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诉行政案件执行之我见(精选5篇)
作者:王 波发布时间:2009-04-17 08:3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六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行政管理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既不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也不自觉履行,通常,行政机关则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笔者结合司法实践与社会发展对司法活动的新要求,对非诉行政案件的执行予以分析,以规范该类案件的操作。
一、非诉行政案件执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导致执行难
由于行政机关前期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存在问题,导致非诉行政执行案件执行颇费周折,主要包括:一是行政主体不适格。某些行政机关把法律、法规授予的权力随意授权给下属部门行使,从而使执法丧失公正性,严肃性。二是被执行人有误。有些行政机关在未弄清管理相对人的情况下,逮住谁是谁不负责任地下达处罚决定。三是行政处罚事实不清、程序严重违法,导致法院受理后无法执行。如有些违章搭建行为是某一区域的普遍行为,行政机关根据举报,仅对部分违法搭建作出处理,相邻的两个违法搭建可能在法院执行时一户被责令拆除,另一户则安然无恙,容易引起被执行人的强烈不满。还有的行政机关在做出处罚前,未告知相对管理人应享有诉权或交待诉权不明确,复议、起诉时间交待不准。有些只交待陈述申辩权,不告知听证权利。四是滥用自由裁量权。不考虑法律的警示和教育功能,只重视法律惩处效果,执法随意性较大。
2.被执行人履行能力低导致执行难
一是被执行人没有履行能力。如社会抚养费案件,凡是申请到法院执行的基本上都是生活困难的超生户,执结率很低。二是逾期滞纳金数额与被执行人履行能力差距过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由于法律没有确定加处罚款的最高限额,那些主罚金额较大的逾期滞纳金数额相对庞大,有的甚至已超过本金,使被处罚人无法承受,执行起来难度很大。三是部分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合理性问题,被执行人抵触情绪大。一些具体行政行为具备合法性,但显失公正,如行政处罚畸重,与被处罚人的实际违法行为不相符。行政机关对同类性质、相同情形的违法者作出相差较大的罚款处罚等,而人民法院对此不能审查。此外,行政处罚缺少必要限度,影响了被处罚者的基本生活,如对一些经济困难户、下岗工人、老弱病残户等弱势群体偶然违法经营也严格予以处罚并申请法院执行,还有一些对贫困户拆迁的执行可能会导致被执行人无家可归。这些案件法院往往难以执行。
二、非诉行政案件执行要注意的问题
1.依法适当作出行政行为,确保执行成功
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分析并认定当事人从事违法行为系主观故意还是过失,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事实、危害后果,以及当事人是否具备依法从轻、减轻行政处罚的构成要件等,要求办案人员不仅要严格依职权、法律条款作为,还要严格执行自由裁量标准,确保当事人对其违法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依法为其违法行为承担相应幅度的惩罚责任。行政机关不仅要确保当事人充分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还要使当事人认识错误并停止违法行为,主动、自觉地履行行政决定。这关系到维护与巩固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地位,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长治久安,并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增强执行难的预见能力,确保行政决定的履行
对于当事人恶意逃避法律制裁的意图,行政机关应当提高预见能力,完善防控机制,保证行政决定的低成本与高效率。首先,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要调查全面、取证充分,对当事人的违法事实与违法(非法)所得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认定,对当事人用于违法行为的经营工具、物资、相关证据要敢于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其次,对当事人的配合调查取证态度、言行,以及履行行政决定能力有正确的分析,提高对当事人是否具有逃避处罚意图和行为的预见能力,并对其财产的状态、数量、价值,以及其他账户等有尽可能全面的掌握和收集,以备日后申请强制执行过程中向人民法院提供。
3.因案制宜,积极稳妥地开展执行
着眼构建和谐社会,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机动灵活地采取执行措施,避免扩大矛盾,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对被执行人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宣讲有关法律规定,提高被执行人的法律意识,督促其自觉履行义务。积极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及早达到执行目的。对被执行人查找不到,或确无履行能力的,在穷尽执行手段后酌情中止或及时终结执行程序。对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处罚得当的案件,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及时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提高执行效率。执行中多向党委、人大汇报,争取理解和支持,积极争取行政机关的配合,确保法院执行活动依法独立进行。对某一类型案件比
较集中的地方,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宣传媒体,注意树立典型搞好宣传,以达到“执行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4.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
行政执法人员应当树立大局意识,克服“重打击、轻保护”,“重制裁、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的思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到适用法律正确、处罚程序合法,以减少执行时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强化责任意识,及时申请执行,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的开展。建立法院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举办法制培训班,提高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对行政执法活动中的不规范之处,及时发现和总结,人民法院可及时提出司法建议。对行政机关申请执行的,要求其及时提供被执行人的详细住址和有财产可供执行的相关证据,如开户银行账号、房地产登记情况、企业工商登记情况等。对没有执行能力的非诉案件,建议行政机关不申请,对申请超期或拒不配合执行的,法院要敢于采取不予受理或不予执行等措施。
5.用好释明权
