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会议上的讲话

2024-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农会议上的讲话(共8篇)

三农会议上的讲话 篇1

(2010年3月30日)

徐纪明

同志们: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祝桥实际,推进“三农”工作。刚才,三个单位作了大会交流发言,吴忠副镇长对2009年我镇的“三农”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同时,政府与相关单位分别就三个方面签订了责任书,下面,我就进一步推进“三农”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 “三农”工作面对的新形势 第一,要切实增强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2009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七年(2004年-2007年)关注“三农”,表达了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决心。今年1月22日、3月25日,市、区相继召开三农工作会议,形成了“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三农”工作发展思路,目的是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可见,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三农”工作。我镇现有区域面积8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万多亩,农业人口2.6万,占总人口34%。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17亿元,占GDP总量的4%。虽然农业在全镇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对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说到底,农业兴,百业旺;农村稳,大局 1 定;农民富,经济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在座各位一定要认识清楚。

第二,在新浦东的大格局下把握我镇“三农”工作的新形势。南汇并入浦东,“三农”工作也就面临着更高的起点、更高的要求和更高的期待。一是起点更高。我镇“三农”工作已有相当的基础,两区合并后,原新区“三农”工作带来的优势将与我们的特点进一步叠加放大,得到更好的融合提升。更重要的是,浦东的综合优势更加突出,在综合经济实力、财力支撑扶持、工作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基础都更加坚实,这将在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助推我镇“三农”工作。二是要求更高。浦东开发开放本身就是上海突破城乡界限、拓展发展空间、破解发展难题的战略性抉择。两区合并后,“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现。如何适应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使命,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一体化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我们“三农”工作必须解答的新课题。三是期待更高。两区合并,农村群众在民生改善、城乡统筹等方面寄予了殷切期望。目前,我镇和中心城区相比,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南北之间、本地农民和外来务农人员之间也存在不平衡。群众迫切希望缩小差距,共享浦东改革发展成果。群众的期盼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动力和鞭策。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努力提升“三农”工作新成效 第一、突出重点,全面服务上海世博会。

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服务世博、保障世博。虽然我镇远离世博场所,但作为郊区农村,也是世博会的重要组成 2 部分,尤其是“三农”中的部分工作更是与世博密切相关,要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是要按照“五个确保”(确保不发生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确保不发生江海渔船非法载客现象、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上海农村稳定)的要求,强化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推动重心下移,确保组织和责任同步到位。要加强源头防控,确保宣传和监管同步到位。要强化检测检疫,确保生产和流通领域同步监控。这也是我们今天签署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两项工作责任书的原因所在,就是要将这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要切实抓好群防群治、矛盾化解工作。世博会即将开幕,平安稳定是我们的第一责任、首要职责。我镇虽然距离世博园区较远,但对确保世博安保万无一失同样重要。特别是毗邻浦东国际机场的特殊地理位置,更加要求我们提高警惕。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运用“两个实有”管理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动态管理,特别是对农民住房出租的情况,要一家一家摸清楚、一户一户有登记,及时掌握动态信息,及时更新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矛盾化解工作。稳定工作是今年十六项重点工作之一,在即将新出台的村(居)考核体系中占据重要部分。因此,要继续深入开展“一般矛盾不出村(居)委、疑难矛盾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活动,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介入,努力疏导情绪、弥合分歧、增进共识,坚决守好第一道防线、第一道关口。党委、政府决定在四月份集中精力,梳理、化解一批信访案件,确保地区稳定。

第二,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上。我们要下决心,采取更有力、更切实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要以村庄改造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今年,是我镇实施村庄改造的第一年,涉及到7个村,46个村民小组,82个自然村落,共3148户、7512人。这是区委区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举措,规划起点高、建设质量高,目的是使基本农田区域的村庄达到“公建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民宅村容整洁,农村特色浓郁,居住安全文明”的要求。这项工作对于我镇加快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一定要利用好这次机会,在完成前期改造方案编制的基础上,对上加强沟通衔接,对下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加大农村道路、农桥和为民实事工程改造,全力抓好村庄、河道、宅沟宅河等综合治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二是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关键是加快解决基本公共服务不够和不优的现状,合理配置、增加供给、积极引优。比如说,我们将响应群众呼声,进一步做好规划,调整“村村通”公交的路线,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今年我们将在合作医疗对接上实现一步到位,原南汇区的人均筹资标准将从去年的480元提高到700元。

第三,毫不松懈,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要按照“高效、生态、优质”的要求,挖掘、运用新浦东的科技优势、服务优势、组织优势、渠道优势和多功能优势,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要优化农业布局,强化品牌带动作用。要对农业的规划 4 定位、功能布局、发展空间作进一步优化整合,对农业优势明显、农业特色突出的区域、组织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要从整体上进一步研究谋划,对现有品牌进行提升整合,争取做大做强。比如,新如村即将新建的600亩农业示范区和之前的几个标准化基地,都可以视作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之举,并且已逐渐展现出多功能农业园区示范引领效应。二是要进一步完善为农服务体系。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围绕“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交易展示、销售流通、产后服务等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为农服务产业链。三是要进一步提高产业化组织化水平。要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和一批有实力的农业行会,帮助他们解决服务、市场、信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水平。

第四,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是要培育新型农民,增加农民收入。党委、政府多次研究加强培训、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围绕提高收入,总的思路就是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努力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一是大力扶持非农就业促增收。一手抓培训,一手抓就业。大力推行“用工单位开单、择业人员点单、政府机构买单”的职业培训模式,大力推行以产业区、新城区等三产发展带动就业和以机场为导向输出劳力的就业促进模式。通过加强培训和提高非农就业收入水平。二是提高农业经营收入促增收。推动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继续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农业生产服务模式,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 入。三是健全农民保障体系促增收。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各类关系民生的社会保障工作,争取政策的无缝对接,提高农民的保障性收入。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第一、提高“三农”工作队伍的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三农”工作,关键在基层,这就需要强化基层干部、农村党员的群众意识、宗旨意识,努力提高农村干部管理基层事务和服务群众的水平。村书记、主任是“三农”工作的首要责任人,你们能力的强弱、水平的高低、思路的开拓,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三农”工作的开展情况。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健全基层各项民主制度、管理制度,坚持公开透明、民主议事、公议公决,真正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办”、“大家的事大家定”。根据上级要求,马上我们就要在几个试点村开展“四议两公开”,“四议”党(总)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代表议事会审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新制度的推行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试点结束后就会在面上铺开。

二是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合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任务重,涉及范围广,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干好的事情。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鼎力相助,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提供优质服务。财政部门要保证支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农业部门要积极研究、引进优良品种和高新农业先进技术;新闻宣传部门要及时宣传报导农业战线上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政法部门要严厉打击破坏农业的违法行为,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比如说,今年要推行的村庄改造,就需要村建规划部门的大力支 6 持,共同实施。再比如,动迁农民的保障、就业等问题,要衔接社事办、劳动保障等部门。因此,各职能部门要围绕“三农”工作的难点重点,强化条的指导责任、服务作用,帮助克瓶颈、解难题,形成推进“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农会议上的讲话 篇2

同志们:

刚才, 战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 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 对“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思路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 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三个重点:一是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二是要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抓住机遇, 加快解决我省工程性缺水问题。三是要贯彻落实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扎实抓好新形势下全省扶贫脱贫攻坚工程。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十一五”时期,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部署, 齐心协力、顽强拼搏, 努力克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 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和严重干旱的重大考验, 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 农村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工作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农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时期, 全省财政投入支农预算资金730.62亿元, 是“十五”时期的2.62倍。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五年粮食总产量累计达到5577万吨, 比“十五”时期增加37万吨, 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68.27万吨, 创历史新高。草地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10年, 全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30.33亿元, 年均增长4.7%。烟叶产业稳定发展, 全国第二大烟叶产区的地位更加牢固。茶园面积突破300万亩, 绿茶生产排名全国第二。蔬菜、精品水果发展加快。

二是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3472元, 比2005年增加1595.04元, 年均实际增长8.3%。“十一五”时期, 全省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1.06亿元, 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72.4万人。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1641元增加到2010年的3105元, 年均增长13.6%。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黔中水利枢纽一期、“滋黔”一期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五年共新增解决10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793万亩, 其中烟水配套工程受益面积达463万亩, 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64亩。全省建成通乡 (镇) 油路10403公里, 96.9%的乡镇通油 (水泥) 路, 建成通村公路74493公里, 96.7%的建制村通公路。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680万千瓦。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0.5%, 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以上。

四是农村公益事业取得新进步。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五年共安排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67亿元, 其中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89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186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27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省五年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43个, 村级卫生室12997所。全省财政投入68.31亿元, 完成60.2万户农村危房改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省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低, 农村贫困人口比重大, 按照中央要求, 要在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任务艰巨。二是我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欠账多, 要改善、解决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任务艰巨。三是农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低, 推进“三化同步”任务艰巨。对于这些问题, 我们要在下步工作中认真研究, 切实加以解决。

二、认真做好2011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为“+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 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 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思想, 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要求, 以工业化致富农民, 以城镇化带动农村, 以产业化提升农业, 加快“三化同步”进程, 紧紧围绕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 全面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粮食总产量1150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以上;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5万人;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营造林任务350万亩, 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一个百分点。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 着力增加“三农”投入, 加快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今年, 省级财政支农资金预算46.89亿元, 比2010年年初预算增加8.04亿元, 增长20.98%。各地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三农”的投入政策, 充分体现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 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 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 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增幅、比重均有所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 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落实好综合直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补助等各项农业补贴政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今年各级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水利投入的政策要求。二是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发挥财政资金激励作用, 引导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确保全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2010年, 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支持边远贫困地区新设金融机构, 综合运用各种优惠政策支持填补金融空白乡镇的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金融服务向村组延伸。三是建立支农投资、信息沟通工作机制和资金融合平台。加大省、市级支农资金融合力度, 积极探索“政府出资、市场运作”的新型资金运作模式, 采用补贴、贴息、以奖代补、以物折资、先建后补、购买服务和信用担保等支持政策, 激发社会资金更多的投向“三农”。

