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杭州的诗词(精选12篇)
游杭州山
作者:苏轼朝代: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
晚阴云失莽,?一作杪,?落日犹在塔。
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
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
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
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
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
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AA40。
功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
归来父老藏,崇高畏倾压。
诗人工讥病,此欲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
是非今已矣,兴废何仓卒。
一、苏轼与杭州
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在此杭州期间,最著名的善政就是治理西湖,苏轼认为:“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于是写下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并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宋史·苏轼传》中说:“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由此可见,西湖得以呈现更加娇媚动人的姿态与苏东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杭州给了苏东坡无限的自由和欢愉,在杭州的苏东坡也因此春风得意,用诗词的形式把杭州的美景描摹的如诗如画,别具趣味,具有深广独特的文学地理研究价值。
二、苏轼于杭州所作游历诗词的文学地理解读
1、诗词应地应景而作,以抒情寄兴
(1)描山画水,不失想象,写实与夸张并用。苏轼于杭州这一时期所作的游历诗词因受杭州地域环境的影响,带有浙江杭州地域特有的清新自然的风格。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选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是写夏日西湖的雨景,雨随云而来,随风而散,在作者的笔下描画出了一幅绝妙的西湖雨景图,清新自然而又不失旷达超脱。这是一场暴雨的始末,岂不也是人生经历风雨的一个写照?苏轼写感触良深的西湖之雨,同时也写出了苏轼在西湖美景中那旷达超脱的情怀。
(2)写景状物,譬喻巧妙,形似与神似兼有。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公元1071-1074),苏轼在西湖上饮酒赏景,见西湖初晴后雨,景色动人,便写下西湖的美景,可谓是形神兼备,传神达意,可以说把西湖的美写到了极致。如《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人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其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其二)
此诗所写的正是当天先后呈现在诗人眼前西湖上真实的景观。从第一首诗的前两句“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来看,那天诗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由晴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这样的变化,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来说,无论是山、是水;或晴、或雨,都是美好的、奇妙的。此诗一出,传遍天下,并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美称、爱称。苏轼自己对这个比喻也很得意,在别的诗里多次使用,如《次韵刘景文登介亭》:“西湖幸真西子,烟树点眉目。”等。苏轼的诗意绝不停留在西湖的晴雨两景,同时还可以读出一个诗人对于变化的心领神会。
(3)抒情寄兴,神理具备,情感与景色交融。除西湖之外,钱塘江潮也是杭州的一大景观,苏轼在第二次被召还朝时作《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苏轼此词将潮水和感情融成一片,潮水被海风不远万里的卷来,似乎有情,而又匆匆退去,似乎无情。词人那超旷的心态,那交织着人生矛盾的悲慨,可谓是叙事状物,笔带感情,融情于理于景中,神理具备,情景理并茂。
2、地与景因诗词而增色:西子湖与苏堤
西湖曾被誉为天下风景之冠,不仅因为西湖的自然景致,同时也因为杭州西湖那迷人的诗情画意以及浓浓的文化气息。杭州西湖叫做“西子湖”便源于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中经典之笔即是把西湖比喻成“西子”,因此人们便以西子湖代称西湖,更添一份情趣与诗意。可以说西湖的美景给予苏轼以灵感,同时的西湖的美景也因苏轼诗而增添了无穷的诗意,使西湖不仅具有自然美景,同时也具有了浓浓的诗情画意以及深厚的文化气息。
三、苏轼于杭州所作游历诗词文学地理解读的意义
正如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所说:“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为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苏轼作诗必然也要受到杭州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激发了诗人的灵感,造就了诗的境界,同时,诗人的诗作也塑造了诗中的一花一木,一山一水。因此,文学和地理可以互动。“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状况。”对于苏轼诗词中的杭州,我们必须从时代乃至地理环境和风俗状况中探求。因此从文学地理的角度研究苏轼的诗词的创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摘要:苏轼一生经历丰富,曾两度到杭州做官,前后五年,公事之余观山览水,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这些诗词具有深广的文学地理价值。一方面,这些诗词应地应景而作,表现出浙江杭州地域清新自然的风格;另一方面,杭州的诸景因为苏轼的诗词而更添诗情画意。因此,今试图从文学地理角度解读苏轼于杭州所作的游历诗词的文学地理价值。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他的诗文都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魅力……
一.豁达乐观是他的外部表现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思想比较复杂,主儒术而不迂腐,参佛老而不沉溺。性格坦率真诚,随缘自适,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夜晚,常人会是早点休息,一睡解百愁呀!可无情似有情的明月也许是同情这个人生不如意的人,在他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照入门里,词人于是乎欣然起行,找怀民漫步庭院,共同赏月,并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试想如果不是乐观的情怀,一个失意之人对月怎能不会伤感?如果不是豁达之士,心烦意乱之时怎会月下赏景?真是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风度完美地结合。
二.百折不挠是他的内在品质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坡》
