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的妈妈

2024-06-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粗心的妈妈(共18篇)

粗心的妈妈 篇1

一次,爸爸叫妈妈去烧一壶水。当时,妈妈正在看书,她放下书就去把装满凉水的壶放在煤气炉上,又回到屋里继续捧起书。过了一会儿,她站起来把水装进暖水瓶里。爸爸来沏茶,发现水还是凉的。哈哈哈,原来她把水壶放在煤气灶上,根本就没有打着火烧,直接把凉水冲进暖水瓶了。

记得还有一次,是星期六的早上,我和爸爸都在睡懒觉,妈妈早起去上班,刚要走时,发现电动车没电了。于是就大声嚷道:“我昨晚明明充电了,怎么还是没有电呢?”爸爸听到嚷声,赶紧起床去帮忙检查原因,原来是妈妈没有把电源插头插上。眼看就要迟到了,爸爸只好骑摩托车送她上班。

听到这里,你一定会在心里说:你妈妈怎么这样粗心!

妈妈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很粗心,但是对工作却一点也不马虎。

粗心的妈妈 篇2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粗心,原因对策

一、粗心原因分析

1.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尚未发展成熟, 要求他们在同一时间把注意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时, 往往会出现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现象, 造成解题错误。如“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先向右平移5格, 再顺时针旋转90°”, 学生可能只注意平移, 而忽略了旋转。

2.思维定式影响。

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 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思维定式对小学生解决具体问题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3.小学生情绪不稳。

小学生在解题时常常耐心不足, 而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计算时学生都希望很快能算出结果。因此, 每当遇到较为陌生的算式或较复杂的算式时会产生排斥心理, 不能耐心地去审题, 选择合理的算法。在怕难怕繁、耐心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计算, 常会出现错误。

4.感知错误。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粗略、笼统、不够具体, 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过程中又急于求成, 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 致使把题中的某些字词的含义搞错。

5.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小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公式的推导过程、基本的计算技能等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出现记忆混乱, 记忆缺漏。

6.小学生态度问题。

首先, 部分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态度不端正, 作业马虎, 甚至有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任务, 应付老师检查。比如, 有些小学生平时做题时不爱打草稿, 不愿意画线段图, 读题不专心, 书写不端正等。其次, 有些学生由于过度自信, 解题完成后从不检验;而有一些学生只想作业尽快完成, 根本就不想检验。

7.学生心理压力过大。

有的学生平时学习非常认真, 但是一到考试就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小失误, 追根到底是心理素质太差。现在的小学生可不比以前, 一点也不轻松, 老师、家长、邻居、亲戚朋友对他们都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给他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导致他们害怕考试, 一考试就紧张, 一紧张就出错。长此以往, 他们不仅丧失了信心, 更失去了学习的斗志。所以, 首先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给自己找准位置, 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考试时也不必紧张, 认真答题, 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其次, 不要总是担心时间不够用, 否则很容易犯低级的计算错误。总之, 我们一定要在心理上取胜,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对策

1.重视粗心这个大错误。

许多学生都会认为粗心只是一个小毛病, 只要稍加注意下次就不会再犯。更有许多学生把失误都简单地归结于粗心。而我要讲的是粗心并非小毛病, 而是个大错误。在根本不可能出错的地方出错, 这不仅仅是一句粗心就能解释过去的, 粗心的根源实际上并不是粗心, 而是体现着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弱势, 比如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或技能还掌握不透等等。很多孩子很聪明, 反应很敏捷, 但是考试却总考不好, 为什么?因为他在阴沟里翻了船。所以, 最重要的, 就是要找到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并加以足够的重视, 时刻警醒自己:我曾经在这些“小阴沟”里翻过船, 我下次绝不重复相同的错误。学生应该提高对粗心危害的认识, 不能认为粗心是小毛病而原谅自己。

2.正确的学习观念, 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关键。

作为老师, 我们除了传授课堂知识之外, 还要教育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要认真, 不能马虎。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改掉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的坏习惯;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自觉检查作业, 尽量不要依赖父母。

3.适度表扬更有效。

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粗心可谓是痛心疾首, 恨铁不成钢。当家长看到孩子带回家一张不理想的答卷, 而且都是不该犯的错误时, 便习惯性地开口大骂, “你怎么这么粗心”云云, 其实这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 在考试或做作业时老想着我不要粗心, 容易造成注意力分散而忽略仔细审题。对于孩子粗心, 家长不能过于心急, 毕竟改掉粗心的毛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当孩子因粗心而出错时, 家长尽量不要采取正面惩罚的方式, 以避免对孩子粗心的强化, 而是进行适当鼓励。

4.让《错题本》大显身手。

俗话说, 吃一堑, 长一智。如果学生们能从做的错题中得到启发, 从而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成绩就能有较大的提高。建议每个学生建立自己错题集, 将错题集中在一个作业本上, 及时弄清错误原因, 及时订正, 经常复习, 加深印象, 再出现类似题目时就不会出错。在错题本上可以写出自己的体会或者经验总结, 将错题进行归类反思。学生之间要积极分享自己的错题本, 每个学生建立的错题本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交流, 当学生看到同伴的典型错误, 便会主动提示自己注意这个错误, 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得到启发, 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粗心儿子“小心眼”妈妈 篇3

从儿子3岁多开始,我就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对于爱与关怀很木然,无所谓;只会想当然地接受,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回报。比如,和我们一起吃东西时,只要是他爱吃的,完全不顾我和他爸爸,独自风卷残云;他在外面享受美食或美景时,从不会想起跟在家里的我们一起分享;有时我们正忙着,或是正在与客户交谈,他不管什么场合,只管提出自己的要求,而且要我们尽快满足他,否则就没完没了……