对被执行人不了解法律、法规,法律意识落后的问题,不能简单的强制执行。一方面给被执行人讲法律做工作,提高其思想认识,敦促其主动履行。另一方面,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与联系,建议其加强法制宣传,使老百姓清楚地知道执法的依据以及违法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在行政非诉案件立案审查时,向申请人送达《非诉行政案件申请执行告知书》,进行申请执行的指导、法律宣传,告知申请执行人需提交的各类材料及可能承担的风险。立案后向被执行人送达《被执行人告知书》,以谈话形式详细告知非诉行政执行的产生、特点,权利义务和救济渠道,说明不履行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让被执行人对非诉执行有充分的了解,促进其主动履行义务。
三、对非诉行政案件执行和解结案的建议
执行和解具有化解执行难、快速解决矛盾、节省司法资源等优点。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能否进行执行和解问题,由于现行法律没有相关规定,实践中产生了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非诉行政案件不能和解。因为法院一旦允许行政机关与被执行人和解,就可能使得行政机关中有人为谋取私利而借此与被执行人交易,从而严重削弱法律的权威,使公共利益和秩序受到损害。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是法律规定的国家权力,任何机关和个人都无权转让、放弃或随意变更、处分。另一种观点认为,应当允许和解。理由是,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双方在执行中处于平等地位,有权根据自愿原则适当处分有关权利,而且在实践中也存在着执行和解的情形。
笔者认为,应确定非诉行政执行案件适用执行和解的原则。行政权是法律赋予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的权力,行政主体只有承担实施的义务,没有处分的权力,不能放弃、变更或转让。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非诉行政执行不能进行调解。但是法律、法规也赋予了行政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根据权利理论,只要不侵害他人权利,任何权利人都有对其权利自由处分的权利。行政机关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当然具有处分权。而且,法院只是对非诉行政执行案件合法性进行审查,无权过问其合理性。因此,应当给予行政机关纠正不合理具体行政行为的机会。涉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案件,在自由裁量范围内允许行政机关和义务人执行和解。另外,在行政裁决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中,具体行政行为是为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作出的,不存在国家、公共或他人利益的问题,权利人有权对其权利进行处分,应当允许民事纠纷当事人和解。此时,行政机关可变更或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
由此看来,行政执行力至关重要,是学校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说决策是“做正确的事”,那么行政就是怎样“正确地做事”,这个“事”就是指决策层既定的“正确的事”。没有执行力,再好的战略和决策都实现不了,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行政的执行力呢? 下面结合所在学校的管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形成学校文化,提高执行力
学校文化来自于学校行政在管理实践中的深层次思考。学校文化管理是以文化为基础,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并利用文化要素和文化资源实施调控的学校管理活动。如何形成学校文化,提高执行力呢? 在这个方面学校做了如下工作:
首先,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厚德,乐学,践行,创新”的校训让大家振奋,“文明,勤奋,求实,和谐”的校风让师生走近理想,“严谨,博学,爱生,奉献”的教风让师生领略教学真谛,“尊师 ,勤学 ,善思 ,进取”的学风让学生快乐成长。
其次, 确立正确的办学思路。办学思路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清晰的办学思路是办学思想的具体化。我们抓德育工作,创“文明校园”;抓教学工作,创“人文校园”;抓读书教育,创“书香校园”;抓学校管理 ,创“和谐校园”;抓信息技术 ,创“数字校园”;抓安全教育,创“平安校园”。
再次,校徽、校歌、校刊凝聚学校精神。校徽是学校的标志,是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对学校校徽进行创意设计, 学校教代会通过由美术老师设计的校徽图案。校刊就是学校的“名片”。首期“小荷”校刊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反响,各界人士纷纷赞誉。课前课后,“荷花飘香,池水荡漾, 如画的校园和风送爽……”优美的歌声飘荡在校园。老师利用教师例会前十分钟时间学唱校歌,广播室定时播放,班班传唱校歌。通过不同形式培养师生爱校荣校的思想,增强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让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的灵魂、老师的灵魂、学生的灵魂。在学校优异的文化氛围中,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大家目标明确,心里有着同一个念想,工作开展、执行起来自然顺利多了。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高执行力
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依据政策法规、结合本校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我校花时间修订、重建、完善制度或考核细则,规范各类规章制度。当然,辅之以制度落实的考核评价也属规范之列。如教师岗位目标考核细则、教职工考勤办法、教研组及教师教研成果奖励办法、学期奖考核办法等,这些集众人智慧、反复修改的学校制度通过教代会审议、通过,为新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有这些都是在强化学校管理制度,使之逐步形成内驱力、约束力,还要把铁的纪律制度和活的“人情制度”进行卓有成效的组合,使学校工作在人性化管理中逐步开展,不断推进。有了这样的机制保障,提升学校管理的执行力就有了基本依托。
三、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执行力
加强和优化教学管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根据加强和优化教改的要求,对教学过程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做到精细化管理。
1.认 真制订计划 。
各教研组能根据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实施新课程方案的要求制订好工作计划, 各教师应按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研室规定的统一进度教学,教研组长对此定期进行检查,保证计划顺利实施,教务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学科教学进度及执行情况。
2.严 格教学秩序 。
