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的家庭护理

2025-03-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癌症患者的家庭护理(精选9篇)

癌症患者的家庭护理 篇1

生老病死是人类的生命规律。家庭成员若发现患有癌症,切莫惊慌失措,痛哭流涕,应积极向多家医院咨询、检查。一旦确诊应立即寻找治疗手段。根据病情、病人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减少病人的痛苦,延长病人的生命。稳定情绪 坚定信心

病人的情绪影响肿瘤的发展和预后,不良的情绪,恶劣的心情会加重病情。应调动家庭所有的亲戚、朋友为病人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家庭环境可以增强癌症病人的抗病能力,让家庭的温暖驱赶病人产生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住院治疗 做好陪护

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放化疗治疗,都要住院。应同病人说明癌症是目前的常见疾病,得了癌症并不可怕,然后向病人详细讲解治疗计划,治疗的配合,用药的反应,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解决的办法,让病人有思想准备,积极治疗癌症,为病人共同分担痛苦。做好病人的皮肤、口腔等生活护理。注意让病人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切忌进食过热、粗糙及辛辣食物。对呕吐者,灵活掌握进食时间,可在呕吐间歇多饮清水,避免油腻食物,确保病人的能量补充。院后指导 后续治疗

出院后应按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定期放化疗或生物治疗,出现问题随时电话治疗或及时去医院检查。并防止病人患感冒,生气上火,情绪波动,尽量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让病人能在快乐中度过自己的一生。家庭是他(她)最大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因此家庭护理工作不容忽视。参加活动 提高价值

癌症患者的家庭护理 篇2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癌症死亡患者16例, 男9例, 女7例, 年龄42-83岁, 平均66.5岁。通过开展终末护理, 患者生前基本能情绪稳定, 无痛生存, 最终平静地离开人世。

2 护理方法

对于癌症晚期患者, 我们从加强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缓解症状、减轻疼痛、饮食营养等方面入手, 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1 心理护理

2.1.1 医生护士对于癌症晚期患者来说, 是上帝, 是救命的

稻草, 护士的不良情绪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所以护士在患者面前应自信、善于控制感情, 而且要技术娴熟、工作热情、做事果断。使病人感到可以信赖, 值得托付生命。2.1.2分散病人注意力。对于有活动能力的患者, 尽量让其适当活动, 生活自理, 听音乐、看报纸。给病人讲治疗成功的案例, 因势利导, 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 淡化“病人角色”。

2.1.3 护士多巡视, 主动解决病人的需求或允许家属陪住,

应允许病人较平时有较多的依赖给予更多的关怀, 以减少对死亡的恐惧, 并保持病人的尊严, 尽可能的满足病人生理、心理的需要, 这是对病人最好的支持。

2.2 基础护理

2.2.1 癌症晚期患者大多数各脏器功能减退, 甚至衰竭, 丧

失自理能力, 所以应加强各项基础护理, 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 尽量减轻患者肉体上的不适和痛苦, 让患者舒适而有尊严。

2.2.2 预防褥疮癌症晚期患者大多数全身衰竭, 有时合并水

肿, 极易产生褥疮。应加强营养, 定时翻身、按摩, 用气圈、软枕等垫起受压部位, 避免长期受压, 并做好皮肤护理记录, 严格交接班。

2.2.3 防止感染由于肿瘤破坏了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而且长

期消耗营养不良, 机体免疫力下降, 常引起各种感染, 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 动作轻柔, 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3 营养支持

癌症晚期患者由于长期消耗, 机体代谢异常, 加上放疗化疗导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营养不良, 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所以应注意调整病人的饮食, 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严重厌食或不能由口进食者, 可用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

2.4 疼痛护理

2.4.1 疼痛是癌症晚期患者的主要症状, 所表现的疼不仅是躯

体之痛, 还是一种心理生理现象, 认真观察病人疼痛的情绪反应, 并掌握每次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间歇期, 对中晚期癌可以分散其注意力, 给予暗示疗法, “安慰剂”有时亦可收到镇痛效果。

2.4.2 药物止痛按三级止痛的方法应用止痛剂, 第一阶段从

非阿片类镇痛剂开始, 如阿司匹林、强痛定、平痛新、消炎痛等。若不能缓解, 加弱阿片类镇痛剂, 如可待因、丙氧酚等;若疼痛剧烈, 则可用强阿片类镇痛剂, 如度冷丁 (哌替啶) 、美施康定等。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 由小剂量逐渐增加, 直到能控制疼痛为止, 下一次给药应在前一剂量药物消失之前给予, 才可连续不断地解除疼痛。

3 讨论

家居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 篇3

摘要:目的制定一套家居癌症疼痛护理的办法。方法总结41例癌症患者离院后家居疼痛的护理经验。应用NRS数字疼痛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应用PMI疼痛治疗指数评价疼痛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生活质量采取治疗前、治疗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达到癌症患者无痛生存的目标。结论癌症患者疼痛得到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癌症患者家居的舒适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缓解了医院床位紧张状况,收到患者、家庭、社会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社区;癌症;疼痛;护理Abstract:Summarizing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41 cancerous persons’ suffering from cancer at their home. By using the NRS to analyze patients’ feeling and period of pain; furthermore, analyzing the treatment effect by using the PMI; thereby to achieve the aim that cancerous persons survive without suffering. Comparing with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heir treatment, accordingly get the contrast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 ConclusionThe suffering of cancerous person is lenitive. Improving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satisfy them and let them feel comfortable at home, reducing their economic burden. Simultaneity it abates scarcity of bed in hospital, besides it receives satisfying of the patient, their family and society.

