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精选8篇)
(供 中医学、针灸推拿 专业用)
英文名称: Surgery of TCM 总 学 时: 80 实验(实训)学时:
0
课程编码:
22011 课程学分: 5学分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课程类型: 考试课 教 研 室:
中医临床教研室
课程负责人: 一、一般情况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本教学大纲是与“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中医内科学》配套使用。其修改依据是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之《中内教学大纲》与《中医内科学》一书,根据我院实际教学要求而制定。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并配合职业医师法的实施,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共五章。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介绍中医外科学特点,要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并要求学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瘦、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及外科其他疾病,共九章。要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成就。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课外辅导、集中答疑、电化教学、课间见习、自学等多种方法。此外,亦可根据各个病证的需要适当利用图表示意、补充讲义、病历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大纲供中医学五年制、针灸推拿学五年制教学使用。教师授课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目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要领的同时,应将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第一章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发展,引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索。【教学内容】
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
2.讲解历代外科医学的主要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重点介绍陈实功、王维德、高锦庭三大流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3.强调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和新成就。【教学时数】1.5学时。
第二章 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 【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则。2.掌握外科基本术语。【教学内容】
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2.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则。3.讲解外科基本术语。【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章 中医外科学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特点。
2.掌握外科疾病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教学内容】
1.致病因素:阐明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的致病特点。
2.发病机理:从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方面说明外科疾病的病理基础。【教学时数】2学时。
第 四 章 中 医 外 科 疾 病 辩 证 第一节 辨 病 【目的要求】
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教学内容】
强调详询病史、全面体检、局部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综合分析在临床辨病过程中的重要性。第二节 阴 阳 辨 证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教学内容】
1.辨疮疡阴阳属性可从下述各条辨别:
①发病的缓急;②病位的深浅;③皮肤的颜色;④皮肤的温度;⑤肿胀形势;⑥肿胀的 范围;⑦肿块的硬度;⑧疼痛的性质;⑨脓液的稀稠;⑩病程的长短;⑩全身症状;⑩预后顺逆。
2.应注意阴证、阳证常混杂在一起。3.应提示阴证、阳证可相互转化。第三节 部 位 辨 证 【目的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辨证方法。【教学内容】
外科疾病发于上、中、下三部的病因及发病特点,常见症状和疾病等。
第四节 经 络 辨 证 【目的要求】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教学内容】
1.强调疮疡患在何经,按经络气血多少引经用药可以提高疗效。2.人体各部经络所属。
头顶、面部、乳部、耳前、耳后、手足心部、背部、臀部、腿部、腹部。3.十二经络气血之多少: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厥阴心包经——多血少气。
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
第五节 局部辨证 【目的要求】
掌握肿、痛、痒、脓、麻术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教学内容】 1. 辨肿
(1)以肿的性质来辨热、寒、风、湿、痰、气、瘀血、脓肿、实肿、虚肿的临床特点。(2)以其病位和形色来辨肿的不同表现。2. 辨肿块、结节
从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及生长速度等辨肿块、结节的特点。3. 辨痛
痛是外科疾病的重要症状,是病势进退的标志,虽然痛总由经络阻塞不通所致,但是各种外科疾病造成经络阻塞疼痛的病因病机各异,因此每种疾病甚至一种疾病的各个阶段的疼.痛各有其特性。
(1)以疼痛原因来辨有热、寒、风、气、湿、痰、化脓、瘀血痛等。(2)以疼痛发作情况来辨有卒痛、阵发痛、持续痛。
(3)以疼痛性质来辨有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等。|(4)疼痛与肿临证中可结合起来辨证。4. 辨痒
痒亦是气血失和、经络不通所致。所谓甚者痛,微者痒是也。为皮肤病、疮疡的常见症.状。(1)以其原因来辨有风、湿、热、虫、血虚。(2)以其病变过程来辨有肿疡作痒、溃疡作痒。5.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运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的情况亦有差异。6.辨脓
脓乃火热蒸酿腐肉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1)辨成脓特点。
(2)辨成脓的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及B超等。(3)辨脓的部位深浅。(4)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7.辨溃疡
(1)辨溃疡的色泽有阳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疽虚陷
(2)溃疡的形态有化服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岩性、疮痨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8.辨出血
中医外科疾病以便血、尿血最常见。应从出血的颜色、伴发症状等来辨别出血的部位、原因,以便及时诊断、进行合理治疗。【教学时数】第四章共3学时。第五章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第一节 内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概念及适应证。2.熟悉内治十一法的具体运用。【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消、托、补三大法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则。
2.举例说明内治十一法: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行气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调胃法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2.5学时。
第二节 外治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外用药物疗法的辨证施治特点。2.熟悉中医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3.了解外科其他外治方法。【教学内容】
1.重点讲解外治药物疗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外治法的机理。2.介绍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法。
3.讲解其他外治方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节 调护原则 【目的要求】
1.了解外科病人的疗养环境和身心调养的重要性。2.熟悉外科疾病的饮食护理要求。【教学内容】
1.介绍外科病人疗养环境的重要性。2.讲解身心护理的意义。
3.强调饮食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自学。各 论 第六章 疮疡
疮疡有阴证、阳证的区别,对疮疡的辨证施治是中医外科的特色。通过学习要熟悉疮疡的病因病机,掌握疮疡的辨证论治规律和预防措施以及内治、外治常用方药,要重点掌握走黄和内陷的发生原因及辨证救治方法。概说 【目的要求】
1.结合总论内容,掌握阳证疮疡、阴证疮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2.熟悉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和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教学内容】
1.介绍疮疡的概念。
2.疮疡的成因。强调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机体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肉腐为服口”
3.按疮疡的初期、中期(成服期)、后期(溃荡期)分述其分期及转归。1 4.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重点讲解内治原则及外治方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用。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服期)、后期(溃疡期)不同时期的治疗。
5.疡的成因和辨证论治为本章的要点和难点。疮疡的预后一般较好。【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节 疖 【目的要求】
1.掌握疖、疖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了解蝼蛄疖的预防。【教学内容】
1.强调疖和疖病的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内郁湿火,外感风邪,两相搏结,蕴阻肌肤所致;或夏秋季节感受暑毒而生;脓毒潴留,头皮窜空而成蝼蛄疖。体虚者容易染毒得病,并可能反复发作。
3.重点讲解有头疖、无头疖、楼姑疖、疖病的辨证论治和临床特点以及与痈、颜面疔疮、囊肿型痤疮的鉴别。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暑热浸淫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减;体虚毒恋,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合增液汤加减;体虚毒恋,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和胃、清化湿热,方用五神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治用金黄散调敷;蝼蛄疖宜作十字形剪开,配合用垫棉法。【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 疔 【目的要求】
1.掌握颜面部疔疮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掌握手足部疔疮、红丝疗的辨证论治特点。3.了解烂疗、疫疗的特点和防治。【教学内容】
颜面部疔疮
1.强调其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的命名。
2.病因病机:脏腑火毒,或外伤染毒,或外感火热,蕴蒸肌肤,气血凝滞,肉腐为脓而成。3.重点讲解疔疮的诊断。尤其是发生在颜面部的疔疮,病情变化快,容易并发走黄。4.注意本病应与疖作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脓成加山甲、皂角刺。外治按阳证疮疡初起、成脓、溃后治疗。忌早期切开,忌挤脓。手足部疔疮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外伤染毒,或脏腑蕴热,血凝毒滞,阻隔经络,肉腐为脓而成。
3.根据发病部位不间,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各自特点,蛇眼疔甲旁红肿,蛇头疔手指末节肿如蛇头,蛇肚疔通指红肿,托盘疔手掌、手背肿胀延及腕臂,足底疔肿在足底等。均易损伤筋骨。
4.注意手指疔应与类丹毒鉴别。
5.辨证论治:内治参见颜面疔疮,足底疔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方用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外治按阳证疮疡处理,蛇眼疔剪除嵌甲;蛇头疔及早切开,切口位于手指掌侧面;蛇肚疔侧切,切口不可过上下关节;托盘疔、足底疔应按手足掌纹切开。红丝疔
1.强调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内因火毒凝聚,外因破损染毒。
3.讲清楚其发病特点,手、足部应先有疔疮或破损,而后突然出现红丝,沿患肢内侧迅速向上走窜。重者红丝下可出现结块疼痛,并可溃脓。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人络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火毒入营证,治宜凉血清营,解毒散结,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外治可用砭镰法,寸寸挑断红丝,外敷太乙膏、红灵丹。若结块成脓,则宜切开引流。烂疔
1.强调其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皮肉破损,感染特殊毒气,加上湿热火毒内蕴,以致毒聚肌肤,气血凝滞,热胜肉腐而成。易成走黄重证。
3.本病特点:初起忽觉患肢沉重如绑,胀裂痛,暗红肿胀迅即蔓延成片,1-2天后皮肤紫黑,起水疱,迅速坏死,脓稀污浊,混有气泡,疮面凹形,边缘有捻发音,腐肉大片脱落。伴高热,寒战,极易出现七恶逆证合并走黄而致死。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湿火炽盛证,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利湿,方用黄连解毒汤合萆薢化毒汤加减;毒入营血证,治宜凉血解毒、清热利湿,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早期广泛、多处、纵深切开,敞开疮口,外撒蟾酥合剂,或双氧水纱布松填塞。需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疫疔
1.强调其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感受疫畜之疫毒而生,毒邪炽盛,气血凝滞而成。
3.讲解发病过程,初起如蚊迹蚤斑,次日起水疱,周围肿胀焮热,第三、四日水疱干枯坏死,形成脐凹,后期腐肉与正常组织脱离。伴明显全身症状,有走黄可能。4.注意本病应与颜面部疔疮、丹毒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疫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方用仙方活命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初起敷玉露膏掺蟾酥合剂或升丹,腐肉将离未脱时改用五五丹或瞻酥合剂。脓腐净后生肌收口。【教学时数】l学时。第三节 痈 【目的要求】
1.掌握发于不同部位的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上与其他痈的区别。
2.了解中医“痈”与西医“痈”内涵的不同。【教学内容】
1.强调颈痈、腋痈、胯腹痈、委中毒、脐痈的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由外感、内伤,或外伤染毒循经流窜,火毒蕴结而成,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颈痈系风温、风热挟痰为患,腋痈系肝郁痰火为患,胯腹痈、委中毒系湿热壅滞为患,脐痈系心脾湿热火毒为患。
3.诊断:发生于颈部两侧、腋部、胯腹部、腘窝部结块肿痈,溃后脓出黄稠。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脐痈见脐部渐渐高突若铃,触之剧痛。如脓出臭秽夹有粪质样物,脐孔下方有条索硬结者,多成脐漏。
4.注意颈痈与痄腮、腋痈与腋疽作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总宜清热解毒,分上、中、下三部论治。外治参照阳证疮疡,脓成注意切口位置、方向,配合垫棉法以防袋脓、促进愈合。愈后加强患肢功能锻炼。脐痈成漏者按窦道或瘘管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发 【目的要求】
1.熟悉发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不同部位发的证治特点。【教学内容】
1.强调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的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总由血热火毒所致,但病位不同各有差异。锁喉痈系风热痰毒为患,臀痈系湿热火毒蕴结为患,手发背系湿热蕴结为患,足发背系湿热下注而成。
3.诊断:患部焮红肿胀蔓延成片,灼热疼痈,红肿以中心最为明显,四周较淡,数天后皮肤湿烂而成黑色腐溃,伴有明显全身症状。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上、中、下三部论治,以凉血清热解毒为主。锁喉痈以普济消毒饮加减,臀痈以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手发背以五味消毒饮合活命饮加减,足发背以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溃后用益胃汤或八珍汤加减。外治同阳证疮疡,初起宜用玉露散或金银花露调敷以箍毒消肿。【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五节 有头疽 【目的要求】
1.掌握有头疽的诊断及标本虚实在辨证论治上的意义。2.熟悉老人及消渴病患者有头疽容易引起内陷的防治。3.了解各部有头疽的命名。【教学内容】
1.强调其定义、特点及其不同部位的命名。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气郁化火;劳伤精气,阴虚火旺;恣食厚味,湿热火毒内生,致脏腑蕴毒;外受风温湿热之毒,毒邪凝于肌肤之间而成。
3.诊断:初起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红肿胀,范围较大,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溃脓时多个脓头状如蜂窝、腐烂。病程较长。老人及消渴患者易患本病,并容易引起内陷。4.注意应与发际疮、脂瘤染毒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火毒凝结证,治宜清热泻火、和营托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湿热壅滞证,治宜清热化湿、和营托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阴虚火炽证,治宜滋阴生津清热托毒,方用竹叶黄芪汤加减;气虚毒滞证,治宜扶正托毒,方用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外治初起火毒凝结、湿热壅滞证,治宜外敷金黄膏,阴虚火炽、气虚毒滞证,宜外敷冲和膏。浓毒溃破,加掺九一丹或八二丹;腐肉阻塞,宜做十字形切开,使引流通畅。脓腐脱尽,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可加用垫棉法。【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六节 流注 【目的要求】
1.掌握流注的特点及不同病因引起的流注的辨证论治。2.熟悉髂窝流注与环跳疽的鉴别。【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病因引起流注的命名。2.病因病机:流注总由正虚邪壅而致。
