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典型案例(精选9篇)
广州市47中学 李曦 点评:广州天河教研室
丁翠珍
[教学理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音乐与戏剧表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应将音乐与戏剧表演相结合,重视表演及创编等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这节课在教学上按新课标的要求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的理念,围绕着《音乐剧》开展音乐活动,通过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排演音乐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过去“被动的学”成为现在“主动的演”,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音乐剧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构成音乐剧的主要元素、音乐剧的起源与发展及艺术特征;
2、通过创作排演音乐剧名著片段,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的同时,发展其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
[整体描述]
《走进音乐剧》是高中选修戏剧模块一单元的主题。本单元分四个课时完成,采用开放式教学。首先组织学生观看音乐剧《猫》,从感性上了解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然后提出有关音乐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课后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从理性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音乐剧;接着让学生分组创作表演音乐剧《悲惨世界》的片段。
学生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能够获得较为具体的情感体验,体现出互助的合作精神;同时也把音乐剧的知识再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学生们在积极的创作中获得了经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展示和发展了表演才能及创造才能。
[课堂实录与点评]
导引
上课时,老师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雪狼湖》吗?” 生答:“知道!是张学友主演的。” 生:“前阵子在广州演过” 生:“是一部感人的爱情故事” 生:“那里面的歌曲很好听的” 生:“我想去看可是票价太贵了”(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
师接着问道:“那么知道它是属于什么艺术形式吗?”(学生们没有人能回答上来)师提示道:“歌剧?舞剧?” 不少同学抢答到:“音乐剧!” 师说:“对了!那么你们了解音乐剧吗?什么是音乐剧呢?你们看过音乐剧吗?”
(同学们都摇头说,没有看过音乐剧,不了解音乐剧。)师继续说道:“我这里有一部非常著名的音乐剧《猫》,你们想看吗?” 全班同学一起回答说:“想!”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是想通过学生平时就有所关心的音乐剧《雪狼湖》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剧的兴趣。)
在观看过程中,同学们非常专注的观看,时不时会发出一些赞叹声和笑声,当听到歌曲《回忆》时,全班同学不约而同的:“啊?这首啊!”“莎拉德曼唱的那首歌啊!”“原来是《猫》里面的歌曲呀”(这个教学环节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特意设计的,我知道当学生听到这首歌曲时必然会有反映,因此为了让学生知道其实他们平时喜欢唱的英文歌曲,大多数是世界名曲,音乐课欣赏的作品不是只有民族和古典的作品,也有他们喜闻乐唱的现代通俗作品。借此拉近学生与音乐课的距离,改变学生对音乐课的偏见。)
讨论
观看结束后,师说:“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什么是音乐剧?” 生说:“音乐剧是又歌又舞的艺术形式。” 生:“音乐剧由音乐、舞蹈、戏剧组成” 生:“音乐剧的表演是又唱又跳,还有故事情节” ……
教师归纳:“音乐剧是当代西方国家通俗音乐戏剧的简称。是集歌剧、舞剧与话剧表演为一体的新型舞台戏剧形式。” 师又问:“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是什么?”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音乐、戏剧、舞蹈”
师说:“很好!那么三者间是怎样的关系?”
生回答:“戏剧是基础,音乐是灵魂,舞蹈是重要的表现形式”(学生通过观看音乐剧都能说出构成音乐剧的三大要素,并概括出三者间的关系。这里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师提问:“音乐剧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音乐剧有哪些艺术特征?音乐剧和歌剧和传统戏曲形式上有何异同?音乐剧有哪些经典名著以及它们的艺术成就?音乐剧与歌剧的唱法有何不同?音乐剧与歌剧的乐队有何不同?音乐剧主题的出现有哪几种形式?
(学生回答不了,此时教师相机布置学生们课后分组查找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把探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和大家共同分享)(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学生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在查找资料、寻找答案时,一定要对各种资料进行集中、甄别与筛选,而这一种学习过程,又让他们对音乐剧的知识有了较为全面而又准确的认识。学生们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自学的能力,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重要为的是这是他们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成果”。)
展示
生:“这是我在网上查找到的资料,大家请看(投影展示):20年代以前的音乐剧在英美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在美国,它较多地受爵士乐、踢踏舞、喜剧性话剧和含有歌唱的喜剧的影响。在英国,音乐剧更多地与轻歌剧和话剧,特别是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的戏剧背景相关,舞蹈方面则更贴近芭蕾舞。”
生“这是我找到几个音乐剧的音乐,请大家欣赏。”
(他给大家播放了在网上下载的《雪狼湖》与《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的片段)
生:“你们知道吗?我们喜欢的电影《DO、LE、MI》是从音乐剧改编的,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唱大家熟悉的《雪绒花》吧”(在投影上展示谱例,全班齐唱)
生:“我找到音乐剧有四大名著,大家请看:(投影)《猫》、《歌剧魅影》、《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它们的艺术成就是……” 生:“……”(略)
这节成果展示课,同学们踊跃的上讲台展示探究学习的成果。大家在分享成果的同时获得了知识,在欣赏、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得到了审美体验。
(这是一节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课,学生边交流边在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我也为这样的气氛感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再仅是“传授者”,而是引出学生“珠玉”的引导者。)
评价
师小结,并布置学生课后创作排演音乐剧《悲惨世界》片段。生:“梁凡那组表演的《悲惨世界》最好!”