教师严格执行“三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安排表),杜绝私自调代课、挤课、迟到、早退、中途离岗等现象。认真执行学校教师请假制度, 确保学校教学秩序正常进行。教务处、行政值日教师继续加强巡课与随堂听课力度,加强课程计划执行与管理。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尝试和探索,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3.做 好教学工作 。
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个性教案,制作的教学案目标明确,质量高,要求做到三结合。上课要求做到三不,即不上无准备之课,不上目标不明确之课,不上一讲到底之课。促进教师把“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行为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互动得当,信息反馈及时。作业布置与批改落实到位。辅导要及时,针对性要强。特别重视个别辅导,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力求打造真实、朴实、扎实、高效的常态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师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4.加 强阳光监督 。
根据教育局实施“阳光监督岗”工作方案及期初教务工作会的指导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学校“阳光监督岗”实施方案,不断细化公开内容。工作中以身作则,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充分发挥行政领导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遵守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各种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运作,推动教学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四、优化评价体系,提高执行力
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是对学校教师和管理者的考核评估。对他们工作实绩的评价得当、中肯、全面,领导和教师之间及周边社会环境的凝聚力、向心力就愈强,学校开展工作时的执行力就会提升。
学校管理设计中肯而公正的评价,交由教职工、学生,再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然后议定评价方案和细则。学校管理中的评价不光看教育结果,还看教育过程,看学生动手学习实践的体验感悟、师生互动与交流;既重视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积累,又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学习能力和性格。评价由学校公选的领导小组、教师、学生或家长代表组成小组进行审查,做出形成性(终结性)评价。允许被评价者提出异议,方显评价的公开、公正、公平性,让其信服,从而调动个体与整体的积极性,执行力自然而然得到提升。
计划生育非诉执行是行政非诉执行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非诉执行案件的大幅增加,执行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龙江县人民法院行政庭不断加大行政非诉案件的执行工作力度,切实维护行政机关的执法权威。针对计划生育征收社会抚养费执行案件中被执行人难找,思想工作难做,财产状况难查等问题,龙江县法院坚持加强与计划生育部门联系与沟通,采取各种扎实有效的执行措施,力克计划生育非诉执行案件的执行难。
2012年3月9日至3月17日,行政庭全体工作人员深入到头站乡开展社会抚养费征收非诉案件专项执行活动,通过开展集中行动,以点带面,营造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的浓厚氛围,并起到了广泛的教育警示作用。
头站乡2011年计划外生育政策兑现率考核全县排名靠后,社会抚养费征收基础薄弱,困难多,压力大。为此行政庭制定专项执行计划,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执行活动。在执行过程中,行政庭坚持说服教育与强制措施相结合。一方面,结合部分“超生户”法律意识淡薄的实际,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和释法疏导工作,引导广大超生对象自觉履行义务。另一方面,对有能力履行、经反复明理析法仍拒不履行法律义务以及态度恶历抗拒执行的超生对象,果断实施司法拘留,力争执结一案、教育一片。通过几天的集中执行,全部履行完毕5,部分履行3件,收取社会抚养费32000元。同时,对外出下落不明的被执行对象,积极做好排查摸底工作,适时开展异地执行,采取强有力措施消除当事人躲、逃过关的侥幸心理。
第六十六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00]8号
第九十五条 被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准予执行: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明显缺乏法律依据的;
(三)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第五十三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决定的,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个月内,依照本章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4、《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非诉执行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征求意见稿)
(2004年4月)第二十二条(合法性审查)
人民法院对申请强制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存在重大明显违法或者无效进行审查,并就是否准予强制执行作出裁定。
第二十三条(重大明显违法标准)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不予执行:
(一)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二)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
(三)明显缺乏法律依据的;
(四)明显滥用职权的;
(五)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六)其他明显违法的。
第二十四条(明显缺乏事实根据标准)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明显缺乏事实根据:
(一)行政机关在人民法院限定期限内不提供认定事实主要证据的;
(二)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不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基本事实的;
(三)重复处罚的;
(四)其他明显缺乏事实根据的。
第二十五条(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标准)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一)具体行政行为的程序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
(二)行政机关在行政程序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或者复议权利的;