3.诊断:初起在四肢近端或躯干见一处或数处漫肿疼痛,伴明显全身症状。2~3 日后触及肿块,以后他处游客起发相同肿块,每处肿块约两周后成脓。髂窝流注患侧大腿突然拘挛不适,跛行,2~3日后大腿即向上收缩,不能伸直,7~10日后髂窝隆起肿块,一个月左右成脓。4.注意髂窝应与环跳疽、髋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余毒攻窜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宜解毒清暑化湿,方用清暑汤加减;瘀血凝滞证,治宜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肿而无块的用玉露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用太乙膏掺用红灵丹外敷。服成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可加用垫棉法。髂窝流注愈后功能障碍者要作功能锻炼。
【教学时数】1学时。第七节 丹毒 【目的要求】
1.掌握丹毒的诊断及辨证论治。2.熟悉丹毒与发的鉴别。
3.了解下肢丹毒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及预防。【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血分有热,外伤染毒,血热火毒发于肌肤所致,在上多挟风,中挟郁火,下部挟湿热。
3.诊断:好发于小腿、头面,发病前突然见寒战壮热,继见局部小片红斑,迅即蔓延 4.注意髂窝应与环跳疽、髋关节流痰、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余毒攻窜证,治宜清热解毒凉血通络、方用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暑湿交阻证,治宜解毒清暑化湿,方用清暑汤加减;瘀血凝滞证,治宜和营活血、祛瘀通络,方用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肿而无块的用玉露膏、金黄膏外敷,肿而有块用太乙膏掺用红灵丹外敷。服成宜切开排脓,八二丹药线引流,脓尽改用生肌散,可加用垫棉法。髂窝流注愈后功能障碍者要作功能锻炼。【教学时数】1学时。第八节 发颐
【目的要求】熟悉发颐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伤寒或温病后热毒结聚少阳、阳明之络,气血凝滞,肉腐为脓;或有脾胃积热,上蕴阻络而成。
3.诊断:初起颐颔间肿痛,张口困难,唾液少,压迫局部颊粘膜,腮腺口分泌稠物,1周后成脓,局部红肿,有波动感,腮腺口出脓,脓出臭秽,严重时伴高热等全身症状,甚至发生内陷。亦有转成慢性,反复发生颐颔部肿胀结块者。4.注意本病应与痄腮、颈痈、骨槽风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毒盛酿脓证,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普济消毒饮加皂角刺、白芷等;热毒内陷证,治宜清营解毒、化痰泄热、养阴生津,方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余毒未清证,治宜清脾泄热、化瘀散结。外治同阳证疮疡处理。应及时切开,避免从口腔内溃破。口腔粘膜出脓处 常用青吹口散外擦。【教学时数】自学 第九节 附骨疽 【目的要求】
1.掌握附骨疽的特点及治疗方法。2.熟悉附骨疽的辅助检查。3.了解环跳疽的临床表现特点。【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患疔疮、有头疽、疮疖等化脓性疾病,或伤寒、天花、麻疹、猩红热等病后余毒末清,湿热壅盛,深窜入里,留着筋骨,使经脉阻隔,气血不和,血凝毒聚而成。N 3.诊断:好发于气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儿,尤以10岁以下男孩为多见。多发于四肢骨干,以胫骨最常见,股骨次之。常有明显化脓性病灶存在,或有外伤,感受邪毒等诱发因素。分初中后三期。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节 瘰 疬 【目的要求】
1.熟悉瘰疬属阴证疮疡的属性。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肺肾阴亏、痰火凝结;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聚成核。3.诊断:好发颈部两侧、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凹。初起结核如豆,皮色不变,坚而可移,不疼不热。中期皮核粘连,融合成块,微热波动。后期溃破后脓水清稀,收,疮顶馅下,疮色紫滞或晦暗,脓少或干枯无脓,鲜红的疮面忽而白板光亮等局部症状。兼见证。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宜中西医结合救治。走黄内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内陷内治分邪盛热极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养阴
清心开窍,方用清营汤合黄连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紫雪散加减;正虚邪盛证,治宜补养气血、托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方用托里消毒散、安宫牛黄丸加减;脾肾阳衰证,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阴伤胃败证,治宜生津养胃,方用益胃汤加减。外治分别参照颜面疔疮、有头疽。【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一节 流痰 【目的要求】
1.掌握流痰的定义及特点。2.熟悉本病的辨证论治。3.了解流痰的预防与调摄。【教学内容】
1.讲解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
2.病因病机:正虚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外邪和损伤是常见诱因。
3.重点介绍本病的好发人群、好发部位。病变特点和不同部位出现的特殊表现。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以扶正祛邪为总则。阳虚痰凝证治以温经补肾、散寒化痰,用阳和汤加减;阴虚内热证治以养阴清热托毒,用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肝肾亏虚证治以补益肝肾,用左归丸合香贝养荣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以补气养血,用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外治初期以回阳玉龙膏或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成脓应穿刺或切开,溃后用五五丹药线引流。【教学时数】自学 第十二节 走黄与内陷 【目的要求】
1.掌握走黄和内陷的诊断和辨证论治。2.了解走黄和内陷的预防与调摄。3.强调本病的定义及其特点。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和不同部位命名。
2.病因病机:主要在于火毒炽盛,毒入营血,内攻脏腑。生疔之后,早期失治,毒势不得控制,或挤压碰伤,过早切开,疔毒虽未鸱张,每得以直入营血,或误食辛热及酒肉鱼腥等发物,或艾灸疮头,更增火毒,均可促使疔毒发散,入营入血,内攻脏腑而成。
3.诊断:多有疔疮病史,其症状变化多端,多与火毒走窜的途径及侵害部位有关。症状一般多为在原发病灶处忽然疮顶陷黑无脓,肿势软漫,迅速向周围扩散,边界不清,失去护场,皮色转为暗红。全身有寒战、高热(多数在39℃以上),头痛,烦躁,胸闷,四肢酸软无力,舌质红绛,苔多黄燥,脉洪数或弦滑数。或伴恶心呕吐,口渴喜饮,便秘腹胀或腹泻;或伴肢体拘急,骨节肌肉疼痛,或并发附骨疽、流注等;或伴身发瘀斑,风疹块,黄疸等;甚至伴神志昏迷等。【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三节 褥疮
【目的要求】掌握褥疮的防治。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教学时数】自学 第十四节 窦道
【目的要求】掌握窦道的防治。介绍窦道的特点、好发部位特点、好发部位,重点讲解外治方法。
【教学时数】自学 第七章 乳 房 疾 病
通过乳房疾病的学习,重点应掌握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检查方法。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乳房疾病与经络脏腑的关系。2.熟悉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3.掌握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4.掌握乳房疾病的辨证治疗原则。5.了解乳房疾病治疗现状。【教学内容】
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强调乳房疾病的肿块检查法。3.乳房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乳房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5.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和辨证论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节 乳痈 【目的要求】
1.熟悉乳痛的病因病机、预防。2.掌握乳痛的早期诊断及辨证论治。3.了解乳发的特点。【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不同时期发病的命名。
2.病因病机:乳汁郁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而诱发本病。3.诊断:新产妇,乳头破碎、发热恶寒、乳房胀痛、局部红肿有结块,以及乳汁阻塞不通等是本病的特点。
4.注意本病应与炎性乳癌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气滞热壅证,治宜疏肝清胃、通乳消肿,方用瓜蒌牛旁汤加减;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托毒透服,方用透服散加减;正虚毒恋证,治益气和营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口外治初起可进行乳房按摩;外用药物同阳证疮疡。6.介绍乳发表现特点与处理方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节 粉 刺 性 乳 痈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
2.熟悉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乳头畸形,肝郁气滞化火。
3.诊断:非哺乳期、非妊娠期发病。表现为乳头溢液、乳房肿块、乳腺漏管等。4.注意与乳腺癌、乳晕部疖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房部漏管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经郁热证,治宜疏肝清热,活血消肿,方用柴胡清肝散加味;正虚邪滞证,治宜扶正托毒,方用托里消毒散加减。
【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节 乳痨 【目的要求】
1.熟悉乳痨的病因病机。2.掌握乳痨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肺肾阴虚,或肝郁化火、虚火炼液为痰,痰气互结。
3.诊断:初起如梅李、硬而不坚、边界不清、病程长,经历数月甚至数年而结块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成脓后脓出稀薄夹带败絮样物,日久不愈而成瘦。并有低热。4.注意本病应与乳岩相鉴别。
5.在抗痨治疗的基础上,可配合辨证论治,内治分气滞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滋阴化痰,方用开郁散合消疬丸加减;正虚邪恋证,宜托里透脓,用托里消毒散加减;阴虚痰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六味地黄丸合清骨散加减。外治初起用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敷贴。溃后用七三丹药线引流。【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乳漏 【目的要求】
1.了解乳漏的发病机理。2.掌握乳漏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特点及分类。
2.病因病机:乳房部漏多由于乳痈、乳发失治,损伤乳络而致,或乳痨溃后难敛所致。晕部漏管多因乳头凹陷,复因气滞、血瘀,郁久化湿,溃后成漏。
3.诊断:①乳房部漏:乳痈、乳发、乳痨溃后,疮口经久不愈,漏出乳汁或脓水。乳痨成漏,疮口凹陷,脓水清稀或有败絮样物质。②乳晕部漏:多发于非哺乳期妇女,伴乳头内缩,乳晕部有黄豆大结块,溃口与乳窍相通,反复发作,难以痊愈。
4.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本病以外治为主,乳房部漏用七三丹、八二丹药线、外 红油膏,脓净后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乳晕部漏多用切开法,或切开挂线法。
【教学时数】1学时。第五节 乳癖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2.掌握本病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冲任失调,乳失所养;脾肾阳虚生痰,肝郁气滞,痰瘀互结。
3.诊断:乳房可触及大小不
一、柔韧、边界不清、形态不一的片状肿块,活动、不粘连,或有结节如砂粒、豆粒,或如条索状结块。肿块经前疼痛加剧,经后明显减轻。乳头可有黄绿色液体溢出。
4.注意与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逍遥萎贝散加减;冲任失调证,治宜调摄冲任,方用二仙汤合四物汤加减。【教学时数】0.5学时。第六节 乳 疬 【目的要求】
1.了解乳疬的发病机理。2.掌握乳疬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概念、临床特点。
2.病因病机: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失所养,气滞痰凝。
3.诊断:①男、女儿童乳疬多发于10岁左右儿童,一侧或双侧乳晕下扁圆形结块如围棋子大,轻压痛。②成年男性乳疬或为儿童乳疬样;或自乳晕起双侧或一侧如女性乳房样,不同程度隆起,或有胀痛和压痛。4.注意本病应与男性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散结,方用逍遥蒌贝散加减;肾气亏虚证,治宜补益肾气,方用右归丸或左归丸加小金丹。【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七节 乳核
【目的要求】
1.熟悉乳核与乳癖、早期乳岩的鉴别。2.掌握乳核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强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气郁痰凝,痰痕互结乳房而生乳核。
3.诊断:肿块好发于青年妇女,多单发。光滑如丸卵,质硬不坚,不粘连,推之可动,皮色不变,多无痛感。4.应与早期乳岩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气郁结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加减;血瘀痰凝证,治宜疏肝活血,化痰散结,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教学时数】0.5学时。第八节 乳 衄
【目的要求】掌握乳衄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郁伤脾,脾不统血,肝郁化火,迫血妄行。
3.诊断:乳头溢液呈血性或黄色液体、污染内衣,无痛,在乳晕下多可触到圆形肿物或结节。挤压乳头常有溢液,必要时应对溢液进行病理检查。4.注意本病应与乳岩、乳癖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火偏旺证,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脾虚失统证,治宜健脾养血,方用归脾汤加减。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教学时数】0.5学时。第九节 乳岩 【目的要求】 1.了解乳岩的分类。
2.掌握早期乳岩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叙述其定义、特点与分类。
2.病因病机:冲任失调,肝脾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火毒结于络。3.诊断:重点讲解诊断要点,早期治疗,早期手术。4.注意本病应与乳癖、乳核、乳痨相鉴别。
5.介绍中医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郁痰凝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冲任失调症,治宜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方用二仙汤合开郁散;正虚毒盛证,治宜调补气血,清热解毒,用八珍汤合清热解毒之品;气血两亏证,宜补益气血、宁心安神,方用人参养荣汤加味;脾胃虚弱症则用参苓白术散加减。一旦确诊,宜首选手术切除治疗。有手术禁忌者,外治初起用阿魏消痞膏,溃后用海浮散或红油膏祛腐。坏死组织脱落后,该用生肌玉红膏、生肌散外敷。【教学时数】1学时。第八章 瘿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对该病有较全面或较深层的认识,不同类型的瘿治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瘿病的含义及分类。2.掌握颈部疾病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1.简述瘿病的含义和特点。2.重点讲解颈部肿块的检查方法。
3.注意气瘿、肉瘿、石瘿、瘿痈的鉴别诊断。4.瘿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
5.瘿病的概念及颈部疾病的检查方法是本章的重点。【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一节 气瘿 【目的要求】
1.了解地方性与非地方性气瘿的区别及发生原因。2.掌握气瘿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地方性气瘿因饮水中缺碘;单纯性气瘿由于发育或怀孕、哺乳耗碘增加;肝郁气滞,肾气亏虚,冲任失养,肝脾气逆,痰气互结均可导致气瘿。
3.重点讲解诊断:初起颈前部弥漫性肿大,逐渐加重,皮色如常,边缘不清,不痛,按之柔软。气瘿大者可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压迫血管可致颈胸静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
4.注意本病应与肉瘿、瘿痈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解郁、化痰软坚,方用四海舒郁丸加减。必要时可行手术治疗。【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 肉瘿 【目的要求】
1.了解肉瘿的手术治疗指征。2.掌握肉瘿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忧思郁怒,肝脾气逆,痰气互结,气血凝滞,聚而成形。
3.重点讲解诊断:一侧或双侧颈部生长肿块,边界清,光滑,能随吞咽上下滑动、生长缓慢。肉瘿大者可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B超可明确诊断。同位素扫描呈温结节。可继发急躁、胸闷、多汗、心悸、手颤、乏力、消瘦等甲亢症状。4.注意本病应与甲状舌骨囊肿、瘿痈等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气滞痰凝证,治宜理气解郁、化痰软坚,方用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用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外治可用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必要时手术治疗。【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三节 瘿痈 【目的要求】
掌握瘿痛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风火客于肺胃,肝郁胃热上壅,挟痰蕴结瘿囊而成。
3.重点讲解诊断:颈前结节质地硬韧、皮色不变或微有灼热、疼痛,其痛可引及耳后枕部,大者有压迫症状,可伴恶寒、高热、口渴、咽干等全身症状。4.本病应与颈痈、锁喉痈相鉴别。
5.内治分风热痰凝证,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方用牛旁解肌汤加减;气滞痰凝证,治宜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柴胡舒肝汤加减。外治可用金黄散等箍围消肿,成腋后可循经切循经切开引流,脓尽可生肌散收口。【教学时数】0.5学时。第四节 石瘿 【目的要求】
掌握石瘿的症状特点,以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脾气逆,痰瘀互阻而发,或由肉瘿日久转化而成。
3.重点讲解诊断:颈前肿块突然增大,坚硬如石、移动性差、高低不平、界限不清、疼痛,可波及耳、枕部、肩部,可有声音嘶哑。4.本病应与肉瘿相鉴别。
5.内治可分痰瘀内结证,治宜解郁化痰、活血消坚,方用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瘀热伤阴证,治宜和营养阴,方用通窍活血汤合养阴清肺汤加减。一旦确诊,首先选择手术治疗。
【教学时数】自学 第九章 瘤、岩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应对瘤、岩有较全面的认识,不同类型的瘤、岩治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应掌握瘤、岩检查方法,做到不漏诊、不误诊,真正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瘤、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2.熟悉瘤、岩的治疗原则。3.掌握瘤、岩的诊断要点。【教学内容】
1.阐述瘤、岩的定义和特点。2.讲解瘤、岩的病因病机。
3.瘤、岩的辨证规律及常用治法和方药。
