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上课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的第一次上课(通用12篇)

我的第一次上课 篇1

朱顶中心小学赵建华

这是我刚开始上班时,也是我做教师的第一节课。由于是第一次又是我的第一节课,所以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一节课我没有上我所教的数学,而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体会“尝试也是学习”的道理。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便让学生说说自己第一次尝试做某件事的过程。刚开始,想说的孩子并不多,也许他们不太好意思。毕竟我是第一次给他们上课。于是我便鼓励他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吗?”今天是我第一次给你们上课,说实在的我很紧张,那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第一次?听了我这么一说,开始有举手的了。我接着说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我第一次上课要准备什么吗?怎么准备的吗?

这时,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您能不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准备的吗?”我看学生们有了反应,连忙说:能,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你们先讲,你们讲完了,我才讲哦!”孩子们爽快地答应了。学生听了我这么一说,开始说起自己的第一次,有第一次写字、第一次扫地、第一次打酱油、第一次做饭等等,讲的人都很兴奋,因为第一次都是非常难忘的;同学们听得也津津有味,因为他们听得都是身边的同学亲身经历的。我在一旁听着同学们的故事,同时也在静静思考自己的第一次上课是怎么准备的。

在很多学生讲完了自己的第一次之后,同学们再也没耐心等了,催着我说:“老师,轮到您讲啦!”被同学们这么一催,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也有些羞涩。这种体验应该就是刚才同学们在讲自己的第一次时候的心情吧!这样换位体验感觉很新鲜。于是我清了清喉咙,开始讲我是怎么准备的,正当我讲得正带劲时,孩子们听得如痴似醉时,下课铃声就打响了。听到铃声响了,我愣了一下,不会吧,怎么这么快,课前我是准备好的,时间是够用的,怎么没讲完。我正好给学生卖个关子,这节课没讲完下一节数学课再讲好吗?同学们听了这么一说,却不愿意的说:“老师,继续讲啊!我们下课不出去玩了,你接着讲。既然同学们都愿意,我就又接着讲,不知不觉,好像又听到铃声响了,也正好讲完了,同学们都看着我说老师别下课接着讲,当时我真的想再讲,可是上语文课的老师已经站在教室门口了,我只好宣布:“下课。”同学们都急着往厕所跑,我刚走出教室,语文老师告诉我,这已经是第三节课了,我又愣了一下,不会吧,怎么这么快,课前我是准备好的,时间是够用的,怎么会这样!

这节课,是我的第一节课,也是第一次学生不让我下课„„

我的第一次上课 篇2

一、活动的背景

在一次历史与社会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中, 从通知下发到教师准备, 整个过程可谓是紧锣密鼓, 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纷纷在规定的期限内把撰写好的案例交了上来。在评选的过程中, 几个评委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 那就是我们的教师撰写的案例总体上不是很理想, 普遍存在一些的问题, 具体表现为: (1) 主题不明确; (2) 标题过于随意; (3) 结构不合理; (4) 缺乏典型性; (5) 案例描述与反思分析脱节;等等。针对上述现象, 我策划并组织了一次不同于以往的教研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为:上课、研讨 (案例分析) 、反思。

二、活动过程

(一) 上课

这是一堂八年级下的历史与社会课, 课题为“两种命运的决战”。下面选取了其中的两个片段实录。

【片段一】

导入:播放视频材料, 日本侵略者大肆侵略中国, 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当出现“炮火中日月无光, 铁蹄下生灵涂炭”的画面时, 学生个个凝神屏息, 在视频的冲击下, 产生了心灵的震撼, 学生的神情由平静转为愤怒、由愤怒变为痛恨。这时我就乘势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何感想?

学生甲:战争使人们背井离乡, 妻离子散。

学生乙: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学生丙:战争造成人们无家可归。

各种各样的回答, 最后达成一个共识, 即战争是残酷的, 它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给中国带来毁灭性的破坏。这时我就乘势提问既然战争是残酷的, 它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那么当时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早点结束战争, 渴望和平到来。

当学生的认识产生同一个信念时, 我又继续追问当时的形势发展是不是按同学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出课题“两种命运的决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一是为了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通过残酷的战争场面呈现, 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心灵的震撼, 由此唤起他们对战争的无比的痛恨。同时达成一个共识, 那就是结束战争, 渴望和平。但当时的形势发展与人们所想的是事与愿违, 出现了“两种命运的决战”, 这样就把学生推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如何解决呢”。这样, 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迫不及待想知道结果的心理, 而“欲知后事如何”, 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

【片段二】

师: (在讲根据地欣欣向荣的景象时) 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生:丰衣足食。

师:国统区经济萧条, 民不聊生, 根据地却一派繁荣, 人们丰衣足食, 这是为什么?

生:开展大生产运动。

师: (在讲大生产运动时, 播放一段延安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的视频。沸腾的场面, 激扬的歌声, 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场景之中若有所思) 你认为哪些信息可用来作为丰衣足食的原因的分析。

(顿时学生群情激昂, 纷纷举手抢着回答)

生:三五九旅垦荒种地, 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生:毛泽东、朱德开垦荒地种菜, 周恩来纺纱织布。

生: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生:根据地军民积极参与。

……

师: (用赞许的眼神认同了学生的回答, 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思考) 从上述原因的分析中我们感觉到了是什么支撑着根据地军民战胜种种困难创造奇迹的?

