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 积累运用。 计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要求写得正确、美观。
dàng dí xùn sè yáng yì qī hēi zhú sǔn
( ) ( ) ( ) ( ) ( )
jùn ( )工 ( )峻 ( )俏 ( )马
2、我是小小播音员。你能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吗?2分
飞溅(jiàn zhàn )银屑(xiè xuè)臀部(tún diàn) 惬意(xiá qiè)
3、用“改”组词(不得重复)填入下面的括号中。(2分)
( )方法 ( )条件 ( )缺点 ( )品种
4、根据要求填词语。4分
(1)描写水面波浪(4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日出或日落情景(4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填空并写话。2+2
寒冬月( )天飞舞银()素裹风刀霜()
看着这几个成语,你想到了一个什么季节?你用其中的三个成语写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会写句子。4分
(1)读句子,我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一个意思。1分
见到叶圣陶爷爷这样的大作家,我自然感到十分高兴。(用上问号,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1分)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3)读句子,我学习用词语照样子写句子。2分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使它读起来充满诗情画意。4分
例:小溪匆匆走下山崖。
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大海。 高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原。
黄昏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庄。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鸭。
8、我来当导游。3分
如果有客人来到你的家乡,你最想向他们介绍什么?是迷人的风光,还是名胜古迹?是珍奇的动物、植物,还是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相当你一定是个出色的导游,试试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传真。(我会背,会按课文填空。)10分
(1)“你从远古走来,__________________;你向未来奔去,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纯洁的清流,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磅礴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我很喜欢读这些句子。
(2)古代许多诗句中也写到了长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_______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你还想到了哪些?请再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句子中的“大红灯笼”指的是
______________。我觉得它还像 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 。文中描写日落的句子我还喜这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跟着作者来到烟台的海,真切地感受到四季变幻赋予了烟台的海冬日的 ____________,春日的 ____________,夏日的___________ ,秋日的 ______________。难怪作者赞叹道:“ 烟台的海是 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是 ____________ 。”
二、我是阅读小能手。
(一)《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10分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xì 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 shì sì )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括号内划去不正确的.读音或字。2分
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用“~~”划出。2分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请抄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双龙洞的小导游,请你根据短文的描述,展开合理的想象,设计“外洞”或“孔隙”的解说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分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 )拾起头()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 鲜美 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自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 不怕伐,()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
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 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丽 美化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2分
2、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第二、第四自然段的括号内。2分
A.只要……就…… B.只有……才……
3、“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公开揭示 B.无着落,没结果 C.挂 D.挂念 E.距离远。2分
“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这句话中“悬”的意思应选 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乃至( ) 爱惜( ) 供应( )依附( )
5、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1+2+3)
(1)西双版纳的植物中含油量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2)作者把“扁担藤”比作_________ ,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3) 黑心树的特点 一是______ ,二是________ , 所以人们称它为 ______________。
7、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2分
三、作文天地。30分
1. --- How do you usually come to school?
---___________ the school bus.
A. By B. With C. At D. On
2. ---Do you know ____________?
A. how old is Sam B. where he lives C. where is Tom D. how far does he live
3. The students in that village need to ________ a river to school.
A. across B. through C. cross D. crossing
4. We hope our dreams can ____________.
A. come out B. come true C. come up D. come through
5. ---________ does Cindy live from her offi ce?
--- Three kilometers.
A. How long B. How much C. How often D. How far
6. It takes him about 15 minutes _________ there.
A. walk B. walking C. to walk D. walks
7. James has ________ breakfast at home and play _____ guitar every day.
A. /, the B. the, / C. the, the D. a, the
8. We want people who are good _________ children.
A. at B. for C. in D. with
9. ---_________ do people usually eat dinner?
--- In the evening.
A. What time B. When C. What D. How
10. --- Can I borrow your b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 don’t have one. B. No, you can’t. C. Of course. D. Not at all.
11. Can you tell me what he _________ just now?
A. talked B. told C. spoke D. said
12. ---Must I do the dishes after dinner?