这首词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做团练副使之后的第三个春天所作。黄州春天的某个早晨,风和日丽,天高气爽,苏轼约友郊游,玩得尽兴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同行兴致全无,狼狈不堪,奔跑避雨,抱怨连连,唯独苏轼听着雨打竹叶声,哼着小曲,拄着竹杖,穿着芒鞋,漫步雨中,胜似闲庭信步,悠然如初——“谁怕”,何等豪迈!何等洒脱!同行的人皆笑其“痴”,可谁解其中味啊。
好一个“一蓑烟雨任平生”呀!仕途多磨难,三起三落,跌宕起伏,历尽坎坷,他都能够“也无风雨也无晴”地泰然处之,坦然地面对。他执中持平,守正不阿,虽遭贬而无悔,虽九死而无怨,再大的风雨又奈我何?百折不挠,从容潇洒的形象跃然纸上。
三.报国爱民是他的精神内涵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在1071年,因和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调。朝廷派他去做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上阕:“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全城的百姓都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爱人者人恒爱之”苏轼的爱民由此可见一斑。
下阕:“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仕途受排挤,事事不如意,一贬再贬,苏轼仍积极出仕,实乃令人扼腕,千百年来谁能企及。苏轼在饱受迫害的情况下仍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他渴望有朝一日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修苏堤,建学校,谤新法,抨旧党,哪一项不是利国惠民,泽被后世?“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是苏轼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
文品“诗赋传千古”;人品“峨眉共比高”。苏东坡诗、词、歌、赋无所不精,他是万人仰慕的一代文宗;医学、饮食、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是文化史上罕见的“全能冠军”;儒、道、释兼收并蓄,积极进取而又超脱旷达,他是一个屡遭打击不改其志的坚守者;匡时济俗,修身、治国、平天下而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他是一位为民请命不折不扣的好官吏。苏东坡身上,有李白旷逸超凡的神仙气质,有杜甫执著坚守的忠义气概,有白居易穷达融通的从容气度,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气韵。中华文化因他而熠熠生辉!历史星空因他而灿烂夺目!
精选苏轼的诗词名句
1、小诗有味似连珠。
2、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3、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8、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9、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10、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1、人间有味是清欢。
1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3、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1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5、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16、人生看得几清明。
17、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1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9、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1、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3、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25、人生识字忧患始。
26、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27、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2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9、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30、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31、论必作,作必成。
3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忍小忿而就大谋。
34、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3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6、与君暂别不须嗟,俯仰归来鬓未华。
37、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
38、其始不立,其卒不成。
39、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
40、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4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2、志虽大而才不副。
43、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44、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45、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
46、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
47、成事在理不在势。
48、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49、细看造物初无物,春到江南花自开。
50、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51、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52、智出天下,而听于至愚。威加四海,而屈于匹夫。
53、以至详之法晓天下,使天下明知其所避。
54、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古代诗人苏轼的诗词
1、《宿望湖楼再和》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娟娟到湖上,潋潋摇空碧。
夜凉人未寝,山静闻响屐。
骚人故多感,悲秋更憀慄。
君胡不相就,朱墨纷黝赤。
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
但恨无友生,诗病莫诃诘。
君来试吟咏,定作鹤头侧。
改罢心愈疑,满纸蛟蛇黑。
