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局(精选8篇)
湖北宜昌长阳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李玉霞
【摘要】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阵地,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整合和挖掘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各种资源,实现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使校外教育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校外教育 校内教育 有效衔接
校外教育是在学校教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未成年人进行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展现个性的教育,虽然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在教育功能、教育手段与方法、教育内容上有所区别,但都肩负着“育人”的神圣使命。如何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优势互补,加强“校内外衔接”,共同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平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实践的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研究。
一、教育的一致性是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基础
校外教育的任务在1995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颁布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校外教育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内容的思想品德教育;普及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体育卫生、劳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动脑、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促进人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乃至全社会都应该认真贯彻落实的。有了这样一个共同的培养目标,校内外教育要探讨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不同的途径和形式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全面的教育。这里面不存在谁重要谁不重要的问题,因为孩子的成长过程除了受到家庭的影响外,也要接受学校内的和学校外的教育,校内外教育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教育整体。
二、教育的差异性是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
校外教育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人的一生都将为适应动态环境而不停顿的学习。校外教育对少年儿童施教没有强迫性,它的吸引力更多的来自于孩子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这样孩子参加校外活动,在选择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和地点上就有很大的自主性,从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时间上看,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是有差异的,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校内外教育相结合切入点的确定。
校外教育的自主性特点,预示着校外教育没有太多的限制,有利于主动寻求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切入点。从校外教育所设置的活动项目来看,虽然知识的系统性不如学校教育,但大量的实践活动,又是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结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校外教育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有效衔接方可形成校内外育人的合力
为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主动出击,搭建校内外教育沟通的平台。沟通了解是结合的基础。为了了解学校的需求,使校内外教育结合有的放矢,我们走访全县十几所中小学校,实地了解考察学校开展课外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对校外活动中心的希望与需求,研究和探讨新世纪校外教育的发展方向等,通过调研,我们知道了学校对校外教育的需求情况,同时达成了校内外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的共识。
其次,把校外教育的内容形式引进校园。学校教育因受教材、考试等方面的限制,对于学生的教育强调共性的较多,兴趣培养、个性潜能开发顾及的较少,因此,校内教育要依托校外教育弥补教育的不足,而校外教育要发展,从长远看,也必须与学校相结合,才更能体现其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把校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引进校园,对于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巩固、学生兴趣的培养、潜能的开发起到了良好作用。
除了把校外教育的内容形式引进校园,我们同时积极打造校内外结合展示的平台。校内外教育相结合,是和谐教育的体现,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青少年新的教育现象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青少年的教育要求也日渐提高,难度也越来越大。青少年教育的社会化、系统化、整体化的要求相当迫切。因此,青少年的教育仅靠学校教育根本无法胜任,校外教育要适应形势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结合学校教育,主动创设教育活动品牌,如开设心理辅导、少儿口才、生存教育、团队意识等新兴教育活动,起教育示范的目的,并总结、提炼、推广,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大力宣传,营造校内外结合的良好氛围。近几年,我们积极与长阳县电视台、宜昌教育、湖北教育杂志社相联系,大力宣传校内外教育相结合教育成果,展示合格加特长学生的风采,并创办了内部报纸,为校内外的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综上所述,校外教育是相对于校内教育而言,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连接;是社会教育的支持。但校外教育必须有它自己的特点,必须与学校、社会教育协调发展。发挥不同的功能促成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是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本质内涵。建立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对于丰富青少年的活动,拓展青少年的事业,推动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校内外如何牵手构筑新课堂》,“2007年中国校外教育资深管理工作者百家论坛”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键词:校外教育,校内教育,融合,有效衔接
一、校内外教育融合育人的必要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 试行) 》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热爱社会主义,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京剧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使学生保养京剧艺术甘露的同时, 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之伟大, 牢牢铭记作为中华民族子孙之荣耀。在青少年阶段, 通过传授传统的京剧艺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京剧的鉴赏与表演能力, 使其具备将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实践技能尤为重要。
二、结合本专业活动的开展———校内外教育有效的衔接
目前,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 发展相对滞后, 还不能满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从校外教育角度, 怎么使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 发展、融合校外教育, 形成整体化的育人环境, 真正实现我国的大教育, 是一直以来困扰校外教育工作者的一道难题。对此, 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举措:
1. 求同存异, 达成共识。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基本相同, 都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两者同等重要, 在青少年教育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校内外教育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 只有双方教育齐头并进, 有效衔接, 青少年的发展才是健康的积极的。为此, 校外教育工作者要用发展的角度, 带着思考主动走进学校, 通过学习、观摩、听课、座谈、探讨、交流等有效形式亲身体验, 更直接深入地认知新课改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化程度和实施情况, 了解学校新课改的目的、意义和重点, 吸收校内教育营养成分, 补充校外教育的不足。在学习同时, 更要发现校内教育的不足和教育盲点, 只有这样才能找准校内外教育的结合点, 校外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缺失, 才能不断促进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发展。
2. 发挥优势, 凸显互动。艺术教育历来以熏陶人、感染人、提升人格素质为任。结合多年校外教育活动的经验, 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知识传授, 还大力加强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将知识技能内化为素质。作为一名校外京剧教师, 在教学内容上要以戏曲知识技能与实践表演技能应用的高度统一为终极目标。所以, 为了更好地使两者结合组建京剧社团尤为重要。经过长时间校外教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教师耐心的讲解、示范, 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 京剧社团现已培养学生20 余名。学习行当包括: 老生、青衣、花旦; 排演传统剧目 《卖水》《小放牛》 《天女散花》 《拾玉镯》, 现代京剧 《红灯剧》《沙家浜》等,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京剧艺术的真谛, 还间接的学习了许多历史故事,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近些年来, 京剧小组活动相应开展, 开启艺术之门———走进京剧 “弘扬传统文化感受京剧魅力———体验俊装扮相” 等丰富多彩社团活动, 多方面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使爱国主义种子在润物细无声中植根于每个学生之中。结合校内浓郁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围, 使学生们潜意识地把各项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京剧小组活动, 在普及与提高中, 学生们都在不同程度中汲取京剧艺术的营养, 同时蕴含了爱国主义情感, 孩子们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磨练。助人为乐, 与之为善, 豁达开朗等良好品德, 也在国粹艺术中得到发展。
三、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的措施保证
1. 思想保障。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 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 其功能为 “拾遗补缺, 拓展延伸”。拾遗补缺就是要针对学校教育的缺失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拓展延伸, 就是与学校教育相适应, 拓宽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延长教育链, 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实践探究的活动平台, 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校外活动的需求,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 人员保障。事业要发展, 人才是保障。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到校外教育阵地开展德育、科学、文史、艺术、体育等教学实践活动和现场教学。各校外教育机构要通过多种方式选拔聘用热爱校外教育事业、思想素质好、懂业务、会管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校外教育中来。二是加强校外教育自身的人才培养工作, 坚持对校外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 采取岗位锻炼、脱产培训、参观考察、实地观摩等方式,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三是建立与教育相适应的职称评定制度, 将从事于校内外教育的实际工作和成绩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以发挥提高校外教育工作者的能动性, 为个人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校外教育;英语教学;优势
一、校外教育的含义
校外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套不同于学校教育系统的活动机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结果,在人才培养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学校教育是主体,校外教育应该是补充。
目前,学校教育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比如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上有着局限性和不可变更性,课程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班级规模普遍过大,教室拥挤不堪,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中教学覆盖率小,教学中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的兴趣,进行言语训练时只能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学生不可能在学校都受到均衡的教育,也不能自由地发展;《新标准英语》容量大,内容多,课堂上老师用于操练的时间少,旧的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又开始学习新的内容,学生一直处于“疲惫”状态。老师为了赶进度,也只能是“讲也匆匆、练也匆匆”。而且,练习册中有的题目难度太大,超过了半数学生的能力,老师不得不在课堂上处理练习册,这又要占去学生课堂训练口语交际的时间;英语教师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不足,班额较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程资源严重匮乏等原因,造成教师课时不够用、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这些均使英语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二、校外英语教育的优势
校外英语教学与学校英语教学相比,在学习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些优势,笔者做了下列尝试:
(一)课程与教材的灵活选择,让学生学得轻松
校外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的考试,不受统一的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要求的制约,因而能根据青少年的兴趣来设置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适合青少年的灵活安排,内容结构也可以不拘一格地随时调整。
我们当地小学英语采用两种版本的教材,一种是外研版的,一种是人教版的,这两种版本的教材,在小学阶段都没有系统的语音教学。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发音特别难听,语音、语调不准,而且背单词全靠死记硬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一个学生如果不过语音关,只是单纯模仿,离开老师没有学过的单词肯定就不会,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和词汇量的增多,首先会感到拼读单词非常吃力,学得快,忘得快。最初的新鲜感没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也一落千丈。根据大多数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失去英语学习兴趣是从不会读单词开始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课程中加入了语音内容,常用的做法有下列几点:
1.从字母读音中分解出部分元音和辅音。如字母B/bi:/,可以分解出/b/和/i:/,以此类推。
2.从常用的单词(bad,fat,man;make,cake,take等)中也很容易发现单词读音与拼写之间的规律。
3.从汉语拼音和英语音标的比较中(如/b/,/p/,/m/,/f/,/ei/,/ao/,/au/等)又能迁移出一些读音。