(三)行政机关以利诱、欺骗、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四)复议机关在复议程序中收集和补充证据的;
(五)行政机关提供的主要证据是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后自行收集的;
(六)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行政程序义务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法定行政程序的。
第二十六条(明显缺乏法律依据标准)
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明显缺乏法律依据:
(一)具体行政行为没有适用任何法律规范的;
(二)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规范明显不适用于具体行政行为所针对的情形的;
(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法律规范违反法律适用规则的;
(四)其他明显缺乏法律规范依据的。
4、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关于审查非诉执行行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
第三十七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五条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属于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
(一)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应当以给予被申请人补偿或者安置等为前置条件,而前置条件尚未实现的;
(二)具体行政行为以书面形式作出,但没有写明行政机关名称并加盖公章的;
(三)没有依法送达的;
(四)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明显违背法律规范的行为的;
(五)要求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实施事实上不可能实现的行为的;
(六)执行标的为生效裁判的效力所羁束的;
(七)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情形。
第三十八条
人民法院审查时发现申请执行的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瑕疵,但不存在上述第三十五条至三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的,应裁定准予执行,对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的瑕疵,人民法院应向申请人或其上级机关指出或发出司法建议。行政法和民法各自有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但是对于时效中断,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无明确规定,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可以适用,主要理由是行政诉讼是从民事诉讼发展而来的诉讼形式,很多行政争议产生于民事争议或与民事争议有密切的关系,有时解决行政争议就成为解决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再者,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有时仍然要参照适用民事诉讼的程序及制度,采用民事诉讼规则进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十七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另一种观点认为不宜适用,其理由有二:
(一)时效中断制度是在《民法通则》中规定的,《民法通则》是部实体法,并非《解释》第九十七条规定可以参照的民事诉讼法。如果连《民法通则》也可参照的话,按照不是法律明令禁止的,就是法律所允许的来认识,那么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也可参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这种观点无疑是荒谬的。
作者:吴少博律师团队
《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中易被误解的两个问题
【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这是拆除违法建设案件中最常用的条款之一,但是如何正确理解此处的“公告”,如何厘清“公告”与“催告”的关系,如何在拆除违法建设案件中正确理解及运用“诉讼不停止执行”的原则及例外,下文结合案例对此进行了分析。
【案情】
原告(二审被上诉人):韩某,男,汉族。
被告(二审上诉人):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人民政府。
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查明:2012年2月起,韩某未经办理任何房屋建设手续,在贵州省毕节市某地修建一楼一底的二层房屋1幢,房屋修建在规划区内。2013年4月8日,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规划局(以下简称黔西县规划局)予以立案调查,并对韩某修建房屋进行编号,编号为“天违13号”。2013年4月13日,黔西县规划局下达责令停止违法建设行为通知书和责令立即拆除通知书,同日进行了现场勘察,“天违13号”经勘察建筑面积为286平方米。2013年5月9日,黔西县规划局下达黔规告字(2013)第167号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拟对“天违13号”房屋作出限期自行拆除的行政处罚。同年5月15日,黔西县规划局作出黔规处字(2013)第16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认定“天违13号”房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第十四条规定,决定作出限期15内自行拆除的行政处罚。2013年8月20日,黔西县规划局向“天违13号”下达第167号行政强制催告书,催告其于2013年9月10日前履行黔规处字(2013)第16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2013年11月19日,黔西县规划局向黔西县人民政府报送黔规呈(2013)23号《关于拆除莲城街道办事处G321国道线附近违法建筑的请示》,同日黔西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同意依法拆除莲城街道办事处G321国道线附近违法建筑的批复》,责成黔西县规划局作为主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2013年11月20日,黔西县规划局作出第167号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决定对“天违13号”房屋予以强制执行。2013年11月21日,黔西县规划局组织相关部门将韩某修建的“天违13号”房屋强制拆除。韩某不服前述强制拆除房屋的行政行为,向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要求确认强制拆除行为违法。2014年5月20日,贵州省毕节市人民政府作出毕府行复决字第(2014)15号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了黔西县人民政府责成相关部门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行为。韩某仍不服,于2014年9月23日向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黔西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其房屋的行为违法。
