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复习题(精选9篇)
1、名词解释
景源、景物、景观、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容量
2、问答题
(1)风景名胜资源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其特性是什么?
(2)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在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现状如何?
(3)何谓风景名胜的构成的三大要素?我国风景名胜区是如何分类的?
(4)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哪些基本原理?有哪些基本的方法?
(5)从宏观到微观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层次有哪些(类型)?
(6)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包括哪些内容?(文本与图件)
(7)风景名胜资源调查包括哪些内容?风景名胜资源如何分类?(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8)风景资源评价的指标有哪些?(P72)如何对风景名胜资源分级?
(9)根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5年的评选,我国十大名山、五大湖泊、五大沙漠、三
大雅丹、四大城区、八大海岸、十大森林分别是什么?
(10)简述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分析规划的背景?
(11)如何确定规划区的范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12)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区的原则是什么?如何分区?(分区类型)
(13)什么叫风景区的结构?其类型有哪些?布局形式有哪些?
(14)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五方面)
(15)什么叫游人空间容量?如何用卡口法计算游人日容量?
(16)什么是游赏解说系统?有哪些功能?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17)典型景观中的地质地貌景观、植物景观、建筑景观规划各有哪些规定?
(18)宾馆的宏观选址有哪些规定?如何确定住宿设施的床位数?停车场面积如何确定?旅
游设施基地有哪些?
(19)基础工程规划有哪些原则?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有哪些?
(20)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原则是什么?其主要规划内容有哪些?
(21)风景区经济发展引导规划的原则有哪些?其主要规划内容有哪些?
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有关要求, 全面总结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 解决突出问题, 部署下一步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
会议指出, 风景名胜区要全面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确定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16字方针;要站在中央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 充分认识风景名胜区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敢于担当, 主动作为, 推动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 住房城乡建设部今年结束了为期4年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会议通报了执法检查情况, 交流了保护管理工作经验。根据检查和整改情况, 住房城乡建设部先后责令89处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进行整改, 并决定将吉林仙景台等11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列入“濒危名单”。下一步,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继续加大督察和曝光力度, 宣传动员各方面力量关心支持风景名胜区工作, 形成强大合力和良好的氛围, 使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截至目前, 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处、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风景名胜区不仅是实现中华文明传承、拉动旅游经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载体, 更是业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吉林Jl LlN
吉林仙景台等1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濒危名单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日前发出通报, 将吉林仙景台等11处风景名胜区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濒危名单》。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对列入濒危名单的风景名胜区重点督办, 责令1年内完成整改。
通报要求, 各级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要引以为戒, 严格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规定, 强化风景名胜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推进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列入濒危名单的有:吉林仙景台风景名胜区、江苏太湖 (无锡片区) 风景名胜区、福建海坛风景名胜区、山东博山风景名胜区、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四川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四川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贵州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西藏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西藏土林—古格风景名胜区。
资源价值丧失Zl YUAN JlA ZHl SANG SHl
国家风景名胜区资源价值丧失将被撤消
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丧失或者明显退化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将被撤消。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出台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评估和监督检查办法》规定, 建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牌警告和退出机制, 实行濒危名单管理。
根据办法,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风景名胜资源和价值面临严重破坏或者濒临灭失风险的、所在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保护管理明显不力的、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不能有效查处或者拒不纠正等情形的, 将被列入濒危名单, 给予黄牌警告, 并责令1年内限期整改。整改验收达标前, 暂停风景名胜区内新增建设项目的审批。整改完成或者濒危整改期限届满,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达到整改要求的, 继续保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资格, 移出濒危名单;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丧失或者明显退化, 不具备国家风景名胜区设立条件或标准的, 报请国务院建议予以撤销。风景名胜资源价值未完全丧失, 但保护管理明显不力、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约谈风景名胜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或者负责人, 挂牌督办。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影响因素收入构成收入模式
1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影响因素
风景名胜区的收入模式作为描述风景名胜区收入来源及构成的总体框架。涵盖收入种类和各类收入的重要性两个重要方面。影响这两个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了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形成。影响风景名胜区的收入模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1 影响风景名胜区收入结构的因素 ①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政府为了改变或控制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而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及规章制度,并直接对违背这些法律、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惩处。政府管制是影响企业收入构成的首要因素。②景区类型 风景名胜区按主导景观的性质可分为自然景观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三种类型。
1.2 影响风景名胜区收入数量的因素 ①产品吸引力及丰度 购买消费旅游产品是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主要目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小直接关系到来景区的游客数量,而旅游产品的丰富程度关系到每个旅游者在景区的消费金额。这两者都直接关系到景区收入的数量。②游客停留时间 游客停留的时间越长,游客的消费可能越多。目前不少景区开发都在极力延长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比如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免费表演,使游客为了表演而在目的地停留更长的时间,从而增加景区的旅游收入。③游客体验 游客在景区体验的好坏关系到游客中回头客的数量,也关系到游客的口碑宣传。关注游客体验、提高其满意度能增加潜在游客数量,间接影响景区收入。
1.3 影响风景名胜区收入质量的因素 此处所说的收入质量主要体现在获得收入的代价、成本上,要以尽可能少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收入。要提高收入的质量就要做到获得的收入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能以牺牲游客的满意度为代价。
2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构成分析
风景名胜区收入大的方面包括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性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附属生产性收入、其他类收入五个方面,具体到旅游收入又涵盖“一票二道三餐四购五娱”五大项。
2.1 风景名胜区收入的五大方面 按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风景名胜区的收入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①产品销售收入 风景名胜区的产品销售收入主要有包括三个方面:景点游览产品的销售收入——门票收入;娱乐性产品的销售收入——游艺机、电动玩具、游览船等;一般商品类销售收入——食品、工艺品、土特产品等。②服务性收入 这包括导游服务收入、宾馆住宿服务收入、饮食服务收入、交通客运服务收入、其他服务收入——照相、电话、加油站等。服务性收入涵盖了旅游收入和非旅游收入两种。③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这包括景区联合经营收入,如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合资经营、股份经营等;场租收入,即出租景区某些场所所得收入;风景名胜资源、土地等资源使用类收入等。此类收入依托旅游资源取得。④附属生产性收入 风景名胜区常常物产丰富,动植物资源富积,可利用进行相应的生产,为景区创收。⑤其他类收入 例如排污费等环保类收费,赔款、罚款等执法类收费。
2.2 风景名胜区旅游收入的五大项 此类收入是风景名胜区特有的收入。从具体的方面看,旅游收入主要可以用“一票二道三餐四购五娱”来概括:①票 这里指景区门票收入。②道 这里指景区内交通收入。③餐 这是游客在景区内餐饮消费对景区形成的收入,包括团体餐和特色餐饮等。④购 指景区内销售商品形成的收入。⑤娱 娱乐形式主要可以分为设施型娱乐、歌舞表演互动型娱乐、竞赛对抗型娱乐、制作采摘型娱乐和康体型娱乐等。
3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确定
确定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的过程,就是结合风景名胜区实际,分析景区收入的影响因素从而确定景区收入的构成部分及各部分比重的过程,是综合考虑景区收入影响因素与收入成分的过程。
3.1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确定的原则 ①不违规 本风景名胜区可以开发经营哪些产品,取得哪些收入,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政策法规,做到三个层面的不违反:第一,不违反一般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第二,不违反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第三,不违反本风景名胜区的规划。②结合景区实际情况 确定景区的收入构成要结合本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如景区类型、景区区位、景区面积、经营管理者和服务人员素质等等。以此确定景区适合取得的收入。③收入组成多样化、优化原则 在考虑景区的收入构成时,应注意尽可能使收入构成多样化,各部分收入之间的关系要优化、合理化。这样不但能使景区取得较多的收入,更能较好地规避风险,使景区收入可持续。
3.2 确定景区收入结构 在分析完景区的类型、所受的管制因素,并确定本景区的产品体系之后,景区的收入结构应该说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我们需进一步明确以下方面:①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大方面的确定 由上文分析可知,风景名胜区的收入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5个:产品销售收入、服务性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附属生产性收入、其他类收入。确定一个景区的收入结构首先要明确本景区主要涉及这5大方面中的哪些方面,以哪些方面为主。②具体旅游收入项目的确定 风景名胜区旅游收入的具体项目,有“一票二道三餐四购五娱”5項。一个合理的旅游收入体系是收入来源多样化,重点突出一两个收入来源的体系。景区应着力打造几项主要的大数目的收入来源。在维持或适当降低门票收入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娱乐项目收入和特色购物项目的收入,同时兼顾景区内交通和特色餐饮收入。③优化景区收入链,合理设置收入点 风景名胜区收入的5大方面中,每一个方面都可以构成一条链,每条链又可以设置若干收入节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收入同样由若干收入链和收入点构成。因此,在确定旅游收入模式的时候,应该明确本景区有多少条收入链,需要增减哪些收入链。同时,应该具体分析景区的旅游线路,在线路上合理地设置收入点。
3.3 从提高景区收入质量角度优化收入结构 收入结构的确定及收入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收入质量的提高。收入质量主要受收入结构和获得收入的成本决定。作为景区的经营者在基本确定景区收入结构之后应该利用景区收入质量来检测并优化收入结构。特别是利用增加游客体验、提升游客满意度和降低景区环境成本等方面来检测目前景区收入结构,并优化之。
4 确定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4.1 收入流失——门票流失问题 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流失现象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顽疾。据调查,在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经济滞后地区的景区,不购门票或少购门票者达20%-30%已属常见,个别景区门票收入流失率甚至超过50%。要求免减门票者主要是景区所在地各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人员,尤其是那些对景区发展掌握有某种权力的人员,如工商、税务等部门人员;景区所在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所的上级对口主管部门人员以及景区工作人员的个人社会关系及其延伸等。应通过完善管理制度,灵活多样的门票经营方式等避免这种问题,保证获得合理的旅游收入。
4.2 模式的演变 风景名胜区收入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风景名胜区自身资源的变化(文化旅游资源体现得更加明显)、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环境的变化以及政府管制的变化。原来的收入模式可能不适应实际情况。因此需要随时关注风景名胜区周围环境的变化,依据变化相应地调整既成的收入模式。
参考文献:
[1]金戈,丁登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经营管理调控指标体系初探.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2]李莹,杨程波,林峰.旅游产业“收入模式”简析,旅游经理人期刊.http://www.cntmu.com/maga/pages/qikan04_sec.asp.
