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什么样的培训者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个什么样的培训者(精选8篇)

做个什么样的培训者 篇1

2013年下期,我参加了“远程国培”的“培训者(辅导员)”培训。其中有一次作业的题目是:“我是个什么样的培训者?”目之所触时,我也在扪心自问:我是哪一类的培训者?我想做哪一类的培训者?什么样的培训者才会受欢迎?结合自己几度求索的培训历程,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初探阶段:纯粹理论的培训者

2011年暑期,我面向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的学员做了一个讲座,题目是《课外阅读的问题与对策》。这应该是我作为培训者的首场秀。对于这次讲座,我个人很重视,从确定主题、资料整合再到课件制作,几乎每一项都是自己亲力亲为。

但是,尽管我自己很努力,培训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响平平。培训结束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找到的原因有三:

一是纯粹理论性的资源太多,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不是很感兴趣;二是自己霸占了整个课堂,与学员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较少,导致老师们的参与度不高;三是自己对于讲座的内容没有完全钻研透彻,有照本宣科的嫌疑,语速平板无变化,语调缺乏抑扬顿挫,吸引力不够。

因此,第一次培训带给我的启发是:不要做纯理论的完全学术性质的培训者,在进行培训时,最好能够结合具体案例进行阐述。

二、求索阶段:结合实际的培训者

2011年下期,我参加了国培置换班的学习,许多专家的讲座都

深入浅出,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其中,来自四川的师训专家肖成全老师提出的“三个一”的培训法——确定一个培训主题,选择一个经典案例,设计一句精炼的总结句,让我受益匪浅。

2013年上期,我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邀请我做一个讲座,培训主题是关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的。接到这个培训任务后,我反复思考了几天,决定采用肖成全老师推荐的“三个一”培训法。

针对高段学生的作文教学讲座,我将培训主题设定为《把习作教学预设在一个周期里》。在进行讲座时,我跟老师们一起探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小学作文的性质是什么?如何把习作教学预设在一个周期里?怎样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作文教学中的困惑有哪些?

在进行培训时,我结合自己低段采用写话激趣、中段利用日记起步、高段选择互改领跑的实际教学效果,列举了一个个生动、详实的教学案例;还让老师们分组合作,现场体验了一把小学生“小组合作作文”的感觉。老师们觉得新颖,学得开心。

讲座接近尾声时,我选择了五句话与大家一起分享:“生活是源泉,兴趣是动力,思维是关键,阅读是基础,表达是重点”;并且引用一位作家的话作为结束语:“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快乐!让我们一起期待孩子们的精彩表现。”

培训结束后,参加的老师们纷纷挤到讲台上去拷贝课件;有的老师忍不住好奇地问我:“潘老师,你怎么有那么多的例子?怎么有

那么多经典的句子?”我微微一笑,告诉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自己平时也要多积累,多阅读,多写反思随笔。

这一次培训,让我思绪万千也收获颇丰。我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也切合一线教师需求的培训方式:精心确定的培训主题,生动详实的教学案例,简明扼要的点睛之言,活跃开放的培训氛围„„

三、实践阶段:领先钻研的培训者

2013年暑假,我跋山涉水远赴重庆,参加了全国首届群文阅读“种子教师”体验式研训活动。

这是一次体验式的研习,也是一次探索式的研习。研习课程以“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技能为主轴,采用专家理论讲座、阅读教学实作、阅读分享交流、讨论辩论整合、聊天座谈等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群文阅读”形态的教学探索与反思,让我们经历了一场又一次猛烈的“头脑风暴”。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台湾的以吴敏而老师为首的专家团队。这是一个奶奶级的组合,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但是她们凭着对儿童阅读的满腔热爱,还活跃在讲坛上,很令人敬佩。短短五天时间,她们将积累了二十年的经验尽数传授给了我们。

回到学校之后,我负责组织本校的语文老师进行一次群文阅读的培训。在这次培训中,面对着“如何让老师们了解群文阅读”这个命题,我决定向台湾老师学习,采用体验式的培训方式。

于是,培训时,我把学习中的收获、自己的感受和教学中的心得结合起来,再辅以体验式培训,发现效果出奇地好。会场上不时传

出阵阵会意的笑声,还不是蹦出几句诸如此类的惊呼:“啊,这样也可以?”“我怎么没有想到?”“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培训之后,许多老师对这个群文阅读这一新生事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不时有老师向我要相关资料,也有老师问我:“这样的课,什么时候上?一般多久上一节课?”性急的老师当场就说:“那我们就可以把那节诵读课,改成群文阅读课,刚刚好!”