4.瘤(良性肿瘤)预后良好。岩(恶性肿瘤)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预后较好,否则预后不良。【教学时数】自学 第一节 血瘤 【目的要求】
掌握血瘤的诊断及辨证论治,血瘤生长类型、体积大小、部位深浅与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差别。【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临床特点。
2.病因病机:心火妄动,肾伏虚火,肝火燔灼,脾不统血,血热妄行,络脉扩张而成。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多为先天性。瘤体表面呈红或暗青紫色,大小不一,边界不清,触之柔软,按之可以缩小,必要时穿刺可帮助诊断。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心肾火毒证,治宜清心泻火、凉血解毒,方用苓连二母丸合凉血地黄汤加减;肝经火旺证,治宜清肝泻火、祛瘀解毒,方用丹栀逍遥散合清肝芦荟丸加减;脾统失司证,治宜健脾益气、化湿解毒,方用顺气归脾丸加减。发于体表者可用硬化剂注射。
【教学时数】自学。第二节 肉瘤
【目的要求】掌握肉瘤的特点与诊断。【教学内容】
1.阐述肉瘤的定义、特点及与西医肉瘤的本质区别。2.病因病机:脾失运化,痰气郁结,或气机不畅,瘀血阻滞。
3.重点讲解其诊断要点: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边界清楚,触之柔软,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推之移动。
4.介绍治疗原则:小者不必处理,较大者宜手术切除。【教学时数】自学 第三节 茧唇 【目的要求】
1.掌握茧唇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2.熟悉茧唇与唇风的鉴别。3.了解茧唇的预防和调护。【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和特点。
2.病因病机:心脾火毒、脾胃实热、阴虚火旺和不良剌激。
3.诊断:多在长期不愈的良性病变基础上发生,初起硬结无疼痛,溃破后如菜花状,可伴有颌下及颏下淋巴结肿大。注意与唇风鉴别。
4.重点讲解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及早手术。内治分心脾火毒证,治宜清火解毒、养阴生津,以清凉甘露饮加减;脾胃实热证,治宜通腑泄热、解毒化痰,以凉膈散合清胃散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凉血解毒,以知柏地黄丸加减。外治可用皮癌净或蟾酥丸。【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失荣
【目的要求】掌握失荣的诊断和辨证论治规律。【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痰毒瘀血凝结少阳、阳明之络。
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初起颈侧或耳前耳后肿起,顶突根深,按之如石,推之不移,渐而肿块增大,形如堆粟,形体消瘦,溃后流血水臭秽,疮面凹凸不平,坚硬不消,疼痛彻心,或溃血如注。由鼻咽癌转移者可见鼻孔出血,音哑,由口腔癌继发者吞咽因难。4.注意本病应与瘰疬相鉴别。
5.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主要作为辅助治疗,应辨证论治;外治初起用太乙膏、阳和解凝膏等,溃后用白降丹等。【教学时数】1学时。第五节 肾岩 【目的要求】
1.了解肾岩辨证论治。2.掌握早期肾岩的诊断。【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浊瘀结于前阴而发,日久则化热成毒,火毒伤阴。或包皮过长,秽垢剌激,结聚龟头所致。
3.重点讲解早期临床表现及诊断。乳头状阴茎癌初起为丘掺或疣状隆起,继而表面高低不平,溃后翻花,脓水恶臭。浸润性阴茎癌多由湿疹或白斑开始,表面呈结节状,灰白色,继而溃疡,坚硬,生长较快。
4.本病应与阴茎乳头状瘤、尖锐湿疣、阴茎白斑、软性下疳、阴茎痰核相鉴别。
5.强调本病早期的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湿浊瘀结证,治宜利湿化浊、解毒化瘀,方用三妙丸合散肿溃坚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泄火、解毒消肿,方用龙胆泻肝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方用知柏地黄丸合大补阴丸加减。外治初起用千金散、红油膏;溃后用皮癌净;癌肿平复后用生肌收口药。必要时可手术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章 皮 肤 及 性 传 播 疾 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2.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3.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4.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5.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教学内容】
1.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3.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5.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热疮(附:生殖器疱疹)【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3.重点讲解诱因、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方用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加味。外治:疱破糜烂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中药溶液湿敷。【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 蛇串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其他中医名称、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经湿热,感受毒邪。
3.重点讲解前驱症状、好发部位、发于身体一侧、皮损特点、带状分布、自觉疼痛、病程预后。
4.鉴别诊断:与热疮的鉴别要点。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肝经郁热证,治宜清肝火、泻热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解毒止痛,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外治水疱未破用三黄洗剂、玉露膏;疱破糜烂用中药湿敷。
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0.5学时。第三节 疣(附:尖锐湿疣)
【目的要求】
了解疣的定义及各种疣的中西医病名,掌握各种疣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了解疣的防护。【教学内容】
1.概述疣的定义、特点、分类及相应的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外伤摩擦或肝热血燥,筋气不荣,加之风热毒邪侵袭,搏结于肌肤,血凝滞而成。
3.重点讲解疣目、扁瘊、鼠乳、跖疣、丝状疣的形态特征、好发部位及年龄、自觉症状。4.注意跖疣与鸡眼、胼胝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法:风热血燥证、湿热血瘀证的辨证及方药。各种外法,有推疣法、敷药法、熏洗法、挤疣法、结扎法、冷冻法、针灸疗法等。【教学时数】0.5学时。第四节 黄水疮 【目的要求】
了解本病的定义、病因和预防,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特点、流行情况。2.病因病机:暑湿交蒸,湿毒熏蒸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及并发症。4.注意本病应与水痘、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味;脾虚湿滞证,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外用中药湿敷、三黄洗剂、青黛散等。【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五节 癣 【目的要求】
熟悉癣的定义、各种癣的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各种癣的诊断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命名、特点。
2.病因病机:感染浅部真菌,风、湿、热邪侵淫肌肤。
3.重点讲解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癫风的发病部位、皮损特征、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白秃疮与白屑风、白庀;肥疮与头部湿疮;鹅掌风、脚湿气与手部湿疮、掌跖角化病;紫白癫风与白驳风、风热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湿毒聚证、湿热下注证的辨证论治,癣的各种外治疗法,有拔发疗法、浸泡、熏洗疗法,癣药水、药膏的选择应用等。6.注意预防与调护。【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 虫咬皮炎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防护。【教学内容】
L.介绍其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虫毒侵入肌肤。
3.重点讲解好发季节和部位、皮损特点、各种虫咬皮炎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及全身症状。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轻症以外治为主,用1%薄荷三黄洗剂,松毛虫皮炎用橡皮膏粘去毒毛刺。【教学时数】0.5学时 第七节 疥疮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传播途径,掌握临床特点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疥虫特性。
2.病因病机:直接感染疥虫,湿热虫毒郁于肌肤。
3.重点讲解接触史、好发部位、皮损特点、隧道、奇痒夜间加重。4.注意本病应与皮肤癌痒症、寻常痒疹、丘疹性荨麻疹相鉴别。5.强调外治方法。以外治为主,硫黄制剂有特效,讲解具体用药方法。6.重视预防调护。【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八节 日晒伤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临床特点,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腠理不密,阳光暴晒,毒热蕴肤或热毒入里。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
4.注意本病应与接触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相鉴别。5.治疗内外治结合,以清热祛暑为基本原则。6.重视预防调护。【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九节 湿 疮(附:婴儿湿疹)【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分类、不同部位的不同名称、病因病机,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特点、分类、不同部位的中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风、湿、热郁于肌肤,及急性、亚急性、慢性期病机。
3.重点讲解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疮的发病、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特殊部位湿疮的临床表现。
4.急性者与接触性皮炎相鉴别,慢性者与牛皮癖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热蕴肤证,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湿热浸淫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利湿止痒,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外治:急性者,滋水多时,用中药煎汤湿敷,滋水少时用青黛散麻油调搽;亚急性者用洗剂、霜剂;慢性者用青黛膏、黄连膏等,或加热烘,或用中药外洗、烟熏法。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l学时。附:婴儿湿疮。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临床特点、辨证论治、小儿用药特点。【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特点、中西医病名。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脾运不健,内有胎火湿热,外受风邪,蕴阻肌肤而成。3.重点讲解发病年龄、好发部位、湿性、干性皮损特点、全身症状、预后。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胎火湿热证、脾虚湿蕴证的辨证论治及外治法,小儿用药特点。5.注意预防调护。
【教学方法】自学,诊断通过皮损幻灯片讲解。【教学时数】与接触性皮炎共用1学时。第十节 接触性皮炎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和病因,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广义与狭义接触性皮炎的概念、中医病名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接触致敏物质,湿热毒邪侵入皮肤与气血相搏。3.强调接触史、潜伏期,重点讲解皮损特点、自觉症状、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急性湿疮、颜面丹毒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湿热蕴毒证,治宜清热祛湿、凉血解毒,方用化斑解毒汤合龙胆泻肝汤;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合消风散。外治:红斑、丘疹为主,用三黄洗剂;肿胀糜烂、渗液为主,用中药水煎湿敷;糜烂结痂者用青黛散麻油调敷。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一节 药毒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病因,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药毒的定义、范畴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药毒内侵。药毒为热毒,或夹风,或与湿相合致病。
3.重点讲解药毒的基本特点荨麻疹样型、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固定红斑型、多形红斑样型、湿疹皮炎样型、剥脱性皮炎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七种类型药毒的临床表现,包括皮损形态、部位分布、自觉症状、全身症状、预后。4.注意分别与荨麻疹、猩红热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毒蕴肤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热毒入营证,方用清营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凉血泻火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合益胃汤。外治:皮损以红斑、丘廖、水疱为主用三黄洗剂;糜烂、流滋水用中药湿敷;湿敷间期用油调剂;结痂用膏剂或甘草油;脱屑用霜剂、软膏保护皮肤。【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二节 瘾疹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病因:禀赋不耐,人体对某些食物、花粉、气味、肠道寄生虫分泌毒素、寒冷等因素过敏。病机:风热、风寒袭表,肠胃湿热郁于肌肤,或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3.重点讲解风团发生在身体的部位、自觉症状、伴随症状。4.注意本病应与丘疹性荨麻疹样型药毒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寒束表证,治宜疏风散寒止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风热犯表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胃肠湿热证,治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祛风、润燥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6.重视预防调护。【教学时数】0.5学时。第十三节 猫眼疮
【目的要求】了解猫眼疮的病因病机,掌握猫眼疮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寒湿或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感染、药物食物过敏为诱因。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特征性皮损、轻症与重症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及预后。
4.注意与冻疮、疱疹样皮炎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风寒阻络证,治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消风散加减: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
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利湿,方用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外治法可选择应用中药熏洗、三黄洗剂或锡类散外吹患处。【教学时数】0.5学时 第十四节 葡萄疫
【目的要求】了解葡萄疫的病因病机,掌握葡萄疫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2.病因病机:禀赋不耐,邪伤脉络所致。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特征性皮损、单纯型、关节型、肾型、腹型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及预后。
4.注意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维生素C缺乏病相鉴别。
5.强调内治。早期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后期以补脾益肾为基本原则。热毒发斑证治宜清热凉血,化瘀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加减;湿热伤络证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脾气亏虚证治宜健脾益气,养血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减;脾肾两虚证治宜滋阴降火,温脾肾阳,方用大补阴丸或金匮肾气丸加减。【教学时数】0.5学时 第十五节 瓜藤缠
【目的要求】了解瓜藤缠的病因病机。熟悉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或寒湿蕴结,经络阻隔,气血瘀滞。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病程预后。
4.强调辨证论治。湿热瘀阻证,治宜清热利湿、祛瘀通络,方用萆薢渗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寒湿入络证,治宜散寒祛湿、化瘀通络,方用阳和汤加减。【教学时数】0.5学时。第十六节 风瘙痒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中西医病名介绍、特点。
2.病因病机:介绍各种诱发因素,病机为血热受风,湿热蕴肤,血虚肝旺,生风生燥。3.诊断:阵发性瘙痒,无原发皮损,搔抓引起多种继发皮损。
4.辨证论治:风热血热证,治宜疏风清热、凉血止痒,方用消风散合四物汤加减;湿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利湿止痒,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血虚肝旺证,治宜养血平肝、法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外用药的选择应用。【教学时数】0.5学时。第十七节 牛皮癣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中西医病名概念及特点.2.病因病机:诱因:局部摩擦、精神因素;病机为风湿热邪郁阻肌肤,或血虚肝旺,生风化燥。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皮损特点、局限型及泛发型、阵发性剧痒。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化火证,治宜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风湿蕴肤证,治宜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外治可用洗剂或软膏加热烘疗法。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0.5学时。第十八节 白疕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进展。【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中西医病名及特点。
