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切的老师的作文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亲切的老师的作文(精选8篇)

亲切的老师的作文 篇1

关于老师的作文:亲切的老师

一个中午,我在黑板上彤目彩色粉笔画孙悟空,招来很多同学围观。我的情绪更高了,便细心地勾勒着孙悟空臣的脸谱。我正得意忘形,突然,上课铃急遽(ju)地响了起来。我慌忙扔下粉笔,抓起板擦,背后却传来吃吃的笑声。原来新班主任曾老师已 经站在教室门口。我把板擦一扔,一阵风跑下讲台,一颗心悬到了嗓门口。曾老师走上讲台,他高高的个子,穿一身中山服,清瘦的脸上一副庄重的神态,既无愠色也无笑意,向同学们还礼后,只看他转曳声黑板上的孙悟空,我的心突突直跳。这时,我看见一大概也只有我才看见,老师的目光变了,变得满含深情。我悬着的一颗心落了地。画得很不错嘛,只是︹︹他用手指着孙悟空的猴脸,孙悟空的脸肋缩进去了久颧骨上没有画上毛,所以有猴的形态,却没有猴的精神,以后拜我为师吧。他这一说,使全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了。曾老师拿出板擦擦黑板。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暖意浸透了我的心︹

亲切的老师的作文 篇2

近几年, 在电视荧屏上, 随着资讯类、民生类节目的增多, 越来越多的新闻播音员开始转变风格, 采用播讲方式, 显得亲切自然, 接近于民生新闻的“说”。然而, 这种亲切感又不同于说新闻, 不同于广播节目中的谈话体, 区别于方言类新闻主播的“侃”, 是以一种清新自然的语调快速地讲述节目内容, 有时, 主持人会撇开导语发表几句自己的感受。一度, 我曾怀疑, 打开电视, 从央视到各卫视、各城市台出现的这种新的播报方式是否会激起前辈们的严厉斥责?是否会被认为是播音员队伍中的80后、90后要挑战老一辈播音员的正襟危坐、居高临下?如果这种风格被认为离专业标准差距甚远, 为何不被每年的等级测试、上岗考试所淘汰呢?

随着时代的进步, 电视节目越来越贴近观众贴近生活, 电视、广播正在将其服务受众的特点最大化。因此, 越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平实但语义鲜明的播音员主持人, 越受受众喜欢。

海霞在出镜之初, 主持央视《晚间新闻》, 被认为是播音状态最积极、面容最灿烂的新闻播音员。观众忙了一天打开电视机, 看到一张亲切自然、满面春风的笑脸, 传入耳中的是甜美的声音, 顿时疲惫全消。后来者居上的李梓萌、欧阳夏丹、郎永淳、杨晨、慕林杉, 亲切、随和而时尚。特别是杨晨, 主持了若干年的《国际时讯》, 每晚一亮相, 总是让人如沐春风, 仿佛刚才下班时还和杨晨搭同一班地铁聊过天。

再看江苏卫视的新闻主播们, 贺笑资历越深在荧屏前越能放下播音腔, 眼眸中总是盈盈闪动着笑容, 服装、发型也都更加生活化, 不变的是永远兴奋的镜头前的状态。新锐主播荣继敏如邻家小妹, 就像南京城里任何一座高楼里都可寻得到的白领丽人, 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青春气息。在江苏卫视推出的《新航程, 新江苏》系列报道中, 她以马尾发型、职业套装亮相, 以设问并解答的播报形式,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这一系列报道添彩。红透大江南北的孟非, 当初主持《南京零距离》时被观众热捧, 他的形象和风格就是南京城里的一个哥们儿。孟非读报, 读得透彻不肤浅, 有认知, 能读出观众的共鸣。

亲切的金子小姐 篇3

导演:朴赞旭

主演:李英爱 崔民植

作为续接《我的报复》和《老男孩》之后的报复三部曲完结篇,《亲切的金子小姐》早早就成为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以白红两色为主,描绘金子小姐忧伤复仇剧的新作,无疑将成为三部曲中最华丽、最具抒情诗意的作品。

美貌引人侧目的金子小姐,在20岁那年犯了罪,进了监狱。这样的年纪,这样的美丽,即使在走进监狱的瞬间仍是媒体追捧的焦点。

服役的13年间,金子小姐诚心反省、生活检点,为她在狱中赢得了“亲切的金子小姐”的称号。她不遗余力地帮助身边的一个又一个人,走过了13个服役的年头。

一出狱,金子小姐就展开了在狱中精心筹备的复仇计划。她要报复的对象,正是让她受牢狱之苦的白先生。而在狱中曾获得金子小姐帮助的人,如今也加入到复仇计划中来,纷纷出谋划策。

金子小姐和白先生,13年前到底有一段什么恩怨?

