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和眼镜作文600字(通用10篇)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虽相貌平平,但却有一双引人注目的眼睛。这双眼睛之所以引人注意是因为斜视,就是人们俗称的“斗鸡眼”。我不知道我的眼睛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只依稀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结识了眼镜这个伙伴。听母亲讲,我是3岁时戴上眼镜的。
为了让我的`眼睛好起来,父母曾让我做过两次眼科手术。第一次做手术时,我7岁,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开刀时的情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当时我很高兴,我以为自己能不戴眼镜了,俱慢慢地我的眼睛又回到了原先的样子——手术并没有把我的眼睛完全治好。之后我又一直戴着眼镜,我和眼镜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觉在别人眼里,戴眼镜似乎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开始有些同学在我背后指指点点,后来还有同学称我为“四眼田鸡”,每当这时,我表面上装作视而不见,可心里总觉得酸酸的。有一次我几乎要哭出来了,那是在一堂体育课上。因为调课的原因,我们班与另一个班一起上课,体育课的内容是掷垒球。和我面对的另一个班级的一位男生一手拿球,一手指着我大声说:“我要砸死这只‘四眼田鸡’!”这句话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眼睛似乎有些湿润了,喉咙里好像卡了一块东西,我都快哭出来了。我的心“怦怦”直跳,并有一种被刺痛的感觉。要不是在上课,我准会跑回教室大哭一场。难道我戴眼镜有错吗?
由于承受不了同学们的嘲笑,我第二次走进了手术室。手术时的痛苦我至今记忆犹新。但是第二次手术结果仍不理想,看来我要永远和眼镜作伴了。
虽然我戴着眼镜,但是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学习,一样上体育课,而且我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等。上学期我的体育还得了“优”。同学们的不礼貌言行,现在我已能坦然对待,我已从心理上走出了自卑的阴影。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的演示,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眼睛。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2学情分析
学生对眼睛和眼镜较熟悉,生物课上已经对眼球的结构、近视眼和良好用眼习惯有所介绍,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已有良好的基础。从物理的角度了解眼睛,了解正常眼睛的调节对于刚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较大难度。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科学探究能力较差,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待培养。
3重点难点
重点:
1. 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科学用眼习惯的养成
难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为什么有的眼睛要戴上眼镜才能看清物体?这节课我们从物理的角度来学习有关眼睛的知识。
活动2【讲授】一 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
1.复习眼球的结构。
投影眼球图片,将构造中视网膜和晶状体空出请学生填空。
重点讲解晶状体和视网膜,提出问题:晶状体的`形状和学过的哪种光学器件相似?
2.播放视频:牛眼照相机
归纳: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将精彩尽收眼底。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经过大脑的处理感受到了正立的实像,人就可以看到物体了。
活动3【讲授】正常的眼睛调节
1.学生体验活动:眼睛看投影仪,手拿上面有字的纸突然移至眼前,看纸上的字,体会这一瞬间眼睛有何感受?引发猜想,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眼在怎样进行调节?
2.对照照相机的调节提出眼睛不同于普通照相机的神奇之处。提出问题:普通照相机靠改变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像距)使底片出现清晰的像,人的眼睛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基本不变,它是靠改变什么使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呢?
3.动画模拟: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厚。
归纳:为了达到合适的折光效果,晶状体通过变厚变薄改变它的折光能力。看远处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自动调节折光能力。指出:眼睛是一架精巧的可连续变焦的照相机。
活动4【活动】三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成因
学生活动:比较正常眼和近视眼的眼调节能力。请一个近视的同学和眼睛正常的同学从远到近看同一物体,比较他们看清物体的情况。
引导学生得出近视眼的典型症状。引导学生分析:正常眼看远处物体可以成像于视网膜上,近视眼看东西模糊,不能成像在视网膜上,提出问题: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成像于视网膜前还是视网膜后?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
2.学生对比“近视眼的症状和成因”学习“远视眼的症状和成因”。
3.探究活动一: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诊断
(1)提出问题:教师设置不正常眼,分小组安排近视眼或远视眼,学生以眼科小医生的身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诊断。
(2)设计方案,分组探究
根据探究目的,围绕如何进行诊断展开讨论,初步确定一个基本的方案。然后学生进行探究以期能得出满意结论。教师巡视、为部分同学提供帮助
(3)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参加交流:
A.探究结论是什么?
B.如何操作、怎样得出的结论;
C.有意识地与他人方案进行对比评价。
4.探究活动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1)提出问题:如何对你桌上的近(远视眼)进行矫正?
