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生涯中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职场生涯中必须养成的好习惯(精选8篇)

职场生涯中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篇1

第一招,避免拖延做事

“从来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完一切事情,但是总有足够的时间做完最重要的事情,”

表现出色者与表现平庸者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选择拖延什么。

由于你肯定会进行拖延,现在就要决定拖延低价值的活动,决定拖延在任何情况下对你的事业都无关紧要的活动,要学会去掉小事,集中力量做大事。

第二招,像刷牙一样,养成明确目标好习惯

要像刷牙一样,养成每天把要做的工作排列出来的习惯,以明确目标。

下班前将明天所有的工作按紧急重要程度分布到如图1所示的二维图中,要记住紧急的事不一定重要,重要的不一定紧急。

找出真正重要且紧急的事,在前面标上A,将紧急但不重要和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权衡一下,分别标上B和C,最后将一些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标上D。

如果某个级别的工作不止一项,你可以再按轻重缓急程度在每一项前面标上A1、A2、A3或B1、B2、B3等。

明天头一件事就是考虑A1,做起来,直至完成,再做A2,因为完成工作最快捷的方法就是一件一件地去完成。

第三招,委托别人做事情

将你可以委托别人做的事情划分出来,尽量委托给别人去做,这样你就有更多时间来完成只有你自己才能做的事情,

但原则是让合适的人完成合适的任务,实行项目负责制,一项任务只由一个人来完全负责,并执行到底,除非有不可控的意外状况发生。

高效能(成功)人士的8个习惯

1、积极主动

2、以终为始

3、要事第一

4、双赢思维

5、知彼解己

6、统合综效

7、不断更新

8、找到心声

八个习惯都与时间管理密切相关:

-习惯1和8要求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时间观念。

-习惯2要求行动前要有目标,保证做正确的事。

-习惯3要求实现目标要有计划,保证正确地做事。

-习惯4、5、6说明与他人合作会更有效率。

-习惯7说明仅事业成功不代表人生的成功,时间管理要关照人生的各个方面。

职场生涯中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篇2

目前我们身边的一些学校, 尤其是一些重点小学, 承受着来自各界的压力。教师迫于各个学校或同年级班级之间的评比, 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突出。如前几天我们去兄弟学校进行调研活动, 恰巧碰到一个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正在抱怨学生写字太差, 不按田字格来写。笔者顺势拿起一本作业看了看, 确实是有待加强。但是仔细辨认, 笔者还是发现了问题。教师一直在抱怨学生字写不好, 可是他没有想过, 他让学生写的内容, 都是只要求认识并不要求书写的二类字, 甚至是只要课文中出现的字就要求写。教师为了让学生多识字, 考试的时候能够读懂题意, 获得高分, 采取这类揠苗助长的写字方式, 实在是小学识字教学的一个误区。作为刚刚上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手腕力量较小, 提笔用笔都较为困难, 掌握字的结构更是一项非常精细的活动。要求书写的一类字, 大多是笔画简单的独体字, 学生较为容易掌握, 这是以后写一手好字的基础。现在的独体字写不好, 以后就别想写好字了。教师教育的主体是学生, 一切应以学生的发展为重, 教师这些揠苗助长的教学方式, 也许在短时间内会有一些效果, 但最终可能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 而输在终点线上。所以小学学习应注重书写规范字, 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学生无论在以后的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将终身受益。