Key words:community;cancer;pain/suffering;Nursing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101-02 疼痛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1]。根据WHO统计30-50%癌症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患者可多达80-90%,国内报道,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为51%,癌性疼痛是癌症中晚期患者最主要的症状之一[2]。其中30%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大大降低了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身心健康与生活带来很大影响。然而迄今为止此问题仍是全球范围内尚未解决的问题[3]。控制疼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癌症患者希望能家居治疗,在家有舒适感,又能减轻家属在医院陪护的负担。因此,社区癌症患者能否缓解疼痛是决定患者家居治疗的关键。研究制定了疼痛评估、生活质量评估、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措施,达到了社区癌症患者家居治疗的愿望。同时减少医疗资源的支出,也减少患者家属陪护、经济等诸多问题,收到了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满意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在5个社区的癌症患者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40岁—82岁,平均年龄65岁。其中,肺癌10例,肝癌5例,胃癌6例,结肠癌6例,乳腺癌7例,多发骨髓瘤2例,食道癌3例,胰腺癌2例。病例标准:经临床及病理明确诊断的癌症患者;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及不能全程完成本项治疗的患者;未接受宁养服务(排除参加宁养服务的患者)并以疼痛为主诉的家居癌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疼痛评估

采用0-10分标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并以过去24h内最严重疼痛为标准,将疼痛程度分为4级:0分,无疼痛;1-4分,轻度疼痛;5-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4]。疼痛程度与镇痛强度之间的一致性评价:采用疼痛治疗指数(PMI)评价患者疼痛程度与镇痛强度之间的一致性。镇痛药物的应用依据镇痛强度分为4级:0级、未曾应用任何镇痛药物;1级,服用非阿片类镇痛药物;2级,服用弱阿片类镇痛药物;3级,服用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以最严重疼痛为基础进行疼痛分级:0级,无疼痛;1级,轻度疼痛;2级,中度疼痛;3级,重度疼痛。镇痛强度等级减去疼痛程度等级即为PMI评分(-3—3分),PMI<0表明疼痛治疗不足[5]。

1.2.2观察方法

采用三阶梯止痛药物使用记录单,患者及家属记录观察内容:日期、用药名称、用药剂量、次数、疼痛及分级、不良反应,每天早中晚有家属或患者记录三次,如有疼痛随时记录,护士每天电话随访一次,每周家访一次并给予评估。见表1

表1第一周PMI评价指数

PMI治疗指数 例数 所占%比-3 00-2 00-1 717.070 24 58.541 10 24.392 003 00其中34例PMI指数≥0,疼痛缓解,占82.92%,7例PMI指数为-1,占17.07%,疼痛未缓解,经护士宣教指导,调整用药为强阿片类药物,其中3例中度疼痛的患者改用盐酸吗啡缓释片,一次30mg,每12小时一次,4例重度疼痛的患者将盐酸吗啡缓释片剂量调整为,一次60mg,每12小时一次,并加强电话随访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第二周再次用PMI治疗指数对患者评估,41例患者PMI指数均≥0,患者疼痛缓解。

1.2.3生活质量评定:

采用l一5数字评分法[6]分别记录和比较患者用药前后的食欲、睡眠、精神状态、日常生活、与人交往项目得分情况。每项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2

1.2.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0.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用t检验,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癌症患者的感谢信 篇4

陈医生:

首先,非常惭愧现在才来写此感谢信。其次,让我们一家人向你致以衷心的感谢!

2012年大概4月的时候,我妈嘴里上腭左侧长了大指拇头的瘤子,后到重庆西南医院抽样检验,得出是恶性肿瘤。当得如此结果,我们全家都慌了,后来除我之外全家人一致决定做珈玛刀治疗(也就是所谓的放疗)。虽然我极力反对(我坚持走中医治疗路线),为此还跟我爸大吵一架,但还是不能改变全家人的决定。

于是我妈走上了放疗的路,放疗时期为一周,每天做一次放疗,在这一周的放疗期间,我妈无痛无反应,大家都以为情况在掌控之中,唯独我一个忧心重重。果不其然,一周放疗结束后,回到家的第二天情况突然发生变化,我妈嘴里出现溃烂,上腭及舌的左边大面积发红、发烂、而且我妈精神也差,人无力。见此情况,联系当时做放疗医生,医生说会有此现象发现,过几天就没事了,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我妈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每天都听到我妈喊痛的日子里,我爸、我外婆、我舅等一大家人都没了主见。这时候我站出来说找中医师进行中医治疗吧,这时候全家人妥协了。我很早就知道倪师,也看了很多他写的治病报告,很希望能找他为我妈妈看病,但对于我们来说出国找倪师看病是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最实际就是能够找到倪师在国内的徒弟,但是在网上打听来打听去,都说那那那有倪师徒弟,但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很难联系上,而且都不进行网诊(我妈身体不合适奔波)。最后机缘在网上找到了倪师徒弟陈杰宽医生,没想到陈医生很快加了我QQ,我发的问诊单也很快回复了,居然同意给我妈治疗。

在陈医生第一次开的药里有附子,也许是我妈对附子敏感,才开始的时候按陈医生说的量服用,没想到我妈服药后反应特别之大,头晕、无力,下泻,好几次差点昏倒,整个人都虚脱了。此情形把我爸吓得不轻,电话里我爸恨恨把我骂了一通。虽然我心里感觉应该是附子的原因,但看到妈的情况的确很严重,心里也没谱。最后问了陈医生,陈医生说可能是药晕……说是好现象,然后叫减量,每天两碗减是一碗,因为我妈确实对附子敏感,又减成隔天一碗。第一次开的方子服了差不多半个月。虽然我妈在服这付药的时候吃了些苦,但可喜人的我妈的病开始慢慢见成效了。

经过半年的中医冶疗,我妈病逐渐好转。现在上腭和舌上的溃烂没有了,身体也恢复以前了。

在此,非常感谢陈杰宽医师为我妈妈治疗!不仅解决我妈妈的病苦,还给我们一家人的安宁!

