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运输的定位与发展

2024-08-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航运输的定位与发展

民航运输的定位与发展 篇1

高速铁路与民航运输都是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在便捷人们出行及促进我国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二者在交通运输属性上都具有高速、便捷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市场相似性,但二者又具有各自独立的特征。高速铁路具有速度快、运能大、排放量低等特点,其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丰富了居民的出行选择,更好地满足了旅客的外出需求。虽然我国高速铁路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统计表明,截至2010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8000多千米。目前,我国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高铁路线有京津城际、京沪、武广、郑西以及沪杭等,其中京津城际及武广高铁较早投入运营,而其他线路尚未成型,处于培育阶段。与高铁建设的不成熟相比,我国民航事业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首先在航线方面,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新增航线,客运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国际间的航线也日渐完善和成熟,客运量也大幅增加,目前国内航空公司的盈利点主要在于中长途航线。高速铁路与民航运输在运行速度、票价以及运输的服务特性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在客运市场中存在一定的冲击,高铁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交通格局, 对民航市场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2高铁与民航运输的竞争力影响因素

2.1客户群体不同出行需求的影响

乘客的出行需求是决定高铁、民航等交通运输方式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客运量和交通运输的经济发展。 首先,客户群体在选择交通出行方式时会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旅客运输从本质上是一种商品性质和消费活动,而消费的群体是乘客本身,所以人们会考虑安全性因素,在其他影响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首选经济、安全的出行方式。比如,在时间、便捷性等大致相当的情况下,票价及出行安全则成为人们选择的衡量标准。其次,出行的便捷性也是人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乘客在购票、取票、检票以及周边设施是否齐全、是否容易到达等。最后, 舒适性也是乘客选择出行方式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乘坐空间的大小、乘坐时间、服务质量等。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航运输以其速度快、服务质量高、出行时间短等优势有着广泛的发展,高铁的运营与同行给民航带来了一定的竞争,但是由于目前高铁线尚不齐全、客运量不稳定等,也存在一定的劣势。高铁和民航的竞争在于客运量的竞争,因此必须从旅客的出行需求方面考虑。

2.2票价、出行距离及时间的影响

票价、出行距离以及出行时间是影响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的附属因素,在满足自身出行需求的基础上,不同的旅客对于出行安排通常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影响。高铁与民航都属于票价较高的出行方式,民航采取特价机票等经营手段时通常会大大增加客运量,这主要是出于票价对人们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出行距离和出行时间两方面是相互影响的,对于旅客而言,有时需要尽可能节省时间,有时更倾向于欣赏沿途的风景或对时间要求不高,这样便可在民航与高铁间选择适合的出行方式。对于民航和高铁而言,仅仅依靠 “折扣机票”、出行距离、时间等可控性不强的因素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发展,必须对自身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民航而言,国内的航线通常联系着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而这些区域也正是高铁覆盖的区域,在高铁开通之后,相关航线上的客流量、票价等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这说明高铁的提速使其与民航出现了运输产品同质化的现象, 导致民航的竞争力有一定的降低。

3高铁与民航竞争下的发展途径

3.1根据客户需求,充分发挥行业自身优势

从影响民航和高铁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来看,要想促进行业的发展必须从旅客的需求出发,尽可能地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高铁和民航同时具有速度快、价格相当的背景下,要想提高行业竞争力不应该仅仅抓住二者相同的优势,而是要及时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创新行业自身的服务方式,更大程度地适应和满足乘客的需求。 在客运市场中,旅客特征主要包括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等方面,民航和高铁必须充分分析和了解旅客特征,并据此确定用户需求和创新服务方式。面对民航和高铁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二者应将着力点放在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市场运输结构,尽力找到各自的细分市场,并在产生分歧的方面不断完善,培养和形成独立、创新的服务方式,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另外,高铁和民航还应从旅客出行的细节出发,更加全面地考虑乘客的出行需求,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很小的服务细节可能会带来客运量的大幅提升。