生:“不!李蕊那组好!他们表演的很大方,特别是刘万薇把柯赛特那种恐惧、忧伤但内心还有美好梦想的性格表现出来了。而且,她的声音很美。”
生:“梁凡演的雅维特不够趾高气昂,有点温和了。”
生:“梁凡那组的男生表演的比李蕊那组好,他们演唱的《听吧!人民在歌唱》没有跑调,李蕊那组变化音没唱准了,三连音也不准确。” 生:“我们刚才在演出时,心里很紧张,有些安排好的动作都没有完成。大家在表演时也都比较害羞。”
生:“我认为我们组不错,大家都很认真,第一次上台演出,难免会有一些出错的地方,大家应该原谅的。”
生:“当演员是要有想象力的,我演柯赛特时就想象着我就是她,没有饭吃,还要做很多的活,在演唱时就想象着,体会她的心情。老师说的没错,没有想象力就当不好演员,演不好戏。” 生:“梁凡组的注意到服装的运用”
生:“梁凡组最后那首歌曲唱出了起义者愤怒的声音” 生:“……”(略)
(学生们对刚才两个小组的表演各抒己见,进行认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戏剧表演体验,展现和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使学生获得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
反思本单元《走进音乐剧》的教学,成功之处是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做课件、认真备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开放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观看音乐剧——查找收集资料——创作表演,学生的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在兴趣支配下主动的进行探究学习。
在音乐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通过自评和互评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表演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他们很认真,可见在课间是有练习的。领唱的同学能注意歌曲演唱时的情绪,对人物性格的把握,在演唱中适当的加入了舞蹈动作。也能注意服装、道具的使用。同学间的相互评价也很客观、公正,对演唱者的音准、节奏提出意见,还对表演者的表演、服装道具的使用等方面均做出评价。在评价中大家相互学习,审美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不足之处就是我国音乐剧素材比较少,学生平时对它了解、学习不够充分,以后要注意加强民族作品的学习。
[专家点评]
本课执教的老师是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有综合驾驭课堂能力的音乐教师。本单元《走进音乐剧》教学内容是高中音乐学习自选模块中学生喜欢并能充分综合施展艺术才能的学习领域。案例中显著特点有:
一、教师能依据新课标精神拟定的教学目标切合实际。
二、从学生感兴趣音乐话题入手,创设情境。
三、采用艺术感受和参与实践增强亲身体验。使学生充分了解音乐剧的情感表现,除了靠音乐艺术自身的表现力、感染力之外,往往也借助姊妹艺术的一些手段和特征,如戏剧情节、舞蹈的生动体态和节奏律动、文学的语义诗意等。
四、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自评、互评、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手段。
音乐戏剧课程模块的教与学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感,达到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让学生启迪更深,收获更多这就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的最高期望。
点评:广州天河教育局教研室
第一, 学会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掌握歌曲的基本风格特点, 体验与表现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内涵。第二, 通过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壮族民歌《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欣赏, 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 感受与体验其音乐风格。第三, 能够用《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的家乡创编歌词并歌唱。
二教学内容
第一, 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第二, 欣赏《五月蝉虫唱的好》、《什么水面打跟斗》, 让学生了解西南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 体验音乐风格。第三, 用《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旋律为自己家乡进行歌词的创编并演唱。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完整地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难点:参与音乐创编与实践。
四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 在歌曲的演唱上, 虽然能够较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与内涵, 并喜欢歌唱。但由于变声期的嗓音条件, 在演唱的水平与表现能力上却有所不足。在音乐作品的听赏方面, 他们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老师适当的启发与引领下, 能较好地把握与理解作品的节奏、风格、情绪、情境等特点,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
五设计的环节与作用
我所设计的环节为激趣导入——歌曲学唱——感受鉴赏——创新拓展互动四步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们接触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 并通过音乐创编与实践活动深化对西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感受与体验。
六设计环节中所用到的资源及手段
第一, 在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的衬字“啊哩哩”处拍手或者打击乐器, 更好地表现歌曲情绪。第二, 壮族民歌风格的对歌《什么水面打跟斗》。感受壮族人民充满生活情趣的对歌场景, 并进行填词创编活动。