我觉得儿子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会相当可怕。我无法想象,当儿子长大后,他将我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他只会索取,不会付出;他不懂体贴,只会蛮横无理……如果是这样,他的人生将有多么糟糕;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一片荒芜,悲哀丛生。

冷静地想想,其实这些不能全怪儿子,主要还得怪我们自己。因为自儿子出生后,我们就只管付出,在情感方面对他零要求,只要他身体健康,在幼儿园表现不错,回家偶尔还能给我们讲几个故事,跳几段操,我们就觉得无比满足。这样一来,儿子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我们也会在乎他的爱、他的关怀、他的体贴。太无私的爱,很容易养育出自私的孩子,因为溺爱就像无限扩张的海藻,看上去生机勃勃,实际上让孩子很多与生俱来的美好品质被覆盖和窒息。因此,我决定,在儿子面前,我要学得“自私”一点,不再像之前那么大度,什么事都不跟他计较,我要变得“小心眼”起来,偶尔生生他的气。

周六,我在公司里加班,儿子和他爸在朋友的邀约下一起去钓鱼。晚上儿子回来后,兴高采烈地告诉我:“爸爸钓了好大的鱼,大家一起去饭店烧鱼吃,还点了很多美食。”我笑笑,首先感受他的快乐,然后露出羡慕的表情问:“那我的那份儿呢?”儿子有些懵懂:“你的那份?你不是上班去了嘛!”“我上班去了,就不应该分享美食了?辛苦工作的人,不是更应该享受美食吗?”儿子脸上露出不屑:“谁叫你去上班呢?谁叫你不跟我们一起去呢!”一听这话,我的火气就上来了,指着家中一件件东西,还有他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问道:“谁叫我去上班的?我如果不辛苦挣钱,这些东西从哪里来?我如果不挣钱,拿什么养大你?”

儿子见我似乎真的生气了,不再说什么,但没有承认错误的意思。我不想婆婆妈妈的,我要体现我的抗议。于是,我懒得搭理儿子。我整天都不开心,晚上不给他讲故事,他过来喊我时,我懒洋洋地答应一声,然后走开。我在明确地告诉儿子:“对于他今天的行为,我很生气!”并且对于儿子的爸爸,我同样表现出不满,因为作为爸爸,他应该提醒儿子如何做。事实上,这也反映出这些年来我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压根儿就没有教育孩子学会如何分享,甚至连我们自己也逐渐淡忘这些了。

对于我的生气,儿子开始不觉得有什么,可渐渐地,他感觉出了不爽,因为一向对他和颜悦色、疼爱有加的妈妈,如今始终黑着脸,自顾自做好吃的,看起来像个陌生人。第二天早上起来,儿子走进厨房,说:“妈妈,对不起!你别生气了,我下次一定不会忘记你,有任何好吃的都记得带给你!”我连忙拥抱他。儿子走出了“有心”的第一步,我要给予他足够的鼓励。

果然,从那以后,儿子不管在哪里,不管吃什么,他都会首先记起我。哪怕是吃份饺子,他也要给我带回来几个。有时我虽然吃得很饱,有时虽然不是我喜欢吃的,但我都津津有味地吃,满脸洋溢着幸福和满足。渐渐地,儿子懂得了分享,不只对我,对他爸爸,对爷爷奶奶,对老师,对周围人,他都变得“有心”了。

又一天,我和他爸正在公司里忙,儿子跑进来,说他的一个玩具坏了,要爸爸修。可我们手中的事情很重要,于是要他等一下。儿子不同意,立刻把身边的东西摔得啪啪响。我看了他一眼,说:“我们正在忙,你的玩具虽然很重要,但爸妈现在做的事情更重要,你应该学会理解爸妈。”儿子的嘴巴噘得老高。我和他爸都沉默着,只管忙我们的,因为我们决定“生气”。做完手中所有的事,他爸走过去,帮儿子修好了玩具:“我们不会忘记你的事情,但你也要体谅我们的难处。”儿子看了看我,说:“妈,我出去玩了。”我没有理他,我要让他的情感受到点刺激,否则他会麻木。

果然,儿子出去没玩多久便回来了。他悄悄地看看我的脸色,没话找话道:“妈,今天晚上吃什么?”我还是没理他,继续忙。儿子看了看他爸,又看了看我,悻悻地出去了。没一会儿,儿子又回来了,继续没话找话:“妈,你热不?”我仍然没理他。儿子有些按捺不住了,走过来拉住我的手:“妈,我帮你做事吧。”我意味深长地与儿子对视了一下,说:“你今天的表现很不好,下不为例。”我不能就此要求儿子承诺什么,因为孩子也是好面子的,他在心里意识到就可以了。我吻了吻儿子的额头:“去玩吧,宝贝,现在妈妈心里舒服多了!”我没说我完全不生气了,我的意思是说,我要看他以后的表现,我只是不想一下子让他背太重的情感包袱,所以给了他抚慰。

从此,儿子渐渐学会了站在我们的立场上说话办事。比如,他晚上想去游泳,当看到爸爸还有好多事没做完时,他只是说:“爸,如果你明天闲一点,就带我去游泳好不好?”他想要吃珍珠肉丸子,当看到我已经准备好了其他食材时,他会说:“妈,我们明天吃珍珠肉丸子吧。”如果换作以前,他会没完没了地嚷嚷着要去游泳、要吃珍珠肉丸子,不可能等到明天,我们必须立刻满足他的要求。

三四年过去了,如今儿子已成长为一名小学生。他善解人意,体贴家人,礼貌懂事,老师总喜欢把班里一些重要任务交给他去做,说是因为他心思缜密,能考虑到团队里所有人的感受,就连很多七八岁的孩子都难以做到这一点。听了老师对儿子的肯定与赞扬,我心中不免一阵自鸣得意。我想,儿子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进步,还真得感谢我当初的“小心眼”呢!

