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作文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品作文(精选11篇)

思品作文 篇1

“不对、不对!小便宜就象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谁不爱。”一个同学指手划脚,慷慨激昂地站起来反驳。咦?这是怎么回事?你一定想不到这是思品课上的一场辩论。俺们班主任古老师心血来潮,特意为“六一”准备了一堂抛掉约束、可以尽情“放肆”的思品课,也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去表达自己的心声。自由、愉快的学习方式谁不喜欢?你瞧,老师欢愉地走进课堂和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在老师身边的小组个个都文绉绉的。“嗯,贪小便宜,损人误己,非也非也。”这边厢,只见那个同学把书卷起来,紧紧地握住,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还真有点像唐代诗仙李白呢!哦,原来,这是我班的“小诗人”正在通过他特殊演译法来发表自己的高见呢!那一个个小诗人的激情,让人不忍离去。“嘿!不就那么区区一、两元钱嘛,又没有什么损失。”

这个同学“吵”得满脖子犟筋,面红耳赤。他刚坐下,另一个呼地站起:“No!话可不能这样说。正所谓‘小时贪针,大时贪金’,无数个贪污事例说明,就是从小便宜贪起,结果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好聪明!同学还故意将“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经典名句来个大变脸,变成自己的名言,还蛮贴切的。看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人就变得聪明。“辨论口才组”今天终于得以施展自己的雄辩口才。那边厢看来也很有趣。瞧,那个身穿红衣服的男孩正被母亲叨叨地训着,他正低着头,顺眉顺眼地、静静地听着。看来他像做错了事情。哎!只可惜,我们没能看到前面的.精彩的表演。这就是新的“小品表演组”的节目,这个小品组给爱好表演的同学提供一个不大不小的舞台。“请站开,别挡住我的镜头。”

改革初中思品课堂促进思品教学 篇2

【关键词】激励 环境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58

大家知道,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成了说教的代名词。一是学生不喜欢学习思品课、不愿意花哪怕一点点时间来学习思品课,而另一面,我们思品教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思品课的教学,还常常为此付出很多心力,但是教学效果还是差强人意。

随着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以及初中阶段普遍使用新教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下面就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激励学生参与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组讨论;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等。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第三课第一框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我曾经在两个教学班做过对比。第一个班我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反应平平。第二个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资料,结果这个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二、创设宽松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多地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的化身,容不得学生冒犯,上课总是板着脸,笑容不多,学生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现在新的課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上网的学生人数以及上网对自身的影响。在调查前,我作了声明,对上网的同学一律不追究。因此学生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讨论上网对自身的影响时,我加入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也把我的看法告诉学生。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容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教学环境就会阻碍学生思考问题,最终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因材施教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上,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留给后进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就直接让中等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安排,既可以达到培养优生、照顾中等生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题《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购买商品时你会留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当你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你应该怎么办?并说明理由”这几个问题我分别请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生进行回答。由于问题的设计比较合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些事例,既可以安排学生收集,也可以由教师列举。

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时,我插入了曾经轰动全国的湖北“佘祥林杀妻案”,以案说法,以此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这样鲜活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同时也会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这门课程。

思品作文 篇3

一个人的思品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包括认知能力,道德体验能力和行为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充分发挥思品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笔者试就三方面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明理--提高道德认识的能力

引导明辨是非是“明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依据教材的特点,运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已有的明辨是非能力,转化为对道德问题探讨的能力,使学生自己形成一定的道德认识。

如在教学《劳动最光荣》时,我首先带领学生参加一次义务劳动--植树。在劳动中,有的学生不怕吃苦,表现得很积极,有些学生怕脏怕累,在劳动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谈谈劳动的感想,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一致认为,劳动创造了财富,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这次劳动和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讨论,学生初步认识到.从小应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动情--提高道德体验能力