生:是一种精神, 一种延安精神。

师:这种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生: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

师:对。正是这种延安精神伴随着我们一直走到今天。有人说现在延安精神过时了, 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话音未落, 学生已纷纷举手, 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生:我不赞同这种说法, 现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

生: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农业的发展……

生:延安精神没有过时, 在5·12汶川大地震中, 全国人民在抗震救灾中就是发扬延安精神, 战胜自然灾害的。

师:延安精神非但没有过时, 它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进一步被发扬光大且又赋予新的内涵: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尊重生命, 人性挺立;等等。延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我们就是凭着这种民族精神无往而不胜, 从过去走到现在, 再走向未来, 它将一直伴随着我们直到永远。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运用由果导因的方法, 是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即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从现实走进历史, 又从历史回到现实,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能在已有的知识储备的前提下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很自然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二) 研讨

下课了, 学生带着笑容走出教室。我慢慢走下讲台, 目送学生离去, 顿时一种欣慰之感油然而生。这节课让我进行了一次理论的实践, 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感觉, 得到了一份真正的收获。

课后为了解决教师在案例撰写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与教师进行了专题研讨。为了更具说服力, 我现身说法以这堂为例来解决教师在撰写案例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解。一堂课由许多环节构成, 案例所要选取的是对你来讲印象最深的, 可选成功的, 也可选失败的。这里我选了两个环节 (案例描述的两个片段) 来解决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提到却没有做到的细节,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分析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1. 恰到好处的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被广大教师所掌握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深刻的变化, 但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违背初衷的现象, 即把多媒体视作主要教学手段过多过滥地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应接不暇的视频和不断更换的画面使学生一头雾水, 眼花缭乱。我在上课过程中将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加以运用。片段一播放的视频材料展现的是真实的战争场面。学生视觉受到冲击, 引起心灵的震撼, 由此激发起学生对战争的无比痛恨, 产生尽快结束战争的愿望。这是整堂课的开端, 也是最佳的教学时机。片段二播放的视频材料展现的是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壮观场面, 学生如身临其境, 展开联想, 积极探究丰衣足食与大生产运动之间的关系、大生产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当思维的火花被迅速点燃时, 历史的场景与学生的活动融为一体, 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有话可说, 有事要干, 强烈的求知欲和使命感把课堂的教学推向高潮。这时, 多媒体教学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整堂课下来给人留下了“多用则滥, 不用则不行”印象。

2. 润物无声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 它对大脑皮层的有效工作具有很大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引领、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 它可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及教学内容的内化。因为教学活动是一种智慧与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 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情感教学, 它以情感的感染来触及学生的心灵, 促使他们用心去探求社会的真理。正如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 再现历史现场, 让学生的内心世界动起来, 思维动起来, 情感动起来, 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感悟, 不仅仅只是追求历史知识或规律的把握, 这时的学生就不再是历史发展的旁观者, 而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当局者。学生置身于大生产运动之中, 自然得出一个令人非常信服的结论, 那就是有一种精神即延安精神使根据地的军民战胜困难取得了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的胜利。再在学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峰回路转, 通过设计“延安精神”是否过时的讨论活动, 由此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把学生的思维从历史拉回到现实中, 让学生结合身边熟悉的生活事例进行分析, 延安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非但没有过时, 而且还在发扬光大, 正是这种精神伴随着我们从过去走到现在, 还将走向未来, 它伴随着我们直到永远。润物无声的情感教育使我们的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 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样, 课堂就成了一个思辨的课堂、情感的课堂、生活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

3. 相得益彰的师生活动

有人说:“要想和对方交流成功, 必须采取对方喜闻乐见的方式, 要想征服对方, 必须用潜移默化、使其容易接受的方式。”要想让学生喜欢上历史与社会课, 必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课后一位教师对我说, 这批学生平时一点都不会说, 今天个个都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能说会道。我想可能是因为我采取了“勇敢退出, 大胆放手”的做法, 营造了一种“尊重学生的人格, 鼓励学生提问, 凸显学生个性”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在课堂中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迸发出一种强烈的表达愿望。教学过程不再是怕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匆匆走过场, 不再是怕学生领悟不深入而由教师越俎代庖, 不再是设置几个问题却又牵着学生的鼻子往设置好的圈里走, 而是把课堂让给学生, 把掌控在手里的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人在课堂、心在课堂、情在课堂, 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整堂课我始终引领着学生“活动”, 并尽量做到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自己来讲, 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 我只是及时给予赞许与鼓励。只有这样的教学活动, 师生才能在课堂中体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价值的让同, 才能感受到教学是一席心灵间的对话。

三、反思

(一) 教学效果

整个活动实现了预期的目的, 从效果来看是令人满意的。因为目标清晰, 主题突出, 针对性强, 对学科教师就如何进行教学与研究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首先, 从参与活动的教师层面上来看, 这次教研活动解决了两大问题, 一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与社会课该如何上?我进行了示范性的尝试;二是学科教学案例该怎样写?我结合课例作了针对性的讲座。整个活动澄清了教师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迷糊认识, 克服了教师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功利观念, 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有位教师说:“参加这个活动我很有收获, 我不光知道了什么是案例, 而且了解了如何撰写案例。回去我就去写。”几天后她交给我一篇教学案例, 并参加了评比, 结果获得市一等奖、省三等奖。