学生作出猜想并指出猜想依据
(2)分组探究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解决问题
(3)交流评估
分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A、探究结论是什么?
B、有意识地与他人方案进行对比评价。
C、还有没有什么发现
活动5【讲授】四 保护眼睛
1.患近视的同学谈体会:近视给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不便
2.播放图片:爱眼屋
师生共同指出不良用眼习惯
师生交流:保护眼睛,除了杜绝上述不良用眼习惯,我还应做到: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眼睛和眼镜》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眼睛的构造、成像原理,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等内容。它是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涉及透镜的初步知识、照相机成像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物理知识,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
这节教材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的理念。
2、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和方法
通过模拟眼睛成像活动,经历、体验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通过比较实验,领会近视的成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3、教学重难点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应用的物理知识比较多,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了解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以及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难点:眼睛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4、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
学具:光具座、光屏、蜡烛、白纸、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
二、教学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启发式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法、直观教学法、对比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观察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寻找教与学的切入点,把方法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融入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提出研究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计划创设两种情景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情景一、请大家闭上眼睛,问刚才老师在干什么?情景二、请戴眼镜的同学取下眼镜,告诉大家他的感受。根据情景请同学们提出一个与眼睛有关的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眼睛怎样看件物体?眼睛是怎样近视的?怎样矫正?”等问题作为今天的主题,其它问题给以鼓励。通过以上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2、新课教学
根据教材安排,本节课分五大部分进行:眼球的构造;眼睛看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进行用眼卫生教育。眼睛看物原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我重点把这两部分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现在学生的近视率越来越高,保护我们的眼睛已经刻不容缓,所以也应该把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进行用眼卫生教育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一)眼球的构造
由于学生生物课上已经了解了本部分知识,眼球的构造也比较简单,在此不多加叙述。
(二)眼睛看物原理
眼睛看物原理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而且还是学生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的基础。所以我计划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凸透镜中间越厚,对光线的偏折能力越强,会聚能力越强;在透镜位置不变时,光源的位置发生改变,像的位置也发生改变。
进而提出问题:当我们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我们的眼球和视网膜能不能前后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人眼睛如何看到远近不同的物体?
为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眼睛的调节作用,我在课堂上设计用动画模拟眼睛看远近物体的原理来进行教学。
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共同归纳总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较薄,焦距较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较厚,焦距较短,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又会聚在视网膜上,人便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请同学们先看自己的手纹,然后眺望远方,亲自感受眼睛是怎样调节的。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经历、体验、领悟眼睛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内容是: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下面我谈谈我的设计思路。
(三)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对比探究)
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应用到的物理知识也比较多,所以采用对比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归纳法,使学生经历、领会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体现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发展理念。具体我是这样设计的:
(1)提出问题,做出猜想。
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回答“什么是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因是什么?”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近视眼患者的眼球有向外凸、眼底向内凹的趋势。从而提出问题: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经过近视眼成一个什么样的像?学生猜想,进行下面的环节。
(2)设计进行试验。
