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创设情境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政治创设情境(精选8篇)

高中政治创设情境 篇1

大同一中:陈冰凤

【摘要】:情境教学是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笔者根据日常教学实践,分析了高中政治中创设情境的必要性,提供了生活情境、提问情境、形象资料情境、课外情境等几种可以普遍使用的情境创设方法及形式,并提出了几点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关注的提高自身素质等三点问题以确保通过情境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高中政治 情境创设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教学过程则是“学习者在教师的帮助下, 在原有知识经验背景、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动机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因此, 必须关心学习环境的设计, 使教学处于真实的情境中, 利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对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以建构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识结构。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展示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和创造的快乐,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更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置于这种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激活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知识过程强化情感体验,提高教学的效率。

情境是指与学习主题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 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环境因素。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在的情境, 主要通过教学媒体来创设。教学媒体一般有: 实物媒体, 如现场照片、图画和相关道具等;光学媒体, 如现场幻灯、投影等;音响媒体, 如介绍某一事件的录音等;影视媒体, 如电影、录像等。另一种是虚拟的情境,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形象模拟等方法, 创设一种相对真实的现场情境。情境是联系思想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思想政治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形象、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感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和社会信息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设置课堂教学情境, 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情境、参与、体验、感悟、思考、引导等要素有机结合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其难点是要突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构建以“情境、问题、假设、解决、运用”为主的新的活动教学模式。其重点是由过去的以重知识传授转到现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高尚人格的塑造,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发展个性为最终目的。

一、情境教学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其显著的优点, 但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教与学处于一种割裂状态。思想政治课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如果单纯使用传统的说教式的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只能使课堂沉闷乏味,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渗透到每节课中,通过情境创设—思考交流—理论归纳—情境践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运用情境教学法中还应注意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变通能力和发扬民主精神。实施情境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高中政治课本的局限性。高中政治课程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及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课本更新较慢、案例有限的局限性,使得其与学生的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情境创设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2、政治学科的固有特点。高中政治教学的一大难点就在于学科的概念、观点等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和枯燥。其实,高中政治中蕴含渗透着的许多哲学原理知识、社会人文情怀、人类文化礼仪以及品格修养等诸多要素,其中情怀因素占据着重要位置并起着关键的作用。政治课作为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撼动的作用,有着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政治学科的教学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养结构,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的构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而必须高度重视、持续用力、不断加强,它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得以延续和传承的文化底蕴和根谭。

3、学生对于政治课的认识与要求。由于社会功利性的负面影响,一部分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学习不够重视是当前高中政治教学面对的又一难点。同时由于高中生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还很有限,政治课教师有必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政治学科中较多抽象、理性的概括,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教师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实践中,不但要给学生传授政治理论原理,还必须给予学生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培育,并将情感的培育作为架起知识与灵魂的桥梁。

二、对于情境创设形式的尝试与思考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教学目标和政治学科教学特点来创设,不为情境教学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生活是政治课教学的源头和活水,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取自于符合学生实际的现实生活,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素质,把握好知识的难易程度、深浅程度。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既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1、生活情境的创设。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传统高中政治课程存在偏难、偏烦、偏旧,以及过分关注书本知识和理论原理灌输的缺陷,“新课标”重点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就是改变这些传统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教学主体的全面发展的需求。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可以看出,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是学生所关心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因而教师在教授这一学科时应该有意识地加强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融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融合,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联,在传授给予他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特别关注他们学习兴趣的培养,培育他们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能让学生从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正确贯彻,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问题情境的创设。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曾经指出,“要开拓创新路子,最关键的是你会不会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情境在设置时也应该着眼于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情境的“张力”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的启示下主动思考问题,探求新知。正如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米勒所说:“教学应该较少详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的答案。”

3、教学情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情境设置除了教师语言的营造渲染、课堂文字材料的运用,应该有更丰富的表现形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过图表材料情境、漫画材料情境、PPT情境、视频情境等通过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来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相较于文字表达,图表、漫画,特别是视频材料更为直观,也更符合中学生形象思维的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不论采用何种形式,只要能服务于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感悟新知的情感体验,都应该大胆尝试、积极采用。