语文学习, 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本。课本是基础, 但相对于语文来说, 它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因为语文的概念其实是广之又广的, 正可谓是生活处处皆语文。街边的广告牌是语文;人与人的语言交流、书信交流是语文;读书看报, 新闻联播也是语文;学习爱自己爱别人, 创造美、感受美都是语文。所以语文学习中应该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现在的电视电脑在小学生生活中占用了一定的时间, 有些家长甚至为此很伤脑筋, 我们不妨动动脑子, 变有害为有利。比如在新闻联播中, 播音员们都是同行业的佼佼者。我们首先可以学习他们的普通话, 学习他们朗读时的语速及情感, 即使不是刻意学习, 看多了, 长期受高水平的熏陶, 我们的朗读水平也会有所提高。再有铺天盖地的广告中, 往往有一些经典的句子, 优美又巧妙的修辞, 这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网络就更是意义无穷了, 尤其对于一些性格偏于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 可以利用电脑、制作贺卡、写封邮件, 向老师同学表达问候, 这不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写作能力吗?现在的家长也注重开阔眼界, 假期也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 走一走, 看一看。如果我们能够在游园观赏, 领略大自然山水美景, 仰望古代雄伟的人文景观时, 不只是单纯地为了打发时间, 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们照样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识, 增长很多的见识。如果回来以后能够写一篇游记, 记录一路的见闻感受, 那就更是意义非凡了。这是难得的语文大课堂, 它的效果也一定会让大家满意。生活处处皆语文, 我们要从小让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啊, 书能使我们打开知识的宝库, 丰富我们的见识, 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语文学习应该养成爱读书、勤读书的好习惯。古往今来, 没有哪一个名人是不爱读书的, 也不会有哪个不爱读书的人会有所作为。即便不成名, 也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言谈举止让人感受你的知书达理和风度。多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课外知识。知识就是力量, 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不断快速成长。在书中我们可以查漏补缺, 可以择善而从, 可以修身正己, 所以说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勤于读书, 还可以让我们心情愉快, 生活充实。因为读书本身就是一种休闲, 一种娱乐的方式。在书的海洋里遨游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用读书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调节自己的情绪也是非常明智的。生活中充满坎坷和风雨, 当我们面临困境与磨难的时候, 或许会悲观绝望, 甚至失去对生活对未来的信心, 这时候你是否想到了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其中贝多芬所遭遇的人生苦难, 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他所创造的奇迹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这正是因为他有着超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 他没有任何的畏惧与退缩, 这正是他成功的秘诀所在。贝多芬脾气古怪, 没有什么朋友, 面对困难总是单枪匹马, 奋力应战, 一往无前, 虽然孤独, 但靠着坚毅和勇敢, 他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 也许正是苦难促进了他的成功。你读到这里的话, 是不是也会豁然开朗, 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呢?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有句话说, 好读书, 读好书, 读书好。这就是简单易懂而又最有力的证明。最后笔者觉得用朱熹的一句话来形容, 是最恰当不过了:读书有三到, 为眼到, 心到, 口到。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做到这三点才是会读书, 才是真正的读书。

还要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有句话说, 好记性, 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很多人遵循的读书法则。如果只是泛泛地看, 而没有目的, 效果不会太好。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 见到优美的语句、巧妙的修辞等精妙之处, 或是一些名言警句、人生哲理都应该随手摘抄下来, 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便于自己以后记诵。在以后的写作中, 我们就可以像将军指挥千军万马一样, 随意调动那些储存在大脑中的资料。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 或者是需要和同学、老师探讨的地方, 也都应该用笔进行标记。这样才能促进我们动脑思考, 敢于提出问题, 然后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 同时尽力解决问题, 在读书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与人交流的乐趣, 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把知识装进大脑, 变成自己的东西, 为己所用, 这才是真正的目的。

职场生涯中必须养成的好习惯 篇3

一、项目推进,打造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特色

我们在行动研究中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新教育实验的倡导人朱永新教授和他的博士生们开发的“每月一事”项目给我们开展习惯养成教育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他们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对学生一生最有用、最重要的12个好习惯,内容涵盖了饮食、出行、运动、学习等多个方面。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做到让学生深刻了解习惯养成背后的故事,亲身经历养成的每一个行动细节,不断反思、调节,让好的习惯永久留驻在自己的生命中,与生命成长融为一体。经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每月一事”运作的四个基本流程:一是主题阅读,师生共启书香之旅。让学生通过先期的晨诵午读,掌握相关活动主题的背景资料,对要养成的习惯有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受到美的熏陶。二是主题实践,引发从行为到习惯的聚变。习惯的形成,来自一件件小事的积累,让学生做好一件件具体的小事是“每月一事”项目的重要环节。三是主题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通过主题展示会、成果分享会、体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使不同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四是主题反思,师生在展示与反思中共成长。我们鼓励教师撰写自己的“教育故事”,鼓励学生撰写自己的“成长故事”,在不断反思中自主成长。我们在丰富行动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把“每月一事”的行动收获加以整理,以课程的形态呈现的教师的“每月一事”操作手册——《一生有用的十二个好习惯》一书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新公民教育行动研究提供了鲜活的经验借鉴。

