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反射折射复习教案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光的反射折射复习教案(推荐8篇)

光的反射折射复习教案 篇1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与探究、总结归纳、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收集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平面镜,观察汽车的观后镜的成像情况。教学器材: 手电筒、铝薄、平面镜、光的反射演示器、废玻璃渣、凸面镜、凹面镜、烧杯水、铅笔、玻璃砖、盛水玻璃槽。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设疑激趣: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突起来的?透过装有水的玻璃杯子,看手指为什么会变粗 ?潜水艇潜入水中后,如何能知道水面上的情况?潜望镜是如何让景物转弯到你的视野中的呢? 教学 光的反射

光线:光通过的路线,用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得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回到原物质中。观察:手电筒光的反射(P25),手电光射到平面镜M后会怎样?能够照到其他别的物体上吗?在暗室里,当光照到不发光的物体上时,你能看到物体吗?

讨论得出:光的反射现象。“三线”、“两角”: 入射光线——OA; 反射光线——OB;

法线——ON; 入射角——∠AON,入射光线语法线所成的角α;

反射角——∠BON,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β;

设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由有什么关系呢?

6)光的反射定律:

实验探究1:在平面镜M上方放一个块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是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使E、F两板处于同一平面内,让入射光线OA沿光屏左侧射到镜面上的O点,观察反射光线在左侧还是右侧?入射角、反射角各是多大?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测几组入射角、反射角,并记录在表格中。

将F绕ON前、后转动,在F板上还能看到光线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

强调:因果关系。

实验探究2:如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此时反射光线会怎样?

观察:反射光线恰恰是逆着原来入射光线射出。

结论:光路具有可逆性。

练习:课本P30 T1。

思考:当你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别人的眼睛时,别人也一定可以看到你的眼睛,你相信吗?为什么?

7)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讨论P27。同样都是平行光,反射后为什么反射光线的方向不一样?

镜面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漫反射:入射光线是平行的,经粗糙的表面反射后,反射光线是不平行的。

应用:黑板反光;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黑板上的字。电影银幕要用粗糙的白布来做。

平面镜

设问:桂林山水甲天下,倒影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探究3:在平面镜前举起左手,镜子里的你和真实有何不同?

实验探究4:画个半圆,沿着镜子边放好,你观察到了什么?

实验探究5:用一块玻璃,一张白纸,两只蜡烛,一只点燃,防在玻璃前,将另一根放在玻璃镜后,前后移动直到后面的蜡烛也好象点燃一样,这一点就是蜡烛的像;记下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

分析:沿玻璃划一条线,连接蜡烛和蜡烛的像,看看物和像的连线有什么关系?用刻度尺测量出物体和像到镜子的距离又有什么关系?

结论:平面镜成的是虚象,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但左右相反;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简介:用光的反射定律予以说明,像是虚象。

应用:一是可以成像;二是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潜望镜。

球面镜:都是反射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面镜。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灶,探照灯。

光的折射: 折射现象: 让一束光线通过玻璃槽盖子上的狭缝斜射到水面上,光进入水面时,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三线”、“两角”、“一点”

入射点——O; 入射线——AO; 折射线——OC; 法线——NN1;

入射角——∠AON; 反射角——∠CON ;

设问: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折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实验探究: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再作几次,比较每一次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 小,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如何变化?若让光线垂直射向水面,进入水中的光线会怎样?

实验探究:将水换成玻璃砖,重做此实验,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有何关系?光线垂直射向玻璃砖时,进入玻璃中的光线会怎样?

2)结论1:光由空气射向水或别的透明物质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线垂直射向水或玻璃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反之亦然。

思考: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光线将怎样偏折呢?

结论2: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将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复习巩固

小结:对照板书进行。

布置作业 练习册

光的反射折射复习教案 篇2

一、光的折射现象与折射定律

【例1】如图1所示, 玻璃砖的厚度为h, 折射率为n, 将其放在桌面的报纸上, 透过玻璃砖从其正上方观看报纸上的字S, 看到的字比原来的位置提高了多少? (当θ很小时, sinθ≈tanθ)

【思路点拨】视深是指人眼看到透明物质内部某物点时, 像点离界面的距离, 在一般情况下都是沿靠近界面法线的方向去观察, 在计算时, 由于入射角很小, 折射角也很小, 此时,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 可以求出像的高度.

【解析】报纸上的字发出的光线, 经过玻璃砖的上表面折射, 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看到的像的位置.

设物点为s, 竖直向上射出的光线, 经过玻璃砖的上表面后沿原来的方向射出, 设靠近竖直光线的另一条出射光线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γ, 两出射点之间的距离为d, 出射光线的延长线与竖直线的交点为s′, 像的位置提高的距离为 Δh=h-h′.

