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教法学法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说课教法学法(精选11篇)

说课教法学法 篇1

教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着教为学服务的原则,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

1、朗读教学法(古诗):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地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熏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俗话也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古诗的教学,读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用各种形式个别读,轻声读,配乐读------反复地读诗句,就能帮助学生读懂诗句的大意,而且还能久读成诵。

2、启发想象法:朱熹说:“读书不可只是在纸上推理义,须反就自身上推究。”想象就是一种最好的探究,有利于深入文章的思想,培养创新的思维,也有利于突破本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感知想象,让人物、景物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成画面,帮助理解。

3、以疑促读法:古语云:“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学习课文有了疑问就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探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上课伊始,带领学生抓题眼质疑问难,就能使学生从整体入手,快速地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确定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提炼,既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也带着他们直奔课文的关键处。

在学生渴求答案时,教师不急于解决,而把问题再还给学生,让他们带问题读书,在文中寻找答案,在自渎解疑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交流。以疑来促读。

4、情境教学法: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李吉林说“儿童是情感王子,人小情多。”可见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导语中,教师以声情并茂的语言,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和课文有关的情景,让孩子的听觉、视觉、思维多频道的运作,就能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基调。就能一下子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展开想象,去感悟文本。

5、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法:崔峦老师说,读、思、议是阅读教学的三种重要手段。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地读,整篇地读,用各种方式读。没有琅琅读书声的阅读课,没有每个学生充分朗读的阅读课,可以一票否决,不会是高质量的阅读课。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得到熏陶。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读还不仅包括朗读,还包括默读、浏览、速读,也包括讨论读书后的感悟,展开读书辩论。在课文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地读课文,让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和和文本对话,通过深入地研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深刻地感悟文本,体会文章的主旨,达到与文本、作者的共鸣

通过对精彩句段的反复朗读,并体会文中语言的精妙,积累词汇。

6、以读代讲法:部分的语言文字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一些妙词佳句的理解是一切尽在不言中。像这样的文章只有多读,反复读,才能读出语感,读出感情。在教学中以读代讲,批文入情,才能使学生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

以读代讲,角色感受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就能带领着学生悄然地走进文本,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置身其中,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会怎么想?用这样的方法,在学生和文本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7、多媒体演示法:现代化教学的一大标志,能缩短时空距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或课文内容

8、读写结合: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互促进

9、课后延伸:语文的学习很难一蹴而就的,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新课标下的教师,要结合综合性学习,超越文本,把学生引进更广阔的阅读世界,体验阅读的快乐。

10、研究性学习: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就是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需要研究的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对已经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进而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学法:(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至关重要)

1、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新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自主、合作、探究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作意识,在合作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启发,往往能化难为易。先在小组内合作,自学探究,然后再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在合作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和参与,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有效性。

2、举一反三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举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图索骥。这样从扶到放,使学法得到迁移,让学生触类旁通。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自学能力。

3、查阅资料法:搜集和处理信息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素养。根据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也促使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视野,帮助积累。

4、观察法: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观察画面,从直观上加深认识和理解

5、读、品、悟、议、辩、入:读:多种形式的读,真正做到以读激情。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换位体验来走进文本,和文本零距离接触。

6、古诗诗句的理解方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语序,补省略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说课教法学法 篇2