4.用切蛋糕的方法来划分音节,掌握字母和读音的对应关系,学生很容易能读出有发音规律的单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归纳,不断积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过了语音这一关,为轻松地学好英语、掌握这门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学得有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现实情况是,由于学校班级人数多,加上课时任务重,教师需要赶进度,英语课堂上能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的人数就很有限了,一堂课上单词、对话或课文等教学内容一项接一项,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犹如看电影似的过了一遍,根本掌握不了。更有些学生由于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开口,不善交往,开口少,与他人接触少,往往模仿能力也差,这就使得他们更不愿参与各种英语练习活动,内向的性格使他们回避与别人交往,缺乏自我表现的习惯和勇气。就连不得不参加的活动都是极低的声音,试图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在学校,这部分学生最容易被忽视。
与学校教育不同,青少年宫采取的都是小班化教学,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个学生,而且校外英语教学因为不受考试这支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能以趣味当先,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兴趣和特长,采取不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激活课堂,带给学生广阔驰骋的空间和身心愉快的体验。这为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青少年宫学生压力不大,普遍对教师无抵触情绪,学习较为放松,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例如,根据学生不愿开口的现象,笔者在每节课开始都会根据每个学生设定不同的问题。刚开始非常简单,务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口,让他们尝试到与他人成功交流的喜悦。慢慢地,一点一点加深难度。由于少年宫的学生在平时一周只来一次,间隔时间长,学习新知的遗忘性大,我就趁问答的时间把之前的内容都复习了一遍,学生都乐于接受。像回答“What day is it today?”“Whats the date?”“Whats the weather?”等问题时,掌握了当天东西还嫌不够,还要求补充新的内容,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像回答“How do you go to school?”一个学生回答了“By plane.”引起一阵大笑以后,大家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结果一个个抢着举手,回答五花八门,把知道的交通工具全都用了个遍,在欢乐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师设定的要求。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由乏味变趣味,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学生对不了解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每一期教学中,总会碰到中西方的重大节日。比如十一月时,笔者就重点给他们讲“Thanksgiving Day”的背景来历,与我们不同的一些美食,进而引导他们要学会感恩。在十二月,则会尽可能多地准备一些关于圣诞节的文化、背景、景观等资料,并且与中国的春节做比较。学生对此往往非常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更大的热情,同时也加深他们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提升能力
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储备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将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中去。
1.创造语言环境
如,在学习有关问路的对话时,笔者将市区的主要街道、商店、车站、邮局等建筑物缩小在了教室里,并随时将其变换方位,让学生采用Groups work(小组活动)的形式,合作学习。分别扮作旅客和民警,进行问路、指路的情景对话。实践证明,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大大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激起了学生之间的交际。
2.随文介绍,促进交际
在一些课文中,一旦学生遇到中国人不好理解的西方习俗和社会现象,笔者就见缝插针,随文向学生介绍英美人的宗教、习俗、重要节日、婚姻等社会知识,使学生逐步把这些社会知识融合到已有的英语知识中,这无疑会促进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比如,西方人听到别人赞美的话时,一句“谢谢”就可以了,而中国人比较谦虚,这种场合往往回答“哪里哪里”,如果互不了解文化差异的话,就容易闹笑话。
3.游戏、比赛层出不穷
除了知识目标的教授外,校外英语教学更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让学生听、说、做、唱、玩、演、仿写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提高对语言的感受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中学”、在“用中学”,在实践中获得经验、知识与能力,充分发挥潜能和优势。
校外英语教育任重而道远,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必能更好地服务校内教育,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周晓东.浅谈如何利用和发挥校外少儿英语教学优势[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近些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不少家长在课外为孩子报了兴趣班。对一些孩子来说,课外兴趣班甚至成了“主战场”。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3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中小学生上课外兴趣班的非常多,46.0%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多,13.6%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回答比较少、非常少的受访者分别仅占1.6%和0.9%。
62.3%受访者认为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是为培养其多方面兴趣和才能
海淀区九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刘的爸爸刘建宁表示,孩子一入小学,家里就给她报了各类兴趣班,绘画班、羽毛球班、歌唱班都一直在上。“最近又报了国学课,课上老师会以历史故事为载体,讲解一些传统知识文化,这对孩子的涵养和素质的提升都有帮助”。
谈到“校内减负”政策,刘建宁表示,虽然一直在强调减负,但好学校的数量就那么多,想上好学校依然压力很大,学校减负了,孩子们只能到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去。“各优质学校的招生标准居高不下,那么学校减负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教育的负担推向了社会”。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西南大学评估组对我国2010~2014年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在全国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省份的500多所学校,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来,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4年,每周课时数超过30节的小学比例由39.14%下降到26.82%,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超过1次的小学比例由55.62%下降到34.21%,每天在校时间超过6小时的小学比例由54.53%下降到43.91%,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48.70%下降到37.4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58.32%上升到72.13%。
由评估结果可见,校内“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初见成效。但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今孩子们在更长的校外课余时间里,并没有“闲着”。
据《北京日报》报道,日前,搜狐教育发布了一份历时3个多月,收集有效样本逾20万份的《2015中国教育行业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给孩子报三个以上辅导班的家长达18.72%,报三个班的家长为20.85%,报两个班的家长为26.54%,17.06%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的家长仅占16.83%。其中,仅9.64%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奥数和写作等辅导班,此类辅导班较前几年热度大减。而为孩子选择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特长辅导班的家长占比高达39.07%,可见,当下这种特长兴趣班更受家长的青睐。