其实,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深爱父母的,可为什么不少孩子渐渐成长为令人失望的样子?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自己培养了他们无所谓与木然的态度,以及只管接受的单向思维。要想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同时也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痛”。这样,孩子接受的才是真实而完整的情感,他也才能成为一个在情感上完整的人。

粗心的妈妈 篇4

今日,周四我要去兴趣班跳舞。妈妈对我说:明天是夏令营,我要早早的睡觉。所以他今日会准时来接我的”。

这样我就快欢乐乐的,进了教室去跳舞蹈了。

转眼间三个小时课程过去了,我们要下课啦!和教师说再见后,我就去前台找妈妈。心里可高兴了,因为今日的舞蹈跳的不错,教师奖励我五颗星星,很期望让妈妈看到我的小星星。

很奇怪,没看到我的妈妈。其他的小朋友被家长陆陆续续的都接走了。过了四十多分钟,我东张西望,东寻西找的。看看人来人往的马路,就是没看到我的妈妈。我就耐心的等待着。

一个小时过去了,我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远处走来,是的,我看清楚了她就是我的妈妈。妈妈见到我就说:小宝贝对不起,妈妈看错时间了。把七点看成六点了。”妈妈上班也很忙的必须是很累了,我原谅了我粗心的妈妈。

粗心的妈妈 篇5

就说上个暑假吧,我和妈妈回老家看外公外婆。我们是坐高铁去的,下了高铁后,我们提着行李打车去外婆家。因为天色太晚,我又有点困了,所以交代妈妈一定要记得拿好行李和我最爱的小黄鸭水壶。交代完之后我打了个哈欠,在汽车后座上美美地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听到妈妈喊我下车,原来已经到了外婆家了。我们拿好行李就进外婆家了,这时我才想起我的小黄鸭水壶,我问妈妈:“妈妈,我的小黄鸭水壶呢?”妈妈听了,先是一愣,然后一拍大腿大声说:“坏了坏了,落在车上了!哎呀,我的这个脑子呀……”我最喜欢的小黄鸭水壶呀,就这么落车上了。哎,我这个粗心的妈妈呀,这个月的“马虎先生”,你当之无愧啦……

探寻“粗心”背后的故事 篇6

一、多一些积极的表扬

作业一发下来,教师经常会用不满的口吻说道:“明明横式里是69,怎么写进竖式,就成96了呢?以后可不能这么粗心了。”有些学生听后,匆匆改过,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下一次照犯不误。有些学生下次作业注意了这个问题,却又犯了另一个错误。反反复复,收效甚微。

既然批评并没有太多的效果,那么不妨改变一下评价的角度,将消极的批评转为积极的赞扬。例如,针对他上次作业失误、这次却改正的地方,加以表扬。“真不错,这次,你注意到完成竖式后要在横式上写结果了。”“你这次的口算,没有忘记进位和退位,有进步,表扬。”与此同时,指出这次作业中还存在的不足:“但这里把69看成96了,数宝宝要生气的哦,以后要注意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被人肯定的人。我们的学生也同样如此,在学习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而在面对计算错误时,得到的批改往往多于表扬,有太多的“不该怎么做”,却严重地缺乏了“该怎么做”,这对积累计算经验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一些正强化,让孩子尝到努力的甜头,并明确下次作业新的改进方向,才能产生滚雪球效应,问题也才能逐步地得以解决。

二、多一些清晰的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透彻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然而在现实的计算教学中,老师更关注如何将算法讲清除、说明白,却常常忽视了对算理的关注。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出示算式“34+25”后,可以先拿出小棒,第一次拿出34根(3捆和4根),第二次拿出25根(2捆和5根);再让学生摆小棒,3捆和2捆放在一起,4根和5根放在一起;最后让学生想小棒,体会数位对齐的道理。这一过程突出了“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的道理,学生理解深刻,记忆持久。

三、多一些巧算的时间

在保证一定量练习的同时,一定要巧练。练的内容有针对性、练的形式有趣味性。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 充分利用错误资源

对于学生已成的计算错误,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最重要的是及时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加上教师的及时强调,让学生清楚认识到错误产生的原因。

(1)计算错误有一定的集中性。教师如能及时地捕捉具有普遍性的错例,并通过对口练等方式加以针对性练习,对于提高班级整体的计算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2)计算错误又有它的个体性。有些学生对于运算符号不敏感;有些学生遇到两位数加三位数,总喜欢左边对齐;有些学生不是忘了进位,就是忘了退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引进了“纠错本”,让学生把做错题的原题记录下来,一个单元结束或一阶段学完后,回头再做一做。因为每个人的错误不同,记录的题也不一样,此时的练习,非常有针对性。

2. 科学安排计算练习

计算只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但不少老师把计算练习简单化、单一化,出几道题让学生计算了事,如此机械、重复练习,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也有一些老师把计算练习复杂化,创设了各种各样的情景或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但思考少了、练习密度低了,同样达不到练习效果。

计算有其基础性,学生完全有能力自我练习,效果会非常好。班里定期评出“口算小管家”,课前准备口算题,课初组织大家进行口算练习,并同桌交换批改。活动都由学生组织,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小管家”担心题目出得不合适,所以出题特别认真;而做同学出的题,大家也格外的认真;批改不但仔细,还时不时会写上一些评语,比如“这次都算对了,真棒!”“字要写的好些哦!”……

粗心的小仙女 篇7

那天,老神仙过三千岁生日,好多神仙都来祝寿,一高兴,老神仙就喝醉了。要知道,老神仙喝醉了,可要睡上三天三夜才会醒来。

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很忙,谁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帮老神仙掌管色彩。

老神仙身边的小仙女心想:“看来,这次只有我能帮老神仙了!”