一、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掌握知识的规律进行教学, 才能把科学的学习方法转化为教法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 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 而且物理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中学生处于少年期或青年初期, 他们的认识水平、能力还不高, 但是, 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 所以,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采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综合电教手段、计算机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等提高课堂效益,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引导学生遵循好奇心、求知欲、爱学习、责任感的成长规律。减轻学生负担, 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五去”, 即:去运动、去接触社会、去接触大自然、去扩大知识面, 去发挥他们的特长。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比较, 去发现其中的奥秘, 揭示其中的规律, 然后归纳总结, 以达到系统掌握知识, 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是物理研究的过程, 也应该是学生学习所遵循的基本环节。今天的教育, 不仅仅是培养知识型人才, 更重要的是培养这些人才的能力与思想。在教学中, 必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做到这些, 教法必须要结合学生学习的三个过程:获取知识过程、巩固知识过程、运用和创造知识过程。物理教学中要围绕这三个过程来设置教法, 促使教法渗透到学习的各个过程之中。 (1)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基础,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核心。因为感性认识是表象, 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步。课堂教学内容愈丰富, 现象愈鲜明, 规律愈直观,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愈高, 知识掌握愈扎实。学生在看到实物与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推理, 对现象有全面的本质认识后再上升到理解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实物、现象加以抽象概括, 从而形成概念。形成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疑难中找质疑, 从关键中找质疑, 从无疑中找质疑。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解疑, 激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找方法。要引导学生会看、会问、会听、会思、会解, 从中掌握学习方法, 获得知识, 发展思维能力。 (2) 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 发展学生的记忆是重点。由于学生智商和基础的不同, 有的学生记忆慢, 有的学生记忆快, 还有的学生根本不听或听不懂。教师就要设法组织学生上课认真听、想、记, 下课重温学过的知识, 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透彻地理解教材, 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3) 在运用和创造知识, 学用相结合的过程中, 教师要设法引导学生在五光十色的物质世界里, 在自己的身边发现物理现象, 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衣食住行中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 多分析, 多思考物理问题。将掌握的物理知识变成技能和技巧, 并从中尝试、模仿、探索、掌握联想。由此, 可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同时也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和决心。

物理教法学法的体会 篇3

【关键词】知识点 教到位 学到位 培养解题能力 物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169-02

首先谈谈物理课堂教学的几个细节:

第一,不放过一个细节,要让学生切实理解每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知识点要教到位和学到位。

学懂的标准是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以及来龙去脉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教的过程中要强调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而同学们为了学懂,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认真阅读课本;认真听讲;理论联系实际。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一般会比课本更具体更详细。认真听讲,一方面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第二,深刻理解物理本质,要掌握物理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中学的物理规律并不多,但物理现象和过程却千变万化。只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如假设法,理想化法,等效替代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等等。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提高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的能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物理问题。

第三,重视知识的回顾与再现,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变化在哪里,深化在哪里。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和熟悉例题的基础上,通过课本上练习题和作业题进一步巩固提高

第四,重视归纳总结,把知识体系整个装在头脑中,把许多解题方法和技巧装在头脑中,尤其是典型题或重点题……平时作业时遇到的难题;各次考试时遇到的难题或做错过的题。这样才能在遇到各种各样的题目时做到随手拈来,游刃有余。

第五,把物理规律,知识,建立起物理模型。一道题,就对应着一种物理模型,或者几种物理模型,不同的模型,对应不同的规律和公式。经过练习,熟练之后,解题套路就形成了,一看到题,就知道属于那种模型,对应的各种公式一下就蹦出来了,在题中挑出来各个已知条件,隐含条件,按规律列出对应的式子,解方程即可。所以所经常有人说,物理就是套公式,理解物理规律,定义和物理公式的基础上,结合题意的基础上,套对应的公式,就这么简单!

其次谈谈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1.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更巩固地掌握知识,懂得所学知识的用处,这些都是对的,都是联系实际的重要作用。但是,联系实际的最重要的作用不在这里,而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物理知识,如果只是“懂”了,甚至“巩固掌握”了,但不会运用它,那么,费那么大的精力去学习它又有什么意思呢?“精通的目的全在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要培养这个能力,除了联系实际外别无他法。理论联系实际最根本最重要的作用就在这里。

2.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个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学大纲中有了原则性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某些典型课题,自己先拟出较为具体的要求和作法,观察学生的分析過程是不是切入点对了,分析方向是不是正确,细节点是不是注意到位了,然后引导或指出更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以后再进行总结,是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首先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起来,积极起来,手脑并用。如果学生消极被动,或者被迫去死记硬背和完成作业,那么能力是培养不起来的。因此,讲解例题必须要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去正确地分析考虑问题,教学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师当然还是要讲解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启发和指导学生去动手动脑,自己探索知识。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要深刻了解他们,了解学生在理解物理知识出现的种种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在做这些题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讨论,老师要作些指引,帮助学生顺利前进。然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启发引导他们,找出其中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去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联系实际的问题。积累的时间长了,做的题多了,形成解题规律了(思维惯性),熟能生巧,就显得有能力了。