不久之后,同是课题学校的县城实验小学邀请我去做同一讲座。结束之后,一位年轻的女老师特意跟我说:“我觉得你讲得太好了!很多方法都是我们没有想过的。真希望能再多听一次。”

通过这两次相对而言比较成功的培训,我发自内内心地觉得:要做一个受欢迎的培训者,真不太容易。除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培训方式的创新,还要有勤于钻研的精神,领先一步的闯劲。

当作为培训者的我们,能够通过一次专业的培训,为参与者的天空开启一扇门,让他们看到崭新的一片天地时;当他们感觉到意犹未尽、学有所获、不虚此行时,就是成功的了!

做个什么样的培训者 篇2

1 我国医生培养的差距

现在正当是医疗系统骨干的, 是80年代培养起来的医生, 大都成为了主任医生、教授, 更多成为了高级管理者, 如当上院长、校长, 有的还成为了业界优秀领袖, 甚至成为了世界级的领导人。但是这个时代培养出来的期间, 是在确定完善市场经济建立之前, 为了快出医疗健康生命人才而迅速专心致志培养出来的, 解决了断代下秋黄不接的问题, 迅速能够解决医院有庙无和尚的根本问题, 成效显著。但是未来的使命变了, 而医疗系统的变革不足或滞后, 这在于其严峻超前不足的思维缺陷。

1.1 我国医学生的生源

展众所周知, 在当时高考录取的生源中大部分卫生部的院校也是在靠招录的第二志愿。农医领域的大学, 是当时不被刚毕业高中生看好的专业。医生可以看到大部分不是学习和考试优秀的考生, 除非因为职业传统、地域价值观念的影响。一个小班或有一两个是特高分同学, 可以上国内任何一所顶呱呱的大学。这与中医生的来源不同, 有的是文科生也可以学好中医学。但是学习西方医学, 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有中学学院的毕业生, 闹着要进心脏病学科, 虽然得到胡乱的允许, 但是严峻的情势, 使之罢休, 上不说管理问题或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问题。

1.2 我国医学大学里医学生的培养

在医科大学里, 要经过3个阶段、3个地点的学习、实习:基础医学部、附属医院和实习医院。在基础医学部里, 也要经过3个亚阶段的学习。首先是所有大学都学的普通基础如英语和哲学马列部的4门课。英语的学习经过了进化的过程, 开始有的年级是学邵循道编写的卫生部统编《医学专业英语》;后来有的年级加快了学生素养的提高, 改为《新概念英语》;再后, 就是采纳普通高校里的《大学英语》, 还有后来英语学部或英语系编写的《专业英语》。即便是5年的临床医学制下, 加强过一周达10个课时的外语, 也得要学6学期, 还不用说后来的选修, 显然是比其他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所花的功夫要多出近2倍的力量了。马哲体系中, 如《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简本) 上下册, 《马哲》、《革命史》和《政治思想品德》 (要上到第6学期) 。也有后来学《法律读本》和《邓小平理论》。

专业基础课, 如《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其次是核心基础课, 如《生理》、《病理》、《解剖 (系统和局部) 》、《组胚》、《寄生虫》、《微生物》、《卫生学》等。最后是非核心基础课, 如《心理学》 (普通、临床、精神心理学) 、《科学与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文献学》、《 (卫生事业) 管理学》。选修课, 有必选, 如《专业英语》、《法医学》, 还有任选课, 如《计算机》、《法律读本》、《科研写作与英语文摘》, 多的是。

