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精选12篇)
兰铁三小 崔元梁
一、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之前自己的状况
参加工作近二十年了,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积累,和一些教学方法的总结;随着教龄的增长,切实的感到了自己的停滞,困惑也越来越多,教学越来越机械,不知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更不知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想:这便是所谓的“瓶颈”了。
二、华东师大高端培训对自己学提高的意义
兰州市城关区骨干教师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恰如一场及时雨,是我的“瓶颈”的突破有了可能,带来了希望,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培训极大的开阔了我的眼界,见识了先进的上海地区的教育,既看到了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发达地区对教育的叹为观止的投入:也看到了上海的教育人对教育的去身心的投入,和他们工作的细致和认真。极大的建立了我对我们兰州市城关区教育的信心,鼓舞了我在教育战线上继续前进的斗志。
在上海的半个多月的时间,我我的感觉就是恨自己的脑容量有限,每一个场景,每一场讲座,都是我所急需的,都能和我形成共鸣,带来启迪。我如一个饿汉扑在面包上,疯狂的吸收着各名校在教育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以及各位华东师大的专家理论研究的养分。
三、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的心得
这次赴华东师大高端培训的内容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赴上海各知名中小学参观、考察、感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校的经验做法很多可以借鉴。二是听取各位华东师大的专家、教授理论研究的成果讲座。各位专家、教授理论研究的成果也与我平时积累的经验方法形成共鸣。与专家相比,我们平时也积累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的想法,可是不能总结、提高形成理论,这是今后需要努力提高的地方。
1、深入挖掘,建设自己的校园文化。这次赴上海各知名中小学参观、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是整合了自己周边的资源,合理定位,形成适合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又反过来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再来看我们的学校,很多也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可是我们的特色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没有人家挖掘得深、开发的广、工作做得细致。如曲阳四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科技教育,2、正确分析了自己的生源情况,系统的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的学校做特色跟风现象比较明显,今天流行这个就做这个,明天流行那个又改做那个。上海的这些名校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数十年就做一个特色,时限很长,做得很细致深入,形成了自己的系统。如华东师大附属东昌中学十数年
来就一直做自己的赏识教育,从根据自己学校周边的社区背景(老人多、下岗多、外来人口多),以及学校的变化、生源的变化(单一类型——多类型)来正确定位做赏识教育,到多年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的关于赏识教育的方法、办法。以至于形成一个系统的课题。
3、实事求是、深入本事做教育。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更应关注教育的本质。即如何把一个具有“动物性”的人通过教育和引导而使他成长为一个“正直的”、“善良的”、能判断是非并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则是教育的全部真谛之所在。应坚持教育“育人”、引导德性发展、培养健全人格的核心原则。换言之,任何繁荣国家、促进经济乃至个人成才的目标都只是教育的“附加价值”而不是教育的“本有之意”。因此必须对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作出深刻的反省,以确保教育不被任何功利的因素牵着鼻子走。从小的反方面讲,我们应关注课堂的本质。即学生的参与度、问题的有效性、有没有生成的资源、有没有探究的过程。而不要被一些形式的多样和虚假的繁荣所迷惑。关注课堂是否有效和高效,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否有促进,对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提高。
总之,华师大两周多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最前沿的状态,教授们的高屋建瓴的讲座,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引发深深的思考。“汝果欲作诗,功
一、看见:思考的力量
研修活动第一天, 我们聆听了刘濯源教授的《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教学效果提升策略》讲座。他讲课思路清晰, 实例生动, 语言通俗而幽默, 讲座内容信息量大, 密度高。他言简意赅地指出教育改革思路与应试教育现状, 随即层层深入地揭示出优差生之间出现差距的根本原因, 进而展开讲述思维方式与教育教学的层级关系, 最后讲解思维导图的作用及正确的绘制方法。
印象最深刻的, 是那一张张神奇而充满智慧的思维导图, 无论是英语语法、数学公式还是生涩难懂的文言文, 都能在思维导图的指引和帮助下, 化繁为简, 轻松把握, 真让人不得不惊叹智慧的力量、思考的力量。
二、体验:行动的魅力
第二天上午, 我们来到美丽的上海市青浦区华新中学参观学习, 聆听上海市特级教师关景双的《主题式研修活动》专题讲座。
在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 关老师自始至终都是以站立的讲姿进行的。他饱满的激情、睿智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与我们分享了如何做“主题式课例研修”的方法。“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 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课例研修可以让教师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这样的打磨可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越走越宽。
关老师提到, 这个研修活动他已经进行了数十年, 而且还准备继续研究下去。对比关老师, 我们的许多课题研究都是两年, 最多三年就匆匆结束, 很多研究都是流于形式、敷衍了事, 我们真的要向关老师多学习。“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只有拥有这样执着的研究精神, 沉下心去, 付诸行动, 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三、迈进:课改的洪流
