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生态文明大家谈(通用11篇)
2012-9-20 9:46:05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国环境报社承办的“生态文明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近日正式拉开序幕。
主办方表示,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在全人类共同面对气候变化巨大挑战的时代,在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展全国性的生态文明征文比赛,旨在充分展示各级政府、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舆论氛围。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文明杯”有奖征文
活动启事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生态文明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活动旨在充分展示各级政府、学术界的最新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大力弘扬环境生态文化,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质,增强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舆论氛围。
征文主题:生态文明大家谈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
承办单位:中国环境报社
活动时间:2012年9月20日——2012年11月15日
征文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5日
评奖公布日期:2012年11月30日
活动网页:中国环境网、中国生态文明网
来稿要求: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层面,体裁不限,内容健康向上。文字规范,表达完整,内容真实。
字 数:原则上不少于800字。稿件类型:
1.生态文明理论类:撰写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性文章。要求观点论据充足、有理有据。
2.生态文明建设类:撰写生态文明建设的基层工作经验与体会,对所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与实践的建议性文章等。
3.其他:畅谈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体会,或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故事。参与方式:
1.电子邮件发到stwmdjt@126.com,来稿请注明“生态文明大家谈征文”。
2.来信请寄: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大厦1202室征文组委会,邮编100062,来信请注明:“生态文明大家谈”征文。
3.投稿需附作者联系方式。
4.截稿时间:电子版稿件以稿件发送日期为准,邮寄稿件以寄信邮戳为准。
奖项设置:
优秀理论奖1名,获价值3000元奖品。
一等奖3名,各获价值2000元奖品;
二等奖5名,各获价值1000元奖品;
三等奖10名,各获价值500元奖品;
参与奖若干名,各获价值100元奖品。
优秀理论奖、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将在中国环境报公示并刊发;凡获奖作品将在中国环境网、中国生态文明网“生态文明大家谈”征文专题中公示并刊发,同时纳入《“生态文明大家谈”文集》(正式出版物)中发表。
投稿须知:
1.稿件必须紧扣征文活动主题进行写作,内容必须真实可信,严禁虚构和抄袭;
2.获奖结果将在中国环境报及中国环境网、中国生态文明网等媒体公布,所有获奖作者都将获得相应奖品。
3.如发现获奖征文有违反内容真实性等情况,可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到活动邮箱,如情况经查属实,将取消违规作品评奖资格。
4、活动组委会咨询电话:(010)67175015
活动组委会对本活动具有最终解释权。
一、生态文明及其科学内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从狭义的角度讲, 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 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 就是要求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不能随心所欲, 不顾自然规律地去利用和改造自然及破坏自然, 而是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 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精神文明, 是一项融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人在建立与环境、生态和谐关系中, 塑造自身的文明形象, 成为既是环境、生态美的享受者, 也是环境、生态美的建设者和创造者。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政治文明是以人为主体的生命与其环境之间, 以及人所组成的“政治体系”与“社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立遵循生态伦理及“生态正义”的“理治社会”, 从而使我国成为一个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为一体的美丽、富强、文明的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 但这些发展几乎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因此人类活动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综合效应, 这种综合效应通常体现在:一是环境污染。当前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只要有人类生存活动, 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这是人与自然矛盾的一种恒常的现象。二是资源枯竭。人口的增长导致了资源消耗的不断增加。严峻的资源形势首先表现在, 从可再生资源的情况来看, 由于人口剧增, 造成了对可再生资源的过度开发, 使得这些资源难以保持一种可再生性的循环状态。三是粮食危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粮食增长的速度就开始放慢, 粮食危机再度凸现。这导致了世界范围内连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的人口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 而这情况在发展中国家尤为突出。“据粮农组织统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世界有5.3亿人正忍受着饥饿的痛苦, 更多人粮食短缺。”“1983—1985年非洲国家挨饿人口在整个非洲人口所占比例为32%。浩瀚广袤的大地上到处哀鸿遍野。拉丁美洲每年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4000多万人中, 有一半是儿童。如在墨西哥每天饿死270个婴儿, 一年就将近饿死10万个婴儿;在巴西, 营养不良也影响到1200万7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有20万儿童饿死。有人计算, 如果为1982年死于饥饿的拉丁美洲每人默哀一分钟, 就得默哀2000年。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的增长。由人口的增长引起人口的问题, 再由人口问题引起生态问题。纵观人类历史中, 人类在谋求物质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增长的过程中曾经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面对如此大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量是难以承受的。