王史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他给孩子报了尤克里里(尤克里里是一种四弦夏威夷的拨弦乐器――编者注)、乒乓球、能动英语屋俱乐部三个课外兴趣班。“家长也是没办法,现在‘流行’上兴趣班,身边的孩子几乎都上,就给孩子报了。”王史建说。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的最普遍原因是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和才能(62.3%),其次是增强其升学竞争力(45.7%)。其他原因还包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34.3%)、兴趣班是潮流大家都上(34.3%)、与其闲着上网打游戏不如学点东西(25.5%)、平时没时间带孩子(15.8%)、孩子喜欢(14.8%),其他(1.8%)。
近些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不少家长在课外为孩子报了兴趣班。对一些孩子来说,课外兴趣班甚至成了“主战场”。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3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中小学生上课外兴趣班的非常多,46.0%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多,13.6%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回答比较少、非常少的受访者分别仅占1.6%和0.9%。
62.3%受访者认为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是为培养其多方面兴趣和才能
海淀区九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刘的爸爸刘建宁表示,孩子一入小学,家里就给她报了各类兴趣班,绘画班、羽毛球班、歌唱班都一直在上。“最近又报了国学课,课上老师会以历史故事为载体,讲解一些传统知识文化,这对孩子的涵养和素质的提升都有帮助”。
谈到“校内减负”政策,刘建宁表示,虽然一直在强调减负,但好学校的数量就那么多,想上好学校依然压力很大,学校减负了,孩子们只能到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去。“各优质学校的招生标准居高不下,那么学校减负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教育的负担推向了社会”。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西南大学评估组对我国2010~2014年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在全国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省份的500多所学校,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来,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4年,每周课时数超过30节的小学比例由39.14%下降到26.82%,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超过1次的小学比例由55.62%下降到34.21%,每天在校时间超过6小时的小学比例由54.53%下降到43.91%,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48.70%下降到37.4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58.32%上升到72.13%。
由评估结果可见,校内“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初见成效。但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今孩子们在更长的`校外课余时间里,并没有“闲着”。
据《北京日报》报道,日前,搜狐教育发布了一份历时3个多月,收集有效样本逾20万份的《2015中国教育行业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给孩子报三个以上辅导班的家长达18.72%,报三个班的家长为20.85%,报两个班的家长为26.54%,17.06%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的家长仅占16.83%。其中,仅9.64%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奥数和写作等辅导班,此类辅导班较前几年热度大减。而为孩子选择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特长辅导班的家长占比高达39.07%,可见,当下这种特长兴趣班更受家长的青睐。
王史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他给孩子报了尤克里里(尤克里里是一种四弦夏威夷的拨弦乐器――编者注)、乒乓球、能动英语屋俱乐部三个课外兴趣班。“家长也是没办法,现在‘流行’上兴趣班,身边的孩子几乎都上,就给孩子报了。”王史建说。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的最普遍原因是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和才能(62.3%),其次是增强其升学竞争力(45.7%)。其他原因还包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34.3%)、兴趣班是潮流大家都上(34.3%)、与其闲着上网打游戏不如学点东西(25.5%)、平时没时间带孩子(15.8%)、孩子喜欢(14.8%),其他(1.8%)。
近些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不少家长在课外为孩子报了兴趣班。对一些孩子来说,课外兴趣班甚至成了“主战场”。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3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中小学生上课外兴趣班的非常多,46.0%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多,13.6%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回答比较少、非常少的受访者分别仅占1.6%和0.9%。
62.3%受访者认为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是为培养其多方面兴趣和才能
海淀区九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刘的爸爸刘建宁表示,孩子一入小学,家里就给她报了各类兴趣班,绘画班、羽毛球班、歌唱班都一直在上。“最近又报了国学课,课上老师会以历史故事为载体,讲解一些传统知识文化,这对孩子的涵养和素质的提升都有帮助”。
谈到“校内减负”政策,刘建宁表示,虽然一直在强调减负,但好学校的数量就那么多,想上好学校依然压力很大,学校减负了,孩子们只能到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去。“各优质学校的招生标准居高不下,那么学校减负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教育的负担推向了社会”。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西南大学评估组对我国2010~2014年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在全国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省份的500多所学校,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来,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4年,每周课时数超过30节的小学比例由39.14%下降到26.82%,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超过1次的小学比例由55.62%下降到34.21%,每天在校时间超过6小时的小学比例由54.53%下降到43.91%,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48.70%下降到37.4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58.32%上升到72.13%。
由评估结果可见,校内“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初见成效。但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今孩子们在更长的校外课余时间里,并没有“闲着”。
据《北京日报》报道,日前,搜狐教育发布了一份历时3个多月,收集有效样本逾20万份的《2015中国教育行业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给孩子报三个以上辅导班的家长达18.72%,报三个班的家长为20.85%,报两个班的家长为26.54%,17.06%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的家长仅占16.83%。其中,仅9.64%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奥数和写作等辅导班,此类辅导班较前几年热度大减。而为孩子选择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特长辅导班的家长占比高达39.07%,可见,当下这种特长兴趣班更受家长的青睐。