--No, you ______________.
A. can’t B. needn’t C. mustn’t D. have to
13. Please get up and ___________ your clothes.
A. dress B. put up C. wear D. get dressed
14. Either you or your brother __________ singing very much.
A. likes B. like C. don’t like D. dislike
15. ---How does Jack ___________ the museum?
---By bus.
A. get B. arrive C. arrive in D. reach
16. --- How far is your home from your uncl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It’s 20 kilometers far. B. It’s 20 kilometers away.
C. It’s 20 minutes bus ride D. It takes 20 minutes.
17. He wants to fi nd a _______ in a music club.
A. jobs B. work C. works D. job
18. Lucy often ____________to the bus stop.
A. rides a bike B. rides bike C. by bike D. on her bike
19. Sally goes to the park after ________ her homework.
A. doing B. do C. does D. to do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
--- It’s wonderful.
A.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ootball game? B. Do you want to go on a trip?
C. Can you play chess D. What time do you go to bed
二、完形填空。 (10分)
21. A. and B. but C. or D. so
22. A. at B. in C. on D. to
23. A. with B. by C. of D. on
24. A. go B. get C. leave D. getting
25. A. in B. at C. about D. to
26. A. in B. at C. on D. of
27. A. his B. he C. he D. she
28.A. his B. he C. our D. their
29.A. look B. read C. watch D. look at
30. A. go to bed B. goes to bed C. sleeps D. get bed
三、阅读理解 (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计40分)
A
I have a cousin. His name is Eric. He is 15. He likes music and he can play the guitar very well. But he doesn’t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He wants to join the art club. He wants to learn to paint. I don’t like music or art, I like sports. I can play tennis. I can also swim but I can’t swim well. I want to join the sports club. My friends are in that club. I want to play sports with them.
31. How old is the writer’s cousin?
A. Five B. Fifteen C. Fifty D. Fourteen
32. What does Eric like?
A. music B. art C. swim D. sports
33. What club does Eric want to join?
A. music club B. art club C. sports club D. chess club
34. What does the writer dislike?
A. sports B. tennis C. swim D. music
35.Why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join the sports club?
A. He can play tennis. B. He can swim.
C. He doesn’t like music club. D. His friends are in that club, he wants to play with them.
B
Sue and Linda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car. They drive past a cinema, a supermarket and a food shop. The food shop is next to the supermarket. Jack and Michael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 They go past a bank and a post offi ce. The bank is next to the post offi ce. Mary usually goes to work by bike. She rides a bike past a police offi ce, a library and a swimming pool.
( ) 36.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is passage?
A. Five B. Three C. Four D. Two
( ) 37. Where is the bank?
A. It’s next to a swimming pool. B. It’s on the right.
C. It’s next to a post offi ce. D. It’s on the left.
( ) 38. How does Linda go to school?
A. By bike B. By bus. C. By car. D. On foot.
( ) 39. Where does Sue drive past?
A. A cinema. B. A post offi ce. C. A park. D. A bank.
( ) 40. What do they do?
A. They are singers. B. They are football players.
C. They are students. D. They are reporters.
C
Hi! My name is Tom. I am a school boy. My school is far from school. I must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I usually go to school by bus. It takes me half an hour to get there. I have no time to have breakfast at home. I often have some bread for breakfast on the bus. I don’t want to be late for the morning exercise. I have lunch at school. Sometimes I play football with my classmates after school. I often get home at half past six.
( ) 41. Tom lives______.
A. next to his school B. in his school
C. far from his school D. with his friends
( ) 42. Where does Tom eat breakfast?
A. In the school` B. At home C. on the bus D. near the school
( ) 43. Tom gets home______.
A. at 5:30 in the afternoon B. at noon
C. with his classmates D. at 6:30P.M
( ) 44.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m to go to school?
A. one hour B. 5.5 hours C. Half an hour D. A morning
( ) 45.What does Tom sometimes do after school?