生态文明是一种绿色文明, 其科学内涵具体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生态行为文明三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 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 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道德观及消费观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体现在人们正确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即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 人源于自然, 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的给予, 没有自然的给予, 可以说人就一刻也不能生存。人受自然规律支配。因而人们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道德观及消费观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在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 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 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地发展自己。但是人不能随心所欲, 不顾自然规律地去利用和改造自然及破坏自然, 而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不损害自然, 提倡低碳生活、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形成人与自然的公平和共享的道德观念, 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生态制度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 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章规则等。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立法机构应当加快生态环境立法的速度和涉及的范围, 制定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我们通过生态环境的立法和各种规章制度, 以法律的形式和规章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进而达到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生态文明的目的。
生态行为文明是在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识的指导下,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人们应遵循新自然主义, 超越人与自然的对立, 在尊重人的主体性和自然的规律性之基础上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达成超越“主客二分”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成就辉煌。但发展中所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造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 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 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破解难题, 走出困境, 实现良性循环?我党从十七大、十八大、一直到2015年的“两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并将其确立为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国的发展, 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1.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飞跃,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我党从十七大开始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代会报告中以来, 一直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当做党的重要战略之一, 这大大彰显了一个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不断提升、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2.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有利于指导解决中国发展新阶段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
目前因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不强而导致严重的人与自然的矛盾, 造成残酷的社会现实, 即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污染、地力下降、生态资源锐减。这些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及人们的生活和人类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 正确解决问题, 在我国工业建设范围的扩大、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 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 坚持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 对以上问题进行理性调控、综合治理, 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缓解现有的社会矛盾, 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从我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中突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任务。为什么?主要在于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之时, 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必须与其他目标任务同步, 否则, 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