小学生爱听故事,易被生动的故事情节所打动,在教学中教师可把一些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物形象,促进思想认识的升华。在教学《为人诚实正直》时,我请两个同学分别扮演彭总和一名大队干部,学生的情感随着彭总的感情变化而变化,同时也为那个大队干部的报喜而非哀,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彭总为人诚实、正直,自觉抵制浮夸风。同时也认识了社会上那些吹吹拍伯,不敢说真话,不敢伸张正义的人的卑鄙。在活动情节当中,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动了真情,从而使道德体验能力得到了增强。

三、导行--提高行为选择和自我教育能力

品德行为是对情感的丰富和深化,对认识的巩固和发展。它是思品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由于教学中学生个体的多样化和复杂性,致使其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教学中注重对行为深层次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行为的选择能力。如教《尊重别人讲礼貌》,当学生懂得尊重别人讲礼貌是文明的表现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明确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怎样待人接物。接着让学生开展“争戴文明花”,“比谁最爱讲礼貌”等竞赛,同学们争做尊重别人,懂礼貌的好学生,一些过去有些不文明、不尊重别人行为的学生表示一定要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了学生行为的选择能力。

在思品课的教学实践中除做到上述“明理”、“动情”、“导行”之外,在落实效果和真正把握好“尺度”上也是至关重要的。

1、落实“三个实效”。一是明理到位,达到该明的“理”真正明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二是激发真情,每教课教者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有机地采用一些教学手段,达到真正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以激发学生的真情;三是有效地指导道德行为。教师应针对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处处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形象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学生日后成为各级各类复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矗 2、处理好“两种教材”的关系。教学中要本着用好教材的.精神,首先必须运用好主教材--教科书,凭借主要教材,层层深入地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感染。

如果忽视发挥主教材的功能,热衷使用大量活教材,则会严重影响课堂有限时间内整体效率的提高,当然在根据要求和学生实际充分运用主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充实挖掘一些内容,扩展教育因素,有机地用好活教材。

思品考试总结 篇4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一、试卷特点:

本次试卷严格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及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在题目的类型、试题的结构、试题的难易等方面都力求适宜。现详细分析如下:

1.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立足点,突出了主干知识,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凸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第三大题“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打对错号来审视自己的行为。试卷通过这道题,引导学生看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进步,明白自己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好,需要再努力改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试题融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多视点地考查学生,注重课本知识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

二、测试结果分析:

本试卷的题量适中,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素质水平和教师教学的成果,但同时也揭示了教学中的部分薄弱环节。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

1.多数学生已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

2.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较高。

3.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试卷上出现错误不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学习内容,也不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而是由于他们对题目的理解能力较低而限制了他们答题的水平。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思品期末考试 篇5

一、任选一题:

1、依照较为通行的解释,所谓“道德”,是指人类生活和行为的一种善的价值意义和价值规范。

--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91页。但是,这里如何认识道德与善之间的关系呢?对于这个问题,无论中外的道德哲学家还是伦理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基本一致的看法:即通过行为的善与恶来判定道德与否。

--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请你结合我国改革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中建构良好社会道德关系的看法。

2、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道德也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请你结合自身成长实际,谈谈应如何有效地运用两者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有序?

二、要求:

1、本题为期末成绩主要依据;

2、不少于3000字,发卷手写,不得打印;

3、有自己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

4、有互抄痕迹者一律降档评价或按零分处理。

5、格式要求:

(1)论文标题;

(2)内容提要;

(3)关键词(3—5个);

(4)正文;

思品教学应生活化 篇6

关键词:回归生活 从生活中探究 心理健康 挖掘思品的本質 热爱生活 正确的价值观 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54-01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社会、家庭和学校已不在把学生的分数看成是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高分低能和有才无德的学生已经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药家鑫案、留日学生机场弑母案、小学生因低分自杀案和大学生饿死家中事件等等,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得一幕幕惨剧真是令人触目惊心,不能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失败。归根结底就是我们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随着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出了问题。作为教师,我这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在反思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在义务教育阶段思品课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大家都知道,思品学科包罗万象,有天文、地理、环境、科技、生物、人文;还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价值观教育、处世哲学教育等等。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就利用思品课这一载体向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健康的心灵,能经得起风吹雨打的考验,能战胜生活的磨难。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1 让思品课回归生活