3.学生做题时,要读懂题意,要弄清楚已知那几个物理量;属于哪中知识体系的问题,关键条件和转折点怎样,物理过程怎样过度怎样变化,对于不同过程和不同的节点(空间位置点或者时刻点)考虑用哪一个或者那一组相对应的物理公式,公式里面有那几个物理量,知道那几个,未知那几个,把已知量带入公式列出方程,最后解方程或方程组,解出要求的那个物理量。

关键是能不能找到突破口---要应用哪方面那个知识点,在那个节点或转折点上应用那个具体规律公式。突破口找到了,下一个关键是能不能发现细节变化,继续沿正确思路前进,在合适的节点上用好合适的的规律。所有规律和题意结合完了,剩下的最后关键就是解好方程或方程组。

不论是选择题还是计算题,都要读懂题意,读懂物理过程及不同过程之间的变化,找到变化的临界点,临界点前面的过程怎样,属于什么过程和规律,后面的过程怎样,属于什么过程和规律;节点或者临界点又符合什么规律,恰好满足什么等式(临界点时那些量相等,临界点基本都是特殊点,要找出特殊规律,列出等量代换的式子)。例如:速度大小变化,方向变化,力的大小及方向变化,那些力,还有时间变化,位置变化,还有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在哪个位置点发生什么变化或者在哪个时间点发生什么样变化,例如电场,磁场的变化,以及某个物理量的变化引起了相应结果的怎样变化,对应的公式怎样表达。

4.说物理难,一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具体就是说基本规律,基本条件,基本过程,基本物理量没理解清楚;二就是对具体的一道题,没有读懂题意,主要是题意中包含的静态变化,动态变化,隐含条件,隐含常识,没有读懂属于哪组物理规律,没有读懂题中各个条件的变化及影响。

物理题,既像记叙文,又像说明文,作为记叙文,告诉了你要注意的时间,地点(位置及变化),人物(物体及研究对象),事件(物理过程)的起因,发展,高潮及结果。作为说明文,告诉了各个物理量及变化,告诉的这个物体(物理事件)有啥用途,有啥部件(各个条件),有啥功能(这个量起什么作用,起什么影响),有啥变化,都摆在这里供你分析,供你选用,物理规律其实就对应着物理模型,你要把各个部件正确的组装到对应的物理模型对应的公式里去。

初中数学教法学法培训心得 篇4

很荣幸得到这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几天在小渡船中学的学习,是我受益良多。

教育的改革标志着高效课堂的到来,随着市教育局的大力推行,各地中小学都开始推进高效课堂的建设,而且效果显著。作为恩施市高效课堂的开拓者小渡船中学,全校上下一片高效课堂模式。

什么是高校课堂?高校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学有所获。

怎么进行高效课堂呢?小渡船中学为我们作了示范,小渡船中学运用“三段六步”模式进行高效课堂。什么叫“三段”呢?所谓“三段”即学、教、练,拜托了传统模式教、学、练模式,先学后教,自主学习,以学定教;所谓“六步”,即精短导入,展示目标,自学交流,教学引导,整理反思,当堂训练。导入一定要精短,三言两语,把学生的激情激发出来,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或者能承上启下,对后面的新知识有运用,时间不超过3分钟;展示目标,要求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随时查看,目标要紧扣课表,重难点要标出来,学生一定要清楚本节课要学什么,什么是难点,什么是重点。至于情感目标不展示,教师自己要了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自学交流是高效课堂的重点,自学要配合学法指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学案。学生先独立学习,解决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了解学情,也可以预设学情。自学指导要具体、有层次。有操作性,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自学指导要展示在屏幕上,时间为8至12分钟,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一要独立安静,阅读课本;二要用好双色笔,把书中的难点,重点内容做好记号,三要老师适当的指导,了解发现自己学习过程问题。教学引领,首先是教什么、不教什么的问题,老师教学生易混、易错、易漏的知识,教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教学生解决不了的;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学生一看就会的不教。其次要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上升。差生优教,优先学生教,学生教的不够好的,教师教,学生会的不教,重复的不教。归纳总结,学生总结,教师归纳,要回扣目标。当堂训练,要回扣目标,书本练习为主,不超过5题,以选择填空为主,一道综合题目。