第二, 着力抓好农业生产, 加快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针对近几个月北方持续发展的旱情, 温家宝总理两次实地调研, 并先后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 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和促进粮食生产工作, 国务院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十条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今年粮食生产, 保障农产品供给, 稳定物价水平,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认真抓好粮食等农产品生产, 努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的粮食总产尽管多年来保持在1100万吨以上, 但是粮食生产仍处于“农村粮食基本自给, 丰年有余”的较低水平, 每年需从省外调进100万吨左右的粮食, 才能实现全省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北方麦区发生的严重干旱, 很快引起粮食市场预期发生变化, 国际国内粮油期货价格已经全面上涨, 这再一次警醒我们, 我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粮食基本自给省, 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供给上, 任何时候都放松不得、大意不得。今年, 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500万亩左右, 其中, 杂交水稻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 继续推进“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工程, 确保粮食产量恢复到1150万吨左右。健全地方粮食风险基金制度, 完善粮食储备体系。省发改、财政、农委等部门要抓紧与国家相关部委的衔接沟通, 积极争取对我省粮食生产的倾斜和支持。二是突出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大力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突出抓好优势产区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园艺产品、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和规模化种养, 提高大中城市农副产品自给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下大力气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 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制假售假、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 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加快“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 实施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

自去年12月底以来, 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来势猛、起伏大、时间长、范围广的冰冻雨雪天气,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突破历史记录, 灾害达特重等级,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到932.5万亩, 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25亿元。灾害发生后, 各级各部门按照“抗凝冻、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的要求, 采取有力措施, 保证了交通运输、电力通讯正常, 受灾地区群众生命安全、生产生活稳定, 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当前, 正值全省夏收作物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 即将进入春耕备耕大忙季节,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组织领导和宣传发动, 牢固树立“救小季、保大季”的思想, 扎实抓好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要根据当前作物的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 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 力争夏季粮油取得好收成。受灾较重的地区要及时改种、补种马铃薯和蔬菜。要加快养殖业补栏补苗, 确保畜牧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要抓好春耕备耕工作, 切实加强农用物资的储备和供应。

第三, 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又是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 积极探索适合我省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当前要突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一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稳定生猪生产, 加快牛羊养殖业发展。新增种草面积80万亩, 新增牛、羊存栏24万头和80万只, 逐步实现从种粮养畜向种草养畜转变。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步伐, 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二是加快发展马铃薯、蔬菜、烟叶、茶叶、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实现马铃薯种植面积1000万亩, 蔬菜面积1200万亩, 新建茶园50万亩, 新增水果面积20万亩, 扩大天麻、金银花等药材基地。三是加快发展林业经济。加快油茶、核桃、竹子等基地建设, 以木浆、竹浆加工为重点, 争取开工建设一批大的林业产业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地要结合资源禀赋, 围绕重点产业, 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 支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农产品流通。

第四, 着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 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今年, 中央1号文件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专题部署, 目的是要集中力量解决关系“三农”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 这为我省解决工程性缺水难题、推动水利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意见稿已印发本次会议讨论, 请大家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贵州当前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动水利事业发展改革取得新突破,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统筹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结合我省水资源分布和地形地貌特点, 综合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适应能力, 围绕民生需求和产业发展, 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工程, 全力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加快“滋黔”一期工程建设。按克强副总理的要求, 一边争取《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尽早报经国务院审批, 一边要按照《三位一体规划》确定的项目, 抓紧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今年要确保20个、力争32个中型骨干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抓好夹岩水利枢纽、黄家湾水库、五噶冲水库、马岭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二是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新增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275座病险水库治理。实施烟水配套工程110万亩,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0平方公里。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坡耕地整治工作, 力争早日建成农村人均半亩口粮田。三是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行水务一体化改革, 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 加快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按照国家、集体、社会投入相结合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机制, 搭建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四是强化科学管水和依法治水。围绕保障水资源安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建设, 认真落实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确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加强水利法制建设, 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规章制度, 健全完善水政监察执法体系, 推进水利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坚持建管结合, 加强水利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第五, 着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增强“三农”发展活力。农村改革正在向多领域扩展、向深层次推进, 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系统性更加凸显。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探索山区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村级经济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推进林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工作。三是搞好农村金融改革。调整农村金融资本结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 建立健全金融对农业生产的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性银行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发展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 加快发展村镇银行, 大力培育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抵押贷款试点。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奶牛保险、森林保险等工作。四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 大幅度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三、大力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今年, 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扶贫开发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 全方位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全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5万人, 培训转移贫困人口10万人以上, 完成50个乡、500个村的整乡、整村推进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 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的扶持力度, 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为我省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基础。

第一,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开发式扶贫是指导我省新阶段扶贫攻坚的工作方针, 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启动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试点。省里将在武陵山区、乌蒙山区、苗岭山区和大娄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各选择1至2个试点县, 按照规划, 集中实施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 努力实现黔中经济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同步协调发展。全面推进集团化帮扶, 广泛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实现集团化帮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全覆盖。继续支持毕节、威宁等试验区先行先试。二是完善扶贫开发激励机制。采取“摘帽不摘政策”的办法措施, 鼓励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非重点县的各类贫困乡加快脱贫步伐。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进一步扩大产业扶贫资金规模, 培育壮大草地畜牧业等优势产业, 加快形成扶贫产业格局。对符合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经营机制好、生产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项目, 加大支持力度, 确保项目建设成功、长久发挥效益。加快山地农业扶贫开发, 大力实施“三个一细胞工程”, 继续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四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 大力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引导农民运用农业科学技术,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增强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 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 鼓励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第二, 抓好改善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下大力气改变全省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0个乡镇通油路、555个建制村通公路, 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 新建农村通信光缆2.6万公里、移动通信基站3200个。二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编制和实施乡 (镇) 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 建设乡 (镇) 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完成100个村庄整治和8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建设任务, 建成农村沼气池15万户。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 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000平方公里。启动新一轮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 完成营造林面积350万亩。抓好城镇绿化、公路绿化和重点村寨绿化,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新建或改扩建300所乡镇幼儿园, 提高农村学前入园率。四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333个农民文化家园、3654个农家书屋、500个数字农家书屋。建成40个乡 (镇) 、1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第三, 进一步做好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主题, 探索贫困地区人口计生工作的科学发展路子。一是进一步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积极应对第四次生育高峰人口结构性回升压力, 确保今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o以内。完善利益导向机制,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公共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有机兼容。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二是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全面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 努力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 确保常住人口计划怀孕妇女预防出生缺陷覆盖率达80%以上。三是积极改善人口结构。强化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综合治理, 依法严肃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 着力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势头。

第四,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大财政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 着力把保基本的安全网打牢, 确保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推进。一是认真解决农村低保对象季节性缺粮问题。解决部分农村低保人口季节性缺粮问题, 是对已建立的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和补充。省民政厅正在认真调查研究, 完善制度设计, 拟定实施方案, 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后,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 确保定期供应到户。二是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 有效保障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调查研究, 抓紧制定符合我省实际, 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办法措施。三是扎实抓好农村社会养老工作。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 继续积极向国家反映, 争取年内将更多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或改造乡镇敬老院180所。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政府筹资标准达到200元。实施14所县级医院和1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 实现村卫生室全覆盖。新建或改扩建500个村级计生服务室。对7600名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加大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 提高人均标准。五是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新增改造40万户农村危房, 加上正在改造的7万户, 总量达到47万户。抓好30个农村危房改造示范村建设。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学校和农房搬迁工作。六是抓好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的有效衔接, 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省民政厅与省扶贫办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认真搞好配合, 确保工作不留“死角”。