新公民教育行动研究团队的所有老师积极创新教育行动的路径,通过“心星访谈”及时寻找、发现、推介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在寻访中实现心灵的交流与唤醒。三年多来,我们的寻访活动遍及全市所有基层学校,先后寻访了“军校好少年”“诗意好少年”“魅力好少年”“感恩好少年”“绿色好少年”“会生活的好少年”“习惯养成好少年”“自信好少年”“责任好少年”等,访谈中有数千名学生和近百名老师进行了现场的心灵对话和交流,师生在沟通中共同体会着生命的意义,分享着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幸福生活,品味着和谐成长的快乐。

二、打造特色,开发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资源

本市三星工业园区坐落于长江入海口北岸,与大上海仅一江之隔。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因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国际家纺城——“叠石桥绣品城”而闻名遐迩,诞生了众多的财富精英。在他们身上,有着让三星人引以为豪的创业精神,形成了三星特有的一种文化、一种地方教育资源。为此,三星中心小学每学期都要组织高年级的同学“参观绣品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主题德育活动,每年定期开展以“亲近绣品,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绣品文化艺术节”,每学期组织孩子进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

常乐是清末状元张謇的故里,他一生以“强毅力行”的精神,创办了370多所学校,留下众多精辟的教育论断,为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常乐中心小学以“学謇弘謇”为办学特色,挖掘乡土文化,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张謇的精神,丰厚“爱国爱乡”的情缘,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公民教育行动。

东灶港中心小学地处南黄海之滨,在新一轮的沿海大开发过程中,学校的“海文化”德育特色日渐鲜明。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追江赶海”雕塑,教学大楼外墙上题写着“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知识像大海一样渊博,身体像大海一样刚健,创新像大海一样奔涌”的校训。整栋教学楼的楼顶呈波浪型,寓意学校事业发展像南黄海波涛一浪高过一浪;每个班级都以海洋生物命名,形成了孩子们自己的班级图腾。学校将这些班级图腾悬挂在教室外,形成浓郁的“海文化”氛围,丰实着学校师生的人文精神底蕴。

麒麟中心小学96届毕业生李春花是雅典残奥会冠军、北京残奥会铜牌获得者。学校以此为资源,形成了“责任教育”德育特色,每学期都邀请李春花来校做报告,以先进校友的拼搏精神感动激励孩子,并邀请李春花为学校“责任之星”颁发激励卡和奖品,和获奖的同学合影留念等,在参与活动的每个孩子心灵里留下难忘印记,形成了学校德育的亮丽风景。

在区域推进公民教育的行动中,我们力求提倡目标引领下的多元性,积极鼓励学校在公民教育行动实践中“百花齐放”,三年多来,行动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如市实验小学逐步形成了“品质教育”新品牌;海门师范附属小学以“童话教育”为特色,引领师生共读中外、古今童话名篇,让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不断受到真善美的启迪;东洲小学在“新生活教育”旗帜引领下,将新公民教育和生命教育紧密联系,十分注重实践活动参与的全员性和参与性;以英烈名字命名的树勋中心小学在公民教育行动中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分细目、分时间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进行养成规训,取得显著成果;六匡中心小学的小乒乓球队在省内创造过许多辉煌,学校为此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将培养师生的“拼搏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方向。