资 料 汇 编
沩山风景名胜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2010年4月
宁乡县情简介
宁乡治邑于三国,建县于北宋,取‚安宁之乡‛而得名。宁乡地处湖南中部,隶属长沙市。总面积2906平方公里,人口130万,辖33个乡镇。
宁乡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宁乡历为湘中古邑大县,夏、商、周属荆楚地,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蕴,孕育了一批批名人志士。从三国蜀相蒋琬、宋代状元易祓、大理学家张栻,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中共创始人之一何叔衡、人民司法奠基人谢觉哉,到科坛泰斗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旷代才俊的相继出现,赢得了‚宁乡人会读书‛的美誉。
宁乡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40多种150多处,其中煤、锰、石灰石、矽砂、花岗岩、耐火材料等储量极为丰富;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有‚鱼米之乡、‛‚生猪之乡‛、‚茶叶之乡‛的美誉,其中粮食和生猪产量长期位居全国十强县之列,生猪年产量超过225万头,家禽年产量超过4000万羽,沩山毛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富含微量元素硒,为历代皇家贡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密印禅寺、千佛溶洞、四羊方尊、灰汤温泉、少奇故居等景点享誉三湘,散发迷人的魅力。
宁乡是个跨越崛起的地方。2004-2008年,宁乡县域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科学发展、科学跨越的典型。
基本竞争力排名由全国177位前进93位,居全国第84位,中部第7位;2009年,宁乡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0亿元,工业总产值550亿元,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工业经济成为这个曾经的农业大县的发展主要支撑,工业规模居全省第二,国家级品牌数量居中部县第一,引进了三一重工、中财化建、青岛啤酒等知名企业;现代商贸快速发展,豪德贸易广场、快乐购等新型业态相继引进;城市不断扩容提质,一个山水洲城、生态新城初具雏形。全县上下满怀豪情朝着‚抢擂先导区,决胜大河西,崛起中西部,挺进五十强‛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宁乡是个创业兴业的地方。随着金洲大道的全线贯通,长花灰韶高速公路的整体推进,金玉组团成功纳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河西先导区范围,宁乡多通道、多领域、全方面对接省会长沙,接受城市辐射的大开放格局业已形成。这里投资环境优良,宁乡始终坚持‚三抓两促‛(抓调查研究、抓协调服务、抓工作落实,促项目工程建设、促经济超跨发展)经济服务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一办四中心‛服务品牌全国闻名;大手笔实施‚5127‛高素质人才引进工程,两年时间引进26名博士、51名硕士和119名‚211‛高校本科生,为县域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
沩山风景名胜区简介
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宁乡西部,地处宁乡、桃江、安化三县交界处,包括沩山、黄材、巷子口、沙田、黄材水库等乡镇和单位,景区规划面积190平方公里,区内有人口15.8万人。景区距宁乡县城40公里,距长沙市68公里,是一个集礼佛、度假、休闲、探险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分密印寺景区、炭河里〃青羊湖景区、三关门景区、千佛洞景区等四大景区和沙田独立景群、巷子口独立景群、扶王山独立景群等三个景群。目前,景区内有三A级景区3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2007年2月,沩山风景名胜区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沩山风景名胜区资源非常丰富。
1、文化底蕴厚重
⑴有独特的青铜文化。宁乡被考古界誉为‚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黄材镇炭河里是2900年前独立于西周王朝之外的地方方国‚大禾方国‛的古都城所在地,和信奉‚青羊‛图腾的远古民族羌族人的所在区域,更是青铜器出土最多、最为集中的地区。自1938年以来,已经出土了近2000件青铜器,其中珍贵文物达800多件,典型代表有象纹大铜铙、人面纹鼎、青铜罍王等青铜重器。其紧邻的转耳仑,出土了震惊世界的国宝四羊方尊。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的发现,具有本地铸造特色的青铜器的出土,有力的打破了‚青铜文明不过长江‛之说,并已形成了考古学上新的考古学文化——炭河里文化,‚大禾‛方国古城遗址,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
发现之一。
⑵有悠久的佛教文化。沩山自古有‚大沩凌云‛之壮观。沩山毗卢峰下的密印寺,始建于公元807年,距今已有1200年历史。密印寺规模宏大,气度不凡,正殿四壁所嵌12988尊鎏金佛像,为世界佛寺之奇观,故称‚万佛殿‛。密印寺周边山环水绕,景致不凡,聚集了回心桥、来木井、龙王井、白果含檀等‚沩山三十六景‛。密印寺是中国禅宗五派之一沩仰宗的祖庭,不仅在中国佛教界有较大影响,而且在日本、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密印寺后山毗庐峰,新塑了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圣像,并在密印禅寺大雄宝殿中轴线和千手观音圣像中轴线上实施了密印禅寺改扩建工程,建好了主拜道、主拜场及吉祥、如意、莲升、平安四个佛文化广场。其中拜道融合自然山势呈菩提树状,为国内外独创。吉祥广场为菩提树之根,设计了大型浮雕,主拜道为菩提树主干,有619级台阶,由主拜道向上分为五条大道,寓意为菩提树‚一花开五叶‛、即五个分支,以此为主体构建成气势恢宏的万佛灵山主题公园令人神往。
与佛教文化有关的人文景观有:同庆寺和密印寺开山鼻祖灵祐肉身塔、唐相国裴休墓、唐诗僧齐己墓。
⑶还有众多其他文化。以宋状元易祓墓、抗金名将张浚和湖湘文化、朱张理学创始人张栻父子之墓等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共和国司法制度奠基人谢觉哉故居、开国将星中惟一一对‚双子将星‛,惟一的一对将军伉俪甘泗淇和李贞夫妇故居等代表的红色文化。
2、自然风光秀丽
全国三大土坝工程之一黄材水库(青羊湖),水域面积10000余亩,库容1.5亿立方米,拥有1.2万亩保护完整的原生态次森林,‚高峡平湖‛的壮观景象宛如美丽画卷。千佛洞是国内最年轻的溶洞,相传由十三个溶洞构成,又名‚十三洞‛。洞中洞,洞内河,幽深曲折,神秘莫测,钟乳石、石花、石幔等洞穴奇观遍布其中,有‚天下第一洞穴峡谷‛、‚天下第一无极天顶‛等美誉。三关门是省会长沙较大的自然岩石群,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间,峡谷中有三处较狭窄且连续排列的关隘,每处关隘均高达20余米,均有两座花岗岩石壁对峙耸立,中有羊肠小道,犹如天然成就的关隘,溶洞的山头林立怪石近千亩,景象独特。城大林场地处沩山背面,范围包括月山、板路在内,总面积l0万余亩,和安化、桃江两县交界,主要为原始次生林。原始森林覆盖率90%以上,森林中野生动物近100种,野生植物300多种,可谓古木苍松,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十分优美。还有与佛教名山沩山遥遥相望的扶王山,此山海拔969.8米,是宁乡最高的一座山,它雄踞一方,高耸入云,吞云吐雾,气象万千,有‚王者‛之风。沩山漂流、黄材峡溪漂流、龙泉漂流等处山势陡峭,植被茂盛、怪石嶙峋,景色美丽异常。此外,沩山夏季气温比长沙低8-10℃,是良好的休闲疗养避暑胜地。
沩山风景名胜区招商项目
一、基础设施类
1、风景区环线建设
龙枚公路为项目内部连接各景点的主要通道(黄材镇龙泉至枚溪口公路)为四级公路。龙枚公路起于枚溪口,止于龙泉,全长约20.996km,路线走向从南到北分别经过枚溪口、大坪、毛蜡、龙泉等主要地点,沿线多为山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其中大坪至毛蜡段10.196km为拓改工程,其余为新建设工程。预计建设时间为2年。
2、风景区游道建设
包括峡溪游道、沩山峡谷游道、小龙潭—八角溪游道等子项目,建设景区(景点)内游客步行游览的游道,能让游客充分的体验、欣赏到景区优美的风景资源。
3、景区门楼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项目选址横市镇泉柳村,作为景区实行大门票制的配套,拟修建一个景区的门楼做为景区的总入口,同时在总入口建设相应的游客中心、售票中心等配套设施。
二、景区(景点)建设类
1、炭河里西周古城项目
炭河里西周古城遗址位于长沙宁乡黄材镇,是2006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荣获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该遗址于1963年面世,发现了西周时期的城墙、壕沟、大型建筑基址和
