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义时期教案
朴素中见崇高——古典主义时期
(1750——1820年)
一、教学内容
(一)时间范围界定
(二)社会文化特质
(三)音乐风格特征
(四)器乐的发展
(五)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六)喜歌剧的兴起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
(一)三种主要体裁: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
(二)三个重要乐派: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维也纳古典乐派
三、教学难点
(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四、教学过程
(一)时间范围界定
1750-1820年,涵盖18世纪初至19世纪初的欧洲专业音乐创作风格。1早期古典主义时期1720—1760年左右 2晚期古典主义时期1760—18世纪末
(二)社会文化特质
重视真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具有深刻思想性,反映了“理性时代”和“启蒙时代”的思想实质,表现为民主精神、进步的伦理观念以及工业革命的发展。
(三)音乐风格特征 1早期古典主义时期:
(1)采用主调和声织体和简化旋律(华丽风格):结构方整性,结构内部对比大,节奏轮廓清晰,和声语汇简化,和声节奏放慢
(2)洛可可风格:节奏复杂化,旋律装饰化
(3)变化:巴洛克时期的曲式结构被新的结构形式取代;主调音乐织体取代对位法;新的器乐媒介取代通奏低音
2晚期古典主义时期
(1)曲式结构:清楚的终止式,清晰明确的乐句划分,乐句长度缩短,一般为4小节一个乐句
(2)音乐织体:主调音乐织体,单旋律线,分解和弦音型的流行(3)旋律风格:旋律简洁,主体材料有雷同,多使用自然音阶
(4)和声运用:较多使用正三和弦,副三和弦,除属七和弦外其余较少适用(5)即兴演奏:即兴演奏逐渐消失,作曲家们更仔细写出音乐记号
(6)器乐体裁:确立古典交响乐形式,奏鸣曲规范化,协奏曲的确立,海顿对弦乐四重奏的贡献
(四)器乐的发展
1奏鸣曲:源于意大利文sonare,为鸣响之意。16世纪前就已存在,16世纪时泛指一切器乐曲,与声乐曲相对。一般有四个乐章。(1)第一乐章用奏鸣曲式,采用快速度标记Allegro(快板)
(2)第二乐章采用慢速度adagio(柔板),lento(慢板),调性在作品主调的下属或属调上,更强烈的抒情性,曲式结构是三段体(ABA)、回旋二段体(AABA)
(3)第三乐章一般被称为“小步舞曲”,调性与主调性相同,四三拍,速度为中快。(4)第四乐章使用主调调性,速度稍快,曲式结构多为回旋曲式与回旋奏鸣曲式。(5)代表人物:舒伯特,肖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等 2交响曲:源于巴洛克时期意大利歌剧序曲,18世纪上半叶作曲家们采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写管弦乐作品,并将其称为交响乐。(1)内容具有文学性,标题性
(2)曲式结构更自由,乐章数目不定(有一、二、五、六、七乐章组成的交响曲)(3)乐队编制庞大,音响华丽丰满,民族风格浓郁(4)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3协奏曲:源于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乐队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尤其受独奏协奏曲影响。(1)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由乐队演奏,第二呈示部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此外在再现部结束之前,还有独奏乐器演奏技巧的华彩段
(2)第二乐章慢板,趋势比较自由,通常采用三段式,音乐富有歌唱性。
(3)第三乐章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富于华丽技巧,又是具有民族风格或舞蹈性的节日的狂欢气氛
(4)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4室内乐:原指西方贵族宫廷中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观众演出的音乐,有别于教堂音乐与戏剧音乐。现指由一件或几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主要指重奏曲和小型器乐合奏曲,区别于大型管弦乐
(五)三个重要乐派 1曼海姆乐派:18世纪在德国南部曼海姆形成的一个音乐流派。曼海姆乐派在音乐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在结构上,奠定了古典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布局,在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结构的基础上加入了快速的第四乐章,形成了快板—行板—小步舞曲—快板终曲的交响乐套曲形式。