三、改革评价,形成区域新公民教育行动保障

长期以来,德育评价可以说是影响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一个“瓶颈”问题,在区域推进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德育评价改革的积极探索。如走进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学校大楼一个足有一百平方米大小的“阳光灿烂”展示墙令人瞩目,从其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上你会认识学校的阳光男生和阳光女生。学校德育部主任沈老师会很自豪地告诉你他们学校评价改革的一个创举,那就是“七彩阳光”德育评价。在该校德育团队精心设计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阳光评价卡中,每一种颜色就代表着一个方面习惯养成的成长历程。如:赤·仁爱:学会关爱别人,是一种仁慈;学会了解别人,是一种智慧等。在该校,每个月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那就是“发卡日”。这一天每个班都会举行隆重的颁发仪式,每一位教师都要参与发卡行动。这一张张“仁爱少年”“礼仪少年”“环保少年”“健美少年”“善学少年”“践行少年”“阅读少年”阳光卡记载着孩子一份份辛勤耕耘的收获,印刻着孩子一个个成功的足迹。

海南小学是全国小公民道德实验学校。在新公民教育行动中,他们创造性地实施了《“小公民”品行发展评价表》,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评价活动。建立这样的评价机制,无论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家长,只要通过纵向比较,就能发现学生品行养成的进步情况,从而促使学生努力改正缺点,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努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目前,海门市的所有学校都建立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评价机制,保证了学校新公民教育行动的不断向前推进。应该说,好的德育评价是一种有效引导和激励,每个孩子都在进步,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学校老师、学生家长每天都能感受到孩子进步,这样的境界真正体现了学校德育的务实有效,实现了引领儿童道德生命成长的和谐与快乐。

(作者单位: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南通226100)

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篇4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养成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是一种乐趣,可以放松身体,增长智慧;读书是一种乐趣,可以充实生活,感受快乐。

其中,小学阶段是读书的最佳时期,科学研究表明,8—15岁是一个人的黄金阅读期。在这一段时间里,如果珍惜宝贵的时间,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大量童话、小说、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将对他今后的理想实现产生积极的作用。

有同学说,我作业太多,没时间阅读课外书,而我没有很多的课外书。真的是这样吗?据老师的仔细观察,发现部分同学在早上和中午回校之后,并没有抓紧时间做作业,而在操场、走廊、甚至是在教室里追逐打闹;而我们的家长也反映,部分同学回到家或是在周末并没有开始做作业,而是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却把作业留到很晚才完成。这能叫没时间吗?学校为每个班级设置了图书角,里面有学校的图书也有同学们分享出来的图书,这能叫没有课外书啊?这只是部分同学的借口,但我们大部分同学除了能按时完成作业,还能利用时间进行每天的阅读,获得了大量的课外知识。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每天只有24小时;但又是不一样的,你利用的多,时间就给你给的多。同学们,我们要抓紧一切时间来进行阅读。

在这里,老师给同学们一点小建议,如何利用时间在学校,在家里进行每天的阅读。

1、早上和中午回校交完作业后,可利用5分钟的时间阅读。

2、下午放学后抓紧时间做作业,然后进行10分钟左右的阅读。

3、周末时,我们还可以每天利用半小时进行阅读。

4、我们可以在床头放一本课外书,每天睡前也可以进行10分钟的阅读。

5、建议同学们可以拿出一些自己看过的书放到图书角,和大家一起分享。

6、最后,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个每天的阅读卡,请同学、老师、家长监督自己是否能完成阅读任务。

我们不在意每天读多少,要坚持每天读一点书;不在意每次读懂了多少,要坚持读后写一些读后感;不在意每次吸收了多少,要相信日积月累,定会成功。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案 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一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报纸的一般内容,阅读报纸的一般方法,读报的好处。教育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懂得为什么要养成读报的好习惯以及怎样才能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导入课文。

师述:有件事情也许就发生在你的身边,也许就是你的爸爸、妈妈,也许是你的爷爷、奶奶,他边读报纸边烧菜,报纸还没读完,焦味却已充溢房间--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生词的意思,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佳肴yao

(2)解释词语:充溢佳肴诚然惊天动地回肠荡气层出不穷诱惑陶冶良师益友息息相通受益终生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根据问题自学课文:

1、出示问题:

(4)报纸上有魔力吗?为什么这么说?