墓葬及大量的西周陶器、玉器、青铜器,经中外专家确认,该遗址是一个区域文化的中心聚落,是独立于西周王朝的地方国的都城,并将该遗址所代表的考古遗存命名为‚炭河里文化‛。炭河里文化的确立,填补了湘江流域乃至南方地区西周考古文化研究内容,丰富了湖南古代史文化内涵,找到了破译宁乡青铜器群(举世闻名的四羊方尊,象纹大铜铙、人面纹方鼎、编钟等皆从炭河里附近出土,现馆藏于宁乡县文管所的青铜器就有16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7件)之谜的密码,再现了湖南商周时期古代文明和初期国家社会的原像,为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研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
炭河里遗址正是镶嵌在湖南省著名精品旅游线路‚黄祖沩‛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它依傍在全国著名土坝景区青洋湖下,东邻人间胜境千佛洞,西望千年佛教沩仰宗祖庭密印禅寺,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项目拟修复炭河里大禾方国古城,建设影视拍摄基地、美食购物街等子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目前项目已经申报发改委立项,立项有望在近期批复。
2、佛文化主题开发项目
唐代是我国佛教盛行的朝代。佛教沩仰禅宗发源地密印寺落在宁乡沩山的毗卢峰下。笃信佛教的唐宰相裴休贬职潭州,奏建密印寺,请灵佑禅师复出,裴休捐田千余亩,召集各寺名僧汇聚沩山,盛极一时。同庆寺是与密印寺同一时期的寺庙,系灵佑禅师(771~853)在密印寺建立之前的弘法之处。宪宗元和末年灵佑即住于此,后因李景让之奏请,赐额同
庆寺。灵佑之弟子仰山慧寂出后,弘扬宗风,与师齐名,故后世以‘沩仰宗’称之。山内留有许多与灵佑有关之遗迹,如其所葬之灵佑塔,及仰山净室遗迹、宰相裴休所居住之庵、香严击竹之岩等。1928年,太虚大师曾驻锡于此。
项目拟复原同庆寺、回心桥等景点,并建设裴休公园并及相关配套设施,成为沩山风景名胜区‚盛世禅都‛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南轩湖湘文化公园
湖湘文化是一种地域性的文化。两宋之时,中国文化发生了三项重大演进,这三重演进对湖湘文化的兴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宋时儒学演变为一个个具有地方特色、历史传承的地域学派,这便是所谓的‚儒学地域化‛。宋代复兴儒学的思潮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学术文化思潮,主要是通过地方的书院来开展学术研究与传播。于是,一个个具有各自学术传统、思想特色的地域学派就形成了;到了南宋,便有了朱熹的闽学、胡氏父子及张栻的湘学即为代表。研究张南轩的学术思想,对于研究湖湘文化有很大的价值。
项目选址巷子口镇官山村,拟对张浚、张栻父子墓和南轩书院的维修、复原,结合张浚、张栻父子墓和南轩书院开发、建设南轩湖湘文化公园及相关配套设施。
3、天子坑青少年活动基地
项目选址横市镇铁冲村天子坑,天子坑四面绝壁,中间一块平原,只有一个约几米的出口,便于管理,拟利用天子坑独特的地形条件,以及铁
冲水库之地形地貌设臵低空热气球飞行历险、山地攀岩、旱地雪橇、悬崖蹦极、高架跳伞、山地自行车竞技比赛、山地滑草、水上飞渡、水上单车等具有挑战意义和趣味的项目。设臵露营基地,以方便开展篝火晚会,供青少年团队组织活动之需。使之成为青少年进行团队教育,夏(冬)令营基地、精神拓展、挑战自我的教育训练基地。
4、密印峡溯溪运动项目
密印峡原名密印坑,地处黄材镇龙泉村,位于密印寺以东约10公里,城大林场的旁边,是一个风光秀丽,山势险峻的峡谷地带,峡长4~5公里,这里泉水常流,山高谷深,怪石嶙峋,云雾缭绕,其中还包括豹子潭瀑布以及其他的小瀑布多处,并有自然景点百叶坡、空中银链瀑布等,是长期在都市生活的人们所向往的‚天然氧吧‛,也是溯溪运动的理想去处,并且景区内还没有溯溪运动类的项目,具有比较高的开发价值,发展前景良好。
5、城大林场森林康体健身园
城大林场地处沩山背面,总面积l0万余亩,和安化、桃江两县交界,主要为原始次生林。原始森林覆盖率90%以上,森林中野生动物近100种,野生植物300多种,可谓古木苍松,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十分优美,森林中的负氧离子浓度非常高,非常适合康体健身基地的开发。拟在林场建设森林康体健身园,配备适当的休闲设施及康体健身设施,成为拥有森林资源特色的康体健身基地。并于林场适当位臵设臵森林小木屋开展森林浴等休闲活动,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6、长滩洞旅游开发
长滩洞是进入有‚中华第一漂‛的沩山漂流的必经之地,沩山漂流在省内乃至周边省份都有相当的影响力,火爆的人气能强力的辐射此项目,拟对长滩洞进行整体开发经营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
7、扶王山旅游开发
扶王山在本县巷子口之南,龙田之北,海拔969.8米,是宁乡县境内第一二高峰。拟以古驿道和古军事设施为景观特色,开发历史文化古迹等游赏内容,景群面积为1.2平方公里,重点恢复原有的景观,并于适当位臵建设观景平台以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
三、旅游集镇建设
拟在沩山风景名胜区入口处,在黄材镇镇区新修两条公路两厢进行开发建设,借助炭河里西周古城文化底蕴和沩山风景名胜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建设文物古玩市场(街)、旅游纪念品市场(街)、土特产市场(街)建设等项目。
四、旅游地产类
凌霄岩风景名胜区位于阳春县城西北66公里的罗阳峰林之中,面积36.7平方公里,是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特征,自然山水溶洞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是广东省颁布的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之一。风光秀丽,奇峰幽洞星罗棋布,温泉瀑布景色独特,形成凌霄、春湾、春城、八甲四大景区,其中凌霄岩、龙宫岩、崆峒岩、玉溪三洞、白水瀑布等景点,每年吸引几十万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龙宫岩龙宫岩位于春湾镇东郊。龙宫岩洞长1000米,洞内景点精致瑰丽,犹如海底龙宫之物。岩洞分四段:首段迎宾廊,彩旗招展,“石鼓”咚咚响,“龙王水族”栩栩如生;二段龙王殿,“钟乳宝塔”、“龙宫浮雕”、“宫碧秀绵”,惟妙惟肖;三段聚宝库,内有“镇宫宝塔”、“定海神针”、“金玉龙床”等宝物;四段龙母阁,“龙宫罗帐”、“龙母宝镜”、“龙女浴池”等形象逼真。洞内长年伴有清溪碧水,景物隐影生辉。
凌霄岩凌霄岩位于阳春市河朗镇。以雄伟壮观著称,被誉为“南国第一洞府”。洞内高度120米,宽20~60米,上下分三层,有凌霄大厅,凌霄宝殿和观景台,可游览面积3万多平方米。凌霄大厅高大宽敞,岩底小溪清澈透亮,潺潺流水穿岩而过;健步踏上百步云梯便进上2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凌霄宝殿,有“寿星迎宾、灵芝巨柱”等景观。其中九条擎天巨柱惟妙惟肖。再上观景台俯瞰洞内景物、“仙女思凡”、“八仙过海”、“群狮起舞”等,更为气象万千。尤其是“吉星高照”、“一线天”、“水中印月”、“滴水明珠”等四大天然奇景,实为世间罕见。400多米长的岩底河,可供游人坐船游览,“倒挂莲花”、“天马行空”等景物让人流连忘返。 凌霄岩分为正岩、东岩、西岩三大洞,今开放正岩。正岩高约100米,长、宽近200米,游览面积3万多平方米,分五层游览。洞内19条如楼宇般高大的钟乳石柱直撑岩顶,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天然形成的一线天、一颗星、水底月为三大奇景,神奇奥妙。 凌霄岩风景名胜区 距凌霄岩两公里的玉溪三洞,由漠江上游穿过三个大石溶洞而成,总长3公里,今开放一、二洞。洞内清泉叮咚,溪水清莹,景色别致,洞内层林叠翠,景物万千。且凌霄岩和玉溪三洞内均可泛舟。 凌霄岩被誉为南国第一名胜。岩高100米,分三层游览,游览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其中底层凌霄厅高60米,宽34米,长105米,有一岩底河长320米,可泛舟。 岩内有罕见的自然奇景一颗星、一线天、水底月、水成珠。该局区旅游配套设施完备,有餐厅、旅馆、商场、舞厅、跑马场。岩洞距三茂铁路春湾站28公里,柏油汕公路直达。
玉溪仙景“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北京市大规模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我国大部分风景名胜区 (以下简称风景区) 有相当数量的村庄, 且历史久远。以北京市为例, 共有风景区26个, 行政村3985个, 各级风景区内约有510个村庄。2012年, 我们通过制定《八达岭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对风景区内的5个村庄风貌进行了较详尽的调查和分析, 总结了几种有参考性的村庄风貌规划模式。
2 风景区及村庄概况
八达岭风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北的延庆县境内, 面积约70km2。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1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八达岭镇位于延庆县东南部, 镇区总面积96km2。目前, 八达岭镇经济以旅游产业为主。
八达岭风景区内有5个八达岭镇的行政村, 风景区范围内的村庄面积约为42km2, 占风景区面积的60%。村庄现状, 除岔道村保留了较完整的建筑风貌。其余部分村落由于靠近交通干道, 建设与自然人文环境不协调, 景观价值低。另有部分村落距离交通干道较远, 经济不发达, 虽保留原有乡村风貌, 但已拆迁殆尽。
3 村庄风貌规划模式探析
3.1 风景区核心的文化村修复———岔道村
3.1.1 村庄概况及风貌现状。
