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支部知识百题问答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支部知识百题问答(通用4篇)

党支部知识百题问答 篇1

一、填空题:(25题,红色表示正确答案)

1、指挥部党委和纪委任期

五 年;指挥部各二级单位党委任期 三 年;指挥部各单位党总支部委员会和党支部委员会任期 两 年。

2、党的组织形式分为党的中央组织、党的 地方组织 和党的 基层组织。指挥部党委、纪委,以及所属各单位党的组织均属于党的基层组织 的范畴。

3、《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凡是有正式党员

三 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4、一般情况下,党小组会

每月 召开一至两次,支部党员大会 每季 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会议 每月 一次,党支部成员单独召开的民主生活会 每年 1-2次,每 半年 上一次党课。

5、党员大会 是党支部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党支部中享有最高 决策权、选举权 和 监督权。

6、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应实行

差额 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的选举实行 等额 选举。

7、党支部换届选举时,参加大会的正式党员必须超过应到会正式党员的 五分之四 会议有效。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的人数的 半数 以上,始得当选。

8、表决通过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要有本支部 一半 以上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参加会议有效;大会决议必须达到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

一半 以上通过,方能有效。

9、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10、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一年,可以延长预备期,但 不能超过一年。

11、预备党员的权利除没有 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其它同正式党员一样。

12、党的组织原则是 民主集中制。

13、党支部是党在社会 基层组织 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 战斗力的基础。

14、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差额为应选人数的 20%。

15、党支部换届选举收回的选票 等于或少于 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收回的选票 多于 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

16、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主要依靠 支部 来实现。

17、党员的基本情况包括党员的 自然情况、思想状况、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

18、“创先争优”主要是指党内 创建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 的活动。

19、指挥部党委制定的“两规定、两书写”学习教育制度规定,党员学习累计时间每季度不少于 30个 学时;党员每半年向支部提交 1篇 学习心得体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每季度在支部做 1次 专题辅导或上 1次 党课。

20、党员学习笔记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是: 一简、二广、三实、四落实。

21、由支部或党小组召开 评议会,面对面地进行党员 互相评议,这是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形式。

22、民主评议党员的顺序一般是先评议 党员领导干部和支部成员,后评议

普通党员。

23、处置“三不”党员是指 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以上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工作的 “三不”党员。

24、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指导思想,必须采取“ 坚持标准,加强教育,区别对待,严肃处置 ”的工作方针。

25、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档案,内容包括 入党申请书、自传、思想汇报、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外调材料和综合政审材料。

二、选择题(25道,红色表示正确答案)

1、发展新党员一般采用什么方式表决?(A C)A、无记名投票 B、按表决器 C、举手表决 D、鼓掌

2、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方式主要采取(A C E)A、限期改正 B、留党察看 C、劝其退党

D、开除党籍 E、党内除名 F、撤销党内职务

3、党员评议的格次分(A B D)

A、优秀党员B、合格党员 C、基本合格 D、不合格党员

4、党的基层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改选,应提前(B)向上级党组织呈报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请示。A、一个月 B、一个半月 C、两个月

5、党支部委员候选人应进行差额选举产生,候选人数要不低于应选人数的(B)A、10% B、20% C、30% D、40%

6、(C)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的组织制度的核心内容。

A、党内监督制度 B、集体领导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7、党的组织制度从内容上分主要有哪三大类(A C D)A、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B、“三会一课”制度 C、支部组织生活制度 D、党内监督制度

8、党支部委员会一般设委员(B)

A、1-3名 B、3-5名 C、2-4名 D、3-7名

9、党支部委员会的任期应从(B)算起。A、党委批复之日 B、党员大会选举之日

10、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A)。

A、桥梁和纽带 B、基层组织 C、桥梁

11、党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或委员,因故空缺,可以由上级党组织委派,也可以(A)。A、补选 B、任命 C、空缺

12、党支部换届选举计票结束后,由(B)向大会宣布计票情况,由(A)宣布选举结果。A、大会主持人 B、监票人 C、正式党员

13、当前,指挥部党委正在实施的是党支部建设(C)。

A、“五个一工程” B、“四个一工程” C、“六个一工程”

14、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一般应由(B)先行讨论研究,并提出供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的决议或决定的意见或方案,以便于支部党员大会展开讨论并作出决定。A、党支部书记 B、支委会 C、党支部委员

15、支部在划分小组时,要根据党员的数量、分布等情况,本着便于(A)的原则划分。A、开展活动 B、党员管理 C、组织人员

16、民主评议党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坚持(B)的原则。A、和平B、平等 C、互利

17、预备党员的预备期(C)。

A、从填写《入党志愿书》之日算起 B、从上级党委批准之日算起

C、从党支部大会通过之日算起

18、党员的党龄,从(B)之日算起。A、预备党员 B、转为正式党员

19、预备党员延长预备期的时间不能少于(B)。A、三个月 B、半年 C、一年

20、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B)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A、4个月 B、6个月 C、8个月

21、《党内监督条例》第一章 第三条明确指出: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A)。

A、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B、党的基层组织及其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C、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22、留党查看是党的纪律处分的一种。《党章》对党员留党查看时间作了具体的规定,其最长不超过(C)年。A、半年 B、一年 C、两年

23、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C)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A、无权 B、必须 C、有权

24、《暂行条例》规定,党员或党员代表对候选人(B)投弃权票。A、不可以 B、可以 C、都可以

25、预备党员从(A)起交纳交纳党费。

A、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 B、转为正式党员之日

三、名词解释(10道)

1、党籍: 是指党员的资格。一个申请入党的同志,当他履行了入党手续,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即有了党籍。

2、党龄: 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以后经过的年数,即成为正式党员后的全部时间,表示一个党员在党内生活工作的实际经历。按照党章第七条规定:“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3、“三个一年”:入党申请人提交入党申请书至少经一年考察培养后,方可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积极分子至少经一年考察培养后,方可确定为发展对象、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至少经一年考察后培养,方可转正为正式党员。

4、“两规定、两书写”:规定内容,规定时间,书写笔记,书写心得体会。

5、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单独召开的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支部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形式。

6、“三会一课”:是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三会”指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指按时上好党课。

7、党的基层组织:是指工厂、商店、学校、机关、街道、合作社、农场、乡、镇、村和其他基层单位党的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包括基层委员会经批准成立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8、党员目标管理:就是如何把党的基层组织活动预期将要进行的内容和要达到的结果转化为目标,并把党章所规定的党员标准转化为各个阶段的激励目标,创造性的开展基层党建目标管理工作,力求工作目标化、职责具体化、管理规范化、考评制度化,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效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9、党员责任区:主要是企业党组织根据党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工作性质、实际能力和活动范围,把需要党员承担和完成的各种生产指标、行政事务、社会工作以及基层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责任制的形式落实到每个党员,从而形成以一个或几个党员为主体,以一定数量的群众为对象,以一定的区域为活动范围的党员责任区。从而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以发挥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0、党员主题实践活动:是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管理中,有目的、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党员结合行业特点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围绕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而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增强党员党性,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党内活动。

四、判断题:(20题)

1、基层党组织召开的党员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委员会一般不排列“次”、“届”数。(√)

2、发展对象未参加会议,支部大会可以讨论其入党。(×)

3、一次发展党员2 名及以上可以一同表决。(×)

4、监票人、计票人可以由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正式党员担任。(×)

5、预备党员、留党察看期间的正式党员无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有发言权。(√)

6、支部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支部党员大会无权修改或否定。(×)

7、党员人数不足7人的党支部,不设支部委员会,只设书记1名,必要时增设副书记1名。(√)

8、临时党组织可以讨论决定发展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党纪处分等问题。(×)

9、根据党章规定,正式党员不足3人时,不能建立党支部。(√)

10、在选举中,被选举人获得的赞成票等于实到会有选举权人数的半数可以当选。(×)

11、预备党员延长预备期的时间为半年。(×)

12、在选举中,收回的选票数多于发出的选票数,选举无效,应重新选举。(√)

13、选举时,选票上的候选人名单必须按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14、召开党员大会进行换届选举时,不设委员会的党支部进行选举,大会由上届支部主持。(√)

15、预备党员可以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人。(×)

16、一名正式党员可以同时担任几名发展对象的入党介绍人。(×)

17、党支部书记可以担任入党介绍人(√)

18、入党介绍人在支部大会表决自己所介绍的人入党时,可以弃权或投不赞成票。(×)

19、预备党员可以评为优秀党员。(×)20、预备党员不可以提前转正。(√)

五、问答题(10题):

1、民主评议党员的步骤分为哪几个步骤?

答:学习教育、自我剖析、民主评议、组织考察、表彰和处理几个步骤。

2、发展党员16字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

3、党的纪律处分有哪五种?最高处分是什么?

答: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最高处分是开除党籍。

4、基层党支部党建目标管理应做到的“四个同步”是什么?

答:一是机构调整与健全党组织同步;二是经营承包责任书与党建目标责任书同步签订;三是各基层单位分解细化经营指标与细化党建目标责任同步进行;四是每季度的基层建设工作检查与党建目标管理考核同步进行。

5、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议,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6、党员的义务有哪些?

答:(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师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宫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辞,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达室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澡,提倡共产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7、发展党员工作应遵守哪些原则和纪律?

答:(1)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2)坚持入党自愿的原则,决不允许把哪些没有入党要求的人拉入党内。(3)必须严格坚持党员标准,防止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混入党内。

(4)发展党员必须按规定履行手续和按必要的程序办理。手续不完备或违反程序的,应视情况补办手续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5)不允许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搞不正之风,通过不正当手段发展党员。

8、落实党建目标管理应做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答: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调整和完善基层党支部及党小组组织机构。(2)坚持班子成员责任区挂点。(3)逐级签订党建目标管理责任书。

(4)集中力量做好流动党员的专项组织管理工作。(5)强化党建目标管理。(6)建立完善基础管理。

9、党支部应建立和完善的基础资料包括哪些?

答:主要是“一本、一册、一表”。即党支部工作综合记录本(包括支委会、支部大会、支部组织生活会、专题活动的记录)、党员花名册和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活动情况统计表。

10、外出的党员如何进行民主评议?

答:对于外出的党员,党组织要通知其按期返回,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如果确实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支部的民主评议活动的,要履行请假手续,并以一定的形式补上这一课。如在学习教育阶段,可按统一的学习篇目和计划,由党员自己安排学习;在评议阶段,党员应该写出个人总结,寄给党支部。在此基础上,由支部统一安排评议和组织考察,等外出党员返回后,支部要把评议和组织考察的情况告诉本人。

五、工作流程(10道)

1、发展党员工作的程序有哪些?