连班上定阅的《参考消息》、《晚报》大约4份报纸。平时喇叭、电视、电影, 也提供了足够的领略开阔机会, 有的同学有收录音机。来往学校里的中外专家的演讲、训练, 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视野和能力。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在不断地把精英人物介绍给大家, 激励大家进入到一个医学殿堂。但是每个人都在心底里颂扬, 《白求恩》的电影新旧板、电视剧大都看过了, 但很少人欣赏加拿大来华演出的歌剧《骄阳已逝 (The Gong of the Star) 》, 这是一部在外国语学院上演的赞美国际主义医生的杰作。

即便是我们的学习量和刻苦程度都与美国总共加起来的8年制没有多大的差距, 但是临床水准之外的东西, 我们的医学毕业生就有着巨大的落差了。

2 中美培养医生的差别

医疗界是没有什么神童和天才的, 都是大器晚成者。这不但有专业差异, 而且还有国际差异。在美国当医生的时间, 尤其是作为专科医生, 都非常晚, 比普通大学毕业要晚到10年以上。比如美国的介入之类如心导管医生, 必须是在医学院4年毕业、3年的实习之后, 还有心内科、普通外科、胸科训练, 这是多了10年以上的训练。还必须有70个案例的心导管亲自操作后, 才可以成为介入性心内医生。在复杂神圣的生命科学和人面前, 医生必须遵从自身的发展规律和成才的灵魂, 不能陷入急功近利的迷宫和技术生存的深渊里, 必须是全面、深刻、神圣的工作者, 这不能遭受过度的中式管理、惊人的扭曲甚至是比照的扼杀。

所不同的是, 临床医学不单纯是技艺性的工作, 每门学科不仅系统有机一体, 而且是成递进阶梯的, 开始最为感觉到实用不多、意义不大的基础学科或其它科学, 而这恰恰决定着医生的最大贡献水准, 决定着医学推进的水准, 也是后来水平比高低的基础。

美国医学院毕业的医生 (M.D) 是不要求进入到 (Ph.D) 阶段的。除非他本人愿意进入这个研究阶段。当然一些的确是由于医疗事故拖累或考不过执照而放弃了医生资格和做医生机会的, 可以做一些收入较低的研究工作。那就是我国有非常杰出的生物学家或医生, 过了10年, 还想上医学院;或过了20年, 还想考发达国家的医生资格。

如果有医生想读经济或管理方面的学位, 也是卫生事业与经济学院 (或管理学院) 联合培养的, 因为这个领域, 不是医生经历的, 怎么也无法进入到医疗系统这个特别高深、高洁领域的内核里。

3 中国医生和院长领导的修养状况

为了培训所需要的管理人才, 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支持下, 开展了联合培养高级人才的研究和学位项目, 全国厅处长参加了这样的培训, 有的厅处长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促进了当时的医疗系统管理人才的大发展。

但是这样的合作培养计划出现了到期后没有大力发展的现象, 是因为出现了经济性比管理更为重要的问题, 也就没有把当时管理学的优势发挥下去, 自然也就失去了与发达国家跟进的机会。这就出现了健康医疗领域的外界呼声和影响受到了不该有的滞后。