这么想着,小仙女走过去吹了吹老神仙又长又白的胡子,吹完了,她看到老神仙手里拿着红、黄、白、绿四根魔棒,小仙女看了一眼,就拿了一根红色的魔棒,她觉得红色非常漂亮。然后,她就学着老神仙的样子摇起魔棒,嘴里还叽里咕噜念着:“小草绿绿,太阳红红,熊猫黑黑,大海蓝蓝……”

可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动物园里,突然有人喊:“快看啊,大熊猫怎么变成绿色了!”公园里,许多人在叫:“快看啊,小草怎么变成黑色啦!”海边,许多大人小孩都在喊:“快看啊,海水怎么全变红啦!”就在这时,有人还发现天上的太阳也变了,“天哪!天哪!天上的太阳怎么变成蓝色啦!”

小仙女压根没听见人间的叫喊声,她只顾闭着眼睛在天上摇那根红色的魔棒,她觉得掌管色彩的事原本是很简单的嘛!

人们都从家里跑了出来,叫喊声越来越响,连动物们都跟着叫了起来。天上的神仙们听到了,连玉帝也听到了,玉帝立刻派了一个大将军前去找老神仙问罪。

很快,大将军来了,他看到老神仙正在呼呼睡大觉,那又长又白的胡子吹得一阵一阵飘起来了。大将军给老神仙吃了醒酒药,老神仙马上就清醒了。一睁开眼睛,可把老神仙吓坏了,他大跳起来。小仙女还在不远处摇着那根红色的魔棒,老神仙急忙飞过去,夺过她手中的魔棒,然后,举起自己手里的一根绿色的魔棒摇了起来。不一会儿,万物恢复了原来的色彩。原来,老神仙手里的四根魔棒是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绿色是春天,黄色是夏天,红色是秋天,白色是冬天。现在正是春天,可小仙女看也没看魔棒上的说明,就拿了红色,这不,红色的魔棒摇一摇,万物的色彩就大乱了。

粗心的妈妈作文 篇8

下午我们回到了家,可就在妈妈准备开门的时候,发现钥匙不见了。妈妈惊慌失措,自言自语地说:“这可怎么办?怎么进去家呢?”只见妈妈把手里边的东西放下,把提包仔仔细细地找了个遍,可是还是没有找到。这时,我建议给爸爸打电话,让爸爸来给我们送钥匙。可是,事不凑巧,爸爸有事暂时来不了。于是,我们又给波哥哥打电话。过了一小会儿,哥哥就给我们送来了钥匙,我们才松了一口气。

一进屋,妈妈就左思右想,说有两种可能:一、可能是我早上在泰和超市买牛奶的时候掉到那里了。二、也可能是掉到外婆家里了。

粗心的妈妈作文 篇9

有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想吃炸薯条,妈妈一拍大腿,说:“我做给你吃。”说着,妈妈便爽快地进了厨房,不一会便响起来吱吱的声音。我进厨房一看,妈妈正在大汗淋漓地往锅里放薯片呢!

不一会,妈妈便走了出来,“炸薯条好了,小馋猫快来吃。”我一尝,咦?味道怎么这么甜?原来,是妈妈把糖看成了盐,我们全家哈哈大笑,只有妈妈红了脸。

还有一次,妈妈来接我放学回家,可妈妈把钥匙放在了我的书包里,竟忘了,我们急得抓耳扰腮。这时,妈妈想到去配钥匙,便带我飞奔回家。可我们回到家的时候,一打开书包,立刻眉开眼笑了,原来钥匙正躺在我的书包里睡大觉呢。

粗心不能成为错误的借口 篇10

一、“粗心”的背景

每次数学考试后,“粗心”一词就会高频率地出现在教师、学生、家长的口中。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经常有粗心现象。例如把符号 “+”看成“—”,把数字 “ 3”看成“5”,忘记写答案,抄错题目,数错数等。

我们往往把小学生的粗心行为简单地归结为态度马虎、不认真。其实,简单的外部现象背后有着内在的心理原因,粗心并不是偶然发生的。教师要深入认识儿童的粗心行为,帮助学生及早形成准备状态,设计相应对策,矫治粗心行为,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粗心”的成因

1.误认误看

由于受年龄特征、视知觉能力的限制,小学生感知事物往往比较笼统。学生虽然能够看到文字、字母、符号、图形,但不能立即做出对比分析并进行判断,他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一些孤立的表面。没有具体情节的计算题本身更不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看漏、看错、抄错、写错等非知识性的低级错误。于是我们在批改过程中看到很多诸如题目抄错、答案抄错之类的问题。

2.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比较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如在计算梯形面积(3+4)×6÷2时,学生中经常会出现“3+4=12”的错误现象。3+4学生在一年级就会算了,怎么到五年级反而会错呢?原来罪魁祸首是乘法,学生刚学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底乘高的,都是先算乘法,所以印象特别深刻,以致连“3+4”都算成乘法了。

3.算理不清

有时,看似简单的粗心背后是概念错误。例如,在刚学一位数除多位数时,学生常常出现如下错误:没有把末尾的0移下来继续除。为什么知道把前位的0移下来继续除,而末尾的0却不会处理呢?原来,学生是这样想的:0既然表示没有,当然不用移下来。显然,学生只明白0在记数时的特殊作用——占位,却不知道当前一位有余数时,后一位的0还要移下来与余数组成新的数再除。显然,错误的根源在算理不清。因此,家长和教师还应多多追问学生犯错误背后的理由,别让粗心的幌子掩盖了问题的真相,错失教育的良机。