根据折射定律, , 由于入射角与折射角都很小, 则有, 代入得:, 所以, .

【拓展】同理可以得到, 从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 观察正上方距离界面高为h的物点, 看到的视高为h′=nh.

【方法总结】解决光的折射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1) 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

(2) 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3) 利用折射定律求解.

(4)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 光路是可逆的.有时需要利用光的可逆性.

二、光的全发射与临界角

【例2】如图3所示, 用折射率为的透明物质做成内外半径分别为a、b的空心球壳, 且b>a.有一束平行光线射向此球, 若不考虑透明物质的吸收和外表面的反射.那么:

(1) 如果球壳的内表面涂有能完全吸收光的物质, 则能被球壳的内表面吸收的光束, 在射入外表面前的横截面积为多少?

(2) 如果球壳的内表面不涂吸光物质, 经球壳外、内表面两次折射, 还能进入空心球壳空腔的入射光束在射进外表面前的横截面积为多少?

【思路点拨】当平行光射向球壳时, 光在外球壳发生第一次折射, 当球壳的内表面涂有吸光物质时, 射入到球壳内表面的折射光线将被吸收, 临界折射光线为与内表面相切的光线, 由于空间对称, 可知所求光束的横截面为圆面, 圆的半径为临界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到中心线的距离;当球壳的内表面不涂吸光物质时, 进入球壳的折射光线, 将在内表面上再次发生折射, 由于第二次折射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 因此, 入射角达到临界角时, 光将在内表面发生全反射, 不再进入空心球壳的空腔, 所求的横截面仍然是一个圆面, 在内表面恰好发生全发射对应的入射光线为临界光线, 这是本题的突破口.

【解析】 (1) 当球壳的内半径较小时, 进入球壳的折射光线只有部分能够射入到内表面, 这部分光线将被内表面吸收, 如图4 所示, 设入射光线AB为所求光束的临界光线, 其折射光线恰好与内表面相切, 入射角α, 折射角β, 则有, , , 由于sinα≤1, 则要求, 横截面的半径为, 所求横截面的面积为s=πr2=2πa2.

当球壳的内半径较大时, 即时, 所有入射光线进入球壳后的折射光线都将射入到球壳的内表面上, 被球壳的内表面吸收, 此时能被球壳的内表面吸收的光束, 在射入外表面前的横截面的半径为b, 对应的横截面的面积为s=πb2.

(2) 如图5所示, 设入射光线AB经过外表面折射后, 折射光线BE恰好在内表面E点发生全反射, 即∠BEO=π-C, 在 △OEB中, 由正弦定理得:, 又因为, , 所以, , 由几何关系得r=bsini=a, 对应的横截面面积为s=πr2=πa2.

【例3】如图6 所示, 直角三角形ABC为一三棱镜的横截面, ∠A =30°, 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向BC边上的E点, 并偏折到AB上的F点, 光线EF平行于底边AC, 已知三棱镜对单色光的折射率为,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 求:

(1) 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大小以及入射角θ的大小;

(2) 通过计算说明光线能否从F点射出.

【思路点拨】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求出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根据几何关系求出光线在BC面上的折射角, 应用折射定律, 求出对应的入射角大小;由三棱镜对光的折射率求出临界角, 由几何关系求出光在AB面上的入射角, 比较该入射角与临界角, 从而判断光能否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

【解析 】 (1) 根据, 得.

由几何关系可知, 光在BC面上的折射角为γ=30°, 由折射定律得, θ=60°.

(2) 三棱镜对空气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为.由几何关系可知, 光在AB面上的入射角为60°, 因为, 所以, 光在AB面上发生全发射, 光线不能从F点射出三棱镜.

【方法总结】解决光的全发射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1) 根据题意画出恰好发生全反射的光路图.

(2) 利用几何关系分析临界光线对应的边、角关系, 找出临界角.

(3) 根据折射定律、以及联立求解.

三、光导纤维

【例4】如图7 所示, 有一折射率为n长为L的光导纤维, 其周围是空气, 当入射光线从它的AB面以入射角α 入射时:

(1) 若BC面足够长, 要使光线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 证明入射角应满足的条件是:.

(2) 如果对任意入射角的光线都能产生全反射, 则玻璃的折射率应取何值?

(3) 若光从AB面入射后恰能在玻璃中发生全反射, 并经多次反射后从CD面射出, 设光在空气中的速度为c, 则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时间是多长?

【思路点拨】当入射光线从光导纤维的AB面入射时, 在AB面上发生折射, 折射光线射到BC面上, 当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时, 光线将在BC面上发生全发射, 根据折射定律和临界角的计算公式, 可以求出入射角满足的条件;根据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求出光在光导纤维的传播速度, 再求出其沿BC方向的分速度, 利用匀速运动的规律求出光在光导纤维中运动的时间.