A. Does morning exercise. B. Plays football with his classmates.
C. Plays the guitar. D. Does his homework.
D
Alex’s day
Hello! I’m Alex. I often get up at 6:30 a.m. Half an hour later I have my breakfast. At 7:30 a.m. I take a bus to school. We have Math, Chinese and English classes from 8.00 a.m. to 11.30 a.m. I have lunch and talk with my classmates at school. We have three classes from 1:40 to 4:10 in the afternoon. After school, I often play with my classmates. We often play soccer, tennis and ping-pong. I go home at about 5:00p.m. I usually have dinner at 6:00p.m. Then I do my homework and watch TV. At about 10:30, I go to bed.
( ) 46. Alex goes to school at half past six in the morning.
47. What time does Alex eat breakf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How long does it take Alex to have breakfa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Where does Alex eat lun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Alex usually _______ before he goes to bed.
四、词汇 (10分)
51.There is no ___________ ( 桥梁 ) above the rive.
52. _________ the rive to school is dangerous for the students. (横过、越过)
53.What do you_______________ the school trip? (认为…怎么样)
54.The bus ride ___________me about 20 minutes every day. (花费)
55. He _________________ at seven o’clock. (刷牙)
56. Lisa is good 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讲故事 ) .
57.Peter likes ___________________ ( 拉小提琴 ) .
58.He either does homework or________________ ( 散步 ) after lunch.
59.I want to be ____________________ when I grow up. (音乐家)
60. The school needs help to teach children______________ ( 游泳 ) .
五、连词成句 (10分)
61. does, you, get, how, it, long, take, to, school,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is, a, river, between, there, home, her, and, hospital,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 far, he, live, the, how, does, library, fr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 I, take, to, the, usually, subway, park, th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club, want, what, to, do, you, jo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 he, play, can, the, or, drums, basketba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 do, usually, time, get, what, you, u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they, bus, take, the, do, work, 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9. knows, she, it, not, is, her, for, goo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0. I, clean, sometimes, an, for, my, half, hour, ro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 (10分)
请根据以下信息介绍你的朋友Jim的基本情况。80词左右。
擅长打篮球, 会弹钢琴, 想加入了游泳俱乐部学习游泳。
每天早上7:00起床, 穿好衣服, 吃过早饭后7:45去上学, 下午4点放学回家。
通常花15分钟骑自行车上学, 如果下雨会乘公交车。
晚饭后或者做作业或者锻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本期)
单项选择
1-5 DBCBD 6-10 CADBC 11-15 DBBAD 16-20 BDAAA
完形填空
21-25ABBCB 26-30AADCA
阅读理解
31-35 BABDC 36-40 ACCAC 41-45 CCDCB
46. F 47. At 7:00 48. 30 minutes
49. At school 50. Does homework and watches TV
词汇
51.Bridge 52.Crossing 53.think of 54.takes 55.brushes teeth
56.Telling stories 57.playing the violin 58.takes a walk 59.a musician 60.to swim
连词成句
61.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get to school?
62.There is a river between her home and the hospital.
63.How far does he live from the library?
64.I usually take the subway to the park..
65.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66.Can he play the drums or basketball?
67.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68.Do they take the bus to work?
69.She knows it is not good for her.
70. I sometimes clean my room for half and hour.
写作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一、填空题。
1、0.06立方分米=( )毫升 1.08吨=( )吨( )千克 3日8小时=( )日 8立方米16立方分米=( )立方米
2、一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10厘米,它的高是( )厘米。
3、圆柱的体积是75立方厘米,高是15厘米,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4、把一个圆形纸片剪开后,拼成一个宽等于半径,面积相等的近似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56厘米,原来这个圆形纸片的面积是( ).