报复的理由是什么?而报复的结果又会是什么?……

李英爱在接受《朝鲜日报》访问时,直言金子就是她一直想演的角色;她更表示片中的动作场面很好玩,令她明白男演员为什么会喜欢演动作戏。

李英爱在片中的角色相当凶暴,连导演也说她演得狠,更赞她大胆,因为她拍开枪戏时,眼都不眨一下。曾有韩国女星自豪地称韩国女性就是能够美到底,坚强到底,狠到底,我们倒要看看这个韩国“第一美女”狠起来是什么样子。当记者问李英爱会否因被指为人虚伪而耿耿于怀时,她不置可否,更表示时间能证明一切,到时大家便会明白她的真正为人。

亲切的老师的作文 篇4

自从她踏进教室的那一刻,我便感觉到她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师。她讲课的声音、甜美的笑容、和蔼的表情,无时无刻的不让我感受到亲切。她就是隆老师。

隆老师在给我们讲课的时候,特别的和蔼。嗓音就像清脆的黄鹂鸟一样,如此婉转,如此动听。她不断的鼓励我们积极发言,同学们激情澎湃,整个课堂气氛都被调动起来了。在她的带领下,我们或随陶渊明走进世外桃源,感受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美丽景象。或随茨威格走进托尔斯泰的内心,体会他“如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的.锐利眼神和这种眼神下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总之,上她的课就想喝了琼浆玉液般满足。下课的时候更加和蔼可亲了。甜美的笑容总是挂在嘴边,同学们有的向她请教问题,有的跟她唠叨家常,还有的跟她分享书籍……隆老师对待每个同学,总是一副热心肠,对谁都不偏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隆老师和蔼可亲是真,严肃认真也不假。一旦有同学犯了错误,隆老师便立刻翻脸,语重心长的开始对他进行批评和鼓励。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隆老师给我们批改作业的时候更是一丝不苟,每一篇文章都写了些标语,比如:语言优美啦,字体工整啦。一小点的进步在老师眼里都是一大步,她会把有进步的同学“拎”出来,毫不吝啬的把这些同学夸一顿,然后鼓励他们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

隆老师也是个“冷酷无情”的人。她在你的作业看到错别字时,会不留情面的把错别字圈出来。在默写古诗时,一个小小的漏字添字现象都有可能导致你重默。

亲切的怀念作文 篇5

翻箱倒柜的声音从房间传出,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我必须重新整理一下我所有在学习过程中制造的“产物”。

不一会儿,声音突然禁止,耳边的世界一片寂静。

只剩下,轻柔的翻页声和淡淡的呼吸声。

这个抽屉放的全是些陈旧的、无用的准备丢弃的东西。突然一个小小的印着卡通图案的日记本从一堆杂物中滑落出来,有些眼熟。

带着好奇,我重新翻开这个已经发黄的本子,纸间还爬着一只小书虫。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歪歪扭扭还有些看不清。原先,这是记录的童年一段成长的足迹啊,我感叹,竟然会在这找到。

“今日,我将在学校捡的10元钱交给了教师,教师表扬了我。”

“好奇怪,为什么小伙伴开始疏远我了?难道我不是个好孩子?”紧之后,字里行间便能够发现干枯的泪水打在纸页上的痕迹。

“妈妈做的菜真好吃,可为什么我想要的东西她不肯买呢?”

“小区里的保安叔叔带我们玩,他必须是好人。”

“当个小男孩真好,真方便,游泳只要换一条小裤衩。”

……

“哈哈……”我情不自禁地开始发笑。呵呵,儿时竟是令人想不到的天真。会因为拾金不昧被教师表扬而高兴一整天,会因为小伙伴们之间的小矛盾一个人独自伤悲,会为妈妈能做好菜给我吃而不给我买想要的东西而纳闷,会单纯地认为带我玩的人就必须是好人,会因为在游泳队训练时嫌换泳衣麻烦而想当男生……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小孩简直一傻瓜。脑子里异想天开的问题与见解也毫无保留地说出来,天真烂漫又幼稚得很的主意能够当笑柄成为流传话题。但作为长大后的自我,仔细一想,童年时自以为“烦恼的一切”都早已烟消云散了。站在今日的高度,再回过头去看那些逝去的光阴,却真切觉得:以往的一切是那么的完美!进一步思考,今日的失败与挫折或是疑惑,过时日再看,可能也会像此刻的感觉一样成为亲切的怀念吧……