我党在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历史意义的同时,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党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本着对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落实的态度, 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措施, 包括:加强政府各级各部门的协作, 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提高产业结构调整, 鼓励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保投入, 加强环境整治, 改善生态环境;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力度;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文明法律法规, 加强执法力度;实行信息公开, 加强社会监督和理论监督;加强宣传教育, 强化生态文明理念等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这样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以全新的形式, 迎来中国社会的绿色希望。
摘要: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 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 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大自然始终是人的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正是如此, 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建设生态文明, 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内涵,意义
参考文献
[1]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 (两会) 环保部部长:勇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N].2015-03-12.
[2]宁小莉, 赵明.包头市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4) .
[3]李子君.中国如何进行生态城市建设[J].环境保护, 2002, (10) .
马 锋:调研报告要突出科学性真实性针对性 临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锋撰文说,调研报告是调查研究的书面成果,调研报告的质量体现出人大机关的作风和效能形象,影响到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和职能作用的发挥。在具体工作中,调研报告的撰写要突出科学性、真实性、针对性,做到多讲法律,忌感情用事;多摆问题,忌重复成绩;多提建议,忌泛泛而谈。一要突出科学性。调研报告的科学性就是科学反映出当前工作现状、工作成绩,客观提出存在问题,科学分析存在问题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选题要科学。人大工作是抓大事、谋大局、监督重大事项的,在调研的选题上要立足大局,着眼长远,寓支持于监督中,要紧紧围绕党委想的、政府干的、群众盼的和人大职权所能及的问题,进行调研。方式要科学。注重采用科学方法,充分运用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问卷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方法开展调研。在安排调研人员时,除相关工作委員会负责人参加外,应当根据调研课题邀请熟悉情况的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参加,尽可能多地吸收专业的调研工作者,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报告要科学。要求每个参加调研的成员都要写出自己的意见、建议,通过梳理汇总形成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初稿,并召开座谈会,征求“一府两院”等有关部门及专业人员的意见,进一步修改,修改后的调研报告提交主任会议进行讨论,由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最终形成正式的调研报告。二要突出真实性。真实性是调研报告的生命。调研人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对调研对象进行调研。对于问题,不应夸大或缩小,更不能只谈成绩而忽略问题;所提建议,既要符合法律政策的规定,又要切合实际。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真正把基层的情况、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做到听真言、察真情、出实招、办实事。要敢于说真话,敢于把调研掌握的情况,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突出问题原汁原味地反映到报告中,并敢于触及深层次矛盾。三要突出针对性。调研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因此,调研报告一定要有针对性。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在落实上要有针对性。在机制上要有针对性。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大调研工作等制度,规范调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对调研方案的制订、人员的组成、调研的实施、报告的起草和定稿等环节都作出具体规定,将调研报告及时印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以便了解情况。
谢良华、马昌华:立足“五要” 加强预算监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并将其作为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一项重要内容。湖北省枝江市人大常委会谢良华、马昌华撰文说,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要营造预决算审查监督的良好氛围。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明确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和监督的重大意义,从增强预算改革意识入手,营造预算决算监督工作的良好氛围。要组织有关人员系统学习和宣传监督法、预算法,逐步解决监督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人大预算监督工作人员和政府财政、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形成党委高度重视、人大积极推动、政府认真落实的预算审查监督新格局。各级政府、各预算单位,监督与被监督双方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共同加强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工作。二要彰显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理念。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要将政府的全部收支纳入人大监管视野,不光是公共预算,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要围绕政府财政和审计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等监督主体共同关心的问题,善于监督,逐步加大监督力度,不断提高监督实效。