3.2创新服务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面对民航和高铁同质化竞争的现象,二者应将着力点放在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市场运输结构,尽力找到各自的细分市场,并在产生分歧的方面不断完善,培养和形成独立、创新的服务方式,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水平。对于高铁而言,具有压缩两端出行时间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如果通过降低票价、完善售票方式、提高服务品质等积极措施,能够较大程度提高行业自身的竞争力。而民航则可以侧重于服务上, 进一步优化、完善特色服务,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包括航班安排、运营模式等,提高乘坐的便捷性等。要实现产业自身的发展,必须从二者的不同点出发,并将独具特色的地方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高市场竞争力,只有拥有了市场,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行业才能快速、持续发展。

3.3促进民航与高铁间的竞合关系,争取双赢

高铁和民航本身具有各自独有的特征和运输属性,所以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各自市场,不可能从根本上谁被谁取代,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是互相打压,而是要促进二者之间的竞合关系,争取双赢。高铁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民航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并非对民航运输的全盘否定,因此,二者要实现发展,必须从各自所侧重的市场出发,对市场运输结构进行调整,即进行侧向的合作。从自身结构来说,民航本身存在一定的航线距离、航段航线条数、 飞机架次等问题,高铁的出现,推动民航必须加快自身结构的调整,如重新定位市场目标、调整自身结构,建立科学、 长久的未来发展战略等。促进民航与高铁间的竞合关系,有利于实现交通运输业的繁荣、快速发展。

4结论

民航运输的定位与发展 篇2

关键词:民航运输企业,会计人员,人员素质

1 引言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直接主导主体,其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影响到依靠会计信息做出相应经济决策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论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还是企业直接使用的管理层,共同的促进作用都使得会计职业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其职能地位也不断提高,在企业整体的管理层面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航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核算都有着自身较为特殊的要点,促使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产生了对应的职位要求。目前,民航运输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存在普遍的缺陷,导致对会计核算的效能产生较为负面的影响。民航运输企业为了充分发挥并利用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必须针对于缺陷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解决,以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绩效。

2 民航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存在的缺陷探析

2. 1 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素质不能同等提升与匹配

思想政治素质,体现了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本职工作时,具备的思想境界与政治素养,它是一种基准的素养储备,为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活动及相关操作构建基础的行为框架。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会计人员面临的工作环境越发复杂、欲望需求也越发增多,这样的大环境对会计人员保持高标准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出了极高要求。民航运输企业在整体的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相关方面可能会要求会计人员进行精心的会计处理,以平衡利润,会计人员由于政治素养较低,难以与违法行为进行正面的斗争,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扰乱市场。另外,民航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平均水平不高,难以与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彼此促进、共同提升的局面。业务能力素质是会计人员能够完成本职工作的必备前提,其在思想素质的概念框架下进行相应的操作,其业务能力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并顺势影响到企业的相应决策,可能会导致经营失败的出现。所以,民航运输企业会计人员在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素质不能齐头进步的背景下,极大地限制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的效能发挥。

2. 2 民航运输企业部分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较低

现代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市场运作的体系化,各行各业业务范围频繁交叉、渗透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会计人员的知识体系比较单一,仅限于知晓本行业的专业知识,知识储备的深度远远不足,将会对会计工作的效果产生十分阻滞的影响。总体来说,民航运输企业作为主营业务囊括范围较大的市场主体,对会计人员综合文化素质的要求较高,尤其是随着营改增的深入进展,国际国内运输的广泛发展,对会计人员知识储备的要求也越发提高。但是,在当前的状态下,民航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受限于观念和影响,对综合文化素质的重视度低,认为本职工作的业务范围才是首要环节,其余交叉领域属于次要环节,会计人员不必花费过多心力在此方面,造成了会计人员在环境影响下的本身不作为,从而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职能效果。