(5)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呢?

(6)该怎样读报呢?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

(7)读报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8)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发呢?

2、生自学后,交流。

四)、了解全文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1、了解结构。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读报的好处。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样读报〉

第三段(6--7自然段):读报的收益。

2、大家交流读报的好处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来读报读得着迷了,把锅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鸡鸭鱼肉变成了一堆黑炭。

写出了读报入迷的程度,也说明报纸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有时会超出人对物质的需求。

(2)这样,报纸就天天有新内容,每天都会给你新的感受,新的启示。

这里连用了三个“新”字,第一个“新”表示报纸的时效快,紧跟时代和社会,后两个“新”说明人们不断地通过报纸了解社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问句,比如:“报纸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吗?”“报纸上有什么东西这样令人着迷?”等,这些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的问句,揭示了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也提醒了读者对这一问题的注意。

2、篇末点题。

3、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发出号召,点明写作本文的用意。

六)、板书设计:

20、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每天读报有好处

怎样读报才有效

如何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篇6

其实讨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作为家长还不是很够资本,因为我觉得我的小朋友并不是那么的优秀,我培养她的一些习惯方法,她也没有完全学到100%;但是总体来说小朋友还是按着好的习惯与方向在发展,所以在这里我也仅仅是就我的一些方法和心得与大家进行一下谈论,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尽心指正。

其实一个好习惯,对人生带来的影响我想很多家长是清楚的,只是很多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的撒娇耍泼,心中充面了爱意,于是所有的原则底线统统退居二线,容忍了孩子的得寸进尺,渐渐地,孩子撒娇耍泼地形成了很多坏习惯,结果家长变得越来越头疼,越来越管不住孩子了。那么如何形成好的习惯呢,好习惯并非自然而成的,自然而成的常常是懒惰、生活无规律等等坏习惯,所以我们家长才要帮助孩子培养好习惯。

小朋友的好习惯之养成,我觉得首先是坚持。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进而影响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就我们身体而言,一个复杂体育动作或者舞蹈动作,无论最初它是多么的难做,但坚持重复了很多遍之后,最终我们都能学会,并且可以轻松运用。其实,对于小朋友一样,无论想让小朋友养成什么样的习惯,那么坚持是必须的,坚持一到两个月,小朋友的习惯基本就养成了,小朋友自制力比较差,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协助他们坚持一到两个月,慢慢的习惯就逐步养成了。譬如读书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些是基本习惯,另外其他的.习惯,如按时起床休息,去上兴趣班等等这些辅助习惯,只要坚持也会习惯成自然的。任何动作与思想,如果时间太短就不能根植到你的大脑中,形成长久的习惯。形成习惯所坚持的时间长短也是依据习惯的难度而决定的,但是只要坚持,一定会养成好的习惯。

小朋友的好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提醒与唠叨是分不开的,其实我不是一个唠叨多话的家长,一般的话我对小朋友最多说三次,超过三次我一定会发脾气要好好的教训她一顿。很多时,女儿也说我不是一个唠叨的妈妈,但是对于她不足的地方,我想要她改正,我会经常提醒她,提醒几次后,会发现确实有改进,慢慢地她自己就会习惯着做这些事情了。小朋友的身心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但身心都未成熟,不可能有很好的自制力与管理自身能力。所以,这时家长的提醒与关心是很有必要的,有的家长提醒的次数多了就变成了唠叨,只要在小朋友的承受范围内,唠叨都是可以的,但是家长的要有一定的规矩与底线,让小朋友明白懂得那些不能碰触,这样对小朋友养成好的习惯很有益处。