2、《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6、《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7、《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8、《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昭君怨》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10、《满江红》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11、《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2、《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七绝·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七绝·上元侍宴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七绝·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五绝·守岁诗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
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七律·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七律·儋耳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七绝·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七绝·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关键词】苏轼 诗词 理趣
苏轼既是位覃思深虑、机趣横溢的哲人,又是一位“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的作文高手。他的诗词里经常可以见到那类富有“理趣”的作品。苏轼的诗词内容非常广阔,不仅是以文人之笔写就,更是以哲人之眼观照人生后的感悟之作。
苏轼诗词中的这些作品因其“言情”的同时夹寓进了某种新的艺术要素——“言理”和“理趣”。因而读他的诗可以获得格外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也可以获得韵味隽永的悲旷意蕴、心物交融的艺术境界。也就是说,它们在炽热真挚的情感中,“升华”或“提炼”出了理性的思索,这就比一般的“言情”更加显得“深刻”和“丰富”。或者也可以说,它们在优美细腻的抒情中,渗透或溶进了理性思考的成分,这就深化了诗词的思想内蕴,提高了诗词的艺术品位。
如他的《题西林壁》诗中的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至今还启迪着人们的思维,蕴含深刻的哲理。
他的某些咏物之诗,如“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虽其本意并不一定在于“言理”,但因其描咏对象本身含有一定的启示性,加上作者“智慧之光”的涵盖,故也能催人联想、发人深思。
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感慨遂深”一语,就指出了后主某些词所带有的“言理”倾向。而苏轼能使“言理”与“抒情”成功地结合起来,使“言理”形成为“理趣”。
我们试读他有名的《水调歌头》,此词本是抒情之作——抒写中秋之夜思念手足之情,但写到后来,那手足情深却久不得见的苦闷终于“升华”成了三句千古传颂的“至理名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话,概括尽了宇宙和人生的缺憾,显示了词人十分睿智的哲理性思考;但因他把人生难免悲欢离合的“铁的规律”,结合着“月有阴晴圆缺”的文学形象写出,所以其说理并不显得空洞和枯燥,反而觉得相当妥帖和富有“理趣”。而再综观全词,则这几句插入于全词抒情环境中的“理语”,增添了词的“思想深度”和哲理内蕴,也大大有助于词尾表述主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进一步抒情。
像这样在“景语”、“情语”中间用“理语”来“画龙点睛”的写法,苏词中还有不少。如他的《南乡子》“重九”词,在描绘秋景之萧瑟与“明日黄花蝶也愁”的抒情之中,就插入了“万事到头都是梦”的慨叹。
但最能引起人们兴趣和赞叹的,则更是他那些将“说理”如盐溶水般“溶解”进叙事写景的词篇。比如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临江仙》和《定风波》,就是极富“理趣”的名作。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在那夜阑人睡之际,东坡倚杖静听江声,终于从中得到了感悟:多少年来之所以在宦海沉浮中感到心力交瘁,归根到底就是因为未能“忘却营营”;如能抛却这些思虑杂念,就定能像奔流的江水那样,还我自由之身!因此,思想境界的这一番“豁然开朗”,词人眼前所见的自然景象竟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原先腾涌的江水顿时变得那么平伏,就连风儿都已止息,它们好像在向词人招手——何不驾一叶之扁舟,在江海的怀抱中作快活自适的逍遥之游呢?所以这一首词,实际上描写了作者精神境界上的一番“自我反省”和“大彻大悟”,耐人寻味;但因它始终结合着叙事写景来写,故读者就像身临其境那样,不知不觉间完成了与作者相似的心路历程的转变。
再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此词表面上写词人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实际却是写词人的人生态度或人生哲学。人生,犹如自然界一样,经常会“兴风作雨”;但是,风雨过后,却仍旧会复归于晴天。从更“彻底”的意义上讲,人在到达“终点”的时候回顾一生,则一切悲欢离合、阴晴晦明,都不过如梦幻一场全无“意义”!所以,眼前所遇的风波挫折,尽可毫不在意;只要抱定“任天而动”、“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则何处不可以“吟啸徐行”!这里,全没有哲学家的“说教”意味,也没有理论家的“演讲”腔调,活脱是一位阅历很深的“过来人”在娓娓自道其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寓托了他对整个人生的覃思深虑。
所以,苏轼的这些“言理”之诗词,因其深厚的哲学修养和精湛的文学技巧,表现出相当诱人的“理趣”。它们的艺术性,大大高出于那类言理流于空洞或仅在词中呈现为“游离”状态的诗词,苏轼诗词不愧是“智者”之文。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 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词开豪放词派的先河,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的散文创作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他认为作文应达到“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的艺术境界。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故称苏门四学士。综观苏轼一生文学创作,无不与他的生活道路和思想状况息息相关。代表苏轼一生文学最高成就的几篇赤壁诗文(《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是在他谪居黄州期间所作。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此时苏轼的父亲已经去世,妻子也去世了,背负着失去亲人的痛苦,苏轼远离他乡在密州任职,与弟苏辙有六七年没有见面了。对久别亲人的思念,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恰逢异乡的中秋月圆之夜,苏轼满腹惆怅,感慨万千对月抒怀,写下了这首中秋的咏月词。
词的上片叙述了作者的身世之惑和思想矛盾。开篇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的句子,开篇直入,点明是饮酒赏月。“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笔势回转,表面描写月色,实际上也暗合着不知道当时朝廷政局如何的疑惑,而并非真问天上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思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面上是说作者想回到神仙居住的“琼楼玉宇”中去,又害怕天上太寒冷,自己经受不住。实际上表明了“出世”与“入世”的困惑:想回到朝廷中去,又害怕难以容身;归隐去吧,又与自己报国理想相违背。实在是进退两难啊!