4、让情境从课堂走入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在课堂内进行,也可以延伸到课堂之外。思想政治课因其本身特点,更加不能忽视课外情境的创设。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现象、时事政治并不关心,甚至对”APEC(亚洲和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在国际上居于重要地位的国际性组织、会议都不知道。这不仅是教育的不足,也不适应考试要求。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两点方法可以进行尝试,一是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学科报纸、习题集等学生拥有的资料,同时搜集一些相关时政热点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时政。这种情境创设的特点在于不需要教师的直接参与,既节约了课堂时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的效率。另一可供尝试的方式是利用网络新媒体。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创设情境也是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这一情境创设的特点在于网络与学生生活贴近,运用灵活,形式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

总之,在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也应当充分发挥创造力,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情境教学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拓展教学的途径,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寓情于境

1、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良好的教学效果、新颖的教学创作无不依赖于教师自身的素质。这种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知识。只有教师本身不断学习,关注国际、国内的社会发展变化,才可能看得准、看得远,才能及时捕捉社会热点,游刃有余地提供丰富的情境材料。二是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潜心投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思考并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提炼出所学的知识点。“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精心的备课,先进的教育理论就没有了实践的场所”,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必须明确情境创设的目的,才能抓住教学的关键,在情境选择上做到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系统性,让情境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只有潜心投入情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才可能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置身于教学内容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在感受之中得到知识的体验,在体验中得到视野的拓展。三是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创设情境后往往会引起学生的讨论甚至争论,这就要求教师能控制课堂节奏,防止课堂偏离中心,这样的情况下,能否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激起一个中心突出的“高潮”,就成了创设情境成功与否的关键。

2、注重感情投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感情投入,充分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时间走到学生当中去,与学生结成朋友,与学生同忧伤共欢乐,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兴趣当中去,学生才可能将自己的心扉打开,与教师进行真正的心灵沟通。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在情境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该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情境创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的过程。因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规律、认知特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教学情景应该保持价值中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和感悟,这样,可以为学生留出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情景旨在追求知识与情感两者的完美结合,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和情绪体验,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复杂的政治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知兴趣,唤起学生追求知识、探索未来的热情。如何在情境的创设中,让高中生积极思考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政治教学的目的,也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参考文献:

[1]齐健等.活动建构—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皮花荣.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 0 7

高中政治创设情境 篇2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必要性

为使学生“需之切”, 教师就得做到“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 (叶圣陶语) 。这话的主旨是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 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 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 层层设疑, 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 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 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 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认识活动。认识的一般规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由具体到抽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没有像故事那样有曲折离奇的情节, 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 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 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 引起想象, 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 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 指导社会生活。

二、情境创设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1. 情境创设的时效性

在政治生活模块的课堂教学中, 我有意识地把当前所发生的国内、国际的重大时政同课本知识结合起来, 创设情境, 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众所周知每年的三月份都会迎来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大盛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2010年的“两会”期间正值我们学习政治常识的相关内容, 由于学生经常到阅览室看书读报, 了解的时事政治也较多。因此在讲《政治生活》关于“人民代表大会”时, 我便以事实为情境, 引导学生用书本上的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政治现象。比如我提问:“全国人大听取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报告, 说明全国人大的职权是什么?”“修改宪法在大会闭会期间进行可不可以?为什么?”“为什么两会备受国内外瞩目?”等一系列问题。带着这些问题,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政治学科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谈政治不仅仅是党政领导的事,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和爱国热情, 更激发了他们熟悉教材理论的迫切性, 从中能够学以致用, 获得一种成就感、满足感。也会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使学生自主地去关心国家大事, 增强高中生的使命感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2. 情境创设的学科联系性