既然如此,我得保留这偶然发现的“亲切的怀念”。

亲切的怀恋作文 篇6

清晨·露珠·书声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投射到水面上,我总会早早起床,一手捧着书,一手拿上根玉米,漫步到花丛边,池塘前,寻一方空地坐下,吃着早饭,读着书。身边一束束初醒的鲜花伸了个懒腰,许是因昨日的小雨吧,花瓣上还沾着一颗颗小露珠,清澈,剔透,慢慢滑落到叶片,再滴落到我的手背。这清凉的感觉,迅速从手中沁入了心扉。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读到这首词,心中也是欣喜,望着眼前,顿时产生了身在词中的错觉。

此时的池塘,像一位温柔的母亲,静静地看着我,不时让我的心湖也泛起一层涟漪。

中午·烈日·嬉水

中午烈日当空,田里早已没了耕种的人,大家全都跑到屋檐下乘凉去了。阳光炙烤大地,我似乎看见池塘上空也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汽,飘向空中。

此时的孩子,却总耐不住寂寞,也不惧酷暑,成群结队地跑到池塘边,脱得只剩一条小裤衩,二话不说便跳入水中。“扑通”一声,水面溅起层层浪花。一群孩子在水中用力扑腾着,嬉戏着。他们有时将水泼到好友的身上;有时潜入水底,进行偷袭,随后便仓皇逃跑;偶尔还会有几个玩得厉害的淘气孩子,借着上顾所为由,把其他人的衣服拿走,溜之大吉,只留下水里那些受害者叫苦连天。

此时的池塘,像一位调皮的孩子,不时地兴起几朵浪花,也闹着要加入稚童们的游戏。

傍晚·佳肴·聚餐

傍晚,我们家就该支起灶炉,让外婆来大显身手了。她用自己种的蔬菜,自己养的猪,烹饪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令人垂涎三尺,忍不住一下一下地咽口水。

外婆做饭时,我们总会把餐桌搬到池塘边,待到美食出炉,就能一边吹着池边的凉风,一边大快朵颐了。“唉,你们家那个,最近成绩怎么样啊?”“马马虎虎过得去”大人们酒饱饭足开始闲话了,我们几个孩子也悄悄溜下桌,在池畔追逐玩闹,好是开心。

此时的池塘,像一位含饴弄孙的老人,满足地看着我们,露出欣慰的笑容。

亲切的老师的作文 篇7

一、播音主持语言亲切感的三大塑成因素

语言是人类文明社会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符号手段, 是主体间建立互识与沟通的首要途径。播音主持活动中所运用的语言, 更是大众传媒语境下传受双方搭建信息流通渠道的最主要桥梁。亲切感作为这一播音主持语言的重要特征, 正是传播语言本身特质与其内在要求所决定的。

从受众接受心理的角度来分析, 播音主持语言的亲切感是加强传播效果的内在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类在潜意识中更容易主动、自觉、高效地接收以亲切平易的方式表达的信息, 而对那些通过生硬、强加等手段传递的信息则在无意识中或多或少地加以排斥。亲切感从其内部逻辑组构来看, 包括着真诚感、平等感、友善感和信赖感四种逐级上升的感觉形态。传播者在语言表述上所体现的诚心实意、平等相待、亲和友善的通话姿态更易于使接受者产生对传播内容的信赖, 从而增强信息的可信度, 保证信息的最终有效接收。

从传播过程的运作模式来分析, 播音主持语言的亲切感是新时代传媒环境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文化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传统意义上单向的传受模式 (即信息纯粹由传播者单向传播至接受者, 后者只是简单、被动地加以接收) 逐渐趋于更新为相互双向的崭新模式:受者一方的地位和重要性在不断加码。受众不是单纯被动地接收信息, 而越来越对传者一方产生着强大的反作用。特别是在目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化、传播渠道日趋多样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 除了对信息的大量反馈, 受者还往往可能对传播的内容、方式, 甚至是传播者本身, 都起到越来越显著的影响和选择作用。受众心理与需求分析, 愈加成为各大媒体进行节目策划、定位、设置、包装之前须首要考虑的因素。受众地位也因此由传播的客体或对象一跃成为与传播主体平起平坐并有制约作用的能动的接受主体。信息的传受关系从主客二元对立关系演变成为主体间性的相互交往关系。在这一模式转化过程中, 传播主体自然须在平等亲近的语言氛围中进行信息传递, 为接受主体营造平易近人的亲切感。