在加强监督、选准切入点方面,要高度关注党政机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强化对政府投资、民生工程、各类财政专项资金的审查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要不断规范和改进预决算编制工作。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要不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将政府的所有收支纳入预算,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支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变更的,政府应当及时向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收支总额超过原批准预算收支一定比例的,政府应当编制调整方案,提请人大常委会审查和批准。要细化预算科目,改善预算科目设置,严格按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划分科目,增强预算及其执行情况的透明度。要结合实际情况,核定预算支出标准,摸清预算单位基本情况,更公开、更公平地分配资金。在此基础上,按照人大批准的预算,及时批复预算,集中力量开展预算执行的日常监督,加强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四要发挥审计机关对预决算的监督作用。人大常委会要大力支持和促进审计机关依法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监督。要确立按预算进行审计的观念,集中力量审计政府财政部门是否按预算进行管理,资金使用部门和单位是否按预算支出,是否存在不同预算科目的资金调剂问题等,以减少预算的随意性,强化预算约束力。同时,也要突出专项审计监督工作,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提出整改意见,加强跟踪督办。对违法违规和屡查屡犯的行为,要坚决依法严肃查处,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政府及其审计部门要依法向社会公布有关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五要提高人大预决算监督队伍素质。预决算监督工作的法律性、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地方人大必须设立相应的预算工作机构,安排适当的专业人员,对财政预决算进行卓有成效的监督。
********* 形象是一个企业的门面和招牌,中国石油代表着中国国企的形象,代表着百万石油员工的形象。曾经,人们眼中的石油人就像电视剧《奠基者》中刻画的王进喜那样:扎根一线、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他们有着“铁人”精神,是石油精神的最好注解。曾经,作为一名石油人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如今,受到个别领导干部违法、安全环保重大事故等负面的影响,中国石油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石油人形象也随之黯淡。石油人自身也缺少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那份豪壮底气。
当前,中国石油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弘扬石油精神 重塑良好形象”是摆在每个石油人面前的紧迫而重要问题。
在哪跌倒就在哪爬起来!虽然我们无法亲身体会老一辈石油人的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传承石油精神,把石油人的豪迈气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找回来。首先要做的就是领导干部率先改变作风,改变形象,严以律己,凝心聚力,形成以上率下的示范效应。给普通员工做好榜样。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我们可能做不了前辈那样伟大的壮举,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树立敬业、守纪、奉献的良好形象,做重塑形象的践行者。
首先,增强主人翁意识,树立“我是中国石油代言人”的理念。用更多正面言语和行动来重塑石油形象。我们都是石油人,穿着相同的红工装,有责任维护共同的荣誉、共同的形象。我们的言行举止在凸显个人素养的同时,也彰显着企业形象。因此,作为普通员工,我们要做正能量的传播者、践行者,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明白什么话不能说,什么事不能做。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着石油人的对外形象。
其次,提高专业素质,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铁还需自身硬,练好内功,做好本职,在关键时刻担起重任,才是重塑石油人的形象的根本途径。具体到我所在的设计岗位更是如此。设计专业具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专业知识点多、面广,多涉及易燃、易爆液体介质,安全环保标准要求较高。如何保证设计质量满足生产需求?只有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且,安全生产是重塑石油形象的基本保障。每个设计人员都承担着重大的安全环保责任。一旦发生事故,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会追究到设计。从这点来说,设计岗位也是中石油重塑形象建设的一个窗口。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切实履行本岗位安全环保职责,严格遵守现场安全操作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在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追求卓越、具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强竞争实力,为重塑石油人新形象注入正能量。
第三,树立团队精神,保持乐于奉献的心态。个人能力再强终归有限,只有将个人的奋斗与团队的利益结合在一起,在团队构建的平台上,自身价值才能得以最大展现。团队的战斗力才能最大化的提升。较个人而言,团队的形象和影响力更能凸显企业良好的形象。因此,我们应该具有团结奉献的精神,在逆境中培育和发展有利因素,提高主动性,增强创造性,在应对挑战中坚定信心。就拿设计工作来说,设计是一项精细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专业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协调。设计人员需要耐下心、沉住气,精心打磨、精雕细琢才能出设计精品。好的设计成果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付出。同时,对设计人员来说,高标准的目标使加班成为家常便饭。拥有团队精神和奉献情怀的人,才能共同奋战中体会到同事间的默契配合的情感,才能体会到共同完成设计的喜悦。
第四,宣传正能量,做重塑形象的践行者。生活处处充满着感动,我们缺少领悟感动的心灵。现代石油战场处处都有劳动楷模,一大批各级劳动模范以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己身边的技术骨干。他们都是对工作兢兢业业,牺牲休息时间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一些普通员工,他们扎根一线,敬业尽责,在平凡岗位默默坚守、在日复一日中成就自我。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我们在学习身边劳动模范的事迹之余,更应该转化为自己的一些思悟,并通过现在的各种平台宣传出来。让公众对新时期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对当今的石油人有更全面、公正、客观的了解。更好的传递正能量。
发往 :见报头