2.病因病机:素体内热,感受外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失调,五志化火,导致血热毒盛,生风化燥;病久瘀阻脉络,耗伤阴血。
3.重点讲解白疕的皮损特点,四型:寻常型、关节型、脓疱型、红皮病型,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风热疮、面游风等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血热内蕴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消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血虚风燥证,治宜养血滋阴、润肤熄风,方用当归饮子加减;气血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解
毒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湿毒蕴阻证,治宜清利湿热,解毒通络,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外治用黄连膏黑豆馆油软膏等。
6.介绍研究进展:临床、实验研究近况。7.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1学时。第十九节 风热疮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病因病机,熟悉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的认识、特点。2.病因病机:血热受风,伤阴化燥。
3.重点讲解好发部位、母斑与子斑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4.注意本病应与紫白癫风、圆癖、白庀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法:风热蕴肤证,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风热血燥证,治宜清热祛风、养血润燥,方用凉血消风散加减。外治用三黄洗剂、霜剂等 【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十节 紫癜风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总由内因、外因致病邪气相合,气血凝滞,蕴阻皮肤、黏膜而成。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Wickham纹)、发生部位(黏膜损害常见),临床分型。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初期以疏风除湿,清热止痒为主;后期以养血滋阴,活血化瘀为主。5.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 0.5学时。第二十一节 白驳风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或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或外伤、疾病导致瘀血内阻,肤失濡养。
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发生部位。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祛风,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怯风,方用六昧地黄丸加减;气血瘀滞证,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外用补骨脂酊。5.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二十二节 黄褐斑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西医疾病范围及特点。2.病因病机:肝气郁结、脾虚湿困、肝肾不足。3.重点讲解皮损特点、部位分布。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消斑,方用逍遥散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补益肝肾、滋阴降火,方用六昧地黄丸加减。脾虚湿蕴证,治宜健脾益气、祛湿消斑,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滞血瘀证,则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外用玉容散。【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十三节 粉刺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病因,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肺经蕴热,或饮食不节,胃肠湿热上蒸,或冲任失调,气血瘀滞,严重者痰热互结
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好发部位、皮损特点、类型。4.注意本病应与酒齄鼻、职业性痤疮等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经风热证,治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肠胃湿热证,治宜清热除湿解毒,方用菌陈蒿汤加减;痰湿瘀滞证,治宜除湿化痰、活血散结,方用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外治用颠倒散洗剂或痤疮洗剂等外搽。6.预防调护以自学为主。
【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二十四节 面游风
【目的要求】掌握面游风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介绍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风热血燥、肌肤失养,或过食肥甘、辛辣酒类,脾胃运化失司,生湿生热,蕴阻肌肤而成。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1)干性者:基底微红的斑片,上有弥漫而均匀粉状脱屑,头皮处可堆积很厚,梳发或搔抓时易脱屑,毛发干松,易落。(2)湿性者:红斑,糜烂、流滋、结痂,油腻性脱屑,常有臭气,多发于眉,引及鼻唇沟、耳前后、颈后、背部、腋窝等处。
4.注意本病应与慢性湿疮、白疕、白秃疮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风热血燥证,治宜怯风清热、养血润燥,方用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肠胃湿热证,治宜健脾除湿、清热止痒,方用参苓白术散合茵陈茜汤加减。外治用白屑风酊、痤疮洗剂等。【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十五节 酒齄鼻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 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饮食不节、嗜酒、毛囊虫寄生为诱因,肺胃积热熏蒸,血瘀凝结而致。3.重点讲解好发年龄及部位、皮损分布,三种类型。4.注意本病应与粉刺、面游风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肺胃热盛证,治宜清泄肺胃积热,方用批把清肺饮;热毒蕴肤证,治宜凉血清热解毒,方用凉血四物汤合黄连解毒汤;气滞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散结,方用通窍活血汤。外治用颠倒散或一扫光。【教学时数】自学。第二十六节 油风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概念和病因病机,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
【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包括西医病名斑秃、全秃、普秃定义)、特点。
2.病因病机:血虚受风,或情志失调、外伤瘀血导致气滞血瘀,或肝肾不足,发失所养。3.重点讲解脱发特点、病程及预后。
4.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血热风燥证,治宜养血熄风、养阴护发,方用四物汤合六味地黄汤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通窍活血,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肝肾不足证,治宜滋补肝肾,方用七宝美髯丹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八珍汤加减。并可配合外用药或针刺等疗法。
【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十七节 红蝴蝶疮 【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实验室检查,掌握诊断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和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分型及特点。
2.病因病机:常见诱因:日晒、某些药物、感染、妊娠分娩、外伤、精神创伤。先天禀赋不足,肝肾亏损、虚火内生,加之各种诱因致热毒炽盛,燔灼营血,可引起急性发作;中期热邪伤阴或气阴两伤;后期阴损及阳,脏腑功能减退。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①盘状红蝴蝶疮:好发部位、皮损特点。②系统性红蝴蝶疮:皮肤表现、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介绍诊断标准。4.注意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相鉴别。
5.强调辨证论治方法。热毒炽盛证,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化斑,方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阴虚火旺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大补阴丸、清骨散加减;脾肾阳虚证,治宜温肾助阳、健脾利水,方用附桂八味丸合真武汤加减;脾虚肝旺证,治宜健脾清肝,用四君子汤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方用逍遥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6.讲解预防调护的意义。【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十八节 淋病(附:非淋菌性尿道炎)【目的要求】
熟悉本病的概念、流行情况和传染途径,掌握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不洁性交或污染器具感染,湿毒下注,精败肉腐,病久正虚邪恋。
3.重点讲解接触史、潜伏期,男性以尿道炎为主,可引起前列腺炎、附辜炎。女性常见宫颈炎、尿道炎、前庭大腺炎。实验室检查,病程预后。4.注意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等鉴别。
5.治疗方面应按卫生部诊疗方案实施,也可配合辨证进行施治。6.介绍预防调护的意义。【教学时数】1学时。附:非淋菌性尿道炎。
重点介绍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论治。第二十九节 梅毒
【目的要求】了解梅毒的传染途径、预后。掌握梅毒的诊断与治疗。【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特点及中医治疗史。
2.病因病机:精化染毒、气化染毒、胎中染毒,外发肌肤,内攻五脏。
3.重点讲解接触史、潜伏期,先天梅毒与后天梅毒、早期梅毒与晚期梅毒、隐性梅毒的概念,一期、二期、三期梅毒、胎传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4.治疗方面应按卫生部诊疗方案实施,中医药可作为辅助治疗。5.强调预防调护。【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十节 艾滋病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传播方式,掌握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邪毒侵袭,正气不足。“疫疠”与“虚劳”并存。
3.重点讲解传播途径、潜伏期和三个阶段的临床特点,讲解实验室检查方法。4.介绍西医治疗进展和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5.强调预防调护。【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三十一节 癌疮
【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概念及实验室检查,了解治疗的研究进展。【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分型及特点。2.病因病机:内外因相合,导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4.注意与寻常狼疮、角化棘皮瘤相鉴别。5.强调病理诊断及Mohs外科切除 6.讲解预防调护的意义。【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十一章 肛肠疾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熟悉肛门直肠的解剖生理。2.熟悉肛门直肠疾病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1.肛肠病的范围、种类。
2.强调肛门直肠的解剖与生理概要:解剖学肛管与外科肛管、齿线、肛窦、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括约肌与肛管直肠环。
3.重点讲解肛肠病的检查:有直肠指检、窥肛器检查、乙状结肠镜等。4.便血、脱肛、疼痛、肿胀、流脓、分泌物等症状的辨证。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的常用方法。外治包括熏洗、外敷药物。手术方法简介。6.麻醉方法简介。
7.本章重点内容为肛门直肠的解剖与生理概要和内治及外治的常用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 痔(内痔、外痔、混合痔)【目的要求】
1.了解各种痔的病因病机。2.掌握各种痔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3.掌握痔的治疗原则,各种痔的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教学内容】 内痔
1.阐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肛腑本虚,静脉壁薄弱,兼因久坐久立、负重、远足,或饮食不节,湿热下迫,瘀阻魄门,筋脉横解而生。气虚下陷则脱出。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大便出血,齿线上粘膜隆起、充血,或脱出、嵌顿。一般分为三期。I期:痔核较小,粘膜鲜红,下血多,不脱出。Ⅱ期:痔核较大,色红或青
紫,在便时脱出,能自行回纳。Ⅲ期:痔大,表面灰白,不易出血,大便时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甚至行走、咳嗽亦会脱出,但能回纳。内痔嵌顿,痔核脱出,不能及时回纳,可致肿痛、糜烂、坏死。
4.注意本病应与直肠脱垂、息肉痔、肛乳头肥大、直肠癌、下消化道出血相鉴别。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和适应证。内治分风热肠燥证,治宜清热凉血祛风,方用凉血地黄汤: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止血,方用脏连丸加减;气滞血瘀证,治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脾虚气陷证,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外治可用熏洗法(内痔脱出,脱肛时用)、外敷法(因证选用各种油膏、散剂)、塞药法等。手术可采用注射法(包括硬化萎缩注射、消痔灵注射、坏死枯脱注射等法)、插药法、结扎法(包括贯穿结扎、胶圈套扎等法)。6.介绍手术后常见反应的处理。外痔
一、结缔组织外痔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由肛裂、内痔脱垂、产育努力等致邪毒外侵,湿热下注,气血运行失畅,瘀结不散而成。
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肛缘赘生皮瓣,逐渐增大,质地柔软,不疼痛,不出血。炎症时可肿胀、疼痛。
4.注意本病应与血栓性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相鉴别。
5.一般不需要治疗,发炎肿痛时用苦参汤熏洗或敷药治疗。反复发炎或外痔过大,影响卫生时可作切除术。
二、静脉曲张性外痔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多因Ⅱ、Ⅲ期内痔反复脱出,或经产、负重努力,筋脉横解、瘀结不散而致。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痔发生于齿线以下,表面青紫而光滑,久蹲或便后可见扩大的静脉团多伴有内痔。
4.注意本病应与血栓性外痔、肛痈、结缔组织外痔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活血散瘀,方用萆薢化毒汤合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可用苦参汤熏洗、消痔膏外敷等法。彻底治疗可做静脉丛剥离切除手术。
三、血栓性外痔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便时努张或负重努力致痔外静脉血络破裂,离经之血瘀滞而成。3.重点讲解其临床表现。肛缘突然剧烈疼痛,皮下可见暗紫色圆球形硬结、触痛。4.注意本病应与内痔嵌顿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血热瘀结证,治宜清热凉血、散瘀消肿,方用凉血地黄汤和活血散瘀汤加减。外治用苦参汤熏洗,消痔膏外敷。手术治疗可采用血栓外痔剥离术。混合痔
1.概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脏腑本虚,痔静脉壁薄弱,排便、负重、经产用力致静脉横解,瘀阻肛门而生。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内外痔相连,无明显分界,用力屏气或负重、运动后可一并扩大隆起,多伴内痔脱出。
4.内治法可参照内痔治法,外治参见静脉曲张性外痔治法。手术多用外痔剥离内痔结扎法,术中注意皮瓣保留,防止术后肛门狭窄。【教学时数】3学时。第二节 肛痈 【目的要求】
1.熟悉肛痈的病因病机。
2.掌握肛痈的诊断和辨证论治。3.熟悉肛痈的手术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讲解其定义及特点。
2.讲解病因病机: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湿热下注,形成肛窦炎、肛腺炎,炎症向周围扩散,毒阻经络,气血凝滞,发为肛痈。亦有因肺、脾、肾亏损,湿热乘虚下注而成。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肛门周围肿胀疼痛,有结块。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不易消退,溃后成肛瘘。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位置深隐、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重;而肛提肌以下的脓肿,部位浅而局部红、肿、热、痛较明显,全身症状较轻。
4.注意本病应与肛周毛囊炎、疖肿、骶骨前畸胎瘤、骶髂关节结核性脓肿相鉴别。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热毒蕴结证,治宜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加减;火毒炽盛证,治宜清热解毒透脓,方用透脓散加减;阴虚毒恋证,治宜养阴清热、祛湿解毒,方用青蒿鳖甲汤合三妙丸。外治初起实证用金黄膏;虚证用阳和膏、冲和膏。脓已成,按脓肿不同,采取一次切开法、一次切开挂线法、分次手术等方法。溃后充分引流,日久成瘘者,按肛漏处理。肛痈切开术注意事项有:定位准确,避免损伤括约肌,引流要彻底。【教学时数】1学时。第三节 肛漏 【目的要求】
1.熟悉肛漏切开术、挂线术、切开挂线术的造应证。了解肛漏手术时括约肌的处理原则及寻找内口的方法。
2.掌握肛漏的诊断和分类。【教学内容】
1.阐述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肛痈溃后,余毒不尽,血行不畅,疮口不合,日久成瘘;亦有虚劳咳嗽,邪乘下位,肉腐成脓,溃后成瘘,瘘管不收口,邪气留连耗伤气血。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肛周流脓、疼痛、瘙痒。肛旁有瘘管外口。有明显的肛痈史。因瘘管的部位、性质不同可伴有不同的全身症状。
4.分类:按内、外口瘘管分单纯、复杂性;按外括约肌深层上、下分高位、低位。5.注意本病应与肛门部化脓性汗腺炎、骶前畸胎瘤溃破等相鉴别。
6.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二妙丸合萆薢渗湿汤;正虚邪恋证,治宜托里透毒,方用托里消毒散;阴液亏损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外治以手术为主,手术的关键是正确找到内口(简介寻找内口的方法),切开或切除之,将瘘管全部切开,可用切开法,适用于低位单纯性肛漏和低位复杂性肛漏;挂线法,适用于外口距肛门4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漏;对高位复杂性肛漏者,宜切开低位瘘管;通过肛管直肠环的瘘管宜用挂线疗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四节 肛裂 【目的要求】
