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b表示颜色的词语(精选12篇)
叮当叮当
叮咚叮咚
滴答滴答
呼哧呼哧
哗啦哗啦
轰隆轰隆
噼啪噼啪
嘎吱嘎吱
嘟嘟囔囔
叽叽呱呱
劈劈啦啦
唠唠叨叨lāo lāo dāo dāo
【解释】: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出自】:宋·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
叽叽喳喳jī jī zhā zhā
[chirp;buzz;twitter] 语音杂乱
1. 动词AB式中动词A与动词B的词义关系
ABAB式动词重叠为并列合成词。想要了解ABAB式动词重叠的构形原因首先应了解AB式的构形原因。其中, 动词A和B基本为同义词, 但是动词A与B的这两个动词并不完全相等。如:
(1) 贾芸道:“有件事求舅舅帮衬帮衬。我现在有一件要紧的事, 用些冰片、麝香使用, 好歹4舅4舅4每4样赊四两给我, 八月里按数送了银子来。” (红24)
(2) 赵姨娘没了别话答对, 便说道:“太太疼你, 你越发拉扯拉扯我们。你只顾讨太太的疼, 就把我们忘了。” (红55) 4 4 4 4
以上两个例句中的ABAB式动词重叠中, 动词A和动词B所表达的意义有着细微的差别, 其中, 动词A为强调的重点, 动词B附庸在动词A后。动词AB式有丰富的含4义4 4, 4由4两4个4同4义4词4动4词4十4分4接44近的4词4 4义4凝聚成一个新的动词, 即, “帮”与“衬”凝聚成“帮衬”;“拉”与“扯”凝聚成“拉扯”;凝聚成的新词以动词A词义为整个词的主要意义, 动词B的词义起辅助作用。
些。” (3 () 红7“4你) 去回了太太, 也进园来照4管4照4管4, 比别人强
(4) “你兄弟妹妹们又小, 我又没工夫, 你替我辛苦两天, 照看照看。” (红55)
4 (54) 4“4何苦来, 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 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
彻底来翻腾一阵, 怕人不知道, 故意表白表白。” (红55)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ABAB式动词重叠4中4, 4动4词A表义范围宽泛, 动词B表义范围具体。由于语言具有经济性, 经过语言本身的综合分析, 由“照料管理”提炼出“照管”, 由“照料看管”提炼出“照看”, 由“表明自白”提炼出“表白”。“照管”、“照看”, “表白”便凝聚成词。
64) (6) “不知身上可大愈否, 所以回来4看视44看4视。” (红
(7) “一语未了, 只听得屋里唏里哗喇乱响, 不只是何物撒了一地。
若没什么事, 趁便请你回来歇息歇息。” (红64)
(8) “贾琏身为奇怪, 忙伸4马4迎4 4了上来, 大家一齐相见, 说些别后寒温, 便入一酒店歇下, 共叙谈叙谈。” (红66)
以上三个例句中的ABAB式动词重4叠4中4, 4“看”强调过程, “视”强调结果;“歇”即“停下休息”, “息”指“休息”;“叙”即“叙说”如“叙家常”, “谈”即“谈话”。以上五个动词AB式表明, 动词A实施了, 动词B才能发生。也就是说作。, 动词A与动词B之间是表示按4时4间4先4后4的4顺4序发生的两个动
2. 动词ABAB重叠式的句法功能
当动词A和动词B成为一个整体的动词时, 在句子中只可以做谓语, 但动词AB式后可接宾语及补语, 也可不接成分。动词AB式发展为ABAB动词重叠式时, 也只能充当句子的谓语成分, 其后可不接成分, 也可接宾语。如:
史》第 (9一) 回“) 又亏秦老一力4帮4衬, 置备衣衾棺椁。” (《儒林外
“我的好姊妹, 我一心只想帮衬你, 怎么你倒疑心我来拆你的壁脚呢?” (茅盾《子夜》十一4) 4
“帮衬”后可不接成分, 也可接宾语。
3. ABAB式动词重叠结构的语法意义
在动词AB式的广泛使用的基础上, 出现了ABAB式动词重叠, 其构形有着特别的语法意义。
如上例, 例 (1) 、例 (2) 。上文提到, 动词AB式后可接宾语及补语, 或不接成分。当ABAB式动词重叠句的主语为受事时 (如例 (1) ) , 动词AB式后接的补语或宾语的位置就架空了, 这时ABAB式的动词重叠就恰当地补了空位, 使结构完整。在语法意义上, 当ABAB式动词重叠前的主语为受事时 (如例 (1) ) , 动词的重复能够很好地表达说话人的“请求”的意愿。
如上例, 例 (3) 、例 (4) 例句中, 在结构上, “照管照管”、“照看照看”前主语为施事, 由于“照看”及“照管”后接宾语, 在没有宾语的情况下, ABAB式动词的重叠使得结构完整。在语法意义上, 这种ABAB式动词重叠既表示动词AB式在时间上的持续性, 也表达了“征求意见”或“解释原因”的主观意愿。
