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学心得体会

2025-0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学心得体会(精选6篇)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学心得体会 本周的这一组课文,所涉及的都是有关战争题材的内容,要想让孩子们真正体会文章的主题,从文章中受到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战争对于我们这些处在**时期的孩子们来说,真的是如同听故事一样,丝毫感受不到战争的可怕之处,也体会不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有多深,此时,讲这一类的文章,只靠教师的讲述和分析是起不到更好的作用的,但为了让学生能从这一组课文中有更深刻的收获,我采用了对比、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学习课文《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一课时,我首先让孩子们自由想象,想象战争后人们的生活情况,由此,让他们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使同学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战争太残酷,人类需要**。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产生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这一问题一提出来时,学生们都不知道怎么去答,当时我意识到了,学生是因为对大的国际形式的不理解,而无法回答这一个问题的,所以,我马上适时地举例子,告诉学生,国与国之间就如同我们家与家、人与人之间,因为人与人的性格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等,可以造成人与人的不团结,国与国也是如此,大家和我们的小家是相似的。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学心得体会 篇2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首呼唤和平的诗, 它以一个孩子的视角, 抓住自然界人们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将其原有的美好、宁静的景象与因战争而遭破坏的景象加以对比, 并发出痛心的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反复四次叩问, 一次次触痛儿童柔软的内心, 这是儿童对战争的控诉与抗议。其实残酷的战争摧毁的岂止大海、沙漠、星空、草地, 还有山川、平原、森林、田野……它无孔不入, 它摧毁了我们身边的每一寸土地, 生活的每一个空间。于是, 诗人在最后一个小节发出了内心的希望与祈盼———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读读诗尾这个省略号吧, 有人说从中还读出了诗人希望给孩子们一场快乐的球赛, 一顿幸福的晚餐, 一个温暖的家……是啊, 我们多么希望孩子们能拥有这美好的一切。但此时此刻, 诗人希望与祈盼的只是一张平稳的课桌, 一间洁白的教室。课桌原本就是平稳的, 教室原本就是洁白的, 可如今这成了诗人心中的希望与祈盼, 那是多么揪心, 多么酸楚啊!

基于以上解读, 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 读准4 个生字, 读通诗歌, 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角色对读”“台阶图示阅读”“师生改编读”“模仿练笔”, 体会诗歌表达的方式与表达的情感。

3 . 通过质疑与拓展朗读, 感悟“ 春天”的特殊含义。

围绕以上目标, 我预设的教学板块如下:

第一板块:课前聊读, 走进“春天”1.

1. 提问:看到“ 春天”一词, 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2 .阅读几首关于“ 春天”的童诗。 (《春天》《春天被卖光了》)

(设计意图:“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词语, 儿童对于春天有一份发自内心的亲近与喜爱。课始, 让儿童与“春天”对话, 唤起流淌在他们心中的那一份甜甜的欢歌笑语、追逐嬉闹……在这份暖暖的积蓄之下, 再推荐儿童读两首关于“春天”的童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金波先生的《春天》, 感受童诗里“连环扣”的乐趣;以猜猜题目的方式读金子美铃的《春天被卖光了》, 感受童诗的奇思妙想。)

第二板块:课始预学, 读准字音、读懂内容

1 .出示课文题目:《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请学生读题。自由朗读。指名分小节朗读。

2 .交流讨论: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预设意图:踩着“春天”的步伐, 走进一首题目带着“春天”的诗歌, 开启“春天”之旅。)

第三板块:课中探学, 读出感情、读会形式

1.品读诗歌第1~4小节。

(1) 分组听写词语。

A组: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B组:战舰、水雷、坦克、大炮、导弹、地雷。

(2) 同桌对读, 发现这两组词语背后隐藏着的诗歌表达的特点。 (板书:对比)

(3) 比较, 画出“这究竟是为什么”, 结合男女生对读,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板贴:这究竟是为什么;板书:反复)