在教学中, 教师若能以其他学科知识来创设问题情境, 因其载体是学生熟悉的学科知识, 不仅可为学生参与教学提供可能, 而且可勾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了前期准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提升学生的素质。如在讲授“量变引起质变的情形”这一知识点时, 以化学学科知识为例, 讲述化学中的同素异形体就是由于构成方式的变化而形成的质的差别。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 但由于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它们的物理性质完全不同。金刚石坚硬无比可作切割玻璃的利刃, 而石墨则比较松软, 能作铅笔芯。通过这一知识点的介绍, 学生理解了“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 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也能引起质变”这一难点。对这一知识点, 教师还可从多门学科的角度进行设置情境, 如“田忌赛马”、英语单词的趣变、7个音符的变化等, 在有趣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攻克难点。

3. 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情境创设是为教学服务的, 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因此, 情境创设应着眼于它的实际功效, 始终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依据, 切不可华而不实、本末倒置。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获得规定的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情境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分析、探究情境材料的过程中学习、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情境本身所蕴含的知识直接相关。因此, 情境创设应切合教材主线, 尽可能多地涵盖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情境的功能来看:情境要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观点的矛盾性, 应蕴涵激起思维碰撞或亟待解决的疑惑和问题。因为情境教学主要不是靠讲解、灌输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 而是让学生随着情境的演变, 在发现、判断、论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开启智能。

参考文献

[1]崔孝强.浅析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情境[J].南京:文教资料, 2008 (34) .

高中政治教学的情境创设 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情境;生活情境

情境创设是高中政治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其理解为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也就是情境教学:它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情境创设的分类

1.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教师为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難、探索求解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政治教学要以问题为载体,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掌握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2.生活情境

如果问学生:“什么离你们最近?”答案肯定不是语文课本中背过的某句古诗,也不可能是苦思冥想才做出来的某道数学题,那会是什么呢?答案是“生活”,因为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首先要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其次要融入生活情境,进一步体验生活、深化感悟。最后要超越生活情境,升华生活体验,内化感悟。以上可以说是我们政治学科教学最基本的要求。

3.视频、音频情境

视频、音频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政治学科中特别是让学生感到枯燥的章节:政治部分和哲学部分,视频、音频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广播、电视、多媒体,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

视频、音频情境首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本来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使本来枯燥的东西变得津津有味,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这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又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资料,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4.活动情境

兴趣是学习之魂。高中政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类的课程,课程中包含着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学、金融学、哲学等课程,知识面较为广泛。因此,需要创设活动情境来促进学生学习,比如学习《多变的价格》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市场上做调研,观察某种商品一天、一个月,甚至是一年的变化规律。这样可以把自身经验和书本知识相结合,从而促进政治课的学习。

此外,创设想象情境,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二、情境创设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创设要围绕教学内容,明确目标,符合学生的思想实际,不能只图“热闹”而游离教学目的,更不能刻意创设教学情境。在高中政治课情境教学法的实践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应注意符合本地政治教学的特点

可以根据本地教学实际,因地制宜、发挥自身特色。根据本地风俗文化、教材版本、传统思想、学生能力来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实际状况,选取的材料既要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又要有思想性和教育性,还要重视高中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根据这些年我的教学体会,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1)要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上提出问题。(2)问题的难易要适度,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3)要依照教材内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

2.情境创设应兼顾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现代社会思想观念复杂多变,各种思潮泛滥,在保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应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将来不仅成材更要成人。

3.情境创设应注意学习的效率

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创设的情境是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利,使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某些能力的进步,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4.情境创设应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新课程标准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在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提高自身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政治课堂上引入情境教学理念,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高中政治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是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的,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莫明俊.创设教学情境,提高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新课程学习:下,2012(8).

