的就更明显了。思想认识的改变, 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因此, 作为教师要对补习生给予长期的关注, 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 对于取得进步的和成绩的补习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 使他们感受到进步和收获的喜悦, 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心和决心。对于有畏难情绪和懈怠意识的同学, 要及时进行沟通交流, 帮助解决思想上、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教师要让补习生始终感到一种关心和支持, 始终有一个“助推器”在自己身边。

考后心理调适策略 篇8

高考结束后,大多数考生都能够很快从考试中解脱出来,做一些更有意义的工作,但也有少部分考生可能沉湎于考试之中而不能自拔,出现种种心理问题。俗话说,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事,一些考生考后之所以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

1.心理问题的要素分析

一个人是否出现心理问题,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心理学把各种各样的因素分为四种:即易感因素、促发因素、维持因素和保护因素。

易感因素:是指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易感因素又分个人易感因素和环境易感因素,个人易感因素是指个人生理和心理因素中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因素,比如身体虚弱、困难气质、低自尊、外部控制点等;环境易感因素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个体成长不利的环境因素,比如父母不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早期生活压力等。

促发因素:是指引发心理问题产生的导火索。比如在考试产生的心理问题中,考生在成长过程中经过无数考试,都没有引发心理问题,由于本次考试对个体特别重要和个体特别重视,引发了心理问题的产生,本考试就构成了促发因素。

维持因素:是指促发因素发生以后,个体和环境中存在因素使问题长期维持下去,并导致恶化。维持因素也可以分为个体维持因素和环境维持因素,个体维持因素是指在个人的成长环境中存在着使心理问题恶化的素质条件,比如生理调节障碍、低自我效能、归因风格不良、负性认知倾向、不成熟防御机制和不当的应对策略等。

环境维持因素: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中存在着的使问题恶化的因素;保护因素是指个人和环境中存在着的使个体心理不向恶化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分为个人和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从上述分析来看,考后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既有消极因素也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针对每个考生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努力找到考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保护因素,并积极增进保护因素,使之成为一种积极力量,来帮助考生进行积极心理调适,同时也要努力消除个人和环境中存在的易感因素和维持因素,促进考生的心理转化。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考生在考后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过多的消极因素限制,使得考生没有意识到自身和环境中还有很多的积极因素可以加以利用,找到积极因素也许就找到了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向。

2.心理问题的症状学分析

任何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会有一定的表征,考后心理问题的出现也不例外。临床心理学在对心理问题表征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非常完善和具体的诊断标准,这里我们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为例,来探讨心理问题产生的症状学原因。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是从多个维度来对精神障碍进行分类处理的。具体来说,任何精神障碍都需要从五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维度:是指临床综合症状维度,即指在临床实践中患者所呈现出的具体精神障碍症状,比如考试后出现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状态等。

第二个维度:是指人格维度,即个体稳定持久的心理倾向,比如考试焦虑问题,有些考生的焦虑是一种简单的对某一次重要考试的焦虑,而还有的考生可能是对任何事情都存在着焦虑心理,只不过通过考试反映出来,前者就称为状态焦虑,而后者则有人格因素存在,是一种特质焦虑。第二个维度更进一步区分考后心理问题产生是单纯考试引起,还是涉及到更为深层次的人格因素。

第三个维度:是指个体身体疾病和药物因素,主要用于判断个体心理问题产生的躯体和其他药物因素。

第四个维度:是指个体的家庭、教育、职业、住所、经济状况等社会文化因素,探讨个体心理问题的社会原因。

第五个维度:是综合维度,对个体心理问题的状况进行整体综合性评估,从整体上判断个体心理问题的状态和程度。通过上述几个维度的分析,临床心理工作者就可以从全面角度和多层次角度探讨心理问题产生的种种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考后心理问题,按照症状学分析,尽管考后心理问题出现是一个单纯的现象,但其中可能蕴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有的考生只是单纯的心理适应问题,而有的考生可能有相对复杂的问题,这就需要针对个别具体情况进行调适。

3.心理问题的个人特异性分析

心理问题的个人特异性分析把问题聚焦在个体心理和行为层面问题上,对于同样的危机性生活事件,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应对,因而导致结果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个体出现心理问题可以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等多个层面来分析。从认知层面来看,不合理的信念、消极的归因方式、负性自动思维等构成个体心理问题产生的认知原因。比如考试结束后,一些考生可能过分关注自己考试中的问题,把消极方面夸大;把考试结果不理想都归罪于自己,把考试问题泛化到其他生活领域,对考试的结果产生负性的消极评价等,这些都源自于认识方式的偏差;从情感层面来看,过分紧张、焦虑、担忧、恐惧、抑郁、懊悔、不安或者过分高兴、轻松、兴奋、刺激等,都会导致情绪失调,造成心理问题的隐患;从行为层面来看,当危机性事件发生后,人们一般有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一种是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对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方式,也有可能因为个体采取的策略不当,成为一种无效的应对;而对于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方式,可能因为个体采取消极、退缩、麻醉和发泄等方式来处理,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综合危机性生活事件产生后个体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表现,可以探求心理问题产生的个体心理根源。

从上述几个维度的分析来看,考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个体尽管呈现类似考后心理问题,但其内在的原因却各有差异,应针对每一个考生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然而,在考后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中,也存在着一些共通性的心理因素,这为寻找一些普遍适用的调适策略提供了可能。

