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共9篇)

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篇1

大庙小学

于国莉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文笔优美,学生对学习本篇课文充满了热情。

我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

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情感朗读品味“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品评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

抓住词句体味“美”:“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这是文章的中心句,又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句中即包含了,四季景色的相同美,又暗示了四季景色的各异美,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学习。先从小兴安岭最突出的树木的描写入手,让学生先从树木四季的特点初步理解四季景色的既有独特美,同时又有相同美。我将孩子们引入优美得情景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很轻松,很投入的理解了“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的感知了课文,真切的感受到夏天的草木茂盛。课文在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总结,教给学生的审美方法。然后用此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秋冬两个季节,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交流,为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

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和孩子们进行了总结,小兴安岭的每个季节的景色都有不同的特点,你喜欢吗?。让他们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季节或段落,然后延伸,小兴安岭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我们要保护它,爱护它。我们的家乡也很美呀,也是祖国的一部分,你来写写自己美丽的家乡的一处景物吧。这一设计是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也有不尽人意和不足之处,在总结了学习方法之后学生自主欣赏秋冬美景时,时间还是受了限制,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还是不充足。在活动的两个环节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

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篇2

智慧教育不仅仅是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相结合的一种技术手段, 更是一个生态圈, 一个整合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学模式, 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生态圈。 本校教师在杨志现校长的带领下, 努力探索、呕心实践, 取得一定的成绩。 2015年11月13日, 笔者有幸带领本校庄小雯老师参加第十九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 她的课例展示《美丽的小兴安岭》一举拿下一等奖的好成绩。作为智慧教室首席实验者, 如何有效运用TEAMMODEL智慧教室设备,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就该课例谈谈见解。

一、Hiteach互动教学, 教学相长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实验团队的成员将Hiteach互动教学系统与电子白板整合, 将技术有效融入课堂, 使课堂之花热烈绽放, 深受学生的喜爱。 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字词教学环节, 第一组词语是“融化、涨满、淙淙”, 我们出示了一段美丽的动态春景图, 有渐渐融化的冰水, 有涨满的小溪, 有溪水淙淙流动的声音。 教师配以声情并茂的讲解, 三个词语随之出示。如此教学, 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不再是单一的读读、认认、写写, 而是景意相融,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不知不觉地内化新知。 在“赏”的书写指导中, 利用碎片化的资源“贝”字的书写演变历史,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国汉字的兴趣。

此外, Hiteach计时器的使用, 积分榜的应用, 幕布遮罩等功能的使用, 都使得这堂课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 淋漓尽致地展现学生课堂学习的风采。

二、IRS遥控作答, 及时反馈

在传统的大班化课堂教学中, 老师很难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学生对老师的提问漠然无反应, 课后测验也不理想等, 这一系列问题在IRS遥控作答实施于课堂之后, 有效地得以解决。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山上的积雪融化了, 雪水化成小溪, 淙淙地流着……”这一有关春景的文段赏析之后, 为了检测学生对拟声词的掌握情况, 笔者设置了几道选择题, 学生当堂按遥控器作答。 这样一种新型的作答方式, 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 小小遥控在手, 动手按按按, 他们不再漠然, 而是专注地思考, 谨慎地选择, 然后神圣地做出选择。

文本补白、片段练笔一直是语文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是实现“阅读为写作服务”这一教学理念的有效手段。 《美丽的小兴安岭》有关春景的文段赏析之后, 笔者设置了这样的练笔:小兴安岭的春天草木萌发, 万物复苏,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 笔者当堂巡视, 对于优秀的作品利用实物提示机上传到屏幕上, 学生上台进行批注点评, 在有效互动之后, 利用IRS及时反馈系统, 评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避免了老师包办, 使学生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凸显。

三、clou DAS云端诊断, 及时补救

clou DAS云端诊断分析技术, 回送诊断分析报告, 有助于老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同时做好及时的补救措施。 也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地反馈好家长, 搭起家校沟通的便捷桥梁。 在上文提到的IRS课堂检测之后, 老师利用云端诊断服务, 形成报告, 客观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整教学策略。当正确率低于30%时精讲, 高于80%时学生课下互学, 尊重差异, 个性化发展, 让“因材施教”课堂成为现实。

行百里者半九十。 智慧教室的实践探索是一个漫长艰苦的征程。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 有效地整合教育理念、教学资源, 革新教学模式, 打造智慧教育的春天, 我们将不断发挥团队的力量, 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篇3