在小渡船中学学习的几天,高效课堂模式已经贯彻这所中学,我们不仅要学习这所中学的教育模式,同时也要学习这所中学的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在这几天中,每天早上数学办公室都有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忙碌的身影,全部在工作,批改前一天的作业,写教案。随手翻阅教师的练习册和课本,上面满满的笔记,学生的上面的也是批改记号。在这所中学中,所有老师都坚持“四清”,即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通过“四清”不停的巩固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论教法和学法 篇5

俗话说,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显而易见,教师在学生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我们的授课对象是祖国的这些小花朵,教师在孩子们心目中显得更为神圣,我们的工作也由此更有意义。就我个人而言,每当我面临不同性格,不同喜好,不同年级,我都会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对号入座,找到最适合各个孩子的方法。

作为一名小学的英语教师,我认为找到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其实我们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沟通能力对于我们尤为重要,对于每一位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情况,及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都要了如指掌,对于孩子的进步我们要给与及时的表扬和奖励,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成就感,以便激起他们更大的求知欲。如此,学生们才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另一方面,孩子会认为你更注重他(她),由此孩子会拉近他(她)与老师的距离,慢慢的孩子和老师越来越亲密,他会不愿意离开这个老师,一直都会跟这个老师学。

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每当家长来接孩子时我们可以及时反馈给家长孩子这节课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不能来接孩子的家长我们要主动给家长打电话,这样家长认为您是一位负责的老师,能很在于,很关心他的孩子,所以我认为把“教与交”结合起来,事情会进展得更轻松。

就单词,语法的学习我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方法,我一直认为孩子们对于记单词是令他们最头疼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对于年龄越小的孩子,为什么会头疼,我一致认为他们背单词就是一个一个背字母,更本就没有找到方法。我教大一点的孩子时就用音标记忆法,教小一点的孩子就用自然拼音法。其实音标记忆法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也很好用的,因为孩子在没有学音标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词汇量,那这些词为什么这样发音了,由此用“新旧”结合得方法让孩子记住音标。除了音标记忆法,我们可以教会学生用合成法,或加前缀或后缀法等等。如:washroom,playground; honest-dishonest,regular-irregular 等等,当然课堂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一些英语歌曲、游戏,通过对英语歌曲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歌曲的吟唱,也可以从歌曲中掌握单词,同时他们也觉得学得很快乐。对于常见的语法和句型。通过游戏让学生操练句型,学生会兴趣昂然。句型操练也不会因此而枯燥乏味。

其次在语法的学习上我们可以教会学生用记忆数学公式的形式的出现,譬如对于他们小学阶段出现的五种重要时态,给出every week(动词用原形,但注意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一定要变化);last week(动词用过去式);next week(用will+动词原形的结构),有look,liten 出现时,(用be +动词ing,)等,在学习语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做题来检测学生的吸收能力,对于作对的题目我们要不断的去反问他,增强他对知识点的记忆。我个人认为“反问”是一种非常好用的教学方法。此外,我们还应过度到系统地传授英语知识和培养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我们要把一个复杂的句子化简单句 然后在简单句的基础上,一点点加词……

说课教法学法 篇6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教师对优化教法、活化学法上有了很多感悟,现将这段时间来我们的一些感悟进行以下总结。

我们平常要求学生要活学活用,所谓“教无定法”,教师的教法也应该活引活用,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知识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实践,就理所应当从实践、从生活中探索、研究,这样就会为进一步服务于生活、服务于实践打下基础。新课改的今天,将知识结构生活化、实际化,让课堂返回自然、返回生活更是一个改革的趋势,所以教师应优化教法,学生要活化学法,才能达到教育的现实目的。

一、创设“演”的环境,使学生“形”与 “神”的教育完美结合。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以合作的方式、将课本内容以自己最高水平表演出来,让学生在演得过程中亲身感受、体会课文的思想、主旨,提高学生的识辨能力、评价判断能力,教师再契机点拨,让学生的“形”与“神”教育加以完美的结合(所谓“形”与“神”结合即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理清知识结构,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一方面使学生在形象中、亲身体验中得以充分的感受与体验,将学生的思想教育提升到新的台阶。)

二、多方感受、体会知识,不同渠道搜集素材 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学生,所能利用的资源和素材是很有限的,所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观:

1、运用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等教育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情、景、物搬入课堂,真实地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

