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练习教案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解方程练习教案(精选10篇)

解方程练习教案 篇1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数量和数量关系。

2、掌握方程的意义,掌握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并能准确地判断方程与等式。

3、能正确地解出稍微复杂的方程。

4、能根据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应用题。

5、让学生意识到检验的重要性,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6、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地解出x±a=b、ax±b=c、ax±bx=c的方程 难点:能根据事物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第四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知道方程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会解方程吗?解完方程后你会检验吗?你会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吗?大家分组讨论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如果有些地方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大约给学生5分钟时间回顾第四单元解方程的一些知识)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出示: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6+x=14 36-7=29 60+23>70 8+x x+4<14 y÷18=3 3x-12 5x+2x=63 师:说说什么是方程?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生: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

师:方程中的未知数我们需要解出来,这个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求出来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你会下面的解方程吗?

x+5.3=10 15+x=40 x-9=15 x-300=400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生:等式的两边同时减去或加上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性质1)师:那么下面的方程又如何解呢? 3X=1500 3x=30 x÷5=20 x÷6=0.3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解方程的?

生: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性质2)师: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 生:一要写解,二要注意检验。

师:下面的方程可是有点难度的,你会解吗?(2)解方程

2+4x=3.6 8x+2=4.4 7x+5x=120 16x-7x=27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找出典型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解形如ax±b=c和 ax±bx=c的方程方程? 提示学生注意检验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1)找出下面图中的等量关系。

学生自主完成此题,先在小组内交流,总结每一个题目能找出几种等量关系,提示:思考方法不同,找出的等量关系就不一样。(2)课件出示练习题:课本69页第7题

你能用方程解决问题吗?找出等量关系说一说怎样列方程? 学生思考,独立解答。交流汇报,订正答案。

(3)出示练习题:课本69页第9题

蜘蛛每分钟爬行27米 蜘蛛的爬行速度是蜗牛的30倍 蜘蛛的牌行速度比乌龟的4倍还多4米 问题:蜗牛、乌龟的爬行速度分别是多少?

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并说明你的解题思路。学生思考(①蜗牛的爬行速度×30=27 ②乌龟的爬行速度×4+3=27)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强调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书写要求,规范格式。)(4)对比方程形式,巩固解方程的方法。

对比一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运用了等式的性质。

不同点:方程②连续用了两次等式的性质,把较为复杂的方程形式转化成与方程①相同的形式,再来求解。

(1)柏树和松数一共有7500棵,柏树的棵数是松树的1.5倍,两种树各多棵? 师:这道题目是不是和前面两道题不一样?要我们求出两种树各有多少棵,那我们怎么设出未知数呢?

生:设松树为x棵,那么柏树就是1.5x棵,列出等量关系为: 1.5x+x=7500 师:为什么选择松树的数量设为x呢? 生:如果设柏树为x棵,那么松树就是x÷1.5,列出数量关系为x+x÷1.5=7500,这种方程我们现在不会解。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出示录像1:周末我当家】

今天正好是星期天,爸爸说,该由我当家,让妈妈好好休息。早上,我煮好牛奶,拿着爸爸给我当家的钱就上街买了三个特香包,每个4元,还剩下98元。你猜猜,我爸爸到底给我多少钱当家呢?)(1).学生列方程解答。

(2)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原有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解:设给我x元钱当家。x-4×3=98 x-12=98 x =110 答:给我110元钱当家。(3)检验。

把x=110代入原方程,左边=11O-4×3×4=110-12=98,右边=98,左边=右边,所以x=110是原方程的解。.【出示录像2:周末我当家】

吃了早餐,我拎着菜篮子,哼着歌儿来到市场,心想,妈妈平常最喜欢喝葡萄酒,对,就买两瓶吧。回家路上,我碰见也去市场买菜的郭老师,郭老师问我这葡萄酒1瓶多少钱今我愣住了,买酒时,只是付出30元,找回3元。忘了问每瓶葡萄酒多少元啦。

让不同列法的学生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整节课的练习是不是收获很多啊? 生:是。

师:那就请几位同学说说你们的收获吧!