如果要问我本次研修活动对我影响、触动最大的, 那无疑是著名基础教育大家钟启泉教授的讲座, 钟教授是一名和蔼可亲却又不乏锋芒与个性的学者, 精神矍铄, 谈吐高雅。他的讲座既促人深思, 又催人奋进。听他的讲座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好多我以前一直感到疑惑的问题都得到了解答。
钟教授说:真正的教育不是关注孩子的成绩, 而是关注孩子的发展, 教育要教会学生学会关心、关爱、关切、关联。要发展学生的智慧, 更要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针对当下一些不良的改革风潮, 钟教授更是毫不留情、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教育改革的“三股妖风”和“三种乱象”, 也让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课改。
钟教授还说:好的学校不是没有问题的学校, 而是敢于挑战的学校, 好的老师不是没有问题的老师, 而是敢于挑战的老师。课堂变了, 教师变了, 学生才会变。是啊!那就让我们在大师的指引下, 迈进这场“静悄悄的革命”的课改洪流中吧!努力创设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课堂, 化信息为知识, 化知识为智慧, 化智慧为德行, 做一名勇于课改的弄潮儿!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
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优秀的教学设计。之前,听说很多学校采用学案进行教学,我查阅大量文献研究学案教学在教学中的利与弊,学案有很好的针对性,可以将本节课的内容提前呈现给学生,而且在落实上也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学案会无形中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路,无法体现课堂的思维度和灵活度。三帆的老师能够很好调节使用学案的利与弊,不过分依赖学案,但在必要的时候会有针对性的利用学案,这样将学案的优势利用的很好,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每一位老师都精心设计课堂,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的需求决定,有利于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如情感,求知,能力,升学等。比如在介绍《植物的开花和结果》这一节时,研究花的结构时,每位同学都有一朵花,通过自己解剖花,让学生自己体会花的结构,知道什么是花托,花萼,花柄,花瓣,花蕊,与此同时学生学会解剖花的结构,提高动手能力,激发求知欲,与传统的教师讲授相比,变被动接受成主动探索,真正实现了将课堂还给学生。
记得我的指导老师董老师说,一节优秀的课必然是吸引学生的课,越是学生不爱听的,越要用大量的资料去吸引学生。在平常授课过程中学生课堂纪律较差或学生积极性不高的课必然是老师的设置没有吸引到学生的课,所以一名优秀的老师必然会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下功夫。用大量的资料和实验去吸引学生,而不是被动的让学生接受知识。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将实验渗透到课堂的角角落落是高效课堂的保障,一定要创设一切条件让学生动手做学生实验。
此外,一堂优秀的课必然是引人入胜的开始,丰富精彩的中间过程,耐人寻味的结尾。需要板书的,板书要紧扣教学内容,提纲挈领,简明扼要,有助于学生思考和记忆。另外,现在的多媒体使用起来很方便,一定要合理利用多媒体,在多媒体课件中要归纳总结的知识点,视频内容的总结,实验报告,随堂练习,及时展示学生作品,互相学习。而且要鼓励学生多形式多角度去学习,比如在听课学习过程中,一堂物理课的章末总结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要求就惯性这一节内容作总结。一位同学大胆想象假如没有惯性会怎么样?通过一连串的设想,用漫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将相关物理知识点融合在里面,一举多得。不仅将物理知识用到生活实践中,而且还大胆的想象,同时用漫画的形式使物理知识形象化生动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学生用打油诗的形式将一章的内容总结,不仅学习了物理,而且还强化了语文,最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传统的复习总结形式多样话,趣味化。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大力表扬,被表扬的学生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学生在一次的创新中尝到了甜头,当然会继续努力,将创新进心到底。
二、学校校本课程的开设,真正实现了课程的多元化和趣味化
学校开设丰富型课程,发展型课程,专长性课程三大类40门课程,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丰富型课程包括兴趣类选修课和学校特色活动,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为目标的课程。发展型课程包括专题研究课程和进一步开展的高水平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专题研究等方式进行的,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专长性课程是为学科,科技和文体等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专长,参加高水平竞赛,为高一级学校和专业团体培养和输送优秀的特长生为目标的课程。
在开设每节选修课之前,任课老师要进行宣讲,同学参加宣讲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只要达到可开学生数,教师就要开课。形式多样的选修课让人受益匪浅,比如生物学基础实验,学生将生活中的疑问搬到实验室来探究,尝试;再比如毛线棒针编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课堂与生活活生生的结合起来;再如茶艺课,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品茶的讲究和方法,同时学习茶文化,真是收获多多。除了这些,还有好多类似的课程,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有趣,让人不觉发出学生能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实在是太幸福了的感叹。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一个爱学习的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向书刊,宽网资源库学习;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有追求的教师,心中有大木标,平时从小事做起,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是有研究意识的老师,善于反思和总结;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会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必然是靠专业知识将学生打动,而非华丽丽的外表,课堂上老师的表情,老师的言语,重在是否能以情动人?课堂是否能以理服人?是否有深度,广度,密度,难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担负着教育祖国未来主人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所以一定要踏实干好每件事,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我有幸参加了由xx市教育局举办的xx市首期名校长培养基地“华东师大教育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虽然时间只有10天,但使我受益匪浅。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校长应有新的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办学模式。下面就我的学习和认识谈几点心得体会。