思品教学需要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这就需运用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品味生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生活并反思自己的言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书本上,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情感问题,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价值。

一次在思品课上,因为该班值日生生病没来,卫生检查被扣了分,于是我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领会《中小学生守则》第八条“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这时一位同学就问:“老师,一位叫悦悦的两岁女童接连遭遇两辆汽车碾压,18 名路人无人施救,最后是一名捡破烂的阿婆救了小悦悦。为什么那么多人路过都没有伸出援手呢?”听完他的话我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同时也找到了教育的契机。我告诉学生们,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道德教育的确出了些问题。我们不得不直面残忍的现实—— 人性冷漠、心灵麻木、道德滑坡已经是普遍且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做呢?我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表示要从我做起,做一个有良好道德的人,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做一个敢做作为的人。

因此,我们善于将思品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生活建立起多种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逐步提高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能力,无疑为学生的道德成长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

2 从生活中挖掘思品素材,要以生活为基础

新课改强调学生要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自主获取新知识;主张注重以学生生活逻辑为主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态度和情感的和谐发展。因此,思品教学应以富有生活意义的案例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景和分析问题的思路。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充分挖掘源于生活的素材,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整合,将学生可感知、体贴和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材料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思想品德学习。例如针对学生的网恋情况,我进行了调查,该班的学生很迷网络游戏,并快达到了上瘾的程度。为此在思品课上我利用网络,同学生们一起阅读了《美国哥哥给中国弟弟的一封信》这一篇文章。然后让学生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说一说学生时代玩电脑游戏的危害。通过讨论、争论、辩论,孩子们知道了玩游戏是不能带来什么的,除非你储备了足够的知识自己了开发游戏软件。最后我用信中哥哥的话说:“我不反对你玩电脑,如果你认为网游在今后的10年能为你养家糊口,我会大力支持你的。不过我希望你可以在游戏之外找到谋生之路,因为有一些智慧是不会过时的”。

3 最后把孩子培养成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并在思品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思品课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整个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应善于利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例如,我们在观看了电影《暖春》后被主人公小花的勇敢、善良和坚强感动了,学生们在观看影片时都泣不成声。我就抓住这一契机在思品课上让学生们讨论我们从小花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的讨论热烈而深刻,有的说学习小花的坚强,在困难面前不屈服,勇敢的去面对;有的说学习小花的善良,以德报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化婶子的刁难……我抓住这一时机抛出了我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呢?学生们略有所悟的讲出了如何面对困难的方法和策略,应该有坚持、顽强、爱心、和持之以恒的良好品质。经过这一课的洗礼后,相信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再遇的困难时,就会有信心、方法去面对,即便再想不开总不至于自寻短见了吧。

思品教案 篇7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习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

2.通过调查、游戏等活动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愿意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

3.学习沟通的基本技巧,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传统家庭与现代家庭的对比,了解时代不同,家庭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反省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学习与父母沟通的一些基本技巧。

3.了解和父母产生的摩擦是因为彼此想法上的差异,尝试了解父母的想法。课前准备 教师:

1.小记者采访家长的录像。2.家长与学生的调查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家有儿女》的剧照或视频片段,交流电视剧中感兴趣的情节,思考:你喜欢这个家庭吗?为什么?

2.小结: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在旧时我国传统的家庭中,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父母的意思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晚辈不敢表露与长辈不同的思想和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家庭生活越来越趋于民主化,父母对子女来说不仅是长辈,也是特别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母——我特别的朋友”。教师出示课题。

二、学习

1.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一——学会倾诉。

⑴ 师:剧中刘星、小雪、小雨和父母是朋友,你们和父母的关系也像他们一样吗?和父母交朋友有一些法宝,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大家先来做一个小调查。⑴

下面这些问题你有吗?当你碰到这些问题时,你愿意和父母交流吗?

