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生活习性

2024-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熊猫生活习性(通用14篇)

大熊猫生活习性 篇1

大熊猫的栖息环境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大熊猫生活的6块狭长地带,包括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横跨川、陕、甘3省的45个县(市),栖息地面积达0平方公里以上,种群数量约1600只,其中80%以上分布于四川境内。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

大熊猫生活习性 篇2

1 生活习性

中华鼢鼠终年生活在地下, 怕光、怕声、怕风雨。一般取食植物根系、农作物块茎、块根, 但取食重点因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 春、秋2季为重点取食期。春季是中华鼢鼠的产子阶段, 自身需要储备一定的营养, 对食物的需求量大, 取食由冬季储藏品向植物活体转移, 取食活动比较频繁。鼢鼠有一种封洞习性, 当它的洞道被挖开后, 就必然要推土封闭, 将洞口堵死, 然后另挖一通道衔接起来[3,4]。

2 防治

2.1 防治时机

全年有2个较好的防治时期:一是春季。此时中华鼢鼠瘦弱, 反应迟钝, 且在农田中掘洞觅食形成了明显的顶土痕迹, 易于捕杀和毒杀, 故有“惊蛰早, 立夏退, 清明前后正当时”的说法, 应组织群众在9:00—16:00进行防治, 特别是在雨后初晴的早晨, 由于长时间躲避风雨, 集中出洞觅食, 易于发现, 防效较好。二是秋季。10月上旬中华鼢鼠开始准备越冬食物, 危害加重, 活动频繁, 此时加强防治, 对降低越冬鼠口, 减轻来年危害, 具有明显的效果。

2.2 防治方法

中华鼢鼠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弓箭法、鼠夹法和毒饵法3种。防治时要正确选择洞穴。中华鼢鼠的洞穴结构复杂, 地面无洞口, 通常由洞道和老窝组成。中华鼢鼠的洞道可分为常用洞、草洞和朝天洞。常洞一般距地面20 cm左右, 与地面平行, 比较固定, 弯曲多支, 其直径为10 cm左右。草洞较浅, 距地表大约8 cm。从常洞通向地表, 在地表形成小土丘, 俗称食眼。朝天洞是指由常洞向下通到老窝的垂直或倾斜的通道。老窝常位于洞内较干燥处, 距地面深100 cm左右, 有时深度达到150 cm以上。

2.2.1 弓箭法。

弓箭是广大农民在长期防鼠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经济实用的简单器械, 具有使用方法简单、制作容易、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使用时, 弓箭必须安放在直的常洞上。洞口要切齐, 洞顶的地面要铲平。弓距洞口约20 cm;若是地箭要安放3箭, 箭与箭之间最好相隔5 cm。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箭头千万不要露入洞中, 箭射下之后, 要恰在洞道的正中位置, 不能过浅或打偏, 过浅对中华鼢鼠起不到伤害作用, 打偏会导致其脱逃。

2.2.2 鼠夹法。

此法常用1、2号鼠夹, 效率较高。方法是先通开食眼, 留作通风口。顺着草洞找到常洞, 在常洞上用铁铲挖一洞口。再在洞道垂直, 使两边来的鼠均能被夹住, 再在鼠夹上轻轻撒些松土, 把夹子用细铁丝固定于洞外, 防止鼠夹被鼠或其他动物拖走, 最后用草皮将洞口盖严。鼠被夹住时, 铁丝就会绷紧, 便于发现。

2.2.3 诱饵法。

诱饵法是利用制作好有毒的诱饵来诱杀鼢鼠的一种药物防治方法, 用诱饵毒杀鼢鼠时, 各种杀鼠药物均可使用, 目前采用的主要药剂是磷化锌, 饵料有党参、苹果、洋芋、大葱等。诱饵法毒杀鼢鼠的关键是投饵方法。主要有3种方法: (1) 切洞封洞法。在鼢鼠的常洞上, 用铁铲挖一上大下小的洞口 (下洞口不宜过大) , 把落到洞内的土取净, 再用长柄匀把毒饵投放到洞道深处, 然后将洞口用草皮严密封住。此法在洞道上方土层深厚、无法用插洞投饵法投药的山坡、地埂下和较紧实的草地上使用较好。 (2) 插洞投饵法。用一根一端削尖的硬木棒, 在鼢鼠的常洞上插一洞口。插洞时, 不要用力过猛, 插到洞道上时, 有一种下陷的感觉。这时不要再向下插, 要轻轻转动木棒, 然后小心地提出木棒。用勺取一定数量的毒饵, 投入洞内, 然后用湿土捏成团, 把洞口堵死, 防止漏光、漏风驱避鼢鼠。这种方法在松软的耕地、草地上使用较好。毒杀鼢鼠的时间, 最好在5月中旬以前, 最迟不能超过6月中旬。在水源较近的地方, 用喷洒法消灭鼢鼠, 效果较好。检查灭鼠效果时, 常用开洞封洞法。灭鼠前后间隔5~10 d。 (3) 悬空投饵法。用50 cm长的细线串药饵3粒, 后将药饵吊入洞内悬空, 封好洞口, 线的另一头固定于地面。

摘要:在介绍中华鼢鼠生活习性的基础上, 提出其防治方法, 以为中华鼢鼠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鼢鼠,生活习性,防治方法

参考文献

[1]汪志潮.中华鼢鼠危害调查与防治措施[J].甘肃农业, 2005 (9) :87.

[2]海英.毒饵防治中华鼢鼠技术初探[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4 (4) :36.

[3]李克忠.中华鼢鼠防治试验[J].防护林科技, 1995 (3) :21-22.