七教材分析
《西南风情》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琳琅满目, 多姿多彩, 但在有限的一两节课内, 不可能把西南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都讲得面面俱到, 因此, 我认为本单元的内容在备课时应该重新整合,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突出教学重难点, 进行教学。如本节课我以欣赏教学为重点, 又以西南的歌曲演唱为辅, 多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八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几首歌曲, 请大家听一听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学生聆听回答。
2. 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爱我中华》导言: (1)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具有西南音乐风格特点的新民歌《爱我中华》,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具有的西南音乐特点到底体现在哪里? (学生回答) (2) 再次欣赏, 歌曲表达了各民族兄弟姐妹怎样的共同心声?音乐情绪如何? (学生回答) (3) 欣赏, 让学生说出歌曲中都出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 (学生回答) (4) 音乐活动:师生共同演唱《爱我中华》 (方法:教师领唱, 学生合唱) 。
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1) 简介作品。 (2) 聆听、感受乐曲的情绪和葫芦丝音色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感受乐曲情绪和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 (3) 再次聆听, 感受乐曲的结构 (乐曲分几部分) 。 (4) 活动:让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孔雀舞的基本动作 (让学生活动起来) 。
欣赏乐曲《上茶山》: (1) 学生看书自学有“花灯”的形式特点, 教师加以简单介绍。 (2) 聆听乐曲, 感受乐曲情绪和花灯调的特点。 (3) 聆听乐曲, 让学生通过感受乐曲听出主奏乐器及主题。 (4) 音乐活动:跟随乐曲模仿乐器演奏姿势 (通过模仿演奏, 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使其能更好地体验乐曲) 。
3. 课堂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感受了西南的音乐风情, 相信大家对西南的音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 才是世界的。”让我们通过音乐多了解多彩的西南, 感受那里特有的民族音乐。
九教学反思
为了让同学们的目光投向中国西南这片神奇的土地, 关注新世纪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西部大开发建设, 我选用《赶圩归来啊哩哩》这首歌曲来进行教学, 以深情的笔触和优美的旋律向人们发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呼唤。
在歌曲教学中, 我采用激趣导入——歌曲学唱——感受鉴赏——创新拓展互动四步教学模式。首先, 我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一段《山歌好比春江水》的视频,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并且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接着引出课题——《西南风情》。通过聆听、思考、讨论、练唱等环节。在歌曲的演唱处理上, 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逐步提高演唱的要求, 从正确演唱到有感情地, 注意力度、情绪的表达, 再到音色处理、改变演唱形式等方面, 这样的设计是想通过不同的要求慢慢提高学生演唱的水平。欣赏侗族大歌、壮族对歌, 使学生对西南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以《什么水面打跟斗》的曲调填词, 为自己的家乡创编歌词。
铃声响起,文化课老师通常让学生把他们的课桌移到“音乐课的地方”。在所谓的“音乐空间”,书桌都被推到教室两边,中间留下一个很宽的面积,供学生在地板上坐成一圈。泰黛斯齐小姐点名的方式很独特。她唱到:“你好,乔尼。”他也附唱:“你好,泰黛斯齐小姐,”一边坐到地板上的圆圈中他的位置上。她通过这样做来帮助学生更自信地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
这堂课是四年级的。泰黛斯齐小姐坐在圆圈前的椅子上,并告诉学生随着她在自己的膝盖上打节奏。她教唱一首基督教歌曲《小大卫在你的坚琴上演奏》。学生们不仅要学会这首歌曲,而且学习如何将一首歌曲从不熟悉到熟悉。泰黛斯齐小姐唱一个小节,学生们模仿一小节,多次重复直到自然顺畅为止。之后她会唱下一个小节,一直到学会整首歌。
间或会有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起身,走到老师的桌前拿一张面巾纸。这并不需要征得泰黛斯齐小姐允许。他们很安静,不扰乱课堂秩序。
接下来泰黛斯齐小姐要求学生吹竖笛,学吹那首新歌并回答一些问题做为复习。她要学生们告诉她哪些是已经学过的知识。孩子们很踊跃,一个孩子回答不完全,其它学生仍举手要求补充。每个学生都认识四分音符。泰黛斯齐小姐鼓励他们去看八分音符。当一个学生终于说出“八分音符”时,另一个小姑娘说:“我刚才就说过八分音符了!”泰黛斯齐问她:“你说八分音符了吗?”小姑娘说:“是的,我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都说了!”泰黛斯齐小姐回答说:“刚才我在哪儿?”学生们回答:“一直坐在那儿!”我对此的理解是,泰黛斯齐小姐非常巧妙地管教一个不老实的学生。而我先生则感觉这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不同寻常的友好交流。课程继续,辩别反复记号和从头再奏至标记“fine"(da capoal fine),之后她进一步帮助他们描述作品的形式。最后每个人都能够用正确的方法把整首歌唱下来。
接下来泰黛斯齐小姐让学生用竖笛模仿她的预备练习,一会儿弱,一会儿强,或是不同的音符和节奏类型。其中一个学生演奏“弱”的时候有困难,她就对这个学生耳语说,“不要把蜡烛吹灭!”一些学生没有带竖笛,那么他们就必须在空中用手指比划。事后我就此问起泰黛斯齐小姐,她告诉我说他们都知道后果:谁忘了带竖笛,这堂课就得“0”分!