(1)要求入党的人,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入党申请应采取书面形式。(2)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3)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4)党组织对拟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并做出结论。

(5)党支部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发展对象,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6)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

(7)确定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介绍人。填写中《共党员入党志愿书》。(8)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做出决议,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9)上级党组织派专人同审批人谈话,作进一步考察。(10)上级党组织集体审批。

(11)发展对象被上级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

(12)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转为正式党员。

2、支部大会讨论接收预备党员的程序有哪些?

(1)主持人清点应到和实到正式、预备党员人数,宣布会议内容。

(2)发展对象汇报自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家庭情况以及其他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

(3)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和对其入党的意见。

(4)支部委员会报告培养考察情况及审查情况,并对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提出意见。(5)到会党员充分发挥意见,对发展对象能否入党进行讨论。(6)发展对象对支部大会讨论的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

(7)有表决权的党员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并宣布表决结果。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党员的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

3、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的程序有哪些?

(1)主持人清点应到和实到正式、预备党员人数,宣布会议内容。

(2)申请转正的预备党员汇报自己在预备期间思想、工作、学习情况及需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肯定成绩,找出缺点和不足,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

(3)支委会介绍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表现及教育、考擦情况,提出能否转正的意见。

全体党员进行讨论。主要是针对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表现,肯定成绩,提出不足,提出希望,并表示是否同意他转正的意见。

(4)支部大会进行表决。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做出决议。决议主要包括: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表现;支部大会讨论的情况;党员到会情况;表决结果。

支委会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支部书记签名盖章,并及时报上级党委审批。

4、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的主要程序有哪些?

(1)清点到会代表人数。大会主持人向大会报告应参加大会的代表数和实际参加大会的代表数。在确认有选举权的到会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五分之四后,方可实施选举。(2)通过大会选举办法。

(3)通过大会,监票人名单,宣布大会计票人名单。(4)宣布下届党支部委员名额和候选人名单。

(5)监票人当场检查票箱,计票人分发选票。主持人说明填写选票的注意事项。(6)选举人填写选票,并依次进行投票。

(7)监票人、计票人清点选票,确认选举是否有效。(8)计票人在监票人的监督下计票

(9)报告被选举人得票情况。由总监票人向大会报告计票情况,由主持人向大会宣布当选人名单(得赞成票超过实到会代表人数的半数为当选)。

5、党组织生活会的主要流程是怎样规定的?(1)会前流程:确定会议的主题—→向与会人员提前通知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题—→支部班子成员之间、支部班子成员与党员之间、支部班子成员与群众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谈心交心,交换意见—→撰写个人发言材料,进行自我分析,作好发言准备—→将开会的日期、内容提前十日报告上级党组织(2)会中流程:党员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支部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进行发言—→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相互之间开展批评—→对上次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说明—→支部针对党员及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对组织生活会情况进行小结,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认识。

(3)会后流程:针对会上检查和反映出的主要问题,积极制定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切实加以解决—→会后10日内将有关情况和整改措施在一定范围向干部群众进行公布—→会后15日内将会议有关材料报送上级党组织。

6、党支部委员民主生活会程序有哪些?(1)会前准备:正副书记沟通确定议题时间—→开展谈心交流思想—→听取党内群众意见—→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提前通知(2)开会:宣布议题—→组织学习—→通报征求意见情况—→总结上次会议改进措施的整改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好记录

(3)会后工作:制定整改措施—→向党员群众通报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情况—→定期检查整改情况

7、党员民主评议阶段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1)党员本人在党支部大会或党小组会上做自我总结,就是汇报自我评价情况。(2)党支部或党小组按照党员标准,组织党员互相评议。

(3)在大家对每个党员作完评议后,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要综合一下大家的意见,然后党员本人要对大家的评议表示自己的看法。如党员本人对其他同志提出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应允许在会上陈述,说明情况。如是属于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足而为自己开脱,党支部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也可以将这些党员的评议工作先放一放,今后做些工作,然后再评议。

(4)评议结束后,党支部指定专人,根据对每个党员的评议情况,综合归纳,形成材料。经支委会审查后填入《民主评议党员登记表》中的“民主评议意见”栏内。

8、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程序有哪些?

(1)入党申请人自愿向所在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

(2)党小组长、支部书记接到某同志的入党申请书后,对入党申请书应细致审阅,进行党的知识学习和教育,并鼓励和引导申请入党的同志在政治上进步。

(3)28周岁以下的入党申请人原则应是共青团员,要经团组织推优,履行推优手续,填写好推优表。(4)设立党小组的要召开党小组会议,组织与会党员讨论推荐,将推荐情况和名单报支部。(5)入党申请人向党支部递交个人自传。

(6)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对入党申请人的看法和意见。

(7)党支部召开支委会或支部大会,研究确定入党申请人为入党积极分子,确定1-2名正式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

(8)入党申请人和党支部填写好《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或考察表。(9)党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名单报上级党委备案。

9、召开支部委员会的一般程序有哪些?

(1)书记与有关委员通气,确定会议议题和开会时间,并通知支部委员,使大家做好准备。(2)宣布开会。首先,统计到会人数。记录人员开始记录。(3)宣布议题。支部书记向与会同志讲明议题和讨论要求。(4)展开讨论。支部委员围绕议题充分发表意见。

(5)适时归纳。支部书记在各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后,归纳大家的意见。(6)进行表决,形成决议。

(7)明确分工。支部书记对具体落实支委会的决议或决定要做的工作进行分工。(8)把支部委员会会议记录,及时整理好存档备查。

10、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的一般程序有哪些?(1)会前准备阶段: ①确定好议题。支部党员大会由支部委员会召集、主持,会议议题由支部委员会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工作需要确定,中心要突出。

②尽可能早地将党员大会的内容、时间和要求通知全体党员,以便在会上充分发表意见。

③要准备好预案。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重大问题,一般应由支委会先行讨论研究,并提出供支部党员大会讨论的决议或决定的意见或方案,以便于支部党员大会展开讨论并作出决定。(2)开会阶段

①统计到会人数。一般由支部组织委员统计到会人数,负责会议记录。②支部书记主持会议,宣布开会,并提出议题。③展开讨论,党员发表个人意见。

④书记归纳集中多数人的意见,并据此修订、补充预案。

⑤形成决议。需要对议题形成决议时,书记提请与会党员表决,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决议。⑥组织委员统计并宣布表决结果,列入会议记录。⑦宣布闭会。

六、常用文书写作题(5题)

1、党支部委员会选举、改选支部委员会的请示

主要内容包括:大会召开的时间、主要议程、组成人数、差额比例及选举办法、候选人名单等。例文:

关于召开中共×××支部党员大会

选举党支部委员会的请示

厂党委: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我支部初步拟于2006年3月15日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党支部委员会。拟选支部委员5名,拟提委员候选人6名,差额比例为20%,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和差额选举办法,在党员大会上选举产生。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广大党员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候选人,现将候选人名单上报,请批示。

候选人:××× ××× ××× ××× ××× ××× 中共×××党支部

二OO六年三月十四日

2、党支部委员会选举结果报告

报告的主要内容:大会召开的时间、党员到会情况、选举过程的主要情况、候选人得票情况、当选的支部委员名单。例文:

中共××××党支部委员会

选举结果的报告

厂党委:

我支部于××××年×月×日召开了党员大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和差额选举办法,选举产生了支部委员会。现将选举情况与结果报告如下:

党员大会应到会党员××人,其中预备党员××人。实际到会党员××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党员××人。

党支部委员选举发出选票××张,收回选票××张,有效票××张。得票情况为:×××同志××票,×××××票,×××同志××票,×××同志××票,×××同志××票,×××同志××票。

根据得票情况,××××党支部委员会由 ×××、×××、×××、×××、×××5人组成。

党支部委员会产生后,又于当日召开了党支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书记(副书记)。选举采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和直接选举办法进行。选举结果:×××同志××票,当选为支部书记(副书记)。党支部委员会分工情况如下:

×××同志负责主持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同志为纪检、宣传委员,×××同志为组织委员,×××同志为生产委员,×××同志为工青妇委员。

党支部划分为两个党小组,×××班组为第一党小组,由×××同志兼任党小组长;×××班组为第二党小组,由×××同志兼任党小组长。

现将党支部委员会选举结果呈上,请审批。

中共××××××党支部

二OO六年三月十五日

3、支部大会通过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内容。

接受新党员支部大会决议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对申请人的政治审查情况;申请人对党的认识及其思想觉悟、政治素质、学习工作情况;申请人的主要优缺点;应到会和实到会的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人数;对申请人能否被接收为预备党员的表决结果(赞成、不赞成和弃权的票数各有多少);通过决议的日期等。党支部要将支部大会决议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并及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例文1:

支部大会通过接收×××同志 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决议

支部书记培训班党支部于××××年×月×日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讨论了×××同志的入党问题。与会同志认为,×××同志在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和培养考察期间,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对党认识明确,入党动机端正,在政治思想上自觉和党中央保持一致。能够及时向党支部汇报自己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勤奋踏实,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工作、学习等各方面表现都较为突出,已基本具备入党条件。

不足之处是: ........ 支部共有党员××名,其中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实到会正式党员××名,经举手表决,同意××名,不同意××名,同意接受×××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请党委审批。

中共×××党支部

二OO六年三月十四日 例文2:

关于×××同志按期转为 中共正式党员的决议

×××同志自入党以来,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工作认真负责,以身作则,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作用。

支部共有党员××名,其中正式党员××名,预备党员××名,实到正式党员××名。经举手表,同意××人,不同意××人,同意×××同志按期转为中共正式党员。请党委审批。中共×××党支部 二OO六年三月十四日

4、党支部大会选举办法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本办法的依据;大会选举的内容、名额及差额数;候选人产生的办法及排列的顺序;选举方式;选票划写方法及认定有效无效的规定;监票人、计票人的产生办法;投票的具体要求和做法;确定被选举人当选的规定以及当选人的排列顺序等 例文:

党支部大会选举办法

(草案)

一、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支部实际,制定本选举办法。

二、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大会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党支部委员会委员采用差额选举的办法产生。

三、党支部委员会候选人建议名单由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各广大党员意见,按差额选举候选人建议名单多于应选人数百分之二十的基础上提出,并报厂党委审查通过后,提交大会进行选举。

四、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应选5名,预提候选人6名,候选人差额1名。候选人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