从美学的研究视角加以审视, 播音主持语言的亲切感更是实现美感传播的重要途径。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 催生着不断升温的精神文化需求。具体到当今的播音主持领域, 信息受众不再满足于仅仅获取信息、更新认知, 同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审美的愉悦。播音主持, 首先是一种宣传的手段;但从美学、艺术学角度加以审视, 则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美感传播活动。人们常说播音主持是一门艺术, 指的正是播音员、主持人在保证信息高效、准确地及于受众的前提下, 也把承载着信息内容的有声语言形式本身所内含的美感特质传向受众。有声语言的美感特质, 既包括圆润动听、吐字如珠、抑扬顿挫等形式美感, 也包括积极向上、健康阳光、伟大崇高、正义道德等体现在社会、生活、心灵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美感, 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一次成功的播音主持, 就是在信息传播的同时将这一全方位的美感特质传向受众的活动, 使后者完成一次审美之旅, 在精神面貌、思想境界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是一个以有声语言艺术品为中介的美感传播过程。美感传播的实现架构在传受双方无限拉近的心灵距离之间, 其实现前提是一种和谐、亲近的美学氛围。信息的传播主体与接受主体此时变成艺术创作主体与审美欣赏主体, 在亲切感所营造的语言情境中进行美学创作与审美欣赏。

二、播音主持语言亲切感的具体营造

播音主持语言的亲切感既为传播语言的本身特质使然, 又是传播活动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播音主持语言操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播音员、主持人在对语言亲切感的营造和运用上, 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要积极调整姿态, 营造亲切氛围。新时代的信息传受关系是一种主体间性的相互影响、双向互动的交往关系。播音员、主持人应当在具体实践中舍弃居高临下的绝对主体姿态, 而自觉调整为在主体之间亲切往来的平等谦逊的主体姿态。在自觉调整的基础上营造一种亲切的氛围, 是使受众产生亲切感的前提。

其次, 要加强对象感, 虚拟“对话场”。传者与受者同时同地在场, 是传播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但由播音主持工作的特点所决定, 播音员、主持人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不可能真正实时地面对其受众, 其最直接面对的是作为物而存在的话筒或摄像机。当然, 在嘉宾参与、热线交流、现场互动、观众在座的节目中, 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受众可面对的。但毫无疑问, 作为绝大多数守在接收器前收听收看节目的广大受众人群, 却仍是不在同一时空场域的。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为营造一种与有血有肉的对象实时交流的情景, 以实现自然而然、友善贴近的亲切感, 要自觉在脑海中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设置一个对象出来, 虚拟一个对话的交际磁场。也就是做到从“目中无人”到“心中有人”。

再次, 要积极备稿, 做到声情并茂地完成播报与主持。在有稿播音主持中, 从拿到文字稿件后到播音、主持开始前, 播音员、主持人对稿件的篇章结构、基本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准备过程, 以待进入下一步的有声语言二度创作中。这样才能避免因对稿件不熟悉而读错字、读断句, 影响语流的连贯顺畅, 破坏亲切感的自然舒适状态。在无稿播音主持中, 播音员、主持人靠的更是一种广义备稿的能力, 平时多多积累生活体验和阅历, 勤于锻炼理论文化修养, 胸中内容丰富, 脑中思路畅达, 打好腹稿, 才能面对受众侃侃而谈、娓娓道来。而“声情并茂”指播音员、主持人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稿件的熟悉和对腹稿的建构, 还必须及时调整个人当下的情绪状态, 以与稿件要求达到的情感基调相吻合、相协调。这样才能真正融理解与感受于一体, 避免生硬机械地念稿和固定腔调的唱稿, 才能在感情饱满、自然亲近的氛围中实现亲切感的营造。

最后, 还要注意时时处处把握分寸、张弛有度。一方面, 在主体姿态上应适度把握, 既不可盛气凌人, 也不可卑躬屈膝, 而是要不卑不亢、谦和有度, 恰当维持平易友善的本然姿态。在感情投入上要收放自如, 不可太过, 亦不能欠缺, 使情感表露不愠不火。另一方面, 要在有声语言形式上张弛有度、掌握火候, 在吐字归音、词语衔接、语法调排等各个层面, 都处理得恰当好处、适度贴切。

三、对播音主持语言亲切感的实践误区

亲切, 意味着平易亲近、真诚友善。然而这一在理论认知领域不难理解的概念, 运用在现实实践中则往往出现歧义与偏离。在理论联系于实际的过程中, 纵观当下的播音主持创作实践, 可以看到不少播音员、主持人在营造亲切感的努力中存在着一些理解误区,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其一, 把亲切等同于迎合。迎合, 指在播音主持的思想内容上盲目满足受众的需求、过分贴近受众的品位。为了拉近同受众的距离, 不少人在自觉调整高高在上的传播主体姿态时, 又矫枉过正地放弃了本然的主体姿态和品位, 一味地迎合受众, 在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上完全以受众的意志为转移。这一误区明显忘却了播音主持工作本身的倾向性与导向性。无论如何, 社会主义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贴近受众, 目的是‘提升’而绝非‘低就’” (3) 。而把亲切等同于片面迎合的人显然忽略了自己“提升”的职业责任, 而为了追求某种亲切而自降身价, 把受众当成绝对膜拜的“上帝”来讨好、谄媚。此举若任其发展, 将抹杀播音主持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宣传作用, 甚而导致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失落和价值观念的缺失。