在全市文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3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关于文艺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建设现代化包头的生动实践,通过各种文艺样式讴歌人民、讴歌时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市文艺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一是文艺创作成绩显著。我们推出了一批优秀的舞台剧、影视、文学、艺术作品,荣获国家和自治区级重要奖项达100多项。电影《吴运铎》、广播剧《宗旨》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话剧《惊蛰》荣获中国话剧艺术最高奖“金狮奖”,舞蹈《醇香》、摄影《北纬45°心情草原》、撕纸《吉祥草原》、中国画《天韵草原·赛场》分别荣获“荷花奖”“金像奖”“山花奖”“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一大批好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二是特色文艺各领风骚。糅合包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精髓独创的地方剧种漫瀚剧,成为改革开放后我区第一个走向全国的地方戏曲剧种,赴10多个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市漫瀚剧院被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土右旗连续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被自治区文化厅确定为内蒙古二人台艺术节永久举办地。我市民间剪纸艺术,兼具北方游牧和中原农耕文化特质,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剪纸艺术品牌。三是文艺人才声名远播。著名美术教育家兰尚濂老师,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中外知名的画家、教育家。美术大家刘大为、杨飞云,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中国油画院院长职务,艺术成就非凡;著名书法家麻天佑半个多世纪笔耕不辍,其隶书作品人称“麻隶”;白铭、闫汝勤、任德超、潘志成等一批书画大家,作品广泛流传,形成了当代书画界的“包头现象”。著名诗人纪征民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王星铭作曲的歌曲《我从草原来》,传唱祖国大江南北。老一辈作家玛拉沁夫、歌唱家马玉涛,深受全国人民爱戴。国家一级编剧闫甫、郭长岐多年倾心戏曲创作,为漫瀚剧成为创新剧种奠定了基础。四是群众文艺方兴未艾。鹿城文化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等一批品牌文化,为文艺精品走进群众提供了展演展示平台。社区之光大舞台、少儿艺术节、农牧民文化大院风采大赛、老年艺术节、文博书法绘画展等一批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既让群众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文艺创作,又让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文化成果,展现了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五是文艺队伍发展壮大。我市已拥有书法、美术、作家、摄影、曲艺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文艺协会会员3000多人;国家一级编剧、演员30多人;有影响力的民营文艺机构200余家;一批中青年艺术家迅速成长,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不断涌现,网络作家、个体演艺人员等新生力量持续壮大,为包头文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文艺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着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2014年10月,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阐述了文艺的重要作用、根本方向、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15年10月,中央制定下发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深入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是指导我国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努力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当前,我市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正处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上璀璨明珠的关键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如火如荼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既搭建了文艺事业的大空间大舞台,也呼唤着文艺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文艺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履行自身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把自己的追求奋斗融汇到实现中国梦的伟业中去,融汇到建设现代化包头的实践中去,努力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努力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鼓舞和激励全市各族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一,坚守为民导向,努力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体现文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要求,切实把握文艺创作的人民取向、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真正做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始终怀有真挚爱民的情感。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古往今来,那些关心群众疾苦、关注人民生活的伟大诗人作家,那些历经磨砺而愈显珍贵、大浪淘沙而更加醇厚的传世经典,之所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把万家的忧乐倾注笔端。比如,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寄托了对人民命运的悲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包含了对百姓冷暖的关切;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表达了对人民群众的热爱,等等。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对人民饱含真挚的感情、怀有浓重的热爱,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为人民创作、为人民放歌,从而赢得人民的敬仰和爱戴。

nlc202309090206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充分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文艺创作的根在基层、本在人民,只有让人民成为主体、成为主角,只有顺应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关切,文艺创作才会始终充满希望和活力,文艺工作者才真正践行了服务人民的创作导向。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始终坚持为劳动人民、劳苦大众进行创作,被称为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的创作和感情倾注于被压迫劳动人民、为劳苦大众而歌的作曲家”。我市创作的话剧《北梁人家》,描绘了2000多名干部与北梁群众肝胆相照、同心协力,共圆“宜居梦”的感人事迹,反映了北梁人民期盼和梦想,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共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想创作出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就必须代表他们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写和作、为他们歌和唱、为他们鼓与呼,做他们多彩生活的演绎者、真实感情的传递者、心灵诉求的代言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当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消费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不断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当前,随着我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外地人对包头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他们想了解包头的经济社会、历史人文、民族风情、地方特色,这些光靠对外宣传、官方介绍是远远不够的,靠外地人亲自了解、亲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包头大地、传承包头文化、讲好包头故事、唱响包头声音、光大包头形象,让外地民众通过欣赏我市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包头的认识、增进对包头的了解。

第二,发扬精品意识,努力奉献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需要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地区的文艺高峰,需要优秀作品来构筑。当前,我市文艺创作总的态势是好的,但扛鼎之作、经典之作还不是很多,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创作这个中心任务,努力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当年柳青、丁玲等老一辈作家,为了创作一部好作品,在村子里一住就是几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作品的人物都是有着生活原型的;路遥创作《平凡的世界》时,亲自下煤窑、当矿工,感受其中的人物心态和生活。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影响力、得到群众认可,是因为它们从劳动群众的最深厚根基中汲取了养分。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的创作态度,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努力创作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要建立健全作家、艺术家深入群众、体验生活的常态化制度和机制,大力弘扬“走转改”精神,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前线,深入重点民生工程最前沿,深入农村牧区、街道社区、企业学校最基层,使作品始终体现时代特色、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

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我市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黄河文化与阴山文化、西口文化与工业文化多元交织、融汇发展,孕育形成了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独特文化品质,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资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根植包头文化沃土,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包头特色、反映包头风格、体现包头气派、展现包头风貌的文艺精品,让它们在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当前,我市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时期特点的伟大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创业、转型发展,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都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题材。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挖掘我市人民群众在这些伟大实践中的事迹,努力从实践中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推出更多反映人民群众热火朝天搞建设、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励人作品。

要潜心研究、潜心创作。从古至今,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汉代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清代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铸就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奇峰;我市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用近30年的时间酝酿打造《茫茫的草原》,创作了我国文学史上较早反映蒙古族人民生活与斗争的长篇小说。这些文学巨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树立了丰碑。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先贤为范、向经典看齐,静下心来、克服浮躁、拒绝喧嚣、耐住寂寞,用情感和功夫锤炼、用时间和心灵酿造,努力打造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时代精品,创作更多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巨制,推出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传世之作。

第三,大力铸造灵魂,努力在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中发挥作用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要切实担负起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崇高使命,履行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包头各族人民力量的神圣职责,真正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铸就民族魂魄的重要作用。

要凝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紧紧围绕我市正在开展的“中国梦·尽责圆梦”“德润鹿城·文明包头”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以自己熟悉和擅长的文艺形式,深情讴歌各行各业践行“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全面反映包头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用优秀作品汇聚起建设包头、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继续发扬我市在蝉联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文艺作品中,生动形象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唱响爱国主义的永恒旋律。正确、生动地反映和描写包头发展史,大力弘扬包头文化核心理念,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激发起各族人民热爱包头、建设包头、发展包头的豪迈热情和精神动力。

nlc202309090206

要弘扬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民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比如,根据我市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朱清章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电影《守候》和话剧《惊蛰》,生动再现了朱清章三十年不离不弃,终于唤醒植物人母亲这段撼人心魄的人间真情,弘扬了中华民族孝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让广大观众受到极大的感染;以文艺志愿者为主题的《爱+1度》微电影,深刻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让更多人认识到了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快乐。这些作品不仅向世人生动传递了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还引导人民增强了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做好新时期文艺创作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真善美的时代主旋律,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精彩的故事、鲜活的语言、丰满的形象,使人们感悟和认同社会主流价值。

要坚守中华文化自信和自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这些年,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丰润作品,使文艺创作有了更为丰富的哲学内涵、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度和文化底蕴。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续好中华文脉,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生活智慧挖掘出来,把中国人民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精华部分发扬光大。要找准当代生活的底蕴和传统文化血脉之间的契合点,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在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彰显包头独特魅力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

第四,加强自身修养,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

文艺能否给人以价值导向、精神引领、审美启迪,取决于艺术家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牢记德艺修养这个根本,追求德艺双馨,赢得人民尊敬。

要提高艺术修为。现在,有些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作品人们不喜欢,不是曲高和寡,而是曲低和寡,主要原因是文化功底不深,实践功底不深;有的不注重积累积淀,把主要精力和心思用在宣传、广告、公关上,结果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被遗忘了。古人经常讲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实际上只有学富五车、才能才高八斗。我们一些文学大师、艺术大家,无不是经过日积月累、艰苦磨练才修成正果的。历史只承认真正的艺术,关键是要舍得下硬功夫、下苦功夫。广大艺术工作者尤其是年轻艺术工作者,一定要学习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传统,自觉坚守艺术理想,讲品位、重品质,不断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养、涵养、修养,努力通过潜心钻研、苦心历练达到成功的彼岸、艺术的高峰。

要恪守道德情操。精品力作都是有大德的文化人所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之所以千古传颂,就是他们本身的为人境界高。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注重品德修养,自觉锻造人格修为,打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底,严明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恪守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职业道德,努力做到以德立身、以文化人。要处理好义利关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时代风尚,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赞誉。

要强化文艺担当。文艺有教育、认识、审美、娱乐等功能,但教育是第一位的功能。一部好的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崇德向善、积极向上;一部坏的作品可能让人走火入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文学艺术家影响的是全社会的人,一定要在文艺育人、弘扬正气上发挥更大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担负重要责任。总书记在《忆大山》一文中写到,大山是一位非党民主人士,但他从来也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开来。他利用与基层民众水乳交融的关系,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合情入理的分析,乐观豁达的情绪,去劝说人们、影响人们,主动地做一些疏导和化解矛盾的工作,让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大家一定要学习贾大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在团结人民群众、营造社会和谐上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坚持党的领导,努力为全市文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要自觉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极端重要性,从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明包头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要把握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各级党委要把文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把握处理好党性和人民性、政治立场和创作自由的关系,切实做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艺改革发展领导权。要选好配强文艺单位领导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备、熟悉文艺工作规律、能同文艺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要高度重视文艺阵地建设特别是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决不给错误文艺思潮和不良文艺作品提供传播渠道。各级宣传部门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文艺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协同推进,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的文艺工作新格局。

要加大文艺人才培养力度。文艺的发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后是人才。没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没有好的作家、艺术家。要加强高端人才、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的培养、锻炼和使用力度,造就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文艺领军人物。要大力宣传推介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名家,整合社会资源,对他们承担的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给予支持,力争有更多的名人入选自治区、国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要引导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业余作家、民间歌手、民间艺人,发展壮大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要强化文化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发挥老专家、老学者、知名艺人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培养接班人,推动青年文化人才快速成长。要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积极探索凝聚、吸纳、利用各类文艺人才的有效渠道,加强文艺人才引进,壮大文艺人才队伍。

要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环境。环境关系文艺生态的涵养,关系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拿出细化、量化、具体化的落实措施,更好促进文艺创作生产。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文艺人才、尊重文艺创造的良好氛围,使优秀作家艺术家专业上有权威、社会上受尊重。要加强对文艺队伍的团结引领,诚心诚意同他们交朋友、为他们办实事,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心愿,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在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要加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形成健康有序的良好市场环境。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充分涌现、文艺影响力和传播力不断扩大的生动局面。