5、大中小三个圆共同部分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1/10,是中圆面积的1/6,小圆面积的1/2,则三圆的面积比为( )。
6、一个数由五个亿,三十九个万,七十四个百组成,这个数写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万,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是( )。
7、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圆柱体的高都扩大3倍,那么该圆柱的侧面积扩大( )倍。
8、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的体积可能是( )立方厘米,也可能是( )立方厘米。(本题中的Л取近似值3)
9、把一根3米长的木头平均截成2段,表面积增加12.56平方分米,这根圆柱体木头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10、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和是72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圆锥的体积是(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也是6分米,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2、两个圆柱体的侧面积相等,体积也相等。()
3、把一张长62.8厘米,宽31.4厘米的长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接头处不计),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一定是10厘米。()
4、两个半径不相等的圆,它们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也不相等。( )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那么这个圆锥和圆柱一定等底等高。( )
6、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 ∶1。( )
7. 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
三、选择题。
1、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它们的高的比是3∶2,它们的体积比是( )。
A、2 ∶9 B、9∶2 C、3∶1D、4∶9
2、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的体积的2倍。圆柱体的高是圆锥体高的( )。
A、1/3 B、2/3 C、1/6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
A、表面积大于体积; B、一样大小;C、不能比较
4、做一节圆柱形通风管需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 )。
A、侧面积 B、表面积 C、体积
5、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展开后是正方形,这个圆柱体底面的直径与高的比是( )。
A、1:2π B、1:π C、π:1
6. 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四、列式计算。
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是4分米,高是直径的5倍,求它的侧面积和体积。
2、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是25.12厘米,高是30厘米,求它的`体积。
五、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体零件的高是3厘米,底面周长是2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4:3。这个长方体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如果把这些小麦装入一个圆柱形粮囤里,只占粮囤容积的4/9。已知粮囤底面积是9平方米,粮囤的高是多少米?
3、一个圆柱形水池,从里面量得底的周长是12.56米,深3米,这个水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如果在池底和池壁抹一层水泥,每平方米用水泥8千克,需水泥多少千克?
4、1、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如图剪下阴影部分恰好能制成圆柱体,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单位:cm)
5、有一张长方形铁皮,如图剪下阴影部分制成圆柱体,求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6、一个圆柱体木料,如果把高减少3分米,表面积就减少18.84平方分米,求减少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7、一个正方体棱长是4分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削去的体积是多少?
8、一个装有水的底面半径为20厘米的圆柱形小桶,内有一块直径为10厘米的圆柱形钢材浸在水中,当钢材从桶里取走后,桶里的水面下降了3厘米,求这段钢材的体积?
狱(y# y&)敞(ch2ng b#)穆(li3o m&)
乃(n2i r9ng)棠(t1ng sh2ng)铸(sh7u zh&)
二、读字组词。
裙()篇()繁()珑()
群()遍()聚()拢()
酸()概()浇()缓()
俊()溉()烧()援()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慈祥()温馨()恬静()辽阔()
陨落()凝重()肃穆()溶化()
四、读一读,想一想,回答问题。
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也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选自第28课)
上面这段话表面上写的是什么?实质上写的是什么?你从中可以看出了什么?
五、联系课文(第28课)内容说说你对下面诗句的理解,然后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六、你读过冰心奶奶哪些作品?请把作品的名称写出来。
七、读了冰心奶奶这么多作品,你对冰心奶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你心目中的冰心奶奶是怎样的?