王史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他给孩子报了尤克里里(尤克里里是一种四弦夏威夷的拨弦乐器――编者注)、乒乓球、能动英语屋俱乐部三个课外兴趣班。“家长也是没办法,现在‘流行’上兴趣班,身边的孩子几乎都上,就给孩子报了。”王史建说。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的最普遍原因是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和才能(62.3%),其次是增强其升学竞争力(45.7%)。其他原因还包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34.3%)、兴趣班是潮流大家都上(34.3%)、与其闲着上网打游戏不如学点东西(25.5%)、平时没时间带孩子(15.8%)、孩子喜欢(14.8%),其他(1.8%)。
近些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的同时,不少家长在课外为孩子报了兴趣班。对一些孩子来说,课外兴趣班甚至成了“主战场”。近日,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益派咨询对13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37.9%的受访者坦言身边中小学生上课外兴趣班的非常多,46.0%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多,13.6%的受访者认为一般,回答比较少、非常少的受访者分别仅占1.6%和0.9%。
62.3%受访者认为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是为培养其多方面兴趣和才能
海淀区九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小刘的爸爸刘建宁表示,孩子一入小学,家里就给她报了各类兴趣班,绘画班、羽毛球班、歌唱班都一直在上。“最近又报了国学课,课上老师会以历史故事为载体,讲解一些传统知识文化,这对孩子的涵养和素质的提升都有帮助”。
谈到“校内减负”政策,刘建宁表示,虽然一直在强调减负,但好学校的数量就那么多,想上好学校依然压力很大,学校减负了,孩子们只能到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去。“各优质学校的招生标准居高不下,那么学校减负的最终结果,就是把教育的负担推向了社会”。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西南大学评估组对我国2010~2014年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行系统评估。在全国选取有代表性的14个省份的500多所学校,10万余名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近5年来,小学生课业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至2014年,每周课时数超过30节的小学比例由39.14%下降到26.82%,每学期统一考试次数超过1次的小学比例由55.62%下降到34.21%,每天在校时间超过6小时的小学比例由54.53%下降到43.91%,每天家庭作业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48.70%下降到37.41%,每天体育锻炼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比例由58.32%上升到72.13%。
由评估结果可见,校内“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初见成效。但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今孩子们在更长的校外课余时间里,并没有“闲着”。
据《北京日报》报道,日前,搜狐教育发布了一份历时3个多月,收集有效样本逾20万份的《2015中国教育行业消费者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给孩子报三个以上辅导班的家长达18.72%,报三个班的家长为20.85%,报两个班的家长为26.54%,17.06%的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个辅导班,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的家长仅占16.83%。其中,仅9.64%的家长为孩子报了奥数和写作等辅导班,此类辅导班较前几年热度大减。而为孩子选择书法、绘画、舞蹈、声乐等特长辅导班的家长占比高达39.07%,可见,当下这种特长兴趣班更受家长的青睐。
王史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他给孩子报了尤克里里(尤克里里是一种四弦夏威夷的拨弦乐器――编者注)、乒乓球、能动英语屋俱乐部三个课外兴趣班。“家长也是没办法,现在‘流行’上兴趣班,身边的孩子几乎都上,就给孩子报了。”王史建说。
本次调查显示,家长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的最普遍原因是培养孩子多方面兴趣和才能(62.3%),其次是增强其升学竞争力(45.7%)。其他原因还包括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34.3%)、兴趣班是潮流大家都上(34.3%)、与其闲着上网打游戏不如学点东西(25.5%)、平时没时间带孩子(15.8%)、孩子喜欢(14.8%),其他(1.8%)。
63.1%受访者表示会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课外兴趣班
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关于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中提到,小学生家长要督促孩子坚持体育锻炼,中学生家长需与学校配合减轻孩子过重学业负担,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选择。切实消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不问兴趣、盲目报班,不做“虎妈”“狼爸”。
那么,在现实情况中,家长们在为孩子们选择课外兴趣班时是如何决断的呢?
调查显示,63.1%的受访者表示会根据孩子的兴趣来报班,58.4%的受访者表示家长权衡利弊替孩子作决定;30.6%的受访者会参考老师的意见建议;11.9%的受访者会参考其他家长建议。
王史建表示,他给孩子选择兴趣班时,主要还是看孩子的兴趣。“乒乓球和能力英语俱乐部都是孩子自己喜欢的。我们主要是考虑到目前学校体育课还不能完全达到锻炼并提升孩子体能的目的,英语能力在孩子以后的发展中也比较重要”。说到尤克里里兴趣班,“我看重音乐素质,建议孩子去学的,而孩子最初对音乐也表现出了热情,便报了尤克里里班”。
刘建宁则认为,给孩子报什么班,主要有三个考虑:时间是否合适,经济能力是否有保证,第三个就是家长是否愿意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现在孩子还小,认知度还不够。等他们长大成熟了,有了自己正确的想法,再让他们自己选择”。
中关村附属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李的姥姥刘月芹表示,孩子幼儿园时她父母就开始让她学习跳舞、弹钢琴了,“主要是担心孩子会长太胖,跳舞和弹钢琴都能培养孩子的气质,也锻炼了身体”。说到课外兴趣班的效果,姥姥非常欣慰,“孩子舞蹈已经过四级了,钢琴也有成效,她每天都在动手练习,这能锻炼大脑”。
在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这件事上,29.3%的受访者表示赞成,认为可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28.6%的受访者不赞成,认为课余时间应留给孩子自己玩耍;42.2%的受访者认为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作决定。
一位姓刘的妈妈的孩子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附属小学上二年级,给孩子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虽然他对英语兴趣很高,但是感觉效果并不是很好,收费也不低。现在学校也开了足球兴趣班,不过小孩儿比较内向,大班上课,老师不会特意关注,效果也一般”。
王史建表示,通过体育竞技类课程的练习,孩子身体得到了锻炼,现在孩子很少感冒,体质得到了提升。“并且通过课程学习他能更深入地了解乒乓球这项运动以及相关知识,我觉得非常不错”。
63.3%受访者感觉兴趣班收费过高
王史建表示,在兴趣班课程时间的选择上,他都尽量选在周末,“克服自身休息需要,让孩子有间歇休息。不过孩子现在对尤克里里的兴趣逐渐降低,练习的时间和次数都在减少。不过既然当时他自己同意的,我们会尽量让他坚持下来,不能半途而废”。
“孩子上兴趣班需要大人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分配”。刘月芹表示,如果周末孩子的父母加班了,或是都出差了,她就过来带孩子。说到人人都报兴趣班,刘月芹认为,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如今时代变了,别人都学你不学,就会落后。毕竟孩子在家也是无聊,上课还可以多和同龄人在一起”。
那么,送孩子上课外兴趣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调查显示,63.3%的受访者认为兴趣班收费过高,57.4%的受访者坦言孩子休息时间不够,56.5%的受访者表示兴趣班质量参差不齐,其他依次为:孩子压力大消化不了(40.7%),孩子兴趣逐渐降低(25.6%),其他问题(3.0%),表示没有问题的仅有1.7%。
王史建坦言,为孩子报兴趣班的费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我家小孩三个兴趣班每年的开销至少在3万元。小孩报班上课的教育支出比较大,这应是不少家庭面临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家庭其他方面的生活质量”。
刘妈妈表示,她们一家来北京3年多了,夫妻两人每月工资拿到手的不到1万元。房租近5000元,剩下的除了生活还要给孩子报补习班(1年1.6万元),“真的是捉襟见肘,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尽量让他上一些课,我们家庭负担太大,真希望学校能开办一些小兴趣班”。