(2)在演奏风格上,仔细安排乐队演奏力度上“渐强”、“渐弱”的情感幅度变化,在当时具有前瞻性。
(3)在创作上,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声部加强了管乐器的色彩效果,废除了巴罗克时期乐队通奏低音的写法,开创性地采用总谱形式进行创作。
(4)在乐队编制上,形成了相当完整的交响乐队,1756年达到56人,成为当时欧洲最大、最优秀的管弦乐队
2柏林乐派:18世纪下半叶在柏林形成的一个乐派
(1)风格比较保守,音乐多采用对位手法,交响曲多为三个乐章。(2)这个乐派的贡献在于强调交响乐中的情感表达,信奉“情感主义”,比曼海姆乐派的音乐更动情。它把奏鸣曲式中呈示部的两个主题真正分开,扩大了展开部的发展,奠定了近代奏鸣曲的基础。
3维也纳古典乐派: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20年代,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在维也纳形成的乐派
(1)在音乐内容上,音乐作品受到当时启蒙运动思潮的影响,以讴歌人的精神和反映自然界的美为主旨。
(2)在音乐织体上,确立了主调音乐形式的主导地位,和声织体清晰,曲式结构分明。(3)在音乐体裁上,奠定了交响曲、四重奏、协奏曲、奏鸣曲等体裁形式,使之更完善、更规范。
(4)承袭了德奥音乐文化传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高超的作曲技法,使古典主义音乐达到顶峰,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1格鲁克:德国作曲家,对意大利正歌剧成功改革确立了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代表作:《奥菲欧与尤丽迪茜》、《阿尔切斯特》、《帕里与海伦》,一生创作40余部歌剧。
2格鲁克的改革强调,戏剧内容与音乐表达之间要达到一个更为合理的状态,他的观点适应了18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的审美情趣。其主张体现在《奥菲欧与尤丽迪茜》、《伊菲基尼在奥利德》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服从诗和剧情的需要,戏剧内容的阐述是第一要素(2)放弃返始咏叹调的表达,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花腔段落,并用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唱宣叙调”,咏叹调与宣叙调差别不大
(3)歌剧序曲成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达歌剧的内涵
(4)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不仅仅处于伴奏的地位
(5)减少独唱部分,加强乐队与合唱团的作用,舞蹈中也去掉了与歌剧内容不符的哗众取宠的片段
(七)喜歌剧的兴起与发展 1意大利喜歌剧
初为“幕间剧”,与正歌剧没有关系,创造“终曲合唱”形式,佩尔格莱西的《女仆作夫人》最具代表性,由此引发一场“趣歌剧论战” 2法国喜歌剧
集市剧 口语独白 重视重唱与乐队的作用,强调感情表达与音乐描绘题材与社会问题相关,具音乐性,后有悲剧和浪漫主义文学题材,用对白把独唱和合唱贯穿格,代表作有格鲁克的《不期而遇》、比才《卡门》 3英国民谣歌剧
与法国喜歌剧相似,对白用本国语言,通俗曲调,沉重打击正歌剧,代表作是《乞丐歌剧》 4德国歌唱剧
与意大利歌剧风格相似,题材有关土耳其或有东方色彩,有巫术、魔术表演,舞台机关布景,希勒为德国歌唱剧之父,代表作《问与答》《两个守财奴》,其他作家的代表作有《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
5西班牙喜歌剧形式——萨苏埃拉
15—16世纪最流行,特点是叙事和抒情结合,题材多样,节奏接近舞曲,有多声部作品,后发展成为西班牙民族歌剧,18世纪中叶后被音乐喜剧取代。
五、实际要点
(一)音乐风格特征
(二)器乐的发展
(三)三大重要乐派
(四)格鲁克的格局改革
六、文化连接
(一)1792年
《纳书楹曲谱》成书,辑录昆曲、散曲等
(二)1814年
清代蒙古人荣斋编成《弦索备考》成书,收录了以弦乐器为主的合奏曲13首,用工尺谱记谱
(三)清代华秋萍的《琵琶谱》正式刊行,对后世琵琶记谱有很大影响
七、参考文献
(一)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8 P80—113
(二)汪洋
《西方音乐史》
第五编古典主义时期音乐
(一)概述
湖州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
(三)西方音乐史讲稿及教案
http://
(四)百度文库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特征http://wenku.baidu.com/view/2a6595d5b14e852458fb57bc.html
八、学术思考题
(一)概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答:
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以上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何历史意义?