岔道村位于八达岭风景区北部, 村域面积约为666hm2, 村庄靠近长城核心区, 属历史文化名村, 有较健全的传统建筑规制。村内建筑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形式为主, 城隍庙、关帝庙、古驿站等文物古迹处处可见。根据调研, 村庄风貌存在问题如下: (1) 缺少聚散的公共空间; (2) 商业餐饮气息过重, 缺乏历史文化场所; (3) 村周边缺乏足够的绿化保护; (4) 局部建筑形态与环境不协调。
3.1.2 建筑风貌控制。
村庄在建筑风貌规划时, 着重考虑文物建筑的修缮和维护, 结合地方传统工艺。村内建筑高度应以不高于岔道城城墙高度为原则。建设应尽量淡化商业氛围, 注重营建符合历史背景的文化休闲场所。村庄风貌按地域特色整改:墙面为北京传统居民四合院的灰色调;对公共环境进行清理美化并适当增加绿化。适当地改造局部建筑, 将原有商业建筑改造为公共服务性建筑, 既能满足现代人生活, 又能与风景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3.2 风景区边缘的村庄改建——帮水峪村
3.2.1 村庄概况及风貌现状。帮水峪村位于风景区西侧边
缘地带, 村域总面积1096hm2, 聚落呈条带状。村庄历史悠久, 可追溯到元代延佑3年, 名六朗城, 村庄东临山川处可仰视长城。现村内以盛产槟子闻名, 是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村内建筑以20世纪80~90年代的三合院为主, 但村庄风貌存在问题如下: (1) 临路庭院良莠不齐, 部分建设与整体风貌不协调; (2) 缺乏村庄公共空间; (3) 缺少特色标识性的村口景观。
3.2.2 建筑风貌控制。
规划既保持村庄风貌, 又兼顾生活和产业发展。在原有三合院的院落式布局基础上加以改进, 建筑采用“原拆原建”的原则。建筑使用当地特色材料, 以青砖、石材等材料为主,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筑高度采用以一层为主, 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形式。村庄以田园、民俗的建筑风貌为主, 同时带动村庄的产业由原来的林果业转为旅游业为主。
3.3 风景区中空心村的建筑再利用———三堡村
3.3.1 村庄概况及风貌现状。
三堡村位于风景区东侧, 该村西北距石佛寺村1.6km。村域面积2533hm2, 聚落呈长方形。由于大部分用地现已被租用, 村庄已经整体搬迁缩小, 全村仅剩有村民26户, 约60人。现村庄建筑多属20世纪50~70年代修建。村域内历史遗迹众多, 有仙人桥、金鱼池、观音庙、弹琴峡、五郎像等人文景观。村庄风貌存在问题如下: (1) 年久失修, 房屋较破败; (2) 建筑分布较分散, 失去原有聚落形式; (3) 缺乏统一的景观性。
3.3.2 建筑风貌控制。
村庄虽已搬迁, 但村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周边自然人文景观不应随着新村建立而消失。规划对村庄风貌资源进行调查, 主要包括建筑规模、结构类型、破损程度等。将村庄改造, 功能置换为一个风景区内的农家驿站, 为愿意过隐逸栖居生活的人士提供休闲场所。严格控制村庄建设规模, 选择几栋结构完好、布局合理的建筑改造为茶室等。保持原有风貌, 使得村庄历史得以延续。
4 结语
北京风景名胜区内存在大量的村庄, 它们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群体。对于风景名胜区内村庄风貌的保护和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课题。
摘要:本文以八达岭风景区内的3个村庄实例来探讨风景区内村庄风貌规划的合理模式, 以期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名胜区,村庄风貌,控制规划
参考文献
[1]欧阳高奇, 颜颖.风景名胜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探讨——以北京市风景名胜区内村庄为例[J].中国园林, 2009 (1)
关键词 风景名胜 人文景观 旅游规划
中国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文化,我国传统的风景名胜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许多甲盖天下的风景名胜区,并不仅仅胜在湖光山色,更胜在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象,它们往往由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成。所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人文景象在风景名胜区的作用。
所谓人文景象,是指可以作为景观的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与成就,是以人为事件和人为因素为主的景象。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文明成果。在内容非常丰富、门类异常复杂的成就中,可以成为人文景象的大约可分为四类。
(一)文物古迹
包括古文化遗址、历史遗址和古墓、古建筑、古园林、摩岩石刻、古代文化设施和其它古代经济、文化、科学、军事活动遗物、遗址和纪念物。例如,北京的故宫、北海,西安的兵马俑,甘肃莫高窟石刻以及象征我们民族精神的古长城等等这些闻名于世的游览胜地,都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人文景象。
(二)革命活动地
现代革命家和人民群众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战场遗址、遗物、纪念物等。例如,新兴的旅游地井岗山除也具有如画的风景外,“中国革命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过的地方”这些人文因素,无疑使其成为特殊的人文景象。而大打“鲁迅牌”的旅游城市绍兴,起主导作用的鲁迅故居、三味书屋、鲁迅纪念堂等旅游点也都是这类人文景象。
(三)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形成的景象
高水准的音乐厅、剧院及各种展览馆、博物馆。像农业示范园、农业观光园这样把科研、科普、观赏、参与结合为一体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观光地也是此类人文景象的一种。
(四)地区和民族的特殊人文景象
包括地区特殊风俗习惯、民族风俗,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民居、村寨、音乐、舞蹈、壁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例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服饰上的“风花雪月”、石林和蝴蝶泉壮丽的爱情故事,这些都为如画的风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正因为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象,才使得云南更具魅力。
中国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无比丰富的人文景象资源,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能使我们在风景规划中取得成功,发挥人文景象资源在旅游业上的作用。
每一个风景名胜区规划时都应把保持和发扬原有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作为规划的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造就的人文景象和潜在景象,适当地应用到规划设计中,使其具有自己独到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是一个风景名胜区经久不衰的秘密所在。
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桥景区一问世,就引起了海内外游客的浓厚兴趣,大大超出了建设者的预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它的人文价值。古人谓“文章藉山水而发,山水得文章而传,交相须也。”我国传统园林从构思、布局、兴造、题名,直至游赏的全过程,都与历代文人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这就给予了人文景象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保持和发扬原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会使园林景观更具特色,更富有文化内涵。由于人文景象本身往往就很具知名度,所以,选取恰当的人文景观,对于提高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的重要。人们追求自然、回归自然,是为了使身体和精神更多地与自然交融,从而使个人和社会获得更加健康而愉快的生存和发展。在此目的之上的风景旅游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成为人的一种需要。这就要求园林景观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审美功能和社会效用,要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愉悦,这应成为我们进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另一个指导思想。正因如此,在规划中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人文景象,对于风景区的成功与否起到了很大作用。