探究实验,强调学生的地位和主动性,并不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所以教师应该是探究活动过程的引导者与组织者。由于“探究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这个实验不是课本中现成的,需要学生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转化迁移来进行。所以我计划引导学生根据近视眼眼球的特点设计实验来验证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学生根据近视眼的特点选择10厘米的凸透镜做为正常眼,5厘米的凸透镜做为近视眼。先使蜡烛通过10厘米的凸透镜呈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光屏上,保持光屏、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10厘米的`凸透镜换成5厘米的凸透镜,观察光屏上成像情况,而后移动白纸找这一次烛焰清晰的像,比较白纸和光屏的位置,得出结论。在5厘米凸透镜前加一个学生戴的凹透镜或者凸透镜,观察哪种透镜能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3)分析与论证
让学生根据观察的实验现象,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规律,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学生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进行总结。
(4)交流与评估
科学探究的评估可能并不影响对探究结论的得出,但对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能及时发现、改正错误和疏漏。所以我设计了交流与评估环节。学生讨论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光的折射规律。多媒体演示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厚,使光线在视网膜前发生会聚。戴凹透镜矫正,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由于是让学生体会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所以教师尽量不要与学生争抢地位,精讲注意事项后,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实验,自己去实验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吸收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探索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总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能行。
(四)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学生已经探究出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尝试由已知知识推测未知知识,然后读课文证明自己的推测正确,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它和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程序相似,在此不多阐述。
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与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放到同一张幻灯片上,让学生对比理解,加深记忆。
(五)介绍有关眼保健知识,进行用眼卫生教育。
随着科技的进步,家用电器的增多,人们饮食结构的不均衡,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导致学生近视率逐年上升,所以引导学生注意用眼卫生,提高眼保健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是这样设计的:
先现场调查班里近视学生的人数,再出示我的调查表,激起学生保护眼睛的欲望,学生讨论总结保护眼睛的措施。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小结并板书
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是透镜成像规律的一个应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眼睛来观察物体、感知事物存在,学生对于眼睛的认识只知道这是一个生理器官,可以来观察物体的,很少有同学会留心眼睛是如何工作的,所以,如何从透镜角度来划分眼睛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本教材的编写一是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服务于生活的课程理念,二是以物理知识为基础,将眼睛类比来透镜,使学生直观地获取科知识。
现在的初中学生对眼镜接触的较早,对于眼镜的功能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眼镜的作用就是为了能看清字,但它是怎样使人看清字的,其工作原理如何,都没有上升理性高度。本节教材就是结合透镜的特点,从物理学角度来分析这一问题的。因为这里主要用到透镜的特点和眼睛特点,学生只是学过单个的特点,对于两个不同类的特点结合应用能力不足,所以,眼镜是如何矫正视力,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眼睛的构造。
难点:远,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及其矫正方法。
四、教学资源:
资源1:一幅山水画的挂图。
资源2:一幅眼球构造图。
资源3: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近视眼镜。
资源4: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老花镜。
五、教法、学法
本节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引入物理模型的方法展开本节教学的。
六、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复习应用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来同学生一起学习相关知识的,授课时注重了以下二点:
1、注重从物理角度分析问题,用物理术语回答问题。
2、注重学生意识的培养,物理学的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培养,还要根据物理知识增加自己的爱眼、护眼的意识。
七、教学过程:
引课过程:
利用资源1:展示一幅美丽画面----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创设多彩的情景,然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我们所见到的这画面,是通过眼睛传入大脑,让人感觉到的。那么人的眼睛到底是通过怎样的一个过程,才将画面传入大脑的呢?通过画面提出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利用资源2:通过图象类比凸透镜成像原理。
最后,教师板书,总结出画面、凸透镜和光屏所对应的眼睛结构。
板书:
1、眼睛:
(1)、画面:物体
(2)、凸透镜:晶状体、角膜
(3)、光屏:视网膜
学生了解眼睛是怎样观察物体后,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你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困惑。目的是为了引出当物距改变时,为何还能成晰的像。
这一个问题引出后,再发动其他学生来解决,这样能充分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讨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就通过学生,引出眼睛的调节作用,教师归结眼睛的调节作用。接着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应怎样处理,这样就引出了视力缺陷及矫正的问题。
参照《做中学》中的“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所介绍的探究过程,亲自动手,体验一下,如何用物理器材来演示近视眼的形成。得出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方法。