王史建也表示,虽然学校的教育大纲是比较全面的,但落实起来还存在一些问题。“从音乐、体育、科技等方面的实施情况来说,落实好的学校并没有多少,还需进一步加强”。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有孩子的占67.7%,即将有孩子的占13.2%,还没有孩子的占19.1%;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5.3%,二线城市的受访者占36.1%,24.9%的受访者来自三四线城市,3.7%为其他。
★ 学生校外安全责任书
★ 校外培训机构安全协议书
★ 暑期安全注意事项
★ 塔式起重机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 雨季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 安全使用燃气灶具注意事项
★ 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 安全使用电水壶注意事项
★ 校内禁烟保证书
作者:胡印斌
据央视报道,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收费高、加重学生负担等突出问题,日前,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进行了重点暗访,从暗访情况看,虽然经过多轮整治,校外培训依然乱象丛生,管理亟待加强。有培训机构明确表示,他们会请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四中等名校名师前来培训。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有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然而,话音刚落,国务院大督查第一督查组就发现,这些要求并没能有效约束校外培训机构。这些机构仍我行我素,以前怎么干,现在还怎么干。若非督查组暗访,很多地方或许还沉浸在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自我安慰中。
校外培训由来已久,相关的整治行动也来来回回搞了许多轮次。不能说完全没有效果,但公众的不满意,则是真实的。个中原因当然很复杂,既有机构逐利、家长盲从等因素,也与当下教育环境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有一定关系。
一方面,当下的校园教育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于高质量教育的需要。孩子们本来已经很辛苦,家长并非不知道、不体谅,但眼下的学校,班额较大,孩子很难得到老师的注意。当下的中小学,尤其是一些名校,属于稀缺资源,能够挤进去已属不易,若想提升成绩,或者跟得上教学进程,只能从校外找价格昂贵的“一对一”培训。而一些教师也乐于从这个市场上获得超额回报。事实上,很多校外培训机构,本身就与当下的中小学有着扯不清的关联。二者相互依存,互为补充。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校外机构往往把名师作为招生的招牌。
再者,教育改革推进迟缓,也加剧了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既然高考仍是最权威的指挥棒,家长和学生就依旧会对考试分数斤斤计较。在分数竞逐仍属刚性
需求的语境下,校外培训当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可见,某种程度上讲,校外培训热火朝天,仍需从校园内查找原因。若想从根本上解决校外培训乱象,还是应该从强化学校教育着手。唯有筑牢学校教育的堤坝,才能切实抵御来自外部的诱惑。
事实上,此前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就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意见》要求,“对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要严肃处理。”“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普遍建立弹性离校制度”等。这些规定很具体,也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当然,能否内化为各地的自觉行动,仍有待观察。
甲方:宁德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乙方:霞浦县第八中学
教育实习实践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师资的重要环节。建立稳定、高水平的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对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师德素质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教育实习和德育实践工作,保证教育实习实践质量,培养合格的教育师资人才,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师范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经甲、乙双方反复协商,双方愿在平等协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下,就建立稳定的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做好教育实习实践工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义务:
1、有计划地安排毕业生到乙方进行教育实习和德育实践活动,优先满足乙方对优秀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实习期间,实习生和指导教师严格执行乙方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承担乙方安排的实习任务,讲求效率、保证质量;
3、发挥甲方的资源优势和教学、科研优势,为乙方提供教育科研和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可能的情况下解决乙方在教改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聘请乙方学有专长、有教学、实践指导能力的领导、专家担任我校的兼职教师,并发给聘书,承担了教学任务的,按甲方外聘教师标准付给相应的酬金;
5、在可能条件下,乙方有关人员优先参加甲方的教研立项和教学研讨活动;
6、在乙方挂“宁德师范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标牌。
二、乙方的权利、义务:
1、每年接受甲方一定数量的学生到乙方及所属部门进行实习、实践活动;
第1页/共2页
2、安排专人负责协调实习、实践工作,指派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对实习、实践学生进行具体指导;
3、为实习、实践学生创造必要的生活和实习、实践条件,尽可能地为为实习、实践学生提供实习、实践锻炼的机会,协助甲方完成教育实习教学和德育实践活动任务;
4、主动反馈为实习、实践学生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和工作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甲方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出具为实习、实践学生的实习、实践情况的鉴定意见;
5、按照甲方有关规定,获得相应权益。
三、为实习、实践学生的学习实践、住宿及交通安全:甲乙双方应依照有关规定,相互协商,采取确实的措施,确保为实习、实践师生食宿、学习实践和交通安全。出现事故的,应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为加强协作,甲乙双方定期互通信息,总结交流经验,确保教育实习基地有序、正常运行。
五、协议合作期限及协议变更:本协议经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有效期为五年,期满后如双方无异议,有效期顺延两年。本协议的变更必须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
六、本协议书一式两份,具有同等效力,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代表:(签字)乙方代表:(签字)
甲方单位:(盖章)乙方单位:(盖章)宁德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霞浦县第八中学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关键词:校企合作,校内实训,校外实习,衔接与通融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不断加快,就业难度和企业技能型人才缺乏的加剧,学生技能与企业岗位要求错位的矛盾日显突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部门及企业的高度重视。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2006〕16号) 明确指出: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 教职成 〔2011〕12号) 又提出: “探索建立 ‘校中厂’ ‘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 国发 〔2014〕19号) 也提出: “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因此,校内实训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两者的有机衔接与融通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保障。
二、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