患者女儿段*敬上

为癌症患者募捐的倡议书 篇5

曾经,有一个人,站在他最热爱的讲台上,为学生注入知识的甘露;曾经,有一个人,即使是夜深人静还在伏案工作;曾经,有一个人,用爱与微笑教会学生成长。

他就是我校退休教师XXXX。XX老师,是我校前教务处主任,XXXX县教育界知名英语老师。他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长期坚持在英语教学第一线,为我校教育事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天有不测风云,20XX年XX月,经XX医院专家诊断后确诊为肺癌。前期费用已开支近5万元。

目前,XX医院正在全力救治,但治疗费用高达XX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教师家庭来说,是难于承受的。现在我们呼吁全校师生,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帮助包老渡过困境。建议教师捐款每人不少于100元,学生捐款由各班班长及团支书组织。老师们、同学们,俗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爱心,收获希望。您的一份爱心,必将改变一位老师一生的命运;您的一次善举,将换回更多心灵的快慰。

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这份爱心XXXX老师一定能更加坚强!希望大家都踊跃参与到这项爱心活动中来,我们相信:病魔无情人有情,“一人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我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就一定能帮助XXXX老师早日战胜病魔,获得新生。

倡议人

晚期癌症疼痛的护理综述 篇6

摘要:

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技术概况做一系统性介绍,希望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做好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工作,帮助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应对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晚期癌症、疼痛、护理进展

国内的调查表明:在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的各期癌症患者中,51.1%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是晚期患者,75%都有疼痛问题,且92.51%的癌症患者为中度疼痛[1],癌症疼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是患者最为恐惧和最难忍受的症状,其从心理、生理、精神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在护理对策中,消极、祈祷的疼痛护理对策与疼痛程度成正相关,积极、勇敢的护理对策与疼痛程度呈负相关[2]。由此可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以控制癌痛对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极其重要。

1.癌症疼痛简介。

疼痛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痛觉可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引起机体一系列防御性保护反应,而某些长期的剧烈疼痛,对机体已成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疼痛,癌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 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 生命体征,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中国癌性疼痛病人发病率高达50%左右,肿瘤疼痛原因包括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占第1位约占80%、肿瘤相关或无关的疼痛综合征占10%左右、肿瘤诊断或治疗相关的疼痛占10%左右等等。另外,大部分肿瘤患者因患“绝症”后的心理改变、对肿瘤知识的缺乏、家庭社会生活的改变加重肿瘤患者的躯体疼痛,故对晚期癌痛患者的医疗护理不仅需要有效的镇痛治疗,还需要针对肿瘤疼痛的特殊护理,给予患者无微不至的关心及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事实上,让癌症患者无痛或尽量使疼痛减轻到可以耐受的程度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只要正确评估疼痛程度,恰当使用止痛剂和有效止痛方法,90% 以上患者的疼痛可以得到缓解。通过1400名注册护士问卷调查表明,最佳处理疼痛的主要障碍是对疼痛估计不足、处理疼痛的知识不够和患者不愿报告疼痛[4]。因此,获得疼痛护理的良好疗效,疼痛的评估和再评估是基础。

2.疼痛评估。

2.1疼痛的分级:

0级:无疼痛。Ⅰ级:轻微可以忍受的疼痛,能正常生活,饮食、睡眠基本不受干扰。Ⅱ级:中度持续或阵发性疼痛,可短时耐受,日常生活、饮食、睡眠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扰。Ⅲ级:不可忍受的重度疼痛,疼痛剧烈、持续,活动受到限制,睡眠、饮食受到严重干扰,必须服用止痛药。中晚期肿瘤患者大多都是疼痛Ⅲ级。

2.2建立疼痛护理单:疼痛患者建立疼痛护理单对疼痛的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

2.2.1疼痛护理单的内容:患者的姓名、性别、诊断、疼痛的分类(急性、癌痛、慢性非恶性疼痛);入院时疼痛的情况(有无疼痛、周期性疼痛、活动性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疼痛的部位(A、B、C 等),出现的日期、时间、部位、活动情况、疼痛评分;疼痛评估量表选择:有面部表情疼痛量表、数字评定量表、词语描述量表[5];

2.2.2护理人员应每天评估患者疼痛的情况至少两次,变被动为主动,了解患者疼痛控制情况,了解患者是否有按医嘱服药,帮助患者走出服止痛药的误区,正确对待止痛药的使用,并及时反馈给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既增加了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增进了护患关系,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5]。

2.3 鼓励患者主动报告疼痛:

2.3.1有很多患者不愿如实报告疼痛,误认为疼痛是癌症晚期不可避免的症状,担心用药后成瘾,以及用药后一旦疼痛加重再用药无效[6]。对于此类患者,应主动做好疼痛护理的解释工作,鼓励患者主动报告疼痛,同时应做好疼痛观察工作。

2.3.2对照疼痛护理单上的内容,教会每个疼痛患者自己评估疼痛,成人一般采用数字评分法,用0~10 的数字代表不同疼痛的程度:0 为无痛,1~3 为轻度疼痛,4~6 中度疼痛,7~10 重度疼痛,让患者选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的数字,因为疼痛的主观感受,由患者评分才能比较准确反映疼痛的程度[5]。3.药物镇痛法。

3.1癌性疼痛的药物治疗原则:

①止痛药物可选用口服、舌下含服、连续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连续静脉给药等方法。尽量口服给药,便于长期用药,可以减少依赖性和成瘾性。肿瘤患者用药的增加多为病情发展和药物身体耐受的表现,不应视为成瘾。

②有规律按时给药,下一次剂量给予应在前一次药物作用消失之前,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而不是出现疼痛时再给药。