(4) 依着“词语卡片台阶图”,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 小节及第2~4 小节, 体会不同朗读方式下情感表达的不同。

如“上楼”的台阶:

(5) 追问想象:战争摧毁的岂止是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还有……请学生模仿练笔。

(预设意图:诗歌教学始于“读”, 也成于“读”。两组词语对读, 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美好的景象与四起的硝烟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在对比中体验对战争的恐惧;四次角色对读, 学生感受到四次追问形成的非同寻常的反复, 在反复中体验对和平的渴望。“台阶图”式的导读, 通过“上楼”“下楼”“忐忑楼”的朗读, 让原本抽象的朗读指导变得可视、可思, 继而在朗读中提升儿童的语言能力, 发展语文思维。)

2 .品读诗歌第5 小节。

(1) 引言朗读。请学生齐读第5 小节。

(2) 聚焦词语。师:如果聚焦一个词语, 你会把目光定格在哪儿? (请学生圈词并说说理由, 学生板书词语)

(3) 师生合作朗读第5 小节。

(预设意图:在学生交流写作内容之后, 教师蓄势而引:战争摧毁了原本美丽、宁静的家园, 战争夺走了原本自由、快乐的童年。据统计, 从1990~2003年, 在这短短的13 年间, 就有200 万儿童因战争失去了鲜活的生命, 平均每天有400 多个孩子因战争离我们而去。让我们走进诗歌, 听听这一刻我们共同的心声……于是在这五分钟的教学板块中, 学生从朗读到定格词语, 再到朗读, 经历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真真切切的阅读体验, 最后在教师引领下回环诵读, 感受作者对“春天”的呼唤。)

第四板块:课末拓学, 读懂“春天”

1 . 回读题目, 教师质疑, 引导学生读懂“ 春天”的含义。

2 .拓展阅读《春日》, 感受这个“春天”的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篇3

本来是海鸥的乐园,

可是巡弋的战舰和水雷

成了不速之客,

这究竟是为什么?

金黄色的沙漠,

本来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可是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

打破了它们的梦幻,

这究竟是为什么?

蓝得发黑的夜空,

本来属于星星和月亮,

可是如今频频发射的导弹

把星星的家园搅得很不安宁,

这究竟是为什么?

绿茵茵的草地,

本该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可是如今散落着的地雷碎片

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

这究竟是为什么?

我们希望,我们祈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平稳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洁白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解读原创秀

在这首诗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几幅不同的画面: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蓝得发黑的夜空、茵茵的草地。这让我们感受到了宁静、美好与欢乐。然而,这些画面上又出现了战舰、水雷、坦克、大炮,留给我们的是沉重与思考。进而,作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让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首诗先是描述了战争给自然界带来的种种不安宁,然后表达出祈盼,祈盼战火中的孩子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一样享受春天的美好。其实,要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的,不仅仅是战火中的孩子,还有海鸥、蜥蜴、甲虫……

链接原创秀

高洪波,内蒙古开鲁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大象法官》《吃石头的鳄鱼》等。本诗在编选时稍有改动。

超级模仿秀

这首诗前四个小节结构相似,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气势。请你仿照前四个小节的结构,把下面这一小节诗补充完整,要表达出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渴望。

_______的_______,

本来是_______的_______,

可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这究竟是为什么?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 篇4

(一) 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

板书课题后,请学生放声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认读生字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营造一种震撼人心的朗读气氛。学生的朗读兴趣被点燃了,许多同学主动举手要求读给其他同学听,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请举手的同学分节朗读课文,进一步保持他们专注课堂的时间,其他同学在仔细倾听的过程中思考把这首小诗分成二部分,引导他们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全班五十一位同学,四十八位同学能正确完成。可见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时,他们能在读中正确地悟出文章的要领。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执笔:李霞 金善生 年级: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审核:

内容:《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案课型:略读课文 时间:2010年4月 教学目标:

1、认识“蔚、弋、频、茵”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懂得维护世界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志愿。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教学过程

一、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诗的题目叫:《享受春天》

出示:享受春天

蔚蓝的大海,是海鸥们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我们在鲜花中读书

我们享受春天„„

2、自己读读这首小诗,读通顺,能读出感情最好。

3、再读小诗,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小节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读了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4、交流:学生描述眼前的景色之后,读相应的句子,并指导朗读。预设:A、蔚蓝色的大海,是海鸥的乐园,(谈谈你的感受)

(1)蔚蓝色——大海的美,乐园——想象海鸥在大海上如何地飞翔? (2)大海还会是谁的乐园?