2、放心大胆的将学生领入条件允许下的环境去感受、去体验、去观察,将学生引入宽松、无束的环境中让学生自由畅谈、自由交流、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消除师生间的无形界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毫无保留的流露出来。如:内容相关,可以带着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不仅可以观察到自己家乡的特色变化、看到了农民的情景,还使学生放松了心境,说出了自己看到的变化,真正达到了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应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应注重对文本的再创作,也就是仿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美、意境美,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创作心境和学生自身的成功感。三、一改以往传统呆板的 “听课”式模式,让学生充分的活起来、动起来。

学生只要能亲身感受和体验,亲身去实践理性化的知识结构就变得浅显易懂,变得更加的贴近生活。学最终服务于用,何不就将现学的知识就应用于现实的生活中去。如: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将学生领出教室,走进学校环境最差、最薄弱的地带去“参观”呢?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造成的后果让所有人无法接受,而且使学生在内心中激起一种共鸣: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接下来就启发学生进行实地活动--------捡垃圾,可以做一些争当“讲卫生好队员”的竞争活动,期望同学从现时、现地去做好“环境小卫士”。

四、创设优雅娴淑的情景,使学生以美的享受在无形中将审美教育同知识教育相结合。

比如在生字的书写、美术创作教学中,配置一段古色古香的旋律,如用古筝曲伴随学生进行书写,使学生自己有一种书香门第的感觉,在宽松、和谐、自然的环境中体会到正确的书写是迈向书法艺术的前提。学生在无形中与各种媒体出现的艺术家、书画家的书法、绘画心境相比较,会受到一种优雅娴淑之美的享受。

又如在课文的朗读中,给学生配以一些轻音乐或合乎课文基调、激情的旋律,不但使学生感到读课文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烂读”,而是一种美的体验、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而且在配乐的影响下,学生的感情会得到进一步的流露,流发出的感情跃然纸上,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感情、主题思想会在“韵读”中得以显露,更有利于对课文内容和课文思想、主旨的理解。同时应将教师的范读重视起来,这样可以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的读来渲染气氛,给学生体会课文的基调。

五、进行课堂的变序教学。

如在拼音教学中,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原本进行的四周识字教学与拼音教学调换位置,或同步进行;可以带领学生到外面去亲身感受、亲身体会。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每天校园中发生的小事件或媒体热播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教学声情并茂,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

另外,还采用做游戏、编顺口溜、读写画欣赏相结合等方法进行教学。

浅谈初三化学教法与学法 篇7

一、努力改进教法, 开拓学生思维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钻研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上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 教师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 还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 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础知识, 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 教学中力求每个章节都过关。由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 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就不同,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出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 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 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抓基本技能, 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

3.课堂教学应读、做、议、讲、练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个作用紧密结合的过程, 也就是传播知识、发展思维与培养能力的辩证统一的过程。如何使这个过程做到科学、优化?我认为课堂教学应采用“读、做、议、讲、练”结合的教法。

“读”, 是各个环节的基础, 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 对每个章节我都列出阅读提纲, 教会学生围绕提纲阅读课本内容, 思考疑难, 找出答案, 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做”, 是加强实验教学, 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感知是获得知识的第一步, 是发展思维的基础。根据初中学生兴趣广泛并喜欢自己动手的特点, 尽可能地利用实验组织教学, 让学生有更多实验的机会。“议”, 是读与做这两个环节的深化, 也是师生沟通的平台, 旨在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思考, 多发问, 多讨论。“讲”, 是知识点梳理、交代规律的环节。学生在读、做、议的基础上对教材有所感知, 如果能得到老师点拨, 将会实现新的飞跃。“练”, 是对知识的巩固深化,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做到“读做议”中有练, 根据教材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编选基本练习题和综合练习题, 有计划地布置给学生练习。

4.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 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 都不能重结论, 轻过程, 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 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 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 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 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 主动学习, 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和研讨

多听课, 多探讨, 听完课后马上与上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 提出不足之处, 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 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如果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 对中考成绩的提高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多观察, 多分析

在教学中, 尽可能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多提几个为什么, 让学生用眼看, 动脑想, 动口议。在实验中, 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在每一个实验中, 都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结论和处理方法几个方面加以研究,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实验去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观察去理解实际现象, 去说明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学会用实验去鉴别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2.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减轻学生负担