医院本身是一个多重架构结合体, 而不是一个实体组织, 财产、经营、护士与医生应当建立主要为合作的关系, 而不是雇佣关系, 这样都不影响各自的伦理精神, 在医生与患者之间, 也不至于出现利益冲突和行为失范。医生就是医生, 医疗系统不该有日下这样的扭曲, 这是造成诟病的根源。没有比一所赫赫有名的大学附属医院的管理安排可笑的了:搞科研的, 当临床科室主任的, 却不会看病, 甚至连主治医生的资格也没有, 贬低了医界的国际交流价值。当院长的, 却不懂经济、管理, 自己也是这么公开说的, 甚至还在电视中公开, 这说明作为一个医生或科学家是够格的或一流的, 但在管理和决策方面, 却是非常缺少专业精神的, 于是在致死性传染病攻击下, 几乎是崩溃了, 夺了医院的医务人员的命, 崩溃了那个医院, 侵害了整个城市。医生与经理或商人或官僚, 是不同领域的体系, 存在着价值冲突和行为矛盾。以至于升任为院长的医生, 用其他的方式来管理医院, 不仅造成了医院发展经营的异化, 而且导致了一个好医生, 怎么干出了荒唐可笑的事, 毁坏了医生的传统优秀人格, 医院院长在指挥、分配、采购中, 经受不住利欲的诱惑, 遏制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 接连倒下。历史上, 多少皇帝、宰相或将军, 就是因为不专业、不职业、不敬业, 而丢了战争、输掉了朝廷甚至是完蛋了国家。当好自己的医生就好了, 为什么要挂一个官儿、带个长呢?那是其他专业所做的, 在1/4世纪以前卫生事业的管理教科书里讲得明明白白;搞科研的, 就好好干对了, 怎么去管理一个不懂的临床科室呢?更不用说还有的医生做其别样工作或冲突的活了。

医疗系统的决策者遴选也就出现了畸形化, 而且没有得到遏制的发展, 大都出现了内选的一刀切情况, 这造成了与外界和谐发展的进一步缺失, 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落后和恶性循环, 在滞后、不足中出现了混乱、求生的过度商业化现象与事业精神的交错, 倍受诟病。在一次大中华的论坛上, 一位大学的高级官员, 纯粹是用商业组织的方式, 来经营、营销医院, 让香港最高健康总裁愕然。这说明, 医疗系统走向了一个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极端现象。

4 中国医生和院长需要加强教育培训

医生当然学更多些社会人文科学, 有发达国家医学院要求非医学课开到55%的水准, 如同我国党校系统的学员, 意识形态的课程要占55%一样。因为医生面对的是生命和人, 需要更高的思维和修养。发达国家没有这些课或这么多的课, 可他们学位的含金量更高, 那不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学位比医生高, 而是医生把他们的学位供奉到更高的神龛上, 这同自尊过度的日本完全不一样。我国卫生部属的医生培养院校都在美国医生职业训练的官方认可名录上, 也就是说医生毕业后直接可以按美国两阶段的医学院毕业生一样, 去考取美国的医生执照;再经过住院医生培训三年后, 经过分级的考试过关后, 再直接升任为主治医生之后, 就有各类型的专科训练, 却再也没有国内什么什么主任或副主任的官衔阶梯了。当医生在发达国家当然被羡慕和嫉妒, 没有什么从奴隶到将军的过程, 却有足够的尊严和积极性来保障工作的神圣进行。即使在实习的时候, 也是有保障的, 这些都是公开的数据, 任何人都可以查到的。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 发达国家如美国医生的基础科技知识和创新能力非常扎实, 服务和创新水准望尘莫及, 在于他们的培养体系成为了我们要么学不到的减缩版, 要么是照猫画虎版。比如, 美国的大学生毕业后才度量评估去学医学, 而我们在两年半的时间里, 就学完了4年的课程。在大学中, 美国学生都学经济学, 而我们没有。如萨缪尔森统霸世界大部分大学50年的教科书《经济学》开章引用中国名言:“一幅图画胜过千言万语”;还有W·W·罗斯托在《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著作中, 就引用孔子与子贡的对白, 说明政府的3个重要权重不同的职能:“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这只有极少数医界人士读过这2点所代表的领域。这当然在美国, 可能不是他们的大问题。从长远来讲, 我们的医生培养、成长方式, 该与时俱进地变革发展为美国模式接轨, 不能退而求其次, 当知难而进, 否则欲速不达, 僵化落伍, 而且没有办法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先进创新水准, 造成了我们医疗行为的失规和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初中数学教师到底该做个什么家?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师、专家、杂家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也许那展现的是教师的无私奉献,有的人把教师比作园丁,再现的是教师的默默无闻。当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内心和情感中感受到了这份做教育的温暖和震撼的时候,我只想在心底和自己说,要做一个有灵气的老师,做一个智慧的老师,在三尺讲台的平凡中用激情演绎教育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位教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体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面的关系。共同的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把的第一颗火星。(《给教师的建议》第422页)。