其次, 从策划组织活动的教研员的工作来看, 这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新课程下如何教学和怎样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从活动的策划、准备到实施的整个过程, 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不管是理论层面, 还是操作层面, 我都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在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也使我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更有底气。

再次, 有收获也有困惑, 困惑是如何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研究的针对性这两个长期困扰着我的问题。尽管我作了一次尝试, 但要真正解决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二) 启示

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 对教研员又提出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要求, 即要创新教研活动内容、拓宽教研活动思路、探索教研活动模式。因此教研员组织的教研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上, 而是要“走进课堂上课、走出课堂研讨”。因此我认为教研员上课的作用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研员上课, 有利于促进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对话

此时, 教研员、教师和学生都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不再把自己当做被动的听课者, 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这种全新的教研模式, 为教研员、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教研员的课获得对课改理念的直观感受, 通过揣摩教研员的课得到教学方法的点拨。

2. 教研员上课, 有利于教研员进一步了解学生

教研员的工作对象是教师, 不是学生, 因此教研员平时多关注教师和教材, 而忽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教研员通过上课可以直接和学生交流与对话,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 了解他们需要什么, 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3. 教研员上课, 有利于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我的“第一次” 篇3

这个“三好老师”有三个讨人喜欢的理由,让大家不得不喜欢他。

“一好”——从不拖课

科学老师非常遵守纪律,上课铃声一响,只见老师如约而至,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滔滔不绝地开始讲课。转眼间,下课铃声一响,尽管我们还意犹未尽,老师还是准时下课,从不占用同学们休息玩耍的时间。冲着这一点,我们都特别喜欢他。“科学老师,万岁!”大家欢呼雀跃。

“二好”——百科大全

科学老师上课时会时不时地给我们“开小灶”——传授点课外知识。不管是生活知识,还是天文地理,他都好像是“百度”,随时供我们“搜索”,就像《百科全书》。大家正津津有味地听着,他突然峰回路转,回归“正轨”——书本的内容,让我们茅塞顿开,融汇贯通,受益匪浅。

“三好”——讲笑话

一堂课的内容讲完后,科学老师还有最后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讲笑话。瞧,科学老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同学们饶有兴致地听着,有的捧腹大笑,有的前俯后仰,有的忍不住拍着桌子……欢乐的笑声都快把屋顶给掀翻了。这样的课堂,我们都喜欢;这样的老师,我们特别崇拜。

我们喜欢这个“三好”老师,他是我们的“偶像”!

(指导教师 施丽菜)

【题目】生产小组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个零件。实际每天加工的零件比原计划每天加工的多。实际用多少天就完成了加工任务?

一、按一般应用问题解

【思路一】先求出这批零件的总数,再求出实际每天加工的零件数,然后求实际用了多少天。

1500€?4€鱗1500€祝?+)]=10(天)

【思路二】先求出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零件,再求出实际每天加工的零件数是原计划每天加工零件数的多少倍,最后求出使用了多少天。

14€鱗1500€祝?+)€?500]=10(天)

二、按工程问题去解

把要加工的这批零件看做单位“1”,原计划用14天,则原计划每天加工这批零件的,实际每天加工的就是€祝?+)。这样,思考列式时就撇开了“1500个零件”这个具体的量,使解法显得新颖、巧妙。

【思路三】按第一种思路,列式计算。

1€鱗€祝?+)]=10(天)

【思路四】按第二种思路,列式计算。

14€鱗€祝?+)€鳎=10(天)

三、列方程解

【思路五】根据实际加工的零件总数等于原计划加工的零件总数,设实际用x天完成了加工任务。

1500€祝?+)€讀=1500€?4

x=10

【思路六】把原计划加工的零件总数看做单位“1”,实际每天就加工€祝?+)。设实际用x天完成了加工任务。

€祝?+)€讀=1

x=10

四、用正比例关系解

【思路七】因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一定,加工零件的总数和实际加工天数成正比例。设实际用x天完成了加工任务。

[1500€?1+)]∶1=(1500€?4)∶x

x=10

【思路八】把这批零件总数看作单位“1”,实际每天加工这批零件的€?1+)。因为加工零件的总数和实际加工天数成正比例,所以设实际用了x天完成了加工任务。

[€?1+)]∶1=1∶x

x=10

五、用反比例关系解

【思路九】已知加工零件总数一定,每天加工零件数和加工的天数成反比例。设实际用了x天完成了加工任务。

1500€?4=1500€祝?+)€讀

x=10

六、用特殊方法去解

【思路十】把原计划每天完成的工作量看成“1”,则工作总量为1€?4=14,再求实际用的天数,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1€?4€鳎?+)=10(天)

第一次上课怎样开场白好 篇4

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就开讲。最好别给学生一种你很嫩的感觉,干净利落给自己树立个好形象。

第一节课,最好给学生留下比较严厉的感觉,要不以后,就更镇不住了。简单自我介绍后,课再简要介绍这门课,以及自己上课的规矩,然后,入主题。就是,要先给自己树立课堂的规矩,这门课程的规矩。自信干练最终要!记得我的第一节课是先介绍自己,然后讲我上课 的要求,也就是先树威,然后和学生开了几个玩笑,活跃了一下气氛,最后进入正题,不过最吸引学生的应该是你的第一堂课的设计