词的下片由咏月转为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是写月光照人无眠,照应开头“欢饮达旦”。于是作者发出质问“何时长向别时圆?”而作者立即又回转心情,自我安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是啊,哪会有十全十美的呢,只要我们兄弟彼此都能保重,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这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也是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排解。
这首词清婉雅丽,飘逸空灵。胡仔在《菬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词中虽然有“出世”与“入世”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脱离现实,格调是健康的,再加上词中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这首词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苏轼的另一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是受到广泛的赞誉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词的上片写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人世沧桑的悲戚。写十年里,夫妻阴阳相隔,就算不特意思量,往日深情仍然难以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对亡妻的哀思,对仕途波折的愁苦,相距千里,无处诉说,道出内心深处的愁苦悲怆之情,十年来,颠沛流离,自己是“尘满面,鬓如霜”,想象着即使与妻子相逢,妻子也会认不出自己,把现实中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的遭遇相互交融,既写出了死者的凄凉,也写出了生者的辛酸。
词的下片以“夜来幽梦忽还乡”为过渡,写梦境相逢的情景。作者选取妻子生前的生活细节来写,凸现出妻子临窗而坐,对镜梳妆的场景,表现了昔日的幸福的生活,也反衬出如今境遇的悲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酸甜苦辣霎时涌上心头,相互在这默默无言中倾诉分别十年的相思之痛。梦中醒来,作者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哀痛。清冷的明月,短短的山冈,幽幽的松林,想象那儿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作者巧妙地推己及人,以想像出妻子在那凄凉冷清的地方思念自己,衬托出自己对亡妻永不能忘的深挚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亡妻后所写,与王弗之逝又是十年,十年来的宦海沉浮,遭贬奔走,外任多年,郁郁不得志。夜中梦见亡妻,凄楚哀婉,写下了这首著名的悼词,词中“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细节描写,是全词中最突出的亮点,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浓郁的情思与率直的笔法相互映衬,既是悼亡,也是伤时,把哀思与自叹融和,情真意切,哀惋欲绝,读之催人泪下。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理解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局面,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一改晚唐五代词家的婉约之风,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豪放词中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七月,当时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冈城外游览赤壁矶时写下了这首词。这是词人具有代表性的词作,也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上片描写古战场,设置了一个极为广阔的时间、空间背景,长江滚滚东流,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渐渐被人淡忘,而现在作者能看到的是什么呢?只是旧日的营垒,从凌乱的岩石直刺天空、汹涌的怒涛拍岸的场面中,可以想见当时战斗的激烈。随后赞美“江山如画”,这锦绣河山,曾造就许多英雄豪杰。
下片着重塑造了三国时吴国将领周瑜的形象。东汉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24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并一同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是在皖城胜利之时。而后十年,即公元208年,他指挥了著名的“赤壁之战”。“羽扇纶巾”形象地刻画了周瑜的仪态。这是三国时儒将常见的装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作战时的从容。苏轼如此用心塑造周瑜形象,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当时北宋国力软弱,与辽、西夏作战屡战屡败,不断接受屈辱的议和条件。苏轼目睹国家危机加深,渴望有能像三国周瑜那样的英雄驰骋沙场,报效国家,尽管作者满怀豪情壮志,但是当时的政治现实不允许他施展才华。所以当时作者发现自己在壮年时就过早地生出白发,情绪不禁又消沉下去,自笑多情,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句以长江来衬托自己的心情,流露出壮志难酬的苦闷。
这首词气势磅礴,境界宏大,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周瑜这一英雄形象,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感慨与苦闷。清代词评家徐邹认为这首词“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苏轼在游赤壁矶写下这首词后,又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散文《赤壁赋》,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写泛舟大江的水光月色和饮酒赋诗的畅快心情。为主客对答铺设情境。赋分三层意思展开,一写夜游之乐,二写乐极悲来,三写因悲生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理则物我相适,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妙在不离眼前景,而议论、见识又不囿于眼前景。情因景发,景以情显,两两相触,缥缈多姿,创造出美妙的神话般的境界。又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赋充满诗情画意,而兼具哲理。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笔调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更多的是散句成分。除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外,句式长短不拘,用韵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这首词所表现的是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