大熊猫生活习性 篇3

关键词:杨树枝干害虫;生活习性;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072-1

随着各项造林工程的深入开展,我市杨树幼龄林面积在不断增加。然而,杨树枝干害虫对幼树的为害也逐年加重,有的已给国家和林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做好杨树枝干害虫的防治工作,保护幼树成林成材,是当前林业生产过程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笔者经多年观察和防治生产实践,现将几种杨树主要枝干害虫的生活习性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杨干象

1.1 生活习性

杨干象又称杨干象鼻虫,是国家级检疫对象。主要为害3-10年杨幼树主干。该虫1年发生1代,以初龄幼虫和卵在树干韧皮部越冬。翌年4月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5月上旬至6月中旬幼虫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蛀道为害,6月下旬蛀入木质部化蛹。7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成虫出现后经过补充营养于8月中下旬产卵。卵多产于树干裂皮缝或叶痕内,平均每雌产卵44粒。成虫寿命30-40天。

1.2 防治技术

1.2.1 严格检疫 杨干象是我国重点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调运苗木要严格进行检疫,严禁用带虫苗木进行造林。

1.2.2 药剂防治 5月上旬,用40%氧化乐果1:10倍涂抹幼虫排粪孔和蛀食的坑道(涂药前最好用锥子在被害处扎几个孔,以便药剂渗入)。

1.2.3 人工捕杀 7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组织人力捕捉树干上的成虫。

1.2.4 保护天敌 啄木鸟和蟾蜍取食杨干象幼虫和成虫,应加强保护利用。

2 白杨透翅蛾

2.1 生活习性

该虫主要为害杨树1-3年生杨树苗。在本地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苗木内蛀道末端越冬。幼虫在4月中旬开始活动,5月下旬化蛹,6月上中旬成虫羽化。新孵化幼虫6月中下旬蛀入树干,10月上旬开始越冬。

2.2 防治技术

2.2.1 严格检疫 对调入调出的苗木实施严格检疫,剪除带虫虫瘿,烧毁,防止幼虫扩散传播为害。

2.2.2 药剂防治 6-7月份,每隔7-10天往树枝上喷1次50%辛硫磷乳剂或40%氧化乐果乳油800-1000倍,毒杀新孵化幼虫。

2.2.3 物理防治 采用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诱杀雄蛾,也可收到很好效果。

3 青杨天牛

3.1 生活习性

该虫主要是幼虫为害杨树枝干,特别是枝梢部分。青杨天牛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的坑道内越冬。次年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成虫,羽化后成虫5月中下旬产卵。成虫产卵前用上腭咬一倒马蹄形刻痕,然后将一粒卵产在刻痕中,每雌虫平均产卵31粒。

3.2 防治技术

3.2.1 人工防治 于4月上中旬,发动群众剪除带虫虫瘿,集中烧毁。

3.2.2 化学防治 在成虫出现的5月上中旬,每隔5-7天喷1次绿色威雷600倍液或氧化乐果1000倍液,毒杀成虫和卵。

3.2.3 生物防治 7-8月份,释放管氏肿腿蜂,蜂虫比为2:1。

4 杨锦纹吉丁虫

4.1 生活习性

该虫为害杨树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杨锦纹吉丁虫三年完成一代,以不同龄的幼虫在树木枝干的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幼虫开始活动取食,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中旬产卵,6月下旬出现新幼虫。

4.2 防治技术

4.2.1 严格检疫 对带有幼虫和虫卵的树木严格外运,调出的原木必须经过剥皮处理,以控制害虫远距离传播蔓延。

4.2.2 化学防治 在成虫发生盛期产卵之前,即6月中旬前后,喷洒3%高效氯氰菊酯600倍液,毒杀成虫。

4.2.3 人工捕杀 有条件时,在成虫出现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发动群众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捕杀成虫。

5 疣纹蝙蝠蛾

5.1 生活习性

疣纹蝙蝠蛾又称柳蝙蛾,在本地主要为害杨、柳及水曲柳、刺槐等。该虫在我市两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地面或以幼虫在树干基部和胸高处的髓部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卵開始孵化,初龄幼虫以腐植质为食,2-3龄以后,6月上旬转向杨、柳、刺槐等树木干基中为害;8月上旬至9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至9月下旬羽化成虫,成虫在黄昏时活动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2738粒。

5.2 防治技术

5.2.1 严格检疫 对调入调出的苗木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幼虫随苗木调运传播。

5.2.2 药剂防治 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对在地面活动期2-3龄幼虫,采用3%高效氯氰菊酯或40%氧化乐果600-800倍毒杀,一般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喷洒;对于蛀入树干的中龄幼虫,可用杀虫剂注入孔内或用毒棉球堵孔。老熟幼虫在坑道内化蛹时期,用毒泥堵孔。

小狗的生活习性 篇4

这里讲的训练狗狗在固定地点上厕所,主要是针对小狗,半岁以前的,这时候的小狗还不会憋屎憋尿,一天要便便很多回,如果没有定点上厕所的好习惯,养狗的你就有的忙了。网上关于训狗上厕所的文章很多,有些其实根本就不太实用而是纯理论性的东西,所以我只把我实施过的有效的方法跟大家总结一下。

1、首先你必须了解狗狗的排便信号。 先说狗狗要大便的时候吧,这个非常好分辨。它们会夸张的在地上闻来闻去,转圈儿,然后就跟要选地儿似的走来走去半天。才会摆出要拉屎的姿势。所以你完全有时候在它转圈的时候把它抱到指定的地方。至于小便前的信号就不是那么明显了,特别是小狗,往往后腿一弯立马儿就尿,这个时候就需要手疾眼快啦,在它要尿尿的瞬间把它抱到指定的地点,当然有许多时候会出现“一路直播”的现象,那也没办法,完了再收拾吧。

2、如果你没有可能长时间的保持对狗狗的关注,就很难达到训练目标。 如果你工作很忙,每天只有晚上的一小段时间可以陪狗狗,那想用这么点儿有限的时间完成对狗狗定点上厕所的训练是很难的。因为狗狗,特别是小狗狗记性可不太好,你必须通过反复的强调和指导它才记得住。所以如果你想完成这个训练,最好选择你有机会长时间关注它的时候,比如五一、十一、春节的长假,可是你休年假的时候,这样重点训练几天,成功的机会会高许多。