如上例, 例 (6) 、例 (8) 中, “看”为“视”的先头动作, 所以“看视”和“看视看视”后面不需要接宾语或者补语来陈述这个动作的结果了。“叙谈叙谈”同理。在语法意义上, “看视看视”、“叙谈叙谈”可以表示动词的持续貌。由于语言具有线条性的特征, 所以双音状态的动词AB式重叠成ABAB式动词, 可以表示时间的延长。同时ABAB式动词重叠也带有“解释说明”的意味。
如上例, 例 (5) 中, “表白表白”与“表白”指“拿到台面上来说道说道”, 这个用法在方言中还有保留, 如在东北官话中仍在使用。
二、ABAB式动词重叠构形的外因
动词AB式重叠成ABAB式的原因除以上所分析的四点内因外, 一定有其外部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 AB式的双音拟声词和拟态词对动词ABAB式的重叠有一定感染作用。如:
响。” (1 () 红“67连) 忙把帽子抓下来, 在砖地上咕44咚4咕咚4碰的头山传》第 (2四) 回“) 才撅着屁股扭44打扭4打4的就走了。” (《儿女英雄
“咕咚”是拟声词, “扭打”是拟态词。口语中常用的我们无奈ABAB式拟声词和拟态词对动词ABAB式的构形有很强的感染作用。
结语
文章通过对ABAB式的语义构成、句法结构、语法意义三方面着手, 对ABAB式动词重叠构形的动因进行了探讨, 得出如下结论:在语义上, 双音动词AB式发展到动词ABAB式重叠是对动词AB式表义程度的“再强调”;在结构上, 动词AB式后接的补语或宾语的位置由AB的重叠来填充, 使得结构完整;在语法意义上, ABAB式动词重叠带有主观化的“请求”、“征求意见”、“解释原因”的意味;ABAB式动词重叠也可以表示动词的持续貌;AB式的双音拟声词和拟态词对动词ABAB式的重叠有一定感染作用。
摘要:文章以《红楼梦》中十个ABAB动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 从重叠式的词义、句法功能、语法意义三方面着手, 尝试分析双音状态的动词产生ABAB式动词重叠式的动因。
【关键词】红 黄 蓝
一、引言
自然界中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英语和汉语中描述颜色的词汇也很丰富。但是由于汉英颜色词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并时常影响本民族人的思维习惯,所以汉英颜色词一般呈不完全对应关系。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语义的差异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差异,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例如,在中国人看来红色是欢乐和喜庆的象征;蓝色与天空海洋相关。然而这些解释在英语的词语中并不完全对应。所以同一颜色虽然指示意义相同,但是隐含意义可能大不相同;而有时隐含意义趋于一致,但同义颜色词却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他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不同,否则就会引起误会。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柏林(Bret Berlin)和凯(Paul Kay)认为:红、黄和蓝为基本颜色词。汉英民族在色谱中对主要颜色的划分大致相同或者相近,但其表示的联想意义和社会意义却各有异同。下面就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民族心理诸多领域对以上颜色词在汉英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二、颜色词语的文化差异
红(RED)