我是这样想的,一个人可以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可以撑起一片蓝天。所以,我相信校长的信念必然可以影响和感染周围的同志。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教育风格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着学校的办学特色。首先,校长要明确办学思想,要对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决策,要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对学生培养目标有独特的理解,要根据校情进行特色设计。要审时度势,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本校实际,发扬传统,利用优势,挖掘潜力,扬长避短,不能不顾条件盲目草率,又不能受条件束缚而畏缩不前。要善于统揽全局,高瞻远瞩,认真选准创造特色的突破口,大胆改革,敢于创新,勇于进取。与此同时,作为校长,不能把眼光只局限在一个学校、一个地区,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以时代的眼光审视教育现象,发现问题,提出改革建议并从学校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育人目标。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我想特色建设是个突破口。记得朱永新市长曾说过:“教育的历史只会记住有特色的教育,只会记住那些有办学理念的校长,只会记住那些有办学风格的校长,它不会记住芸芸众生。尽管校长们为教育的发展作出非常大的贡献,没有你们就没有中国的教育,就没有世界的教育;但很遗憾,历史往往只是记住英雄。鹤立鸡群嘛!如果是鸡立鸡群,全都是鸡,就会无人发现。万绿丛中一点红,如果是万绿丛中一点绿,一片都是绿,那你就无以显现。”所以我想,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建设学校特色,但是学校要创建特色,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去保证。因此,有人说:“管理就是创造必要的条件。组织人们有效地去实现目标,它是一切有组织活动的地方均不可缺少的要素。”特色鲜明的学校,其学校的管理都必然呈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不能形成特色的学校,只有个性贫乏的校长。校长是学校的一面镜子、一块牌子,是学校形象的象征,因此,人们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成功的学校是成功的校长的作为,学校的成功是校长的成功。优秀的校长,他人很难替代。我对好校长的理解是:要想做一个好校长,要先做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校长不仅是一个事业心强、人品高尚、能够善于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管理上的行家,还应该是一个懂得教育,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至少要能上好一门课且教学业务精湛的教学上的专家,在教育和管理上能够独树一帜,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有一种学者、长者的风范。校长凭什么治校?凭什么治好校?这是一校之长必须思考的十分重要的问题。我想最重要的恐怕还是校长要有教育理念,理念治校最为重要。
赴华东名校的学习考察报告
短短九日考察之行,已圆满地画上了句号。静下心来回顾,这九日之行真是受益非浅,尤其是在如何创建名校方面感触颇深。这次外出主要考察了泰兴市洋思中学,江苏无锡堰桥镇小学,嵊州市鹿山小学、城北小学,以及上海的闸北中学等名校。虽然各校的文化底蕴不一样,校园布局不一样,原创:学校的管理办学理念不一样,但它们在打造学校“名气”方面,却有着共同点:即一流的设施,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教育质量。
特色校园设施先进这次参观的几所学校,不管校园面积的宽窄,每所学校的校园都有平坦宽敞的塑胶操场,绿树婆娑的小景区,布局上都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结合得十分完美,充满了智慧和灵气,也充满了童趣,为孩子们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如洋思中学、城北小学、鹿山小学利用墙壁、走廊、门窗办起了墙报专刊,名言警句、书橱、学生名人……等,营造了浓厚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硬件上,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室内外广播网、闭路电视系统、并入英特网的微机局域网和网络教室、电子阅览室、健身房、现代化餐厅等专用教室。尤其是闸北中学的局域网,利用多媒体教学,实行资源共亨,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同时,为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结合学校的校园网络,建立和实施了学校的校务、教务的网络化管理,各校正实现着校园信息化,学校现代化。
师资精良名师辈出从我们所考察的几个学校的资料和他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学校的领导班子勤政务实、奋发有为、精诚合作、勇于开拓;教师队伍勤奋求实、敬业爱生、乐于钻研、勇于创新。几乎每所学校都先后涌现出多名国家级、省级专家、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等。大部分学校的中学高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的人数占任课教师百分之七十以上,有的学校还有不少教师是提前晋升专业技术职称,每所名校的教师的学历百分之百的合格。
科研创先成果丰硕在“科研兴校”的办校思想的指导下,各校都提倡在科研课题中学习与实践,在科研状态下工作和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学习为生存方式,以研究为职业方式,以循环为发展方式”的科研氛围。各所学校均承担了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某些学校的课题多次获国家、省、市等级奖,更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国推广,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例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闸北中学的“成功教育”,堰桥小学的“特色体育教育”等科研课题。