小朋友的好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如何让小朋友进入养成好习惯良性循环中,真的需要家长好好的思考一下。我在与小朋友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一般采用“洗脑”的办法,很多家长说跟小朋友相处中会斗力斗勇,我也是这样的,小朋友在学习中会产生惰性,()不想学也不想做,我就会跟她谈心表明我的态度,从各个方面来阐述我让她学的原因与理由,我会告诉她如果她在听完我说的原因依然不想学的话,我会同意她不学,但是基本每次我谈完后,她都会沉默地同意我的话,按照我的想法去学习读书。这里我真的是要窃笑一下的,其实想想现在这个年龄的小朋友的身心与知识面怎么和家长相比,只要家长用心,怎么会不能给她“洗脑”呢,了解小朋友的心思与想法后,家长一定会牢牢的抓住小朋友的心的。

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篇7

一、定规

1.联。

即由此即彼地想象与联想, 通过对照、联想, 引出学生自己的情感与见解。一景一物, 一人一事, 均可作为话题, 有了话题, 不愁无话可说。如在讲授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学生能从文章中感受到百草园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 体会到作者对百草园视为乐园的喜爱之情。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童年时的乐园, 在日记中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既学到了写景方法, 培养了能力, 又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找寻到了一份童真童趣。

2.承。

对动态的人与事的关注, 应实行“跟踪追击”, 昨日写下的日记, 今日继续写;昨天留下的话题, 今日继续谈, 过去的想法, 现在有了新的见解, 当然更应该记录下来。一承一接, 学生的情感世界, 思维空间自然能够得到拓展。

3.评。

学生记日记, 大多侧重于评他评己。不管学生多幼稚, 应鼓励学生写好评议性的日记。评他是为了提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 提高鉴赏能力;而评己是为了扬长避短, 调节情绪, 纠正错误。通过如此的指导和学生的训练, 学生会觉得每天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且写作的范围越来越宽, 思考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 日记写作的劲头只会越来越大。

二、散练

天天写, 天天练, 日记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如正规作文来得有序列性的安排。作为一种练笔的形式, 它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任何一件事、一个人, 一种景……可以发表内心最真切的感受, 喜怒哀乐, 尽挥笔端。内容丰富多样, 分散化。形式上也可以根据内容而调整。故学生的日记从内容到形式充满个性化。但在指导前期教师要做好“舵手”, 做到既有指定性, 又有自选性, 而综观全局, 还是以自选性为主流。从练笔的角度看, 在散练的过程中, 应做到:

1.散而有旨

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 并非散而无章, 而是散而有旨。有旨, 即应有写作内容的要求, 有写作章法的要求, 这些要求应体现在指定性的日记中, 同时在“泛练”的过程中趋向熟练。这种要求应力求与教材同步, 教科书是学生练笔最好的学习模仿创新对象。

2.散而多体

既是一种练笔, 不能不考虑文体的多样性。可叙述, 可说明, 可议论, 可描写, 可抒情;叙事状物, 写人绘景, 一事一议均可采用。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各种文体的确定, 同样力求能与教材同步。

3.散而求异

天天写, 往往会出现内容及运笔上的雷同。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求异性的练笔。所谓求异, 除了内容上的求异外, 重点应放在表达方式方法上, 起笔收笔, 叙议角度, 语言风格等写作方法的求异。经过前期一阶段的指导和训练, 学生能在每天的练笔中不断摸索, 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逐步从对教材的模仿中掌握自己的一套方法。一旦习惯养成, 散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养成

要养成天天记日记的习惯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学生往往从冲动开始, 时间一长, 觉得无话可写, 或自感乏味, 热情锐减, 出现随意应付的现象。但学生一旦养成习惯, 形成一定量的日记“成果”, 学生又会自觉珍惜。因此, 需要教师抓好以下几个“养成”环节。

1.选好本子, 自勉督促

日记是记载个人成长, 走向成熟的见证。要开导学生珍惜岁月留给自己的记忆, 因而力求在一开始写时, 就选好一定规格的本子来记日记, 而不应随便拿练习簿或纸张来写。让学生给自己的日记本取个名, 如“火花”“心语”等。在扉页上写好自勉语, 可用名人名言, 也可自创激励语。通过自勉, 督促自己每天写好日记。