【解析】 (1) 设入射光线在AB面发生折射, 设折射角为β, 折射光线射到BC面上的入射角为γ, 根据折射定律, sinα=nsinβ, 要使光线在BC面上发生全反射, sinγ≥1/n, 又, 所以有.

(2) 要对任意入射角的光线都能发生全反射, 则有.

(3)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当光在玻璃中恰好在BC面上全反射时, 沿平行BC方向的分速度为, 所以, 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的时间为.

【拓展】本题还可以求出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最短时间.当入射光垂直AB面入射时,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时间最短,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 且方向沿平行于BC方向, 所以, 光在玻璃中传播的最短时间为.

四、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例5】某同学用半圆形玻璃砖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如图8 所示) .实验的主要过程如下:

A.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在白纸上作出直角坐标系xOy, 在白纸上画一条线段AO表示入射光线.

B.把半圆形玻璃砖M放在白纸上, 使其底边aa′与Ox轴重合.

C.用一束平行于纸面的激光从y>0区域沿y轴负方向射向玻璃砖, 并沿x轴方向调整玻璃砖的位置, 使这束激光从玻璃砖底面射出后, 仍沿y轴负方向传播.

D.在AO线段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

E.在坐标系的y<0的区域内竖直地插上大头针P3, 并使得从P3一侧向玻璃砖方向看去, P3能同时挡住观察和P1、P2的视线.

F.移开玻璃砖, 作OP3连线, 用圆规以O点为圆心画一个圆 (如图中虚线所示) , 此圆与AO线交点为B, 与OP3连线的交点为C.确定出B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x1、y1, C点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x2、y2.

(1) 根据上述所确定出的B、C两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 可知此玻璃折射率测量值的表达式为n=__________.

(2) 若实验中该同学在y<0的区域内, 从任何角度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 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为了能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思路点拨】用插针法测玻璃的折射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P1、P2两枚大头针的连线确定入射光线, 通过OP3的连线确定折射光线, 从而确定入射角与折射角, 再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BC两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表示出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 从而求出折射率的表达式;该同学在y<0的区域内, 从任何角度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 说明没有出射光线射出, 由于光从玻璃射向空气, 故考虑从全反射的条件去分析.

【解析】 (1) 设AO与y轴的夹角为α, OC与y轴的夹角为β, 所画的虚线圆的半径为r, 根据几何关系则有, , 由折射定律得.

(2) 在y<0的区域内, 从任何角度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 可能的原因是沿AO方向的入射光线在玻璃砖底边的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

(3) 为了能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 则要避免光在玻璃砖底边发生全反射, 应该减小光线AO的入射角.采取的措施可以是:重新画线段AO, 减小AO与y轴之间的夹角, 或者以O点为圆心逆时针转动玻璃砖, 重新画坐标系.

五、配套练习

1.如图9所示, 一根长直棒AB竖直地插入水平池底, 水深a=0.8m, 棒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b=0.6m, 太阳光斜射到水面上, 与水面夹角α=37°, 已知水的折射率n=4/3, sin 37°=0.6, cos 37°=0.8.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求:

(1) 太阳光射入水中的折射角β;

(2) 棒在池底的影长l;

(3) 入射光AO从A到O再运动到池底的时间t.

2.一块直角三棱镜的截面如图10 所示, ∠A =30°, ∠B=60°, , 三棱镜的折射率, 一块很大的光屏MN平行于BC, 在距离BC为2L处竖直放置.一束宽度为的平行光平行于AC面射到AB面上.求:

(1) 光屏上被照亮部分的竖直长度;

(2) 要消除中间的阴影光屏离BC边最大距离s多大?

3.某同学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 准备了下列器材:激光笔、直尺、刻度尺、一面镀有反射膜的平行玻璃砖.如图11所示, 直尺与玻璃砖平行放置, 激光笔发出的一束激光从直尺上O点射向玻璃砖表面, 在直尺上观察到A、B两个光点, 读出OA间的距离为20.00cm, AB间的距离为5.77cm, 测得图中直尺到玻璃砖上表面距离d1=10.00cm, 玻璃砖厚度d2=5.00cm.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3×108m/s, tan 30°=0.577)

六、配套练习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以及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1) 作出光的折射的光路图如图12所示, 设折射角为β, 则根据折射定律有

所以, 折射角β=37°.

(2 ) 影长l =btan (90°-α) +atanβ, 代入数据解得l=1.4m.