现在正式来演奏那首基督教歌曲了!他们逐个小节地打节奏,并唱着“tow,ta-ta”(two=二分音符,ta=四分音符)然后唱出音符的字母名。接下来,他们用手指在竖笛上按出音符并唱出字母名及真正吹奏整个小节!在学习这首歌曲的过程,泰黛斯齐小姐歌曲的过程中,泰黛斯齐小姐环绕教室,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学完整首作品之后,泰黛斯齐小姐宣布她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学生们纷纷大声说出他们的猜测:“我们要围成一个圆圈来做!”他们热情地回应。她告诉他们翻过书页来演奏同一高音上的简单节奏。在学生吹奏的同时,她就演奏出那首刚刚学会的旋律。她告诉学生他们演奏的部分叫伴奏。然后她把全班分成两组,一组演奏旋律,一组演奏伴奏,泰黛斯齐小姐是指挥。当教室右边的一组演奏旋律时,效果不错。而当左边演旋律时,他们就会偏快。起初她告诉他们慢下来并仔细看她的指挥,但并不奏效,于是她就把另外一半指挥得快一些。显然后一种办法效果更好些。
蒙晓涛
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例如:在教唱《劳动最光荣》歌曲时,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画面的演示,看看动物是怎样劳动的,如:鸟儿是怎样劳动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观察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劳动的?用小品来演示妈妈劳动的情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家务的劳动场面),我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快乐,教育孩子劳动最光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们,而不是说教式的,同学们既受到了教育又玩得开心。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感知思想内涵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认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把美育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例如:欣赏课《红旗飘飘》,为什么是我的骄傲、自豪?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把国旗的意义讲给同学们听,激发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一、课题:舞蹈《金孔雀轻轻跳》
二、案例背景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彰显有效预习对学生掌握技巧的优势。”《金孔雀轻轻跳》音乐选自人音版第三册音乐课本,一首二拍子的节奏规律浓浓傣族舞蹈风格的歌曲。我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有关资料收集,用身体动作感受傣族舞蹈的风格。本课是以孔雀静、动两个基本元素展开的一堂自主、开放、活泼的舞蹈课。
激发学生的舞蹈兴趣,关键做到熟能生巧。所以本课通过预先观察孔雀的特征以及老师的舞蹈,启发学生模仿孔雀舞的基本动作。通过欣赏老师的示范,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模仿学习孔雀的动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欣赏来感受舞蹈中的美感和乐趣。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课下充分准备,结婚课上老师的讲解与示范,跟好的掌握本节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彩片段: 课堂回放一
视频播放:孔雀舞
师:我们在欣赏这段视频同时思考一下,这里边出现的肢体语言,有哪些是你在课下观察孔雀神态,动作时看到过的。
生(们):孔雀喝水、走路、回头等动作都是真实模仿的。
师:这些肢体语言基本都用了,那么神态呢,你在观察时有没有留意呢? 老师再次播放学生预习过的孔雀的视频,指导学生再次感受孔雀的走路、站立、开屏、啄头动作及神态。
生(们):简单的动作模仿。
师:你们看到的自己的动作漂亮吗? 生:不好看。
老师随音乐示范动作 师:像吗 好看吗? 生:好看。
:师:有谁知道为什么呢,你们也在走路 啄头。为什么就不是很形象呢?就不像呢?
生:想。
(因为我学舞蹈专业的,所以以一段优美的孔雀舞蹈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好玩,爱模仿是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其特点并且轻松地跟学生对话,使在这浓厚的兴趣中开始了新课。)
课堂回放二: 学习孔雀舞音乐
师出示课题《金孔雀轻轻跳》。
师:仔细听孔雀舞蹈的音乐。大家听听看这音乐是几拍子。生:二拍子。
师:告诉老师二拍子有什么特点?强拍的位置?(强拍击掌,弱拍拍肩)生:练习
师:有没有注意看老师拍掌很重,拍肩很轻啊!注意重轻的区别,所以二拍子的节奏特征是强弱的区分。
师:巩固练习节拍(要求学生在身体其他部位拍打出节奏型)师:好小孔雀音乐熟悉了,那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孔雀舞蹈。
(提前预习使学生更好的熟悉和掌握音乐,为学习孔雀舞打下基础。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我们舞蹈课的音乐教学是为舞蹈教学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了解舞蹈,学习舞蹈,激发学生舞蹈兴趣)
课堂回放三:学习孔雀舞蹈
师:刚刚是从什么动作看出老师跳的孔雀舞? 生:(学生做出那手势的样子)师:有些同学摆的孔雀手势不错,现在老师教教怎么样更形象的跳小孔雀舞。首先我们先学手势----孔雀手势。大拇指和食指捏紧,后面三个用劲立起。
生:(模仿)
师:后三指一定要立起,那样才是漂亮、有精神的小孔雀。你们看,大孔雀漂亮吗?摆好后我们手腕法力碎抖动
生:跟音乐练习手势(碎抖动)
(孔雀的形象生态已经事先在学生们的头脑里扎根了,再次形象的模仿,使学生对舞蹈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师:可是我们小孔雀还是不会动啊!那么我们来学下小孔雀怎么走路。(学习踮脚走)
师:老师请仔细观察看看大孔雀跟那么这些小孔雀有什么不一样。我立起前脚掌。
生:老师立起来了。
师:踮脚走(一拍一下地走),现在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走起来了,大孔雀立着走起来。(争先恐后的回答)
(我设计这样教学充分体现提前指导预习对学生探索性教学的有力作用,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不是老是老师教学生学。让学生自己成为小老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真正的实现学生自主)
四、案例分析:
(一)1、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激发、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舞蹈的审美性。
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部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比较主动自然集中了注意力,进入学习中。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2、有效指导课上预习,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为更好的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 的环境,我一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的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有效预习,高效完成任务。采用自主,模仿,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
一、设计意图:
我们新贝艺术幼儿园,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除了与其它幼儿园一样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学习、实践、研讨外,在园中开设了乐器、合唱、舞蹈、美术为主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而我们规范加特色的办园宗旨也一直让我们寻求着现在的主题活动怎样与二期课改大环境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指向“即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已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和快乐的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在幼儿园的孩子中几乎有四分之一幼儿在学习乐器,在一年多时间培训下,许多幼儿从不认识乐器,到现在能弹奏多首乐曲,从而在孩子们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幼儿园又十分重视幼儿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每学期都会进行艺术专场活动,这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那些学乐器的的幼儿,总在其他幼儿们面前骄傲的说,我会弹琴。从中,不少幼儿在学乐器的过程中产生了自信。而我们在平时的艺术熏陶中, 使许多孩子会在平时的自由活动中,相互讨论着学习的内容,唱着歌谱.模仿着演奏的方法。看孩子们对乐器这么感兴趣,结合中班及本班实际,于是我进行了在主题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旨在让幼儿借助探索主题活动,自主探索,获得艺术经验,萌发审美情趣。“我身边的民族乐器”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的活动。正如《纲要》所说“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活动要求:
1 、通过经验分享,初步感知民族乐器的种类、演奏方法、演奏风格。
2 、体验摆弄乐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的民族乐器
2、欣赏过一些民乐
材料准备:
1、各类民族乐器的图片
2、幼儿的表征记录图
3、幼儿收集一些民乐的有关信息
4、磁带、vcd
四、活动过程:
1、自由摆弄民族乐器
师:小舞台上有好多民族乐器,让我们一起去弹一弹,拉一拉,听听它们能发出什么样的动听声音。
幼儿自由摆弄,教师随机丰富一些简单的演奏方法。
2、经验分享
师:刚才你们弹的这些民族乐器都是我们幼儿园里有的。我们身边的民族乐器可真多呀,那么你还看见过什么民族乐器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介绍民族乐器的种类:
弹奏类、吹奏类、拉奏类、击奏类(拓展提升经验:什么是民族乐器)
师小结: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民族,有许多民族乐器,除了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后大家再发现其它的民族乐器,我们再一起介绍给大家听。
﹡体验演奏方法:
幼儿根据自已的观察记录表征本进行介绍民族乐器演奏的方法
重点:逐一请学乐器的`小朋友进行演奏二胡《小星星》(总结:二胡的声音非常悠扬)、演奏扬琴《外婆的澎湖湾》(总结:扬琴的声音非常清脆动听)、演奏古筝《花非花》(总结:古筝的声音是很婉转很清丽)
师小结:乐器演奏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拉,有的弹,有的敲击,有的用弓,有的用琴竹,有的戴假指甲。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相关内容:美丽的春天快乐的小雪人(美术)嬉水游戏童话表演:房顶上的大蘑菇小班第四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周五)美丽的花布(美工)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小鸡小鸡在哪里秋风和小树叶(音乐)查看更多>> 小班教案
3、欣赏民乐:
﹡民乐独奏
笛子:让幼儿感受意境
二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片段
琵琶:欣赏名曲《汉宫秋月》片段
古筝:古筝的基本演奏方法刮奏
﹡民乐合奏
介绍国内最近比较有名的民乐合奏队:女子十二乐坊
整合幼儿的经验:可以模仿演奏动作,并选取择民族乐器听音乐进行合奏。
4、活动延伸:
各民族文化的流传与发展离不开民间音乐的不断传承, 其同样属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畴。纵览我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种类多种多样, 资源丰富多彩, 文化底蕴浓厚, 记载了一个民族的崛起与兴盛。然而, 由于一批流行音乐的盛行, 民间音乐在当代社会被严重边缘化, 地位明显降低, 给民间音乐的代代相传带来了不良影响。在这一严峻形势下, 深入对文化馆的民间音乐传承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
绝大多数民间音乐均具有生活化或通俗化等主要特征, 口口相传、贴近生活, 其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近几年来, 基于地理位置或历史衍变的持续, 使一大批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非物质民间文化遗传的发掘、保护与传承早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国内新闻频频爆出外国友人千里迢迢到国内学习我国的传统艺术, 法国音像店将摇滚乐与我国传统音乐摆放在一起、“女子十二乐坊”原创音乐、二胡等民间乐器等在国外备受关注。相反, 国内到处都充斥着西洋摇滚、日韩音乐, 民间音乐在流行乐坛出现次数越来越少, 大众传媒极力追捧一些选秀节目。据相关调查显示, 青少年对民间音乐大多抱着听不懂或丝毫没有兴趣的态度, 只衷情于流行歌曲, 时时哼唱, 对民间音乐了解甚少。