A.你与好朋友产生了矛盾,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B.你竞选班干部落选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C.这几天上课时,你老是走神,测验结果也不理想,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D.同学给你取了个外号,你很苦闷,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E.你为班队承担着一项工作,最近你觉得压力很大,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F.你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了,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G.你与一名异性同学关系很融洽,有的同学起哄说你们在早恋。……

你还碰到过哪些问题?碰到这些问题时,你会向父母述说吗?为什么? ⑵

全班交流。⑶

小结: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渐渐地在长大,可烦恼也似乎越来越多了。刚才许多同学讲述到,当我们碰到有烦恼和苦闷,遇到挫折和困难,可以向父母述说。这就是与父母成为朋友的第一个法宝交友——倾诉。2.和父母相处法宝之二——增进了解。

⑴ 师:有些同学愿意向父母倾诉,他们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但也有些同学不愿向父母倾诉,他们总觉得父母不了解自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家长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教师播放录像:“小记者的采访”。)

⑵ 师:看完采访,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参见教科书第9页。)⑶ 师:老师还对家长和小朋友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来看一看调查结果。(教师出示课件:“家长、学生的调查表”。)

师:看了小记者的采访,做了测试,又了解了调查结果,你有何感想?学生交流想法。

师小结:刚才采访的、测试的、调查的都是些生活细节问题,但从这些细节中最能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除了倾诉,子女还应做个有心人,了解父母。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法宝——了解,只有了解父母,才能理解他们,并与他们沟通,才能与他们交朋友。⑹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去了解父母吗?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小结:刚才许多同学表达了了解父母的愿望,交流了了解父母的方法。相信大家在拥有了“倾诉”“了解”两大法宝,会与父母成为特殊的朋友。3.解决小摩擦。

⑴ 师:有时父母与我们之间也会有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小摩擦。我们来看一看李涛与他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师出示课件:“买鞋小摩擦”。)

师:假设你是李涛,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他的父母你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那么,事情会怎么发展呢?李涛是否达成了心愿,买到了他想要的那双鞋呢?请大家猜测一下剧情的发展。

⑵ 小结: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也许及时了解父母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很多摩擦就会消失。

三、拓展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类似李涛与他父母这样的摩擦。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想法会有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课后与父母一起填写教科书第10页的表格,并试着与父母沟通、解决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来交流成功沟通,化解摩擦的经验。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父母一起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关系。2.掌握与父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和父母做朋友具体技巧。3.通过交流体会与父母成功沟通的良好感觉。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妈妈的心声》。学生:“点子卡”(卡纸)。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一个作业,让同学们与你们的父母交流想法,尝试沟通。现在我们来说一说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例子。2.学生交流与父母成功沟通的事例。

二、学习

1.想想“金点子”。

⑴ 师:与父母产生摩擦时,你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解决问题?把你想到的“金点子”与小组同学说一说。请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把它们写到“点子卡”上。学生小组交流。

⑵ 学生把“点子卡”贴在黑板上的卡纸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金点子”。⑶ 小结:有了这些“金点子”,我们也许就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我们与父母会成为知心朋友。2.出出“好主意”。

师:有几名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他们与父母之间似乎产生了代沟,让我们当一当“知心姐姐”,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⑴

(教师播放录音:“我的烦恼”)全班交流。

(教师播放情境剧:“我想有个玩伴”),先小组讨论解决的办法,再全班交流。

教师出示教科书第13页最后一个事例,学生独立填写“我的主意”,全班交流。

小结: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父母应该理解我们,我们也应该理解父母。用信任在亲子的心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一座充满爱和快乐的桥。3.说说我们的爱。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位妈妈的心声,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教师播放录音:“妈妈的心声”。)学生交流感想。

三、拓展 1.师:父母有时候不善于表达,其实他们有很多话想对说。(教师出示课件:“父母的能与不能”。)

6思品试题 篇8

60多年来西藏发展进步的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60多年里,西藏走完了人类社会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二○一四年初中学业模拟考试