1.熟悉各种肛裂手术的适应证,操作法。2.掌握肛裂诊断及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本病早期(新鲜肛裂)以燥热为主(燥热、火热、血热)3日久(陈旧肛裂)以湿热为主。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排便时发生周期性刀割样肛门疼痛和鲜红色少量出血。早期肛裂只有肛管皮肤梭形溃疡;陈旧性肛裂溃疡加深、边缘不整齐。或伴有赘皮痔、内盲瘘、肛乳头肥大、肛窦炎。
4.注意本病应与肛门皲裂、肛管结核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相鉴别。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分血热肠燥证,治宜清热润肠通便,方用凉血地黄汤脾约麻仁丸;阴虚津亏证,治宜养阴清热润肠,用润肠汤:气滞血瘀证,治宜理气活血、润肠通便,方用六磨汤加减。外治可用苦参汤坐浴。
6.手术治疗包括扩肛法、切开法、侧切法、纵切横缝法等,介绍其适应证及操作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五节 脱肛 【目的要求】
1.了解脱肛的三度分类法。2.掌握脱肛的病因病机。3.掌握脱肛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气血不足,中气下陷,固摄失司而成。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初起能自行回纳,充血,瘙痒,以后直肠各层组织下移,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甚至咳嗽、劳累、下蹲时亦会脱出,不能自行回复,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伴有腹及腰以下坠胀。
4.三度分类法:I度:直肠粘膜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纳,不易出血。Ⅱ度:直肠全层脱出,表面呈环状有层次的圆锥状粘膜皱壁,肛门松弛,须用手回复。Ⅲ度: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1Ocm以上,厚实,呈圆柱形。5.注意本病应与内痔脱出相鉴别。
6.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内治可分脾虚气陷证,治宜补气升提、收敛固涩,方用补中益气汤: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萆薢渗湿汤。外治可用苦参汤熏洗,五倍子散或马勃散外敷;或应用针灸法。注射法可用粘膜下注射法,适用于I、Ⅱ度脱肛;直肠周围注射法,适用于Ⅱ、Ⅲ度脱肛。7.手术方法简介。【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 息肉痔 【目的要求】
1.了解息肉痔的病因病机。
2.掌握息肉痔的诊断、辨证论治和手术疗法。【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迫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或里急后重感;多发性息肉常伴腹痈、腹泻。息肉感染可引起,大便时伴便出粘液、鲜血。多次出血者可伴有全身贫血症状。肛门指诊对低位息肉有重要诊断价值,肠镜、结肠气钡造影检查对本病有重要诊断意义。4.分类:简要介绍息肉与息肉病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5.注意本病应与锁肛痔、肛乳头肥大等相鉴别。
6.内治可分胃肠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方用萆薢渗湿汤加减;脾胃虚弱证,治宜补益脾胃,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外治法可选用灌肠法。7.简介其他疗法:注射法、结扎法、电烙法、手术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七节 便秘 【目的要求】
1.了解便秘的病因病机。
2.掌握便秘的诊断、辨证论治和手术疗法。【教学内容】
1.介绍其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燥热内结,情志失调或素体亏虚等,致大肠失于濡润,传导功能失常,而便结难出。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及诊断:排便周期异常:排便次数减少,数日或数十日排一次便,或排便次数增多但无法有效排空;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缺乏便意、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坠胀感等,患者可长期依赖泻药。临床常分为结肠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和混合型。肛门指诊、电子肠镜可排除直肠器质性疾病,排粪造影、直肠气囊逼出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结肠运输试验、盆腔MRI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意义。
4.注意本病应与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及结直肠肿瘤等相鉴别。
5.内治可分燥热内结证,治宜清肠泻热通便,方用麻子仁丸加减;肠道气滞证,治宜行气导滞通便,方用六磨汤加减;气阴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润肠通便,方用增液汤合黄芪汤加减;脾肾阳虚,温阳通便,方用济川煎。外治法可选用灌肠法。6.简介其他疗法:针灸、生物反馈及手术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第八节 锁肛痔 【目的要求】
熟悉锁肛痔的症状、检查与诊断方法、分期及治疗原则。掌握锁肛痔的早期诊断和肛门指诊的重要意义。【教学内容】
1.锁肛痔的定义与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火毒内蕴为标;正气不足、脾肾两亏为本。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变形和转移征象。强调直肠指诊检查的重要性。
4.介绍应进行的辅助检查方法。
5.治疗:应早期手术,了解手术方式与指征。并配合中医辨证治疗。【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二章 泌尿男性生殖系疾病 概说 【目的要求】
1.了解泌尿男性生殖系统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掌握泌尿男性疾病病因病机。3.掌握泌尿男性疾病的治疗大法。【教学内容】
1.泌尿男性疾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2.强调泌尿男性疾病常见症状辨别。3.泌尿男性疾病的病因病机。4.重点讲解泌尿男性疾病的辨证论治。
5.本章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症状辨别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1学时。第一节 子痈 【目的要求】
1.了解子痈的不同病因。2.掌握子痈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湿热下注,房事染毒,睾丸外伤,气滞痰凝等皆可致病。
3.强调其临床表现。开始时发热恶寒,尔后但热不恶寒,口渴溲黄,便燥,附睾肿大,疼痛,拒按,进而睾丸肿大疼痈,子系增粗,痛引少腹。肿势可漫及阴囊,化脓时阴囊红肿光亮,中心软而高起。
4.注意本病应与子痰、卵子瘟等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急性子痈,常见为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方用龙胆泻肝汤或枸橘汤加减;气滞痰凝证,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方用橘核丸加减。外治急性子痈未溃者用金黄散、玉露散。慢性子痈用葱归溻肿汤坐浴,或冲和膏外敷。【教学时数】0.5学时。第二节 子痰 【目的要求】
1.了解子痰的病因病机。2.掌握子痰的诊断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讲解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肝肾亏损,络脉空虚,浊痰乘虚下注,结于附睾。浊痰化热,肉腐为脓,溃后经久不收口而成漏。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子痰好发于青壮年,起病缓慢,附睾上有不规则结节,子系增粗,有串珠样结节,自觉睾丸酸胀隐痛。经年累月后部分坏死化脓,辜丸与阴囊皮肤粘连,皮肤暗红,微痛,脓肿溃后脓出清稀如涎,形成窦道。
4.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浊痰凝结证,治宜温经通络、化痰散结,方用阳和汤加减;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除湿化痰,佐以透脓解毒,方用滋阴除湿汤合透脓散;气血两亏证,治宜益气养血、化痰消肿,方用十全大补汤合小金丹加减。外治初起用冲和膏外敷,已成脓者可切开引流,溃后药线蘸化腐药引流,脓净后生肌收口,形成窦道者药线拔管后收口。
【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第三节 囊痈
【目的要求】掌握囊痈的诊断。【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内因肝肾不足,恣食厚味生冷,脾失健运,湿浊内生,或久著汗湿衣裤,坐卧阴湿之地,或因搔抓,湿毒自外而入,湿热毒邪凝结,气血凝滞而成痈肿。
3.重点讲解诊断: 阴囊红肿焮热,坠胀作痛,腹股沟淋巴结肿痛,发热,口干饮冷,尿赤。阴囊蜂窝组织炎者,弥漫性红肿,以水肿为主,不一定化脓。阴囊脓肿者红肿局限,脓肿形成时隆起而有波动感。
4.注意本病应与子痈、水疝相鉴别。5.辨证论治:可参考子痈。【教学时数】0.5学时。第四节 阴茎痰核
【目的要求】了解本病的特点与诊断,掌握治疗方法。【教学内容】 1.阐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气血瘀阻,化生痰浊,下注宗筋,凝聚成核,肝肾阴虚,痰浊互结。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在阴茎背侧海绵体可触及条索状或斑块状硬结,一个或数个不等,平时感觉不明显。阴茎勃起时可致弯曲、疼痛,甚至影响性生活。
4.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痰浊凝结证,治宜温阳通脉、化痰散结,方用阳和汤合化坚二陈丸加减。外治可用阳和解凝膏或黑退消敷贴。【教学方法】自学。第五节 尿石症 【目的要求】
1.了解尿石症的发病原因。2.掌握尿石症的诊断和辨证论治。3.掌握尿石症的检查方法。【教学内容】 1.概念及特点。
2.病因病机:饮水偏少,饮食偏嗜,久坐少动,禀赋不足,下焦湿热,气滞血淤,肾虚邪留均可致病。
3.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症状以疼痛为主,肾及输尿管结石者以腰腹部疼痛为主;膀胱结石者以小腹为主,向会阴部放射。多伴肉眼或镜下血尿。X线或B超检查可显示结石影像。
4.注意本病应与急性胆绞痛、急性阑尾炎、肾结核、腹腔淋巴结钙化相鉴别。
5.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内治可分湿热蕴结证,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用三金排石汤加减;气血瘀滞证,治宜理气活血、通淋排石,方用金铃子散合石韦散加减;肾气不足证,治宜补益肾气、排石通淋,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减。简介总攻疗法。【教学时数】1学时。第六节 男性不育症 【目的要求】
1.了解男性不育的发病原因。2.熟悉男性不育的预防调护 3.掌握男性不育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足,肾气虚弱,肝郁气滞,疏泄无权,痰湿化热,湿热下注,心脾不足,气血两虚系常见病因。
3.强调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本病诊断较易,男女同居,有正常的性生活,女方有受孕能力,不避孕而12个月以上女性不怀孕者,即可诊断。具体发病原因应结合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而确诊。
4.重点讲解内治方法。内治可分肾阳虚衰证,治宜温补肾阳、益肾填精,方用金匮肾气丸合五子衍宗丸或羊睾丸汤加减;肾阴不足证,治宜滋补肾阴、益精养血,方用左归丸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肝郁气滞证,治宜疏肝解郁,温肾益精,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五子衍宗丸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气血两虚证,治宜补益气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加减。【教学时数】1学时。第七节 阳痿 【目的要求】
1.了解阳痿的发病原因。2.熟悉阳痿的预防调护 3.掌握阳痿的诊断和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及特点。
2.病因病机:禀赋不足,肾气虚弱,肝郁气滞,疏泄无权,痰湿化热,湿热下注,心脾不足,气血两虚等系常见病因。
3.强调本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本病为勃起功能障碍,常见临床诊断主要靠临床症状及IIEF-5评分。其辅助检查有多种,包括NPT、性激素水平等。讲述本病时应一并讲述勃起生理及NO-cGMP通路与勃起相关性。中医则重在肝肾心脾与勃起生理之间的关系。
4.治疗上重点讲解内治方法。通过讲解肝肾心脾与勃起生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述勃起的中医辨证论治。
【教学时数】以自学为主。第八、九节 精浊 血精 【目的要求】
1.了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2.掌握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和辨证论治。3.掌握前列腺的检查方法。4.了解精囊炎的特点。【教学内容】
1.概述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历史概况。
2.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见症状和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3.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4.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论治。
5.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之间的关系及精囊炎的辩证论治。【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十一节 前列腺增生症 前列腺癌 【目的要求】
1.熟悉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病机。2.掌握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和辨证论治。3.掌握急性尿潴留的处理方法和手术适应证。【教学内容】 1.阐述本病的特点。
2.病因病机:本病之本在于老年肾气渐衰,痰瘀互结,三焦气化失司。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和诊断。
1具体实施
1.1 对象
中医专业2010级普专1班全体共87人。
1.2 PBL教学法实施章节
《中医外科学》课程乳痈、蛇串疮、粉刺、生殖器疱疹、肛裂。
1.3 编写教案和制作课件
为帮助提高病证诊断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了解目前临床各治疗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能依据病情作出最优治疗方案选择、合理医疗并进行适合的健康指导, 以临床病例为原型, 依据学生现有基础及教学目标修改案例格式并设置问题, 编制出相应的PBL教案并制作课件。
1.4 实施过程
自由分组, 每组11人→阅读病例资料, 了解问题→查找教材、文献, 搜集信息→分析资料, 小组讨论→形成结论, 完成讨论纲要→随机选组, 模拟诊疗→班级谈论, 理顺知识要点。
1.5 实施要点
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知识点寻找解决问题, 任课教师则从旁引导, 适时鼓励。对有争议的问题, 可提出建议;对关键问题, 及时提示并引导学生思考。
2问卷调查
对进行PBL教学班级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综合能力和观念的评价, 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模式在培养自身综合能力方面的作用, 以及对教学模式的认识、看法和希望。
2.1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教学方法、效果、教师等方面的主观评价, 包括:①总体评价;②知识掌握深度;③教师风格及教学能力;④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⑤学习效率;⑥对PBL的适应情况[3]。
2.2 调查结果
对全体学生进行主观问卷调查, 共发出问卷87份, 回收有效问卷68份, 回收率为78%。具体结果如下。
2.2.1 总体评价
74%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方法;73%的同学愿意向其他同学推荐PBL法;12%的同学认为不应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PBL教学。
2.2.2 知识掌握深度
62%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有助于加深理论知识掌握深度;62%的同学认为所学习的内容切合临床需要;14.7%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对掌握本门课的知识无帮助。
2.2.3 教师风格及教学能力评价
88%的同学认可教师的教学能力;85%的同学认可教师教学风格。
2.2.4 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
60%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70%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72%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自信心;85%的同学认为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79%的认为PBL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6%的同学在PBL章节学习中查阅4本以上参考书;47%的同学在PBL章节学习中经常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
2.2.5 学习效率
79%的同学认为PBL学习所占据的时问是值得的。
2.2.6 对PBL的适应情况
85%的同学适应PBL教学过程中较宽松的学习讨论氛围; 22%的同学认为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有强制感。
3讨论
研究表明: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中有较多优势, 多数学生能适应PBL教学, 并认为该法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法, 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 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但由于PBL教学实施过程要求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资料、思考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制定初步的临床实施方案, 对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要求学生具备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4,5], 同时也需要学校有较好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鉴于高职高专在学制、课时、学生素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方面因素的制约, 今后应注意建设中医病例库及中医临床文献库, 着重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 力争采用PBL教学法为引、课堂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为辅、加强临床见习实施《中医外科学》教学, 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 培养学生熟悉临床路径, 形成初步的中医外科临证辨治能力。
摘要:在高职高专《中医外科学》教学过程中, 部分章节运用PBL教学法, 通过对受试学生开展主观问卷调查, 分析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高专《中医外科学》教学展开初步探索。
关键词:PBL教学法,中医外科学,高职高专中医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娜, 李波清.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应用于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南方医学教育, 2012 (1) :34-35.