2. 3 民航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亟待提高

民航运输企业庞大的组织结构和复杂的运营结算,需要会计人员拥有必备的沟通协调能力,从而与相应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促进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及时顺利进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人员的职能早已不局限在简单的记账与核算,财务部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跨部门的大型管理机构,具备基础的核算监督、预算管理和经济预测的职能,日常的工作内容就包括与其他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协调。但是,民航运输企业的会计人员由于观念和实践能力的缺陷,导致其与相关部门进行直接的沟通协调面临较多阻滞,效果也较差,具体表现在会计人员不能抓住要点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都较为欠缺,经常不能就实质问题获得快速而准确的沟通。

3 提升民航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素质的对策建议

3. 1 重视思想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素质的共同提升

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会计人员基础的职业素养之一,需要从思想观念方面进行疏导与建立,并在强调业务能力素质的基础上,结合运用,共同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一方面,针对于会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职业生涯中,民航运输企业的会计部门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辅助其树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抵制各种不良作风的传播,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有关部门启动相应的监管机制程序,配合处罚手段,严厉惩处违法乱纪行为。另一方面,在营造会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环境的同时,也必须对其专业能力素质进行培养,两者是共同匹配、一起进步的,会计部门应该适时组织相应的进一步学习和考核活动,为会计人员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并检验其学习的效果,鼓励会计人员将实践中发现的会计实务问题予以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通过实践操作运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同时,在注重两者素质的共同提升时,需要注意两者的相应匹配。

3. 2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

提升民航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文化素质,是当下市场经发展趋势的必然和确切要求,因此,企业应该从整体和细微的角度出发,旨在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会计人员对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架构,在思想上与会计理论上都必须与实践环境保持一致;其次,要将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十分重要的突出点,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地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做到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并深化和加固理论,在整个过程中以提升会计人员的学习运用能力; 最后,会计电算化的普遍发展,意味着其作为企业处理会计信息的一项基本手段,是必备的工具之一,同时经济全球化导致的信息膨胀,大量信息的涌现,使得会计信息的处理变得复杂,会计人员需要应对现实情况的变化,在具备扎实会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并掌握一定程度的计算实际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并将网络运用于会计实务,推动会计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3. 3 不断提升民航运输企业会计人员的沟通协调能力

鉴于民航运输企业会计部门职能的丰富与深化,对会计人员的能力要求也变得较为多面与复杂,其中沟通协调能力的优化则是其中十分关键的一点。一方面,需要从企业整体层面赋予会计部门足够的职能定位,使其在组织结构中拥有相当的地位,有利于其他部门认同并重视会计部门的工作需要,同时,企业应该从规则制定等程序出发,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强调会计部门所具备的组织地位; 另一方面,针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需要会计部门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时,需要一套相应的标准体系,指导两者进行顺利的沟通,此外,在整个过程中,必须强化会计人员沟通协调的能力,通过培训和实践训练提升其相应的能力。

4 结论

会计工作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为其素质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状况,对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具有十分直接的作用,因此,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状况具有十分普遍而重要的意义。民航运输企业应该以注重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为出发点,以素质内容组成为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提升,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德斌.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相关对策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92-95.

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篇3

上航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前身为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航空公司, 是中国国内第一家多元投资商业化运营的航空公司, 2002年10月在上海证交所正式上。成立后的上航面临民航专业高学历员工匮乏的窘境, 当时民航专业院校全部归属民航总局系统, 毕业生主要提供总局系统的各大航空公司, 地方航空公司引进人才比较困难, 也没有引进人才的优势。上航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协商校企合作办学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1994年5月18日经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批准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航空运输学院, 就此, 在上海乃至全国首家非民航总局系统的专门培养民航运输专业人才的学院应运而生。