思 想 品 德 试 题

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走完的历程,书写了人类历史上壮丽的篇章。西藏之所以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16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34分;

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把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都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16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16分)1、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正式将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A、中国活字印刷B、中国针灸C、中国珠算D、中国风水2、2014年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2013年全

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A、7.7%B、7%C、7.8%D、8%

3、2014年2月13日上午,在北京打工的18岁姑娘石芳丽,在骑电动车上班途中不慎撞

倒了骑自行车的北京老人韩健。事后,石芳丽和父亲第一时间到医院缴纳医疗费,并

承诺承担一切治疗费用;两天后,石芳丽辞去工作,亲自到医院陪护韩爷爷。韩健老

人得知石芳丽家境贫寒,非常理解同情石芳丽一家的境遇,明确表示“不追责、不索

赔”,还让儿子为石芳丽找了份新工作。这个故事充分说明()

①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增强责任意识②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不仅能对自

己负责,还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③只有那些牢记并履行责任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④热心公益,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这是培养

我们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方式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2014年全国人大3月5日召开,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等网站联手以“我有问

题问总理”为题向网友征集问题,听取民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这一做法()①能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②有利于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③能

取得辉煌成就,是因为()

A、我国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B、我国坚持把和平、团结、互助、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C、西藏人民的艰苦奋斗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D、我国坚持民族高度自治这一基本政策6、2014年年初,《沁园春•霾》在网络上走红:“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

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沁园春•霾》反映了()A、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B、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C、北京环境污染问题无法整治D、我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7、2014年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

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

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启示我们

()

①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②维护国家利益必须牺牲个人利益③人生的意义在于对

社会的奉献④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不一致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其中包括钓鱼岛。对此区域不配

合或不服从命令的航空器,中国武装力量将采取防御性处置措施。中国设立防空识别

区()

①标志着中国争夺海上霸权的开始 ②有利于对外国军机针对中国空中威胁进行有效

反制③为中国在钓鱼岛海域行使主权提供法律支持 ④有利于中国更高效地维护领空

安全和海洋权益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第II卷 非选择题(34分)

二、情境分析题(10分)

9、“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

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真挚而平实的歌词引爆观众共鸣与泪点,对亲情的浓浓呼唤瞬间钻心入肺,“走心”的演绎催人泪下,现场不少观众当场感动落泪。(1)这首歌曲感动我们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所学的知识和歌曲内容,说一说,作为子女应该怎样感恩和孝敬父母?(4分)10、2013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

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强调,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双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为什么双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4分)

三、价值判断(下列各题的叙述中,都包含一定的价值标准或者是行为选择,请予以判断,在括号内写明“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11、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就要好好活。

判断

理由

12、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迫切需要把“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创造”。判断

理由

13、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判断

理由

14、只有像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那样为我国科技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才是

人才。

判断

理由

四、实践探究题——2014年关键词(12分)

15、【关键词之世界眼中的中国】

2014年4月21日,央视播出习近平访问欧洲特别报道节目——《一桥飞架中欧》,详细讲述了习近平的欧洲之行。习主席访欧所受到的礼遇是空前的,荷兰、比利时皇家空军战机护航;德国总统、总理双重名义邀请;很“宅”的德国“第一先生”罕见出席晚宴;巴黎荣军院广场的阅兵仪式;法国博古斯厨师学院名厨准备的丰盛晚宴;默克尔亲赠的“中国强盛图”……签订的多个领域的多项协议也是空前的。,议定发展大计,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都是一件盛事。2014年

3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外记者云集报道,世界目光聚焦中国!