学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学生初学化学时, 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接踵而来, 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3.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 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三、开展课外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两者可以互相结合、互相促进。教师指导得当、内容丰富充实的课外活动, 可以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展开智慧的翅膀, 动脑、动手、多思、多做, 从中受到鼓励、启示, 诱发兴趣和灵感, 产生创造欲望,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改革教法 创新学法 强化习惯 篇8

[关键词]改革;创新;强化;习惯

兴趣是学生可持续性学习的关键,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条件,宽容能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在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方法、人格态度等都会进行评价,给出判断和情感反应,甚至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笔者教学多年,对小学数学教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引航

1.预习很重要。教师应将课堂上要学习的内容提前让学生了解,也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在三年级时,我就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效果很好,可是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主要原因是我没有充分重视预习,没有在思想上把预习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学生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课堂上还是要从头到尾完完整整地进行讲解,这样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学生应付一下,这样在他们的心目中就会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的思想,因此预习对于个别学生来说可有可无。教师应坚持检查,对于导学提纲的内容只限于本上的检查,对于学生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都未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

2.提升课堂的知识容量。如同写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色彩大增,所以每堂课上的基本内容已经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应给学生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他们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知识容量,达到良好效果,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是没有学透、学活。

3.让课堂充满活力。我们的课堂不再是固有的模式,而是呈现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形式,数学教学开始成为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自我实现与发展的过程。由于学生多数都争强好胜,而比赛能制造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所以,教师可以通过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品尝成功的快乐。

二、创新学习方法,为提高成绩指路导航

很多人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实际上数学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是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注重从三个方面加以指导。

1.读数学。数学教材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学生仔细品读思考,读懂每一个知识点,理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他一定能学会、学好数学。因而,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阅读数学教材是很有必要的。读是思的前提,如果连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不会有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从教二十多年,在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对题目只是粗略地看看,不能细致地观察、分析、理解题意,造成丢题、看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漏掉题目要求等多种情况,答案自然就不正确了。

2.做数学。“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构建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材料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实践的数学活动,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上,并获得对知识的体验。

3.思数学。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就得让他们学会思考,自己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揣摩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意。为了促进学生思考,我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引导部分学生每天完成作业后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说清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他们的思维,巩固理解,真正学会。

三、强化学习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其积极的行为定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学生在数学课上接受信息、汲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作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常规训练,形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出题让学生听讲、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复述、学生回答问题后让其他学生复述、教师讲到重难点处让学生续讲等等。

作为数学教师,为了学生能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作用,并更好地运用数学,应努力改进教法,创新学法,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课教法学法 篇9

首先,在开学初,请局教研室的老师或组织全校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教研组长将本组老师的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本学科的学法指导材料,专门安排时间对学生分学科进行系统的学法指导。我认为学习方法就是学习时所采用的手段、方式、途径,它是一门科学,我们研究学法指导,就必须依据其本身的内部规律并结合教学实际统筹考虑,根据学法和学科特点,指导学生将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体系变得浅显易懂,以便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容易接受、乐于接受、主动接受,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法指导是引导学生“乐学”、“善学”的重要途径,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它以学法诱导教法,将教法融于学法之中,体现了教与学的统一性。要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状态,科学调节学习强度,科学分配学习时间,培养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

其次,经过一段时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实践,为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从改进教师工作出发,我们组织了如下的《说说心里话》调查问卷活动:1、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辈子的幸事,在老师当中,你最喜欢哪一位老师?为什么?2、“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是如此,尽管他们希望完美,但他们并不完美,你对哪些老师有良好的意见和建议?说出来好吗?统计问卷结果,选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然后,组织教师论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的活动使老师们找到了努力的方向,激励着教师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促进老师加大了情感投入。学生一旦体会到师生建立了良好的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教学才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同时也为我校的“爱心、专心、精心”的校风建设奠定了基础。

再次,为将教师“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研究改进教法,我们大力倡导做“反思型教师”,要求教师对所讲的每一节课都要写出教学反思,对每一次考试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使教师对经历过的教学工作问题、失误、困难等做出查找,并分析产生的原因,即弄清哪些做法是不适当的、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构想下一步工作,知道发扬什么、纠正什么、改进什么、加强什么,通过反思发现新的问题。如果问题是老师本身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要进行调整;如果问题是学生的,要为学生把好脉,为学生正确归因并提出改进的合理化建议,指导学生及时进行知识结构的整理,帮助学生构建每一个单元、每一章直至整个学科的知识系统大树。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更好地指导和控制教学实践,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