杭州西湖风景甲天下,除却丽质天成的自然景象之外,还在于它对人文景象的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二者有机地结合,造就出“山色湖光步步随,古今难画亦难诗”的西湖盛景。赏游于西湖的山水之间,仿佛是循着历史的踪迹,寻找历史英雄人物的伟烈丰功,名人志士的萍踪轶事,帝王将相的来去沉浮,优美的神话,动人的传说,构成了西湖独特的人文美。在规划中选取适当的人文景象,便能激起游人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自然景象带给人们心旷神怡的轻松感受,而优秀的人文景象则使人体味到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使人产生健康有益的心灵感受。在风景名胜区规划中适当地选用人文景象,使其与自然景观和谐地融汇,不但使园林景观更具特色,更富有文化内涵,还使其更具吸引力。
一.汉中的基本情况
美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
1.地理环境: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汉江上流,北倚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美丽富饶的汉中盆地。
2.地势环境: 南北高,中间低。北为秦岭山地,南为巴山山地,中间为汉中盆地,最高峰是秦岭山脉的兴隆岭,海拔3000米。
3.河流:素称“小江南”的汉中,以江河纵横奔流,水量丰盈为其特点。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均为长江主要支流。汉中境内有汉江、嘉陵江等567条河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4.气候环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区秦巴气候区。这里是中国南北分界线、江河分水岭,四季分明、气候温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季多雨,春冬偏旱,秋多连阴雨。年平均气温13.5℃。
5.生态环境:“汉中的森林覆盖率为52%,林草的植被率达60%,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6.人文环境:战国时,楚国据有汉水中游,设郡,名汉中。据文献记载:“郡临汉水之阳,南面汉山,故名”。全市辖十县一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72万。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示范建设试点地区。7.矿藏:铁、镍、磷、石膏、石英石、石灰石储量居全省之首,石棉储量居全国前列。
8.景区分布:全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3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3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
9.历史沿革:西周为褒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取汉水中游楚国的汉中郡后,于南郑(今汉中市区东北)置汉中郡。楚汉之际刘邦受封汉王,都南郑。二.汉中的风景名胜区。
(一)拜将台
陕西的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南门外,亦称拜将坛。为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许,相传为汉高祖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上书“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武汉拜将台位于阅马厂南端。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清王朝调动大军,南下武汉,当时,中国同盟会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由沪来鄂,主持军事,革命军政府遂于11月3日任其为战时总司令,在此筑台授印,因名拜将台。主台高八米,面积约七千多平方米。周·遭台坦高耸,雄姿伟岸,相传这里是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的宫廷遗迹。“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古汉台”历来被视为汉高检的,发样地,四百年汉室帝业的根基。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石城南门外。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韩大
拜将台风景
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两碑相望,更为古坛增添色彩。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拜将坛始建于公元前二零六年,是汉高祖刘邦设坛敬祭天地、拜韩信为大将的古遗址。
拜将坛位于汉中城区,地处闹事,占地六公顷。主要景点
●南台:拜将坛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南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足以看出对于刘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做法,人们是难以接受的。两碑相望,更为古坛增添色彩。
南台下东边竖一高约2米的碑,是书法家舒同为拜将坛题字。碑背面刻有韩信登坛与刘邦的 1
一段对话,摘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传》。
●北台: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北台亭阁有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在汉中期间的题联:“盖世勋名三杰并,登坛威望一军惊。”正是这个拜将坛,把具有军事才能的韩信推到了楚汉相争这一军事大舞台,充分展示他的才能,叱咤疆场,所向披靡,助刘邦打下半壁江山。从某种意义说,拜将坛实际上是汉王朝的奠基台。
●世纪大钟:安放于拜将坛的汉中世纪大钟,重达11吨,属中国西北最大的铜钟,其声宏亮,气势壮观,与拜将坛相应交辉。
(二)武侯墓
武侯墓位于汉中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陵园,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后被封为“武乡侯”。武侯墓建于公元234年,墓高5米,方圆60米,墓冢四周围砌有八卦形花墙。墓前立有“诸葛亮武侯之墓”石碑,墓后有汉代桂树2株,高达19米。
武侯墓的墓上建筑始建于公元263年,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墓区古建筑包括殿堂、房舍40余间。建筑三院相连,由山门、拜殿、大殿、坟亭、墓冢、寝宫构成一条中轴线。主殿神龛上立有诸葛亮的泥塑彩饰坐像。墓区内还存有汉代古柏22株,历代碑石38通,匾联40余幅,壁画 100余幅以及明代塑像5尊。
武侯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武侯墓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伐魏时,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按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千百年来人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
(一)张骞纪念馆
张骞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以西三公里处的博望镇饶家营村,张骞墓座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成覆斗形,成覆斗形,四周古柏参天,竹影婆娑。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姿态雄伟,格局大方。百姓缅怀张骞,赋予石虎以神话色彩:传说他们是张骞所得天宫织女的一对支机石。解放前,这一对石虎一直是当地百姓祷病乞嗣求雨的神灵。陵园整体以献殿为中轴,对称分布。献殿内置著名书画家张重光所绘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为展室,分别推出“张骞生平伟绩”展览和具有鲜明陕南特色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筒瓦,古朴大方,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两汉宫阙的建筑特色。
现存的文物古迹有:张骞墓、汉代古虎、仿汉阙式门楼、仿古大殿和东、西配殿、大殿内陈列有著名画家张重光大型油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凿空图”。东西配殿内陈列有“张骞生平事迹展”和“名人书画展”等。张骞纪念馆是为纪念西汉著名外交家、探险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而建,包含有张骞墓(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文物景点,(二)张良庙