目前,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6次续签了校企联合办学议书, 学院按照民航企业的实际需要, 调整专业培养计划, 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并根据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确定相应的教学方式, 实现了民航运输人才培养与民航业需要的零距离对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专业方向逐步拓展, 专业与产业之间达到比较好的链接效果。这种校企合作模式被评为十大“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典型案例”之一, 荣获国家教育部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1. 校企合作办学正成为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航空运输学院, 是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校企产学合作, 以工学、管理学、经济学三大学科为主体, 培养民航运输专门人才的二级学院。

2. 突出实践创新能力是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实践中, 实践教学是与课堂理论教学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验证。因此, 在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中, 实践教学是依附于理论教学的, 这在很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能力的培养。成功智力理论认为, 个体成功智力的发展, 包含了大量个体缄默知识和技能的参与, 可以说, 没有缄默知识的参与, 就不会有个体实践能力的发展。然而, 缄默知识的获得是很难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加以传递的, 在很大程度上, 它只能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学习, 从中亲自感受和体验到一些“只能意会, 不能言传”的缄默知识, 为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重要的知识平台。

校企合作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全面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 并由企业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 为培训教师和接纳学生实习锻炼的实习基地提供了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 学院还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飞机制造厂、柯莱货运、东方远航物流、春秋航空公司、上海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等单位开辟实训基地, 使学生可通过在机场、航空等企业各个岗位的实习, 亲身感受到了民航运输业的运作方法。另外, 学院的实验中心由于突出的航空知识科学普及的教育作用, 被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科普基地。

通过采用产学研交替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 实行3+1或2+1+1或2+1学制, 克服了民航教育与民航实践的脱节现象, 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系统知识的掌握。如:飞行技术专业, 校企双方通过“3+1”或“2+1+1”模式的探索, 将第四学年的飞行实践教学环节按航空企业的实际要求, 全部安排在海外训练基地进行;空中乘务专业, 校企双方通过2+1模式的探索, 将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与公司的培训要求相衔接, 将第三学年的课程全部安排在航空企业进行, 内容包括原先聘请公司方讲授的课程、实习环节以及中国民航局规定的岗前培训等, 尤其可贵的是有登机实习的机会。

3. 实验室建设是航空运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民航运输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是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是获得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 对于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有着其他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从而全方位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动手的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能力。

为此, 学院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 通过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 依托校现代工程实训中心, 建立了一批培养创新能力的专业实验室和交叉型综合实验室, 如航空货站模拟实训实验室、航空物流案例分析室、民航客货运实验室、航空机务CBT实验室、航空发动机实验室、飞机拆装实验室等, 并由企业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 为教师培训和学生实习锻炼提供了优良的生产实践场所。

4. 职业导向课程设置围绕民航企业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优化。

目前, 民航企业紧缺的岗位多达数十种, 对各类服务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都有需求。仅航空公司和机场, 就需要空中乘务、国际客运、国内客运、航空物流、飞机维修、安检、航空服务、载重平衡、生产调度、市场营销……各类岗位分得极细, 仅技术商务类岗位就多达70几种。另外民航企业技术含量高、设备、技术更新快的特点。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扩充。

从上表工商管理 (航空经营管理) 和物流管理 (航空物流) 两个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程的统计情况可以发现:学院提供了大量的学科基础选修课和专业特色选修课供学生选择, 此外, 邀请民航领域专家共同参与课程开发, 如《航空电子设备》、《波音737基础》的双语教学等, 较好地适应了民航业岗位细分、技术更新快的职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文勇:探讨交通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J].交通高等研究, 2006 (1) :21~22

民航运输的定位与发展 篇4

我国法律规定,机长在航班中享有最高指挥权,航空安全员在机长领导下,承担安保具体工作,空警则兼具处理普通非法干扰行为和严重危害飞行安全的行为。①然而,立法对空警和机长之间的法律地位、航空安全员和空警的职责分工,并未进行规定。