简单自我介绍,点次名,课程介绍,开讲。首先,要介绍一下自己,但不要过长,两、三分钟即可,切忌长篇大论(要炫耀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后有的是机会)。

接下来,要介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点,尤其是要介绍本课程的地位,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显得胸有成竹。

整个课堂,总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显得亲和,但不要让人觉得太老实巴交。

第二,要显得干净利落(包括说话做事和衣着),但衣着不要太正经。

第三,要显得有学问、胸有成竹,但切忌夸夸其谈。

第四,语速适中。语速过快,学生听不清;语速过慢,显得迂腐。

1.课程名称 学时分配 2.自我介绍 联系方式 3.订好规矩 成绩评定

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先介绍一下自己,如果是新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做一些专业引领,然后介绍本课程的一些提纲及考核体系。

说点套话就可以了,主要是站姿(既形象)和眼神,眼神最重要,你要学会边说话边有眼睛盯着捣蛋的学生。

做这些之前你得把课背到1+1=?的程度

1)第一次课,提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好是你要讲的内容都已经深深记在你的脑海中,而且有可能的话在家里一个人演练一次。2)开场白,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今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联系方式,也可以稍微介绍一下专业与课程。

第一天上课英语自我介绍 篇5

in addition, during my senior high years, i participated in many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school, such as working as volunteer, taking part in tree planting, which urged me develop industrious and responsible characters.

now, admitted by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i feel obliged to work even harder, facing up to the following challenges. my standing here is a step i make to witness my endeavor.

at the end of my introduction , i’m eager to present you a piece of song. well , now ,listen!

when i was young

id listen to the radio

waitin for my favorite songs 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

it made me smile.

those were such happy times

and not so long ago

how i wondered where theyd gone

but theyre back again

just like a long lost friend

all the songs i loved so well.

every sha-la-la-la

every wo-o-wo-o

still shines

every shing-a-l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 to sings

so fine.

when they get to the part

where hes breakin her heart

it can really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lookin back on how it was

in years gone by

and the good times that i had

makes today seem rather sad

so much has changed.

it was songs of love that

i would sing to then

and id memorize each word those old melodies

still sound so good to me as they melt the years away. every sha-la-la-la every wo-o-wo-o still shines

every shing-a-ling-a-ling that theyre startin to sings so fine.

我的第一次上课 篇6

王老师有着瘦瘦的身材,整洁的穿着,扎着长长的马尾辫。她脸蛋红润,总是面带微笑,弯弯的眉毛下面是一双美丽又明亮的眼睛,鼻子高高的,嘴唇小小的。

王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教育我们:不要只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而做事,而是要用心做好每件事,要好好学习、勤奋努力、乐于助人、团结友爱。

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了一点小事吵架,被王老师看见后,就把他们喊到一起调解,王老师对他们说:“同学之间最可贵的是友谊,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理解,这样班集体才有凝聚力,‘文明班级’这个荣誉是属于大家的,每个人都要珍惜她。”听了老师的话,他们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并握手成为好朋友。

王老师特别有耐心,总是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难点,直到我们心中所有谜团解开,她才会放心的露出开心的笑容。

我的第一课 篇7

当一个老师首先展示了自己的“高大”,也许,他收获的将会是渺小;当一个老师表现出了骄傲,也许,他收获的将会是距离。

在没有确定好方案之前,我还是认真地做了课件———这是最坏的打算。

上课前,我坐在办公室里。班主任喊我去教室,临出门前,我选择了带上一摞白纸。

学生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到我进来,他们似乎有些疑惑:这是什么学科的老师呢?

“同学们,猜猜我是什么老师?”我说。

孩子们不客气地沸腾了起来: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凝神注视着我……我忍不住让他们站起来表述自己的观点:

“老师,我觉得你应该是体育老师,因为你很壮。”(很多学生附和)

“老师,我觉得你是数学老师。因为,你拿了草稿纸。”(这个理由似乎很充分)

“老师,你不会是语文老师吧?一点都不像。”

……

看着他们期待的眼神,我镇静地说道:“是的,我就是你们的语文老师。虽然有些同学没有猜对,但是你们刚才有一点做得很好,就是都说出了理由。我叫邓政阳。我的自我介绍到此为止。”

孩子们面面相觑!

我接着说道:“请同学们先在白纸上写下自己的自我介绍。然后,我希望我的简介也能由大家来完成。或者同学们写写对我的印象也行。明天早上交,好吗?”

给老师写简介?不会吧!孩子们更加诧异了。

我说:“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写出很棒的关于我的简介。至于怎么才能了解我,自己想办法,好吗?”

我没有给他们什么提示,让他们先完成自己的自我介绍。

第二天,学生们都上交了“作业”。我认真地阅读着每一位学生写的关于我的介绍:“我们的邓老师来自四川,跟我是老乡。邓老师眼睛不大,鼻子不小,也是一个标准的帅哥,就是挺肥的!我发现邓老师说话时左手放在右手前,右手侧靠在桌上。他左手的无名指上戴着一枚刻有中英文字母的戒指,银光闪闪的,所以,我怀疑邓老师已经结婚了。再看看邓老师那成熟和蔼的面容,我猜他已经30岁上下了。”“我觉得邓老师很幽默,很有亲和力。他上课时声音洪亮,站如松,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有点像功夫熊猫。他的话语中带着浓浓的四川口音,说话非常和蔼。”……

我的第一次“网购” 篇8

我抬头一看,哟,原来是表哥。去年,他考上了北京的大学,我们送他上火车的时候,他还瘦高瘦高地,穿着运动服,是个中学生;现在,他个子又长高了一些,戴着黑框眼镜,已经和大人一样了。表哥看了看我的书包,问道:"怎么样?准备好开学了吗?"