(3) 光线从A传播到O所需时间为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光在水中传播的时间为

所以光线从A到O再到池底的时间为

2.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全反射以及临界角的计算, 同时, 考查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1) 三棱镜的折射率为, 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为C, , 30°<C<45°入射到AB面上的光线的入射角为α=30°, 在AB面上的折射角为β.sinα=nsinβ, sinβ=1/2, β=30°, 如图13所示.设入射点D的入射光线, 恰好折射后过C点.△BCD为等边三角形, , D为AB的中点, 入射后在BD部分的光线, 经折射射到BC边上, 入射角i1=30°, 因为i1<C, 所以, 光从BC折射, 射出的折射角为r1, 由折射定律nsini1=sin r1, r1=60°, 斜向下射到屏幕上的宽度.

在DA部分的入射光线, 经折射后射到AC边上, 入射角为i2=60°, 因为i2>C, 光在AC边上发生全发射, 反射后, 再次斜向上射到BC边上, 在BC边上的入射角i3=30°, 因为i3<C, 所以光从BC折射, 射出的折射角为r3, 由折射定律nsin i3=sin r3, r3=60°, 斜向上射到屏幕上的宽度.

所以, 屏幕上被照亮的竖直长度.

(2) 要消除中间阴影, 屏幕MN最远的位置应该经过从C点斜向上射出的光线与从B点斜向下射出的光线的交点E, △BEC为底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所以.

3.本题考查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原理以及方法的迁移.

《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 光的折射 探究 数据处理

一、设计思路

(一)设计思想

本节主要讲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测定,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首先设计学生分小组探究实验,寻找光的折射中定性规律。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最后教师再用excel快速处理数据结果,验证猜想。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组织者和帮助者。课堂上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在研究光路可逆时,用2支激光笔同时做实验,在对比中更直观的看到光路可逆。

(二)教材分析

教科书首先回顾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然后重点突出是光的折射。在这一节里,书上还有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使得这一节容量太大,要分2课时。为了知识的完整性,第一课时内容先设计学生实验:用激光仪和半圆形玻璃砖测出玻璃砖的折射率。

(三)学情分析

光的反射定律和应用学生初中就非常熟悉,所以教师只要简单演示,学生就可回顾出光的反射定律及光路可逆。所以重点在光的折射,对折射率的理解,教师注意光路可逆原理的综合运用,灵活掌握折射率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反射及折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折射角的含义。

2.理解折射定律,会利用折射定律解释相关光现象。

3.理解折射率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通过实验先定性观察再定量测量,引导学生正确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归纳,猜想并用excel工具验证,最后通过例题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精神。

3.渗透物理研究和学习的科学态度教育。

三、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率概念。

四、教学难点:

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激光仪、大烧杯、铅笔、平面镜、半圆形玻璃砖、学生探究光的折射器材(激光笔、光屏、半圆形玻璃砖),多媒体设备

六、新课教学

(一)新课引入

去年冬天的时候,上海,江苏等地出现了三个太阳,还发现了倒挂的彩虹。新闻都听说了吧。当时好多人疑心天象有变,是不是有什么征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光学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光学。先来看一下这张图片,是当时出现3个太阳时所拍,拍下了6个太阳,你用初中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二吗啊?

【设计意图】利用最近身边发生的光学现象,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懂得学好物理的重要性,因为物理贴近生活。同时也引入课题。

(二)探索过程

1.反射定律

演示:光在到达空气和镜面交界面处时,光被反射回空气中,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反射现象:光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到达两张介质的交界面处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这种现象就光的反射。

由学生回忆、归纳反射定律的内容:三线 共面、两角相等。

学生实验:用两支激光笔观察反射现象中的光路可逆。

【设计意图】这部分比较简单,让实验直观显示反射现象和光路可逆。

2.折射定律

演示实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砖表面时,观看光的反射现象。

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演示实验:界面、法线交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交待;入射角折射角交待。

光在折射中会有什么规律可循呢?请大家类比光的反射定律边实验边思考。

分组实验:看折射光和入射光的相对位置及折射角和入射角关系的观察: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这样目的性更强,更有利于发现折射中的规律。

3.学生总结

3.1 让学生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及界面的法线也是共面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2 当光垂直于玻璃界面入射时,入射角为零,此时折射角也为零。(垂直入射时光线不发生偏折。

3.3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入射角始终大于折射角。

4.深层探索

那究竟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呢?

4.1 自主探索

请同学们定量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好实验数据(建议入射角分别取10° ,20°,30°,40°,50°,60°,70°,80°),猜测两角之间的关系。

学生测量数据,有同学猜测正比,有同学猜测一次函数关系。

教师采用一组同学的数据,输入电脑excel表格中:

【设计意图】在采用学生数据时发现问题,并让其余学生指出问题所在:折射角测量时注意有效数字,根据最小分度,要估读到一位小数点。

nlc202309031807

利用excel中的函数关系,验证正比关系的猜想是否正确:

入射角θ1(度)折射角θ2(度)θ1/θ2

106.51.538

2012.91.550

3019.01.579

4024.81.613

5030.01.667

6034.31.749

7037.81.852

8040.02.000

【设计意图】当出现前3组数据时,学生很兴奋,但看到后面的数据就否定了成正比的猜测。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数据要全面,不能取得太集中;利用excel处理猜想结果,省时又方便,同学们切身体会学好计算机的重要性。

用类似的方法,发现一次函数关系也不对。那究竟会是什么关系呢?