【审判】
贵州省毕节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认为:《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六十八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韩某在未办理任何房屋建筑手续的情况下,在黔西县规划的范围内,擅自修建房屋,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所建房屋属违法建筑,其权益不受保护。黔西县人民政府责成黔西县规划局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违法房屋予以拆除的行为符合《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韩某请求确认黔西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其房屋的行为违法的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修改前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之规定,于2015年1月9日作出(2014)黔毕中行初字第23号行政判决,判决驳回韩某的诉讼请求。
宣判后,韩某不服,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
1、撤销一审行政判决并依法改判;
2、判令被上诉人负担一审、二审案件受理费。上诉人韩某诉称:
1、上诉人的建房时间是2012年2月,被上诉人对此并无异议,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于2013年2月开始建房,属于认定事实错误;
2、被上诉人作出强制拆除决定后,在上诉人享有的陈述、申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期限内,直接进行强拆,剥夺了上诉人前述权利,程序违法;
3、一审法院采信的黔府函(2005)318号规划图、黔路复(2012)291号文件等属于无关证据,认定上诉人未取得相关手续建房的权益不受保护,进而认定被上诉人强拆行为程序合法的结论错误;
4、被上诉人对周边违法建筑不予处理,仅针对上诉人的强拆行为违反公平、公正原则。
被上诉人黔西县人民政府辩称:
1、被拆除建筑系未办理相关手续,修建在《黔西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规划区域内,且未经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批准,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系违法违章建筑;
2、黔西县人民政府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规定责成黔西县规划局作为主体,于2012年11月21日将上述违章建筑进行强制拆除,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以下简称《行政强制法》)和《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一审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维持原判。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第六十八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本案中,上诉人韩某在未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房屋建筑手续的情况下,在黔西县规划范围内擅自修建房屋,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所建房屋属于违法建筑。黔西县规划局经立案调查,并作出责令停止违法建设行为和限期拆除行政决定后,上诉人韩某在限期内仍未自行拆除违法建筑。根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被上诉人黔西县人民政府有权责成黔西县规划局等有关部门对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违法房屋予以强制拆除。《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第三十七条规定:“经催告,当事人逾期仍不履行行政决定,且无正当理由的,行政机关可以作出强制执行决定”、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针对上诉人韩某未经批准擅自建房的行为,黔西县规划局于2013年4月13日作出责令立即拆除通知书,责令上诉人韩某立即拆除其违法建设的房屋;于2013年5月15日作出黔规处字(2013)第167号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韩某于15内自行拆除其违法建筑。在法定期限内,韩某未履行该行政处罚决定,亦未对该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黔西县规划局遂于同年8月20日向上诉人韩某作出第167号行政强制催告书并进行了强制拆除公告;后经被上诉人批准,于2013年11月20日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决定对涉案房屋予以强制拆除,符合《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的强制拆除的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特别规定,当事人在对限期拆除的行政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届满后,既不自行拆除违法建筑物又无法定正当理由时,行政机关可依法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并依法实施强制拆除行政行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并不影响行政强制决定执行程序的开展。本案中,被上诉人责成黔西县规划局作出限期拆除行政处罚决定后,进行了催告和公告,上诉人韩某在2013年5月15日至2013年11月20日的法定期限内,未对该限期拆除行政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亦并未履行限期拆除义务,被上诉人遂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并予以强制拆除的行政行为符合《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故上诉人韩某认为被上诉人作出行政强制拆除决定后,在其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内直接进行强拆属于程序违法的主张,本院不予支持。另,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认定其开始建房时间错误,本院经调查核实,予以纠正。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采信的黔府函(2005)318号规划图、黔路复(2012)291号文件等属于无关证据,因黔府函(2005)318号规划图、黔路复(2012)291号文件等表明的规划范围和规划事项证明上诉人修建的房屋处于该规划范围内,需要根据《城乡规划法》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房屋建筑手续,与本案具有关联性,故上诉人此项主张本院不予支持。至于上诉人认为被上诉人黔西县人民政府选择性执法的主张,因无证据证明,本院不予采信。综上所述,上诉人韩某在未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房屋建筑手续的情况下,在黔西县规划的范围内擅自修建房屋,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所建房屋属违法建筑。被上诉人黔西县人民政府责令黔西县规划局对上诉人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违法房屋予以拆除的行为符合《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八条和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依照修改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一、背景情况介绍