一、“读进去”——品味语言

“读进去”就是要引领学生熟读精思,充分感知文本语言,深入体会语言的内蕴,感受语言的魅力。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披文得意的基础上,感受语言的神韵和作者语言运用的匠心,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师要慧眼识珠,精心选择课文中值得揣摩品味的语言,让学生推敲传神的字眼,品评优美的句式,剖析独到的表现手法,玩味精妙的构思,领悟含义丰富的句子,咀嚼富有个性的对话,并从中感悟课文的意蕴、主旨。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紧扣下面语句品味小兴安岭的美丽。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抽出”和“嫩绿”写出色彩的鲜嫩,准确地表现出叶子初长的特征。“小鹿在溪边散步……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侧着脑袋欣赏”,既安然恬静,又顽皮可爱,而且有了人的意识,人的情感。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句中的“密密层层”作者原来是用“密密麻麻”,为什么做这样的改动?“密密麻麻”虽然写出枝叶的茂密,但有纷乱、芜杂之感,而“密密层层”不仅写出枝叶的葱茏繁茂、层层叠叠,又没有纷乱、芜杂之感。“封”字不能改作“盖”。“盖”字有由上而下覆盖的意思,而小兴安岭树木繁多,枝叶不仅将上面的天空遮盖住,而且上上下下的空间都被浓密的枝叶封闭得严严实实,因此“封”字既准确又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的景象。“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小兴安岭的雾很浓,它从地面生成,自下而上蔓延开来,范围跟森林一样广,逐渐使整个森林沉没在浓雾里,“浸”既写出雾之浓,也写出雾之广。“太阳出来,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为何将“金光”比作“利剑”?阳光能穿透繁茂严实的森林,的确如“利剑”一般。阳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形成一道道细而长的金色光束,形状犹如“利剑”一般。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里用“飞舞”而不用“飘落”,“飘落”是被动地随风而落,“飞舞”是主动地欢快地舞蹈,不但写出落叶在秋风中的优美姿态,也表达了一种活泼、欢乐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秋天小兴安岭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从揣摩言语意义的生成机制、领悟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入手研读课文,在研读过程中,始终离不开领悟语言意义,即语言负载的内容、思想、情感,是一种意文兼得的好方法。

二、“记得住”——积累语言

“记得住”指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增强语感,把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语文课程应“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言积累是发展语言的基石,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因素。

教学本文,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一是换词。比如:“山上的积雪融化,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淙淙”可以换成什么词?(哗哗、潺潺等)从“淙淙、哗哗、潺潺”的声响中,你感受到什么?(小溪清亮悦耳的声音,唱着赞美春天的歌。)二是适当进行创造性复述。比如:“春天,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我看到 。”“秋天,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我看到 。”“小兴安岭是一座地方,也是一座。”三是背诵优美的片段,摘抄妙词佳句。多管齐下,可以强化积累的力度,提高积累效果。

三、“用得好”——运用语言

“用得好”就是学生在深入体会语言的魅力和丰富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经过借鉴、迁移、实践,发展语言能力,落实“语言学习”这一核心任务。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有利因素,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

《美丽的小兴安岭》无论在遣词造句还是布局谋篇上,都值得学生模仿、借鉴。在词句学习上,可以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家乡春、夏的美景。如,春天,。夏天,。课文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作具体介绍,几段的结构、写法相似,适宜学生仿写,课后可以安排这样的练习:“观察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像课文一样用‘总述——分述’的方法写一段话。”

作者单位

福建省古田县第一小学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篇4

这一课,因为课文容量较大,而且“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内容,在学法、步骤上基本一致。于是,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读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刚开始学生发言有些拘谨,回答也缺乏层次性。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们才逐渐地活跃起来,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小兴安岭。

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

2、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

3、今后要培养学生动笔写话的能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课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主要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谈谈教学设计前后的得与失:

一、阅读教学自主化。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通过自读自悟,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交流研讨是培养和考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交流研讨的兴趣,培养学生交流研讨的能力。因此,在每次安排自读自悟的环节以后,我都要设计一个交流的环节,如:秋冬两个季节,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感悟并且汇报。用教师生动有效的课堂评价,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的语言,挖掘学生心灵深处想法,对文本的主题进行升华,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支配时间,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读中感悟。

三、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

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学生在比较欢快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了解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也学习了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体会了作者的用词准确。如,第二段“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里的“抽”,我通过让学生比较“抽”与“长”,想象树木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会怎样长?学生们说道:“会兴奋地长!”“会一个劲儿,拼命地长。”“会迅速地从树枝里钻出来,想快点看看美丽的春天。”他们理解了树木长的速度很快,并感受到了嫩叶勃勃的生命力,所以课文中用了“抽”。第三段“学生对“浸”的理解也很到位,说是森林“泡”在浓雾里。这些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再现,很精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

当然,也存在着不足,首先是重难点的突破还存在问题,在“春、夏”两段中,有大量的词句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了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但有些环节的引导还没有抓住中心问题,以致在学习这两段时耽误了时间(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显得有些前松后紧。如在理解“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这个难句时,我只借助了图片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以下这个比喻句,却没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夏天太阳光的强烈,更说明了夏天树木茂盛,这和前面的句子都是有联系的.