霍夫曼曾说,“音乐是所有艺术中最富浪漫主义——几乎可以说是唯一的真正浪漫主义的艺术,因为它的唯一主题就是无限物。音乐向人类揭示了未知的王国,在这个世界中,人类抛弃所有明确的感情,沉浸在无法表达的渴望中。”
古典音乐的作品浩如烟海,是西方古典音乐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们大多数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听不懂看不明白,难于鉴赏。成为了一种阳春白雪式的高雅音乐文化。其实不然,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古典音乐作品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被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的。比如说:《天鹅湖》《蓝色多瑙河》等等古典音乐作品,几乎可以说是为全世界各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和家喻户晓的。
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均住在维也纳,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时期。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构成了18、19世纪世界音乐文化的高峰,对后来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至今仍然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我认为表现了人们对于普遍美的思想追求,强调我们的情感而不是我的情感,是纯粹的、本质的音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有着高度的艺术性、深邃的思想性和寓教于乐性:它的结构我认为是匀称、严谨的,表现则手法简洁、洗练、句读清楚、段落清晰,因此,古典主义音乐被看作是高尚、健康、典雅、严肃的音乐。这时期的三大巨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用深刻而又通俗易懂的作品,让这一时期开始的音乐从此走向了全世界。
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的很多器乐作品都是标题音乐或者说是文学性的,其语意信息非常丰富。即便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纯音乐,也会使听众们感受到非常清晰的情感。我觉得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上都表现出了对于情感、对于大自然以及对于未来等等题材方面的创作的描绘。并且艺术形式表现等方面也比以前有了新的变化。更加着重地强调了音乐要与音乐以外的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也就是提倡一种综合的艺术。同时我认为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并且描写大自然景色的作品也非常多。如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这首作品表现了溪水、鱼、渔夫三者的关系。钢琴的出现表现出了鱼的戏水,我们仿佛能感觉到鱼儿在水中溅起的水花和在阳光下所呈现出丰富色彩。弦乐的出现则表现出了溪水的清澈与晶莹。这种描写大自然的作品我认为只有在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中才可以听到。
有人说法国大革命点燃了欧洲人的浪漫主义精神。这时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端庄的风格形成了热烈的对比。其旋律洋溢着抒情性,音响更强大、表情更明确、管弦乐配器日臻娴熟,几乎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音乐家们可以象画家一样调制声音的颜色从而去描绘平静或者狂暴的海洋,或去表现诗意般的梦幻,其结构更加自由,奏鸣曲、交响曲为了承载更多的题材内容。增加了突然的插入、意外的对比或诗情画意的段落,以便使听众们能够长时间地奔驰在情感的颠峰。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如,著名的《如歌的行板》,是柴科夫斯基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我认为在这个乐章中柴可夫斯基像画家一样调制声音的颜色,将他的忧郁风格发挥到了极至,因此,这首作品被誉为柴科夫斯基的“代名词”。
纵观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我们清楚地可以知道有一个人同时跨越了这两个音乐时期,这就是贝多芬。贝多芬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三十一岁时耳朵已经全聋,但这巨大的灾难并没有将他击垮使他沉默。他依然坚守着“自由、平等”的政治信念并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比如:交响曲《命运》《英雄》;钢琴奏鸣曲《热情》《暴风雨》等等。如他的《命运交响曲》整部作品精炼、简洁、结构完整统一、内容深刻。他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表现了人们精神世界同命运斗争的过程,这正如他所说的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即使遭遇到再大的苦难,我也不会屈服于命运,我觉得这也是对于我们当今社会人们精神世界的一种巨大鼓励,也是《命运》的经典之处。
关键词:古典主义;钢琴演奏风格;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95-02
钢琴音乐艺术已经有300多年历史,钢琴音乐艺术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古典主义时期主要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这一时期流派纷呈,大致分为巴洛克、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等四个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艺术形成了与众不同的艺术特征,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钢琴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他们创作和演绎了丰富多彩的钢琴音乐。
一、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发展的背景
18世纪中叶,西方音乐开始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时期,直至18世纪70年代才最后确立了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主要是指的1750-1830年左右,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生活的年代,即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成就非常之高,特别是许多室内乐、协奏曲、独奏曲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这一时期的音乐往往会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创作,给人带来深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古典主义时期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奏鸣曲式进人古典主义后,音乐开始反映社会现实,诙谐和融洽、斗争和矛盾,以及民族感情、宫廷的复杂变化都反映在这一时期的音乐中。这种音乐风格正好符合奏鸣曲式的演奏特性,并对后世钢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许多作曲家们都是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的贡献者,如克莱门蒂、库老等,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一生为音乐作曲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古典主义钢琴奏鸣曲的启蒙者,是后辈学习钢琴的良好典范。此外,还有海顿、贝多芬、巴赫和莫扎特为代表的艺术家。下面将以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为线索,研究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演奏风格。