3、如果你平时把狗狗关在笼子里,把它放出来的时候先带它到指定便便的地方。 狗狗有在它意识里的干净,它们会尽量不在睡觉和吃饭的地方排泄。当然,如果你一直把它关在笼子里,它憋不住了也会在笼子里拉撒。不过即便如此,在你把它从笼子里放出来的时候,它还是会习惯性的先找个地方尿尿的。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把它带到它可以便便的地方,比如厕所,把它关在里面待会儿,直到它尿尿了再把它放出来。久而久之,它就会记住厕所是尿尿的地方了。

4、给狗狗一个明显的位置指示。 一张报纸或是专用的狗狗厕所,都是明显的位置指示,特别是如果你家的狗狗很小,一两个月的样子。你完全可以在它想尿尿或是拉臭臭的时候把它抱到厕所,放在报纸上,用不了几次它就会记住要在厕所的报纸上解决了。记得我养的第一只小狗,就是图片上的.这只小狗,才一个多月,就训得很好了,想尿尿的时候自己知道冲到厕所找到报纸再尿,真是可爱死了。不过后来那只小狗因为狗瘟死了,我到现在还伤心不已呢。

5、了解狗狗在什么时候想要排便。 了解了狗狗的排便规律,能使训练计划更加有效。通常狗狗会在吃过饭以后容易想拉臭臭,这个和人一样,嘿嘿,因为吃东西会促进肠胃的蠕动。特别是小狗儿,我感觉它们就跟直肠子似的,似乎刚刚吃完这顿,立马就把上顿的顶出来了。所以你基本可以在把饭盆给它放好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把它抱到指定的排便的位置了。

6、如何让批评和表扬更有效。 一句话:抓现场!如果你在下班回家以后,看到地上有狗狗的小便或是大便,那你甭费话,赶快去收拾了就对了。因为这个时候你想对狗狗进行批评,是完全无济于世的,它完全不明白你为什么对着臭臭冲它嚷嚷。最有效的批评和表扬都是在狗狗刚

蜻蜓的生活习性 篇5

蜻蜓的繁殖

蜻蜓点水,就是蜻蜓产卵,卵直接产入水中,或产于水草上。卵孵化出来的稚虫,称为水虿。水虿常伸出勾状带爪钩的下唇,捕捉水中小动物维生。水虿是游泳专家,它采用的是喷射式的,只要腹部一压缩,水就往后喷,身体自然向前冲,速度极快。以直肠气管鳃呼吸。水虿长大了,爬上突出水面的树枝或石头,就羽化成一只犹如空中飞龙的蜻蜓成虫了。

蜻蜓的飞行

蜻蜓是昆虫中飞行时翅膀扇动次数最少,飞行速度最快的。以现代昆虫类翅膀的扇动次数和飞行速度来比较,蜂类的翅膀每秒扇动250次,飞行的秒速是4.5米;苍蝇的翅膀每秒扇动100次,飞行秒速是4米;大蜻蜓的翅膀每秒扇动38次,飞行秒速是全世界科学界所公认的9米。体长不到5厘米的小蜻蜓,它的飞行速度,能够和世界女子百米短跑冠军的速度相比美。当它追逐、捕捉小飞虫的时候,飞翔速度还要快得多。

蜻蜓的捕食

蜻蜓捕捉食物的方法和别的昆虫大不相同。当它在空中飞翔的时候,遇到前方有食物可捕,它立刻把六只脚向前方伸张开,由于它每只脚上,生有无数细小而锐利的尖刺,就象步兵,准备冲锋时步枪上上了刺刀一样,它的六只脚合拢起来的时候,就象一只小笼子,当它朝着飞翔的小昆虫加速猛冲、过去的时候,小昆虫就被捕捉到用六只脚合拢成的“笼子”里面去了。然后蜻蜓就用它的大嘴消遥自在地大嚼大吃起来。

蜻蜓的复眼

蜻蜓的两只大复眼,也是昆虫类中无可比拟的。它的复眼中一共有二万只甚至二万八千只左右的小眼睛,是一般昆虫复眼的十倍。它的眼睛的构造也十分特殊。复眼上半部分的小眼睛,专门看远处的物体;下半部分的眼睛,是专门看近处的。这和近视镜片下边加了一块老光小镜片,即所谓老年人用的“双光眼镜”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昆虫的眼睛,一般说来都是近视眼,但是,蜻蜓的眼睛,却是远近都能看。但是距离太远的物体是看不太清楚的,最远也只能看到五米到六米远。蜻蜓的眼睛尽管视力比较好,远近都能看,但对物体的形状却似乎辨别不清,它只能够看到

总结精选(2):

小狗的生活习性作文 篇6

第一乐趣:吃食

不止小狗,小猫呀,小白兔这些宠物对于吃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小狗吃食物的时候,总爱先把骨头啃光,再吃东西,在吃东西的时候,你可不能去靠近它,你如果这时候想逗逗它,那你可要停手了,因为小狗吃食的时候,如果你去打扰它,它就会以为的是来抢他东西吃的呢,所以就会大叫,甚至来会咬你的!