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篇5

金塔县东坝小学常彦斌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出示中国地图)哪位同学能在地图上指出小兴安岭所在的位置?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纷纷举手上台指出,并告知在预习时根据课本中的第一句话“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在地图上找到的,有的说是请教了爸爸妈妈了解的。

师:同学们都会动脑筋学习。看看课题,再动脑筋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会抓住什么介绍小兴安岭呢?

生:“美丽”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学习。

课件显示自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任选文中描写四季景象中的一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感受“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季节特点准确描写景色的。

生齐读课题和自学重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安排自学时间1)

师:请大家自由读文,疏通课文后思考全文的结构、描写的顺序(用方框圈出表现顺序的词语)以及本文的中心句(用波浪线标出)。自学时间3分钟。自学之后课和同桌讨论交流。

生立即投入学习,有的大声朗读,有的小声诵读,有的默读,并不时用笔圈画。自学完毕后与同桌交流检查。

师检查并明确。

(三)品读课文,再次感悟(安排自学时间2)

师:对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我们有了初步的感受,现在我们来看一段录像,让优美的文字在我们的脑海中活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欣赏,看看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

播放录像,师随机点评:生气勃勃的春季,草木茂盛的夏季,果实累累的秋

季,雪景壮丽的冬季;并在录像播放过程中引导理解“封”“浸”等词语的意思。

生随着景色的变幻,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师:刚才我们通过录像再次欣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接下来请大家谈谈你最喜欢的那个季节,希望你的描述能让我们的脑海中展现出美丽的画面。

生纷纷举手,绘声绘色地描述。

师:大家说得真好。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准备好之后,在学习小组中互相交流,请同伴点评帮助。自学时间为5分钟。

生放声练习朗读,并很快在组内交流、互点互评、互帮互助,气氛热烈。师分别请喜欢春、夏、秋、冬季节的学生起立朗读。(配乐)

师:四季景色的描写中都写了什么景物的变化?请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画出相关的句子。作者主要通过哪些词语写出了它的变化,请大家用着重号标出,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思考之后请在学习小组中交流,并练习朗读有关的句子。学习时间为10分钟。

生思考、圈画、练读,组内讨论交流,明确共同描写的景物为树木,练习朗读有关四季树木变化的语句。

师请学习小组中的汇报员汇报组内讨论情况,并用四色粉笔分别板书描写四季树木变化的关键词语。

师请学习小组分别展示朗读。

(四)理清顺序,指导背诵

师:作者通过树木的变化写出了四季变化。四季之中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请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段落,圈出作者有顺序的描写了哪些景物,练习背诵。准备时间为 8分钟,比一比谁背的准确流利,或谁能有感情的背诵,或谁在规定的时间内背诵的段落最多。

生迅速圈画,练习背诵,并与同桌互检互测。

师:按照四季的顺序,你能背诵哪个段落,就请你站起来背诵,看看谁站的时间最长。

生起立比赛背诵,(配乐)不甘示弱,气氛热烈。

(五)巩固成果,小结收获

1、课件出示填空题,生齐答:

春天,小兴安岭的树木______新的枝条,_____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得_________,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______严严实实的,______了人们的视线,_______了蓝蓝的天空。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_______。

冬天,树上______了白雪,西北风_____地刮过树梢。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______________,是一座__________,也是一座______________。

2、请生自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生:我知道了小兴安岭在什么地方了,那儿景色优美,我真想亲眼去看看。生:我觉得自己的朗读有感情了。

生:我都能背诵三个自然段了!

生:我希望大家一起来保护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它的四季永远美丽!

生:我知道了在描写景色时,除了像《西山公园》那篇课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外,还可以像这篇课文一样用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的方法来描写。

生:我觉得这次我们学习小组在讨论时大家都能积极参与了。

„„

3、师小结铺垫:

大家的收获真不少。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下节课,我们还要一起去挖掘小兴安岭丰富的宝藏呢!到那时你一定会再次惊叹:(师生齐读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二、反思

1、引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投入学习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

在上课的前三分钟内,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标注小兴安岭的位置,既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让学生懂得学习的方法。并且迅速切入主题,明确本节课自学的重点。

2、融入情境,在审美的乐趣中丰富感受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等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易学、爱学、乐学。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体会美、感受美。整体疏通感知课文之后,通过多媒体播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录像,随着优美的音乐,在声情并茂的朗诵中,小兴安岭四季美景一幅幅展现在孩子们面前。学生们陶醉其中,不是指点着,发出一声声惊叹。