"差不多啦。"我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只见表哥把自己带来的一只黑色的背包放在沙发上,边打开边说:"听你妈妈说,你上学期的成绩还不错。好,让表哥送你件开学礼物吧。"

说着,表哥从包里拿出了一块方方正正的黑东西:呀,是一台笔记本电脑!这个东西可是太酷啦!我爸爸虽然也有一台,但平时都不让我动。因为里面有很多他工作时要用的文件,怕被我不小心弄丢了。我看着表哥熟练地打开电脑,接上鼠标,按下开关,赶快凑到屏幕前,看着上面出现了漂亮的图案和桌面,觉得有趣极啦。可是,表哥说的开学礼物在哪里呀?

随着鼠标的移动,表哥点开了一个窗口,出现了一家网站,上面有许许多多的小图片。我仔细一看,那些图片有的是五颜六色的书包,有的是花花绿绿的日记本,还有的是各式各样的铅笔盒……哇,简直就是一个文具商店嘛。这时,表哥把电脑推到了我的面前:"来,喜欢什么礼物,自己挑吧。"

哦,我有点明白了:这就是大人们说的"网购",也就是在网上买东西吧?虽然爸爸教过我上网,可我也就是看看网页、玩玩小游戏,这个还真没试过!眼下,我看着这些图片,真觉得有点眼花缭乱啦:每一件东西都那么好看,可怎么挑呢?嗯,对,还是应该买能用得上的。我想了想,决定挑一套水彩笔。就问:"表哥,你教教我,水彩笔怎么找呢?"

"好,你看着啊。"表哥说着,把鼠标移到网站上方的一个小空格里,点了一下:"这个是搜索框,只要你把要找的东西的名称输进去,再点旁边的带放大镜的这个地方,网站就可以帮你找出来啦。"只见他的手在键盘上敲了几下,就把"水彩笔"三个字打了进去,鼠标一点,网页就变样了:现在上面显示出的都是各种水彩笔的图片,有十二色的、十八色的、二十四色的……我看了看,决定选一套上面有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就要这套吧。"

"嗯,好。"表哥把鼠标移过来,在水彩笔下面那个写着"购买"的方框上点了一下。嘿,网页现在又变啦:跳出了一个长方形的表格,我们挑选的水彩笔被列在里面。表哥向我解释道:"这个就是咱们的'购物车'。看,现在你买的货物、要付的价钱都在这儿了。"说着,他按了一下表格后面的"确认",网页上出现了一排方框,"这是要咱们留下地址、联系方式,网站会把你买的东西按这个地址用快递送过来。所以,这个可要认真填,不能出错哦。"

"这个我来填!"嘻嘻,当然是我说、表哥填啦。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记牢家里的地址、电话,万一走丢了,可以让警察叔叔把我送回来。这个我可不会弄错的。填完这些方框,表哥又点了下面的一个"确认","好了,现在你就可以等着礼物送到家里了!"

"哈哈,真有意思!"我这才知道,上网买东西这么方便呀!对,等我以后长大了,上班挣钱了,也要到网上给爸爸妈妈买几件礼物。当然了,我得谢谢表哥,让我尝试了第一回"网购",还很成功呢!

放飞蜻蜓第一课时上课教学设计 篇9

落儿岭中心小学

陈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阅读的习惯。

4、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题质疑。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蜻蜓图(1)板书“蜻蜓”,提醒学生注意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大家喜欢蜻蜓吗?说说你了解的蜻蜓是怎样的。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蜻蜓有关的课文。板书:放飞。齐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归纳出两个主要问题:(1)谁放了蜻蜓?

(2)为什么放蜻蜓?

过渡: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自读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检查生字新词(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1)出示:陶行知 慈爱 七嘴八舌 抢着说 苍蝇 蚊子 掌握 据说 结构 复杂 ①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苍蝇(轻声)②简介陶行知,理解“七嘴八舌”。(2)出示另一组词语:翠贞 田埂 孑孓 一撅一撅 露水 调整 ①指名读,正音“孑孓” 出示图片。②理解“孑孓”、“一撅一撅”。

3、检查课文阅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指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老师觉得因为这么美丽的精灵来到我们的课堂,所以大家读书也特别认真。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一群孩子正在捉蜻蜓呢!(板书:捉蜻蜓)蜻蜓这么漂亮,孩子们捉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心情呢?(读第一小节,体会捉蜻蜓的快乐)

2、是啊,蜻蜓是美丽的,捉蜻蜓又是这么„„可是,这群孩子最后又把蜻蜓放了,(板书:放蜻蜓)他们是心甘情愿的吗?让我们去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捉蜻蜓是孩子们是快乐的,那么放飞蜻蜓时的心情又是怎样呢?(体会急切)从孩子们的话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急切,让我们也带着急切的心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孩子们为什么舍得放飞这些精灵呢?(板书:谈蜻蜓)