笔者查阅文献发现,机上安全职责大致可以分为飞行技术安全、处理普通非法干扰行为和处理严重危害飞行安全的行为三个方面。虽2014年《蒙特利尔议定书》尚未生效,但第6、10条基本将安保人员的职责局限在严重犯罪领域,将普通非法干扰行为交由机长负责,这启发国内学者建议:其一,机长处于最高领导地位,负责整体安全,且机长擅长飞行专业技术,飞行安全完全交由机长;其二,简单的维持机上秩序由机长在安全员的辅助下予以实现;其三,空警在法律知识、体能对抗方面更具专业性,负责预防和制止犯罪。该职责分工以干扰行为的性质和种类为依据,笔者持有不同观点,认为不便于履行安保职责。

二、如何合理划分机长、安全员、空警的职责

(一)实践操作层面

我国安全员和空警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明确的职责划分,笔者认为:第一,何谓“普通非法干扰行为”,何谓“严重危及机上安全的行为”,在行为未结束、纠纷未彻底解决前,执法者不能完全看出当事人的意图或判断出行为的性质,更不能预见当事人的行为发展方向。若违法者最初只是违反秩序,逐渐演变成为严重犯罪,此时是否要先由安全员执法,后换成空警,即前后分两拨人员执法?这无疑是不合理的;第二,多种执法人员就能构成多重执法保障,使航空安全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证;第三,不是每架航班都能同时配备航空安全员和空警,各司其职;最后,第一批空警是从安全员中选出,实践中也存在安全员转化为空警的实例,如2012年天津航空公司安全员杜岳峰、徐洋因成功制止劫机被录用为空警。安全员和空警很多素质和技能具有共通之处,适当重合、混同二者职能,能减少航空运输成本。

(二)理论层面

学者建议将严重危害飞行安全的行为完全划归空警管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空警属于警察编制,具有法律赋予的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的公权力;安全员仅是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不具有“警察权”,如何能遏制、打击犯罪?

回顾空警成立前,安全员也曾按照《航空安全员管理规定》规定制止打击犯罪、押解监管人犯,具有公权力色彩。一方面,笔者认为,航空运输安全价值占核心地位,一旦出现事故容易机毁人亡,航空器上所有乘客和机组人员都会受到人身、财产损害。对于犯罪行为,航空安全员作为机上成员之一,可采取“正当防卫”,有权对危害自身安全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制止。另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安全员可基于机长命令代表机长行使警察权,如机长命令后协助采取管制等措施。如此一来,安全员的紧急制止措施就有了合理理由,且对快速压制犯罪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三、笔者意见

笔者认为,我国立法可如此划分:其一,航空器飞行安全整体归机长统筹,且机长对驾驶舱安全、飞行技术类事项重点负责;其二,航空安全员和空警对驾驶舱以外区域的安全负责,包括制止、处理普通干扰行为和犯罪行为;其三,安全员和空警因隶属不同,法律地位也不同,笔者认为航空安全员属于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遇到普通干扰行为必须立刻向机长报告并征求处理意见,遇到严重危害飞行安全的行为可在机长无命令的情况下先立刻采取制止措施,后报告机长;而空警属警察编制、具有警察权,应具有相对独立性,无需听从机长命令,但事后必须立刻告知机长相关事项。如此一来,机上执法既处于机长的宏观领导之下,又保障了执法人员的灵活性,更适应实际需要。

根据上述想法划分机长、安全员和空警职责更贴合现有对安全员和空警职责的立法,且实践中空警与安全员执法职责基本相同,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例②,执法范围并未明确划分,节约人力资源,在实践操作中更具可行性。

综上,笔者认为我国立法需对机长、安全员、空警的法律地位和职责进行明确规定,现有立法位阶低、规定不明确,安全员和空警规定简单,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立法应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朱子勤,毕凤敏.民用航空运输中机长权力再探讨——兼谈机长与机上安保员的关系[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

上一篇:《康熙王朝》观后感作文下一篇:启事写作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