事实上, 民间歌曲中各音符的纳入均有着深远的意义, 鉴于民间歌曲悠久的历史, 其须如品鉴“文言文”一般, 细细咀嚼、反复鉴赏, 才能捕捉作曲家的内心情感。而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人们, 长期处于快节奏的生活状态, 难以接受需耗费很长时间来细细聆听的乐曲, 导致民间音乐失去了听众, 没有了生长土壤, 终究难逃被遗忘的宿命。不过, 近年来的乐坛又慢慢涌现出一批民间音乐艺术家与爱好者, 人们也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原生态的事物上, 媒体也开始关注一些民间传统文化, 社会焦点重新聚集在民间音乐上只是时间问题, 民间文化的发展与延续必然会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二、民间音乐传承的现实意义——以某县文化馆组织的“芗剧的传承与发展”活动为案例
民间音乐是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蕴藏着海量的生活元素和人文主义。民俗文化涵盖了一个团体的语言、生活习惯、社会结构及宗教信仰, 且体现在不同类型的民间音乐中。民间音乐可完整地反映出当下的文化风貌和社会政治, 真实地流露出各族人民的思想情感, 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劳动中创作出来的。加之, 民间音乐源于广袤的民间地区, 其会随着该地区的习俗一代代的衍生下来, 与之对应的是, 当民间音乐失传, 则预示着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会渐渐被遗忘与没落。以某县文化馆组织的“闽南芗剧”工作为例, 闽南歌仔艺术分为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 两种戏曲同根同源, 闽南芗剧的前身, 是在歌仔、采茶、车鼓等闽南民间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 该种乐曲被称为歌仔 (又称锦歌) , 台湾歌仔戏在歌仔的基础上发展, 它是台湾人民把歌仔传承到台湾后继续发展的结果。1920年, 台湾的歌仔戏重新传回闽南, 闽南地区的戏剧工作者在歌仔戏的基础上发展, 形成了闽南芗剧。由于闽南芗剧与台湾歌仔戏的共同发展, 该种戏种不仅遍及闽南地区, 还流传到台湾及其它东南亚华八百聚居的地方。
(一) 闽南芗剧民间音乐的功能
闽南芗剧题材来自于民歌、民间口头文化传统, 它偏重于故事的叙述。从戏剧结构来说, 闽南芗剧偏重于描述角色的个性、情感、心理矛盾, 剧情推进的方法则较为简单, 这是一种渲泄民众的情感, 因自娱自乐需求而创作的戏剧。唱多白少, 经常用大量的唱词来描述人物的情感是芗剧的特点。
闽南芗剧表达的内容通常为普通老百姓的悲欢离合、生活不幸等, 它以叙写家庭故事、邻甲感情为主, 很少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以传统的芗剧剧目《保婴记》为例, 它讲述的是寡妇林三娘觉得生无可恋, 决定以死殉夫。林三娘的儿子林正义为了给予林三娘生活的希望, 指认学友林东明的情人金满月怀的孩子是自己的, 此时林东明与金满月正因故分离。自认要当奶奶的林三娘开始有了生活的希望, 她与邻居们共同接金满月下山, 林家母子及众人抚育这个婴儿。当林三娘了解了真相以后, 林东明也回来, 认尹三娘为母, 至此, 两家人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总体而言, 闽南芗剧是一种以闽南民间小调为基础, 应用口语化的方式表达闽南民众吃穿起居、柴米油盐生活的戏剧。
(二) 闽南芗剧民间音乐的社会价值
闽台文化是同根同源的。台湾的歌仔戏整合了闽南的民间艺术文化, 闽南的歌仔文化传入台湾后, 形成了歌仔戏, 歌仔戏风糜于全台湾。台湾的歌仔戏传回闽南, 反哺闽南文化, 闽南地区的民众结合了闽南民间文化与台湾歌仔戏的特点, 创建了闽南芗剧。闽南芗剧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918年至1925年, 它是闽南芗剧的播种期, 此时台湾一些零星分散的歌仔艺人和爱好者来到闽南地区表演, 此时歌仔戏的影响仅限于厦门市区, 闽南芗剧文化开始萌芽。第二个阶段为1925年至1929年, 此时歌仔戏文化从厦门开始传播到同安、海澄、泉州等地区, 此时闽南地区兴起了一股歌仔戏热潮, 闽南本土地区的歌仔戏团纷纷开始成立, 与台湾的歌仔戏相比, 闽南歌仔戏更加强调闽南地曲的民间文化, 它的乡土风味更加浓厚。第三个阶段为1932年到如今, 闽南的歌仔戏逐渐成熟和发展, 形成有别于台湾歌仔戏的芗剧, 闽南的芗剧与台湾的歌仔戏相互影响, 共同发展。可以说, 闽南芗剧是两岸民众共同努力、两岸艺人共同创造的民间戏种, 闽南芗剧的发展见证着两岸人民的民间文化交流。
(三) 闽南芗剧民间音乐的文化潜移力
闽南芗剧是在闽南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比如芗剧中应用了闽南民间“车鼓阵”“采茶阵”等民间小调, 这些小调是闽南民众为了自娱自乐创作出来的音乐曲调。它与经过文人再改良过后的高甲戏、梨园戏不同, 闽南芗剧的音乐曲调更通俗, 长短更加灵活。闽南芗剧具有“质朴俚白”的特点, 它的文字及曲调极富草根气息。
三、由“芗剧的传承与发展”引发的民间音乐传承思考
(一) 合理开发, 打造特色的文化品牌
文化馆即由国家设立, 专门管理各项群众文化工作的机构, 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力军”, 它具有传承和发展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责任。以闽南芗剧的曲调唱腔为例, 目前芗剧的唱腔分为唱腔和小调两种。唱腔有《七字调》《杂碎调》《杂念调》等, 它们融合了其它戏剧唱腔的风歌, 形成一种独特的戏曲唱腔。小调则以民间小调为主, 总计共有上百种。文化馆要与芗剧艺人共同发掘芗剧中的艺术文化, 让它形成一种品牌。以芗剧的哭调为例, 哭调是艺人把芗剧音乐与闽南语音结合起来, 把语言韵律美化、夸张以后创作出的唱法, 闽南芗剧的哭调能够生动的展现出民众的悲欢离合。因为闽南语的哭调十分出名, 所以闽南芗剧突出了以唱哭调为主苦旦这一行当的重要性, 这是闽南芗剧的重要特点。
(二) 增强民间音乐的时代感, 推广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