八、读了冰心奶奶美好而有趣的童年故事,你一定在想:我也有很多童年趣事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1、它那样就像是要博(bé bó)得大家赞美,引起人家注意。
2、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zhèng zhēng)好相称(chēng chèn)。
3、我们手擎(qín qíng)着一支蜡烛,钻(zuān zhuān)进工作间的房门。
4、乍发现它们,她还以为是蝙(bān piān)蝠呢。
二、读拼音写出词语。
fù yǔ fú lǔ qū tǐ fán gài qīn fàn
()()()()
wěi zhuāng tuō yǐng ér chū jì móu sǔn shāng
()()()()
qiú tú zhē wǎn fáng yán ruò dà xīn yǐng
()()()()()
三、根据拼音写出不同的汉字。
1、yì()然()思()制()士
2、yōu()秀()然()默()虑
3、xié和()()作威()白头()老
四、形近字组词。
侵()偌()雄()笼()睫()
浸()诺()雌()茏()捷()
缚()颖()俊()怨()醉()
傅()疑()峻()恕()碎()
五、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2、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我们的房间巴掌大。()
六、关联词语填空。
1、天鹅()是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是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
2天鹅()很自豪,()它知道自己的高贵。
3()女佣在奋力轰赶这些大蛾子,()怎么也轰不走它们。
1.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1)-(3)小题。(6分)
【甲】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的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誊卓( )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lín( )选 jué( )择。
【乙】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 )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tuì( )了色的神像面前fén( )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 )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瞌了头,抽出一个来卜( )问吉凶。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3)【甲】【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_________, 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2)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_________得像一团棉花了。
(3)夕阳映照下,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显出惊人的_________与高贵的_________。
A.察觉 困软 气势 气质 B.察觉 柔软 气质 气势
C.觉得 困软 气质 气势 D.觉得 柔软 气势 气质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当接到上级命令时,我还在新闻学院进修,听说自己幸运地得到了拍摄国庆大阅兵的机会,兴奋得不能自已。
B.辽宁省博物馆的书画展品在国内外一直享有盛誉,每次推出的书画系列展览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
C.医院环境按星级宾馆标准修建,简约温馨的装修风格与柔美舒缓的 典雅音乐相得益彰,让每一位来院就诊的患友都能感受到身心的愉悦。
D.雕漆《锦绣万年春》大花瓶题材构思新颖,画面设计别具匠心。具有大、精、新的特点,体现了当代中国雕漆的最高水平,实属珍品。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方格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3)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的时候□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
(4)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A.?――,: B.,――;:
C.,,,。 D.?,;。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2分)
A.一到晚上,厅堂内灯光闪耀,大厦就像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B.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
C.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D.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6.填空。(6分)
(1)在这四年里,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阿累《一面》)
(2)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了一幅山深林密、花木森森的幽邃的深山古寺图,表现了古人独特的审美观。
二、综合实践(7分)
7.20xx年9月10日晚,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首播。下面是“最美乡村教师――秦开美”的事迹,请你仔细阅读,并完成(1)-(2)小题。(7分)
秦开美,湖北省潜 江市浩口镇第三小学教师。20xx年6月10日上午,身带自制炸药、枪和汽油的农民张泽清闯进秦开美的课堂,将她和52名学生劫持。在此后的40分钟里,秦开美与张泽清周旋,主动留下来当人质,让所有学生安全撤离。秦开美被网友赞为“最美女教师”。秦开美1988年开始在浩口镇柳洲村小学当民办教师,她的毕业班语文课教得非常好。1994年浩口镇柳洲小学停办,由于秦开美的语文教学水平在浩口管理区小有名气,浩口镇第三小学聘请她作代课教师。26年里,秦开美错过两次转正机会,一次因年龄太小,一次因年龄太大。县城一所私立学校以高薪聘请她,被她拒绝了――她念旧,不愿离开待了十几年的浩口镇第三小学。
(1)请你根据秦开美老师的主要事迹,为其拟写一段颁奖词,80字左右。(3分)
(2)假设你在颁奖典礼现场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秦开美老师,你打算提什么 问题?请写出两个。(4分)
①
②