人们通常喜欢说“火红”。所以红色是火的色彩,是暖色。能对人产生巨大的鼓舞作用。而红色也是中国人最喜欢最中意的颜色,人们用红色象征幸福、喜庆、吉祥、欢乐、和兴旺发达。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时,人们会在大门两边贴红对联,在门上贴红“福”字,门口挂红灯笼。结婚也是红喜事,不仅新娘新郎一身红,新房里的一切也要用红色来装扮。反映在语言上,包含“红”语素的词一般都含有兴旺、发达、顺利、美满之意:红利,红运,分红,红包,红榜,满堂红等。而且在汉语中“红”又用来象征革命与进步,如红旗,红军,红领巾,红色根据地等。但是在英语中red不完全具有汉语里“红”包含的文化内涵。英语中也有red-letter days(节日),to paint the town red (狂欢)等词语。另外,美国人也在圣瓦伦丁情人节把红心送给他们的爱人。除了这点,在许多意思上red具有负面的含义。例如,go red with anger是气得满脸通红;in the red在经济上是指财政赤字;同时red也象征着血腥、恐怖、战争和危险;red battle血战,red-handed 手上沾满血迹的;有时red还暗示淫荡,如:Red Light District(红灯区)指妓女集中的地段。而就政治色彩来说,英语中的red也多为贬义Red Army 意为红军派,是原西德一恐怖集團;Red Brigades 意为红色族是意大利一恐怖集团。这些与汉语中革命毫不相干。而在西方红脸也没有了汉语中的褒义。英国的威廉二世被称为红脸威廉,不仅是因为他的脸是红色的,更重要的是他暴虐、残忍、杀人不眨眼。
除了红(red)在英汉文化内涵的差异外,它在英汉概念意义的非完全对应也应该注意。我们常说红糖,而英国人却说brown sugar;英语中的black tea就是红茶。再如,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红运good luck;开门红get off a good start。
黄(YELLOW)
黄色是太阳光的颜色,是中华民族的本色。在古代中国黄色是帝王之色,他象征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利,象征着皇帝的尊严。从宫殿的金碧辉煌到皇帝穿的龙袍再到农民的理想“黄袍加身”,都可以看出黄色受宠到只有皇帝能用的程度。同时它也表示光明,希望和吉利。所以汉语中有黄历,黄道吉日等词语。但随时代的变迁,黄色的这种隐含意义在逐渐消失,人们更多的将它同腐朽,没落,色情和无望相联系。如“扫黄”,“黄色电影”,“这事黄了”等等。
而英语中yellow的隐含意义较少,并且与汉语的“黄”也全部相同。Yellow多表示胆怯,害怕,懦弱之意。如yellowbelly(胆小鬼)。在信奉基督教的国家中,教徒们视黄色为下等色,这是因为叛徒犹大的衣服为黄色。
蓝(BLUE)
在汉语中蓝色的含义较单纯,多为本义。如“蓝天”,“蔚蓝的大海”,给人冷静和悠远,智慧和理智,希望和庄重的感受。而英语中blue多为转义或引申义,与心情,社会地位和色情有关。如having blues(不高兴),a blue outlook(悲观的见解)等。而blue blood表示出身名门,blue book(蓝皮书)这是刊载知名人士,尤其是政府官员的手册。在汉语中表示低级下流的用“黄色”,而在英语中用blue。如:blue movie就是黄色电影。可见这种文化的差异是多么的明显。另一方面在表示面容由于寒冷,打伤或恐惧引起发青时也多用blue,如blue from cold(脸冻得发青),中国人说某人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而英国人说“black and blue”。
此外英语中还有blue milk(掺水的牛奶),blue chip(热门的赚钱的股票)等。
三、结论
由以上各种颜色在英汉中的差异可见,英语和汉语反映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两种语言都有各自对颜色概念和习惯用法的独特表达,要正确理解就要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进行透彻了解。而不同颜色词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非完全对应关系,也是研究英汉颜色词文化差异应特别注意的地方。综上所叙,颜色词在英汉各自的文化里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两者有相通部分,但更多的是冲突。因此在互相翻译理解的过程中,不可冒昧行事,否则不仅会闹笑话,也会导致文化的冲突。所以,我们应严格对待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的意义。
参考书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4]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新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暗绿,明绿,亮绿,鲜绿,草绿,墨绿,水绿,油绿.黑 :墨黑、油黑.