《赤壁赋》正是通过赤壁之游以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见解,我们当然不会完全赞同,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并且那么坦荡、旷达,具有强烈的生活信念。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并没有脱离赤壁之游的特定环境、条件,而把理论的反复申述跟感情的起伏变化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抽象的观点具有形象性与感染力,并把读者带进一种颇有几分迷幻色彩的艺术境界。这,就是哲理与诗情的高度融合。奠定了这首词在宋代文坛的崇高地位。
苏轼一生忧患重重,所受苦难比任何一个文学家都要多,正是这种平凡的经历,使他写下了各种形式的、有创造性的优秀文学作品。他的创作所触及到的社会生活比同时期的许多作家都要广阔。丰富的阅历,使苏轼更关心民间疾苦,更亲近大自然,山川景物,记游咏物,感旧怀古等都大量写进词里。他的自然景物寄托自己壮志未酬的郁闷,使得他的明月、大江诗词婉约得催人泪下,豪放得催人奋进,他创立了与传统的婉约词派相对的豪放词派,为词的的发展开辟了广泛的路径。他把词从娱乐消遣的工具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艺术形式,在词中抒发爱国主义热情。他的创作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高度成就,从而确立他在北宋文坛的领袖地位,成为北宋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
宋代:苏轼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凤栖梧(赋生香亭)
宋代:周密
竹窈花深连别墅。曲曲回廓,小小闲庭宇。忽地香来无觅处。杖藜闲趁游蜂去。
老桂悬秋森玉树。涧底孤芳,苒苒吹诗句。一B744幽情知几许。钩帘半亩藤花雨。
双鸂鶒
宋代:朱敦儒
拂破秋江烟碧。一对双飞鸂鶒。应是远来无力。捎下相偎沙碛。
小艇谁吹横笛。惊起不知消息。悔不当时描得。如今何处寻觅。
水调歌头
宋代:卢炳
风驭过姑射,云佩挹浮丘。
丁宁月姊,为我澄霁一天秋。
尽展冰奁玉鉴,要看瑶台银阙,万里冷光浮。
分与世间景,好在水边楼。
想霓裳。呈妙舞,起清讴。
蓝桥何处,试寻玉杵恣追游。
拟待铅霜捣就,缓引琼浆沈醉,谁信是良筹。
长啸跨鲸背,不必愿封留。
1、《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2、《少年游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3、《定**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5、《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6、《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7、《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谷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8、《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9、《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10、《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11、《行香子丹阳寄述古》
携手江村,梅雪飘裙。情何限、处处销魂。
故人不见,旧曲重闻。向望湖楼,孤山寺,涌金门。
寻常行处,题诗千首,绣罗衫、与拂红尘。
别来相忆,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满江红》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14、《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凤凰山上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蓉,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5、《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娥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听阳关。
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阑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
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16、《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17、《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8、《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9、《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余年十七,始与刘仲达往来于眉山。今年四十九,相逢于泗上。淮水浅冻,久留郡
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感叹,因作满庭芳云水浅冻,久留郡中。晦日同游南山,话旧
感叹,因作“满庭芳”云。
三十三年,飘流江海,万里烟浪云帆。故人惊怪,憔悴老青衫。我自疏狂异趣,君
何事、奔走尘凡。流年尽,穷途坐守,船尾冻相衔。
巉巉。淮浦外,层楼翠壁,古寺空岩。步携手林间,笑挽扦扦。莫上孤峰尽处,萦
【苏轼杭州的诗词】推荐阅读:
苏轼的诗词11-18
苏轼的诗词及赏析09-22
秋分诗词 欣赏苏轼描写秋分的诗词10-13
苏轼最著名的诗词摘抄09-10
杭州的诗词名句11-10
苏轼所有诗词01-06
读后感《苏轼诗词读后感》01-03
高傲的苏轼10-09
苏轼的乐观诗句06-27
苏轼的经典诗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