建立稳定、有效、多元、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是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效衔接与融通的前提。
第一,建立学院发展委员会,将来自广东省的各行各业的行业专家、企业家、学者等知名人士聘为该委员会委员或顾问,校内外行业企业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包括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在内的人才培养课题的合作进行研究交流,加强了校企合作,发挥了地方政府、企业家和专家的 “智囊团”咨询作用。
第二,成立由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珠江学院、广州现代信息工程 职业技术 学院 ( 以下简称 “我院”) 等八所民办职业院校和萝岗区 ( 已撤销) 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组成的 “八校一基地” 联盟, 通过建立覆盖区域民办高职院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共建,共同推动高职教育的全面改革和发展。
第三,通过由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教学系部层面,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实习实训基地等专业建设方面等,实现了教学系部专业群与相关行业的对接。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模式探索
一是订单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 “定制” 的方式,提前预订毕业生。在该过程中,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以岗位要求为导向,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企业将实训设备搬进学校,开设固定的学时强化实训,实现 “课岗一体” 的培养模式。如我院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与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度合作,组建订单培养班——— “蓝盾班”, 建立信息安全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蓝盾信息安全综合实训中心,继而于2010年发展为 “蓝盾学院”,建立了与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二是 “校中厂” 模式。校企双方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训课程直接在基地完成,课堂就在车间, 车间就是课堂,真正实现了 “做中学, 学中做”。学生毕业之后,无须企业培训直接上岗,实现了企业岗位需求与学校培养在技能上的无缝对接。如我院与广电公司以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 模式合作办学,学校提供10间教室、 共1000平方米场 地,广电提供 价值1400万元先进ATM技术与设备,跨系跨专业组建联合培养班——— “广电班”。 由广电公司与学院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广电银通ATM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依托生产性教学实训基地,构建实训生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秀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直接到广电银通公司就业。
三是 “厂中校” 模式。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课岗融合、做学合一。近年来内,根据各专业特点,结合合作企业的岗位需求,确立 “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人才培养思路,在规范和完善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 “厂中校” 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实习、实训、就业的对接。加大校外顶岗实习比例,实行 “2 + 1” 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 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毕业实习结束后根据双方意愿可直接就业或择业。建立了包括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安全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杰群电子科技 ( 东莞) 有限公司机电一体化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等近100个广东省级实习基地,学生实操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及就业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管理过程探索
以我院为例,在组织管理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是校企合作办公室与就业指导中心合并。二是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办公室、就业指导中心统一由院领导分管,实现了校企合作在校内实训、 校外顶岗实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协调。三是配备专职实习指导老师,全程跟踪学生顶岗实习。在指导老师配备上,充分考虑专业对口度、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事件处理能力等。实习指导老师充分利用电话、微信、QQ等新媒体交流工具与学生沟通,并定期到企业看望学生,解决学生在生活、工作、专业知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从而确保实习的稳定性和实效性。四是创造竞赛的机会,以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热情。
在制度建设方面,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将学生实 训课时比 例提至50% ; 二是制订实习实训管理办法; 三是制订实习指导老师岗位职责、管理办法、考核标准,实行绩效与工资挂钩的浮动管理机制; 四是设立专项经费,确保实训、竞赛、实习的稳步推进。
在效果评估方面,制订多种调查问卷,涉及实习管理评价、企业对学生评价、学生对企业评价、技能考核评价等一系列指标,为完善管理、改进方法、 提升效果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建立校企共同培养联动机制。学生实习实训的指导,由校企双方各派指导老师,校内实训管理以校内专业老师为主,校外实习实训管理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双方指导老师定期沟通,交流学生实习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或调整管理方式和方法,确保实习质量。顶岗实习考核方式由校企双方指导老师共同制订,共同落实,共同评价。
五、相关问题思考
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质量以及整个培养过程中工作的实施。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时,校方既要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又要考虑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同时要充分考虑师资、课程安排、实训场地、实训器材以及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的管理等诸多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充分论证、协调。而企业主要考虑学生的技能是否符合岗位要求、能否融入企业文化、能否创造价值等,在他们岗位需要的时候能否及时地补充等。基于双方考虑因素的差异化,需要校企双方充分讨论、沟通、 协调,更需要前瞻性的眼光和胸怀。
二是确定顶岗实习岗位。一般理工科实习岗位相对容易寻找,并且也能保证专业对口率和有吸引力的实习津贴, 但文科类学生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少,因专业性不强,岗位可替代程度高,实习津贴相对低一些,实习岗位对口率不高,加之学生期望值过高,造成实习过程中学生更换岗位比较频繁,某种程度上打击了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三是过程管理。学生实习岗位更换比较频繁,实习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较多,企业 “传帮带”意识有待加强等。 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和责任心,对实习岗位和环境的期望值较高,从而造成实习岗位更换率较高。实习指导老师所带学生过多,压力大,他们除了专业指导跟踪以外,更多的是要对学生进行角色转换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协调,所以对实习指导老师综合素质方面要求较高,尤其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耐心。企业的实习指导老师安排不到位,有不少企业没有经过培训,也没有指定专人带领就让学生直接上岗,让学生自己体验摸索,造成实习效果不佳,使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和对企业认同性有所下降。