高中政治创设情境 篇4

一、解决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具体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

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现实问题是具体多样的,但政治知识大多是纯理论的知识,往往深奥、抽象,形成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与实际问题的具体性的矛盾。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政治教学的效果和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政治课在社会上的声誉与地位。如何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提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效果一直是我们政治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本人在近几年,开展了“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受到多媒体教学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更显示了它的优越性。我们知道哲学知识是对整个世界的总观点和根本看法,是比较抽象的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难。但它反映的道理,恰恰又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具体问题。如事物是如何变化发展的原因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但又常常弄不清他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而走极端。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明确它们的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接触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探究实际问题,得出结论。但什么知识都要回到真实的现实中,去接触现实,然后得出结论,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手段,它可以有效地模拟现实情境,将文字、音响、动画、图像等信息组合在一起,传送送给学生,还可以自由拆卸,自由的放大、缩小,且不受时空限制,从而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接触实际、探究知识的氛围,有效地解决了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实际问题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一个模拟实际的典型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促使学生主动记忆、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地参与。这比学生直接接触现实,获得知识有时更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就本人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教学中,具体是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整合优化政治课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情境创设

[1][2][3][4]

★ 多媒体课件

★ 为口语交际创设情境

★ 创设情境?优化口语交际

★ 多媒体教学课件

★ 多媒体课件制作

★ 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 小学语文创设情境教学论文

★ 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论文

高中生物有效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篇5

乐东县黄流中学 陈运鸳 生物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下,创设良好的、有效的生物教学情景,已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切入点,成功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不同的情景,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有效教学 创设情境

在新课程理念下,创设良好的、有效的生物学情景教学,已成为课堂有效教学的切入点,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探究,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的目的。因此,成功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不同的情景,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谈高中生物学有效教学中常用的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1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 1.1 利用flash动画创设直观情境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既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知识,此类知识光凭讲解的传授方法,学生往往是难以理解的,因此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创设直观情景,尽可能使学生看到、感觉到、体会到这些件抽象的知识,比如:讲到“细胞有丝分裂”时,可采用flash动画来播放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掌握有丝分裂从间期到末期的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并总结出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再将完整的过程再演示一遍,让学生了解有丝分裂是一个动态连续的变化过程。最后通过播放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情景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化,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2 利用影片情节创设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些知识可借助于电影、录像的情节片段来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当讲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节时,可以播放美国的科幻电影《侏罗纪公园》中各种各样的恐龙,影片还说复活的恐龙是科学家利用提取出的恐龙DNA分子培育繁殖而来的片段,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仅靠灭绝的生物DNA 分子就能使生物复活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3 通过网络搜集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并为人类带来方便。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通过网络可以搜集有关的教学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加工、分析和组织,来作为我们最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人类遗传病”中的“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当前我国遗传病的现状:

①我国遗传病的发病率约达到20%~25%。

②新生儿先天性遗传缺陷约为0.91%~1.04%(1.3%×70%~80%)。③15岁以下的儿童中死于遗传病或其他先天性疾病的约占40%。④自然流产中约有50%是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 ⑤我国21三体综合征每年出生的约有2万人,而总数不少于100万人。

遗传病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针对这些遗传病,应该怎样来进行检测和预防?通过这些有力的数据说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另外,各种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杂志等)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素材。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国际热点,使知识视野更开阔。2 创设“实验探究”情境

2.1 创设实验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使生物教学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提高学生积极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通过分组实验、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导学生自选材料,制作临时装片,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并归纳总结,得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特点。

2.2 创设科学探究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和生长素的发现史等,生物学家通过观察现象,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典范,来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重温当年科学家的研究历程,曾经遇到的困境,体验到类似心理的矛盾,来更好地学习了科学家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2.3 通过建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模型建构已成为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之一,模型建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高中生物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各种新问题。

如:在模型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可以提供不同颜色的两种橡皮泥,制作4条染色体,让学生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以及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最后总结出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在构建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主体的思考、创造以及对知识建构的理解和把握。

又如:在 “尝试制作真核生物细胞的结构模型”中,可以指导学生自选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科学、美观的动物或植物细胞模型,并参加展示和评比。通过本次细胞模型的制作活动,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同时也锻炼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结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3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如:在学习“染色体变异”中三倍体无籽西瓜时,可以创设问题:你吃过无籽西瓜吗?为什么它没有籽?它是怎样培育出来的?