[2]曹博, 程志, 曹德品, 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7) :1-2.
[3]于征森.高等中医教育中PBL教学调查问卷的设计.中医药学刊, 2006 (6) :1109-1111.
[4]徐为祥, 张潾潾.《中医外科学》PBL教学法实践与探索反思.甘肃中医, 2009 (11) :52.
[关键词] 教育模式;中医骨伤科;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9-09-02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比重大,加之教学内容更新快,如何提升中医骨伤科学教育,建设好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以确保中医骨伤科学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面临的课题[1]。建立统一管理的,包括临床技能教学及专业教学在内的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为推进基础和临床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提供了基础[2]。该模式的探索为现行体制下医学实践教学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1?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性教学平台的建设目标
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和临床能力为指导思想,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合理结合,探讨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深入研究,为国内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教学作出贡献。
2?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性教学平台的建设思想
在循证医学教育观指导下以骨伤科方向班及临床实习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培养实习学生以证据为基础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充分调动临床实习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在继续掌握如何主动学习以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方法,如何科学地解决临床实践中的问题,紧跟时代的步伐,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具有临床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学习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的初级骨伤人才。
实践课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巩固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实习做好准备。按照“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原则,我们利用模拟病人、示教室、教学录像、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实践教学提供直观的素材,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熟悉中医骨伤科临床疾病处理过程及骨科操作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骨伤科常规检查的步骤,熟悉其操作规范,提高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并通过骨科门诊、住院部见习,训练四诊、体检,让学生了解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治常规,并开展病例讨论或案例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实战教育加强对学生骨科临床思维的培养[3]。为今后从事中医和中医骨伤科专业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3?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性教学平台的建设步骤
(1)加强实践教材的改编和修订,在此基础上,编写方向班相应教材,将成熟的教学参考资料用于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内容组织编写配套教材音像制品及制作电子出版物;(2)积极引进人才,进行中医骨伤科学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研究;(3)依附学科与专科发展建设平台,进一步完善中医骨伤科学教学网络的建立及交流、推广工作;(4)进一步完善中医骨伤方向的临床培养教学模式,积累经验,供教学参考和学生使用。
4?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的重点难点
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的重点难点包括:(1)骨与关节检查法;(2)正骨手法操作、夹板固定和药物治疗;(3)创伤急救原则;(4)骨折的分类、诊断和并发症;(5)四肢和躯干骨折的诊断和治疗;(6)脱位的分类、诊治和并发症;(7)筋伤的诊断和治疗;(8)骨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运用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的思维方法及对中医骨伤科疾病诊治的实际能力。
5?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解决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重点难点的根本保证。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标准化病人教学”、“ 参与式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循证教学” 、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临床实践机会,将抽象的临床思维具体化,使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整合各科知识,启发学生横向、纵向思维。为了实施上述教学方式建设,应组织编撰适用于本专业的教材《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大纲》,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指导学生课外学习,跟诊学习,使学生增长见识、开拓思路,更加充实[4]。
6?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网络教学资源的建立
中医骨伤科学为临床专业课,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活动,积极研制、开发,建立《中医骨伤科学精品课程》专题网站、《骨关节与软组织损伤手法治疗》专题学习网站、《中医骨伤科学》放射学诊断资源库学习网站,通过学习网站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另一学习途径。同时,还建立了网络交互教学平台,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启发思维,将学习延伸到常规的课堂教学以外。
7?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效果预见
在实践教学中贯穿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参与讨论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及网络多媒体教学学习系统, 使骨伤科教研室临床带教质量水平逐年上升;使学生的自我评价有所提升,主要体现在主动服务意识、责任感、与患者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对患者的熟悉程度、对病种的掌握程度、知识的记忆深度、学习系统性、主动学习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均有显著提高。
总之,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巩固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中医骨伤实践教学的多元化,最终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富有创新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中医骨伤科人才服务[5]。显而易见,应用中医骨伤科学实践教学平台,对于中医骨伤专业发展及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Thomas JB,Mark CL.Proposal for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Clinical teaching[J].Mayo Clin Proc,2009,84(4):339-344.
[2] 谷亚玲.多维立体化实训平台在中医骨伤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863-865.
[3] 王国夫,杨春娣,郑余.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平台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202-204.
[4] 况迎辉,宋爱国,祝学云,等.利用学科资源,构建开放性、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0-12.
[5] 刘奔,孟秀香,王绍武,等.“三番式”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建立及其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32(11):75-76.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使用
【目的要求】
(一)目的
通过中医内科教学实习,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中医内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处理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
(二)要求
1、熟练掌握运用中医辨证诊断知识与技能。
2、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3、了解中医内科急、危、重症的辨证辨病诊断和处理原则。
4、掌握内科常用方剂及常用中药,并能正确应用。
5、掌握病房、门诊常规医疗文件书写方法。
6、了解著名中医专家诊疗内科疾病的经验。【实习内容】
(1)肺系病证: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胀。(2)心系病证:心悸、胸痹、不寐。
(3)脾胃系病证:胃痛、呕吐、噎膈、腹痛、泄泻。(4)肝胆系病证:胁痛、黄疸、鼓胀、头痛、眩晕、中风。(5)肾系病证:水肿、淋证、癃闭。
(6)气血津液病证:郁证、血证、痰饮、消渴、癌病。(7)肢体经络病证:痹证、腰痛。【基本技能操作】
(一)各系病证
1、掌握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胀心悸、胸痹、不寐、胃痛、呕吐、噎膈、腹痛、泄泻、胁痛、黄疸、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郁证、血证、痰饮、消渴、癌病。痹证、腰痛的病因病机、诊断、类证鉴别和辨证论治。
2、熟悉肺痨、肺痈、痴呆、痫病、痢疾、便秘、积聚、瘿病、内伤发热、虚劳、痿证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
(二)临床基本技能
1、掌握中医四诊诊查方法和八纲、脏腑、气血津液辨证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正确辨病识证。
2、掌握内科常见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范围和临床加减应用。
3、掌握常用中药的功效、配伍、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
4、掌握内科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医嘱、处方和理化检查申请单的书写方法。掌握新病人和危重病人的交接方法及内容。
5、掌握剧毒和峻烈中药的使用指征及注意事项,熟悉中药中毒的救治原则。
6、熟悉常用中成药的功效、主治范围和注意事项。
附:
【实习讲座】
1.必讲内容
(1)中医内科常用辨证方法和治疗原则。
(2)各系统常见病中医诊疗常规。(3)疑难重证病案讨论(选择典型病例集中讨论1~2次)。(4)著名中医临床诊疗经验介绍。2.参考内容
(1)怎样书写医疗文件(住院病历、门诊病历、病程记录、医嘱、交接班记录)。
(2)如何撰写医学论文。
(3)常见内科疾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必须掌握的常用中药、方剂】
1、常用中药
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羌活 生姜 紫苏 苏梗 柴胡 葛根 薄荷 豆豉 升麻 细辛 银花 连翘 桑叶 菊花 石膏 知母 黄芩 黄连 黄柏 山栀 龙胆草 瓜蒌 青蒿 地骨皮 香薷 蒲公英 生地 水牛角 蚤休 大黄 芒硝 番泻叶 柏子仁 苍术 厚朴 佩兰 泽泻 茯苓 猪苓 车前子 木通 滑石 茵陈 金钱草 附子 肉桂 干姜 炮姜 吴萸 高良姜 人参 党参 太子参 白术 甘草 黄芪 山药 沙参 麦冬 玉竹 熟地 当归 女贞子 枸杞子 墨旱莲 石斛 阿胶 首乌 鳖甲 山萸肉 仙 茅 仙灵脾 补骨脂 菟丝子 杜仲 川断 紫河车 鹿角片 白芍 陈皮 半夏 桔梗 南星 竹茹 远志 石菖蒲 藿香 苡仁 砂仁 木香 蛇舌草 石见穿 虎杖 半枝莲 仙鹤草 青皮 枳壳 枳实 郁金 香附 苏子 紫菀 前胡 牛蒡子 玄胡 川楝子 杏仁 旋覆花 代赭石 桃仁 红花 川芎 丹参 赤芍 丹皮 牛膝 地龙 僵蚕 大蓟 小蓟 侧柏叶 白茅根 茜草 地榆 紫草 白及 参三七 艾叶 酸枣仁 夜交藤 五味子 龙骨 牡蛎 金樱子 桑螵蛸 潼蒺利 诃子 赤石脂 肉豆蔻 牛黄 麝香 山楂 六曲 鸡内金 菜菔子 槟榔 贝母 白蒺藜 乌药 射干 瞿麦 石苇 防已 萆薢 独活 秦艽 威灵仙 桑寄生 乌梢蛇 全蝎 蜈蚣 天麻 钩藤 羚羊角 蝉衣 磁石 玄参 百合 乌梅 南瓜子 使君子 板蓝根 黄精 肉苁蓉 巴戟天 天门冬 益母草 桑枝 五加皮 莪术 昆布 白芥子 黑白丑 百部 夏枯草 白头翁 大枣 沉香 白檀香 石决明 薤白 桑白皮青黛 麦芽 木瓜 益智仁 礞石 地肤子 枇杷叶
2、常用方剂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支气管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知识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以及机体与外界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理:详细讲解 3.病理生理和病理:一般讲解 4.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重点讲解 5.辅助检查:详细讲解
6.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讲解
7.治疗详细讲解、指出不同病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8.预后和预防:一般介绍
阻塞性肺气肿 [目的要求] 1.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概念
2.熟悉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特别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变化特征
3.掌握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知识,特别是肺气肿的体征、肺功能改变的特点以及X线的特征性所见
[教学内容] 1.概念 重点阐述
2.病理生理及病理:一般讲解 3.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重点讲解
4.辅助检查:重点讲述X线、肺功能和血气分析 5.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讲解 6.治疗:一般讲解
7.预后和预防 :一般讲解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临床表现的特点、诊断方 2.掌握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要点
3.熟悉慢性肺心病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理、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的原理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和发病机理(详细讲解)3.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重点讲解)
4.器械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详细讲解)5.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般讲解)6.治疗:(重点讲解急性发作期的治疗)7.预后:一般讲解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1.熟悉本病的发病机理,其发病与过敏因素及某些诱发因素的关系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并发症等
3.掌握根据本病的发病原理,临床的不同类型,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来阻断引起哮喘发作的各个环节
4.掌握重症哮喘的诊断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患病率,发作的季节性,发病年龄、性别比较 2.病因和发病机理 3.临床表现重点讲解 4.实验室检查详细讲解
5.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讲解
6.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等 7.防治重点讲解 8.预后一般介绍
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 1.熟悉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
2.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 3.掌握呼吸衰竭时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因和分类:一般讲解
3.发病原理和病理生理:详细讲解 4.临床表现:重点讲解
5.诊断:重点强调血气分析对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6.治疗重点讲解 7.预防:一般讲解
肺 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休克肺炎的治疗
2.了解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绿脓杆菌肺炎、真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肺炎球菌肺炎
1.病因和发病机理:一般讲解 2.病理和病理生理:详细讲解 3.临床表现和并发症:重点讲解 4.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重点讲解休克肺炎治疗
其他类型肺炎(自学)肺结核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
2.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教学内容] 1.概述 简介
2.原理和病理:一般讲解
3.肺结核演变过程、常见临床类型和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重点讲解
5.诊断和鉴别诊断:一般讲解 6.并发症
7.治疗:重点讲解抗结核适应症,各型活动性肺结核化疗方案 8.预防:详细讲解
胸膜疾病 [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熟悉结核性胸膜炎防治方法 3.了解脓胸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一般讲解 结核性胸膜炎为最常见 2.病因、发病原理和病理:一般介绍 3.临床表现:一般讲解 4.辅助检查:详细讲解
5.诊断和鉴别诊断:重点讲解
6.治疗:重点讲解结核性胸膜炎治疗
循环系统疾病
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 1.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熟悉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生理和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措施 3.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和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
2.详细讲解病因和病理生理 3.一般讲解临床类型
慢性心力衰竭
1.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2.一般讲解实验室检查
3.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治疗 5.一般讲解预后
急性心力衰竭
讲授急性左心衰竭
1.详细讲解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一般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3.重点讲解治疗
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1.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生机制和介入性治疗技术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药物治疗原则
2.详细介绍常见心律失常的人工心脏起博器、电复律的适应证,快速性的心导管消蚀治疗的适应证
概述
1.一般讲解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心律失常的分类 2.详细讲解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的诊断
窦房结性心律失常
1.一般讲解心电图检查和临床意义 2.详细讲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3.一般讲解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心房性心律失常
1.一般讲解房性早搏的心电图检查和治疗 2.详细讲解房性心动过速
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1.一般讲解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逸搏心律的心电图检查 2.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重点讲解 4.预激综合征
心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早搏 一般讲解室性早搏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室性心动过速 详细讲解
3.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一般讲解
心脏传导阻滞
1.概述心脏传导阻滞的类型和分度 2.房室传导阻滞 重点讲解 3.室内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的药物和手术治疗(自学)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自学)
高血压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血压的判别标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临床类型和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 3.了解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理 [教学内容] 1.概述血压判别标准
2.一般讲解病因、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病理 3.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和临床类型 4.重点讲解治疗 5.概述预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自学)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目的要求] 1.掌握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和防治
2.熟悉冠心病的分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心绞痛的预后和介入性诊断与治疗新技术 [教学内容] 1.概述冠心病的定义和分型,心绞痛的定义和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 2.详细讲解心绞痛的发病机制 3.一般讲解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4.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5.详细讲解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6.重点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7.概述预后 8.一般讲解防治
第三节 心肌梗塞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2.熟悉病因、发病机制、并发症和预防 3.了解病理、病理生理和预后 [教学内容] 1.概述定义,一般讲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2.一般讲解病理和病理生理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4.详细讲解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5.重点讲解治疗