2、近视的形成及矫正:光线会聚于视网膜的前方,应戴凹透镜。
在这一部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向学生宣传一些关于眼保健方面的知识,增强爱眼意识。利用资源4:放手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来完成远视眼的形成其矫正,采用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自学互相能力和组内合作能力。
教师板书:
3、远视眼的形成其原因:光线会聚于视网膜的后方,应戴凸透镜。
最后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完成想想议议,进一步增强眼保健的意识。
梳理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主要知识体系,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组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后,除了掌握上述知识以外,还要增强保护眼睛的意识。
眼睛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的拓展,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感受“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课程在学习中要用到实验、分析、推理等多种方法。 【教学设计思想】
教学设计的基本是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上,通过物理知识在眼睛上的应用,力求达到学生能自觉地、科学地保护自己的眼睛的目的。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培养人的科学素养。
由于眼睛和眼镜学生很熟悉,所以从歌曲引入尽量简洁,直接过渡到对眼睛的学习,通过观看牛眼照相机的视频,为分析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教师用自制的水透镜模拟晶状体的演示,知道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体会人眼是相当精密的器官,进而指出眼睛是一架精密的可自动调节焦距的照相机;通过学生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研究和矫正方法的探究,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增强探索知识的能力。因考虑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科学探究能力较差,所以在设计中尽量减小探究难度,本节课以评估与交流环节为重点,达到探究目的。
物理来源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物理,教学中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自己交流不良用眼习惯是造成近视的原因等,力求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正确用眼的行为,使学生学会正确用眼,在学习生活中将爱眼成为一种习惯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学习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任务共分为: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正常的眼睛调节、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和保护眼睛四个部分。对于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和正常眼的调节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教学中多采用模拟的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获得丰富、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部分的教学把科学探究的学习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的方法,找到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科学用眼、保护视力这一部分应作为本节课的`最终目的,学生学习完本节课后能主动将爱眼成为一种习惯。
学生对眼睛和眼镜较熟悉,生物课上已经对眼球的结构、近视眼和良好用眼习惯有所介绍,所以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学习已有良好的基础。从物理的角度了解眼睛,了解正常眼睛的调节对于刚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学生来说理解上有较大难度。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对于科学探究能力较差,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待培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科学用眼习惯的养成
难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晶状体的形状对观察景物的影响”的演示,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眼睛。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法】启发提问、分析归纳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学法】实验法、推理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激光演示仪、自制水透镜、凸透镜、光屏、蜡烛、眼球固定板各一个
学生用(2人一组):凸透镜、光屏、蜡烛、眼球固定板、火柴各一;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各两个
【教学课时】
首先,这种眼镜的镜片能防水、防雾、防紫外线。大雾天气,镜片上会蒙上一层雾,看不清前方;下雨天,雨水淋在上面,也影响视线,骑车的时候会非常危险;夏天,强烈的太阳光会刺伤眼睛。这种新型的眼镜是一种特殊的材料制件的,能有效地防雾、防水、防紫外线,再也不用担心在大雾天、下雨天戴眼镜行驶不方便了,也不需戴墨镜来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其次,这种眼镜很安全。爱好运动的人,如果眼睛近视了,在运动的时候很担心不小心相互碰到了,镜片破碎伤着眼睛。现在不用担心了,这种新型的眼镜的镜片非常轻薄而且柔软,是一种微粒子产品,里面有一层非常非常薄的细丝。即使眼镜破碎,镜片还是联接在一起,不会扎进人的眼睛里,对眼睛造成巨大的伤害。
再次,这种眼镜能有效地保护眼睛,防止视力进一步下降。如果你在太强烈的光线下看书或学习,灯光太强烈,会刺眼睛;而在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你会睁大眼睛去看,眼睛很容易疲劳。如果你戴上这种新型的眼镜,会发现眼镜的镜片会随着光线的强弱来调解明暗,让你的眼睛在最合适的光线下“工作”,而且这种眼镜还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光波,对眼睛进行随时的按摩,消除眼睛的疲劳。
对爱美的人来说,这种眼镜还有一个很方便的功能,就是镜架可以很随意地更换。你戴长了,不喜欢这种颜色、款式的镜架,你可以轻轻按一下旁边的按钮,就可以很方便地更换你喜欢的镜架了,而不必去买一个新的眼镜,美观又实惠。
商店里的橱窗上有一副眼镜。时间一天天的过去,眼镜感到很寂寞,它心想该出去找个朋友了。这天一大早,他就悄悄地逃出了商店。
眼镜在路上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小白兔家。只见小白兔端端正正地坐在桌子旁边写字。他走过去拍了拍小白兔的肩膀说:“一个人在这里写字多没意思呀,我们做个朋友吧?”小白兔却说:“我的视力很好,我不想跟你交朋友。”眼镜听了羞得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走了。
眼镜气喘吁吁地来到了小象家,看见小象正在认真做着眼保健操。眼镜拉了拉小象的手问:“一个人玩多无聊啊,和我交个朋友吧!”小象理也不理。眼镜又垂头丧气地走了。
眼镜离开了小象家,来到了小狗熊家。它透过窗子看到小狗熊在阴暗的.灯光下,趴在床上看书,高兴地叫了起来:“嗨!我终于找到朋友了!”