各位艺术家、同志们,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助推伟大的时代。希望大家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望,多出精品、多创佳绩,为开创我市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全面建成更高质量的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6年4月15日)

三农会议上的讲话 篇4

(根据录音整理2010年3月18日)

同志们:

这次我和省分行农户金融部、农村产业金融部、财务会计部有关负责同志到庆阳,召集庆阳、平凉和白银3个二级分行主管行长,三农或计会部门负责人开这次‚三农‛座谈会,其主题就是根据今年全国农行工作会议项俊波董事长和张云行长有关‚三农‛工作安排部署,就今年农业银行服务‚三农‛两大重要课题做一些研究和探讨。年初工作会上,项董事长和张云行长在各自的讲话里都分别强调了今年服务‚三农‛工作要抓好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做实三农金融事业部,第二件大事是抓好县支行的综合改革。在做实三农金融事业部方面明确提出了‚七个单独、一个并表‛,总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一结合、一条线、一本账‛,最终达到三农金融事业部要和全行城市业务分得开、算得准、讲得清、信得过。另一件大事就是县支行综合改革,但到底应该怎么改、如何做,从去年开始探索到现在,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农业银行服务‚三农‛已经两年多了,而且在‚兰州会议‛以后,服务‚三农‛工作已在全国农行系统全面推开。但是,目前县域支行的竞争力应该说还没有得到明显改观,农行在县域还没有发挥农村金融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中西部地区部分县支行面临着资产空心化的问题。要做到‚三农‛业务风险可控、发展可持续,就必须要切实解决好如何提升县域支行竞争力的问

题。在全国还没有破题之前,我们要结合甘肃的省情、行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在这个方案里面,除了总行要求的重点县支行推进以外,能不能结合做实三农金融事业部,按照‚七个单独、一个并表‛的要求,在资本管理、资源配臵、财务核算、流程优化、人力资源调配等方面考虑出台一些实质性举措。特别是在现阶段,如果有一些政策不易突破的话,起码在考核的导向、资源的倾斜、流程的优化、队伍的调整方面可以做一些探索性的工作。所以希望大家围绕这两个主题,能够提一些好的建议和思路。

刚才听了三家分行的发言,从发言中可以看出,三家分行都做了认真的前期准备,对有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对以后全行‚三农‛业务的发展、管理,以及三农金融部改革都会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特别是庆阳分行对这次会议的准备非常充分,就三农业务的各个条线都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对有些问题吃得比较准。

今天到庆阳分行来,一方面是座谈,一方面是调研,更重要的是想把我对今年‚三农‛业务的一些思考与大家进行沟通。去年全国三农工作总结大会甘肃分行的发言已基本形成了甘肃分行服务‚三农‛的成熟做法,对全行推进‚三农‛业务发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梳理,比如服务‚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式、服务模式,以及要打通的‚六大服务渠道‛,在全国农行系统汇报后,大家都觉得甘肃农行工作做得实,服务‚三农‛工作总结到位,对全国服务‚三农‛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目前,一季度就快过去了,‚三农‛业务在方方面面离上级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下面,就今年如何做好‚三农‛金融工作,结合座谈的情况,我谈几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三突出‛、‚四尽

快‛、‚六做实‛、‚八完善‛。

——三突出

一是突出战略区域。甘肃哪些地方适合搞三农业务、哪些地方不适合搞三农业务、哪些地方风险可控、哪些地方是高风险区域,我们必须要有清醒认识。甘肃三农业务发展的主战场在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这些地方农业基础好,农业产业化企业龙头企业相对比较集中,产业开发已经形成规模,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其他地方产业不集群,优势不突出,信用环境欠佳,农业还停留在传统的自给自足状态。要紧紧围绕省分行今年确定的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和水电、矿产资源项目的支持力度

二是突出重点支行。在扶持县域支行发展上,省分行已根据区域发展特色和优势明确了全国示范县域行瓜州和全省重点推进的玉门等10个县域支行的支持重点,瓜州和玉门支行要重点支持风电、矿产资源,合作支行重点支持草食畜牧和特色资源开发产业,陇西支行重点支持中药材产业,永昌支行重点支持啤酒麦芽产业,临泽支行重点支持玉米制种产业,民勤支行重点支持瓜子产业,渭源支行重点支持马铃薯种薯繁育产业,康乐支行重点支持草食畜牧产业,灵台支行重点支持林果产业。

三是突出优势产业。要突出抓好马铃薯、中草药、酿酒原料、草食畜牧、玉米制种、果品加工等6大优势产业。马铃薯方面要抓好良种繁育、流通体系建设;中草药方面要抓好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的建设培育,重点是支持培育中药材上市公司;玉米制种方面要重点支持有产业基地、有自主品牌、全国种子50强企业和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种业龙头企业;酿酒原料方面要重点支持啤

酒麦芽加工规模在3万吨以上、原料购销有保障和产品销售渠道畅通的加工龙头企业;果品加工方面要重点支持现已建成的设计规模2万吨以上的果汁加工企业;畜牧养殖要重点支持产品有市场、符合国家标准的良种繁育企业、分散到户的养殖小区和规模以上屠宰加工企业。通过支持特色和支柱产业,尽快将当地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我行的竞争优势,大力推动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

——四尽快

一是尽快抓紧收回农户到期贷款。全省2月底农户小额到期贷款4800万元,其中定西2690万元、平凉500多万元,白银、张掖等其他行也有。3月份还不是考验我们到期贷款收回能力的关键时期,重点是在4、5月份,其中4月份全省农户小额贷款到期9.9亿元、5月份到期8亿元,这两个月才是考量我们三农业务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时段和关键时期,各行对此要高度重视,提前对本行集中到期贷款情况进行摸排、监测,合理整合资源、力量,预先制订针对性的收回计划,层层分解任务计划,责任落实到人,及早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化解到期压力,控制贷款风险,确保到期贷款收回率不低于总行要求。

二是尽快投放支持春耕备耕生产贷款。‚三农‛业务信贷投放的两个关键时期,一个是年初春耕备耕,一个是秋后农副产品收购。无论哪个时期,都要抓住不放松。要按照总分行有关要求,依托现有网点,发挥流动客户经理组和协管员作用,针对农户季节性资金需求,早计划、早安排,确保农户贷款早投放,早见效。要进一步扩大惠农卡覆盖面,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以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为补充,切实满足普通农户和

种粮大户在春耕备耕中的信贷需求。要积极支持农资经营企业和重点农副产品收购龙头企业的生产、储备、购销活动,确保春耕备耕必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及时充足供应和重点农副产品的收购。要贯彻中央1号文件扩大良种补贴范围的相关政策,强化对马铃薯、青稞等良种生产企业的金融服务。要加大对农机生产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广农机抵押贷款产品,满足农民购买农机的资金需求,不断提高春耕生产机械化水平。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加快审批速度。在产粮大县和粮食主产区,推广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集中申请、集中审批、集中授信、集中发放的运作模式。对种粮农民申请的春耕备耕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实行‚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提高办贷效率,确保不误农时。充分发挥县域独立审批人的作用,就近管理,缩短信贷业务流转时间,限时办结。

三是尽快拓展代理项目。当前首要任务是要做好新农保项目的代理,然后是做好新农合等其他代理项目,这方面漳县、民勤等行已先行一步,已经打开初步局面,今年估计在7、8月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将在全省推开,这不仅仅是10个试点县的问题,而是50%的县,也就是30多个县都要推行新农保试点。5.12地震以后,信用社向灾区农户投放了大量贷款用于住房重建,借此争取到了17项支农代理资金,扩大了负债业务,壮大了自身经营实力。因此,当前只要我们利用先进的网络和渠道,拿下新农保业务,农行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省分行前期已多次向省政府汇报,积极争取系统性代理,各行在这方面也要提前开展工作,主动上门汇报和沟通,争取由我行代理。

四是尽快压降前瞻性反映的涉农个人不良贷款,而且要防止

大面积反弹的风险。各行要提早对去年前瞻性反映的不良贷款建立台账,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实际,认真分析原因,分类进行管理,组织人员准确、恰当地评估涉农个人贷款质量和面临的风险程度。对确实没有违约风险、能够到期收回的,要客观真实反映形态,对确有风险苗头的,要及时采取措施抓紧清收和压降。各行必须在3月底前清收解决前瞻性反映的农户小额不良贷款和农户贷款。否则,省分行将按照有关规定,对不良贷款超过容忍度的经办机构实行‚停牌‛制度。同时,今年省分行将通过CMS系统加强对各行不良贷款的监测力度,按月通报全省不良贷款清收进度情况。对计划完成率低、清收力度差的分行,省分行将下发贷款风险提示函进行问责。

——六做实

一是做实事业部改革。围绕三农金融部改革,总行提出要建立‚七个单独、一个并表‛的核算体系。针对具体内容,提出几点建议和观点:①完善单独的核算体系,加快建立独立、完整、准确、科学的事业部会计报告核算体系,把‘三农’这本账算实、算细,真正使三农金融部的账‘分得开、算得准、信得过’。②完善单独的资本管理,单独拨付事业部资本,强化资本约束机制。要对三农业务适度地给予资源配臵倾斜,三农与城市配臵资源要符合实际;③完善单独的‘三农’信贷管理体制,健全‘三农’信贷政策制度体系,继续缩短‘三农’信贷业务决策链条,力争实现绝大多数县域贷款业务都在二级分行及以下审批。单独的信贷管理体制要适度地改,根据资源环境、发展状况等因素适度转授权;必须优化流程,要平行调查,做到涉及项目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独立审批人审批和合议审批占90%以上;进