4.2 引领探索

学生找不出更好的关系,教师提醒:我们分析数据时一般从最简单的正比反比入手,当然再复杂点就是N次幂的函数,但是经前人研究也都不是。

猜不出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聪明,因为这个结论的得出经历了1500多年(学生惊愕)。实际上在公元1400年,托勒密也 曾经认为,入射角与折射角存在着简单的正比关系,但只有对比较小的入射角才大致相符,就像我们刚刚在计算中发现的那样。一直到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在分析了大量数据后终于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正弦值成正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的不易。同时教师抓住教育机会,鼓励学生: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持就是胜利的毅力。特别在科学研究中,有时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3 验证演示

用正弦值来处理数据。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再用三角函数时,先直接用sin()函数,但算到30°时学生发现它的sin值不是0.5,一定有误。合理推算excel中,计算机默认的不是角度制,而是弧度制的,所以改用函数sin(radians())。

【设计意图】用三角函数处理实验数据,对学生有点难度,所以采用教师直接演示的方式。但教师在这里可以故意出错,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表格:用正弦值来处理数据

入射角θ1(度)折射角θ2(度)θ1/θ2sinθ1sinθ2sinθ1/sinθ2

106.51.538 0.174 0.113 1.534

2012.91.550 0.342 0.223 1.532

3019.01.579 0.500 0.326 1.536

4024.81.613 0.643 0.419 1.532

5030.01.667 0.766 0.500 1.532

6034.31.749 0.866 0.564 1.537

7037.81.852 0.940 0.613 1.533

8040.02.000 0.985 0.643 1.532

4.4 探索结论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我们认为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常数,这个比值对实验用的玻璃砖来说,大约为1.53。

结合刚才的实验结论,得出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常数

这个比值反应了介质对光的偏折作用,反应了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叫做折射率。

游戏:“找相同”(上面的介质相同都是空气,入射角相同)

“找不同”(下面的介质不同,折射角不同

【设计意图】用游戏方式开展动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发现:不同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同的。

对折射率的几点说明

a.强调:光从真空进入介质,

若光从介质进入真空会怎样呢?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完成光从玻璃射入光后的折射光线。

学生犹豫了一下,最后做了自己的选择。

教师请他说明理由:光从空气射入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射入空气,应该相反,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设计意图】引出光路可逆。表扬学生,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

学生实验:用激光仪和激光笔(或用2支激光笔)对比实验: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可逆。

所以,当光从介质射向空气时,入射角 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 =

b.真空的折射率为1,其余物质的折射率均大于1.(空气折射率约为1)

研究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这正是发生折射的原因。

某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与光在介质中的速度v之比:n=

(三)课堂巩固

录像:隐藏在碗底的硬币在随着水的注入逐渐“现身”

实验:筷子在装了水的烧杯中“折断”

筷子现象请同学们课后思考,教师指导学生画出硬币的光路图,解释碗底的硬币之谜; 乘机问要是渔夫叉鱼,该如何叉?同样,日出时,我们看到的太阳升起时,其实太阳在地平线以下,也是这个道理,都是折射。

【设计意图】教师把一串的实例放在一起,方便学生理解。筷子现象让学生课后思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天空出现三个太阳,叫做幻日,一个是真正的太阳,其余2个是光经过空中的冰晶(天气很冷时)的折射才出现。有时天空出现彩虹或者套挂的彩虹也是光的折射导致。

【设计意图】与这节课的引入相呼应,点出三个太阳的真正来源。

(四)课堂小结

1.反射现象、反射定律

2.折射现象、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

(2)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即 =常数

3.折射率:

(1)定义式:n= ,反应介质的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强调说明:

适用光从真空射入介质(θ1>θ2),光从介质射入真空时 = ;

介质折射率越大,对光的偏折程度越大;

介质折射率大于1(真空折射率为1,空气中折射率约为1)

(2)决定式:n= ,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大,折射率越小。

光的折射教案 篇4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 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

(2)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60°,则反射光线与镜面间的夹角为()A.60° B.30° C.120° D.150°

(3)甲从一面镜子中能看见乙的眼睛,那么乙从这面镜子中()A.一定见到甲的眼睛 B.一定见不到甲的眼睛

C.可能见到,也可能见不到甲的眼睛 D.镜子的位置不同,结果也不同(4)在暗室的桌子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方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5)一条光线在物体表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A.入射角为45° B.入射角为90° C.反射角为45° D.入射光线垂直物体表面

二、填空题

(1)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是60°,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_______.