眼镜悄悄走到小狗熊旁边,拍了拍小狗熊的肩膀,温和地问:“我和你交个朋友吧。”小狗熊乐意地点了点头。还没等小狗熊开口,眼镜就一下子跳到了小狗熊的鼻梁上。
小狗熊戴上了眼镜没多久就觉得不方便,很难受。它的两个小伙伴小白兔和小象知道了就急忙来到了小狗熊家。小白兔亲切地对小狗熊说:“小狗熊,请记住以后读书要做到用眼三个一哦。也就是眼睛要离书一尺,胸离桌一拳,握笔离笔尖一寸。”小象接着说:“还要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哦。”小狗熊红着脸答应了。
从此以后,小狗熊很认真地照着小伙伴们说的话去做。几个月以后,小狗熊去医院检查视力果然恢复了很多。小狗熊对站在一旁的眼镜说:“你快走吧,我再也不和你交朋友了。”
【教学设计思路】
“眼睛与眼镜”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内容。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材处理上,突破现有教材对有关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平铺直叙,力图“体现教师不应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和“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即通过“近视和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正确用眼和护眼,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
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水、自制水透镜、眼球模型、注射器、凸透镜、凹透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潘多拉盒子,里面有非常6+1副魔具,戴上它,你就近视了,谁来试试?(教师向学生分发魔具,并让学生戴上)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生一起观看九寨沟的风景视频。
师:好,非常6+1的同学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甲(戴上魔具的学生):没看清。
生乙(戴上魔具的学生):看得很模糊。
生丙(没戴魔具的学生):九寨沟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有机会我想也去看一看!
师:非常遗憾!这么美的景色,近视的同学却看不清。那么近视了,为什么看不清物体了呢?关于近视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呢?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生戊:近视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生己:我想知道怎样预防近视?
生庚:近视能矫正吗?
教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视有关的知识──“眼睛和眼镜”。
点评: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体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话题。
二、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
师:了解眼睛首先要了解眼球的结构(如图1,老师放课件,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眼球
师: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物体的,而普通照相机是通过调节底片与镜头的距离来使物体成清晰的像,由此,你对照相机的改进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
生:老师,是否可以制成一种可以改变镜头凸起程度的照相机。
师:非常棒!就是能自动变焦的照相机,是吗?天才的发明家!
点评:通过“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分组实验,收集证据,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借鉴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从而对照相机的改进作出大胆的设想(仿生学原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探究与实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师:我们有些同学患有近视,还有的爷爷奶奶患有远视,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看物体时有什么不同?
生: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师:嗯,观察很仔细!是这样的吗?同学们。
生:是!
师:大家想过没有,近视和远视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甲:近视眼可能是长时间用眼,眼睛疲劳而形成的。
生乙:近视眼可能是不注意用眼卫生,譬如用脏手擦眼。
师:还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结合前面的实验结论想想?
生丙(短暂沉默后):实验已经证明,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凸;看清远处物体时变得扁平,我想,近视和远视是不是还可能与晶状体凸起程度发生了变化有关。
师:说得非常好!长时间用眼、不良用眼习惯、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都会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近视和远视都是由于晶状体发生了变化。那么,近视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怎么样了呢?
师(引导学生):上面我们已经得到,晶状体变凸,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近视眼也只能看清近处物体,那么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怎么样呢?
生丁(短暂沉默后):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变凸。
师(追问):为什么?
生丁:因为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
师:很好!那远视呢?
五、保护眼睛,远离近视
师:近视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方便呢?
生甲:近视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生乙:近视了戴上眼镜,睡觉、起床都很麻烦。
生丙:近视了,上体育课打篮球很不方便。
生丁:戴上眼镜,下雨天骑车经常看不清路。
„„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动漫来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漫“青少年用眼卫生与防护”(片段):
视频文字部分内容:(小朋友)哇!多可爱的大眼睛呀!(老爷爷)眼睛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小朋友)嗯?怎么戴上一副大眼镜了?(老爷爷)据调查,我国已经有4亿人患有近视,我国近视发病率已经名列世界第二,而且近视患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不然近视的危害比想象的严重多了。(小朋友)我不戴眼镜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我连看书上的字都模糊;我,我一直眼睛疼,还头昏,什么也看不清;哎,这么简单的算术题都出错了,爸爸妈妈总是怪我不用功,其实都是近视惹的祸;哎,我的眼睛疼,心口也疼,太难受了!(老爷爷)这对兄弟,哥哥18岁,弟弟才6岁,他俩原来都有一副明亮的大眼睛。(小朋友)噢,我也趴着看书,我和妈妈都喜欢躺着看书。(老爷爷)6到18岁养成这个坏习惯,最容易得近视眼了。他们患了近视,麻烦可多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眼睛应该和心灵同步爱护成长。我们的孩子有空就钻进电脑里当小网虫,还有的孩子痴迷过度,干脆变成电脑游戏迷。可是你们知道?长时间用眼就会造成视疲劳,眼睛好比一部精密的仪器,当物体距离眼睛太近,引起眼睛睫状肌痉挛,调节功能下降,焦点不落在视网膜上,看东西模糊不清,就产生近视性改变了。(小朋友)哦,这下我明白了,现在我们已经戴上了眼镜,以后该怎么办呢?戴眼镜太不方便了!哎,我真想马上拿掉这副大眼镜。(老爷爷)孩子们别伤心,现在你们大多数患的都是假性近视,通过治疗,视力是可以恢复的。(小朋友)真的,太好了!