第二乐趣:睡觉

小猿叶虫早春生活习性初步观察 篇7

网络出版时间:2014/9/13 10:24:22

小猿叶虫 (Phaedon brassicae Baly) , 别名猿叶甲、白菜猿叶甲、乌壳虫, 属昆虫纲鞘翅目叶甲科, 是重庆市涪陵区马武镇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年发生3代, 以幼虫和成虫食叶成孔洞和缺刻, 重发时只留叶柄和主脉, 受害蔬菜还被虫粪污染, 加之成虫产卵时咬破叶柄, 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在榨菜、卷心菜、小白菜、萝卜等蔬菜上危害严重。通过春季田间定点系统观察, 摸清该虫年发生特点及早春生活习性, 对开展田间调查、指导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小猿叶虫早春生活习性观察

1.1 观察点基本情况

为了科学有效地观测小猿叶虫的发生、发展规律, 根据马武镇地理气候特点及十字花科蔬菜种植情况, 在全镇选择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猿叶虫观察点。

1.1.1 民协村观察点

地处马武镇民协1社, 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带, 海拔490 m左右。土壤属红棕色壤土, 土地肥沃。雨量充沛, 常年降雨量在1000~1200 mm, 气候温和湿润, 无霜期长, 常年种植油菜、榨菜、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1.1.2 蒲江村观察点

位于马武镇蒲江村2社, 属低山浅丘地带, 海拔520 m左右。土壤属沙溪庙组母质发育而来的棕色土, 以壤土为主, 土质肥沃, 雨量充沛, 常年降雨量在1000~1200 mm, 气候温和湿润, 无霜期长, 常年种植油菜、榨菜、萝卜、白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1.2 早春生活习性观察

2012—2014年, 在马武镇民协村、蒲江村观测点的榨菜、小白菜、萝卜等作物上进行小猿叶虫发生特点及早春生活习性观察。

1.2.1 2012年观察结果

小猿叶虫3月上旬末初始活动, 中下旬交尾产卵, 中旬为成虫高峰期, 4月上、中旬进入1代幼虫盛发期, 4月4—8日为卵孵高峰期 (早春只发生1代) 。

1.2.2 2013年观察结果

小猿叶虫3月上旬初始活动, 中下旬交尾产卵, 中旬为成虫高峰期, 4月上、中旬进入1代幼虫盛发期, 4月1—5日为卵孵高峰期。

1.2.3 2014年观察结果

小猿叶虫2月下旬开始活动, 比上年早10 d, 比常年早5 d, 3月上中旬交尾产卵, 上旬为成虫高峰期, 3月下旬、4月上旬进入1代幼虫盛发期, 3月25—30日为卵孵高峰期。

1.3 为害特征

小猿叶虫的成虫、幼虫均可为害, 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初孵幼虫取食叶肉, 形成很多小凹斑, 大幼虫和成虫将叶片咬成孔洞, 严重时只留下叶脉。有假死性, 成虫不善飞翔, 夏天高温时, 成虫钻入土中或田间杂草处夏眠或越冬, 为害主要在3—5月和9—11月。小猿叶虫在阴天或晴天的上午至傍晚均可交尾, 交尾一般在叶背进行。在不同的蔬菜上产卵部位有所差异。在小白菜上, 成虫多将卵嵌入叶背、叶脉的正面或侧面, 下部叶和嫩叶上产卵数量相近, 中部叶片产卵数量较少;叶柄上卵少, 叶背上卵多, 成虫喜将卵产于嫩叶上半部叶背的叶脉中, 产卵开始前, 成虫伏在叶背的叶脉上不动, 以口器将叶脉咬出1个凹入的浅洞, 然后转身伸出腹末产卵器, 产卵于浅洞中, 卵粒平卧或直立, 但绝大多数平卧。

1.4 形态特征

1.4.1 卵

初产卵为浅黄色, 长椭圆形, (1.1~1.7) mm× (0.43~0.52) mm, 上覆盖1层薄薄的浅褐色粘液, 整个产卵过程需10~15 min, 初产卵浅黄色, 以后慢慢变为黄色, 被天敌寄生的卵呈黑褐色。卵期一般为8~10 d, 随温度变化略有变化。

1.4.2 幼虫

初孵幼虫体色为灰乌而带黄色, 末龄幼虫体长6.7~7.5 mm, 各节有乌色肉瘤8个, 在腹部每侧呈4个纵行。初孵幼虫爬出卵壳后, 转移到近叶缘处, 啃食叶背的叶肉, 造成很多细小斑痕, 2龄后咬食叶片成孔洞或缺刻, 幼虫期20~24 d。

1.4.3 蛹

长3.3~3.7 mm, 呈半球形, 黄色, 腹部各节没有成丛的毛, 腹部末端也没有叉状突起。

1.4.4 成虫

体长3.4 mm, 宽2.1~2.8 mm, 卵圆形, 背面蓝色, 带绿色光泽, 腹面黑色, 腹部末节端缘棕色, 触角基部2节的顶端带棕色, 头小, 深嵌入前胸, 刻点相当深密。触角向后伸展达鞘翅基部, 第2节与第4节等长, 短于第3节, 端部5节明显加粗, 鞘翅刻点排列规则, 每翅8行半, 肩瘤外侧还有1行相当稀疏的刻点, 后翅退化, 不能飞行, 成虫有假死习性。

2 分析与讨论

根据3年的系统观察, 发现马武镇小猿叶虫3月上旬初始活动, 中下旬交尾产卵, 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卵孵化盛期, 4月上、中旬进入1代幼虫盛发期。考虑到2014年早春回暖早, 气温较常年偏高, 3月中下旬到4月雨水较常年多, 小猿叶虫活动期较常年早5~7 d。年生活史观察, 春季1代, 夏季1代, 秋季1代, 以春、秋季代危害为主。在阔叶杂草及瓜类作物上越夏, 在榨菜、萝卜嫩叶越冬, 温度过高过低有休眠状态, 并有世代重叠。年危害作物有:春季主要危害早春榨菜、小白菜、窝笋、莲白;夏季危害瓜类;秋季危害窝笋、小白菜、萝卜、芥菜;冬季主要在榨菜、萝卜、油菜上取食越冬。越冬虫态为成虫, 正常情况2月下旬—3月上旬越冬虫态开始活动, 卵多产于叶背及叶柄处, 大多散产, 少量卵粒集中, 数量2~5粒不等。掌握该虫早春始期和产卵部位, 有助于进行田间调查, 对马武镇确定防治适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春季防治措施