苹果绿
橘黄
柠檬黄
柚黄
桃红
橄榄绿
苹果青
海蓝色
草绿色
花红色
柳绿色
油黑色
墨黑色
杏黄色
桃红色
湛蓝色
藏青色
灰白色
朱红色
赤红色
黄白色(如人的皮肤)
白花花 绿油油 黑黝黝 蓝幽幽 蓝湛湛 黑漆漆 红彤彤 绿油油 黄澄澄 红彤彤 红艳艳 黑乎乎 黑洞洞 白皑皑 白花花 绿莹莹 金灿灿 红艳艳 白蒙蒙 黑糊糊 黑油油 灰溜溜 灰蒙蒙 绿森森 青幽幽 绿森森 红殷殷 红艳艳 黄灿灿 绿茸茸 绿茵茵 白嫩嫩 白生生 碧澄澄 蓝晶晶 蓝盈盈 紫盈盈 白茫茫 红通通 金亮亮 绿茵茵 黑压压 粉扑扑 黑生生
翠绿 鹅黄 天蓝 血红 米白 丹紫 火红 桔红 湖绿 草绿
红:绛、朱、赤、丹、赫 、绯、彤
白:素
黑:淄、黯 、黛 、褐 (黄黑色)
青:绀青、苍、碧、绿
红色;朱红;粉红色;梅红;桃红;豆红;金红;铁红;铬红;砖红;土红;紫红(酒红);棕红; 暗红;鲜红;绯红;米红;深红;淡红;品红、紫红、桃红、朱红、赤红、银红、殷红、绯红、深红、火红、暗红、鲜红、艳红、亮红、粉红、米红、棕红、浅红、血红、淡红。
蓝:
靛青;蓝色;天蓝、蔚蓝;海蓝;湖蓝;藏蓝;宝蓝;墨蓝;紫蓝;;青蓝;深灰蓝;深蓝;鲜蓝;中蓝;浅蓝;淡蓝;亮蓝;湛蓝;海蓝。
绿:
绿色;豆绿;茶绿;葱绿;玉绿;石绿;松石绿;孔雀绿;墨绿;深绿;暗绿;青绿;碧绿;蓝绿;黄绿;灰绿;褐绿;中绿;浅绿;淡绿。
新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暗绿、明绿、亮绿、
鲜绿、草绿、墨绿、水绿。
黄:
橙色;黄色;杏黄;蛋黄;藤黄;象牙黄;土黄;砂黄;金黄;深黄;棕黄;青黄;灰黄;米黄;嫩黄;鲜黄;鹅黄;中黄;浅黄;淡黄。
杏黄、土黄、梨黄、橘黄、橙黄、金黄、米黄、嫩黄、淡黄。
紫:
紫色;墨紫;绛紫;暗紫;乌紫;蓝紫;鲜紫;深紫;浅紫;淡紫;
灰:
灰色;烟灰;雾灰;黑灰。
黑:
黑色;炭黑;暗黑;漆黑;墨黑;油黑。
白:
关键词:马来语颜色词 隐喻 转喻
一、引言
马来语是南岛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分支下的一种语言。从14世纪开始,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大多数马来人皈依伊斯兰教,这些人将一种叫作“Jawi”的改良阿拉伯字母作为马来文字。19世纪殖民地时期,英国占领了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地,英国殖民者将马来文拉丁化,印度尼西亚被荷兰占领,印尼文也被荷兰人进行了拉丁化改造,因此马来文和印尼文除了在拼写上有些区别之外,其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从广义上讲,有人认为马来西亚语和印尼语同属于马来语。
马来语除受印度尼西亚各族语言的影响外,还吸收了华、英、荷、印等外来语的丰富词汇,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现代语言。目前,世界上以马来语为母语的人有将近3亿。颜色词是语言词汇中极为独特的一部分,它是反映各种波长光谱的物理概念,也包含着各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认知语言学的两大重要理论——隐喻和转喻,在颜色词语义扩展中的应用极为普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马来语颜色词语义扩展中隐喻和转喻的使用,希望能对跨文化语言教学以及类型学语言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二、雅各布森的隐喻、转喻机制
首次使用并阐释隐喻和转喻这一对重要概念的语言学家是雅各布森,他在著作《隐喻和转喻的两极》中对这两大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自此,隐喻和转喻这两大理论就被当作两种重要的修辞方法普遍应用于各种语言研究。
隐喻又称暗喻,是用一种事物暗指另一种事物,将具体概念比喻成抽象概念,或将具体概念比喻成类属概念的一种修辞手法。隐喻的重点在于两件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如在“这个团是有名的老虎团”中,把“战士”比喻成“老虎”,就是将战士的“勇猛”和老虎的“凶猛”之间的相似性作为隐喻的特点。