(2)太阳光线与水平面成45°角,现用一平面镜把太阳光线反射到竖直向下的水井中,则平面镜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_.(3)光的反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_____反射的缘故;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三、作图题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图中的光路图.

(2)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位置,确定反射面的位置.

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本班总体还是不错的——班风积极健康向上,学生思维较活跃,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已经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仍不排除少数一些自控力较差的学生。本学期仍应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引导个别学生有明显进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干力所能及的事并做好组织引导工作,最大限度的营造一个团结、积极、先进的班集体。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必将更加在今后体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作出相应的转变;

1、更新观念、改变不良的低效的教学方法与陈旧的教学观

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改变以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面对大多数学生,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教学中要重视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教学,重视学生理解、分析、推理、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物理知识点为载体,选取结合实际的事例,丰富和充实物理课程的内容,在课堂上将知识点发散开来,注意同一学科内部的知识整合与不同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和综合教学,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学,充分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2、倡导科学探究教学

以立足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突出科学探究,强调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是当前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要教育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法,以探究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取得成功,要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构建问题模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联系实际与知识的更新

目前综理试卷的特点之一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增多,这对初中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原因是初中生年龄小,生产、生活实践经验少,知识面窄,视野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解答理论联系实际的题目有时会有点力不从心,其能力有待提高。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将这些知识延伸到课外、校外,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和社会,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学会科学探究,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无论是从着眼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开发学生智力角度,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努力方向。4.加强学风建设:

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联系,抓好各门学科的联系工作.继续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发挥家长的主导作用,积极配合.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知识竞赛、综合性活动比赛、辩论会等。加强作业的自主管理,切实提高作业的质量,特别是双休日的作业质量。

5.与家长保持正常、经常化的沟通,力争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好学生。重视家长会的作用,重视做好家访工作,继续进行家校联系单的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同时也向家长了解学生的校外活动,使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6、改进措施

《光的折射》教案 篇5

1、知道当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的折射现象。知道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等名词及光的折射规律。认识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知道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三个活动,发现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了解透镜对光的两种作用。

3、从对折射现象的好奇,诱发对求知欲望,进而积极参与探究折射现象的实验活动,并在实验中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共安排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浏览。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讨论交流法、实验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

激光笔、水槽、铅笔、烧杯、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做两个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学生实验1:如课本P56图3-38(a)所示,把一支铅笔斜放在盛有水的杯子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思考。

学生实验2:如课本P56图3-38(b)所示,一枚硬币放在不透明杯子的底部,你向后退到恰好看不见它的位置。请另一位同学向杯子中缓缓注水(注意,不要移动硬币的位置),你又能看到它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以上都是光的折射现象,通过学习光的折射知识,上述问题都可以得到答案。

板书:第四节 光的折射与透镜

二、新课教学

1、光的折射

演示实验:如课本P56图3-39(a)在水槽中放置一个光屏,光屏一半露出水面,水中滴入少许牛奶,搅拌均匀,让激光笔发出的光紧贴着光屏射向水面,让学生观察现象。

请同学说出所观察的现象。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57上面的内容,理解光的折射的含义,并把它与光的反射进行比较,找出异同。指出: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介质中。

板书:1、光的折射

教师画出图示,向学生介绍与光的折射有关的几个名词。

活动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师:对光的折射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让学生交流讨论,提出各自的问题及猜想。

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也可提出一些必要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猜想是否正确,要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仿照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实验,设计一个实验。

让学生交流讨论。

然后,教师指明一组,谈谈他们的设计。

根据他们的,师生共同交流讨论,直到得到一个正确的。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请各组交流实验得出的结论。

教师:大家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那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请设计实验验证提出的猜想。

教师:在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的实验中,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入射角不断增大时,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让学生做实验,观察现象。(教师说明:全反射)

师生共同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板书:光的折射规律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利用光的折射知识可以制成各种改变光路的器件,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其中重要的成员。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透镜,认识凸透镜是中间厚边缘薄的,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学习二者分别对光路所起的作用。

活动3:用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和凹透镜上,观察两种透镜对光的折射有什么特点?