五、正式选举时,参加大会选举的正式党员必须超过应到会正式党员的五分之四,方可进行选举。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有效;收回的选票多于发出的选票,选举无效,应重新进行选举。每一张选票,所选人数等于或少于应选人数的为有效票,多于应选人数的选票和因涂改、撕损面无法确认被选举人的选票,均为无效票。

六、选举前,党支部委员候选人的基本情况,应由会议主持人向参加选举的党员进行介绍。同时对党员提出的咨询,应作负责的说明或答复。

七、大会选举时,给每位正式党员分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选票各一张,在指定的票箱内投票,并分别计票。

八、选举人有权对候选人投同意票,有权投反对票;也可以选举候选人以外的、本支部有被选举权的其他任何正式党员;可以弃权,也可以投同意自己的票。因故缺席的党员,不能委托他人代选,也不能预先投票。

九、填写选票时,应在候选人姓名上方的空格内,同意的画“O”,不同意的画“×”,弃权的不划任何符号;如另选他人,在选票姓名空格内将另选人姓名写上,关其姓名上方空格内画“O”。选票填写要符号准确,位置正确,字迹清楚。

十、候选人得到的同意票数,必须超过实到会党员的半数以上方可当选。

十一、大会设监票人1名,计票人2名。监票人由大会从不是委员会候选人的党员中推选提名,监票人和计票人经全体党员通过,并在党支部领导下,对选举全过程进行监督,完成计票工作。

十二、投票顺序是:监票人、计票人中的正式党员投票后,其他正式党员依次投票。

十三、计票结束后,由监票人向大会宣布计票情况,由大会主持人宣布选举结果。

十四、新选出的党支部委员上报厂党委,按规定程序审批。

十五、本选举办法,经党员大会表决通过后生效。

5、公示书

公示书的格式和内容如下:(1)标题。

(2)正文。一般应写三方面内容:

①开头。写明公示的缘由和目的。②主体。写明公示对象的有关情况,一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现任职务(含技术职务)、主要经历、申请入党年月、培养教育和考察的时间、支委会的意见及准备发展的时间。③结尾,主要是提出要求及反映情况的方式、公示的期限等。(3)落款。应写明公示的党组织名称及日期。例文:

关于拟接收×××同志 为中共预备党员的公示书

为了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民主监督,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纯洁性,现将发展对象×××的有关情况公示如下,以便广泛听取意见。

×××,男,××岁,大学文化,现任×××职务。该同志××××年××月大学毕业后分配我厂工作至今。××××年××月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年××月列为入党积极分子。

经党支部×年多来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并经支委会审查和研究,认为该同志已基本具备党员条件,拟在近期召开支部大会讨论接收其为中共预备党员。如对公示对象在思想品德、现实表现、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各方面的情况有意见和建议的,请向支部或上级党组织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

一、公示期限:××月××日至××月××日

二、受理反映问题的部门:公示对象所在单位党支部及上级党组织。

三、反映问题的方式:

(一)反映人可当面向接待人员反映问题或当面提交书面材料。

(二)反映人也可在公示期间采取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及其它方式反映问题。

上级党组织联系电话:2771812 邮箱地址: zgmjx@tuha.net

党支部联系电话:2763453 邮箱地址: zhangh@tuha.net

四、受理部门责任:

(一)对反映人和反映内容严格保密;

(二)对反映的问题,将尽快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清楚。×××党支部

语言文字规范知识百题问答 篇2

1.《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及其颁行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同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十七号主席令公布,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可以说是我国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汉语规范化运动的结晶,是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必然产物,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这部法律确立和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它的制定与颁行,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从而必将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进一步发展。2.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哪个机构? 主管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3.我国宪法对语言文字工作有何规定?

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有何意义?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5.什么是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一词是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上确定指称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在那次文字改革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张若奚作了《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的普通话》的报告,在报告中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首次提出了普通话的定义,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教育部确定了这一定义:“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7.当前,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什么?

当前我国推广普通话的方针是:“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8.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交际中的方言隔阂基本消除,受过中等或中等以上教育的公民具备普通话的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与口语表达关系密切的行业工作人员,其普通话水平达到相应的要求;21世纪中叶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交际中没有方言隔阂;经过未来四五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语文素质将大幅度提高,普通话的社会应用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需要,形成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适应的良好语言环境。9.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众多造成了我国多种语言并存的局面。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共56个民族,存在有80多种语言。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不通必定会防碍人们的正常交往,也就必然会限制经济、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人们要消除方言障碍,就必须学习普通话这一法定语言。说好普通话不仅是个人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促进交流、扩大交往,寻求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10.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新时期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在2010年以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汉语拼音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起有效的中文信息处理的管理制度。11.实现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目标,哪几方面要发挥作用?

实现新时期奋斗目标,教育要发挥基础作用,国家公务员要发挥带头作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要发挥示范作用,公共服务行业要发挥窗口作用。

12.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方面,当前重点抓什么?

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方面,当前需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第一,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继续大力推广普通话;第二,坚持汉字简化方向,促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第三,认真搞好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文字规范化,标准化。

13.整治社会上出现的用字混乱现象,各级政府部门该采取什么方针?

各级政府部门要采取坚决、稳妥、逐步的方针整治社会上出现的用字混乱现象。

14.当前我国哪些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当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

当前我国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15.哪四个方面应在推广普通话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教育部门要发挥基础作用;二是国家公务员要发挥带头作用;三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新闻媒体要发挥榜样作用;四是交通、邮电、电子技术、商业、旅游、金融、工商等服务行业要发挥示范作用。

16.什么是社会用字?

所谓社会用字,是指书写、印刷、刻制、浇铸、电子显示的面向社会公众的告示性、标识性文字。17.什么叫“三纳入一渗透”?

各级各类学校在全国普及普通话事业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全社会普及普通话的基础在学校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所谓“三纳入一渗透”就是要求学校“把普及普通话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纳入管理常规,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和社会实践等各项教育活动中”。

18.汉语有多少种方言?

汉语有十大方言,即:1)官话方言(北方方言);2)晋语方言;3)吴语方言;4)徽语方方;5)赣语方言;6)湘语方言;7)闽语方言;8)粤语方言;9)平话方言;10)客家方言。19.方言的前途会怎样?

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指出:“推广普通话,促使公民普遍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并在必要的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这是坚持主体性原则;推普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在不少场合具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这是贯彻多样化原则。

在学校里,因为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段,必须强化对他们学习普通话的要求,以使他们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提高说普通话的能力,因此要求学校把普通话作为校园语言来推行,在教育教学、会议、集体活动中师生都说普通话。教师和学生在校外和家里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可以悉听尊便。20.什么是汉字规范化?

汉字规范化,就是根据文字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交际的需要,为汉字的应用确定各方面的标准,把那些符合文字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固定下来,加以推广,例如:《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现代汉字常用字表》等;同时,对一些不符合文字发展规律和没有必要存在的歧义成分及用法,根据规范的要求,妥善地加以处理,例如:《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等。从而使汉字更好地为全社会交际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21.在中国历史上,由政府对汉字进行规范整理的先例有吗?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实行的”书同文“政策就是政府对汉字进行整理和规范的最早的例子。22.什么是汉字的标准化?

汉字的标准化是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做到现行汉字的”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23.什么是现代汉语常用字?

现代汉语常用字是指经常使用的,阅读一般报刊书籍必须掌握的字,共有3500个。24.什么是现代汉语通用字?

现代汉语通用字的范围比常用字大,它是指一个时期的出版印刷、辞书编纂和汉字信息处理所需要使用的汉字。共有7000个。通用字表还规定了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数和笔顺。25.我国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施怎样的政策?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 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26.学习普通话的语音除了口耳相授外还有什么工具吗?

《汉语拼音方案》就是绐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也是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27.汉语拼音字母就是英文字母吗?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了国际上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也叫罗马字母)。这套字母的基本形式有26个,每个字母各有大小写两种形式。50年前,国家依然决定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来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是十分英明的决定。英文、法文、德文等世界上100多种文字都采用这套字母,而英文在中国的影响又特别广泛久远,因此很多人误以为汉语拼音字母就是英文字母。准确的说法应当是”汉语拼音和英文采用的都是拉丁字母“。

28.普通话跟《汉语拼音方案》是什么关系?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表述北京音系的书面标准就是《汉语拼音方案》。北京音系有声母22个(包括零声母)--见《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韵母39个--除《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的35个韵母,还有一个ê,一个er,以及zhi、chi、shi、ri中的韵母-i(后)和zi、ci、si中的韵母-i(前);声调4个(注意:轻声不是独立的声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29.什么是《汉语拼音正词法》?

《汉语拼音正词法》是用《汉语拼音方案》拼写汉语的规则。它的主要规则是按词连写。30.怎样拼写姓名?

姓名是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的。拼写时姓和名分开拼写,每个部分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无必要,可以不标注声调符号。例如:”龚自珍“应拼写成 Gonɡ Zizhen, ”欧阳修“要拼写成Ouyɑnɡ Xiu。31.怎样拼写地名?

地名往往分成专名和通名两部分,例如”云南省“里,”云南“是专名,是区分其他地名的特征部分;”省“是通名,标示着专名的行政区划类别。拼写时要将专名和通名分开: Yunnɑn Shenɡ.当通名变成专名的组成部分时,要与专名连写。如”牡丹江“应拼做Mudɑn Jiɑnɡ,但在”牡丹江市“中,”市“是通名,原来的通名”江“与原来的”牡丹“凝聚成新的专名,因此要拼成 Mudɑnjiɑnɡ Shi.32.异读词是怎么回事?

所谓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jiàoshì和jiàoshǐ两种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现象就叫做异读词。

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对2000条左右的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规范。

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如”呆“在”呆子“和”呆板“里原来读音不同,现在一律读dāi。二是从俗改音。如”事迹“的”迹“和”成绩“的”绩“原来应读jī,改为群众习惯的jì。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白文异读)。如”血“,在复音词和书面语如”血压、血脂、血浆、血债、心血、血染的风采“中读xuè,在口语”流血了、输了200cc的血“中读xiě.33.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是从哪一年开始实施的?定在每年的什么时候?

1997年下半年,国务院第134次总理办公会议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国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34.什么是普通话水平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国家考试,是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评价个人掌握普通话规范程度和运用普通话能力的一种语言考试。

35.现阶段哪些人员应该接受普通话水平测试?

现阶段应试人员的范围是1954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下列人员:

(1)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3)影视话剧演员;(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6)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该接受测试的人员。

36.对有关岗位人员的普通话要求?