张良庙又叫留侯祠,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秦岭南麓的紫柏山下。属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台子是山中的一片小谷地,北倚紫关岭,西北靠紫柏山。庙的前后各有两条小河,并在庙东南500米处汇成紫柏河。山顶上有一个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公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下图就是授书楼。据说此楼很早就被德、美等游客拍摄并发表过,在国外相当出名。316国道横穿而过,是全国留侯祠中保存最完整,陕西著名的汉代文物旅游景区和游览胜地。始建于东汉末年,初名天师堂。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已具规模,香火十分旺盛,明末毁于战乱,至康熙时仅存大殿一座,道光年间进行大规模修建始成今日之规模,现祠内面积41200平方米,建筑保存完好。
古有“柴关岭雾气腾腾、张良庙赛北京故宫”之称。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自然天成,既有雄伟的北方宫殿式建筑,又有清雅别致的南方园林式建筑,布局为东半部主体建筑,西半部园林,依次为照壁、牌楼、进履桥、大山门、三清殿院、大殿院及其两侧的方丈院和斋堂院、南北花园、竹园以及后山的第三洞天、草亭、授书楼。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丰厚,自古以来,游客络绎不绝,过必登,登必遍揽,数日徘徊不忍去,曾有小碑林之称。现存碑刻39通,摩崖51块,匾额53面,楹联48幅,篆、隶、楷、行、草书具全,这些作品或追古抚今或寄情山水。以密芾、赵贞吉、王世镗、于右任等的墨迹最引人注目,给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景观有进履桥、张良殿、拜石亭;南、北花园、授书楼。拐怪竹、挂甲垂柏等。其中最早的张良殿,完美的南北花园和具特色的授书楼,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张良庙-避谷亭
郑鸣玉 1901年生,北京市人。1938年经西安迁汉中。1945年捐资8两黄金,给张良庙建莲花亭,于右任题额避谷亭。这花园于清咸丰年间建成,与北花园遥遥相对,园心有一池清彻的湖水,一股洗脸盆大的泉水从池子的边...【查看详情】
张良庙-授书楼
张良庙巅顶之景授书楼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楼名取自黄石公授书的历史典故。云梯尽处的授书楼,掩映在紫柏青松林间,隐没于云海怒涛之中。其楼八角展翅,凌空欲飞。阁楼两层,由四根巨柱贯顶,直冲霄汉...【查看详情】
(四)紫柏山
紫柏山位于留坝县西南,与宝鸡市接壤。系秦岭主峰太白山支脉。海拔1300~2600米,山势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此地雨量充沛、气候爽朗;草木葱茂,苍翠欲滴;山顶云雾缭绕,山下溪水淙淙,青山绿水,风景如画。
紫柏山岩谷地貌奇异,自然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较多,森林覆盖面积4000公顷。山下张良庙背靠紫柏山,其最高建筑“授书楼”屹立山颠,掩映在紫柏青松之间,隐现于云海雾涛之中,雄伟壮观。紫柏山-天坦
紫柏山天坑,民间称之为“坦”,自古就有“七十二洞,八十二坦”之说。位于2600米以上的紫柏山巅,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山岳景观,已被专家论证为中国最大的天坦群落。其主要特点是:位踞山顶,形状如盆,深度一般在数十米到百米不等,中央多有垂直向下的“无底洞”或甘甜丰美的泉水。天坑中多奇花异草,少乔木。人们把这些天坑按其特点分为长青坦、锅底坦、牧羊坦、卧云坦、迷魂坦、贝母坦等,并赋以美丽动人的传说。紫柏天坑,世界地质史上一大奇观,正待你去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六)石门风景区
石门风景区位于汉中城北15公里处。石门一带山势险峻,怪石峥嵘,翠峰林立,清代文人王晚香概括为“褒谷二十四景”。石门水库建成更是锦上添花。大坝造型优美、雄伟壮观,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游船、快艇穿梭于17km长的水上长廊,可尽情浏览湖光山色、怡人美景。以褒谷口为中心,方园约数十公里,内有世界上最早人工通车隧道—石门,和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举世闻名的汉魏十三品、汉魏褒斜道、隋唐七盘道、明清连云栈道、隋石、庙宇、驿站遗迹及西汉时萧何所建石山河堰遗址。70年代修建的大型石门水库,坝高88米,库区水面4800亩,现已修复石门栈道690米。
褒斜道南端段,又称“小石门”。现淹没于褒河水库中。
石门大约是战国时期,为修褒斜栈道而凿的,后经历代修凿,方告开通。门洞长13.6米,宽4.2米,南口高3.45米,北口高3.75米。它是用我国古代原始攻凿山石的办法“火烧水激”凿成的,是我国最早的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国古代交通史的宝贵资料。
褒谷石门是个天然立体文博馆。自春秋战国以来,这是沟通我国中原、西北与西南交通的要冲,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开凿与架设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栈道,石门是栈道最险最奇之处。这里山上水下文物古迹荟萃。古代、近代、现代的道路建筑、水利工程、石门隧道都交织陈列在此。新建的仿古栈道独具一格,飞架在陡壁悬崖上成为古褒斜道缩影;历史上萧何月下追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诸葛亮北伐曹魏常由此出入。开凿于东汉永平年间,采用“火烧水激”而成的石门隧洞,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通车隧道。
石门附近有汉代以来文人墨客题留摩崖石刻一百多处,最著名的“石门十三品”“国之魂宝”,被日本书道界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曹操“衮雪”;张良“玉盆”;郑子真“石虎”苍劲浑扑,运笔流畅,尤其《石门颂》、《石门铭》自古被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楷模。连城山腰的连云栈道,沿途石刻林立,散布着先祖足迹,淹没于水下的褒姒铺,相传是西周褒国美女褒姒的故里。
山河堰是西汉相国萧何所筑,曹参落成,世世代代浇灌汉中的肥田沃土,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旧址修成褒惠渠,七十年代兴建了石门水库,三个时代水利工程惠泽汉中人民,形成了汉中水文化,水工程独特风景线。山河堰纪念馆预计09年10建成并对外开放。
古往今来,褒谷鸡头观翘立,耸入云端,石虎镇守石门宝藏,古人还有“石门对石虎,金银万万五;谁能解得开,买下汉中府”的说法。石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古褒国、古褒斜栈道、古连云栈道、古石门、古山河堰、古褒城驿、新石门等历史遗迹交相辉映,是研究我国古今战争、交通、道路、经济、科技、水利、书法、诗文等综合天然史料馆,也是陕南优美宜人的风光旅游胜地。热诚欢迎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石门十三品是汉中地区分布在褒斜古?道南端的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的104种摩崖石刻中最大的一块碑刻,既是记述古褒斜栈道和古石门变迁的珍贵史料;又是我国汉魏时期隶体文字的真迹,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日本学者称:“汉中石门,日本之师”。大书法家于右任为鉴赏石门刻石,在石门摩崖下兴奋得眼泪直流,还在崖下睡了一夜都不愿离去。有于老诗为证:“朝临石门铬,摹写二十品,辛苦集成联,夜夜泪湿枕”。康有为,邓石如等不计其数的金石书法家无不对石门石刻崇拜得五体投地。现在的文字工具书《辞海》封面二字就是在石门十三品文字中选的,由此可见石门碑刻影响之大。
(七)南湖风景区
南湖风景区——汉中南湖公园位于汉中西南17公里的南郑县汉山脚下。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南湖,即原强家湾水库,始建于1954年,该区方圆4公里。近年来省、地、县投资近500万元,将南湖初步建成为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公园。登揽月楼,可观赏全湖风景。
景区青山常绿、河流密布、风光绮丽。“青山碧水,松涛竹海,鸟语花香”是南湖独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陕西第一湖之赞誉,是汉中灵山秀水的集中体现者。
南湖,景区山势优美,由七沟八梁、六十八个山岭组成了风景区的主要框架。景区绿树成荫、四季长青,松、柏、竹、杉、桂、茶树等遍布山坡,与碧绿的湖水相呼应,形成了青山抱碧水,碧水绕青山的自然美景。2003年完成了景区整体绿化:罗汉岛、大坝、主要景点及道路两旁独具匠心的绿化方案,表现出了极好的效果。绿化中采用的桂花、丁香、菊花、太阳花、麦冬、红杜鹃和红叶小檗等相互搭配,相互映衬,起到美化、亮化景区的效果。景区不但环境优美,而且生态保护良好,为各类植物、鸟类、兽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野生植物近千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动物近百种,在湖面、林间随处可见鸟雀飞舞。
南湖主要景点有:揽月楼、百花园、动物园、狮子亭、琼花阁等。景区“融碧水青山为一体,集天灵地秀于其内”,景区水域宽广,林密沟深,花香四季,山、水、建筑物,组合巧妙,古朴典雅,堂皇秀丽,构成一处令人眷恋的集锦式的水上园林。钓鱼台、琼花阁、神怡宫、揽月楼、雄狮亭、集贤殿……姿态各异。或栖岛屿,或卧湖滨,或半架坡面,或突入湖心。既有曲径通幽、青逸深邃的绝地佳境,又有登远眺、尽收眼底的高阜山巅,更有豁然开朗、沁人心脾的大幅画面。湖心岛上的川陕革命南郑纪念馆,讲述了当年红四方面军在这里战斗的英雄故事。陆游纪念馆,让您尽领南宋爱国诗人风骚。动物园、青年宫、游泳池、鸳鸯山……使一对对情人迷恋。景区同谷林美术馆合作,将其多年的心血之作---奇石、根艺、字画移居揽月楼,充实、增强了揽月楼的文化品位,增加了景区文化内涵。景区内的游乐项目主要有:高空滑索、摩天轮、碰碰车、卡丁车、空中飞车、海盗船、飞人蹦极等十多类。供游客休息的茶座近十家,免费为游人提供休息的场所有白亭子、水榭长廊、游客中心等。景区为游客提供了大小机动船只15艘,其中有大游船、豪华艇、冲锋舟和快艇;非机动玻璃钢划船20多只。