4、陶行知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哪些方面呢?我们先来读读2——6自然段。①分角色朗读课文2——6小节。写什么? 板书:吃害虫 ②指读7——9小节。孩子们认为蜻蜓的尾巴有什么作用?板书:尾巴的作用。③陶行知是怎么说的呢?跟老师赛读第十小节。板书:眼睛的构造。

四、总结全文。

通过读书,你们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相信你们一定能完成下面的填空。一天午后,陶行知看见孩子们(),就和孩子们(),告诉孩子们(),孩子们听了,便()。

五、生字教学

识记难写的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重点指导:“陶”“慈”“复”,描红难写的字。

六、作业

1、认真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

2、收集蜻蜓的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蜻蜓。

《19放飞蜻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夏和凤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培养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体会教育家陶先生对下一辈的关怀和谆谆教导。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初步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谜语引入: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

报它内行。(打一昆虫)板书:蜻蜓 比较蜓与蜒

2、出示“蜻蜓”图片:看,这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美丽的可爱的蜻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蜻蜓有关的课文。题目叫:放飞蜻蜓(板书)

3、预习过课文的同学都知道,这篇课文不仅和蜻蜓有关,还和一个伟大的人物有关,同学们知道是谁吗?(板书:陶行知)

4、介绍陶行知。

对陶行知你了解多少?指名说说。出示图片及陶行知的两句名言

过渡:课文究竟讲了关于陶行知和蜻蜓的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来读课文,读课文之前,我要检查一下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出示生字: 慈 舌 抢 蝇 蚊

陶 握 据 构 复

(1)自由读,分行指读(第一行难读的字音,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2)指导字形 :“慈 构 复” 注意要领及描红。

2、指名学生开火车读课文,注意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快速默读课文。

2、指名学生说,师板书: 捉 谈 放

3、一群孩子们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把蜻蜓放飞了?陶行知究竟与孩子们谈了什么内容呢?

4、指名学生说。(板书:吃什么?好朋友?尾巴 眼睛)

四、学习课文1—6自然段。

1、既然讲到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为什么问蜻蜓吃什么呢?指名读课文1—6自然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二节,抓住“慈爱 抚摸”体会陶行知的——(板书:慈爱可亲)

指导朗读,感悟陶行知的慈爱可亲。

3、精读第五自然段:出示第五节,指导朗读,读好“七嘴八舌 抢着说”。

4、精读第六自然:出示第六节,陶先生是怎么说的呢?从他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名生说,师出示: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6、为什么说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们呢?指名回答。(苍蝇、蚊子、孑孓)出示:补充蜻蜓吃害虫的资料。

7、比较句子: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体会陶行知是位循循善诱的人民教育家)(板书:循循善诱)

8、小结1—6自然段。(1)读1—6自然段。

(2)陶行知为什么要问蜻蜓吃什么?有什么用意?(3)分角色朗读。

(4)对啊,陶先生的这番话让孩子们知道了蜻蜓吃什么,更让孩子们明白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从这段生动的对话描写当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陶先生是一位慈爱,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人民教育家。

五、总结。

后来陶先生还谈到了蜻蜓尾巴的作用和眼睛的特点,他又是怎样谈的呢?他为什么要谈这些内容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六、作业。写习字贴。

七、板书设计:

放飞蜻蜓

吃什么?

好朋友? 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 谈 尾巴(慈爱 亲切)

我的第一次上课 篇10

各位参加2009 年11月22日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的同学,请你花点时间,耐心看完这篇考试注意事项。下面有些方法你可能会觉得很简单很幼稚,但是无论如何,请按照下面的方法做,你的考试分数可能会增加一些,有助你顺利通过。

第一,在考试前一个晚上请把所有考试所需要的东西准备好,第二天早上起床再检查一遍,做到万无一失。所需的物品包括:准考证、身份证、黑色签字笔、2B铅笔(必须是2B的,其他的不行,最好到专门的文具店或者超市买,路边小店很多是假的。),签字笔和铅笔最好准备有2支以上。考试前晚早点睡觉,以防第二天起床晚了或者是没精神考试。

第二,进入考场后,对监考老师态度一定要友善一点。因为老师也是人,你对他态度好,他也才会对你态度好。据一位负责过监考的老师说过,有一次一个考生考理论的时候带了一支她儿子上学使用的铅笔,老师好心的提醒她这铅笔不行哦,电脑阅卷的时候因为颜色太淡了机器无法辨认的。结果那考生一句话就把老师噎住了,她态度很差很凶的说:“我就没有啊,没办法。”老师也就不再理她了。结果可想而知,她几个月的努力就白费了。老师说假如她当时态度好一点的话,老师会很容易就帮她找到一支合适的铅笔的。

好了,上面讲的是考试前的一些常识性的准备。下面开始一些技巧性的方法了。

首先,是理论科目的考试方法。

第一,开始答题的时候,不要从第一题开始答题。因为1--25题是职业道德题,不占分,答案也比较模糊,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的,这样后面的题可能就不够时间了。所以,从第26题开始答,最后才来做职业道德的题目,不要因小失大。(很多人习惯是从第一题开始做答的)