在优美的情境之中,孩子们感受着美,随着老师的点拨,很直观、很轻松、很投入的理解了“封”“浸”等难解的词义。并有层次地感知了课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机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实累累的秋,雪景壮丽的冬。带着美好的体验,学生们热情的描述着他们最喜欢的季节,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音乐和文字都是通过一种媒介,唤起人们内心感受,调动过往的经验,重现某种场景或感情。在教学中,借助音乐,调动学生们的想象力,进一步体会文章。因此,在学生朗读、背诵时都配以抒情的音乐,使得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更好地调动情绪,充分的朗读,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文章。

3、营造情境,在交流的乐趣中陶冶情操、挖掘潜能

在学习本课时,我先后安排了3次自学时间,学生自学时间超过1/2。在教师营造的自学情境中,学生们潜心读书。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充分挖掘潜能,抓住一点,突破一点。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感悟,层层深入。抓住小兴安岭四季树木的变化为突破口圈画、理解、品读。

每个学生在内心总是争强好胜的,渴望交流,渴望表现自己。利用孩子们这种心理,我在课堂中多次采用了小组学习法(两人或四人一组)。组内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营造互学互助情境,激发竞赛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团结协助,在交流中互相竞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们学习的潜能。

把课堂学习的权利还给孩子们,学生们有选择地品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温暖和谐的、可信赖的、充满自信心的、无拘无束的情境之中,师生更有效地互动。

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互相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在这种良好的情感氛围中,生生更有效地互动。

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篇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

2.体会作者描写景物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巧妙,学习作者抓住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和学习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不错,都是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旅游胜地的几张图片,和大家一起欣赏。(你们的惊叹声告诉了我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它就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宝地——美丽的小兴安岭,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离我们的家乡湖南那是路途比较遥远哦。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了解小兴安岭。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齐读)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1遍课文,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指名回答。(美丽、树多„)

引导:找出中心句,明了总—分—总的课文结构。

(三)精读课文,分析课文。

1、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请找出那一段仔细品读1遍,用看看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指名分享最喜欢的季节。重点分析2段。

(1)指名读描写春天的段落,评价(你的精彩朗读让我仿佛真的来到了春天的小兴安岭。)

(2)用铅笔圈出作者描写的事物,并体会一下他们各有什么特点。(3)“抽出”形容树木长得快,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指名回答。积雪呢?小溪的流水声大吗?(淙淙:轻柔的流水声)那么我们在读这句话时是高昂一点还是轻柔一点?试一试?指名朗读。

如此清澈而轻柔的溪水吸引了小鹿先生,大家看他在干什么?指名回答(溪边散步,喝水赏影)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小鹿的可爱、生活的惬意,也体现了春天的美好。

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说溪边的小鹿,还可能在干什么? 完成练习: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还有的„„

现在老师想让大家当一回小鹿,我来朗读小鹿散步的句子,同学们来模仿小鹿的动作和神态。(点评)

(4)春天真是一个神奇的季节,春风一吹,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小兴安岭到处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那里的山青了,树绿了,水活了,你能把小兴安岭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特点读出来吗?请喜欢这一段的同学都站起来,一起读。

3、评:优美的景色能给人美的享受,你们的朗读同样给人美的享受!尽管路途遥远,但老师真的很想千里迢迢地去小兴安岭看看,可是春季是我最忙碌的季节,同学们谁能帮帮老师,给我介绍、推荐另一个季节的小兴安岭吗? 让学生总结学法(先找出描写的景物,体会它们的特点),然后以类似的程序学习其余的段落,秋、冬季的段落稍微简单地学。

4、看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这么诱人,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感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读出我们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读得太美了,老师被小兴安岭的美景陶醉了,更被你们的优美朗读声陶醉了!其实在我们辽阔的祖国大地上,东西南北中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就在我们的家乡,就在这个季节,我们就能发现许许多多的美景。

让我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来写一写我们家乡的美景吧,请以《家乡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习作。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五册

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篇7

我有幸聆听了周一贯老先生对语文教学的解读:“在钻研文本上,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我们往往停留在‘课文说什么’这个层面。千方百计引导儿童去了解课文说了什么。其实在语文教学中, 比‘课文说什么’更重要的, 不仅有‘课文是怎么说的’, 更有‘课文为什么要这样说’。所以, 课文说什么?课文怎样说的?课文为什么这样说?是解读文本的三个层次。”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经验不丰富的教师, 尤其是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语文老师, 往往关注第一层意思——课文说什么?而对于“课文为什么这样说”就没有咀嚼语言去解读。“课文为什么这样说”更没有去深挖文本的内涵和语言的内涵去品味。周老的话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如何引导学生去品鉴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只有要求儿童作用于环境, 其认识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物进行同化和顺应时, 其认识结构的发展, 才能得到保障。”可见, 创设情境能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 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 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 或许是学会评鉴的第一步。