(1)教师和师范院校毕业生应达到二级乙等水平,其中文科教师应达到二级甲等水平;(2)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部门人员应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3)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甲等或一级乙等水平;(4)旅游、对外贸易等行业的职工应达到二级乙等水平;(5)商业、交通、工交、卫生等服务行业的职工应达到三级乙等水平。

37.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内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全部采用口试方法进行,主要检测一个人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目前设定测试内容有四个部分:(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占总分的10%;(2)读双音节词语50个,占总分的20%;(3)读短文400字,占总分的30%;D说话,占总分的40%。38.普通话水平分为几级几等? 普通话水平分为三级六等,从高到低为:一级,甲等、乙等;二级,甲等、乙等;三级,甲等、乙等。39.推广普通话是哪一年载入宪法的?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4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什么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1)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2)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3)招牌、广告用字(4)企业事业组织名称;(5)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4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1)文物古迹;(2)姓氏中的异体字;(3)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4)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5)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42.怎样才算普及了普通话?

答: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等之后,便是基本普及了普通话。43.推广普通话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更重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于2001年1月l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规定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并对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和公共服务行业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了明确规定。

44.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方言将在一定领域和指定地区内长期存在,普通话和方言将处一个不断融合丰富的过程中,这句话对吗?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哪次会议通过的?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45.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否合乎规范、标准,往往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语言文字是人们的交际工具,是信息的载体。加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对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与交流和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4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四条规定公民有哪些权利?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47.我国国家机关的公务用语用字是什么?

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48.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语言文字与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关系是什么?

国家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地位平等的基本原则和政策。49.需要使用外国语言文字为播音用语的,须经过哪个部门批准?

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

5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什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

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的工具。51.什么是《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它是经由国务院专业委员会审订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用于拼写我国汉语普通话的一套拼写字母和拼写规则。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52.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原则是什么?

(1)国际化原则:字母采用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2)音素化原则:用音素来描写音节;(3)标准音原则:以北京音为标准音。53.《汉语拼音方案》是什么时间公布的?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发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汉语拼音教学应在何时?

初等教育应当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是什么部门?

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56.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用语用字的监管部门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57.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由哪个部门颁布?

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58.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哪个部门负责审定?

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

59.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应如何处理?

不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使用语言文字的,公民可以提出批评和建议。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做出处理。

60.城市公共场所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规定的应如何处理?

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61.干涉他人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如何处理?

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62.联合国在何时通过现代汉语成为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1973年12月。

63.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

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6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应当做到三个“有利于”。这三个“有利于”指什么?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65.姓氏中的异体字是否允许保留或使用?

允许。

66.姓氏中是否允许使用繁体字? 不允许。

67.姓名中的“名”是否允许使用异体字? 不得使用

68.播音员、主持人和演员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 不得低于一级。

69.各级各类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

不得低于二级。

70.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几级?

必须达到二级甲等。

71.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不得低于几级?

不得低于三级甲等。71.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是?

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现设在教育部。72.地方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地方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管理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72.地方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指哪些部门?

省、地市州盟、县市旗三级均设立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73.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有哪些?

有省语委,市语委、县(市、区)语委,街道(社区)语言文字工作机构。

74.对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违法行为的管理途径有哪些?

有3条管理途径:一是社会共同管理,二是责任人所在单位管理,三是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74.人事行政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人事行政部门对国家机关的用语用字进行监督和管理。75.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使用列入学习督导、检查、评估和考核的内容。

76.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通信、信息产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通信、信息产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对广播、电视、出版物、网络以及信息技术产品的用于用字进行监督管理。7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商标以及广告、招牌的用语用字进行监督和管理。

78.民政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民政行政管理部门对地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的用字进行监督和管理。

79.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用语用字进行监督管理。

80.公安机关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监督管理职责是什么?

公安机关对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中公民的姓名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81.广告、招牌用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处罚?

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罚

82.广告、招牌用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予以惩罚拒不改正的,如何处理?

予以惩罚拒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一下的罚款。

83.有关部门不履行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社会应用进行监督管理职责的,由哪个部门予以处罚?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会处罚。84.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哪三项?

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措施有:“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85.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推广普通话的基本思路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党政机关为龙头,以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为榜样,以公共服务行业为窗口,带动全社会推广普及普通话。

86.说出几部你知道的有关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经》、《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提出要推广使用普通话。

87.新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采用两种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88.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什么?

由繁趋简

89.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分为几个等级?

国家级示范校、省级示范校和市级示范校。90.汉字的规范书写行款为?

横写(由左至右,先上后下);竖写(由上至下,先右后左)。91.普通话跟《汉语拼音方案》是什么关系?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而表述北京音系的书面标准就是《汉语拼音方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十八条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92.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

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实施。9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什么途径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汉语文课程

94.我国境内的社会用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留繁体字、异体字

(1)文物古迹;(2)姓氏中的异体字;(3)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4)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5)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95.什么是不规范汉字?

所谓不规范的汉字是指书写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和错字、别字。96.什么是规范字?

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简化字总表》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与传承字。2001年1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第三十七号主席令,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

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标准。97.什么是二简字?

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提出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提出的简化汉字。试行没多久,由于在社会上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乱,国务院已于1986年宣布废止。98.什么是别字?

别字是由于几个字字形相近,或字音相同,而产生的辨别错误。是指写错或读错的字,比如把“包子”写成“饱子”,是写错别字;把“破绽”的“绽”(zhàn)读“定”,是读别字。也说白字。别字也可以称作“别号” 99.什么是异体字?

是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组字。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按捺—按纳 按语—案语 100.什么是繁体字?

《社会保险法》百题问答 篇3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法规处组织编写

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35号主席令予以颁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社会保险法》确定了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规定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社会保险制度的综合性法律,是一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深入宣传贯彻《社会保险法》,配合法律的颁布实施,我们组织编印了《〈社会保险法〉百题问答》,就《社会保险法》及其配套政策法规、有关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真诚希望,这本小册子能为社会各界学习、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险有关知识提供有益帮助。

编者 2011年6月

目录

一、总 则

1.什么是社会保险?

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社会保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4.《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5.《社会保险法》规定我国建立哪些社会保险制度? 6.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是什么?

二、基本养老保险

7.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8.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9.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是什么? 10.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

11.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谁承担? 12.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 13.《社会保险法》为什么将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确定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因素? 14.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有哪些?

15.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个人如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16.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如何计发? 17.我国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如何调整?

18.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如何转移? 19.怎样确定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 20.什么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2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哪些特点? 2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对象有哪些? 23.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怎样缴费?

24.参保农村居民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25.为什么规定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应参保缴费? 2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怎样计发?

27.怎样理解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合并实施?

三、基本医疗保险

28.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9.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30.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如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1.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如何缴费? 32.国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3.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4.国家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35.职工退休后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待遇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36.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纳医疗保险费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限怎么办? 37.参保人员发生的诊疗项目费用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支付? 38.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服务设施费用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支付? 39.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40.哪些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41.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

42.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缴费年限应如何处理?

四、工伤保险

43.什么是工伤保险制度?

44.哪些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 45.确定工伤保险费率的原则和方式是什么?

46.哪些情形下职工受到事故伤害等可以认定为工伤? 47.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48.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49.再次劳动能力鉴定和复查鉴定应遵守哪些规定? 50.哪些情况导致职工在工作中伤亡不认定为工伤?

5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5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六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53.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54.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如何参加工伤保险?

55.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一次性赔偿金标准是什么? 56.如果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工伤发生的所有费用是否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57.职工发生了工伤,但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也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何处理/ 58.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其工伤医疗费用应如何处理?

五、失业保险

59.什么是失业保险制度?

60.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61.如何调整失业保险费费率?

62.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什么条件? 63.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64.失业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哪些支出? 65.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66.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如何计算?

67.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能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获得哪些补偿? 68.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有哪些程序?

69.职工跨统筹地区转移就业,失业保险关系如何接续?

六、生育保险

70.什么是生育保险制度?

71.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72.哪些人员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七、社会保险费征缴

73.社会保险登记对象有哪些? 74.《社会保险法》对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时其法定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75.有分支机构的用人单位,如何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6.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是否应当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7.目前国家对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是如何规定的? 78.社会保险费是否可以延期申报缴纳?

79.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如何处理?

八、社会保险基金

80.什么是社会保险基金?

8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哪些项目? 82.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应实行哪一级统筹?

83.怎样理解《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84.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应如何补足?

九、社会保险经办

85.什么是社会保险经办?

86.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原则是什么? 87.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费用如何保障? 88.《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是怎样要求的? 89.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90.参保对象要求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91.什么是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十、社会保险监督

92.为什么《社会保险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行使监督职权? 9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哪些监督?

94.对有关社会保险的举报、投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95.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应当如何处理?

十一、法律责任

96.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97.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98.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十二、附 则

99.被征地农民如何参加社会保险?

100.保障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益有哪些具体措施?

一、总

1.什么是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按照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参保者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风险情况下提供物质帮助(包括现金补贴和服务),使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免除或减少经济损失的制度安排。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广泛、保障作用明显,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主体地位。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保险事业,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新时期党执政为民、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2.社会保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一是社会共济。社会保险按照大数法则,在全社会范围内统一筹集资金,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互助共济,集合社会多数人的力量,均衡分担少数人遭遇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越广,统筹层次越高,资金调剂范围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二是责任分担。社会风险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承担。个人、用人单位、国家都应承担社会保险责任。参保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应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应承担一部分社会保险费用,以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国家作为社会保险的后盾,也承担着社会保险资金供给责任。三是政府主导。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参保是用人单位和个人的义务,政府负责组织推动社会保险组织和运作,并对社会保险工作进行监督。

3.社会保险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一是抵御风险的功能。公民可能遭遇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人身风险与工作风险。人身风险包括年老、疾病、生育等风险。工作风险包括工伤、失业等风险。这些风险有的是必然的,如年老、疾病;有的是或然的,如工伤、失业。当风险来临时,个人往往难以凭借自力救济的方式应对风险,因而对生活造成重大影响。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最基本作用,是在风险发生时对个人收入损失提供补偿,保证个人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暂时失去工作岗位从而造成收入中断或者减少时,仍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免除或减少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二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社会保险是社会的“稳定器”,一方面能够使社会成员增强安全感,改善对未来生活的心理预期,安居乐业;另一方面也能够缓解社会矛盾,推动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三是调节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社会保险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社会保险通过对收入高低不同的群体按同样费率征收社会保险费,聚集成社会保险基金,一方面对收入较低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个人给予援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在全体参保者共享的待遇上,实际向低收入群体倾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四是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市场经济需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社会保险保障了暂时退出劳动岗位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劳动力的供给和正常再生产成为可能,为维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提供了劳动力后备军。