转喻又称换喻、借代,是指用某事物熟知的或容易感知的方面来代替该事物的整体或其他方面。转喻是反映两种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的比喻,这种相关关系在人们的头脑中经常出现从而被固化,因此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与其关系密切的乙类现象。转喻指的是当甲事物同乙事物并不相类似,但其关系比较密切时,可以利用这种关系,以乙事物的名称来指称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转喻的重点不在二者的“相似”,而是在于它们之间的“联想”。比如:“He is reading Shakespeare.”译为“他在读莎士比亚作品”。此处就是利用这种联想以“作者”指代“作品”。转喻有三种:用结果替代原因;用“使用者”替代“使用对象”;用“实质”替代“形式”。例如:用“华盛顿”代指“美国”,用“剑”代指“军事力量”。再如:“对面来了三个红领巾”中的“红领巾”指代“少先队员”。
提喻是转喻的一种,是不直接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本身所呈现的各种对应现象来表现该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段。提喻又称举偶法。提喻与换喻(借代)不同,换喻主要借助于密切的关系与联想,而提喻则是用词指代该词所属的同类整体,或者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种类与该种类的成员。比如:体育报道中常用国名指代球队(这是一种所属关系——整体代所属部分),或者用“bread”指代“food”(种属关系——面包是食物的一种)。提喻(借代、指代)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部分和全体互代;以材料代替事物;抽象和具体互代;以个体代替整个类。
在马来语颜色词中,隐喻和转喻应用得非常普遍。虽然全人类对同一颜色词的色彩定义和物理概念的认知都是差不多的,但由于不同的宗教、文化、环境、政治、世界观的影响,再加上隐喻或转喻这两种修辞方法在马来语颜色词语义扩展方面的应用,马来语颜色词的语义内涵变得更为丰富,也充分体现了马来语颜色词不同于其他语言颜色词的独特文化和魅力。
三、隐喻理论在马来语颜色词语义扩展中的应用
隐喻的语义扩展是根据相似性原则进行的,在马来语中,“黑”“白”“红”“黄”“绿”这五个基本颜色词具有丰富的语义特征。本文借由这五个基本颜色词来探讨马来语颜色词在原义基础上经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扩展后的语义演变。
(一)“hitam”黑
《新编马华大词典》中,“hitam”解释为“黑,黑色,黑色的”。
由“黑”联想到没有光线或不见光,因此引申出“秘密的、不公开的”之义。如:
senarai hitam(黑色和秘密具有相似性,“见不得光,不能大白于天下”是隐喻的词义扩展)
由“黑暗阴沉的天空”联想到“人的脸色因愤怒而变得阴沉”,因此“黑色”又有了“气愤、发怒”的隐喻义。如:
hitam muka 脸色阴沉,气愤,发怒(黑暗阴沉的天空和人因愤怒而变得阴沉的脸色具有相似性)
马来语中经常用像汉语中“黑白不分”这样的谚语来比喻“不尊重事实,歪曲事实的做法”。如:
hitam dikatakan putih,putih dikatakan hitam(直译: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實”,“用黑白颜色都不能区分”作为“歪曲事实”的隐喻特征之一)
由于黑色的羔羊在羊群中比较显眼,容易被发现,马来语用“黑色山羊”来隐喻“替罪羊”,“替罪羊”又称“代罪羊、替罪羔羊”,原指犹太教信徒于赎罪日时,按《圣经·利未记》记载的仪式将羔羊献作赎罪祭品。现指在某错误事件上,替代犯错者承受责任、受罪受罚的无辜人。如:
kambing hitam 替罪羊
马来语中还喜欢用“狗”隐喻“贬义的人和事”。如:
anjing hitam(直译:黑狗,隐喻为“时常行事败坏的人”,根据相似性原则的语义扩展)
马来语中“黑”还有“抹黑、诽谤、污蔑”的隐喻义。例如:
Menghitamkan syarikatnya(诽谤他人公司的名誉,根据相似性原则的语义扩展)
由“抹黑、诽谤、污蔑”义隐喻为“脱离故土、背井离乡”。如:
Menghitamkan negeri 弃乡出走
(二)“putih”白
根据《新编马华大词典》,“putih”的基本词义是“白,白色的,洁白的”。
由于“白色”容易使人联想到“干净、纯洁”,因此马来语常用“白色”来隐喻“人的心灵纯洁,心地正直”。如:
putih hati(直译:纯洁的心脏,隐喻为“心灵纯洁,心地善良”,根据相似性原则的语义扩展)
由于人蔑视他人时几乎都是斜眼看人的,因此白色又隐喻为“白眼、轻蔑、轻视”之义。如:
Putih mata(招来白眼,被轻视,根据相似性原则的语义扩展)
马来语中常用“白骨”来隐喻“死亡”。如:
biar putih tulang,jangan putih mata(直译:宁可变白骨,不能招白眼,隐喻义为:“士可杀不可辱”或“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白骨隐喻死亡,白眼隐喻蔑视)
由于一些浪荡公子不从事劳动生产,皮肤白皙,因此马来语中“白色”也有“小白脸、好色之徒”的隐喻义。例如:
Berhidung putih(直译:白色鼻子,隐喻为“好色之徒、色情狂”)
人慌张奔跑时,鞋子可能会跑掉,露出白色的脚掌,因此马来语中有含“putih”的谚语,隐喻“拼命跑、急奔”。如:
putih tapak kaki(直译:白色的脚掌,隐喻为“落荒而逃”,根据联想二者相似性的语义扩展)
马来语中,“白旗”隐喻为“投降”。如:
bendera putih 举白旗,投降认输
(三)“merah”红
根据《新编马华大词典》,“merah”的基本词义是“红,红色的,红色”。
和汉语相同,马来语中也会由“红色”联想到“脸红”,隐喻为“害羞、害臊”等。如:
Merah muka(脸羞得通红,根据联想二者相似性的语义扩展)
人生气时,脸会红,因此马来语中“红色”还有“发怒、愤怒”的隐喻义。如:
Merah telinga(直译:耳红,隐喻为“愤怒得面红耳赤”,根据联想二者相似性的语义扩展)
受19世纪、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马来语中“红色”也有“共产主义”的隐喻义。如:
Kaum merah 共产党人
(四)“kuning”黄
根据《新编马华大词典》,“huning”的基本词义是“黄,黄色的,黄色”。
到了秋天,稻谷是金黄色的,马来西亚是稻米的主产地之一,因此,“黄色”在马来语中象征“成熟”。如:
Menguning(稻子已开始成熟,根据相似性原则的语义扩展)
早在明朝时马来西亚就跟中国有商贸、文化上的交流,因此“黄色”也是“马来西亚王室的象征色”。如:
kekuningan(直译:黄色的东西,隐喻为“王公贵族的象征”)
(五)“hijau”绿
根据《新编马华大词典》,“hijau”的基本词义是“绿,绿色;青,青色;绿,绿色的;青色的;不熟的(果子)”。
由“果子的不成熟”隐喻人为“年青的、经验不足的”。如:
Marih hijau(直译:年青的基督,隐喻为“初出茅庐”,根据相似性原则的语义扩展)
没有经验的人骑马,在马上一定东倒西歪、前颠后仰,因此马来语中还有隐喻为“醉酒”的谚语。如:
Naik kuda hijau(直译:青涩没有经验的骑马人,隐喻为“酒醉、酩酊”,根据相似性原则的语义扩展)
马来语中还用“绿头苍蝇”来隐喻“品行较差的人”。例如:
lalat hijau(直译:绿头蝇,隐喻为“品行恶劣”,根据相似性原则的语义扩展)
四、轉喻理论在马来语颜色词语义扩展中的应用
转喻的语义扩展依据邻近性原则,即用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来相互指代,马来语颜色词中也有很多转喻的语义扩展。
(一)“hitam”黑
由于黑色字和白色纸是书面文件的两种基本颜色,因此“黑”和“白”也转喻为“白纸黑字”,引申出“文字上的,书面的;非口头的”义。如:
hitam putih(书面的,指证据确凿的事实,黑色和白色是与文件的两种颜色,具有相关性,因此是转喻)
马来语中的“黑”也可以通过转喻认知引申出其他的词义,根据肤色转喻指代“黑色皮肤的人”。如:
Orang hitam(黑人,黑色人种,依据黑色与黑人的相关性的转喻意义)
anak hitam(直译:肤色黝黑的孩子,转喻指代“排行第七的孩子,马来西亚有些地区指排行第八的孩子”)
(二)“putih”白
马来西亚曾为英国殖民地,马来语中的“putih”也可以转喻指代“白人”,由于白人是统治阶层,因此马来语又通过“白人”转喻“贵族”。如:
orang putih(白种人,依据白色与白人的相关性的转喻意义)