生1:我们知道方程就是一个含未知数的的等式,而且等式的两边如果做同样的变化,等式仍然成立。生2:我学会了下面几种方程的解法:x±a=b、ax±b=c、ax±bx=csh生3:在解决应用题的时候,用方程做题很好理解哦,我们只要找出一个等量关系,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生4:不管是解方程还是用方程解决问题,我们都要注意书写规范,还有就是一定要检验!

师:大家说的太好了!方程的学习对我们以后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作用很大,我们课下还要认真总结,把本单元的知识仔细的复习一遍。

使用说明: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了以下几点:1.复习题的设计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整理复习课不只是对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更是对学生已学内容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再学习,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复习课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了两个层次的练习——基础练习和发展练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2.注重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不足之处:练习的设计有些多,课堂时间很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一些练习。

【作者:朱冬梅】

解方程练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73-74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性质)。并能正确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2.在练习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

3.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的能力。4.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与习惯,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简易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整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和题型 教师:有关练习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汇报展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梳理情况

教师:这一单元我们在了解珍稀动物的同时学习了简易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下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到前面来汇报展示一下你们的整理情况?

学生汇报展示。

预设:学生可能采用知识树或统计表或手抄报的形式。在汇报质疑互答的互动教学中完整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方程的意义、列方程的关键——找等量关系式、等式的性质、各类方程的解法„„

二、基础练习1.解方程练习(第3列验算)

2x+3=15 x-2=30 4y+7y=33 0.5x=12 3.8x-x=11.2 4y+7=33 以比赛的形式进行,订正时重点说说各类方程的算理解法,并区别第三列两个方程的解法。学生体会做题时仔细观察和验算的重要性。

2、列方程解答(课本73页第7题)

课件逐个出示题目,练习时让学生讨论设哪个未知量为x方便,明确后再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三、综合应用练习1.(课本73页第5题)

这道题是复习前面知识的,练习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2.(课本73页第6题)

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第(1)题简单,列方程和算术法都可以。第(2)题也是顺向表述,预设同学们可能有的用方程有的用算术法,可以通过比较来体会这道题用用算术法比较简单。

3.比较5、6两题体会在什么情况下用算术法解决问题简便,在什么情况下用方程解决问题简便。

4.结合学生现实生活解决问题(课本73页第8题)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答。如果用算术法解答,需要逆向思维,很容易出现845+38-24这样的错误。如果用方程解决很容易找到“上学期人数+转入的人数-转出的人数=这学期人数”的等量关系式,设上学期有x人,列出方程x+38-24=845。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5.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优越性(课本74页第9题)

这是一道求相遇时间的问题。在学习本单元前同步练习上就出现了这类练习,当时我们结合线段图,演示等很不容易推出了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的关系式才解决的。当时我就埋下了伏笔,说我们学完下一单元时还有更简便的做法。现在你会列方程来解答吗?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式。预设有两种:王刚走的路程+李红走的路程=总路程或(王刚的速度+李红的速度)×时间=总路程,然后设相遇时间为x分,独立列方程解答。

三、开放性练习

2004年中国派出了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代表团参加雅典奥运会。参赛的407名运动员中,有84名曾经代表国家参加过奥运会比赛。(1)女运动员有269名,男运动员有多少名?(2)年龄最大的运动员44岁,比最小的运动员年龄的3倍还 大2岁,最小的运动员有多少岁?(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解决这一问题达到全面巩固知识和反馈本单元所学情况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

通过以上整理与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这单元的学习进行评价与反思。预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学会了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时除了以前学的算术法还可以列方程解答。根据具体问题判断哪种方法简便,就用哪种方法。我在学习中还要学会更积极的思考„„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到你们这么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老师非常高兴,希望大家掌握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法宝,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更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让这个法宝服务于你的学习与生活。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深入研究这个法宝。使用说明:

1、课后反思:我认为这节课的亮点是:

(1)布置学生课前自主梳理本单元知识,课上进行汇报展示。每个单元结束都整理,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养成梳理知识的习惯,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内化。在汇报交流中也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在质疑互答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课堂的互动性。

(2)习题设计有梯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解决问题时重视培养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再列方程的意识。强化用代数思维列方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使用建议。本教案是按照:整理相关知识—基础练习—综合应用—开放性练习—总结评价的思路环节进行设计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练习题加以更换或调整。

四年级解方程练习题 篇3

1、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 )

2、5a×5=25是方程。 ( )

3、用m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

4、2a=a+a=2×a。( )

5、a×b可以简写成ab 。( )

二、填空题

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s米,边长是( )米。

2、一套校服a元,学校买回700套,花了( )元。

3、爷爷今年b岁,是小花年龄的7倍,小花今年( )岁,明年( )岁。

4、一根绳子长n米,第一次剪掉1米,第二次剪掉m米,还剩( )米。

5、一千克葡萄y元,5y表示( )。

6、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是a度,另一个锐角是( )度。

7、用a、b、c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是( )。

8、用a,b,c来表示加法的`结合律是( )。

9、用a,b,c来表示乘法的交换律是( )。

10、用a,b,c来表示乘法的分配律是( )。

三、解方程

x-0.9=24.7 x×33=99 2x+5.67=12.67

7b=1.4 x÷4.6=8.8 2y-6=34.8

5a÷5.5=10.5 2x=100 1.8-X=0.88

四、解决问题

1、一箱苹果重30千克,每千克进货价格为1.56元,卖出的价格是3.44元,全部卖出去可以赚多少元?

2、养殖场养鸡2300支,养的鸭子是鸡的3倍,养殖场养鸭子多少只?

3、一个文具盒12.5元,一个书包是文具盒的5倍还少1.8元,一个书包多少元?

4、王叔叔从商店买回8个工作本,给售货员100元,找回11.2元,每个工作本多少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解方程练习 篇4

1、一块地种玉米可收入3000元,是种花生收入的3倍还多100元。这块地种花生可收入多少元?

2、希望小学今年招收一年级新生210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5倍。一年级男、女学生各有多少人?

3、客车和货车从相距700千米的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7小时后相遇。客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用60cm长的铝合金做一个长方形的镜框,镜框的长是19cm,那么宽应该是多少cm?

解方程练习教案 篇5

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1、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女生有30人,男生有多少人?

2、一种农药药液和水的比是2:500,现有药液500千克,配制成农药需要多少千克的水?

3、一条路全长12千米,前3天修了1.8千米,按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还要多少天?

解方程练习教案 篇6

1、【基础题】解方程:

(1);

(2);

(3);

(4);

(5);

(6);

(7);

(8).1.1、【基础题】解方程:

(1);

(2);

(3);

(4);

(5);

(6);

(7);

(8).2、【基础题】解方程:

(1);

(2);

(3);

(4);

(5);

(6).2.1、【基础题】解方程:

(1);

(2);

(3);

(4);

(5);

(6);

(7);

(8).3、【综合Ⅰ】解方程:

(1);

(2);

(3);

(4);

(5);

(6).(7);

(8).3.1、【综合Ⅰ】解方程:

(1);

(2);

(3);

(4);

(5);

(6);

(7);

(8).4、【综合Ⅰ】解方程:

(1);

(2);

(3);

(4)-=.【参考答案】

1、【答案】

(1);

(2);

(3);

(4);

(5);

(6);

(7);

(8).1.1、【答案】

(1);

(2);

(3);

(4);

(5);

(6);

(7);

(8).2、【答案】

(1);

(2);

(3);

(4);

(5);