4.《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实施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2010年10月28日,《社会保险法》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并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截至《社会保险法》出台,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达229件,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及非诉讼程序法。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在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保险法》是调整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的专门法律,其颁布实施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社会保险法》将党中央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转化为根本性、稳定性的国家法律制度,必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2)使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全面进入法制化轨道。《社会保险法》规范了社会保险关系,强化了政府责任,确定了社会保险相关各方的法律责任等,使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更加稳定、规范。特别是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要配套制定一系列法规和规章等,带动社会保险法制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3)为推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法制保障。《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从法律上破除了阻碍各类人才自由流动、劳动者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制度性障碍,有利于形成和发展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险法》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和谐。《社会保险法》的出台,与以前颁布实施的《劳动法》《公务员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起,构成了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完整的顶层架构,对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在法制轨道上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社会保险法》规定我国建立哪些社会保险制度?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我国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6.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方针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条规定,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

(1)广覆盖。就是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要广,使尽可能多的人纳入到社会保险制度中来。这是维护《宪法》和《社会保险法》赋予公民的社会保险权益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我国推进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发展过程看,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都是逐渐扩大的;从国有单位到非国有单位,从单位职工到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从就业相关人员到非从业人员,从城镇人口到农村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全体居民,其目标是做到使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与就业相关,主要覆盖职业人群。

(2)保基本。就是社会保险待遇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基本需要为原则。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确定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既要防止超出现实可能的过高标准造成国家财政、用人单位和个人负担过重,又要避免有劳动能力的人过分依赖社会保险而妨碍其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保基本”是相对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3)多层次。就是社会保险除了基本保险之外,国家还鼓励和支持建立补充保险(如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和发展各类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4)可持续。就是社会保险制度应当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特别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影响,努力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长期平衡,以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的稳定良性运行,也不给用人单位和个人造成过重的缴费负担。

以上“12字方针”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明确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立足点。就是基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差异大、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第二,明确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制度的实现路径。就是要优先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弥补制度缺失;继而解决覆盖面“从小到大”的问题,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在此基础上,稳步解决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第三,明确了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的确定,要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和基本需要为原则。

二、基本养老保险

7.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指参保职工或以个人身份参保人员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法定期限和法定退休年龄后,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物质帮助,以保证因年老或病残退出劳动领域,仍具有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在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实行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保障职工退休后获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但有利于解除职工老年后顾之忧,还有利于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8.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另外,《社会保险法》第九十五条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村居民依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第九十七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参照本法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根据《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此外,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关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8]11号)的规定,凡依法在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境外非政府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的专职工作人员,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司法部《关于监狱企业工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25号)的规定,监狱企业工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根据国家宗教事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妥善解决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意见》(国宗发[2010]8号)的规定,在尊重宗教教义教规基础上,宗教教职人员自愿参加养老等社会保险。2008年,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8]10号),决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省市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9.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这项规定明确了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

在总结地方试点和借鉴国际上社会保险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统账结合”是把社会统筹的长处和个人账户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实质是把公平与效率、社会共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以法律的形式将制度模式确定下来,意义十分重大,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这项基本制度。

10.什么是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

答:视同缴费年限是职工社会保险的一项法定权益。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确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挂钩的制度,同时明确“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劳办发[1997]116号)规定,视同缴费年限是指参保职工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年限。

实践中,由于各地实行个人缴费的时间不一致,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例如,北京市从1992年10月1日起,以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作为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依据,此前按国家有关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职工个人缴费年限。

为适应推进国企改革和有关事业单位转制的需要,国家对一些特殊情况出台了专门的规定。例如,《科学技术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字[1999]143号)规定,转制后的在职人员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1999年7月1日起,单位和个人按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1999年7月1日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

11.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谁承担?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我国企业职工实行的是企业退休保障制度,个人不缴费,退休后由企业发放职工退休金。20世纪90年代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确立了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基本养老金与缴费年限及缴费工资挂钩的机制,并明确“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视同缴费年限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

12.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如何计发?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基本养老金由统筹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本养老金根据个人累计缴费年限、缴费工资、当地职工平均工资、个人账户金额、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等因素确定。”

《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规定,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对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进行了改革,采取了“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改革方式。

老人: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老人”,仍然按照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基本养老金,并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

新人: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的参保人员属于“新人”。退休时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l%。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

中人: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国发[2005]38号文件实施后退休的参保人员属于“中人”。退休时,除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再加发过渡性养老金,弥补视同缴费期间没有个人账户实际积累的问题。过渡性养老金的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待遇水平合理衔接、新老政策平稳过渡的原则,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制订具体办法。

《社会保险法》关于基本养老金计发的规定与国发[2005]38号文件的内容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将“基础养老金”改称为“统筹养老金”。

13.《社会保险法》为什么将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确定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因素? 答: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指在城镇人口范围内,在当前的分年龄死亡率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它以当前分年龄死亡率为计算基础,是一个经验推定的值。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超过73岁,城镇的这一指标更高一些。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减去退休年龄,就是参保人员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平均年限。将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作为确定基本养老金的因素,有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实现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发放,维护其社会保险权益。

14.基本养老金的领取条件有哪些?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根据这项规定,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二是累计缴费满15年。

第一个条件,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法定退休年龄仍然按照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执行。即:(1)男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3)经医院证明和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

第二个条件,累计缴费满15年。《社会保险法》维持了现行最低缴费满15年的规定。主要考虑:一是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已达到73岁,为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设立最低缴费年限;二是不论通过何种方式就业,缴费都累计年限,多数人可以比较容易地达到15年;三是从国际经验看,实施缴费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基于缴费与待遇领取长期资金平衡的精算结果,大都规定有最低缴费年限。

15.缴费年限不足15年的个人如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缴费至满十五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按照国发[1997]26号文件和国发[2005]38号文件的规定,对于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采取的是“一次性领取个人账户储存额,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办法。实践中,确有部分人员因种种原因,参保时间晚或中断缴费等,到退休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无法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和享受其他养老保险待遇,老年生活缺乏稳定长期的有效保障。对这项政策,《社会保险法》做了重大完善和拓展,增加了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允许个人缴费至满15年,二是可以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或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增加两种方式供缴费不满15年的个人选择,有利于参保个人根据自身缴费能力和实际情况,确定获得养老保险长期待遇的途径,避免权益损失。不仅如此,《社会保险法》这样规定,在法律层面上,为今后探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可衔接、可转换等,留下发展空间,对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16.基本养老保险遗属待遇如何计发?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七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

遗属待遇,包括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丧葬补助金,指为了减轻职工家属因办丧事而增加的经济负担,给予的一次性补助。抚恤金,指为了保证由死亡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不因供养人死亡而断绝生活来源,给予的基本生活费用。

我国政府一直重视遗属的养老保险待遇。《劳动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对此都有规定,明确工人与职员因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时、退职养老后死亡时或非因工残废完全丧失劳动力退职后死亡时,由劳动保险基金支付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改革开放以来,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基本养老金,对遗属待遇一直未做新的统一规定。实践中,各地出台了一些政策办法,但存在支付条件不一致、发放标准和待遇水平差异较大、支付渠道不同等问题,亟须进行规范。《社会保险法》作出上述规定,有利于维护参保人员的利益和统一政策。国家将依法制定配套政策对遗属待遇予以规范。

17.我国职工基本养老金水平如何调整? 答:《社会保险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自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提出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已进行了14次调整。特别是2005-2011年,国务院连续7年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进行较大幅度调整,人均养老金从2005年的700元提高到2011年的1500元左右。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初期按照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确定,后改为按照上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一定比例确定,并向退休早、基本养老金相对偏低以及具有高级职称的退休科技人员等群体倾斜。

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实现退休人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保证。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基本养老金调整将主要参考两个因素: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和物价上涨情况。建立正常调整机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退休人员与在职职工一样能够参与社会财富分配,分享经济发展成果。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反映了劳动者分配的社会财富增加水平,因此应作为调整基本养老金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物价,尤其是居民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直接影响养老金的购买力,进而影响退休人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因此,物价上涨情况也是调整养老金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特别是要关注直接影响居民日常消费的物价上涨情况。

18.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如何转移?

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的规定,跨统筹地区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移,除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外,还转移部分统筹基金。其中,个人账户储存额的转移额为:1998年1月1日之前按个人缴费部分累计本息转移;1998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期间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11%记入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转移;2006年1月1日之后的,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8%记人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转移。统筹基金转移额为: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的12%的总和确定,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人员在各地的参保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个人账户储存额累计计算。

19.怎样确定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 答:正确确定跨统筹地区就业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关系到参保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秩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国办发[2009]66号)统一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领取地的确定办法,具体内容是:

(1)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在户籍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而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满10年的,在该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当地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3)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回上一个缴费年限满10年的原参保地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4)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不在户籍所在地,且在每个参保地的累计缴费年限均不满10年的,将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及相应资金归集到户籍所在地,由户籍所在地按规定办理待遇领取手续,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20.什么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为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而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第二十一条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之所以称之为“新农保”,主要是为了区别于1991年至2008年开展的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完全采用个人账户模式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称为“老农保”)。

2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筹资方式上,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助相结合,加大了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补贴力度。第二,在制度模式上,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第三,养老金待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政府全额支付的基础养老金,目前中央确定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这两部分待遇支付终身。政府建立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其标准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

2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对象有哪些? 答:《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这里包含了3个条件:第一是参保人应年满16周岁。这与我国《劳动法》规定的最低劳动年龄是一致的;而在校学生即使超过16岁,由于其没有就业和收入,也不属于参保对象。第二是未参加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如果已经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就不再参加新农保;农村居民已经参加新农保,又进城务工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以停止缴纳新农保保险费,新农保个人账户予以保留;对于农村居民因就业和居住等情况,在不同阶段参加了多种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将制定有关衔接政策,保障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权益。第三是应在户籍地参保。这样便于管理,也有利于保证参保农民的权益。

23.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怎样缴费?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的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农村居民自愿选择、自主缴费,每年缴费一次,可以根据不同年份的收入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国家将依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为其成员所共有,村集体有责任为本村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提供经济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和个人,特别是村集体经济改制后的经济组织或经营者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地方政府对农民参保缴费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记入个人账户。地方政府可以制定适当的激励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中青年农民选择较高标准缴费、长期缴费,以提高自己将来的养老金水平。

24.参保农村居民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应当符合哪些条件?