一步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对涉农个贷要逐渐地有条件分步骤实施信用贷款,适度降低条件,给信用村10%的农户发放信用证,提高示范效应,创建良好信用环境,涉农贷款还款方式允许借新还旧;对信贷政策一定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别对待。④完善单独的风险拨备与核销政策,单独足额计提事业部减值准备金,对符合核销条件的损失资产,单独进行呆坏账核销。对试点以来涉农贷款的减值准备按3%的标准执行,其他由总行负责,减轻基层行压力,出台单独的涉农贷款核销政策,给予一级分行一定的政策。⑤完善单独的资金平衡和运营机制,赋予事业部相对独立的资金平衡自主权,事业部资金在系统内上存或借入均按市场化原则定价。据实核算,内部给予一定的照顾性考核。⑥完善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机制,以服务能力、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完善三农金融部单独考核办法。总行领导讲的话一定要落实,按三农占比对给类资源切块配臵,给予一定的倾斜。⑦完善单独的信息披露机制,在相关信息披露中,单独披露经总行三农金融部合并后的资产负债、利润等各类财务报表及各类财务指标。这点主要由总行负责。⑧完善单独的税收计量,在单独核算的基础上,对三农金融部实行单独计税,从而使事业部区别于行内其他经营单位,为享受税收支持政策创造条件。由总行负责。⑨完善三农金融部的一级并表管理,使各层级三农金融部的各类会计信息更好的在总行三农金融部直接汇总,从而形成更加清晰完善的事业部财务报告。要体现全面性、科学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是做实县域支行综合改革。县支行是三农金融部的基本经营单元,是服务‚三农‛工作的主要载体和平台。我们应当准确

分析和把握影响县支行核心竞争力不高的因素究竟在哪里。一级法人分级管理体制,导致客观上决策链条长;前些年因业务导向调整,向农行倾斜配备资源弱化;人员出口不畅,进口收量,导致人力资源结构弱化;‚三农‛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原有客户被信用社占有;激励机制不健全,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等。因此,应当把县支行改革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来抓,一级分行根据总行导向出台县支行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把发展定位、目标定下来,进一步明确,然后出台力所能及的政策和措施。从体制上来说,要把县支行作为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做到责权利匹配,适度扩大经营行调配资源的权利和业务管理的转授权;从机制上来说,以‚三包一挂‛和‚六包一挂‛为核心,予以县支行一定的工资资源调配权力,按份额提高幅度增加一定比例的工资增幅;从业务流程上来说,涉农个贷一定要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一切以资产质量为目标,简化流程,缩短链条;从资源配臵上来说,要给以一定的倾斜,按项目单独匹配费用,单独匹配固定资产,要有正常的人员流转机制;从员工激励上来说,要给县域支行员工打造一个多方面的成长成才平台,提高县支行员工的收入水平,打破原有的行政序列岗位,按专业技术序列、按岗位属性设定合理的岗位工资系数。

三是做实六大服务渠道。要进一步巩固和推广服务‚三农‛渠道建设。强化物理网点支撑,加大农村网点改造,向经济活跃的中心集镇布放离行式ATM;强化流动服务支撑,组建流动服务组,选聘协管员,配臵流动服务车,设立流动服务点;强化龙头企业支撑,发挥90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强化电子渠道支撑,加大ATM、转账电话、POS机布放力度,积极开通消息服务、个

人网银、手机银行等业务,代理新农合等财政惠农补贴,代收代付通讯费、电费、水费,卡贷绑定,卡账联动,丰富惠农卡功能;强化委托代理支撑,与农信社、邮储签订进行深层次合作,拓宽了惠农卡使用渠道,使其能用、好用,农民爱用。强化信用村支撑,按照省分行信用村建设三年规划要求,把信用村建设与产业化服务结合起来,努力把信用村建设成为全省农行服务三农的示范点和诚信样板村。

四是做实涉农产品功能。今年将在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基础上不断推出涉农新产品,如县域商品流通市场商户贷款、县域工薪人员消费贷款、季节性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县域学校和医院贷款、小水电贷款、淡季化肥储备贷款等,各行要按照总行政策和制度框架,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做好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工作,要把产品功能与农户生产生活特性以及企业的生产周期结合起来,体现产品的实用性。同时要根据金融需求特点,通过细分市场,调查研究分析,充分挖掘有效的融资需求,对所有县域法人和个人产品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确定发展的重点产品,对产品的特点、功能、风险点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五是做实十大服务模式。去年我们探索了‚十大服务模式‛,但是有些模式做得还不实,比如说‚合作社+农户+农行‛模式,无论那种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担保,就是创新担保方式。要积极探索大中型农机具、大宗农副产品、林权、采矿权、应收账款和符合条件的动产等抵(质)押担保操作办法,逐步实施抵(质)押物价值的内部评估制度。完善‚多户联保‛、‚公司+农户‛、‚公务员+农户‛担保管理,支持发展融资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担保

业务,推动农村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对国土资源部或省政府确定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地区,在权证齐备、国土部门可以办理抵押登记、当地司法环境良好的前提下,试点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

六是做实‚三包一挂‛和‚六包一挂‛。个贷业务‚三包一挂‛这一考核激励措施是甘肃创出来的,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但目前在部分行执行过程中变了形、走了样,有的行只包不挂,有的行另搞一套。今年,各行务必将做实个人贷款‚三包一挂‛考核办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发挥其应有的激励效应,年内省分行将统一对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一次评估,并将结果通报全行。同时,要结合各自实际,借鉴天水等试点行做法,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小法人客户贷款‚六包一挂‛制度,以逐步完善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机制。

——八完善

一是完善内外部风险管控要求。要结合‚三农‛业务的特点,按照总分行要求,采取培训、监测、检查、整改、处理等手段,防止客户经理调查不尽职,串通客户弄虚作假,或明知不该为而为之等问题,也要确定合理的管理半径,避免出现出现工作量大而难以管理,以及怕苦、怕累而放弃管理。同时,要加强对‚五老‛等外部协管人员的管理,防止因管理不到位而产生的外部风险。

二是完善风险经理派驻制度。严格按照省分行《派驻风险主管(经理)管理细则(试行)》要求,一方面尽快择优向县支行选派风险主管(经理),增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现双线报告。另一方面尽快确定派驻风险经理的职责、管理范围、隶属

关系,做好‚三农‛业务的信用和操作风险的管控,充分发挥风险主管(经理)识别计量、监测报告和控制风险的作用。

三是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有效利用CMS3上线之机,控制住关键的风险点,如在三农对公方面,重点防范客户出具虚假的申请资料,调查、审查、审批人员与客户串通违规放贷,或者按照领导或有关方面授意搞违规变通放贷,逆程序或越权审批等风险。在三农个人方面,重点防范以贷还贷、以贷收息、虚假个贷、冒名贷款、私贷公用,以及员工截留、挪用,自批自贷,收贷不入账、少入账或迟入账等风险。

四是完善停复牌制度。严格执行总行《三农信贷产品停复牌管理办法(试行)》,加大对三农信贷产品不良贷款率和到期贷款收回率的监测力度,对到期贷款收回率达不到98%以上,不良率超过容忍度要求,不良贷款向下迁徙率高于2%等超过目标控制线的支行,要采取风险预警、上收权限等手段控制风险,直至实行停牌。

五是完善检查制度。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对涉农贷款的检查评估,通过集中检查、重点整治、电话访谈、在线监测,‚飞检队‛、‚神秘人队伍‛、‚整体移位‛、‚巡检队‛等多种手段,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重点抽查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强涉农贷款业务风险点监管和业务流程监管。在日常监管新发放贷款操作流程的同时,加大对以前年度贷款的跟踪检查力度,及时发现风险苗头,消除风险隐患。

六是完善信贷审批管理体系。建立三农信贷管理组织机构。省分行确定信贷审查审批中心审查三部为专业的“三农”和县域信贷业务审查部门,二级分行要视信贷审查审批业务量,配备独立

审批人或相对固定的信贷审查审批团队,为“三农”和县域服务。优化县域法人客户信贷业务流程。对上级行直管客户的授信业务,由下级行提出授信需求直接报请客户管理行调查或由客户管理行发起调查;对超权限信贷业务,由客户管理部门调查并经行长审核后直接报有权审批行信贷管理部门审查。继续实行差别授权。按照‚逐级授权、差异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内部评价结果,分类、逐级转授小企业、县域个人、农户信贷业务审批权,同步下放三农客户信用等级认定和贷款定价权限。对业务量较大的县域支行,派驻独立审批人就近决策,适度扩大派驻独立审批人的授权。从简核定授信。对季节性收购、储备农副产品、信用等级AA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综合回报较高、实行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前提下,根据收购资金需求核定授信额度或给予特别授信额度;对中小企业、偿债能力受资产负债率影响较小的医院、学校等机构类客户,根据担保额度、推广“担保法+销售收入测算法”、“存贷基数挂钩法”和“实收资本核定法”测算授信额度;农户和个体工商户根据担保额度核定授信额度。

七是完善‚三农‛业务风险监测报表。各级行‚三农‛业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以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为重点,以客户监测、信用环境监测、限额实施监测、授权执行监测为主进行完善,以前瞻性的反映经济运行波动、客户经营状况变化,以及辖内区域性、行业性信用水平恶化等信号,及时揭示‚三农‛业务各个行业、客户群、产品等存在的风险因素或突发风险事件,有效防范集体违约等区域、行业或产品风险。通过建立完善的‚三农‛信贷业务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定期监控‚三农‛信贷业务发展状况,客观反映风险性质、种类、分布等情况,不断完善三农

业务风险监测报表,为业务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八是完善风险分散转移补偿机制。要积极开展金融风险知识宣传,努力协调党政部门、龙头企业、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种养大户,尝试设立“三农”业务风险补偿基金、保险基金、担保基金,通过协调、帮助多个主体建立起多层次、多平台的担保机构,加强与其合作,不断完善风险分散转移补偿机制。

市委全体会议讲话上的讲话 篇5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今天上午胜利闭幕了,这次大会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谋划今后五年的发展,审议通过了十届市委和市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共景德镇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民主团结的大会、务实鼓劲的大会。刚才,市委全会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书记、副书记,通过了市纪委一次全会的选举结果。在此,我代表新当选的班子,对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信任和重托表示衷心的感谢!