三、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8-9题。(6分)
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8.诗人“凭轩涕泗流”的原因有哪些?用诗中的原句作答。(3分)
9.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今夕对照,虚实交错,表面上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实际上是在抒发早年抱负未能实现的惆怅,为下文写洞庭湖蓄势。
B.颔联既是实写,又有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生动,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C.颈联是诗歌的主旨所在,写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以舟为家,前途茫茫,面对洞 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D.尾联表现了诗人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3分)
赵 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0.下面对加点词语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普少习吏事(熟悉)/明日,普又以其人奏(第二天)
B.普颜色不变(脸色)/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品质恶劣)
C.既薨(死)/尝奏荐某人为某官(曾经)
D.太祖乃悟(才)/普性深沉有岸谷(严肃刚正)
11.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B.家人/发箧/视之
C.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D.普/明日/复奏其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3.宋太祖劝赵普要多读书的原因是什么?读书给赵普带来什么好处?(用文中原句回答)(3分)
14.下面这几句话都是细节描写,表现出了赵普的什么精神和品质?(3分)①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②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③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9分)
一 面(节选)
阿 累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的天真。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 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开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翻了一会儿,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就踱到北面。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
“一块四。”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像我,穿着一身黄咔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ConductorXX”蓝磁牌的制帽戴在后脑勺上,平素看惯了西装同胞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简直有点窘了起来。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鞠了一个“半躬”,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我红了脸说:
“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的,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书上拍一拍,又用粗短的手指哧啦哧啦捻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
“哪里贵?你看这纸……”
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15.请简要概括选文所写的内容。(3分)
16.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7.“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也不说买,也不说不买。”体会句中“摩挲”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感忆恩师
蒋建平
7岁以前,我一直待在乡下的奶奶家。奶奶常带我去割猪草。我背着小背篓,在高低错落的田埂上蹦蹦跳跳。那时候,我觉得割猪草是最快乐的事。这样的经历导致我在上学的第一天被妈妈拿着火钳在后面赶着去学校。我一路上都在哭着喊:“我要回家跟奶奶割猪草!”
她是我的学前班老师,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语文老师。那时候,学校安排班主任在学校门口接低年级的学生,我被她拉着走向教室。可能是在陌生人面前不敢哭闹,我乖乖地跟着她走。我一边走,一边不时抬头去看她――①她总是笑着,剪个女士包头,黑发中夹杂着很多白发,阳光下白发显得很是耀眼,只是右边眼睛上长着一个瘤子,比较大了,多少遮住了眼睛,倒也不令我这个年纪的孩子害怕。“快进教室吧,喜欢割猪草的小朋友。”她俯下身来看我,依旧笑着。
上课并不是什么难事,我最愁的是下午放学前。老师总要求我们在下午最后一节课写当天的作业,写完给老师批阅过关了才能回家。长时间的“神游”加上7岁前并不像其他大部分同学那样接受了父母的早期教育,我比其他同学“晚发育”很多,每次放学都是“雷打不动”地 最后一个回家。很多时候因为写不出作业,看着身边的同学一个个背着书包回家,我就会开始哭,越哭越大声。老师们大多在我一哭起来时就没了办法,只能催着我收拾书包回家,以免打扰其他同学写作业。②但这在她那里并不奏效。
那天,我照旧不会写作业,拼音字母歪歪扭扭地写得乱七八糟,擦了又擦,纸都被擦破了。教室里的同学渐渐少了起来,我望了望讲台上的她,像前几次写其他作业那样,“哇哇”哭了起来。我抬头看了看她,她还是翻着手中的作业本,我顿了顿,鼓足气,哭得更加起劲。泪眼中 她向我走了过来,我心中开始窃喜。“不要哭了,你这招对我没有作用,你的事其他老师都跟我说了。我不会因为怕你哭就让你回家,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如果你想早点回家,你可以叫我教你。”我用手背抹了抹眼泪,小声抽泣着说“好”,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愿意。她在旁边的座位坐了下来,拿过我的作业本,叫我仔细看着,一边写一边跟我说着该如何起笔如何转弯如何结束。就这样,她在每一行的开头端端正正地写下字母,写完后把作业本推过来:“照着老师写的字母写,你在老师写的字母后面跟着写满一行,写完咱们就一起回家。”我接过她手中的笔,看着她在前面写的字母,又回忆她写时跟我说的话,小心翼翼地写下了一个“弧保刚写下,就听见她说“好,很好”。我抬头看她,她正笑着看我。她总在我写下一个字母后表扬我,我就写得越来越快,下笔时也不犹豫了。六行字母全部写完后,她轻轻地为我鼓掌,说:“你写得比老师还好。真棒!”我不知道该如何去回应她,只是看着她笑。她捏了捏我的脸,用手背擦了擦我脸上未干的眼泪:“明天写作业不要哭啦,你看你明明会做的。现在咱们回家。”她用手背擦我的脸时,我觉得暖暖的却有点疼,好像能感觉到她手背上的细纹。长大后,才知道,那些细纹,因为总是接触粉笔,才会被刻画得那么深,那么糙。