又如:在“伴性遗传”中,创设生活情景,如:为了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过马路时,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那么大家能够分清楚红灯和绿灯吗?如果能分清楚,那么恭喜大家,你们的视觉是正常的;如果分不清,那很可能是红绿色盲。通过引导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展开思维,驱动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内在动力,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主动参与探究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创设“故事化”教学情境

生活是由故事组成的,有故事的情景教学才会更精彩。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有关的故事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人类遗传病”的预防措施“禁止近亲结婚”时,可以通过小故事“达尔文的家庭悲剧”——近亲结婚的危害。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爱玛是他舅舅的女儿,他们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料到,婚后与埃玛一共生了 10 个孩子,3个中途夭亡,其余 7 个有幸长大,但都患有这样或那样的疾病。7个有幸长大的孩子中,其中4个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3个虽然没有明显的精神病症状,但是终身不育。通过这些故事,学生的感触很深,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了理解。创设“幽默语言”教学情景

创设“幽默语言”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快乐”,发出“生命的笑声”,一起追求“快乐的课堂”。

在学习必修2“遗传和变异”时,开场白是: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为什么张柏芝长得那么漂亮,而我却长得这么丑陋?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听了这夸张的自嘲,学生哗然大笑,学习兴趣也上来了。

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中,讲到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最高时,感叹道:难怪《红楼梦》里有这样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么男人是什么做的呢?其实我们也明白,男人也是水做的!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景

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中学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及其结构特点”时,可以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扮演,如:两手打开,左手代表—NH2,右手代表—COOH,身体代表C,双脚代表—H,头部代表—R,这样使学生很快就了解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叫几位同学站起来扮演不同的氨基酸,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把这几位同学辨认出来,应该从哪个部位来辨认?大家都知道:头部,由此得出不同的氨基酸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又如“氨基酸脱水缩合的过程”,可以由两位、三位、四位等同学代表氨基酸的个数来扮演此过程,通过握手代表脱去水分子形成肽键的个数,推导出相关的公式。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景,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政治创设情境 篇6

三台县芦溪中学 邓少奎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一种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它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总是围绕具体的问题展开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1、创设问题情境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学习主体通过外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恰当程度的冲突,使之引起最强烈的思考动机和最佳的思维意向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迫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状态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过程为“情境—问题—探究”,其教学基本模式如图1所示:

从整个教学流程看,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起点是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是打破学习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产生明显的情感共鸣,使其心智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而且还能让学生体验领悟思维策略和方法,并“学会学习”。因此,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情境,特别是探究活动中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教师在思维、方法等方面的“点化”,使学生打开思路、拓展思维、找到探究方向,顺利完成探究任务,进而实现探究活动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一些途径。

(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常常使学生误以为数学是脱离实际的;其严谨的逻辑性使学生缩手缩脚;其应用的广泛性更使学生觉得高深莫测,望而生畏。教师从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相互融通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价值,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案例1在“算法语句”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教师:大家一起来看这个问题:编一个程序,交换两个变量A和B的值,并输出交换后 1 的值。这是以后我们经常要遇到的重要问题,也就是如何交换A,B的值。

学生1:输入A,输入B,然后A=B,B=A。

教师:这样做行吗?大家再想想这样真的交换了A与B的值了吗? 学生2:不可以,这样输出的都是B或A的值了。

教师:这个问题就如同日常生活中的两瓶红、黑墨水,你想交换两者,可不可以直接把黑的倒到红的瓶里,再倒回来?

学生2:不对,应先把其中一瓶倒入一个空瓶,再交换。教师:也就是说要借助空瓶才可实现交换,所以这 里也应该引进一个变量T。首先把红墨水倒入空瓶T中,再把黑墨水倒入原先装有红墨水的瓶中,最后把空瓶 T中的红墨水倒入原先装有黑墨水的瓶中,如图2所示(在黑板上画出图2)。因此上述A与B的交换问题该 如何抽象为数学符号语言?