6.一般讲解预后和预防
心脏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 [目的要求] 1.掌握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病理生理、并发症和治疗原则 3.了解预后和介入性治疗新技术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因和病理、病理生理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3.详细讲解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4.一般讲解并发症和预后 5.详细讲解治疗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熟悉病因和病理、病理生理和治疗 3.了解并发症和预后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病因和病理、病理生理 2.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3.一般讲解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5.一般讲解并发症,预后和治疗
心肌病(原发性)(自学)
急性心包炎 [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和主要病因类型 2.熟悉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3.了解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预后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2.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3.一般讲解主要病因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预后和治疗
心肌炎
[目的要求] 1.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病因和病理 3.预后
[自学内容] 1.和病理
2.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讲解预后
消化系统疾病
胃 炎
急性胃炎(自学)[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要点 2.熟悉与胃炎有关的胃的生理解剖内容 3.了解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自学内容] 1.一般理解急性糜烂胃炎的概念和发病情况 2.一般理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3.一般理解病理特点、部位及与消化性溃疡的鉴别 4.重点掌握临床表现:间歇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特征 5.重点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 6.重点掌握防治 慢性胃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2.熟悉慢性胃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3.了解本病的鉴别诊断及国内外诊治的新进展 [教学内容] 1.概述
2.详细介绍病因和发病机制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4.详细讲解辅助检查 5.重点讲解诊断 6.重点讲解治疗 7.一般讲解预防
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鉴别诊断及药物治疗 2.熟悉本病的防治原则及治疗的新进展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本病的定义、发病率、流行病学 2.一般讲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3.一般了解病理 4.重点了解临床表现 5.一般讲解并发症 6.详细讲解辅助检查 7.重点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8.重点讲解治疗:治疗目的和原则,重点介绍药物治疗 9.一般讲解预防
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 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并发症 4.了解本病的病理特点 [教学内容] 1.一般讲授本病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2.—般讲授病因及发病机理
3.一般讲授病理:介绍本病的病变部位及病理特点 4.重点讲授临床表现 5.一般讲授并发症 6.详细讲授辅助检查 7.重点讲授诊断和鉴别诊断 8.详细讲授治疗
肝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及治疗措施 2.熟悉本病的病因,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发病机理(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病机理)及国内外新进展 [教学内容] 1.一般讲授本病的概念、流行病情况,简要介绍病因、病理形态等分类2.详细讲授病因
3.一般讲授病理 4.重点讲授临床表现 5.重点讲授并发症 6.详细讲授辅助检查 7.重点讲授诊断和鉴别诊断 8.重点讲授治疗 9.一般讲授预后 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诱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2.熟悉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 3.了解影响预后的各种因素及预防 [教学内容] 1.一般讲授本病的概念 2.详细讲授病因和诱因 3.详细讲授发病机理 4.一般了解病理,自学 5.重点讲授临床表现 6.详细讲授辅助检查
7.重点讲授诊断和鉴别诊断 8.重点讲授治疗
9.一般讲授预防预后 急性胰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各类型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措施 2.熟悉本病的并发症、鉴别诊断及预防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本病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2.一般讲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3.一般了解病理:自学 4.重点讲授临床表现 5.详细讲授并发症 6.详细讲授辅助检查 7.重点讲授诊断和鉴别诊断 8.重点讲授治疗
结核性腹膜炎(自学)[目的要求] 1.掌握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鉴别诊断及并发症 3.了解发病机理及病理 [自学内容] 1.一般理解本病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2.一般理解病因及发病机理,简介感染途径及发病机理 3.一般理解病理
4.重点掌握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归纳如下 5.掌握辅助检查
6.重点讲授诊断和鉴别诊断 7.详细讲授治疗: 8.一般讲授预防
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要求] 1.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本病的鉴别诊断
3.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国内外新进展 [教学内容] 1.一般讲授本病的概念及发病情况 2.一般讲授病因 3.重点讲授临床表现 4.重点讲授诊断 5.重点讲授治疗
泌尿系统疾病
总论(自学)[目的要求] 1.了解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
2.了解泌尿系统的常见临床表现及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3.了解泌尿系统学科的发展动态 [自学内容] 1.扼要复习泌尿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2.重点自学常见临床表现及其发生机制和原因,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及学科发展动态
肾小球疾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肾小球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 2.掌握肾小球疾病的现行分类方法,各型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治疗肾小球疾病的基本原则 [教学内容] 肾小球疾病概述(自学)
1.一般讲解肾小球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2.讲解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理 3.一般讲解肾小球疾病的病理改变 4.一般讲解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及病理分型
急性肾小球肾炎(自学)1.一般讲解概念
2.一般讲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3.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5.一般讲解治疗和预后
慢性肾小球肾炎 1.一般讲解概念
2.一般讲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3.一般讲解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一般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5.详细讲解治疗和预后
肾病结合征 [目的要求] 1.了解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发病原理及病理改变
2.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详细讲解概念
2.一般介绍病因和发病机理
3.一般介绍病理改变,以微小病变肾病为主,简介其它各型 4.重点讲解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5.详细讲解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 6.详细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7.重点讲解治疗并简介预后
肾盂肾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肾盂肾炎的病因,感染途径,与感染有关的因素及实验室检查 3.了解肾盂肾炎和下泌尿路感染的关系,需鉴别的主要疾病及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概念
2.详细讲解病因、发病机理;简介病理改变 3.详细讲解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简介并发症 4.一般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5.详细讲解治疗,简介预后
急性肾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熟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2.熟悉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达到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抢救措施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概念
2.一般讲解分类、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改变 3.重点讲述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一般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 5.一般讲解治疗和预后
慢性肾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尿毒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2.熟悉尿毒症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 3.了解对尿毒症的原发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要领和分期 2.一般讲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3.重点讲述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4.一般讲解诊断和鉴别诊断 5.一般讲解治疗和预后
血液和造血系统
贫血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贫血发病机理的分类、治疗原则 2.熟悉贫血的基本概念,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 3.了解贫血的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了解概述 2.一般讲解分类 3.一般讲解临床表现 4.掌握诊断 5.掌握治疗原则
缺铁性贫血 [目的要求] 1.掌握缺铁性贫血病因、诊断及治疗 2.熟悉缺铁性贫血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3.了解铁代谢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铁代谢 2.一般讲解病因和发病机制 3.掌握临床表现 4.掌握实验室检查 5.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 6.掌握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发病原因,治疗方法
2.悉本病临床表现和血液学特点,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3.了解发病情况,有关发病机理的学说 [教学内容] 1.概述 2.一般讲解病因 3.一般讲解发病机制 4.了解病理 5.掌握临床表现 6.掌握实验室检查 7.掌握诊断 8.一般讲解鉴别诊断 9.掌握治疗
溶血性贫血(自学)
白血病
第一节 概 述 [目的要求] 1.熟悉白血病的概念
2.了解本病分类、发病情况、病因和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1.概念及发病情况 2.分类
3.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2.熟悉本病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分类、预后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分类 2.掌握临床表现 3.掌握实验室检查 4.掌握诊断 5.鉴别诊断 6.掌握治疗原则
7.一般讲解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第三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自学)[目的要求] 1.掌握临床表现特点及实验室检查 2.熟悉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 1.临床表现特点 2.实验室检查 3.诊断依据 4.鉴别诊断 5.治疗原则
6.预后及影响预后因素
第六章 淋巴瘤 [目的要求] 1.掌握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2.熟悉临床表现及分期
3.了解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及分类 [教学内容] 1.概述 2.病理及分类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 6.治疗
出血性疾病概述(自学)[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制 2.熟悉: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特点,实验室发现和诊断 3.了解治疗原则 [自学内容] 1.一般讲解概述
2.掌握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制:扼要讲解止凝血机制的三要素 3.掌握诊断 4.一般讲解防治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2.了解病因和发病机理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概述
2.掌握病因和发病机制 3.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4.重点讲解实验室检查 5.掌握诊断 6.重点讲解治疗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自学)
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
糖尿病 [目的要求] 1.了解糖尿病的概念,发病病因,发病环节及特征性病理改变 2.熟悉并掌握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其常见并发症 3.熟悉掌握现代的综合方法
4.一般掌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明确讲解糖尿病的概念及其本身含义是一个综合征 2.一般讲解糖尿病流行病学 3.详细讲解两型糖尿病病因 4.一般讲解糖尿病的病理生理 5.诊断 6.鉴别诊断
7.并发症一般讲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详细讲解慢性并发症 8.防治围绕三级预防,抓住现代综合疗法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目的要求] 1.一般了解本病的病因及分类 2.重点讲述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概念与分类
2.一般介绍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概念及其病因和发病机理 3.重点讲解甲状腺激素增多症的临床特点特点 4.特殊临床表现 5.详述诊断依据 6.鉴别诊断(一般介绍)
7.治疗重点讲解抗甲药疗法机理,用法及副作用
结缔组织疾病和风湿疾病
总 论(自学)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目的要求] 1.了解RA的发病机理与病理
2.掌握RA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标准与治疗 3.熟悉RA的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1.RA的发病机理与病理 2.重点讲解RA的临床表现 3.重点讲解RA的实验室检查 4.重点讲解RA的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目的要求] 1.了解SLE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2.熟悉SLE的病理
3.掌握SL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 [教学内容] 1.一般讲解SLE的病因 2.详细讲解SLE的发病机理 3.了解SLE的病理 4.重点讲解临床表现
5.重点讲解SLE的实验室检查 6.详细讲解SLE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7.重点讲解SLE的治疗
中毒
中毒总论 [目的要求] 1.了解中毒性疾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意义 2.掌握急性中毒病人的一般处理原则 3.熟悉急性中毒伴意识改变病人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介绍国内外临床毒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2.着重介绍中毒病人的发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详细讲解中毒病人的治疗原则 有机磷杀虫剂中毒 [目的要求] 1.了解有机磷杀虫剂引起中毒的机制 2.掌握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3.掌握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治疗原则,解毒药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介绍有机磷杀虫剂的吸收和代谢;介绍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发病机理 2.着重介绍采集病史及体检
3.重点介绍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重点介绍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的治疗,解毒药的使用
传染病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 总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防治传染病的成就 2.熟悉传染、传染病、传染病学的概念
3.掌握传染过程的表现,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传染与免疫 1.重点讲解传染的概念 2.详细讲解传染过程的表现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理 1.一般介绍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2.重点讲解组织损伤的发生机理 3.重点讲解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1.一般介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概念 2.重点讲解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3.一般介绍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第四节 传染病的特征 1.重点讲解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2.详细讲解临床特点 第五节 传染病的诊断 1.重点讲解临床资料的价值
2.重点讲解流行病学资料在传染病诊断中的重要地位 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1.重点讲解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2.一般介绍治疗方法 第七节 传染病的预防 1.重点讲解管理传染病 2.一般介绍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 3.一般介绍保护易感人群的办法
第二章 病毒感染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 [目的要求] 1.了解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及其危害性
2.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几个病毒标志物的意义 3.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
4.掌握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及其临床特点 5.熟悉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原理、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6.掌握各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 7.熟悉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概述 2.重点讲解病原学 3.一般介绍流行病学 4.一般介绍发病原理
5.一般介绍临床各型肝炎的主要病理特点 6.重点讲解病理生理 7.详细讲解临床表现 8.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与预后
9.重点讲解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10.一般介绍病毒性肝炎的预后 11.点讲解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原则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自学)
第三节 流行性出血热 [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原理及病理 2.掌握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征及早期诊断要点 3.熟悉流行性出血热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4.掌握各期的治疗原则及各种疗法的应用时机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原学:概况、形态,血清学分型 2.一般介绍流行病学。3.重点讲述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4.详细讲述临床表现 5.重点讲述实验室检查 6.重点讲述并发症
7.重点讲述诊断及鉴别诊断 8.一般介绍预后
9.重点讲述治疗:治疗原则,各期治疗原则 10.一般介绍预防
第四节 艾滋病(自学)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目的要求] 1.了解乙脑的病原及流行病特征 2.熟悉乙脑的发病原理及病理特点 3.掌握乙脑的诊断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乙脑的病原学:病毒特征及其抵抗力 2.一般介绍流行病学:
3.重点讲述乙脑的病理解剖及发病原理 4.一般介绍并发症及后遗症 5.重点讲述实验室检查 6.详细讲述诊断与鉴别诊断 7.一般介绍预后
8.重点讲述乙脑的治疗关键 9.一般介绍预防措施
细菌感染