师:我们在青少年时期所患的近视,多半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是可以矫正的,要矫正假性近视,首先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你们通过平常的观察发现我们班哪些同学有会导致近视的不良习惯呢?大家互相帮助指出来。
生甲:我同桌每天趴着看书。
生乙:我班很多同学喜欢在太阳光强烈的地方看书。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下课!
点评: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了解用眼护眼知识,体现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
今天,我的心情很忐忑,因为今天下午我要去眼科医院查视力,我怕我的视力下降个100多度,那可就玩完了,我就要被我妈妈骂死了。
一转眼,下午就到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与妈妈在眼科医院会合。那里的人可真多啊!基本上都是儿童,大人们都带着小孩来查视力,配眼镜,大人们脸上表情都写满了沉重,跟在小孩后面说来说去,我也不例外。妈妈跟在我的身后唠叨个没完:“你看你哦,写字也不注意姿势,看书总是歪着躺着,现在可能连三百度都不止啦!”我听力心里也很担心,万一度数加深了怎么办啊?心里真有点后悔了,早知道就学习坐姿正确了。我和妈妈挂了号,就开始漫长的等待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轮到我查视力了。我坐在椅子上,把勺子先放在右眼,随着医生拿起的.伸缩帮,指向了其中一行的一个小“E”,我一看,心想,小菜一碟,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用手往下一指,医生又换了一行,指向其中的一个更小的“E”,我眼睛瞄了一下,很明显看起来有一些吃力了,我心想,这次应该不能过了。右眼查完后,开始查左眼,等查完后一看,顿时让我感到晴天霹雳,左眼0.8,右眼0.6,这可是带着眼镜查的呀!我可是连标准视力都没达到啊,这次肯定完蛋了。果不其然,那位年纪大的医生拿到单子后,第一句话就是:“视力下降了,不能吃甜食,少看电脑手机,要注意用眼卫生!”妈妈听了医生的这句话后,脸色更难看了,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唠叨,我的心里也难过极了。
带着轻松的心情,我走在这儿,聆听着都市的喧闹,欣赏着都市的繁华。猛然间,一串呜呜的呜咽声震住了我的心,出于好奇,我循着声音传出的方向张望,在一个黑暗的角落,我看到一团黑乎乎的东西。走上前仔细一瞧,那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但他一点也不具有一个正常人的条件:手和腿完全畸形,连条手臂也没有;头发又脏又乱,身上只盖着残缺的棉布,显然,他失去了正常工作的劳动能力,在他面前,摆着一个孤零零的钱盘子。
看这样的景象,我本能地想转换视线,却无奈地恰好与他视线相逢,这是一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明亮,似乎是一盏驱散黑暗的小灯。他虽然说不了话,但他想要说的东西却清清楚楚地写在脸上,我想我可以读懂。
在他那双眼睛里,我读到了他凄惨的生活,期盼的心声,绝望的心境,他这双眼睛装了多少东西!他把他所不能倾诉的,不能记录的伤悲和苦难一一通过他对人生的理解,对世道的思考流露在在了眼睛里。他似乎在恨,恨冷漠的人群;他似乎在叹,叹这冷酷的世间;他似乎在泣,泣这不公平的命运…霓虹灯下,大都市中,他只能蜷缩在这阴暗的角落,仿佛一个悲微的动物,接受着人们无数的鄙夷和嫌弃。人们啊﹗当你们走在这样的街上,能否请你们停下脚步,给与这些可伶的丐讨者一个温暖的笑容或眼神?能否收起你们冷漠的目光,将多余的1角1元传递给他们?
我站在那里,沉思良久,这才回过神,悄悄放下5元,再看那双眼睛,那位可怜人微微笑了笑。
【眼睛和眼镜作文600字】推荐阅读:
《眼睛和眼镜》教案10-20
《眼睛和眼镜》优教教案06-25
眼睛和眼镜的教学设计02-14
初中物理“眼睛和眼镜”教学反思02-22
《眼睛和眼镜》一课的教学反思12-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眼睛和眼镜教案03-26
感悟眼睛与眼镜11-22
爸爸的眼睛600字作文06-25
明亮的眼睛作文600字07-2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文600字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