强力借势打造亮点各学校也正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强力借势,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育改革,研究以学生为本,尊重理解关爱学生,主体发展的教育,探索育人目标体系的完善与评价体系的建立。一所学校能成为名校,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他的品牌、在于他的特色。如堰桥小学的“少年吴文化科学学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鹿山小学的“3115”德育工程为新一轮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注入了新的生机;城北小学的科技教学,模型车的制作与比赛;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等。或许正因为如此,才使它们成为全国闻名的学校。
三点启示:办好学校教育要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1、要确立全面的人才观。一是要确立学生必须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素质及劳动技能、艺术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观念;二是要确立教育个性化观念,要认识到“无个性即无人才”,在学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质充分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其特长。
2、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学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学生都有发展潜能的思想。正如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样。
3、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观。一是学生中心观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创造适合学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发展性观念,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三是教育的个别性观念,每个学生部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励性观念,多让学生体验成功,用成功和表扬激励学生奋进。五是教育的灵活性观念。教师要把书教活,提供多种教育的最佳结合。
五点思考:我们与华东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观念.第二是观念,第三还是观念。
我们的教育观念滞后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应在以下五方面认真思考。
1、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来者的第一印象。运动场地建设既标志学校档次,又是贯彻“健康第一”方针的必备条件。学校绿化美化、校园文化建设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和谐统一,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
2、“三名工程”扎实推进。原创: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级班子选配,必须按“专家型”的要求配备,锤炼出一批远近闻名的校长;教师要按“身正,学高、业精、技强”的要求,培养一批县、市、省、乃至全国的名教师;更要打造一批名校。
3、深化教改,践行新课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战线的深刻变革,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位,而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化严重制约着课改的推进。“时间加汗水”的疲劳战成了教改的“拦路虎”,特别在中学的疲劳战大有俞演俞烈之势。大有必要在全县掀起痛打“拦路虎”践行新课程的教改活动,要大胆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解放教师,解放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改革的科研上,向课堂要“双基”,向课堂要质量,把课堂变成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4、常规立校,树立优良校风。常规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的“法”,无常规则不可能树立优良校风。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的、全面的赖以规范师生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期常规”、“一学年常规”。
—— 赴东北师大高级研修学习体会
2014年9月22日,参加青海省组织的赴东北师大培训学习,感到非常的荣幸。通过参加本次学习,我亲耳聆听到了专家、教授们的报告和讲座,亲身感受到了大学校园里浓浓的学习氛围。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加深了内涵。短短的几天培训,使我觉得收获是巨大的、丰厚的,影响是根深的、长远的。以下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朱玉民教授讲授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及其应用方法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朱教授在讲课的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声情并茂,肢体语言动作非常到位。六十多岁的人,一上午两个多小时在讲台上没有休息,并同时不停的用各种动作比划;有时展翅飞翔来形容小鸟,有时用跨越来形容羚羊飞度,有时从讲台走到学员中来形容学生回答对非常难的问题被表扬后的喜悦。从始至终,朱教授都全神贯注的沉浸在自己的课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全体教师都被朱教授这种精神所感动。在这同时,我也在反思:我上课有这样精彩吗!我上课有这样忘我吗!这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邓涛教授讲到,目前我们的课堂存在着很多“低效”的问题:如学生情绪表面化、课堂活动形式化、三维目标口号化,课堂出现了表面的“繁华”与“热闹”。环视我们的课堂,这样的情况不是比比皆是吗?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往往是从教学参考书上直接“复制”“粘贴”而并没有考虑到每节课的实际情况:这节课是否需要三维目标俱全、课堂教学的设计围绕着这些目标了吗?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是否真的需要探究?能一人自主解决的何必非得兴师动众呢?小组合作探究的时候,表面热闹看似动了起来,可学生真正的深入探究研讨了吗?课堂提问的时候又留给了学生多少思考的时间呢?往往个别学生举手发言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可大部分学生真的也懂了吗?这正如邓涛教授所讲:用个别学生的思维代替了所有学生的思维。如果这些情景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那课堂的效果、效率、效益又在哪里呢?