答:参保农村居民领取新农保养老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按规定参保缴费;(2)年满60周岁;(3)未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其中,在当地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已年满60周岁的不用缴费,可以直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期限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数不少于15年。

25.为什么规定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应参保缴费?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本人不用缴费,可以直接按月领取政府发给的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这样规定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扩大参保的覆盖面,促进符合条件的人员及早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引导年轻人关注自己未来的养老问题,提高全社会养老保险意识;二是引导农村中青年居民依法更好地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2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怎样计发?

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1)基础养老金。目前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长期缴费的参保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水平。

(2)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月支付,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这是根据60周岁人口平均存活年数和利息等因素计算出的计发月数。例如:若个人缴费选择每年300元档次,地方政府每年补贴50元,缴费30年,平均年利率为3%,到60周岁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为16651元,除以139,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120元。加上基础养老金55元,就是175元。如果基础养老金、个人缴费和计息标准提高,新农保养老金将增加。

27.怎样理解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合并实施?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法律这样规定,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推进社会保险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险统筹,整合城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缩小不合理的城乡待遇差距,是“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任务。城镇未参保居民和农村居民情况比较相似,都是无用人单位,适宜实行相同的养老保障制度模式。二是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服务效率,规范服务管理,降低基金管理风险,同时还可以节省公共资源,减少社会保险制度运行成本。

三、基本医疗保险

28.什么是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答: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个人、集体组织和政府等,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筹措)资金,形成医疗保险基金,在参保人因患病和意外伤害而就医诊疗时,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其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从而化解和减少参保人因患病引起的经济风险的社会保险制度。按照《社会保险法》的规定,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三项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29.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中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照此项法律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缴纳医疗保险费。

30.用人单位和参保职工如何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关于缴费标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国发[1998]44号),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用人单位缴费率应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31.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如何缴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劳社厅发[2003]10号)规定,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率原则上按照当地缴费率确定。从统筹基金起步的地区,可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筹基金的缴费水平确定。缴费基数可参照当地上一职工平均年工资确定。

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国发[2009]12号)要求,要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

32.国家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六条原则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这项规定所称“国家规定”,主要是指国务院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若干规定以及各统筹地区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制定的具体标准。

依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规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包括: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标准;起付标准以上和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比例标准;一些特殊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其中,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统筹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标准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2009年提高到6倍左右;个人负担比例标准由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离休人员、老红军的医疗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支付有困难的,由同级人民政府帮助解决;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保险待遇不变,医疗费用按原资金渠道解决,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列账管理;退休人员个人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对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计入金额和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给予适当照顾;国家公务员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享受医疗补助政策。

目前,全国各统筹地区的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大约为社会平均工资的3%左右。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为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左右。

33.国家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规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主要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大额医疗费用或住院医疗费用。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既提高抗风险能力,又兼顾农民受益面。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年内没有动用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要安排进行一次常规性体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制定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基本药物目录。各县(市)要坚持根据筹资总额,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地确定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确定常规性体检的具体检查项目和方式,防止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超支或过多结余。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到6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年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

34.国家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标准是如何规定的? 答:《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号)规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重点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统筹地区根据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目前,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到6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9]66号)规定,将保障范围进一步延伸到门诊多发病、慢性病。目前,已有8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统筹。

35.职工退休后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待遇的法定条件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退休后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目前,国家对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尚无统一的规定,由各统筹地区根据本地情况自行确定。从各地执行情况看,一般为男职工30年(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女职工25年。北京市规定:男职工最低缴费年限为25年,女职工为20年。

36.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纳医疗保险费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限怎么办?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七条“未达到国家规定年限的,可以缴费至国家规定年限”的规定,只要职工补足了缴费年限,退休后就可依法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按此项法律规定,国家制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最低缴费年限。参保人员补缴医疗保险费为其实际缴费年限与国家规定的最低缴费年限相差的期间内,应当由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全部医疗保险费。

37.参保人员发生的诊疗项目费用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支付?

答:根据《关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的意见》(劳社部发[1999]22号)规定,国家采用排除法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在此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本地区的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可以采用排除法,分别列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也可以采用准入法,分别列基本医疗保险准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的诊疗项目目录。

参保人员发生的诊疗项目费用,属于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先由参保人员按规定比例自付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属于按排除法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费用和支付部分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外的,或属于按准入法制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准予支付费用诊疗项目目录以内的,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38.参保人员发生的医疗服务设施费用按照什么原则进行支付?

答:根据《关于确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意见》(劳社部发[1999]22号)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设施费用主要包括住院床位费及门(急)诊留观床位费,对已包含在住院床位费或门(急)诊留观床位费中的日常生活用品、院内运输用品和水、电等费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不另行支付,定点医疗机构也不得再向参保人员单独收费。同时,国家采用排除法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不予支付的生活服务项目和服务设施费用,在此基础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其他医疗服务设施项目是否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由各统筹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普通住院病房床位费标准确定。基本医疗保险门(急)诊留观床位费支付标准,按本省物价部门规定的收费标准确定,但不得超过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参保人员的实际床位费标准低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的,以实际床位费标准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高于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支付标准的,在支付标准以内的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超出部分由参保人员自负。

39.参保人员异地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如何结算? 答:《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工作的意见》(人社部发[2009]190号)要求,加强和改进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服务,并分不同人群情况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一是参保人员短期出差、学习培训或度假等期间,在异地发生疾病并就地紧急诊治发生的医疗费用,一般由参保地按参保地规定报销;二是参保人员因当地医疗条件所限需异地转诊的,医疗费用结算按照参保地有关规定执行;三是异地长期居住的退休人员在居住地就医,常驻异地工作的人员在工作地就医,原则上执行参保地政策;四是对经国家组织动员支援边疆等地建设,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后,已按户籍管理规定异地安置的参保退休人员,要探索与当地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的办法。

目前,异地就医结算工作大致有四种方式:(1)推进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由省级统一规划,参保地和就医地通过省级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联网结算,解决各类人员省内跨统筹地区异地就医结算不便问题;(2)统筹地区之间跨省“点对点”联网结算,主要解决双方异地安置退休人员报销不便等问题;(3)省级经办机构之间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指导所辖统筹地区跨省协作;(4)由参保地在异地就医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办事机构,或异地确定定点医疗机构,解决特殊异地安置人员报销不便等问题。全面解决异地急诊就医、转诊就医、异地长期居住和工作的人员就医结算的难题需要全国统一规划联网结算。

40.哪些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规定,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1)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关于“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按照社会保险险种分别建账,分账核算”的规定,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医疗费用,不能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2)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参保人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发生人身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用,应当由第三人承担。

(3)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经费标准按单位服务综合成本核定,所需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

(4)在境外就医的。境外就医的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41.申请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4号)规定,各类“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以及经军队主管部门批准有资格开展对外服务的军队医疗机构”均可申请定点资格。具体条件为:符合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符合医疗机构评审标准;遵守国家有关医疗服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有健全和完善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物价部门规定的医疗服务和药品的价格政策,经物价部门监督检查合格;严格执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规定,建立了与基本医疗保险管理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配备了必要的管理人员和设备。

42.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和缴费年限应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个人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人社部发[2009]19l号)规定,已经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跨统筹地区流动就业并参加新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关系随同转移,由新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通知原就业地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转移手续,不再享受原就业地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但缴费年限累计计算。其中,建立个人账户的,个人账户原则上随其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划转,个人账户余额(包括个人缴费部分和单位缴费划入部分)通过社会(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转移。

四、工伤保险

43.什么是工伤保险制度? 答:工伤保险制度是指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形成工伤保险基金,对参保单位职工因工作原因遭受意外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从而造成死亡、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职工及相关人员工伤保险待遇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伤保险是世界上最早产生以及最早进行国家立法,也是最成熟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我国于1951年颁布实施的《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建立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1994年颁布的《劳动法》对工伤保险制度作了原则的规定。1996年原劳动部发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沿用了40多年的以企业自我保障为主的工伤福利制度进行了改革。200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改革了工伤保险制度。2010年国务院修改了《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使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更加完善。工伤补偿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相结合,是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生活,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安定和生产力发展,是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根本任务。

44.哪些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按照国务院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应当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在这项规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是指各类企业。按所有制划分,包括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是指雇用学徒或帮工的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是指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外的其他事业单位。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六十五条规定:“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规定。”

45.确定工伤保险费率的原则和方式是什么? 答:由于工伤保险具有引导和促进用人单位预防伤亡事故的特征,工伤保险与其他社会保险的费率确定机制不同。《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定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和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和所属行业费率档次等情况,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按照这项规定,工伤保险的费率确定从总体到具体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规定工伤保险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即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概率的高低,分别确定不同的行业基准费率。二是规定同一行业内的费率档次,即根据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各行业基准费率基础上确定多个费率档次。以上两个环节,法律规定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三是确定每个用人单位的具体适用费率档次,即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其使用工伤保险基金、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对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率在其所属行业的费率档次内实行上下浮动,称为“浮动费率”机制。

46.哪些情形下职工受到事故伤害等可以认定为工伤?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47.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哪些材料?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3)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48.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主要程序是什么?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二十五条规定,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诊断。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49.再次劳动能力鉴定和复查鉴定应遵守哪些规定?

答:(1)再次劳动能力鉴定的有关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复查鉴定的有关规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申请再次鉴定和复查鉴定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50.哪些情况导致职工在工作中伤亡不认定为工伤? 答:《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导致职工在工作中伤亡不认定为工伤:一是故意犯罪;二是醉酒或者吸毒;三是自残或者自杀;四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对于醉酒标准,可以参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GB19522-2004)执行。“自残”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伤害自己的身体,并造成伤害结果的行为;“自杀”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上述情况都不能被认定为工伤。

51.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2)按月领取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3)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52.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至六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2)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53.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至十级伤残的,享受哪些待遇? 答:《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54.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如何参加工伤保险?

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四十四条规定,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中止。

55.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一次性赔偿金标准是什么?