最后,为学生创建展示自己的机会,给学生搭建各种平台,经常组织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增强集体的凝聚力。面对一个开放的世界,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每天都有许多,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哪些思想变化?我们为师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让老师的爱心和智慧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及时了解学生,用其长,助其困,励其志,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在教学中,特别是做学生思想工作中,改变原来的教师形象,重新确定新的角色地位,不吆喝学生干什么,摈弃简单、粗暴的说教,而是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春雨润物,耐心帮助他们。

英语单词记忆的教法与学法研究 篇10

一、拼读单词记忆法

拼读单词记忆法也叫做划分音节记忆单词法。要掌握这种记忆单词的方法,你先要知道单词的结构。按音节的多少划分,单词分为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两种。而单音节词又包括重读开音节词(以不发音字母e结尾的单音节词)和重读闭音节词(以辅音字母结尾的单词)。在一般的单词中,很多辅音字母的读音只有一种。例如,字母“b”读作“/b/”“k”读作“/k/”“v”读作“/v/”“m”读作“/m/”等

拼写单词时,只要掌握该单词中元音字母或元音字母组合的读音,你就能够正确地拼写单词。

在重读开音节的单词中,元音字母读作它的字母音。例如,“bike”——“/baik/”“take”——“/teik/”“note”——“/nəυt/”。

在重读闭音节的单词中,记住元音字母或元音字母组合的读音,该单词就能够很容易的拼写出来。如,“bit”——“/bIt/”“bad”——“/bæd/”“heat”——“/hi:t/”“bread”——“/bred/”“learn”——“/lə:n/”。

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记忆。根据拼读记忆法记忆多音节的英语单词时,先把多音节的词划分成单音节,只要读音正确,掌握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再加上具体单词的发音结构,拼读记忆是很容易的。例如,“advertise”划分成“ad-ver-tise”三个音节,辅音“d”“v”“t”“s”都读它们的基本音,分别是“/d/”“/v/”“/t/”和“/s/”,而元音“a”读“/æ/”,“er”字母组合一般都读作“/ə/”或“/ə:/”,这里就读短音“/ə/”,“i”读作字母音“/ai/”,“congratulation”划分成“con-gra-tu-la-tion”,“o”字母读作“/ə/”,“a”读作“/æ/”,“u”读作字母音“/ju:/”,而后一个“a”所在音节重读,所以读作字母音“/ei/”,“-tion”是个名词后缀,一般读作“/∫n/”,如“station”“nation”等。而在“question”里,“-tion”读作“/t∫ən/”。

二、联想记忆法

1.一些词可以与以前学过的词联系起来记忆更容易更深刻

例如“already”,看看这个单词里有以前学过的单词“ready”(或有的同学熟悉“already”)“al-ready”就只需记住前面发“/?l/”的字母组合“al”,“already”这个单词就一气写成了。

2.组合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组成

例如,“Englishman”由我们熟悉的单词“English”和“man”组合而成,它的复数和“man”的复数变化一样,如“man”——“men”“Englishman”——“Englishmen”。

3.词缀构成的词

词缀构成的词,用归纳的方法进行联想记忆。如:

4.词的衍生

例如,“eat”“meat”“beat”“seat”等。

三、比较单词记忆法

对于一些结构很近似的单词,在记的过程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对比加深记忆。例如,“bed”“spirit”等。

它们之间就是一两个字母的之差,但读音和意义有所不同。比较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再加以巩固记忆,这样,记忆中的单词才不会有混淆的现象,才能记得对,而且还记得快。

四、随课文随句子记单词法

这种记单词的方法,先是让学生在句子中或课文中猜测单词的意思和他的读音,然后让学生确认读音及其单词的意思。这样学单词不仅容易记住单词的读音和意思,还掌握了单词在句子中或课文中的用法。这种学习单词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时对新词的猜测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五、反复记忆