(八)佛坪大熊猫保护区
佛坪大熊猫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中段的汉中佛坪县,面积3.5万公顷。区内的鲁班寨为最高峰,海拔2900米,由北向南延伸,地貌类型复杂,多悬崖深谷,有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佛坪,是秦岭南坡一个不起眼的小山城,现在却越来越引人瞩目。这里最能引人注意的,莫过于依山势建筑的林业部佛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楼:一层层石砌护坡蜿蜒而上,气势雄伟,俨然一座城堡。
(九)南沙湖风景区
景点介绍:南沙湖风景区位于城固县西南汉江以南,巴山北麓浅山谷口,距汉中市17公里,城固县城15公里。由于它具有“高水是湖,低水是河”独特的自然地理景观,每年汛期,河洪水流入湖,湖水漫滩,湖面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的湖区湿地历来是鹤类、鹳类、天鹅等珍禽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也是鹭类、燕类等夏季候鸟的栖息地。巨大的数量、繁多的种类候鸟成为陕西生态旅游的亮丽景观。
位于汉中盆地城固县西南部巴山北麓浅山谷口,距汉中市17公里,城固县城15公里,西汉高速公路上元观出口3公里,紧靠108国道南复线,地处汉中旅游交通网络中心。
景区199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命名为省级水利风景区,2007年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9年被省旅游局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大小山峰54座,水面2.7平方公里,东起鸟山,南至天明寺,西临闻天坡,北界嵩山寺。山峰雄、奇、秀、逸,山、水、林、竹相映成趣,鸟语花香,争奇斗妍。
景区依托陕南汉江流域朴实纯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宗教文化,以明珠湖为中心,初步形成了五郎关、地母庙、明珠湖、鸟山、孤岛猎奇、水上世界、红色丰碑、林浦山庄等别致景点,融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特色商饮、理疗康复、文化研讨、猎奇探险为一体。五郎关、地母庙佛道合一,相互交融,历史悠久,涵蕴丰实,闻名遐迩
景区旅游指南景区大门—地母降龙—五郎关(地母庙、回龙寺)—流金洞—戏水码头——畅游全湖(柳树林——明珠湖——人皇爱岛—地皇福岛——天皇仙岛)——水库大坝——红色丰碑(娱乐休闲茶座)——生态戏水池——情侣路——南沙宾馆
(十)午子山
午子山亦名母子山或武子山,在西乡县城东南12公里的堰口镇。午子山三峰削立,大峡河、小峡河二水环流。主峰午子峰拔地而起,崖壁万仞,登临其上,林木葱郁,百鸟合鸣,风景秀丽,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曾吸引了很多名家墨客流连忘返吟咏抒怀。午子山悬崖陡峭,山路崎岖,壑幽林密,山左有飞凤山石壁腾空,犹如飞凤展翅;山崖脚下,有张飞所书“飞凤山”三个遒劲大字。山右有仙人坪,相传禹之好友禅娟曾隐于此。午子山近侧的崖壁上,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投石一击,群鸽惊飞,人称鸽子洞。每当朝阳欲出,彩霞布空,山峰彤红,山水壮丽,有“午子朝霞”之美称。午子观,位于午子山上。是山上的几座大庙的统称,午子观中植松柏万株,顶观殿阁,现残留壁画浮雕多幅,情趣生动,是研究民间美术工艺的历史资料。观上现存殿舍共60多间,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正殿内幸存了明代铸造的坐佛铜像两尊:一为1.67米高,0.9米宽,一为1.54米高,0.9米宽;还有明嘉靖年间铁铸立式佛像一尊,清乾隆年间大铁钟一口。整个建筑典雅富丽,宏伟壮观午子山素有陕南“小华山、小武当”之称,位于西乡县城东12公里的堰口古镇,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级景区。山势险峻,林密,二水环流,奇峰独秀,保存着原始生态的世界珍稀纯白皮松林近3000亩及大量的古文化、文物遗产,是观光、宗教之圣地。
(十一)黎坪森林公园
陕西省黎坪森林公园位于川陕交界大巴山腹地的南郑县境内外内,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川、陕交界的大巴山腹地,米仓山北麓,南郑县西南部,距汉中市区70公里,距西汉高速公路西出口65公里。共划分为黄杨河、黎坪、石马山、冷坝四大景区。
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南郑县元坝镇境内,2002年由国家林业局年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9403公顷。距汉中市区65公里,西安300公里,成都400公里,西汉高速公路汉中西站60公里。
该公园属扬子准地台北部边缘,龙门——大巴山隆起褶断带地貌,深切河谷。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现代人文景观为主体,以页岩、灰岩、板岩为主要结构,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共划分为黎坪、石马山、黄杨河、冷坝四大景区。黎坪景区以巴山松原始森林、黎坪垦区管理局旧址,巴山民情风俗和田园风光为主要景观;石马山景区以雄健的石林群为主要景观;黄杨河景区以西流河大峡谷的菩提崖、海底石城、红尘峡、高坑瀑布为主要景观;冷坝景区以天然草场为主要景观。阳春,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盛夏,绿荫浓郁、凉爽宜人;金秋,霜叶似火、野果飘香;严冬,银妆素裹、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巴山深处的“绿色明珠”、“东方瑞士”、“石林奇境、碧水天堂”。
西流河:这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叫西流河。俗话说“自古一江春水向东流”,而我们面前的这条河流却是向西流的,这是为什么呢?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蛟龙曾在西流河兴风作浪,洪水疯狂肆虐,两岸百姓叫苦不迭,玉帝就派二郎神杨戬斩杀了蛟龙,龙王因痛失爱子,于是,做法术将河道由东流改向西流。
高峡平湖
公园东南部的石马山是境内最高峰,如一匹昂首长嘶的骏马,奋蹄而驰。峥峥岩石,是其健壮的肌肤,茂密森林是其飘逸的鬃毛。东部的营盘山,亦称摩天岭,海拔2182米,山体高耸如云,状如腾飞的巨龙,横亘于公园东部。北部的燕子垭,海拔1945米,体小而玲珑,中间低,东西高,如一只振翅飞翔的燕子,盘旋于众山群水之上。中部有红山及九龙山,红山海拔1915米,九龙山海拔1963米,耸立于黎坪东西,两山隔河而峙。公园南部的城墙岩,海拔2175—2285米,山体长而峭拔,宛若天然城墙,横卧在川陕边界,成为阻隔南北的天然屏障。山高更显谷狭,游人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一条书画长廊,碧水如带,翠峰如屏,此去彼来,恍若仙境。
石马山石林
石马山海拔2312.2米,是秦岭大巴山罕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由于岩溶作用,在石马山顶形成了十分罕见的石林景观,据专家考证,这里石林群大约在两亿年前就形成了。(喀斯特地貌景观: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进入石林,松柏翠绿、棵棵像盆景,苔鲜青青,像地毯一样铺满了黄杨林,(山上长满了原始黄杨林、松树、橡树和大片的松花竹。由于常年气候寒冷,黄杨树生长至六米高,树龄已达千年,这种高寒树种,木质硬而细,是刻制印章的好材料)占地上万亩的石林群,其庞大的阵容分东、西、南、北四大主峰,峰峰竞相媲美,奇石林立,有的形似巨笋,拔地而起,高达二三十米,有的像人似佛,形态逼真,有的像顽皮的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您若突然间发现,定会让您惊喜不已,石林中石中生树,树中映石,石、树融为一体。
冷坝草甸
大地板块断裂均移作用造就了黎坪大小冷坝这么一个百顷草甸,由大冷坝、小冷坝等十多个葫芦形的草甸组成的高山牧场,以天然草场为主要景观,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且变化异常,所以称之为“冷坝”,高山牧场虽然在山顶,但山顶有盆地,平坦宽阔,野草茂盛,山花遍地,一群群牛羊悠闲自由地放牧,清晨,看满山晨雾缭绕,傍晚,住宿蒙古包内,在草地上点燃一堆篝火,您可以围坐在蒙古包前,石城探秘
这儿是一处发育较好的岩溶地貌,在中国中部也是绝无仅有的哦!看一座座红色岩石拔地而起,形体弘大,形态各异。有的直如笋,状似塔;有的更象一个个古代城堡,故也就将这儿取名为“石城”;而有些岩石具有自然的鳞纹和虎纹岩相,酷似龙鳞、龙首、龙脊、龙爪,故有的人又把这里叫做“龙城”。也有的人把这儿叫海底石城。
七星潭——沐星潭
如果说双瀑让人心动,这儿就是让人情动。七星潭,湍流蜿蜒千米,跌瀑流泉,潭潭相连,主潭七处,故曰:七星潭。最大一潭叫沐星潭。黎坪的星辰为什么明亮,因为星星每天都在高山之巅的清潭里,洗尘除秽。传说,这是七仙女沐浴的仙池,仙女为星,你看水中还有浴池的坐阶。大家洗把脸,保证胜过极品沐浴露的美容效果。其实人是自然的一个分子,自然洁净,是最好的美容霜。都说汉中女子美,黎坪女子不用化妆也一样美呢!