4.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的稳定性和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在计算过程尤其需要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但是小学生比较容易被一些干扰因素吸引而“分心”,造成很多“遗忘式差错”,如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了一,可是十位计算里忘记减一。

5.不良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对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忽略计算方法的教学,导致学生养成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三、“纠粗”的对策

虽然粗心的类型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但是造成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因此要纠正粗心,首先要端正态度,从思想上重视这一现象。其次还要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矫正。

1.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让学生明白不打草稿是导致计算正确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高年级的知识难度相对增加,数据变大,思维层次多,有相当一部分题目靠低年级的“心算”是无法保证正确性的。其次,良好的书写习惯是达成正确计算的条件之一,要培养学生养成书写要端正、清楚,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良好习惯。

2.养成自己检查的习惯

检查的良好习惯要从平时开始培养。一年级时,我们赞成由家长帮助学生检查家庭作业,二年级时,我们建议家长开始鼓励学生做完作业先自己检查,再由家长复查。学生养成了自己检查的习惯后,到三四年级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检查。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发现学生表现在学习上的粗心,往往是由于他们把生活中的粗心习惯带到学习中。因此,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生活中要尽可能做到有条理、有秩序。在做题时,看到题目不要马上动笔,要经过审题、思考、解答等步骤,这样可以防止答非所问,也更容易做到快而不急,忙而不乱。

良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因此,粗心不应该成为错误的借口,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及时纠正。

感谢粗心 篇11

“你不要再跟着我了!”我边走边怒气冲天地说道。

“为什么呀?我可是你从小到大的朋友呀!”她无辜地说道。

“为什么?为什么你自己的心里最清楚不过了, 你哪天哪年不是在帮我倒忙啊, 害得我在别人面前出丑!”

“……”

一天黄昏, 我与她吵得不可开交,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这天晚上, 我与她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看了很久, 我觉得口渴, 灵机一动, 不如喝一杯加糖的白开水呀!我走到橱柜旁边, 拿起一个杯子, 放了一半的水。“哇, 快来看呀, 是《唐伯虎点秋香》耶!”我听到她在客厅欢呼。

什么 ? 《唐伯虎 点秋香》?这可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呀!不管我看过了多少遍, 这可是我的最爱。不管三七二十一, 随便加了一勺糖, 就连忙走向客厅。

喝了一口 “糖水” , “呸, 呸, 呸, 呀!咸死我了, ”我大叫道。

“怎么了?”姐姐关心地问道。

“这水好咸啊!”我皱着眉头说。

“什么?咸?哦, 我知道了, 一定是你把盐错当成糖了, 哈哈哈哈……”姐姐边说边笑了起来。我脑海里顿时冒出了无数个问号, 对了, 一定是“她”, 我白了她一眼, 却看见她在镜子前偷偷地笑。

我们大吵了一架, 结果是“两败俱伤”。

我下定决心, 我不能再被她给算计, 不能再被她嘲笑!

从此, 每次作业完成后, 我都要仔细地检查一遍;出门之前, 检查一遍所有要带的东西有没有落下;试卷做完了之后一定会再检查检查……

粗心一时的妈妈作文 篇12

粗心一时的妈妈作文

粗 心 一 时 的 妈 妈有一句老话叫“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我妈妈就是“细心一世,粗心一时”了。妈妈的工作是财务,这就要求工作中非常细心,也要有耐心。妈妈非常要强,工作上一丝不苟,在她手上的数字极少出错。对于生活上,妈妈更是细心了,她要照顾爸爸和我的起食饮居,还要保持家里的清洁卫生。她总是先把事情安排好,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去消灭。邻居都夸她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昨天晚上,妈妈就粗心了一回。当她把下午放在洗衣机里的.衣服拿出来时,发现衣服、裤子上全部都粘满了白色的小片片。她视力不好,马上叫我帮她看看是什么东西,我凑上去一看,原来是卫生纸片片。“哈哈,妈妈也有粗心的时候,哈哈!”我开始大声嚷嚷。妈妈看着我,不好意思的笑了。爸爸也从房间里出来,问怎么回事。妈妈摸着头说:“今天洗衣服时忘了掏口袋,卫生纸都给搅成细片片粘得到处都是。”爸爸也笑了:“难得你粗心一次,原谅你!”说完就捂着嘴巴偷笑。妈妈做出要揍人的样子,说:“好啊!你们两个合伙欺负我,还不帮我清理这些片片。亏你们还笑得出来。”于是我们一家人就开始作战了,一个小时后,终于将这些烦人的白片片消灭干净。瞧,我妈妈就是这种粗心一时的人!同时,她的粗心也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开心果。三(4)班 薛杨剑粗心一时的妈妈作文450字

小学生作文(中国大学网)

数学在“读”中远离粗心 篇13

现象一:

常常听到家长和老师这样反映:我的孩子做作业时真粗心, 常常把数字抄错, 比如将26抄写成29, 计算怎么能正确呢? 说了许多遍让他细心些就是不听.

现象二:

学生总是看错题目, 如:将下列算式中得数大于50的算式圈出来.

23 + 32 13 + 38 36 + 13 63 - 15

72 - 34 87 - 35 15 + 44 96 - 44

在完成此题时好多学生圈出的是得数小于50的算式.

现象三:

如:三 (1) 班有学生48人, 平均分成4组, 每2人坐一张课桌. (1) 每组有多少人? (2) 全班有多少张课桌?

老师讲解后, 独立订正对了, 过几天再做此类的题型, 又错了.

这些现象很多小学生都归结为“粗心”, 老师、家长、学生都感到苦恼, 为什么心总不能“细”呢? 追其根本是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差所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 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 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在阅读中 , 如果只读不思 , 那么其效等于零 . 通过阅读不仅要掌握相关概念, 还要掌握相关概念间的联系, 只有这样才能读得进, 探得明.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远离“粗心”呢 ? 针对上述现象谈谈我自己的做法.