签
批:潘 飞
等级 :特 急
策文明办传[2011]1号
已送:
关于组织参加《阿里木精神大家谈》征文活动的
通 知
各乡(镇、街办),县直各单位:
在新华社主办的“中国网事〃感动2010”网络人物评选中,阿里木高票当选。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2011年1月20日在接见阿里木时号召全社会向阿里木学习,学习他自强不息、勇于奋斗的精神;学习他喜欢帮助别人、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学习他心胸开阔、善于包容别人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能够尊重其他少数民族,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并称赞他是民族团结的典范。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胡伟1月21日在出席学习阿里木先进事迹座谈会上讲话时要求以阿里木为榜样,从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奋斗足迹中,从他默默无 1
闻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实际行动中,寻找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启示,一种力量,进而转化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强大动力。
为了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中华民族奉献大爱传统美德,从阿里木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从1月23日起至5月15日止,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举办《阿里木精神大家谈》征文活动。征文要求观点鲜明,以小见大,贴近性和针对性强,千字以内,一经选用,将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961新闻广播重点新闻节目《新疆报道》和《新疆卫星新闻联播》中播出。各乡(镇、街办),县直各单位要把征文活动融入到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各项活动中,积极组织,动员当地各界群众广泛参与。为了扩大征文活动的覆盖面和征文质量,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应带头投稿,地区级以上文明单位必须投稿,篇幅数量不限。
征文稿件统一用A4纸打印,格式为标题、报送单位、名字、正文。文章末尾请注明执笔人和联系电话。征文稿件(含电子稿)请于2011年2月23日前报送县文明办321办公室,联系电话:6712318。
策勒县文明办
——加快邵阳发展大家谈活动征文 邵阳市北塔区茶元头乡党委书记 杨絮飞
1、要围绕“后发赶超”推进思想观念更新。客观讲,近年来邵阳的发展步子是紧了、快了;但跳出邵阳看邵阳,却是慢了、迟了。我们在走,人家在跑;我们在爬坡,人家在冲刺,差距越拉越大。表面上反映的是统计数据上的差距,实质上暴露出来的是思想理念上的差距。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方向,力度决定进度”和“胆略出思路,思路出策略,策略出实效”等等,这些发展理念突出地表现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上。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重要的生产力。近年来,尽管市委、市政府反复强调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但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形形色色的思想障碍。特别是我们有不少同志总以邵阳基础差、底子薄、财政穷为由头,同人家比,底气不足,自惭形秽,提不起精神,鼓不起士气,缺少一股敢于争先进位的豪气、勇于开拓创新的锐气、谋大局兴大业的虎虎生气。当前,随着中部崛起、湘西开发、武陵山片区战略的纵深推进和“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面对这一战略机遇期,我们耽误不得;处于这一发展关键期,我们失误不起。“失掉一个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在周边地市崛起的阵阵号角声中,我们不高耸为“山峰”则塌陷为“盆地”,不“率先崛起”就会“淘汰出局”。因此,在这咄咄逼人的形势下,在这催人 奋进的战鼓声中,我们必须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中大力弘扬“不甘人后的创业精神、负重奋进的拼搏精神、协力同心的团队精神、立说立行的果敢精神、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牢固树立起“发展为先、发展为大、发展为重”的工作理念,把全市干群的思想统一到实现邵阳加速发展的战略部署上来,以理念的率先崛起推动邵阳的率先崛起。
2、要围绕“兴工强市”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园区是新型工业化的有效平台。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园区必先行。要坚持“科学规划、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在完善开发区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大园区的产业布局、功能配置的规划,拉开整体框架,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要按照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办法,通过借鉴和创新投融资模式,着眼于完善开发区功能,强力推进道路、给排水、供电等各项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的建设。加快推进园区纵横轴心干道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实行全程紧逼、密切跟踪,抢时间、争进度、保质量,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要牢固树立“抓园区就要抓项目,抓资金就要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切准上情,吃透市情,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宏观政策变化的新趋势,认真研究分析,积极主动应对,抢占先机,争取主动,精心策划、包装、上报一批规模大、层次高、牵动性强的项目,争取列入省和国家计划“笼子”;对重点建设项目,要建立有专人负责、专线联系、专门汇报衔接的责任体系,形成统一协调的工作网络,全力以赴进行争取。努力在全区上下形成“千军万马跑项目,千辛万苦争项目,千方百计上项目”的浓厚氛围。