3.1 农业防治

基于马武镇小猿叶虫发生特点, 在防治时可以利用小叶猿虫越冬、越夏特性, 采用清洁田园、防除杂草、翻耕晒土;发现害虫, 及时进行人工捕捉;或使用防虫网, 防治小猿叶虫, 兼治其他害虫等农业防治措施消灭成虫。

3.2 化学防治

大黑鳃角金龟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篇8

关键词:大黑鳃角金龟;生活习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78-1

1 分布与危害

分布于吉林全省,西部地区较多。黑龙江、辽宁、华北及长江以南等地区。

危害:成虫在补充营养时,啃食榆树、杨树等叶子。主要以幼虫(蛴螬)在苗圃、新植林地,咬断或咬伤幼苗或幼树的根部,引起苗木枯黄死亡,杨、柳、榆、樟子松等幼苗和幼树根部均受其害,造成缺苗断条。

2 形态特征

2.1 成虫

体长16~21毫米,宽0.9~11毫米,长椭圆形。初羽化时体为红棕色,逐渐变褐黑及黑色,有光泽。头部小,密生点刻,触角10节,红褐色。成虫翅肩瘤明显,鞘翅外缘及会合处有纵行隆起,每个鞘翅有3条不明显隆起带,翅点刻较多。

2.2 幼虫

老熟幼虫头部红褐色,前顶毛每侧3根(冠缝侧2根,额缝侧1根),后顶毛每侧1根。

2.3 蛹

体长21~23毫米,宽11~12毫米,黄褐色,快羽化时色泽加深,复眼变成黑色,蛹体向腹面弯曲,前3对气门明显。尾节腹面雄蛹有三个毗连的瘤状突起,雌蛹则无。

2.4 卵

初产下卵细长圆形,两端稍尖,水青色,微透明有光泽,后期污白色,每粒长径2~2.7毫米,短径1.1~1.7毫米。

3 生活习性

该虫两年一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地下越冬,5月越冬成虫出现,交尾产卵,卵期大约15天,6月幼虫孵化,为害植物根部,一直到10月越冬。翌年越冬的幼虫在5月末活动到地表10~20厘米处,取食植物根部。到6月末化蛹,蛹期约20天左右,7月中旬成虫出现,整个一个世代大约需710天左右。

6月时,地面温度达20℃以上晚上成虫出土活动,到柳、榆、杨树上取食树叶补充营养,寻找配偶,交尾时间大约60分钟左右。成虫交尾后大约一星期产卵,卵散产在湿润土壤内10~15厘米处。每头雌虫平均产卵76粒左右。幼虫横向移动范围较小,上下活动力较大。春季地下10厘米地温达10℃左右时,幼虫由土壤深处向上移动,地温20℃左右时主要在土壤内10厘米附近活动取食,秋季地温下降至10℃以下时则幼虫又向深处迁移,一般在100厘米以下越冬。在取食为害时期,一般在5~10厘米处活动,若遇到降雨或浇水则自动下移至土壤深处较适宜的地方,暂停为害。有时被水浸渍时,幼虫在土壤内作一穴室,不食不动,如浸渍3天以上则常窒息而死,因此可利用浇水方法减轻幼虫为害。幼虫共分3龄,各龄幼虫均有相互残杀习性。低龄幼虫对土壤条件要求严格,人工饲养较困难,3龄幼虫易成活,但由于历期长,系统饲养也较困难。据报道,通过大量饲养,幼虫历期为:1龄258天,头宽1.74毫米;2龄281天,头宽3.38毫米;3龄307天,头宽5.39毫米。(蛹一般在土深20厘米处筑蛹室,为长椭圆形,洞壁坚硬,老熟幼虫在内不食不动进入预蛹期)。

4 防治措施

(1)在秋翻地或作床前,将5%辛硫磷颗粒剂撒在地面上(每亩用药量1.5~2公斤)。将药翻入地下。

(2)施未腐熟的厩肥,或将厩肥用5%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处理,用药量应控制在每亩0.5~1公斤。

(3)施毒土,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0.5~1公斤拌细土25~30公斤;播种前将药土先撒在床上。

(4)对苗期为害的蛴螬,可用竹签插孔,用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液灌注,应防止浓度过大时幼苗产生药害,也可用8%氯氢菊酯微囊剂(绿色威雷)500倍液喷杀成虫。

(5)人工捕捉成虫,设黑光灯诱杀成虫或利用成虫假死性与清晨不爱活动的特点震落捕捉。

(6)在苗圃地附近种植蓖麻,用蓖麻碱在金龟子取食后,将其麻痹致死。

(7)适时灌水,控制蛴螬。在苗期发生幼虫为害可适当灌水,使幼虫在水分过大情况下窒死(但不要伤害苗木)。

(8)生物防治:据报道,寄生性天敌有寄生蝇、寄生蜂类。利用白僵菌、黑僵菌等菌剂对防治金龟子也有一定效果。

猫的生活习性作文 篇9

于睡觉状态猫在一天中有14~15小时在睡眠中度过,还有的猫,要睡20小时以上,所以猫就被称为“懒猫”。但是,您要仔细观察猫睡觉的样子就会发现,只要有点声响,猫的耳朵就会动,有人走近的话,就会腾地一下子起来了。本来猫是狩猎动物,为了能敏锐地感觉到外界的一切动静,它睡得不是很死,所以不应该称之为“懒”,因为猫只有4~5小时是真睡。但从小和人类呆惯的猫睡的比较死,睡的时间比较长。

任性

猫显得有些任性,我行我素。本来猫是喜欢单独行动的动物,不像狗一样,听从主人的命令,集体行动。因而它不将主人视为君主,唯命是从。有时候,你怎么叫它,它都当没听见。猫和主人并不是主从关系,把它们看成平等的朋友关系更好一些。也正是这种关系,才显得独具魅力。另一方面猫把主人看作父母,像小孩一样爱撒娇,它觉得寂寞时会爬上主人的膝盖,或者随地跳到摊开的报纸上坐着,尽显娇态。