学生:T=A,A=B,B=T(学生齐声说出了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借助生活中倒墨水的情境自然引导学生引入变量T,实现了抽象、具体再抽象的过程,从上面学生的大声且正确回答中可看出这样的设计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当学习情境来自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现实生活时,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即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处于学生思维水平“最近发展区”,与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即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近代教育学家斯宾塞指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有乐趣”。教育家乌辛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习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使学生学习有趣味感、新鲜感。

案例2在“函数”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在世界著名水城威尼斯,有一个马尔克广场,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米的雄伟教堂,教堂的前面是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经常吸引着四方游人到这里来做一种奇特的游戏,先把眼睛蒙上,然后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去,看谁能到教堂的正前面,你猜怎么着?尽管这段距离只有175米,竟没有一名游客能幸运地做到这一点,他们都走了弧线或左右偏斜到了另一边。

1896年,挪威生物学家揭开了这个迷团。他搜集了大量事例后分析说:这一切都是由于个人自身的两条腿在作怪!长年累月的习惯,使每个人伸出的步子,一条腿要比另一条腿长一段微不足道的距离,而正是这一段很小的步差x,导致人们走出了一个半径为y的大圆圈!设某人两脚踏线间相隔0.1米,平均步长为0.7米,当人在打圈子时,圆圈的半径y与步差x为如下的关系:

上述生动和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在这种问题情境下,复习初中的函数定义,引导学生分析以上关系也是一个映射,将函数定义由变量说引向集合、映射说。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乐于学习,有利于信息的贮存和理解。

(3)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

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为“解答距”。并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它分为“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和“新解答距”四个级别。所以,教师设计问 2 题应合理配置几个级别的问题。对知识的重点、难点,应像攀登“阶梯”一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案例3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情境:

泰姬陵坐落于印度古都阿格,是17世纪莫卧儿帝国皇帝沙杰罕为纪念其爱妃所建,她宏伟壮观,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叫人心醉神迷,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陵寝以宝石镶饰,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图略),奢靡之程度,可见一斑。

问题1: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即计算1+2+3+„+100。

问题2:图案中,第1层到第99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99。问题3:图案中,第1层到第n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即计算1+2+3+„+n。问题4:如数列{an}是等差数列,如何求a1+a2+„+an?

因此,通过四个“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层层设问,步步加难,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引向求知的高度。

(4)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

数学“实验”使教师真正改变“传授式”的讲课方式,学生克服“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学生对数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创设“实验式”问题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他们对学习数学的态度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数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案例4在“平面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教师先让学生取出一支笔和一个三角板(纸板也行)。

问题1:谁能用一支笔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且能绕教室转一周? 此时,所有同学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并开始尝试,但都失败了。问题2:谁能用两支笔可以把三角板水平支撑住吗? 学生尝试,结果还不行。

问题3:那么用三支笔可以吗?通过实验发现,现在可以了。那么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呢?

通过三个点的平面唯一确定。问题4:任意三个点都可以吗? 教师把三支笔排成一排,发现无法支撑住。

问题5:那么我们添加什么条件就可以确保能撑住呢?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要添加不共线的条件。

这样的教学,完全是学生的发现而不是教师的强给,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强烈地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主动的、自觉地加入到问题的发现、探索之中,符合学生的自我建构的认知规律。

(5)创设“数学史”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数学史总归是真实的。因此,情境创设可以充分考虑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历史,以数学史作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不仅有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

案例5在“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入以下史情:

美国历史上至今已有42位总统,其中第11任的波尔克和第29任的哈定生日都是11月2日,还有亚当斯、杰斐逊、门罗三位总统都死于7月4日,这是一种历史的巧合,还是很正常的现象呢?

究竟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情境入手,步步深入,自然的展开本节课的教学。(6)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

新、旧知识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6在“复数概念”的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

问题:已知,求的值,学生感到很容易,很快计算出,再提出问题:为什么两个正数之和为负数呢?