第二,答题的时候不要全部先划在试卷上,等全部做好后才来涂答题卡,这是很笨的做法。因为总共考试时间才90分钟,有125道题目,平均做一道题包括涂卡所分配的时间差不多40秒钟。而涂卡要求是比较细心的,总共涂下来差不多要花费20-30分钟,所有答案集中一起涂卡时间就不够了。而且一紧张难免会出错。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做一道题就涂一道题,或者每做几道就涂几道。避免你全部题目做好后,却没有时间涂卡。

第三,答职业道德题目的时候,不要想哪个才是正确答案,因为每个答案都是合理,说得通的,不要根据我们的生活常理去思考。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人或者管人的角度思考,而不是从物或者管物的角度出发,因为你这是在考人力资源管理师,而不是考其他的资格证。

第四,单选题目碰上不知道怎么选,而又不够时间思考的时候,全部选B或者C,因为据老师介绍,每次考试单选题目答案中B和C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这也是出题老师的心理,假如出A多的话,一眼就看到A是正确的,那很多A后面的选项岂不是白出了。第五,做多选题时,假如有些题目选择项有个别选项的你能肯定是错误的,而其他选项你无法确定是正确的,那就把那几个你无法确定的都选,把肯定的去掉。例如:你一眼就看出A选项是百分之百错的,而BCDE你无法确定,那就把BCDE都选上,因为反正你都不知道正确的是什么,蒙一把,避免漏选。假如遇上时间不够或者都不知道怎么选的话,那就全选,ABCDE。因为据老师介绍,每年考试的答案中全选还是占有挺大的比例的。要注意哦,多选题选项是ABCDE,不是中学时代考试的ABCD,不要习惯性就涂了ABCD。

其次,说一下技能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因为技能题都是一些文字表达或计算题,所以在文字表述的时候一定要条理清晰,分条列段。每一点用序号或相关词语标识。比如:1,2,3或者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最后之类的。不要一团糟,让老师在文字堆里找答案,这样对你肯定没有好处。写清楚了,老师一眼看下去清清楚楚,心情当然会好一点,给的分数也就不会那么抠门了。

第二,给每道题都要尽量做到带帽穿鞋。也就是说,在写答案前,先把问题复述一遍,最后答案写完的时候要总结一下。这个带帽就是,“………这个原因分析如下”,穿鞋是“综上所述……”;据阅卷组的老师经验分享说,很多考试其实答案都写对了,但是没办法得到满分,就是少了这个带帽穿鞋,扣了2-3分。

第三,近两次考试的简答题都出现了一种题型,就是题中题,所以在答题的时候要标识分明,大点和小点要标清楚。所谓的题中题就是答案分为几个大点,每个大点里面又分为几个小点。就像教材里面的知识有分为N个大标题,每个大标题下面又有N个小标题。所以在答题的时候必须分列清楚。好处同第一点。

第四,做综合分析题的时候,先看问题,然后写答案,有必要的时候才看试卷上面提供的案例。很多考生习惯性的是从综合题的第一行第一个字看起,把整个案例全部看完后一头雾水,还要花时间思考一下,然后才看问题作答,这样就花了不少时间了。其实,根据以前考过的试卷分析,所谓的综合分析题其实就是几个简答题的集合。大部分的问题不用看案例可以直接从书本上找到答案的。不信的话你看完这篇东西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下看看。

第五,看分数作答,也就是所谓的:“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根据每道题所给的分值,可以估算大概要答多少个点。一般是一个点是1分,或者2分。像一道简答题10分,你至少都得答5点内容以上,兄弟,分数不是那么好拿的。在答题的时候,无论如何都要多答

上几个点,因为是按点给分,答错是不扣分的,所以“少答无益,多答无害”。

第六,每道题都不要让它空白着,无论如何都写上几句话,那把是把题目或者问题抄一遍。据一位阅卷组的老师说,有时候看到有的考试技能试卷总分58或59分的时候,良心发现,想考生也那么辛苦也不容易啊,想找个地方给点分凑够60,但是在得0分的地方找来找去就只有一个“答”字,想给分都没办法给了。老师说哪怕把问题抄一遍都会给2分同情分,毕竟老师的心也是肉长的。

第七,无论如何,都必须是在答题卡上答题的,不是在试卷上答,所以要按照答题卡填写,顺序别搞错!

我的第一次随行采访 篇11

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是我青年时期的职业理想,而这一理想直接渊源于列宁。在我看来,列宁不仅是一个天才的思想家,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家,他是我的青春偶像。时至今日,在我的书房里张贴的唯一肖像就是列宁的画像。他的坚定的信仰、坚强的意志、杰出的创造力和非凡的感召力,以及优秀的个人品格,在共产党人中都是无与伦比的。而更为有趣的是,列宁从海外流亡归来领导俄国革命,在填写职业时写的就是“新闻工作者”。因此,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梦想着能用手中的笔唤起民众,服务社会。如今,我有幸成为一名教育新闻工作者,在深感组织培养、领导栽培、命运眷顾的同时,也在心底里暗暗地告诫自己,要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在教育新闻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努力做到脚步紧跟时代,俯仰无愧于心。

《广东教育》编辑部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前身是《广东教育与文化》,第一任主编是著名作家秦牧先生。几经兴废,历尽沧桑,在社长兼总编辑刘达中(后任省教育厅副厅长)同志的主持下,杂志社终于迎来了她的全盛时期。作为编辑部的新兵,我最先被安排编发“教育文摘”“教育简讯”,活儿虽然简单,但我不敢怠慢,任务完成得总算差强人意。