(一) 情境创设, 情感渲染

我在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时, 其中有好几篇文章都是描写祖国迷人景色的。在设计时, 我创设的情境就是以让学生乘坐着一辆旅游大巴去欣赏祖国的风景, 而且这几课都能通用, 每次在用时还可以复习前面学过的文章。比如, 我在讲23 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时, 课前先在黑板上三几笔画一幅旅游大巴, 四节车厢, 车厢就是准备讲课时把小兴安岭的四季正好放在这四节车厢里。

课始, 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 快看!这辆旅游大巴再次向我们驶来了, 我们这一段时间曾经坐着它爬过陡峭的《天都峰》, 游览过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 今天我们要去哪里参观呢?出示小兴安岭的图片, 进入本课。而且, 创设的这个旅游的情境, 时刻不能丢, 让学生在整堂课中, 不觉得自己是在教室里听课, 而是以旅游者的身份在不同的景点旅行。整节课都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大家展示小组游览过程中的收获。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也就非常浓。

(二) 分清对象, 精准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上一定要下功夫, 找出最关键的问题, 提问的方式更要适合这个年龄段, 让学生很容易或是经过一定的思考很快能找准答案。

1. 热闹的课堂难以回到预想。我在第一次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合作学习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内容, 并提出自学要求:你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你喜欢的这个季节描写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它们的?

在汇报时, 我发现很多学生不知要说什么, 即使有的学生说了, 却说不到点上。不管我如何引导, 都不能达到教学效果。精心准备的课, 体现不出来, 一节课就这样费力而不讨好。

2. 教师要清楚为谁教、怎样教。通过请教老教师和查阅资料。我逐渐明白了小学三年级学生, 对于“景物”这个词还很抽象, 学生不是找不到答案, 而是被教师的问题问晕了。不知如何作答, 只是试探着回答, 也真是为难这些学生。在第二次教这节课时, 我把教学问题预设成:你认为这个季节哪儿美了?它是怎么体现美的?抓住关键词句谈谈你的体会?课上, 学生跃跃欲试, 都有了自己的见解。

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句话不但适合学生, 也同样适合教师。

3. 重点选择, 递进展开。一篇课文中, “为什么会这样说”的问题很多, 我们应选择两三个关键处, 且是对整篇文章具有较大的覆盖面和生长点去展开讲就好, 不能面面俱到。

如我在教小兴安岭春天美时, 学生从文中发现“新的枝条”为春天增添了美, 很容易揭示出课文第一层境界“课文说了什么”;第二层境界“课文是怎么说的”, 则是从“抽出”这个动词入手, 利用“抽出宝剑”这一生活动作, 了解并感受“抽出” 新枝条的意境和速度。

第三层境界设疑——“课文为什么要这样说”。在小兴安岭冬天气温达到零下二十几度的情况下, 即使到了春天, 天气也不会很暖和,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 如此娇嫩的枝条为什么会快速地抽出枝条呢?引导着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

“这抽出的仅仅是新的枝条吗?”这一反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并引导学生深刻的思考和理解:生命的渴望、顽强和敬畏。正是这些小生命, 让我们品鉴到春天是希望、是生机, 从而触发孩子们对小兴安岭由衷的喜爱和对生命的感悟。

同样, 在体会小兴安岭冬天之美时, 学生很容易从课文中发现“课文说了什么”, 如有厚厚的积雪、捕到美餐的紫貂、舔自己脚掌的黑熊、储藏粮食的小松鼠等等。并发现它们的有趣之处。大多老师讲到这里就直接点题——冬天美不美?就结束了。

在这里我抓住了“厚厚的积雪, 常常会没过膝盖”。反问学生:在这句话里, 你感受到的小兴安岭的冬天真得很美吗?有学生说:“是的, 那里有美丽的雪花在空中飞舞, 小动物们的生活也很有趣”。

追问:“如果我们每天在这样的路上行走, 车骑不动, 车开不了, 你认为这样的积雪还会美吗?”很多孩子开始摇头了。于是提示“有没有听说过‘瑞雪兆丰年’这句话?”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被打开:“今年下得雪越厚预示着第二年是个丰收年”“厚厚的积雪就像是给小兴安岭的地下很多的名贵药材、奇花异草和其它植物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既冻不死, 溶化后又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我还知道雪越厚, 来年的小动物们从洞里一出来, 就能喝到甘甜的泉水了”……