教育的成败,教改的成功与否,教师的素质是一个总要因素,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都呼唤高素质的教师,而高素质教师方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数学教师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题的传授者了,数学教师不仅是一个专家,更该是一个杂家,是一个心理学家,是一个社会学家,在你的数学课堂上看到数学的精彩和美丽。

有人把课改是否成功归根于教师的素质,这是毫不夸张的说法,教师的素质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和影响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会僧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涛涛讲说,学生默默聆爱,”

一、做专家——丰厚的数学文化底蕴滋润课堂的灵魂

何为专家?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应该是数学领域的专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己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在从理论到实践的洗礼。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所以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有探索的精神,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和体现。教师的专业性还要有很强的艺术性,引人入胜,充满魅力。首先一个数学教师要有扎实的钻研教材和课标的精神。钻研教材是一项艰巨的思维劳动,是学习、分析、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过程,这正是华罗庚先生所说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过程。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高效展开课堂教学,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神态课堂,发挥教师的“点播”艺术,授人以渔。

作为专业的从事数学教学的人员,更要做一个专业的人,不仅要自己领略到数学的魅力所在,更要将这种魅力传递给学生。在自己的数学教育活动中,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科学的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充分的喜爱数学,在教学中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足够的空间,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思考的外部环境,用教师的教育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数学的大门。

二、做杂家——在数学味中引领学生生命的成长

(1)做一个史学家,能够博采众长

有人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正是因为此,很多人开始害怕学习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无论老师采取怎样的引导和启发,学生都会感觉到自己不是学习数学的材料,有的学生只有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而对逻辑思维能力就较弱,于是表面上看是听懂了,实则没有真正地领会。这个时候教师要做一个史学家,博学众长,能够在自己的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的来龙去脉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限精妙。其实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观点、思维方式、教学形式,乃至教师的教学习惯都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这种印象不仅仅在学生的校园生活里,还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为学生讲解书本的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向学生渗透数学的精髓。数学教师不是讲题的机械,题目就是永远讲不完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数学教师更主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思维,传授一种方法,带领学生研究数学,发现数学,并且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自己对数学情感的升华,并和学生分享,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时候,如果只是教会学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是不够的,教师要将勾股定理的一些趣闻和趣事和学生分享,这样学生便会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知识的学习。

(2)做一个心理学家,带学生感受知识的魅力

做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光靠自己的课堂如何精彩是不够的,教师要做一个心理学家,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需求,要有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道德学生观。首先教师要知道学生缺什么?需要什么?这样才能够实现老师那个美好的愿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数学。往往数学课堂我们常见的一些状况是,教师非常认真地教学,设计精彩,精心铺设台阶可谓是用心至极,但实际教学效果又怎样呢?学生提不起兴致,虽然看上去很认真地在听,但是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原因何在?细心思考就可以知道,教师的认真都是自己的个人意愿,脱离了学生需求的课堂一定是低效的。在我们的课堂中,总有一些好心的老师,生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和苦难,于是会层层递进的将一个大问题分割成许多小问题,并一一地细致的解决,殊不知教师的好心却在学生那里不一定领情。一个好的数学教师首先要从心里走进学生,在行动上接近学生。给学生创造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让学会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取得会让学生心理有一种排斥感,陌生感,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不是我们理想中期待的。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到更在于悟。教师要多思考、多想、多钻研。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更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的,而在数学形成和发展的额过程中,也形成了特定的文化传统,于是数学也就不是一般意义下的思维活动,而是特定背景下即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了。(张乃达,数学教育——从思维导文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59),数学教师要从中得到思考和启发,与学会一起悟学数学、悟思想。锲而不舍,并在数学教学的路上用心前行。

引用:

1、(张乃达,数学教育——从思维导文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59)

2、《著名特价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数学卷),主编:喻平,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第一版