(3)随机指导朗读:感受海的一望无际,海鸥的快乐(指名读多人——齐读) B、金黄色的沙漠,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1)体会“天下” (2)指名读——齐读  C、蓝得发黑的夜空,属于星星和月亮,(1)星星和月亮在夜空中干什么?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画面?

 D、绿茵茵的草地,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1)自由谈感受,引导:在绿茵茵的草地上,你还想干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欢乐,美好,幸福的感受。

5、齐读小诗

6、再读课文,选择你认为最美的一小节反复品读,边读边想象,读相应的句子,并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与宁静。

7、齐读小诗,说说:

读了这首诗,你们想对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说些什么?

二、诗文反馈

1、填一填,读一读。

()的大海()沙漠()的草地 欢乐的()平稳的()洁白的()

2、成语填空。

不()之客()精会神 杂草()生 垂头()气 兴()勃勃 气()吁吁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诗文,回味苦涩

1、是呀,在鲜花中读书的我们多么幸福,尽情享受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享受着出天)然而此时此刻,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在隆隆的战火中,想了解他们的生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2、读诗歌1~4小节,自由读,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

当学生说到“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挤走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时,教师追问:“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还挤走了什么?”

“挤走了人和动物们的家园、挤走了宁静的生活、挤走了亲人的生命、挤走了快乐„„”

“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痛苦、悲伤、憎恨,还有残缺的家庭、残缺的梦幻„„”

3、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四小节有一个共同点?(每一小节都有一句:“这究竟是为什么”)自己再去读课文,你能根据每小节的内容把作者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吗?

示练习: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为什么?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

4、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些问题我们无法解答,我们唯有通过朗读再次去品味战争的苦涩。齐读1~4小节。

5、读到这,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的吗?

示:我想对________说。

二、充满希望,再享春天

1、如果这时有个希望,你最希望什么?

2、是啊,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声,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心声吧!

生读最后一小节。我想这也是全世界善良的人们的心声,让我们代表每一个善良的人,大声地说出我们的心声吧!生再读最后一小节。

3、我想有这么多人美好的祝愿,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摆脱战争,不再有战舰和水雷,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频频发射的导弹,不再有到处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伤害,不再有痛苦,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板书:和我们一起。再读小诗《享受春天》。

4、反复引读课题:

我想不久的将来这些处于战火中的孩子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到那时蔚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漠,美丽的夜空,绿茵茵的草地,所有美好的东西也会属于他们,到那时他们会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三、课后小测

1、读拼音,写词语。

wâi lán xún yì xī yì lǜ yīn qí pàn()()()()()

bú sù zhī kâ

()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阻挡—— 欢乐—— 祈盼——

2、句段集锦

诗中四次反复提到“这究竟是为什么?”,这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的控诉;诗的最后一节表达了世界人民对_______的渴望。

3、课文链接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诗中写了人们熟悉的景物,将原有的_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作对比,诗中的“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不仅是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更是作者对战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外延伸

阅读:

一颗善心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曾问他的学生 人生在世 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 答案有许多 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 一颗善心 正是 那哲学家说 你在这善心两字中 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 因为有着善心的人 对于自己 则能自安自足 能去做一切与自己适宜的事 对于他人 则他是一个良好的伴侣 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可以说是一宗财产。百万富翁的区区财产,与那种丰富的财产相比较,则简直是不足挂齿了。怀着那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然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给人 但是他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巨富,行更多的善事。