让同学们通过观察,把结果填在文中。

教师:为了研究不同的透镜对光的不同作用,先要了解有关透镜的几个名词。

(画图介绍: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结合图形,分别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活动4: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指导学生学会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根据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并让学生把商量结果记录在文中的表格中。

仔细观察,比较两块凸透镜,你认为影响凸透镜焦距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让学生交流讨论。(凸透镜的材料及厚薄程度)

让学生阅读P59的“信息浏览”――冰透镜向日取火。

三、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59的“自我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1、在教学中要给学生补充介绍入射角为零的情况。

2、光的折射中,要明确是光从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这是本节教学中的难点,要对学生的学习做好指导工作,例如:逆向思维,究竟想象力的培养。

光的反射教案 篇6

所有的物体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眼睛.本节我们学习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入射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ON):通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明:(1)光的反射规律可概括为十二个字: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反射定律的第三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后有反射;入射在前,反射在后;入射是因,反射是果.(3)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能发生反射.不同的表面对光的反射是不一样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仍是平行的.而且在反射光线的方向上的光是很强的.其他方向无反射光.这种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入射光线是平行的,但经毛玻璃反射后的光线不是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我们把这种反射叫漫反射.如图乙所示.漫反射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说明:(1)物体表面光滑时产生镜面反射;物体表面粗糙时,发生漫反射.(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

1、定义:反射面为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平面镜的光学特点:不改变入射光束的性质。1)、入射光束是平行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光束; 2)、入射光束是会聚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会聚光束; 3)、入射光束是发散光束反射光束仍然是发散光束。

3、平面镜成像:如图所示。1)、遵从反射定律; 2)、像在平面镜的后面,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关于镜面对称 3)、像与物方位关系:上下不颠倒,左右要交换.4、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对称法:作物点到镜面的垂线,在此垂面上镜面的另一侧截取与物点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点为虚像点。

1.下面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是()

B、A、水变“浅”了 手影

D、C、平面镜成像 钢笔“弯折”了

2.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雨后彩虹 B、海市蜃搂 C、水中倒影 D、小孔成像

如图所示,从发光点A发出的光射到水面后,反射光线经过B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光的折射物理教案设计 篇7

教学目的:

1. 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及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和折射角

2. 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及光从水、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情况

3. 知道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 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1. 光的折射规律;

2. 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教学用具:

光具盘、平行光源(调压器不能放得太矮便于掌握)、玻璃水槽、水彩笔、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台、碗筷(每人1个)、水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好不好?请大家将准备好的碗放在桌面上,看着碗底,将水倒入碗中,碗的深度有什么变化?再将你桌上的筷子象我这样斜插入盛水的碗中,注意从侧面观察筷子在水面处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学生实验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变浅了,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变弯了。

“这是为什么呢? 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这一节课 ——《光的折射》。”

板书课题。

二. 新授

1. 光的折射现象

“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两个实验。”

演示实验一:光在空气中传播,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光在什么中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在什么中传播?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光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演示实验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再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多媒体出示问题:光又从什么射入什么?其传播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不发生变化,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怎样?”

学生回答。

“对,会发生变化”

“象这些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学生看多媒体识记概念,教师板书:

2. 光的折射规律

“下面我们把刚才的折射现象画在黑板上。

我用一条直线表示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面是空气,下面是玻璃。”

① 把刚才光的折射现象在黑板上画出光的折射光路图;

回顾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入射光线、法线和入射角。”

入射光线

i 入射角

空气

玻璃

r 折射角

折射光线

从图中介绍什么是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这一条从分界面射入玻璃的光线叫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用r表示。”

利用多媒体强调: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这个折射光路图中的折射角为多少度?请大家不要错误的认为是90度,因为折射角是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看图中的折射角现在正逐渐减小,最后减小到了0度。”

② 演示实验三: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

“请同学们在光具盘上找出分界面、法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和折射角。”

老师指出,学生确认。

“下面让我们进一步来观察实验一,思考屏幕上的问题。”

a.学生观察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

b.改变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的入射角的大小,再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和变化后的大小。

c.垂直入射时,观察光线方向是否改变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多媒体显示):

“a.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是在法线的同侧还是分居在它的两侧?

b.折射光线是偏向还是偏离法线?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c.入射角增大后,折射角是否随着增大?入射角减小后呢?

d.当入射角改变后,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是否改变?折射光线向哪边偏折?

e.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是否改变?”

③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回答。

“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也回答得非常正确。请一位同学把我们刚才回答的问题综合一下,完成黑板上的填空。”

小黑板:

教师揭示:“请一位同学大声的把这段话读一遍,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

学生识记:“请同学们再把光的折射规律读一遍”

④ 学生猜想:(多媒体演示猜想的三种可能)

“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个光路图是否正确?现在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请大家猜想一下:

如果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现在的折射光线将怎样射出?”