教学实践表明,创设“矛盾式”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探索发现意识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的循环和矛盾中不断强化,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还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观念冲突”,形成批判性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数学观。

3.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根本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情境的情感性

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在启发的基础上,又进一步的教学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面对适当的难度,经受锻炼,尝试成功。借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之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卷入度的目的。案例

1、案例2和案例5都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是数学教学与学生更贴近,减少了陌生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问题情境的适宜性

情境的设计要体现数学的特征,要与学生的智力和水平相适宜,要设计好适宜的“路径”和“台阶”,便于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情境中来解决问题。案例3的设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之能适合于学生,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才可能使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经验和策略日趋丰富,在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逐步提高。

(3)问题情境的探究性

探究式学习和教学活动实施的关键是“问题情境”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学生进行探究,通过探究实践,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此,以学生的数学现实为基础,创设“微科研”的问题环境,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案例4通过五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发现规律,体会成功的喜悦。

(4)问题情境的简约性

设计的问题情境表达必须简明扼要,准确清晰;问题是学生内心真实存在的,是他们确实感到困惑,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案例5与案例6,寥寥几句话就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既指出了教学的主要内容,又揭示了数学的本质。正应了一句广告词:简约而不简单!

(5)问题情境的发展性

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仅要针对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便于提出当前教学要解决的问题,又蕴涵着与当前问题有关、能引发进一步学习的问题,形成新的情境;利于学生自己去回味、思考、发散,积极主动地继续学习,达到新的水平。案例

1、案例

3、案例4和案例6都吻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情境创设 篇7

(一) 利用多媒体, 创设直观动情的情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现代教学媒介逐渐进入课堂, 被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只有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 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 弥补过去黑板、粉笔教学方法的不足, 才能构建出丰富多彩的、直观的立体空间, 给学生以新的刺激。直观性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 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声像兼备的多媒体, 渲染适宜的课堂气氛, 从而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和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足于动情的直观情境中, 开始对新的知识的探求。

我在讲到《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时, 播放新闻视频, 让学生了解郭明义15年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 坚持20年无偿献血, 先后捐款12万元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和困难群众等。他先后获得了“希望工程突出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通过播放新闻视频, 学生真切感受到, 要想实现人生价值, 必须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从而产生共鸣。

(二) 贴近现实生活, 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观点。思想政治课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性质, 实际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由于各种原因, 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 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好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 能够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学生乐于关心的或者是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联系生活, 把获得知识的过程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

我在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 就利用同学们已经参观过世博的生活体验, 提问:“文化的多样性主要通过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体现出来, 同学们想想,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还通过哪些形式体现出来?”同学们很快就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来:“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居建筑、风俗习惯、服装特色、文学艺术、思想理论等。”

(三) 发挥主体作用, 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所有人都有一种天生的好奇心和需要, 当这个好奇心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有力的动机。”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只有让学生参与情境创设, 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讲“矛盾的特殊性”的时候,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过程有不同的矛盾, 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我说:“人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同学们属于哪个时期?”同学回答说:“少年期。”我说:“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任务, 你们的任务是干什么呢?”他们说:“主要是学习。”我说:“我听说我们班有早恋现象。”他们都哈哈大笑。我总结说:“同学们现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学习, 玩游戏、早恋等都不应该是我们所痴迷的, 如果大家把人生每个阶段的事情都做好了, 我们的人生就是成功的。”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 既讲清了教学内容, 又活跃了课堂。

(四) 与时俱进, 捕捉时代信息, 补充新知识。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及时捕捉现代信息, 与时俱进, 灵活地把当前国际国内所发生的重大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生活等有用信息和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贯穿于课堂教学并赋予其理性的内容解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思想政治课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我在讲经济生活的时候, 经常搜集一些材料, 如中央电视台二套的《经济与法》栏目的经典案例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了解经济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更加切实地感受到,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遵纪守法, 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例如:在讲财政与税收时, 教材有一材料:

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导致的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大幅度回落、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度不够等问题, 1998年中央果断决定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增发了1000亿元长期国债。