假使一个人能够尽心努力去为国人服务,他的生命一定能有惊人的迅速的发达。最有助于人的生命的,莫过于从早年起,就养成善心善意与爱人的习惯一事了。我们尽管大量地给予他人以我们的亲爱、同情,我们的鼓励、扶助,然而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相反,我们给人愈多,则我们自己所得的也愈多,我们能把我们的亲爱、善意、同情、扶助给人愈多,则我们所能收回的亲爱、善意、同情、扶助也愈多。人生一世,所能表现和得到的成绩、结果,总是微乎其微,此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亲爱、同情的给予上,我们不很慷慨。我们不太容易舍得给予他人我们的亲爱、同情与扶助。

世界上到处为那无私的、肯爱人助人的人建立纪念碑,这种纪念碑不一定是用大理石或铜来做成,而是建立在他人的心灵中!在进行“善意与善事”上 人人可以得到胜利。宁可在职业上失败,在财产上失败,我们却不在这点上失败——在亲爱同情及助人的态度这一点上失败!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合-()伙伴-()忠实-()

帮助-()

(3)“慷慨”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A、充满正气 B、不吝惜

(4)写话:

这是一篇哲理性的文章。仔细品读最后一段,写出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 篇6

1、借助工具书,自学4个生字。

2、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结构,初步懂得诗歌的表现手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体会快乐

我们一起来读一个词语,春天。(板书:春天)

你同学们能用哪些词去形容春天?春天是美丽的,在春天,你会去做哪些快乐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补充板书:和我们一样享受)

春天是如此美好,请同学们用“幸福、快乐、享受”的语气来读课题。

二、品读诗文,享受春天

(1)出示诗文,教师范读

不只你们在享受春天,同学们,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在享受春天。

大屏幕出示改编过的诗歌:

蔚蓝色的大海,

是海鸥的乐园。

金黄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虫的天下。

蓝得发黑的夜空,

属于星星和月亮。

绿茵茵的草地,

滚动着欢乐的足球。

师范读。

(2)想象画面,学生品读

同学们,此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请同学们来读这些诗句,再现这美丽的画面。(学生读文,大屏幕播放课件)

师过渡:读得真美。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听到了海鸥在大海上自由自在地鸣叫;我仿佛看到蜥蜴和甲虫在金灿灿的黄沙上横行无阻;我仿佛听到了星星和月亮在夜幕下吟唱的催眠曲;我仿佛看到了在草地上,孩子们把球踢入球门后那欢呼雀跃的场面。

三、理解感悟,情感共鸣

(1)心灵碰撞,直面战争

可是,这一切的美好、安宁、和平,却被无情的战争打破了。(大屏幕播放课件)

老师听到了刚才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时,那一声声的惊叹。那么,看了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战争?

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课文。

请同学们看课文,诗中写到了几处场景?

谁能说说大海本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把原先的和现在的放在一起写,这种写法叫什么?(对比)哪位同学能读出对比?

同学们读得真好。作者运用这样的对比有什么作用呢?

哪们同学再来说说沙漠、夜空、草地。

(2)品读感悟,探究“这究竟是为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动物的家园被吞噬,人类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孩子们活泼的天性被禁锢,人们的生活日夜没有宁日。面对这些,作者痛心地发出了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同学们,这究竟是为什么呀?(是因为战争)

这究竟是为什么,在文中出现了几次?(4次)作者在前四小节的结尾重复用了这样的问句,难道仅仅是对战争的疑惑吗?那是什么?(是对战争的抗议,对战争的控诉)请同学们怀着对战争的控诉再读课文。生自读。

师引读:

当巡弋的战舰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们不禁要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轰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蜥蜴和甲虫的梦幻,我们重重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频频发射的导弹把星星的家园搅得不安宁,我们大声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散落着的地雷碎片阻挡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我疾声质问——(生:这究竟是为什么?)

(3)激情朗读,重解课题

上一篇:《心美,一切皆美》读书笔记下一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