大概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她离开了学校,我之后再也没见过她。可是我知道,是因为她,因为喜欢她,我才喜欢上了语文这门课,才开始编织起自己的文学梦来。
18.文章第一段写“我”喜欢和奶奶割猪草的事,有什么作用?(3分)
19.画线句子①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3分)
20.“最愁的是下午放学前”的原因是什么?(3分)
21 .画线句子②中“这”具体指代的是什么?(3分)
2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四、写作(50分)
23.从下面的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请以“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恰当 的词语;②自主立意,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550字。
(2)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
吭()
二、请按一定的顺序把下面的词语重新排列。(4分)
1、端午节 春节 重阳节 清明节 除夕 中秋节
2、叔父 爸爸 伯父 祖父 哥哥
三、请找出错别字划上“ ”,改正后写进括号里。(4分)
锋拥而至()肃然启敬()扑实敦厚()美不盛收()
拾金不味()洪堂大笑()夸夸其淡()语重深长()
1、选出句序对调后意思不变的一项。()(1分)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B、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不犯人,人不犯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D、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冷若冰霜,艳若桃李
四、请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6分)
1、“,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这是宋代诗人 写的《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的哪些习俗?
2、“,应是嫦娥掷与人。”这是唐代诗人 写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这句诗的意思是
五、请依要求改写句子。(6分)人们把蒜瓣放进醋里,封起来。
改为反问句:
改为“被”字句:天真冷呀,孩子们穿着棉衣和手套在街上燃放鞭炮。
修改病句:
8、下面九句话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⑴每天吃过晚饭,他便开始抄书。
⑵他就上山砍柴,把柴卖了买文具,又用木柴代替灯油。
⑶他抄书的范围很大,历史、哲学、医学、化学各方面的书都抄。
⑷晋代人葛洪,从小热爱学习,但家里很穷,无书可读。
⑸后来,他终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在医学、化学方面也有贡献。
⑹可是,有时书借来后还来不及仔细读就要归还了。
⑺他只好背上空箱子,到处去借。
⑻而要抄书,一是没有笔墨纸张,二是白天要劳动。
⑼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书抄下来。
A、⑷⑺⑹⑼⑻⑵⑴⑶⑸ B、⑷⑹⑺⑻⑼⑵⑴⑶⑸
C、⑷⑺⑹⑼⑻⑴⑵⑶⑸ D、⑷⑺⑹⑻⑼⑶⑴⑵⑸
六、给下面两句话分别加上标点,使每句话都能表示两种相反意思。(4分)
1、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⑴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
2、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⑴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生活再苦,感觉()甜的。这表现在沙尘暴的夜晚(),恶劣的环境中仍然()()()。
2、泱泱华夏,盛开着56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许多地方的民居特色鲜明,如客家的(),傣家的(),北京的(),蒙古的(),土家族的()。各地的艺术也是特色鲜明,如藏戏戴着()演出,而且(),()也不成问题。咱们四川的川戏的绝活()、()、()也是家喻户晓。安徽的(),河南的()浙江的()都很出名。各地的节日风俗百花齐放,如()族的()节,()族的()节,()族的()节。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4分)
(一)课文片断(6分)
(二)阅读短文《正月十五棒棒会》后回答问题。(18分)
正月十五棒棒会,是家乡纳西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据说棒棒会是交流竹木农具的盛会。热闹非凡,地方特色很浓。
今年的正月十五,一大早我就跟着妈妈去逛街。只见街头巷尾满是人,满是棒,满是花。我一头扎进人群里,好奇地东张西望。人们穿着传统的节日盛装,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在各种摊前细细地欣赏着、寻找着自己所爱之物。
来到新街一带,好个棍棒的世界呀!长棍、短棒,粗中带细,细中有粗,扁的方的,长的短的,应有尽有;摊内有摊,摊外有摊,热闹极了。听妈妈说,正月十五是春节的结束,也是春播的开始,家中炊具、农具,哪一样也离不开棍棒。这不,满街的人有谁不在看棒,摸摸这根,看看滑不滑;压压那根,试试硬不硬;瞄瞄它,瞧瞧直不直;掂掂它,估估中不中。少的拿着两三根,多的扛着一大捆。笑着,走着,继续朝前张望着……
家乡古老的棒棒会,在党的民族自治政策的春风沐浴下,显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
1、“逛”字音序是(),音节是(),部首是()。除了文中的“逛街”,我还可以用“逛”字组成另外的词语:()。(2分)
2、文中我最喜欢的四字词语是:、、、(4分)
3、请用“ ”划出两句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写出喜欢的原因。(4分)
4、人们是怎样仔细挑选棒的?请摘抄有关句子。(1分)
5、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4分)