3、要围绕“四个突出”推进新农村建设。一要突出农民主体。农民主体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坚持“让群众去做群众的工作、让群众去办群众的事情”,积极组建村民理事会、议事会、监事会,充分发挥农村“三会”和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工人、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广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二要突出规划先行。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村庄规划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特色鲜明、内涵全面、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要求,根据城市建设的进程,结合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布局。三要突出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根据邵阳农村的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紧紧依托国土整理项目的实施,全力推进土地的二次流转,实现土地向业主集中,加速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迈进;紧紧依托湘窖酒业、李文食品、华鹏食品、华湘米业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果、蔬、畜源头产品,形成“公司+农户+市场”的互动互促产业链条;市内三区要紧紧依托近城优势,着力打造都市型现代旅游休闲农业,积极推动“农家乐”式的“双休日”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四要突出重点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开展新农村建设,资金是最大难题,化解资金难题,政府加大投入必不可少。要紧密结合邵阳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支农资金,优化资金投向,建立“以奖代补”投入机制,重点对村庄规划、基础 设施、社会事业和“三清四改”等农民最为关注的热点、焦点项目加大投入,放大资金的乘积效应。
4、要围绕“扩容提质”推进城市建设。随着发展的深入,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双向互动更加突出,加快江北新城建设进程显得尤为迫切。要按照“扩大城区规模、增强综合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形象”的总体要求,启动“扩容提质”战略,使城区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一要超前化规划。加快城区道路、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和城区主要区域和重要地段、节点的祥规编制,既要体现功能性又要体现前瞻性,进一步提高规划的覆盖率。二要多元化投入。把城市建设和经营城市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吸引外来资本、民间资本、非政府资本参与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新格局。三要精品化建设。要树立城市建设精品意识,坚持走生态邵阳、人文邵阳的路子。采取“腾地造绿、破墙透绿、借地还绿、见缝插绿”等手段,积极构建“以公共绿地为重点、机关校园绿化为补充、道路河堤绿化为骨架、周边山丘绿化为衬托”的城市绿网系统;要挖掘、整合市内人文资源,打出“宝庆”这一历史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城市的内涵和品位。四要规范化管理。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做到以建带管,以管促建,建管同步。继续深入开展“五城同创”工作,切实解决影响市容市貌的突出问题。
1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 到现在, 我国仍有很多城市没有集中处理污水, 生活生产垃圾也没有按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 1/3的土地遭遇酸雨的袭击, 七大河流中超过一半的水资源已经不可用, 1/4的中国人已经没有纯净的饮用水, 1/3的城市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据中科院测算数据, 目前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到GDP总值的15%, 超过9%的经济增长。[1]环境危机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着经济发展, 已成为吞噬经济成果的恶魔。
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政治报告, 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活,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随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针对生态文明提出了建设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 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 是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是继社会主义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建设之后我国提出的新目标, 是为广大人民百姓谋福利的新体现。
2生态文件建设的难点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想要将原先高消耗、重污染的生产方式转变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 想要将人类物质欲望无限膨胀的一些过度消费方式转化成成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的适度消费方式。这是涉及到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场转变不仅要求保护、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更重要的是要重新构建起人类的精神生态、人格生态的平衡。因此, 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最根本、最深层、最急需解决的也就是人类自身的问题, 即人类自身的观念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精神和人格进行重新塑造。[2]
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也就在于:要求全体人民一起改变工业文明时代的一些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树立起全新的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
3应该如何转变?
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转变过程, 笔者认为必须首先改变以下一些错误的观念:
(1) 必须改变人类能够战胜自然, 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错误观念。
在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下, 我们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 认为我们人的能力是无所不能的, 向大自然的索取是可以无穷无尽的。在这样错误观念指导下的生产、生活实践已经开始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诸如土地荒漠、水土流失、森林锐减、草原退化、沙尘风暴、物种减少、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等等, 在一些区域已经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甚至已经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谁可以战胜谁, 谁凌驾于谁之上的关系。人类不管有多大能力, 毕竟还是生活在自然界之中, 靠自然界生活, 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要以自然界一分子的身份来检查和审察自己的生产、生活, 和自然界一直保持和谐相处、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是群众还是干部, 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无论是在做重大决策, 还是只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都应该要溶入生态文明的指导思想。我们保护好了大自然, 实际上也就是保护好了我们人类自己。[3]