《行政强制法》与《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一起被视为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力的三部曲,因为《行政强制法》的立法目的并非更多地授予行政机关行政强制权,而是为了约束、限制行政机关,为了规范行政强制权。从《行政强制法》的篇章结构看,该法第四十四条是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的特别规定,虽然该条位于第四章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中,但是并非适用于其他强制执行方式的一般规定,属于一般规定中的特殊条款。也就是说,行政机关在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时,既要遵循强制执行程序的一般规定,也要符合第四十四条的具体要求。
二、本案中两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黔西县人民政府作出的强制拆除韩某建设的房屋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而判断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关键就是看行政行为是否按照现行法律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进行。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合法行政,就是要求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本案中,拆除行为应当遵循的重要法条之一就是《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关键涉及以下两个问题。
1、催告与公告的关系
《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比较特殊地规定了“公告”程序,统观整部《行政强制法》,只有这一处提到了“公告”程序。而上述案例中,在一审法院查明部分,恰恰没有表述行政机关进行了公告的事实。为什么法律要明确规定公告程序呢?为什么行政机关容易忽略此程序?第四十四条规定的“公告”程序是不是等同于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催告”程序呢?
“公告”顾名思义,是广而告之的意思,虽然生活实践中对于“公告”一词的运用比较宽泛,一些启示、声明等也被冠之以公告之名。但是在法律上 “公告”内涵相对狭窄,更具公开性和严肃性,是向不确定的大多数公众公开和传递信息,以便公众知晓,也便于公众监督。例如《国有土地上房屋和征求补偿条例》第十三条、第二十六条等也有关于公告的具体规定。在拆违案件中常用的《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其他城市也有类似规定,如《上海市拆除违法建设若干规定》、《天津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等),“强制拆除违法建设,应当提前5日在现场公告强制拆除决定,告知实施强制拆除的时间、相关依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等”,也明确规定了公告的程序。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中“公告”的内容是强制拆除决定,但是《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中提到的“公告”是在“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之前,结合第三十七条强制执行决定的内容等第四章的其他规定,《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中“公告”的内容应当是限期拆除等基础行政行为,而非强制拆除行为,这与《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中公告内容并不一致。《行政强制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七条以及第三十八条对催告进行了明确规定,催告发生在当事人没有履行义务之后。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在强制拆除违法建筑时,应当将公告与催告相结合,在强制执行前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在实施强制拆除行为之前还应当催告。已经有地方政府规章的地方,让应当遵守相关具体规定,如北京市行政机关实施强制拆除之前应当催告外,仍应当进行再次公告。这是法律规范对依法行使行政强制权的规定,也有利于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但是,本案中,一审法律文书未表述行政机关公告情况,二审法院认为部分的表述显得没有证据支持,值得推敲。
2、诉讼不停止执行的原则与例外
原《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修订后的《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仍保留了这一原则。诉讼不停止执行的原则,是行政诉讼法特有的一项原则,主要是基于行政管理的特殊性,法律采取了倾向于对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维护行政行为的公定力以及提高行政效率的立法原则。同样的立法目的使得现行《行政复议法》中也有类似的复议不停止执行的规定。但是,行政诉讼不停止执行原则并非绝对的,一些情况下,行政行为的执行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基于这样的特殊情况,《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在原则之外,也列举了四种例外情形。
(一)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二)原告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三)人民法院认为该行政行为的执行会给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具体到拆除违法建设问题,《行政强制法》第四十四条后半段是否属于例外条款呢?
【非诉行政案件执行之我见】推荐阅读:
下列关于行政案件07-23
民事、行政案件申请再审案件举证责任指引06-09
行政处罚典型案件材料07-22
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09-12
水行政执法之我见06-12
行政执法案件案卷自查评析报告06-19
《行政复议案件统计报表》说明11-30
办案指引:行政案件规范(全国律协)12-04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行政诉讼案件相关问题探讨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