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中国人,大多数学生反馈英语单词是很难记住,不是加字母就是丢字母,或者是改换字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有坚持的精神,把学过的单词每天读写一次,连续一周,单词的记忆和书写就不会有问题。

说课教法学法 篇11

一、教师要有科学的教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 只是认为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 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 用得好是好方法, 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 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 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 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 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所以,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 扬长避短地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融合。

语文教师要做到科学的教法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首先要具备较强的一般能力, 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一般能力强, 才能将好的教法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一个教师要使自己的方法得当, 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强, 方法才能优化, 成功才有保证。作为语文教师, 最重要的应该是具有阅读、写作的基本能力技巧,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除了具备这几种能力外,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还要发扬民主,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把情感交流当做课堂教学和谐统一的溶剂, 要打破教师和教材的框框, 师生之间积极的双边活动, 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会联想、推理和发现, 还要善于用眼神、微笑等肢体语言传达对学生的爱, 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也要运用肯定语言, 肯定学生的成绩和所做的努力, 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在语文教学中, 应尽量利用高科技成果为语文教学服务, 全面启动声像设备, 多渠道、多触点、多媒体进行视、听、说多功能训练, 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思维活动全都调动起来, 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增加课堂容量, 加大课堂密度,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生要有高效的学法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教学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 语文课最有可能, 也最需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有可能, 也最需要学生的自学。我们可以发现并总结出学习语文的一般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这些方法是:

1. 重在学生自己对语言和生活的感受。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 学生难以让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只能起点拨、启发、梳理、指导的作用, 一字、一词、一句、一文都要由学生自己去反复体味之后才能灵活运用。古人提倡吟咏、朗诵, 目的也是在提高对语文的感受力, 通过咏、诵, 融入情感, 感受会较深刻。语文课因其面广, 头绪多, 特别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分析、结合、整理、融汇, 特别需要独立思考、心领神会。

2. 重在学生平时的有心积累, 检查复习时的总结提高。

语文知识, 字、词、句, 部分是以系统、完整而统一的形式存在的, 但更多的却是以不系统、不完整、不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语文能力也一样。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有意识地积累。积累应是经过思考, 心有所得之后的积累, 不是随意的积累。要在思考中阅读, 在阅读中思考, 在思考中写作, 在写作中思考。读写要字字留意, 句句关心。经过思考有所得然后有意识地积累, 语文知识才会与日俱丰, 语文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3. 要关心生活, 体验生活, 关心社会, 关心世事。

有生活乃有语文, 语文是为服务生活、服务社会而存在的。离开生活、离开社会, 不能学到活的语文、有用的语文。

4. 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是要循序渐进的, 不懂于前就不能晓于后。对于某一学科的学习, 对于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学习, 的确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循序渐进, 基础打不好, 煮夹生饭, 到头来还要重煮, 还要从头学起。

5. 做到新旧联系, 温故知新。

各门知识、各种能力都从初级到高级, 从简单到复杂, 自成为一个系统。人们要从各门知识自身的前后联系中去掌握它, 要从各种能力的基本能力与复杂能力的联系中去掌握它。这就需要树立新旧联系的学习观念, 需要树立温故知新的学习观念。如文言虚词, 读到初三课文中的文言虚词就要联系初二、初一课文中出现的同类文言虚词, 加以比较, 深化认识。

6. 要学会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使他们养成在学习中自觉遵循科学的规律, 自定目标, 自我管理, 自我调节, 自我约束, 自我激励, 如自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合理选择学习方法等等。

三、教法和学法要有机统一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方法。一般来说, 教法和学法是不能分割的。教法中包含着学法, 学法里体现着教法, 二者共处于教学过程之中。但是, 教法和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教学主体, 所以它们彼此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不可相互代替。

因为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前者是主导, 后者是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应试教育把学生看做接受知识的容器, 教法采取注入式;而素质教育把学生看做教学的主体, 教法采用启发式。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要求教师的教法必须改革。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它是教师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法是有机统一的, 这一点是现代教学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的最大特点之一, 我们的有效课堂均需寓学法于教法之中。近年来, 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指引下, 学法、教法改革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其实, 教学方法理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因此, 提出教法与学法的密切配合, 教法必须服务于学法, 更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这种思想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

上一篇:人生哲言经典语句下一篇:xx年学校新年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