darah putih(直译:白色血统,转喻指代“贵族后裔”,由白色转喻白人,再转喻贵族)
马来语中喜欢用颜色来区分孩子的顺序。如:
anak putih(直译:肤色白皙的孩子,转喻指代“排行第六的孩子”)
(三)“merah”红
由于刚出生的婴儿肤色是粉嫩色的,因此马来语用“红色”转喻“初生的婴儿”。如:
bayi merah(初生的婴儿,由红色与婴儿的相关性扩展的转喻意义)
由于印尼国旗上主要是红白两色条纹,因此马来语也用“红、白色旗”转喻指代“印尼国旗”。如:
sang merah putih(直译:红白旗,转喻指代“印尼国旗”,这与用星条旗指代美国国旗是同样的转喻)
由“红色”可以联想到瓜果的颜色,因此马来语用“红色”转喻“成熟的红色外皮的水果”。如:
di luar merah,di dalam pahit(直译:外面红,里面苦,指代“口蜜腹剑的人”)
这个例子中,直译是由“红色”转喻“外面红、里面苦的水果”,意译是隐喻“口蜜腹剑的人”。由此可见,有时转喻和隐喻的界限也会比较模糊。
(四)“kuning”黄
在马来西亚婚礼习俗中,新郎在婚礼席上要送给新娘栳叶,因此“金黄香美的栳叶”也隐喻为“少女”。如:
Sirih kuning(香美的栳叶,比喻少女,由栳叶与婚礼的相关性扩展的转喻)
(五)“hijau”绿
马来语中“绿色”可以转喻指代“道路绿化带”。如:
Penghijauan jalan 道路绿化带
由于马来西亚法庭的桌台布是绿色的,所以也用“绿色”转喻“法庭”。如:
Mejia hijau(直译:绿色的桌台,转喻指代“法庭”这与用白宫指代美国政府是同样的转喻)
五、结语
从马来语中“黑”“白”“红”“黄”“绿”这五种颜色词通过隐喻和转喻机制的语义扩展可以看出,马来语颜色词的词义非常丰富,词的本义引申扩展到了许多其他领域。通过对马来语颜色词中隐喻和转喻机制的分析,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颜色词词义和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在跨文化语言学习中對词汇学习的兴趣。另外,此分析对类型学视角下的语言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柯永红.论马来西亚语言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9.
[2]张辉,杨波.隐喻和转喻的区分:研究现状和分歧[J].外国语文,
2009.
[3]杨贵谊,陈妙华,严文灿.新编马华大词典[Z].新加坡:新加坡
出版社,2015.
2. 童年是五彩缤纷的,就像海边漂亮的贝壳。
3. 天色渐渐暗下来,广场上的五彩缤纷的灯都亮了起来,人们纷纷从家里走出来,带着愉悦的心情。渐渐的,人越聚越多,摩肩接踵的不断从入口涌来。花坛边上坐满了人,喷泉周围站满了人,广场上有好多人啊!
4. 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有大红的、粉红的、深红的、嫩黄的、鹅黄的、金黄的、洁白的、淡绿的、淡青的……
5. 童年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童年像一只小船,载着欢笑与泪水;童年像一首歌,唱出生活的点点滴滴;童年更像一盆五味色全的菜,酸甜苦辣咸,令人回味无穷。
6. 春天来了,鲜艳的花朵开了,把春天点缀得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
7. 五彩缤纷的菊花红的似火、黄的像金、白的如雪、粉的若霞……
8. 收获的果实五彩缤纷,似乎比那色彩斑斓的孔雀还要美,就像一个天然的调色盘,五光十色: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有橙的……
9. 春风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可以给整个世界穿上五彩的外衣。
10. 如果说人生是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如果说人生是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
11. 桃花的颜色不但绚丽多彩,桃树更是姿态万千。有的斜着身子在风中舞动;有的开着红红的花儿在欢迎春天的到来;还的向两边叉开仿佛在展现自己的`美丽!真是多姿多彩呀!