③按阶梯给药,根据WHO推荐的癌性疼痛“三阶梯疗法”。

④用药应该个体化:根据患者个体差异、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选择止痛药物。根据患者对麻醉药物敏感度的差异,正确掌握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

⑤注意使用抗焦虑、抗抑郁和激素等辅助药物,可提高镇痛治疗效果。

3.2癌性疼痛药物治疗的“三阶梯疗法”:

①第一阶梯——非阿片类镇痛药:用于轻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可酌情应用辅助药物。

②第二阶梯——弱阿片类镇痛药:用于当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满意止痛时或中度癌性疼痛患者,主要药物有可待因,一般建议与第一阶梯药物合用,因为两类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第一阶梯药物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第二阶梯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二者合用可增强镇痛效果。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辅助药。

③第三阶梯——强阿片类镇痛药: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癌性疼痛,当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药物疗效差时使用,主要药物为吗啡,也可酌情应用辅助药物。

3.3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三阶梯止痛方案的基本原则和麻醉止痛理论知识,掌握药物止痛的实施原则[7],患者用药后,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8]。

4.疼痛的心理护理。

4.1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其影响简介:

晚期癌症患者在生理上承受着巨大的疼痛折磨,可造成心理疾病,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甚至丧失生的希望,同时会加重患者疼痛的程

度,反过来,疼痛又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和生存质量。

4.2晚期癌症患者心理护理措施简介:

4.2.1一般心理护理:

要以同情、安慰和鼓励的态度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病人建立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鼓励病人表达其疼痛的感受及对适应疼痛所做出的努力;尊重病人在疼痛时的行为反应,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位置上理解并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正确引导患者,告诉患者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烦躁和忧虑只会加重疼痛,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其情绪稳定,有助于帮助减轻疼痛[3]。

4.2.2心理咨询技能的运用:

适当的运用心理咨询技能可有效的缓解肿瘤患者的疼痛。运用心理咨询技能使心理护理标准化、规范化,更加有针对性、有科学依据,帮助患者能正确认识,接受止痛治疗,从而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集体心理咨询让在接受止痛治疗受益的患者现身说法,与新患者交流感受,能拉近患者之间的距离,分析、探讨各自面临的困扰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且为患者提供有利的社会支持系统,尤其可弥补部分患者家庭支持系统的不足[9]。

4.2.3心理暗示止痛法:

通过心理暗示增强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告诉患者如何配合治疗、认真完成必要的康复训练等,以此达到止痛的目的[8]。

5.减轻疼痛刺激止痛法。

在检查治疗护理患者时,动作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刺激。如进行清创换敷料、洗胃灌肠导尿等护理操作时应给予支托协助,使其保持舒适体位,减少疼痛刺激[10]。

6.转移注意力止痛法。

把病人的注意力引开以减轻其疼痛的感觉,这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可通过谈话、看有趣小说、陪同散步、谈心、听音乐或集中精力想象并描绘一幅美好的图景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10]。

7.放松止痛法。

全身松弛可给人轻快感,同时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8]。对于缓解慢性疼痛效果显著,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如姿势要正确、注意休息、环境安静等,可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达到放松的目的[10]。可让患者闭上双目,作叹气、打呵欠等动作,随后屈髋屈膝自然平卧,放松腹肌、背肌、脚肌,缓慢作腹式呼吸。也可让患者在幽静环境里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吸气和呼气,并随呼吸数1、2、3[8]„„全身变软。

8.物理止痛法。

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减轻肌肉紧张,炎症及痉挛引起的疼痛。达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采用按摩、涂清凉止痛药物等;也可采用湿敷法,如用湿毛巾作冷湿敷,或用65℃热水袋放在温毛巾上作热敷,20min/次[8]。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盲目采用此法。

9.吗啡加音乐止痛法。

9.1音乐疗法具有辅助镇痛作用,能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量,降低药物的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音乐发挥其辅助镇痛作用,可能是由于大脑皮质上的听觉中枢与痛觉中枢位置相邻,而音乐刺激造成大脑听觉中枢的兴奋可以有效抑制相邻的痛觉中枢,从而明显地降低疼痛。同时音乐能影响大脑右半球使垂体分泌具有止痛作用的内啡肽,导致血液中的内啡肽含量增加,通过该途径也可发挥明显的镇痛作用[11~14]。

9.2将音乐疗法应用于吗啡对肿瘤患者的辅助镇痛中,结果发现吗啡配合音乐组患者肿瘤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吗啡组,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降低对吗啡的需求量,减少吗啡的副作用,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从而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轻松和愉快的感觉。此方法简便,非侵入性,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 益,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5]。

9.3采用“对症配乐”的原则,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对音乐的欣赏力和爱好选择音乐。紧张不安、易激动患者选松弛、安静类音乐,例如《汉宫秋月》、《寒鸭戏水》等;头晕、乏力、疲倦、体力下降患者选欢快音乐,如《彩云追月》、《平湖秋月》、《小步舞曲》等;烦乱、心悸、胸闷患者选柔和、优美、抒情类音乐,如《春之歌》、《迷雾森林》等;情绪低落患者选欢快类音乐,如《步步高》、《喜洋洋》、《天鹅湖圆舞曲》等。根据内容分类编制音乐光盘,每张音乐光盘播放时间为半小时[8]。

10.建立家属支持系统止痛法.医护人员在积极治疗护理患者的同时应向家属宣教卫生健康和心理教育,使他们增强信心,配合医护工作。调动家属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使病人心理得到安慰,增强信心,缓解疼痛[10]。