任期有届,事业无届。由于工作需要和年龄关系,十届市委中的部分同志不再进入十一届市委,他们在面对进退留转的时候,服从组织安排,体现了党员干部应有的觉悟和党性。在此,我代表新一届市委,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的事业就好比一场“接力赛”,要赢得“接力赛”,一要有共同的目标,二要靠集体的力量。从今天起,十一届市委正式接过了十届市委的“接力棒”。这次党代会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四点有益的启示,那就是必须把握市情谋发展、必须更新观念做工作、必须敢于担当办事情、必须同心协力干事业,这是需要我们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的。我们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阐述了“三个五”战略行动的发展定位、发展重点、发展举措,并指出“三个五”战略行动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省委要求的具体行动、是以往发展思路的传承创新、是加快景德镇发展的现实选择,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全力推进的。现在,我们目标明确了、任务明确了,要实现这个目标、完成这个任务,核心在同向同行、关键在真抓实干。在此,我提四点希望,与同志们共勉。

一、要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

机遇,就是有利的境遇和时机;对一个地方来说,机遇就是面临一个好的时代、好的外部环境、好的发展条件。顺应这个好的时代,用好了这个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发展就会快人一步;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处处被动。

我们要抓住时代的机遇。今天的中国已进入与世界深度互动阶段,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的参与,聆听中国声音和中国表达。开放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鲜明特征。景德镇陶瓷是中国文化、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契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这是时代给我们的新机遇。

我们要抓住政策的机遇。现在,中央在拉动内需、促进发展方面的利好政策很多。比如针对“去库存、补短板”,就出台了很多支持政策,特别是在棚改、民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政策含金量很高,这些政策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我们要抓住领导重视关心的机遇。中央领导对景德镇的发展非常牵挂,对景德镇的工作非常关心。就御窑厂遗址保护工作,就先后两次作出重要批示,等中央领导也分别作出具体的重要批示,国家有关部门也专程到景德镇考察指导、专题进行研究和支持。省委、省政府对景德镇的工作也非常重视,鹿书记、刘省长等省领导对我们的发展思路、发展态势、发展举措都作了重要指示,给予充分肯定。这些,都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此外,还有很多社会知名人士,他们对景德镇的发展都充满期待、给予厚望。

面对这样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们不能等待观望、犹豫徘徊,错失机遇我们就会愧对组织的信任,愧对景德镇这个城市的重托。所以我们一定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清醒看到发展的形势,充分认识发展的挑战,在解放思想中抢抓机遇,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

二、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

景德镇是一座有历史、有文化、有故事的城市,是一个能作为、要作为、可以作为的地方。组织的信任、人民的重托,把加快景德镇发展、造福景德镇人民的重要职责交到我们肩上。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承担起这个责任,肩负起这个光荣的历史使命。

要感恩知责。我们在座的每一个委员,都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领导职务是一种责任,不是一种待遇;是一种奉献,不是一种享受。我们要感恩知责,就是要知道自己应尽的义务、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我希望全体班子成员,都要明白肩上的担子,都要清楚各自的责任,切实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对分管的领域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要履责奋进。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水平有高低、经历有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景德镇的工作做好。我们要履责奋进,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号召,不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要想方设法把工作做具体做实做细、把责任落实到位。特别是我们班子成员,如果你说空话,别人就不会说实话;你虚干,别人就不会实干。所以我们班子的同志一定要担负起责任,尽责尽力尽为,落实好自己的职责。

三、要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

担当是一个人的可贵品质。是否有担当精神,是检验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素质和境界的重要方面。我在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员干部担当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我们不仅要自己担当,去做事、去破难;还要为做事者担当,营造做事可贵,做事光荣的良好氛围。

要担当做事。要以做事的境界来为官,不以做官的心态来办事。我们班子的每一个成员,对市委集体作出的重大决策、工作部署,必须雷厉风行抓落实,决不能使工作在我们这个层面耽搁拖延。在推进工作中,特别是对历史遗留问题,对老大难问题,要敢于担当,勇于破难,勇于攻坚,当好“主心骨”。

要为做事者担当。为做事者担当,体现的是一个领导者的境界。特别是在当下,做事的要求更高了。而且,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勤快的媳妇多打碗”,做得多,出错的概率就大,也容易出现失误;同时,做事者往往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别人嫉妒的重点。市委会一定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为做事者担当,营造做事是最好作风的鲜明导向,当好做事者的坚强后盾,不能让做事的人流汗又流泪,既受苦还受气。

四、要进一步增强表率意识

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作表率是一个党员干部做好工作的前提,带领团队的前提。中央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加强班子建设,其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要求以上率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市委是全市的领导核心,是推动全市发展的关键。作为市委领导班子成员,我们表率作用发挥得如何,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还会影响到整个班子的形象、整体工作的开展。因此,我们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觉带好头、作表率。

要做政治坚定的表率。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重大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以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

要做团结共事的表率。团结是做好工作的最好环境,也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最大环境。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失败的团队没有成功者。团结需要有胸怀,我们每一个班子成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互相沟通、相互补台;团结需要讲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市委会、全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一句话,就是要按照“核心党委、高效政府、合力班子、做事队伍”的要求,既要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发挥几套班子的集体作用,重大事项、重大项目、重大决策共同商量、共识共为。

要做严于律己的表率。勤政是履职的要求,廉政是从政的底线。从政既是一份崇高的事业,更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为什么特殊?一是从政者既要有才,还要有德。二是从政者既要个人奋斗,还要团队努力。三是从政既有风光,更有风险。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权力越大,风险也越大。作为市委领导班子成员,我们能走上领导岗位,成长起来不容易,组织培养起来不容易,同志们在一起工作不容易,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人民、敬畏党纪党规、敬畏权力,自觉接受法律、组织、舆论和群众监督,做一个既干事又干净的好干部。

同志们,共同的目标把我们连在一起,相同的经历让我们并肩战斗。现在景德镇天时、地利、人和齐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市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务实进取,全力推进“三个五”战略行动,为“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而努力奋斗!

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2010年2月21日

今天是正月初八,在春节长假后的第二天就把大家请到这里召开会议,是因为这次会议非常重要,既是响应哈市委号召的实际行动,又是双城超越自我、率先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响应号召”,就是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对哈尔滨市昨天召开的项目建设提速年动员会精神进行迅速贯彻落实。“超越自我”,就是使双城在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省市位次不断前移的基础上,实现晋位、赶超和跨越。“率先发展”,就是从今天起全市上下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项目提速年建设之中,为哈市各县做出表率,这是哈市对双城的殷切期望,更是我们奋勇争先、义不容辞的责任。刚才,景隆市长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对2009年大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项目建设提速年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报告非常符合双城实际,我完全赞同。各乡镇、各部门会后要积极行动起来,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各乡镇,要充分理解市委、市政府所做出的鼓励镇域经济发展的各项新举措的良苦用心,明确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支持乡镇发展力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推进工农互动,城乡联动,实现双

城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为全市人民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幸福的生活空间。

双城市近年来一直都把大项目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我市财政收入能够从2005年的5.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1亿元,并且一直稳居全省10强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去年,在五常、尚志等县市下滑出全省10强的情况下,我市成为哈市所属县市中跻身全省10强的唯一县市,位次上升到全省第3位,大项目建设提供的滚滚财源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次哈尔滨市在去年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的基础上,又把今年确定为项目建设提速年,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大项目“文章”、加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机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乘势而上,实现双城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更好地推进我市大项目建设工作,我在景隆市长全面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再强调三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第一,要识势。就是要认清形势。一是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这也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工作所必须围绕的主旋律。二是金融危机过后,国内国际各个国家和地区浴火重生,都在竞相发展,都想抢占先机,我们要在去年良好发展势头的基础上,继续抢抓机遇,率先发展。三是近年来,省委确立了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工作思路,哈尔滨市委作出“北

跃、南拓、中兴、强县”的战略部署,全力加快经济发展,可以说省市委的思路措施越来越清晰完善,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四是大项目建设业已成为各地加快发展的重中之重,成为衡量干部政绩优劣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抓紧不放。五是哈尔滨市委“南拓、强县”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哈市整个“北跃、中兴、南拓、强县”战略之中,“北跃”是要丰富城市科技内涵,提高城市档次;“中兴”重点是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南拓”和“强县”最重要,主要是发展经济,是财源基础和保障,其中“南拓”主要定位是发展二产、发展产业园区。在哈市八区十县中担负“南拓、强县”双重任务的只有双城,2010年哈尔滨“南拓”计划投资16亿元,其中投向双城的指标就有8亿多,占投资总额的50%以上,其他区县都只有1亿多元,这让我们感到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六是要正确理解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双城的期望与重托。2009年虽然我们面对石油开发和雀巢公司减收等市场性、政策性不利因素,我市财政收入仍然突破12亿元大关,五常、尚志等县市财政收入都只有5亿多元,哈市所辖八个区中,有四个区财政收入不如我们,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寄双城以厚望,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为哈市乃至全省做出表率,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要顺势。就是要乘势发展。一是双城在哈市新一轮发展中,必须认清形势,找准位臵,快速融入。二是必须明确目标,咬住不变。我们的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要保持在20%以上,到201