六、几点建议
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学生、 学校、企业三方受益,才能将工作做好做实,从而实现学生技能的提高。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建议:
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校企合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校企合作开展得比较好的企业,改变校企合作校方一头热的局面,促使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予以有效落实。
二是要做好学生实习就业观念引导。将正确的实习就业观教育纳入入学教育,融入课堂、就业指导课当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化责任心的培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社会要营造无论什么工作岗位,只要技能水平高都是人才,都要受到尊重的氛围。
三是要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校方要选专业实践能力强、富有责任心、具有一定学生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老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企业对实习实训的学生要做好 “传帮带”工作,指定责任心强、技能高的师傅指导学生实习,营造学生实习过程有人指导,遇到问题有人问,遇到困难有人解决的氛围。
【关键词】美术教学 户外写生 美术展览
【中图分类号】G63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76-01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第一线的美术教师都能感觉到,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美术课程改革精神,仅仅使用原有的课程资源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灵活运用已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并不是一定要编成教材,最好的办法是在日常美术教学中, 把身边的资源合理地、有机地结合进自己的教学,开辟美术教学的新天地。教师应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教学环境和空间更加广泛。
一、户外写生陶冶学生情操
外出写生不单纯是普通的风景色彩写生课,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风景速写课,它是学生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方式,是理论与实践、艺术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是培养美术兴趣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同时,外出写生又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教学组织系统,必须尊重艺术专业的客观规律,结合中学学生专业知识的特性,实施有目的的、科学的、人性化的、全方位的管理手段,才能保证其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中学的美术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美术技能、艺术知识,还要引导学生逐渐走上艺术创作的道路,为以后考入理想的大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在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讲,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基础,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外出写生课,就是引领学生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感觉,去观察自然,到生活中去感悟生活,为学生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更大的空间。
此外,外出风景写生活动还是一项集体活动,在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特别是在自然风景优美壮丽,社会经济比较落后的山区,在感慨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学生们通过同吃、同住,一起学习,一起感受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同时,使他们逐渐意识到集体的存在和集体的力量,学会热爱这个集体,学会关心他人;引导他们接触了解农村偏远地区的艰苦条件,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促使学生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树立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中学美术教育写生教学训练,是一种兼技术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教学过程,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次新的尝试。其教学方法与手段是需要不断变化、更新和成熟的,作为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积极坚持以学生为本,努力推进风景写生教学的合理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聘请专家来校开设讲座,跟老师沟通,不仅是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的良好途径,同时也是老师接受新思想,形成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专业绘画领域的学生更是机会难得,他们将从专家讲座中获得大量信息:一是高校的专家们可以把外边有特点的东西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带进来,以讲座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同学们更直观地看到不同的画面,更容易横向的比较,找出差距,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对自己进行定位;二是高校老师可以从更高的层面来指导学生作画,指出不足之处,使学生的绘画意识得到很大的提高;三是增强学生的专业优越感,学生在和高校专家名对面交流中会感受到一种榜样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他们在学画的过程中充满自信,使学生在增强眼界的同时更能坚定他们学画的信心。
三、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美术展览
学校的美术教育也应该实行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博物馆观看重要的美术展览以及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观看美术作品虽然对升学考试没有直接帮助,但是却间接地提升了学生对艺术的修养,对一个人的人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好的艺术是对心灵的洗礼,我们不需要用什么艺术理论去理解它,只要看过,感受过,就是熏陶。
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老师针对典型作品进行讲解,能够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艺术鉴赏力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培养所获得的特殊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特殊能力呢?组织学生到美术馆观看美术展览是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最佳途径。
美术展览会把我们带入美术这一特殊的视觉艺术领域,使我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艺术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精细鉴赏艺术杰作的过程里,训练对视觉图像和形式美的敏感观察能力,培养其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和高层次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美术作品帮助学生们开阔了眼界,扩大了知识领域。在这种鉴赏活动中,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产生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主编.《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局】推荐阅读:
论文浅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衔接09-08
中国校外教育11-14
校外安全教育11-16
校外安全教育教案10-16
校外活动安全教育教案10-26
校外教育征文——雷锋精神伴我成长06-22
校外实习安全教育课心得体会01-16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协议书10-03
校外活动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