课改没错,但要改变的不只是形式,而应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只能会昙花一现。教学不是演戏,教育更应该摈弃功利,让理性的清泉洗尽铅华,让教师和学生一起健康成长!
三、听了东北师范大学刘茂森教授所作的关于《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精彩讲座,从中受到了深刻地启发和教育,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整合”不仅仅是信息技术和课程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也就是说,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去发现探索知识,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学习方向。刘教授的讲座使大家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步伐的重要性、紧迫性,感受到了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从而去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
总之,感谢教育局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使我有幸参加了此次集中培训,机会难得,意义重大。感谢东北师大专家、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钻研精神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会不懈努力,勇于实践,不辜负区教育局领导对我们的厚爱和期望。
安成洁
思礼初中 姚未娟
11-2 今天上午有幸听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王宝兴教授的讲座,对当代国外上午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东西方在教育方面的不同,西方教育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也有值得我们推敲的教学方法,王教授从西方教育教学要义、西方各校教学改革案例、国外基础教育改革主题与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了讲授,其中重点讲解了西方的教育教学要义。
西方的教学要义中指出教育要顺其自然,教育要让学生经历成功的喜悦,也要体验失败的必然,经得起失败的磨砺,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快乐,要具备勇敢、公平、遵纪守法、智慧、正直的传统美德和有爱心、幽默、热情、欣赏美好事物的情感品格。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关注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鼓励学生提问,发现问题,并且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判断和具有批判性的能力,敏锐的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正确的运用这种差异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要与学生组成一个共同体,倾听学生的问题与发言,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从而使学生达到一定的学术性目标,给学生发言机会,知道学生对话,教师倾听对话来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
西方的教育重学生的自由发展,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学知识,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下午听了程亮教授关于教师职业道德与伦理反思的讲座,对教师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更深的认识,体会到了那句“从反省的习俗道德”到“反省的理性道德”所蕴含的教师到底如何做才更合适的道理。
我们是处在什么语境下讨论教师职业道德的呢?社会正在转型,目前处于城市化进程之中,城市工作机会较多,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同时也造就了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问题。现在孩子少,几个大人宠溺一个孩子,孩子成了宝,容不得一点点伤害和委屈。在过去,家长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敬意,拿出自家最好的东西送给老师,而现在老师不能接受家长的任何礼品。正是因为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导致人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孩子不能受到一丁点的伤害,否则会走到学校,甚至教育局。
到底应该对教师有怎样的期待呢?首先教师必须恪守底线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有条件,可以成为道德崇高的教师。
教师该如何“道德地” 行动呢?根据学生的不同,对学生做出不同程度的努力,一定培养自身在专业工作中的道德敏感性和判断力。
——第30期中青班赴华东学习考察报告
经省委组织部批准,省委党校第30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于6月2日至11日赴华东地区进行异地教学。在10天的时间里,我们听“真经”于堂上,观“潮涌”于衢中,获益良多,感触不少。放眼滔滔拍岸的东海,极目滚滚东逝的长江,我们的目光得到了更远的延伸,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更大的震撼,我们的思维受到了更强的碰撞。
(一)这次华东之行,我们重点考察了上海浦东新区、宁波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市华西村,参观了浦东干部学院、陆家嘴金融开发区、宝山钢铁公司、奉化市滕头村,其间听课7场。这些考察点各具优势,各具特色,集中代表了长三角和华东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置身高楼林立的都市,徜徉富饶整洁的村庄,靠前观察沿海经济的指天之势,亲身感受发达地区的蔚蓝步履,我们不禁为祖国东部海岸线的发展而惊叹,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繁荣而喝彩,为苏沪浙人民创业的精神而感动。
浦东:国家战略引领下的开发龙头。江泽民同志说过:“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是上海现代化的缩影”。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浦东还是上海的落后地区,人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自1990年邓小平同志倡导、中央决定开放开发浦东以来,浦东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浦东新区总面积280平方公里,16年来实现固定资产投入6000多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3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9%的速度高速增长。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0亿元,比16年前增长34倍。