2年双城财政收入将实现22亿元以上,到2015年双城财政收入将超过30亿元。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大项目建设不放,这些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三是要抓住重点。我们双城能够发展,依靠的是雀巢、娃哈哈、大众肉联等投资超亿元大项目的税收拉动效应,去年我市又新上了13个超亿元项目,保守地说,如果户均纳税2000万元,一年税收就可增加近3亿元,可见大项目的牵动力是巨大的,所以,必须要咬住大项目不放松,千方百计抓推进。哈市委盖如垠书记曾说过,八区十县中能创造奇迹的只有双城,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也是鞭策,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发展。四是要万众一心,强力推进。景隆市长对今年我市大项目建设的任务和措施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大家要很好地落实,同时,要突出广纳信息,实行全民招商。每个乡镇今年必须提供2条以上高质量的招商项目信息,这是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完成,要形成全市上下聚精会神引项目,一心一意抓招商的局面,这也是哈尔滨市委的要求,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执行。五是强化措施,“不进则退”。按照盖如垠书记所说,那就是“不作为就换人”。事在人为,大家要学习联兴乡等招商引资工作做得好、发展快的乡镇,要顺势而上,通过抓大项目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第三,要造势。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盖书记反复强调要造势。我们要把握三点。一是要全力营造一个大上项目、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以及机场路、高速公

路等关键显要位臵,全方位、多层次,突出重点地宣传双城,大张旗鼓地推介造势。二是在思想上要高度统一,做到全市“一盘棋”,形成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的共识。三是各乡镇、各部门在工作中,既要贯彻哈市精神,又要突出本地特色,按照我们既定的“工农互动、城乡联动,共创古堡美好新生活”的总体目标,上下齐动,全力推进。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篇7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 传达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伟平书记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今天下午, 进行了分组讨论, 各位与会代表积极发言, 热烈讨论, 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还对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 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大家一致认为, 这次会议有这样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工作部署上重点突出, 措施具体。伟平书记的重要讲话, 站在全局的高度, 按照中央和省上的有关会议精神, 紧密结合我省实际, 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讲得很全面, 很到位。同时突出强调了要做好的重点工作, 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 对做好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是在形势分析上深刻透彻。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所造成冲击和影响的分析, 又有面对冲击和影响的相应对策;既指出了面对挑战所面临的问题, 又提出了面对机遇所采取的措施。三是在会议代表范围上有所扩大。这次会议扩大了参会的范围, 增加了各县县委书记。这个安排, 主要是有利于将中央、省上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直接传达贯彻到基层, 有利于基层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会议精神, 也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 大家在很短的时间内, 结合各自的实际, 围绕会议主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贯彻, 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认识进一步提高, 任务进一步明确。

下面, 我就贯彻落实好这次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各项工作, 再强调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委会议精神, 切实增强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刚刚过去的一年, 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为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预计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10亿元, 同比增长6.1%。粮食总产达到877万吨, 比上年增加53万吨, 增长6%, 实现连续五年粮食总产、单产双双连续增长, 双双创历史最好水平。农民收入也实现了比较高的增长, 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680元, 比上年增长15%。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不断显现, 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的新的背景下, 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深刻领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 增强危机意识, 充分估计困难, 振奋精神, 坚定信心,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 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繁荣和谐。

一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甘肃省委实施<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提出了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和谐, 着力把握“三大战略”思想, 坚持“一个基本思路”, 实施“六大行动”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开放、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所有这些, 都是在全面系统总结我省改革开放30年以来农村改革发展经验基础上做出的, 是指导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行动纲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 准确把握, 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上来,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省上考虑, 今年第三季度在庆阳市召开土地流转改革现场会, 请有关方面及早做好筹备工作。

二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中央农村工作会上, 回良玉副总理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快速扩散和蔓延, 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时指出, “当前的挑战非同寻常、实属严峻, 面临的机遇多年未见、实属难得, 明年的任务相当繁重、实属艰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今年“将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 是三农工作面临调整最大的一年”, 并用“五个堪忧”具体阐述了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冲击和面临的严峻挑战。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在深入分析省情的基础上, 得出了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正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形势“不容乐观”的基本判断。伟平书记也对今年我省农业农村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透彻的分析。各地、各部门要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关于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 充分估计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克服困难, 迎难而上, 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牢牢掌握农村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奋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三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主题, 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农村工作, 确定了“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重点, 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省经济工作会议, 提出了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 紧密结合我省实际, 加大“六大行动”计划实施力度,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 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任务、措施。伟平书记在安排部署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时明确要求, 要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牢牢把握做好工作的主动权, 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各地、各部门要准确地把握, 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的安排部署上来, 求真务实, 真抓实干,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促进全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是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的重要一年, 也是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按照伟平书记上午的总体安排部署, 我着重就几项重点工作再强调以下四点。

(一) 从落实“六大行动”入手,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 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80元, 比上年增长15%。尽管是多年未有的高速增长, 但在新的一年, 确保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面临很多压力和挑战。与全国相比, 我省农民收入水平仍然很低, 200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 增加了560元, 我省增加了351元, 虽然是历史上最高的增幅, 但与全国差距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仍然在加剧。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就业压力迅速加大, 农民工就业会更加困难, 劳务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工资性劳务收入占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 一些地方占到40%到50%。劳务收入的下降, 必然会对全年农民增收带来新的压力, 增收形势十分严峻。因此, 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要以落实“六大行动”为抓手, 把农民增收作为头等大事继续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一是抓好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今年, 要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进一步做大做强马铃薯、果菜、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造原料等特色优势产业, 新增特色优势作物面积60万亩以上。省级财政今年筹集8500万元, 围绕完善脱毒种薯生产建设这个关键环节, 大力支持扩建原种生产防虫网棚、储藏库、质量监测以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 促进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 推进我省由马铃薯生产大省向马铃薯生产强省转变。省上将于近期出台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办法, 准备筹集专项资金, 从良种繁育、无公害栽培、深加工技术开发等方面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搞好产业布局规划, 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 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 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抓好草食畜牧业发展。根据《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 今年全省共筹措草食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 在项目安排上向肉牛、肉羊产业大县倾斜, 重点从品种改良、规范化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防疫体系建设等环节入手, 全面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通过提高草食畜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水平、畜禽良种生产与供应能力、畜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检测水平, 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 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800个, 推进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三是抓好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 扶持培育3~5个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 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在这方面, 省上将于近期出台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办法, 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着力搞好小城镇建设, 支持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民群众从事个体经营, 拓展农民就近就业和增收空间。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 培育一批农家乐特色示范村、示范点。四是抓好劳务产业发展。要从农民科技培训、转移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三个层次上全力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继续抓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全年实现农民工技能培训33.1万人, 培训“两后生”2万人。要积极拓宽劳务渠道, 提高组织化程度, 保障农民工权益, 努力实现今年输转450万人, 创劳务收入330亿元的目标。同时, 要注重扩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要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扶持。五是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国家扶贫标准调整后, 我省扶贫对象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 加之去年有230万农村人口因灾致贫、返贫, 贫困面达36%, 我省面临的扶贫开发任务更为繁重而艰巨。今年, 我们要抓紧开展对全省贫困人口的统计核查, 建档立卡, 确定扶贫对象。同时, 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政策的衔接工作。要完成整村推进500个村, 并以整村推进为基础, 探索“连片开发”的新模式。要做好河西移民的扶贫工作, 认真落实扶持政策, 着力改善安置区农业生产基础条件, 真正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二) 从推广农业新技术入手, 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去年, 我省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 这为今年农业生产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大大提高。随着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去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前9个月, 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 从10月份开始, 我省马铃薯、苹果、猪肉、棉花等产品价格下滑, 销售困难。特别是去年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 引发了全社会对食品质量的担忧。这些问题, 都对我们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规避市场风险,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 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有效供给。一要大力扶持粮食生产。坚持稳定播种面积, 优化品种结构, 提高单产水平, 强化扶持政策, 落实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有关政策, 下功夫着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粮食生产技术, 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3800万亩以上。启动实施旱作农业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 努力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900万吨。二要加大全膜双垄沟播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今年, 省上筹措1.2亿元资金, 继续在中东部地区41个县实施旱作农业项目, 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500万亩, 增产粮食10亿斤。准备适当时候在顶凌覆膜搞的好的县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 力争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500万亩。同时, 要加大农业科技攻关力度, 重点在良种培育、先进种养技术集成配套、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取得新的进展。三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要求, 全面强化食品质量安全管理,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执法力度, 突出抓好鲜食农产品、肉类、生鲜乳和禽蛋的质量监管,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全省农产品综合抽检合格率要提高到98%以上。

(三) 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切实改善农村民生。去

年我省遭受了比较多的自然灾害, 特别是5·12大地震给我省群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毁坏, 这使本来就比较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恶化。为此, 我们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努力改善农村民生, 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善。一是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搞好石羊河流域治理、引洮供水工程, 开工建设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 实施24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 加快12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 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0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二是加快农田基本建设。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抓紧做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任务分解、扶持政策研究和项目争取, 在适宜坡改梯的县早日启动这项工程。继续加强农业综合开发, 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 鼓励农民开展土壤改良,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 提高耕地质量,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重点要办好农村“水、电、路、气、房”几件实事。进一步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解决15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26万户, 争取30万户。启动抗震安居工程建设, 力争年内建设40万户抗震安居房。推广秸秆利用等可再生能源技术,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 新建50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要加快推进玉米秸秆资源利用工作, 以丰富的玉米秸秆带动草食畜牧业的发展。为推动这项工作, 省上已决定, 今年10月份在平凉召开全省秸秆利用现场会。