(2) 必须改变经济工作中单纯追求利润、产值、速度, 而不考虑生态环境的错误观念。
传统的一些观点认为:如果考虑了保护环境, 势必就会影响到项目建设的速度、规模, 甚至会导致一些项目不能投产。建设污染物治理设施, 势必会提高成本, 降低产品的竞争力, 于是把生产和环保放在了对立的地位。更有一些企业老板和商人认为: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 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 与我们无关。根据权威部门统计, 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GDP的10%左右, 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耗比率要大大高于世界发达国家, 也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能够刺激一些技术革新, 提高产品性能、质量,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目的。循环经济的发展、节能减耗活动的开展, 使设备得到改善更新, 更可以使一些“废物”变为有用的生产原料, 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生产和环保应该相互支持、相互促进, 这是一个必须要逐步确立起来的新观念, 也是一个必须贯彻到经济建设中的新目标。
(3) 必须改变人活着就是为了享受, 生活提高就是高消费的错误观念。
现在社会上一部分人认为:人活着就是为了要享受, 有了金钱就可以高消费。在这样的观点影响下, 一些人的衣食住行已经到了浪费甚至挥霍的程度, 还有甚者相互攀比摆阔。这种风气的蔓延扩展, 其结果是大大增加物质消耗, 迅速加剧环境恶化, 同时也败坏了我国传统的勤俭美德。这样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方式当然应该改变。
但是, 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改变是一个会涉及到我们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思想转变, 这就决定了这场转变的深刻性、长期性、广泛性和艰巨性, 决非是仅仅靠政府行政命令就可以见效。我们必须通过长期努力, 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精神境界、人格品位, 逐步渲染生态文化的氛围和风气, 最终实现生态文明的目标和要求。
建设生态文明, 必须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逐步推广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 全面实施生态工程, 引进、培育和发展高科技、环保型项目, 加快淘汰重污染、高能耗企业, 实施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生态林业、生态绿化等工程, 使各地域、各行业、各单位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 坚持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
摘要:通过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的剖析, 指出在发展过程中的难点, 并就如何克服这些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提出一些个人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生态文明,难点,克服,想法
参考文献
[1]赵英民.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环境保护, 2007 (8) .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J].中国环保产业, 2006 (1) .
土台学校五年级一班
李航
指导老师
黄晓玲
以前,我总以为生态文明离我很遥远,所以乱仍垃圾,浪费资源这种事我是经常干,虽然别人多次告诫我,要保护生态环境,可我却总是满不在乎。认为乱扔一样垃圾没什么关系。其实想想,我们中国13亿人口如果每个人都扔一张纸那整个中国就将成为一个大垃圾堆。
前几天,我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两个小学生正有说有笑地走在一条十分干净而整洁的街道上。突然,小女孩停住了脚步,指着路旁的垃圾桶外那脏兮兮的垃圾对小男孩说:“这是谁干的坏事,真不讲公德。”“我来把这些垃圾收拾起来,你快想想办法吧!别再让那些人乱扔垃圾了。”于是小女孩动手收拾起来,小男孩在一边不时地挠挠脑袋,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小男孩灵机一动,从书包里拿出纸和笔,刷刷地写了六个大字:“文明――只差一步!”贴在了垃圾桶上。小女孩见了,向他竖起了大拇指。看到了这幅漫画,令我感慨万千,内心受到了深深地震撼。心想:人家也是两个小孩,就这么知道环保,可我呢?都一个快要升中学的大孩子了。还不如人家这两位小孩懂得环保,真是自愧不如,脸红啊!我决心以后再也不做对生态环境不好的事情了,看到有人破坏环境、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我一定要主动上前制止。
刘备曾经说过:“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说的太对了!环保也是这样。不能因为认为不乱丢垃圾事小就不去注意,也不能因为认为不乱丢垃圾是小事就乱丢垃圾。要做到环保,我们就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比如说不乱丢垃圾啦,不浪费水什么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环保。
低碳生活,正是指生活作息所消耗的能量要减少,从而减少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去提倡并去实验低碳生活,特别是注意节约电、节气、节油,从点点滴滴做起。 在中国,一年人均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使有40平方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坐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吨。节能减排是在必行。
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为行为理念,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现在我们国家对全世界公开承诺减排指标,决定到温室气体排放比下降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低碳时代已经如约而主,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低碳”就在我们身边。
平时我们勤动手动脑,也可以实现“低碳”。一般家庭有很多废弃的盒子,比如肥皂盒,牙膏盒,奶盒等,其实稍加裁剪,就可以轻松将它们废物利用,比如制成储物盒,可以在这里放茶叶包,化妆品之类的物品;还可以利用方便面盒、罐头盒、酸奶瓶制作一盏漂亮的灯;喝过的茶叶渣,晒干做一个茶叶枕头,既舒服还能改善睡眠……
海南文明生态村经济社会变迁的内部机制
1. 生态资源基础好