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迫不及待的表达着自己的见解。“这厚厚的积雪虽然给小动物和人类带来了诸多不便, 但这里的一切都需要这厚厚的积雪的呵护啊”, 又有学生说:“也正是因为有冬天, 才有了春天的美景和生命!”这时, 学生大脑睿智、开朗, 不仅看到了小兴安岭冬天的自然之美, 更体会到了冬天的蕴育之美。

小兴安岭的教学反思 篇8

关键词:林下经济植物;套种模式;“天保”工程

中图分类号:S3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59-2

小兴安岭林区有着丰富的经济植物资源,森林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除围绕木材经营来进行生产、科研利用和保护的工作外,目前作为林副特产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的经济植物已被人们越来越重视。随着林业产业集约化程度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用和药用的经济植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从而使森林经济植物的开发,如何有效合理永续地利用经济植物资源尤为重要。

1 试验区现状:

1.1 森林资源利用单一

长时间以来,由于传统的林业经营模式,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仅是单一地生产木材,导致森林资源大量消耗,人工植树造林多在采伐以后进行。地被植物破坏严重,次生林地在郁闭前林地裸露,雨水直接击冲刷林地表面,雨水冲刷带走了许多林地养分,加上不合理的幼林抚育方法,又进一步地损坏了地表植被,引发了林地水土严重流失。

1.2 森林资源大量消耗

多年来,由于森林资源的大量消耗,加上人为的掠夺性开采野生药用、菜用植物。相应的复壮措施和保护制度又跟不上,使的野生资源遭到破坏而正在逐渐减少。在我国,野生的药用、菜用植物的开发价值已逐渐被人们重视。由于野生的药用和菜用植物的出口、内销主要是依赖于野生。因此,人工栽培经济植物及其它研究工作也只是近年的事情,一些科研成果和开发品种还未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

1.3 耕地资源不足

我国发展药用和菜食用植物生产,主要是靠大面积生产来增加产量,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但是因为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城市建设向超大规模发展,无限扩大菜园子受到了限制。日本是生产和销售山野菜的主要国家。如今山野菜作为天然的保健食品,已经逐渐成为日本国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尽管市场价格上扬,但是需求量仍很显著。人工栽培及促成栽培的研究工作很受重视,但开发研究的品种还仅限于几种所人们喜爱的。

2 人工构建林下经济植物优化套种模式

利用林下及其次生林地,建立野生药用和菜用原料基地,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在加工生产方面,满足对野生药用、菜用植物的需要,而且可以使部分药用和食用价值高、再生能力弱、资源相对不足的优质药用和菜用植物得到引种驯化,从而避免资源灭绝。所以开发森林资源经济,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根据所选经济植物,进行科学搭配,在次生林地下栽培经济植物,建立林下药材、林下野菜的栽植模式区。在抚育林正常管护的同时,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有效保持地力,减少林地水土肥流失,提高林地植被覆盖率。充分发挥经济植物在林下的最大生物生产能力,可以在短时期内能获得可观经济效益。为人工开发构建林下经济,总结一套可借鉴的复合经营栽植模式。在经济植物品种套种选择上,选择对次生林和人工林竞争性小的林下经济植物品种。所选套种品种应以经济效益高、多年生宿根性好、生长迅速并且自肥力强、管理粗放,能较快覆盖林地品种。

2.1 材料与方法

次生林以柞树、桦树等,经济植物有蕨菜、五味子、猴腿蘑、黄瓜香、木耳等。

2.1.1 林下山野菜模式 按设计的株行距,清除杂草后,开沟种植蕨菜、黄瓜香、猴腿蘑。

2.1.2 林下药材模式 对当年移植的五味子进行种植地清杂、中耕的常规管护。

2.1.3 林下菌类模式 次生林下,清理林地后将地面整理成畦。放置袋装发酵木耳菌袋。林下环境中管理养护。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林下山野菜模式区 分别对所种山野菜的成活率,生长情况、经济产量进行了跟踪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几种野菜均适宜林下生长,能够形成经济产量。根据野菜生长表现、形成产值情况,表现情况好的依次为猴腿蘑、蕨菜、黄瓜香。此种模式表明,在相同的投入和管护下,猴腿蘑的产出经济效益较高。

2.2.2 林下药材模式区 对于本区域种植的五味子,由于林份郁闭度较大,满足不了生长时五味子对光照的需求。所以长势偏弱,这是由于五味子在苗期时喜欢阴蔽环境,8-9片叶后,需光量加强。因此这种模式经济效益不明显。