第一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目的要求] 1.了解流脑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熟悉本病的发病原理及病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3.掌握流脑的抢救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原学:细菌特性与分型、耐药性问题 2.一般介绍本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3.重点讲述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4.详细讲述临床表现 5.一般介绍并发症及后遗症 6.重点讲述实验室检查 7.重点讲述诊断和免疫学诊断 8.详细讲述流脑的治疗 9.一般介绍预防措施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目的要求] 1.了解痢疾杆菌的分类及特性 2.熟悉菌痢的发病原理 3.掌握各型菌痢的诊断及治疗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原学 2.一般介绍流行病学 3.重点讲述发病原理和病理 4.详细讲述菌痢各型的临床表现 5.重点讲述菌痢的实验室检查 6.详细讲述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7.重点讲述本病的治疗和预防病原治疗
第三节 伤寒与副伤寒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原学特性及发病原理、病理
2.掌握本病的诊断,肥达反应的意义,各种培养的时机选择及并发症 3.掌握本病的病原治疗和并发症的治疗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述伤寒及副伤寒的病原学 2.一般介绍流行病学 3.重点讲述发病原理和病理 4.详细讲述临床表现 5.详细讲述实验室检查 6.重点讲述并发症
7.重点讲述诊断与鉴别诊断 8.重点讲述治疗 9.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
10.一般介绍副伤寒与伤寒的异同
第四节 霍乱 [目的要求] 1.熟悉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 2.熟悉本病的发病原理
3.掌握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 [教学内容] 1.重点讲述本病的病原学 2.重点讲述流行病学特征 3.重点讲述发病原理及病理 4.详细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 5.重点讲述实验室检查 6.一般介绍并发症
7.重点讲述诊断和鉴别诊断 8.重点讲述本病的治疗 9.一般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
第五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自学)
第五章 螺旋体感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 2.熟悉本病的发病原理 3.掌握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一般介绍病原学 2.一般介绍流行病学
3.重点讲述本病的发病原理与病理解剖 4.详细讲述本病的临床表现 5.重点讲述本病的诊断 6.重点讲述本病的防治
中医临床其他课程的是以中医内科学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专业课。把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诊疗疾病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应用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中医内科学的课堂理论和授课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 表图教学法表图教学法可以简单明了的把重点知识表达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思维能力,快速的掌握知识点,有效的增强了学习效果。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会涉及很多方面,教材内容条理性不强,易导致学习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学习成果。而应用表图教学方法,可以把各个病症的病因、病情发展过程、症型以及代表方以表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疾病,达到理解知识點的效果。
2 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多数学生认为中医内科学中的内容比较难记,但是在临床实践时,只有掌握好知识点,操作起来方可得心应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分析中医内科学中比较有优势的记忆方法,其中通过联想来加强记忆的方法,称为联想记忆法比较常见。比较相近、相反以及相似的事物之间比较容易联想[1]。应用联想记忆法,一定要注意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指导患者从不同方面总结规律。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喘证痰浊阻肺证,这三种疾病症状类似,均有着痰多、咳嗽等临床症状,但是症状表现的程度不同,痰湿蕴肺证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可以应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进行调理,肺胀的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咳痰以及胸部膨满,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或者苏子降气汤,喘证的主要症状就是气喘,可以应用汤和三子养亲汤。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讲述病症时,可以与其他相似的病症一同讲述,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3 互动教学法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对中医内科学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知从何时进行学生,明显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加强教学效果。
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监督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前10 min对上节课堂重点知识进行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师生互动,有助于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在授课时,因为中医内科学与很多内容都存在一定关系,比如一个处方可以应用于多个病症,很多病症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均有着相似的地方,教师在授课时,会对一些联系性较多的内容进行提问,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疗方法中有三子养亲汤,教师会对学生提问,之前学过的病症中还有哪些病症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讲到喘证时,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哮喘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症状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哮症和喘证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老师讲解完之后,预留10 min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研究,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反复的进行提问,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动力和兴趣。
4 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讲述给学生,特别是遇到的一些危重、疑难的病例[2],让学生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 举例教育法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临床中,教师可以讲解完一个病症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判断出疾病的病名,同时说出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及处方[3],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学生主动回答的方式,之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6 多媒体教学法因为课本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像和声音能把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哮病的时候,可以把哮病的发作时的情况以视频的方法播放出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哮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加深学习。
7 学生试诊在授课时,让学生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试诊,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辩证和具体治疗方案[4],之后让学生在旁,观察教师如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自身不足之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 总 结学习知识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学辉,王振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之我见[J].光明中医,2010,25(5):897.
1 加强临床见习管理
根据中医内科学的特点, 以“早期导入临床, 后期强化技能”为主线, 采用“早临床、多临床、不断线、零接轨”的实践教学模式。我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要求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 在中医内科学讲授期间, 留出1/10的课时作为临床见习时间, 了解临床中医内科就诊的基本流程、医患沟通技巧、应诊基本常识、中医“四诊”要点、方药运用观察、辨证施治过程等内容, 培养学生的临床知识和实践技能, 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习的零接轨。同时, 根据见习情况确定考核成绩, 参与中医内科学考试成绩的评定。
2 重视临床实习前的实训教学
中医内科学实训教学是我们为学生搭建起的由中医内科理论学习到中医内科临床实践间的桥梁, 此阶段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内科理论知识1年后、临床实习前, 共计24学时。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的临床模拟设备及条件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医院医疗环境, 学生在内科教研室教师的指导下, 以实训教材和实训教学大纲为蓝本, 对临床最常用、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训练, 通过对诊法、辨证论治、医疗文件书写、仪器诊断、急症救治等5部分内容的技能进行强化, 学生既巩固了已学的内科理论知识, 对中医内科临床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认识, 又锻炼了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为其进入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该阶段参考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核方式建立了多站式实训考核方法, 实行实训合格、实习准入制度, 强化了该阶段在中医内科全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3 注重临床实习教学
学生经实训考核后, 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该阶段学生以分组转科的形式直接接触患者, 进一步印证前2个阶段所学的知识。实行以带教教师临床科室为划分单位、内科教研室教师分科带教负责的制度, 保证传授知识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3.1 加强毕业实习管理
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使教学的组织领导、教师职责、教学工作、学生实习行为等有章可循, 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
3.2 加强临床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对临床教师的培训、考核和管理, 不断提高临床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临床教学水平。为了充分调动临床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 评选为优秀的带教教师在职称晋升、进修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3.3 强化毕业实习岗前培训
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 安排为期1周的临床基本操作训练和中医临诊技巧训练, 以强化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 并通过培训提高学生对病历书写与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培训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一份完整的住院病历, 纳入实习考核。学生进入临床科室后, 由教学秘书介绍科室情况, 如科室环境、床位情况、专业设置、科室设备使用操作要求等, 便于实习医师尽快对本科室有比较具体的了解。然后, 介绍科室的各种规章制度, 要求实习医师认真遵照执行, 并提出相关实习要求和考核要求, 使学生明确实习任务和职责。
4 注重实习医师临床工作能力的培养
4.1 病史采集技巧的培训
重点培训如何使用患者能够理解的语言询问病史;如何判断病史的可靠性, 并从采集到的病史资料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讲授如何在体格检查时采用适宜的手法技巧以获得患者的配合等。这样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4.2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带教过程中, 教师主要通过定期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组织规范的教学查房以及专题小讲座等方式培养实习医师严谨的临床思维。
病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 先将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给学生, 让他们预先查找资料、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时由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发表各自的见解, 带教教师进行引导、梳理、总结。也可选择疑难病例, 让实习医师独立完成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通过辅助检查、查阅资料, 提出诊断结果以及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充分展示每位实习医师准备的内容, 再由各级医师进行点评、补充或修正。通过病例讨论, 能够培养学生的中、西医临床辨证思维, 很好地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临床实际应用能力, 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查房是临床实习教学的重要形式, 每周1次, 由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主持, 选择典型病种作为教学查房的病例。查房前教师应认真备课, 学生详细了解病例情况, 复习相关的基本知识。查房时首先由主管实习医师汇报病例, 总结特点, 完成体格检查;然后, 学生共同讨论诊断结果、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等, 教师适时进行点评, 指出不足之处, 并纠正示范;最后, 总结应当掌握的内容。通过教学查房, 使学生对临床常见疾病的认识更全面、更透彻[3]。
专题小讲座由各科根据情况每周举办1~2次, 由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担任主讲, 针对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中西医诊疗常规、临床上易出错的问题等开展专题讲座, 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临床实践技能培训包括独立完成规范的体格检查、常规诊疗操作, 这是实习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4.3 发挥中医优势, 培养优秀中医人才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院名老中医的医德、医术, 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中医学人才, 我们利用医院设立“国医堂”的有利条件, 遴选一部分基础知识扎实、能力较强、素质较好的优秀医学生跟随名医出诊, 让医学生接触名老中医, 以名老中医深厚的医学功底、丰富而高超的诊治经验、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医学生, 为其成长为优秀的医学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和锻炼平台。
5 制订严格的出科考试制度
在一个科室实习结束前1~2天, 由教学秘书组织出科考试, 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 考试内容包括病历书写、体格检查、诊疗操作、思维能力, 具体考核内容抽签决定。成绩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级。考核成绩及格者方可进入另外科室实习, 不及格者须在实习结束后继续实习, 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另外科室实习, 时间较长者延迟毕业。通过出科考核, 提高了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有助于促进实习医师认真完成本科室的临床实习,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 避免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燕, 廖雅琪, 都宾宾, 等.中医实习医师临床实践能力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12) :1550.
[2]李卫平.加强毕业实习管理的有效实践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7 (3) :7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27-02
1研究目的
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中医人才。实践教学是中医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中医眼科学是国内中医院校各专业本专科生常规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部分院校已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数研究只重视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而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新趋势及弊端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眼科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2.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两个教学班见习同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见习学时均为4学时。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授课法,讲解眼科常用检查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归纳总结;对照组采用典型案例实践教学法带教。
2.3研究方法在见习带教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等眼科基本检查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使其掌握眼科常用检查基本操作方法,培训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见习教学目标、任务,结合所选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参与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询问病史、提炼主诉,围绕案例展开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阳性体征,归纳疾病证候特点,为明确诊断应作哪些辅助检查,如何明确诊断,针对案例怎样制定治疗方案等。使学生对该病的发病特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有系统认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培训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能力。
2.4效果评价采用传统笔试方式,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如考分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3研究结果
将案例教学法班学生考核成绩与传统教学班学生成绩进行比较,两班教学学时相同、试题难易程度相同,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班,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案例教学法确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
4研究结论
案例教学在中医眼科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改革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中医眼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研究针对中医眼科学学科特点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I临床实践机会匮乏等实际问题,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利于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选取形象直观、而又紧扣临床实际的典型案例,以案例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对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教导学生学会怎样问病史、抓主诉,获取阳性体征,归纳证候特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等临床知识。一方面,强化学生对中医眼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其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临证思维能力训练,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3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师为既“教”又“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实现从被动灌输向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临床实际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本研究改进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先进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林.PBL教学法在中医眼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1,29(1):57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10-05
中医外科学重点笔记07-14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考试大纲06-04
中医内科学讲稿11-24
中医内科学考博真题10-27
中医院外科五年规划06-18
双语教学中医教育论文07-05
护理教学查房记录(中医特色)09-15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针灸学》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