洁癖

经常清理自己的毛。小猫在很多时候,爱舔身子,自我清洁。饭后猫会用前爪擦擦胡子,被人抱后用舌头舔舔毛。这是小猫在除去身上的异味和脏物呢。猫的舌头上有许多粗糙的小突起,这是除去脏污最合适不过的工具。在主人抚摩猫以后,猫舔自己被抚摩的地方:猫在记忆人的味道,因为它担心与主人分开后找不到主人。许多人误认为这是猫嫌弃自己脏。

养猫的同志注意,猫舔毛容易把一些脱落的毛吃进去,当有一定的时间那些毛就会在猫的身体里面越聚越多,它们会吐出来,同时也正是好处,也许你没看过它们吐出来,因为它们喜欢躲着吐,要是它在吐的时候,没有毛的话,可能有问题,那时就要更加关注它们。

3走进猫的生活

我们家有两只小猫,一只是在路边捡到的,叫球球。一只是被人遗弃的,叫咪咪。

咪咪和球球看起来很像,但它们的性格各不相同。咪咪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咬人,弄的我们伤痕累累。球球就不一样了,球球很温顺,不咬人,也不抓人,除非它害怕,不然它是绝不会伤害你的。然而当它们两个在一块的时候,就不一定了。

前几天,球球和咪咪开始练“摔跤”了。你可能会问了:猫怎么会摔跤呢?嘻嘻,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我把球球放在床上正在舔毛的咪咪面前,想让它用它的“小刷子”帮忙整理一下球球乱糟糟的毛。可是咪咪非但不理我,反而去咬球球了。咪咪紧紧地抱着球球,边抓着,还边用它尖尖的牙咬,用腿上尖尖的爪子蹬,就像它以前玩我的玩具一样。球球瞪着它灰蓝色的眼珠子,张开大嘴,“喵!喵!”地向我呼救。

我企图把它俩分开,可是咪咪抱球球比之前还要紧了,就是不放。我没有办法,只能任由咪咪胡作非为了。球球见我帮不了它,就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对咪咪予以反击。它用它那又细又尖的爪子和那漂亮的小嘴抓和咬和抓咪咪的耳朵、脸以及一切能够咬到的部分。可是它的这些招数对我乃至我们全家人都不管用,更何况咪咪呢?“摔跤比赛”仍在进行,可怜的球球也仍然在进行着它那无力的反击。但是,咪咪似乎对这场“比赛”已经失去了兴趣,它又开始舔自己和球球的毛了。这场比赛打平了。

你不要以为咪咪总是欺负弱小,球球总是受欺负的一方。其实,它俩是善变的。

有一次,咪咪正在阳台上晒太阳,睡得十分香甜,球球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来。突然,它向前一扑,直接用爪子抓住咪咪,用它细细的小尖牙,左一口,右一口,乱咬一通。咪咪迷迷糊糊地醒了,看见球球在咬它,它便又不以为然地伸了个懒腰,呼噜呼噜地睡着了。球球见“骚扰”不成,便又下去想办法去了。

马的生活习性说明 篇10

马具有很好的记忆力,也很好奇,但是理解力很差。在训练调教马匹时,要充分了解并运用马的这些心理特质,可事半功倍。

马平时站着休息时,往往会轮流将一只后脚休息,休息的脚微微弯曲轻轻放在地上,承载较少的体重,两只前脚与另一之后脚承载大部分的`体重,很像人的三七步。只有在非常安全舒适的情况之下,马才会躺下来睡觉。一天之内可能只有短短几个小时是躺下来睡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站着睡觉。

有时白天站在掉马桩旁也会打瞌睡,只看它头顶着笼头越来越低,眼皮越来越重,就知道一副快睡着的样子。

大熊猫生活习性 篇11

不经意间,我发现这两只乌龟在受到惊吓时,都会将四肢缩回硬壳内,直到确认安全后才会伸出四肢和头,这个过程有时要好几分钟。

为了便于观察,我将这两只乌龟分开放。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中华草龟和巴西红耳龟做着同样的动作:后肢着地,前肢扒着容器壁,好像急着想出去。为了观察一下它们喜欢爬到什么地方去,于是我做了一个实验。我将两只乌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松手。巴西红耳龟首先移动,中华草龟反应比较迟钝。当中华草龟想要开始爬行时,巴西红耳龟已移动至1米外。而且,它们都喜欢爬到狭小的角落里。

我在乌龟两天未喂食的基础上,给它们喂了市场上购买的龟粮。可这两只乌龟抬眼看了一眼龟粮后,一点也不肯吃。一天后,龟粮仍未减少。于是,妈妈想给乌龟换换口味,切了很多肉丝喂它们。没想到,它们都吃得特别香,不仅会吃喂到嘴边的肉,还会主动探头自己寻找食物。有些肉丝大一点,它们一口吃不下的时候,还会用前爪去撕扯,直到全部吃到嘴里为止。不一会儿,就把我们喂的肉丝都吃完了。

查阅资料后我发现,我观察到的乌龟进食方法和书中的描写是一致的。乌龟的摄食方式主要是吞食,利用其锐利的爪及其伸缩敏捷、转动自如的头颈猎取食物,并将猎获的食物纳入口中,先咬碎再吞咽。吃的时候,基本不主动寻找,只是等待食物靠近时,立刻伸出头张嘴吞食。虽然中华草龟和巴西红耳龟都是杂食性动物,但据我的观察,它们最喜欢的还是新鲜的鱼虾和瘦肉。

周末,我把两只乌龟寄养在奶奶家。不久就传出噩耗,中华草龟死了。我们失去实验样本之一,不过爷爷很快又帮我买一只巴西红耳龟。妈妈的朋友又送给我两只巴西红耳龟。这一次,我们把它们寄养到乡下的朋友家(江苏如皋),因为这家具备天然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家里开肉铺,有充足的空间爬行。