11.结语。

肿瘤患者的疼痛多发生于中、晚期,且多为中度、重度疼痛,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可能治愈的癌症患者,确切有效的止痛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一般情况,使其顺利地完成临床放疗、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计划,达到治愈的目的。对于难以治愈的患者,有效的止痛可以使其获得较为舒适的带瘤生存,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可能延长其生存期,还能让癌症患者在相对无痛的状态下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旅程。

参考文献

【1】 边志衡,胡绍毅.癌症患者疼痛情况及其护理需求调查研究[J].护理研

究,2003,17(5):264~265.【2】 韦焕璜.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J].吉林医学,2012,33

(5):1074~1075.【3】 章建英.护理干预对减轻晚期肿瘤患者爆发痛效果评价[J].健康必读(中

旬刊),2012,11(7):406~407.【4】 Laverack G.Public health:power,empowerment,and professional

practice.Palgrave macmillan , New York : Lindseth , 2005.【5】 潘春玲,袁云,郑友贞.建立疼痛护理单对疼痛观察的临床意义[J].中

国医学创新, 2012,09(17):51~52.【6】 李燕英,邹舒倩,邓伟英.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J].中外健康

文摘,2011,08(44):446~447.【7】 王蕾,刘玉清,曲晓艳.癌症疼痛的评估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

(13):49~50.【8】 余修华,郑红梅.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J].中国临床护

理,2012,04(3):245~246.【9】 王贞,黄冬枚.心理咨询技能在肿瘤晚期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

护士(专科版),2012,(6):153~154.【10】贺玲成.癌症病人的疼痛护理[J].哈尔滨医药,2009,29(5):114~115.【11】詹欢乐,杨南,何小琴.音乐疗法对臂丛阻滞麻醉镇痛效果的影响[J].中

医护理研究,2008,1:108~109.【12】王丽芬,杨桂兰,顾惠芳.音乐治疗用于清宫术镇痛的临床观察[J].家庭

护士,2008,5:1242~1243.【13】高艳红,王伟,梁秀丽.音乐疗法对肛肠手术患者的镇痛作用[J].解放军

护理杂志,2004,21:70.【14】徐伟,郝静,谢东丽.患者腰穿音乐镇痛的观察[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3,5:65.【15】李莉,钱媛媛.吗啡加音乐疗法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护理[J].当代护士

晚期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7

1.1 对病情适度保密

对癌症病人的真实病情要适度保守秘密, 以免病人过于紧张与恐惧。对已经知道自己患癌症的病人, 应给予科学的解释、安慰与鼓励, 使病人能正确对待疾病。

1.2 心理安慰

帮助他认识到癌症是当前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难以治愈的疾病, 如果忽视对患者的心理引导和治疗, 再加上有的患者心理素质低, 病人就容易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认为癌症非常可怕, 自己无能为力, 对治疗缺乏信心, 悲观失望, 对生活失去兴趣。如果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存在, 那么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变化, 使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是主要的抗癌细胞) 明显减少, 导致肿瘤的生长速度增加。因此应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充分调动自身的能量积极面对癌症。

1.3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增强患者的信任感

在医院, 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重视语言交流。护士的态度要和蔼, 举止文雅;对病人要在治病和精神上给予支持, 要耐心、细心、有爱心, 护士要经常接近病人, 明确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切不可说出消极的语言而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取得病人的依赖, 争取病人的配合。

1.4 交流、沟通、疏导

交流可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个性特征、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态度等, 从而掌握其心理变化, 进一步有步骤地暗示、引导、调动其内在的心理抗衡能力, 从而缓解紧张, 恢复心理平衡。在交流时, 护士应掌握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 并注意以下几点: (1) 态度诚恳, 语言亲切; (2) 与患者谈话时要坐下, 姿态自然放松, 保持与患者的目光接触; (3) 耐心倾听并移情, 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温暖; (4) 不可随意更改话题或发表个人意见而阻断患者谈话; (5) 防止不适的乐观或做出保证; (6) 注意观察患者的非语言表情; (7) 遇到患者不愿交谈时, 不勉强, 可握着患者的手或抚摸其额部, 使其感到对他同情和理解; (8) 若患者已知癌症扩散, 则不应回避患者提出的问题。

1.5 及时与家属沟通, 尽量满足患者的临终需要

患者病情恶化, 直接影响家属的言谈举止及情绪, 护理人员要及时和家属交谈与沟通, 提醒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保持良好的情绪, 对患者的一些失控行为给予同情和理解, 并指导家属做好一些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提供方便, 积极协作, 解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 当患者弥留之际, 要及时通告单位和亲友, 并配合做好各种善后工作。目前, 临终关怀已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和高度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临终患者会在医院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临终关怀的实施, 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 把患者的痛苦将到最低, 使其能安详的离开人世作为我们医护人员的义务。

2 心理护理

在病人进行手术时、放疗或化疗前不仅要向病人宣传进行这种治疗的重要性, 也向病人讲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病人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主动克服困难, 积极配合治疗。

3 疼痛护理

晚期复发患者多伴有疼痛。癌症8 0%晚期有剧痛及各种痛楚, 使病人在仅剩的短暂岁月中受尽无情的折磨, 甚至完全丧失做人的尊严与生存的欲望, 晚期癌症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与疼痛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说明疼痛越严重癌症病人, 其身心症状也越严重。针对晚期癌症病人出现的焦虑、抑郁及相关因素, 应给予切实可行的身心照护。8 0%以上的癌症病人最终会遭受中至重度疼痛, 而癌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不仅要做好三阶梯药物止痛措施, 还应进行心理行为干预措施, 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如进行放松训练, 分散注意力, 暗示与催眠等。