一、重视阅读条件

在与“粗心”的搏斗中, 很多老师忽视学生的生理因素.针对我班有好多学生在完成数学题时常有抄错数字的现象, 对那几个最喜欢抄错数字的同学进行了调查总结, 找出了病因. 我班有16人在老师反复地叮嘱下还是容易抄错数字, 经过细心调查发现, 这些同学并不是我班的后进生, 相反在我班还算中上等的学生, 但他们怎么就这么“粗心”呢? 其中14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眼睛都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近视. 这些孩子由于年龄小, 家长们没有关注孩子的眼睛, 认为孩子视力很好, 即使知道孩子视力不好, 也不想让他们戴眼镜, 也没有对他们的视力进行治疗. 其实这些孩子由于近视, 看东西时比较吃力、容易模糊, 所以在看数字时就常常会出现看错数字的现象. 将这一发现跟家长进行了交流后, 家长们都很重视, 对孩子的视力进行了治疗, 帮孩子配上了合适的眼镜, 本学期我班抄错数字的现象少了很多.

二、学会阅读技巧

陶行知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 ”意思是要教给学生学的方法. 阅读数学课本时, 应当边读边思, 力求理解, 弄懂书中所说的每一个概念的含义和题中已知、未知及其相互关系. 阅读时应当每一句话都进行推敲, 看它想告诉什么? 从中能得出什么? 边读边画边思考. 在读题时手中要拿有一支笔, 边读边画, 即把题目中的重点词、句圈出来, 思考分析、判断的结果用文字或符号标注出来, 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每个数量的意义及数量间的内在联系. 如“现象二”中在同学们审题“将下列算式中得数大于50的算式圈出来”时, 就应将“大约50”这个关键词圈出来, 来提醒自己. 又如同学们读这样一道应用题:“停车场有24辆小轿车, 比公共汽车多15辆, 公共汽车有多少辆? ”圈出此题的关键词是“比公共汽车多”, 同时老师追问谁比谁多, 要求的是谁, 那该怎么想, 再联起来看一看, 想一想, 找出相互间的联系, 或通过类比、回忆、猜想以便问题解决.

三、强化阅读对比

在数学教学中, 有些知识由于结构雷同、知识相似、学生思维的定式, 往往采用对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明晰结构, 内化知识, 激起思维的变通, 形成知识网络. 如24的3倍是 ( ) , 24是3的 ( ) 倍. 对于此题同学们答题的正确率较低. 一般教学中教师大多提问:“这两题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前面一题的答案后面没有“倍”字, 后一题答案后面有“倍”字, 前面一题用乘法, 后一题用除法. 对比教学就算是结束了. 这样的教学, 学生进行的是一种浅层的思考与辨别, 未形成有意的甄别及内心的需要, 时间稍长些, 题型稍微变化一下, 如24是 ( ) 的3倍, ( ) 的3倍是24, 变式后学生还是易错. 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区别处重点、反复读题, 俗语说:“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让学生读出区别与联系. 首先需要学生带着思考读题, 在读题中经过分析、判断、筛选, 找出重点. 同时学生需要自主进行比较、辨别, 根据个体的理解, 形成解决策略. 其次, 两道类似的题学生有重点地进行阅读, 精心读、慢体会的教学方式, 不仅让学生对这两题的题型有个整体的认识, 而且更加突出区别, 加深理解, 形成深刻印象.

四、重视阅读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阅读教学, 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理解重要概念、明确题目要求等,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设计学生自主阅读的环节,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 比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 对分数的读法及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认识, 可以设计先让学生自学课本, 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活动中, 增强阅读意识, 掌握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在数学课本中设计了“数学故事”“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栏目, 内容非常丰富而贴近生活, 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的方法, 激发学生阅读的动机和兴趣, 循序渐进, 让学生从愿读到会读, 最后上升为乐读.

给粗心先生的挑战书 篇14

你非常不好!你就像跟屁虫一样,整日整夜和我形影不离,给我带来了许多麻烦!鉴于你的累累罪行,我将与你誓不两立!今天我正式向你发出挑战!

记得那次,我在喝水,原来好好拿着水杯,可你对我的大脑进行了猛烈“扫射”,我头一晕,手一哆嗦,呯!杯子摔破了。我只好拿来扫帚、簸箕清理玻璃碎片。我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清理完大的玻璃碎片,只因你的再次干扰,我的眼睛迷糊了,竟然没看见小玻璃碴儿。我赤脚踩在地板上,那小玻璃碴儿直刺入我的脚底,那个锥心的疼啊,痛得我哇哇直叫!家人连忙把我送进医院进行包扎。自那一刻起,我由一个跑步健将变成了一位“跛脚”女孩!上学要爸妈背,课间不能玩,体育课更是与我无缘,可恶的粗心先生呀!我被你害得好惨,我盼你立刻人间蒸发!

在学校里,你更是无孔不入,令我防不胜防。记得那一次数学测验,考前我认真复习,所有知识都掌握扎实。可是考试时你又像幽灵一样缠着我,对我的大脑进行了不间断“轰炸”。我脑子里想写的“9”,结果写了个“0”,好好的乘法口诀被你全盘否决,创造了乱七八糟的口诀:“三六十七”“六八四十六”。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减法从高位算起……简直是一团糟!

然后,更让我无法容忍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忘记带作业本,忘了自己想说什么……

今天,我要大声对你说:“I hate you!”

从现在开始,我向你发出挑战!我将和“细心勇士”结盟,用我的智慧,加上“信心勇士”的鼎力相助,把你打得落花流水。你等着瞧吧!