怎么样做个好员工读后感 篇4

庄虹

最近通过学习和阅读《怎样做个好员工》一文使我受益良多。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做一名好员工的必备条件,即:过硬的业务本领、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谐的人际关系、清醒的自我认识、正确的机遇意识;用认真做事、钻研业务、习惯约束、讲究礼貌、服从领导、团结同事、保守秘密、严格守信、节制私欲、乐于奉献、拥有自信短短44个字来揭示了做人、做事方面的朴实道理。这使我由此想到我应该在银行里怎样做个好员工。我从一名学生到一名银行柜员已经五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五个多月的时间里,首先接受了公司组织的单位规章制度培训、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等培训,使我对我们建行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然后通过在日常工作中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基本业务知识,正式接柜工作也有四个月的时间了。结合本文和我的这段学习和工作过程。我认真思考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做一个好员工。

让我深受感触的是在上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在进入工作后能用到的很少,因为现在柜员工作主要是实际操作,要认真细心。所以要想做一个好员工我们首先必须要加强对柜员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加强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创新,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创新我们时刻不忘学习新知识才能在工作中不落后,才能在逐步往前的浪潮中处于浪尖。我们银行的操作系统也时常会更新维护,我们柜员更要及时学习系统中更新的内容,并把这些更新应用于日常业

务中,为客户更高效更好的办理业务。我觉得这是成为一名好柜员必不可缺的,也是别人帮不了的,必须要自己有意识去做的。

要想做银行服务业的好员工首先要有敬业精神,俗话说的好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自己的劳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入了这个行就认为这个职业是崇高的、圣神的。只有不厌烦才能看见前途看见信心才能做的更专业做的更好。其次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作为银行员工。国有国法,行有行规。在银行,这种约束体现在制度和文化两个方面。作为一名行员,就要严格执行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员工行为守则、会计基本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出纳制度等。第三,认真做事。做到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脚踏实地、主动进取、服从领导。团结同事,一个单位或部门同事之间的团结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我们银行,你的业务牵着我,我的业务联着你,彼此之间难免摩擦、矛盾,出了问题应多从自身找原因。还有好多如保守秘密、严格守信节制私欲、乐于奉献、拥有自信等跟我们是十分相近的都是我们要多多学习和参照的。

做个什么样的培训者 篇5

1.选择符合您自身需要的保险,要注意从“需要”出发。例如,在考虑是投保终身寿险还是定期寿险时,财力充足的人士可以选择终身寿险,并通过这种方式为后代留下一笔遢产;而财力有限的人士则可以选择定期寿险,以25岁到50岁的人生黄金阶段为自己投保,因为这个时期也是人生负担最重的时候,可以避免投保人遭遇突如其来的不幸时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

2.寿险的价格差别很大,所以多做比较是非常重要的。最便宜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你必须确定保险公司在财务上是健康的,并拥有及时理赔的良好声誉。此外,因为保险产品非常复杂,你还应当为自己选择一名优秀的保险顾问,以找到最合适的、赔付最有效的产品。

3.针对大的风险,要购买那些保险内容尽可能多的产品。不要只投保某一种意外事故死亡险,而是要投保各种事故的保险;不要只投保一种严重疾病险,而是要投保各种大病险。

4.购买前,要弄清您买的是什么保险?保险责任是什么?责任免除是什么?怎么交费?如何获益?有无特别约定?

5.填写投保单要如实告知。投保人如果存在故意隐瞒事实,保险公司就可能不承担赔付保险金的责任,后果相当严重。

6.无论是投保单、健康声明书,还是其他有关文件,认真填写并亲自签名,不要随意由他人代签,以免今后出麻烦。

做个什么样的培训者 篇6

确定ISO9000培训需求

在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员工ISO9000认证培训时,企业要先分析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它要求具备的各类人才,然后对现有人员进行评估,找出差距。如果这种差距可以通过ISO9000培训来解决,那么,培训的需求就可以确定下来。培训需要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企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的经营方式,并由此决定对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需求。企业环境的分析就是预测本企业未来在技术、市场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具体来说,环境分析包括:技术发展趋势、市场的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政策环境情况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等。

企业内部条件分析:

做个“不乖”的教师 篇7

一、大道至简:何妨当个“懒教师”

“不乖”的教师有时喜欢标新, 而“懒老师”是我追求的一种简单课堂教学的行为。

“懒教师”能否培养出好学生, 关键是看教师的“懒”是否是有心的。如果你曾经听过魏书生老师的课, 我想你一定可以理解这“懒”的真谛。正如, 我追求的“简单”课堂其实不“简单”一样。

我觉得, 不管是“懒教师”还是“简单”课堂, 教师课堂的“懒”与“简单”是一种教学境界, 都是建立在平时的认真备课上, 也就是, 他们一定是“懒”得有底气, 有把握, 而教学也一样是“简单”得有成效, 学生一定是学得高效的。

对于“懒”与“简单”, 我的底气还不足, 因为我常常害怕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学无所获, 或所获不多;也常常害怕自己准备得不充分, 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不透彻或不明白。

尽管如此, 我还是相信大道至简!相信“简”也是一种风格, 我会一直探索!

二、包容不乖:鼓励学生“插嘴”和质疑

“不乖”的教师总是能在自己的课堂上包容“不乖”的学生。

对于每一位有讲台经历的教师来说, 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在课堂上尽情挥洒自己优美的语言, 正讲到动情之处的时候, 突然间, 底下某位学生冒出一句俏皮话或其他语句, 它不仅打断了你的思路, 也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 甚至引发哈哈大笑。此时, 你会如何去处理这个偶发事件呢?对于上课时学生的突然“插嘴”或质疑现象的处理, 每个教师的方式可能不一样, 但它能考验每位教师的教育智慧。

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希望我们的教师朋友, 真正树立先进的教育观,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插嘴”和质疑, 并用心去呵护它、启发它、引导它, 让学生在课堂上如浴春风, 放飞想象和思维。也许, 在有许多学生“插嘴”和质疑的课堂上, 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结果比过程更重要

只有“不乖”的教师才能欣赏和包容有个性的学生。只是面对当前的素质教育和教育现状, 我们不禁要问:新课程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时空何在?

在第二十届厦门市科技创新大赛中, 欣与妹妹的成果经过几关拼搏荣获二等奖。颁奖现场上, 当结果一公布时, 欣眼泪哗啦啦流下了, 任由我和同学如何安慰, 她头低低地离开了颁奖现场, 电话也打不通, 竟独自一个人回家了!对于欣颁奖现场的表现, 我只能是将期待藏在心里, 并打电话到她家得到已回家后的消息后才悄悄放下。

欣在本次比赛的体会中写到:“也许有人会说, 你还年轻, 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的没落, 你有的是机会。但比赛不仅要有实力, 更重要的是要有信心, 要有兴趣。我想努力, 我也想超越更多人, 但是我也想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 请问有谁愿意做那些徒劳的事呢?”也许, 你也认为欣的思想有点偏激, 但我并没有急于去纠正她的这种想法。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者的使命, 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地发展, 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他又指出:“如果学生没有个性, 那就不会有集体。”

四、拒绝高耗:打造原生态的课堂

“不乖”的教师总是喜欢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

教书这么多年了, 回头看看自己的课堂, 竟然从来没有在一个班级重复过一节课, 也从来没有为某一节公开课而去花费大量时间去准备。记得刚参加工作几年, 曾经在市教研活动中, 获悉某重点学校的教师为了一节视频比赛课, 竟然动用了教研员和许多教师的力量, 经过多次的备课、听课、修改、再上课, 历经二个月的时间才拍摄下来这节课, 该课最终荣获省一等奖。当时的我, 不知说什么好, 有的只是这样的课又有多少教者自己的思想和听者可学的东西的疑问。从那时候开始, 我提醒自己一定要向高耗和表演的课堂说不, 追求打造节节低成本、原生态的课堂。

2011年11月, 应福建省教育学院远程课程培训中心邀请, 录了《细胞的增殖》一节课, 并同时录了本节的教学反思。该课第二次采用教学案进行教学, 没有排练和预演, 一次性完成, 不追求完美无缺, 只希望提供给教师的是一节有启示的常态课。

对于以上课程, 我关心的不是同仁们对课作如何评价, 而是自己每一次课后的感悟与收获。因为我认为评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只有这节课好不好, 而是如何让上课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或特色, 且让听课教师可从中得到启发和可借鉴处。

五、结语

现在“不乖”的教师不多, 有个性的教师更少!