长足发展。目前,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辖冶金、建材、纺织、旅游等多家分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307.8亿元,村人均交税超过40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0000美元。经济实力增强了,环境建设的投入就增多了,人民生活水平就提高了。现在华西村民拥有各自的别墅豪宅、600多辆轿车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真是“车看华西处处美丽,船看华西工业腾飞,山看华西一身正气,步行华西健心壮体。”近年,他们又秉持共同富裕的宗旨,将周边16个村纳入华西,使大华西村总人口达到3万,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展望新的征程,华西人正在朝着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二)考察沿海发展是为了学习先进经验,解读经济现象是为了追靠发达地区。在这次异地教学中,我们且行且看,边学边思,深感发达地区值得学习的东西真是很多。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沿海地区,浦东、宁波、昆山、华西确实具有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地区是不可模仿、不可复制、不可克隆的。我们要着力学习的是,沿海地区干部群众面对机遇的拼抢精神、面对事业的担当精神、面对未来的负责精神。具体而言,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他们具有强烈的机遇观念,能够抓住时机、先行先试。沿海地区干部认为,有准备就有机遇,没有准备只有挑战。在考察中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听觉撞击,那就是“机遇”一词经常挂在沿海干部的嘴上。实事求是地讲,浦东、宁波、昆山、华西的发展都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杰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经济特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上海市委市政府积极向中央汇报,争取实施浦东开发,结果是神话般地崛起了一座新城;本世纪初,又通过争取成为了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结果是国家17个部委把改革试点放在浦东。浦东人引为自豪的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把浦东开发写入了主体报告。浦东开发在长江流域的龙头地位,与上海人的机遇意识息息相关。昆山的发展也是一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昆山还是一个农业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1984年,昆山人顺应改革开放大潮,在没有上级批准、没有优惠政策的情况下,自费创办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当时还不敢叫开发区,而是叫工业小区。他们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开展对台招商,现在昆山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一家台资企业,引进台资额占全国的1/8,贸易出口额是河南省的5.4倍。
他们具有开阔的战略眼光,能够打开思路、高位跨越。1993年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洋浦大桥时曾随口吟出两句诗:“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后来黄菊同志说,小平同志所说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路,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达地区之所以能高速发展,关键在路子找得准、建设起点高。浦东开发基本上是运用上海发展模式,实行工业和金融两个轮子驱动,建设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新技术园。上海曾经是远东金融贸易中心,发展金融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施开放开发以来,有50多家外资银行落户浦东,全国56%的外资金融运作量是在浦东实现的,中国人民银行把执行总部移到了上海。2005年,仅陆家嘴中心绿地周围的8栋高楼就完成税收34.8亿元,“楼宇经济”的奇迹由此产生。宁波过去是一个消费城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在未来的竞争中,宁波把自己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结算中心、外贸进出口中心。在区域发展上,他们正在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就是要建设东部新城和现代化的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推进产业高度化、协调化,构筑宁波经济圈。随着这一思路的付诸实施,宁波的明天将更加灿烂辉煌。
他们具有浓厚的拼闯精神,能够艰苦奋斗、克难求进。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研室主任黄承圯先生说:“昆山引进那么多外资,都是拼死拼活拼出来的”。一座座经济园区、一片片前店后厂都告诉我们,江浙儿女饱尝了创业的艰辛,才有今天的硕果。昆山的it产业非常发达,而it产业都是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这就需要办一个出口加工区。为了办这个加工区,昆山市的领导干部光到北京就去了84趟,终于咬着牙关办起来了。现在昆山已成为重要的世界it电脑生产基地,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到全球的1/3。正如昆山人所说,干部就是工作队、敢死队、扫雷队。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是闻名全国的致富带头人,华西人称他们的老书记是79岁干了100多年的事。吴仁宝担任华西村主要领导职务48年,带领华西人办企业、建新村,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他早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上级政府先后批准奖励他5000多万元,他全部留给了集体。吴仁宝对村领导班子有“三正”、“三不倒”的要求,就是办事认真、处事公正、经营廉政,难不倒、夸不倒、吓不倒。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诠释了“天下第一村”的神话。
姓名:汤天宝 学院:机械(君远)学院
当看到学院里的赴香港理工大学交流学习的信息时,我是欣喜若狂,上次错失了韩国交流学习,这次肯定不能错过香港了。香港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去到那里,我将感受到和大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模式;感受香港城市那种国际化大都市的潮流气息;感受香港的风土人情,还有那些吃喝玩乐、高昂的奢侈品等等。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我积极主动的填报了申请表,并获得了这次机会。接下来就是忙碌的香港通行证办理和其他准备事项。
学校和罗科教育机构共同承办了这次活动,他们帮助我们安排了住宿、交通。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的抵达了香港理工大学,开始了我们在香港理工大学为期五天的交流学习生涯。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缩写是“Poly U”),是一所充满活力和科技感的现代化大学。她在追求卓越学术水平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专业且实用性强的课程,为世界输送高素质人才。理大不大,从字面上也好理