答: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制定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9号)规定,非法用工单位伤残人员一次性赔偿金按照以下的标准支付: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职工年平均工资。对非法用工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人员,支付一次性的赔偿金标准为: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并按照上一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倍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

56.如果用人单位按规定缴纳了工伤保险费,其职工工伤发生的所有费用是否都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答:不是。《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1)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2)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3)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此外,正常情况下对不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工伤医疗费用,工伤保险基金也不予支付。

57.职工发生了工伤,但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也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规定:“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发生工伤事故的,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支付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先行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应当由用人单位偿还。用人单位不偿还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依照本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追偿。”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

58.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其工伤医疗费用应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这项规定所称“第三人”,是指工伤保险关系当事人以外的法人或自然人;所称“工伤医疗费用”,包括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这些费用应当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第三人不支付工伤医疗费用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是为了确保工伤职工能够及时得到救治,体现了以人为本、保护弱者的立法思想。

五、失业保险

59.什么是失业保险制度? 答:失业保险制度是指国家为因失业而暂时失去工资收入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以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为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创造条件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者要依法参加失业保险,且履行法定义务并符合法定条件。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经历了一个由失业救济到待业保险,再到失业保险的历史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失业救济制度;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建立待业保险制度;1999年以颁布实施《失业保险条例》为标志,建立起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的重大变化是:进一步扩大了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由城镇企业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增加了个人缴费,提高了失业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建立了省级调剂金制度;重新确定了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使其更好地与最低工资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衔接,明确规定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项目;确定了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制,规定了社会化管理的发放制度。

60.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第二条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本条所称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第三十二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以决定本条例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有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61.如何调整失业保险费费率?

答: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第九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行政区域失业人员数量和失业保险基金数额,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适当调整本行政区域失业保险费的费率。”费率调整应当考虑两个因素:一是基金支付的实际需要;二是单位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在基金出现支付困难且单位和个人缴费承受能力较强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通过适当上调费率增加基金收入;在基金出现结余较多且支撑能力较强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可以通过下调费率解决基金沉淀、使用效益不高的问题。在一个省的范围内个别地区暂时出现基金收不抵支时,可以通过使用调剂金和财政补贴的办法解决,只有收不抵支问题较为普遍时,才应当采取调整费率的办法。费率调整权由中央政府行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本行政区域的费率。这是体现费率调整严肃性的必要措施。国务院可以直接调整全国费率,也可以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申请,批准调整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费率。

62.申领失业保险金应具备什么条件?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有关规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一是失业前用人单位和本人已经缴纳失业保险费满一年的。如果用人单位和个人没有参加失业保险,或者参加了失业保险但缴费时间不满一年,即使职工处于失业状态,也不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条件,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二是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根据国家规定,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其发生责任不在失业者本人,对于这种失业人员,国家应当为其提供失业保险待遇,失业人员也有权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三是已经进行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办理失业登记是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必经程序,目的是为了掌握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确认其资格。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还需有求职要求。这是考虑到失业保险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

63.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分为三个档次:(1)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足5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2)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最长能够领取18个月的失业保险金;(3)累计缴费时间10年以上的,最长能够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关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的规定,不能理解为缴费时间达到上述要求的失业人员都能领取最长期限的失业保险金。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基于这一考虑,《社会保险法》没有将享受待遇的期限与缴费年限的关系划分得很细,而只是作了原则性规定。在具体操作中,各地可以在同一档次内,根据失业人员缴费时间的长短,相应拉开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差距。至于具体档次如何划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确定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的依据是失业人员失业前累计缴费年限,而不是失业前的连续缴费时间。

64.失业保险基金可以用于哪些支出?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失业保险基金可用于下列支出:(1)失业人员领取的失业保险金;(2)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当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3)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向其遗属发放的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此外,根据《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规定,失业保险基金还可以用于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接受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的与失业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

65.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是如何确定的?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失业保险金的标准,按照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将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挂钩,使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随着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而调整,这也是保证失业人员享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成果的主要措施。考虑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全国不宜规定统一标准。因此,《社会保险法》将具体发放标准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66.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其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限如何计算?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与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最长不超过二十四个月”。这一规定有两层含义:一是失业人员重新就业后,再次失业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也就是说,不管依据之前累计缴费年限确定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是否已经全部使用,之前的缴费时间均不再累计计算,而是根据重新就业后的缴费时间重新计算。二是对前次失业应当领取而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所对应的权益予以保留,可以与根据再次失业时的累计缴费年限计算出来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合并计算。

67.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能从失业保险基金中获得哪些补偿? 答:《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参照当地对在职职工死亡的规定,向其遗属发给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支付。”《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8号)第十条规定:“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死亡的,其家属可持失业人员死亡证明、领取人身份证明、与失业人员的关系证明,按规定向经办机构领取一次性丧葬补助金和其供养配偶、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失业人员当月尚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可由其家属一并领取。”

68.失业人员申领失业保险金有哪些程序?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条规定,申领失业保险金的程序是:(1)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失业人员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2)用人单位将失业人员的名单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3)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明、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及时到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4)失业人员凭失业登记证明和个人身份证明,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手续;(5)失业人员按月到同一个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失业保险金,或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具单证,到指定的银行领取失业保险金。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自办理失业登记之日起计算。

69.职工跨统筹地区转移就业,失业保险关系如何接续?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的,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根据这一规定,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后,原失业保险关系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将其失业保险关系转至迁入地,迁入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接受,并办理接续手续。由于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和其缴费年限紧密相关,失业保险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权益积累的性质。所以,当职工流动就业时,其之前的缴费年限对其今后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职工跨统筹地区就业后,其失业保险关系随本人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

六、生育保险

70.什么是生育保险制度?

答:生育保险制度是指国家组织实施,由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建立生育保险基金,用于化解职业妇女因生育而暂时中断劳动所产生的收入损失风险,为其提供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实行职工生育保险制度的宗旨,在于通过向生育职工提供生育津贴、产假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的待遇,保障她们因生育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经济收入和医疗保健,帮助生育女职工恢复劳动能力,重返工作岗位,并使婴儿得到必要的照顾和哺育,从而体现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妇女在这一特殊时期给予的支持和爱护。同时,通过将妇女生育负担由用人单位责任转化为全社会责任,有利于平衡用人单位之间的负担,减轻用人单位招用女职工的成本,促进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还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

71.生育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三条规定,“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目前,生育保险制度主要覆盖城镇企业等用人单位。

72.哪些人员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答: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亭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此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未就业妇女,其生育医疗费用可以按照规定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支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妇女,其生育医疗费用可以按照规定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支付。

七、社会保险费征缴

73.社会保险登记对象有哪些?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和第五十八条第一、二款规定,社会保险登记对象包括:(1)用人单位;(2)用人单位的职工;(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

此外,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也应在指定的经办机构或基层社会保障服务网点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4.《社会保险法》对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时其法定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用人单位履行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义务,须严格遵守《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时限要求。

(1)用人单位应当自成立之日起30日内凭营业执照、登记证书或者单位印章,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2)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3)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险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或者用人单位依法终止的,应当自变更或者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社会保险登记。

75.有分支机构的用人单位,如何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答:《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号)第六条规定:“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缴费单位具有异地分支机构的,分支机构一般应当作为独立的缴费单位,向其所在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单独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跨地区的缴费单位,其社会保险登记地由相关地区协商确定。意见不一致时,由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登记地。”总结实践情况,《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法律这样规定,实际上明确了“社会保险登记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与《社会保险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号)的规定是一致的。

实践中,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属地管理的政策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综合考虑分支机构是否是独立的法人等因素。一般有独立营业执照的,应作为独立法人在营业执照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没有独立营业执照的,由总公司统一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发生争议情形的,应通过协商和由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裁决。

76.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是否应当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员,也应当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基层社会保障服务网点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77.目前国家对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是如何规定的?

答:(1)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规定,用人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分别是原则上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6%左右和2%;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实行行业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有关费率确定按照国家相应规定执行;用人单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费率按照《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4]504号)规定执行,由统筹地区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但不得超过用人单位工资总额的1%。职工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费率,分别为本人工资的8%、2%和1%。

(2)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费率。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规定,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费率为20%,其中8%计入个人账户;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费率,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地区可以参照当地基本医疗保险建立统筹基金的缴费水平确定。

(3)城镇居民参加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及新型农付合作医疗,主要采取定额方式缴纳社会保险费。

78.社会保险费是否可以延期申报缴纳? 答:《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对此项规定可以理解为,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用人单位不能避免和控制,可以延期办理缴费申报。但应当自不可抗力情形消失后,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报告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79.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如何处理?

答: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照该单位上月缴费额的110%确定应缴纳数额。用人单位补办申报手续后,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按规定结算。

八、社会保险基金

80.什么是社会保险基金?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指国家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由用人单位、参保个人、政府以及集体组织等按规定缴纳或筹措的,专门用于支付法定的社会保险待遇以及其他相关支出的专项基金。

社会保险基金按险种划分,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8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哪些项目?

答: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包括社会保险费收入、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其他收入。

社会保险费收入是指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分别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利息收入是指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债券或存入银行所取得的利息收入。财政补贴收入是指同级财政给予基金的补贴。转移收入是指随社会保险对象跨统筹地区流动而由异地经办机构转入的社会保险基金。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下级经办机构接受上级经办机构拨付的补助收入。下级上解收入是指上级经办机构接受下级经办机构上解的基金收入。其他收入是指滞纳金及其他财政部门核准的收入。

82.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应实行哪一级统筹? 答:《社会保险法》第六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逐步实行全国统筹,其他社会保险基金逐步实行省级统筹。”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关系到在多大范围内调剂使用社会保险基金,统筹层次越高,基金规模和调剂使用的范围就越大,基金的保障能力也越强。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要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全面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市级统筹,积极推进省级统筹。

83.怎样理解《社会保险法》规定的“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答:实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社会保险基金良性、健康发展的标志,关系到社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理解这项规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既是每一的目标,也是长远目标。收支平衡并不是要做到收和支完全相同,而是以支定收、大体平衡、略有结余。为保证实现收支平衡的目标,应当通过预算手段事先作出征缴计划、财政补助及其他资金来源计划,同时作出社会保险待遇支出计划及其他法定的支出计划,使收支一目了然,以有利于工作做在先,预先做好准备。

(2)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是指每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进而实现整个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是单独核算、分别运行的,不能相互挤占,因此各项社会保险基金都应做到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主要是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部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即实行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险基金提出的。这几个险种和保险项目当期收入用于当期支出,收支平衡是其应有之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行部分积累制,统筹部分实行现收现付制,需要做到收支平衡,而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储蓄式积累,其账户基金收和支不是同步发生的,其收支平衡是指参保人年轻时缴费与年老时享受待遇之间的收支平衡。

(4)预算本身并不能使基金做到收支平衡,但预算是促进收支平衡的重要手段,通过预算能以公开、透明的方式表现基金是否做到收支平衡。实践中,主要是通过货率调整机制和财政补助力度来促使实现基金的收支平衡。

84.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应如何补足? 答:《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给予补贴。

根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财社字[1999]60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社会保险基金当年入不敷出时,按下列顺序解决:

(1)动用历年滚存结余中的存款。

(2)存款不足以保证支付需求的,可转让或提前变现用基金购买的国家债券,具体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

(3)转让或兑付国家债券仍不能保证支付需求时,建立了基金调剂金的地区,由上级经办机构调剂。

(4)调剂后仍存在不足的,由同级财政部门给予适当支持。

(5)在财政给予支持的同时,根据需要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报批后调整缴费比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在申请调整缴费比例之前也可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政府批准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调整缴费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与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之间的比例。

九、社会保险经办

85.什么是社会保险经办? 答:社会保险经办是指由法定主体依照法律授权,筹集管理社会保险基金,办理社会保险事务,支付社会保险待遇,提供社会保险服务的所有公共管理和服务活动的总称。

上述所谓的法定主体,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明确,“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工作,由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专门机构管理”。规定下发之后,各地相继建立了退休费用统筹管理机构,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此后,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经办机构的性质和职能,推动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共有7635个,实有工作人员约15万人。

86.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原则是什么?