我想成为一个有个性的教师!因为只有有个性的老师才会接纳与尊重学生的个性, 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氛围中, 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 从而减少教育内耗,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此, 我想告诉同行们的是:不要害怕学生不听话, 更不要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不守纪律的学生!请记住: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它来自学生对教师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我相信, 一切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爱护与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个性舒展, 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地实现自我!

摘要:只有有个性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 有个性的教师往往也是一个“不乖”的教师, “不乖”的教师往往喜欢标新, 能尊重和包容“不乖”的学生, 拥有创新精神。

导购员要培训成什么样? 篇8

最初的导购员形态其实就是推销员(卖场推销)。厂家教育他们的那一套完全是推销做法。不过这适应了当时商品少、顾客对商品了解不多的形势——相对讲,顾客是“傻”点。

而顾客面对的比较机会越来越多,这意味着竞品多了,销售受阻,厂家导购就开始琢磨。这时的导购大都从USP(独特卖点)出发,尽力夸大、造势,并提醒顾客注意自己产品的独特卖点。这可以被称为“以点促销”的促销员阶段。

从1998年后,我们看到一小部分企业的导购员不仅掌握讲卖点的做法,还逐渐学会如何将说这个卖点转化成引发顾客的内在需求。即由“这产品颜色多么独特,您看看?”转化为“您看这颜色,摆您家里,多添喜庆?”这才真正达到以顾客为中心创造利润、“引导顾客消费购物”的地步,可以称为真正的“导购员”或“营销员”。

但随着市场环境和产品技术的纵深发展,导购员将向导购顾问的方向发展。这种情况已经在某些行业显现,例如在农资和医药行业,少数有深厚专业背景、可以充当顾客咨询师的导购员业绩是最好的。而像宝洁公司和很多卖场合作的“婴儿屋”里,也需要婴幼儿看护顾问式的导购员——其顾客非常盼望更先进的产品,并且期待解说。

家电导购员也将向这个方向发展。随着电器消费群体的细分,高端与低端电器的销售可能采取截然不同的模式。城市白领势力的增强,使得高端电器的消费者日趋成熟。这个群体强调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要求导购顾问能提供详尽客观的产品分析以及趣味型的购物体验。当然,这些导购顾问还具备基础的沟通技巧,能迅速理解顾客的需求,甚至帮助顾客细化其潜在需求,为顾客挑选称心如意的电器——但顾问的晶位和鉴赏力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相对成熟的大众普及型电器(例如阴极显像管电视、双门冰箱、单缸洗衣机等),会采取自选平价电器卖场的形式。大众普及型商品一般技术含量较低,技术相对成熟,消费者的认知度高。只要向顾客提供相对完整的信息,顾客就可自行做出购买决定。这类电器的卖点在于价格。对零售商和供应商而言,经营这类电器必须将重点放在降低供应链费用上,将节省下来的运营成本通过降价方式使顾客收益。

如果不转行,终端导购员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口牌店中店”的店长,独立负责一个区域的生意和管理。他不仅会推销、会促销、会导购,还会做顾问,并管理一群产品的销售计划。同时,他的专业导购服务本身也成为一种品牌,就像北京翠微大厦的“可晶数码专卖”一样,那就是一个商家导购员创造的店中店品牌。

实际上,目前各种导购员的形式是并存的。但是,虽然通过各种媒介不断学习的顾客,会在店里问出更多、更专业的问题,可惜,站在终端某类电器旁的10个导购员中,一般只有两三个能达到“导购”或“顾问”的水准,其他人都拼命说自己产品哪里好。这是谁的问题?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2012年中心工作总结下一篇:写爱的高一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