2.2.3 林下菌类模式 袋装木耳菌在颜色较淡,耳根收缩时采收。按每个试验小区50平米计算,亩产值可达4000元以上,去掉生产成本,纯收入可达2000元。袋装木耳的方式简便,生长周期短,投入成本低但见效快。

2.3 结论

2.3.1 试验筛选 通过试验,筛选出在不同次生林下,不同的林份郁闭度下适宜的经济植物和林下种植模式。

2.3.2 蕨菜生长环境 山野菜品种中,蕨菜的生长需要一定的阴蔽环境,以0.4-0.5左右的郁闭度较适宜。高于0.8郁闭度对其生长有影响。

2.3.2 五味子生长环境 五味子中药材也不宜在高于0.7的郁闭度环境下生长。林下菌类模式,袋装栽培木耳的模式是可行的,并且具有投入低,简便省工,效益高的优点。

2.4 林下经济植物优化套种模式管护技术

2.4.1 减少耕作强度与耕作年的管护方法,林下经济植物立体管护 人工构建林下经济植物套种模式,在林下套种间作时应选择自肥力好的植物,适当缩短经营年限,减轻耕作强度,采取科学的收获方式,减少经济植物的移出量,让更多的根系、枝叶或秸秆回归林地。

2.4.2 在短期内收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的套种,林地可以迅速提高盖度和郁闭度,不但能起到防止林地水土流失的作用,同时还加速了林地营养元素生物循环速度,对维持林地地力和促进林木生长有重要意义。

3 预期效果

目前,国家针对天然林资源过度消耗而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实施了“天保”工程,在实施这项工程中,要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职工转岗分流等诸多问题。而林下经济植物的开发利用,也是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完成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林业企业尽快完成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产品经济向多元商品经济转变,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及管护经营,单一的木材生产将逐步走向全面有效立体开发合理利用资源的道路。林下经济植物的合理开发符合林区的现状,符合林业发展规律,也是今后林业经营的方向之一。具有见效快,能够提高林区职工、农民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水平的功效。有利于林区的经济发展,对促进林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宋德禄.半山区林下适生经济植物及栽培模式研究初报[J].中国林副特产,2006,(6):17.

[2] 宋文友.谈实施“天保”工程中加大开发利用野生经济植物资源力度[J].林业勘察设计,2001,(2):66.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篇9

实验小学西区赵莉敏

学习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我国西沙群岛和小兴安岭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热

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学习两篇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难点

围绕重点句之间的关系,懂得作者是如何围绕重点句把句子写具体的。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请大家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我们这就去欣赏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分别欣赏吧!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划出作者所描写的景物。你认为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哪些句子写得很美?找出你认为准确、生动用得好的关键的词,用“△”标记下来。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3、你认为作者描写这些景物时哪些句子写得很美?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哪个景物?

4、说说你的理由,也就是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比较关键?

(我喜欢“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我觉得”抽出“一词用得好。)

5、这里说春天的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为什么说“抽出”新的枝条,不说“长出”新的枝条呢?(在关键词栏填上抽出)

出示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6、看来树枝比较有活力,生机勃勃。板书(生机勃勃)。那读的时候就应该快一点。读出赞美的语气。(试着读一读。)

7、还有哪儿可以看出春天到了呢?

(“山上的积雪„„汇进小溪”。我想有小溪的景象一定很美。)

8、正因为刚才这个同学所说的天气暖和了,所以山上的积雪融化了。想不想见识一下雪水汇进小溪的情景(示课件并讲解)原来“小溪”也在告诉我们春天来到了。雪水流动的声音大吗?(不大)

9、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淙淙”)

10、描写流水声的词你还知道有哪些?(哗哗哗、潺潺、丁冬丁冬„„)

11、雪水在树林下的小溪里淙淙地流着,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读这一句时声音读大了好,还是轻点好?(读轻点)(读给你的同桌听。与你的同桌PK一下。)

12、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还有吗?。

(小鹿在这溪边散步......”这里把小鹿比作了人,生动形象。)

13、作者所有的修辞方法是„„(拟人)

14、在写作中我们也运用上拟人手法一定会让我们的文章增色不少。那小鹿有什么特点呢?(活泼可爱。)

15、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它们有的„„有的„„”)

16、“俯”是什么意思?你能做个小鹿俯下身子喝水的动作吗?