(6).2.1、【答案】

(1);

(2);

(3);

(4);

(5);

(6);

(7);

(8).3、【答案】

(1);

(2);

(3);

(4);

(5);

(6);

(7);

(8).3.1、【答案】

(1);

(2);

(3);

(4);

(5);

(6);

(7);

(8).4、【答案】

(1);

(2);

(3);

解简易方程教案 篇7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

主备人:李惠梅

教学内容:

教材53页、5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等式和方程这组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准备:

课件或小黑板、托盘天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我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老师想问一下:你们还记得幼儿园时的生活吗?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幼儿园去看一看。(播放幼儿园里小朋友们玩各种游戏的课件)

2、谁能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在这些游戏中你最喜欢玩什么?在老师这儿也有一种玩具,你玩过吗?(课件出示:两人玩的跷跷板)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数学里也有这样的跷跷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数学里的跷跷板。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玩中认识“等式”

1、谁能来说一说玩跷跷板时是怎样的情景?(当两边的距离相等,重的一边会把轻的一边跷起来,两边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平衡。)

2、现在有两个小学生正在玩跷跷板(用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图中跷跷板左高右低),根据现在的情况,你能知道什么?(左边小朋友的体重大于右边小朋友的体重)

3、看到这么多同学喜欢玩跷跷板,老师也想玩一玩。谁想和老师一起来?(指名一个学生到前面来)问:你重多少千克?(学生回答体重,比如说31千克)老师重50千克,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当我与他坐上跷跷板两端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那怎样才能使跷跷板平衡呢?你会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31+19=50)

5、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式子“31+19=50”,式子两边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

6、小结:像31+19=50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你能试着说出几个等式吗?(学生试说,并让全班学生加以判断说的是否正确)(二)课件演示天平测量过程,得出不同的式子

1、刚才我们玩了跷跷板,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与跷跷板相类似的物体吗?

2、是的,利用跷跷板的这种现象,科学家们设计出了天平。你知道天平是用来称量什么物体的吗?其实天平也可以称很重的物体。请看大屏(课件出示各种天平)而我们平时所说的就是这种在实验室中用的托盘天平(课件出示托盘天平)

3、认识天平: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托盘天平,你们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出示托盘天平,并随着学生们的回答介绍托盘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4、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你们知道怎样用天平称量物体吗?

5、演示天平测量过程,得出不同的式子。

(1)下面我们来称量这个水杯的重量(课件演示:先出示一个托盘天平,然后再出示一个水杯)。我应该把水杯放在哪?(课件演示:把水杯放在左盘,而且天平左高右低)然后呢?(在右盘放砝码)老师在右盘放了100克砝码,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一个杯子重100克)

(2)那么一杯水重多少千克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往杯子里倒水),你发现了什么?(天平不平衡了)这说明了什么?(杯子和水的重量大于

100克)如果老师要想称量这杯水的重量怎么办?(接着放砝码)请大家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这时你发现了什么?(天平还是不平衡)哪边高?哪边低?这说明了什么?(杯子+水>200克)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板书:X+100>200)

(3)如果想继续称量怎么办?(接着放砝码)好,请同学们接着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又拿来100克,放在右盘中)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左高右低了)这说明了什么?(杯子+水<300克)你又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种现象吗?(板书:X+100<300)

(4)通过刚才两次称量,你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的质量大于200克,小于300克)你能猜猜杯子和水的质量是多少吗?那么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得接着称量。谁能说一说应该怎样继续称量?(拿走100克,换上一个小一些的砝码)请同学们接着观察,你看见了什么?(课件演示:拿走100克,拿来50克)这时天平平衡说明了什么?你能用式子来表示天平的平衡情况吗?(板书:X+100=250)

(5)小结:请同学们观察X+100>200、X+100<300与31+19=50这三个式子,看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像X+100>200、X+100<300这样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板书:不等式)、(三)通过分类,认识“方程”