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是建设文明生态村的最基本要素。海南自然生态资源的最大优势在于丰富的热带资源, 集中表现为热带土地资源、水力资源、植物资源、南药资源和水产资源, 为多种类型文明生态村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基础。以植物资源为例, 海南岛有维管束植物4000多种, 约占全国总数的1/7, 其中630多种为海南所特有;在2000多种乔灌木中, 经济价值较高的有800多种, 热带观赏花卉及园林绿化美化树木200多种。
2. 村落能人出现
村落能人或村庄精英是学界一直所关注的问题。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 无论是党政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 还是体制内精英和体制外精英, 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更多的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带头人”, 往往是一些在村里声誉较好的、热心于村庄建设的或者是见多识广的人、村干部等。有了带头人, 大家就有了凝聚力, 思想上容易拧成一条绳, 同时也便于上级政府联系了解创建进展和实际困难。比较典型的有, 儋州市那大镇力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桂妹, 海口市大致坡镇美偶村在外经商的村民郑有布、郑子龙父子, 三亚市田独镇荔枝沟村支书吴海育。以黄桂妹为例, 她把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 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经济, 整治村容村貌, 农民收入节节攀升, 全村人均收入连续两年递增10%, 村民住进了“南瓜楼”、“橡胶楼”。
3. 自觉的模仿效应
“模仿”最初是社会心理学概念, 现代经济学家把“模仿”引入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从现实情况看, 有效的模仿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起步阶段海南农民文明生态村建设积极性普遍不高的现实, 各级政府着力抓好典型示范, 重点选择群众基础好、有一定经济基础、有一定规划基础、有较好干部条件的村落开展探索实践, 保证选定一个建成一个, 建成后文明生态村面貌的巨大变化, 吸引了大量村落的申报加入。短短三年内, 文明生态村示范点迅速发展, 从2000年的十几个到2001年底的近400个、到2002年底的1000多个。目前, 海南全省文明生态村示范点已接近12000个。
4. 农民的广泛参与
农民是文明生态村的直接受益者, 也是文明生态村的主要建设者。没有农民广泛、深入、持久地参与, 文明生态村建设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能人带头”、“典型示范”下, 农民投身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积极性不断高涨, 责任意识不断强化, 普遍形成了人人参与、出钱出力的良好局面。比如, 文昌市东阁镇福田村, 全村38户228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 人人投工投劳, 个个参与创建。700多米的挡土墙、35平方米的文化室和300平方米的排球场, 都是村民出工出料完成的。
海南文明生态村经济社会变迁的外部动力
1.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自2000年提出建设文明生态村以来, 海南省委省政府几乎每年都明确把创建文明生态村列为“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明确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短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做好发展规划。比如海南“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战略目标;二是健全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领导责任体制, 并作为干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比如, 定安县把“百里百村”文明生态村创建与新农村建设统一起来, 从县委书记、镇委书记到村支部书记履行创建第一责任人职责, 从组织上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把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制定多种措施, 加大财政的倾斜性支持力度。
2.社会资源的有机整合
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中, 海南省坚持全社会积极参与, 形成了两个突出的亮点。一是广泛开展城乡共建、工农共建、军民共建、各党政机关“包点”共建等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 形成了岛内干群共同努力建设文明生态村的发展态势;二是充分发挥海南侨乡优势, 积极努力争取海内外侨胞支援文明生态村建设。比如, 文昌市是著名的侨乡, 目前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共有120万人, 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文明生态村建设中,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已成为该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广大华侨对该市文明生态村建设慷慨解囊, 倾力相助, 共计捐资2030万元。
3.市场需求的迅猛增加
将生态文明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绘就出一幅中国通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诗意蓝图。
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党的代会报告中予以系统阐述,标志着我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更新更高的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是中国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生态文明既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它是科学发展这一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狭义范畴,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八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和实现路径。
这既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更是对人类未来美好愿景作出的庄严承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坚定信念,是中国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自觉担当。
【征文生态文明大家谈】推荐阅读:
作风建设大家谈征文10-09
生态文明理念07-07
生态文明作文600字06-24
生态文明建设试卷07-21
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09-15
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09-21
生态文明调查问卷报告10-13
森林公安与生态文明10-21
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10-27
我对生态文明的看法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