与京戏、梨园戏相比, 闽南芗剧是一个非常年青的戏种, 它是由民间艺人创作, 较少有知识分子参与改良。张庚、郭汉城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谈到南戏的特点, 就是以民间小戏为主, 善于吸收其它民间艺术的优点, 逐渐发展。闽南芗剧的创作及传播主体是民间艺人, 由于芗剧的发展时间较短, 在表演上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创作技巧和程式。这也意味着芗剧可以不受传统戏剧的限制, 能够向任何方向发展。现以台湾的歌仔戏发展为例。目前的台湾歌仔戏分为五种:落地扫歌仔阵, 这是一种即时表演的歌舞小戏, 它的演出内容为比较诙谐的民间故事, 表演形式简单, 对场地要求不高, 适合业余性质的表演;野台歌仔戏, 这是台湾民间在特殊的节日, 搭起临时舞台表演的戏剧, 它的表演内容比较热闹, 具有节日祈福的味道;广播歌仔戏, 这是一种只需录音, 不需表演的歌仔戏, 目前已经有歌仔戏艺人把歌仔戏与流行音乐融合起来;歌仔戏电影, 这是把歌仔戏艺术与电影融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然而歌仔戏适合在舞台上表演, 不适合应用电影的方法传播, 这种歌仔戏已经没落;电视歌仔戏, 这是把电视剧与歌仔戏结合起来的表演方法, 它表演的形式既有电视剧的特点又有歌仔戏的特色, 非常受年青人的欢迎。闽南芗剧可参考台湾歌仔戏的发展, 让闽南芗剧种类细化, 让闽南芗剧表演的内容能满足各阶层群众的需求。
(三) 转变民间艺人的地位, 在继承中寻求发展
文化馆工作者应努力发挥自身职能, 寻求有关部门的帮助, 在充分尊重民间艺术工作者的基础上, 给予其适当的生活津贴, 让其毫无后顾之忧地投身到民间艺术的学习当中;与此同时, 文化馆应积极主动地吸引诸多喜爱艺术且有奉献精神青少年人才, 有效改善文化工作者的地位, 开设多种民间艺术行为培训班, 定期组织多种多样的民间音乐活动, 为抢救、保护及传承民间音乐作出贡献。事实上, 人类潜意识里除了对物质文化有需求外, 还有着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闽南芗剧民间音乐滋长于群体劳动中, 字里行间均饱含着对生活的喜怒哀乐, 只要文化馆发挥向导作用, 它就会在群众中传承和发展。
结语
诸类民间文化中, 民间音乐自始至终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因此, 文化馆相关人员应以抢救、传承、保护民间音乐为己任, 定期组织一系列民间音乐活动, 加大宣传, 为民间音乐的完美呈现搭建舞台或纽带, 以实现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鑫宇.试论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相互关联与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 2013.
[2]李小缨.城市社区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12.
[3]向华.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3.
[4]丁佳.湖南桑植民歌传承个案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 2010.
关键词:音乐综艺节目 创新 悬念 大众心理
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红遍了大江南北。2013年年初,《我是歌手》又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盛宴。据央视索福瑞收视数据显示,《我是歌手》2013年2月15日第五期节目的全国网收视再次问鼎全国第一。与此同时,城市网也以收视率2.11%、收视份额8.37%拿下了全国第一。无论是从受众、媒体的反响,还是从官方权威数据来看,《我是歌手》都是继《中国好声音》之后的又一巨大成功。
一、节目模式分析
1、购买海外版权,将其本土化
《中国好声音》由星空传媒旗下的灿星制作公司购买下荷兰音乐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的中国版权后制作而成,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的制播分离。而《我是歌手》则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顶级歌手竞赛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节目团队在借鉴原灯光、舞美、节目包装等元素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实情进行大胆和大手笔的创新改革,以专业的音乐水准、认真的音乐态度以及开创性的节目形态,高标准打造全新的歌唱竞技类节目。
2、整合营销。吸引关注
芒果台运用多种手段进行整合营销。节目播出前,七条概念宣传片在湖南卫视多个时段滚动播出并在各大网站进行病毒式传播。“非实力唱将,此地危险,非天籁歌喉,无立锥之地”的剽悍宣传语在前期就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眼球。每期节目前后,又有许多新闻报道出炉,话题极具争议性。线上线下炒作,持续的事件营销,让节目热度经久不息。
3、独特的创新,反其道而行
自2004年《超级女声》红火以后,娱乐创收的鲶鱼效应也在各省级卫视中纷纷显现。各种草根选秀节目充斥荧屏,主打讲故事、煽情牌,让一夜成名的美梦成为现实。就在跟风现象正盛、节目类型雷同、娱乐元素饱和、观众审美疲乏的情况下,《我是歌手》反其道而行之,将一贯由专家评委审判草根选手的选秀节目进行了大逆转,把生杀大权第一次交至普通观众手中,闪光灯下被宠坏了的专业歌手站上风口浪尖,也来品尝一把淘汰出局的滋味。由500名经过严格筛选的观众组成的“知音听审团”投票决定选手排名、去留。正如参赛歌手沙宝亮所言,“这是真歌手才敢来的舞台,如果所有的人都会唱,都能唱,要我们这些专业的歌手做什么。”比起很多电视台明星选秀节目良莠不齐的阵容,湖南卫视的确是铆足了劲儿,兼顾了各路流派、台风、唱腔,简约的舞台着实上演了一场无比奢华的听觉盛宴。于歌手而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实力切磋;于观众而言,是纯粹的音乐对决。《我是歌手》总导演洪涛认为,“关注音乐本身,真实的力量起到撼动人心的作用,不编故事而是崇尚实力,会让大家认认真真关注节目本身——这是市场的趋势。”在操作上,洪涛用简单几个字来总结这档节目——“用全景纪实大片的方式表现音乐。”大腕云集的真唱,殿堂级乐队的伴奏,8台机位同时录播,来自5个不同年代的500名听审,无论从视觉和听觉都与以往的选秀差异明显。节目组还善打心理牌,选择各个年龄段的歌手,演唱经典怀旧、通俗歌曲,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
4、完美的舞台,艺术的效果
《我是歌手》栏目组力邀全国最具实力的七位“音乐大国手”共同参与,配置了全国最顶级的演唱会现场音响设备,启用了世界顶级乐队、音响、调音师、灯光师,使受众享受到绝无仅有的超震撼豪华演出。
5、巧设悬念,剪辑精妙
首期节目中,每个参赛歌手都不知道其余歌手是谁,节目组对他们出入演播室也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另外,由于这500位听审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因此票选结果无法预测,这更增加了比赛的紧张程度。而替代淘汰歌手上来的未知新晋歌手又为节目增添了神秘感。比赛之外,《我是歌手》在内容编排上对半加入了参赛明星的心路历程全记录,由此将充满神秘感的明星瞬间拉回到普通人的境遇——赛前的忐忑,对细节的苛求,排练时的失误,观战时的复杂心理,成功卫冕时隐藏不住的狂喜和放松,离开擂台时的不舍和失落——这样一种静观的记录,有意拉近了观众和明星的距离,弱化了比赛本身的机械竞技,恰如其分地增补了节目的情感元素,达成了一种技艺和精神的中和。观众不仅仅是“刽子手”,亦是明星重新被锻造的见证者。
6、主持人扮经纪人,增加节目看点