二、心理调适五策略

在高考结束以后,考生应积极开展考后心理调适,避免一些消极心理问题的产生。

1.对考试树立合理的认知观念

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来看,认知因素在心理问题产生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树立合理的认知观念是进行考后心理调适的基本策略。合理的认知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理认知观念是一种希望有的观念,而不是强迫性的观念。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考试成功,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但有人如果跨越一步,认为自己必须成功,不能失败,则就变成不合理的观念了。二是合理认知观念是一种不可怕的观念,而不是可怕的观念,也就是即使自己考试没有成功,也不是十分可怕的,有些考生正是十分重视考试结果,所以把每一次考试都看得十分可怕,因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三是合理的认知观念是高挫折忍受力的观念,而不是低挫折容忍力的观念。也就是即使考试完全考砸了,我也能够忍受的观念,相反如果一遇到一点挫折,就觉得受不了,要死要活的,就是一种不合理的观念。四是合理认知观念是接纳的,而不是自贬和责怪他人的。合理的认知观念对任何现象都采取开放、接纳的态度,而不是自我贬低和怨天忧人。如果个体对考试形成了合理的认知观念,就会把考试后的消极不良情绪控制在理性的范围内,自觉地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2.学会一些心理调适方法

(1)顺应自然的方法:是日本精神卫生专家森田正马倡导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森田认为发病=素质×机遇×病因。这里素质是指疑病素质,即总是怀疑自己有病的一种心理倾向;机遇是透因;病因就是精神交互作用。也就是有疑病素质的人由于某些诱因,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身体,或者精神的变化,由于注意力的集中,其感觉越来越敏感,由此注意也越来越集中,并固定……。这样感觉和注意的交互作用(即精神交互作用),使症状发展并固定下来,形成神经质症状。比如夏天我们在室外看书,蝉的叫声很吵人,我们越是努力想排除,这种声音就越刺耳,最好的方法是不理它,它也就不存在了。因此森田提出“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的观点。很多心理生理反应,你不去管它,他也就自然消退了,而你特别注意它,就容易产生精神交互作用,形成心理问题。所以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合理情绪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来的,他认为,心理问题并不是由诱发事情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产生的。这一理论又称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事件A引起的,但ABC理论认为,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因素,而直接的起因是人们对这件事件的解释和所持的态度B。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会使人产生心理问题:①绝对化的要求,即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一切事物怀有其必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常与“必须”“应该”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好地对待我”“我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等。②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思维方式,如一些人当面对失败或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等,对自己表现出不合理评价;另一方面,用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别人稍有差池就认为很坏,一无可取之处等,对他人形成不合理评价。③糟糕透顶的观点:即认为某一件事情发生了,必将会非常可怕,非常不幸,后果不堪设想。如考生在考后之所以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可能是对考试存在着绝对化要求、对考试结果过分概括化和情绪上极端化所致。因此要消除这几种心理倾向,树立合理正确的信念。

(3)归因方法:当人们遇到一定生活事情或者挫折以后,都会从中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吸取教训,其中有三个维度的原因影响人的心理状况:一是原因源,即事情的产生的原因是自己内部因素能够控制,还是由于外界偶然原因;二是整体性,即事件是整体性的还是特殊性的原因;三是稳定性,即是一直持续,还是暂时的不稳定状态。归因的“内部——外部”维度决定了对自我能感受;“整体——特殊”维度决定了负性情绪的弥漫性或广泛性程度,“稳定——不稳定”维度决定负性情绪持续的时间。如果人们对一个事件的归因是整体性的、稳定的、内部的归因,则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改变的方法是:①引导人们改变对后果的估计;②改变人们对后果的评价;③使他们的预期从不可控变为可控;④帮助人们在对失败归因时,由内部的、整体的、稳定的归因转变为外部的、个别的、不稳定的归因。

上述这些调适方法虽然不是绝对的,在考试结束后合理加以运用,就有可能使考试后的消极心理得到适当缓解,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3.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采取合理方式宣泄情绪

在考试结束以后,考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个自然放松和调节的时间,如何使放松的时间不至于演变成放纵,个人的兴趣爱好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经验表明,那些兴趣爱好广泛的个体往往更能够从多样化的兴趣中找到自己发展的新的生长点,相反,而那些没有多少兴趣和爱好的个体,在学习考试失败以后,非常容易对自我产生挫败感,而沉湎于自己情绪之中。因此,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在考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丰富的兴趣和爱好不仅使人的生活得到了调节,而且使人的生活多了一些排泄各方面苦恼和忧愁的渠道,有益于维护身心健康。

4.积极寻找社会支持和帮助

对于考后心理调适而言,家长和周围环境的支持显得格外重要。如果家长有心帮助,但又担心自己难以控制失望沮丧情绪的流露,可以尝试面谈之外的方式,如书信、网络在线等保有一定空间和距离的交流。另外,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些有过类似经历的亲朋好友与其好好聊一聊,惺惺惜惺惺的感受有时是别人所难以体验的,这样的感受分享一般也具有心理健康维护功能。当考生个人开始产生自主摆脱现状的意愿时,可以尝试和同侪群体进行交流,以寻求情感支持和建议。同时,也可以找一些主题相关又有积极意义的影视作品看一看,借此为自己找一个替代性的情绪出口,缓解心理的情绪压力,重构勇往直前的一个新支点。

5.放眼未来,早作筹划

高考只是人生漫漫路程的一个小小生活事件,只是对过去一段求学时光的总结,高考后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确定新的目标,进行积极筹划。新目标的确立也有利于减少自己的迷茫,未来的一切将是崭新的,需要考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未来的生活中开拓新思维,用成熟理性的认识多做换位思考,要学会主动筹划。另外,除了在遇到问题时积极开动脑筋,自己寻求解决外,也应学会有效的寻求帮助。不论考试是成功还是暂时失利,都应早作打算,筹划未来。

上一篇:七夕祝福语言下一篇:居里夫人读后感10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