中国魄力聚焦了世界目光说明了什么?(4分)

【关键词之党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毋庸置疑是2014年中国政治生态关键词。开始于2013年下半年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掀起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新风与好风。习总书记顶风踏雪前往太行山深处访贫问苦,李克强总理到广西、甘肃调研,深入社区、企业了解社情民意,用实际行动给全体党员干部树立了亲民、务实的榜样。经过半年持之以恒的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14年3月7日,宁津县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在全县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部署。我国自上而下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何重要意义?(5分)

【关键词之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电视公益人物评选活动,自2002年开办以来,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模范人物,推动形成崇德尚义、见贤思齐的良好风气,成为“中国人精神史诗”。每一位《感动中国》人物,都以他们的人格力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向人们传达着启迪和温暖的正能量。

思品教学贴近生活 篇9

【关键词】新课程;清晰;改革;回归生活;培养;价值;耳濡目染;模仿;轰轰烈烈;必然;乐在其中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对于新课程的认识也逐渐由最初的迷茫、无措而在实践中逐渐清晰起来。之所以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虽然备受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花了大力气,但是教育的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因此,思品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加强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呢?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在这一次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认识到品德教学“贴近生活”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贴近生活”,教师注重细节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品德培养,贴近生活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为归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疏离了学生的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生活又是细节合成的。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注重细节,对师生关系、课程教材、教学活动进行意义重构,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关注生活,细节入手

相信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决不是一蹴而就,靠我们讲些大道理就能有成效、有收获的;而要靠老师们做一个生活上、工作上的有心人,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并且巧妙地引导学生。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从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之境界,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天时地利人和”并非可以信手拈来,只要有一点时机的不成熟,都会导致失败。新接班,我发现学生爱关注身边的“坏人坏事”:某某骂我打我了,某某洗手没关水龙头……但是他们不会发现某某帮同学关掉了水龙头,某某安慰了同学、照顾了同学……孩子们不会发现身边的好事,不会寻找身边的快乐。于是,我针对这个现象开展了“分享快乐”的活动。我打印了一张表格,每天利用谈话课时间请孩子们把自己发现的能带给大家快乐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凡是和大家分享快乐的同学以及事例中涉及到的令大家觉得快乐的人物都在表格里,他们的名字后面打上红五星。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乐在其中。有几次没有分享快乐,他们就追着我问:“今天什么时候分享快乐?”、“今天还没分享快乐呢!”……正确的生活态度是一个人品德培养中最基本的,与其做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人,不如学会换个角度看世界,乐观地面对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生活。

三、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

四、道德形成,细节升华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班级学生,乃至一个学校的学生,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的直接体现。道德的形成不一定是看轰轰烈烈的大事,往往是细微之处见大局。

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我们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其实是贵在坚持,把习惯当作道德教育的重点,重视习惯的力量。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习惯,往往比仅仅知道一些道理,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从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处着手,小到离开座位放好凳子(自动翻起的椅子用手挡一挡);踩过的椅子记得擦干净(最好踩自己的椅子);下雨天乘车逛超市记得带个塑料袋把雨伞装起来,避免把伞上的水弄到别人的衣服上……从细节入手,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

[2]《小学思品教学拓新》

思品小论文 篇10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在街上可以看到人手一机的情景。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一些初中生,高中生。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手机也进入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校园,在每个班级中,拥有手机的学生,不占少数,据某中学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8%的学生每天带手机上学,有73%的学生拥有手机,某业的手机生产商把中学生视为他们将来庞大的销售市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应该值得关注。

中学生使用手机无非就是在学校里,比如到了学校发现要交的作业忘带来,那就可以趁下课时打个电话回家,要爸妈送过来。当然有些同学把手机带入了课堂,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在桌子下面偷偷地玩,有的在宿舍熄灯后用手机发短消息。

中学生手机三大用途:收发简讯,玩游戏、上网,有超过70%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一台与电脑一样,能收发讯息,能玩游戏,能上网,还可以听歌,收发图片的“迷你”,电脑,跟桌上电脑或的提电脑比较,手机的好处当然很多。有的学生认为,它能方便联络,方便使用,可以通简迅,非常轻便,无论拥有或使用手机的中学生,利用手机传简讯,可说已经成为手机的主要用途,就算用手机来打电话的学生,也以闲聊为主,用来问功课,与家联系的很少。