解,理大的理工类在世界排行榜上出类拔萃,但是她的校区不大,仅仅十几分钟就可以欣赏完其全貌。整个校园古朴,宁静,透露出一种学术上的淡雅。古朴而不失整洁的暗红色大楼,透露出理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每天上午,我们都会和理大的教授有些知识上的讨论,虽然专业英语给我们造成了些许困难,但是活泼生动的课堂却又便于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在学习了Iot、Solomo等之后,教授希望我们每个小组
选择一个话题,做一个简单的PPT,来展示自己这几天所学到的东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香港理工大学,一个文学气息与科技感相融合的亚洲高等学府,给我们展现了她科技的力量。我们见证了柔性更好,科技感十足的机
械臂,更高级的书写生产日期的手法,可以模仿人的身形的假模特,完全可食用的胶囊等等。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机器人,它的自由度相当之高,精确度更是叹服。我们瞠目结舌的同时,感叹香港理工大学对于科技探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比起自己现在得知识,真的是太惭愧,以后更应该努力学习,去创造更多有益于人类生活的东西。
除了上午的理大学习,下午我们有机会去了世界五百强公司宏利实习,他是加拿大企业在香港的分公司,矗立在维多利亚港附近,高耸的建筑给人一种敬佩感。在这里,我有机会和学校其他不同学院的同学组成小组,去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开始的介绍,我们的mentor都真的好年轻,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可以成为世界五百强公司的骨干,他们流利的英语和普通话,直接证实了自己的能力。
当然,几天的实习,让我们对股票,债券,保险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至少不是以前的小白。他们用简单直白的话,把披在金融身上的面纱揭开,并用公司的实际操作股票给我们自己尝试计算,投资。最印象深刻的,当属他们的投资观,那是对资金的一生的预算。
回顾这一周实习,虽然自己对食物不是太适应,但是它帮我打开了世界观,看到了世界顶级城市的生活理念,自我形成的约束力。科技感在高校里十足,让我们大饱眼福。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对未来科技的了解,有了这些见识,对我未来的选择,发展,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2018年7月20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教研室组织的全国中小学领导、骨干教师、班主任“核心素养”下教育教学管理及中小学心理健康专题报告会。王升江老师、胡天胜老师、吴守涛老师、何平老师等专家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尽管各个专家的年龄不同、风格不同、所授内容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堂课都是那样的精彩,每堂课妙语连珠、深入浅出;教学案例信手拈来,教研室海主任和冯主任的精彩总结,可谓是“贴地气,开天眼”,委实让我受益匪浅。
尤其是王升江老师的《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用心做好老师》的报告,让我感触颇深,受教良多。王升江任职于黑龙江垦区宝泉岭第二高级中学,德育高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在德育一体化、实施模块化、队伍专业化方面,有其成功的实践与深入的理论探索。他的报告,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人生需规划,作为教师,就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一番规划。王升江老师在报告中说,“有规划的人生是旅程,没有规划的人生是流浪。”王升江老师把教师分成三个层次,职业型教师,事业型教师,信仰型教师。他说,职业性的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学会没有,考分多少?培养的是学生;事业型的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情感、道德和技能,培养的是国民;而信仰型老师关注的是生命,培养的是有责任、有幸福感的人。让我明白了要做就做有信仰的教师,做一个好老师。自己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紧跟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还要有一颗设身处地关爱体恤学生、为学生成长发展竭尽所能的心。如何育人,王升江老师把德育工作分成七个模块,即师德建设、教育引导、活动锻炼、课堂体现、社会实践、综合评价、心理支持。胡天胜老师的《无声的德育》中指出:“坚持立德树人,聚集核心素养”。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我于2013年3月13日至3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农十四师城镇规划培训班,为期15天赴北京市东城区党校学习考察。
根据教学计划,学习主要以授课和实地观摩现场教学为主,主要有:北京市香堂村、昌平区北七家镇、北京798美术、金福益农参观学习;参观了前门大街、天安门广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激发爱国热情,感受中华文化软实力;参观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典范的故宫、天坛;参观了古代防御侵略居庸关长城。通过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感受着“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对这次学习考察体会到如下心得;
一、思想收获
我长期生活和工作在边远山区,这次是我首次到北京,这次学习收获颇丰,自身的知识水平、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都得到了升华。通过对北京城市、社区参观学习,感受到了北京城市、社区改革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创新党建和社会管理。北京的农村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本地的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找准了发展改革得切入点,充分利用北京大都市资源优势发展旅游、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农业、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居住条件。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
就业岗位,增强了社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同时北京也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文化古都,历史上曾有六个朝代在此建都,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留下中华民族最为灿烂的文化艺术。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这里有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慕田峪,这里荟萃了中国灿烂的文化艺术,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