节目中还有一个特别环节,就是湖南卫视的7位主持人组成的经纪团队。这七位经纪人的工作就是在歌手比赛期间,分别拿出各自的看家本事为自己的歌手说话、争夺资源、选歌等等。七位“经纪人”的欢乐出场调节了节目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让刚从舞台上下来,紧张未消的歌手们释放出来。如果演唱完就立刻投票,宣布排名,别说歌手,就连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会看得喘不过气。
二、节目成功的启示
1、在这个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的时代,能够抓住大众心理,迎合大众口味是电视节目胜利的王道。一味地跟风、模仿、因循,最终将会被时代所淘汰。唯有大胆创新,做出差异化的节目才能引领潮流,走在发展的前列。后选秀时代,媒体需要探寻节目模式的蓝海地带,借助“全球在地化”的节目制作趋势,引进国外优秀的节目模式,将其中国化,甚至在借鉴的基础上打造出中国创造的原创精品。
2、台网联动激活电视和网络两部分受众人群已经被电视节目所重视。这次《我是歌手》亦如《中国好声音》一样在微博上引起很大反响。从2012年《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后,社交媒体传播逐渐成为电视节目口碑传播的一个绝佳途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应当顺应三网融合的发展大势,借助融合的春风旗开得胜。
3、后期剪辑和制作也是影响外购节目模式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目的叙事结构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期创造出来的。通过后期剪辑,将那些看似不重要但是有看点的花絮,按照中国观众视觉习惯的戏剧冲突和节奏进行组合、创新,讲述背后的精彩。这样的悬念设置,直接引导出预测、评论等话题内容,而这正是社交媒体传播的热点。
4、有《中国好声音》全国巡演落寞的前车之鉴,在声声赞叹《我是歌手》的同时,我们也不妨早作提防,避免其成为第二个“一人一首成名曲”的实验室,进而借助搭积木式的演唱会求取金钱的回馈,这是应当警钟长鸣的误区之一。
一、在合唱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渗透德育教育。
(一)通过介绍合唱曲的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合唱教学是校外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国自豪》、《东方绿洲》等有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少年儿童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合唱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认识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保卫黄河》这首歌合唱曲,就是从介绍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入手的。首先介绍作品创作的年代,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主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将感情溶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引起共鸣,提高了演唱的效果。
(二)通过指导朗诵歌词渗透德育教育
优秀音乐作品的歌词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优秀的散文,一部先进的文学作品。它能鼓舞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例如《中国自豪》,可通过个别朗诵、集体朗诵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使学生在朗诵中被中国的辽阔广袤所感染、震撼。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激励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化作求知的动力。
(三)通过指导欣赏旋律渗透德育教育
范文网【】
在合唱教学实践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使心灵得以净化,感情不断升华,从中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在欣赏《牧歌》时,那优美抒情、宽广悠长、悠扬飘逸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四)通过指导和训练多声部合唱渗透德育教育
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声部分配中统一,在音量上做到力度均衡,准确演唱自己的声部,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集中训练时,要求做到动作迅速,守时守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掉拍,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了学生组织纪律性。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如在教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分析乐曲时,启发学生从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旋律中,附点节奏的不断运用和二胡顿弓、连弓的不断变化中,想象出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人们追求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以及对生活及前途的乐观自信,使学生懂得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勃勃,应该从小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当然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音乐典型案例】推荐阅读:
音乐教学案例07-14
小班音乐活动案例11-15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案例05-26
幼儿园音乐活动案例06-02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案例10-10
一年级音乐教学案例10-18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分析09-27
群众路线典型案例05-28
贪污腐败典型案例06-25
受限空间典型案例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