6、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本地的一些传统节日的风俗。(3分)
第三部分:习作(40%)
(一)小练笔。(5分)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拿了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我镇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80—100字)
2)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5分)
zhàn lán xuán ɡuà qīnɡ yínɡ línɡ tīnɡ qiè ér bù shě
()()()()()
1、学校植树时,李景负责提水,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
2、秋天的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学校组织我们去秋游。()
3、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柳树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4、小伟对待学习真是有恒心,有毅力,这次语文测验终于考到了全班第一名。()
三、写出下列繁体字相对应的简化字。(6分)
響聲()襲擊()憂傷()
嚴肅()負責()賠償()
四、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分别造句。(4分)
1、牢靠 ①坚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稳妥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鲜 ①食物没有变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吧,请填空。(11分)
1、草长莺飞二月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3、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海水变得______________。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______________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___________________。夏日烟台的海常常_______________,宛如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到立秋这天,海水立刻变得_______________,天空也显得格外明朗,较之昨日,空气中立刻就有了_______________。(《烟台的海》)
六、自学古诗《书湖阴先生壁》,结合注释,写出诗句大意。(6分)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①湖阴先生:作者在南京的朋友。②畦(qí):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的田地。③排闼(tà):开门。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4分)
三峡之秋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给下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3分)
累累(lěi léi)的果实 显露(lòu lù)起初(chū cū)
2、短文中使用了许多描写色彩的词语,请找出四个。(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写出下划线词语的近义词。(5分)
(1)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
(2)累累的果实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
(3)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4、文中第3、4、5自然段中加下划线的三个词分别指什么。(6分)
(1)“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4+8=12分)
(1)作者写了__________这一天三峡的景色,赞美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_________顺序描写景物的,文章把早晨三峡的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把中午三峡的特点概括为__________,写三峡黄昏特色时突出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意思是()
① 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② 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崖贴得那样近。
③ 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2)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这是因为()
① 长江到这里便窄了,像小溪一样。
② 长江平缓流淌像小溪一样。
③ 长江两边都是黑色的山崖的倒影,只剩江心是光亮的,像一条小溪。
八、习作(30分)
祖国的山河十分壮丽,你一定游览过一些地方,有过深切的感受,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介绍一下你去过的某个地方吧。当然,如果你愿意,也可以介绍你身边的地方。
附加题:(3分)
你会填这些带数字的成语吗?
一()()()二()()()三()()()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推荐阅读: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11-2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01-30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07-17
六年级下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07-19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09-19
春蕾: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调研测试卷06-2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02-03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