4 结语

癌症患者癌痛的护理体会 篇8

【关键词】 肿瘤; 疼痛;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1-1955-02

癌症疼痛系指肿瘤压迫、侵犯有关组织神经所产生的疼痛,为癌症临床常见症状之一。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疼痛是癌症患者的一个最常见的主要症状。据统计,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在有癌痛的患者中,50%伴有中等程度或剧烈的疼痛,30%的患者有剧烈或难以忍受的疼痛。癌痛,限制患者的活动,减少食欲,影响睡眠,严重的会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给家庭增添精神压力,增加经济负担。因此,癌痛护理有很大的临床和社会意义。我们要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消除患者消极的不良因素,应鼓励其倾诉病痛和情绪感受以便对癌痛详尽而全面地评估,耐心解释宣传癌痛及治疗知识。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从我院收集资料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转移性癌痛48例,原发性疼痛12例,他们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他们有感觉痛苦、焦虑、绝望等心理障碍,通过我们的治疗和护理,使大部分患者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使他们摆脱了痛苦,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癌痛的临床观察

细致的临床观察在控制癌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不仅客观上判断疼痛的存在,还要确定疼痛的程度、原因、性质,观察疼痛的部位是否明确、固定,有无转移痛、放射痛,观察病人表情、活动、睡眠及饮食情况等,根据个体的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经受的痛苦折磨。注意观察患者由于疼痛所致生命体征的改变,如心率改变,血压升高,患者的面容、体位、行动方式、注意力、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变化,心理及性格的改变(焦虑、恐惧、愤怒、悲哀、倦怠、孤独、绝望),社会地位的丧失及社会活动的影响。

3 癌痛的临床护理

现代医学治疗癌症疼痛的方法有局部治疗、镇痛药及阻断疼痛的传导途径等。疼痛是个体经受或叙述有严重不适或不舒服的感觉,如不给予必要的控制则会带来食欲降低、营养不良、活动受限、睡眠不良等,使已经衰弱的患者更加衰弱。大多数癌痛是可以安全、有效地得到缓解的。在掌握了三阶梯治疗方法的同时,我们还需掌握以下几方面的护理内容。

3.1 制定护理的目标

让患者相信医务人员知道他的疼痛确实存在,并能实施有效的止痛方案,维持减轻的状态。治疗疼痛的目标分3个阶段来实现:第1目标,保证患者在夜晚安静入眠不感到疼痛;第2目标,在患者安静时疼痛能消失;第3目标,患者在直立或活动时疼痛消失。

3.2 非药物止痛法护理

3.2.1 转移止痛法 闭目养神,回顾以往成功的喜悦,获得的成就,回忆童年有趣可乐的事,或想自己愿意想的任何美事,或异想天开,其乐无穷,每次20分钟,也可根据个人喜好,放一些轻松愉悦的音乐,让病人边欣赏边随节奏做打拍,摇手等动作,还可以让病人看一些笑话、幽默小说、散文、听一段相声来取乐,这样都可以分散注意力,增强止痛效果。

3.2.2 放松止痛法 全身松弛可给人轻松感,同时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叫病人闭上双目,作叹气、打呵欠、吸气、深呼吸等动作,随后屈髋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脚肌,缓慢作腹式呼吸,或者让病人在幽静环境里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吸气和呼气,并随呼吸数1、2、3……使清新空气进入肺部,达到止痛目的。

3.2.3 物理止痛法 帮病人按摩肢体或背部,可以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目的。刺激方法可采用局部用薄荷油、樟脑酊、冰片等涂擦,也可以采用各种温度的湿敷,阻断疼痛信息向大脑的传递,如用水袋或冷湿毛巾作冷湿敷,或用65度热水袋放在温毛巾上作热敷,每次20分钟。使患者清洁舒适轻松愉悦。

3.2.4 心理暗示疗法 此法主要是增强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可结合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暗示病员如何进行自身调节,告诉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使他增强生活勇气,认真完成一日三餐和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以充分调动自身最大消灭癌细胞的能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3.3 药物止痛护理

在病人疼痛反应强烈时,适当加用镇静药,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3.3.1 按时给药 有规律地给药可预防疼痛的发生成防止加重。不能说不痛就不吃,痛了再说,这样效果很差。

3.3.2 合理的给药途径 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采取最佳的用药途径,如口服、肌肉注射、静脉及直肠用药。给药前应测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次数,应了解药物的作用以及可能与其它药物间发生的拮抗作用,为了提高给药效果,应该对用药后的反应进行观察,对住院患者给药后半小时应了解效果,对患者用药前后情况进行对比,指出疼痛加强的时间,如果需要改变剂量或用药的间隔时间应征求医生的意见。对门诊患者做好服药时间和阵痛效果的记录。

3.3.3 用药个体化 用药因人而异,注意具体患者的实际疗效、选择合适的剂量,直至完全控制为止。

3.4 止痛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3.4.1 非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长期用药可能出现消化不良、烧心、恶心、腹泻、便秘、腹胀及腹痛等。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或发生溃疡。其次,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引起出血。另外,长期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能发生肾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因此,对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应严格掌握禁忌证,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4.2 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以代表药物吗啡为例介绍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3.5 加强基础护理

3.5.1 保证营养和睡眠 在护理中要注意评估患者是否有食欲不振、厌食、摄入量不足、水及電解质代谢是否失调等。为患者提供可实现的护理目标,改进饮食,刺激食欲,增加营养及蛋白质的摄入量以适应新陈代谢的需要。做好护理计划,按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疼剂,由于吗啡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恶心、呕吐等,必要时给予止吐剂。疼痛的存在以及使用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在护理中我们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帮助患者找出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如疼痛影响睡眠,应适当调整止疼药物的剂量和时间以达到有效止痛的目的,必要时服用一些镇静催眠的药物,以帮助患者入睡。