挑战者:高语昕

粗心的妈妈作文250字 篇15

那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东西。她逛了大半个超市,也没挑到合意的商品,购物车里才三件宝贝。我摇了摇头,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可着劲儿往里塞,有我和妹妹喜欢吃的巧克力,有给爷爷买的菜。结账的时候,阿姨说:“总共67元。”妈妈掏出钱包,付了账,领着我回家了。

回到家,我拿出购物小票,上面写着:巧克力18元,西红柿、白菜、萝卜、菜花、大蒜等蔬菜24元,薯片25元,合计67元。咦?不对呀,薯片明明17元,怎么是25元呢?我从购物袋里掏出薯片仔细看上面的价钱,的确是17元,小票上打错了,多付了8元。我急忙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大吃一惊:“怎么会这样?”她想去超市找收银员阿姨,我拦住了她:“妈妈,超市规定钱款当面点清,你去了,万一人家说薯片被换了怎么办,怎么办?又没有证据说这就是刚才买的那个薯片。”妈妈点点头:“还是你想的周到。”

唉,遇到这么个粗心的妈妈,我就得多操点心啦。

粗心的妈妈作文450字 篇16

我就开始脱衣服,妈妈就去放热水,因为我们家的太阳能在六楼放着,我们家在一楼,所以需要把六楼到一楼的凉水放完后,才能出热水,一般都得放一大盆凉水。妈妈就把开关向右掰,接了两盆凉水 了,怎么还不出热水啊,我说:“妈妈,快点啊,我都等的花儿都谢了啊。”妈妈说:“太阳能坏了吧,怎么一直不出热水啊。”

我就喊爸爸,爸爸在后院喂狗呢,爸爸说:“叫我干嘛呢?”我说:“爸爸,咱家的太阳能坏了,我等着洗澡呢,一直出凉水。”爸爸就去到洗澡间一看放声大笑起来,我和妈妈很是莫名其妙,还在疑 惑呢,爸爸就把开关掰到左边,放不到一盆凉水,热水就出来了,爸爸说:“你们把开关掰反了啊,哈哈,放一下午凉水也不会出热水的.啊。”我说:“妈妈,你怎么能反了啊,浪费了那么多的水,我 们要节约用水,提倡低碳的啊。”妈妈说:“冬天,一直不在家洗澡,我以为是向右掰呢,脑子真的不好使了啊,这次是我的粗心,以后不会忘了。”

粗心的妈妈 篇17

一、规律性错误的认识论分析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看成是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也就是说,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并非是对某些现成结论或算法的机械记忆和模仿,而是学生对于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积极的理解或消化的过程。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这里所说的理解或消化真正涵义是指学习者必须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作出解释,使新的知识对学习者来说具有意义,从而把新的学习内容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最终成为自己认知结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实际上是一个消化的过程。可见,学习活动实质就是个体创造性的理解,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对同一个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者,依据各自不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教师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即学生所学到的未必是教师希望他们学到的,教师主观的多次解释也未必能消除学生头脑中业已形成的错误认识。可见,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所犯的规律性错误,有着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来说是根深蒂固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知识的错误认识也就很难纠正。这正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尴尬的、残酷的现实,即学生对一个知识经历了长期、系统学习以后,却往往依然保留着一些错误的朴素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朴素观念与其日常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从而深深地嵌入到了学生的认知结构之中,学生在学习新的、不熟悉的知识时习惯性地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了不恰当的推广和应用,于是产生了错误,而这些错误并非是由于学生疏忽无知导致的,与此相反,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依据有相当大的自信,对结果的正确性也很有把握,从而相同错误会在类似的情况下反复出现。

二、规律性错误的预防和纠正策略

针对学生规律性错误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预防和纠正。

(一)改变观念,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

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尽管有些思想可能是错误的或幼稚的,但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因此,教师就不应该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更不能因学生重复出现错误就对其进行训斥。当然,理解学生的错误不等于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或视而不见。教师应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作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对一些确实是由于学生疏忽和粗心而导致的错误,教师只需个别指导即可,但是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规律性错误应予以高度重视。正如前文所分析的,规律性错误产生的根源在于学习者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做了不恰当的一般化,即把先前的知识、经验以及方法等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过程中作了不恰当的推广。对于学生规律性错误的纠正,教师必须对错误的根源,即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做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否则,教师不仅不能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更可能挫伤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因为一般化并不应该看成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而教师所要纠正的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不恰当的推广和应用。

(二)恰当处理“留白”与讲解之间的关系

有效的课堂教学讲究“留白”的艺术,即在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从而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如果教师“留白”的内容不恰当,或对学生得出的答案不置可否,不作进一步的解释和必要的强调,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混乱。研究表明,教学中不恰当的“留白”是造成规律性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师未能对学生容易产生歧义或混乱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或做出必要的交代以及足够的强调。长此以往,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就习惯于应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填补这一空白,而这很可能就是一种不恰当的推广,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尽量地减少这一空白。实际上,有经验的教师就是这样做的,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预测出学生在学习某个重点和难点时可能会产生的误解,于是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加以强调和做必要的解释,这样,在学生没有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不恰当的推广之前,教师作出足够的强调,消除了学生在新知识理解中的先入之见,就可以避免学生出现规律性错误。

(三)重视反馈性评估,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

教师如果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思维活动,那么就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并据此对自己的教学作出适当的调整,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规律性错误。虽然学生的思维就其本质来说是内隐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教师不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到底在想什么、怎么想,但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练习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反馈性评估,从而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

1. 对话交流

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就极易陷入无视学生思维活动的误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把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而应该体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通过问答、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学生在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应耐心地倾听、适当追问,探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倾听,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看问题的方法与角度;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以及学习和理解知识困难的原因。

2. 精心设计作业和练习

通过作业探秘粗心背后隐藏的秘密 篇18

1.意识性错误

意识性错误是很难被避免的,有些成年人也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例如:在小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已经将所有的解题步骤写好,可最后偏偏就是没有写单位,导致该题不能拿满分。

2.认识性错误

例如:摊位新进一些水果,每天卖掉1/6吨,3天一共卖了多少吨?