1、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得出了四个式子。如果我们对这四个式子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这4个式子可以分成几类?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2、小组汇报:按是否是等式可以分为两类31+19=50和X+100=250为一类,X+100>200和X+100<300为一类;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可以分为两类:31+19=50为一类,X+100=250、X+100>200和X+100<300为一类„„

3、请同学们观察31+19=50和X+100=250这两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揭示概念:像X+100=2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方程的意义(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

5、巩固概念。

(1)如果你是方程,你会作自我介绍吗?(学生给予评价,并加以补充)(2)你们知道了什么叫方程,能试着写出一个方程吗?(全班学生试写,并

指名到前面板演,然后全班判断是否正确)

6、即时练习,理解概念。

(1)老师这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请大家帮老师判断一下。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下面的式子中,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想一想为什么? 35+65=100 X-14>72 Y+24 5X+32=47 28<16+14 3÷X=1.5

要想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一个方程必须具备的条件:

1、是等式。

2、含有未知数。二者缺一不可)

(2)老师这还有几个式子,请大家再帮老师看看,它们是方程吗?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 它们是方程吗?

5Y=1 6(a+2)=42 2X+3Y=9(3)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你对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在方程中,1、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四)比较辨析,理解“等式”与“方程”的联系。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那么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看这道题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①36+X>40 ②3×8=24 ③X÷7.8=0 ④4×5-3X=2 ⑤X+8=76÷4 ⑥8.4÷4=2.1 ⑦3X+35 ⑧7Y-45=4 等式:()方程:()

2、通过这道题,你又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汇报:等式包括方程,一切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并把集合图画在黑板上

三、实践运用

1、同学们的图非常形象的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这些图你能用方程来表示吗?(出示教材62页第2题)

2、看来同学们对今天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用方程还可以表示生活中一此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如:我们班一共有34人,男生有22人。如果把女生的人数看作X,你会用方程来表示男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之间的关系吗?

3、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有关我们学校的信息,谁来读一读。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并指明读:

余家寨小学有教师28人,男教师X人,女教师20人。共设12个教学班,其中五年级有2个教学班,每班平均Y人,共63人,其他年级共C班。今年又迎来了68名小朋友,分成2个教学班,平均每班D人。你能选择其中一些信息列出方程吗?我们可以小组合作,看谁列得多?(学生小组交流再汇报)

四、总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结:同学们不仅能自己写出喜欢的方程,发现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而且能根据老师提供的生活中的信息,列出了那么多的方程,真了不起!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请同学们把你在生活中看到或想到的信息写在练习本上,让同桌根据你提供的信息列出更多的方程。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1、第3题。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解方程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2、课件出示天平图,引导得天平两边的盘里同时去掉100克就得到杯子里水的质量x的值。

二、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三、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 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即:方程左边=x +3

=6+3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 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作业(课件中的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六年级解方程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⑵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二)情感态度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检验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突破方法:通过比较理解二者的区别。难点:会检验方程的解。

突破方法:小组讨论,练习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设置设置问题,引导学生。

学法:观察理解,讨论交流,练习体验。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⑴在上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我们探究了哪些规律。

在小组中组织相互交流,说一说:①什么是方程,②如何判断方程,③方程的性质是什么?

⑵学生回顾天平平衡的规律,结合天平的平衡规律对我们学习方程有什么作用?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如何解方程。

上一节课我加了一些水在天平里,添加了砝码,让天平平衡,同时得到方程100+X=250,但到现在我们都还不知道那些水的质量到底是多少?那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看看水到底是重。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

(二)研究新知

⑴天平称一标水的画面。

学生回忆昨天教学时的情景画面,交流。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方程100+X=250。⑵教师:你知道方程100+X=250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思考。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数感经验得到X=150 *利用算式100+150=250,得到X=150。