据朋友的妈妈介绍,乌龟在她家每天都会进食,每次都吃得很香,也吃得很多,两只乌龟每两天就可以吃50克左右的肉。肉以猪肉(新鲜没有冻过)为主,也喜欢吃新鲜的活虾,偶尔也吃牛肉、腌制的肉。乌龟到她家三个月后,体重、身长明显增加,外壳也明显地坚硬和光滑了很多。

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我和妈妈从苏州再次购得两只中华草龟通过顺丰快递送到我家。在用20℃的温水养了1小时后,两只经过长途跋涉来到我家的乌龟恢复了活力。

大熊猫生活习性 篇12

为探索研究和破解豇豆豆荚螟防治难题, 广西沿海地区豇豆重要产区和典型区域的北海市农业科技人员, 根据多年来对豇豆豆荚螟发生为害特点的观察、调查和田间防治实践,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豇豆豆荚螟综合防治技术。经近年来在合浦县石湾、石康、常乐等北海市豇豆产区大力推广应用, 切实提高了豇豆豆荚螟田间防治效果,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 豇豆产品经检测没有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现象, 产量和品质都得到提高, 推广应用效果良好。现将其总结如下。

1 生活习性

豆荚螟是一种寡食性钻蛀害虫, 只危害豆科作物, 如豇豆、玉豆、豌豆、大豆、绿豆等[1]。成虫昼伏夜出, 以傍晚活动最盛, 有弱趋光性。成虫在现蕾前将虫卵散产于寄主豆科作物叶片、叶柄和腋芽上, 以叶背为多;现蕾后将卵散产于嫩荚、花蕾和叶柄上[2]。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在花蕾或嫩荚上爬行几个小时后, 蛀入花蕾或嫩荚中取食;3龄幼虫转害嫩荚, 4~5龄幼虫主要在豆荚内危害, 并有多次转荚危害;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做茧化蛹, 也可吐丝坠落植株附近土表或浅土层内或落叶中结茧化蛹。幼虫也常吐丝缀叶为害。豇豆豆荚螟对温度适应范围广, 7~31℃都能发育, 但最适温为28℃, 相对湿度为80%~85%最利于发育。成虫产卵期如果遇到降雨天气较多, 常大量发生危害;高温干旱或幼虫入土结茧期, 如土壤湿度过大则对其发育不利, 危害减轻[3]。广西沿海地区春季温度回暖时间早, 豇豆种植期提早, 常年发生为害期在4月上旬至10月下旬, 尤以4月下旬至6月上旬及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发生为害重。一造豇豆主要危害发生在始花至收获后期。

2 危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花蕾、豆荚、豆叶。初孵幼虫蛀食花蕾、嫩荚, 造成大量落蕾、落花、落荚。3龄以后幼虫钻入荚内蛀食豆粒, 轻者把豆粒咬成孔道, 为害严重时把整个豆荚都咬空, 豇豆豆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豇豆豆荚味苦、畸形, 食用价值降低;被害豆荚在雨后容易引起腐烂, 从而导致豇豆产量大幅度降低和品质低劣。严重受害区域, 蛀荚率可达90%以上。幼虫还可卷叶和蛀茎为害。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一是轮作。对种植豇豆田块实行合理轮作。合浦县石湾、石康等传统豇豆生产大镇大部分采用春豇豆晚水稻轮作方式, 实行水旱轮作;或玉米与豇豆轮作。采用豇豆与非豆科作物轮作的耕作措施, 可减少豆荚螟虫源, 减轻豆荚螟的为害。二是清洁田园。每天人工摘除被豆荚螟幼虫虫丝牵拉住的已从果枝上分离的虫蛀萎蔫花、烂花, 以及已脱离花托但仍附着在嫩荚顶端的花冠。及时清除豇豆田田间落花、落荚, 将落地花和落地豆荚收集起来深埋, 并摘除被害的卷叶和虫荚集中烧毁, 以减少虫源, 防止豆荚螟转移为害。三是灌溉灭虫。在水源方便的地区, 在秋季和冬季灌水数次, 提高土壤湿度, 或在上茬作物收获后灌水沤田, 可使入土结茧幼虫死亡, 以压低发生为害的虫口基数。四是加强栽培管理。在同一豇豆种植区域内, 要做到最早播种田块和最迟播种田块播种期相差天数不能太多, 尽量做到播种种植期相对统一;要加强肥水管理, 同一田块尽量做到出苗一致、长势整齐、开花结荚期相对集中, 以便在关键时期采取措施集中消灭豆荚螟害虫。

3.2 物理防治

一是悬挂杀虫灯诱杀。在豇豆田块上悬挂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豆荚螟成虫。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害虫较强的趋光、波、色、味的特性, 将杀虫灯光波设在特定的范围内, 近距离用光, 远距离用波, 加上害虫本身发生的性信息引诱成虫扑灯, 再配以特制的高压电网触杀, 使豆荚螟成虫落入专用虫袋内, 达到降低田间产卵量、压缩虫口基数、减轻为害的目的。使用频振式杀虫灯减少了农药使用量, 对人、畜无害, 减少环境污染和对天敌的杀伤, 而且省工、省力、方便,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使用时将杀虫灯吊挂在牢固的物体上, 然后放在豇豆田中。挂灯高度以接虫口对地距离1.3~1.5 m为宜。为防止刮风时灯架来回摆动, 灯罩也要用2根铁丝拉于两桩上, 然后接线。灯在田中成棋盘状布局。根据实际情况, 以单灯辐射半径100 m为宜, 1盏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有效防控面积约3 hm2。每日开灯时间为20:00至翌日5:00。一般在4月上旬装灯, 10月撤灯。二是利用性诱剂诱杀。利用豆荚螟性信息素诱杀豆荚螟[4]。豆荚螟性诱剂诱杀装置主要由诱芯和诱捕器组成。诱芯内的人工合成豆荚螟性信息素化合物缓释至田间, 引诱豆荚螟雄蛾进入诱捕器内捕杀, 从而破坏其交配, 达到减少豆荚螟子代幼虫的发生量, 最终达到防治的目的。在豆荚螟成虫扬飞前, 将豆荚螟性信息素诱芯及配套诱捕器, 悬挂于田间, 以高出豇豆群体顶端10~15 cm为宜。一般放置性诱剂诱杀装置45~75套/hm2, 并呈棋盘式悬挂。豆荚螟性诱剂诱杀技术能保护天敌, 恢复生态, 对环境无影响, 而且对人畜没有毒副作用。