这一材料比较陈旧, 教师在讲授课时, 应该引进国家新的政策, 做到与时俱进, 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融入社会。引入材料如下:

2008年3月7日下午,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会上,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谈“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 并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记者提问时, 谢旭人部长明确提出, 今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 而且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情境, 绝不是噱头, 绝不是为了搞活课堂气氛, 所以在创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 情境创设应当紧扣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情境创设应该有极强的针对性, 紧扣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以顺利实现当堂的教学目标为目的。如果情境没有紧扣教学目标, 就会哗众取宠, 学生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

(二) 情境创设要注意符合学生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注意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元性等特点, 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原则、方向。所以, 情境的创设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 不能脱离学生的身心反战实际, 情境创设的材料既要有教育意义, 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心理、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潜力。

(三) 情境创设应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性。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 同样, 环境也创造人。”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 而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新课程标准提倡开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只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民主的对话教学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交流才会更顺畅, 教学效果才会更显著。

(四) 情境创设要形式多样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情境创设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但如果形式单一, 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减弱, 所以, 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 如诗歌朗诵、小品比赛、小组辩论、知识竞赛、集体讨论、新闻播报等形式,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让学生得到新体会,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篇8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但中学政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广大中学政治教师,在于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能否真正转变。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尤其呼唤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达到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的目标。现就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操作谈几点体会。

一、情境创设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实现,而它的实现与否,直接决定课堂的成败。这样必然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是否达到并且优化。如我在讲授高一《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的责任》时,为了说明政府应该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视频资料:张云泉同志的先进事迹。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张云泉同志的先进事迹体现了政府坚持以什么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又是如何在张云泉同志身上体现出来的呢?通过这样一个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既掌握了政府应该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的知识目标要求,又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目标要求,还在探究的活跃气氛中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了爱国热情,当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相应得到了提升。

二、利用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音乐,是一剂调课节课堂气氛的良药,用歌声拉开一堂课的序幕,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在歌声的情境中进入学习角色,增强积极情感,例如,我在设计“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时,没直接开始讲解,而是让学生欣赏歌曲----《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高亢的乐曲在教室里响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听完之后,问学生,这首歌能反映我们课本中哪个框题的内容?学生回答:“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把话题一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同样能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而导入新课,随即在黑板上写下: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共产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等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学生自然在豪迈乐曲的感染中,不仅掌握了内容,而且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的之情油然而生,党的形象也就更加神圣。

三、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 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如我在讲授哲学“两点论”这一知识点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生长在我们同学这一年龄段的人都喜欢交朋友,然而每个人交朋友又会有自己的标准,那么你的标准有哪些呢?这一问题贴近于学生的切身实际,因而一下子就引起学生的兴趣。由于每个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也就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总有一部分内容是大家所共同认可的,如性格、素质等,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接着提问:这个问题与本课内容有什么关系?这就使学生产生了探求正确答案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寻求正确答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因为这一情境贴近学生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创设某种特定的情境,给学生设定某种角色进行小品表演、课堂辩论等现场模拟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和体验,这样更容易获得知识,在情感上引起共鸣。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这一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理解其影响的两面性,我把学生分为两组,分别以“经济全球化是机遇”和“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挑战”为主题进行辩论,学生根据自身的所见所闻和已学过的知识分别阐述经济全球化的利弊,由此总结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又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全班分成两组,进行“农村与城市的大PK”把关于“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知识突破了,通过必答环节、抢答环节、辩论环节决出高下,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看看最后是“农村包围城市”还是“城市吞并农村”了。

五、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

新的课程标准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它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能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张扬,学生将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

如在讲“依法参与民主决策”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如何间接参与民主决策,我创设了这样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的情境:目前我们的家乡祖国的第三大岛崇明岛正在积极推进“生态岛”建设,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你对生态岛的建设和崇明岛未来的发展有何更好的建议和计策?同学们在这一自主探究的情境下,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提出了很多富有创新精神的建议,每当同学们听到一条好的建议时都会不约而同的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上一篇:足球体育课感想下一篇:安全隐患整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