二、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三位代表人物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作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一位先行者,在室内乐、交响乐等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被称为“交响乐之父”。海顿生活朴素,有朴素的宗教信仰,这使他形成慷慨大度、宽厚善良的性格。他的音乐幽默、自然、有节制,体现了他的思想和古典风格的特点。他的音乐总是以表现光明欢乐为主,作品所流露的多半是朴实明朗的感情。海顿的键盘音乐体裁包括钢琴三重奏、小夜曲、奏鸣曲等,数量之多,且质量极高。他的钢琴音乐创作正如他的基本创作风格一样,乐观、明朗、富有幽默感和民间气息,音乐表现力更是炉火纯青。同时,他在音乐结构方面也获得了和声与对位因素的平衡,这也正是古典风格的两大特点。海顿的作品以钢琴奏鸣曲为主,共创作有62首。海顿开创和发展了奏鸣曲式,为了将奏鸣曲式用于钢琴作品,海顿写了大量的键盘奏鸣曲,对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都是建立在海顿的基本格式之上的。海顿的《C大奏鸣曲》由于被收入《小奏鸣曲集》中,钢琴学生几乎都弹过,成为人们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乐曲。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我们谈论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不能忽视莫扎特这样一位具有代表意义的音乐大师,他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地位主要由他的歌剧交响乐及协奏曲等确立的。他的钢琴曲创作在钢琴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钢琴作品主要有19首奏鸣曲和许多舞曲、回旋曲、幻想曲、变奏曲等。莫扎特的创作风格极具特色,他的作品甘甜、优美而宁静,总是给人以美好的感受,莫扎特的音乐风格改变了以往静态的巴洛克风格,具有恬静淡然的释怀感。莫扎特的时代,钢琴音乐完成了由古钢琴到钢琴的过渡。我们看到,从海顿到莫扎特,钢琴音乐是向着更为丰富地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向不断深化的。贝多芬接过他们传来的接力棒,将钢琴音乐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音乐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位革新者,而他的钢琴奏鸣曲则是音乐史中的一个高峰。贝多芬是在海顿和莫扎特后钢琴音乐界出现的又一巨星。贝多芬在吸收前人音乐创作精华后,在风格方面不断进行调整,进而形成具有鲜明而独特个性的曲风。贝多芬所谱的曲子不仅气势队宏,还融入了与艺术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哲理,能够让人在思想和精神上受到洗礼,这种独特的魅力使贝多芬成为钢琴奏鸣曲与交响乐领域最为成功的作曲家之一。真正代表贝多芬钢琴曲的最高成就的、在钢琴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牌意义的,还是他的钢琴奏鸣曲。贝多芬一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几乎伴随了他整个的创作生涯。这些奏鸣曲深刻反映了贝多芬心中那激奋奔腾的情感和他对社会、历史、大自然的百般思索、千般感受。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尤其是第二、第三时期创作的奏鸣曲,充分展现出贝多芬过人的天才。可以通过对Op. 2至Op. 111的全景观察,体验贝多芬的特殊音乐风格、音乐语言及其变化发展过程。特别是他在第三时期所创作的那些深沉、壮美、华丽的作品,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为后来的舒曼、李斯特、肖邦等作曲家打开了通往浪漫时代的大门。
三、古典主义时期钢琴音乐演奏风格
(一)钢琴的演变
在古典主义时期,由于作曲家对渐进力度的兴趣爱好,促使钢琴取代大键琴。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较为成熟的作品是为钢琴而创作,而不是为古钢琴、大键琴以及管风琴等巴洛克键盘乐器所谱写的。
(二)力度
古典主义作曲家对情感表达的细微差别,让渐强(crescendo)与渐弱(decrescendo)这样的渐进力度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海顿的音乐作品有时比莫扎特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幽默感。在贝多芬时期力度幅度有了更大的发展,使用极端强度力度手法:突强及突弱。
(三)音色
18世纪末的钢琴比现代钢琴轻得多,音域范围小,音色比较轻柔,并且弹奏后的声音停留得比较短暂。古典时期的作曲家在写作时,没有将重心放在制造音色上,而是注重整个安排的统一性,让音色和形式更加完美。
(四)速度
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常常明确地标记出所要求的速度,一般是适度的极快或极慢的。与海顿、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快板乐章快得多,慢板乐章往往更慢。演奏时在总体上速度均匀、稳定,富有弹性,如心跳的脉搏。
(五)旋律与节奏
像古典时期的各种事物一样,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的旋律是比较简单、均衡的,不像巴洛克时期那种不断扩展的旋律那样不平静。在节奏特点上,巴洛克时期作品自始至终是强烈沉稳、不屈不挠持续的。而古典主义时期作品需要用极其敏锐的手法来演奏。
(六)演奏方法
通常演奏古典时期的钢琴音乐通过放松、高抬指、断、保持、连、跳奏与速度的练习作为技术支撑。演奏时要求具备优雅的音乐气质、准确的分寸控制、均匀流畅的旋律线条和清晰灵敏的手指触键法。
(七)踏板
通常,在维也纳古典音乐作品在钢琴演奏中,为了声音清晰而使用少量的踏板。在演奏海顿、莫扎特的作品时,踏板的用法是:(1)快板乐章中不使用踏板;(2)为了与没有踏板的部分产生良好的连接,踏板不需太深;(3)为了加强音乐的连贯性与和声的饱满,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可使用延音踏板。到贝多芬时期,必须依照说明使用踏板,比如:(1)保持均匀的渐强和渐弱,使用踏板;(2)连奏时使用踏板;(3)连接各乐章使用踏板。
古典时期音乐风格高雅,反映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对此后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推动意义,乐器之王钢琴正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并被广泛运用。
古典主义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作为音乐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推动音乐历史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巨子在推动音乐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洪岛.欧洲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2〕朗多米尔,朱少坤.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3〕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4〕刁蓓华,陈复君.贝多芬32首奏鸣曲注释[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2.
〔5〕郑兴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6〕刁蓓华,陈复君.贝多芬32首奏鸣曲注释[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2.