3.5.2 加强皮肤的护理 疼痛是癌症末期的伴随症状,患者的活动能力低下、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加之皮肤潮湿排泄物分泌物的污染容易发生褥疮。褥疮一旦形成会迅速扩展,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营养消耗,因此护理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易受压部位,特别是骨隆突处,有无持续的压迫、红肿热痛及溃疡和糜烂。预防褥疮的基本原则:减轻局部压力;保持患者衣物清洁干燥,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起床活动或按时扶患者坐起。对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应设翻身卡,定时更换体位并记录。对极度衰弱者可在骶尾处垫以鸭绒垫或通气性好的棉圈将骶尾部悬空,以防受压;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用红花酒精等活血化瘀的药物按摩受压部位。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应准备一次性尿垫,注意定时清洗,涂以护臀膏保护。褥疮一旦形成,应防止继续受压。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褥疮向深度发展,可使用溃疡贴、渗出贴等材料,促进褥疮的早期愈合。

3.6 心理护理

3.6.1 疏泄和安慰 紧张、忧虑、对死亡的恐惧或对疾病失去信心均可加重疼痛的程度,疼痛的加剧又反过来影响情绪而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人员主动热情关心患者,抽一定时间陪伴患者,倾听其诉说心中的焦虑,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寂感,让其体会到他并非孤立地承担痛苦。同时给以安慰,使他们解除思想顾虑,减轻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6.2 暗示疗法 暗示疗法是指治疗者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效应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利用治疗者的权威使患者接受治疗者的观念,从而解除心理压力和负担,使症状得以减轻。人接受治疗者的观念,从而解除心理压力和负担,使症状得以减轻。尽可能与患者呆在一起,缓慢而平心静气地谈话,要传达给患者一种富于感情的同情感。 例如:文静的仪态、抚摸、允许喊叫、谈话等,消除过多的刺激。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无助感,对绝望的患者要注意安全,积极地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自杀倾向,保证患者安全。

3.6.3 死亡教育 患者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境、精神放松都可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对不同年龄、性格、文化水平、社会经历、病程长短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质量,最终达到帮助其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平静面对死亡。

4 结论

通过身心的治疗和护理,调整了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获得自我控制能力,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松弛锻炼,使用音乐疗法等,鼓励患者对外界的环境发生兴趣,限制与其它有焦虑的患者或家人接触,帮助患者寻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给予患者战胜疼痛的信心。因此,临床一线医护人员要对癌痛护理加以重视,共同努力去攻克这一难题,给癌痛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文献

[1] 张燕.影响癌症疼痛的障碍及其对策.解放军护理.2004,10(32—33).

[2] 郭丽芬.疼痛分级第五生命体征的评估.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3):132.

(接第1954页)

5.2 将培育护士情商作为护理培训的第一要务。环绕护患沟通,对分歧条理护士开展培训。使护士在把握常识的同时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辅佐人,提高人文素质,从而提高情商,提高病人信赖度和满意度。积极倡导打动处事,从细微处浮现了人道化护理。

5.3 进一步强化下层护理处事内在。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工作中要“心到”——患者第一:“说到”——耐心详尽的说服息争释:“做到”——法子搜检落实到位。护理医德的本色就在于:重视人的生命、尊敬人的庄严和权力。尊敬是同情的前提,同情是关心的基本,关心是同情的默示,关心患者病情,关心患者的饮食、睡眠和需求,处处为病人着想,富有爱心、热心、细心,不时维护患者益处。将患者益处置于第一位,不徇私舞弊。

当然,人性化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终目的仍是提高护理质量,让病人在舒适情形中顺遂地接管治疗。精采的护患关系是维护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需要。护理人员在协调,友好的情形中工作,能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身心健康。无论是处事的客体——患者,还是处事的主体——医护人员都是社会糊口中的主要角色。是以,护理人员的人道化处事不仅能解除患者的心理病痛、心理思疑、还能够从心里深处促使医护人员发生自觉优质处事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施卫星.人文精神: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391-393.

[2] McCONNELL E A.The coalescence of technology and humanistic in nursing practice:It doesn‘t just happen and it doesn’t come easily[J].Holist Nurs Pract,1998,12(4):23-30.

[3] 邹恂.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11-123.

[4] 刘海鸥,李连芳.人文关怀——整体护理之魅力[J].中國医学伦理学,2004,17(4):40-41.

[5] 武汉市黄陂区环城社区处事中心. 

[6] 卢建敏.《医疗处事中的人文关切与轨制立异》.中华病院打点杂志. 

住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调查 篇9

了解医院麻醉药品在癌性疼痛规范性镇痛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住院癌症患者癌性疼痛治疗中麻醉药品处方和部分使用麻醉药品镇痛的患者临床病历。结果 某院2010年住院癌症患者 癌性疼痛治疗中常用麻醉药品共5种,用药途径以注射和口服为主,其中吗啡制剂占我院癌性镇痛麻醉药品用量的54.63%,而癌性镇痛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在临床病历中体现性不强。结论 某院癌痛治疗基本符合三阶梯止痛原则,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完善。在癌症镇痛治疗中,麻醉性镇痛药物在缓解癌性疼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规范化的镇痛治疗可以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1]。回顾性分析了某院2010年住院癌症患者癌性疼痛治疗中麻醉药品处方和部分使用麻醉药品镇痛癌痛患者的临床病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2010年住院部全年用于癌性疼痛的麻醉药品处方1160张和50份使用麻醉药品镇痛的癌痛病人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处方调查内容包括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以及用药名称、用药剂量和数量。病历调查内容包括对癌性疼痛的评估、诊疗方案、疗效评估、诊疗方案变更分析、医嘱、用药指导和对患者或家属的宣教工作等。

1.2 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及本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计算出常用药的用药频度(DDDs),运用WHO的镇痛三阶梯用药和慢性疼痛治疗规范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镇痛性麻醉药品