1989年10月9日,许任之厅长到汕尾市调研指导教育工作。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到陆河县现场考察,为第二年年初将在该县召开的全省危房改造工作会议作准备。为此,需有一名编辑部的记者随行协助了解情况。大约由于上述机缘,刘达中社长指派我陪同许任之厅长一起前往汕尾。

一个入行不到两个月的年轻记者,就有机会陪同全省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领导到基层调研,我既感到机会难得,又深觉诚惶诚恐。那天一大早,我就从广卫路省教育厅招待所步行到越秀中路省电影公司门口,等候许厅长。上午7时30分,我们准时出发,中午在惠东县教育局用完午餐后又继续赶路,先到海丰县教育局听取简要工作汇报,然后直接到汕尾市,入住阅海宾馆。晚饭由汕尾市市长彭禹贤陪同,晚饭后,市委书记陈远睦专程来访。例行公事完毕后,许厅长把我找去,交代此行的主要任务,要求我要注意收集陆河县如何抓教育工作的有关材料,并考虑从哪个角度切入,好好地总结该县抓教育工作的经验。大约许厅长感到我毕竟还是一个新手,就又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当前广东教育的总体概况,以及如何写此类文章的窍门。许厅长的一席话,不仅使我消除了一路上的紧张感,体会到他威严中的亲切、温和中的敏锐,更使我有了宏观在胸、微观在握的清晰思路。回到房间,我再三体味许厅长的教诲,益感豁然开朗,启发殊深。

第二天上午,在汕尾中学听取汕尾市城区教育工作汇报后,许厅长视察了汕尾市几所学校。午餐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陆河县——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先到陆河县河口职中调研,此时已经暮色四合,匆匆赶到县委招待所吃完晚饭后,在县委会议室由县委书记、县长作教育工作专题汇报,一直研究到深夜才歇息。

一到陆河,我就按照许厅长的指示,进入了一种临战状态,开动了全息信息接收系统,一边认真听、用心记,一边细致看、反复想。甚至在晚上用餐的时候,也顾不上吃饭,留心倾听许厅长与县委、县政府领导在饭桌上的漫谈或议论,只要涉及教育方面的内容,我都迅速记录在采访本上,深怕遗漏片言只语。

第三天上午,许厅长又接连察看了陆河县,一路观看,一路提出指导性意见。

在离开陆河的沙面公路上,伴随着车轮磨擦路面的沙沙轻奏,我的思绪在陆河县的教育情况与许厅长的指导意见之间缠绕、比较、深化、升华,回到广州,文章该怎么写,我已经心中有数了。

这是我八年教育记者生涯中陪同许任之厅长的第一次随行采访。一周之后,我完成了四千多字的通讯《陆河人办教育,穷有穷着》呈报许厅长。许厅长认为该稿抓住了陆河穷县办大教育的基本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半个月后,由许厅长提名,我参加由陈锦铎副厅长带队,由人事处、计财处、督导室、勤工办和广东教育杂志社等处室派人参加的省教育厅工作队赴陆河蹲点调研。三个月后,全省危房改造现场会在陆河县召开,拙作经刘达中总编精心修改后在1990年《广东教育》第一期头条刊发,及时地配合了会议的召开,有效地宣传了陆河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后,我受杂志社领导的指派,每年都有若干次陪同许厅长到全省各地调研指导工作,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使我从中获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和从政为文的启迪。而每有稿件撰写,刘达中社长必亲自修改,严格把关,最大程度地发挥教育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

人生苦短,聚散有缘。时代的需要,事业的需要,把我们一群激情洋溢的年轻人凝聚在《广东教育》的旗帜下,经由刘达中社长的教诲和指引,我们不遗余力地为广东教育改革和发展奋力鼓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杂志社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艰辛探路。我们经历了由“牛论”到“鸟论”的蜕变,见证了杂志由发行10多万份到发行500万份的辉煌!在广东教育杂志社从事记者和编辑工作的八年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最重要的年华,也是我人生中训练最多、受惠最多的时光,更是我人生中永远感恩、终生铭记的岁月!

午夜梦回,深情绵邈。祝愿广东教育杂志社的事业老树新枝,再创辉煌!

(2012年3月4日子夜写于羊城梅花村)

我的第一次尝试 篇12

最后我终于找到了答案。而这些,就要看你有没有勇气去尝试,去尝试人生中的第一次。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就话对我有很深的意义,我就找到了这句话的意思;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一切道理的,谁会没有疑惑呢?只所以有些人会成功,会获得自信,是因为这些人有勇气去尝试,即使有不会或不懂,他们也会有勇气去问。但有些人呢,死要面子活受罪,又不试,也不问,到头来也是一场空。

举个例子。有哪些人会不想做班长呢?班长这么神圣的职务,谁不梦寐以求。在六年级初始,老师要我和孙庆琨当班长时,我心里很忐忑不安,因为在那时候,我没有做班长的经验,很害怕管理不好班级,怕老师会批评我,但是我的勇气促使我,让我尝试一次。正因为我那次尝试了,现在也已经习惯并喜欢班长这个职务了。

上一篇:课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下一篇:演讲稿格式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