〔7〕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姓名:余江华
学号:053601
新时期爱国主义 摘要: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在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路径有: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关键词:新时期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设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
(一)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全民族具备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的精神动力,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成功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这一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努力建设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拥有基本的精神动力,大力倡导和弘扬时代精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振兴中华的热情。其中爱国主义乃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必须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事迹如群星闪烁着不朽的光芒,几千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华夏数经倾危而复兴的力量所在,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振兴华夏而奋发图强,拼搏进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依靠爱国主义形成的凝聚力取得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整合政府、社会和民间的资源和力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首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领导。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各主管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省市可建立由党委宣传部、各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商解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相关部门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指导、协调、督促、检查,按中央和省委要求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教育基地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在教育基地的领导班子配备、人员编制、队伍培训和职工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其次,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阵地,其社会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由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是以取得社会效益为根本原则的,所以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它的投资积极性一般不高。笔者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首先应该主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政府要有建设好、利用好教育基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资金投入上,各级政府要挑大头,加大投入力度,要计划好用于教育基地建设的配套资金。要按照文化事业建设费和有关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对中央和地方的资助资金专款专用,坚决杜绝腐败现象。
最后,政府应鼓励社会力量、民营资本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存在资金紧缺的问题,仅靠政府的那点投入难以支持其长远发展。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民营资本将是个不错的选择。
笔者认为,教育基地可以大胆地把基地后勤推向市场,吸纳民间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较好地化解矛盾。例如西柏坡纪念馆就已经采用竞标的方式,将馆里的卫生管理工作向社会公开承包,结果当年就节约资金9万多元。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如何做好合理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各类反映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载体,政府应支持这类教育基地主动与旅游部门或旅游公司联系,加强合作,发展红色旅游,拓展自身建设和发展的空间。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背景、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改进创新,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真正实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
因此,我们的各类教育基地建设,必须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教育内容,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完善教育形式,不断研究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开辟新途径,使教育基地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各类教育基地要从改进陈列方式、创新展示手段、丰富展出内容等方面入手加强建设,努力做到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要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解决陈列内容陈旧、手段方式落后的状况,在艺术设计、实物制作、展品布设、灯光配备等环节,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更多的信息,努力增强文物展示的现场效果。
其次,要开辟双向渠道,共建共育。要创新思路,在更好地做到“请进来”的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力和影响面。
要与社区、学校、部队、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联手共建教育基地,制定共建计划,签订共建协议,确定联络员和辅导员,以此来增强工作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共建共育活动。
要组织巡展、巡讲、报告会、座谈会,把教育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去。各教育基地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走进农村,多办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临时展览、流动展览。
四、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做好公益服务。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述着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光辉业绩,是激发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升品德修养的大课堂。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应作为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方面,主管部门要加强基地内部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规范服务范围和经营活动,营造干净整洁、庄重有序的参观氛围,使教育基地真正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
另一方面,各教育基地应坚持社会公益的原则,对学生团体参观实行票价优惠措施。以博物馆、纪念馆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应尽量做到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对学生个人参观实行半票;对家长带子女参观,子女实行免票。
一些经营性的教育基地也要创造条件,拿出专门时段对学生免费开放,为广大未成年人进一步走进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提高教育基地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重点要建设好领导班子队伍、讲解员队伍、研究员队伍。
各教育基地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交流的机制,依靠人才战略,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整体水平。