*利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得到X=150。

*利用天平平衡规律,两边同时减少100,得到X=150。

„„

师:同学们非常聪明,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求出了X=150,(同时,也可能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相机点拨,引出解方程所要运用的规律。)

⑶引导学生检验方程的解的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当X=150时,方程左边=100+150

=250

=方程右边

⑷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教师: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刚才,X=150就是方程的解100+X=250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想出办法求出X=150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教师: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就叫解方程。

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是求方程解的过程。刚才我们把X=150代入方程中,得到方程左边=右边,说明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板书:所以,X=150是方程的解)

五、课时作业: 一判断。

⑴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⑵X=36是方程X3=12的解。()

二、X=15是方程42-X=28的解吗?X=14呢?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教案 篇10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四单元67——68页例

1、例2 【课程标准描述】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学习目标】

1.通过演示操作,能借助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形如X± a=b、aX=b、X ÷a=b),能按照检验的格式,学会检判断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2.能结合解方程的过程,正确表达“方程的解”和“ 解方程”的含义,知道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的一个过程,而方程的解是一个数。【学习重、难点】

通过演示操作,能借助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形如X± a=b、aX=b、X ÷a=b),能按照检验的格式,学会检判断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逐步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练习十五第1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判断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以评价目标1。

2.通过做一做P68第1题(前两栏)和练习十五第3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正确求出方程的解,能否自觉检验,以评价目标2。【学习活动方案】

一、通过演示操作,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X±a=b)(评价目标1)1.出示一个不透明盒子,学生猜测里面小球的数量。

引导:能准确说出小球个数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引导学生用字母X表示)

(课件出示例1)根据图中信息,列出方程。

2.通过演示操作,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独立思考:盒子里有几个球?X的值是多少? 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汇报:X的值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一: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9-3=6。预设二:想6+3=9,所以x=6。

预设三:把9分成6和3,想x+3=6+3,所以x=6。

预设四: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就得到x=6。

思考:前三种都是利用的加减法的关系得到的答案,第四种有什么不同?明确第四种 是根据等式的性质。

引导:他的想法正确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同时拿走3个球,天平会怎么样?

一名学生借助天平(左边是一个不透明盒和3个球,右边是一个透明盒里9个球,天平平衡)演示操作,两边同时拿走3个球,天平平衡。学生看到左边盒子里确实和右边盒子一样也有6个球。学生复述刚才的操作过程,教师用课件演示。

思考:天平的两边为什么要同时拿走3个球呢?难道同时拿走1个、2个不平衡吗? 明确:只有同时拿走3个,才能让天平的左边只剩下X,这样右边刚好就是X的值。3.规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刚才的操作过程。

教师边示范边强调:⑴第二行要写个“解“字;⑵为了清晰美观,每一步的等号都要对齐。

4.思考:在以前计算加减乘除的算式后,我们都要验算。那方程该怎样检验算地对不对呢?

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检验过程。

二、结合解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义(评价目标2)结合例1明确:像上面x=6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括起解方程的过程,板书:解方程)

(课件出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定义)说一说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不同。

小结: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三、根据例1的方法,使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形如aX=b、X ÷a=b)(评价目标1)出示例2(3X=18),学生尝试解方程。

一名学生板演到黑板上讲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是:

解这个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两边为什么要同时除以3?

(课件演示例2的操作过程,帮助理解为什么要同时除以3)全班口述检验过程。

四、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解方程的方法(评价目标1、2)1.练习十五第1题。独立判断括号中哪个X的值是方程的解。

2.做一做P68第1题(前两竖栏)。独立解方程,并书面检验第二竖栏。3.练习十五第3题。独立列方程并解答。

五、回顾总结

今天是利用什么知识来解方程的? 解方程大体有几个步骤?应该注意什么? 步骤:1.写“解“;

2..等式的性质求方程的解; 3.检验。

上一篇:家乡的小溪三年级优秀作文400字下一篇:08年灭蚊蝇工作总结