2.定时收阅, 适当指点

在征得学生的同意后, 由教师每天收阅数本学生日记, 一周中收阅全部学生日记。教师在其日记上适当留下一点交流、慰勉、激励、点拨的文字, 以达到检查、鞭策的目的。

3.开辟园地, 定期展出

在教室开辟一个展出阵地, 使一些文质兼美的日记得以“发表”, 以示激励。在展出时应考虑到点与面, 力求人人都有发表的机会。并组织学生对展示的日记进行评议, 努力提高全班学生写好日记的热情和技巧。

4.开展评比, 分类设奖

为鼓励学生能坚持写好日记, 开展评比, 适度奖励是不可少的。评比的项目尽可能放宽一点, 可综合的, 可单项的。比如:坚持不懈写日记的颁发恒心奖, 在统一指定的某项内容中记的最出色的颁发××活动最佳奖, 给日记水平有明显进步的颁发新星奖, 给书写认真的颁发书法奖, 给在日记中对班级建设提出建议的颁发金点子奖……通过各类评比, 激励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来坚持写好日记。

5.自行组合, 互慰互勉

学生日记, 既有保留个人情感的一面, 又有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尊重学生的意愿, 让学生自我组合, 互相交流, 比如一学期下来在日记本中留下一页空白, 让知心朋友在读自己的日记后写下一番肺腑之言, 既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又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当然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 有些人会认为在日记本上写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博客方便快捷, 微博更是新宠。但学生上网往往会更流连于游戏、聊天等, 自我控制力相对较差。因此, 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说, 我认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还是用笔书写在本子上为好, 这种传统的做法既能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 更能在老师有效有序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会对升学和生活带来不可低估的帮助。

确实, 指导好学生能长期地写好日记, 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唤醒、激发、鼓励学生去写、不断地写、自觉自愿地写, 最后形成学生想写、爱写、持之以恒地写的习惯。教师只要抓好开头的指导, 过程的激励, 促使学生养成习惯是完全有可能的。叶老说“好习惯养成了, 一辈子受用”。试想, 如果让学生每天写300字左右的篇幅, 初中三年坚持下来, 就是1000多天, 就是非常可观的30万字, 而且每天写300字, 只需花上10分钟至多15分钟时间, 是不知不觉地在学习之余发生的, 其实也是每天学习生活之后休息之前的一种需要。学生一旦养成了这种好习惯, 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 就能认识到日记是一所锤炼语言的学校, 是一台思维开发的机器, 是一部生活的积累史。让我们继续不断探索, 寻求指导学生坚持不懈地写好日记的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将日记写作训练进行到底。

摘要:学生有了写日记的冲动, 并不表示他们能写好日记, 能把它坚持下去。他们的新鲜劲一旦过去, 惰性就会占上风, 日记内容也无翻新, 如流水帐般。所以, 教师要强调:学生学写日记, 应力避记流水帐。要鼓励学生能真切、深入、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力求记日记时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下一番工夫。到底写什么, 教师要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

关键词:日记,练习,学生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4.

怎样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篇8

关键词:语文 学习 培养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想我们最期待的就是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可语文成绩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常听到同事们抱怨说“这个语文哪无论你怎么费劲,学生就是学不好。你天天混日子他也不差。”“好学生不是你教的,差生也不是咱的错”、、、、、、有人不禁要问那我们能做什么?还要语文老师干嘛呢?、、、、、、当我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认真的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教学习惯。我认为“学生认为语文难学,老师认为语文难教”的这种现状,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外,与语文教师还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可能因为我们没有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能没有注重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而教师要完成这个重大任务,自己就得继续不断养成这些良好习惯。”心理学家认为,习惯是—种比较固定地、机械地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具体地说,习惯就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固定的行为模式。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学习习惯则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习惯是形成能力的基础,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任何教学方式都是低效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几条可行的做法,在此略作陈述。