使用患者共1160人次,其中男592人次,女568人次。患者年龄34~88岁,其中30-50岁有105人次,50-70岁有有148人次,70岁以上有907人次。患者所患疾病涉及呼吸系统(肺癌294人次)、消化系统(胃癌156人次、结肠癌164人次、直肠癌等)、泌尿生殖系统(肾癌112人次、宫颈癌等)、神经系统等10余种常见肿瘤。

2.2 镇痛性麻醉药品数量和DDDs排序

常用镇痛性麻醉药品为硫酸吗啡控释片、哌替啶注射剂、布桂嗪注射剂、吗啡注射剂、可待因片剂5种。前3位分别为吗啡控释片、哌替啶注射剂、布桂嗪注射剂,这三种药物用量约为全年癌性镇痛药用量的80%以上。其中吗啡口服制剂的用量、哌替啶针剂的用量、布桂嗪注射剂的用量分别占为46.10%,27.00%,10.00%,吗啡注射剂的用量为8.53%(表1)。

2.3 用药途径

用药途径以口服和注射为主,其中全年癌性镇痛药品处方量的56.86%为注射剂;在数量上口服剂型以硫酸吗啡控释片作为口服剂型的代表,用量最大,其DDDS排序第一。其余的方式,如透皮贴剂,自控镇痛方式等新技术、新剂型在癌性镇痛临床治疗中未使用或未广泛使用。

2.4、临床病历记录情况 有40份病历的镇痛药物均涉及注射剂和口服剂型,有10份病历单选口服或注射剂型,24%的患者使用弱阿片类药物,约82%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有3例二联用药为强弱阿片类药物联用。非甾体类镇痛药和非阿片类药、辅助药使用较少,普遍单用阿片类药物。有3例患者用吗啡30mg,4h,不能有效止痛,未更改用药方案。有10例患者镇痛为按需给药,其中有5例无规律、频繁更换镇痛药品;有不少于5份的病历未见镇痛用药的规范性治疗方案及镇痛药物调整的依据、分析等。

3、讨论

3.1 麻醉药品的使用与性别、年龄关系

本院2010年住院的癌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性别差异不大,70岁以上有907人次,占整个处方量的78.19%,由于年龄的原因,患者所患疾病肺癌、胃癌、肾癌等大都已诊断为中晚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癌性疼痛长期规范化治疗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全面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3.2 加强吗啡制剂的合理应用 医院吗啡制剂的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吗啡制剂占全年癌性镇痛药用量的54.63%,其中吗啡口服制剂的用量为46.10%,吗啡注射剂的用量为8.53%,分别是全年癌性镇痛药用量的第一位和第四位。医院吗啡控释片处方构成比及DDDs都高,这说明WHO推行的以吗啡医疗消耗量为指标的麻醉镇痛药品“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在本院实行情况基本符合要求。

3.3 减少哌替啶制剂在癌性镇痛中的使用

哌替啶注射剂使用量较大,在本院癌性疼痛治疗中用量第二,其DDDs排序第二。哌替啶注射剂DDDs偏高与表院将其用于急性癌性镇痛有一定的关系:如患者不愿意长期使用麻醉药品镇痛,或医生仍给癌痛患者按需给药,或用于患者长期急性镇痛。哌替啶作为癌症患者长期止痛临床用药不合理的[1,2],因此,应控制我院哌替啶作为癌症患者长期止痛的用药量。

3.4 可待因的使用情况 肺癌患者在所患疾病中有294人次,是所有肿瘤患者中最多的,但可待因的使用量却是5种常用麻醉镇痛药中使用最少的,特别是在肺癌患者的使用中只有10例(人次)。根据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可待因为中度癌痛治疗的代表药物,其镇痛效力持续时间达4~6 h,且符合无创给药的原则,尤其适合肺癌癌痛患者,用药后干咳明显减轻,睡眠有所改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但表院可待因片大部分用于一般患者的难治性干咳,这需要药师进一步加强该药的宣传和使用指导[3]。

3.5 增加医院麻醉药品新剂型、新技术

表院麻醉药品剂型比较单一,用药途径为主要为口服和注射,占全年癌性镇痛药品中处方量的95%。透皮贴剂,自控镇痛方式等新技术、新剂型未被广泛应用。多种剂型的应用可以尽量满足癌性疼痛患者的不同要求,实行个体化用药,促进麻醉药品镇痛的合理使用。如芬太尼透皮制剂可有效地避免阿片类药物便秘等不良反应,72 h持续镇痛,适用于消化道症状较多及慢性持续疼痛患者,对吞咽困难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禁忌证的,可选择经舌下含化或经直肠给药等。

3.6 关于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病历反映患者普遍单用或联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镇痛药和非阿片类药辅助药等使用较少。单一用药会使患者过度依赖麻醉药品而产生依赖;辅助用药在防止不良反应的同时,可协同提高镇痛效果,应贯穿整个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治疗过程:如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因肠蠕动受抑出现便秘,可用麻仁丸等中药软化和促进排便。按时用药、个体化用药仍有病历不能体现。疼痛治疗时,合理选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多种给药途径交替使用、按时用药、个体化用药,提高镇痛效果,防止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7 其他患者及家属缺乏癌症疼痛及镇痛治疗知识,担心过早使用镇痛药,今后无镇痛药可用等等因素,都导致了目前基层医院癌性疼痛镇痛治疗还未达到理想的规范化治疗。

总之,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符合WHO的镇痛三阶梯用药原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规范性镇痛中的合理用药仍存在不足,临床药师应加大对WHO的镇痛三阶梯用药和慢性疼痛治疗的新观念、新方法宣传,加强对癌性患者的镇痛作用,消除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医院规范化镇痛治疗的进一步提高[4]。5参考文献

上一篇:儿童声乐教学计划下一篇:经营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