(十二)灵崖寺
灵崖寺 略阳县灵崖寺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省级风景旅游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堪称蜀道明珠。灵岩寺素有“陕南小碑林”之称,寺内藏有汉代至今的近二百余通碑碣,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甫阁颂》也在寺内。《甫阝阁颂》,是东汉灵帝刘宏建宁五年(公元172年)刻的一方摩崖石刻。当时,是为纪念汉武者太守李翕修剑阁栈道而书刻的。故全称《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甫阝阁颂》摩崖是我国珍贵的汉代刻石。它的书法,自成一家,独具丰标,为标准的汉隶八分──结构严整,章法茂密,俊逸古朴,风格浓郁,体态赫奕,在优美多姿的汉隶中,确为我国的艺术精品,是研究祖国文字、书法和东汉八分汉隶的重要实物资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名就遍及海内外,为历代文学家、书法家所推崇,各种金石学专著和杂记,各种书法专论或专著,多有著录,仅《隶辨》就录有128处之多,其价值极高。近年来,日本书法界,多次远渡重洋,长途跋涉,前来目睹这块东汉摩崖刻石瑰宝,并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它同汉《石门颂》,《西狭颂》,并称我国的“汉三颂”。
石刻原在略阳徐家坪jie[穴且]口村郭家地,(古名,析里;又名白崖)1979年12月,农民修乡间公路,《甫阝阁颂》受损,后被迁至灵崖寺,粘接复原,嵌在前洞石崖边,摩,崖高170公分,宽125公分,全文十九行,第六、十二行为十一字,第十五行为十八字,其余每行二十七字,共计四百七十二字,现存二百二十字,右上额有古代拉船纤绳磨损的印痕七道,最长约20公分。因摩崖刻石地处拐弯,古代纤夫借此勒绳以省力所致,今可见其勒痕。
到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沔州(今略阳)太守田克仁幼时就很爱书法,曾临摹过《甫阝阁颂》,当他任沔州太守后,得知《甫阝阁颂》就在沔州,喜之不尽。当他见原刻露处江边,受风雨浸蚀,剥落日甚,恐久而绝迹,便仿原刻形制大小,重刻于灵崖寺,即今灵崖寺奈何桥的右崖上。至明万历时,刻石右上角剥落尤甚,斜痕长102公分,知县申如埙补刻,并在石尾加上“知县申如埙重刻”七字。晚明以来,申如埙补刻而冒“重刻”的《甫阝阁颂》摩崖,因字迹清显,拓印流传,造成混乱,有的妄断为申如埙重刻。
因《甫阝阁颂》摩崖的书法价值极高,长期以来传为书法家蔡邕撰书的。到元末,又因高则诚编《琵琶记》戏曲时,将蔡邕演绎为“状元”,流行广泛。因此,群众就讹传“蔡邕撰并书”的《甫阝阁颂》摩崖称为“状元碑”。讹误相传,一直至今,故旧的省、府、县志以讹而载。
(十三)洋县朱鹮保护区
洋县朱鹮保护区位于洋县的姚家沟、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是全球极危鸟类朱鹮的最后栖息地。目前唯一能看到野生朱鹮种群的保护区。
朱鹮珍贵美丽,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是世界上最濒临的鸟类,有“东方宝石”之称。自1981年5月在洋县境内发现世界上唯一幸存的7只野生朱鹮以来。得到了我国政府及有关组织的极大关注,通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朱鹮的总数量已增加到500只,其中野生群种280多只,人工种群235只。
(十四)青木川
1.青木川古镇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北角,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有“一脚踏三省”之誉。据考证,青木川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是羌汉杂居地区,曾先后称“草场坝”“回龙场”“永宁里”“青木川”。青木川曾是入川的要道之一,历经岁月沧桑,现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等历史遗迹。一条“回龙场”古街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悠长,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连缀在一起,雕刻精美的窗棂、门楣、瓦当风格典雅,古朴的青石板街道尽显古镇的静谧安详
“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李白的笔下如此描绘了古金牛的山水。古金牛,今宁强也。宁强据“剑门蜀道”东端,为古今秦蜀咽喉,是汉水源地、嘉陵上水。峰峦崔巍,林木葱笼,备秦巴之景色,汇南北之风情。境内奇峰秀水、雄关矗立。七盘关、西峡关、牢固关、五丁关、盐茶关、铁锁关、阳平关、青木川,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阳平关,诸葛亮经此而北伐,唐明皇越境而奔蜀。青木川位于宁强的西端,毗邻川甘、锁钥三省,重峦叠嶂、山高路险、清溪碧湾、飞流溅珠。
青木川隶属陕西省汉中地区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距汉中207公里,距国家著名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仅223公里。因川道中有一棵古青木树而得名,因魏辅堂和古建筑而名声大振。青木川镇历史悠久,曾是羌汉杂居地区,自明成化年间即为西部繁华集市,历经百年沧桑,现留有大量保存完好、风格迥异的古街、古祠、古栈道、古建筑等历史古迹。
青木川远离县城,地处僻远。虽为要塞,却一直处于闭锁状态。有几条逶迤石径连通邻省邻县,供山民来往交通。青木古镇,闻名遐迩。逢三趁墟,山民结伴,来来往往,背扛肩担,荷货互市,互通有无。当年杜甫过境时曾吟到:“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局。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虽白驹过隙、日月如梭,世界的面貌日新月异,青木川中先秦遗风尚存,青山风貌依旧 青木川可游览的景点 烟馆
位于老街下部,四合院,繁复的雕花门窗,木板吊脚楼,部分已没有人居住了。
洪盛昌
位于老街下部,四合院,简洁大方,是魏辅堂的二哥,人称魏老二的产业,经营从外引进的洋货,有洋肥皂,煤油等等。乡公所
位于老街中部,俗称洋房子,为中西结合的建筑,高大宏伟,为魏辅堂办公场所。
洪盛魁
【风景名胜区复习题】推荐阅读:
崂山风景名胜区导游词09-28
《重庆市风景名胜区条例》12-07
贵州万峰林风景名胜区导游词07-11
名胜风景导游词01-13
名胜古迹风景的作文07-18
描写风景名胜的成语01-29
参观名胜古迹11-07
名胜古迹调查报告07-16
家乡的名胜古迹作文01-07
形容名胜古迹的好词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