⑤ 演示实验五: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

“为了证实大家的猜想,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请一位同学用笔在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分别做上一个标记。

现在我让入射光线逆着原来折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请同学观察现在折射光线的位置。”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你猜对了吗?请大家通过屏幕上的两个光路图对比,说明折射光路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

板书:

⑥ 小结光从玻璃或水中射入空气的情况:

“不知同学们注意没有,我觉得刚才我们所学习的光的`折射规律有点美中不足,它只总结了光空气射入水、玻璃等其它介质中的情况,没有介绍光从水中、玻璃等其它介质射入空气的情况。下面我们结合实验现象把它补充完整,光从水、玻璃等其它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

学生自已小结,教师板书光路图。

学生回答。

⑦ 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完成下列光路图。”

完成下列光路图:

空气 空气

玻璃 玻璃

多媒体演示画图过程。

“首先通过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界面的虚线即法线,因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的方向应偏向法线。”

“同样首先通过入射点作一条垂直于界面的虚线即法线,因为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的方向应偏离法线。”

3.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① 回到引入新课的实验现象。

“同学们,还记得上课前我们做的那个小实验吗?现在我们就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解释碗变浅和筷子变弯的原因。”

多媒体演示:碗变浅的原因。

“从碗底S点射向空气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偏离法线,眼晴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好像是从S1射来的,眼睛看到的是S点的虚像S1,S1在S的上方,所以看起来碗底升高,碗变浅了。”

“你明白了吗?请你解释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请学生回答。

“哪么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学生看演示并讨论。

学生回答:筷子变弯的原因。

② 学生看书:看眼睛受骗这一框。

“下面请同学们把眼睛受骗这一框自已看一下。”

板书:

“眼睛受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刚才我们所解释的两个例子是否属于眼睛受骗现象?”

学生回答。

学生练习: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动手操作:如何看见桶底物体。

“学习了眼睛受骗,我来考考你。我有一样东西放在了这个桶里,你们看得见吗?谁能用我们这一节课所学知识来让大家都能看清我桶里的东西。不能移动我的桶和这个摄像头。”

三.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折射’,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我们首先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光的折射。”

“然后我们通过实验小结出了光的折射规律。光从……”

“我们认识的光的折射现象都要遵守光的折射规律。”

四.作业

见油印资料。

订正作业。

五.结束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掌握光从空气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光从水或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的偏折规律。

3.会用折射原理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1.2过程与方法

4.通过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经历小魔术和小游戏,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6.通过对光折射的分析,解释生活中光学现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7、在探究“光折射规律探究”的实验中,让学生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光的折射规律

2.2 教学难点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工具

多媒体、刻度尺、水、激光笔

教学过程

6.1 引入新课

【师问】空碗出财宝(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硬币,加上水后又会看得见。)

【活动】叉鱼比赛。

【师说】同学们对以上的现象一定很好奇,那么我们一起通过这节课“光的折射”的学习,就可以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了。

【目的】实验现象很奇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2 新知介绍

1、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1)

【活动一】 在不透明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把杯子端到可以看到硬币的高度后慢慢上抬,直到刚好看不到杯内硬币时,向杯内倒水,你能再次看到硬币吗?

【生答】能。

【活动二】将铅笔插入水中,你会发现铅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铅笔断了。

2、实验设计

1) 指导---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实验

【师问】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传播路径,并把你看到的现象画出来。

【师补充】

(要求画图记录下观察到的光进入水中的传播途径)学生可以看到光的偏折现象,告诉学生,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若换成其他介质光也会发生偏折吗?

【实验过程】

将量角板平放在桌子上,玻璃砖的一条边和量角器的底边重合,让光线从量角器的顶点入射,然后分别读出入射角大小和折射角大小。改变入射角,重复操作试验多次,记录数据以便总结规律。

【实验记录】

【师问】采用类比法,结合光的反射规律来探究光的折射规律需研究哪些方面?

【生答】可以类比光的反射规律,从而注意光的折射需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目的】引出光的折射概念,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光的折射

1) 【师讲解】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注意】折射现象的产生是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的物质时,在交界面处发生的。(同时也会发生反射)。

2)

图1

【动手做一做】能在图1中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3) 【师讲解】光折射现象

光的介质:能够传播光的物质,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现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4)【师归纳】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折射角<入射角。

5)

【师问】除此之外你还探究到哪些发生折射时光的特点?

【生答】

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6) 【师归纳】光的折射与反射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当光传播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般要同时当生反射和折射。

②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对应的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③反射光线、折射光线都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分居法两侧,即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同侧。

④反射角和折射角都随对应的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它的减小而减小。

⑤光在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不同点:反射光线与对庆的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对应的入射光线在不同介质中。

4、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师讲解】

弯曲的筷子:筷子反射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后进入眼睛

怎么样才能叉到鱼:水中鱼的实际位置比看上去的要深.

大气层的折射现象:太阳光经过大气层到达地球,光线发生了弯折。

2)【师问】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生答】

岸上的人看清澈的池水,觉得池底变浅了。

潜水员在水中看岸上的树会觉得树是变高了。

上一篇:超简单比喻句下一篇:酒店各部门的主要职能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