要定期组织多层次、多种类的培训,加强思想教育,重视学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素质、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要放开视野,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教育基地的生机和活力。
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教育基地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轨道,是加强教育基地建设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党委宣传部门加强对教育基地的宏观管理,还是各教育基地自身加强内部管理,都必须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落实和巩固。只有不断实现制度创新,才能真正使教育基地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
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通过完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教育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要按照中央关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切实抓好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基地自身的发展活力。
最后,要在征集文物史料、挖掘教育内容方面练“内功”。文物史料是基地存在、发展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条件。工作人员要认真研究自身的历史沿革、馆藏史料,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民间收藏人士,深入挖掘各种收藏线索,广泛收集文物史料,尽力增加基地的馆藏量。要着力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通过对馆藏文物史料内涵的深刻提炼,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激励。
(二)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历史限定。江泽民总书记说:“爱国主义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在今天,我们讲爱国就是要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把个人的理想和事业融汇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1]不同的时代爱国主义的时代特性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一种正义的、极具凝聚的力量是古今一脉相承的。
一、爱国主义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主义是我们祖国的优良传统美德。历史上的一些道德规范在今天已失去存在的价值,如“一女不嫁二夫”、“不孝有三,无子为大”等已被当作封建礼教而摒弃,而爱国主义却始终是基本的素质要求。
爱国情素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先辈们生于斯,长于斯,利用他们的智慧和勤劳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并不断受惠于祖国的物质资源,创造了文化,积累了文明。
他们一代又一代享受着祖国文化的熏陶,又为促进文明奋斗着。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祖国的爱恋之情,并通过演化、提炼、升华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对民族对祖国真挚而深厚的爱。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异族的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和奋争,涌现出岳飞、文天样、郑成功等无数可敬可爱的民族英雄,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近代中国,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每一次战争都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的历史深渊。
同时,每一次战争也使中国人产生震惊和民族危机感,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近代中国出现的一切问题无不与这一主题息息相关。无论是郑观应等提倡的“实业救国”、蔡元培等倡导的“教育救国”、“科学救国”,还是邹容等追随的“革命救国”,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中日近代史昭示我们,要改变贫弱受欺、落后挨打的历史命运,就必须奋起抗争,奋发图强,从列强侵略中国的那一天起,中国人民就举起了团结御侮、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旗帜。
从太平天国起义到义和团运动,从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无数中华儿女和爱国志士,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略,前仆后继,历尽艰辛。”[2]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凯歌。正是爱国主义产生的高度凝聚力和民族尊严感,才有了新中国的建立。
热爱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密不可分的。难忘香港、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高举国旗翘首期盼钟声敲响的时刻,难忘申奥成功时热泪盈眶欢庆的狂热。这种情不自禁就是爱国主义的流露。
二、发扬爱国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人们常常是总结过去,瞻望未来。回首刚刚过去的100年,我们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可否认的差距,成绩使我们为祖国自豪,差距使我们为祖国奋发。在新世纪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把阻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所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较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状况,如果没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如果没有热爱祖国、建没祖国的责任与热忱,我们便只能临阵退却,只能自暴自弃,只能任人宰割,甚而再次成为附庸。
只有发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开拓进取,对祖国的繁荣富强、社会的文明进步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为此而倾注全部心血、贡献全部智慧。这是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竭的动力。
三、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是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3]革命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独立出生入死,建设时期,需要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那么,如何做一名新时期的爱国者呢?
首先,每个公民必须要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民族自尊心能增加我们自立向上的恒心,自豪感能树立我们建设祖国的自信。邓小平曾说:“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4]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就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近代史上,面对列强的分割,面对祖国的落后,部分激进分子主张一切采取“拿来主义”,甚至走向民族虚无主义的极端。
民族虚无主义既否定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独立品格,也彻底否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备受人们推崇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一种偃息民族自尊心的观点。我们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且一度领导世界潮流,直到中国已走向衰落的20世纪。
英国著名的思想家罗素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文化做出高度的评价:“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唯一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自孔子时代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和罗马帝国的文明都相继消亡,但中国文明却通过持续不断的改良,得以继续下来。”又说:“平心而论,我认为中华民族是我们遇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
他还断言:“他们将在科学上创造世人瞩目的成就。他们很可能超过我们,因为他们具有勤奋向上的精神,具有民族复兴的热情。”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消除民族自卑感是大有裨益的。事实上,民族虚无主义只是部分激进分子们倡导的,而大多数爱国者还是尊重我们祖国的主权,坚信我们民族的文明。