12. 青春就像交响乐,奏响生命的绚丽多彩;青春就像剧本,演绎着缤纷多彩的人生;青春就像生命,让我们欣欣向荣。
13. 仙人掌虽然没有牡丹那样美丽华贵,也不及玫瑰的绚丽多彩,更不像茉莉香飘十里。可是我喜欢仙人掌,它索取很少,贡献却很多。就是那种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14. 成群的蝶儿时聚时散,绚丽多彩的翅膀在阳光映照下仿佛极美的绸缎。
15. 晨曦徐徐拉开了帷幕,又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早晨,带着清新降临人间。
16. 小草说,秋天是黄色的;松树说,秋天是绿色的;花儿说,秋天是红色的;梨子说,秋天是黄色的。而那被落叶装扮了的大地说,秋天是绚丽多彩的。
17.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到处飘溢着丰收的喜悦,秋天使我变得成熟起来,秋天带来了丰硕的果实,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这幅画,是没有一个画家能够画出来。秋天,使我陶醉。
18. 童年是充满阳光的,它让我享受了世间最好的关爱;童年是五颜六色的,它使我的回忆绚丽多彩;童年又是丰富有趣的,它给了我无穷的快乐。
19. 秋天像一位年逾不惑的中年人,落尽繁华,丰稔而睿智;秋天像色彩之神,使大自然的变得绚丽多彩;秋天像欢乐之神,为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2、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5、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丘为《题农父庐舍》
6、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9、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10、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1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13、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14、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15、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1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7、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
18、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19、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2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2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2、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杜甫《春运》
2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白发苍苍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2、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
3、白虹贯日 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4、白驹过隙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5、白驹空谷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6、白云苍狗 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7、缟纻之交 缟纻:缟带和纻衣。缟带指用白色绢制成的大带。纻衣指用苎麻纤维织成的衣服。指交情笃深。
8、皓首苍颜 皓:白色的样子;首:头发;颜:面孔。雪白的头发,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9、皓齿明眸 皓:白色的样子;眸:眼珠,泛指眼睛。洁白的牙齿,明亮的`眼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亦喻指美女。
10、皓齿蛾眉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11、好丹非素 爱好红色,反对白色。比喻对事物有偏见。
12、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13、面如土色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14、青蝇点素 青蝇:苍蝇,比喻进谗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绢。苍蝇玷污素练。指小人用谗言诬害好人。
15、齿如齐贝 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16、鹤发松姿 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形容人虽老犹健。
17、黄茅白苇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18、齐纨鲁缟 古代齐国和鲁国出产的白色绢。后亦泛指名贵的丝织品。
19、以白诋青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20、艾发衰容 艾:苍白色。灰白色的头发,衰老的面容
柔绿、娥绿、柳绿、草绿、粉绿、娇绿、水绿、常绿、滴绿、品绿、黎绿、静绿、松绿
澄绿、朱绿、吐绿、繁绿、挂绿、采绿、森绿、油绿、石绿、涨绿、铜绿、空绿、稚绿
小绿、着绿、赤绿、鲜绿、平绿、豆绿、蘼獭⒐俾獭③孤獭⑸月獭⑵崧獭⒑诼獭㈤祥绿、祖母绿
★ 绿的组词
★ 暝组词
★ 澜组词
★ 养组词
★ 尤组词和造句
★ 莫组词有哪些
★ 便组词有哪些
★ 关于刘的组词
★ 曰的组词
一饮一啄、一迎一和
一年一度 一喷一醒
一生一世、一式一样
一步一趋 一草一木
一手一脚 一手一足
一丝一毫、一死一生
一缘一会 一张一弛
一针一线、一针一缐
一班一级、一板一眼
一长一短、一倡一和
一家一计 一举一动
一觞一咏、一生一代
一来一往、一鳞一爪
一熏一莸、一薰一莸
一悲一喜、一步一鬼
一箪一瓢 一旦一夕
一龙一蛇、一龙一猪
一成一旅、一弛一张
一言一行、一吟一咏
一吹一唱、一搭一档
一唱一和、一朝一夕
一琴一鹤、一丘一壑
一德一心、一点一滴
一口一声、一夔一契
一嚬一笑、一颦一笑
一晦一明、一家一火
一心一计 一心一力
一心一路、一心一意
一天一地、一五一十
一夕一朝、一笑一颦
一马一鞍、一模一样
一分一毫、一根一板
一鼓一板、一还一报
一心一德、一心一腹
一枝一节、一枝一栖
肢一节、一重一掩
一字一板、一字一句
一字一泪 一字一珠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五音六律十三徽,龙吟鹤响思庖羲。
4、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5、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6、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7、深山月黑风雨夜,欲近晓天啼一声。
8、飒飒微雨收,翻翻橡叶鸣。
9、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10、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11、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12、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4、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15、啾啾深众木,入孤城。
16、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17、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abab表示颜色的词语】推荐阅读:
表示黄颜色的词语02-17
表示颜色的ABB式词语03-25
Abab式的词语颜色01-11
颜色的单词怎么写英语表示03-13
表示喜欢的词语11-12
表示难过的词语04-05
表示心情变化的词语06-20
有关表示外貌的词语07-10
表示高兴心情的词语09-29
表示改变的四字词语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