(四) 从加大支持保护力度入手, 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农业既是基础产业, 也是弱势产业, 确保农业稳定发展, 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保护和资金投入。一要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去年全省农业四项补贴达19.35亿元, 数额巨大,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央补贴。这些补贴能否落实到每一个农户, 直接关系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和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首先要确保中央、省上各项补贴的发放和落实, 要按照去年省上出台的惠农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有关规定, 在3月底前, 全面推进“一册明、一折统”惠农财政补贴资金支付方式改革, 坚持公开公平、规范透明, 集中统一、按时发放, 以人为本、方便高效, 封闭运行、确保安全的原则, 切实保障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同时,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扩大范围, 提高标准, 完善办法, 严格落实国家逐年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种粮补贴的政策和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二要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今年, 省财政将继续加大“三农”投入, 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省级财政支农专项资金预算在2008年8.36亿元的基础上, 拟新增1.43亿元, 达到9.79亿元, 增长16.5%。各地也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认真落实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 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规定, 落实好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 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用于乡村建设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政策。三要加强支农资金的整合。近年来, 我省财政支农支出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的发展。但农业投入也存在着结构不够合理、投资渠道分散的问题。因此,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类支农资金的整合。要在确保资金管理权限不变、补贴政策不变、部门职责不变的前提下, 加强资金整合,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各类金融机构要增强大局意识, 加大农村信贷投入力度。要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 建立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激励机制, 鼓励县域内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大力发展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 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担保的农村信贷产品。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 鼓励在农村发展互助合作保险和商业保险业务, 努力规避农业风险。

三、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 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都进行了全面部署, 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把中央、省上会议精神传达下去, 把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基层, 推动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一是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会议结束后, 请参加会议的同志在全面领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上, 及时将会议精神向党委、政府和部门做好汇报。各地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 尽快做好会议精神传达贯彻。

二是认真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 转变工作作风, 强化工作责任, 细化工作措施, 狠抓工作落实。要加强协调配合, 自觉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 齐心协力完成好工作任务。要对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研究, 认真解决, 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是认真搞好各项措施的督促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每一项工作任务细化量化, 层层分解, 责任到部门, 落实到人, 并加强督促检查。特别是要突出抓好重大部署、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省上将把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分解到省级责任部门, 明确责任主体, 落实牵头、协办单位, 实行动态考核。要注重督查与调研相结合, 准确掌握工作动态, 注意总结、推广好经验和好做法, 发挥典型引路和教育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推动工作落实。

在这里, 我还要强调的是, 要注意抓好当前的几项工作。就是要切实抓好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确保不再发生大的火灾。要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进一步巩固防控成果。要切实抓好冬春农业生产, 搞好越冬作物的田间管理, 大力开展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全力做好农村稳定工作, 及早发现苗头, 妥善化解纠纷, 防止矛盾激化。要安排好农村困难群众, 特别是地震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让他们安全过冬, 安心过年。

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战略部署十分关键的一年, 也是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抢抓机遇, 扎实工作, 为确保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农会议上的讲话 篇8

(一)总的来看,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但现在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宏观调控取得的效果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了缓解。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投资规模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抑制,货币信贷增势减缓,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取得了重要进展,价格特别是基础产品价格涨势趋缓。第二,国民经济保持了比较平稳和比较快的发展势头。GDP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消费市场正在趋旺。

之所以说当前宏观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主要出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经济运行当中的突出矛盾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基础还相当不稳固。具体表现在,一是预计今年粮食总量将会得到缓解,但粮食品种、区域结构等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二是投资扩张的压力仍然比较大,今年上半年全国共新开工项目6.8万个,根据固定资产投资清理上报情况来看,还有2万多个拟建项目;三是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的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第二,从当前经济运行来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现象这两个月又开始呈现,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苗头;二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出现了紧张状况;三是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从7月份开始回升。

这些问题的存在,多数还是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当然也有法制不够健全、政策执行不够有力、增长方式没有转变等方面的问题。

(二)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了清理。从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的汇总情况来看,各地都比较认真,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工作深度和力度各省参差不齐。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做好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善后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此,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清理整顿工作虽然基本告一段落,但收尾工作至关重要。对各地提出的停建、缓建和继续建设的项目的处理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暂时不作评论,待调研后再发表看法,但各地要按照提出的处理意见做好收尾工作。

第二,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清理工作总的原则是有保有压,并不是让所有项目都停下来,而是要求各地根据国务院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政策标准,自行提出哪些项目需要停,哪些项目需要继续建设。

第三,最近,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到地方调研期间,至少有3个省的主要领导同志反映,治理整顿期间的政策特别是土地控制政策过于严格,很多项目都没法批。关于土地控制政策我想跟大家讲几点看法:一是今年10月31日以前,土地严格控制政策是不会松动的。二是10月31日以后,土地管理特别是建设用地管理的严格程度有可能不会比现在松多少。三是今年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工作,有1/3的省做得很不错,很快就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土资源部的要求报来了项目材料,要求尽快对重点急需建设项目予以确认。但是,还有几个省到现在还没有把文件报上来。有的省虽然报上来了,但文件不符合要求,投资司提出补充材料的要求后,还是不能尽快反馈补充材料,造成项目确认工作延误。

二、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一)对《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认识和落实问题

《决定》是经过近10年反复酝酿出台的,国务院专门研究了3次。我认为,《决定》是一个重要的文件。第一,这个文件在投资管理体制上向市场经济迈出了一大步;第二,这个文件基本适应当前我国投资管理乃至经济管理的实际情况。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尽快贯彻落实《决定》,应该研究怎么把《决定》具体化,怎么在实践中指导实际工作。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既要有利于发展,又要加强调控。

(二)突出强调一下核准制的问题

第一,实行核准制的项目,今后侧重管理5个方面:一是看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资源利用是否合理。如果已制定过有关规划,那么要看这个项目是否在规划当中。属于城市中心或城市郊区规划范围内的,还要看是否纳入正式批准的城市规划范围。这个方面工作主要由各级发展改革委和建设部门负责;二是看项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这主要请环保部门提出意见;三是土地部门是否出具了审查意见;四是在经济安全上有保障;五是使用银行贷款的,看银行是否承诺贷款。今后,核准项目就把握这5条,至于市场、技术、效益等等,都不属于核准内容。

第二,凡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的项目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初核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所出具的文件原则上是部级的。比如,环保评价应由国家环保总局出具文件,土地利用应由国土资源部出具文件,贷款应由商业银行总行出具文件等等。一般来说,省级部门出具的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不认可。

第三,现在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可研报告,需要按核准方式办理的,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将其转成核准项目。但应特别注意,原来可研报告达不到上面5点要求的,必须作必要的补充。二是项目建议书已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不再退回,如果属于核准的,按上述5点要求,补充有关资料,符合要求的就核准,不符合要求的请抓紧做工作。总之,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项目,从现在起都要按《决定》精神办理。这个过渡时期的处理办法,请各省发展改革委向省长报告。再重申一下,对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和报国务院核准的项目,各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是前置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对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地区布局、资源利用、经济安全等进行核准。各省现在就要按照这个办法做工作,共同配合,加快项目核准的步伐。

(三)关于备案制和代建制

第一,备案制度由各省自己制定,先实践,后总结。第二,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备案制和代建制一样,没有现成的办法,只能先实践,摸着石头过河。关于代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暂时不出台办法,也暂时不全面推行代建制,而是先搞代建制试点。从今年起,拿出两个项目作为代建制试点,然后总结经验。各省可以实行各自的代建制。

(四)各级发展改革委特别是省级发展改革委,要团结有关方面共同做好投资项目管理工作

这次机构改革后,有十几个省市的经委或经贸委保留了原技术改造投资管理职能,他们同样是投资项目管理战线的战友。在这里我明确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省级投资主管部门是省发展改革委,同时也包括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省级经委或经贸委;二是各省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文件(包括审批和核准文件),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单独上报,涉及到上述十几个省有原来意义上的技改项目的,可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单独上报,也可以会同具有投资管理职能的省级经委或经贸委联合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受理省级经委或经贸委单独上报的文件。这样做是为了保持工作的一致性,同时也便于各省统筹安排和管理投资项目。

总之,这次投资体制改革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利益牵扯面也很多,在执行当中,各方面要加强协商、协调。同时要继续深入研究投资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

三、关于固定资产投资清欠工作

第一,各地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都要重视此项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各级发展改革委不要认为这只是建设部门的责任,我们也有责任。

第二,对有中央投资项目的拖欠问题,各省发展改革委和经委(经贸委)责无旁贷,要加大工作力度。从现在起,用两个月的时间,按项目搞清楚下面两类情况:一是有中央投资项目的拖欠情况;二是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拖欠情况。

第三,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8月23日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要求,今年10月末以前,各省要上报有政府投资项目的拖欠解决办法(包括时间、进度、措施),抄送建设部、国家发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会上,曾培炎副总理还要求,地方政府投资项目造成的拖欠,全部由地方政府负责,在今明两年内解决。这项工作总体上由建设部门负责,但解决政府投资项目拖欠问题的措施,各级发展改革委责无旁贷。

四、关于明年的投资工作

明年的投资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目前可以明确的有这么几项:

第一,明年国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很大可能还要保持一定的调控力度。

第二,明年投资安排和管理工作会更多地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地区结构调整方面倾斜。

第三,明年中央政府掌握的投资将会减少。

第四,今年后几个月和明年第一季度要对1998年以来国债投资的项目进行总结。这项工作已经布置,请各地抓紧做好这项工作。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研究下一篇: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