由于手机进入课堂,也不免会带来一些弊端。

很多同学都对短信息上瘾,把各式各样的短信发来发去,甚至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的消息。自己没有认真地学习,也严重地影响到虽的同学的学习,把手机带入课堂会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的确不好,首先,的确没有什么“硬”措施去管理: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是小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的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档,小小的手机往课桌里一塞,还是防不胜防的。

有些同学甚至把手机带进考场,利用手机短消息来做弊,每攫的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发现几起此类的作弊事件。更不要证券交易侥兴漏网的人了,一定还要多,连期中、期末这样的大型考试,都也到用短消息作弊,更不用说平时的那些“小考”了。利用手机作弊,更令人防不甚防,严重地破坏了考场的纪律。

有的住宿生在宿舍熄灯后,用短消息聊天,一聊就聊到深夜,造成睡眼不足,第二天也就会精神不济,学习效率也大大折扣,、不仅自己受到影响,也要扰了别人的休息。

面对手机的种种弊利,老师、家长、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

多数教师不提倡高中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看看高中的交友范围,他们一般的交际就在班级和学校里,他有必要带个手机来联系这些同学吗?其次,高中生不一定有很强的自制力,在课堂上发短消息或打游戏都可以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隐敝地做,定会影响学习,第三,担心手机会成为 新型的攀比物,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型、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的对象,攀比中自然会影响到学习或学生的心态。

家长们认为中学生最发了不要常用手机,它只是种普迅工具,如果沉缅于款色的攀比,短信的发送,以及手机游戏,一定会影响学习的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习惯,深受家人影响。据了解,学生中家长拥有手机的人数占84。47%,而家拥有三部更多的手机的54。78%,其中四部或更多的尽占31。3%。至于家长每月的话费,有41。4%的学生家庭应为经济能力,不能买手机,应为买一部手机这么多钱,养一部手机又要这么钱,这都是常识。现在,同学们使用手机的话费都在一百元到两百元之间,手机的价格少至也是上千。这对于某些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有一半同学认为学校不该干涉他们使用手机,但是他们都认为如果有人因手机违反了校方纪律,应该接受处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允许随时开机,但应将铃声转为振动。他们要求学校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只要自己用手机的时候稍微自觉一点,尽量在上课时关机,下课的时候也不要影响他人,那么学校老师就不应该干涉。

持反对意见的同学认为,手机会影响他人的学习,会给考试提供良好的作弊工具。他们希望学校可以管得严点,制定 一些惩罚措施,管管那些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和利用手机作弊的同学,应该他们不愿意受那些人的影响。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认为中学生使用手机既有利与有弊,手机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最重要的是我们怎么来使用手机,在哪些地方,在哪些时候使用。我们也坚决反对同学得上用手机上课发短消息,考试进行作弊等不良的为,同时,我们也肯定手机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和方便。

但是,在私底下,仍然很多同学把手机带到学校。

手机进入校园将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学校不应该一味地用强制政策进行阵压,即便是如此,成效也是微乎其微,手机是不能禁的。

要彻底杜绝手机在校园里产生不良影响,学校必须制定一份合乎情理,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把学生节制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

思品教学感悟 篇11

参加思想品德课课培训后,其中的感受及心路,确有一些深刻难忘的情结,下面结合自身的感受浅谈几点:

一、思想品德是关乎人生前程的重要课程

思想品德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更要有良好的道德规范,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不是空洞的说教。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一个人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更别提为社会服务了。

二、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自身素质,一是专业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知识,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丰富知识,跟上时代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错误,才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推行素质教育。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师德为学生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感染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做到: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4.尊重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天经地义,但老师也应尊重学生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常常忽略学生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活动课或课外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厌倦、反感。老师尊重了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老师,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

师也是人,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工作,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一定融洽。

三、上好每一堂课,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靠课堂教学,要想上好每一堂课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课堂环境,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形式多样,应根据不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与学生活有关,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学以致用,努力实践。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时,让学生结合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实际,开阔学生视野。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

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

上一篇:执行申请书(二审后)下一篇:曾经的青春少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