其二, 把亲切等同于随意。随意, 指在有声语言的表达形式上, 过分追求随意性和泛生活化, 即向生活的自然原生态盲目回归。一些人认为, 从语音语调、遣词造句上跟受众保持一致, 是制造亲切感的有效方式, 于是自觉忽略了播音主持中的普遍话规范性标准, 而操着不同程度的方言腔调进行工作。更有甚者, 则从节目的整体创意、策划开始而贯穿到节目始终, 都以地道的方言语音和俚语与地域受众拉家常、讲故事, 以跟受众“套近乎”, 淡化距离感。然而此举首先就与我国倡导全民说普通话的政策规定背道而驰, 而作为一名专业的播音主持人员, 更是违反了播音主持语言“三性”“三感”的首要一条——语言的规范性。播音主持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 它本质上扎根于生活的土壤, 但更是生活的升华, 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味追求语言形式的随意性和泛生活化, 盲目回归生活原生态, 必将大大抹杀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

其三, 把亲切等同于亲昵。亲昵, 指完全运用在个体化、私密性交际空间的亲密无间的语气语调。在当今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趋于合流的行业背景下, 同时受到近年风靡全国的“港台腔”影响, 不少人 (特别是年轻的娱乐、综艺节目播音员、主持人) 认为要让受众感到轻松平易的亲切氛围, 用亲昵的声音形式来播音主持是不错的选择。于是在节目中, 声音表现得“甜丝丝”“腻歪歪”, 虚声柔音居多, 嗲声嗲气风行, 幼稚、做作、可笑、懈怠、庸懒的声音形象充斥着视听空间。这种理念忽视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本身的严肃性与使命感。受众是作为公共群体而存在的, 以适用于亲密性个体交际空间的语气语调, 作用于具有广泛性与公共性的受众身上, 完全是不合适也不可取的。亲切感意味着在传受双方之间营造类似知心朋友的感觉印象, 然而“‘知心朋友’也不是酒肉朋友、私人朋友, 而应是挚友、诤友, 君子之交、同志之谊” (4) 。追求亲切感, 并不意味摈弃严肃、郑重、端庄等表达方式和表述姿态。在大众传播的信息共享语境下, 要实现亲切感所内在的真诚、平等、友善、信赖的情感层面, 成熟、稳健、郑重的表达方式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无论是迎合、随意, 还是亲昵, 都不是对亲切感的正确运用方式, 而是传者向受者一方的无条件倾斜和俯就。真正的亲切感, 应建立在双向传播模式链条“传播主体——接受主体”的“之间”位置上, 在传受双方主体间的平等往来状态下自然生成, 表征与构建一种既体现社会主义传媒本质又切合传播活动时代风貌的和谐交互的传播秩序。

参考文献

②见张颂:《播音创作基础》,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第15页。另见张颂:《中国播音学》,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第192页。

③张颂:《关于贴近受众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九》, 《播音主持艺术论》,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版, 第45页。

新鲜亲切的缅甸一日 篇8

几天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正式去了一趟缅甸。边境口岸就是一个江边渡口,有几条铁壳的渡船,过江两三公里是缅甸的“南坎”,大约相当我国的一个县。我生长在长江边,没想到铁壳船简陋到舱板都没有,只有一层铁皮。铁皮上还有好几处的裂缝,用水泥糊住,不时还有江水渗进来。渡船一次可以渡上二三十人,还要装载摩托,当然没有可以坐的地方,幸好在柴油机的推动下,百米宽的江面十几分钟就可以渡过。

对岸防岗亭的两位工作人员看了我们的身份证,十分客气地办理了一张共同出入境证件。两辆出租车接送我们往返各个景点,收费每车100元。

出租车穿过镇子,直接把我们送到了云峰寺。门口还停放几辆“大巴”,这“大巴”可是有一大把年纪了,没想到等会,我们又看到几辆货车俨然上个世纪的老爷车。寺庙旁边有一个集贸市场,我们围着一个烤糍粑摊位,5角钱一个买了尝尝,比大理的饵块还有韧性。

上一篇:名人抒情语录下一篇:小学健康教育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