摊位新进一些水果,每天卖掉1/6,3天一共卖了几分之几?

学生如果课堂知识掌握不牢固,加上不认真审题,很容易出现错误。

3.不会做作业而犯的错误

有些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大都不会,于是就开始随意写一些答案。此外,还有一些同学,课堂学习时不认真,下课做题时不会做,又找不到参考答案,于是就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导致错误,这种情况下常常是被抄袭的人那里出错,该同学的作业就那里出错。

二、当学生遇到错题时应该如何对待

1.对于意识性错误的对待方法

意识性错题很常见,也是意识性错误,又是最容易改的,所以往往学生在将题目全部做完时,如果能在检查一遍,那么意识性错误一般都能解决。学生在做题时出现错误,应该算作“马虎”。

2.对于认识性错题的对待方法

对于认识性错误,需要学生认真对待,认真审题。

就如同上面的例题

(1)摊位新进一些水果,每天卖掉1/6吨,3天一共卖了多少吨?

(2)摊位新进一些水果,每天卖掉1/6,3天一共卖了几分之几?

同样是卖水果,只是变了几个字,但是算法却有不同。

第一题的步骤是1/6×3=1/2

第二题的步骤是1/6+1/6+1/6=3/6

作为老师应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使他们减少在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下犯错。

3.对于学生不会做作业而犯的错误

首先,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做人要诚实,不能抄袭他人的作业。其次,教师对于课代表和小组组长严格要求,禁止在收完作业后让别人抄袭作业。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一位同学都学会,对于那些基础较差,成绩稍差的同学应多予以照顾,当学生都学会时,就没有必要瞎写或者抄袭他人的作业。

三、分数乘法的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

在做分数乘法的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其次,是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数量关系;最后,是列出式子计算的数。找数量关系要从关键词入手,找出两个相比较的量,通过比较找出单位“1”,然后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根据数量意义解决问题。在分数乘法教学中,我对学生主要灌输以下2个要点:

(1)让学生采用分段画图的方法解题,强化学生的理解

(2)强调数量与分率一一对应的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例如:三个同学比赛做蹲起,小明做了120个,小王做的是小明的5/8,小辉是小王的5/3倍,小辉做了多少个蹲起?

带学生进行分析:先审题,然后找出题目中关键词和数量关系,我们不难看出本题有两个含有分率的句子,而单位“1”分别是小明和小王蹲起的个数。由题可知,小明的蹲起数量是确定的120个,为此,可以现根据“小王蹲起是小明的5/8”求出小王蹲起的个数,再把小王的蹲起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小辉蹲起数量是小王的5/3倍这一条件,求出小辉的蹲起个数。

解答过程:小王蹲起个数:120×5/8=75(个)

小辉蹲起个数为:75×5/3=125(个)

答:小辉总共做了125个蹲起。

通过找出关键词和数量关系,再找出题目比较关系的单位“1”,我们不难解出题目。

2.强化水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题目,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它是解决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为此,强化数量关系,解题技巧是解决分数乘法的关键,也是难点。

四、建议

1.教师可以换位思考,贴近学生生活

我在教课时曾经出现过这种状况,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三星手机出售新款手机,三星850型号手机1/2天卖了50台,问8天能卖多少台?(假如每天店里卖的手机数量是固定的)。我在班里走了一圈,发现有的同学竟然写出850×1/2×50×8,有的同学把答案写成850×50-1/2×8,当时我心里就有疑问,850一点也没用,为什么都要乘850,后来我就问同学们,我说你们仔细看看你们所写的是不是有一点小小的问题,于是我就看到写850的同学把乘号改为加号,最后又改成除号。后来我站在讲台上说28号同学上半天学需要回家2次,5天回家几次?这时同学很快反应2-1/2×5=20(次)每天。我问28呢?用不上了?学生这时恍然大悟!

有些同学在做题时,看到一堆数字就知道直接把数字往公式里套,有些数字有没有用都没有确定的情况下就套进了公式,其实这些同学是被题目所迷惑了。我为他们举了个学生回家这一最简单的例子使得学生清楚地明白了28号同学仅仅是他的学号,850也仅仅是三星手机的一个型号,850这个数字对于卖了多少台手机是没有作用的。通过让学生换位思考的方法,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对于某些错误能够更通俗易懂。另外,学生还需要注意一些迷惑性词语,如表示数量的多、少、倍,如表示问题的多少、一共、还剩等。

2.实施细化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做题习惯

在做题时,首先是审题,通过审题掌握题中主要信息点。其次是做题,做题时要认真,学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计算错误。最后是检查,检查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有时考100分和考98分的同学并没有太大差距,只是少了检查这一步骤。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使得学生能够将更多分数揽入怀中。

3.利用错误资源,深入理解分析

条条大路通罗马,往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而失败的道路却很少。如果我们对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并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错误有着清晰的认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错误的发生。将错误变成宝贵的资源,需要教师建立一个“典型错误宝典”。

4.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梳理能力

学生在分数乘法方面的错题可以记录在错题本里,当错题被改对后要写出错误的原因。教师通过翻看学生的错题本,再找出同类型的题目有针对性的出题,使得学生能够巩固修改后的正确解答方案。此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让学生作图或者画线段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要领,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有更清晰的思路。

上一篇:煤矿设备管理制度下一篇:苏教版六上练习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