3.3 生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制剂防治豆荚螟, 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和次数, 杜绝使用国家禁用农药。这是用药防治豇豆豆荚螟、确保豇豆产品高产量和高品质, 并确保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的重要措施。要选择使用渗透性强、杀虫杀卵效果显著、对花期安全的生物农药制剂;用药部位主要是对花和嫩荚, 其次是落地花。生产实践证明, 选用Bt、核型多角体病毒、阿维菌素等生物制剂喷雾防治豆荚螟, 均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3.4 化学防治

要把握好防治适期, 根据豆荚螟初孵幼虫主要蛀食花蕾, 一般在花蕾刚刚抽出时是为害高峰期, 幼虫在3龄以后转移蛀入豆荚内蛀食为害荚果, 药剂防治时药液很难触及豆荚螟幼虫虫体, 在生产上应以花蕾为主要保护对象, 采用“治花保荚”的防治策略, 将豆荚螟消灭在转移蛀入豆荚内蛀食之前的低龄幼虫阶段。花期全程用药喷雾控制豆荚螟幼虫为害, 可提高防虫保荚效果。提倡对口、适量、交替轮换用药、合理用药, 必须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使用农药, 做到无公害用药。从始花期开始喷第1次药, 以后每隔5~8 d喷施1次, 连续防治至花期基本结束。以7:00—9:00花朵开放时间喷药效果最好。超过10:00以后, 豇豆花闭合, 所喷药剂药液很难触及闭合花内的幼虫虫体, 防治效果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喷雾防治, 可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600倍液、24%甲氧虫酰肼2 500倍液、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3 000倍液、10%溴虫腈悬浮剂1 2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1 200倍液、菜宝800倍液等。农户可以根据田间豇豆豆荚螟发生为害情况, 及需要兼治其他害虫的实际情况, 灵活应用和交替使用上述农药。

参考文献

[1]王文娟, 方江平, 刘一岑, 等.西藏砂生槐林地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格局[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9) :83-87.

[2]乔淑芬, 于锡钢, 顾地周.白头翁不同提取液对大豆荚螟的触杀活性[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6) :105-107.

[3]肖芬, 文礼章, 李有志, 等.豇豆荚螟幼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 2009 (3) :66-68.

八角龟的生活习性 篇13

这种龟喜欢居住在气候炎热地区,不喜欢寒冷地区生存,这与它自身条件有关,龟这种生物大多生活在水中,陆地上生活的龟比较少见,气候温和湿润变有利于龟生存,以后寒冷的情况下,它会因为自身条件不足,而导致冻死,所以这种龟喜欢生活在热带地区。

生存环境

在所有的半水龟中,锯缘摄龟是最偏向陆地的,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丘陵山区,生活于较阴湿的环境中,喜欢在林荫下富含腐殖质地被层中找寻蜗牛、蠕虫、昆虫等食物。一般离水源地不会太远,有定期饮水的习惯。

食物

锯缘龟属于杂食性龟类,在自然环境中吃各种植物,在野外主要以昆虫、蚯蚓、软体动物(蜗牛、蛞蝓)等动物为食,兼食

熊猫胖达的幸福生活 篇14

成龙甚是喜欢他的熊猫孩子,对他的熊猫孩子左搂右抱,摸它的鼻子,亲它的嘴,自己也开心得像个孩子。他说:“如果有一天,你们在基地看见一个很像成龙的人在打扫大熊猫的笼舍,不用怀疑,不用惊讶,那一定是我!”

抱抱大熊猫,天天喂它吃竹子,时不时与它做一些互动……这些,无不让人们对熊猫饲养员心生“嫉妒”。网上,更有网民曾组织投票选出,大熊猫饲养员是全球最幸福的职业之一。

对于熊猫饲养员们而言,大熊猫其实就是他们自己的孩子。父母照顾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小孩子有病,喂养大熊猫也是这样。尽管每个熊猫的脾气性格都有先天的差异,有的温顺,有的脾气坏,有的活泼,有的懒惰,但是有些地方熊猫们都是相通的。饲养员从小都要对它们进行行为训练,这样的训练主要依靠食物的吸引。

以打针为例,熊猫打针要让它把手伸出来。饲养员首先会拿着它爱吃的食物走到跟前,熊猫对食物的气味和样子印象很深,一看饲养员拿着食物走过来,就会乖乖地走到栏杆前,将一只手伸出来。但是熊猫的记性很差,所以这项训练要长期进行。不过,要是碰到聪明的熊猫,打针吃药这种事可就不那么好办了。熊猫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吃药的时候,饲养员会把药片塞到竹笋、苹果等食物中,它会把食物全部吃光,然后把药片单独吐出来。虽然比较难办一点,不过,把药片研碎就可以了。这些可都是有经验的熊猫饲养员日积月累下来“对付”熊猫的招数。

我是小胖达,熊貓宝宝。离开麻麻的怀抱,我来到了熊猫幼稚园这个大家庭,这里有和我一样的熊猫宝宝,我们一起玩耍,一起睡觉觉,一起吃饭饭。幼稚园的阿姨对我们可好了,在这里生活真幸福。

大熊猫有着厚实的皮毛,十分耐寒,再加上贪玩的天性,所以每到下雪天便是它们最活跃的时候。瞧这只坐在雪地上央求妈妈陪自己玩的熊猫宝宝,小表情多惹人疼啊!

上一篇:微信平台文案策划下一篇:关于《三国》的歇后语和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