事实证明,民族虚无主义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好的出路,只能带来自卑与自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文化,区分精华和糟粕,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生命,放出新的光彩。”[3]
其次,要从思想上、知识上充分装备自己,为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对WTO的认可与加入,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已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一员。在这个舞台上,如何成功地履行自己的角色,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必须先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我们面临的局势:我们虽有辉煌的文明,但仍处于落后的状态;我们虽已取得了成就,并得到世界的认可,但仍有部分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制度十分仇视,我们应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维护已取得的革命成果与建设成就,维护祖国的稳定统一。目前,世界已进入以智力和知识作为资源和生产力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
我们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更新学习知识的方法与理念。
综上,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总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历史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内容,向人民提出新的要求。但毫无疑问的是,它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人民的重要思想基础和不断追求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Walt Whitman
Whitman is among the most influential poets in the American canon, often called the father of free verse.He spoke highly of individualism and self-affirmation.“Song of Myself”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f all Walt Whitman’s poems and is included in Whitman’s spectacular poetry collection Leaves of Grass.Throughout his poetry, Whitman praised the individual.He imagined a democratic nation as a unified whole composed of unique but equal individuals.“Song of Myself” opens in a triumphant paean to the individual: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But strictly speaking, in “Song of Myself”, Whitman is not writing about himself.Many of the experiences recorded in the poem are purely imaginary.His aim is to embrace the whole human experience by means of imaginative sympathy, which Whitman possessed to an extraordinary degree, and enables him to identify himself with all sorts and conditions of men.He fraternizes with all;their interests are his.All men and women, moreover, are potentially equal in the sight of Whitman.“Song of Myself” is perhaps the most thoroughly democratic poem in American literature.His style is simple and natural, without such nonterminating as conventional rime or meter, hence it must have an organic growth like a perfect animal or tree, in which each part is propositional and harmonious with the whole.To sum it up, by reading this long poem I have a overall understanding about Song of Myself.In this poem, he taught us how to treat people equally, how to respect nature and ourselves, and that we should always be optimistic about life, both current and future, no matter what the outside world is, just believe in ourselves.专业:英语专业
学号:B12123104
19世纪初, 艺术歌曲这一音乐体裁主要盛行于德国与法国, 并在浪漫主义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舒伯特是这一音乐体裁的开拓者之一。作曲家们从诗歌中获取创作灵感, 大量的应用文学体裁, 由此产生出艺术歌曲 (Lied) 这一类型。艺术歌曲以人道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特征, 在浪漫主义时期承载了对音乐价值和人文关怀的诉求, 并以诗意般的词、律动的曲和严谨规范的声表现出来。
一、词
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注重音乐文学的精良, 追求音乐与诗歌的感性结合。艺术歌曲的优美唱词本身就是诗, 高度集中地反应生活, 而又以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 以及韵律和谐、节奏鲜明、凝练生动的语言去塑造艺术形象。歌词显示出诗的韵律, 其旋律又跳动着诗的脉搏。
在艺术歌曲的唱词中, 诗化的凝练美点点滴滴都展示出了诗情画意的精美与情致。诗歌, 作为艺术歌曲歌唱的词, 以诗化的文学语言作为它的造型手段, 既有外在美的形式特征, 更具有内在美的内容体现, 以少总多, 以简驭繁, 以精纯的语言去讲述现实生活, 通过炼字、炼句、炼意去创造准确优美的音乐文学形象, 以达到“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的艺术效果。例如:舒曼艺术歌曲《月夜》, 所配的歌词就是一首由德国诗人艾森多夫所创作的诗歌:无边无际的天空, 静静地吻着大地, 在闪光的花丛中, 她的梦境多美好。/微风吹过大地, 麦浪一片涟漪, 树叶沙沙作响, 星光点点在天际。/我的心灵多舒畅, 伸展出它的翅膀。飞过寂静的大地, 奔向我的故乡。
正如李斯特所言, “通过与诗的内在联系, 音乐获得了新生”, 《月夜》作为舒曼艺术歌曲之一, 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艺术歌曲特点, 强烈而不失细腻的抒情和充满诗意的表现造就了整部作品的基调。
二、曲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 含有许多主观因素, 并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不同于其他时代。
曲调, 这个奇妙的从属音乐特有音响的构成体, 它被喻为音乐的灵魂, 成为音乐的基础和支柱。它主宰着音乐王国的一切创造, 音乐的形象、内容、体裁、风格、民族特征等等都由它来表现。仅仅是那么几个音符、音节, 却变幻莫测地流动出难以数计的旋律, 或令人随之跳跃、神往、惆怅或感动。这里的曲还包含着歌曲的曲式结构, 艺术家们在给诗歌谱曲时会运用到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主要就有民歌风格的分节歌还有变奏性分节歌。奇妙的音组结合后所形成的贯穿结构, 往往是最能表现出戏剧性的内容, 音乐随着歌词的变化而变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使歌词和音乐二者统一。
在艺术歌曲中, 钢琴伴奏与音乐曲调同等重要, 钢琴伴奏不仅起和声节奏的衬托作用, 往往还用特定的音型或更复杂、更精致的织体以表现歌曲内涵, 在歌曲呈现的过程中不断渲染意境和衬托情感。钢琴的伴奏把诗中的形象变为音乐形象, 作曲家借助钢琴的表现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歌曲的渲染力和表现力, 钢琴丰富多彩的表现力, 渲染了诗歌的意境使得音乐形象更加个性鲜明、折服人心。舒伯特在他的艺术歌曲中充分发挥了钢琴伴奏的表现力, 诗意和曲意的交织缔造了歌曲最大程度上的呈现。在舒伯特每一首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始终渲染歌曲的氛围, 烘托歌曲的情感, 营造歌曲的背景给歌曲伴奏注入新的血液。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是从属旋律, 是来补充表现旋律所不及之处。钢琴伴奏至始至终用用着色彩的变化、速度的急缓、音的延长与停顿来烘托气氛, 创造出意境美, 从而增强艺术感染力。
舒伯特作品《鳟鱼》采用的是带再现的三部结构, 音乐具有德、奥民歌色彩, 全曲清新、活跃、明朗、欢快, 歌曲开始部分的钢琴音型, 生动地描绘了鱼儿在水中穿梭的情景, 伴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使歌曲所要呈现的故事内容更加绘声绘色。
三、声
声乐最终是需要演唱的艺术, 词章的言语与曲作的旋律, 有赖于演唱中的声腔体现, 只有当它赋予了声的美, 它才能真正传达出听觉的美感。声乐艺术的实践活动是一个系列的传达过程, 词曲主观的契合与协调, 仅完成了作品的书面存在, 并不是最终的音响存在, 而声主体的出现, 正是要将客观的书面转化为最终的音响存在。