第一是兴趣的培养。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说过“乐知者不如好之者”。也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5岁时对罗盘发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界的泰斗;达尔文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他跨入生物学界的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有趣的引言课,一节生动的CAI课,甚至老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表人才,性格幽默风趣等。老师要尽可能发挥个人特长,大胆创新,积极尝试。

第二是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能为学好新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的预习,往往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预习的方式有:(1)借助教材自身的编写特点,整体感知课文。预习课文时,要先参读“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单元提示”等文字,然后带着问题去反复默读课文,体会和理解文章的大意。若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用铅笔勾画出或记录下来,待老师授课中再解疑。(2)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在读课文时,若遇到不读懂的字、词,先做下记号,然后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给生字新词“查档案”,将其读音、意义、用法等记录在旁边。工具书是最好的老师,要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3)借助已有知识,在预习中巩固加深。在预习中,还要把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好词好句都标注出来,并认真体会。

第三是听课的习惯。老师要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学生更应该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自学和有老师教是不一样的。不听课就能学好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语文老师应要求学生准备专用的课堂笔记本,筛选教师讲解的重要信息,并对重点进行归纳整理。而且要经常检查、交流、评点,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就回由完成任务的心态转向自觉去做,最终形成习惯。只要课堂效率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第四是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是记忆规律的要求,是对所学新知识的及时巩固,苏霍姆林斯基把“复习”称为“學习之母”。及时复习,是学困生查漏补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问题,及时解疑,才会将知识中的负积累减少,才会减少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第五是书写的习惯。人们常说,做人讲脸面,做生意讲门面。语文的脸面和门面就是我们写的“一手字”。所以,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一是书写要正确,做到工整、规范;二是要讲究文面,做到美观、大方;三是要讲究行款格式,标题、标点、空行、署名等都要符合约定俗成的行款格式。这样既让读者准确地认读全文,又给人一种美感,收到“先声夺人”之效。有的同学认为,现在有计算机替我们写字,字练不练,写得好不好无所谓。这种看法是不可取的。计算机不可能在任何时候都能为我们书写,所以书写万万不能马虎。更何况现在的考试非常重视书写,每次考试都有五分的书写分。

第六是课外阅读的习惯。据我对学生的观察越是语文成绩不好的学生越不喜欢阅读,成绩稍好的也未必喜欢阅读。假日、休息时间大部分被连续剧占据,追星厌学就成必然。正如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减轻后进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通过有选择的阅读,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唤醒它、迫使它加强工作。他又说:“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更需要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而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学生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事实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他们阅读的量成正比。

第七是写作的习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写好作文,必须从平时抓起,在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练笔。养成写日记、做摘记、读书心得的良好习惯。多写多练,坚持不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八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 古人说得好“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时要多想、勤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告诉我们,对待学问必须要有一种怀疑精神,不要“人云亦云”,一味盲从轻信。学习贵在有独立的见解。如果对某一问题的理解与老师不同,可查出依据来跟老师或同学们展开讨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和某一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第九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欧阳修、曹雪芹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名作,正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修改是完善写作的关键,在反复的修改中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让初中生修改作文,首先明确:改什么,怎么改?先改表面:字、词、句、标点,到材料的取舍,大到改中心,另起炉灶重写作文。我每周的作文课都是上快速作文,其中点评、批改的时间用得较多通过学生自改和生与生互改、小组评比、佳作欣赏,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提高。同时,教师要注意以赞赏的态度,严格的要求去看待学生的作文,使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消除怕作文的畏难情绪。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就较大。

学语文的好习惯不仅仅是这些,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做有心人,多发现、多思考、多积累,再教给学生用。习惯的养成总是存在一个以多带少的问题,让大多数学生好学上进,有自信心,有自觉性,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全面素质教育手册》;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上一篇:2024年城东小学扫盲工作计划下一篇:项目经济考核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