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是指法律授权设立的实施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的职能机构。《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了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原则。即:“统筹地区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经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可以在本统筹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明确统筹地区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业务和基金的集中管理,降低社会保险业务和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特别是法律规定可以根据社会保险经办工作需要设立服务网点,保证服务向社区延伸,能够进一步方便参保人员和用人单位就近办理社会保险事务,提高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的可及性。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划设立的。在中央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设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依据法律、法规授权和受部委托,组织拟定全国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综合管理、指导地方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在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区县三级地方政府分别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具体执行社会保险政策,经办社会保险事务,管理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社会保险待遇,为参保人员提供政策咨询、权益记录查询和其他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此外,在街道、乡镇、社区,普遍设立了承担城乡基本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功能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87.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费用如何保障?

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费用,主要由工作人员经费、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构成。《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人员经费和经办社会保险发生的基本运行费用、管理费用,由同级财政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障。”同级财政是指设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统筹地区的财政。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属于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由公共财政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开支,一方面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有利于经办管理服务正常运行;另一方面便于政府掌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开支状况,有利于实施对社会保险经办的运行监督。

88.《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社会保险待遇是怎样要求的? 答:《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时足额支付社会保险待遇。”

所谓“按时”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间支付社会保险待遇。“足额”是指满额,不得扣减。根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对社会保险待遇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定,计算申请人应该享受的待遇,按规定通过必要的方式将社会保险待遇及时足额地发放给社会保险待遇享受人。以货币方式支付的,要予以及时发放,以医疗服务等方式提供的,要予以即时结算。

89.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令第3号)第九条规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所有社会保险档案均为免费保管,不向有关当事人收取保管费用。

90.参保对象要求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答:参保对象要求办理社会保险业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依法履行职责,对属于正常业务范围的事项,既不能拒绝办理,也不能无理由延期办理。对不符合受理情形的,应及时进行告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的各项社会保险业务,都要做到依法合规、规程透明、审核资料完整、办结结果准确无误。

91.什么是个人社会保障号码? 答:《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社会保障号码是公民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实现社会保险权益衔接的唯一标识,是公民拥有社会保障权益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号码要求全国唯

一、终身不变、规则统一。

对于中国公民,使用18位的公民身份号码作为社会保障号码。《国务院关于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的决定》(国发[1999]15号)规定:“公民身份号码是国家为每个公民从出生之日起编定的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将在我国公民办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权益事务方面广泛使用。”多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积极推进公民身份号码的应用,已经将公民身份号码作为参保人员信息管理的关键信息。

随着社会保障覆盖人群的扩大,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华侨等群体也将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关于进一步做好在国内就业的华侨参加社会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118号)已明确参保华侨社会保障号码编制规则。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还将确定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社会保障号码编制的统一规则。

十、社会保险监督

92.为什么《社会保险法》规定各级人大常委会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行使监督职权? 答:《社会保险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投资运营以及监督检查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组织对本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等,依法行使监督职权。”《社会保险法》的这项规定,对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与完整具有重要意义,使我国社会保险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

听取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重要方式。《监督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听取政府的专项工作报告具有经常性、针对性、及时性以及时效性监督的特点,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工作,实施经常性监督的有效途径。社会保险基金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收支、管理、投资运营情况,社会普遍关注,因此应当列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社会保险基金运行专项工作报告,以及组织对贯彻执行《社会保险法》情况的执法检查,充分行使监督权,对监督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切实维护社会保险基金安全,保障广大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社会保险运行的行政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9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哪些监督?

答:社会保险基金是参保人员的保命钱,关系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保险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的,应当提出整改建议,依法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行政部门提出处理建议。社会保险基金检查结果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具体监督检查内容有:

(1)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情况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检查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征收的社会保险费是否及时足额收缴并存入基金收入户,有无不入账、搞体外循环或被挤占挪用的情况,收入户资金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转入财政专户等。

(2)对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情况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检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及服务机构是否按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支出基金,有无多支、少支或不支,有无挪用支出户基金,以及有无骗取社会保险待遇行为等。

(3)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检查财政专户有无挤占挪用、动用基金的行为,是否违规使用基金平衡财政预算、抵押担保,是否按规定及时足额拨入支出户等;监督收入户、财政专户、支出户是否账账相符,是否按规定开设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有无多头开户或违规开户行为,收支、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4)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情况监督检查,主要是监督检查社会保险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是否按国务院规定投资运营,是否考虑投资的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等。

94.对有关社会保险的举报、投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和财政部门、审计机关对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举报、投诉,应当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本机构职责范围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机构应当及时处理,不得推诿。”

各有关部门、机构应当公布本部门、本机构的监督电话号码、传真号码、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受理举报的范围,为举报人、投诉人提供便利条件。还可以依法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有功者予以奖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或打击报复举报人。接受举报、投诉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押、销毁举报材料,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基本信息。

95,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三条第三款规定:“个人与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社会保险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用人单位侵害个人社会保险权益的,个人也可以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依法处理。”

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因社会保险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不愿意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意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一、法律责任

96.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社会保险登记是社会保险费征缴的重要环节,是对社会保险缴费义务人进行管理的基础。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职工就无从参保,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也无法进行监督。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用人单位成立后30日内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报社会保险登记;另一种是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职工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无论发生哪一种情形,用人单位都要受到行政处罚。

97.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里所称的赔偿责任,主要是指因用人单位没有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致使劳动者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也不能享受某本医疗保险待遇,这些损失都应当由用人单位赔偿。此外,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时,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如果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下岗失业人员就不能享受自主创业、再就业的税收优惠,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98.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用人单位能否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关系到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运行。同时,用人单位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是其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前提。为此,对不依法履行社会保险缴费义务的行为,必须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收取滞纳金属于间接强制执行,加处滞纳金是通过给当事人增加额外经济负担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尽快履行行政决定,避免直接强制带来的对抗和冲突。收取万分之五的滞纳金是比照《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标准制定的。

十二、附

99.被征地农民如何参加社会保险? 答:《社会保险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法》所称“被征地农民”是指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士地而导致失去土地,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士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根据国家规定,被征地农民的具体对象,由各地确定。国务院规定的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政策依据,目前主要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该文件明确:有条件的地区,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参保范围,通过现行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解决;对城市规划区以外的被征地农民,凡已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地区,要按规定将其纳入相应的保障范围;没有建立上述制度的地区,可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必要的养老和医疗服务。基于以上安排,《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首先要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费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征地。

党支部知识百题问答 篇4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3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1日,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同年

(B)月召开。

A、6月B、7月C、8月D、9月2、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C)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批评

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中共中央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张闻天在会后根据多数人的发言特别是毛泽东的发言,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A、南昌B、古田C、遵义D、浙江

3、截止到2009年年底,中共中央组织部28日发布的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共

产党党员总数为(C)万名。

A、7600B、7700C、7800D、79004、辽宁省电子技术情报所成立于(A)年。

A、1981B、1984C、1987D、19895、中共辽宁省电子技术情报所总支委员会成立于(C)年。

A、1981B、1984C、1987D、19896、中共辽宁省电子技术情报所总支委员会党报创刊于2011年(A).A、2月17日B、2月18日C、2月19日D、2月20日

7、为了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工作氛围,我所党总支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坚

持开展年度先进评选活动,2010年度(B)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A、第一B、第二C、第三D、第四

8、我所软科学研究获得的最高奖项是:(B)

A、辽宁省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B、科技进步二等奖

C、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D、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

9、到目前为止,我所网站当前在线人数最高纪录为(C)人。

A、16B、22C、32D、4210、新年伊始,我所信息网络中心捷报频传:继承接辽宁省软件行业协会网站升级改版

项目后,又承接了辽宁省宗教事务局(A)的重要项目。

A、软件开发B、硬件开发C、网站制作D、网站升级

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1.5分)

1、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中国共产党党旗为旗面缀有金黄色党徽图案的红旗。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

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

3、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首次提出“(一

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他们不要破坏大陆的制度,我们也不破坏他们那个制度。

4、中共辽宁省电子技术情报所总支委员会,现有

(四)个党支部,包括(3)个在职党支部和(1)个离退休党支部;党员(44)人,其中在职党员(22)人,离退休党员(22)人。

5、共青团辽宁省电子技术情报所团支部成立于(2005)年,现有团员(20)

人。

6、我所的建所方针是(团结)、(创新)、(高效)、(务实)、(廉洁)、(公道)。

7、我所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三型”团队,以一流的业绩打造一流的省属科研院所)。

8、我国按行政区域划分为(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

区,(2)个特别行政区。

9、我所《党建风貌》网,已正式加入(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党建

网站联盟”,我所成为网站联盟中的首家(省属科研)单位。

10、新年伊始,由我所编写的《辽宁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一书,于2011年1月正

式面世。本书是我所计划编写的《软科学研究成果丛书》的第一部,由(金喜成所长)主编,(蔺晓刚副主任)亲自作序,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

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是党中央的常设机构,在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中

央委员会职权,领导全党,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事实上就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讲的党中央。请按先后顺序写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

2、中共辽宁省电子技术情报所总支委员会开展党建工作的工作宗旨是什么?

围绕所的中心工作抓党建,始终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3、2010年度,我所软科学研究获得了喜人的成果,请写出2010年度我所课题研究获得的四项大奖。

辽宁省优秀调研成果优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

4、“创先争优”的内容是什么?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优秀党务工作者

5、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双百人物”活动,“双百人物”的含义是什么?

上一篇:申论如何写启示下一篇:长沙普济医院,湖南省医保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