艺术歌曲的词多为优美的诗篇, 歌曲的情感表达相当细腻丰富, 歌唱时需要更纤细、更复杂的演唱技巧。在行腔上面要求像歌唱一样的说话或像说话一样的歌唱。我们所说的像歌唱一样的说话, 就是要求语言的音调表现就像歌唱一样富有韵律感。当然, 歌曲的唱段虽经过艺术的加工具有丰富的音乐性, 但不等于装腔作势, 它仍然要求自然和谐、运腔自如, 就好像说话一样地歌唱。也就是使歌唱富于流畅自然的描情叙意的效果, 使歌唱的语言就像说话一样的亲切自如。首先我们就必须做到反复朗诵歌词, 体会语言中的文学内涵, 从朗诵歌词的过程中进一步向歌曲旋律过渡, 细心揣摩歌中之意, 通过情感的体验把我它的轻重强弱、高低起伏、以至整个语调、语气、语势特点。
艺术歌曲的脉络, 要靠演唱者的深入掌握, 当它以有声形态去体现时, 借助于声响的流动谋篇布局, 也就是要有全面的行腔设计, 调动一切声音的表现手段与技巧去抒情叙事, 轻重强弱要安置, 高低抑扬有调节, 快慢急徐善控制, 顿挫连断须把握。总之, 要对音响的色彩表现进行总调节与总配置, 在音乐的回旋反复、起伏跌宕中去润腔、创腔, 并与气息、共鸣、出字、行腔等趋向一致, 使艺术歌曲的音响形象成为一个完善和谐的构成整体。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2]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扩大,网络时代的到来,中国加人世贸组织。在这样的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这个教育如何搞,能否常抓常新打好这场主动仗,对此,本文略述己见。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它覆盖各行各业,其对象是全体公民,但是从教育的效果出发,同时考虑到教育的深远影响,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对象,是新形势下这一教育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讲清爱国主义教育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爱国事件、爱国人物的英雄事迹补充一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要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有血有肉的情节。其次,要启发诱导,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强硬灌输,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中悟出真谛,受到启迪和教育。再次,循序渐进,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经常性的工作,学生学习这门学科也需要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来完成,要根据形式发展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不同班级的思想实际有所选择和侧重。
二、在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时代特色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老课题,我们已经认识到对一个民族来说,爱国主义教育程度是衡量其人民政治素质的重要标志,对一个国家来说,其公民的爱国主义教育程度是衡量该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搞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不激发起全民族的爱国兴邦情趣不行;在特殊情况下(比如战争),有没有爱国主义是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素,当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主题。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这是因为: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的实情实景。爱国主义不是虚无主义,而是社会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社会现实错综复杂的诸多方面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现实,才是时代特征和国家风貌的典型的代表。第二,就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而言,能够激发鼓舞民心,振奋民族神,增强全国人民凝聚力的内容,尽管丰富多彩,但都由历史条件、涉及领域、知名程度和舆论评价等方面的原因而有局限性。有些内容确实不失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好课堂,人们能从一个方面或某一角度受到鼓舞境策。第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前进行爱国表义教育的基础和灵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要唤起人们的爱国意识,如果连国家现状包括发展方向、奋斗目标等都不甚了然爱国主义教育失去基础而无从谈起了。
2、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化。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场馆的建立,圣地古迹的开辟以及影视书刑的覆盖,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比过去既丰富又精彩,因此充分利用备种机会和场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尽量拓宽教育领域和渠道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选择适当内容
爱国主义是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热烈爱戴而从内心发出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除了自然的因素外,主要是社会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对爱国主义思想有决定性的意义。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选择内容时要有一个高起点。爱国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实践,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出现过无数的爱国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不胜枚举,抓住这些典型的人和事进行教育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分层次因人而教。爱国主义是培养和造优人的世界观的教育,爱国主义内容涉及具有综合性,给教育工作提供了灵活选择的余地。 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突出重点按专题进行系统教育,要运用多种形式,并按形式选择内容,多种形式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不同选择教育内容,要从需要解决的问题人手,采取多种方式。
四、从生活出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起爱国主义教育,有人认为是不切实际空洞的大道理。其实不然,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处处都不乏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当我们随手关紧水平考试笼头;当我们向处于困境的同学院伸出援助之手;当我们为希望工程捐出一元钱,为贫困山区的人们献出一件寒;当我们毕业后回到家乡破旧的三尺讲台;当我们学成回国,报效祖国之时……当我们默默地,很自然 地做着这一切的时候,不下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也是以国家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受吗?只要我们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那么爱国主义就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心中。
因此,教师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使学生懂得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自己也能做一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如针对部分学生扔馍倒饭现严重,学校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访问敬老院老人们。老人们讲到了自己童年时期吃野草,喝稀粥,忍饥挨饿,不少人活活必死的血泪史和新中国人民所过的幸福生活,并希望同学们为国家的富强,要珍惜每粒粮食,教师在最后总结:“我们国家有一些地区的人们还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如果我们全国每人节约一分钱,一粒粮,就可以为国家节约一千余万元钱和几十吨粮食。”这样学生就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
【古典主义时期教案】推荐阅读:
古典主义经典智慧语录06-24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风格06-17
古典园林教案09-2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07-2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06-13
爱国主义班会教案06-07
集体主义班会教案10-07
拿来主义公开课教案设计06-23
四班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教案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