二、结合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以北京人热情好客的态度接纳各级领导和外地客人,把我们的优势广泛的对外宣传,我们有独特的光热资源和有机食品生产的环境;我们有原生态的旅游资源;我们有认证的有机羊肉。但是我们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一定要把牧场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让更多的资金技术流进来和我们一起开发建设我们的家园。
第二是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第三是如何践行延安精神,促进每个个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第一、延安是一座不一般的城市。延安市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由三山、两河组成,分别是凤凰山(毛泽东进驻延安所居住的第一个地方)、清凉山、宝塔山和南川河、延河。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为冬季。4月出发到延安的我们感受到的是延安的春季,春季干燥少雨,气温回升迅速,气候多变,有大风、扬沙天气。早晚温差非常大,中午时分最热。一行的很多同志感冒发烧,同时风沙大,口干舌燥,感到明显身体的不适应。回望历史,中共党人在此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又度过了多少个不一样的气候条件,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天气条件下,我党首先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类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三黄一圣”(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享誉中外。延安更是中国革命圣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育了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延安城不大,民风淳朴,老百姓们幸福指数很高。我想因为这里的子子孙孙都很清楚,他们的父辈、祖辈曾在这块热土挥洒汗与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绩立下汗马功劳,他们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懂得感恩。
第二、延安精神是可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宝贵财富。开班第一天,延安市委党校副校长在开班仪式上就告诉大家,延安是革命圣地,是中国共产党的福地。通过一周的学习,我们对延安精神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理解。1935年—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枣园、凤凰山等地写出了多少举世瞩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和军事著作),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延安孕育的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延安精神包括中国共产党百折不挠、宁死不屈、艰苦奋斗、坚决抗争的斗争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张思德精神;
也包括具有国际主义救援精神的白求恩精神;
还包括延安老百姓淳朴、善良、真诚和果敢的家国情怀,当然还有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方法论指导精神。
身处于新时代的我们,也许会问,延安精神那是革命年代的宝贵精神,在今天看来,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和时代价值?答案是否定的。延安精神不仅没有过时,用好延安精神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那么,在工作和生活中会更加出彩,无论顺境与逆境都能更加坦然和从容。
第三、传承延安精神,弘扬中国自信。新时代要创造新辉煌。如何传承好延安精神,关系到能否更好弘扬中国自信。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是文化的根,而文化是一个民族更基本、更持久、更深沉的力量,文化要需要精神提供力量。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传承好延安精神,身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国家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没有特殊情况,我们不需要扛着抢上战场,奉献生命,但是新时代,我们不能忘记中共党人留下的可贵品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助人等等看似简单,却在今天开始被人们淡忘的宝贵精神。延安是革命的圣地,是中共的福地,更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关键、重要转折点。我想,通过一周在延安的学习和生活,这里也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中转折点。我们从回到单位第一天起就改正自己身上的一个陋习或不好的习惯,同时,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备好每一次课、满腔热情上好每一堂课,课后做好总结,为下一精彩的授课做好充分准备,对得起每一堂课,对得起国家发的工资。我想,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县级党校老师最能够践行的延安精神。
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联合国全体成员国无一例外的赞成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同时帮助了很多很多需要帮助的国家,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从建国以来的一穷二白到今天减少7亿之多的贫困人口,近年来每年以千万计减少贫困人口,载入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获得国际上的普遍认可。我想,今天的中国不再是过去那个落后挨打,被别的国家蔑视的中国,而是扬眉吐气,挺直腰板、兼济其他需要帮助的国家的中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能够得到国际的认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有1921年中共党人诞生之日起就培育起来的战斗精神,更有1935年转战延安的延安精神作为指引,这是我们优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的最可贵精神,也是我们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强大底气。
【赴华东师大学习交流心得】推荐阅读:
赴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心得体会10-14
赴华师大学习心得体会06-03
华东师大考研有机真题10-08
华东师大版国标教材01-10
华东师大学生阅读情况报告06-02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总结05-28
在华东师大研修班结业典礼上的发言09-0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语言学习心得09-27
安师大附中学习心得体会07-02
北师大二附中学习心得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