(出示课件字幕:“小鹿在溪边散步,有的„„有的„„”)

17、想象一下,小鹿还在干什么?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句话吗?(说出了许多小鹿的活动状态)

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春季的景色时,抓住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动静搭配,描绘了小兴安岭的春天美丽,小

兴安岭的春天这么美丽,你喜欢吗?你能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可以加上动作。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不知不觉夏天来了,夏天的小兴安岭是非常的短暂,但却是非常的美丽。请同学们读一下第三自然段。作者又向我们介绍了哪几方面的景物,用笔圈一圈。(树木雾阳光野花)

2、下面我们具体的来感受一下夏天的美景,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四大组,第一组感受树木的美,第二组感受雾的美,第三组感受花的美。先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在小组内看着填空说一说。

(出示课件: 夏天的很美,我仿佛看到,似乎听到。)

小兴安岭的夏天,野花盛开,漫山遍野都是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使人美不胜收。你认为小兴安岭的夏天美吗?请你把美的感觉读出来吧!

(自读、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师生合作读、引读等)

3、夏天的小兴安岭可真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板书:万物生长)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那小兴安岭的秋天在作者笔下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学习这一自然段老师想要大家当当小导游,假如现在是秋天了,你的家乡在小兴安岭,老师要到你的家乡去游玩,你会怎么介绍你的家乡?并且让老师玩得很高兴。

(你的家乡真美!我还要去。你真热情好客!我希望你把你家乡的特产送给我些!)

2、秋天的森林是最无私的,因为它赋予了我们香甜可口的果实,所以我们爱它,爱它的果实累累,爱它的无私。板书(果实累累)原来,秋天有我们最喜欢的果实。

五、此时的我仿佛看到了落叶在飞舞,也仿佛看到了山林奉献给我们那数不清的珍贵物产。秋天的山林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美,那冬天的山林又有哪些特点呢?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

1、冬天的雪花什么样?(雪花在空中飞舞。)

2、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说明了什么?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刮”字突出了小兴安岭冬天的什么特点?(冷)

3、冷得让人无法出门,使小动物们也不能外出活动。看看此时的他们在做什么?(出示黑熊课件)

4、动物们独特的过冬方式可真是乐趣无穷呀!谁愿意来表演一下小动物们的过冬方式。

六、学习最后一段

我们大家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小结:

1、课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物时都写到了哪种景物?(树木)为什么?

(因为树绿化环境,有树环境才美,因为那里到处都是树。„„)

2、那说明,小兴安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树多)

3、树多自然出产的木材就多呀!那这座宝库到底多么巨大呀?从哪可以知道?哪些句子概括写小兴安岭树多?(第一自然段)读读第一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出停顿,读出重音,以读代讲)师板书(林海)

4、“几百里连成一片”,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我们应该怎么读?

(读出赞美的语气,读出自豪的语气)(谁来读一读?试读。)

八、延伸:如果让你去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九、结束: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总树多——绿色的海洋

春天:树木积雪小溪小鹿

夏天:树木雾阳光野花

分秋天:树叶松树山葡萄榛子

蘑菇木耳人参

冬天:树上积雪紫貂黑熊 松鼠

总大花园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西区赵莉敏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过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品味的美文。

在这节课我选用的模式是:

(一)教给学生学法

(二)指导学生运用学法

(三)独立运用学法小组合作自学

这篇课文首尾两段都是总写了小兴安岭是个怎样的地方,所以,我先讲这两段,使学生通过这两段的学习知道课文主要内容就是写小兴安岭景色的美丽和物产的丰富,为理解课文重点部分做了很好的铺垫,使难点变易。

由于本文所写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静的这几段是相似段,所以我采取利用相似段进行学习的方法,先领学生分析“春天”一段,然后归纳出学法:

1、读文找出景物

2、研究景物特点

3、体会用词造句,使学生在下极端的自学中掌握方法,学会学习。

在归纳出学法后,我指导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夏天一段,这样,使学生不但学懂了知识,而且学会运用学法自学。学习“秋、冬”两段,由于学生掌握并且会用学法,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我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为什么?使学生既有对小兴安岭各个季节的印象,又有整体印象,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关键词语时,我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来比较,让学生说说书上用的词语好在哪里。如,把“抽出”换成“长出”,把“封”换成“盖”,从比较中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另外,这篇课文写景抒情,语言生动形象,我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加

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如:朗读“春天”一段,我指导学生用轻而缓的语调,读出春天给小兴安岭带来生机的感情。“夏天”小兴安岭枝繁叶茂,朗读时,要深沉有力,以表现出树木的长势之盛。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如,在讲读前播放小兴安岭美景及课文录音的课件,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产生了阅读这篇课文的欲望。在学习“春、夏、秋、冬”各段时,分别出示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影片,使学生看了如临其境,真正感受到小兴安岭的景色美。在学习“夏天”一段时,学生对“浸”这个词难以理解,我用课件演示晨雾升起,森林浸在雾中的情景,使学生确切理解“浸”的意思。在回顾全文时,放一段小兴安岭的实景录像,并配以解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上一篇:英语师徒结对心得体会下一篇:《溶解与搅拌》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